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1300B - 阻熱硬塗層、其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阻熱硬塗層、其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1300B
TWI401300B TW099132840A TW99132840A TWI401300B TW I401300 B TWI401300 B TW I401300B TW 099132840 A TW099132840 A TW 099132840A TW 99132840 A TW99132840 A TW 99132840A TW I401300 B TWI401300 B TW I4013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solvent
coating
hard coat
coat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2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3464A (en
Inventor
Chin Sung Chen
Li Mei Liao
Ming Huei Chen
Shih Pin Lin
Original Assignee
Benq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q Mat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Benq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to TW099132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130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13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3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13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1300B/zh

Links

Landscapes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Description

阻熱硬塗層、其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硬塗層,特別是關於一種阻熱硬塗層、其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在不影響硬塗層之光學特性下,可具有更良好的阻熱效果。
應用於顯示器(如液晶平面顯示器)最外層的偏光片,技術已驅於成熟,目前其應用產品包括中小尺寸的手機、數位相機、數位相框等,和大尺寸領域的電視、桌上型螢幕和筆記型電腦之顯示螢幕等。隨著生活數位化的趨勢,偏光片除了應用產品越來越多元,在技術發展上也因應市場需求不斷挑戰尺寸大型化、厚度薄型化、抗污性、高光學性、高耐候、增亮膜、高硬度及環保材料等技術上的研發。
偏光片能將自然光轉換成直線偏光的元件,其機能是將入射光直交而將偏光的成分加以分離,其中一部份是使其通過,另一部份則是吸收、反射和散射等作用使其遮蔽。
第1圖係繪示一種偏光片結構之剖面示意圖。偏光片10最主要是由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膜101及三醋酸纖維(Tartaric Acid,TAC)薄膜103材料所組成。PVA在吸附碘系列或染料系列等原料後,再加以受力拉伸,成為具偏光特性的PVA膜101。而PVA膜101在經過延伸之後,通常機械性質會降低,變得容易碎裂,在PVA膜101的兩側設置TAC薄膜103一方面可以保護PVA膜101,另一方面則可以防止PVA膜101的回縮降低反射,提高對比度。偏光片10之結構還包括,在兩TAC薄膜103外層再加上一保護層105、一感壓膠(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PSA)106和透明度高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離型膜107等保護膜,以作為保存及運送保護之用。保護層105則為TAC薄膜103的保護。例如是丙烯(Acryl)系的感壓膠106係可與液晶顯示面板黏貼,PET離型膜107則為感壓膠106的保護。
除了如第1圖所示之偏光片10之基本結構,TAC薄膜為光穿透度佳,但仍屬表面硬度較軟的材質,因此有的偏光片會在TAC薄膜上再進行一些光學表面處理來補強其物性或附加其他光學功能,常見的例如硬鍍層、抗眩膜與抗反射膜等光學膜層。以硬鍍層來說,除了硬度補強之外,同時具有高透明性及達到阻熱功能是相關業者研發之一重要目標。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阻熱硬塗層(Thermoresistant Hard Coat Layer)、其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實施例之硬塗層不但不影響光學特性,亦具有硬度補強和良好的阻熱效果。
根據本發明,係提出一種阻熱硬塗層之組成物,至少包括一塗料樹脂、一第一溶劑和一第二溶劑,第一溶劑具有一第一揮發速率,第二溶劑具有一第二揮發速率,且第二揮發速率和第一揮發速率相差至少2。
根據本發明,係提出一種阻熱硬塗層,內部係均勻分佈有複數個奈米級孔洞,該些奈米級孔洞內係含有空氣。
根據本發明,係提出一種阻熱硬塗層之製造方法。首先,提供一組成物,該組成物至少包括均勻混合之一塗料樹脂、一第一溶劑和一第二溶劑,且兩溶劑之揮發速率相差至少2。接著,將組成物塗佈於一基材上形成一塗層,並進行乾燥。乾燥後,固化基材上之塗層,使塗層硬化後形成阻熱硬塗層。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內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係提出一種阻熱硬塗層(Thermoresistant Hard Coat Layer)、其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可應用於偏光片或各種平面顯示裝置(如電腦、電視、汽車用儀器或戶外顯示器等)之外層做為硬塗層薄膜,不但具有高透明性與硬度補強之功能,更具有良好的阻熱效果。
一實施例中,阻熱硬塗層之組成物至少係由一塗料樹脂和添加兩種不同揮發速率之溶劑加以稀釋,利用溶劑揮發速率不同的特性在乾燥過程中形成多個孔洞,且較佳地可造成複數個奈米級孔洞,不影響其光學特性。揮發速率一般係指單位時間內所揮發氣體的體積、分子數或莫耳數。
請參照第2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阻熱硬塗膜之示意圖。形成於一底板21上之阻熱硬塗層22,阻熱硬塗層22包括塗料樹脂221和其內部均勻分佈之複數個孔洞224,該些孔洞224內係含有空氣。底板21例如是三醋酸纖維板(TAC)。由於能量的轉移最可能的原因是「碰撞」,當相鄰原子間因為振動所產生的能量傳遞,或者電子由一個原子移動至另一個原子時,熱的傳導就發生。而熱傳導率的排列順序是固體>液體>氣體,因為固體內的原子持續不斷的接觸,因此熱傳導是固體最主要的熱傳遞方式。而在液體與氣體中,分子的距離較遠,其中又以氣體分子距離最遠,分子藉由碰撞傳遞熱能的機率最小,所以孔洞224內的空氣能有效地降低熱傳遞,使阻熱硬塗層22達到良好的阻熱效果。
在一實施例中,阻熱硬塗層22之熱傳導係數在約0.12~0.15(W/mK)之範圍內,較佳地可達0.12~0.14(W/mK)之範圍內。再者,在一實施例中,該些孔洞224為奈米級孔洞,其大小可達約100nm~500nm之範圍內。
在製造阻熱硬塗層之一實施例中,用以稀釋塗料樹脂的第一溶劑和第二溶劑,兩者的揮發速率相差至少2,利用溶劑揮發速率的差異使其在乾燥過程中形成孔洞。
在一實施例中,若選擇使用3種溶劑,則第一、第二和第三溶劑中至少其中兩者的揮發速率相差至少2。
實施例中,可選用之溶劑例如是:自丙二醇甲醚(Prop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PM)、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IPA)、丙酮(Acetone)、丁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rop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 Acetate,PGMEA)、甲基異丁酮(Methyl Isobutyl Ketone,MIBK)、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EAc),乙酸丁酯(Butyl Acetate,BAc)和乙酸丙酯(Propyl Acetate,PAc)中獨立地選出2種、3種或以上。但實際應用時,並不限制於該些溶劑。
表一係列舉實施例中幾種可供使用的溶劑,其沸點與揮發速率之各數值。其中,揮發速率係指物質在空氣中揮發的速度與正乙酸丁酯(Normal butyl acetate)在空氣中揮發速率的比值,沒有單位。一般溶劑可區分大概三種:快揮發速率(比值>3)、中揮發速率(比值在0.8~3之間)和慢揮發速率(比值<0.8)。
自實驗中發現,若溶劑之總添加重量比(佔整體組成物之重量比例)太高,過多的溶劑易導致塗膜時發生潤濕性不佳(De-wetting),但若溶劑之總添加重量比太低,則過少的溶劑使塗膜黏度太高,不易塗佈。在一實施例中,包含了塗料樹脂和至少兩種溶劑的阻熱硬塗層組成物中,第一和第二溶劑之總添加重量係佔組成物之總重量的20%~80%之間,以利形成塗膜。而第一和第二溶劑之間的重量百分比,例如是1:1或是其它比例,若選用三種溶劑其重量比例如是1:1:1或是其它比例,實際選用比例則可依應用條件所需作適當選擇和調整。
至於阻熱硬塗層22之塗料樹脂221,例如是一紫外光固化型(UV-curable)有機樹脂,其成份例如為具有丙烯酸脂系之官能基之透明樹脂(Acrylate resin)。在一實施例中,塗料樹脂例如是較低分子量之聚酯樹脂、聚醚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醇酸樹脂、螺環縮醛樹脂、聚硫醇聚烯樹脂、聚丁二烯樹脂或二種以上之共聚物。但本發明並不以該些材料為限。
此外,除了前述實施例之利用溶劑揮發速率不同的特性在乾燥過程中形成多個孔洞之方式,在另一實施例中,待樹脂與溶劑混合後,亦可利用規則或不規則的攪拌方式強制產生氣泡,例如可利用攪拌葉之設計產生擾流,將空氣打入塗料中以快速生成氣泡,透過攪拌葉之轉速(例如大於1000 rpm)與攪拌時間而可控制氣泡尺寸與分佈。在一實驗數據中,攪拌葉轉速約2000 rpm,攪拌時間約1.5小時。但實際應用時,攪拌方式、轉速和時間等應依應用情況而作適當調整和決定。
第3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阻熱硬塗膜製造方法之流程圖。首先,提供一組成物,該組成物至少包括均勻混合之一塗料樹脂、一第一溶劑和一第二溶劑,第一溶劑之第一揮發速率和第二溶劑之第二揮發速率相差至少2,如步驟301。其中,塗料樹脂和溶劑之相關說明請參照前述。接著,將組成物塗佈於一基材上形成一塗層,並進行乾燥,如步驟302。經過乾燥後(溶劑揮發過程)塗層內會產生氣泡。其中,基材例如是三醋酸纖維素(TAC)透明基材或其他板材,而乾燥過程可以是室溫乾燥(需時較長),也可以是高溫乾燥(需時較短)。高溫乾燥例如是在約70℃之一烘箱內進行高溫乾燥約3分鐘,或在約80℃之一烘箱內進行高溫乾燥約1分鐘,或在約90℃之一烘箱內進行高溫乾燥約35秒,...等,可因應快速量產及基材耐熱程度(如避免使選用基材產生變形或熱熔等現象)等條件需求,乾燥的溫度和時間可以做適當調整。乾燥之後,以紫外光照射基材上之塗層,使塗層硬化後形成一阻熱硬塗層,如步驟303。
<流變劑的添加>
再者,阻熱硬塗層之組成物除了包括至少一塗料樹脂和至少兩種不同揮發速率之溶劑外,還可適度添加一流變劑(Rheological Agent)以增稠,可有助於將溶劑揮發時所產生的氣泡孔洞留置在樹脂內,避免硬塗層的表面產生氣泡孔洞。若於硬塗層的表面形成孔洞,會使硬塗層的霧度(Haze)增加,且相對來說該些孔洞無法形成於層內亦會使熱傳導係數上升(即阻熱效果下降)。其中,流變劑之添加比例若過少,樹脂系統容易過稀,無法穩定懸浮氣泡;流變劑之添加比例若過高,樹脂系統則過黏,塗佈不易流平,且不符合經濟效應。在一實施例中,流變劑之添加重量係佔該組成物之一總重量的約10%至約20%。但實際應用時,可依所選用的塗料樹脂、溶劑和流變劑之成分作適當地調整。
在一實施例中,流變劑例如是具有脲基類之結構式:R1 -NH-CO-NH-R2 。R1 、R2 結構可相同或不同,R1 可為C1 ~C12 烷基,R1 亦可為烯類、醛類、酮類、酯類、可含或不含有苯環等結構。在一實施例中,流變劑例如是聚羥基羧酸醯胺(polyhydroxycarboxylic acid amide)、高分子量脲改性聚醯胺(high molecular weight urea modified polar polyamide)、高分子量脲改性非極性聚醯胺(high molecular weight urea modified non-polar polyamide)、多羥基羧酸酯(polyhydroxycarboxylic acid ester)、或N-甲基砒咯烷酮等,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流變劑的添加,除了可依實際製程上的需求調整添加量,亦可調整其添加順序。在一實施例中,例如是將流變劑加溶劑一起混合攪拌均勻後,再添加入系統中(與樹脂混合),如此可以避免高黏度的流變劑瞬間進入系統中,產生膠粒的情形發生。
以下係提出本發明實施例之相關實驗及其實驗結果,以觀察單一、兩種和三種溶劑之添加、以及流變劑添加與否,對於所形成的硬塗層其光學性質和阻熱效果是否造成影響。然而實驗中所使用之樹脂材料與溶劑選擇,以及製程等步驟僅為諸多實施手段之一,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相關實驗>
[比較例0]
將10重量份(10g)的紫外光硬化樹脂(商品名U4690MP1,立大化工製造,固含量約65%),配合6.25g的異丙醇溶劑(IPA,揮發速率1.5;錦琪企業)稀釋成固含量約40%之塗液(沒有流變劑),並以塗佈線棒,將塗液塗佈在厚度80μm之三醋酸纖維素(TAC)透明基材(FUJI公司製造)上,並置於80℃循環烘箱中乾燥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之後經由能量約為540mJ/cm2 之紫外光照射後,即完成厚度約5-6um之硬鍍層。
所形成之硬塗層的霧度和透明度等光學性質,以及氣泡產生與否和熱傳導係數等結果,請參照表二。
[比較例1]
將10重量份(10g)的紫外光硬化樹脂(商品名U4690MP1,立大化工製造,固含量約65%),配合2.5g的異丙醇溶劑(IPA,揮發速率1.5)和2.5g的丙酮溶劑(Acetone,揮發速率5.6)稀釋成配方塗液(沒有流變劑),並以塗佈線棒,將塗液塗佈在厚度80μm之三醋酸纖維素(TAC)透明基材上,並置於80℃循環烘箱中乾燥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之後經由紫外光照射即完成硬鍍層。
所形成之硬塗層的霧度和透明度等光學性質,以及氣泡產生與否和熱傳導係數等結果,請參照表二。
[比較例2]
將10重量份(10g)的紫外光硬化樹脂(商品名U4690MP1,立大化工製造,固含量約65%),配合1.67g的異丙醇溶劑(IPA,揮發速率1.5)、1.67g的丙酮溶劑(Acetone,揮發速率5.6)和1.67g丙二醇甲醚(PM,揮發速率0.7)等共三種溶劑稀釋成配方塗液(沒有流變劑),並以塗佈線棒,將塗液塗佈在厚度80μm之三醋酸纖維素(TAC)透明基材上,並置於80℃循環烘箱中乾燥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之後經由紫外光照射即完成硬鍍層。
所形成之硬塗層的霧度和透明度等光學性質,以及氣泡產生與否和熱傳導係數等結果,請參照表二。
[比較例3]
將10重量份(10g)的紫外光硬化樹脂(商品名U4690MP1,立大化工製造,固含量約65%),和5g的溶劑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GMEA,揮發速率0.39)及1g的流變劑N-甲基砒咯烷酮(商品名BYK-420,購自BYK Additives & Instrument)稀釋成配方塗液,並以塗佈線棒,將塗液塗佈在厚度80μm之三醋酸纖維素(TAC)透明基材上,並置於80℃循環烘箱中乾燥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之後經由紫外光照射即完成硬鍍層。
所形成之硬塗層的霧度和透明度等光學性質,以及氣泡產生與否和熱傳導係數等結果,請參照表二。
[比較例4]
將10重量份(10g)的紫外光硬化樹脂(商品名U4690MP1,立大化工製造,固含量約65%),和5g的溶劑丁酮(MEK,揮發速率4.65)及1g的流變劑N-甲基砒咯烷酮(商品名BYK-420,購自BYK Additives & Instrument)稀釋成配方塗液,並以塗佈線棒,將塗液塗佈在厚度80μm之三醋酸纖維素(TAC)透明基材上,並置於80℃循環烘箱中乾燥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之後經由紫外光照射即完成硬鍍層。
所形成之硬塗層的霧度和透明度等光學性質,以及氣泡產生與否和熱傳導係數等結果,請參照表二。
[實驗例1]
將10重量份(10g)的紫外光硬化樹脂(商品名U4690MP1,立大化工製造,固含量約65%),配合2.5g的異丙醇溶劑(IPA,揮發速率1.5)和2.5g的丙酮溶劑(Acetone,揮發速率5.6)和1g的流變劑N-甲基砒咯烷酮(商品名BYK-420,購自BYK Additives & Instruments)稀釋成配方塗液,並以塗佈線棒,將塗液塗佈在厚度80μm之三醋酸纖維素(TAC)透明基材上,並置於80℃循環烘箱中乾燥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之後經由紫外光照射即完成硬鍍層。
所形成之硬塗層的霧度和透明度等光學性質,以及氣泡產生與否和熱傳導係數等結果,請參照表三。
[實驗例2]
將10重量份(10g)的紫外光硬化樹脂(商品名U4690MP1,立大化工製造,固含量約65%),配合2.5g的丙酮溶劑(Acetone,揮發速率5.6)和2.5g的丙二醇甲醚(PM,揮發速率0.7)和1g的流變劑N-甲基砒咯烷酮(商品名BYK-420,購自BYK Additives & Instruments)稀釋成配方塗液,並以塗佈線棒,將塗液塗佈在厚度80μm之三醋酸纖維素(TAC)透明基材上,並置於80℃循環烘箱中乾燥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之後經由紫外光照射即完成硬鍍層。
所形成之硬塗層的霧度和透明度等光學性質,以及氣泡產生與否和熱傳導係數等結果,請參照表三。
[實驗例3]
將10重量份(10g)的紫外光硬化樹脂(商品名U4690MP1,立大化工製造,固含量約65%),配合2.5g的乙酸乙酯溶劑(EAc,揮發速率4.1)和2.5g的甲基異丁酮(MIBK,揮發速率1.62)和1g的流變劑N-甲基砒咯烷酮(商品名BYK-420,購自BYK Additives & Instruments)稀釋成配方塗液,並以塗佈線棒,將塗液塗佈在厚度80μm之三醋酸纖維素(TAC)透明基材上,並置於80℃循環烘箱中乾燥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之後經由紫外光照射即完成硬鍍層。
所形成之硬塗層的霧度和透明度等光學性質,以及氣泡產生與否和熱傳導係數等結果,請參照表三。
[實驗例4]
將10重量份(10g)的紫外光硬化樹脂(商品名U4690MP1,立大化工製造,固含量約65%),配合1.67g的異丙醇溶劑(IPA,揮發速率1.5)和1.67g的丙酮溶劑(Acetone,揮發速率5.6)和1.67g的丙二醇甲醚(PM,揮發速率0.7)等三種溶劑,及1g的流變劑N-甲基砒咯烷酮(商品名BYK-420,購自BYK Additives & Instruments)稀釋成配方塗液,並以塗佈線棒,將塗液塗佈在厚度80μm之三醋酸纖維素(TAC)透明基材上,並置於80℃循環烘箱中乾燥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之後經由紫外光照射即完成硬鍍層。
所形成之硬塗層的霧度和透明度等光學性質,以及氣泡產生與否和熱傳導係數等結果,請參照表三。
實驗結果說明
觀察實驗例與比較例的光學性質發現:表二和表三中各實驗例與比較例在光穿透度值的表現上皆十分接近;在霧度值部份,以比較例0(IPA,無流變劑)、比較例1(IPA+Acetone,無流變劑)、實驗例1(IPA+Acetone,有流變劑)為例,其霧度值幾乎相差不大,因此實施例所提出之氣泡孔洞對於所形成之阻熱硬塗層的光學性質影響不大。在阻熱性質方面,使用兩種溶劑的熱傳導係數比使用單種溶劑的熱傳導係數還小(ex:比較例0 vs.比較例1),而實驗例的熱傳導係數整體而言又較比較例的數值來的小,因此其特殊孔洞構造(ex:奈米孔洞結構)阻熱效果明顯。另外,以電子顯微鏡(SEM)觀察實施例所形成之阻熱硬塗層,亦可清楚看見其奈米級的孔洞構造。
<耐候測試>
在耐候測試中,係以上述實驗例1和比較例0所形成之阻熱硬塗層進行測試,測試時係在80℃溫度下進行連續照光4小時。經過耐候測試後可發現:比較例0之硬塗層的邊緣翹曲約與水平面達1.8公分的距離,實驗例1之硬塗層的邊緣則沒有出現翹曲情形。因此相較於實驗例1,比較例0對於熱敏感程度大,造成其翹曲程度也變大。實驗例1部分,因為其硬塗層內包覆空氣孔洞改變其熱導性,可阻絕熱氣對膜材的影響。因此,由翹曲實驗即可判斷實驗例具有良好的阻熱效果,由表二和表三之熱傳導係數更可以獲得證明。
根據上述,實施例所提出之阻熱硬塗層,其組成物至少係由一塗料樹脂和添加至少兩種不同揮發速率之溶劑加以稀釋,利用溶劑揮發速率不同的特性在乾燥過程中形成多個孔洞(如奈米級孔洞),達到阻熱效果。實施例中有機樹脂例如為一透光且可經由紫外光(UV)照射後固化於一基材上。經適當膜厚之塗佈與固化(如紫外光固化)後,由於溶劑揮發速率不同造成不同孔洞均勻分散於硬塗層中,而達到高透明性且具阻熱的效果。實施例所提出之阻熱硬塗層可應用於偏光片或各種平面顯示裝置(如電腦、電視、汽車用儀器或戶外顯示器等)之外層做為硬塗層薄膜,可應用之產品十分廣泛,不但具有高光學特性(ex:高透明性)與硬度補強之功能,更具有良好的阻熱效果。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聚乙烯醇(PVA)膜
103...三醋酸纖維(TAC)薄膜
105...保護層
106...感壓膠
107...離型膜
21...底板
22...阻熱硬塗層
221...塗料樹脂
224...孔洞
第1圖係繪示一種偏光片結構之剖面示意圖。
第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阻熱硬塗膜之示意圖。
第3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阻熱硬塗膜製造方法之流程圖。
21...底板
22...阻熱硬塗層
221...塗料樹脂
224...孔洞

Claims (14)

  1. 一種阻熱硬塗層之組成物,至少包括:一塗料樹脂;一第一溶劑,具有一第一揮發速率;和一第二溶劑,具有一第二揮發速率,且該第二揮發速率和該第一揮發速率相差至少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組成物,其中該塗料樹脂係為一紫外光固化型(UV-curable)有機樹脂。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組成物,其中該第一和該第二溶劑係獨立地選自丙二醇甲醚(Prop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PM)、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IPA)、丙酮(Acetone)、丁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rop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 Acetate,PGMEA)、甲基異丁酮(Methyl Isobutyl Ketone,MIBK)、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EAc),乙酸丁酯(Butyl Acetate,BAc)和乙酸丙酯(Propyl Acetate,PAc)所組成之群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組成物,其中該第一和該第二溶劑之添加重量係佔該組成物之一總重量的20%~80%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組成物,更包括一流變劑(Rheological Agent)。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組成物,其中該流變劑之添加重量係佔該組成物之一總重量的10%至2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組成物,其中該流變劑係選自聚羥基羧酸醯胺(polyhydroxycarboxylic acid amide)、高分子量脲改性聚醯胺(high molecular weight urea modified polar polyamide)、高分子量脲改性非極性聚醯胺(high molecular weight urea modified non-polar polyamide)、多羥基羧酸酯(polyhydroxycarboxylic acid ester)和N-甲基砒咯烷酮所組成之群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組成物,更包括一第三溶劑,具有一第三揮發速率,而該第一、該第二和該第三揮發速率至少其中兩者相差至少2。
  9. 一種阻熱硬塗層,內部係均勻分佈有複數個奈米級孔洞,該些奈米級孔洞內係含有空氣。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阻熱硬塗層,其中該些奈米級孔洞之大小係在約100nm~500nm範圍內。
  11. 一種阻熱硬塗層之製造方法,包括:提供一組成物,該組成物至少包括均勻混合之一塗料樹脂、一第一溶劑和一第二溶劑,且該第一溶劑之一第一揮發速率和該第二溶劑之一第二揮發速率相差至少2;將該組成物塗佈於一基材上形成一塗層,並進行乾燥;固化該基材上之該塗層,使該塗層硬化後形成該阻熱硬塗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塗料樹脂係為一丙烯酸脂系樹脂(Acrylate resin),該第一和該第二溶劑係獨立地選自丙二醇甲醚(Prop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PM)、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IPA)、丙酮(Acetone)、丁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rop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 Acetate,PGMEA)、甲基異丁酮(Methyl Isobutyl Ketone,MIBK)、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EAc),乙酸丁酯(Butyl Acetate,BAc)和乙酸丙酯(Propyl Acetate,PAc)所組成之群組。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溶劑、該第二溶劑係和一流變劑均勻混合後,再添加入該組成物之該塗料樹脂。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流變劑之添加重量係佔該組成物之一總重量的10%至20%。
TW099132840A 2010-09-28 2010-09-28 阻熱硬塗層、其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TWI4013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2840A TWI401300B (zh) 2010-09-28 2010-09-28 阻熱硬塗層、其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2840A TWI401300B (zh) 2010-09-28 2010-09-28 阻熱硬塗層、其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3464A TW201213464A (en) 2012-04-01
TWI401300B true TWI401300B (zh) 2013-07-11

Family

ID=46786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2840A TWI401300B (zh) 2010-09-28 2010-09-28 阻熱硬塗層、其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0130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35807A (ja) * 1997-02-25 1998-09-08 Nippon Kayaku Co Ltd 帯電防止性透明シート又はフィルム
JP2009238361A (ja) * 2009-05-15 2009-10-15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35807A (ja) * 1997-02-25 1998-09-08 Nippon Kayaku Co Ltd 帯電防止性透明シート又はフィルム
JP2009238361A (ja) * 2009-05-15 2009-10-15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3464A (en) 201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66914B2 (ja) 帯電防止コーティング層を含む偏光フィルム
JP5006528B2 (ja) 帯電防止ハードコート用塗布組成物
JP5935802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449762B (zh) 抗靜電塗料、抗靜電薄膜之製造方法及其所製得之抗靜電薄膜
CN102239432B (zh) 包括具有形状重叠的两种防闪光颗粒的防闪光剂的防闪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11539A (zh) 防眩性防反射涂层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的防眩性防反射薄膜、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
JPWO2016208716A1 (ja) 帯電防止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CN1918252A (zh) 涂布用涂料、使用该涂料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薄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TW201831609A (zh) 硬塗膜及使用該膜的圖像顯示裝置
TWI693734B (zh) 防眩膜及具有此防眩膜之偏光板
JPWO2012124323A1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4157251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2128086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と液晶表示装置
JPWO2016063793A1 (ja) 帯電防止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2073437A1 (ja) 光学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を含む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272756A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241194A (ja) 水系型導電性高分子分散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含む帯電防止ハード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帯電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並びに表示装置
JP2013105178A (ja) 帯電防止防眩性反射防止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帯電防止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20086273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246714A (ja) 表面に微細凹凸を形成する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およびその応用
JP2006251163A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12128064A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401300B (zh) 阻熱硬塗層、其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JP6939877B2 (ja) 帯電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タッチ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1413295A (zh) 抗眩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