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8104B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8104B
TWI418104B TW99109945A TW99109945A TWI418104B TW I418104 B TWI418104 B TW I418104B TW 99109945 A TW99109945 A TW 99109945A TW 99109945 A TW99109945 A TW 99109945A TW I418104 B TWI418104 B TW I4181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sub
wall
abu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09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4025A (en
Inventor
Dao-Kuan Zhang
Lin-Zhong Ge
Wan-Li Xuan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991099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810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34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4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8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8104B/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特別係涉及該電連接器之接地結構。
2001年12月5日公告之公告號為CN2463978之中國大陸專利揭示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複數導電端子、供導電端子連接之子電路板、相互扣合之前殼體及後殼體,子電路板之後表面上設有接地點,後殼體具有一與子電路板後表面平行相對之殼後壁,殼後壁之上端部向接地點延伸出一懸伸彈臂,懸伸彈臂自由端部直接抵接於接地點上。此設計中主要利用後殼體、懸伸彈臂及子電路板三者之配合實現接地,懸伸彈臂直接抵接於接地點,懸伸彈臂與子電路板無需焊接,接地效果較好。
本發明所要解決之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接地效果較好之電連接器。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複數導電端子、供導電端子連接之子電路板、圍設於子電路板外側之第一和第二殼體及設於第二殼體上之懸伸彈臂,子電路板設有供懸伸彈臂抵接之接地點,懸伸彈臂設有與第一殼體配合之抵接部及與子電路板配合之接觸部,第一殼體抵壓抵接部從而使接觸部以合適接觸力抵接於接地點上。
先前技術主要利用後殼體、懸伸彈臂及子電路板三者之配合實現接地,懸伸彈臂在後殼體與子電路板間發生彈性變形,從而產生與子電路板彈性抵接之彈力,本發明主要利用第一、第二殼體、懸伸彈臂及子電路板四者之配合實現接地,通過第一殼體抵壓懸伸彈臂使懸伸彈臂彈性變形,從而驅使接觸部以合適接觸力抵接於接地點,第一殼體之抵壓在接地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發明通過第一殼體之參與實現懸伸彈臂與子電路板穩定彈性抵接,相對於先前技術實現接地之技術手段不同,第一殼體原本已經存在,因此電連接器成本並未增加,第一殼體對抵接部之抵壓可使接觸部以合適接觸力與接地點穩定彈性接觸,因此本發明接地效果相對於先前技術同樣也較好。
以下結合圖式及實施方式對本創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照第一圖、第三圖及第四圖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揭示一種電連接器100,所述電連接器100可與對接連接器(未圖示)配合並可安裝於外部電路板(未圖示),所述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0、包覆於絕緣本體10上之金屬殼體20、安裝於絕緣本體10上之端子模組30、USB端子40和指示裝置50及設於金屬殼體20上之懸伸彈臂60。
請參照第一圖及第三圖所示,所述絕緣本體10包括大體平行於竪直平面之前壁11、自前壁11底端向後延伸之底壁12、自前壁11之相對兩側向後延伸之兩側壁13及自前壁11上端向後延伸並與底壁12相對之頂壁14。前壁11開設有供對接連接器插入之對接端口110。兩側壁13設有扣持機構130,所述扣持機構130向後延伸且其內側設有倒鉤131。
請參照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所述金屬殼體20包括相互扣合之第一殼體21和第二殼體22。所述第一殼體21包括包覆前壁11之殼對接壁210及自殼對接壁210頂端垂直向後延伸之第一殼壁211。所述殼對接壁210設有供對接連接器插入之對接框口2100及自殼對接壁210左右兩側向後延伸之第一卡持部2101,所述第一卡持部2101上設有第一卡持孔2102。所述第一殼壁211設有自其左右兩側向下延伸之第二卡持部2110,所述第二卡持部2110上設有第二卡持孔2111。所述第二殼體22包括與殼對接壁210平行相對之第二殼壁220、自第二殼壁220左右兩側垂直向前延伸之殼左右側壁221。所述殼左右側壁221設有扣持於第一卡持孔2102內之第一凸片2210、扣持於第二卡持孔2111內之第二凸片2211及向下延伸並可插入安裝於外部電路板之接地脚2212。
請參照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所述端子模組30包括複數導電端子300、連接有導電端子300之子電路板301。導電端子300包括設於子電路板301前側之RJ端子3000及設於子電路板301底部之轉接端子3001。扣持機構130將子電路板301扣持於絕緣本體10上,所述子電路板301與殼對接壁210及第二殼壁220平行並與第一殼壁211相垂直設置,其上設有與第一殼壁211相對之側表面3010及設於側表面3010上之接地點3011,側表面3010上形成有貫通子電路板301相對兩側之凹面3012,凹面3012平行於子電路板301之所有截面為曲率半徑相同之圓弧,如此凹面3012可用鑽頭一次加工完成,凹面3012上設有導電材料以形成接地點3011。
請參照第三圖、第四圖所示,懸伸彈臂60包括自第二殼壁220之上端向子電路板301方向延伸並與第一殼壁211配合之抵接部600及自抵接部600繼續延伸出並與子電路板301配合之接觸部601。抵接部600設有向第一殼壁211凸出並抵接於第一殼壁211之凸出部6000。接觸部601包括自凸出部6000延伸出之連接段6010及自連接段6010彎折延伸出並抵接接地點3011之接觸段6011,連接段6010連接接觸段6011與凸出部6000。第一殼體21抵壓抵接部600從而使接觸部601以合適接觸力抵接於接地點3011上,凹面3012之設置可限位接觸部601,促進接觸部601準確抵接於接地點3011上而不會抵偏到子電路板301之其他部位。在本實施例中懸伸彈臂60與第二殼體22一體成型並自第二殼壁220之上端向電連接器100內延伸,當然懸伸彈臂60也可通過安裝之方式固持於第二殼體22上,此時抵接部600之一端可安裝固持於第二殼壁220上。
請參照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組裝時,第一步將端子模組30、USB端子40和指示裝置50安裝於絕緣本體10上;第二步組裝第二殼體22及懸伸彈臂60,首先,將第二殼體22安裝於絕緣本體10上,懸伸彈臂60之接觸部601處於與接地點3011相對應之位置,在本實施例中此時接觸部601與接地點3011相分離,當然此時接觸部601也可搭接於接地點3011,只是此時接觸部601與接地點3011之接觸強度不夠,此時由於懸伸彈臂60與接地點3011未接觸或搭接於接地點3011,使得懸伸彈臂60與子電路板301之接觸力為零或很小,從而第二殼體22可較好地安裝到位並保持與絕緣本體10及端子模組30之相對位置,如此有利於後續第一殼體21與第二殼體22之扣合更有效率進行;第三步係將第一殼體21安裝於絕緣本體10上並與第二殼體22相扣合,首先第一凸片2210卡扣於第一殼體21之第一卡持孔2102中,然後第一殼壁211之第二卡持孔2111向下扣合於第二凸片2211上,在扣合過程中第一殼壁211向電連接器100內抵壓抵接部600從而使接觸部601以合適接觸力抵接於接地點3011上。
請參照第五圖及第六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揭示了電連接器100’,電連接器100’具有懸伸彈臂60’,除懸伸彈臂60’外,電連接器100’之其他部分與第一實施例電連接器100完全相同,因此電連接器100’之其他部分標號將沿用第一實施例標號。懸伸彈臂60’包括自第二殼壁220之上端向子電路板301方向延伸之連接部602’、自連接部602’前端繼續延伸出並與第一殼壁211配合之抵接部600’及同樣自連接部602’前端繼續延伸出並與子電路板301配合之接觸部601’,抵接部600’對稱設於接觸部601’之相對兩側,抵接部600’自連接部602’前端延伸出接觸部601’之位置相對兩側延伸出,連接部602’連接抵接部600’與第二殼體22並且還連接接觸部601’與第二殼體22。抵接部600’設有向第一殼壁211呈弧形凸出並抵接於第一殼壁211之凸出部6000’。接觸部601包括自連接部602’延伸出之連接段6010’及自連接段6010’彎折延伸出並抵接接地點3011之接觸段6011’,連接段6010’連接接觸段6011’與連接部602’,接觸段6011’呈與凹面3012形狀相對應之弧形,以增強接觸段6011’與凹面3012上之接地點3011之接觸穩定性。在第一殼壁211與第二殼體22扣合過程中第一殼壁211向電連接器100’內抵壓抵接部600’從而使接觸部601’以合適接觸力抵接於接地點3011上。本第二實施例中懸伸彈臂60’與第二殼體22一體成型並自第二殼壁220之上端向電連接器100’內延伸,當然懸伸彈臂60’也可通過安裝之方式固持於第二殼體22上,此時連接部602’之一部分可安裝固持於第二殼壁220。
請參照第七圖及第八圖,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揭示了電連接器100’’,電連接器100’’具有懸伸彈臂60’’,除懸伸彈臂60’’外,電連接器100’’之其他部分與第一實施例電連接器100也完全相同,因此電連接器100’’之其他部分標號也將沿用第一實施例標號。懸伸彈臂60’’包括自第二殼壁220之上端向子電路板301方向延伸之連接部602’’、自連接部602’’前端繼續延伸出並與第一殼壁211配合之抵接部600’’、同樣自連接部602’’前端繼續延伸出並與子電路板301配合之接觸部601’’及衝切抵接部600’’而形成之通口603’’,連接部602’’連接抵接部600’’與第二殼體22並且還連接接觸部601’’與第二殼體22。接觸部601’’自懸伸彈臂60’’衝切而成。抵接部600’’設有向第一殼壁211呈弧形凸出並抵接於第一殼壁211之凸出部6000’’。接觸部601包括自連接部602’’延伸出之連接段6010’’及自連接段6010’’彎折延伸出並抵接接地點3011之接觸段6011’’,連接段6010’’連接接觸段6011’’與連接部602’’。接觸段6011’’呈與凹面3012形狀相對應之弧形,以增強接觸段6011’’與凹面3012上之接地點3011之接觸穩定性。在第一殼壁211與第二殼體22扣合過程中第一殼壁211向電連接器100’’內抵壓抵接部600’’從而使接觸部601’’以合適接觸力抵接於接地點3011上。本第三實施例中懸伸彈臂60’’與第二殼體22一體成型並自第二殼壁220之上端向電連接器100’’內延伸,當然懸伸彈臂60’’也可通過安裝之方式固持於第二殼體22上,此時連接部602’’之一部分可安裝固持於第二殼壁220。
綜上所述,本創作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係本創作之較佳實施方式,本創作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方式爲限,舉凡熟習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創作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絕緣本體
100、100’、100’’‧‧‧電連接器
11‧‧‧前壁
110‧‧‧對接端口
12‧‧‧底壁
13‧‧‧兩側壁
130‧‧‧扣持機構
131‧‧‧倒鉤
14‧‧‧頂壁
20‧‧‧金屬殼體
21‧‧‧第一殼體
210‧‧‧殼對接壁
2100‧‧‧對接框口
2101‧‧‧第一卡持部
2102‧‧‧第一卡持孔
211‧‧‧第一殼壁
2110‧‧‧第二卡持部
2111‧‧‧第二卡持孔
22‧‧‧第二殼體
220‧‧‧第二殼壁
221‧‧‧殼左右側壁
2210‧‧‧第一凸片
2211‧‧‧第二凸片
2212‧‧‧接地脚
30‧‧‧端子模組
300‧‧‧導電端子
3000‧‧‧RJ端子
3001‧‧‧轉接端子
301‧‧‧子電路板
3010‧‧‧側表面
3011‧‧‧接地點
3012‧‧‧凹面
40‧‧‧USB端子
50‧‧‧指示裝置
60、60’、60’’‧‧‧懸伸彈臂
600、600’、600’’‧‧‧抵接部
6000、6000’、6000’’‧‧‧凸出部
601、601’、601’’‧‧‧接觸部
6010、6010’、6010’’‧‧‧連接段
6011、6011’、6011’’‧‧‧接觸段
602’、602’’‧‧‧連接部
603’’‧‧‧通口
第一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子電路板之正視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第一實施例之分解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第一實施例沿第一圖中IV-IV線之剖視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第二實施例之分解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第二實施例之剖視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第三實施例之分解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第三實施例之剖視圖。
600‧‧‧抵接部
6000‧‧‧凸出部
601‧‧‧接觸部
6010‧‧‧連接段
6011‧‧‧接觸段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
    複數導電端子;
    子電路板,其上連接有導電端子並設有接地點;
    第一和第二殼體,所述第一和第二殼體圍設於子電路板外側;及
    懸伸彈臂,其設於第二殼體上;
    其中懸伸彈臂設有與第一殼體配合之抵接部及與子電路板配合之接觸部,第一殼體抵壓抵接部從而使接觸部以合適接觸力抵接於接地點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懸伸彈臂與第二殼體一體成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抵接部自第二殼體向子電路板方向延伸,接觸部自抵接部繼續延伸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懸伸彈臂包括自第二殼體向子電路板方向延伸之連接部,抵接部及接觸部自連接部同一端繼續延伸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第一殼體設有抵壓抵接部之第一殼壁,所述抵接部設有向第一殼壁凸出並抵接於第一殼壁之凸出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抵接部自懸伸彈臂衝切而成,懸伸彈臂還包括衝切抵接部而形成之通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抵接部自連接部延伸出接觸部之位置相對兩側延伸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第一殼體設有抵壓抵接部之第一殼壁,第一殼壁與子電路板相互垂直設置,子電路板包括與第一殼壁相對之側表面,所述接地點設於側表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第二殼體設有與子電路板相平行設置之第二殼壁,所述懸伸彈臂自第二殼壁向電連接器內延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第一殼體設有抵壓抵接部之第一殼壁,第一殼壁與第二殼體相扣合並在扣合過程中第一殼壁向電連接器內抵壓抵接部從而使接觸部以合適接觸力抵接於接地點上。
TW99109945A 2010-03-31 2010-03-31 電連接器 TWI4181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09945A TWI418104B (zh) 2010-03-31 2010-03-31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09945A TWI418104B (zh) 2010-03-31 2010-03-31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4025A TW201134025A (en) 2011-10-01
TWI418104B true TWI418104B (zh) 2013-12-01

Family

ID=46751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09945A TWI418104B (zh) 2010-03-31 2010-03-31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810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57772U (en) * 2008-11-03 2009-05-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57772U (en) * 2008-11-03 2009-05-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4025A (en) 201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3307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eatured USB/eSATA interfaces
TW20092653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469655U (zh) 插座連接器
CN108695619B (zh) 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
JP2011014144A (ja) 電子カード
US20090275237A1 (en) SIM Card Connector
JP200728766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1505289A (zh) 電連接器
JP2006164943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8162680B2 (en) Board-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1826628A (zh) 電連接器
CN200941505Y (zh) 电连接器
US2015004489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dditional exterior shell
CN107465011A (zh) 电子卡连接器及其组件
TWM496864U (zh) 電連接器
CN206976631U (zh) 电子卡连接器及其组件
TWM511148U (zh) 電連接器及其插入模組
CN110829085A (zh) 电连接器
TWI418104B (zh) 電連接器
TWI506865B (zh) 線纜連接器組合
CN210123804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0350210U (zh) 一种usb连接器
JP3141905U (ja) コネクタ
TWI356537B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ts insert method
CN101499588B (zh) 电子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