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6778B - 自行車輪緣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輪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6778B
TWI406778B TW097106663A TW97106663A TWI406778B TW I406778 B TWI406778 B TW I406778B TW 097106663 A TW097106663 A TW 097106663A TW 97106663 A TW97106663 A TW 97106663A TW I406778 B TWI406778 B TW I4067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metallic
metal
annular
bicycle ri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06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09242A (en
Inventor
Shinpei Okajima
Norihisa Senoo
Tsutomu Muraoka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0909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9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6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67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5/00Wheels, spokes, disc bodies, rims, hubs, wholly or predominantly mad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
    • B60B5/02Wheels, spokes, disc bodies, rims, hubs, wholly or predominantly mad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 made of synthet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02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 B60B21/025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the transverse section being hol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02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 B60B21/04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with substantially radial flan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06Rim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attaching spokes, i.e. spoke seats
    • B60B21/062Rim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attaching spokes, i.e. spoke seats for bi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5/00Rims built-up of several main parts ; Locking means for the rim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3Bicycles; Tricy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輪緣
本發明大體而言係關於一種自行車輪緣。更具體言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足夠強度之輕型自行車輪緣,較佳一種包含一上部(徑向外部)金屬部分及一下部(徑向內部)非金屬部分之輕型複合輪緣。
自行車車輪通常被再設計成在設計方面為堅固的、輕型的且較符合空氣動力學的且被在設計為易於製造並組裝的。存在當前可在市場上購得的許多不同類型之自行車車輪。大多數自行車車輪具有一輪轂、複數個輪輻及一環形輪緣。輪轂附接至自行車之框架之一部分以用於相對旋轉。該等輪輻之內端耦接至輪轂且自輪轂向外延伸。環形輪緣耦接至該等輪輻之外端且具有一用於在上面支撐一充氣輪胎之外部部分。
迄今為止,已進行若干嘗試來製造輕型且足夠堅固之輪緣。然而,不容易同時達成此兩個特徵。舉例而言,若減小輪緣之環形側壁之厚度以便為輕型的或若環形側壁之材料之剛性不充分,則環形側壁之外部部分可能歸因於來自輪胎之內胎之力而彎曲。預期在側壁之全部或至少一部分係由相對於金屬材料具有較小剛性之非金屬材料(諸如,樹脂材料)製成時發生此情形。
鑒於上述內容,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將自本揭示案顯而易見的是,存在對改良之輪緣之需要。本發明解決 此項技術中之此需要以及其他需要,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此情形將自本揭示案而變得顯而易見。
本發明之一目標為提供一種用於自行車車輪之輪緣,該輪緣相對堅固且仍相對輕型。
基本上,可藉由提供一種自行車輪緣來達成上述目標,該自行車輪緣包含一金屬外部部分及一固定地附接至該金屬外部部分之非金屬內部部分。該金屬外部部分包括一對金屬環形側壁及一在該等金屬環形側壁之間延伸之金屬環形壁,其中該金屬環形壁包括一加厚之中央部分及相對於該中央部分橫向定位之(較薄/減薄)側面部分。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加厚之中央部分與輪緣中央平面P對準,特定言之,以使得輪緣中央平面P通過加厚之中央部分。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金屬環形壁徑向向內彎曲。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加厚之中央部分與該等側面部分形成凹入之第一連續彎曲表面。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加厚之中央部分與該等側面部分形成凸出之第二表面。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金屬環形壁之厚度自該等側面部分之橫向末端區朝向加厚之中央部分而逐步地及/或連續地增加。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金屬環形壁(特定言之,加厚之中央部分)被該非金屬內部部分至少部分地環繞(嵌入非金屬 內部部分中)。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非金屬內部部分包括定位於大體上V形狀之配置中之加厚之區域。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非金屬內部部分包含一非金屬環形外壁,該非金屬環形外壁具有一徑向面向外部之表面,該表面為凹入的且固定地附接至金屬外部部分。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非金屬內部部分進一步包含一具有複數個輪輻附接開口之非金屬環形內壁及一對非金屬環形側壁以形成一大體上矩形之中空輪廓。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非金屬環形內壁比非金屬環形側壁及/或非金屬環形外壁厚。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非金屬環形外壁之橫向外部區域及/或非金屬環形側壁之徑向外部區域比非金屬環形外壁之中間部分及/或非金屬環形側壁之中間部分厚。
基本上,亦可藉由提供一種自行車輪緣來達成上述目標,該自行車輪緣包含一金屬外部部分及一固定地附接至該金屬外部部分之非金屬內部部分。該金屬外部部分包括一對金屬環形側壁、一金屬環形外壁、一金屬環形內壁,該金屬環形外壁及該金屬環形內壁在該等金屬環形側壁之間延伸,且至少一連接壁在該金屬環形外壁與該金屬環形內壁之間延伸。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連接壁為凸緣形狀。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金屬環形外壁及/或金屬環形內壁徑向向內彎曲。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金屬環形外壁包括一中央部分及相對於該中央部分橫向定位之側面部分。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中央部分與該等側面部分形成凹入之第一連續彎曲表面。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中央部分與該等側面部分形成凸出之第二表面。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連接壁及/或該中央部分與一輪緣中央平面P對準,特定言之,以使得輪緣中央平面P通過該至少一連接壁及/或該中央部分。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連接壁配置於該中央部分上且延伸至金屬環形內壁。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金屬環形外壁之厚度自該等側面部分之橫向末端區朝向該中央部分而逐步地及/或連續地增加。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中央部分為加厚的。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金屬環形內壁(特定言之,該至少一連接壁)被該非金屬內部部分至少部分地環繞(嵌入非金屬內部部分中)。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非金屬內部部分包括定位於一大體上V形狀之配置中之加厚之區域。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非金屬內部部分包含一非金屬環形外壁,該非金屬環形外壁具有一徑向面向外部之表面,該表面為凹入的且固定地附接至金屬外部部分。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非金屬內部部分進一步包含一具有 複數個輪輻附接開口之非金屬環形內壁及一對非金屬環形側壁以形成一大體上矩形之中空輪廓。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非金屬環形內壁比非金屬環形側壁及/或非金屬環形外壁厚。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非金屬環形外壁之橫向外部區域及/或非金屬環形側壁之徑向外部區域比非金屬環形外壁之一中間部分及/或非金屬環形側壁之中間部分厚。
根據較佳實施例,可將上述特徵中之一或多者實施於上述自行車輪緣中。適當時,可以任一方式組合上述特徵。
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本發明之此等及其他目標、特徵、態樣及優點將自以下揭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實施方式]結合隨附圖式而變得顯而易見。
現參看形成本原始揭示案之一部分之隨附圖式。
現將參看諸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選定之實施例。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自本揭示案將顯而易見的是,僅出於說明之目的且並非出於限制如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物界定之本發明的目的來提供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以下描述。
圖1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前輪的複合輪緣1之放大橫截面圖。雖然此處僅說明前輪之輪緣1,但本發明可以相同方式適用於前輪與後輪。輪緣1為所謂的複合輪緣,其基本上包含兩個部分,即,金屬外部部分2及與金屬外部部分2整體地組合之非金屬內部部分3。金屬外部部 分2由任一合適之金屬材料建構,諸如,鋁、鎂或鈦。非金屬內部部分3由此項技術中熟知之任一合適之非金屬材料建構,諸如,纖維加強塑膠/樹脂材料。
金屬外部部分2基本上包括一經調適以在上面安裝一具有內胎之輪胎(或無內胎之輪胎)之金屬環形壁5及一對金屬環形側壁4。每一金屬環形側壁4在其一(橫向)外表面處形成一環形制動表面4a以嚙合習知之輪緣制動器,且在其(徑向外部)自由端處形成一環形肋狀物4d以便以習知方式固持輪胎之胎唇(bead)。金屬環形側壁4進一步包括一外部部分4b、一內部部分4c及處於外部部分4b與內部部分4c之間的一中間部分4e。外部部分4b之厚度t1大於內部部分4c之厚度t2。在圖1中所展示之較佳實施例中,外部部分4b之厚度t1為1.8mm,且內部部分4c之厚度t2為1.4mm。
如圖1中所展示,金屬環形壁5在金屬環形側壁4之間延伸且在金屬環形側壁4之中間部分4e處固定地連接至金屬環形側壁4。該對金屬環形側壁4與金屬環形壁5形成一大體上H形狀之橫截面。金屬環形壁5具有一在中間部分處具有一第一厚度t3之加厚之中央部分5a(加厚之中央部分5a之中間部分包含於一輪緣中央平面P中)且具有出於輕型之原因而具有一減小之第二厚度t4之一對側面部分5b。特定言之,加厚之中央部分5a與輪緣中央平面P對準,以使得輪緣中央平面P通過加厚之中央部分5a。減小之第二厚度t4小於第一厚度t3。在圖1中所展示之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厚度t3為1.4mm且第二厚度t4為1.0mm。
如圖1中所展示,金屬環形壁5徑向向內彎曲。與側面部分5b相比,加厚之中央部分5a具有一相對於中心輪緣軸(未圖示)之較小半徑。加厚之中央部分5a與側面部分5b形成一第一連續(逐漸)彎曲表面6a。第一表面6a為凹入的。第一表面6a徑向向外面向。另外,加厚之中央部分5a與側面部分5b形成一第二表面6b。第二表面6b為凸出的。第二表面6b徑向向內面向。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藉由在加厚之中央部分5a之兩個橫向側面(亦即,加厚之中央部分5a與側面部分5b之間)形成一階級(step)5d,金屬環形壁5之厚度自側面部分5b之橫向末端區5c朝向加厚之中央部分5a而逐步地增加。
在另一實施例中,金屬環形壁5之厚度可自側面部分5b之橫向末端區5c朝向加厚之中央部分5a而連續地增加(不具有階級)。在此狀況下,加厚之中央部分5a與側面部分5b之間不存在清楚的邊界。
因為第一表面6a經組態以收納內胎,所以其最佳為上面無鋒利階級之連續(逐漸)彎曲凹入表面。另一方面,第二表面6b可含有階級以形成加厚之中央部分5a。
金屬環形壁5(特定言之,加厚之中央部分5a)被非金屬內部部分3至少部分地環繞(嵌入非金屬內部部分3中),如圖1中所展示。亦即,非金屬內部部分3之徑向外部部分至少部分地封閉金屬環形壁5(特定言之,加厚之中央部分5a)。
非金屬內部部分3基本上包括一非金屬環形外壁3a、一對非金屬環形側壁3b及一具有複數個輪輻附接構件/開口 (未圖示)之非金屬環形內壁3c。非金屬環形外壁3a、該對非金屬環形側壁3b及非金屬環形內壁3c彼此連接以形成一大體上矩形之中空輪廓(環形中空區域H)。
非金屬內部部分3之上部部分(亦即,徑向外部部分)固定地附接至金屬外部部分2之內部部分以便形成複合輪緣1。較佳地,非金屬內部部分3之上部部分收納於由金屬外部部分2(特定言之,由金屬外部部分2之內部部分4c及金屬環形壁5)形成之大體上M形狀之配置中,如圖1中所展示。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非金屬環形外壁3a具有一徑向面向外部之表面,該表面為凹入的且固定地附接至金屬外部部分2(特定言之,附接至第二表面6b)。另外,非金屬環形側壁3b中之每一者之徑向外部區域3e固定地附接至金屬外部部分2(特定言之,附接至內部部分4c中之每一者之內表面)。
如圖1中所展示,非金屬內部部分3包括定位於一大體上V形狀之配置中之(三個)加厚之區域3x、3y及3z。加厚之區域3x配置於非金屬環形內壁3c上且加厚之區域3y及3z(由非金屬環形外壁3a之橫向外部區域3d及/或非金屬環形側壁3b之徑向外部區域3e形成)配置於非金屬環形外壁3a與非金屬環形側壁3b之間。
較佳地,非金屬環形內壁3c比非金屬環形側壁3b及非金屬環形外壁3a厚。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非金屬環形外壁3a之橫向外部區域3d比非金屬環形外壁3a之中間部分3f 厚。另外,非金屬環形側壁3b之徑向外部區域3e比非金屬環形側壁3b之中間部分3g厚。藉由非金屬內部部分3之加厚之橫向外部區域3d及加厚之徑向外部區域3e,將加厚之非金屬部分提供於金屬環形側壁4之內部部分4c及金屬環形壁5之側面部分5b上。較佳地,加厚之橫向外部區域3d及加厚之徑向外部區域3e被金屬環形側壁4之內部部分4c及金屬環形壁5至少部分地環繞(較佳地,至少部分地收納於由金屬外部部分2形成之大體上M形狀之配置中)。
當輪胎之內胎(未圖示)膨脹時,金屬環形側壁4接收力F,進而使金屬環形側壁4橫向地彎曲。加厚之中央部分5a有效地防止金屬環形側壁4由於來自內胎之力F而彎曲。非金屬內部部分3之加厚之區域3y及3z進一步加強金屬外部部分2。
圖2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前輪的複合輪緣21之放大橫截面圖。雖然此處僅說明前輪之輪緣21,但本發明可以相同方式適用於前輪與後輪。輪緣21為所謂的複合輪緣,其基本上包含兩個部分:一金屬外部部分22及一與金屬外部部分22整體地組合之非金屬內部部分23。金屬外部部分22由任一合適之金屬材料建構,諸如鋁、鎂或鈦。非金屬內部部分23由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之任一合適之非金屬材料建構,諸如,纖維加強塑膠/樹脂材料。
金屬外部部分22基本上包括一經調適以在上面安裝一具有內胎之輪胎(或無內胎之輪胎)之金屬環形外壁25、一對金屬環形側壁24及一金屬環形內壁27,其中金屬環形外壁 25及金屬環形內壁27在金屬環形側壁24之間延伸。另外,提供至少一連接壁28,其在金屬環形外壁25與金屬環形內壁27之間延伸。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提供一連接壁28。
在另一實施例中,可提供在金屬環形外壁25與金屬環形內壁27之間延伸以用於加強自行車輪緣21之兩個或兩個以上連接壁28。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連接壁28為凸緣形狀。金屬環形側壁24中之每一者在其(橫向)外表面處形成環形制動表面24a以嚙合習知之輪緣制動器,且在其(徑向外部)自由端處形成環形肋狀物24d以便以習知方式固持輪胎之胎唇。金屬環形側壁24進一步包括一外部部分24b、一內部部分24c及外部部分24b與內部部分24c之間的一中間部分24e。外部部分24b之厚度t21大於內部部分24c之厚度t22。在圖2中所展示之較佳實施例中,外部部分24b之厚度t21為1.8mm,且內部部分24c之厚度t22為1.4mm。
金屬環形外壁25在金屬環形側壁24之中間部分24e處固定地連接至金屬環形側壁24。金屬環形內壁27在金屬環形側壁24之內部部分24c處固定地連接至金屬環形側壁24。金屬環形外壁25具有一中央部分25a及一對側面部分25b。與側面部分25b相比,中央部分25a具有一相對於中心輪緣軸(未圖示)之較小半徑,且連接側面部分25b。
金屬環形外壁25可具有一恆定厚度(亦即,中央部分25a之厚度對應於側面部分25b之厚度)或一變化之厚度。在金屬環形外壁25具有一變化之厚度之狀況下,金屬環形外壁 25包括一加厚之中央部分25a及相對於加厚之中央部分25a橫向定位的較薄/減薄之側面部分25b。
(加厚之)中央部分25a與側面部分25b形成第一連續(逐漸)彎曲表面26a。第一表面26a為凹入的。第一表面26a徑向向外面向。另外,(加厚之)中央部分25a與側面部分25b形成凸出之第二表面26b。第二表面26b徑向向內面向。
金屬環形壁25之厚度可自側面部分25b之橫向末端區25c朝向加厚之中央部分25a逐步地及/或連續地增加(與第一實施例比較)。
因為第一表面26a經組態以收納內胎,所以其最佳為上面無鋒利階級之連續(逐漸)彎曲凹入表面。另一方面,第二表面26b可含有階級以形成加厚之中央部分25a。
如圖2中所展示,金屬環形外壁25及金屬環形內壁27徑向向內彎曲。
連接壁28在金屬環形外壁25與金屬環形內壁27之間延伸且與金屬環形外壁25及金屬環形內壁27固定地連接。連接壁28較佳地配置於(加厚之)中央部分25a上。較佳地,連接壁28及/或(加厚之)中央部分25a與輪緣中央平面P對準,以使得輪緣中央平面P通過連接壁28及/或(加厚之)中央部分25a。然而,連接壁28之位置不限於圖2中所展示之位置,而亦可能存在某一偏移量(此情形尤其適用於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之連接壁28之實施例)。連接壁28將由金屬環形外壁25、金屬環形側壁24及金屬環形內壁27形成之大體上矩形之橫截面劃分成兩個環形腔室C1及C2。
金屬環形內壁27(特定言之,連接壁28)被非金屬內部部分23至少部分地環繞(嵌入非金屬內部部分23中),如圖2中所展示。亦即,非金屬內部部分23之徑向外部部分至少部分地封閉金屬環形內壁27(特定言之,至少部分地封閉連接壁28)。
非金屬內部部分23基本上包括一非金屬環形外壁23a、一對非金屬環形側壁23b及一具有複數個輪輻附接構件/開口(未圖示)之非金屬環形內壁23c。非金屬環形外壁23a、該對非金屬環形側壁23b及非金屬環形內壁23c彼此連接以形成一大體上矩形之中空輪廓(環形中空區域H')。
非金屬內部部分23之上部部分(亦即,徑向外部部分)固定地附接至金屬外部部分22之內部部分以便形成複合輪緣21。較佳地,非金屬內部部分23之上部部分收納於由金屬外部部分22(特定言之,由內部部分24c及金屬環形內壁27)形成之大體上M形狀之配置中,如圖2中所展示。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非金屬環形外壁23a具有一徑向面向外部之表面,該表面為凹入的且固定地附接至金屬外部部分22(特定言之,附接至金屬環形內壁27之徑向內表面)。另外,非金屬環形側壁23b中之每一者之徑向外部區域23e固定地附接至金屬外部部分22(特定言之,附接至內部部分24c中之每一者之內表面)。
如圖2中所展示,非金屬內部部分23包括定位於一大體上V形狀之配置中之(三個)加厚之區域23x、23y及23z。加厚之區域23x配置於非金屬環形內壁23c上且加厚之區域 23y及23z(由非金屬環形外壁2.3a之橫向外部區域23d及/或非金屬環形側壁23b之徑向外部區域23e形成)配置於非金屬環形外壁23a與非金屬環形側壁23b之間。
較佳地,非金屬環形內壁23c比非金屬環形側壁23b及非金屬環形外壁23a厚。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非金屬環形外壁23a之橫向外部區域23d比非金屬環形外壁23a之中間部分23f厚。另外,非金屬環形側壁23b之徑向外部區域23e比非金屬環形側壁23b之中間部分23g厚。藉由非金屬內部部分23之加厚之橫向外部區域23d及加厚之徑向外部區域23e,將加厚之非金屬部分提供於金屬環形內壁27及金屬環形側壁24之內部部分24c上。較佳地,加厚之橫向外部區域23d及加厚之徑向外部區域23e被金屬環形側壁24之內部部分24c及金屬環形壁25之側面部分25b至少部分地環繞(較佳地,至少部分地收納於由金屬外部部分22形成之大體上M形狀之配置中)。
當輪胎之內胎(未圖示)膨脹時,金屬環形側壁24接收力F,進而使金屬環形側壁24橫向地彎曲。金屬環形外壁25、金屬環形內壁27及連接壁28有效地防止金屬環形側壁24由於來自內胎之力F而彎曲。較佳加厚之中央部分25a及/或非金屬內部部分23之加厚之區域23y及23z進一步加強金屬外部部分22。
術語之通用解釋
在理解本發明之範疇時,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詞意欲為指定所述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 數及/或步驟之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述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之存在的開端術語。上述內容亦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之詞,諸如術語"包括"、"具有"及其衍生詞。又,術語"部分"、"區段"、"部件"或"元件"當用於單數時可具有單一部分或複數個部分之雙重意義。雖然僅選擇選定之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但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將自本揭示案顯而易見的是,可在不脫離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在本文中作出各種改變及修改。舉例而言,可視需要及/或視要求而改變各種組件之大小、形狀、位置或方位。被展示為彼此直接連接或接觸之組件可具有安置於其之間的中間結構。可由兩個元件執一元件之功能行,且可由一元件執行兩個元件之功能。可在一實施例中採納另一實施例之結構及功能。所有優點不必同時存在於特定實施例中。與先前技術不同之每一特徵單獨地或結合其他特徵亦應被考慮為申請人之其他發明之獨立描述,包括由該(等)特徵實施之結構及/或功能概念。因此,僅出於說明之目的而非出於限制如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物界定之本發明的目的來提供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上述描述。
1‧‧‧複合輪緣
2‧‧‧金屬外部部分
3‧‧‧非金屬內部部分
3a‧‧‧非金屬環形外壁
3b‧‧‧非金屬環形側壁
3c‧‧‧非金屬環形內壁
3d‧‧‧橫向外部區域
3e‧‧‧徑向外部區域
3f‧‧‧非金屬環形外壁之中間部分
3g‧‧‧非金屬環形側壁之中間部分
3x‧‧‧加厚之區域
3y‧‧‧加厚之區域
3z‧‧‧加厚之區域
4‧‧‧金屬環形側壁
4a‧‧‧環形制動表面
4b‧‧‧外部部分
4c‧‧‧內部部分
4d‧‧‧環形肋狀物
4e‧‧‧中間部分
5‧‧‧金屬環形壁
5a‧‧‧加厚之中央部分
5b‧‧‧側面部分
5c‧‧‧橫向末端區
5d‧‧‧階級
6a‧‧‧第一連續彎曲表面/第一表面
6b‧‧‧第二表面
21‧‧‧複合輪緣
22‧‧‧金屬外部部分
23‧‧‧非金屬內部部分
23a‧‧‧非金屬環形外壁
23b‧‧‧非金屬環形側壁
23c‧‧‧非金屬環形內壁
23d‧‧‧橫向外部區域
23e‧‧‧徑向外部區域
23f‧‧‧非金屬環形外壁之中間部分
23g‧‧‧非金屬環形側壁之中間部分
23x‧‧‧加厚之區域
23y‧‧‧加厚之區域
23z‧‧‧加厚之區域
24‧‧‧金屬環形側壁
24a‧‧‧環形制動表面
24b‧‧‧外部部分
24c‧‧‧內部部分
24d‧‧‧環形肋狀物
24e‧‧‧中間部分
25‧‧‧金屬環形外壁
25a‧‧‧中央部分
25b‧‧‧側面部分
25c‧‧‧橫向末端區
26a‧‧‧第一連續彎曲表面/第一表面
26b‧‧‧第二表面
27‧‧‧金屬環形內壁
28‧‧‧連接壁
C1‧‧‧環形腔室
C2‧‧‧環形腔室
F‧‧‧力
H‧‧‧環形中空區域
H'‧‧‧環形中空區域
P‧‧‧輪緣中央平面
t1‧‧‧厚度
t2‧‧‧厚度
t3‧‧‧第一厚度
t4‧‧‧第二厚度
t21‧‧‧厚度
t22‧‧‧厚度
圖1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前輪的輪緣之放大橫截面圖;圖2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前輪的輪緣之放大橫截面圖。
21‧‧‧複合輪緣
22‧‧‧金屬外部部分
23‧‧‧非金屬內部部分
23a‧‧‧非金屬環形外壁
23b‧‧‧非金屬環形側壁
23c‧‧‧非金屬環形內壁
23d‧‧‧橫向外部區域
23e‧‧‧徑向外部區域
23f‧‧‧非金屬環形外壁之中間部分
23g‧‧‧非金屬環形側壁之中間部分
23x‧‧‧加厚之區域
23y‧‧‧加厚之區域
23z‧‧‧加厚之區域
24‧‧‧金屬環形側壁
24a‧‧‧環形制動表面
24b‧‧‧外部部分
24c‧‧‧內部部分
24d‧‧‧環形肋狀物
24e‧‧‧中間部分
25‧‧‧金屬環形外壁
25a‧‧‧中央部分
25b‧‧‧側面部分
25c‧‧‧橫向末端區
26a‧‧‧第一連續彎曲表面/第一表面
26b‧‧‧第二表面
27‧‧‧金屬環形內壁
28‧‧‧連接壁
C1‧‧‧環形腔室
C2‧‧‧環形腔室
F‧‧‧力
H'‧‧‧環形中空區域
P‧‧‧輪緣中央平面
t21‧‧‧厚度
t22‧‧‧厚度

Claims (14)

  1. 一種自行車輪緣,其包含:一金屬外部部分(22);及一固定地附接至該金屬外部部分(22)之非金屬內部部分(23),該金屬外部部分(22)包括一對金屬環形側壁(24)、一金屬環形外壁(25)、一金屬環形內壁(27),該金屬環形外壁(25)及該金屬環形內壁(27)在該等金屬環形側壁(24)之間延伸,且至少一連接壁(28)在該金屬環形外壁(25)與該金屬環形內壁(27)之間延伸,其中該金屬環形外壁(25)包括一中央部分(25a)及相對於該中央部分(25a)橫向定位之側面部分(25b),該中央部分(25a)為加厚的。
  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緣,其中該至少一連接壁(28)為凸緣形狀。
  3.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輪緣,其中該金屬環形外壁(25)及/或該金屬環形內壁(27)徑向向內彎曲。
  4.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緣,其中該中央部分(25a)與該等側面部分(25b)形成一凹入之第一連續彎曲表面(26a)。
  5.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緣,其中該中央部分(25a)與該等側面部分(25b)形成一凸出之第二表面(26b)。
  6.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輪緣,其中該至少一連接壁(28)及/或該中央部分(25a)與一輪緣中央平面P對準,特定言之,以使得該輪緣中央平面P通過該至少一連接壁(28)及 /或該中央部分(25a)。
  7.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緣,其中該至少一連接壁(28)配置於該中央部分(25a)上且延伸至該金屬環形內壁(27)。
  8.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輪緣,其中該金屬環形外壁(25)之一厚度自該等側面部分(25b)之橫向末端區(25c)朝向該中央部分(25a)而逐步地及/或連續地增加。
  9.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輪緣,其中該金屬環形內壁(27),特定言之,該至少一連接壁(28)被該非金屬內部部分(23)至少部分地環繞。
  10.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輪緣,其中該非金屬內部部分(23)包括定位於一大體上V形狀之配置中之加厚之區域(23x、23y、23z)。
  11.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輪緣,其中該非金屬內部部分(23)包含一非金屬環形外壁(23a),該非金屬環形外壁(23a)具有一徑向面向外部之表面,該表面為凹入的且固定地附接至該金屬外部部分(22)。
  12. 如請求項11之自行車輪緣,其中該非金屬內部部分(23)進一步包含一具有複數個輪輻附接開口之非金屬環形內壁(23c)及一對非金屬環形側壁(23b)以形成一大體上矩形之中空輪廓。
  13. 如請求項12之自行車輪緣,其中該非金屬環形內壁(23c)比該等非金屬環形側壁(23b)及/或該非金屬環形外壁(23a)厚。
  14. 如請求項12之自行車輪緣,其中該非金屬環形外壁(23a) 之橫向外部區域(23d)及/或該等非金屬環形側壁(23b)之徑向外部區域(23e)比該非金屬環形外壁(23a)之一中間部分(23f)及/或該等非金屬環形側壁(23b)之中間部分(23g)厚。
TW097106663A 2007-08-30 2008-02-26 自行車輪緣 TWI4067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7041091A DE102007041091B4 (de) 2007-08-30 2007-08-30 Fahrradfel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9242A TW200909242A (en) 2009-03-01
TWI406778B true TWI406778B (zh) 2013-09-01

Family

ID=40420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06663A TWI406778B (zh) 2007-08-30 2008-02-26 自行車輪緣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76319A (zh)
DE (1) DE102007041091B4 (zh)
TW (1) TWI4067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9567B (zh) * 2009-05-08 2013-01-02 莹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材轮圈的制造方法及复合材轮圈
JP2012046052A (ja) 2010-08-26 2012-03-08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リム
TW201328906A (zh) * 2012-01-04 2013-07-16 Kunshan Henry Metal Tech Co 由鋁材與複合材結合之自行車輪圈結構及成形方法
US20140042798A1 (en) * 2012-08-09 2014-02-13 Shimano Inc. Composite bicycle rim
DE102018101739A1 (de) * 2018-01-26 2019-08-01 Shimano Components (Malaysia) Sdn. Bhd. Fahrradfelge
DE102018130605B4 (de) * 2018-11-30 2021-02-25 Alex Global Technology, Inc.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aus einem Verbundwerkstoff bestehenden Fahrradfelge und Aufbau derselbe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99370B (en) * 2001-02-13 2002-08-21 Easton James D Inc Spoked cycle wheel
TWM299658U (en) * 2006-03-07 2006-10-21 Blackwell Res Ltd Composite material for bike rim
TW200728111A (en) * 2005-08-30 2007-08-01 Wilderness Trail Bikes Licensing Inc Bicycle wheel ri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5463A (en) * 1993-08-09 1995-05-16 Olson; P. Douglas Injection molded plastic bicycle wheel
DE19921578C1 (de) * 1999-05-10 2001-02-01 Gubesch Gmbh Fahrrad-Laufrad
DE10000399C1 (de) * 2000-01-07 2001-09-27 Gubesch Gmbh Fahrrad-Laufrad
US6283557B1 (en) * 2000-03-16 2001-09-04 Shimano, Inc. Bicycle rim with wear indicator
US6991298B2 (en) * 2001-11-29 2006-01-31 Compositech, Inc Composite bicycle rim with seamless braking surface
DE102005053799A1 (de) * 2005-11-09 2007-05-10 Dt Swiss Ag Felg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Felge
FR2898541B1 (fr) * 2006-03-16 2008-06-13 Salomon Sa Jante composite et roue comportant une telle jant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99370B (en) * 2001-02-13 2002-08-21 Easton James D Inc Spoked cycle wheel
TW200728111A (en) * 2005-08-30 2007-08-01 Wilderness Trail Bikes Licensing Inc Bicycle wheel rim
TWM299658U (en) * 2006-03-07 2006-10-21 Blackwell Res Ltd Composite material for bike ri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9242A (en) 2009-03-01
CN101376319A (zh) 2009-03-04
DE102007041091B4 (de) 2012-08-23
DE102007041091A1 (de) 2009-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6778B (zh) 自行車輪緣
US7192098B2 (en) Bicycle rim
US7464994B2 (en) Bicycle rim reinforced with a continuously extending resin material
US8596726B2 (en) Wheel for vehicle
JP4669064B2 (ja) 自動車用ホイールディスク
JP6125998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ディスク
US10059145B2 (en) Bicycle rim
JP2000006601A (ja) チュ―ブレスタイヤ用スポ―クホイ―ル
WO2013160999A1 (ja) 自動車用ホイール
US10293635B2 (en) Bicycle rim
TWI357860B (en) Bicycle rim assembly
JP2010095103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102596589A (zh) 汽车用轮辐
JP2010132278A (ja) 自動車用ホイール
TW201636229A (zh) 自行車輪圈
JPH11208201A (ja) スポーク・リムアセンブリ、自転車リム及び自転車スポーク
TWI627077B (zh) 自行車輪圈和相應的自行車車輪
TWI430897B (zh) 自行車輪圈
US8449044B2 (en) Bicycle rim
KR20180085507A (ko) 림을 구비한 휠
TWI774901B (zh) 自行車輪圈
JP2020032812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及び車両
KR101518576B1 (ko) 자동차용 휠 디스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1143866A (ja) 自動車用ホイールディスク
JP2010095041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