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5499B - 顯示系統 - Google Patents

顯示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5499B
TWI425499B TW98106299A TW98106299A TWI425499B TW I425499 B TWI425499 B TW I425499B TW 98106299 A TW98106299 A TW 98106299A TW 98106299 A TW98106299 A TW 98106299A TW I425499 B TWI425499 B TW I4254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olution
amplification
original image
display system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06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2216A (en
Inventor
Kuan Yi Wu
Original Assignee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98106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2549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32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2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5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5499B/zh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Description

顯示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技術,更詳而言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解析度轉換功能之影像顯示系統。
本發明請求2008年12月22日提出申請之美國專利第12/340,792號申請案「影像解析度調整方法」之優先權日期,前開申請案之揭露內容亦於此合併參照。
當前各種顯示裝置中,電子顯示器系統係廣泛運用於諸如數位相機、液晶顯示器(LCD)及液晶電視等多種設備。為符合不同解析度電子顯示系統之規格,需就原始影像之解析度進行適當控制。例如,若輸入影像之解析度為VGA模式(640 x 480),而輸出設備屬於XGA模式(1024 x 768)時,則須提升輸入影像之解析度;若輸入影像之解析度為SXGA模式(1280 x 1024),而輸出設備屬於XGA模式(1024 x 768),則將降低輸入影像之解析度。
習知之影像縮放控制技術往往利用解析度(亦即影像之像素或掃描線)之內插或複製以達成影像放大之目的。雖然藉由內插技術進行影像之放大具有使肉眼觀之而呈現平滑邊緣的優點,但其原始影像內容在放大過程中已經失真變形,從影像內容之準確度而言,已然造成影像失真之缺失。至於藉由影像之複製放大,若於放大期間未能妥善掌握影像之放大倍率,則易產生影像邊緣鋸齒化的問題,進而降低影像轉換解析度後的品質。
請參照第1圖,美國專利第6,587,602號案揭露一影像解析度轉換系統。此系統主要包含一水平放大計算區101與一垂直放大計算區102,此水平放大計算區101係接收來自原始影像資料103之一組水 平掃描資料以及另一原始影像資料104之下一組水平掃描資料,其中各組水平掃描資料皆由8個像素所構成,同時此水平放大計算區101並將上述像素資料進行水平方向轉換。此外,水平放大計算區101並接收有一控制信號108,此信號代表一水平放大因子,用以指定應於原始影像之水平方向添加多少數量之像素。水平放大計算區101對垂直放大計算區102輸出由8±n個像素構成一掃描線的影像資料105以及由8±n個像素構成下一掃描線的另一影像資料106。同時,垂直放大計算區102並接收有一控制信號109,其代表一垂直放大因子,用以指定應於原始影像之垂直方向添加多少數量之像素。垂直放大計算區102針對8個像素乘上8個像素大小之像素區塊的原始影像資料依序執行上述程序,據此產生欲進行內插之掃描線的影像資料107,從而變換垂直方向之像素數量。然而,由於上述利用內插法達成解析度轉換之前案技術使原始影像的原始像素資料有所改變,對於不容許原始像素資料產生任何變更的醫療顯示應用而言,為避免在許多情況下因原始醫療影像的誤讀造成任何醫療失誤,此種習知技術並不適用。
此外,美國專利第7,199,837號案亦揭露一種用以改善影像依比例放大之系統。此一前案技術之重點在於首先將一原始影像藉由一複製器放大後,再藉由一影像再取樣器以將經過上述複製器處理之放大影像再次進行影像解析度之重新調整。然而,此一前案技術涉及過於複雜之影像放大運算與影像平滑化操作,因而仍有失實際應用之便利性。
為解決上述之種種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系統,其至少包含一輸入緩衝器、一放大因子產生模組、一水平放大執行模組、一記憶體控制器模組、一垂直放大執行模組及一輸出緩衝器。此輸入緩衝器係以線掃描方向,依據先進先出的模式,逐點接收來自原始影像之一 組像素資料。此放大因子產生模組係分別根據此原始影像之解析度Vi與一顯示影像之解析度Vo以產生一放大值集合。此水平放大執行模組由前述之放大因子產生模組接收放大值集合,據以決定來自輸入緩衝器每一像素於線掃描方向之像素複製,並將之輸出。此記憶體控制器模組接收由水平放大執行模組執行像素複製所產生之多個複製像素,並逐條存放包含多個複製像素之每一放大掃描線。此垂直放大執行模組接收來自放大因子產生模組之放大值集合,據以決定記憶體控制器模組中每一放大掃描線之線複製,並將之輸出。而此輸出緩衝器接收由垂直放大執行模組執行線複製所產生之每一複製線,並將所有複製線以先進先出之逐點處理方式輸出至顯示面板。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具有解析度轉換功能之顯示系統,其可取得具有較高解析度的放大影像,同時避免原始影像之內容在放大過程中失真,因而適用於醫療或其他相關應用範疇。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在提供一種顯示系統,其在水平放大期執行水平放大,而於垂直放大期執行垂直放大,因此可大幅降低影像放大作業之計算複雜度,並以複製像素而非複製線為單位進而大幅節省記憶體空間。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係在提供一種顯示系統,當欲將原始影像轉換為放大影像以符合顯示器解析度時,顯示系統於放大階段與平滑化階段提供多種放大模式,藉以確保放大影像之複製像素與複製線係沿原始影像之水平與垂直方向對稱排列。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係在提供一種顯示系統,其可於影像平滑化階段依據不同之顯示應用需求而將一放大影像予以妥善平滑化。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係在提供一種顯示系統,其提供多種放大模式係根據像素複製與線複製之放大因子而將原始影像轉換為放大影像,其中原始影像之放大因子係由原始影像之中央區域向原始影像之 邊緣區域呈現遞減比率之排列。
本發明之詳細內容將於下文中藉由特定實施例並參照所附圖式加以闡明。
以下說明係以本發明之最佳實施方式為例,且相關之敘述僅為闡明本發明之概念,而不應視為本發明實施之限制。本發明之範疇實係以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請者為據。此外,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旨在說明本發明之特徵,未必依據實際尺寸繪製,合先敘明。
第2圖概略繪示本發明具有解析度轉換功能之顯示系統。在本發明之一範例實施態樣中,顯示系統20至少包含一輸入緩衝器21、一放大因子產生模組22、一水平放大執行模組24、一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一垂直放大執行模組25以及一輸出緩衝器26。輸入緩衝器21之作用在於以線掃描方向接收構成一原始影像之掃描線的一組像素資料,且輸入緩衝器21接收每一掃描線之像素資料時係採先進先出(亦稱為FIFO)之逐點接收方式。放大因子產生模組22係根據輸入其中之原始影像之原始解析度Vi與一顯示面板29之顯示解析度Vo以產生一放大值集合,放大值集合指出原始影像中每一影像區塊之像素複製(或線複製)數量與每一影像區塊於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之放大因子。放大因子產生模組22可於放大階段與平滑化階段執行作業,或僅於放大階段執行作業。水平放大執行模組24接收由放大因子產生模組22中一第一放大模式221、一第二放大模式222、一第三放大模式223與一二倍數放大模式224等四模式之一者計算而得之放大值集合,並據此決定輸入緩衝器21中每一像素之像素複製,且輸出原始影像之每一掃描線中每一像素對應之多個複製像素至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藉此形成一具有多個複製像素之放大掃描線,進而根據記憶 體控制器模組23之位置管理存放,此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可存放至少一個由若干放大掃描線構成之完整影像檔案。此垂直放大執行模組25接收來自放大因子產生模組22之放大值集合,並據此決定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中每一放大掃描線之線複製,進而將一原始影像之複製線以與此輸入緩衝器21相同之資料傳輸方式輸出至此輸出緩衝器26。此顯示面板29係將一原始影像之所有複製線以其顯示解析度呈現。
請參照第3A及3B圖,在上述實施例中,此輸入緩衝器21具有一可變化儲存長度以接收一組像素資料。例如,若欲將一解析度為1024 x 768之原始影像轉換為不同大小之顯示解析度,此輸入緩衝器21係以一儲存長度為1024個像素之佇列L1依先進先出之逐點接收方式接收此原始影像。若欲轉換解析度為640 x 350之另一原始影像,此輸入緩衝器21則以一儲存長度為640個像素之佇列依先進先出之逐點接收方式接收此原始影像。因此,此輸入緩衝器21之佇列L1具有可變化的儲存長度,可透過適當之定時以配合符合VESA標準之各個來源影像。此外,此輸入緩衝器21可以同時讀取並寫入兩組像素資料。例如,此輸入緩衝器21可提供兩個佇列,其中第一佇列用以寫入一第一組像素資料,而後在第一佇列讀取第一組像素資料作為輸出的同時,第二佇列則寫入一第二組像素資料作為輸入,據此得以有效提升讀取與寫入像素資料之效率。
請參閱第4圖,上述實施例之水平放大作業係如下所述。圖中,一解析度為1024個像素x 768條掃描線的原始影像1024 x 768係以第一放大模式轉換顯示於一解析度為2560像素x 2048掃描線之顯示面板2560 x 2048。例如,在此解析度為1024 x 768之原始影像中,第i條掃描線Li的所有像素悉為此輸入緩衝器21所接收,且此水平放大執行模組24在水平放大期係根據一值集合而將Pi,1至Pi,1024之 每一像素進行像素複製。此值集合包含中央解析度Vc、側邊解析度Vs與對應Vc及Vs的兩個對應放大因子,其中Vc等於768,表示第i條掃描線中Pi,129...Pi,896等中央像素的數量,而Vs等於128,表示第i條掃描線中左側Pi,1到Pi,128像素的數量與右側Pi,897到Pi,1024像素的數量,Vc之放大因子等於3,而Vs的放大因子等於1,所有數值皆由此第一放大模式221產生,相關細節將隨後配合第6A圖及6B圖進行說明。當Vs的放大因子等於1時,此水平放大執行模組24將來自此輸入緩衝器21之每一左側像素Pi,1~Pi,128複製一次,並輸入至此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而當Vc之放大因子等於3時,則將每一中央像素Pi,129~Pi,896複製三次後,輸入此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又當Vs的放大因子等於1時,每一右側像素Pi,897~Pi,1024係被複製一次並輸入此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明顯可見Pi,129~Pi,896之每一像素在第i條掃描線中出現三次,如第4圖中以斜線表示之範圍。是以,在此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中,構成一條由2560個像素組成、且對應原始第i條掃描線Li的新放大掃描線L’i。原始影像中其他每條掃描線的所有像素均由此水平放大執行模組24以相同方式進行水平放大。
請參閱第5A圖及5B圖,上述實施例之垂直放大操作係如下所述。垂直放大作業緊接水平放大作業而進行。例如,具有2560個像素的L’i(亦即第i條放大掃描線)為儲存於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中多條放大掃描線L’1~L’768的其中一條,而垂直放大執行模組25將根據此值集合對每條放大掃描線L’1~L’768進行線複製。此值集合中之Vc(中央放大掃描線L’j~L’k的數量)等於640,其中j等於65,k等於704;Vs(上側放大掃描線L’1~L’j-1之數量或下側放大掃描線L’k+1~L’n的數量)等於64,其中n等於768;而Vc的放大因子等於3,Vs的放大因子等於1,以上數值皆由第一放大模式221產生。因 此,此垂直放大執行模組25將各條來自此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的上側放大掃描線L’1~L’j-1複製一次,並經由此輸出緩衝器26輸入至此顯示面板29;來自此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的各條中央放大掃描線L’j~L’k係複製三次,並經由此輸出緩衝器26輸出至此顯示面板29;而來自此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的各條下側放大掃描線L’k+1~L’n則複製一次後,經由此輸出緩衝器26輸出至此顯示面板29。圖中斜線範圍清楚顯示每條放大掃描線L’j~L’k均出現於顯示面板29三次。因此,此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中所有對應於原始掃描線L1~L768之新掃描線L’1~L’2048將在此顯示面板29中構成一解析度為2560個像素x 2048條掃描線之放大影像。
根據上述實施例,符合VESA標準的影像解析度與顯示解析度組合包含(1024 x 768)與(2560 x 2048)、(640 x 350)與(1024 x 768)、(640 x 350)與(1600 x 1200),以及(640 x 400)與(2048 x 1536)數種,將於下文進一步說明。根據本發明顯示系統上述之水平與垂直放大作業,任何解析度較低的原始影像皆可轉換或放大為具有較高解析度之顯示影像,同時避免原始影像之內容在影像放大過程中遺失。此外,此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僅存放原始影像每條掃描線的複製像素,而非存放複製線,因此不僅可大幅降低放大作業之複雜度,同時就複製像素資料而非掃描線資料之角度而言,亦可大幅節省記憶體空間。
以下參照第6A圖與6B圖說明以此第一放大模式將一解析度Vi(1024 x 768)之原始影像30轉換為一解析度Vo(2560 x 2048)之顯示影像30’的作業方式,以及原始影像30與顯示影像30’間之映射關係。當此放大因子產生模組22於放大階段接收此原始影像30之解析度Vi與此顯示面板29所定義之顯示影像30’解析度Vo後,此第一放大模式221便根據一預設選擇規則而啟動,以計算一值集合,此值集合包含水平放大期與垂直放大期中之一中央解析度Vc與一側邊解析度Vs,上述之Vc及Vs係由以下等式(1)及(2)決定:
(Vo-Vi)/2=Vc (1);及
(3Vi-Vo)/4=Vs,若Vs=整數 (2)
在本例中,此原始影像30可合理劃分為31、321、322、323、324、331、332、341及342等複數個原始影像區塊。在水平放大期中,原始影像區塊31、331及332各具有一由等式(1)決定的分割解析度值Vc=768個像素,同時原始影像區塊321、322、323、324、341及342各具有一由等式(2)決定的分割解析度值Vs=128個像素。在垂直放大期中,原始影像區塊31、341及342各具有一由等式(1)決定的分割解析度值Vc=640條掃描線,同時原始影像區塊321、322、323、324、331及332各具有一由等式(2)決定的分割解析度值Vs=64條掃描線。Vc與Vs標示於第6A圖,而其對應值則標示於第6B圖。
舉例而言,同樣參照第6A圖與6B圖,此具有分割解析度(768個像素x 640條掃描線)之原始影像中央區塊31於水平與垂直方向各有一放大因子x3及x3,因而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31(768個像素x 640條掃描線)可經由水平放大因子x3與垂直放大因子x3放大為一對應之顯示影像中央區塊31’(2304個像素x 1920條掃描線),此顯示影像中央區塊31’表示為31’(x3,x3)。同理,此原始影像30之其餘原始影像區塊321、322、323、324、331、332、341及342可分別放大為顯示影像區塊321(x1,x1)、322(x1,x1)、323(x1,x1)、324(x1,x1)、331’(x3,x1)、332’(x3,x1)、341’(x1,x3)及342’(x1,x3),如第6A圖所示。顯示影像30’中以「’」為標號結尾之顯示影像區塊331’、332’、341’及342’表示其於水平或垂直方向具有至少一個大於一之放大因子;而顯示影像30’中321、322、323及324等標號結尾無「’」之區塊則維持與原始影像相同。
並且,如第6B圖所示,此等原始影像區塊321、322、323、324、331、332、341與342之解析度係相對於此原始影像30之中央區塊31呈現對稱。由解析度對稱性觀之,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331與332(等於768 x 64)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321與323(等於128 x 64)之間,以及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322與324(等於128 x 64)之間均存在有一解析度等值之對稱水平軸。此外,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321與322(等於128 x 64)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323與324(等於128 x 64)之間,以及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341與342(等於128 x 640)之間亦均存在有一解析度等值之對稱垂直軸。同樣地,在此顯示影像30’中,此等顯示影像區塊之解析度具有與上述原始影像區塊相同之對稱關係。
復見第6B圖,此等對應於原始影像區塊31、321、322、323、324、331、332、341與342之放大因子於此表示為31(x3,x3)、321(x1,x1)、322(x1,x1)、323(x1,x1)、324(x1,x1)、331(x3,x1)、332(x3,x1)、341(x1,x3)及342(x1,x3)。以漸進比例的角度觀之,此等對應於原始影像30之放大因子係由此原始影像30之中央區域往其週邊區域依遞減比率排列。例如,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31具有一對水平與垂直放大因子(x3,x3),而圍繞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31的原始影像週邊區塊321、322、323、324、331、332、341與342則各自具有一對放大因子(x1,x1)、(x3,x1)或(x1,x3),據此此等原始影像週邊區塊之放大因子相對於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31放大因子係以遞減之順序排列。
請見第7A圖與7B圖,其係說明以前述第一放大模式將一解析度為Vi(640 x 350)之原始影像40轉換為一解析度Vo(1024 x 768)之顯示影像40’的作業方式,並說明此原始影像40與此顯示影像40’間之映射關係。當此放大因子產生模組22於放大階段接收此原始影像40之解析度Vi與此顯示面板29所定義之顯示影像40’解析度Vo後,此第一放大模式221便根據此預設選擇規則再次啟動,以計算一值集合,此值集合包含水平放大期與垂直放大期中之一中央解析度Vc與一側邊解析度Vs,且若經等式(2)計得之Vs非為整數,此側邊解析度Vs於平滑化階段將取決於分別由下列等式(3)及(4)所決定之一上側解析度Vs-up與一下側解析度Vs-dn:Vs-up=(3*Vi-Vo)/4-0.5 (3);及Vs-dn=(3*Vi-Vo)/4+0.5 (4)
因此,此原始影像40係合理劃分為41、421、422、423、424、431、432、441與442等複數個原始影像區塊,其中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41具有一由等式(1)決定之分割解析度值Vc,其於水平放大期等於192個像素,於垂直放大期則等於209條掃描線。Vc標示於第7A圖,其對應值則標示於第7B圖。此外,此等包圍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41的原始影像週邊區塊421、422、423、424、431、432、441與442在水平放大期各自具有由等式(2)所決定、且以像素為單位之分割解析度值Vs。上述之Vs在垂直放大期則具有由等式(3)及(4)所決定、且以掃描線為單位之Vs-up與Vs-dn。Vs-up或Vs-dn標示在第7A圖中,而其對應值則標示於第7B圖。例如,圍繞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41的原始影像區塊421及423在水平放大期皆具有同樣的解析度值Vs,但在其垂直放大期中,對應Vs-up與Vs-dn的Vs卻略有不同。亦即,原始影像區塊421在其水平放大期具有一解析度值Vs=224個像素,而在其垂直放大期則以Vs-up=70條掃描線為Vs;至於原始影像區塊423在其水平放大期具有相同之解析度值Vs=224個像素,然在其垂直放大期則以Vs-dn=71條掃描線為Vs。因此,圍繞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41的其他原始影像區塊422、424、431、432、441及442各自在其水平與垂直放大期中具有以像素與掃描線為單位之解析度值Vs(即Vs-up或Vs-dn),如第7B圖標示者。應注意Vs-up及Vs-dn皆可在平滑化階段由上述等式(3)和(4)或等式(4)和(3)決定;且 本實施例等式(3)和(4)中之值0.5可以不同值取代,以改變Vs-up及Vs-dn,從而配合顯示應用之需求以改善放大影像之影像平滑度。此外,等式(3)及(4)可為本發明所適用之平滑化方法之一,但並不限於此。
舉例而言,再次參照第7A圖與第7B圖,此具有分割解析度(192個像素x 209條掃描線)之原始影像中央區塊41於水平及垂直方向各有一放大因子x3及x3,因而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41(192個像素x 209條掃描線)可經由一水平放大因子x3與一垂直放大因子x3放大為一對應之顯示影像中央區塊41’(576個像素x 627條掃描線),其中此影像中央區塊41’表示為41’(x3,x3)。同理,此原始影像40的其他原始影像區塊421、422、423、424、431、432、441與442則放大為顯示影像區塊421(x1,x1)、422(x1,x1)、423(x1,x1)、424(x1,x1)、431’(x3,x1)、432’(x3,x1)、441’(x1,x3)及442’(x1,x3),如第7A圖所示。在顯示影像40’中,顯示影像區塊431’、432’、441’及442’等以「’」為標號結尾者表示其於水平或垂直放大過程中至少有一放大因子大於一;而在顯示影像40’中,421、422、423及424等標號結尾無「’」之區塊則保持與原始影像相同。
此外,如第7B圖所示,此等原始影像區塊421、422、423、424、431、432、441與442之解析度係相對於原始影像40之原始影像中央區塊41而對稱。以解析度對稱性觀之,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431與432(192 x 70擬等值於192 x 71)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421與423(224 x 70擬等值於224 x 71)之間,以及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422與424(224 x 70擬等值於224 x 71)之間均存在有一解析度擬等值之對稱水平軸。同時,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421與422(等於224 x 70)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423與424(等於224 x 71)之間,以及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441與442(等於224 x209)之間亦均存在有一解析度等值之對稱垂直軸。同理,在此顯示影像40’中,此等顯示影像區塊之解析度具有與上述原始影像區塊相同之對稱關係。
請見第7B圖,此等對應於原始影像區塊421、422、423、424、431、432、441與442之放大因子係相對於此原始影像40之原始影像中央區塊41呈漸進比例之方式而產生。由漸進比例的角度觀之,此等放大因子係由此原始影像40之中央區域往其週邊區域依遞減比率排列。例如,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41具有一對水平與垂直方向放大因子(x3,x3),而圍繞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41的原始影像週邊區塊421、422、423、424、431、432、441與442則各自具有一對放大因子(x1,x1)、(x3,x1)或(x1,x3)。此等原始影像週邊區塊之放大因子係從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41之此對放大因子(x3,x3)依序遞減。
請見第8A圖與8B圖,其係說明以前述第一及第二放大模式將一解析度為Vi(640 x 350)之原始影像50轉換為解析度Vo(1600 x 1200)之顯示影像50’的作業方式,並說明此原始影像50與此顯示影像50’間之映射關係。在此例中,當此放大因子產生模組22於放大階段接收此原始影像50之解析度Vi與此顯示面板29所定義之顯示影像50’解析度Vo後,此第一放大模式221與此第二放大模式222便根據此預設選擇規則,於水平放大期與垂直放大期分別啟動,以計算一值集合,其包含在此水平放大期由等式(1)和(2)決定之一側邊解析度Vs與一中央解析度Vc,以及另一值集合,其包含在此垂直放大期由等式(5)、(6)和(7)決定之一側邊解析度Vs與一中央解析度Vc,如下所示:
Vs=(Vo-3*Vi)/2 (5);
Vc=Vi-2*Vs=x+y, (6);及
2*x+z*y=Vo-2*Vs (7)
其中x>0,y>0,z>2,x=x1+x2,且x、y、z、x1、x2各為正整數。x1、x2、y、Vs及Vc(由x1、y與x2結合而成)標示於第8A圖。
在此,此原始影像50係合理劃分為五部份原始影像區塊,每一部份包含三個原始影像之行區塊。因此,所有原始影像區塊可表示為第一部份之原始影像區塊521、531與522;第二部份之原始影像區塊551、561與552;第三部份之原始影像區塊541、51與542;第四部份之原始影像區塊553、562與554;以及第五部份之原始影像區塊523、532與524。每一原始影像區塊以像素為單位之解析度值係由等式(1)及(2)在水平放大期決定,以掃描線為單位之解析度值則由等式(5)、(6)及(7)在垂直放大期決定。例如,在水平放大期中,原始影像區塊51、531、532、561與562各有其對應解析度值Vc=480個像素,其中Vc標示於第8A圖,而其對應值係由等式(1)決定,並標示於第8B圖;原始影像區塊521、522、523、524、541、542、551、552、553與554各有其對應解析度值Vs=80個像素,其中Vs標示於第8A圖,而其對應值係由等式(2)決定,並標示於第8B圖。在垂直放大期中,原始影像區塊521、522、523、524、531與532各有其對應解析度值Vs=75條掃描線,其中Vs標示於第8A圖,而其對應值係由等式(5)決定,並標示於第8B圖;原始影像區塊551、552與561各有其對應解析度值x1=35條掃描線,其中x1標示於第8A圖,而其對應值係由等式(6)及(7)決定,並標示於第8B圖;原始影像區塊553、554與562各有其對應解析度值x2=35條掃描線,其中x2標示於第8A圖,而其對應值係由等式(6)及(7)決定,並標示於第8B圖;原始影像區塊51、541與542各有其對應解析度值y=130條掃描線,其中y標示於第8A圖,而其對應值係由等式(6)及(7)決定,並標示於第8B圖。通常,在相對於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51之原始影像區塊551與553之間、552與554之間,以及561與562之間,以掃描線為單位之x1及x2皆設定為相等,俾進一步維持較佳之顯示視覺效果。
此外,復見第8A圖,每一原始影像區塊各有其一對水平與垂直方向的對應放大因子,因此,藉由將每一原始影像區塊之解析度值乘以其放大因子,便可將所有原始影像區塊放大為對應之顯示影像區塊。是以,每一顯示影像區塊各有一對對應之放大因子(水平、垂直),可分別表示為51’(x3,x7)、521(x1,x1)、522(x1,x1)、523(x1,x1)、524(x1,x1)、531’(x3,x1)、532’(x3,x1)、541’(x1,x7)、542’(x1,x7)、551’(x1,x2)、552’(x1,x2)、553’(x1,x2)、554’(x1,x2)、561’(x3,x2)及562’(x3,x2)。在顯示影像50’中,以「’」為標號結尾之顯示影像區塊51’、531’、532’、541’、542’、551’、552’、553’、554’、561’及562’表示其各於水平或垂直方向具有至少一個大於一之放大因子;而在顯示影像50’中,521、522、523及524等結尾無「’」的顯示影像區塊係維持與原始影像相同。
參照第8B圖,以相對於原始影像中央區塊51之解析度對稱性觀之,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531與532之間(等於480 x 75)、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521與523(等於80 x 75)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522與524(等於80 x 75)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551與553(等於80 x 35)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552與554(等於80 x 35)之間,以及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561與562(等於480 x 35)之間,均沿水平方向存在有一相對於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51之解析度等值水平軸。此外,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521與522(等於80 x 75)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523與524(等於80 x 75)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541與542(等於80 x 130)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551與552(等於80 x 35)之間,以及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553與554(等於80 x 35)之間,均沿垂直方向存在有一相對於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51之解析度等值對稱垂直軸。同樣地,在此顯示影像50’中,此等顯示影像區塊之解析度具有與上述原始影像區塊相同之對稱關係。
參照第8B圖,除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51之外,其他原始影像區塊之放大因子均係相對於此原始影像50之原始影像中央區塊51而以漸進之比例產生。由漸進比例的角度觀之,此等放大因子係由此原始影像50之中央區域往其週邊區域依遞減比率排列。例如,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51具有一對放大因子,其標示為51(x3,x7),另圍繞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51之原始影像第一週邊區塊541、542、561與562則各自具有一對放大因子541(x1,x7)、542(x1,x7)、561(x3,x2)及562(x3,x2),其係從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51的此對放大因子(x3,x7)向周圍遞減。圍繞此等原始影像第一週邊區塊的第二週邊區塊531、532、551、552、553及554分別具有放大因子對531(x3,x1)、532(x3,x1)、551(x1,x2)、552(x1,x2)、553(x1,x2)及554(x1,x2),其係從此等原始影像第一週邊區塊的此等放大因子對向周圍遞減。圍繞此等原始影像第二週邊區塊的第三週邊區塊521、522、523及524分別具有放大因子對521(x1,x1)、522(x1,x1)、523(x1,x1)及524(x1,x1),其係從此等原始影像第二週邊區塊的此等放大因子對向周圍遞減。
請參閱第9A圖與9B圖,其係說明以前述第二與第三放大模式將一解析度為Vi(640 x 400)之原始影像60轉換為解析度Vo(2048 x 1536)之顯示影像60’的作業方式,圖中並說明此原始影像60與此顯示影像60’之間的映射關係。當此放大因子產生模組22於放大階段接收此原始影像60之解析度Vi與此顯示面板29所定義之顯示影像60’解析度Vo後,此第二放大模式222與此第三放大模式223便根據此預設選擇規則,於水平放大期與垂直放大期分別啟動,以計算一值集合,其包含在此水平放大期由等式(5)至(7)決定之一側邊解析度Vs與一中央解析度Vc,以及另一值集合,其包含在放大階段於此垂直放大期間決定之一側邊解析度Vs與一中央解析度Vc,其中,若Vi為四的整數倍數,Vs係由等式(8)決定,否則Vs係選自平滑化階段中由等式(9)或(10)決定之Vs-up及Vs-dn,且其中Vc係分割為由等式(11)和(12)決定之x和y,如下所示:
Vs=Vi/4,若Vs為整數 (8);
Vs-up=Vi/4-0.5,若Vs非為整數 (9);
Vs-dn=Vi/4+0.5,若Vs非為整數 (10);
Vc=Vi-2*Vs=x+y (11);及
2*x+z*y=Vo-Vi (12)
其中x>0,y>0,z>2,x=x1+x2,且x、y、z、x1、x2各為正整數,x1、x2、y、Vs及Vc(分割為x1、y與x2)標示於第9A圖。應注意Vs-up及Vs-dn皆可在平滑化階段由上述等式(9)和(10)或者等式(10)和(9)決定;且本實施例等式(9)和(10)中的值0.5可以不同值取代,藉以改變Vs-up及Vs-dn,從而就顯示應用之需要而改善放大影像之影像平滑度。此外,等式(9)及(10)可為本發明所適用之平滑化方法之一,但並不限於此。
在此例中,此原始影像60係合理劃分為五部份原始影像區塊,每一部份包含五個原始影像之行區塊。因此,所有原始影像區塊可表示為第一部份之原始影像區塊621、631、643、632與622;第二部份之原始影像區塊651、671、661、672與652;第三部份之原始影像區塊641、681、61、682與642;第四部份之原始影像區塊653、673、662、674與654;以及第五部份之原始影像區塊623、633、644、634與624。每一原始影像區塊以像素為單位之解析度值由等式(5)、(6)及(7)在水平放大期決定,以掃描線為單位之解析度值則由等式(8)、(9)、(10)、(11)及(12)在垂直放大期決定。例如,在水平放大期中,原始影像區塊621、622、623、624、641、642、651、652、653與654各有由等式(5)決定之對應解析度值Vs=64個像素,其中Vs標示於第9A圖,而其對應值則標示於第9B圖;原始影像區塊631、671、681、673與633各有由等式(6)及(7)決定之對應解析度值x1=144個像素,其中x1標示於第9A圖,而其對應值則標示於第9B圖;原始影像區塊632、672、682、674與634各有由等式(6)及(7)決定之對應解析度值x2=144個像素,其中x2標示於第9A圖,而其對應值則標示於第9B圖;原始影像區塊643、661、61、662與644各有由等式(6)及(7)決定之對應解析度值y=224個像素,其中y標示於第9A圖,而其對應值則標示於第9B圖。通常,在相對於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61之原始影像區塊631與632之間、633與634之間、671與672之間、673與674之間,以及681與682之間,以水平像素而言x1及x2皆設定為相等,俾進一步維持較佳顯示視覺效果。在垂直放大期中,原始影像區塊621、622、623、624、631、632、633、634、643與644各有由等式(8)決定之對應解析度值Vs=100條掃描線,其中Vs標示於第9A圖,而其對應值則標示於第9B圖;原始影像區塊651、671、661、672與652各有由等式(11)及(12)決定之對應解析度值x1=8條掃描線,其中x1標示於第9A圖,而其對應值則標示於第9B圖;原始影像區塊653、673、662、674與654各有由等式(11)及(12)決定之對應解析度值x2=8條掃描線,其中x2標示於第9A圖,而其對應值則標示於第9B圖;原始影像區塊641、681、61、682與642各有由等式(11)及(12)決定之對應解析度值y=184條掃描線,其中y標示於第9A圖,而其對應值則標示於第9B圖。通常,在相對於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61之原始影像區塊651與653之間、652與654之間、661與662之間、671與673之間,以及672與674之間,以垂直掃描線而言x1及x2皆設定為相等,俾進一步維持較佳顯示視覺效果。
此外,復見第9A圖,每一原始影像區塊各有其一對水平與垂直方向的對應放大因子,因此,藉由將每一原始影像區塊之解析度值乘以其放大因子,便可將所有原始影像區塊放大為對應之顯示影像區塊。是以,每一顯示影像區塊各有一對對應之放大因子(水平、垂直),可分別表示為61’(x6,x6)、621’(x1,x2)、622’(x1,x2)、623’(x1,x2)、624’(x1,x2)、631’(x2,x2)、632’(x2,x2)、633’(x2,x2)、634’(x2,x2)、641’(x1,x6)、642’(x1,x6)、643’(x6,x2)、644’(x6,x2)、651’(x1,x2)、652’(x1,x2)、653’(x1,x2)、654’(x1,x2)、661’(x6,x2)、662’(x6,x2)、671’(x2,x2)、672’(x2,x2)、673’(x2,x2)、674’(x2,x2)、681’(x2,x6)以及682’(x2,x6)。在顯示影像60’中,所有顯示影像區塊標號皆以「’」結尾,表示其各於水平或垂直放大作業中具有至少一個大於一之放大因子。
參照第9B圖,以相對於原始影像中央區塊61之解析度對稱性觀之,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31與633(等於144 x 100)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32與634(等於144 x 100)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21與623(等於64 x 100)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22與624(等於64 x 100)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51與653(等於64 x 8)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52與654(等於64 x 8)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61與662(等於224 x 8)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71與673(等於144 x 8)之間,以及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72與674(等於144 x 8)之間,均沿水平方向存在有一相對於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61之解析度等值對稱水平軸。
此外,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21與622(等於64 x 100)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23與624(等於64 x 100)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31與632(等於144 x 100)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33與634(等於144 x 100)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51與652(等於64 x 8)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53與654(等於64 x 8)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41與642(等於64 x 184)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81與682(等於144 x 184)之間、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71與672(等於144 x 8)之間,以及在此等原始影像區塊673與674(等於144 x 184)之間,均沿垂直方向存在有一相對於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61之解析度等值對稱垂直軸。同樣地,在此顯示影像60’中,此等顯示影像區塊之解析度具有與上述原始影像區塊相同之對稱關係。
參照第9B圖,除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61之外,其他原始影像區塊之放大因子均係相對於此原始影像60之原始影像中央區塊61而以漸進之比例產生。由漸進比例的角度觀之,此等放大因子係由此原始影像60之中央區域往其週邊區域依遞減比率排列。例如,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61具有一對放大因子,其標示為61(x6,x6),另圍繞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61之原始影像第一週邊區塊671、661、672、682、674、662、673與681則各自具有一對放大因子671(x2,x2)、661(x6,x2)、672(x2,x2)、682(x2,x6)、674(x2,x2)、662(x6,x2)、673(x2,x2)及681(x2,x6),其係從此原始影像中央區塊61的此對放大因子(x6,x6)依遞減順序排列。圍繞此等原始影像第一週邊區塊的第二週邊區塊621、631、643、632、622、652、642、654、624、634、644、633、623、653、641及651分別具有放大因子對621(x1,x2)、631(x2,x2)、643(x6,x2)、632(x2,x2)、622(x1,x2)、652(x1,x2)、642(x1,x6)、654(x1,x2)、624(x1,x2)、634(x2,x2)、644(x6,x2)、633(x2,x2)、623(x1,x2)、653(x1,x2)、641(x1,x6)以及651(x1,x2),其係從此等原始影像第一週邊區塊的此等放大因子對依遞減順序排列。圍繞此等原始影像第二週邊區塊的第三週邊區塊621、622、624及623分別具有放大因子對621(x1,x2)、622(x1,x2)、624(x1,x2)及623(x1,x2),其係從此等原始影像第二週邊區塊的此等放大因子對依遞減順序排列。
復參照第2圖,此顯示系統20進一步包含一輸入脈波模組28,其基於原始影像之VESA標準判定輸入脈波格式,而後對此輸入緩衝器21、此放大因子產生模組22、此水平放大執行模組24、此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此垂直放大執行模組25及此輸出緩衝器26發出信號,如虛線所示,以達成信號同步。並且,此顯示系統20進一步包含一輸出脈波模組27,其對此輸入緩衝器21、此輸入脈波模組28、此水平放大執行模組24、此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此垂直放大執行模組25以及此輸出緩衝器26發出信號,如虛線所示,藉以調整從原始影像之原始解析度變化至此顯示面板之顯示解析度的水平與垂直頻率。此外,此輸出脈波模組27進一步針對時脈(亦即CLKs)、垂直信號同步化VS、水平信號同步化HS以及資料致能DE之不同頻率,再產生信號給此記憶體控制器模組23、此垂直放大執行模組25及此輸出緩衝器26,如虛線所示。
另外,第10圖係說明如何將一原始影像透過放大二的整數倍而轉換為一顯示影像。此原始影像依倍率可劃分為五個部份之原始影像區塊A0、A1、A2、A3及A4,其中區塊A、B或C可代表在原始影像不同位置的A0、A1、A2、A3及A4之其中一個,如第10圖之左下小圖所示,區塊C、區塊B、與區塊A之放大因子分別為2倍、4倍與8倍,也就是進行水平與垂直之放大以應用在醫療手術檢視之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權利;同時以上的描述,對於熟知本技術領域之專門人士應可明瞭及實施,因此其他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在申請專利範圍中。
101(先前技術)...水平放大計算區
102(先前技術)...垂直放大計算區
103(先前技術)...原始影像資料
104(先前技術)...原始影像資料
105(先前技術)...掃描線影像資料
106(先前技術)...掃描線影像資料
107(先前技術)...掃描線影像資料
108(先前技術)...控制信號
109(先前技術)...控制信號
30、40、50、60...原始影像
30’、40’、50’、60’...顯示影像
31,321,322,323,324,331,332,341,342,331’,332’,341’,342’,41,421,422,423,424,431,432,441,442,41’,421,422,423,424,431’,432’,441’,442’,521,531,522,551,561,552,541,51,542,553,562,554,523,532,524,51’,521,522,523,524,531’,532’,541’,542’,551’,552’,553’,554’,561’,562’621,631,643,632,622,651,671,661,672,652,641,681,61,682,642,653,673,662,674,654,623,633,644,634,624,61’,621’,622’,623’,624’,631’,632’,633’,634’,641’,642’,643’,644’,651’,652’,653’,654’,661’,662’,671’,672’,673’,674’,681’,682’,A0,A1,A2,A3,A4...影像區塊
Vc...中央解析度
Vs...側邊解析度
Vs-up...上側解析度
Vs-dn...下側解析度
第1圖係一方塊圖,係說明一種習知影像解析度之轉換系統。
第2圖亦為一方塊圖,係說明本發明具有解析度轉換功能之顯示系統之一種實施例。
第3A圖為一概要圖,係根據本實施例,說明一具有1024 x 768解析度之原始影像其傳入輸入緩衝器之像素資料的每一掃描線皆具有可變化之儲存長度。
第3B圖為一概要圖,係根據本實施例,說明一具有640 x 350解析度之原始影像其傳入輸入緩衝器之像素資料的每一掃描線皆具有可變化之儲存長度。
第4圖為一概要圖,係根據本實施例,說明水平放大執行模組所執行由輸入緩衝器至記憶體控制器模組之像素複製。
第5A圖為一概要圖,係根據本實施例,說明垂直放大執行模組所執行由記憶體控制器模組至輸出緩衝器之線複製。
第5B圖為一概要圖,係根據本實施例,說明一具有複製線之放大影像整體呈現於顯示面板之情形。
第6A圖為一概要圖,係根據本實施例,說明將一解析度為1024 x 768之原始影像轉換為顯示解析度為2560 x 2048之放大影像的第一放大模式操作。
第6B圖為一概要圖,係根據本實施例,說明將一解析度為1024 x 768之原始影像轉換為顯示解析度為2560 x 2048之放大影像的映射關係。
第7A圖為一概要圖,係根據本實施例,說明將一解析度為640 x 350之原始影像轉換為顯示解析度為1024 x 768之放大影像的第一放大模式操作。
第7B圖為一概要圖,係根據本實施例,說明將一解析度為640 x 350之原始影像轉換為顯示解析度為1024 x 768之放大影像的映射關係。
第8A圖為一概要圖,係根據本實施例,說明欲將一解析度為640 x 350之原始影像轉換為顯示解析度為1600 x 1200之放大影像時,在水平放大期之第一放大模式操作與在垂直放大期之第二放大模式操作。
第8B圖為一概要圖,係根據本實施例,說明將一解析度為640 x 350之原始影像轉換為顯示解析度為1600 x 1200之放大影像的映射關係。
第9A圖為一概要圖,係根據本實施例,說明欲將一解析度為640 x 400之原始影像轉換為顯示解析度為2048 x 1536之放大影像時,在水平放大期之第二放大模式操作與在垂直放大期之第三放大模式操作。
第9B圖為一概要圖,係根據本實施例,說明將一解析度為640 x 400之原始影像轉換為顯示解析度為2048 x 1536之放大影像的映射關係。
第10圖為一概要圖,係根據本實施例,說明將一影像以二的整數倍數放大之情形。
20‧‧‧顯示系統
21‧‧‧輸入緩衝器
22‧‧‧放大因子產生模組
221‧‧‧第一放大模式
222‧‧‧第二放大模式
223‧‧‧第三放大模式
224‧‧‧二倍數放大模式
23‧‧‧記憶體控制器模組
24‧‧‧水平放大執行模組
25‧‧‧垂直放大執行模組
26‧‧‧輸出緩衝器
27‧‧‧輸出脈波模組
28‧‧‧輸入脈波模組
29‧‧‧顯示面板

Claims (20)

  1. 一種顯示系統,其至少包含:一輸入緩衝器,係以線掃描方向,依先進先出之逐點方式接收來自一原始影像之一組像素資料;一放大因子產生模組,係分別根據該原始影像之一原始解析度Vi與一顯示面板之一顯示解析度Vo以產生一放大值集合;一水平放大執行模組,自該放大因子產生模組接收該放大值集合,據以決定該輸入緩衝器中該組像素資料之每一像素之像素複製,而後將該像素複製所產生之複製像素組成之每一條放大掃描線輸出;一記憶體控制器模組,自該水平放大執行模組接收該放大掃描線之複製像素,且隨後根據位置管理方式存放由該等放大掃描線構成之至少一完整影像檔;一垂直放大執行模組,自該放大因子產生模組接收該放大值集合,據以決定該記憶體控制器模組中每一放大掃描線之線複製,並將之輸出;及一輸出緩衝器,接收該垂直放大執行模組之線複製所產生之複製放大掃描線,並將各該放大掃描線以其像素先進先出之逐點方式輸出至該顯示面板。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放大因子產生模組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放大模式、一第二放大模式與一第三放大模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放大因子產生模組進一步包含一二倍數放大模式,用以將該原始影像放大至二的整數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第一放大模式所決定之該放大值集合包含一中央解析度Vc、一側邊解析度Vs及放大因子,該等放大因子係對應該側邊解析度Vs與該中央解析度Vc且等於1和3。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當該中央解析度Vc與該側邊解析度Vs皆為整數倍數時,該中央解析度Vc係由以下等式決定:Vc=(Vo-Vi)/2,且該側邊解析度Vs係由以下等式決定:Vs=(3*Vi-Vo)/4。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當該側邊解析度Vs非為整數倍數時,該側邊解析度Vs係由一上側解析度值Vs-up與一下側解析度值Vs-dn組成,且其中Vs-up係由以下等式決定:Vs-up=(3*Vi-Vo)/4-0.5,且Vs-dn係由以下等式決定:Vs-dn=(3*Vi-Vo)/4+0.5。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第二放大模式所決定之該放大值集合包含一中央解析度Vc、一側邊解析度Vs及放大因子,該等放大因子等於1、2、3或一大於3之整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側邊解析度值Vs係由以下等式決定:Vs=(Vo-3*Vi)/2,該中央解析度Vc由以下二等式決定:Vc=Vi-2*Vs=x+y,及2*x+z*y=Vo-2*Vs其中x,y>0,且z分別等於3,4,5,...。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第三放大模式所決定之該放大值集合包含一中央解析度Vc、一側邊解析度Vs及放大因子,該等放大因子等於2、3或一大於3之整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側邊解析度Vs係由以下等式決定:Vs=Vi/4,其中Vs係一整數倍數,且該中央解析度Vc係由以下二等式決定:Vc=Vi-2*Vs=x+y,及2*x+z*y=Vo-Vi,其中x,y>0,且z分別等於3,4,5,...。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當該側邊解析度Vs非為整數倍數時,該側邊解析度Vs係由一上側解析度值Vs-up與一下側解析度值Vs-dn組成,且其中Vs-up係由以下等式決定:Vs-up=Vi/4-0.5,且Vs-dn係由以下等式決定:Vs-dn=Vi/4+0.5。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進一步包含一輸入脈波模組,用以判定輸入脈波格式,而後送出信號至該輸入緩衝器、該放大因子產生模組、該水平放大執行模組、該記憶體控制器模組、該垂直放大執行模組及該輸出緩衝器,以達成同步化。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進一步包含一輸出脈波模組,用以送出信號至該輸入緩衝器、該輸入脈波模組、該水平放大執行模組、該記憶體控制器模組、該垂直放大執行模組及該輸出緩衝器,藉以調整從該原始解析度變化至該顯示解析度之水平與垂直頻率。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出脈波模組進一步針對CLKs、垂直信號同步化VS、水平信號同步化HS及資料致能DE之不同頻率,再產生信號給該記憶體控制器模組、該垂直放大執行模組與該輸出緩衝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入緩衝器具有一可變化儲存長度,俾透過輸入脈波形式接收該組像素資料。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出緩衝器具有一由該顯示解析度所決定之固定儲存長度,俾透過輸出脈波形式接收各該放大掃描線。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來自該輸入緩衝器且欲寫入該記憶體控制器模組之每個像素的複製像素數量係由該水平放大執行模組決定。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來自該記憶體控制器模組且欲寫入該輸出緩衝器之每條放大掃描線的複製掃描線數量係由該垂直放大執行模組決定。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入緩衝器可同時讀取並寫入該像素資料,且其中該輸出緩衝器可以同時方式讀取並寫入該像素資料。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系統,其中該等複製像素與該等複製掃描線分別沿該原始影像之水平與垂直方向為位置對稱之排列,且從該原始影像中央區域朝圍繞該原始影像中央區域之週邊區域呈漸進之放大比率。
TW98106299A 2009-02-27 2009-02-27 顯示系統 TWI4254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06299A TWI425499B (zh) 2009-02-27 2009-02-27 顯示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06299A TWI425499B (zh) 2009-02-27 2009-02-27 顯示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2216A TW201032216A (en) 2010-09-01
TWI425499B true TWI425499B (zh) 2014-02-01

Family

ID=44854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06299A TWI425499B (zh) 2009-02-27 2009-02-27 顯示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2549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7432A (en) * 1991-12-23 1993-08-17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scaling apparatus
US5394485A (en) * 1993-03-17 1995-02-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moothed scaling of facsimile images
US5650858A (en) * 1992-08-26 1997-07-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ixel image edge-smoothing method and system
TW385426B (en) * 1997-07-31 2000-03-21 Hewlett Packard Co A method for scaling an image
US6714688B1 (en) * 2000-11-10 2004-03-3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the edge contrast of an interpolated digital image
US20060033936A1 (en) * 2004-08-12 2006-0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solution-conver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W200609857A (en) * 2004-09-02 2006-03-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daptive for a display wall, image adjustment method, and a display wall therewith
TW200847125A (en) * 2007-05-18 2008-12-01 Au Optronics Corp Video sca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7432A (en) * 1991-12-23 1993-08-17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scaling apparatus
US5650858A (en) * 1992-08-26 1997-07-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ixel image edge-smoothing method and system
US5394485A (en) * 1993-03-17 1995-02-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moothed scaling of facsimile images
TW385426B (en) * 1997-07-31 2000-03-21 Hewlett Packard Co A method for scaling an image
US6714688B1 (en) * 2000-11-10 2004-03-3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the edge contrast of an interpolated digital image
US20060033936A1 (en) * 2004-08-12 2006-0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solution-conver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W200609857A (en) * 2004-09-02 2006-03-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daptive for a display wall, image adjustment method, and a display wall therewith
TW200847125A (en) * 2007-05-18 2008-12-01 Au Optronics Corp Video sca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2216A (en) 201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08760B2 (en) Image resolution adjustment method
KR101785027B1 (ko) 화면 왜곡 보정이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면 왜곡 보정 방법
US7336317B2 (en) Frame rate conversion device, overtaking prediction method for use in the same, display control device and video receiving display device
US8139091B2 (en) Display system having resolution conversion
JP2010039445A (ja) マルチ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02527953A (ja) キーストーン歪みを防止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10334227A (ja) イメージをアップスケーリング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KR20050050614A (ko) 화상 변환 장치, 화상 변환 방법, 및, 화상 투사 장치
JP2009225226A (ja) プロジェクタ、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の制御方法
JP2007293457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3541845B1 (ja) プロジェクタの画像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10081024A (ja) 画像補間処理装置
JP2004032484A (ja) 投影型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変換方法
TWI425499B (zh) 顯示系統
JP5676924B2 (ja) 投影装置及び投影方法
JP361398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8116812A (ja) 表示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表示方法
TWI253601B (en) Apparatus adaptive for a display wall, image adjustment method, and a display wall therewith
JPH0737079A (ja) 画像歪み補正方法及び装置
CN101859557A (zh) 显示系统
JP2006005524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14125182A (zh) 一种基于fpga实现4k高清显示的方法
JPH0934411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コントローラ
US20030223016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WO2012060271A1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撮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