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5660B - 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及其製法 - Google Patents

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及其製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5660B
TWI395660B TW96148554A TW96148554A TWI395660B TW I395660 B TWI395660 B TW I395660B TW 96148554 A TW96148554 A TW 96148554A TW 96148554 A TW96148554 A TW 96148554A TW I395660 B TWI395660 B TW I3956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heat
less
shrinkag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48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38679A (en
Inventor
Shigetomo Yamamoto
Yukinobu Mukoyama
Kyoko Inagaki
Kenji Kawai
Masatoshi Hashimoto
Katsuhiko Nose
Original Assignee
Toyo Bosek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3154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8083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3154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5753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Boseki filed Critical Toyo Boseki
Publication of TW200838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8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5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56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29C55/1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uccessive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29C55/1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uccessively
    • B29C55/146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uccessively firstly transversely to the direction of feed and then parallel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1/00Shaping by liberation of internal stresses; Making preforms having internal str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1/003Shaping by liberation of internal stresses; Making preforms having internal str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1/00Shaping by liberation of internal stresses; Making preforms having internal str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1/06Making preforms having internal stresses, e.g. plastic memor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23/00Use of polyalken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95/00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 B29K2995/0037Other properties
    • B29K2995/0049Heat shrinkab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J23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10T428/1328Shrinkable or shrunk [e.g., due to heat, solvent, volatile agent, restraint removal,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10T428/1328Shrinkable or shrunk [e.g., due to heat, solvent, volatile agent, restraint removal, etc.]
    • Y10T428/1331Single layer [continuous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786Of polyester [e.g., alkyd, etc.]
    • Y10T428/31797Next to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及其製法
本發明是關於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及其製法,詳細地關於適合於標籤用途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及其製法。
近年來,於用於提高包裝品的外觀之外裝、用於避免內容物的直接衝突之包裝、兼具玻璃瓶或塑膠瓶的保護與商品的顯示之標籤包裝等的用途中,廣泛使用由各種樹脂所成的熱收縮塑膠薄膜。於此等熱收縮塑膠薄膜之內,聚氯乙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等所成的拉伸薄膜,在聚對酞酸乙二酯(PET)容器、聚乙烯容器、玻璃容器等的各種容器中,使用於標籤或蓋封或集聚包裝之目的。
然而,聚氯乙烯系薄膜雖然收縮特性優異,但耐熱性低,而且焚燒時發生氯化氫氣體,有成為戴奧辛的原因等之問題。又,若使用聚氯乙烯系樹脂薄膜當作PET容器等的收縮標籤,則於回收利用容器時,亦有必須分離標籤與容器的問題。另一方面,聚苯乙烯系薄膜雖然收縮後的完工外觀性良好,但由於耐溶劑性差,印刷時必須使用特殊組成的油墨,而有不適宜的情況。又,聚苯乙烯系薄膜必須在高溫焚燒,焚燒時伴隨著異味,有發生大量的黑煙之問題。
因此,耐熱性高、焚燒容易、耐溶劑性優異的聚酯系薄膜或聚烯烴系薄膜係廣泛利用作為收縮標籤,隨著PET容器的流通量之增大,使用量有增加的傾向。又,作為通常的熱收 縮性聚酯系薄膜或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廣泛利用寬度方向被高倍率拉伸的寬度方向可大幅收縮者(即,主收縮方向為寬度方向者)(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特開2004-74426號公報
然而,上述在寬度方向經拉伸的熱收縮性聚酯薄膜或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於沿著與主收縮方向成正交的穿孔線撕裂時,有撕裂性(即穿孔線開封性)差的不適合情形。又,上述在寬度方向經拉伸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之耐熱性不充分,作為標籤使用時,將所裝配的瓶在保溫器內保管時,發生所謂的黏連,有與其它瓶的標籤熔黏之虞。
此外,在寬度方向熱收縮的熱收縮性薄膜於裝配當作瓶的標籤時,由於必須以寬度方向成為瓶的圓周方向而形成筒狀體,然後將該筒狀體裁切成指定的各長度,裝配於瓶,而使熱收縮,故高速裝配於瓶係困難。再者,近年來,開發出於便當等的合成樹脂製之單開容器的周圍(開口部)覆蓋帶狀的薄膜,而將容器在封閉狀態下保持的新穎包裝方法,但上述在寬度方向收縮的薄膜,對於如此的用途而言,使用便利性差。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實用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其可消除上述習知的熱收縮性聚酯薄膜或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所具有的問題點,對主收縮方向即長度方向之收縮性良好,而且穿孔線開封性、耐熱黏連性良好,以主收縮方向成 為瓶的圓周方向地,可自薄膜捲筒直接地裝配在瓶的周圍,對於上述新穎的包裝用途而言,使用便利性佳。
於本發明中,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發明之特徵為:由以丙烯-α-烯烴共聚物當作主成分的聚烯烴系樹脂,形成一定寬度的長條狀,主收縮方向為長度方向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其滿足下述要件(1)~(4):(1)於90℃的溫水中經過10秒的處理時,長度方向的熱水熱收縮率為15%以上且40%以下,(2)於90℃的溫水中經過10秒的處理時,與長度方向成正交的寬度方向之熱水熱收縮率為-5%以上且10%以下,(3)於80℃的溫水中在長度方向收縮10%後,每單位厚度之寬度方向的直角撕裂強度為50N/mm以上且200N/mm以下,(4)於合併薄膜的表面彼此,邊加熱到90℃,邊施加0.4MPa的壓力90秒時,剝離強度為0.1N/15mm以下。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的發明之特徵為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發明中,滿足下述要件(5):(5)在指定的溫度之溫水中經過10秒的處理後,測定寬度方向的熱水熱收縮率時,處理溫度60℃~80℃的熱水熱收縮率為0%以下。
再者,處理溫度60℃~80℃的熱水熱收縮率為0以下係意味在調節於60℃~80℃的範圍內之任一溫度的溫水中經過10秒後,測定寬度方向的熱水熱收縮率時,即使處理的溫水之溫度為任何溫度,處理後的熱水熱收縮率也為0%以下(即 沒有收縮)。又,-(負)的熱水熱收縮率係意味薄膜的伸長。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的發明之特徵為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記載的發明中,聚烯烴系樹脂係以丙烯與乙烯的共聚物當作主成分者,構成樹脂中的乙烯之量為2.0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的發明之特徵為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記載的發明中,聚烯烴系樹脂係以丙烯與乙烯及丁烯的共聚物當作主成分者,構成樹脂中的乙烯及丁烯之量為3.0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的發明之特徵為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記載的發明中,聚烯烴系樹脂係以丙烯與丁烯的共聚物當作主成分者,構成樹脂中的丁烯之量為15.0質量%以上且35.0質量%以下。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發明之特徵為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任一項記載的發明中,具有在芯層的至少一面上層合皮層的積層構造,於前述皮層中加有防黏連劑及/或抗靜電劑。
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記載的發明係用於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任一項記載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之製法,其特徵為將未拉伸薄膜,在拉幅機內於寬度方向之兩端邊際被夾具所抓住的狀態下,於70℃以上且140℃以下的溫度,在寬度方向以2.5倍以上且8.0倍以下的倍率作拉伸後,於100℃以上且155℃以下的溫度,經過1.0秒以上且50.0秒以下的時間之熱處理,然後,切斷去除薄膜的寬度方向的兩端 緣之夾具抓住部分後,在70℃以上且140℃以下的溫度,於長度方向以2.0倍以上且8.0倍以下的倍率作拉伸。
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記載的發明之特徵在為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記載的發明中,長度方向的拉伸係在經加熱的低速輥與高速輥之間進行,將此等2支輥間的拉伸間隙與拉伸前的薄膜寬度之比調整在0.10以上且0.50以下。
再者,拉伸間隙係指自縱拉伸時的低速輥與薄膜的接點起到高速輥與薄膜的接點為止之距離,拉伸間隙與拉伸前的薄膜寬度之比係當作拉伸間隙/薄膜寬度所算出之值。
本發明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係對主收縮方向即長度方向的收縮性高,而且與主收縮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之穿孔線開封性良好。因此,可適用作為瓶等的容器之標籤,可在短時間之內非常高效率地裝配於容器,於裝配而使熱收縮時,熱收縮所致的皺紋或收縮不足係極少,而呈現良好的完工,展現非常良好的穿孔線開封性。再者,作為瓶等的容器之標籤使用時,耐熱黏連性良好。而且,對於上述新穎包裝用途的使用便利性亦良好。
又,依照本發明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之製法,可廉價且容易地製造如上述之對長度方向的收縮性高、收縮完工性、穿孔線開封性、耐熱黏連性良好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
實施發明的最佳形態
作為本發明所用的丙烯與其它α-烯烴的共聚物之α-烯烴共聚合成分,較佳為碳數2~8的α-烯烴,例如乙烯、丁烯-1等,亦可以使用戊烯-1、己烯-1、4-甲基-1-戊烯等。又,共聚物較佳為於丙烯聚合1種或2種以上的上述所例示的α-烯烴而得之無規或嵌段共聚物。再者,於此等共聚物之中,若使用丙烯與乙烯所共聚合成的乙烯之量為2.0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者,丙烯與丁烯所共聚合成的丁烯之量為15.0質量%以上且35.0質量%以下者,丙烯與乙烯及丁烯所共聚合成的乙烯與丁烯之量為3.0質量%以上且15.0質量%以下者,由於可得到良好的收縮特性,故係特佳。
又,共聚物的熔體流動速率(MFR)較佳為在0.1~100g/10min.的範圍內,更佳為在0.5~20g/10min.的範圍內,特佳為在1.0~10 g/10min.的範圍內。又,本發明所用的樹脂之熔點較佳為在70℃以上且150℃以下,更佳為在80℃以上且145℃以下,特佳為在90℃以上且140℃以下。熔點若超過150℃,則結晶性變高,得不到充分的收縮特性,故係不宜,相反地若低於70℃,則樹脂發黏,發生黏連,操作會變困難,故係不宜。
於本發明中,所用的樹脂按照需要,在不妨礙特性的範圍內,可添加各種添加材、填料,例如熱安定劑、抗氧化劑、光安定劑、抗靜電劑、滑劑、核劑、難燃劑、顏料、染料、碳酸鈣、硫酸鋇、氫氧化鎂、雲母、滑石、黏土、氧化鋅、氧化鎂、氧化鋁、抗菌劑、防霧劑、賦予自然分解性的添加劑等。特別地,從操作性方面、及賦予滑性、抗靜電性、耐 熱黏連性的意圖來看,較佳為脂肪酸醯胺所代表的有機系滑劑或脂肪酸烷基胺、脂肪酸烷基胺酯、脂肪酸單甘油酯所代表的界面活性劑、矽石、PMMA所代表的防黏連劑。再者,在不危害本發明的薄膜之特性的範圍內,亦可摻合其它熱塑性樹脂、熱塑性彈性體、橡膠類、烴樹脂、石油樹脂等。
再者,本發明的薄膜,在不妨礙其特性的範圍內,於表面亦可層合同種的聚丙烯系樹脂層及其它樹脂層,例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聚乙烯醇等的阻氣性樹脂層。
於本發明的薄膜中,視需要在不妨礙本發明的特性之範圍內,可進行表面處理。作為表面處理的方法,可例示電暈放電處理、電漿處理、火焰處理、酸處理等,並沒有特別的限制。連續處理係可能的,較佳為在該薄膜的製程之捲繞步驟前進行可容易實施的電暈放電處理、電漿處理、火焰處理,作為提高熱熔黏層表面的潤濕張力之手段,特佳為電暈放電處理。
又,本發明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在90℃的溫水中,於無荷重狀態下經過10秒的處理時,由收縮前後的長度,根據下式1所算出的薄膜之長度方向的熱收縮率(即90℃的熱水熱收縮率)必須為15%以上且40%以下。
熱收縮率={(收縮前的長度-收縮後的長度)/收縮前的長度}×100(%)………式1
於90℃的長度方向之熱水熱收縮率若低於15%,則由於收縮量小,熱收縮後的標籤發生皺紋或鬆弛,故係不宜。再者,於90℃的長度方向之熱水熱收縮率的下限值較佳為18% 以上,更佳為21%以上,特佳為24%以上。再者,若考慮以原料的丙烯-α-烯徑共聚物當作主成分的聚烯烴系樹脂之本質特性,則判斷90℃的長度方向的熱水熱收縮率之上限值為40%左右。
又,本發明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於90℃的溫水中在無荷重狀態下經過10秒處理時,由收縮前後的長度,根據上式1所算出的薄膜之寬度方向的熱水熱收縮率必須為-5%以上且10%以下。
於90℃的寬度方向之熱水熱收縮率若高於10%,則作為標籤使用時,熱收縮時容易發生縱凹縮,故係不宜。再者,於90℃的寬度方向之熱水熱收縮率的下限值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1%以上。又,於90℃的寬度方向之熱水熱收縮率的上限值較佳為9%以下,更佳為8%以下,特佳為7%以下。又,若考慮以原料的丙烯-α-烯烴共聚物當作主成分的聚烯烴系樹脂之本質特性,則判斷90℃的寬度方向的熱水熱收縮率之下限值為-5%左右。
又,本發明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於80℃的溫水中在長度方向使收縮10%後,藉由以下的方法求得每單位厚度的寬度方向之直角撕裂強度時,該寬度方向的直角撕裂強度必須為50N/mm以上且200N/mm以下。
[直角撕裂強度的測定方法] 於經調整到80℃的熱水中使薄膜在長度方向收縮10%後,依照JIS-K-7128,當作指定大小的試驗片作取樣。然後,以萬能拉伸試驗機來抓住試驗片的兩端,在拉伸速度200mm/ 分鐘的條件下,進行薄膜的寬度方向之拉伸破壞時的強度測定。再者,關於在80℃未收縮10%的薄膜,藉由經過約5秒在80℃溫水中的浸漬,僅對可能收縮的部分,進行已收縮的薄膜之寬度方向的拉伸破壞時之強度測定。而且,使用下式2來算出每單位厚度的直角撕裂強度。
直角撕裂強度=拉伸破壞時的強度÷厚度………式2
於80℃的溫水中在長度方向使收縮10%後的直角撕裂強度若低於50N/mm,則作為標籤使用時,由於搬運中的落下等之衝擊而有發生容易破裂的情況之可能性,故係不宜,相反地直角撕裂強度若高於200N/mm,則在將標籤撕裂時的初期階段時,切割性(撕裂容易性)變差,故係不宜。再者,直角撕裂強度的下限值較佳為70N/mm以上,更佳為90N/mm以上,特佳為110N/mm以上。又,直角撕裂強度的上限值較佳為180N/mm以下,更佳為160N/mm以下,特佳為140N/mm以下。
再者,關於在穿孔線部分將標籤撕裂時的切割性,茲認為如上述所記載的穿孔線之最初部分(標籤的上端或下端的部分)的撕裂容易性(切口導入的容易性)、及沿著穿孔線斜地偏離之途中翼片不能切斷,以小力在穿孔線方向能斷裂到最後為止的撕裂容易性(與穿孔線方向成直角方向的撕裂容易性之平衡)兩者,係有助於實際上以手來剝離標籤時的作業之容易性,後者可藉由穿孔線的間距之改良等作幾分改善,而前者的穿孔線之最初部分的撕裂容易性方面,可藉由實際上以手來撕裂標籤時的官能評價作良好地對應,被視為更重要的特性 。因此,本發明的熱收縮聚烯烴系薄膜必須具有上述範圍的直角撕裂強度。然而,使後者之穿孔線方向與直角方向的撕裂容易性之平衡在某一特定的範圍,係可進一步提高本發明的熱收縮聚烯烴系薄膜之穿孔線開封性,故係較宜。具體地,本發明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於80℃的溫水中在長度方向使收縮10%後,藉由以下方法來求得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的愛爾曼多夫(Elmendorf)撕裂荷重時,此等愛爾曼多夫撕裂荷重的比即愛爾曼多夫比較佳為0.15以上且1.5以下。
[愛爾曼多夫比的測定方法] 將薄膜在預先鬆弛的狀態下裝配在具有指定長度的矩形狀框(即,薄膜的兩端係被框所抓住)。而且,鬆弛的薄膜係在框內成為緊張狀態為止(變成沒有鬆弛為止),藉由經過約5秒在80℃的溫水中浸漬,薄膜在長度方向收縮10%。然後,依照JIS-k-7128,進行薄膜的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的愛爾曼多夫撕裂荷重之測定,使用下式3來算出愛爾曼多夫比。再者,關於80℃沒有收縮10%的薄膜,藉由經過約5秒在80℃溫水中浸漬,僅對可能收縮的部分,進行已收縮的薄膜之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的愛爾曼多夫撕裂荷重之測定。
愛爾曼多夫比=長度方向的愛爾曼多夫撕裂荷重÷寬度方向的愛爾曼多夫撕裂荷重………式3
愛爾曼多夫比若低於0.15,則作為標籤使用時,沿著穿孔線筆直撕裂係困難,故係不宜。相反地,愛爾曼多夫比若高於1.5,則在與穿孔線偏離的位置容易裂開,故係不宜。再者,愛爾曼多夫比的下限值較佳為0.20以上,更佳為0.25以上 ,特佳為0.3以上。又,愛爾曼多夫比的上限值較佳為1.4以下,更佳為1.3以下,特佳為1.2以下。
再者,本發明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在合併薄膜的表面彼此,邊加熱到90℃,邊施加0.4MPa的壓力90秒時,剝離強度(以下稱為耐熱剝離強度)必須為0.1N/15mm以下。該耐熱剝離強度,係可在以萬能拉伸試驗機抓住重疊2片的各薄膜之兩端,於拉伸速度200mm/分鐘的條件下,剝離2片薄膜時,測定強度而求得。耐熱剝離強度若高於0.1N/mm,則以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當作標籤時,加熱(例如,將被覆有標籤的PET瓶保存在保溫器中)會有發生黏連之虞,故係不宜。再者,耐熱剝離強度較佳為0.05N/mm以下,最佳為0N/mm。
本發明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在指定的溫度之溫水中經過10秒的處理後,測定寬度方向的熱水熱收縮率時,處理溫度60℃~80℃的熱水熱收縮率較佳為0%以下。於假設通過蒸汽通道而完工時,蒸汽通道通過時的薄膜實溫係約80℃,若80℃的寬度方向之熱水熱收縮率為0%以下,則難以發生縱凹縮及皺紋等的問題,收縮完工性變良好。又,若考慮以原料的丙烯-α-烯烴共聚物當作主成分的聚烯烴系樹脂之本質特性,則判斷80℃的寬度方向之熱水熱收縮率的下限值為-3%左右。
上述熱收縮薄膜的熱收縮率、直角撕裂強度、愛爾曼多夫比、耐熱剝離強度,係可藉由使用前述較佳的薄膜組成、與後述較佳的製造方法作組合而達成。
本發明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之厚度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作為標籤用熱收縮性薄膜,較佳係10~200μm,更佳係20~100μm。
又,本發明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係藉由擠壓機將上述聚烯烴系樹脂原料熔融擠出以形成未拉伸薄膜,藉由以下所示的方法,將該未拉伸薄膜作二軸拉伸,藉由熱處理可獲得。
於將原料樹脂熔融擠出時,較佳為使用料斗乾燥器、槳式乾燥器等的乾燥機、或真空乾燥機來乾燥聚烯烴系樹脂原料。如此地使聚烯烴系樹脂原料乾燥後,利用擠壓機,在200~300℃的溫度熔融擠出成薄膜狀。於該擠出時,可以採用T模頭法、管式法等、已存在的任意方法。
而且,藉由將擠出後的片狀熔融樹脂急冷,可得到未拉伸薄膜。再者,作為將熔融樹脂急冷的方法,較佳可採用將熔融樹脂由噴嘴流延到回轉鼓上,作急冷固化以得到實質上未配向的樹脂片之方法。
再者,所得到的未拉伸薄膜,如後述地,在指定的條件下於寬度方向中拉伸後,一次熱處理,然後在指定條件下於長度方向中拉伸,對該縱拉伸後的薄膜作急冷,可得到本發明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
又,於縱拉伸時,藉由適當地調整拉伸間隙(自縱拉伸的低速輥與薄膜的接點起到高速輥與薄膜的接點為止之距離)與薄膜寬度,可將間隙比率(拉伸間隙/薄膜幅)調整在0.01~0.50的範圍內。
以下就用於得到本發明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之較佳二軸拉伸.熱處理方法,邊考慮與習知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之二軸拉伸.熱處理方法的差異,邊詳細說明。
[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的較佳製膜方法] 如上述地,單純地在寬度方向經拉伸的熱收縮性薄膜,有在與主收縮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之穿孔線開封性差的不適合情況。另一方面,以往對在長度方向收縮的熱收縮性薄膜之要求雖然高,但由於僅單純地在長度方向中拉伸未拉伸薄膜,係無法製造寬度寬的薄膜,故生產性差,厚度不均無法製造良好的薄膜。又,若採用預先在寬度方向的拉伸後在長度方向中拉伸的方法,則對長度方向的收縮量會變不足,在寬度方向中進行不必要的收縮。
本案發明人們,對在寬度方向的拉伸後於長度方向中拉伸的方法(以下稱為橫-縱拉伸法),精心檢討各拉伸步驟的條件對於薄膜的長度方向之熱水收縮率、穿孔線開封性、耐熱黏連性會產生怎樣的變化。結果查明藉由在橫-縱拉伸法的薄膜製造時,採取以下手段,則可安定地製造長度方向的收縮量高、正交方向的穿孔線開封性、耐熱黏連性良好之薄膜。因此,本案發明人們以此等知識為基礙,終於想出本發明。
(1)對寬度方向的拉伸後之中間熱鬆弛處理 (2)對長度方向的拉伸前之薄膜端部的修剪 (3)拉伸間隙的調整
以下依序說明上述各手段。
(1)對寬度方向的拉伸後之中間熱鬆弛處理 於本發明的橫-縱拉伸法的薄膜之製造中,在寬度方向將未拉伸薄膜拉伸後,必須在100℃以上且155℃以下的溫度,經過1.0秒以上且50.0秒以下的時間之熱處理(以下稱為中間熱鬆弛處理)。藉由進行該中間熱鬆弛處理,於作為標籤時,可得到穿孔線切割性良好的不會發生收縮不均之薄膜。如此地在橫拉伸後施予特定的中間熱鬆弛處理,可得到穿孔線切割性良好的不會發生收縮不均之薄膜的理由雖然未明確,但判斷因為藉由施予特定的中間熱鬆弛處理,對寬度方向的分子配向雖然有某一程度殘存,但減低寬度方向的收縮應力變可能。再者,熱鬆弛處理的溫度下限較佳為110℃以上,更佳為115℃以上。又,熱鬆弛處理的溫度上限較佳為150℃以下,更佳為145℃以下。另一方面,熱鬆弛處理的時間係必須按照原料組成適當地調整在1.0秒以上且50.0秒以下的範圍內。
又,對未拉伸薄膜之寬度方向的拉伸,必須於拉幅機內使寬度方向的兩端邊際被夾具所抓住的狀態下,在70℃以上且140℃以下的溫度,以2.5倍以上且8.0倍以下的倍率來進行。拉伸溫度若低於70℃,則拉伸時容易發生斷裂,故係不宜,相反地若高於140℃,則寬度方向的厚度不均變差,故係不宜。再者,橫拉伸的溫度下限較佳為75℃以上,更佳為80℃以上。又,橫拉伸的溫度上限較佳為135℃以下,更佳為130℃以下。另一方面,寬度方向的拉伸倍率若低於2.5倍,則不僅生產性差,而且寬度方向的厚度不均變差,故係不宜,相反地若高於8.0倍,則拉伸時容易發生斷裂,而且熱鬆弛 需要很大的能量及大規模的裝置,生產性變差,故係不宜。再者,橫拉伸倍率的下限較佳為3.0倍以上,更佳為3.5倍以上。又,橫拉伸倍率的上限較佳為7.5倍以下,更佳為7.0倍以下。
(2)對長度方向的拉伸前之薄膜端部的修剪 於本發明的橫-縱拉伸法之薄膜的製造中,在長度方向中拉伸施有中間熱鬆弛處理的薄膜之前,必須修剪薄膜端緣的未充分橫拉伸之壁厚部分(主要為橫拉伸時的夾具抓住部分)。更具體地,在薄膜的左右之位於端緣邊際的中央部分之厚度約1.1~1.3倍的厚度部分,必須使用刀具等的工具,切斷薄膜端緣邊際的壁厚部分,邊去除壁厚部分,邊僅將殘留的部分在長度方向中拉伸。再者,於如上述地修剪薄膜端部時,較佳為將修剪之前的薄膜之表面溫度冷卻到50℃以下。藉由如此地將薄膜冷卻,則可不會弄亂切斷面而修剪。又,薄膜端部的修剪,係可以使用通常的刀具等來進行,但若使用具有圓周狀刀頭的圓形刀刃,則不會發生局部刀頭變鈍的情況,可長時間繼續銳利地切斷薄膜端部,在對長度方向的拉伸時不會發生引起斷裂的情況,故係較宜。
如此地,藉由對長度方向修剪拉伸前的薄膜端部,則可將一次熱鬆弛處理的薄膜在長度方向中作均勻拉伸,則可最初不會斷裂而安定地連續製造薄膜。此外,可得到長度方向(主收縮方向)之收縮量大的薄膜。再者,由於在長度方向中均勻地拉伸薄膜成為可能,故可得到長度方向的厚度不均小的薄膜。而且,藉由修剪薄膜的端部,在對長度方向的拉伸時可 回避彎曲,得到左右之物性差小的薄膜。
(3)拉伸間隙的調整 於本發明的橫-縱拉伸法之薄膜的製造中,上述中間熱鬆弛處理後在對長度方向的拉伸,係在經加熱的低速輥與高速輥之間進行,必須將此等2支輥間的拉伸間隙與拉伸前的薄膜寬度之比(以下稱為拉伸間隙比率)調整在0.01以上且0.50以下,更佳為0.10以上且0.50以下。藉由如此地調整,於作為標籤而裝配於瓶時,由於對與主收縮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不發生收縮,不會發生所謂的“縱凹縮”,可得到收縮完工性良好,而且穿孔線開封性、耐熱黏連性皆良好的熱收縮性薄膜。拉伸間隙比率若低於0.10,則作為標籤裝配於瓶時,由於容易發生縱凹縮,故係不宜,相反地若拉伸間隙比率高於0.50,則發生拉伸不均,厚度不均變差,故係不宜。
再者,茲認為僅以上述(1)~(3)之手段內的特定任一個,係無法有效地幫助薄膜的長度方向之熱收縮性、穿孔線開封性、耐熱黏連性、安定的製膜性,藉由組合使用(1)及(2)、或(1)~(3)的手段,才可非常有效率地展現長度方向的熱收縮性、穿孔線開封性、耐熱黏連性、安定的製膜性。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來更詳細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完全不受該些實施例的態樣所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宗旨之範圍內,可適宜地變更。實施例、比較例所使用的原料之性狀、組成、實施例、比較例的薄膜之製造條件(拉伸.熱鬆弛處理條件等)係分別顯示在表1~4中。再者,表1及2中的樹脂原 料A~E係如以下。
.樹脂原料A:聚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S131乙烯=5.5質量%、MFR=1.2g/10分鐘、熔點135℃) .樹脂原料B:於94質量%的聚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FS2011DG3乙烯=0.6質量%、MFR=2.5g/10分鐘、熔點158℃)中添加6質量%的硬脂酸單甘油酯(抗靜電劑)者 .樹脂原料C:於80質量%的聚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FS2011DG3乙烯=0.6質量%、MFR=2.5g/10分鐘、熔點158℃)中添加20質量%的有機聚合物微粒子(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CS30平均粒徑3.5μm)者 .樹脂原料D:聚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住友化學株式會社製FS2011DG3乙烯=0.6質量%、MFR=2.5g/10分鐘、熔點158℃) .樹脂原料E:聚丙烯-乙烯-丁烯無規共聚物(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FSX66E8乙烯=2.5質量%、丁烯=6.9質量%、MFR=3.0g/10分鐘、熔點134℃)
又,薄膜的評價方法係如下述。
[Tm(熔點)] 使用精工電子工業株式會社製的差示掃描熱量計(型式:DSC220),採集5毫克未拉伸薄膜,從室溫以10℃/分鐘的升溫速度作升溫時,由吸熱曲線的尖峰溫度求得。
[乙烯、丁烯含量] 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中的乙烯或丁烯之含量,係依照高分子分析手冊(1995年,紀伊國屋書店發行)的第615~617頁所記載的方法,以13C-NMR光譜法來決定。再者,亦可藉由同書之第256頁「(i)無規共聚物」的項目記載之方法,以IR光譜法來決定。
[熱收縮率(熱水熱收縮率)] 將薄膜裁切成10cm×10cm的正方形,在指定溫度(60℃、65℃、70℃、75℃、80℃、90℃)±0.5℃的溫水中,於無荷重狀態下進行10秒處理以使熱收縮後,測定薄膜的縱及橫方向的尺寸,依照上式1,求出各自的熱收縮率。以該熱收縮率大的方向(長度方向)當作主收縮方向。
[耐熱剝離強度] 準備2片所得到的薄膜試料,合併此等的表面彼此,藉由試驗用密封器(西部機械(股)製;密封桿寬10mm),邊加熱到90℃,邊施加0.4MPa的壓力90秒後,將此等重疊的2片薄膜裁切成15mm寬的長方形。然後,使用萬能拉伸試驗機(島津製作(股)所製Autograph),在200mm/min.的條件下剝離2片薄膜時,測定剝離強度。再者,測定係進行5次,求其 平均值。
[直角撕裂強度] 於經調整到80℃的熱水中使薄膜在主收縮方向收縮10%。又,關於在80℃未收縮10%的薄膜,藉由經過約5秒在80℃溫水中的浸漬,僅使可能收縮的部分收縮。然後,依照JIS-k-7128,取樣如第1圖所示的形狀,以製作試驗片(再者,於取樣中,以試驗片的長度方向當作薄膜的主收縮方向)。然後,以萬能拉伸試驗機(島津製作所(股)製Autograph)抓住試驗片的兩端,在拉伸速度200mm/分鐘的條件下,進行薄膜的寬度方向之拉伸破壞時的強度測定,使用上式2,算出每單位厚度的直角撕裂強度。
[愛爾曼多夫比] 將所得到的薄膜以預先鬆弛的狀態裝配在矩形狀的框(以框來抓住薄膜的兩端),藉由使鬆弛的薄膜在框內成為緊張狀態為止(變成沒有鬆弛為止),經過約5秒在80℃的溫水中浸漬,使薄膜在主收縮方向收縮10%(以下稱為預備收縮)。又,關於80℃沒有收縮10%的薄膜,藉由經過約5秒在80℃溫水中浸漬,僅使可能收縮的部分收縮。然後,依照JIS-K-7128,剪下主收縮方向×正交方向=63mm×75mm的大小,自長條狀端緣(沿著正交方向的端緣)之中央,引入與該端緣成正交的20mm切縫(切口),以製作試驗片。而且,使用所製作的試驗片,進行主收縮方向的愛爾曼多夫撕裂荷重之測定。又,藉由與上述方法同樣的方法,使薄膜在主收縮方向作預備收縮後,將薄膜的主收縮方向換成正交方向,製作試驗 片,進行正交方向的愛爾曼多夫撕裂荷重之測定。而且,由所得到的主收縮方向及與主收縮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之愛爾曼多夫撕裂荷重,使用上式3來算出愛爾曼多夫比。
[收縮完工性] 關於主收縮方向為長度方向的薄膜捲筒,將所得到的薄膜捲筒切成約120mm的寬,藉由分割成指定長度而捲繞,以製作小型的分切捲筒,對該分切捲筒,預先使用東洋油墨製造(股)的草綠色.金色.白色的油墨,重複施予標籤用的印刷(3色印刷)。又,在各標籤用印刷,於與薄膜捲筒的長度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中,形成經過薄膜全寬的穿孔線(約1mm間隔之約1mm直徑的圓所連續的穿孔線),其為約22mm間隔的2條平行。然後,將施有標籤用印刷的筒狀薄膜之一方的端部,重疊於在350ml的四角型熱用PET瓶(裝填有內容物者)之外周的一部分上所塗佈的黏著劑之上而接著,於該狀態下,僅拉出指定長度的筒狀薄膜,使捲繞在PET瓶的外周。然後,邊藉由黏著劑在PET瓶的外周黏貼所重疊的熱收縮性薄膜彼此,邊藉由刀具在垂直方向切斷外側的薄膜,以使標籤被覆在PET瓶的外周。
另一方面,關於主收縮方向為寬度方向的薄膜捲筒,對於熱收縮性薄膜預先施予東洋油墨製造(股)的草綠色.金色.白色油墨之3色印刷。而且,藉由白光株式會社製的白光密封器(型式:No.310-1)來熱封已印刷薄膜之兩端部,以製作圓筒狀的標籤。然後,將所製作的標籤裝配在PET瓶的周圍。
然後,使用Fuji Astec Inc製蒸汽通道(型式;SH-1500-L),使被覆有標籤的PET瓶(被覆有由長度方向為主收縮方向的薄膜所成的標籤之PET瓶、及由寬度方向為主收縮方向的薄膜所成的標籤之PET瓶),在通過時間10秒、區溫度80℃的條件下通過,藉由在PET瓶的外周使標籤熱收縮,完成標籤的裝配。再者,裝配時於頸部中,以直徑40mm的部分成為標籤的一端之方式來調整。以目視來進行收縮後的完工性之評價,基準係如下述。
◎:完全沒有發生皺紋,浮起、收縮不足,而且也沒有見到色不均 ○:雖然無法確認皺紋,浮起、或收縮不足,但見到若干的色不均 △:雖然完全沒有發生浮起、收縮不足,但在頸部見到不均 ×:發生皺紋、浮起、收縮不足
[穿孔線開封性] 將預先在與主收縮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中引入有穿孔線的標籤,於與上述收縮完工性的測定條件相同的條件下裝配在PET瓶。但是,穿孔線係藉由以1mm間隔導入長度1mm的孔來形成,在標籤的縱方向(高度方向),經過寬度22mm、長度120mm設置2條。然後,將此瓶在5℃冷藏,從冰箱取出後立即以指尖來撕裂瓶的標籤之穿孔線,計數可在縱方向沿著穿孔線漂亮地裂開、可從瓶取下的標籤之條數,算出相對於全部樣品50條的比例(%)。
[耐熱黏連性] 藉由與上述收縮完工性的評價時同樣的方法,於350ml的四角型熱用PET瓶飲料(裝填有內容物者)之外周,使熱收縮性薄膜進行熱收縮而裝配。然後,將施有同樣熱收縮性薄膜之裝配的5個PET瓶飲料,垂直地堆起來,在70℃的條件下放置5曰後,以下述2階段來進行PET瓶飲料的外面薄膜是否彼此黏連的官能評價(還有,於看到稍微黏連時也當作×)。
○..無黏連 ×..有黏連
[實施例1] 利用共擠出法,從2個擠壓機(第一、第二擠壓機)將聚烯烴系樹脂熔融擠出(在模頭內積層而擠出),捲繞在被冷卻至30℃的回轉金屬輥上以作急冷,得到厚度為400μm的兩種三層構造之未拉伸薄膜(聚烯烴系樹脂積層片)。此時未拉伸薄膜的牽引速度(金屬輥的回轉速度)係約6.8m/min.。未拉伸薄膜的各層之形成方法(熔融擠出前的步驟)係如以下。再者,於以下的說明中,聚烯烴系樹脂積層片之從表層起依順序為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即,第三層的表面係金屬輥接觸面)。再者,於未拉伸薄膜的形成中,調整第一、第二擠壓機的吐出量,以使得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的厚度比成為1/4/1。
.第一層及第三層(皮層)的形成 藉由定量的螺旋進料機,將經乾燥的上述原料樹脂A、B、C分開地連續供應給擠壓機(第一擠壓機)的料斗。再者,原料樹脂A的供給量為90質量%,原料樹脂B的供給量為8 質量%,原料樹脂C的供給量為2質量%。而且,將所供給的原料樹脂A、B、C在料斗內混合,藉由單軸式的第一擠壓機在250℃從T模頭熔融擠出。
.第二層(芯層)的形成 藉由定量的螺旋進料機,將經乾燥的上述原料樹脂A分開地連續供應給擠壓機(第二擠壓機)的料斗。而且,藉由單軸式的第二擠壓機,將所供給的原料樹脂A在250℃從T模頭熔融擠出。
然後,將所得到的未拉伸薄膜導引至連續設有橫拉伸區、中間區、中間熱鬆弛處理區的拉幅機。再者,於該拉幅機中,位於橫拉伸區與中間熱鬆弛處理區的中間之中間區的長度係設定在約40cm。又,於中間區中,在薄膜不通過的狀態下垂吊長方形狀的紙片時,以該紙片幾乎完全在垂直方向垂下的方式,遮斷來自拉伸區的熱風及來自熱處理區的熱風。
然後,將導入拉幅機的未拉伸薄膜,預備加熱到薄膜溫度成為89℃為止後,在橫拉伸區中於橫方向在89℃拉伸4.5倍,使通過中間區後,往中間熱鬆弛處理區導引,藉由在145℃的溫度經過43秒的熱處理,得到厚度90μm的橫一軸拉伸薄膜。然後,利用拉幅機之後方所設置的左右一對之修剪裝置(由具有圓周狀刀頭的圓形刀刃所構成者),切斷橫一軸拉伸薄膜的端緣(中央的薄膜厚度之約1.2倍的厚度部分),連續地去除位於切斷部位之外側的薄膜端部。
再者,將如此端部經修剪的薄膜(薄膜寬度=500mm),導引至連續配置有複數的輥群之縱拉伸機,在預熱輥上預備加 熱至薄膜溫度成為90℃後,於表面溫度經設定在100℃的低速拉伸輥與內部循環水的溫度經設定在30℃的高速拉伸輥之間作2.0倍的拉伸。再者,低速輥的速度(與低速輥一起移動的薄膜之速度)係調整在3.0m/min.,高速輥的速度(與高速輥一起移動的薄膜之速度)係調整在6.0m/min.。又,低速拉伸輥與高速拉伸輥的拉伸間隙係調整在30mm(拉伸間隙比率=0.06)。
然後,藉由將如上述縱拉伸後的薄膜捲繞在紙管上,得到僅以指定長度捲繞有約50μm的二軸拉伸薄膜(熱收縮性聚烯烴薄膜)之薄膜捲筒。而且,藉由上述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5中顯示評價結果。
[實施例2] 除了將縱拉伸時的低速拉伸輥之表面溫度設定在110℃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捲繞有熱收縮性薄膜的薄膜捲筒。而且,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5中顯示評價結果。
[實施例3] 除了將縱拉伸時的高速輥之速度調整在15.0m/min.(縱拉伸倍率=5.0倍)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同樣的方法,得到捲繞有厚度約20μm的熱收縮性薄膜之薄膜捲筒。而且,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5中顯示評價結果。
[實施例4] 除了將縱拉伸時的低速拉伸輥之表面溫度設定在110℃, 且將高速輥的速度調整在10.5m/min.(縱拉伸倍率=3.5倍)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捲繞有厚度約30μm的熱收縮性薄膜之薄膜捲筒。而且,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5中顯示評價結果。
[實施例5] 除了將用於形成芯層的樹脂原料變更為樹脂原料E以外,藉由與實施例4同樣的方法,得到捲繞有熱收縮性薄膜的薄膜捲筒。而且,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5中顯示評價結果。
[實施例6] 除了將縱拉伸時的高速輥之速度調整在9.0m/min.(縱拉伸倍率=3.0倍)以外,藉由與實施例4同樣的方法,得到捲繞有厚度約36μm的熱收縮性薄膜之薄膜捲筒。而且,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5中顯示評價結果。
[實施例7] 除了於形成未拉伸的樹脂片時,將供應給第二擠壓機的樹脂原料作如表1的變更,而且不形成第一層及第三層,僅成為第二層的單層構造以外,藉由與實施例4同樣的方法,得到捲繞有厚度約30μm的熱收縮性薄膜之薄膜捲筒。而且,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5中顯示評價結果。
[比較例1] 除了以兩種三層構造的未拉伸薄膜之厚度當作110μm,將 中間熱鬆弛處理的溫度變更為70℃,不進行縱拉伸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得到捲繞有厚度約24μm的熱收縮性薄膜之薄膜捲筒。而且,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5中顯示評價結果。
[比較例2] 除了以兩種三層構造的未拉伸薄膜之厚度當作110μm,不進行橫拉伸、中間熱鬆弛處理,將未拉伸薄膜導引至縱拉伸機,將縱拉伸的低速輥之速度變更為1.0m/min.,將高速輥的速度變更為6.0m/min.(縱拉伸倍率=6.0倍)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進行縱拉伸,得到捲繞有厚度約20μm的熱收縮性薄膜之薄膜捲筒。而且,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5中顯示評價結果。
[比較例3] 除了將用於形成皮層、芯層的樹脂原料及其組成作如表1的變更,而且不進行縱拉伸以外,嘗試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得到捲繞有熱收縮性薄膜的薄膜捲筒,但由於在橫拉伸步驟頻頻發生斷裂,無法得到可評價的薄膜。
[比較例4] 除了將用於形成皮層、芯層的樹脂原料及其組成作如表1的變更,而且將中間熱鬆弛處理的溫度變更為160℃,將縱拉伸時的低速輥之溫度變更為140℃以外,藉由與實施例4同樣的方法,得到捲繞有厚度約30μm的熱收縮性薄膜之薄膜捲筒。而且,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5中顯示評價結果。
[實施例8] 利用共擠出法,從2個擠壓機(第一、第二擠壓機)將聚烯烴系樹脂熔融擠出(在模頭內積層而擠出),捲繞在被冷卻至30℃的回轉金屬輥上以作急冷,得到厚度為560μm的兩種三層構造之未拉伸薄膜(聚烯烴系樹脂積層片)。此時未拉伸薄膜的牽引速度(金屬輥的回轉速度)係約6.8m/min.。未拉伸薄膜的各層之形成方法(熔融擠出前的步驟)係如以下。再者,於以下的說明中,聚烯烴系樹脂積層片之從表層起依順序為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即,第三層的表面係金屬輥接觸面)。再者,於未拉伸薄膜的形成中,調整第一、第二擠壓機的吐出量,以使得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的厚度比成為5/20/5。
.第一層及第三層(皮層)的形成 藉由定量的螺旋進料機,將經乾燥的上述原料樹脂A、B、C分開地連續供應給擠壓機(第一擠壓機)的料斗。再者,原料樹脂A的供給量為90質量%,原料樹脂B的供給量為8質量%,原料樹脂C的供給量為2質量%。而且,將所供給的原料樹脂A、B、C在料斗內混合,藉由單軸式的第一擠壓機在250℃從T模頭熔融擠出。
.第二層(芯層)的形成 藉由定量的螺旋進料機,將經乾燥的上述原料樹脂A分開地連續供應給擠壓機(第二擠壓機)的料斗。而且,藉由單軸式的第二擠壓機,將所供給的原料樹脂A在250℃從T模頭熔融擠出。
然後,將所得到的未拉伸薄膜導引至連續設有橫拉伸區、中間區、中間熱鬆弛處理區的拉幅機。再者,於該拉幅機中,位於橫拉伸區與中間熱鬆弛處理區的中間之中間區的長度係設定在約40cm。又,於中間區中,在薄膜不通過的狀態下垂吊長方形狀的紙片時,以該紙片幾乎完全在垂直方向垂下的方式,遮斷來自拉伸區的熱風及來自熱處理區的熱風。
然後,將導入拉幅機的未拉伸薄膜,預備加熱到薄膜溫度成為90℃為止後,在橫拉伸區中於橫方向在90℃拉伸6.5倍,使通過中間區後,導引至中間熱鬆弛處理區,藉由在130℃的溫度經過43秒的熱處理,得到厚度90μm的橫一軸拉伸薄膜。然後,利用拉幅機之後方所設置的左右一對修剪裝置(由具有圓周狀刀頭的圓形刀刃所構成者),切斷橫一軸拉伸薄膜的端緣(中央的薄膜厚度之約1.2倍的厚度部分),連續地去除位於切斷部位之外側的薄膜端部。
再者,將如此端部經修剪的薄膜(薄膜寬度=500mm),導引至連續配置有複數的輥群之縱拉伸機,在預熱輥上預備加熱至薄膜溫度成為90℃後,於表面溫度經設定在90℃的低速拉伸輥與內部循環水的溫度經設定在30℃的高速拉伸輥之間作6.0倍的拉伸。再者,低速輥的速度(與低速輥一起移動的薄膜之速度)係調整在1.0m/min.,高速輥的速度(與高速輥一起移動的薄膜之速度)係調整在6.0m/min.。又,低速拉伸輥與高速拉伸輥的拉伸間隙係調整在116mm,因此拉伸間隙比率為0.23。
然後,藉由將如上述縱拉伸後的薄膜捲繞在紙管上,得到 僅以指定長度捲繞有約30μm的二軸拉伸薄膜(熱收縮性聚烯烴薄膜)之薄膜捲筒。而且,藉由上述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6中顯示評價結果。
[實施例9] 除了將用於形成芯層的樹脂原料變更為樹脂原料E以外,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得到捲繞有熱收縮性薄膜的薄膜捲筒。而且,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6中顯示評價結果。
[實施例10] 除了將縱拉伸時的低速輥之速度變更為1.5m/min.,將高速輥之速度調整在9.0m/min.(縱拉伸倍率=6.0倍)以外,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得到捲繞有熱收縮性薄膜的薄膜捲筒。而且,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6中顯示評價結果。
[實施例11] 除了將縱拉伸時的低速輥之速度變更為2.0m/min.,將高速輥之速度調整在9.0m/min.(縱拉伸倍率=4.5倍)以外,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得到捲繞有熱收縮性薄膜的薄膜捲筒。而且,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6中顯示評價結果。
[實施例12] 除了於形成未拉伸的樹脂片時,將供應給第二擠壓機的樹脂原料作如表2的變更,而且不形成第一層及第三層,僅成為第二層的單層構造以外,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得 到捲繞有熱收縮性薄膜之薄膜捲筒。而且,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6中顯示評價結果。
[比較例5] 將以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所得到的未拉伸薄膜,不作橫拉伸、中間熱鬆弛處理,而導引至縱拉伸機,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作縱拉伸,得到捲繞有熱收縮性薄膜的薄膜捲筒。而且,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6中顯示評價結果。
[比較例6] 除了將用於形成皮層、芯層的樹脂原料及其組成作如表2的變更以外,嘗試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來得到捲繞有熱收縮性薄膜的薄膜捲筒,但由於在橫拉伸步驟頻頻發生斷裂,無法得到可評價的薄膜。
[比較例7] 除了將用於形成皮層、芯層的樹脂原料及其組成作如表2的變更,而且將中間熱鬆弛處理的溫度變更為160℃,將縱拉伸時的低速輥之溫度變更為140℃以外,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得到捲繞有熱收縮性薄膜的薄膜捲筒。而且,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6中顯示評價結果。
[比較例8] 除了將縱拉伸時的高速輥之溫度變更為120℃,將低速輥的速度變更為2.0m/min.,將高速輥的速度調整在8.0m/min.( 縱拉伸倍率=4.0倍),而且將低速拉伸輥與高速拉伸輥的拉伸間隙調整在30mm(拉伸間隙比率為0.06)。其以外係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得到捲繞有熱收縮性薄膜的薄膜捲筒。而且,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來評價所得到的薄膜之特性。表6中顯示評價結果。
由表5及6可知,實施例1~12所得到的薄膜,在主收縮方向即長度方向的收縮性皆高,在與主收縮方向成正交的寬度方向之收縮性皆非常低。又,實施例1~12所得的薄膜之耐熱剝離強度皆低,亦沒有收縮不均,收縮完工性、穿孔線開封性、耐熱黏連性皆良好。即,實施例所得到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作為標籤的品質皆高,為實用性極高者。
與其相對地,比較例1、2所得到的熱收縮性薄膜係穿孔線開封性不良。又,於比較例3的條件下,無法得到可評價的薄膜。再者,比較例4所得到的薄膜之長度方向的熱收縮率係極低,作為標籤裝配時由於收縮不足,無法順利地裝配,不能得到可評價穿孔線開封性、耐熱黏連性的附標籤之瓶。即,由比較例1至4所得到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作為標籤的品質差,為實用性低者。
又,比較例5所得到的熱收縮性薄膜之熱收縮率不足,作為標籤裝配時會發生收縮不均。此外,穿孔線開封性、耐熱黏連性亦不良。又,於比較例6的條件下,無法得到可評價的薄膜。再者,比較例7所得到的薄膜之長度方向的熱收縮率係極低,作為標籤裝配時由於收縮不足而無法裝配,不能得到可評價穿孔線開封性、耐熱黏連性的附標籤之瓶。又,比較例8所得到的薄膜,雖然長度方向的熱收縮率、收縮不均、穿孔線開封性、耐熱黏連性良好,但正交方向的收縮率高,縱凹縮大。即,比較例5~8所得到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在作為標籤的品質皆差, 為實用性低者。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由於如上述地具有優異的加工特性,故適用於瓶的標籤用途。
F‧‧‧薄膜
第1圖係顯示直角撕裂強度的測定時,試驗片的形狀之說明圖(還有,圖中的試驗片之各部分的長度單位為mm)。

Claims (8)

  1. 一種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其係由以丙烯-α-烯烴共聚物當作主成分的聚烯烴系樹脂,形成一定寬度的長條狀,主收縮方向為長度方向的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其特徵為滿足下述要件(1)~(4):(1)於90℃的溫水中經過10秒的處理時,長度方向的熱水熱收縮率為15%以上且40%以下,(2)於90℃的溫水中經過10秒的處理時,與長度方向成正交的寬度方向之熱水熱收縮率為-5%以上且10%以下,(3)於80℃的溫水中在長度方向收縮10%後,每單位厚度之寬度方向的直角撕裂強度為50N/mm以上且200N/mm以下,(4)於邊合併薄膜的表面彼此並加熱到90℃,邊施加0.4MPa的壓力90秒時,剝離強度為0.1N/15mm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其滿足下述要件(5):(5)在指定的溫度之溫水中經過10秒的處理後,測定寬度方向的熱水熱收縮率時,處理溫度60℃~80℃的熱水熱收縮率為0%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其中聚烯烴系樹脂係以丙烯與乙烯的共聚物當作主成分 者,構成樹脂中的乙烯之量為2.0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其中聚烯烴系樹脂係以丙烯與乙烯及丁烯的共聚物當作主成分者,構成樹脂中的乙烯及丁烯之量為3.0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其中聚烯烴系樹脂係以丙烯與丁烯的共聚物當作主成分者,構成樹脂中的丁烯之量為15.0質量%以上且35.0質量%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其中具有在芯層的至少一面上層合皮層的積層構造,於該皮層中加有防黏連劑及/或抗靜電劑。
  7. 一種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之製法,其係用於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的製法,其特徵為將未拉伸薄膜,在拉幅機內於寬度方向之兩端邊際被夾具所抓住的狀態下,於70℃以上且140℃以下的溫度,在寬度方向以2.5倍以上且8.0倍以下的倍率作拉伸後,於100℃以上且155℃以下的溫度,經過1.0秒以上且50.0秒以下的時間之熱鬆弛處理,然後,切斷去除薄膜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邊際之夾具抓住部分後,在70℃以上且140℃以下的溫度,於長度方向以2.0倍以上且8.0倍以下的倍率作拉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之製 法,其中長度方向的拉伸係在經加熱的低速輥與高速輥之間進行,將此等2支輥間的拉伸間隙與拉伸前的薄膜寬度之比調整在0.10以上且0.50以下。
TW96148554A 2006-12-20 2007-12-19 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及其製法 TWI3956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43171 2006-12-20
JP2006343172 2006-12-20
JP2007315497A JP5380830B2 (ja) 2006-12-20 2007-12-06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15498A JP4957531B2 (ja) 2006-12-20 2007-12-06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8679A TW200838679A (en) 2008-10-01
TWI395660B true TWI395660B (zh) 2013-05-11

Family

ID=41153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48554A TWI395660B (zh) 2006-12-20 2007-12-19 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及其製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697207B2 (zh)
EP (1) EP2116354B1 (zh)
KR (1) KR101380101B1 (zh)
CN (1) CN101583478B (zh)
AT (1) ATE545496T1 (zh)
ES (1) ES2380293T3 (zh)
PL (1) PL2116354T3 (zh)
TW (1) TWI395660B (zh)
WO (1) WO20080757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82919B2 (ja) * 2006-08-30 2012-02-22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熱収縮性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包装体
JP2009045920A (ja) * 2007-07-26 2009-03-05 Toyobo Co Ltd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01007A (ja) * 2007-05-23 2009-01-08 Toyobo Co Ltd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8143230A1 (ja) * 2007-05-23 2008-11-27 Toyo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60740B2 (ja) * 2007-09-25 2010-10-13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熱収縮性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熱収縮性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及び包装体
CN101970212B (zh) * 2008-02-27 2014-05-07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白色热收缩性聚酯类膜、白色热收缩性聚酯类膜的制造方法、标签及包装体
US10173818B2 (en) * 2015-07-24 2019-01-08 Toyobo Co., Ltd. Heat-shrinkable polyester film,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package thereof
JP6014743B1 (ja) 2015-11-30 2016-10-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その利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84934A (ja) * 1990-03-31 1991-12-16 Diafoil Co Ltd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H1171473A (ja) * 1997-07-01 1999-03-16 Toyobo Co Ltd 熱収縮性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
JP2000038463A (ja) * 1998-07-23 2000-02-08 Teijin Ltd 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162725A (ja) * 1999-12-10 2001-06-19 C I Kasei Co Ltd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イルム
JP2004181876A (ja) * 2002-12-05 2004-07-02 Toyobo Co Ltd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
JP2005068317A (ja) * 2003-08-26 2005-03-17 Toyobo Co Ltd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
WO2006075634A1 (ja) * 2005-01-11 2006-07-20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熱収縮性積層フィルム、該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成形品、熱収縮性ラベルおよび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7234A (ja) * 1984-08-13 1986-03-07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熱収縮性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
DE3917652A1 (de) * 1989-05-31 1990-12-06 Hoechst Ag Mehrschichtige transparente polyolefinfolie fuer die schrumpfetikettieranwendung
US5614315A (en) * 1995-01-20 1997-03-25 Okura Industrial Co., Ltd. Heat-shrinkable multi-layer polyolefin films
JP2000309647A (ja) * 1999-04-23 2000-11-07 Toyobo Co Ltd 熱収縮性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
JP4552097B2 (ja) * 2000-04-27 2010-09-29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熱収縮性熱可塑性樹脂系フィルム
JP2002361741A (ja) * 2001-01-25 2002-12-18 Toyobo Co Ltd 熱収縮性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及びラベル
US20040072002A1 (en) * 2002-08-09 2004-04-15 Tohru Hashioka Heat-shrinkable polyolefin film
JP4106602B2 (ja) 2002-08-09 2008-06-25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
JP2005047959A (ja) * 2003-07-29 2005-02-24 Toyobo Co Ltd 熱収縮性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
EP1733874A4 (en) * 2004-03-31 2008-11-05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THERMORE-CRYSTABLE MULTILAYER POLYOLEFIN FILM, HEAT-SINK LABEL, AND CONTAINER WITH THE LABEL FIXED THERETO
JP4468850B2 (ja) * 2005-03-29 2010-05-26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積層フィルム、熱収縮性ラベル及び該ラベルを装着した容器
JP4297911B2 (ja) * 2005-01-11 2009-07-15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熱収縮性積層フィルム、該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成形品、熱収縮性ラベルおよび容器
JP4511982B2 (ja) * 2005-03-31 2010-07-28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熱収縮性フィルム
WO2007063973A1 (ja) * 2005-11-30 2007-06-07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熱収縮性フィルム、並びに該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成形品、熱収縮性ラベル及び容器
JP4957531B2 (ja) 2006-12-20 2012-06-20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84934A (ja) * 1990-03-31 1991-12-16 Diafoil Co Ltd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H1171473A (ja) * 1997-07-01 1999-03-16 Toyobo Co Ltd 熱収縮性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
JP2000038463A (ja) * 1998-07-23 2000-02-08 Teijin Ltd 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162725A (ja) * 1999-12-10 2001-06-19 C I Kasei Co Ltd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イルム
JP2004181876A (ja) * 2002-12-05 2004-07-02 Toyobo Co Ltd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
JP2005068317A (ja) * 2003-08-26 2005-03-17 Toyobo Co Ltd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
WO2006075634A1 (ja) * 2005-01-11 2006-07-20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熱収縮性積層フィルム、該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成形品、熱収縮性ラベルおよび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97207B2 (en) 2014-04-15
ATE545496T1 (de) 2012-03-15
EP2116354B1 (en) 2012-02-15
KR20090101354A (ko) 2009-09-25
EP2116354A1 (en) 2009-11-11
ES2380293T3 (es) 2012-05-10
TW200838679A (en) 2008-10-01
KR101380101B1 (ko) 2014-03-31
PL2116354T3 (pl) 2012-07-31
CN101583478A (zh) 2009-11-18
US20100093965A1 (en) 2010-04-15
WO2008075705A1 (ja) 2008-06-26
CN101583478B (zh) 2012-07-04
EP2116354A4 (en)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5660B (zh) 熱收縮性聚烯烴系薄膜及其製法
AU715460B2 (en)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film with high biaxial orientation
RU2415014C2 (ru) Ориентированные многослойные усаживающиеся этикетки
JP2009001007A (ja)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09293B (zh) 熱收縮性聚苯乙烯系薄膜及其製法
JP4957531B2 (ja)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058304A1 (en) Label film
JP5380830B2 (ja)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749873C (en) Label film for deep drawing processes
MX2013009765A (es) Etiqueta polimerica que se encoje con calor a base de poliuretano orientado unidireccional.
JP7168115B1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熱収縮性フィルム
JP7088430B1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熱収縮性フィルム
WO2023188447A1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熱収縮性フィルム
JP2005068317A (ja)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
TW200909212A (en) Thermoshrinkability polyolefin-based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it
JP2000246828A (ja) 熱圧着ラミネー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45920A (ja)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84996B2 (ja) 積層熱収縮性フィルム
AU748319B2 (en) Polymeric films
JP2005138387A (ja)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ロ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39798A (ja) 耐熱性の改善された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