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7249B - Resonant converter with phase shift output path - Google Patents

Resonant converter with phase shift output path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7249B
TWI397249B TW98100005A TW98100005A TWI397249B TW I397249 B TWI397249 B TW I397249B TW 98100005 A TW98100005 A TW 98100005A TW 98100005 A TW98100005 A TW 98100005A TW I397249 B TWI397249 B TW I3972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resonant
output
power
resonant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00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7892A (en
Original Assignee
Sp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TW98100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9724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27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7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7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7249B/zh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Description

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
一種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為一種電源轉換電路的架構,特別是指利用諧振以及相移控制技術的電源轉換電路。
現今各國法規對於電源供應器的轉換效率要求不斷提高,目前Energy star頒佈的80 PLUS standard對用於電腦和伺服器的多路輸出電源的效率做了規定,80 plus standard分為四個等級:80 plus E-star 4.0,80 plus bronze,80 plus ilver and 80 plus gold.其中80 plus gold要求電源在20%,50%和100%負載下的效率分別為87%,90%和87%。當前電腦和伺服器電源的一般結構為PFC+multi-output DC/DC,其中PFC在low line時的效率通常可以達到94%,為滿足80 plus gold要求,後級DC/DC變換器的轉換效率就要求大於96%。同時可以預見,隨著電子產品的進一步朝小型化方向發展,對電腦電源的功率密度會有更高要求,所以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multi-output DC/DC converter對研發電源供應器的廠商而言是很大的挑戰。
高效率、高穩壓精度,小體積是高功率密度的multi-output DC/DC converter三大要求,目前ATX並未對體積的減小有進一步的要求,所以高效率和高穩壓精度是電源設計的主要目標。電腦電源的hold up time要求是電源設計中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當有輸入電力時,PFC將輸入電力轉換成可調節的直流電壓(比如400V),當輸入電力消失後,要求電源保持輸出電壓20mS,這20mS即為hold up time。在hold up time期間,PFC輸出的400V電壓不斷降低,直到最低電壓,DC/DC關斷,輸出電壓消失。Hold up time期間輸出要保持穩定,所以要求DC/DC能在一定的輸入電壓範圍下工作,具體的輸入電壓範圍與電容容值,功率有關。可以用下式表達:
由上式可知,電容容值與電壓範圍是成反比的,擴大輸入電壓範圍可以減小電容體積,增加功率密度,較寬的輸入電壓範圍會給拓撲選擇和電路設計帶來困難。這是目前很重要的研究課題。
提高轉換效率的關鍵是抑制轉換器的切換損耗,習知轉換器在電流或電壓均很高時進行切換(硬切換,hard switching)會產生很高的切換損耗,因此之後改良為在電流或電壓下降時切換(軟切換,soft switching),甚至於在零電流或零電壓狀態下切換。目前有如下幾類具有較高轉換效率的電路拓撲:active clamp forward(ACF)電路(主動順向箝位元電路)、LLC電路以及dual active bridge(DAB)電路。圖1示出了典型ACF電路的電路架構圖,ACF電路的電路架構與運作模式為該技術領域所熟知,故不再贅述。ACF電路可以部分或完全實現初級開關管的ZVS,因而效率較高;同時變壓器磁芯工作在一三象限,磁芯利用率高。但ACF電路具有幾個固有缺點,如:硬關斷導致大的關斷損耗;要實現完全的ZVS,需要加額外的電感和減小激磁電感,增加電感會減小等效的占空比,減小激磁電感會增大激磁電流,導致大的銅損和開關導通損耗;存在交叉調節問題(cross regulation);屬於傳統PWM(脈波寬度調變)控制的ACF很難同時滿足高效率和寬電壓範圍工作要求。因此ACF架構的效率不可能做的很高,但因為實現了ZVS開通,其效率高於一般的PWM架構比如雙管正激,半橋電路等。On-semi公司基於ACF設計的250W ATX電源可以滿足80 plus E-star 4.0,使電源在20%,50%和100%負載下的效率都可以大於80%。
目前在後級DC/DC中最具有應用前景的是LLC電路(如圖2所示),LLC電路是透過兩個L(電感器)與一個C(電容器)所構成的諧振電路,透過一組切換開關301控制一輸入電力流向一LLC迴路302的週期,該輸入電力經過該LLC迴路302的增益後由一變壓器303將功率送至二次側輸出,且在一次側一控制晶片304產生一控制脈波,藉由該控制脈波透過一驅動器305調整該切換開關301切換的週期,圖2中所示電路的各節點波形請參閱圖3,圖4為該電路的諧振特性曲線;LLC電路具有零電壓切換、關斷損耗小、工作電壓範圍廣且不需犧牲輸入電力正常時的轉換效率、PFC電容的電容量可降低、體積可以減小,從而提高功率密度等優點。
應用於大功率DC/DC的Dual Active Bridge(DAB)電路可以實現很高的功率密度。圖5所示為一DAB電路,該電路包含兩組全橋式的切換開關301、一電感器以及一用於隔離功率之變壓器303,並仍藉由控制晶片304與驅動器305控制該切換開關301之動作,圖6所示為圖5中各節點的電力波形,其中可見圖5中一次側與二次側的整流開關導通時序具有一相移角度(Φ),圖5之電路架構可透過改變相移角度以及改變切換頻率而調整輸出增益(gain),再者,透過控制一次側與二次側開關導通的相位可以達到零電壓切換且調整輸出功率,其特性為一次側與二次側開關可零電壓切換,且可工作在寬電壓範圍輸入下而不犧牲正常工作時的效率。DAB電路因可實現二次側開關管的零電壓切換,所以更多應用在高效率要求的高壓輸出場合。DAB電路中用來傳輸能量的電感值很小,可以用變壓器的漏感實現,所以DAB電路可以實現很高的功率密度。針對電腦電源的低壓輸出應用,DAB電路與LLC電路相較其關斷損耗較大,但DAB電路比LLC電路更容易實現同步整流。
因為LLC電路具有高轉換效率的特點,所以以LLC為主架構的multi-output DC/DC converter是一個研究熱點。具有代表性的幾種架構為LLC+magamp(如圖7所示),LLC利用變壓器耦合實現多路輸出(如圖8所示),LLC加級聯buck以及多個獨立的LLC實現多路輸出等。以上這些電路各有優缺點,也各有其應用場合。圖7所示為LLC+magamp(磁性放大器)之電路架構,該電路具有一組切換開關301、一LLC迴路302、一變壓器303一控制晶片304以及一驅動器305,該LLC迴路302提供主要之輸出,且該變壓器303二次側更連接兩個磁性放大器307(magamp)以及控制迴路306等輔助電路提供輔助輸出。磁性放大器307(magamp)被控制成一個開關,磁性放大器307(magamp)及其連接之輔助電路的功能等同於buck電路,具有成本低,各路輸出精確調節,控制簡單等優點。但其主要缺點如下:1.磁飽和電感具有磁芯損耗、銅損、2.整流二極體的導通損耗、反向恢復損耗、3.LLC電路的同步整流受磁飽和放大電路影響較大、4.磁飽和電路固有的死區效應使其工作頻率受限;因此LLC+magamp電路不能實現很高的效率。
圖8所示,為LLC利用變壓器耦合來實現多路輸出,其中多個切換開關301連接一LLC迴路302、一變壓器303之電路架構與先前之習知技術相同,但透過一比重分配電路92以及一耦合元件93調整一驅動器305之工作週期,這種架構的最大問題是交叉調節問題,首先二次側線圈的匝數比例不能完全等於輸出電壓的比例,這樣會影響調節精度。其次,若只控制主輸出,則輔助輸出僅靠耦合來調節,精度很差,採用加權控制可以改善,但是加權控制是把誤差讓兩路輸出分擔,這樣以來每一路都不能精確調節,所以這種結構只能應用在對穩壓要求不高的場合。為了改善交叉調節而使用多個獨立的LLC電路可達到高效率以及精准調節的效果,但成本、體積過大;若以LLC電路作為主輸出線路而後端以降壓轉換器(buck converter)連接該主輸出線路形成副輸出線路,雖每一輸出線路都可精確調整,卻降低了整體轉換效率。
針對以上各電路的優缺點,本發明提出了一種低成本的高功率密度,高穩壓精度的multi-output DC/DC converter架構。此架構仍以LLC為主輸出,以DAB作為輔助輸出,結合了LLC和DAB的高效率,小體積的優點,LLC的諧振電感、DAB傳輸能量的電感都可以利用變壓器漏感實現,所以可以實現很高的功率密度,且各路輸出單獨調節可以實現很高的穩壓精度。
由於對轉換效率要求日漸提升,且習知的各電路架構恐難以達到要求目標,因而本案之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改善之電路架構,達到提高轉換效率以及減少損耗且具有良好的交插調節能力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為一種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包括一取得一輸入電力並調變為至少一諧振電力之諧振轉換電路、一切換該輸入電力通過該諧振轉換電路之導通週期的切換單元、一調變諧振電力而輸出一轉換電力之電力轉換電路,其中該諧振轉換電路包括一諧振電容、一諧振電感以及並聯於該諧振電感與一電力轉換電路之間的並聯電感,而該諧振轉換器更包括一主輸出電路以及至少一副輸出電路,該主輸出電路連接該電力轉換電路而調變該轉換電力為一主輸出電力,且一諧振控制單元電性連接該主輸出電路以擷取一回授訊號而產生一諧振控制訊號,該副輸出電路連接該電力轉換電路取得該轉換電力,該副輸出電路具有一橋式整流單元以及一相移控制單元,該相移控制單元電性連接該諧振控制單元以取得該諧振控制訊號並調變為一相移驅動訊號,且該橋式整流單元受該相移驅動訊號控制而調變該轉換電力為一副輸出電力;其中上述之諧振轉換電路具有一諧振電容、一諧振電感以及一並聯於該電力轉換電路的並聯電感,以形成一具有LLC諧振電路,而該副輸出線路則利用相移控制,藉由上述之電路架構可更進一步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損耗、輸入電力在具有較寬範圍的電壓容許度之下仍不犧牲正常工作時轉換效率,並且達到LLC電路可提供多輸出電力的優點。
本發明之電路架構請參閱圖9,圖9為本發明之第一種實施態樣示意圖,本發明為一種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包括一切換單元3、一諧振轉換電路1、一電力轉換電路2,於圖9之實施態樣中,該電力轉換電路2為一變壓器,該變壓器繞設有一一次側線圈201以及兩個獨立之二次側線圈202、203;該電路連接一電力源101取得一輸入電力後,由該切換單元3切換該輸入電力通過該諧振轉換電路1之導通週期,該切換單元3為多個開關元件所構成的橋式迴路,藉由多個開關元件交錯導通而控制輸入電力流向該諧振轉換電路1之週期,而該諧振轉換電路1包括一諧振電容11、一諧振電感12以及並聯於該諧振電感12與一電力轉換電路2之間的並聯電感13,藉由該諧振轉換電路1本身的諧振特性而調變該輸入電力形成諧振電力送至該電力轉換電路2,該電力轉換電路2調變該諧振電力而輸出一轉換電力;上述之切換單元3可如圖中所示為兩開關元件所構成之半橋式迴路,且該切換單元3更可於等開關元件旁並聯對應之電容元件(圖中之C1、C2)以承受部份的直流電壓,可降低該諧振電容11所承受的直流電壓,進一步可選擇耐壓較小的電容元件(例如MLCC,積層陶瓷電容);該諧振轉換器更包括一主輸出電路10以及至少一副輸出電路20,其中該主輸出電路10具有一同步整流單元7連接該電力轉換電路2之二次側線圈202而取得該轉換電力,並透過一同步整流單元7之切換而調變為一主輸出電力102,且一諧振控制單元4電性連接該主輸出電路10,該諧振控制單元4擷取一第一回授訊號並依據該第一回授訊號而產生一諧振控制訊號,該諧振控制訊號透過一驅動器52驅動該同步整流單元7,藉此調整該同步整流單元7之切換週期;又,該諧振控制訊號透過一脈波調變單元54之調變形成脈波型態之控制訊號,並透過一輔助線圈91將該控制訊號傳送至另一驅動器51,透過該驅動器51而提供電力驅動該切換單元3,令該切換單元3之每一開關元件受該諧振控制單元4所產生之諧振控制訊號所驅動,以控制該輸入電力通過之週期;同時,該副輸出電路20連接於另一獨立之二次側線圈203,該副輸出電路20具有一電性連接該二次側線圈203之橋式整流單元8,以及一電性連接該諧振控制單元4以取得該諧振控制訊號的相移控制單元6,該橋式整流單元8亦由多個開關元件所構成,而該相移控制單元6取得該諧振控制訊號並調變產生一相移驅動訊號,該相移驅動訊號而與該諧振控制訊號間具有一相位差,該相移驅動訊號同樣透過一驅動器53驅動該橋式整流單元8,該橋式整流單元8受該相移驅動訊號控制而調變該轉換電力形成一副輸出電力103,又該相移控制單元6自該副輸出電力103擷取一第二回授訊號以調變該相移驅動訊號的時距,如此,該副輸出電路20可利用相移控制的方式而達到改變輸出增益以及零電壓切換、減少關斷損耗的效果。
圖9所述的電路架構為本發明最基本的實施態樣,而本發明更包括具有多個副輸出電路20之態樣,請參閱圖10,該圖所示為本發明之第二種實施態樣,其中該電力轉換電路2仍舊為一繞有多個線圈變壓器,該變壓器具有一一次側線圈201以及多個獨立之二次側線圈202、203、204,其中該二次側線圈202連接該主輸出電路10,其他二次側線圈203、204則各別連接多個副輸出電路20,該電力轉換電路2前端(該變壓器之一次側)仍舊由該切換單元3控制該輸入電力流向該諧振轉換電路1之週期,而圖10所示之切換單元3則為最基本之半橋式迴路態樣,該切換單元3之動作同樣的受控於該諧振控制單元4的諧振控制訊號(透過該脈波調變單元54、輔助線圈91以及該驅動器51而傳送至該切換單元3),而該電力轉換電路2後端(該變壓器之二次側)之主輸出電路10亦與圖9所示之架構相同,而圖10所示之實施態樣透過該變壓器繞設多個二次側線圈203、204連接多個副輸出電路20而形成多個副輸出電力103,且該多個副輸出電力103中至少其一具有與該主輸出電力102相異的電壓位元准,該多個副輸出電力103更可具有相異的電壓位元准,並且每一副輸出電力103透過獨立的相移控制單元6與驅動器53而獨立輸出具有相同或相異電壓位元准的多組副輸出電力103;因此該電力架構可依據電源供應器之需要而設定輸出數量與電壓;另外,上述圖9與圖10之實施態樣中的切換單元3、同步整流單元7以及副輸出電路20的橋式整流單元8,分別可為多個開關元件構成的全橋式或半橋式電路,且該同步整流單元7可為帶有中心抽頭之電路(如圖9所示),在多個開關元件之間由中心抽頭取得電力之技術為該技術領域所習知,故僅以圖9作為代表。
請再參閱圖11之第三種實施態樣,該圖中所示的切換單元3與橋式整流單元8皆為半橋式之態樣,而圖11中所標示的各電力波形請參閱圖12,其中可見一諧振控制訊號波形401與一相移控制訊號波形402具有一相移角度(Φ),藉由控制該相移角度(Φ)可調整輸出增益(gain);請再參閱圖13,圖13所示之電路架構大致上與圖11相同,但圖13之副輸出電路20的橋式整流單元8中更設置一箝位電容81,該箝位電容81調整該橋式整流單元8輸出之電壓位準提高或降低,以調整該副輸出電力103輸出之位準(如圖14所示),該箝位電容81之運作原理為該技術領域所習知,故不再贅述。
請參閱圖15,上述電路中之電力轉換電路2亦可包含一個以上之變壓器,並於一個以上之變壓器中定義一主變壓器21,其於變壓器定義為一個或多個副變壓器22,其中該主變壓器21與該副變壓器22皆具有一一次側線圈211、221以及一二次側線圈212、222,該主變壓器21之一次側線圈211連接該諧振轉換電路1,且該並聯電感13與該一次側線圈211並聯,該主變壓器21之二次側線圈212則連接該主輸出電路10;該諧振轉換電路1則連接該諧振電感12且與該並聯電感13並聯,該副變壓器22二次側線圈222則連接至少一副輸出電路20,該副輸出電路20之橋式整流單元8則依據該相移控制單元6及該驅動器53的控制,該相移控制單元6除了連接該諧振控制單元4以外更自該副輸出電力103擷取一第二回授訊號以調變該相移驅動訊號的時距;而具有多個變壓器之態樣亦可如圖16所示,多個變壓器中亦區別為至少一主變壓器21以及至少一副變壓器22(圖16中該主變壓器21以及副變壓器22皆以一個為例),其主要的電路架構皆與圖15相同,而圖16之實施例與圖15所不同之處在於該副變壓器22之一次側線圈221連接於該切換單元3並與該諧振轉換電路1並聯,且該副變壓器22之一次側線圈221與該切換單元3之間連接一電容元件(Cb),而該副變壓器22之二次側線圈222連接之副輸出電路20的輸出則受該相移控制單元6的控制,其中該相移控制單元6除了連接該諧振控制單元4以外更自該副輸出電力103擷取一第二回授訊號以調變該相移驅動訊號的時距。
如上所述,上述電路能達到的有益功效為達到具有LLC電路的高效率,並能藉由相移控制有效調整多個輸出電路的功率,本案以融合LLC電路以及DAB(Dual active bridge)電路之優點,而各個副輸出電路則可依該相移控制單元6獨立控制以實現精確調節,具備LLC電路高轉換效率、較寬裕的輸入電壓範圍,並兼具dual active bridge電路優秀的後端調節(POST REGULATION)能力,達到整體換效率較高、具有精確調節的優點。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其中,上述之切換單元3可為全橋式迴路、半橋式迴路或者由半橋式迴路搭配電容元件等三種型態(上述三種型態皆為該技術領域中所習知的整流電路),而該橋式整流單元8亦可為全橋式迴路、半橋式迴路或者半橋式迴路搭配一箝位電容81;另外,上述之並聯電感13雖以一獨立之電感元件示於圖中,但該諧振轉換電路1更可使用該主變壓器21之等效激磁電感視為並聯電感13,亦即該諧振轉換電路1不需連接實體之電感元件,而透過與該主變壓器21連接且與該主變壓器21之等效激磁電感產生諧振即可達到預期之功效;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而所作之些許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于本發明中,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綜上所述,本發明較習知之電路增進上述功效,應已充分符合新穎性及進步性之法定創新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懇請 貴局核准本件發明專利申請案,以勵創作,至感德便。
1...諧振轉換電路
11...諧振電容
12...諧振電感
13...並聯電感
2...電力轉換電路
21...主變壓器
22...副變壓器
3...切換單元
4...諧振控制單元
6...相移控制單元
7...同步整流單元
8...橋式整流單元
81...箝位電容
91...輔助線圈
92...比重分配電路
93...耦合元件
10...主輸出電路
20...副輸出電路
101...電力源
102...主輸出電力
103...副輸出電力
51、52、53...驅動器
54...脈波調變單元
201、211、221...一次側線圈
202、203、204、212、222...二次側線圈
401...諧振控制訊號波形
402...相移控制訊號波形
301...切換開關
302...LLC迴路
303...變壓器
304...控制晶片
305...驅動器
306...控制迴路
307...磁性放大器
圖1為習知主動順向箝位元電路的電路架構圖。
圖2為一習知LLC電路的電路架構圖。
圖3為圖2之電路節點波形圖。
圖4為圖2電路的諧振特性曲線。
圖5為一習知雙主動電橋電路架構圖。
圖6為圖5之電路節點波形圖。
圖7為習知利用磁性放大器調整副輸出電力之實施態樣圖。
圖8為習知依據電壓比例而調整副輸出電力之實施態樣圖。
圖9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態樣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態樣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態樣示意圖。
圖12為圖11中所標示的電力波形圖。
圖13為本發明第四實施態樣示意圖。
圖14為圖13之電路節點波形圖。
圖15為本發明第五實施態樣示意圖。
圖16為本發明第六實施態樣示意圖。
1...諧振轉換電路
11...諧振電容
12...諧振電感
13...並聯電感
2...電力轉換電路
3...切換單元
4...諧振控制單元
6...相移控制單元
7...同步整流單元
8...橋式整流單元
91...輔助線圈
10...主輸出電路
20...副輸出電路
101...電力源
102...主輸出電力
103...副輸出電力
51、52、53...驅動器
54...脈波調變單元
201...一次側線圈
202、203...二次側線圈

Claims (19)

  1. 一種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包括一取得一輸入電力並調變為至少一諧振電力之諧振轉換電路、一切換該輸入電力通過該諧振轉換電路之導通週期的切換單元、一調變諧振電力而輸出一轉換電力之電力轉換電路,其中該諧振轉換電路包括一諧振電容、一諧振電感以及並聯於該諧振電感與該電力轉換電路之間的並聯電感,而該諧振轉換器更包括:一連接該電力轉換電路而調變該轉換電力為一主輸出電力的主輸出電路,且一諧振控制單元電性連接該主輸出電路以擷取一回授訊號而產生一諧振控制訊號;至少一連接該電力轉換電路取得該轉換電力之副輸出電路,該副輸出電路具有一橋式整流單元以及一相移控制單元,該相移控制單元電性連接該諧振控制單元以取得該諧振控制訊號並調變為一相移驅動訊號,且該橋式整流單元受該相移驅動訊號控制而調變該轉換電力為一副輸出電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電力轉換電路為一變壓器,該變壓器具有一一次側線圈以及多個獨立之二次側線圈,其中多個二次側線圈分別連接於該主輸出電路以及多個副輸出電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多個二次側線圈得具有相異之繞匝數,令該副輸出電路提供之副輸出電力中至少其一具有與該主輸出電力相異之電壓位準。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電力轉換電路包含一個以上之變壓器,並於一個以上之變壓器中定義一主變壓器連接該主輸出電路而輸出該主輸出電力。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電力轉換電路更包含至少一個相異於該主變壓器之副變壓器,且該副變壓器之二次側連接至少一副輸出電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副變壓器之一次側連接該諧振轉換電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副變壓器之一次側與該主變壓器之一次側並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副變壓器之一次側連接該切換單元並與該諧振轉換電路並聯,且該副變壓器之一次側與該切換單元之間連接一電容元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相移驅動訊號受該相移控制單元調變而與該諧振控制訊號具有一相位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相移控制單元自該副輸出電力擷取一第二回授訊號以調變該相移驅動訊號的時距。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切換單元為多個開關元件所構成的全橋式迴路,且每一開關元件受該諧振控制單元所產生之諧振控制訊號所驅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切換單元為多個開關元件所構成的半橋式迴路,且每一開關元件受該諧振控制單元所產生之諧振控制訊號所驅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切換單元之開關元件並聯對應之電容元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主輸出電路具有一受控於該諧振控制訊號的同步整流單元,該同步整流單元連接該電力轉換電路。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同步整流單元為多個開關元件構成之一全橋式整流電路。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同步整流單元為多個開關元件構成之帶中心抽頭電路。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橋式整流單元為多個開關元件構成之一全橋式整流電路。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橋式整流單元為多個開關元件構成之一半橋式整流電路。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具備相移輸出路線的諧振轉換器,其中該橋式整流器之開關元件之間串連一箝位電容以調整該橋式整流器輸出之電壓位準。
TW98100005A 2009-01-05 2009-01-05 Resonant converter with phase shift output path TWI3972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00005A TWI397249B (zh) 2009-01-05 2009-01-05 Resonant converter with phase shift output pat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00005A TWI397249B (zh) 2009-01-05 2009-01-05 Resonant converter with phase shift output path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7892A TW201027892A (en) 2010-07-16
TWI397249B true TWI397249B (zh) 2013-05-21

Family

ID=44853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00005A TWI397249B (zh) 2009-01-05 2009-01-05 Resonant converter with phase shift output path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9724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5771A (zh) * 2014-09-02 2016-03-02 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直流电源装置的相移式全桥转换器控制电路
TWI579570B (zh) * 2016-10-27 2017-04-21 Sea Sonic Electronics Co Ltd Step - down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US9642587B2 (en) 2015-01-19 2017-05-09 Delta Electronics,Inc. High-voltage medical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0484B (zh) 2012-07-30 2015-10-21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整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TWI511430B (zh) * 2013-03-14 2015-12-01 Fsp Technology Inc 電源供應裝置
TWI581551B (zh) * 2015-07-31 2017-05-01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多輸出交換式電源轉換器
US11025172B2 (en) * 2019-08-26 2021-06-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Three-level modulation for wide output voltage range isolated DC/DC converters
US11901826B2 (en) 2019-08-26 2024-02-13 Delta Electronics, Inc. Isolated DC/DC converters for wide output voltage range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TWI772016B (zh) 2021-05-07 2022-07-2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變壓裝置
US11901820B2 (en) 2021-05-07 2024-02-13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ower supply apparatus with step-up and step-down conversion
TWI818582B (zh) 2022-06-09 2023-10-1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壓轉換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2902B2 (en) * 2003-08-21 2006-01-31 Delta Electronics, Inc. Full bridge converter with ZVS via AC feedback
TWM306519U (en) * 2006-09-04 2007-02-21 Jiun-Min Ye Driving apparatus for changing direction of a remote control car
US7209369B1 (en) * 2005-09-30 2007-04-24 Sony Corporatio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TW200742237A (en) * 2006-04-25 2007-11-01 Univ Nat Chiao Tung Single-stage AC/DC converter
TW200826457A (en) * 2006-12-05 2008-06-16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 Method of forming a power supply controller and structure therefor
TWM340660U (en) * 2008-04-29 2008-09-11 Glacialtech Inc Half-bridge llc resonant conver with self-driven synchronous rectifier
US7447048B2 (en) * 2005-09-02 2008-11-04 Sony Corporatio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2902B2 (en) * 2003-08-21 2006-01-31 Delta Electronics, Inc. Full bridge converter with ZVS via AC feedback
US7447048B2 (en) * 2005-09-02 2008-11-04 Sony Corporatio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US7209369B1 (en) * 2005-09-30 2007-04-24 Sony Corporatio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TW200742237A (en) * 2006-04-25 2007-11-01 Univ Nat Chiao Tung Single-stage AC/DC converter
TWM306519U (en) * 2006-09-04 2007-02-21 Jiun-Min Ye Driving apparatus for changing direction of a remote control car
TW200826457A (en) * 2006-12-05 2008-06-16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 Method of forming a power supply controller and structure therefor
TWM340660U (en) * 2008-04-29 2008-09-11 Glacialtech Inc Half-bridge llc resonant conver with self-driven synchronous rectifie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5771A (zh) * 2014-09-02 2016-03-02 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直流电源装置的相移式全桥转换器控制电路
CN105375771B (zh) * 2014-09-02 2017-12-15 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直流电源装置的相移式全桥转换器控制电路
US9642587B2 (en) 2015-01-19 2017-05-09 Delta Electronics,Inc. High-voltage medical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TWI579570B (zh) * 2016-10-27 2017-04-21 Sea Sonic Electronics Co Ltd Step - down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7892A (en) 2010-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7249B (zh) Resonant converter with phase shift output path
US8587963B2 (en) Resonant converter equipped with multiple output circuits to provide multiple power outlets
US6728118B1 (en) Highly efficient, tightly regulated DC-to-DC converter
TWI683522B (zh) 高頻分時多相電源轉換器
US8339808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unit
JP3400443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1777844B (zh) 具备相移输出路线的谐振转换器
US20090303753A1 (en) Multi-Element Resonant Converters
CN110932557A (zh) 一种基于倍压整流电路的高增益准谐振dc-dc变换器
JP2004248485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JP3344356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20110176336A1 (en) Isolated current regulated DC-DC converter
KR20130020397A (ko) 넓은 입력전압 제어 범위를 갖는 직류-직류 컨버터
TWI495245B (zh) 相移全橋轉換器輕載控制方法
CN111010044B (zh) 一种磁集成双有源桥变换器
KR20130013092A (ko) 대칭형 양방향 공진형 컨버터
KR20140091191A (ko) 단일 전력단 교류/직류 컨버터
TWI238592B (en) DC power source converter
WO2024051317A1 (zh) 一种三相交错宽范围高效隔离双向变换器
JP2002112548A (ja) 定電力出力直流電源装置
Han et al. A new full-bridge converter with phase-shifted coupled inductor rectifier
CN115149809A (zh) 非隔离全桥级联变换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JP2001218457A (ja) Dc/dcコンバータ
JP3700844B2 (ja) スイッチングコンバータ
Baek et al. A" Reverse-Feeding" Hold-up Time Strategy for Two-Stage Grid-Interface PFC with a Rectifier-Coupled Boost Indu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