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6084B - 可交聯之聚乙烯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由其製成之物件 - Google Patents

可交聯之聚乙烯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由其製成之物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6084B
TWI426084B TW097104219A TW97104219A TWI426084B TW I426084 B TWI426084 B TW I426084B TW 097104219 A TW097104219 A TW 097104219A TW 97104219 A TW97104219 A TW 97104219A TW I426084 B TWI426084 B TW I4260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linking
polyethylene composition
crosslinkable
crosslinkable polyethylene
polyethyle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04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48437A (en
Inventor
Bharat I Chaudhary
John Klier
Original Assignee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ublication of TW200848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48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6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60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4Pe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25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gents; including accelera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1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6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liphat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Description

可交聯之聚乙烯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由其製成之物件 相關專利申請案之相互參照
本專利申請案係非臨時性專利申請案請求2007年2月5日之美國專利臨時申請案第60/899,485號(標題為“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以其製造之物件”)之優先權,其教示內容係藉由引述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宛如完整重現於下文中。
發明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種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以其製造之物件。
發明背景
用可交聯聚合組成物製造物件(例如纜線、管線、鞋具及泡沫體)大致上以為人熟知。可交聯聚合組成物大致包括一聚合物、一交聯劑(例如有機過氧化物、抗氧化劑)及任擇地包含各種其他添加物(例如一焦燒抑制劑及交聯助劑)。交聯有助於該聚合物滿足機械及物理需要,例如改善的高溫性質。
用自由基起始物(例如有機過氧化物)進行聚合物交聯大致已為人熟知。大致而言,該有機過氧化物係藉由在一溫度低於明顯分解過氧化物之起始溫度下,於輥軋機、一雙軸螺杆捏合壓製器或一Banbury® 或Barbender® 混合機中熔化摻合被併入該聚合物。如Plastic Additives Handbook (Gachter等人,1985)第646至649頁所述般根據半衰期溫度判斷過氧化物是否分解。
另一種將有機過氧化物併入一聚合化合物之方法是將在在一摻合器材中液體過氧化物及聚合物片混合,該摻合器材係例如一Henschel® 混合機或一浸泡器材,例如一簡單轉股滾筒,其係維持在一溫度係高於有機過氧化物冰點及低於有機過氧化物分解溫度及聚合物熔化溫度。將有機過氧化物併入後,然後將該聚合物/有機過氧化物摻合物加入一壓製器中,在一溫度低於有機過氧化物分解溫度圍繞一導電體被擠製出來以形成一纜線。然後使該纜線暴露於較高溫度,在該溫度下有機過氧化物分解以提供自由基使該聚合物交聯。
含有過氧化物之聚合物容易焦燒(scorch)(在壓出處理中發生預熟交聯)。焦燒使無色之膠體狀顆粒在樹脂中形成而造成壓出時之壓製器的壓力增加。
此外,為達到一高交聯濃度,常用大量的有機過氧化物。但是,大量有機過氧化物會引起冒汗(sweat-out)問題,會對該壓出處理及最終產物造成負面影響。冒汗出來的塵狀物可能會有爆炸的危險,可能使過濾器變髒,及可能引起滑動及在壓出處理中不安定。因此,希望減少有機過氧化物的量但有能維持一高交聯濃度。
美國專利第6,143,822號揭示一種聚乙烯可交聯組成物,其包含(a)聚乙烯;(b)1,1-二苯基乙烯(取代的或未取代)作為一焦燒抑制劑;(c)任擇地包含,一增固劑;及(d)一有 機過氧化物。
美國專利第6,187,847號揭示一種聚乙烯可交聯組成物,其包含(a)聚乙烯;(b)[1,3,5-三(4-第三-丁基-3-羥基-2,6-二甲基芐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作為焦燒抑制劑;及(c)一有機過氧化物。
美國專利第6,228,917號揭示一種聚乙烯可交聯組成物,其包含(a)聚乙烯;(b)4,4'-硫代雙(2-甲基-6-第三-丁基酚);2,2'-硫代雙(6-第三-丁基-4-甲酚);或其等混合物,作為焦燒抑制劑;(c)任擇地包含一增固劑;及(d)一有機過氧化物。
美國專利第6,656,986號揭示一聚乙烯可交聯組成物,其包含(a)聚乙烯;(b)[1,3,5-三(4-第三-丁基-3-羥基-2,6-二甲基芐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作為焦燒抑制劑;(c)一硫代酯;(d)一受阻胺安定劑;及(e)一有機過氧化物。
即使努力研究發展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仍需要一種改善的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其可在高溫度下以高速率被壓出而只有最小的焦燒,且以快速固化速率被交聯以達到一高交聯濃度而無須犧牲長期熱老化安定性。另外也需要一種製造這種改造後的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之方法。
發明概要
本發明係一種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以其製造之物件。本發明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其包括一聚 乙烯組份、一交聯劑及一交聯助劑。該交聯劑係一有機過氧化物,及該交聯助劑係一個包含至少二終端碳-碳雙鍵之二烯烴、三烯烴、四烯烴化合物。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任擇地進一步包括一焦燒抑制劑、一增固劑、一安定的自由基、一或多個習知添加物,其等摻合物,及/或其等組合物。產生本發明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驟;(1)提供一聚乙烯組份;(2)提供一交聯劑,其中該交聯劑係一有機過氧化物;(3)提供一交聯助劑,其中該交聯助劑係一包含至少二終端碳-碳雙鍵二烯烴、三烯烴、四烯烴化合物;(4)在一少於該交聯劑分解溫度範圍之溫度下,熔化摻合一聚乙烯組份、交聯劑及交聯助劑;及(5)藉此形成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本發明物件包括一聚乙烯組份交聯產物;一交聯劑,其中該交聯劑係一有機過氧化物;及一交聯助劑,其中該交聯助劑係一包含至少二終端碳-碳雙鍵之二烯烴、三烯烴、四烯烴化合物。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本發明係一種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由其製成之物件。
本發明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包括一聚乙烯組份、一交聯劑及一交聯助劑。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任擇地另外包含一焦燒抑制劑、一增固劑、一安定的自由基、一或多個習知添加物,其等摻合物及/或其等組合物。
本文中之用語“聚乙烯”表示乙烯同聚物或乙烯與少量 一或多個具有不高於20個碳原子的α-烯烴共單體之共聚物,其任擇地包含二烯或該同聚物及共聚物之混合物或摻合物。該混合物可以機械摻合或在位摻合。α-烯烴共單體可具有少於20碳原子;舉例而言,其等可具有3至12碳原子;或者,其等可具有3至8碳原子。例示性的α-烯烴共單體包括(但不限於)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及4-甲基-1-戊烯。聚乙烯組份亦可以是乙烯及不飽和酯(例如,乙烯酯,例如,乙烯乙酯或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之共聚物。
該聚乙烯組份可以是同相或異相。同相聚乙烯通常具有一聚分散性(Mw/Mn)在約1.5至約3.5之範圍及大致均一的共單體分布,及其特徵係單一的低DSC熔點。另一方面,異相聚乙烯具有一聚分散性(Mw/Mn)大於3.5及不具有一均一的共單體分布。
Mw表示重量平均分子量及Mn表示數量平均分子量。該聚乙烯組份可具有一濃度係在0.855至0.950g/cm3 之範圍。自0.855至0.950g/cm3 所有個別的值及次範圍係包括於本文中及揭示於本文中;舉例而言,該聚乙烯組份可具有一濃度係在0.870至0.940g/cm3 之範圍;或另擇地,該聚乙烯組份可具有一濃度係在0.875至0.940g/cm3 之範圍。該聚乙烯組份可另外具有一熔化指數(I2 ),舉例而言,在0.1至3500g/10分鐘之範圍。自0.1至3500g/10分鐘之所有各別的值及次範圍係包括於本文中及揭示於本文中;舉例而言,該聚乙烯組份可具有一熔化指數(I2 )係在0.5至1000g/10分
鐘之範圍,或另擇地,該聚乙烯組份可具有一熔化指數(I2 )係在0.7至1000g/10分鐘之範圍。該聚乙烯組份可包括任何量之一或多個α-烯烴共聚物;舉例而言,該聚乙烯組份可包含少於49重量%之一或多個α-烯烴共單體脂(以該聚乙烯組份重量計)。所有各別值及次範圍少於49重量%係包括於本文中及揭示於本文中;舉例而言該聚乙烯組份可以習知技術成為溶液或漿液。一般是以低於1000psi之壓力進行低壓處理,但是一般是以高於15,000 psi之壓力進行高壓處理。
可用於製備這些聚乙烯之典型催化劑系統係以鎂/鈦為主的催化劑系統,例如美國專利第4,302,565號中所述之催化劑系統(異相聚乙烯);以釩為主的催化劑系統,例如美國專利第4,508,842(異相聚乙烯)及5,332,793;5,342,907;及5,410,003(同相聚乙烯)號中所述者;以鉻為主的催化劑系統,例如美國專利第4,101,445號中所述者;茂金屬催化劑系統,例如美國專利第4,937,299、5,272,236、5,278,272及5,317,036號中所述者(同相聚乙烯);或其他過渡金屬催化劑系統。許多這類催化劑系統係常表示Ziegler-Natta催化劑系統或Phillips催化劑系統。用氧化鉻或氧化鉬語矽-鋁擔體之催化劑系統亦可包括於此。
用於製備該聚乙烯之典型方法係描述於前述專利中。典型在位聚乙烯摻合物及用於提供該聚乙烯摻合物之方法及催化劑系統係描述於美國專利第5,371,145及5,405,901號。各種聚乙烯可包括以高壓法(HP-LDPE)製備之低濃度同聚物之乙烯、線性低濃度聚乙烯(LLDPEs)、非常低濃度聚 乙烯(VLDPE)、中濃度聚乙烯(MDPE)、具有一濃度大於0.940g/cm3 之高濃度聚乙烯(HDPE)及具有小於自0.860至0.950g/cm3 之範圍的濃度之茂金屬共聚物。後列五個聚乙烯大致係以低壓法製備。習知高壓係描述於Introduction to聚合物Chemistry, Stille, Wiley and Sons, New York, 1962,第149至151頁。高壓法典型係在一管型反應器或攪拌高壓面滅菌機進行之以自由基起始的聚合作用。在該攪拌高壓面滅菌機,該壓力係在約10,000至30,000 psi之範圍及該溫度係在約175至約250℃之範圍,及在該管型反應器之壓力係在約25,000至約45,000 psi之範圍及該溫度係在約200至約350℃之範圍。
共聚物所包含之乙烯及不飽和酯係為人熟知,及可以是藉由上述習知高壓技術製備。該不飽和酯可以是烷基丙烯酸酯、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及乙烯羧酸酯。該烷基基群可具有1至8碳原子及以具有1至4碳原子為較佳。該羧酸酯基群可具有2至8碳原子及以具有2至5碳原子為較佳。造成酯共單體之該共聚物的比例可以是在約5至約50重量%以共聚物重量計之範圍,及以在約15至約40重量%之範圍為較佳。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實施例係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及丙烯酸2-乙己酯。
該乙烯羧酸酯實施例係乙烯乙酯、乙烯丙酸酯,及乙烯丁酸酯。乙烯/不飽和酯共聚物熔化指數可以是在約0.5至約50g/10分鐘之範圍,及以在約2至約25g/10分鐘之範圍 為較佳。乙烯與不飽和酯之共聚物的製備方法係描述於美國專利第3,334,081號。
The VLDPE可以是具有3至12碳原子之乙烯與一或多個α-烯烴之共聚物,以3至8碳原子為較佳。VLDPE濃度可以是在0.870至0.915g/cm3 之範圍。其生產係在舉例而言下列者之存在下:(i)含有鉻及鈦之催化劑,(ii)含有鎂、鈦、鹵素及捐電子者之催化劑;或(iii)含有釩、捐電子者、烷基鋁鹵素改質者及鹵碳原子促進劑之催化劑。用於製造VLDPE之催化劑及方法係分別描述於美國專利第4,101,445;4,302,565;及4,508,842號,該VLDPE熔化指數可以是在約0.1至約20克/10分鐘之範圍;舉例而言,其係在約0.3至約5g/10分鐘之範圍。造成該共單體之VLDPE(非乙烯)之比例可以是在約1至約49重量%(以共聚物重量計)之範圍;舉例而言,其係在約15至約40重量%之範圍。第三共單體可包括於例如另外的α-烯烴或二烯例如亞乙基降冰片烯、丁二烯、1,4-己二烯或二環戊二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及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大致係指EPR及該三元共聚物大致係指EPDM。第三共單體之存在量可以是在約1至15重量%(以共聚物重量計)及以存在量係約1至約10重量%為較佳。以該共聚物含有二或三共單體之乙烯為較佳。
The LLDPE可包括該VLDPE及MDPE,其可以是線性但大致具有一濃度係在0.916至0.925g/cm3 之範圍。其可以是乙烯與具有3至20碳原子(以3至8碳原子為較佳)的一或多個α-烯烴之共聚物。該熔化指數可以是在約1至約20g/10分鐘 之範圍,及以在約3至約8g/10分鐘之範圍為較佳。該α-烯烴可以是與上述者相同及該催化劑及方法亦係相同者但視需要變化已獲得所欲之濃度及熔化指數。
如上述者,聚乙烯之定義包括以習知高壓法製造之乙烯同聚物。該同聚物舉例而言可具有一濃度係在0.910至0.930g/cm3 之範圍。該同聚物亦可具有一熔化指數(I2 )係在約0.5至約5g/10分鐘之範圍,以具有一熔化指數係在約0.75至約3g/10分鐘之範圍為較佳。
另擇地,實質線性烯烴聚合物,例如美國專利第5,278,272及5,272,236號中所描述者(以引述之方式併入本文之中),可用做為該聚乙烯組份。
該實質線性烯烴聚合物可能係乙烯/α-烯烴間聚物:(a)具有一自約0.85g/cm3 至約0.97g/cm3 之濃度;或(b)具有一自約0.01g/10分鐘至約1000g/10分鐘之熔化指數(L);或(c)具有一少於5之分子量分布;或(d)其中實質線性聚合物表示未經或經取代的具有最高3長鏈分枝/1000碳原子之聚合物主鏈,其中該長鏈分枝係指鏈長至少6碳原子以上者,該鏈長無法用13 C核磁共振光譜學區別;或(e)係同相分枝,其中同相分枝係指乙烯/α-烯烴間聚物,其中該α-烯烴共單體係無規分布於一特定之聚合物分子及實質所有該分子具有相同之乙烯-共單體比。
該實質線性烯烴聚合物之可購得之實施例包括 Engage® 及Affinity® 聚合物,兩者皆可購自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另擇地,烯烴嵌段共聚物(例如乙烯多嵌段共聚物,例如國際公開案第WO2005/090427號及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1/376,835號所描述者,其等藉由引述之方式併入本文之中)可用作為該聚乙烯組份。
該烯烴嵌段共聚物可以係乙烯/α-烯烴之間聚物;(a)具有一自約1.7至約3.5之Mw /Mn ,至少一個熔點Tm (℃)及濃度d(克/cm3 ),其中Tm 及d數值呈下列關係:Tm >-2002.9+4538.5(d)-2422.3(d)2 ;或(b)具有一自約1.7至約3.5之Mw /Mnv ,及其特徵係熱熔融ΔH(J/g)及變化量ΔT(℃)係定義為DSC最高峰與CRYSTAF最高峰之溫度差,其中ΔT及ΔH之數值具有下列關係:ΔH大於0及最高為130J/g時,ΔT>-0.1299(ΔH)+62.81,ΔH大於130J/g時,ΔT>48℃,其中該CRYSTAF峰係用至少5%之累積聚合物測定,及如果具有一CRYSTAF峰相同之聚合物少於5%,則該CRYSTAF溫度係30℃;或(c)特徵係一彈性復原Re(%;以300%應變計),及用乙烯/α-烯烴間聚物之壓鑄膜測得之1循環,具有一濃度d(克/cm3 ),其中,當乙烯/α-烯烴間聚物係實質游離的交聯相,Re及d數值滿足下列關係:Re>1481-1629(d);或(d)具有一分子分餾物,其得自40℃及130℃之間,當 用TREF分餾時,其特徵在於分餾物具有一個克共單體量比相當之無規乙烯間聚物分餾物量多至少5%,該相當之無規乙烯間聚物分餾物得自相同溫度,其中該相當之無規乙烯間聚物具有相同共單體及具有一熔化指數、濃度及莫耳共單體量(以全部聚合物計)是在10%乙烯/α-烯烴間聚物內;或(e)具有一25℃之儲存模數G'(25℃),及一100℃之儲存模數G'(100℃),其中該G'(25℃)與G'(100℃)之比係在約1:1至約9:1之範圍。
乙烯/α-烯烴間聚物可以是乙烯/α-烯烴間聚物且:(a)具有一分子分餾物,其得自40℃及130℃之間,當用TREF分餾時,其特徵在於該分餾物具有至少0.5及不高於約1之嵌段指數及大於約1.3之分子量分布Mw /Mn ;或(b)具有一平均嵌段指數係大於0及不高於約1.0及一分子量分布Mw /Mn 係大於約1.3。
交聯劑舉例而言可以是一有機過氧化物。該有機過氧化物在10分鐘之半衰期時可具有一分解溫度係在100至220℃之範圍。
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範圍100至220℃之所有各別值及次範圍係包括於本文中及揭示於本文中;舉例而言,該有機過氧化物可具有一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10至210℃之範圍;或另擇地,該有機過氧化物可具有一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10至200℃之範圍。例示性的有機過氧化物包括(但不限於)過氧化二琥珀酸(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10℃)、氧化苯甲醯基(10分 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10℃)、過氧化叔丁基-2-乙基己酸酯(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13℃)、過氧化鄰氯苯甲醯(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15℃)、過氧化叔丁基異丁酸酯(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15℃)、過氧化叔丁基異丙酸酯(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35℃)、過氧化叔丁基月桂酸酯(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40℃)、過氧化2,5-二甲基-2,5-二(過氧苯甲醯)己烷(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40℃)、叔丁基乙酯(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40℃)、過氧化雙過氧化二-叔丁基鄰苯二甲酸酯(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40℃)、過氧化叔丁基馬來酸酯(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40℃)、過氧化環己酮(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40℃)、叔丁基苯甲酸酯(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45℃)、過氧化二異丙苯(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50℃)、過氧化2,5-二甲基-2,5-二(過氧化叔丁基)己烷(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55℃)、過氧化叔丁基異丙苯基(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55℃)、過氧化叔丁基過氧化氫(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55℃)、過氧化雙叔丁基過氧化物(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55℃)、過氧化2,5-二甲基-2,5-二(過氧化叔丁基)己烷-3(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70℃)、過氧化α,α'-雙-過氧化叔丁基-1,4-二異丙基苯(10分鐘之半衰期時的分解溫度係在160℃)及過氧化α,α'-雙-過氧化叔丁基-1,3-二異丙基苯。該可交聯 聚乙烯組成物舉例而言可包含少於10重量%之交聯劑(以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少於10重量%之所有各別值及次範圍係包括於本文中及揭示於本文中;舉例而言,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包含少於8重量之該交聯劑(以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或另擇地,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包含少於5重量之交聯劑(以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
該交聯助劑舉例而言可以是包括至少二終端碳-碳雙鍵之烯烴、三烯烴、四烯烴化合物。例示性的包括至少二終端碳-碳雙鍵之二烯烴、三烯烴、四烯烴化合物,包括(但不限於)1,9-癸二烯、1,7-辛二烯、1,5-己二烯、1,4-戊二烯、1,3-丁二烯、3,5-己三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舉例而言可包含少於5重量%之交聯助劑(以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
少於5重量%之所有各別值及次範圍係包括於本文中及揭示於本文中;舉例而言,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包含少於3重量%之交聯助劑(以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或另擇地,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包含少於1重量%之交聯劑(以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舉例而言,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包含自0.2至1重量%之該交聯劑(以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該交聯助劑,亦即包括至少二終端碳-碳雙鍵之二烯烴、三烯烴、四二烯烴化合物,未移植或併入該聚合物主鏈,藉此減緩焦燒傾向。再者,使用該交聯助劑減少了達到相同交聯程度所需之有機過氧 化物量,藉此減少焦燒及過氧化物分解產物。減少有機過氧化物係受到高度期待的因為大量有機過氧化物會造成較大之冒汗(sweat-out)。
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更可包括一焦燒抑制劑。該焦燒抑制劑包括(但不限於)1,1-二苯基乙烯(取代的或未取代);4,4'-硫代雙(2-甲基-6-叔丁基酚);2,2叔硫代雙(6-叔丁基-4-甲基酚);4,4'-硫代雙(2-叔丁基-5-甲基酚);1,4對苯二酚;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1,3,5-三(4-第三-丁基-3-羥基-2,6-二甲基芐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4,4'-硫代雙(2-甲基-6-叔丁基酚);2,2'-硫代雙(6-叔丁基-4-甲酚);其等摻合物;或其等組合物。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舉例而言可包含少於3重量%之該焦燒抑制劑(以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少於3重量%之所有各別值及次範圍係包括於本文中及揭示於本文中;舉例而言,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包含少於1重量%之該焦燒抑制劑(以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
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任擇地另外包含一增固劑。任擇的增固劑可以是廣泛選擇之增固劑之任何一者或其等混合物。舉例而言,該任擇的增固劑可能是一具有至少2(以3為較佳)個不飽和基群(例如一氰尿酸、一異氰尿酸、一磷酸、正富馬酸、一脂族或芳族乙醚或一苯三羧酸之丙烯酯)之酯、醚、或酮。該酯、醚或酮之碳原子數可能係在9至40或更多之範圍,以9至20為較佳。例示性的酯、醚及酮大致係在儲存溫度下不會揮發,及該不飽和基群以丙烯基群為 較佳。特異性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氰脲酸三烯丙酯(TAC);三丙烯-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亦稱為三丙烯基異氰尿酸酯(TAIC);三丙烯磷酸酯;三丙烯正富馬酸酯;四-丙烯氧-乙烷;三丙烯苯-1,3,5-三羧酸酯;二丙烯鄰苯二甲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鋅;乙氧基酸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其終端單體具有C14 或C15 之平均鏈長;四丙烯酸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戊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甲基醇丙烷四丙烯酸酯;乙氧化三甲基醇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甲基醇丙烷三丙烯酸酯;2,4,6-三丙烯-1,3,5-三酮;三丙烯苯偏三甲酸酯(TATM);及3,9-二乙烯-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DVS)。
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舉例而言可包含少於3重量%之增固劑(以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少於3重量%之所有各別值及次範圍係包括於本文中及揭示於本文中;舉例而言,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包含少於1重量%之該增固劑(以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
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舉例而言可另外包括一安定的有機自由基作為焦燒抑制劑及/或交聯助固劑。例示性的安定的有機自由基包括(但不限於)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TEMPO)及其衍生物。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舉例而言可包含少於5重量%之安定的有機自由基(以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少於5重量%之所有各別值及次範圍係包括於本文中及揭示於本文中;舉例而言,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包含少於3重量%之安定的有機自由基(以該可交聯 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或另擇地,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包含少於1重量%之安定的有機自由基(以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舉例而言,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包含自0.2至1重量%之安定的有機自由基(以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
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另外包括一或多個習知添加物。該習知添加物包括(但不限於)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色料、碳黑、染料、填充劑、增滑劑、防活劑、塑化劑、加工助劑、濕潤劑、安定劑、抑煙劑、鹵素清除劑、增流劑、濕潤劑、控黏劑,其等摻合物,及其等組合物。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包含自0.01至15重量%之添加物(以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自0.01至15重量%之所有各別值及次範圍係包括於本文中及揭示於本文中;舉例而言,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包含自0.01至10重量%之添加物(以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總重計)。
例示性的抗氧化劑包括(但不限於)受阻酚,例如四雙[亞甲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氫化肉桂酸]甲烷、雙[(β-(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芐基)-甲基羧乙基)]硫及硫代二乙烯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氫化肉桂酸);膦酸鹽及亞膦酸酯,例如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膦酸鹽及二-第三-丁基苯基-亞膦酸酯;硫代化合物,例如二月桂基硫代二丙酸酯、二肉豆蔻基硫代二丙酸及二硬酯基硫代二丙酸(DSTDP);各種矽氧烷;及各種胺,例如聚合的2,2,4-三基-1,2-二氫喹啉、4,4'-雙(α,α-二甲苯基)二苯胺及烷化二苯胺。
在製造過程中,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可能以各類壓製機處理,例如,單或雙螺杆型。典型壓製機在其上游端具有一漏斗及在其下游端具有一模具。該漏斗饋入一含有一螺杆之筒體。在該下游端,介於螺杆端及模具的係過濾網組及及多孔板。該壓製器之螺杆部分被認為分成三部份:饋入部分:壓縮該及測量該及二區域即後熱區及該前熱區,該等部份及區域係由上游到下游排列。另擇地,沿上游到下游的軸可有多個加熱區(多於兩個)。如有多於一個筒體,該筒體依序相連。各筒體之長度與直徑的比舉例而言可以是在約15:1至約30:1之範圍。就本說明書的目的而言,應了解用語“壓製器”包括習知壓製器之外,還包括一壓製器、十字頭、模具及加熱或冷卻區(其中可進一步完成材料形成)之組合。該模具後的加熱或冷卻區舉例而言可以是一鍋爐。舉例而言,電線塗層中之該物質係在壓出後交聯,該十字頭模具直接饋入一加熱區,該區可維持溫度在約130至約260℃之範圍,以在約170至約220℃之範圍為較佳。然後壓出物暴露於一大於有機過氧化物分解溫度之溫度而被交聯。所用的過氧化物舉例而言係經四或更多之半衰期分解。該交聯舉例而言可在維持於蒸氣或乾氮環境之鍋爐或一連續硫化(CV)管中完成。蒸氣CV設備之壓力速率硫化管係以機械方式連結於該壓製器十字頭,藉此該聚合物熔化物離開該十字頭/模具,該十字頭/模具係安裝在與該壓製器垂直支硫化管中。在一典型CV操作中,併入過氧化物之組成物係於低熔化壓出溫度壓出製成絕緣體及纜 線護套以避免在該壓製器中發生預熟交聯。該製成的熔化塑型物離開該塑型模具進入蒸氣硫化管,其中後壓出過氧化物開始交聯。該蒸氣管充滿飽和蒸氣,以交聯所需之增加溫度持續加熱該聚烯烴熔化物。多數CV管係充滿飽和蒸氣以使發生交聯之駐留時間達到最長。離開該管之最終長度充滿水以冷卻剛交聯之絕緣物/護套。在CV管端,該絕緣後之線或纜線通過併有緊密管件襯墊支終端密封件,其使冷卻水滲出。蒸氣調節器、水幫浦及閥維持該蒸氣及水的平衡及該蒸氣CV管中之各填充長度。任擇地,一熱氮氣CV管可用於熟化該纜線結構。
本發明用於產生一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包括下列步驟:(1)提供一聚乙烯組份;(2)提供一交聯劑,其中該交聯劑係一有機過氧化物;(3)提供一交聯助劑,其中該交聯助劑係包含至少二終端碳-碳雙鍵之二烯烴、三烯烴、四烯烴化合物;(4)熔化摻合該聚乙烯組份、該交聯劑及該交聯劑;及(5)藉此形成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該熔化摻合步驟發生於足夠之溫度及壓力以增加該摻合物溫度至一溫度係在少於該交聯重量之分解溫度的範圍。
本發明物件包括:該聚乙烯組成物交聯產物;一交聯劑,其中該交聯劑係一有機過氧化物;及一交聯助劑,其中該交聯助劑係包含至少二終端碳-碳雙鍵之二烯烴、三烯烴、四烯烴化合物。本發明物件可再包括一焦燒抑制劑、一增固劑、一安定的有機自由基、一或多個習知添加物,其等摻合物,及其等組合物
用於製造本發明物件之方法包括該下列步驟:(1)提供一聚乙烯組份;(2)提供一交聯劑,其中該交聯劑係一有機過氧化物;(3)提供一交聯助劑,其中該交聯助劑係包含至少二終端碳-碳雙鍵之二烯烴、三烯烴、四烯烴化合物;(4)熔化摻合該聚乙烯組份、該交聯劑及該交聯劑;(5)藉此形成一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6)使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受到高於交聯劑分解溫度範圍之溫度的處理;及(7)藉此形成該物件。該熔化摻合步驟發生在溫度及壓力足以增加該摻合物溫度至一溫度係在低於交聯重量分解溫度之範圍。
本發明物件舉例而言可用來作為纜線及線護套、管、泡沫物及鞋具。本說明書中所提之專利、專利申請案及公開案係藉由引述之方式併於本文中。
本發明可能以其他方式實踐而不偏離本發明之精神及如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顯示基本要素,因此,應參考附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而非前述說明。
測試方法
測試方法包括下列者:濃度係根據ASTM D 792-03、方法B、以異丙醇進行測量。
熔化指數(I2 )係於190℃、2.16kg載重下根據ASTM D-1238-03進行測量。
熔化指數(I21 )係於190℃、2.16kg載重下根據ASTM D-1238-03進行測量。
用Alpha-Technologies的Monsanto Moving Die Rheometer(模式MDR 2000),設定每分鐘100個循環及0.5度之弧度,評估該摻合物交聯動力。該扭力數據與交聯程度之相關性與固化時間呈函數關係。最小扭力(ML )係熔融態之未固化化合物黏性之測量值。該測量值可顯示該兩樣本間之黏性差異。最大扭力(MH )係完全交聯或測試完成後切變模量或物質硬度之測量值。在完成測試時,最小扭力及最大扭力之差異(MH -ML )對於交聯程度提供一個很好的構想。就此研究而言,MDR室之溫度係設在140℃或182℃之溫度。將約六公克之樣本置於碟(介於Mylar膜間)上,及開始進行測試及設定程式使其在特定長度之時間後停止。測試停止後,移除交聯產物。MDR實驗於182℃時之交聯產物被提供以用於十氫萘之可萃取物,其係一種用於測量交聯聚乙烯中膠體量之方法。此方法,ASTM D-2765,方法A,以6小時測定溶於十氫萘之樣本的百分比(190℃之沸點)。該物質不溶所以不會通過一120網篩之過濾,係該物質交聯部份(且係以凝膠量呈現)。
為了刺激熔化加工的狀況且不希望於此狀況下發生預熟之交聯(“焦燒”),該MDR係在140℃運作歷時120分鐘,及獲得ts1 (該扭力以1磅-吋往最小扭力值之上移動的時間<以分鐘計>),如同是tonset (該扭力從最小扭力開始上升的時間<以分鐘計>)。為了刺激硫化狀況且希望得快速且有效之交聯,該儀器係於182℃運作歷時12分鐘或更長(以確定過氧化物分解及交聯完成),及獲得最大扭力(MH )及最小扭力(ML )之差異,亦即,MH -ML ,以及ts1 及ts2 (該扭力以2磅-吋 往最小扭力值之上移動的時間<以分鐘計>)。
根據此技藝中所知道的用習知GPC如以下所述測定重量平均分子量(Mw )及數量平均分子量(Mn )。
標準CRYSTAF方法
藉由結晶分析分級(CRYSTAF)用一CRYSTAF 200單元(可購得自PolymerChar,Valencia,西班牙)測定分枝分布。將該樣本溶於160℃之1,2,4三氯苯(0.66mg/mL)歷時1小時及於95℃安定歷時45分鐘。該以一0.2℃/min之冷卻速率取樣之溫度範圍係自95至30℃。用一紅外線偵測器測量該聚合物溶液濃度。當聚合物結晶時測量累積之溶解濃度,同時降低溫度。可分析衍生物之累積資料反應該聚合物短鍊分枝之分布。
該CRYSTAF峰溫及區域係以包括於該CRYSTAF軟體(Version 2001.b,PolymerChar,Valencia,西班牙)之峰分析模組證實。CRYSTAF峰查詢程序證實在dW/dT曲線中之峰溫為一最大者及該區域介於衍生曲線經證實的峰之兩邊最大正轉折點。為了計算CRYSTAF曲線,較佳處理參數具有一溫度限度係70℃且具有一使參數平滑往溫度限度為0.1之上,及低於溫度限度之0.3。
撓性/正割模量/儲存模數
用ASTM D 1928壓製樣本。根據ASTM D-790測量撓性及2%正割模量。根據ASTM D 5026-01或相等之技術測量儲存模數。
DSC標準方法
測定微差掃描熱卡計結果係用一TAI模式Q1000DSC,其配備一RCS冷卻配件及自動抽樣機。用50ml/min之氮氣吹淨器流。將該樣本壓成薄膜及在該壓力下以約175℃熔融,再以空氣冷卻至室溫(25℃)。再將3-10mg之物質切成6mm直徑的碟狀物,正確測量,置於一輕鋁盤(約50mg),捲繞截斷。用下列者溫度輪廓調查該樣本之熱表現。該樣本係快速加熱至180℃及保持等溫歷時3分鐘以移除任何之前的熱歷史。再將以10℃/min冷卻速率使該樣本冷卻至-40℃及保持在-40℃歷時3分鐘。然後以10℃/min之加熱速率將該樣本加熱至150℃。記錄該冷卻及第二加熱曲線。
在-30℃及熔點之間的線性基準線間測出DSC熔融峰之最大者以熱流速(W/g)。用線性基準線於30℃與熔點之間的熔點曲線下區域測得熔融熱。
如下所述校正DSC。第一,以沒有任何樣本之鋁DSC盤自-90℃進行一DSC獲得基準線。然後藉由加熱該樣本至180℃分析7毫克之未經交聯處理的銦樣本,以冷卻速率10℃/min冷卻該樣本至140℃,再將該樣本保持於於140℃等溫歷時1分鐘,再以每分鐘10℃之加熱速將該樣本自140℃加熱至180℃率。測定及檢查該熔融熱及該銦樣本之起始在0.5℃至156.6℃之內的熔融起始及在0.5J/g至28.71J/g之內的熔融熱。然後以每分鐘10℃之冷卻速率自25℃至-30℃分析一小滴在DSC盤冷卻新鮮去離子水樣本。將該樣本保持等溫在-30℃歷時2分鐘及以每分鐘10℃之加熱速率加熱至30℃。測定及檢查0.5℃至0℃之熔融起始。
GPC方法
該凝膠滲透色譜系統係由一聚合物實驗室模式PL-210或聚合物實驗室模式PL-220儀器所組成。該管柱及轉盤式分隔室開放於140℃。用三聚合物實驗室10-微米混合-B管柱。該溶劑係1,2,4三氯苯。該樣本製備係用濃度為0.1克聚合物在50毫升之含有200 ppm之丁基化羥基甲苯(BHT)之溶劑中。於160℃輕微攪動歷時2小時以製備樣本。所用之注射體積係100微升及流速率係1.0ml/分鐘。
用21個具有範圍在自580至8,400,000之分子量的窄分子量分布聚苯乙烯標準品進行GPC圓柱套組的校正,將該等聚苯乙烯標準品安排在具有至少一各分子量間距之衰變的“雞尾酒”混合物中。該等標準購自自Polymer Laboratories (Shropshire, UK)。
該等聚苯乙烯標準品之製備如下:分子量相當於或大於1,000,000者係以0.025克溶於50毫升的溶劑,分子重量少於1,000,000者係以0.05克溶於50毫升溶劑。於80℃將該等聚苯乙烯標準品溶解,並輕微攪動歷時30分鐘。先以該等窄分子量標準品混合物進行第一,再依序降低將最高分子量組份以使降解作用減到最小。用下列方程式將該聚苯乙烯標準峰分子量轉換成聚乙烯分子量(如Williams及Ward,J. Polym. Sci., Polym. Let., 621 (1968)):M聚乙烯 =0.431(M聚苯乙烯 )。
聚乙烯克分子量的計算係用Viscotek TriSEC軟體第3.0版進行。
ATREF
根據美國專利第4,798,081號及Wilde, L.; Ryle, T. R., Knobeloch, D. C; Peat. I. R..;Determination of Branching Distributions in Polyetheylene and Ethylene Copotymers, J. Polym. Sci., 20, 441-455 (1982)中所描述之方法進行分析溫度洗提分餾(ATREF)分析,該等文獻以引述之方式併入本文之中。將欲分析之組成物溶於三氯苯中,及藉由以一0.1℃/min之冷卻速率將該溫度緩慢減至20℃,以在含有一惰性支撐物(不鏽鋼珠)形成柱狀結晶。該圓柱配備有一遠紅外線偵測器。然後藉由以1.5℃/min之速率緩慢將洗提溶劑(三氯苯)溫度自20提升至120℃自該柱洗提該結晶後的聚合物樣本,以產生ATREF色層分析曲線基。
13 C NMR分析
樣本製備係藉由加入將近3g之50/50四氯乙烷/鄰二氯苯之混合物至10mm NMR管中之0.4g樣本。藉由加熱該管及內容物至150℃使該樣本溶解均勻。用一JEOL Eclipse® 400MHz光譜儀或Vanan Unity Plus® 400MHz光譜儀或收集100.5MHz之13 C共振頻率數據。用4000暫態數據資料以6秒脈脈衝重複後延獲得數據。為了得到定量分析之最小信噪比,將多個數據資料加在一起。譜寬係25,000 Hz具有一最小檔案大小32K數據點。於130℃以一10mm寬頻探測器分析樣本。該共單體併入作用係用Randan's三元體方法(Randall, J.C.; JMS-Rev. Macromol. Chem. Phys., C29, 201-317 (1989)測定,該文獻係以引述之方式將其整體併 入本文之中)。
機械性質-拉力、滯後作用及撕裂
用ASTM D 1708微拉力樣本測量單軸向張力應力-應變表現。於21℃用一Instron以500% min-1 拉伸樣本。以5個樣本的平均數表示斷裂時的拉力及延長度。
用ASTM D 1708微拉力樣本,以一InstronTM 儀器,自反覆負荷至100%及300%應變,測定100%及300%磁滯。於21℃下以267% min-1 將樣本加載及卸載歷經3循環。於300%及80℃時,用一恆溫恆濕箱進行循環試驗。在該80℃之實驗中,測試前讓樣本在該測試溫度平衡歷時45分鐘。該21℃、300%應變循環試驗中,自該第一卸載循環150%記錄該收縮應力應變。
自該第一卸載循環,用加載回歸至基礎值之應變,計算所有試驗的回復%。該回復%之定義如下:
其中εf 係循環加載之應變及εs 係第一卸載循環時加載回歸基礎值時之應變。
嵌段指數
該乙烯/α-烯烴間聚物之特徵係其具有平均嵌段指數(ABI)係大於0及不大於約1.0之及一分子量分布(Mw /Mn )係大於約1.3。該平均嵌段指數(ABI)係得自於自20℃及110℃,增加5℃(雖然亦可使用其他溫度增加,例如1℃、2℃、10℃)之製備性TREF(亦即,藉由溫度升高洗提分餾法所得 之聚合物分餾物)之各聚合物分餾物的嵌段重量平均值指數("BI"):
其中BIi 係得自製備性TREF之本發明乙烯/α-烯烴間聚 物分餾物的嵌段指數,及wi 係該分餾物之重量百分比。同樣的,該第二級中央動差之平方根,即文中所述之第二動差重量平均嵌段指數,可以定義如下:第二次動差重量平均
其中N係定義為具有BIi大於0之分餾物的數量。BI係定義為下列方程式(兩者之BI值相同)之一:
其中Tx 係該分餾物(以用Kelvin表現為較佳)之ATREF(亦即,可分析TREF)洗提溫度,Px係該分餾物之乙烯莫耳分數,其可用NMR或IR如下述方式測量。PAB 係整個乙烯/α-烯烴間聚物(分餾前)之該乙烯莫耳分數,其亦可以NMR或IR測量。TA 及PA 係該ATREF洗提溫度及純“硬片段(hard segments)”(其係指該間聚物之結晶段)之乙烯莫耳分數。作為一近似物或“硬片段”組成物係未知之聚合物,該TA 及PA 值係為高濃度聚乙烯同聚物而設定。
TAB 係一相同組成物(具有一乙烯莫耳分數之PAa)及分子量之無規共聚物(作為烯烴嵌段共聚物)之ATREF洗提溫度。可以乙烯莫耳分數(用NMR測量)用下列方程式計算 TAB; Ln PAB =α/TAB
其中α及β係二個常數,可藉由校正、用數個寬組成物 無規共聚物充分特徵化的製備性TREF分餾物及/或充分特徵化的窄組成物測定。應注意α及β可隨儀器不同而變化。再者,需用興趣所在之具有適當分子量範圍的聚合物組成物及製備性TREF分餾物的共單體類型及/或無規共聚物以製造校正品,製造一適當的校正曲線。分子量具有些微影響。如果該校正曲線得自相似的分子量範圍,大致上可以忽略這個影響。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無規共聚物之無規乙烯共聚物及/或製備性TREF分餾物滿足下列關係: Ln P=-237.83/TATREF +0.639
上述校正方程式係乙烯莫耳分數(P)與窄組成物無規共聚物TATREF 及/或寬組成物無規共聚物的製備性TREF分餾物之可分析TREF洗提溫度之間的關係。Txo 係相同組成物(亦即,相同共單體種類及量)及相同分子量及具有一Px 乙烯莫耳分數之無規共聚物的ATREF溫度。可用LnPX=α/Txo +β以一測得的Px 莫耳分數計算Txo 。相反的,Pxo 係相同組成物(亦即,相同共單體種類及量)及相同分子量及具有一ATREF溫度Tx 之無規共聚物乙烯莫耳分數,其可以LnPxo =α/Txo +β用一測得之Tx值測得。
當得到各製備性TREF之該嵌段指數(BI),可計算所有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嵌段指數ABI。
實施例
下列實施例例示本發明但不是用來限制本發明範圍。這些示範本發明之實施例供用於變化以聚烯烴為主之過氧化物熟化系統以減少循環時間,減少焦燒,及加速排氣。該使用的交聯劑係過氧化二異丙苯(DiCup R),一個Geo Specialty Chemicals的產品。所用之交聯助劑是1,9-癸二烯(CAS號碼1647-16-1; Acros Organic N.V.產品)。使用具有列於表II樹脂性質之LDPE1及LDPE2作為兩個不同等級的聚乙烯。
實施例1係根據下列步驟製備。將表I-III顯示之聚乙烯組份及交聯助劑加入Barbender® 混合機中在125℃下摻合及化合歷時3分鐘,形成該聚乙烯-交聯助劑摻合物。接著,將表I-III顯示之交聯劑加入Barbender® 混合機中摻合至聚乙烯-交聯助劑摻合物中,然後於125℃化合歷時另外4分鐘,藉此形成本發明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用MDR於140℃(刺激混合/壓出狀況,其中不希望焦燒)及182℃(刺激硫化狀況,其中希望快速及有效交聯)測定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之交聯動力,及結果分別顯示於表IV及V。
實施例2係根據下列步驟製備。將如表I-III所顯示之聚乙烯組份、該安定的有機自由基及該交聯助劑加入一Barbender® 混合機中於125℃摻合及化合歷時3分鐘,藉此形成該聚乙烯-安定的有機自由基-交聯助劑摻合物。接著,將顯示於表I-III之該交聯劑加入Barbender® 混合機中摻合至 該聚乙烯-安定的有機自由基-交聯助劑摻合物中,然後於125℃化合歷時另外4分鐘,藉此形成本發明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用MDR於140℃(刺激混合/壓出狀況,其中不希望焦燒)及182℃(刺激硫化狀況,其中希望快速及有效交聯)測定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之交聯動力,及結果分別顯示於表IV及V。
實施例3-5係根據下列步驟製備。將如表I-III所顯示之聚乙烯組份及交聯助劑加入一Barbender® 混合機中於125℃摻合及化合歷時3分鐘,藉此形成聚乙烯-交聯助劑摻合物。將顯示於表I-III之該交聯劑加入Barbender® 混合機中摻合至該聚乙烯-交聯助劑摻合,然後於125℃化合歷時另外4分鐘,藉此形成本發明可交聯組成物。用MDR於140℃(刺激混合/壓出狀況,其中不希望焦燒)及182℃(刺激硫化狀況,其中希望快速及有效交聯)測定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之交聯動力,及結果分別顯示於表IV及V。
比較實施例1係根據下列步驟製備。將如表I-III所顯示之聚乙烯組份、該安定的有機自由基及該交聯助劑加入一Barbender® 混合機中於125℃摻合及化合歷時3分鐘,以熔化該聚乙烯。接著,將顯示於表I-III之該交聯劑加入Barbender® 混合機中摻合至該聚乙烯,然後於125℃化合歷時另外4分鐘,藉此形成本發明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用MDR於140℃(刺激混合/壓出狀況,其中不希望焦燒)及182℃(刺激硫化狀況,其中希望快速及有效交聯)測定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之交聯動力,及結果分別顯示於表IV及V。
比較實施例2係根據下列步驟製備。將如表I-III所顯示之聚乙烯組份及安定的有機自由基加入一Barbender® 混合機中於125℃摻合及化合歷時3分鐘,藉此形成該聚乙烯-安定的有機自由基摻合物。將顯示於表I-III之該交聯劑加入Barbender® 混合機中摻合至該聚乙烯-安定的有機自由基摻合物,然後於125℃化合歷時另外4分鐘,藉此形成一比較實施例的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該比較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測定交聯動力。用MDR於140℃(刺激混合/壓出狀況,其中不希望焦燒)及182℃(刺激硫化狀況,其中希望快速及有效交聯)測定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之交聯動力,及結果分別顯示於表IV及V。
比較實施例3係根據下列步驟製備。將如表I-III所顯示之聚乙烯組份加入一Barbender® 混合機中以125℃熔化該聚乙烯。接著,將顯示於表I-III之該交聯劑加入Barbender® 混合機中摻合至該聚乙烯,然後於125℃化合歷時另外4分鐘,藉此形成本發明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用MDR於140℃(刺激混合/壓出狀況,其中不希望焦燒)及182℃(刺激硫化狀況,其中希望快速及有效交聯)測定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之交聯動力,及結果分別顯示於表IV及V。
於一140℃之溫度,加入1,9-癸二烯以增加焦燒時間(tsi)或對tsi沒有作用。於較高溫度(182℃),加入1,9-癸二烯大致增加交聯速率(反應於tsi與ts2 兩者),及最終交聯程度(反應於凝膠量及MH -ML 兩者)。隨1,9-癸二烯量增加,應可減少需要達到一交聯程度於182℃固定之過氧化物量,其反而 可以減少傾向於140℃之焦燒及使過氧化物分解產物更快“排氣”。應注意1,9-癸二烯組合物與4羥基-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4-羥基TEMPO)之組合對加強182℃時的交聯特別有效,“淬火”交聯歷時約15分鐘於140℃(實施例2相對於比較2)。

Claims (3)

  1. 一種用於交聯一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之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提供一聚乙烯組份;提供一交聯劑,其中該交聯劑係一有機過氧化物;提供一交聯助劑,其中該交聯助劑係二烯烴、三烯烴或四烯烴化合物,其中該交聯助劑包含至少二終端碳-碳雙鍵;熔化摻合該聚乙烯組份、該交聯劑及該交聯助劑;藉此形成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加熱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以提高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之溫度至一溫度範圍係大於交聯劑分解溫度;藉此交聯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並形成一經交聯之聚乙烯組成物,其中以該經交聯之聚乙烯組成物之整體重量為基礎,該經交聯之聚乙烯組成物具有自83至90重量百分比範圍之一凝膠量。
  2. 一種物件,其包含至少一組份,該組份係由下列者之交聯產物形成:一聚乙烯組份;一交聯劑,其中該交聯劑係一有機過氧化物;及一交聯助劑,其中該交聯助劑係二烯烴、三烯烴或四烯烴化合物,其中該交聯助劑包含至少二終端碳-碳雙鍵, 其中以該交聯產物之整體重量為基礎,該交聯產物具有自83至90重量百分比範圍之一凝膠量。
  3. 一種用於產生一物件之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提供一聚乙烯組份;提供一交聯劑,其中該交聯劑係一有機過氧化物;提供一交聯助劑,其中該交聯助劑係二烯烴、三烯烴或四烯烴化合物,其中該交聯助劑包含至少二終端碳-碳雙鍵;熔化摻合該聚乙烯組份、該交聯劑及該交聯助劑;藉此形成一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塑型該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加熱該塑型後的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以提高該塑型後的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之溫度至一溫度範圍係大於交聯劑分解溫度;藉此交聯該塑型後的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並形成一塑型後經交聯之聚乙烯組成物;藉此形成該物件,其中以該整個塑型後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之重量為基礎,該塑型後可交聯聚乙烯組成物具有自83至90重量百分比範圍之一凝膠量。
TW097104219A 2007-02-05 2008-02-04 可交聯之聚乙烯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由其製成之物件 TWI4260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9948507P 2007-02-05 2007-0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8437A TW200848437A (en) 2008-12-16
TWI426084B true TWI426084B (zh) 2014-02-11

Family

ID=40673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04219A TWI426084B (zh) 2007-02-05 2008-02-04 可交聯之聚乙烯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由其製成之物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283420B2 (zh)
EP (1) EP2118195B1 (zh)
JP (1) JP5501769B2 (zh)
CN (1) CN101652417B (zh)
AR (1) AR065166A1 (zh)
TW (1) TWI426084B (zh)
WO (1) WO20080977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56159A1 (en) * 2009-05-26 2010-12-01 Borealis AG Polymer composition for crosslinked pipes
EP2256158B1 (en) * 2009-05-26 2014-07-02 Borealis AG Polymer composition for crosslinked articles
CN102504113B (zh) * 2011-10-24 2013-11-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支链化聚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43316A (zh) * 2012-02-17 2012-07-04 杭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500kV交联电缆绝缘工序的加工方法
CA2867461C (en) * 2012-05-10 2019-09-03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thylene polymer conductor coatings prepared with polybutadiene cross-linking coagents
WO2014040237A1 (en) * 2012-09-12 2014-03-20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ross-linkable polymeric compositions,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US9422423B2 (en) 2012-12-04 2016-08-23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Composite articles compression molded from recycled plastic
WO2014089062A1 (en) * 2012-12-04 2014-06-12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Composite articles compression molded from recycled plastic
EP3116951B1 (en) 2014-03-11 2019-10-02 SACO AEI Polymers, Inc. Tin-free catalysts for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pipe and wire
WO2015149223A1 (en) * 2014-03-31 2015-10-0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rosslinkable polymeric compositions with diallylamide crosslinking coagents,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KR102448281B1 (ko) * 2015-05-22 2022-09-29 다우 글로벌 테크놀로지스 엘엘씨 가교결합된 절연층으로 케이블을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상기 케이블
JP6681924B2 (ja) 2015-06-18 2020-04-15 ダウ グローバ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エルエルシー 熱伝導性エラストマー複合体
JP6945543B2 (ja) 2016-03-30 2021-10-06 ダウ グローバ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エルエルシー メチルラジカル捕捉剤を含む架橋性ポリ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れらから作製された物品
CN106478887B (zh) * 2016-10-18 2019-12-10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交联接枝聚乙烯组合物、交联接枝聚乙烯制品及制备方法和制品
CN114736443A (zh) * 2021-01-07 2022-07-12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可交联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应用、交联聚乙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073834A (zh) * 2021-03-11 2022-09-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3807A (en) * 1998-03-19 2000-08-15 Solvay Polyolefins Europe-Belgium (Societe Anonyme) Ethylene-polymer-based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obtaining and us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8081A (en) * 1985-11-27 1989-01-17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High temperature continuous viscometry coupled with analytic temperature rising elution fractionation for evaluating crystalline and semi-crystalline polymers
JP2704649B2 (ja) * 1988-12-02 1998-01-26 日本ユニカー株式会社 成形可能な樹脂組成物
CA2063478A1 (en) * 1991-03-22 1992-09-23 Michael F. Novits Scorch extending curing/crosslinking compositions
US6228917B1 (en) * 1998-06-16 2001-05-08 Union Carbide Chemicals & Plastic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olyethylene crosslinkable composition
US6143822A (en) * 1999-03-18 2000-11-07 Union Carbide Chemicals & Plastic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olyethylene crosslinkable composition
US6231978B1 (en) * 1999-03-31 2001-05-15 Union Carbide Chemicals & Plastic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rosslinkable polyethylene composition
US6187847B1 (en) * 1999-07-22 2001-02-13 Union Carbide Chemicals & Plastic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olyethylene crosslinkable composition
US20040198920A1 (en) * 2003-04-03 2004-10-07 Atofina Scorch-retardant composition
FR2819517B1 (fr) * 2000-10-03 2003-03-21 Atofina Composition comprenant un nitroxyde, un promoteur et eventuellement un initiateur de radicaux libres
US6656986B2 (en) * 2001-03-01 2003-12-02 Union Carbide Chemicals & Plastic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olyethylene crosslinkable composition
EP1699881A2 (en) * 2003-12-24 2006-09-13 The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Free-radical crosslinkable polymers: improved process for crosslinking and compositions
US7608668B2 (en) * 2004-03-17 2009-10-27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Ethylene/α-olefins block interpolymers
FR2875502B1 (fr) * 2004-09-22 2007-01-05 Arkema Sa Composition retardant le grillage
US7465769B2 (en) * 2006-10-09 2008-12-16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Nitroxide compounds for minimizing scorch in crosslinkable composition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3807A (en) * 1998-03-19 2000-08-15 Solvay Polyolefins Europe-Belgium (Societe Anonyme) Ethylene-polymer-based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obtaining and us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83420B2 (en) 2012-10-09
EP2118195A1 (en) 2009-11-18
AR065166A1 (es) 2009-05-20
TW200848437A (en) 2008-12-16
CN101652417A (zh) 2010-02-17
JP5501769B2 (ja) 2014-05-28
CN101652417B (zh) 2013-10-30
EP2118195B1 (en) 2014-06-04
US20100016515A1 (en) 2010-01-21
WO2008097732A1 (en) 2008-08-14
JP2010518197A (ja) 2010-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6084B (zh) 可交聯之聚乙烯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由其製成之物件
KR102617008B1 (ko) 관형 반응기에서 제조되고 그리고 선택적으로 분기제로 변형된 높은 용융 강도의 에틸렌계 폴리머를 사용하여 가교결합된 케이블 절연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A2879079C (en) Cross-linkable polymeric compositions,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CN107108981B (zh) 具有n,n,n′,n′,n″,n″-六烯丙基-1,3,5-三嗪-2,4,6-三胺交联助剂的可交联聚合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由其制成的制品
NO338467B1 (no) Fremgangsmåte for fremstilling av tverrbundne polymerer
JP2004530741A (ja) ポリエチレン架橋性組成物
EA019842B1 (ru) Ненасыщенный полиэтилен низкой плотности, содержащая его полимер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кабель, провод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абеля
KR101955706B1 (ko) 폴리머 조성물
US6231978B1 (en) Crosslinkable polyethylene composition
NO340219B1 (no) Polymersammensetning med forbedrete våtaldringsegenskaper
US10679769B2 (en) Cable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properties
US6228917B1 (en) Polyethylene crosslinkable composition
US6262157B1 (en) Polyethylene crosslinkable composition
EP2379627B1 (en) Polymer composition
US6127482A (en) Crosslinkable polyethylene composition
POLYETHYLENZUSAMMENSETZUNG et al.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