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9211B - A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sheet material and a conveying device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A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sheet material and a conveying device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9211B
TWI409211B TW98100645A TW98100645A TWI409211B TW I409211 B TWI409211 B TW I409211B TW 98100645 A TW98100645 A TW 98100645A TW 98100645 A TW98100645 A TW 98100645A TW I409211 B TWI409211 B TW I4092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suction
conveyor
transport
vene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00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6585A (en
Inventor
Ritsuo Nishimura
Hideki Akita
Original Assignee
Meinan Machinery Work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nan Machinery Works filed Critical Meinan Machinery Works
Priority to TW981006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921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26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6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9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9211B/zh

Links

Description

板材的輸送方法及其輸送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板材(sheet)的輸送方法及其輸送裝置;特別關於一種在第一輸送裝置輸送的板材,幾乎不會受到沿運送方向的拉力,使該板材沿與第一輸送裝置的輸送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移動,以移至第二輸送裝置,此後由第二輸送裝置進行輸送。
習知的方式通常由一個輸送裝置,將在輸送方向互相接近的狀態輸送多張板材,並置於堆積裝置,例如一張張的堆積方式。通常,這樣的堆積動作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在一張板材正進行堆積的狀態中,下一板材又已到達堆積裝置,則單板的板材與堆積裝置的構件相碰,導致不能堆積的情況發生。於是,在上述狀態下,放寬輸送的多張板材的時間間隔,並以一張板材到達堆積裝置後,直到下一板材到達的時間設為上述一定時間為基礎。
另外,也有對於在上述狀態下輸送的多張板材,以一張張板材地改變輸送路徑,並於各輸送路徑的堆積裝置堆積時,將輸送一張板材長度的時間設為上述一定時間以上為基礎。
一般習知的先前技藝裝置,具體如第28圖所示,在下部前輸送機(conveyer)100的沿輸送方向下游側,配設下部後輸送機101,其具有比該下部前輸送機的輸送速度v10更快預先設定速度的輸送速度v11。在下部前輸送機100中,相鄰板材102之間的沿輸送方向的間隔較小的狀態下,輸送多張板材102,從下部前輸送機100向下部後輸送機101,使得板材102被換移,讓上述間隔擴大。
但是,在這種裝置中,板材102從下部前輸送機100換移到下部後輸送機101時,對板材102而言,相對與下部前輸送機100接觸處與速度大的下部後輸送機101接觸處,會發生拉伸力。
因此,若是單板的纖維方向為垂直的方向,且拉伸強度較小的板材,會發生破裂,並導致不能使用等問題。
在上述習知裝置中,下部後輸送機101的沿輸送方向下游側的上方,僅僅於適當長度的輸送區域重複,而且隔開比板材102的厚度更寬的間隔,相對設置上部輸送機103,其輸送速度v12比下部後輸送機101的輸送速度v11更快。
在該下部後輸送機101與上部輸送機103的重複區域,設有隨時向上方噴出空氣的噴氣裝置104。
在第28圖中,由上部輸送機103輸送來的板材102與擋板105相碰撞,使得板材102停止在一定位置,堆積台106用於堆積與擋板105相碰撞而落下的板材102。
在這種裝置中,由下部後輸送機101輸送的板材102進入重複區域,藉由來自噴氣裝置104的空氣,使板材102壓緊在上部輸送機103上。
於是,板材102因受到來自上部輸送機103的摩擦力,以上部輸送機103的速度v12朝左方輸送。
如果輸送板材102,通過噴氣裝置104上方時,則噴氣裝置104的空氣不會作用在板材102上。
因此,板材102一邊朝左側移動,一邊落下與擋板105相碰撞,因朝左側移動受到阻止而落下堆積在所述堆積台106上。
但是,若下部後輸送機101輸送的板材102受到來自噴氣裝置104的空氣,則如板材102a所示,最初沿著板材102a的輸送方向,下游側端部附近被提升到上部輸送機103側,與上部輸送機103側壓接。
因此,板材102a的與上部輸送機103側壓接的部分以速度v12輸送,位於下部後輸送機101上的部分以速度v11輸送。
其結果,使得拉伸力作用在板材102a上,與一般習知技藝相同,在材質拉伸強度較小時,會發生破裂導致不能使用等問題。
又,在板材102a與下部後輸送機101或上部輸送機103接觸的傾斜部分,該傾斜部分的重量作用在與上部輸送機103接觸的部分;由此,同樣會產生上述的問題。
本發明之板材(sheet)的輸送方法及其輸送裝置,由一輸送裝置運送的板材移到另一輸送裝置時,可使板材整體一起移動,不會對板材產生拉力,所以不會產生板材破裂的情形。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以下的技術方案:
(1)一種板材輸送裝置及方法,包括:
輸送裝置:
第一輸送機,支承板材上、下面之一面來運送板材;
第二輸送機,與該第一輸送機有一重複之運送區段,且該重複之運區段至少須與板材的長度相等,對應的設置於該第一輸送機之上、下面方向並隔開一間隔,並沿著第一輸送機的運送方向加以設置,另該第二輸送機設有吸引構件組,用以吸引該板材,使該板材可被吸附在第二輸送機之運送區域進行運送。
應用上述的板材輸送裝置,並配合以下輸送方法來達成:
將該吸引構件組處於停止狀態,以使第一輸送機運送該板材;
當第一輸送機運送的板材整體到達上述該第二輸送機的吸引構件組,該吸引構件組改變其狀態為吸引狀態。當吸引構件組執行吸引動作,該板材整體即離開第一輸送機,並被移至第二輸送機,該板材被移置第二輸送機後,即由第二輸送機運送該板材。
(2)一種板材輸送裝置及方法,包括:
輸送裝置:
第一輸送機,以支撐該板材下面的方式運送板材;
第二輸送機,與該第一輸送機有一重複之運送區段,且該重複之運區段至少須與板材的長度相等,對應的設置於該第一輸送機之上方並隔開一間隔,並沿著第一輸送機的運送方向加以設置,另該第二輸送機設有吸引構件組,用以吸引該板材,使該板材可被吸附在第二輸送機之運送區域進行運送。
應用上述的板材輸送裝置,並配合以下運送方法來達成:
將該吸引構件組處於停止狀態,以使第一輸送機運送該板材;
當第一輸送機運送的板材整體到達上述該第二輸送機的吸引構件組,該吸引構件組改變其狀態為吸引狀態。當吸引構件組執行吸引動作,該板材整體即離開第一輸送機,並上升的被吸引到第二輸送機,該板材被吸引到第二輸送機後,即由第二輸送機運送該板材。
(3)在上述(1)或(2)記載的板材輸送裝置及方法,其中該第二輸送機的速度較第一輸送機的速度更快。
(4)一種板材輸送裝置,包括:
下部輸送機,以所設定的速度依序運送板材;
上部輸送機,對應的設置於該下部送機之上方,並沿著下部輸送機的運送方向加以設置,並與該下部輸送機有一重複之運送區段,且該重複之運送區段至少須與板材的長度相等,該上部輸送機之運送方向與下部輸送機相同,且運送速度較下部輸送機快;
吸引構件組,以吸口朝下的方式設在上部輸送機的運送區域,並沿著運送方向全長設置,當該吸引裝置處於吸引狀態時,使板材移至該上部輸送機;
檢測器,用於檢測該下部輸送機所運送的板材是否到達與該上部輸送機重複的運送區
控制器,接收來自該檢測器的檢測訊號,並發出一動作訊號加以控制該吸引構件組,使該吸引構件組之吸引裝置處於吸引的狀態,在該控制器接收到該檢測訊號並經過一預先設定的時間後,使該吸引構件組停止吸引。
按照本發明之板材輸送裝置及方法,在板材移到另一輸送裝置,對板材整體不會產生習知技術的拉力,因此不會引起板材的破裂。
按照本發明之板材輸送裝置及方法,在板材移到另一輸送裝置時,板材以上、下的方式平行移動,不會使板材形成傾斜的狀態,因此也不會引起板材的破裂。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實施例。在以下實施例中雖然對構成要素、種類、組合、形狀、相對配置等作了各種限定,但是,這些僅僅是例舉說明其實施方式,並不侷限於此。
首先,說明本發明輸送裝置的第一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的目的在於:對於第一輸送裝置輸送的板材,對該板材幾乎不產生沿輸送方向的拉力,使得該板材沿第一輸送裝置的輸送方向上、下的移動,並移至第二輸送裝置。同時,藉由第一輸送裝置和第二輸送裝置的輸送速度不同,增加第一輸送裝置輸送的板材與相鄰板材的間隔。
請參閱第1圖~第7圖,第1圖是單板輸送裝置的局部剖切側面說明圖,第2圖是從右側看第1圖所示輸送裝置的背面說明圖,第3圖是第1圖所示輸送裝置的沿線Y-Y的箭頭方向的放大的局部截面說明圖,第4圖~第7圖是第1圖~第3圖所示的輸送裝置的動作狀態說明圖。
圖中,形成第一輸送器的第一下部輸送機1,是由:旋轉軸1a與帶輪1b以速度v1移動的輸送帶1c、帶托板1d及合適的馬達1e等所構成。
形成第二輸送器的第一上部輸送機3,配置在上述第一下部輸送機1沿輸送方向的下游側的上方。
第一上部輸送機3至少與上述單板的長度相同,且輸送區域與第一下部輸送機1具有重複的輸送區域,而且,第一上部輸送機3與第一下部輸送機1的間隔,須大於上述單板的厚度。
為了便於說明,將第一上部輸送機3的與第一下部輸送機1重複的區域稱為S區域,除此以外的區域稱為T區域。
該第一上部輸送機3,是由:沿輸送方向隔開一間隔設置的二個旋轉軸3a及二個帶輪3b、架設在上述帶輪3b上的作為輸送構件的二個輸送帶3c、使得一旋轉軸3a旋轉的馬達3e等所構成。
二個輸送帶3c被設定為以比速度v1更快的輸送速度v2移動。
符號4是設在第一上部輸送機3上的第一吸引構件組4,使得由後述構件形成的多個吸引裝置4z位於第一上部輸送機3的S區域、T區域,該第一吸引構件組4製作成如下述構造:
如第1圖所示,多葉片風扇作為真空裝置4f藉由馬達4e隨時動作,連接管4d大致呈水平狀態,其內部向著輸送機3輸送方向的相反方向變狹窄,使得該連接管4d與上述真空裝置4f連接。
在連接管4d的下部,沿著輸送方向等間隔的設有多個吸引裝置4z,在本實施例中,在S區域設有三個吸引裝置4z,在T區域設有三個吸引裝置4z。
各吸引裝置4z由圓筒狀連接部4w以及吸斗4a所構成。所述連接部4w與連接管4d連接,所述吸斗4a與連接部4w下端連接,且該吸斗4a往下側逐漸擴展變大。
上述連接管4d、連接部4w、吸斗4a以及與其他構件的位置關係,如圖第3圖所示。
在各吸斗4a的下端側,分散狀地形成多個適合用於吸引空氣的適當形狀的吸口4h,並且在左、右二側的垂直的方向,設有突出部4g。
在連接部4w,設有圓盤狀開閉閥4b,藉由支軸4j內設在連接部4w中,如第3圖箭頭所示,藉由使氣缸4c往復旋轉動作,使得吸口4h的吸引動作開始或停止。
沿著輸送方向,在兩帶輪3b之間,輸送帶3c位於其上面,如第3圖所示,一邊大致沿著突出部4g一邊移動。
如上所述,藉由各吸斗4a吸引單板,真空裝置4f具有能使得連接管4d內減壓到對於吸引單板必要的程度。
另外,排列三個吸引裝置4z的長度,被設置為與後面所述的各單板所沿著輸送方向的長度相等。
強制落下構件5是設在第一上部輸送機3的T區域。
該強制落下構件5是由:與單板輸送方向平行的二個(相對一個吸引裝置4z而言)帶板狀的壓板5a、以及使該壓板5a進行升降動作的氣缸5b所構成。
藉由氣缸5b的動作,二個帶板狀的壓板5a從第1圖所示的位置下降到用虛線表示的位置,接著上升回復到第1圖實線所示位置,以便將需堆積的單板從第1圖所示位置壓下到堆積在敷板11上已堆積單板組的最上層單板位置。
氣缸5b的動作如後所述每當單板2f、2g、2h…等運送到堆積台10的上方時進行,將單板2f、2g、2h…朝著下方推壓,在短時間即被堆積在置於堆積台10上的敷板11上。
第一單板檢測器6是在第一下部輸送機1的S區域,由設在單板輸送方向下游側端部的反射型光電管所構成的,用於檢測一張單板整體是否運送到上述S區域,並向控制機構8發送單板檢測訊號。
第二單板檢測器7是在上述第一上部輸送機3的T區域,由設在單板輸送方向下游側端部的反射型光電管所構成的,用於檢測一張單板整體是否運送到堆積台10的上方,並向控制機構8發送單板檢測訊號。
可從動旋轉自如的輥50,如第3圖所示,保持部51b設在固定於基座(圖未示)上的氣缸51的活塞桿51a前端,上述輥50經由軸承設置在該保持部51b上。
輥50如上所述,藉由氣缸51的動作,在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之間來回移動,前述之上升位置在第3圖中以實線表示,當單板與第一上部輸送機3的輸送帶3c壓接時,不與單板接觸;前述之下降位置在第1圖中用實線表示,與第一下部輸送機1輸送的單板的上面接觸。
控制機構8具有一延遲電路,該控制機構8接收上述檢測訊號,以控制各構件的動作。
對於上述第一下部輸送機1藉由馬達1e,對上述第一上部輸送機3藉由馬達3e,分別按圖示箭頭方向驅動。
堆積台10用於堆積由本發明的輸送裝置運送的各單板,係設在上述第一上部輸送機3的T區域下方。
敷板11,置於設在堆積台10上的輸出機10a上,用於載置單板。
堆積台10為藉由一般公知的控制機構(圖示省略)沿第1圖的箭頭方向執行升降動作,當單板依序堆積在敷板11上時,使得由多張堆積單板所構成的堆積單板組2A的最上層單板成為一定的高度。
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輸送裝置如上所述,以下從第1圖實線所示的各構件及各單板的狀態,依序說明其一連串的動作。
在第一實施例的狀態,T區域存在的三個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朝著垂直方向,成為開放狀態,以吸引單板2f與輸送帶3c壓接,藉由輸送帶3c的摩擦力,朝著預先設定與其纖維方向垂直的方向(即箭頭方向)運送。
另一方面,S區域的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朝著水平方向,成為關閉狀態,不吸引單板。
在第一下部輸送機1中,單板2g、2h…運送方向為與板材纖維方向垂直的方向,且運送方向長度相等,而相鄰單板之間幾乎沒有間隔的沿著運送方向進行輸送。
以上述狀態,進一步運送單板2f,沿著其輸送方向到達堆積台10上方,直到到達第二單板檢測器7。
於是,第二單板檢測器7向控制機構8發送檢測訊號,接收到該訊號的控制機構8發出動作的訊號,使各構件做相應的動作,各構件的動作如下所述:
使對應的氣缸4c進行動作,以便使得T區域的全部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一起旋轉到關閉狀態,以停止吸引作用,並使強制落下構件5的氣缸5b動作。
其結果請參閱第4圖所示,單板2f因其本身重量及來自壓板5a朝下方受到的推力而落下,堆積到己經堆積在敷板11上的單板組2A上方。
壓板5a下降後,藉由氣缸5b的動作,快速地將壓板5a上升回復到原來的位置(如第1圖實線所示)。
另一方面,在單板2f如上所述落下堆積到單板組2A上的同時,亦控制後續單板2g按下列所述進行動作:
單板2g從第1圖狀態,藉由第一下部輸送機1沿其輸送方向,並以輸送速度v1輸送單板2g運送到S區域,直到第一單板檢測器6。
於是,第一單板檢測器6向控制機構8發送檢測訊號,接收到該訊號的控制機構8發出使各構件發出動作的訊號,使各構件做相應的動作,各構件的動作如下所述:
使對應的氣缸4c進行動作,以便使得T區域的全部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一起成為開放狀態,以產生吸引作用,並使得氣缸51執行上升動作,使得處於下降位置的輥50上升。
因此,使單板2g朝著第一上部輸送機3一起吸引上升,並與輸送帶3c壓接。
原本,單板2g的前進方向的速度為v1,而輸送帶3c的輸送速度為v2,因此,單板2g從輸送帶3c受到沿輸送方向的摩擦力而得到加速(如第4圖所示),使得單板2g以第一上部輸送機3的輸送速度v2朝箭頭方向運送。
於加速時,單板2g整體沿輸送方向產生摩擦力,因此,不用拉力的方式將單板2g進行輸送,所以不會發生破裂的狀況。
接著,單板2g藉由第一上部輸送機3的輸送朝T區域移動。
當控制機構8接收到來自第一單板檢測器6訊號後,控制機構8會經過由內藏延遲電路而經過預先設定的時間,發出使得各氣缸4c依序動作的動作訊號,以與該單板2g移動的位置相對應。
如此,在單板2g沿運送方向移動至即將要到達T區域的各吸引裝置4z前,使這些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旋轉到開放狀態,該旋轉動作在T區域的三個吸引裝置4z中,從運送方向上游側向下游側依序進行。
上述的結果如第5圖、第6圖、第7圖的順序所示,單板2g繼續被吸引在第一上部輸送機3,以壓接的狀態運送到堆積台10上方,藉由與單板2f一樣的動作方式,使單板2g落下堆積在單板組2A上。
而在S區域,在接收到來自第一單板檢測器6訊號的控制機構8經延遲電路發出依序執行以下動作的動作訊號:
即最初單板2g的沿運送方向上游側端部通過輥50下方而結束,且第一下部輸送機1輸送的下一單板2h的沿運送方向下游側端部到達輥50下方,在此時使氣缸51動作,以使得輥50移動到下降位置,並如第5圖所示,輥50與單板2h的上面相接。
當該輥50移動到下降位置時,在S區域的運送方向最上游側的吸引裝置4z還處於吸引狀態,本來會吸引單板2h上升,但是,輥50與單板2h相接,因此,便阻止單板2h被吸引上升。
進而,再藉由控制機構8經延遲電路依序發出的動作訊號,在單板2g沿運送方向通過S區域的吸引裝置4z處時,使得其開閉閥4b旋轉到關閉狀態。
如上所述,在第一上部輸送機3的S區域及T區域中,僅僅使得通過單板部分的吸引裝置4z產生吸引作用,以下再做進一步的敘述:
在沒有通過單板部分的吸引裝置4z動作產生吸引作用,則從該部分的吸斗4a的吸口4h吸入大量空氣。以讓處於減壓狀態的連接管4d內的壓力接近大氣壓,通過單板部分的第一吸引構件組4的吸力減弱,使單板落下。
接著由第一下部輸送機1運送來的單板2h沿運送方向被第一單板檢測器6檢測到,並執行與上述單板2g相同的動作方式,一起被吸引上升到第一上部輸送機3,如同樣上述單板2g一樣的被加速,並以第一上部輸送機3的輸送速度v2運送。
設定v1、v2及強制落下構件5的動作時間,從該單板2g以第一上部輸送機3的輸送速度v2開始運送時起,到下一單板2h以第一上部輸送機3的輸送速度v2開始運送的期間Q內,使通過強制落下構件5的單板落下動作結束,能無障礙且連續地堆積單板。
上述時間Q和兩輸送速度之差(v2-v1)相乘的值,成為第一上部輸送機3運送的單板2g與單板2h的沿運送方向的間隔值。
藉由反覆施行同樣的動作,能依序堆積:藉由第一下部輸送機1,在沿運送方向相鄰單板之間幾乎沒有間隔狀態下運送的多張單板。
如上所述,將第一下部輸送機1上對於運送方向的單板全長一張張的,一起使其朝第一上部輸送機3側吸引上升,使其壓接。即使得來自輸送帶3c的摩擦力,對以速度v1沿運送方向運送的一張單板整體作用。
因此,在單板的運送方向,不會有拉伸力,在沒有單板破裂等狀態下,沿運送方向能加大單板相互間的間隔。
下面,說明本發明的輸送裝置的第二實施例。
第二實施例的目的與第一實施例相同。
第8圖是單板輸送裝置的局部剖切側面說明圖,第9圖是從右側看第8圖所示輸送裝置的背面說明圖。
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該第二上部輸送機9的構造以及不使用第一實施例的強制落下構件5。所述第二上部輸送機9由輸送帶9c及9h所構成,所述輸送帶9c位於S區域,所述輸送帶9h位於T區域,為互相獨立移動,以上述的結構代替在第一實施例中從S區域到T區域,並以一條輸送帶3c所構成的第一上部輸送機3。
詳細說明如下。
符號9是第二上部輸送機,是由:單板運送方向上游側的輸送機9A(以下簡記為“上游側輸送機9A”)以及單板運送方向下游側的輸送機9B(以下簡記為“下游側輸送機9B”)所構成。
上游側輸送機9A設有:旋轉軸9a、帶輪9b、輸送帶9c及合適的馬達9e等。
該上游側輸送機9A在第一實施例同樣的沿第一下部輸送機1的運送方向下游側的上方加以設置,上游側輸送機9A與下游側輸送機9B沿運送方向具有與單板長度相當的重複運送區域(以下,與第一實施例同樣,將重複區域稱為“S區域”),而且,與第一下部輸送機1的間隔配置,為比上述單板厚度更大的間隔。
該上游側輸送機9A以比第一下部輸送機1的輸送速度v1更快的輸送速度v2,隨時按圖示箭頭方向移動。
下游側輸送機9B是由:旋轉軸9f、帶輪9g、輸送帶9h、驅動/停止自如的馬達9j所構成,在堆積台10上方構成運送單板的運送區域(以下,與第一實施例同樣,將該區域稱為“T區域”)。
根據來自控制機構8A的動作訊號,可控制下游側輸送機9B以與v2相等的運送速度移動或停止。
在上游側輸送機9A的兩個旋轉軸9a中,架設在位於運送方向下游側的旋轉軸9a的下游側輸送機9B的帶輪9g,需要相對該旋轉軸9a旋轉自如地嵌裝著。
其他構件如上所述,除強制落下構件5之外,第一吸引構件組4等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另外,也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設有上下移動自如的輥50。
另外,設有控制機構8A,藉由接收來自第一單板檢測器6及第二單板檢測器7的檢測訊號,控制各構件的動作。
第二實施例如上述方式所構成,下面從第8圖實線所示各構件及各單板的狀態,依序說明一連串的動作。
在該狀態下,T區域存在單板運送方向下游側的三個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成為開放狀態,一邊吸引保持單板2s,一邊由輸送帶9h輸送。另一方面,S區域的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成為關閉狀態。在第一下部輸送機1中,運送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狀態及形狀的多張單板。
從第8圖狀態所示,藉由第二上部輸送機9,沿著與纖維方向垂直的方向運送單板2s,運送到堆積台10上方,沿著其輸送方向,直到單板2s下游側端部被第二單板檢測器7檢測到。
於是,從第二單板檢測器7向控制機構8A發送檢測訊號,接收到該訊號的控制機構8A發出使得各構件動作的訊號,如以下說明各構件的動作:
即最初使得馬達9j停止動作,停止下游側輸送機9B。
接著,使得對應的氣缸4c動作,以便使得T區域存在的三個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一起旋轉到關閉狀態,以停止這些吸引裝置4z的吸引作用。
其結果如第10圖所示,單板2s因其本身重量落下堆積到己經堆積在敷板11上的單板組2A上。
另一方面,與單板2s如上所述落下堆積到單板組2A上的動作同時進行,控制後續單板2t的動作如下。
即藉由第一下部輸送機1以輸送速度v1運送的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狀態及形狀的多張單板2t、2u…,從第8圖狀態,單板2t運送到S區域,沿其輸送方向,直至單板2t下游側端部由第一單板檢測器6檢測。
於是,從第一單板檢測器6向控制機構8A發送檢測訊號,接收到該訊號的控制機構8A發出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動作的訊號,使得各構件加以動作。
其結果,會使第一下部輸送機1上的單板2t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一起朝著第二上部輸送機9側被吸引上升,並與輸送帶9c壓接,如第10圖所示,立即以第二上部輸送機9的輸送帶9c的輸送速度v2朝箭頭方向運送。
接著,將藉由第二上部輸送機9輸送的單板2t朝T區域移動。
如上所述,與該單板2t移動相對應,接收到來自第一單板檢測器6訊號的控制機構8A,經過控制機構8A內藏延遲電路預先設定的時間後,依序發出動作訊號,根據該訊號使得各構件動作如後所述。即控制各氣缸4c動作,再次驅動上述停止的下游側輸送機9B,同時,使得T區域存在的三個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與單板2t移動一致,並從運送方向上游側向運送方向下游側依序旋轉到開放狀態。
其結果如第11圖、第12圖、第13圖依序所示,單板2t繼續被吸引在第二上部輸送機9側,以壓接狀態運送到堆積台10上方,並如同單板2s一樣落下堆積在單板組2A上。
在S區域,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接收到來自第一單板檢測器6訊號的控制機構8A經延遲電路依序發出動作訊號,根據該動作訊號,控制各氣缸4c動作,與該單板2t通過相對應,使得S區域存在的三個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從運送方向上游側向運送方向下游側依序旋轉到關閉狀態。
藉由反覆執行同樣的動作,能依序堆積:藉由第一下部輸送機1,沿運送方向在相鄰單板之間幾乎沒有間隔的狀態下來運送的多張單板。
輥50的動作說明省略,在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時間,移動到各圖示位置或待機。
第二實施例也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即使第一下部輸送機1上的單板由第二上部輸送機9運送,在單板的運送方向不會產生拉伸力。
能沿運送方向增大單板之間相互的間隔。
在第一實施例中,堆積單板時,在使得運送單板的第一上部輸送機3移動狀態下,使強制落下構件5的壓板5a動作,進行堆積,但是,使得第一上部輸送機3運送的單板位置以及壓板5a的動作時間,難以每次堆積動作時完全相同。因此,由於該時間差異,沿著運送方向,單板離開第一上部輸送機3的位置誤差很大,落下到單板組2A上的沿運送方向的位置會偏移而堆積,有時,在之後製程中會成為問題。
可是,在第二實施例中,使下游側輸送機9B的移送停止後,落下單板,因此,這種場合的單板的停止位置誤差比第一實施例場合的上述誤差更小,落下到單板組2A上的沿運送方向的位置偏移也變小。
在第二實施例中,可以不使用強制落下構件5,但是,若使用強制落下構件5,單板比自然落下速度更快,能縮短堆積所需要時間。以增加效率。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輸送裝置的第三實施例。
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以相同狀態藉由輸送裝置以將沿運送方向單板與相鄰單板之間隔予以擴展的間隔來運送。
第14圖是第三實施例的單板輸送裝置的局部剖切側面說明圖,第一下部輸送機1與第一實施例構造相同,輸送帶1c以輸送速度v1移動。
另一方面,配置第三上部輸送機12代替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上部輸送機3。
在第三上部輸送機12,如圖所示,配置第二吸引構件組4A,其設有連接管4t,該連接管4t的沿單板運送方向的長度比第一實施例的連接管4d更短。
在連接管4t上連接四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吸引裝置4z。
在第二吸引構件組4A,如圖所示,與第一實施例同樣設有馬達4e、真空裝置4f。
在第三上部輸送機12中,與第一上部輸送機3相同,是由:旋轉軸12a、帶輪12b、輸送帶12c、以及馬達3e所構成,輸送帶12c隨時以速度v2移動。
在第三上部輸送機12的沿運送方向下游側,設有由:旋轉軸13a、帶輪13b、輸送帶13c、適當的馬達(圖示省略)所構成的輸送機13,代替第一實施例的堆積台10,使得輸送帶13c隨時以速度v2移動。
輸送帶13c的沿運送方向上游側端部附近和輸送帶12c的沿運送方向下游側端部附近,配置為在短範圍使得輸送區域重複,且在上下方向隔開比單板厚度稍寬的間隔。
與第一實施例相同,還設有上下移動自如的輥50。
另外,設有控制機構8B,以控制各構件的動作。
第三實施例如上述所構成,以下從第14圖實線所示各構件及各單板的狀態,依序說明一連串的動作:
首先,第二吸引構件組4A的沿單板運送方向上游側的三個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為關閉狀態,單板2x一邊被沿該方向最下游側的開閉閥4b成為開放狀態的一個吸引裝置4z吸引,一邊由輸送帶12c輸送,被移到輸送帶13c上。
在第一下部輸送機1中,運送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狀態及形狀的多張單板。
從第14圖的狀態,藉由第一下部輸送機1,進一步運送單板2y、2z…,單板2y的沿輸送方向的下游側端部被第一單板檢測器6檢測到。
於是,從第一單板檢測器6向控制機構8B發送檢測訊號,接收到該訊號的控制機構8B發出使得各構件按如下述動作的訊號。
也就是立即使得氣缸4c動作,以便使得上述三個第二吸引構件組4A的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一起旋轉到開放狀態。
其結果,第一下部輸送機1上的單板2y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如第15圖所示,一起被吸引上升到第三上部輸送機12側,與輸送帶12c壓接。
在單板2x的大部分換移到輸送帶13c上時,從控制機構8B發出使位於單板運送方向最下游側的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成為關閉狀態的動作訊號,以中止吸引。
如上所述,與輸送帶12c壓接的單板2y與第一及第二實施例相同,速度從v1變化到v2,在第三上部輸送機12被輸送。
在單板2y的沿運送方向的下游側端部到達上述位於最下游側的吸引裝置4z前,從控制機構8B發出使得氣缸4c動作的訊號,使得其開閉閥4b旋轉到開放狀態,以使其吸引單板。
於是,單板2y如第16圖所示,一邊與輸送帶12c壓接,一邊繼續被輸送,不久,單板2y換移到輸送帶13c上。
另一方面,與該單板2y移動相對應,根據控制機構8B的經延遲電路經過預先設定的時間後依序發出的動作訊號,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使得各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從沿運送方向上游側到下游側的順序,使其旋轉到關閉狀態,以使得單板已通過處的吸引裝置4z不進行吸引。
如上所述,第三實施例也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即使第一下部輸送機1上的單板由第三上部輸送機12運送,在單板的運送方向不會產生拉伸力。
因此,能在沿運送方向增大單板相互之間的間隔狀態下輸送。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輸送裝置的第四實施例。
第四實施例的目的在於,變更運送通道,使得在第一輸送裝置以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相同的狀態運送多張單板之中選擇的單板,例如每隔一張的單板,在與其他單板不同的運送通道運送。
第17圖是第四實施例的單板輸送裝置的局部剖切側面說明圖,第一下部輸送機1與第一實施例構造相同,輸送帶1c隨時以輸送速度v1移動,還設有第一單板檢測器6。
使得傾斜輸送機14與該第一下部輸送機1連接,所述傾斜輸送機14設有以速度v1移動的輸送帶14a,輸送方向朝下方傾斜。
在傾斜輸送機14上,沿著運送方向,在從第一單板檢測器6的位置沿運送方向隔開與單板長度相等的間隔位置,設有用於檢測單板的第三檢測器15。
另一方面,在第一下部輸送機1上方,設有第三吸引構件組4B,圖示省略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連接管4d、真空裝置4f,圖示該第三吸引構件組4B設有七個與第一實施例組成相同的吸引裝置4z。
如第17圖所示,在第三吸引構件組4B的沿單板運送方向的上游側及下游側分別配置旋轉軸12a、帶輪12b,架設輸送帶12c,藉由馬達(沒有圖示),使該輸送帶12c以速度v1移動,來組成第四上部輸送機17。
另外,設有第四檢測器18,用於檢測第四上部輸送機17運送的單板是否到達所設定位置。
如上所述,在第四上部輸送機17的七個吸引裝置4z,將沿運送方向上游側的三個吸引裝置4z的區域稱為S區域,S區域沿運送方向下游側的一個吸引裝置4z的區域稱為U區域,剩餘的三個吸引裝置4z的區域稱為W區域。
在W區域,在輸送帶12c下方,且在傾斜輸送機14上方,配置沿箭頭方向以速度v1隨時移動的運出輸送機19。
還設有控制機構(沒有圖示),根據來自第一單板檢測器6的第三檢測器15及第四檢測器18的檢測訊號,加以控制各吸斗4a的開閉閥4b的動作。
並與第一實施例相同,還設有上、下移動自如的輥50。
第四實施例如上述所構成,以下從第17圖實線所示各構件及各單板的狀態,依序說明一連串的動作:
首先,第三吸引構件組4B的S區域、U區域及W區域的全部開閉閥4b為關閉狀態。
第一下部輸送機1,運送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狀態及形狀的多張單板2k、2m…,沿輸送方向最下游側的單板2k的下游側端部被第一單板檢測器6檢測到。
於是,從第一單板檢測器6向控制機構發送檢測訊號,接收到該訊號的控制機構發出使得各構件按如下方式動作的訊號。
也就是使得氣缸4c動作,以使得S區域的開閉閥4b一起旋轉到開放狀態。
結果,單板2k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如第18圖所示,一起被吸引上升到第四上部輸送機17側,並與輸送帶12c壓接,同時,以速度v1朝箭頭方向被輸送。
在由該輸送帶12c輸送單板2k中,如同第一實施例,從控制機構依序發出動作訊號,使得在單板2k通過處,以及單板2k將要到達前,將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設為開放狀態,通過結束處的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設為關閉狀態。
不久,單板2k如第19圖所示,其沿運送方向下游側端部由第四檢測器18檢測到。此時,S區域及U區域的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如圖成為關閉狀態。
接收到來自上述第四檢測器18的檢測訊號的控制機構向W區域的吸引裝置4z的氣缸4c發出訊號,使得開閉閥4b一起旋轉到關閉狀態。
於是,單板2k與第二實施例相同,因其本身重量落下,如第20圖所示,換移到運出輸送機19,此後,藉由運出輸送機19,以速度v1朝箭頭方向輸送。
另一方面,在第一下部輸送機1,單板2k沿運送方向上游側的單板2m,即使到達第四上部輸送機17的S區域處,從控制機構也不發出使得氣缸4c動作的訊號。
其結果,單板2m如第19圖所示,從第一下部輸送機1換移到傾斜輸送機14上。
單板2m沿運送方向的上游側,繼續運送單板2n。
從第19圖狀態進一步藉由第一下部輸送機1及傾斜輸送機14運送各單板,如第21圖所示,單板2m沿運送方向的下游側端部被第三單板檢測器15檢測到。
於是,接收到來自第三檢測器15的檢測訊號的控制機構發出使得氣缸4c動作的訊號,使得S區域的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一起旋轉到開放狀態。
其結果,單板2n如第21圖所示,一起朝著第四上部輸送機17側被吸引上升,與輸送帶12c壓接,同時,以速度v1朝箭頭方向運送。
接著,單板2n到達第22圖所示位置,以與單板2k相同的動作移動到運出輸送機19進一步運送,位於單板2n的沿運送方向上游側的單板2p,與單板2m相同,運送到傾斜輸送機14上。
此後,反覆同樣的動作,使得第一下部輸送機1輸送來的單板每隔一張以不同的運送通道運送。
將藉由第四上部輸送機17運送到W區域的單板換移到運出輸送機19上,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可以使用設有壓板5a的強制落下構件5。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輸送裝置的第五實施例。
第五實施例的目的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但是,是在沿運送方向相鄰單板之間無間隔狀態下,將藉由輸送裝置吸引單板上面運送的多張單板,不會施加拉伸力地移到支承單板下面的輸送裝置。
如第23圖所示,第五上部輸送機20(圖示省略真空裝置4f等)設有第四吸引部4c,如圖所示,該第四吸引部4c沿單板運送方向設有多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多個排列而構成的吸引裝置4z。
與第一實施例相同,輸送帶21c用於運送由第四吸引構件組4c的吸引裝置4z吸引單板,將輸送帶21c架設在帶輪21b和設在單板運送方向上游側的帶輪(沒有圖示)上,隨時以速度v1移動。另外,將第五檢測器22設在圖示位置,用於檢測輸送帶21c輸送的單板的沿運送方向端部到達所設定的位置。
第二下部輸送機23是設在第五上部輸送機20下方。
如圖所示,第二下部輸送機23與第五上部輸送機20沿運送方向下游側部分具有重複的運送區域,該重複運送區域的長度至少與單板沿運送方向的長度相同。
如圖所示,在第二下部輸送機23中(圖示省略真空裝置4f)設有第五吸引構件組4d,該第五吸引構件組4d在上述重複運送區域設有三個吸引裝置4z,沿運送方向下游側進一步設有一個吸引裝置4z,共計四個排列組成,所述吸引裝置4z與第一實施例構造相同,其吸口朝向上方。
輸送帶24c用於運送由第五吸引構件組4d的吸引裝置4z吸引的單板,將輸送帶24c架設在帶輪24b和設在單板運送方向下游側的帶輪(沒有圖示),隨時以速度v2移動。
第六上部輸送機25沿水平方向設在第五上部輸送機20的沿運送方向下游側,且在第二下部輸送機23的上方。
如圖所示,第六上部輸送機25與第二下部輸送機23沿運送方向下游側部分具有重複的運送區域,該重複運送區域的長度至少與單板沿運送方向的長度相同。
如圖所示,在第六上部輸送機25中(圖示省略真空裝置4f等)設有第六吸引構件組4e,該第六吸引構件組4e於上述之重複運送區域,朝運送方向下游側設有排列多個與第一實施例構造相同,吸口朝向下方的吸引裝置4z。
輸送帶26c用於運送由第六吸引構件組4e的吸引裝置4z所吸引的單板,將輸送帶26c架設在帶輪26b和設在單板運送方向下游側的帶輪(沒有圖示)上,隨時以速度v2移動。另外,將第六檢測器27用於檢測輸送帶26c輸送的單板沿運送方向端部到達所設定位置。
控制機構(沒有圖示)接受來自第五檢測器22及第六檢測器27的檢測訊號,根據來自控制機構的動作訊號,控制各構件動作。
其中,在第五實施例中,不設置輥50。
第五實施例如上所述,以下從第23圖實線所示各構件及各單板的狀態,依序說明一連串的動作。
在第23圖的狀態下,第五上部輸送機20的第四吸引構件組4c的全部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成為開放狀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狀態及形狀的多張單板2k、2m、2n…一邊被吸引,一邊運送。
第二下部輸送機23的第五吸引構件組4d的全部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成為關閉狀態。
在該狀態下,單板2k、2m、2n…進一步被運送,單板2k的沿運送方向下游側端部由第五檢測器22檢測到,並發出檢測訊號,控制機構接受該檢測訊號,發出動作訊號,根據該動作訊號,進行下面動作:
如第24圖所示,從第五檢測器22位置,朝著運送方向上游側,將三個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設為關閉狀態,同時,將第五吸引構件組4d的全部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設為開放狀態。
於是,上述三個吸引裝置4z吸引單板2k上面的吸引力消失,同時,由於第五吸引構件組4d的吸引裝置4z的吸引以及本身重量,單板2k朝下方移動,如第24圖所示,與輸送帶24c壓接。
其結果,單板2k以速度v2朝箭頭方向運送,並且,根據與該運送相對應,來自控制機構的動作訊號,從第五吸引構件組4d的通過結束處的吸引裝置4z依序使得開閉閥4b成為關閉狀態。
接收到第五檢測器22的上述訊號的控制機構經極少時間後,如上所述,單板2k與輸送帶24c壓接後,發出動作訊號,第四吸引構件組4c的設為關閉狀態的上述三個吸引裝置4z,從運送方向上游側,與下一單板2m到達一致,依序將開閉閥4b設為開放狀態,如第25圖所示,吸引單板2m的上面繼續運送。
當該單板2m也被第五檢測器22檢測到,則與單板2k執行相同的動作,與輸送帶24c壓接,如第26圖所示運送。
這樣,由第五檢測器22檢測到單板依序由輸送帶24c輸送,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例如,單板2k和單板2m沿運送方向形成間隔。
由輸送帶24c運送的單板,若前單板的沿運送方向下游側端部被第六檢測器27檢測到,則接收到該訊號的控制機構發出動作訊號,將第六上部輸送機25的第六吸引構件組4e的關閉的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一起設為開放狀態。
其結果,如第27圖所示,單板2k被吸引上升與輸送帶26c壓接,同樣以速度v2運送。此後,順序與單板2m、2n…相同,與輸送帶26c壓接,在沿運送方向形成間隔狀態下,以速度v2運送。
雖然沒有圖示,本實施例也可以如在第六吸引構件組4e的沿運送方向下游側,在三個並列設置吸引裝置4z處,設置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強制落下構件5、堆積台10等構件,並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地進行堆積。
當然,可以不使用第六上部輸送機25,由第二下部輸送機23沿運送方向運送具有間隔的單板,並用公知的堆積裝置支承單板下面進行堆積。例如從第二下部輸送機23,將各單板送入沿著與運送方向垂直方向隔開間隔配置的兩根桿上,以支承單板下面,並從該狀態使得上述桿沿著互相離開方向移動到不支承單板的位置,使得單板以本身重量落下堆積。
在第五實施例中,即使單板從第五上部輸送機20移到第二下部輸送機23,從第二下部輸送機23移到第六上部輸送機25,在單板上也不產生拉伸力,因此不會發生破裂。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其他可實施的方法:
(1)在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中,以吸引裝置4z吸引單板使其上升時,也可以從單板下方對單板整體一起朝上方噴出空氣。
例如,在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下部輸送機1的輸送帶1c的下方,跨越單板整體,配置送風斗,使得用於吸引單板上升的吸引裝置4z的開閉閥4b作開放動作,同時,從送風斗對單板整體一起朝上方噴出空氣,即能在短時間使得單板上升。
(2)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單板檢測器6,檢測單板到達第一吸引構件組4的應吸引處吸引,但是,也可以在單板運送方向的上游側的位置預先檢測單板,藉由脈衝計數器的距離檢測器檢測第一下部輸送機1的輸送帶1c的移動距離,於檢測單板到達應吸引處時吸引。
(3)在第一至第五實施例中,藉由吸引作用使得單板從一輸送機移動到另一輸送機時,兩輸送機的間隔可以根據真空裝置的能力,單板的重量加以適當調整,以達成最佳的運送狀態。
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示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第一下部輸送機
2A...堆積單板組
2f、2g、2h、2k、2m、2n...單板
3...第一上部輸送機
4...第一吸引構件組
4a、4b...吸引構件
5...強制落下構件
6、7...單板檢測器
8、8A、8B、8C、8D...控制機構
10...堆積台
11...敷板
12...第三上部輸送機
13...輸送機
第1圖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裝置的局部剖切側面說明圖。
第2圖是從右側看圖1所示裝置的背面說明圖。
第3圖是圖1所示裝置的沿線Y-Y剖切的局部截面說明圖。
第4圖~第7圖是第一實施例裝置的動作狀態說明圖。
第8圖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裝置的局部剖切側面說明圖。
第9圖是從右側看第2圖所示裝置的背面說明圖。
第10圖~第13圖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裝置的動作狀態說明圖。
第14圖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裝置的局部剖切側面說明圖。
第15圖~第16圖是第三實施例裝置的動作狀態說明圖。
第17圖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裝置的局部剖切側面說明圖。
第18圖~第22圖是第四實施例裝置的動作狀態說明圖。
第23圖是本發明第五實施例裝置的局部剖切側面說明圖。
第24圖是第五實施例裝置的動作狀態說明圖。
第25圖是第五實施例裝置的動作狀態說明圖。
第26圖是第五實施例裝置的動作狀態說明圖。
第27圖是第五實施例裝置的動作狀態說明圖。
第28圖是習知裝置說明圖。
1...第一下部輸送機
2A...堆積單板組
2f、2g、2h...單板
3...第一上部輸送機
4...第一吸引構件組
5...強制落下構件
6、7...單板檢測器
8...控制機構
10...堆積台
11...敷板

Claims (4)

  1. 一種板材輸送方法,是關於運送裝置,該運送裝置,設置第一輸送體,藉由運行來支承板材上、下面之一面,來運送板材;設置第二輸送體,是與前述第一輸送體具有一重複的運送區段,該重複的運送區段的長度至少與沿著運送的板材的長度相同,且前述第二輸送體設於前述第一輸送體之上下方並隔開一間隔,並於運送方向排列具備有:在前述運送區段的運送方向以至少與板材的前述長度相當的長度而可自由進行吸引及停止吸引的複數的吸引構件;以吸引構件的吸引來運送壓接狀態的板材,該板材輸送方法,具備有:將前述各吸引構件組設為停止吸引狀態,並藉由前述第一輸送體將板材運送到前述吸引構件處的步驟;當以前述第一輸送體運送的板材中預先選擇的板材的運送方向全體,到達前述複數的吸引構件處時,使前述各吸引構件一起執行吸引,使前述板材整體同時離開第一輸送體,並將其移動到第二輸送體側與第二輸送體壓接,再藉由第二輸送體運送板材的步驟、以及將前述板材通過完成處的各吸引構件從運送方向上游側朝下游側依序關閉的步驟。
  2. 一種板材輸送方法,是關於運送裝置,該運送裝置,設置第一輸送體,藉由運行來支承板材下面,來運送板材;設置第二輸送體,是與前述第一輸送體具有一重複的運送區段,前述重複的運送區段的長度至少與沿著運送的板材的長度相同,且前述第二輸送體設罝於前述第一輸送體上方並隔開一間隔,並於運送方向排列具備有:在前述運送區段的運送方向以至少與板材的前述長度相當的長度而可自由進行吸引及停止吸引的複數的吸引構件;以吸引構件的吸引來運送壓接狀態的板材,該板材輸送方法,具備有:將前述吸引構件設為吸引停止狀態,並藉由前述第一輸送體將板材運送到前述吸引構件處的步驟;當以前述第一輸送體運送的板材中預先選擇的板材的運送方向全體,到達前述複數的吸引構件處時,使得前述各吸引構件一起執行吸引,使前述板材整體同時離開第一輸送體,並將其上升移動到第二輸送體側與第二輸送體壓接,再藉由第二輸送體運送板材的步驟、以及將前述板材通過完成處的各吸引構件從運送方向上游側朝下游側依序關閉的步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板材輸送方法,其中前述第二輸送體的速度比第一輸送體的速度更快。
  4. 一種板材輸送裝置,其特徵為: 包括:下部輸送機,以預定速度依序運送複數的板材;上部輸送機,設置在下部輸送機的運送方向下游側的預定部分的上方,並與前述下部輸送機隔開一間隔,且至少以前述一片板材的運送方向全長與前述下部輸送機具有一重複的運送區段相對配置,且具有:在與下部輸送機相同方向並且以較下部輸送機更快的運送速度運行的輸送體;吸引構件,是設於前述上部輸送機的前述重複區段且在前述輸送體的上方,以吸口朝下方的方式涵蓋一片板材的運送方向全長設置複數個,可自由進行吸引以及停止吸引;檢測器,用於檢測下部輸送機運送的板材是否到達前述重複的運送區段;控制器,接收來自前述檢測器的檢測訊號時,則發出:使吸引停止的前述複數的吸引構件可一起進行吸引的動作訊號,接著將前述板材通過完成處的各吸引構件從上游側朝下游側依序關閉而停止吸引。
TW98100645A 2009-01-09 2009-01-09 A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sheet material and a conveying device thereof TWI4092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00645A TWI409211B (zh) 2009-01-09 2009-01-09 A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sheet material and a conveying devic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00645A TWI409211B (zh) 2009-01-09 2009-01-09 A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sheet material and a conveying device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6585A TW201026585A (en) 2010-07-16
TWI409211B true TWI409211B (zh) 2013-09-21

Family

ID=44852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00645A TWI409211B (zh) 2009-01-09 2009-01-09 A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sheet material and a conveying device thereof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092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2944A (zh) * 2017-08-25 2017-12-15 广东金弘达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收料检测机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0733B2 (en) * 2001-06-15 2005-01-11 LTG Mailänder GmbH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and stacking goods, in particular in the form of plates, and corresponding process
JP2008013264A (ja) * 2006-07-03 2008-01-24 Meinan Mach Works Inc 板状体の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0733B2 (en) * 2001-06-15 2005-01-11 LTG Mailänder GmbH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and stacking goods, in particular in the form of plates, and corresponding process
JP2008013264A (ja) * 2006-07-03 2008-01-24 Meinan Mach Works Inc 板状体の搬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6585A (en) 2010-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9651B2 (en) Item infe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palletizer
JP6315817B2 (ja) 抜き加工された用紙の排出および集積装置
JP5934387B2 (ja) スライス食品を分離して積み重ね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TWI409211B (zh) A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sheet material and a conveying device thereof
CN101759059B (zh) 片材的输送方法以及输送装置
JP6566758B2 (ja) 用紙集積装置
KR101166902B1 (ko) 종이컵 박스 자동 포장기
JP2002052367A (ja) 薄板選別装置
EP253003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a layer of products from a pallet
JP7161454B2 (ja) 段ばらし装置
EP2206669B1 (en) Method for conveying a series of veneer sheets and the use of an apparatus for succesively conveying a series of veneer sheets
JP2678583B2 (ja) プリント基板の汎用投入機
CN201784036U (zh) 一种瓷砖堆叠设备
KR20180000045A (ko) 다공성 용지가 적용되는 옵쇄 인쇄장치
KR20220068009A (ko) 코팅 또는 시트가 형성된 보드용 회전장치
JP3526600B2 (ja) 弾球遊技機遊技盤の化粧板貼付装置
JP3589541B2 (ja) 搬送コンベアにおける搬送物の停止装置及び該搬送物の方向転換装置
JP7410538B2 (ja) ベニヤ単板の分離装置
JP2896135B1 (ja) シート積重ね方法
JPS6175752A (ja) シ−ト状物の供給装置
CN107032166B (zh) 一种折叠式堆叠清废机
CA2648608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ying a sheet
JP5102164B2 (ja) 定形のシート類の搬送方法及び搬送装置
JP2008189405A (ja) 給紙方法
JP2019196247A (ja) シートスタッ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