CN111726432A - 固定装置以及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装置以及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6432A
CN111726432A CN201910217024.5A CN201910217024A CN111726432A CN 111726432 A CN111726432 A CN 111726432A CN 201910217024 A CN201910217024 A CN 201910217024A CN 111726432 A CN111726432 A CN 111726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housing
assembly
fixing
assembly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170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6432B (zh
Inventor
张荣进
姜淑通
姚雄杰
蓝常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Wei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Wistron Kunshan Co Ltd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Weiji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o ltd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Weiji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o ltd,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Kunshan Weiji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1702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6432B/zh
Priority to TW108114322A priority patent/TWI719458B/zh
Priority to US16/451,264 priority patent/US10971779B2/en
Publication of CN111726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6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4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7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computers, hand tools or pacem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2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battery compart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01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固定装置以及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该固定装置组件包括固定装置以及抽取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壳体及至少一固持结构;该壳体具有相连通的容置空间及开口;各该至少一固持结构包括第一固持部及第二固持部,第二固持部较第一固持部更靠近开口;至少部分的抽取装置可用以被容置于容置空间中而具有第一组装位置与第二组装位置,其中抽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与至少一卡扣件,该至少一卡扣件连接于该装置本体,该第一固持部可用以卡扣该抽取装置的至少一卡扣件以将该抽取装置维持于该第一组装位置,而该第二固持部可用以卡扣该抽取装置的至少一卡扣件以将该抽取装置维持于该第二组装位置。本发明藉以避免电池时常非预期解扣而直接掉落的问题。

Description

固定装置以及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固定装置以及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装置,如手机,已为现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之一,在各个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举例来说,除了消费型手机以供一般消费者使用,也有特别针对例如在工业机械工厂、仓储库房或工程建设现场等特殊场合而设计的工业用手机,由于场域的特殊性,可能需要克服高噪音、或满足其他额外的特定需求。进一步来说,相较于一般的消费型手机,工业用手机可能需要额外配置可扫描货物的扫描仪、强光手电筒或高防水结构等设备以因应这些场合的特殊需求。除此之外,作业人员利用工业用手机对讲沟通的频率较高,因此电池续航力也是非常需要受到关注的设计重点。
传统上,在工业用手机这类手持式电子设备上,电池可直接插入设备上的电池插孔,而设备内有卡扣机构可将电池扣合以完成电池的组装。并且,为了快速地取出电池,设备上同时也设置有释放键,以供使用者按压以解除卡扣机构对电池的固定。但电池的拆装便利也是问题所在,在于,使用者需要长时间握持工业用手机以进行扫瞄或对讲沟通等作业,因此使用者容易误触释放键,致使电池时常非预期地被解除扣合而直接从手机上掉落出来,造成电池与地面撞击损坏或遗失等问题,时常导致工程作业进度被迫暂停以及增加设备成本等后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固定装置以及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装置以及包括其的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可藉以避免前述电池时常非预期解扣而直接掉落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固定装置组件,该固定装置组件包括一固定装置以及一抽取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一壳体以及至少一固持结构;该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开口;各该至少一固持结构包括一第一固持部以及一第二固持部,其中该第二固持部较该第一固持部更靠近该开口;至少部分的该抽取装置可用以被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而具有一第一组装位置与一第二组装位置,其中该抽取装置包括一装置本体与至少一卡扣件,该至少一卡扣件连接于该装置本体,该至少一固持结构的该第一固持部可用以卡扣该抽取装置的该至少一卡扣件以将该抽取装置维持于该第一组装位置,而该至少一固持结构的该第二固持部可用以卡扣该抽取装置的该至少一卡扣件以将该抽取装置维持于该第二组装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用以容置一抽取装置而使得该抽取装置具有一第一组装位置与一第二组装位置,该固定装置包括一壳体以及至少一固持结构;该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开口,该容置空间可用以容置至少部分的该抽取装置;各该至少一固持结构包括一第一固持部以及一第二固持部,该第二固持部较该第一固持部更靠近该开口;其中该至少一固持结构的该第一固持部可用以卡扣该抽取装置以将该抽取装置维持于该第一组装位置,而该至少一固持结构的该第二固持部可用以卡扣该抽取装置以将该抽取装置维持于该第二组装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用以容置一抽取装置而使得该抽取装置具有一第一组装位置与一第二组装位置,该电子设备包括一固定装置以及一处理器;该固定装置包括一壳体以及至少一固持结构;该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开口,该容置空间可用以容置至少部分的该抽取装置;各该至少一固持结构包括一第一固持部以及一第二固持部,该第二固持部较该第一固持部更靠近该开口;其中该至少一固持结构的该第一固持部可用以卡扣该抽取装置以将该抽取装置维持于该第一组装位置,而该至少一固持结构的该第二固持部可用以卡扣该抽取装置以将该抽取装置维持于该第二组装位置;该处理器设置于该壳体内,当该抽取装置位于该第一组装位置时,该抽取装置与该处理器电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装置以及包含其的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由于固定装置的固持结构的第二固持部较第一固持部更靠近开口,因而容置于固定装置的壳体的抽取装置除了可与第一固持部卡扣而维持于第一组装位置之外,若抽取装置因误触或其他原因而非预期地使其与第一固持部解除扣合时,固定装置上还有第二固持部可卡扣抽取装置以将抽取装置维持于第二组装位置,而不会直接地从固定装置上掉落。因此,可避免抽取装置遗失或掉落地面而损伤等问题发生。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公开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固定装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沿图1的3-3'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抽取装置欲脱离第一组装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抽取装置从第一组装位置滑向开口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抽取装置欲脱离第二组装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7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简单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固定装置组件 300 释放件
2 电子设备 310 弹臂
10 固定装置 330 按压块
20 固持件 331 解扣部
81 处理器 600 保护件
82 存储器 601 锁孔
83 显示屏幕 610 防撞面
90 抽取装置 700 锁固件
100 壳体 910 装置本体
102 闭口侧 911 第一侧、外侧
103 按压孔 912 第二侧、内侧
104 组装槽 913 旁侧
105 锁孔 920 卡扣件
110 开口面 921 衔接部
200 固持结构 922 按压部
201 外侧端 923 卡扣部
202 内侧端 930 弹性件
203 按压孔 9231 卡扣面
204 锁孔 9232 推抵斜面
210 第一固持部 D 最远间距
211 第一固持面 L1 第一间距
212 第一抵接斜面 L2 第二间距
220 第二固持部 O 开口
222 第二抵接斜面 S 容置空间
221 第二固持面 W 开口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此外,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发明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的是,这些实务上的细节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并且,在本案的附图中,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可能会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以保持图面整洁。另外,本案的附图中部分的特征可能会略为放大或改变其比例或尺寸,以达到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目的,但这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依照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而制造的产品的实际尺寸与规格应可依据生产时的需求、产品本身的特性、及搭配本发明如下所公开的内容据以调整,在此先声明之。
另外,以下文中可能会使用“部”、“部分”或“处”等术语来描述特定元件与结构或是其上或其之间的特定技术特征,但这些元件与结构并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并且,在下文中,也可能会使用“实质上”、“基本上”或“约”等术语,其与尺寸、浓度、温度或其他物理或化学性质或特性的范围结合使用时,为意欲涵盖可能存在于该等性质或特性的范围的上限和/或下限中的偏差、或表示容许制造公差或分析过程中所造成的可接受偏离,但仍可达到所预期的效果。
再者,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等具有其通常的含义,其含义能够被熟悉所属技术领域者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的词汇的定义,在本说明书中应被解读为与本发明相关技术领域具有一致的含义。除非有特别明确的定义,这些词汇将不被解释为过于理想化的或正式的含义。
首先,请参照图1~图3,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固定装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而图3为沿图1的3-3'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固定装置组件1,例如可与处理器、存储器或显示面板等电子元件搭配而共同构成一电子设备(如后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2中的处理器81、存储器82以及显示屏幕83)。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手持式电子产品,且前述的电子元件可依据电子设备实际的需求进行增减设置,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以下先针对固定装置组件1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组件1可包含一固定装置10以及可容置于固定装置10中的一抽取装置90。所述抽取装置90是一种可放入固定装置10或从固定装置10中取出的可插拔装置;在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抽取装置90可以但不限于是一种电子装置,例如为电池,可提供电力给前述的手持式电子产品。在此情况下,前述与固定装置组件1搭配的处理器、存储器或显示面板等电子元件,可电性连接抽取装置90以获得电力。但提醒的是,本发明并非以抽取装置的种类为限,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抽取装置 90也可是为其他种类的电子装置,例如也可为存储卡。另外,前述的“容置于固定装置 10中”,不限于是指抽取装置90全部或仅部分地被放入固定装置10中等情况。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的抽取装置90可被容置于固定装置10上而可具有一第一组装位置与一第二组装位置。所述第一组装位置例如为图1所示的抽取装置90的位置,此时,抽取装置90大部分的结构都位于固定装置10中,且处于电性连接前述处理器而在设定上可执行其自身功能的状态,例如在抽取装置90为电池的情况中,处于第一组装位置的抽取装置90为电性连接固定装置组件1所装设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线路的状态,从而可将电力提供给该电子设备(如后续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2)。但提醒的是,本发明并非以抽取装置90如何电性连接以提供其自身功能的方式为限。
然而,当抽取装置90因误触或其他原因而脱离第一组装位置时,固定装置10还可将抽取装置90维持于第二组装位置,以防止抽取装置90直接地从固定装置10上脱离而掉落的问题。所述第二组装位置例如为图5所示的抽取装置90的位置,此时,抽取装置90 有部分的结构突出于固定装置10之外,但固定装置10可将维持于该位置,但本发明并非以抽取装置90此时突出固定装置10的程度为限,并且,在此位置时,抽取装置90可以但不限于已解除电性连接,即与前述的处理器解除电性连接关系。
以下将分别详细介绍固定装置10、抽取装置90以及其连接关系,以具体地说明如何防止抽取装置90非预期地从固定装置10上掉落。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可包含一壳体100及设置于壳体100上的至少一固持结构200。壳体100具有一容置空间S以及连通容置空间S的一开口O,容置空间S可经由开口O连通于外,且前述的抽取装置90可经由开口O进入容置空间S或从容置空间S中取出于外。相对地,壳体100上与开口O相对且封闭的另一侧则可称为是壳体100的闭口侧102。开口O以及容置空间S的形状与尺寸应可依据壳体100所欲容置的抽取装置90的设计或其他实际需求而定,本发明并不予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固持结构200的数量可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壳体100的容置空间S的相对两侧。由于这两个固持结构200实质上为对称设置,因此以下仅将针对其中一个固持结构200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固持结构200可具有一第一固持部210以及一第二固持部220。第一固持部210较第二固持部220更远离壳体100的开口O;换句话说,第二固持部220较第一固持部210更靠近壳体100的开口O。
如图3所示,第一固持部210之间的间距定义为第一间距L1,第二固持部220之间的间距定义为第二间距L2,壳体100的开口O的宽度定义为开口宽度W,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间距L1与第二间距L2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不加以限制,但第一间距L1与第二间距L2 可至少均小于开口宽度W,也就是说,L1、L2与W至少可满足以下条件:
L1<W;L2<W。
藉此,当抽取装置90如图1所示位于第一组装位置时,抽取装置90卡扣于第一固持部210,因此,抽取装置90可受到第一固持部210的固定而维持于第一组装位置。但当抽取装置90非预期地脱离第一固持部210而往脱出开口O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固持部220 可接着阻止并固定抽取装置90,使得抽取装置90维持于第二组装位置(如后续图5所示),从而避免抽取装置90直接从壳体100上掉落的问题。
但本发明并非以前述条件为限,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间距L1与第二间距L2也可依据如第一固持部210与第二固持部220的位置调整或开口O的尺寸调整等实际需求而改为与开口宽度W相同大小,即L1=W;L2=W。
进一步来看,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可具有两个按压孔103、两个组装槽104以及两个锁孔105。按压孔103分别位于壳体100的相对两侧,组装槽104分别位于壳体100的相对两侧,而锁孔105也分别位于壳体100的相对两侧,因此,本实施例的壳体100共有两组按压孔103、组装槽104以及锁孔105,分别设置于壳体100的相对两侧,但由于这两组按压孔103、组装槽104以及锁孔105实质上为对称设置,因此以下仅将针对其中一组进行详细说明。
就壳体100其中一侧来看,按压孔103贯穿壳体100而连通容置空间S,因此按压孔103可使容置空间S连通于外,组装槽104位于壳体100的内壁面,而锁孔105也贯穿壳体100而连通容置空间S,因此锁孔105也可使容置空间S连通于外。在相对位置上,锁孔105较按压孔103与组装槽104更靠近壳体100的开口O,而按压孔103较组装槽104 更靠近壳体100的开口O;也就是说,在按压孔103、组装槽104以及锁孔105中,锁孔 105的位置最靠近壳体100的开口O,组装槽104的位置最远离壳体100的开口O,而按压孔103则介于组装槽104与锁孔105之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还包含设置于壳体100上的两个固持件20以及两个释放件300。其中,一固持件20与一释放件300为一组,因此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10 共有两组固持件20与释放件300,分别设置于壳体100的相对两侧,但由于这两组固持件20与释放件300实质上为对称设置,因此以下仅将针对其中一组进行详细说明。
固持件20例如可为一片状结构,而前述的固持结构200可以但不限于是固持件20的一部分,因此,也可以说,固持结构200位于固持件20上且为一体成形,也就是说,第一固持部210与第二固持部220是一体成形地形成于固持件20上,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固持结构也可改为与壳体是一体成形的结构;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固持结构也可以是额外组装于固持件20的结构;又或者,在又一实施例中,固持结构的第一固持部与第二固持部也可非为一体成形,而是彼此相独立而组装的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固持件20设置于壳体100的内侧而位于容置空间S中,且可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外侧端201与一内侧端202,前述的固持结构200位于较靠近固持件20的外侧端201处。在组装上,可将固持件20的内侧端202插入壳体100的组装槽104的方式暂时地将固持件20固定于壳体100的容置空间S中。
进一步来看,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固持件20还可具有一按压孔203与一锁孔204。在相对位置上,锁孔204较按压孔203更靠近固持件20的外侧端201,换言之,按压孔203较锁孔204更靠近固持件20的内侧端202。当固持件20的内侧端202插入壳体100的组装槽104而固定于壳体100的容置空间S中时,固持件20的按压孔203与锁孔204分别对应且连通壳体100的按压孔103与锁孔105。也就是说,此时,固持件20 的内侧端202、按压孔203与锁孔204分别对应于壳体100的组装槽104、按压孔103与锁孔105,使得容置空间S可经由固持件20的按压孔203与壳体100的按压孔103连通于外,且壳体100外部可经由锁孔105而连通固持件20的锁孔204。此时,可将一螺丝 (如图所示的锁固件700)螺锁于固持件20的锁孔204与壳体100的锁孔105,从而将固持件20固定于壳体100上。在此情况下,固持件20的外侧端201与内侧端202或内侧端 202附近的结构可均被固定于壳体100上。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释放件300可包含一弹臂310及一按压块330。弹臂310 是为具有弹性回复能力的材质所构成,当一程度的压力施加于弹臂310上时可驱使弹臂 310产生变形,但当该压力取消时弹臂310可自动回复至其初始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弹臂310的一端不可活动地固定于固持件20上靠近内侧端202的区域,因此也可称该端为弹臂310的固定端;而弹臂310的另一端则可活动地悬置于固持件20上,因此也可称该端为弹臂310的自由端。如图所示,弹臂310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按压块330,且按压块 330的位置对应于固持件20的按压孔203与壳体100的按压孔103,使得按压块330可经由按压孔203与按压孔103暴露于外,以让使用者的手指或其他触压结构可从壳体100外触及按压块330的程度。当一程度的外力从壳体100外部施加于按压块330暴露于外的部分时,该外力可经由按压块330而驱使弹臂310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让按压块330可还陷入壳体100的容置空间S中。其中,按压块330上还具有一解扣部331,是为按压块330 上用于接触或推抵以解扣抽取装置90的部分,解扣部331的位置位于第一固持部210远离第二固持部220的一侧,当使用者的手指或其他物体从壳体100外穿越按压孔103而推抵按压块330,可一并驱使解扣部331向内部移动。
接着,关于抽取装置90,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抽取装置90可包含一装置本体910以及至少一卡扣件920。装置本体910是为抽取装置90上可提供前述电子设备预定需求(如电力)的部分,如图所示,定义装置本体910具有一第一侧911、一第二侧912 以及彼此相对的两个旁侧913,分别指装置本体910的相异四侧。就装置本体910所预定装入壳体100的方位来看,第一侧911、第二侧912可分别视为是装置本体910的外侧与内侧,因此以下也可将第一侧911与第二侧912分别以外侧911与内侧912称之。
在本实施例中,卡扣件920的数量可例如为两个,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装置本体910 的相对两侧,即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装置本体910的两个旁侧913,从而可相对装置本体 910活动而具有一卡扣位置(如图3或图5)以及一解扣位置(如图4或图6)。此外,由于这两个卡扣件920实质上为对称设置,因此以下仅将针对其中一个卡扣件920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卡扣件920可包含一衔接部921、一按压部922以及一卡扣部923,其中,按压部922连接于衔接部921与卡扣部923之间,也可以说,卡扣部923经由按压部922连接衔接部921,而按压部922经由衔接部921连接装置本体910。在本实施例中,衔接部921可活动地设置于装置本体910的旁侧913,因此,卡扣部923与按压部922可经由衔接部921的活动而摆动,从而相对靠近或远离装置本体910的旁侧913,以使得卡扣件920可切换于扣位置与解扣位置。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衔接部921是可枢转地连接于装置本体910的旁侧913,但本发明并非以衔接部921连接于装置本体910的方式为限,只要是可使卡扣件可活动地连接于装置本体上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所欲涵盖的范畴。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衔接部也可为不可活动地固定于装置本体,在此情况下,卡扣件仍可通过本身材质的弹性特性而实现相对装置本体活动的动作。
此外,如图3所示,卡扣件920的外侧的最远间距定义为D,所述的卡扣件920的外侧,是指卡扣件920背向装置本体910的一侧,而所述的最远间距D,是指卡扣件920未受到按压时(即指卡扣件920位于卡扣位置时卡扣部923的外侧之间的距离,但不限于是抽取装置90位于第一组装位置、第二组装位置或已脱离固定装置10时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最远间距D、前述的第一固持部210之间的第一间距L1以及第二固持部220之间的第二间距L2至少可满足以下条件:
L1<D;L2<D。
藉此,可确保当抽取装置90位于第一组装位置或第二组装位置时,可让卡扣件920位于卡扣位置而卡扣于第一固持部210或第二固持部220。
进一步来看,抽取装置90还可包含至少一弹性件930。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930的数量可例如为两个,这两个弹性件930可分别被夹设于卡扣件920与装置本体910的旁侧913之间,例如是夹设于卡扣件920的按压部922与装置本体910之间,从而可用以驱使卡扣件920的卡扣部923与按压部922相对远离装置本体910,即驱使卡扣件920往卡扣位置的方向移动。因此,在常态下,若未有外力施加于卡扣件920时,卡扣件920可受到弹性件930的驱使而相对装置本体910呈倾斜状。如图3所示,抽取装置90位于第一组装位置且未有外力施加于卡扣件920,此时,卡扣件920的卡扣部923卡扣于固定装置 10的固持结构200的第一固持部210。
再进一步来看,固定装置10的固持结构200的第一固持部210具有一第一固持面211,第一固持面211背向壳体100的开口O,也可以说,第一固持面211背向壳体100的开口O,而抽取装置90的卡扣部923具有一卡扣面9231,卡扣面9231面向装置本体910的外侧911,也可以说,卡扣面9231面向壳体100的开口O。因此,如图3,当抽取装置90 在第一组装位置时,抽取装置90的卡扣部923以卡扣面9231抵接固定装置10的第一固持部210的第一固持面211。
接着,请参阅图4,其为抽取装置90欲脱离第一组装位置时的示意图。在此,可将外力施加于按压块330从而驱使按压块330抵压抽取装置90的卡扣件920,以迫使卡扣件920往解扣位置的方向移动。具体来说,例如可藉由将手指从壳体100外触压按压块 330,由于按压块330的解扣部331位于第一固持部210远离第二固持部220的一侧,因此解扣部331可抵压卡扣件920的卡扣部923以直接地使卡扣件920的卡扣面9231脱离固定装置10的第一固持部210的第一固持面211。此时,抽取装置90暂时地处于可滑移的状态而可脱离第一组装位置,且弹性件930因受到卡扣件920挤压而累积弹性势能。
需说明的是,触压按压块330而使卡扣件920的卡扣面9231脱离固定装置10的第一固持面211的原因也可能是使用者误触或受到其他外力所致,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但无论是前述何种原因,当抽取装置90脱离第一组装位置而往开口O的方向滑动的过程中,抽取装置90的弹性件930可将累积的弹性势能释放而驱使卡扣件920回到卡扣位置,以让卡扣件920的卡扣部923相对远离装置本体910,从而令继续往开口O的方向滑动的抽取装置90可受到固持结构200的第二固持部220的阻挡而停止滑动。
具体来说,请并同图3再一并参阅图5,图5为抽取装置90从第一组装位置滑向开口O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固定装置10的固持结构200的第二固持部220具有一第二固持面221,类似于第一固持部210的第一固持面211,第二固持面221也是背向壳体100 的开口O,也可以说,第二固持面221背向壳体100的开口O。因此,如图5所示,当抽取装置90从第一组装位置往开口O的方向滑移的过程中,抽取装置90可以卡扣部923 的卡扣面9231抵接固定装置10的第二固持部220的第二固持面221,从而被第二固持部 220维持于第二组装位置,以避免直接从壳体100上掉落的问题。
由此可知,若是因为使用者误触或其他原因而使抽取装置90非预期地脱离第一组装位置,抽取装置90可受到固定装置10的固持结构200的第二固持部220的阻挡而不至于直接掉落于地面,从而可避免抽取装置90遗失或掉落地面而损伤等问题发生。其中需说明的是,致使抽取装置90从脱离第一组装位置后而滑向第二组装位置的原因并不予以限制,例如可为受到重力所驱使,或是因整体装置的移动所造成。
接着,使用者可例如选择将抽取装置90推回第一组装位置,或是将抽取装置90从第二组装位置解开而从固定装置10上取下。
在前者的情况中,若使用者选择将抽取装置90推回第一组装位置,使用者只要直接对抽取装置90施力推进壳体100的容置空间S即可。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的固持结构200的第一固持部210还可具有一第一抵接斜面212,第一抵接斜面212背向第一固持面211但朝向壳体100的开口O,也可以说,第一抵接斜面 212朝向壳体100的开口O,而抽取装置90的卡扣部923还具有一推抵斜面9232,推抵斜面9232背向卡扣面9231但面向装置本体910的内侧912,如图3或5所示,也可以说推抵斜面9232背向壳体100的开口O。因此,若抽取装置90从第二组装位置被推回第一组装位置的过程中,抽取装置90的卡扣部923的推抵斜面9232可抵接固持结构200的第一固持部210的第一抵接斜面212,由于第一抵接斜面212与推抵斜面9232为斜面相抵接,因此过程中第一固持部210可驱使卡扣件920的卡扣部923靠向装置本体910的旁侧 913,并使弹性件930累积弹性势能,直到卡扣部923随着抽取装置90的移动而越过第一固持部210,弹性件930则可释放其弹性势能而使得卡扣部923的卡扣面9231再次抵接第一固持部210的第一固持面211,从而将抽取装置90维持于第一组装位置。
在后者的情况中,若使用者选择将抽取装置90从固定装置10上取下,则如图6所示,当抽取装置90欲脱离第二组装位置时,此时,抽取装置90两侧的卡扣件920的按压部922位于壳体100之外(即卡扣件920的按压部922位于容置空间S之外),因而使用者可施力挤压按压部922以驱使卡扣件920的卡扣部923的卡扣面9231脱离固定装置10的第二固持部220的第二固持面221(即迫使卡扣件920至解扣位置),即可顺势将抽取装置90从固定装置10上取下。
可理解的是,若使用者欲将抽取装置90再次插入固定装置10中,使用者只要将抽取装置90从壳体100的开口O推入容置空间S即可。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的固持结构200的第二固持部220还可具有一第二抵接斜面222,类似于第一固持部210的第一抵接斜面212,第二抵接斜面222背向第二固持面221而朝向壳体100的开口O,也可以说,第二抵接斜面222朝向壳体100的开口O。当抽取装置90 从壳体100的开口O推入容置空间S中,抽取装置90的卡扣部923的推抵斜面9232可先抵接固持结构200的第二固持部220的第二抵接斜面222,类似于第一固持部210的第一抵接斜面212,第二抵接斜面222与推抵斜面9232为斜面相抵接,因此过程中第二固持部220可驱使卡扣件920的卡扣部923靠向装置本体910,并使弹性件930累积弹性势能,直到卡扣部923随着抽取装置90的移动而越过第二固持部220,弹性件930可接着释放其弹性势能而使得卡扣部923复位,接着使用者可再继续将抽取装置90推向第一组装位置,然而其说明已如前所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可知,若抽取装置90非预期地脱离第一组装位置,固定装置10的第二固持部220可作为第二道阻挡结构而阻止抽取装置90掉出固定装置10,除非使用者接着按压抽取装置90的卡扣件920以主动的方式解除抽取装置90与第二固持部220之间的卡扣关系。换句话说,就正常操作来看,使用者需要以两个步骤来取下抽取装置90,第一步为按压固定装置10的释放件300以使抽取装置90的卡扣件920脱离固定装置10的第一固持部 210,第二步则为按压抽取装置90的卡扣件920以使卡扣件920脱离固定装置10的第二固持部220。
另外,还需补充的是,请再参阅图2,固定装置10还可包含至少一保护件600与至少一锁固件700。在本实施例中,保护件600与锁固件700的数量可均为两个,然而这两组保护件600与锁固件700实质上为对称配置,因此以下仅将针对其中一个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来说,如图所示,保护件600例如为一J形或U形结构,可设置于壳体100的开口O处而至少覆盖部分的壳体100。在本实施例中,保护件600例如是以金属或其他材质硬度较壳体100或抽取装置90的装置本体910高的材质所构成,除了可装饰固定装置10 的外观,还可保护壳体100以避免长期受到抽取装置90的撞击而受损的问题。
更具体来说,保护件600设置于壳体100形成开口O的开口面110,且保护件600具有一防撞面610。防撞面610背向固持结构200的第一固持部210与第二固持部220,就相对位置来看,第二固持部220介于第一固持部210与防撞面610之间,且防撞面610、第一固持部210与第二固持部220位于壳体100的同一侧。因此,当抽取装置90欲从壳体100的开口O进入,保护件600的防撞面610可保护壳体100免于受到抽取装置90撞击。
此外,保护件600上还可具有一锁孔601,对应于壳体100的锁孔105与固持件20 的锁孔204,而锁固件700可穿设锁孔601、锁孔105与锁孔204以一并将保护件600、壳体100与固持件20相固定。但提醒的是,保护件600与锁固件700可为选用,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装置上也可不设置前述的保护件600与锁固件700。
另外,需声明的是,虽然前述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组件1中,如固定装置10的固持结构200、固持件20、释放件300、保护件600与锁固件700以及抽取装置90的卡扣件920 与弹性件930等均是两个以上且分别设置于固定装置组件1相对两侧的配置,但本发明并非以前述这些元件的数量为限,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前述这些组件的数量也可都改为一个,在此情况下,前述这些组件可均仅配置于固定装置组件的同一侧,即指仅在固定装置组件的其中一侧设置固持结构的情况,同样可达到以第二固持部将抽取装置维持于第二组装位置的效果。
最后,请参阅图7,其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的简单示意图,电子设备2可以但不限于是手持式电子产品,如工业用手机等,但本发明并非以电子设备2的种类或外型为限,故仅以简单示意图的方式表现之。如图所示,电子设备2包含如前所述的壳体100、设置于壳体100的固持结构200以及设置于壳体100内的处理器81、存储器 82以及显示屏幕83等电子元件,且适于容置并固定如前所述的抽取装置90。壳体100即可视为电子设备2的壳体,因此其上可设有如前所述的释放件300或保护件600等结构,且抽取装置90也可包含前述段落所述的特征结构,图7仅因简单示意的目的而省略之,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使用者可从壳体100外侧将抽取装置90插入电子设备2而至第一组装位置,使得抽取装置90电性连接处理器81、存储器82以及显示屏幕83,从而可提供预订的功能(如提供电能)给这些电子元件。可理解的是,根据电子设备2的种类或需求的不同,可据以选择性地设置前述的处理器81、存储器82以及显示屏幕83,或是额外再增加其他电子元件,如天线、麦克风等,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由本发明前述实施例所示的固定装置以及包含其的固定装置组件以及电子设备,由于固定装置的固持结构的第二固持部较第一固持部更靠近开口,因而容置于固定装置的壳体的抽取装置除了可与第一固持部卡扣而维持于第一组装位置之外,若抽取装置因误触或其他原因而非预期地使其与第一固持部解除扣合时,固定装置上还有第二固持部可卡扣抽取装置以将抽取装置维持于第二组装位置,而不会直接地从固定装置上掉落。因此,可避免抽取装置遗失或掉落地面而损伤等问题发生。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还可包含设置于壳体形成开口的开口面上的保护件,除了具有装饰的效果,其防撞面还可在抽取装置欲进入壳体的开口时保护壳体免于受到抽取装置撞击。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发明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Claims (20)

1.一种固定装置组件,该固定装置组件包括:
一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开口;以及
至少一固持结构,各该至少一固持结构包括一第一固持部以及一第二固持部,其中该第二固持部较该第一固持部更靠近该开口;以及
一抽取装置,至少部分的该抽取装置可用以被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而具有一第一组装位置与一第二组装位置,其中该抽取装置包括一装置本体与至少一卡扣件,该至少一卡扣件连接于该装置本体,该至少一固持结构的该第一固持部可用以卡扣该抽取装置的该至少一卡扣件以将该抽取装置维持于该第一组装位置,而该至少一固持结构的该第二固持部可用以卡扣该抽取装置的该至少一卡扣件以将该抽取装置维持于该第二组装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组件,该固定装置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保护件,该壳体具有一开口面,该开口位于该开口面,该至少一保护件设置于该开口面上,其中该至少一保护件具有一防撞面,该第二固持部介于该第一固持部与该防撞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组件,该固定装置组件还包括至少一释放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用以推抵该抽取装置的该至少一卡扣件,从而驱使该至少一卡扣件脱离该第一固持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组件,其中各该至少一释放件包括一弹臂以及一按压块,该按压块经由该弹臂可活动地连接该壳体,该按压块具有一解扣部,位于该第一固持部远离该第二固持部的一侧,用以推抵该抽取装置的该至少一卡扣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组件,其中该至少一固持结构为一体成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组件,其中该至少一固持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该容置空间的相对两侧,该至少一卡扣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该装置本体的相对两侧,该两个固持结构的该些第一固持部的间距为L1,该两个固持结构的该些第二固持部的间距为L2,而该抽取装置在该第一组装位置或该第二组装位置时,该些卡扣件的外侧之间的最远间距为D,其满足以下条件:
L1<D;L2<D。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组件,其中各该至少一卡扣件包括一衔接部、一按压部以及一卡扣部,该按压部经由该衔接部连接该装置本体,而该卡扣部经由该按压部连接于该衔接部;当该抽取装置位于该第二组装位置时,该按压部位于该壳体的该容置空间之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装置组件,其中该抽取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弹性件,夹设于该按压部与该装置本体之间,用以驱使该按压部与该卡扣部相对远离该装置本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装置组件,其中该衔接部枢设于该装置本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组件,其中该抽取装置为一电池。
11.一种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用以容置一抽取装置而使得该抽取装置具有一第一组装位置与一第二组装位置,该固定装置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开口,该容置空间可用以容置至少部分的该抽取装置;以及
至少一固持结构,各该至少一固持结构包括一第一固持部以及一第二固持部,该第二固持部较该第一固持部更靠近该开口;其中该至少一固持结构的该第一固持部可用以卡扣该抽取装置以将该抽取装置维持于该第一组装位置,而该至少一固持结构的该第二固持部可用以卡扣该抽取装置以将该抽取装置维持于该第二组装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保护件,该壳体具有一开口面,该开口位于该开口面,该至少一保护件设置于该开口面上,其中该至少一保护件具有一防撞面,该第二固持部介于该第一固持部与该防撞面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释放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用以推抵该抽取装置的至少一卡扣件,从而驱使该至少一卡扣件脱离该第一固持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各该至少一释放件包括一弹臂以及一按压块,该按压块经由该弹臂可活动地连接该壳体,该按压块具有一解扣部,位于该第一固持部远离该第二固持部的一侧,用以推抵该抽取装置的该至少一卡扣件。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壳体具有至少一按压孔,暴露该按压块背向该解扣部的一侧。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固持结构为一体成形。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固持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该容置空间的相对两侧,该至少一卡扣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该抽取装置的一装置本体的相对两侧,该两个固持结构的该些第一固持部的间距为L1,该两个固持结构的该些第二固持部的间距为L2,而该抽取装置在该第一组装位置或该第二组装位置时,该些卡扣件的外侧之间的最远间距为D,其满足以下条件:
L1<D;L2<D。
18.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用以容置一抽取装置而使得该抽取装置具有一第一组装位置与一第二组装位置,该电子设备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开口,该容置空间可用以容置至少部分的该抽取装置;
至少一固持结构,各该至少一固持结构包括一第一固持部以及一第二固持部,该第二固持部较该第一固持部更靠近该开口;其中该至少一固持结构的该第一固持部可用以卡扣该抽取装置以将该抽取装置维持于该第一组装位置,而该至少一固持结构的该第二固持部可用以卡扣该抽取装置以将该抽取装置维持于该第二组装位置;以及
一处理器,该处理器设置于该壳体内,当该抽取装置位于该第一组装位置时,该抽取装置与该处理器电性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抽取装置包括至少一卡扣件,该至少一固持结构的该第一固持部可用以卡扣该抽取装置的该至少一卡扣件以将该抽取装置维持于该第一组装位置,而该至少一固持结构的该第二固持部可用以卡扣该抽取装置的该至少一卡扣件以将该抽取装置维持于该第二组装位置,该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释放件,该至少一释放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用以推抵该抽取装置的该至少一卡扣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至少一释放件包括一弹臂以及一按压块,该按压块经由该弹臂可活动地连接该壳体,该按压块具有一解扣部,位于该第一固持部远离该第二固持部的一侧,以用以推抵该抽取装置的该至少一卡扣件,从而驱使该至少一卡扣件脱离该第一固持部。
CN201910217024.5A 2019-03-21 2019-03-21 固定装置以及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7264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7024.5A CN111726432B (zh) 2019-03-21 2019-03-21 固定装置以及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
TW108114322A TWI719458B (zh) 2019-03-21 2019-04-24 固定裝置以及包含其之固定裝置組件與電子設備
US16/451,264 US10971779B2 (en) 2019-03-21 2019-06-25 Hold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7024.5A CN111726432B (zh) 2019-03-21 2019-03-21 固定装置以及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432A true CN111726432A (zh) 2020-09-29
CN111726432B CN111726432B (zh) 2021-08-24

Family

ID=72514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17024.5A Active CN111726432B (zh) 2019-03-21 2019-03-21 固定装置以及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1779B2 (zh)
CN (1) CN111726432B (zh)
TW (1) TWI7194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1582B (zh) * 2020-02-13 2021-06-2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結構及其相關的電子裝置
US11191357B1 (en) * 2020-05-29 2021-12-07 Aic Inc. Removable self-unlocking structur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0804B1 (en) * 2002-04-11 2003-03-1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Battery holder
US20080100262A1 (en) * 2006-10-26 2008-05-01 Fujitsu Limite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TWM350102U (en) * 2008-01-22 2009-02-01 Sony Corp Battery pack and wiring substrate
US7512397B2 (en) * 2004-12-30 2009-03-31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Battery cover assembly
CN202738316U (zh) * 2012-05-09 2013-02-13 福兴达科技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防丢失连体式卡盖
CN204361143U (zh) * 2014-11-29 2015-05-27 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具有两段式电池卡扣结构的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7251B2 (ja) * 1995-06-20 2002-07-02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形電子機器
TW563908U (en) * 2003-04-25 2003-1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liding switch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495923B2 (ja) * 2003-06-13 2010-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CN101127390B (zh) * 2006-08-18 2010-11-1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池盖结构
TW200841154A (en) * 2007-04-13 2008-10-16 Inventec Corp Fixing mechanism
CN201156426Y (zh) * 2008-02-29 2008-11-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抽取式硬盘盒
CN101740731B (zh) * 2008-11-12 2013-03-1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池盖结构
CN201340581Y (zh) * 2008-12-17 2009-11-04 张成君 用于电子设备的抽取模块
TWI374003B (en) * 2009-07-17 2012-10-01 Inventec Corp Extracting and installing structure for electrical device
TW201316888A (zh) * 2011-10-07 2013-04-16 Taer Inno Co Ltd 行動通訊裝置保護框架
TWM430806U (en) * 2011-11-15 2012-06-01 Multi Expander Technology Inc Lamp with indicating a hard disk drawer
TWM442001U (en) * 2012-05-17 2012-11-21 Wistron Corp Bearing device
KR102024002B1 (ko) * 2012-07-05 2019-09-23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전지팩
TWM500969U (zh) * 2015-01-07 2015-05-11 Sunnytek Information Co Ltd 抽取式hd盒定位及防震結構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0804B1 (en) * 2002-04-11 2003-03-1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Battery holder
US7512397B2 (en) * 2004-12-30 2009-03-31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Battery cover assembly
US20080100262A1 (en) * 2006-10-26 2008-05-01 Fujitsu Limite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TWM350102U (en) * 2008-01-22 2009-02-01 Sony Corp Battery pack and wiring substrate
CN202738316U (zh) * 2012-05-09 2013-02-13 福兴达科技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防丢失连体式卡盖
CN204361143U (zh) * 2014-11-29 2015-05-27 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具有两段式电池卡扣结构的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9458B (zh) 2021-02-21
US20200303693A1 (en) 2020-09-24
US10971779B2 (en) 2021-04-06
CN111726432B (zh) 2021-08-24
TW202036208A (zh)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7607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7635811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removable cover
US8363036B2 (en) Stylus retain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913396B2 (en) Card hol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7550226B2 (en) Battery cover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630745B2 (en) PDA carrying case
US8322760B2 (en) Battery cover mechanism
US845329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andle structure thereof
CN111726432B (zh) 固定装置以及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
US6975842B2 (en) Mobile phone with battery latch
US8023264B2 (en) Battery cover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US2006023292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fixing mechanism
US20080158845A1 (en) Slide assembly with fixing device
US8390601B2 (en) Stylus retain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290671B (en) Locking device
US8481200B2 (en) Battery cover
US856496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etachable power module
US20090290303A1 (en) Battery cover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US8257851B2 (en) Battery cover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390602B2 (en) Stylus retain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9542163B (zh) 卡扣机构及具有此卡扣机构的传输座和电子设备
TWI564696B (zh) 電子裝置
TWI721663B (zh) 擴充卡安裝結構及電路組件
US10294693B2 (en) Latch assembly
US8431850B2 (en) Button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4-15 floors, No. 658 Xiadong Street,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Wei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WISTRON Corp.

Address before: 215300 No. 168 First Avenue, Kunshan Comprehensive Free Trade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ISTRON Corp.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5

Address after: 88 Hongyan Road, Kun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WISTRON (KUNSHAN) Co.,Ltd.

Patentee after: WISTRON Corp.

Address before: F14-15, No. 658, Xiadong Street,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Wei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WISTRON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