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8366B - 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甘胺酸衍生物及使用其之美白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甘胺酸衍生物及使用其之美白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8366B
TWI418366B TW99135729A TW99135729A TWI418366B TW I418366 B TWI418366 B TW I418366B TW 99135729 A TW99135729 A TW 99135729A TW 99135729 A TW99135729 A TW 99135729A TW I418366 B TWI418366 B TW I4183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ycine derivative
glycine
weight
derivative
acetylamin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35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6996A (en
Inventor
Nai Hsuan Hsu
Chiao Yi Hsu
Ssu Ching Wang
ting wan Chen
Chu Yi Pang
Original Assignee
Coru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um Inc filed Critical Corum Inc
Priority to TW99135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836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16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6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8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8366B/zh

Link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甘胺酸衍生物及使用其之美白組成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甘胺酸衍生物,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甘胺酸衍生物及使用其之美白組成物。
一般黑色素(melanin)的生成機制,被認為與酪胺酸酶(tyrosinase)有關。表皮細胞中,自然存在有酪胺酸(tyrosine),黑色素的前身,經由酪胺酸→多巴(Dopa)→多巴醌(Dopaquinone)→多巴色素(Dopachrome)→黑色素,在黑色素生成反應過程,酪胺酸酶為重要的酵素,藉由其羥化酶的活性使酪胺酸轉化為多巴,藉由氧化酶的活性使多巴轉化為多巴醌。因此只要是可有效地作用於表皮黑色素細胞,抑制黑色素的生成(melanogenesis),或抑制黑色素的生物合成的任一過程之物質,即可作為皮膚美白的有效成分。黑色素生成啟動的第一個步驟是由酪胺酸酶催化酪胺酸氧化形成多巴醌,只要抑制酪胺酸酶的活性即可抑制整個黑色素生成的一連串的反應,酪胺酸酶抑制劑成為皮膚美白的有效成分之一。
然而,各種皮膚美白的有效成分,其抑制黑色素生成之機制,並不盡相同也沒有完全清楚。一般熟知的美白主成分,如麴酸(Kojic acid)、維生素C衍生物(ascorbic acid derivatives)和熊果苷(arbutin)等皆為已知具有抑制酪胺酸酶活性之功能的化合物。
麴酸在溶液中不穩定,導致配方製造的程序複雜(參考美國專利US 6,306,376之敘述),且應用於皮膚保養品時會造成皮膚的過敏(參考Contact Dermatitis,Jan 95,Vol.42(1),Page 9~13),以上皆限制其美白配方之應用性。
維生素C非常不穩定,極易氧化變質,因此於美白配方中通常使用維生素C的衍生物以提升配方的安定性。但是,在其配方中仍需要添加例如亞硫酸氫鈉(sodium hydrogen sulfite)之安定劑或是調配緩衝溶液以減輕配方氧化變色的程度。(參考美國專利第6,801,050號之實施例)然而,使用硫化物作為安定劑容易造成產品有刺鼻氣味的問題(參考US 6,020,367之敘述),因此該方法並未同時解決美白配方對於顏色和氣味的要求和問題
熊果苷雖具有美白效果,但因其結構為對苯二酚的醣化衍生物(Glycosylated hydroquinone),仍容易於配方中因芳香酚基團氧化而變色,而造成配方製造上的困難。此外,熊果苷在水中溶解度低而導致應用在配方中濃度低,實際上產生的美白效果低(參考日本專利特開第2009-6769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第2009-67691號公報提案使用熊果苷奈米分散粒子,但是在製造上較為困難,且產品不方便使用,而且還是有不易被皮膚吸收的問題。
於美國專利第6365135號中,揭露使用胺基酚醯胺(amino phenol amide)衍生物作為美白劑,另外於日本專利特開平07-061905及特開平07-233022中,也揭露胺基酚醯胺衍生物作為美白成分,文獻中推斷因酪胺酸酶是一種含銅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這些具有酚結構之化合物可能為抑制酪胺酸酶活性之有效成分,可能與酪胺酸酶的結構相似性有關。不過,其結構為具有易氧化的芳香酚基團及其衍生物。
於日本公開專利特開平第5-032533號公報、特開平第6-345797號公報、特開平第5-170637號公報等,揭露各種具有美白效果之二胜肽。文獻中,所構成之胺基酸側鏈皆具有硫醇基及其衍生物或是芳香基團或芳香酚基團及其衍生物,所揭露的二胜肽對於黑色素的抑制機制並不清楚,例如於日本公開專利特開平第5-170637號公報之表1中所揭露的二胜肽對酪胺酸酶抑制率的差異,可以從3%~56%,因此並非只要是二胜肽類化合物,即可成為良好的美白有效成分。
然而,在實務上製造和應用美白保養品配方時,除了考量其美白主成分之效用外,同時需考量其在配方中具有穩定性,避免和配方中的溶劑和其他添加物產生交互作用而導致配方變質,產生顏色和味道的問題。有鑑上述問題,仍有必要開發新的美白有效成分,適合用於各種美白保養品,例如乳霜、乳液、凝膠、化妝水等,而且在配方中具有穩定性,以符合產業的需求。
鑒於上述之發明背景,為了符合產業上之要求,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甘胺酸衍生物,其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功能,可作為皮膚美白之有效成分,可應用於各種美白組成物。
而且,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甘胺酸衍生物,其結構不具有芳香基團、芳香酚及其衍生物基團、硫醇及其衍生物基團,並且不具有旋光性,為一具備氧化安定性和單一生理活性的衍生物結構。且在配方中具有良好的顏色安定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甘胺酸衍生物,其係具有以下一般式(I)所示的結構:
其中R1 表示C1~C4之烷基,R2 表示氫原子或甲基,以及n表示1~6之一整數。
於一實施例中,上述甘胺酸衍生物為3(2-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丙酸(3(2-acetylamino-acetylamino)-propionic acid或Acetyl-Glycine-β-Alanine),具有以下所示的化學式(II)之結構:
於一實施例中,上述甘胺酸衍生物為4-(2-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丁酸(4-(2-Acetylamino-acetylamino)-butyric acid)或Acetyl-Glycine-γ-aminobutyric acid),具有以下所示的化學式(III)之結構:
於一實施例中,上述甘胺酸衍生物為[(2-乙醯胺基-乙醯基)-甲基-胺基]乙酸([(2-Acetylamino-acetyl)-methyl-amino]-acetic acid)或Acetyl-Glycine-Sarcosine),具有以下所示的化學式(IV)之結構:
於一實施例中,添加有0.05~10wt%(重量比)甘胺酸衍生物的水溶液及其緩衝溶液,在420~500nm的波長範圍內之透光率為97%以上。上述緩衝溶液為檸檬酸及其鹽類所成。上述添加有0.05~10wt%(重量比)甘胺酸衍生物的水溶液及其緩衝溶液,於特定波長440nm時,其透光率為98%以上。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美白組成物,其係由添加0.05wt%~10wt%(重量比)之上述甘胺酸衍生物所成,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功能。更理想為上述美白.組成物係由添加0.5wt%~2wt%(重量比)之上述甘胺酸衍生物所成。
根據本發明的甘胺酸衍生物,雖然不清楚其抑制黑色素生成之機制,但實驗證實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功能。而且,因其結構不具有芳香基團、芳香酚及其衍生物基團、硫醇及其衍生物基團,為一具備氧化安定性的衍生物結構,於美白配方製造應用和儲存時不易氧化變質,具有顏色穩定性,且無明顯細胞毒性,對於人體無害,並方便於美白組成物之製造、應用和儲存,可提升配方的安定性。另外本發明的甘胺酸衍生物不具有旋光性(no enantiomer),此即表示本發明之甘胺酸衍生物不會因有其他光學異構物之不純物而造成生理活性有所差異,所有添加的成分皆為有效成分。根據本發明之甘胺酸衍生物特別適合應用於外觀透明的水性化妝保養品配方。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為了能徹底地瞭解本發明,將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詳盡的步驟及其組成。顯然地,本發明的施行並未限定於本技藝者所熟習的特殊細節。另一方面,眾所周知的組成或步驟並未描述於細節中,以避免造成本發明不必要之限制。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會詳細描述如下,然而除了這些詳細描述之外,本發明還可以廣泛地施行在其他的實施例中,且本發明的範圍不受限定,其以之後的專利範圍為準。
本發明係關於作為美白有效成分的化合物。根據本發明人等的研究,發現二胜肽的美白效果差異甚大,雖然已有文獻揭露各種具有美白效果之二胜肽(例如日本公開專利特開平第5-032533號公報、特開平第6-345797號公報、特開平第5-170637號公報等),但是因二胜肽係由2個胺基酸結合而成,含有一個胜肽鍵,本發明人等發現二胜肽的抑制羰基化、醣化、氧化等的功能,隨其結構而異,特別是在抑制酪胺酸酶的活性或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上,無法僅是由胜肽鍵決定,也就是實際上與二胜肽的結構,即構成二胜肽之2個胺基酸的特性有關,無法單純地判斷二胜肽即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功能。例如肌肽(carnosine)已知可作為抗氧化劑,但卻不具抑制黑色素生成的功效。
此外,例如非專利文獻格瑞利等人(Inhibition of polyphenol oxidases activity by various dipeptides,A. Girelli,E. Mattei,A. Messina,and A. Tarola,J.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4,52. 2741-2745)揭露各種二胜肽對於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之抑制作用,其結果發現並非所有的二胜肽對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皆具有抑制作用。再者,例如於日本公開專利特開平第5-170637號公報,由其表1得知揭露的二胜肽對酪胺酸酶抑制率的差異,可以從3%~56%,因此二胜肽的抑制酪胺酸酶的特性,並非由胜肽鍵所決定,實際上取決於二胜肽化合物的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甘胺酸衍生物,其係具有以下一般式(I)所示的結構:
其中R1 表示C1~C4之烷基,R2 表示氫原子或甲基,以及n表示1~6之一整數。
於一實施例中,上述甘胺酸衍生物為3(2-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丙酸(3(2-acetylamino-acetylamino)-propionic acid)或Acetyl-Glycine-β-Alanine),具有以下所示的化學式(II)之結構:
於一實施例中,上述甘胺酸衍生物為4-(2-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丁酸(4-(2-Acetylamino-acetylamino)-butyric acid)或Acetyl-Glycine-γ-aminobutyric acid),具有以下所示的化學式(III)之結構:
於一實施例中,上述甘胺酸衍生物為[(2-乙醯胺基-乙醯基)-甲基-胺基]乙酸([(2-Acetylamino-acetyl)-methyl-amino]-acetic acid)或Acetyl-Glycine-Sarcosine),具有以下所示的化學式(IV)之結構:
於一實施例中,添加有0.05~10wt%(重量比)本發明的甘胺酸衍生物之水溶液及其緩衝溶液,在420~500nm的波長範圍之透光率為97%以上。
上述該添加有0.05~10wt%(重量比)甘胺酸衍生物的水溶液及其緩衝溶液,於特定波長為440nm時,其透光率為98%以上。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美白組成物,其係由添加0.05wt%~10wt%(重量比)之根據本發明的甘胺酸衍生物所成,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功能。上述美白組成物由添加0.1wt%~2wt%(重量比)之根據本發明的甘胺酸衍生物所成更理想。
根據本發明的甘胺酸衍生物,經由細胞實驗,得知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效果。在應用於皮膚時,本發明的甘胺酸衍生物具有低分子量的特性,容易被肌膚吸收,另外本發明的甘胺酸衍生物不具有旋光性(no enantiomer),此即表示本發明之甘胺酸衍生物不會因有其他光學異構物的不純物而造成生理活性有所差異,所有添加的成分皆為有效成分。
以下藉由範例,更詳細具體地說明本發明。首先,說明製備甘胺酸衍生物之方法。
範例一、製備3(2-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丙酸(3(2-acetylamino-acetylamino)-propionic acidAcetyl-Glycine-β-Alanine)
將乙醯甘胺酸(a ;Ac-Gly-OH;3.77g、32.2毫莫耳)及三乙基胺(triethylamine;6.7毫升;48.1毫莫耳)溶解於160毫升的四氫呋喃(THF)中,冷卻至-10℃後,添加氯甲酸異丁酯(isobutylchloroformate;5.02g、38.6毫莫耳)。將混合溶液在-10℃下攪拌1小時。另外將β-丙胺酸苯甲酯對甲苯磺酸鹽(e ;H-β-Ala-OBzl.PTSA;11.26g、32.0毫莫耳)及三乙基胺(triethylamine;6.7毫升;48.1毫莫耳)溶解於160毫升的四氫呋喃(THF)中後,將其加入上述混合酸酐溶液中。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下攪拌過夜。將其中的鹽過濾,以真空乾燥除去THF。將殘留物以管柱色層分析法純化,使用乙酸乙酯及庚烷作為洗提液(eluent),得到約5.95g的中間物f (Ac-Gly-beta-Ala-OBzl)。
將中間物f 溶解於200毫升的四氫呋喃中後,添加鈀碳催化劑(10wt%Pd/C),將混合物在氫氣環境中攪拌過夜。然後,藉由過濾除去催化劑,將濾液以真空蒸發,得到約2.49g白色粉末g (產率41.0%,純度>95%)。所得的化合物(以下簡稱為化合物(II))以氫-核磁共振儀分析,結果得到H1 -NMR光譜(1.84,s ,3H;2.35-2.38,t ,2H;3.27-3.31,m ,2H;3.61,d ,2H;7.85-7.87,t ,1H;8.03-8.05,t ,1H;12.22,s ,1H),確認為3(2-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丙酸(3(2-acetylamino-acetylamino)-propionic acid),具有上述化學式(II)所示的結構。
範例二、製備4-(2-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丁酸(4-(2-Acetylamino-acetylamino)-butyric acid)或Acetyl-Glycine-γ-aminobutyric acid)
將乙醯甘胺酸( a ;Ac-Gly-OH;2.52g、21.6毫莫耳)及三乙基胺(triethylamine;5.0毫升;36.1毫莫耳)溶解於100毫升的四氫呋喃(THF)中,冷卻至-10℃後,添加氯甲酸異丁酯(isobutylchloroformate;3.2g、23.8毫莫耳)。將混合溶液在-10℃下攪拌1小時。另外將γ-丁胺酸苯甲酯對甲苯磺酸鹽( e ;H-γAbu-OBzl.PTSA;7.6g、20.8毫莫耳)及三乙基胺(triethylamine;5.0毫升;36.1毫莫耳)溶解於90毫升的四氫呋喃(THF)中後,在-5℃下將其加入上述混合酸酐溶液中。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下攪拌過夜。將其中的鹽過濾,以真空乾燥除去THF。將殘留物以管柱色層分析法純化,使用乙酸乙酯及庚烷作為洗提液(eluent),得到約2.6g的中間物 i (Ac-Gly-GABA-OBzl)。
將純化過的2.6g中間物 i (Ac-Gly-GABA-OBzl)溶解於100毫升的四氫呋喃中後,添加鈀碳催化劑(5wt%Pd/C、0.26g),將混合物在氫氣環境中攪拌過夜。然後,藉由過濾除去催化劑,將濾液以真空蒸發,得到白色粉末 j (產率43.3%,純度>95%)。所得的化合物(以下簡稱為化合物(III))以氫-核磁共振儀分析,結果得到H1 -NMR光譜(1.58-1.64,m ,2H;1.85,s,3H;2.19-2.22,t ,2H;3.04-3.08,m ,2H;3.61-3.62,d ,2H;7.81-7.83,t ,1H;8.02-8.04,t ,1H;12.04,s ,1H),確認為4-(2-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丁酸(4-(2-Acetylamino-acetylamino)-butyric acid)或Acetyl-Glycine-γ-aminobutyric acid),具有上述化學式(III)所示的結構。
範例三、製備[(2-乙醯胺基-乙醯基)-甲基-胺基]乙酸([(2-Acetylamino-acetyl)-methyl-amino]-acetic acid)或 Acetyl-Glycine-Sarcosine)
將乙醯甘胺酸( a ;Ac-Gly-OH;4.10g、35.0毫莫耳)、丙胺酸苯甲酯對甲苯磺酸鹽( b ;sarcosine benzyl ester p-toluenesulfonate;Sar-OBzl.PTSA;11.71g、33.3毫莫耳)、三乙基胺(triethylamine;5.58毫升;40.0毫莫耳)、N-羥基苯并三唑(N-hydroxybenzotriazole;HOBt;1.35g、10.0毫莫耳)及N,N’-二環己基碳醯亞胺(N,N’-dicyclohexyl carbodimide;DCC;8.25g、40.0毫莫耳)於200毫升的四氫呋喃(THF)中混合攪拌過夜。將混合溶液過濾除去二環己基脲(dicyclohexylurea;DCU),以真空乾燥除去THF。將殘留物溶解於100毫升的乙酸乙酯,利用100毫升之10%檸檬酸的水溶液清洗2次,100毫升之5%碳酸氫鈉的水溶液清洗2次,100毫升之鹽水(brine)清洗2次後,以硫酸鎂乾燥,於真空中蒸發,得到約9g的淡黃色油狀中間物 c ( c ;Ac-Gly-Sar-OBzl)。
將該油狀中間物 c 溶解於200毫升的四氫呋喃中後,添加鈀碳催化劑(10wt%Pd/C),將混合物在氫氣環境中攪拌過夜。然後,添加甲醇溶解產物,藉由過濾除去催化劑,再於真空中除去溶劑。將濃縮殘留物以四氫呋喃進行再結晶,得到約4.49g白色粉末 d (產率71.6%,純度>95%)。所得的化合物(以下簡稱為化合物(IV))以氫-核磁共振儀分析,結果得到H-NMR光譜,峰值如下所示:(Major: 1.86,s,3H;2.99,s,3H;3.96,d,2H;3.99,s,2H;7.94,s,1H;12.6-12.9,m,1H.Minor: 1.85,s,3H;2.81,s,3H;3.82,d,2H;4.10,s,2H;7.93,s,1H;12.6-12.9,m,1H),確認為[(2-乙醯胺基-乙醯基)-甲基-胺基]乙酸([(2-Acetylamino-acetyl)-methyl-amino]-acetic acid)或Acetyl-Glycine-Sarcosine),具有上述化學式(IV)所示的結構,所得化合物為旋轉異構物(rotational isomers)的混合物。
以下進行化合物(II)、(III)或(IV)的各種特性測試。
細胞美白功效測試(Melaninogenesis inhibition test):
細胞美白功效測試以麴酸(Kojic acid)作為陽性控制組,並對化合物(II)、(III)及(IV)和維生素C衍生物於無細胞毒性之濃度下進行美白功效評估,測試其對黑色素生成的抑制能力。
細胞毒性採用MTT Assay方式進行評估,所有進行美白功效測試的化合物其對於3T3纖維母細胞和B16-F10細胞其半致死劑量(LD50)均大於5000mg/kg,其化合物(II)、(III)及(IV)之使用安全性等同於已知使用安全無虞的維生素C衍生物,屬於無明顯細胞毒性,對人體無害之化合物
將小鼠黑色素瘤轉移細胞(Mus musculus skin melanoma;B16-F10)注入於96孔盤(96-well plate)中,使每孔中含有5000個細胞(5000cells/well),在37℃下培養於5%CO2 及10%胎牛血清的培養液(Fetal Bovine Serum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FBS DMEM)。
黑色素生成率的定義如下:
其中ODT 表示利用分光光度計量測波長405nm下測試樣品溶液的吸光值,即OD(optical density)值,亦即使用化合物(II)、(III)或(IV)時之吸光值,ODB 表示波長405nm下空白控制組(blank control)的吸光值,ODN 表示波長405nm下負控制組的吸光值。背景控制組(negative control;負控制組)包含0.1mg/ml酪胺酸(tyrosine)及1μM促黑激素(α-MSH、α-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空白控制組包含0.1mg/ml酪胺酸(tyrosine)但不含α-MSH,測試樣品溶液係先將5wt%的化合物(II)、(III)或(IV)貯存於無酚紅培養液(phenol red free DMEM)中,準備含有0.1mg/ml酪胺酸(tyrosine)及1μM促黑激素之5wt%FBS培養液(5wt%FBS DMEM),以0.22μm的過濾器進行過濾後(因為0.1mg/ml酪胺酸會造成培養液過飽和,所以需要離心過濾),在該培養液中製備測試樣品,得到測試樣品溶液。
待細胞完全匯聚(confluence)後,在每一孔中分別加入100μL的測試樣品溶液或參考樣品(空白控制組及背景控制組),處理3天後,添加100μL的1N氫氧化鈉(NaOH),震盪10分鐘後,量測其波長405nm下的吸光值(OD值)。
其中陽性控制組為麴酸(Kojic acid),(濃度500ppm),以統計學方法(Student’s t-test)分析數據,其P值小於0.05。測試結果表示於表一。
麴酸(陽性控制組500ppm):黑色素生成率%=33%
表一中,抗壞血酸葡萄糖苷表示ascorbic acid 2-glucoside(或AA2G),乙基抗壞血酸表示ethyl ascorbic acid,抗壞血酸-2-磷酸鎂表示ascorbic acid 2-phosphate magnesium。
顏色安定性測試(Color stability test)
將待測樣品(化合物(II)、(III)及(IV))及參考樣品分別溶解於水和pH值為6之緩衝液中,成為含有0.5wt%樣品之溶液。pH值為6之緩衝液係使用3.8毫升的0.1M檸檬酸及16.2毫升的檸檬酸鹽之混合溶液。再將25毫克的樣品溶解於其中,配製含有0.5wt%樣品之溶液。然後放置於45℃烘箱中進行顏色安定性加速試驗,14天及28天後以分光光度計量測波長440nm的光透過率,測試28天後並且以高效液相色層分析儀(HPLC/DAD(Diode array detection))分析化合物(II)、(III)及(IV)在400~500nm波長範圍的吸收強度,其結果顯示無任何吸收訊號出現。表二表示樣品溶解於水的結果,表三表示樣品溶解於pH值為6之緩衝液的結果。
以下,利用配方實施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之應用,但本發明不限於該些配方實施例。
配方實施例一為以下成為化妝水的範例。
甘油聚甲基丙烯酸酯:Glyceryl Polymethacrylate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PVM/MA:聚乙烯甲基醚/馬來酸酐
癸二烯交聯聚合物:Decadiene Crosspolymer
葡聚醣:Sclerotium Gum
玻尿酸鈉:Sodium Hyaluronate
甘油:Glycerin
水解瑪咖根:Hydrolyzed Lepidium Meyenii Root
甲基異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
辛基酚聚醚-11:Octoxynol-11
聚山梨醇酯20:Polysorbate 20
混合的方式,可以使用習知的方法,例如先將A中的組成成分混合均勻,再分別加入B中的組成成分,攪拌後,將已經預先混合之C中的組成成分加入A與B之混合物中,攪拌均勻。
配方實施例二為以下成為美白精華露的範例。
羥乙基纖維素:Hydroxyethylcellulose
母菊花萃取物:Chamomilla Recutita(Matricaria)Flower Extract
混合的方式,可以使用習知的方法,例如先將A中的組成成分混合均勻,再分別加入B中的組成成分,攪拌後,將已經分別預先混合之C、D中的組成成分加入A與B之混合物中,攪拌均勻。
配方實施例三為以下成為肌膚青春乳液(skin rejuvenation lotion)的範例。
鯨蠟醇:Cetyl Alcohol
甘油硬脂酸酯:Glyceryl Stearate
PEG-75硬脂酸酯:PEG-75 Stearate
鯨蠟醇聚醚20:Ceteth-20
硬脂醇聚醚-20:Steareth-20
肉豆蔻醇肉豆蔻酸酯:Myristyl Myristate
癸二酸二辛酯:Dioctyl Sebacate
異壬酸乙基己酯:Ethylhexyl Isononanoate
澳洲堅果油:Macadamia Integrifolia Nut Oil
混合的方式,可以使用習知的方法,例如先將A及B中的組成成分分別加熱至80℃,攪拌均勻,再將B的組成成分的混合物加入A的組成成分的混合物,攪拌5分鐘後降溫,加入氫氧化鈉進行中和,溫度降至45℃後,逐一加入C中的組成成分,攪拌均勻。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甘胺酸衍生物,可作為抑制黑色素生成之有效成分,可以配合於各種皮膚保養品、化妝品中,可以為例如乳霜、乳液、凝膠、化妝水等各種型態,作為美白的有效成分,其功效實驗證實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功能,且因其結構不具有芳香基團、芳香酚及其衍生物基團、硫醇及其衍生物基團,為一具備氧化安定性的衍生物結構,於美白配方製造應用和儲存時不易氧化變質,具有顏色和氣味之穩定性,且無明顯細胞毒性,對於人體無害。此外,本發明的甘胺酸衍生物不具有旋光性(no enantiomer),此即表示本發明之甘胺酸衍生物不會因有其他光學異構物的不純物而造成生理活性有所差異,所有添加的成分皆為有效成分。而於美白配方產品的製造儲存使用,本發明之甘胺酸衍生物皆具備良好的安定性,特別是應用於外觀透明的水性化妝保養品配方。
以上雖以特定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並不因此限定本發明之範圍,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熟悉本技藝者瞭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意圖及範圍下可進行各種變形或變更。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

Claims (8)

  1. 一種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甘胺酸衍生物,其係具有以下一般式(I)所示的結構: 其中R1 表示C1~C4之烷基,R2 表示氫原子,以及n表示2~6之一整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甘胺酸衍生物,其中該甘胺酸衍生物為3(2-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丙酸(3(2-acetylamino-acetylamino)-propionic acid),具有以下所示的化學式(II)之結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甘胺酸衍生物,其中該甘胺酸衍生物為4-(2-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丁酸(4-(2-Acetylamino-acetylamino)-butyric acid),具有以下所示的化學式(III)之結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甘胺酸衍生物,其中上述之甘胺酸衍生物的水溶液及其緩衝溶液之濃度範圍係為0.05~10wt%(重量比),其中,該濃度範圍在420~500nm的波長範圍內之透光率為97%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甘胺酸衍生物其中上述之甘胺酸衍生物的水溶液及其緩衝溶液之濃度範圍係為0.05~10wt%(重量比),其中,該濃度範圍在440nm的波長範圍內之透光率為98%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甘胺酸衍生物,其中上述之甘胺酸衍生物之緩衝溶液係為檸檬酸及其鹽類所組成。
  7. 一種美白組成物,其係由添加0.05wt%~10wt%(重量比)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甘胺酸衍生物所成,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功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美白組成物,其係由添加0.1wt%~2wt%(重量比)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甘胺酸衍生物所成,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功能。
TW99135729A 2010-10-20 2010-10-20 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甘胺酸衍生物及使用其之美白組成物 TWI4183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35729A TWI418366B (zh) 2010-10-20 2010-10-20 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甘胺酸衍生物及使用其之美白組成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35729A TWI418366B (zh) 2010-10-20 2010-10-20 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甘胺酸衍生物及使用其之美白組成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6996A TW201216996A (en) 2012-05-01
TWI418366B true TWI418366B (zh) 2013-12-11

Family

ID=46552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35729A TWI418366B (zh) 2010-10-20 2010-10-20 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甘胺酸衍生物及使用其之美白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83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3645B (zh) * 2014-09-22 2017-10-24 新钰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化合物3(2‑乙酰胺基‑乙酰胺基)‑丙酸的晶型a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4473A (zh) * 2009-08-13 2010-02-24 上海力智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氨基保护甘氨酸二肽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4473A (zh) * 2009-08-13 2010-02-24 上海力智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氨基保护甘氨酸二肽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6996A (en) 2012-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27499B2 (en) Glycine derivative capable of inhibiting melanin formation and composition using the same
EP0624599B1 (fr) Dérivés de mono (6-amino 6-désoxy)cyclodextrine substituée en position 6 par un reste d'alpha-aminoacide, leur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et leurs utilisations
US5466718A (en) Tyrosinase inhibitors
KR100287242B1 (ko) 탈색제로서의옥사메이트유도체의용도
KR100721687B1 (ko) 항-염증제 및 이를 함유하는 화장품 및 피부 외용제
EP1553933B1 (fr) Medicament comprenant une thiouree pour son utilisation en tant que depigmentant ou agent antimutagene et anticarcinogene
TWI418366B (zh) 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之甘胺酸衍生物及使用其之美白組成物
KR100503631B1 (ko) 레티놀 유도체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EP0235064A2 (fr) Composés aromatiques de structure amide dérivant d'acides amino-benzoiques, d'acides hydroxy-benzoiques, d'acides cinnamiques, d'acides urocaniques et de benzimidazoles, absorbant les UVB et/ou les UVA
KR101462692B1 (ko) 피부미백용조성물
CN105408306A (zh) 间苯二酚衍生物及其化妆应用
JPH04187618A (ja) 皮膚外用剤
CN104257515B (zh) 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甘胺酸衍生物及使用其的美白组成物
KR20040040792A (ko) 아미노산 또는 펩타이드가 결합된 레티놀 유도체 및 이를포함하는 피부노화 방지용 화장료 조성물
JPH11343235A (ja) アミノ酸誘導体および炎症因子活性化抑制剤
JP5916348B2 (ja) 新規セロトニン化合物及びチロシナーゼ阻害剤、及び変色防止剤
JPH0580448B2 (zh)
KR20230073422A (ko) 타이로시나제 저해 활성을 갖는 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용 조성물
JPH05221846A (ja) チロシナーゼ活性抑制剤および化粧料
JP4279523B2 (ja) チロシナーゼ阻害剤
JPH0640896A (ja) メラニン生成抑制剤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化粧料
KR20030061985A (ko) 스티그마스테롤을 함유하는 미백용 조성물
KR20050058858A (ko) 신규한 히드록시아닐린 유도체의 염,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이를 포함하는 화장품 조성물
JP2014114231A (ja) メラニン生成抑制剤及び香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