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1851B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method - Google Patents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1851B
TWI401851B TW97103416A TW97103416A TWI401851B TW I401851 B TWI401851 B TW I401851B TW 97103416 A TW97103416 A TW 97103416A TW 97103416 A TW97103416 A TW 97103416A TW I401851 B TWI401851 B TW I4018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nnector
bending
arms
clamping
p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03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34021A (en
Original Assignee
Harumoto Pr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umoto Pr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umoto Prec Co Ltd
Priority to TW97103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1851B/zh
Publication of TW200934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4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1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1851B/zh

Links

Description

線纜連接器組裝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線纜連接器組裝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可在模治具內進行連續組裝的自動化線纜連接器組裝方法。
線纜連接器主要在連接線纜和各電子裝置之間用以傳輸射頻信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電器元件之一。與此相關的線纜連接器技術請參見中國大陸專利CN 01264762.4一案,該專利所揭示的整個線纜連接器是由4個部件構成,包括有絕緣本體10、組設在絕緣本體10內的端子30、遮蔽殼體50及固持同軸線纜的卡持裝置60;在進行組裝時,首先是將已組有端子30的絕緣本體10用手工置入至遮蔽殼體50內,然後將同軸線纜的軸芯導體焊接於端子上,最後再與卡持裝置60並通過外設治具一步一步的進行組裝結合。從上述現有組裝方法中不難想像到,由於該線纜連接器組裝是利用外設治具在多個工段下一步一步來進行完成的,這種組裝方法勢必就需要相當的物力和人力來配合完成,費時費工,實不利於降低成本;再者,該類線纜連接器體積一般較小,且質量要求也甚為嚴格,然在經過多個工段來組裝,其生產質量不易控制,會造成不良率偏高,從而增加製造成本,同時又因零部件多其在尺寸配合程度上不夠理想,產品質量也會控制不周。
有鑒於此,本發明設計人經過長期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終於創設出一種能夠解決上述不足和缺陷的發明方案。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線纜連接器組裝方法,其借助遮蔽殼體上的料帶來使線纜連接器在模具內以進行連續組裝的自動化作業,從而達到提高組裝效率,節約製造成本的功效。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線纜連接器組裝方法,該組裝方法操作簡單,只需提供一套組裝模具,就能使組裝程式一步到位,不再需另增設其他治具,省時省力,節省成本。為達到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加以實現:本發明提供一種線纜連接器組裝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準備步驟:首先提供一對接組件、一段經衝壓成型有遮蔽殼體的金屬板料帶和一段已剝削好的同軸線纜,並且將對接組件預裝於遮蔽殼體內以形成半成品;2.對位步驟:將上述載有線纜連接器半成品的金屬板料帶依靠料帶上的定位孔與模腔內的定位柱進行配合,使得線纜連接器半成品定位於模腔內的既定位置,而後將已剝削好的一段同軸線纜置放於線纜連接器半成品內適當位置定位;3.第一夾線步驟:將上述已容置有同軸線纜軸芯導體的第一夾線部利用壓接技術進行夾緊捆鎖;4.彎折步驟A的底部折彎步驟:將穿過於平板部底部的一對彎折臂朝內相向進行折彎,使之彎折後的彎折臂完全平貼於底板背面上,以保障線纜連接器在對接時其遮蔽殼體的柱狀體不會產生鬆動;5.彎折步驟B的頂部折彎步驟:將平板部兩側的外側臂朝內相向進行彎折,使之彎折後的外側臂完全平貼於內側臂和對接組件的板狀部表面上,從而將對接組件包覆裹住以防止其在遮蔽殼體內鬆動,此時兩外側臂前端的一對支臂因受外側臂的彎折而被置放於第二夾線部內;6.第二夾線步驟:將遮蔽殼體上的第二夾線部與第三夾線部再次利用壓接技術對同軸線纜的第二剝離層和最外層進行夾緊捆鎖,以防止同軸線纜鬆動,以更進一步的加固軸芯導體與第一夾線部的穩定接觸,同時還將容置於第二夾線部內的一對支腳夾緊,以防止遮蔽殼體在後續過程中的鬆動張開。
與現有的方法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於:通過上述組裝方法,可使線纜連接器在模具內一步到位完成整個組裝程式,不再需要另借助其他外設治具,從而大大簡化組裝流程,提升產品組裝效率,同時還降低產品不良率,節省成本支出。
為便於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案,現配合附圖結合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詳加說明如下:請參閱第1圖所示的本發明流程圖,本發明的線纜連接器與線纜的組裝方法包括有準備步驟、對位步驟、第一夾線步驟、折彎步驟及第二夾線步驟。其中:該準備步驟為:首先提供一對接組件10、一段經衝壓成型有遮蔽殼體30的金屬板料帶和一段已剝削好的同軸線纜40,並且將對接組件10預裝於遮蔽殼體30內以形成半成品;請參閱第2、3圖所示,該對接組件10是由中心端子與合成樹脂進行嵌射成型而成,形成一絕緣本體座,該對接組件10分為圓柱體11與板狀部12兩大部分,其中,該圓柱體11的中間設有端子接觸部111,該板狀部12中間的裸空處設有第一夾線部121。
而金屬板料帶包括有料帶20和以等同間距分佈於料帶20上的若干遮蔽殼體30,其中,遮蔽殼體30又包括有柱狀體31和與柱狀體31相連接的平板部32,其中柱狀體31底端兩側向前延伸設有一對內側臂311,於該等內側臂311的下端又各向下延伸並穿過平板部32底板321設有一對彎折臂312;而平板部32的兩側向上延伸設有一對外側臂322,於外側臂322前端向前設有一對支臂323,又於平板部32的底部中間向前還設有第二夾線部324和第三夾線部325;所述料帶20上設有同樣按等同間距分步的若干定位孔21,該等定位孔的大小和間距均將與後續組裝於模具內的定位柱相配合。該遮蔽殼體30是在一體沖壓成型後其柱狀體31與平板部32未折彎前來與對接組件10進行預裝(其未折彎前的結構未顯示),然後經折彎而形成一線纜連接器半成品(請參閱第4圖所示)。
請參閱第5圖所示,該對位步驟為:首先將上述載有線纜連接器半成品的金屬板料帶依靠料帶20上的定位孔21與模腔內的定位柱進行配合,使得線纜連接器半成品定位於模腔內的既定位置,而後將已剝削好的一段同軸線纜40置放於線纜連接器半成品內適當位置定位;此時,同軸線纜40上的軸芯導體41容置於中心端子上的第一夾線部121內,而第二薄離層42容置於第二夾線部324內,最外層43容放於第三夾線部325內。
請參閱第6圖所示,該第一夾線步驟為:是將上述已容置有同軸線纜40軸芯導體41的第一夾線部121在模具內利用壓接技術進行夾緊捆鎖;此時,第一夾線部121將軸芯導體41牢牢捆鎖住,利於同軸線纜41與中心端子進行連接導通。
請參閱第7、8圖所示,該彎折步驟,按先後作業順序又分為底部折彎步驟和頂部折彎步驟,其中,底部折彎步驟為:是將穿過於平板部32底板321的一對彎折臂312朝內相向進行折彎,使之彎折後的彎折臂312完全平貼於底板321背面上,以保障線纜連接器在對接時其遮蔽殼體30的柱狀體31不會產生鬆動;按照沖壓原理,首先將彎折臂312以在底板321上的穿孔邊(未標示)為彎折軸先初步折彎成約45度角左右,而後將彎折臂312再以90度折彎,如此即能使彎折臂312能完全平貼於底板321背面上。
而頂部折彎步驟為:是指將平板部32兩側的外側臂322朝內相向進行折彎,使之彎折後的外側臂322完全平貼於內側臂311和對接組件10的板狀部12表面上,從而將對接組件10包覆裹住以防止其在遮蔽殼體30內鬆動,此時兩外側臂322前端的一對支臂323因受外側臂322的彎折而被置放於第二夾線部324內;同樣按照衝壓原理,首先將外側臂322以內側臂311上端邊為折彎軸初步先折彎成約45度角左右,而後將外側臂322再以90度折彎,如此即能使外側臂322完全平貼於內側臂311和對接組件10的板狀部12表面上。
然而,在實際組裝過程中,也可先進行頂部折彎步驟,然後再進行底部折彎步驟;另外其遮蔽殼體30的內側臂311上也可不設有彎折臂312,或者其彎折臂312的長度只延伸至底板321穿孔內即可,為此,那麼上述就可不需要設底部折彎步驟,在本實施例中設有彎折臂以進行底部折彎步驟,是為進一步完善產品品質而作的一較佳實施例而已,以上這些均不對本發明有任何限制。
請參閱第9、10圖所示,該第二夾線步驟為:是將遮蔽殼體上的第二夾線部324與第三夾線325部再次利用壓接技術對同軸線纜40的第二剝離層42和最外層43進行夾緊捆鎖,以防止同軸線纜40鬆動,以更進一步的加固軸芯導體41與第一夾線部121的穩定接觸,同時還將容置於第二夾線部324內的一對支臂323夾緊,以防止遮蔽殼體30在後續過程中有鬆動張開的現象。通過上述五個步驟後,即可一步到位連續在模具內組裝完成一具有高精密度的線纜連接器100(請參閱第11圖所示),不再需要另增設其他治具,然後扳去料帶20,即可完成一高品質的線纜連接器100,從而大大簡化組裝流程,提升產品組裝效率,同時還降低產品不良率,節省成本支出。
本發明所舉的實施例及附圖,僅供作對本發明加以說明,在於使熟悉該項技術者能如實瞭解本發明之目的與功效,但並不對本發明有任何限製,本發明尚可有其他的變化實施方式,所以凡熟悉此項技術者在不脫離本案發明精神下進行其他樣式實施,均應視為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的等效實施。
100‧‧‧線纜連接器
10‧‧‧對接組件
11‧‧‧圓柱體
111‧‧‧接觸部
12‧‧‧板狀部
121‧‧‧第一夾線部
20‧‧‧料帶
21‧‧‧定位孔
30‧‧‧遮蔽殼體
31‧‧‧柱狀體
311‧‧‧內側臂
312‧‧‧彎折臂
32‧‧‧平板部
321‧‧‧底板
322‧‧‧外側臂
323‧‧‧支臂
324‧‧‧第二夾線部
325‧‧‧第三夾線部
40‧‧‧同軸線纜
41‧‧‧軸芯導體
42‧‧‧第二剝離層
43‧‧‧最外層
第1圖為本發明的製造流程圖;第2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對接組件外觀圖;第3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遮蔽殼體外觀圖;第4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之線纜連接器半成品外觀圖;第5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之同軸線纜定位外觀圖;第6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之同軸線纜被第一夾線部捆鎖後外觀圖;第7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之內側臂被初步折彎後外觀圖;第8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之內側臂被完全折彎後外觀圖;第9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之外側臂被初步折彎後外觀圖;第10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之外側臂被完全折彎後外觀圖;第11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之同軸線纜被第二與第三夾線部捆鎖後外觀圖;第12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之線纜連接器組裝後外觀圖。

Claims (6)

  1. 一種線纜連接器組裝方法,其至少包括以下操作步驟:準備步驟:首先提供一對接組件(10)、一段經衝壓成型有遮蔽殼體(30)的金屬板料帶和一段已剝削好的同軸線纜(40),並且將對接組件(10)預裝於遮蔽殼體(30)內以形成半成品;對位步驟:首先將上述載有線纜連接器半成品的金屬板料帶依靠料帶(20)上的定位孔(21)與模腔內的定位柱進行配合,使得線纜連接器半成品定位於模腔內的既定位置,而後將已剝削好的一段同軸線纜(40)置放於線纜連接器半成品內適當位置定位;第一夾線步驟:是將上述已容置有同軸線纜(40)軸芯導體(41)的第一夾線部(121)在模具內利用壓接技術進行夾緊捆鎖;彎折步驟中之底部折彎步驟:是將穿過於平板部(32)底板(321)的一對彎折臂(312)朝內相向進行折彎,使之彎折後的彎折臂(312)完全平貼於底板(321)背面上,以保障線纜連接器在對接時其遮蔽殼體(30)的柱狀體(31)不會產生鬆動;彎折步驟中之頂部折彎步驟:是指將平板部(32)兩側的外側臂(322)朝內相向進行折彎,使之彎折後的外側臂(322)完全平貼於內側臂(311)和對接組件(10)的板狀部(12)表面上,從而將對接組件(10)包覆裹住以防止其在遮蔽殼體(30)內鬆動,此時兩外側臂(322)前端的一對支臂(323)因受外側臂(322)的彎折而被置放於第二夾線部(324)內;第二夾線步驟:是將遮蔽殼體上的第二夾線部(324)與第三夾線(325)部再次利用壓接技術對同軸線纜(40)的第二剝離層(42)和最外層(43)進行夾緊捆鎖,以防止同軸線纜(40)鬆動,以更進一步的加固軸芯導體(41)與第一夾線部(121)的穩定接觸,同時還將容置於第二夾線部(324)內的一對支臂(323)夾緊,以防止遮蔽殼體(30)在後續過程中有鬆動張開的現象,從而以得到一組裝完整的線纜連接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裝方法,其中,該對接組件(10)是由中心端子與合成樹脂進行嵌射成型而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裝方法,其中,該對接組件(10)分為圓柱體(11)與板狀部(12)兩大部分,該圓柱體(11)的中間設有端子接觸部(111),該板狀部(12)中間的裸空處設有第一夾線部(12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裝方法,其中,金屬板料帶包括有料帶(20)和以等同間距分佈於料帶(20)上的若干遮蔽殼體(30),該遮蔽殼體(30)又包括有柱狀體(31)和與柱狀體(31)相連接的平板部(3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裝方法,其中,柱狀體(31)底端兩側向前延伸設有一對內側臂(311),於該等內側臂(311)的下端又各向下延伸並穿過平板部(32)底板(321)設有一對彎折臂(31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裝方法,其中,平板部(32)的兩側向上延伸設有一對外側臂(322),於外側臂(322)前端向前設有一對支臂(323),又於平板部(32)的底部中間向前還設有第二夾線部(324)和第三夾線部(325)。
TW97103416A 2008-01-30 2008-01-30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method TWI4018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03416A TWI401851B (zh) 2008-01-30 2008-01-30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03416A TWI401851B (zh) 2008-01-30 2008-01-30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4021A TW200934021A (en) 2009-08-01
TWI401851B true TWI401851B (zh) 2013-07-11

Family

ID=44866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03416A TWI401851B (zh) 2008-01-30 2008-01-30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metho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0185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9049A (en) * 1993-10-06 1996-10-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axial connector plug having sheath penetrating contacts and receptacle for receiving the same
EP0696089B1 (en) * 1989-09-25 2002-04-1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nnector
TW554589B (en) * 2002-07-08 2003-09-21 Insert Entpr Co Ltd Processing method of coaxial microwave connector
TWM306415U (en) * 2006-09-06 2007-02-11 Octekconn Entpr Co Lt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96089B1 (en) * 1989-09-25 2002-04-1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nnector
US5569049A (en) * 1993-10-06 1996-10-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axial connector plug having sheath penetrating contacts and receptacle for receiving the same
TW554589B (en) * 2002-07-08 2003-09-21 Insert Entpr Co Ltd Processing method of coaxial microwave connector
TWM306415U (en) * 2006-09-06 2007-02-11 Octekconn Entpr Co Lt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4021A (en) 2009-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95665B2 (ja) 同軸ケーブルのコネクタ
JP3565166B2 (ja) 電気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TWI568093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EP3425746B1 (en) Telecommunication plug
TW201906251A (zh) 電連接器
TWI802968B (zh) 線纜連接器
TW201721993A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09390809B (zh) 插头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094529A1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shell
TWI401851B (zh)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method
TWI307985B (en) Electrical termin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CN201570626U (zh) 探针式连接器
CN201708385U (zh) 改进的连接器结构
CN205790551U (zh) 结构稳固型usb连接器
CN110571612A (zh) 一种网络讯号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TWM615180U (zh) 一種網路傳輸線接頭之改良
CN209389310U (zh) 一种连接器
TW201351817A (zh) 網通連接器構件之製造方法
TW202240990A (zh) 一種網路電纜與連接器接頭組裝方法
CN105428953A (zh) Micro-USB插头及数据线的插装焊接工艺
CN113036537B (zh) 一种网络传输线接头及其加工方法
CN218182681U (zh) 一种固定式定位器
KR102662082B1 (ko) 보드 대 보드 커넥터 및 그 형성 방법
TW202033304A (zh) 線材焊接端成型方法及其結構
CN211062918U (zh)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