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4623B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24623B TWI424623B TW099130907A TW99130907A TWI424623B TW I424623 B TWI424623 B TW I424623B TW 099130907 A TW099130907 A TW 099130907A TW 99130907 A TW99130907 A TW 99130907A TW I424623 B TWI424623 B TW I42462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cable
- connector
- cam
- operation lev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7—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與柔性印刷基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那樣的薄型電纜連接的連接器。
以往,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與柔性印刷基板(以下,記為FPC)那樣的薄型的電纜連接的連接器。該連接器在連接器主體的接觸件容納空間內,具備交替並列設置為列狀的多個第一接觸件以及第二接觸件,在各接觸件中通過彈性連接部連接的上邊部和下邊部之間插入電纜。並且,在各接觸件的上邊部或下邊部中的至少一個邊部上,設置與電纜表面的導體圖案接觸的觸點部,這些第一接觸件的觸點部和第二接觸件的觸點部在電纜插入方向上相互錯開而設置。在將電纜與該連接器連接的過程中,在將電纜插入各接觸件的上邊部和下邊部之間後,通過操作由絕緣體形成的操作杆(驅動器(actuator))使操作杆的凸輪部旋轉,通過該凸輪部來按壓各接觸件的上邊部。由此,接觸件的上邊部以彈性連接部為支點而搖動地發生位移,且與下邊部一起夾持電纜。此時,通過使電纜表面的導體圖案與各接觸件的觸點部接觸,使電纜與連接器電連接。
在這種連接器上連接圖6所示的薄型的電纜200。在該電纜200的一個表面上,在寬度方向上並且平行地配置多個導體圖案201,為了可靠地進行電連接,使導體圖案201中與接觸件接觸的部位比其他部位的寬度寬。使該寬幅部202在電纜插入方向上位於與設置在第一以及第二接觸件上的觸點部相對置的位置的方式而錯開位置地交錯配置,從而能夠提高電連接的可靠性,並且,使電纜200的寬度尺寸減小而增加極數。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4404號公報
在上述那樣的連接器中,在使電纜與連接器連接時,在將電纜插入接觸件主體內部後,使操作杆(lever)旋轉至防脫位置,來按壓固定電纜。但是,即使將操作杆旋轉至防脫位置而操作感卻不發生變化,所以操作者不能明確地把握操作杆是否已經旋轉到了防脫位置。因此,存在使操作杆旋轉超過防脫位置而損壞連接器,或擔心連接器的損壞而未使操作杆旋轉至防脫位置、結果使電纜未可靠地固定在連接器上等,使作業性降低的問題。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問題點而作出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連接器,該連接器能夠在操作該操作杆來固定電纜時得到適當的卡搭(click)感,提高將電纜連接在連接器上時的作業性。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技術方案1的發明涉及一種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具備:連接器主體,扁平的電纜通過在該連接器主體的表面開口的電纜插入口,且在設置在該連接器主體的內部的接觸件容納空間中進行插拔;多個接觸件,由導電性材料形成,配設在上述接觸件容納空間內部,對上述電纜從厚度方向的一側及另一側進行夾持,並且與該電纜電連接;以及操作杆,以使該操作杆在插入上述接觸件容納空間中的電纜相對難於拔出的防脫位置和相對易於拔出的插拔位置之間自由轉動的方式而配置在上述連接器主體上,在防脫位置上,通過形成在該操作杆的端部的凸輪部而按壓上述接觸件,使這些接觸件與上述電纜形成彈性連接;上述接觸件具有:固定部,固定在上述接觸件容納空間的一側的內表面上,並且在另一側的端面與上述操作杆的凸輪部相對置;可動部,從另一側與上述凸輪部卡合而限制上述操作杆向另一側的移動,並且對應於該凸
輪部的轉動而進行位移;以及支撐部,以使上述可動部相對於上述固定部而自由搖動的方式來支撐上述可動部;在上述多個接觸件中的至少某一個接觸件的固定部上設置彈簧突起部,所述彈簧突起部能夠向上述電纜的厚度方向進行彈性位移,並與上述凸輪部相對置地具有碰觸突部,在使上述操作杆從插拔位置向防脫位置進行旋轉時,上述碰觸突部被上述凸輪部按壓,由此使該彈簧突起部被向下按壓,在使該操作杆旋轉至防脫位置時,上述凸輪部從上述碰觸突部離開,由此使該彈簧突起部向不被按壓的位置彈性復原。
在技術方案1的發明中,在使操作杆從插拔位置向防脫位置進行旋轉時,操作杆的凸輪部的一端一邊使設置在固定部上的彈簧突起部彈性位移一邊越過碰觸突部。因此,操作者能夠在凸輪部越過該碰觸突部時得到適當的卡搭感,從而能夠易於識別操作杆已旋轉至防脫位置。另外,碰觸突部設置在可彈性位移的彈簧突起部上,因此,在凸輪部正在越過該碰觸突部時該凸輪部被該碰觸突部進一步向上按壓而操作杆變為不穩定的可能性小,從而能夠穩定地操作該操作杆。
技術方案2的發明是技術方案1記載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在所有的上述多個接觸件上設置具有上述碰觸突部的彈簧突起部。
在技術方案2的發明中,在所有的接觸件上設置該碰觸突部。因此,操作者能夠在凸輪部越過該碰觸突部時得到大的卡搭感,從而能夠可靠地識別該操作杆已旋轉至防脫位置。
技術方案3的發明是技術方案1或2記載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具備第二接觸件,所述第二接觸件由導電性材料形成,在上述接觸件容納空間的內部與上述接觸件交
替並列設置,對上述電纜從厚度方向的一側及另一側進行夾持並且在與上述接觸件不同的觸點位置與該電纜形成電連接,上述第二接觸件具有:第二固定部,固定在上述接觸件容納空間的一側的內表面上;第二可動部,從一側與上述操作杆的凸輪部卡合而限制該操作杆向一側的移動,並且對應於該凸輪部的轉動而進行位移;以及第二支撐部,以使上述第二可動部相對於上述第二固定部自由搖動的方式而支撐上述第二可動部,通過由上述可動部和上述第二可動部從另一側和一側而彈性夾持著上述凸輪部,使得上述操作杆被保持為相對於上述連接器主體而自由轉動。
根據技術方案3的發明,由於交替並列配置上述接觸件和與上述接觸件的觸點位置不同的第二接觸件,所以能夠以窄的間隔配設各接觸件,從而能夠使連接器小型化。另外,由於通過上述可動部和第二可動部來夾持操作杆的凸輪部,所以即使不在連接器主體上設置該操作杆的軸承結構,也能夠保持該操作杆。
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連接器,在操作該操作杆來固定電纜時得到適當的卡搭感,並且將電纜連接在連接器上時的作業性高。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只要未特別的說明,在圖3(a)所示的方向中規定上下左右的方向,將圖1(a)和圖1(b)、圖2(a)
和圖2(b)、圖3(c)中的左側規定為前側,將右側規定為後側來進行說明。
例如,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是7極型連接器,作為主要結構具備連接器主體2、兩種接觸件(第一接觸件3、第二接觸件4)和操作杆5。如圖4(a)、圖4(b)、圖4(c)所示,在該連接器1上連接將7個導體圖案101在寬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平行排列配置的薄型的電纜100,與上述的與以往例子連接的電纜200相同,為了可靠地進行電連接,使在導體圖案101中與各接觸件3、4接觸的部位形成得比其他部位寬度寬(寬幅部102)。另外,連接器1的極數不限於上述的極數,能夠製造與規格相對應的極數的連接器。
連接器主體2由具有絕緣性的合成樹脂的成型品形成,在前後方向(電纜插入方向)的一面(後面)開設有將內部的接觸件容納空間20與外部連通的電纜插入口21,並且從前後方向的另一面(前面)至上壁的一部分設置開口部22。另外,接觸件容納空間20通過在左右方向上以規定的間距(pitch)來設置的隔壁23而被分隔成多個容納室,在各個容納室中各容納有一個第一接觸件3或第二接觸件4中的一個。另外,在隔壁23上沿著電纜插入方向而形成引導槽24,所述引導槽24在電纜插入口21側開放,對從電纜插入口21插入的電纜100的上下兩面進行引導。
兩種接觸件3、4例如由鈹銅等彈性及導電性好的金屬材料形成,在連接器主體2的左右方向上交替配置。在此,第一接觸件3配置在從連接器主體2的左右方向一端部開始計算為偶數號的位置上(2、4、6號),第二接觸件4配置在從連接器主體2的左右方向一端部開始計算為奇數號的位置上(1、3、5、7號)。
如圖1(a)、圖1(b)所示,作為偶數針(pin)的第一接觸件3具有:固定部31及可動部32,在接觸件容納空間20的內部沿著電纜插入方向(前後方向)對置配置,從下側(一側)及上側(另一側)夾持著插入至固定部31及可動部32之間的電纜100;以及支撐部33,將固定部31與可動部32連接;支撐部33在固定部31以及可動部32的前後方向的中間部(比引導槽24的前端位置靠近前側)以使可動部32相對於固定部31自由搖動的方式支撐可動部32。該第一接觸件3利用固定部31、可動部32和支撐部33而形成為H字狀,並從開口部22側插入各容納室。
第一接觸件3的固定部31配置在接觸件容納空間20中,使得在固定部31的下側邊緣與連接器主體2的內表面(下壁的上表面)抵接的狀態下,固定部31的另一側的端面與操作杆5的凸輪部51相對置。在固定部31的電纜插入口21側的前端部,朝向可動部32側突出設置有爪31a。另外,在固定部31的開口部22側的端部設置端子片34,所述端子片34從設置在連接器主體2的下壁上的切口部2a向下方延伸,且與設置在安裝基板(未圖示)上的導體圖案焊接。而且,在固定部31的比支撐部33靠前的前側(圖1(a)和圖1(b)的左側)設置從端子片34的上部向支撐部33突出的彈簧突起部35。在彈簧突起部35不受到負載的狀態下,在該彈簧突起部35的前端部與固定部31之間形成間隙,彈簧突起部35的前端部在上下方向上能夠彈性位移。另外,在彈簧突起部35的前端部突出設置坡度緩的山狀的碰觸突部35a,所述碰觸突部35a與後述的操作杆5的凸輪部51相對置,在使該凸輪部51轉動時該凸輪部51能夠碰觸爬過該碰觸突部35a。
在第一接觸件3的可動部32上,從電纜插入口21側
的前端部向固定部31側突出設置爪32a,通過固定部31側的爪31a和可動部32側的爪32a來夾持插入固定部31和可動部32之間的電纜100。另外,在可動部32上,在比被支撐部33支撐的部位靠前的前側(圖1(a)和圖1(b)的左側)的部位的下表面,形成用於後述的操作杆5的凸輪部51嵌合的半圓狀的凹部36,即,從上側(另一側)與凸輪部51卡合,通過該可動部32,限制操作杆5向上側(另一側)移動。
另一方面,如圖2(a)、圖2(b)所示,作為奇數針的第二接觸件4具有:固定部41及可動部42,在接觸件容納空間20的內部沿著電纜插入方向(前後方向)對置配置,從下側(一側)及上側(另一側)夾持插入固定部41以及可動部42之間的電纜100;以及支撐部43,在固定部41及可動部42的前端側(圖2(a)和圖2(b)的左側)以使支撐可動部42相對於固定部41自由搖動的方式來支撐可動部42。第二接觸件4利用固定部41、可動部42和支撐部43而形成U字狀,並且以支撐部43為前頭地從電纜插入口21插入至各容納室。
第二接觸件4的固定部41,以固定部41的下側邊緣來與連接器主體2的內表面(下壁的上表面)抵接的狀態而配置在接觸件容納空間20中。在固定部41的電纜插入口21側的端部設置端子片44,所述端子片44從設置在連接器主體2的下壁上的切口部2b向下方延伸,與設置在未圖示的安裝基板上的導體圖案焊接。另外,從固定部41的中間部設置向電纜插入口21側突出且前端部與可動部42的前端部相對置的彈接片45,在該彈接片45的前端部向可動部42側突出設置爪45a。
在第二接觸件4的可動部42的上側,在從開口部22露出的部位設置凹部46,在該凹部46中插入後述的操作
杆5的凸輪部52,即,從一側與操作杆5的凸輪部52卡合,通過該可動部42,限制操作杆5向下側(一側)移動。另外,在可動部42的前端部,在與彈接片45的前端的爪45a相對置的部位上,朝向彈接片45側突出設置有爪42a。即,通過固定部41側的爪45a和可動部42側的爪42a夾持插入固定部41和可動部42之間的電纜100。
操作杆5通過絕緣性的合成樹脂而形成為左右方向細長的長板形狀,操作杆5被保持為能夠以在寬度方向(圖4(b)的上下方向)的一端側設置的凸輪部51、52為旋轉中心,在相對難於拔出電纜100的防脫位置和相對易於拔出電纜100的插拔位置之間,相對於連接器主體2而自由轉動。
凸輪部51具有約四分之三圓周的圓柱部51a和從圓柱部51a突出設置的長方體部51b,並且以如下狀態進行配置,即,圓柱部51a的軸向設置為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可動部32位於操作杆5的間隙部53,並且使圓柱部51a的周面與第一接觸件3的凹部36抵接。在對操作杆5進行旋轉操作時,對應於該操作杆5的操作,從連接器主體2的下壁至凸輪部51的上端位置的距離發生變化,如圖1(b)所示,在放倒操作杆5的狀態(防脫位置)下,從連接器主體2的下壁至凸輪部51的上端位置的距離變為最大,如圖1(a)所示,在立起操作杆5的狀態(插拔位置)下,從連接器主體2的下壁至凸輪部51的上端位置的距離變為最小。另外,長方體部51b具有在使操作杆5從立起狀態(插拔位置)向放倒狀態(防脫位置)轉動時彈簧突起部35可按下的程度的長度,並且如圖1(b)所示,在放倒操作杆5的狀態(防脫位置)下,長方體部51b與彈簧突起部35分離而不對該彈簧突起部35施加向下的負載。
凸輪部52對應於第二接觸件4的凹部46而設置著,
剖面形狀形成為矩形。在對操作杆5進行旋轉操作時,對應於該操作杆5的操作,從連接器主體2的下壁至凸輪部52的下端位置的距離發生變化,如圖2(b)所示,在放倒操作杆5的狀態(防脫位置)下,從連接器主體2的下壁至凸輪部52的下端位置的距離變為最小,如圖2(a)所示,在立起操作杆5的狀態(插拔位置)下,從連接器主體2的下壁至凸輪部52的下端位置的距離變為最大。
在上述的本實施方式中,操作杆5的凸輪部51、52與多極的各接觸件3、4的可動部32、42分別對應設置著,偶數針的第一接觸件3的可動部32向下側按壓凸輪部51,並且奇數針的第二接觸件4的可動部42向上側按壓凸輪部52、即,通過從另一側以及一側進行彈性夾持,因此,即使不設置將操作杆5以樞軸方式支撐在連接器主體2上的軸承結構,也能夠使操作杆5可轉動地以樞軸方式支撐在被連接器主體2保持的各接觸件3、4上。
在此,對將電纜100固定於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時的動作進行說明。
在連接該電纜100之前,如圖1(a)、圖2(a)以及圖3(a)~圖3(c)所示,操作杆5處於直立的位置(與各接觸件3、4的固定部31、41大致正交的位置),在該狀態下,凸輪部51未向上側按壓第一接觸件3的凹部36,因此,可動部32不發生彈性變形,可動部32的爪32a向從固定部31的爪31a離開的方向(上側)位移。另外,在該狀態下,凸輪部52未向下按壓第二接觸件4的凹部46,因此可動部42不發生彈性變形,可動部42的爪42a向從彈接片45的爪45a離開的方向(上側)位移。因此,在操作杆5旋轉至圖1(a)以及圖2(a)所示的插拔位置的狀態下,可動部32、42的爪32a、42a向不與電纜100接觸的位置位移,因此,能夠減小將電纜100插入連接器1進
行連接時的阻力,從而即使是FPC那樣的柔軟的電纜100也能夠易於插入至連接器1進行連接。此外,也可以是,在使操作杆5旋轉至插拔位置的狀態下,各接觸件3、4的爪32a、42a配置在與電纜100接觸的位置上,此時,在插入該電纜100的同時確立電連接,但是與操作杆5處於防脫位置的情況相比,成為各接觸件3、4保持該電纜100的保持力相對較小的狀態,因此,成為相對易於拔出該電纜100的狀態。
在使操作杆5旋轉至插拔位置的狀態下,在從電纜插入口21將電纜100插入至連接器主體2的內部中時,在設置在隔壁23上的引導槽24中引導電纜100的上下兩面,由此在各接觸件3、4的固定部31、41與可動部32、42之間插入電纜100。
從將電纜100插入至連接器主體2內部的狀態開始,以凸輪部51以及凸輪部52為旋轉中心,以在圖1(a)和圖1(b)、圖2(a)和圖2(b)以及圖3(c)中觀察為逆時針的方向,使操作杆5旋轉。在旋轉該操作杆5時,在凸輪部51的長方體部51b與彈簧突起部35的碰觸突部35a的前側(圖1(a)和圖1(b)的左側)抵接後,凸輪部51的長方體部51b一邊向下按壓彈簧突起部35一邊越過碰觸突部35a,在操作杆5旋轉至防脫位置時,到達碰觸部35a的後側(圖1(b)的右側)。此時的彈簧突起部35的動作為,長方體部51b在正在越過碰觸突部35a時,彈簧突起部35被向最下方按壓,在長方體部51b越過了碰觸突部35a而從碰觸突部35a離開到達彈簧突起部35的後側時,彈簧突起部35彈性地向上方復原。這樣,由於凸輪部51一邊越過碰觸突部35a一邊進行旋轉,所以操作者能夠感覺到凸輪部51越過碰觸突部35a後的適當的卡搭感。另外,在凸輪部51正越過碰觸突部35a時,彈簧突起部
35被向下方按壓,因此,如在固定部31上直接設置碰觸突部35a時那樣,凸輪部51自身被碰觸突部向上方按壓的可能性小,從而能夠穩定地對操作杆5進行操作。此外,如果未達到操作不穩定的程度,則也可以是凸輪部51被碰觸突部35a向上方按壓的結構。
在操作杆5旋轉至圖1(b)、圖2(b)以及圖4(a)~圖4(c)所示的防脫位置的狀態下,凸輪部51向上按壓第一接觸件3的凹部36,使可動部32彈性變形,由此,可動部32的爪32a以支撐部33為支點而向固定部31側位移,可動部32的爪32a與設置在電纜100的上表面上的導體圖案101彈性連接。另外,此時,凸輪部52向下按壓第二接觸件4的凹部46使可動部42彈性變形,由此,可動部42的爪42a向彈接片45側(下側)位移,可動部42的爪42a與設置在電纜100的上表面上的導體圖案101彈性連接。因此,此時,可動部32、42的爪32a、42a分別按壓在電纜100上,因此,成為通過各接觸件3、4的接觸按壓而保持著電纜100的狀態,從而成為相對難於拔出電纜100的狀態。另外,通過在可動部32的爪32a與固定部31的爪31a之間夾持電纜100,並且在可動部42的爪42a和彈接片45的爪45a之間夾持電纜100,從而各接觸件3、4與電纜100的導體圖案101之間成為電連接的狀態。
另一方面,在電纜100與連接器1連接的狀態下,將操作杆5從防脫位置旋轉至插拔位置時,凸輪部51、52按壓各接觸件3、4的凹部36、46的力消失,利用可動部32、42的彈簧回復力,可動部32、42的爪32a、42a向上方位移而從電纜100離開,從而各接觸件3、4保持電纜100的力消失,易於拔出電纜100。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使操作杆5從防脫位置旋轉至插拔位置時,凸輪部51也一邊越過碰觸突部35a一邊旋轉,因此能夠得到適當的
卡搭感。
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具有以上的結構,在將操作杆5從插拔位置旋轉至防脫位置時,凸輪部51的長方體部51b一邊按壓彈簧突起部35一邊越過碰觸突部35a,在越過了碰觸突部35a後,彈簧突起部35彈性復原。因此,在凸輪部51越過碰觸突部35a時得到適當的卡搭感,從而能夠易於識別操作杆5已旋轉至防脫位置,得到作業性高的連接器。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在電纜100的上表面上的導體圖案101與設置在可動部32、42上的爪32a、42a形成電接觸,但也可以使設置在固定部31、41側的爪31a、45a與設置在電纜100的下表面上的導體圖案形成電接觸。
另外,作為配設在接觸件容納空間20內的接觸件可以構成為不使用第二接觸件4而僅使用第一接觸件3並在連接器主體2上設置操作杆5的軸承結構。
另外,不需要在所有的第一接觸件3上設置彈簧突起部35,只要在使操作杆5旋轉至防脫位置為止時得到足夠的卡搭感,可以僅在多個第一接觸件3中的1個第一接觸件上設置彈簧突起部35。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連接器
2‧‧‧連接器主體
3‧‧‧第一接觸件
4‧‧‧第二接觸件
5‧‧‧操作杆
20‧‧‧接觸件容納空間
21‧‧‧電纜插入口
31、41‧‧‧固定部
32、42‧‧‧可動部
33、43‧‧‧支撐部
35‧‧‧彈簧突起部
35a‧‧‧碰觸突部
36、46‧‧‧凹部
51、52‧‧‧凸輪部
100‧‧‧電纜
101‧‧‧導體圖案
圖1(a)和圖1(b)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圖1(a)是圖3(b)的A-A線剖視圖,圖1(b)是圖4(b)的C-C線剖視圖。
圖2(a)和圖2(b)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圖2(a)是圖3(b)的B-B線剖視圖,圖2(b)是圖4(b)
的D-D線剖視圖。
圖3(a)~圖3(c)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其是將操作杆5旋轉至插拔位置後的狀態的三面視圖。
圖4(a)~圖4(c)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其是將操作杆5旋轉至防脫位置後的狀態的三面視圖。
圖5(a)和圖5(b)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圖5(a)是將操作杆5旋轉至插拔位置後的狀態的外觀立體圖,圖5(b)是將操作杆5旋轉至防脫位置後的狀態的外觀立體圖。
圖6是與以往例子的連接器連接的電纜200的平面圖。
1‧‧‧連接器
2‧‧‧連接器主體
3‧‧‧第一接觸件
5‧‧‧操作杆
20‧‧‧接觸件容納空間
21‧‧‧電纜插入口
31‧‧‧固定部
32‧‧‧可動部
33‧‧‧支撐部
35‧‧‧彈簧突起部
35a‧‧‧碰觸突部
36‧‧‧凹部
51‧‧‧凸輪部
Claims (3)
- 一種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具備:連接器主體,扁平的電纜通過在該連接器主體的表面開口的電纜插入口,且在設置在該連接器主體的內部的接觸件容納空間中進行插拔;多個接觸件,由導電性材料形成,配設在上述接觸件容納空間內部,對上述電纜從厚度方向的一側及另一側進行夾持,並且與該電纜電連接;以及操作杆,以使該操作杆在插入至上述接觸件容納空間中的電纜相對難於拔出的防脫位置和相對易於拔出的插拔位置之間自由轉動的方式而配置在上述連接器主體上,在防脫位置上,通過形成在該操作杆的端部的凸輪部來按壓上述接觸件,使這些接觸件與上述電纜彈性連接;上述接觸件具有:固定部,固定在上述接觸件容納空間的一側的內表面上,並且在另一側的端面與上述操作杆的凸輪部相對置;可動部,從另一側與上述凸輪部卡合而限制上述操作杆向另一側的移動,並且對應於該凸輪部的轉動而進行位移;以及支撐部,以使上述可動部相對於上述固定部而自由搖動的方式支撐上述可動部;在上述多個接觸件中的至少某一個接觸件的固定部上設置彈簧突起部,所述彈簧突起部能夠向上述電纜的厚度方向彈性位移,並與上述凸輪部相對置地具有碰觸突部,在使上述操作杆從插拔位置向防脫位置進行旋轉時,上述碰觸突部被上述凸輪部按壓,由此使該彈簧突起部被向下按壓,在使該操作杆旋轉至防脫位置時,上述凸輪部從上述碰觸突部離開,由此使該彈簧突起部向不被按壓的位置彈性復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在所有的上述多個接觸件上設置具有上述碰觸突部的彈簧突起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具備第二接觸件,所述第二接觸件由導電性材料形成,在上述接觸件容納空間的內部與上述接觸件交替排列設置,對上述電纜從厚度方向的一側及另一側進行夾持並且在與上述接觸件不同的觸點位置與該電纜形成電連接,上述第二接觸件具有:第二固定部,固定在上述接觸件容納空間的一側的內表面上;第二可動部,從一側與上述操作杆的凸輪部卡合而限制該操作杆向一側的移動,並且對應於該凸輪部的轉動而進行位移;以及第二支撐部,以使上述第二可動部相對於上述第二固定部而自由搖動的方式支撐上述第二可動部,通過由上述可動部和上述第二可動部從另一側和一側而彈性夾持著上述凸輪部,使得上述操作杆被保持為相對於上述連接器主體而自由轉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14751A JP4798277B2 (ja) | 2009-09-16 | 2009-09-16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25219A TW201125219A (en) | 2011-07-16 |
TWI424623B true TWI424623B (zh) | 2014-01-21 |
Family
ID=43866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9130907A TWI424623B (zh) | 2009-09-16 | 2010-09-13 | 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798277B2 (zh) |
KR (1) | KR101159462B1 (zh) |
CN (1) | CN102025059B (zh) |
TW (1) | TWI42462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23975B2 (ja) * | 2010-04-08 | 2013-01-2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TWI562479B (en) * | 2015-09-08 | 2016-12-11 | Wistron Corp | Connector |
JP6308197B2 (ja) * | 2015-11-10 | 2018-04-11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CN105356094A (zh) * | 2015-11-23 | 2016-02-24 | 国家电网公司 | 插拔式接地线安全操作装置 |
CN108781662B (zh) * | 2017-05-05 | 2023-10-20 | 卓斐(东营)农业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电动移栽机以及电能供应方法 |
JP7390228B2 (ja) * | 2020-03-24 | 2023-12-01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保持体を備える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WO2024005776A1 (en) | 2022-06-27 | 2024-01-04 | Ideal Industries, Inc. | Lever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nductors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61048B2 (en) * | 2005-08-31 | 2008-04-22 | I-Pex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31471B2 (ja) * | 2004-07-30 | 2008-01-09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Fpc用コネクタ |
JP4440122B2 (ja) * | 2005-01-07 | 2010-03-24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部材用コネクタ |
JP4283777B2 (ja) * | 2005-03-09 | 2009-06-24 |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755539B2 (ja) * | 2006-06-23 | 2011-08-24 |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
2009
- 2009-09-16 JP JP2009214751A patent/JP4798277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9-13 TW TW099130907A patent/TWI424623B/zh active
- 2010-09-15 CN CN2010102837845A patent/CN102025059B/zh active Active
- 2010-09-15 KR KR1020100090680A patent/KR10115946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61048B2 (en) * | 2005-08-31 | 2008-04-22 | I-Pex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25059B (zh) | 2013-10-23 |
CN102025059A (zh) | 2011-04-20 |
JP4798277B2 (ja) | 2011-10-19 |
JP2011065830A (ja) | 2011-03-31 |
TW201125219A (en) | 2011-07-16 |
KR101159462B1 (ko) | 2012-07-12 |
KR20110031116A (ko) | 2011-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24623B (zh) | 連接器 | |
JP5481599B2 (ja) | コネクタ | |
US9190750B2 (en)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 |
US7648377B2 (en) | Connector hav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means which is elastically deformable | |
JP4272037B2 (ja) | レバー嵌合式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
JP4755539B2 (ja) | コネクタ | |
JP4044937B2 (ja) | コネクタ | |
TWI429139B (zh) | 連接器 | |
JP2018097979A (ja) | コネクタ装置 | |
WO2009093566A1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TWI415344B (zh) | 浮動型連接器 | |
TW201511423A (zh) | 連接器 | |
JP4800404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4795461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08123802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4190011B2 (ja) | コネクタ | |
JP5057583B2 (ja) |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 |
US20180076543A1 (en) | Connector | |
JP2011034864A (ja) | コネクタ | |
JP5776894B2 (ja) | コネクタ装置 | |
JP4082705B2 (ja) | コネクタ | |
JP4644228B2 (ja) | コネクタ | |
JP3907601B2 (ja) |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 |
JP2016046003A (ja) |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 |
JP2016012402A (ja) | コネクタ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