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3663B - 包裝盒之緩衝結構 - Google Patents
包裝盒之緩衝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93663B TWI393663B TW99126335A TW99126335A TWI393663B TW I393663 B TWI393663 B TW I393663B TW 99126335 A TW99126335 A TW 99126335A TW 99126335 A TW99126335 A TW 99126335A TW I393663 B TWI393663 B TW I39366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wall
- fixing
- package
- fixing groove
- buff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緩衝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包裝盒之緩衝結構。
物品於搬運時,由於紙箱本身所能提供的避震緩衝效果有限,業者會將具緩衝效果的緩衝材結合於物品之兩側,並裝入紙箱中,可防止運送或搬移中發生晃動時物品撞擊紙箱,且可削減因振動或發生撞擊所產生的力道。
然而,由於緩衝材僅放置於紙箱中,與紙箱並未具有相互連結關係,故紙箱無法分擔緩衝材所受的撞擊力道,亦即無法進一步的提供額外的緩衝效果。因此,當紙箱因摔落或受到撞擊時,大部份的撞擊力道將由緩衝材所吸收,紙箱僅僅小部份分擔緩衝材之撞擊力道有限,故當導致撞擊力道較緩衝材之緩衝能力大時(超過緩衝材之緩衝能力),將導致物品的損壞。
此外,當紙箱在組裝時,業者會將紙箱之兩鄰邊相互重疊以達組合紙箱之目的,然而,當緩衝材被放置於紙箱之兩端時,緩衝材加上紙箱本身重疊的厚度將浪費紙箱之緩衝空間,同時,紙箱重疊之部份也重複並浪費紙箱材料。
如此,如何研發出一種解決方案,可有效改善上述所帶來的缺失及不便,實乃相關業者目前刻不容緩之一重要課題。
本發明一方面揭露一種包裝盒之緩衝結構,用以加強紙箱與緩衝材的結構關聯性、提昇緩衝空間使用率,進而降低紙箱受撞擊時,導致物品損壞之機率。
本發明揭露一種包裝盒之緩衝結構,用以降低紙箱材料之用量,並可減少組裝紙箱之操作步驟。
本發明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包括一連結件及至少一緩衝件。連結件係具有相對側之第一側牆與第二側牆,且於連結件上更具有一第一固定部。緩衝件設置於第一側牆與第二側牆之間,且緩衝件上具有第一固定槽,而第一固定槽係與第一固定部相對應,以供第一固定部嵌入,藉以使緩衝件固定於連結件上。此外,連結伴具有一底面,底面連接第一側牆與第二側牆,並與第一側牆與第二側牆共構出一容置空間。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緩衝件可為分別位於連結伴之兩相對端之二緩衝件;或為固定於連結件之兩相對端之單一緩衝件被固定於該連結伴之兩相對端。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位於第一側牆。
此實施例之一變化,第一固定槽跨設於該緩衝件相鄰接之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上,其中第一側面之一法線方向平行第一側牆,第二側面朝向第一側牆。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一連接部及一第一延伸部。第一連接部係自第一側牆朝第二側牆延伸,位於第一固定槽內並支撐緩衝件。第一延伸部係自第一連接部朝底面延伸,並位於第一固定槽內。
此實施例之另一變化,第一固定槽開設於緩衝件朝向底面之一面。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一連接部、一第一延伸部及一第一凸肋。第一連接部係自第一側牆朝第二側牆延伸,於第一固定槽外支撐緩衝件。第一延伸部係自第一連接部朝底面延伸。第一凸肋係自第一延伸部朝背對底面之方向延伸,用以嵌入第一固定槽內。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位於底面。
此實施例之一變化,第一固定槽跨設於緩衝件相鄰接之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上,其中第一側面之一法線方向平行第一側牆,第二側面朝向底面。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二凸肋。第二凸肋係自底面朝容置空間延伸,並位於第一固定槽內。
另外,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二連接部及一第二延伸部。第二連接部係自底面朝容置空間延伸,並位於第一固定槽內。第二延伸部係自第二連接部朝第一側牆及第二側牆其中之一延伸,位於第一固定槽內並支撐緩衝件。
另一變化中,第一固定部除第二連接部及第二延伸部外,第一固定部更包含一第三凸肋。第三凸肋係自第二連接部朝第一側牆及第二側牆其中另一延伸,位於第一固定槽內並支撐緩衝件。
又一變化中,第一固定部除第二連接部、第二延伸部及第三凸肋外,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四凸肋。第四凸肋係自第二延伸部朝背對底面之方向延伸,並位於第一固定槽內。
此實施例之另一變化,第一固定槽開設於緩衝件朝向底面之一面。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二凸肋。第二凸肋係自底面朝容置空間延伸,對應第一固定槽設置,並嵌入第一固定槽內。
另外,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二連接部、一第二延伸部及一第四凸肋。第二連接部係自底面朝容置空間延伸。第二延伸部係自第二連接部朝第一側牆及第二側牆其中之一延伸,並於第一固定槽外支撐緩衝件。第四凸肋係自第二延伸部朝背對底面之方向延伸,嵌入第一固定槽內。
又一實施例中,緩衝件更包含一第二固定槽。連結伴更包含一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位於第二側牆,係與第二固定槽相對應,用以嵌入第二固定槽內。如此,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分別對齊地或交錯地設於第一側牆及第二側牆上。
再一實施例中,緩衝件更包含一第三固定槽。連結件更包含一第三固定部。第三固定部位於第一側牆,係與第三固定槽相對應,用以嵌入第三固定槽,其中第三固定部較第一固定部接近連結件之底面。
綜上所述,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提高包裝盒之結構強度;同時,本發明減少緩衝距離,避免重複緩衝空間浪費,藉以提升容置空間;此外,減少用紙量,降低紙箱材料,進而達到減少組裝紙箱之操作步驟,節省組裝時間。
以下將以圖示及詳細說明清楚說明本發明之精神,如熟悉此技術之人員在瞭解本發明之實施例後,當可由本發明所教示之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並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
請參閱第1圖所示。第1圖繪示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與一外盒200於一實施例下的組裝分解示意圖。
本發明提出一種包裝盒100之緩衝結構,其中緩衝結構包括連結件300及至少一個緩衝件400,且緩衝結構係配置於包裝盒100之底面,在本實施例中緩衝結構並可同時作為包裝盒100之底部。
請參閱第1圖及第2圖所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中,包裝盒100更包含一外盒200,且外盒200僅具有上蓋及四側蓋,故本實施例包裝盒100之底部部分將由緩衝結構所構成。此外,外盒200具有多個第一扣合部210。連接件300具有多個第二扣合部390。藉由第一扣合部210與第二扣合部390之相互扣合,外盒200套合於連結件300上,以包覆物品與包裝盒之緩衝結構於其中。
另一變化中,除了外盒200套合於連接件300上,外盒200亦可套合於緩衝件400上(圖中未示)。
需定義的是,緩衝件之材料包含發泡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EPS)或可發性聚乙烯(Expand aple poly ephylene,EPE)等。此外,連結件300最佳可由紙類所彎折而成,且連結件300之固定部301可自第一側牆310、第二側牆320或底面330朝容置空間所翻折而成。然,本發明之連結件300並不限僅由紙類所製成,塑膠、金屬、木材類亦可應用於本發明中。
承上所述,緩衝結構包括連結件300及至少一個緩衝件400,連結伴300係具一底面330及位於底面330兩相對側之第一側牆310與第二側牆320。連結件300上更具有多個固定部301。緩衝件400設置於第一側牆310與第二側牆320之間。緩衝件400上具有多個固定槽408,此些固定槽408係一一與此些固定部301相對應,以供對應之固定部301嵌入,藉以使緩衝件400固定於連結件300上。如此,由於緩衝件400固定於連結件300上,使得包裝盒100受到撞擊時,連結件300可分攤緩衝件400受到撞擊的力道,進而降低所保護物品損壞之機率。
具體而言,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底面330呈矩形,第一側牆310與第二側牆320於底面330之兩相對側同時朝同一方向延伸。其中底面330之另兩相對側並不具其他側牆,而各自與第一側牆310與第二側牆320形成一開放口331,使得底面330、第一側牆310與第二側牆320之間共構出一開放之容置空間340。由於底面330之另兩相對側並不具其他側牆,如此一來,連結件300相對底面330之另兩相對側便可省略其側牆之材料,而且所節省側牆之厚度也可增加緩衝空間,以便放置更大尺寸之緩衝件400,提高緩衝能力。
緩衝件400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可為位於容置空間340中之單一緩衝件,使得此緩衝件400之兩相對端分別固定至連結件300之兩相對端(第1圖)。
如第2圖所示,第2圖繪示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與一外盒200於另一實施例下的組裝分解示意圖。
相較於第1圖之單一緩衝件,緩衝件400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其數量亦可為多個,例如二個緩衝件400分別於容置空間340中,且位於連結件300之兩相對端。
為方便後文之描述,此些緩衝件400相互面對之一面稱為第一側面401,意即第一側面401之一法線方向(即Y軸方向)平行第一側牆310且面朝內;各緩衝件400面對第一側牆310或第二側牆320之一面稱為第二側面402、403;各緩衝件400面對此底面330之一面皆稱為第三側面404,而各緩衝件400背對此底面330之一面皆稱為第四側面406。此外,各緩衝件400之第一側面401與第四側面406開設有一置物槽405,置物槽405用以放置欲搬運之物品(例如液晶螢幕)。
根據以上之描述,本發明將揭露數個實施例以進一步闡明本案之技術特徵。
復見第2圖及第3圖所示,第3圖繪示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於另一實施例下的組裝完成示意圖。
本發明於此實施例中係揭露連結件300之第一側牆310具有多個第一固定部350,例如兩個第一固定部350分別位於第一側牆310之兩末端。另外,相對於第一側牆310之此些第一固定部350,此實施例於第二側牆320上對稱地提供多個第二固定部380,例如兩個第二固定部380分別位於第二側牆320之兩末端。各第二固定部380於此實施例中具有相同於第一固定部350上述之結構。
各第一固定部350至少包含一第一連接部351及一第一延伸部352,其中第一連接部351係自第一側牆310朝第二側牆320之方向延伸,而第一延伸部352係自第一連接部351朝底面330之方向延伸。
由於各第二固定部380於此實施例中具有相同於第一固定部350上述之結構,意即各第二固定部380亦具有相同於第一連接部351與第一延伸部352之結構,故在此不加以重複贅述。以下僅以各第一固定部350為例作為說明。
當此實施例係以二緩衝件400搭配於連結件300之兩相對端時,各緩衝件400自第一側面401延伸至面對第一側牆310之第二側面402開設有一第一固定槽410。意即第一固定槽410跨設於第一側面401與面對第一側牆310之第二側面402上,其中第一固定槽410之位置及外型皆對應第一固定部350而設計。
當各緩衝件400分別由連結件300之兩開放口331平移地進入連結件300之容置空間340時(第2圖),各第一固定部350恰嵌入對應之第一固定槽410中。
具體而言,第一連接部351伸入第一固定槽410內並支撐緩衝件400,可限制緩衝件400無法朝相反底面330之方向(即Z軸方向)移動。第一延伸部352位於第一固定槽410內,同時第一側牆310緊靠於各緩衝件400之第二側面402。如此,第一延伸部352與第一側牆310可限制緩衝件400無法朝平行底面330之方向(即X軸方向)移動。
此外,當各第一固定部350嵌入對應之第一固定槽410時,各緩衝件400背對第一側面401之一面可限制緩衝件400無法持續朝另一緩衝件400之方向(即Y軸方向)移動。藉此,各緩衝件400可被定位於容置空間340中,避免搬運時產生晃動。
同樣的,各緩衝件400上亦具有對應於各第二固定部380外型之凹槽設計,其中各緩衝件400自第一側面401延伸至面對第二側牆320之第二側面403之方向開設有一第二固定槽480。第二固定槽480跨設於第一側面401與面對第二側牆320之第二側面403上。同樣地,第二固定槽480之位置及外型皆對應第二固定部380而設計,使得各第二固定部380亦可嵌入對應之第二固定槽480中。然而,本文僅以將緩衝件400之一法線方向平行第一側牆310且朝內之面稱為第一側面401來說明,但是不限定為此,也可將緩衝件400之一法線方向平行第一側牆310且朝外之面設為第一側面401(未繪出),而其緩衝件400結合連結件300之方向則與本文說明所相反。
如此,見第3圖所示,當各緩衝件400如上述被定位於連結件300之容置空間340時,一旦包裝盒100(第2圖)因摔落或受到撞擊,由於連結伴300與緩衝件400具有相互之連結關係,連結件300便可分擔緩衝件400所受撞擊的部分撞擊力道,因此,當包裝盒100因摔落或受到撞擊時,此些第一固定部350、第二固定部380、第一側牆310及第二側牆320便可分擔緩衝件400部份之撞擊力道,進而加大緩衝件400之緩衝能力。
此外,見第2圖所示,此實施例之一可選擇變化中,各第一固定部350尚包含一第一凸肋353。第一凸肋353自第一延伸部352朝背對底面330之方向延伸。因此,當各第一固定部350嵌入對應之第一固定槽410時,第一凸肋353位於第一固定槽410內,更可加強第一固定部350之結構強度,以提高限制緩衝件400無法朝平行底面330方向(即X軸方向)移動之定位能力。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凸肋353較佳自連接件300所翻折而形成。
請參閱第4圖所示。第4圖繪示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於另一實施例下的組裝分解示意圖。此另一實施例係延續第2圖之第一固定部350,各第一固定部350除第一連接部351及第一延伸部352之外,尚包含一第一凸肋353。第一凸肋353自第一延伸部352朝背對底面330之方向延伸,並且較佳自連接件300所翻折而形成。
當此實施例係以二緩衝件400搭配於連結件300之兩相對端(圖中僅示意一個緩衝件400)時,各緩衝件400之第一固定槽420係開設於上述第三側面404且位於對應第一凸肋353之位置,意即第一固定槽420之位置及尺寸皆對應第一凸肋353而設計。另外,緩衝件400之第三側面404上更凸設有一凸塊407。
同樣地,相對於第一側牆310之此些第一固定部350,此實施例於第二側牆320上對稱地提供多個第二固定部380,例如兩個第二固定部380分別位於第二側牆320之兩末端。由於各第二固定部380於此實施例中具有相同於第一固定部350上述之結構,意即各第二固定部380亦具有相同於第一連接部351、第一延伸部352與第一凸肋353之結構,故在此不加以重複贅述。
相對地,各緩衝件400之第三側面404上,凸塊407相對第一固定槽420之另一側也開設有一第二固定槽481。同樣地,第二固定槽481之位置及尺寸皆對應第一凸肋353而設計,使得各第二固定部380之第一凸肋353亦可嵌入對應之第二固定槽481。
當各緩衝件400分別由連結件300上方,沿底面330之一法線方向N垂直地進入連結件300之容置空間340時,各第一固定部350之第一凸肋353恰嵌入對應之第一固定槽420中,且第一連接部351頂靠緩衝件400之第三側面404,並於第一固定槽420外支撐緩衝件400、各第二固定部380之第一凸肋353恰嵌入對應之第二固定槽481中,且各第二固定部380之第一連接部351頂靠緩衝件400之第三側面404,並於第一固定槽420外支撐緩衝件400;同時,各第一固定部350與各第二固定部380之第一延伸部352之一側可緊靠於凸塊407之兩相對面,以及緩衝件400之凸塊407接觸此連結件300之底面330。
此時,當物品放置於緩衝件400之置物槽405(第2圖)時,物品之重量可限制緩衝件400無法朝相反底面330之方向(即Z軸方向)移動,且各第一固定部350與各第二固定部380之第一延伸部352、第一側牆310與第一凸肋353可分別限制緩衝件400無法朝平行底面330之方向(即X軸方向)移動,以及限制緩衝件400無法持續朝另一緩衝件(圖中未示)之方向(即Y軸方向)移動。故,各緩衝件400可被穩定地定位於容置空間340中,以避免搬運時產生晃動。
如此,見第4圖所示,當各緩衝件400如上述被定位於連結件300之容置空間340時,一旦包裝盒100(第2圖)因摔落或受到撞擊,由於連結件300與緩衝件400具有相互之連結關係,連結件300便可分擔緩衝件400所受撞擊的部分撞擊力道,因此,當包裝盒100因摔落或受到撞擊時,此些第一固定部350、第二固定部380、第一側牆310及第二側牆320便可分擔緩衝件400部份之撞擊力道,進而加大緩衝件400之緩衝能力。
另外之設計中(圖中未示),當第一延伸部352抵靠至底面330時,也可分擔緩衝件400部份之撞擊力道,加大緩衝件400之緩衝能力。
此外,於緩衝件400上亦可具有一凹陷部465,為方便說明此種實施方式,係以第4圖之實施例進行說明,復請參閱第4圖所示,二凹陷部465分別形成於各緩衝件400之第二側面402、403使得各緩衝件400進入連結件300之容置空間340時,第一側牆310(或及第二側牆320)之邊緣可分別伸入各凹陷部465,使得第一側牆310(或及第二側牆320)與緩衝件400之外壁面可互成同一平面,除可達到定位的作用外,亦可而使緩衝結構配置於包裝盒100底面時,二者間的接觸面更平整,組裝上更加確實。
前述之各實施例中,連結件300之第一側牆310及第二側牆320上對稱地具有多個第一固定部350與多個第二固定部380(如第2圖)。
然而,本發明不僅限於此,請參閱第5圖所示。第5圖繪示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之第一固定部的一變化之示意圖。連結件300之第一側牆310及第二側牆320上也可交錯地具有多個第一固定部350與多個第二固定部380。如此,當各緩衝件400平移地或垂直地分別進入連結件300之容置空間340時,交錯排列之第一固定部350與第二固定部380更可提供更均勻之緩衝能力及定位功能。
請參閱第6圖所示。第6圖繪示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於另一實施例下之側視圖。
此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側牆310或第二側牆320,或者第一側牆310以及第二側牆320上,也可另外提供至少一第三固定部381。舉例而言,第6圖是提供第三固定部381於第一側牆310上。第三固定部381相對第一固定部350,係更接近連結件300之底面330。此外,第三固定部381相對第一固定部350之位置,可上下對齊第一固定部350;意即第三固定部381位於第一固定部350之正下方;或者,第三固定部381相對第一固定部350之位置,不上下對齊於第一固定部350。
在此實施例之實施態樣下,各緩衝件400由第一側面401分別至第二側面402、403也相對地開設有對應之第三固定槽(圖中未示)。第三固定槽之位置及外型皆對應第三固定部381而設計,使得第三固定部381亦可嵌入對應之第三固定槽中。第三固定部381於此實施例中具有相同於第一固定部350之結構,意即第三固定部381亦具有相同於第一連接部351、第一延伸部352(第2圖)之結構或相同於第一連接部351、第一延伸部352與第一凸肋353(第4圖)之結構,故在此不加以重複贅述。
請參閱第7A圖所示。第7A圖繪示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於另一實施例下的組裝分解示意圖。為完全呈現第一固定部360之外貌,第7A圖係省略部份之第二側牆320。本發明此另一實施例中,係揭露連結件300之底面330上具有多個第一固定部360。例如兩個第一固定部360分別位於底面330之兩末端(圖中僅示意其中一末端之第一固定部360)。各第一固定部360自底面330朝容置空間340延伸。第一固定部360具有一例如呈片狀之第二凸肋361。此外,第二凸肋361較佳自底面330所翻折而成。
當此實施例係以二緩衝件400(圖中僅示意其中一緩衝件400)搭配於連結件300之兩相對端時,緩衝件400自第一側面401延伸至第三側面404之方向開設有一第一固定槽430。意即第一固定槽430跨設於第一側面401與面對底面330之第三側面404上。第一固定槽430之位置及外型皆對應第一固定部360而設計。
故,當緩衝件400由連結件300之開放口331平移地進入連結件300之容置空間340時,各第一固定部360之第二凸肋361恰嵌入對應之第一固定槽430。如此,當緩衝件400被定位於容置空間340內,第二凸肋361可幫助定位緩衝件400,限制緩衝件400無法朝內且平行底面330方向(即X軸方向)移動,以避免搬運時產生晃動。此外,當包裝盒100因摔落或受到撞擊時,第二凸肋361可提供支撐緩衝件400之力量,分擔緩衝件400部份之撞擊力道,進而加大緩衝件400之緩衝能力。
請參閱第7B圖所示。第7B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固定部延伸自第7A圖之實施例下的一變化之組裝分解示意圖。各第一固定部370係延伸自第7A圖之第一固定部360之變化,為完全呈現第一固定部370之外貌,第7B圖係省略部份之第二側牆320。
各第一固定部370包含一第二連接部371及一第二延伸部372。第二連接部371係自底面330朝容置空間340延伸,例如呈片狀(如圖示)或柱狀等。第二延伸部372係自第二連接部371朝第二側牆320延伸。另外,各第一固定部370更包含一第三凸肋373。第三凸肋373係自第二連接部371朝第一側牆310之方向延伸。然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370較佳自連結件300所翻折而成。
當此實施例係以二緩衝件400(圖中僅示意其中一緩衝件400)搭配於連結件300之兩相對端時,各緩衝件400自第一側面401延伸至第三側面404之方向開設有一第一固定槽440。第一固定槽440之位置及外型皆對應第一固定部370而設計。
當各緩衝件400分別由連結件300之兩開放口331平移地進入連結伴300之容置空間340時,各第一固定部370恰嵌入對應之第一固定槽440中。
具體而言,第二連接部371、第二延伸部372與第三凸肋373皆位於第一固定槽440內,且支撐緩衝件400。如此,第二延伸部372與第三凸肋373可限制緩衝件400無法朝相反底面330之方向(即Z軸方向)移動,且第二連接部371、第一側牆310與第二側牆320可限制緩衝件400無法朝平行底面330之方向(即X軸方向)移動;加上,各緩衝件400背對第一側面401之一面可限制緩衝件400無法持續朝另一緩衝件400之方向(即Y軸方向)移動。藉此,各緩衝件400可被定位於容置空間340中,避免搬運時產生晃動。
請參閱第7C圖所示。第7C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固定部延伸自第7B圖之實施例下的一變化之組裝分解示意圖。第一固定部375係延伸自第7B圖之第一固定部370之變化。為完全呈現第一固定部375之外貌,第7C圖係省略部份之第二側牆320。各第一固定部375更包含一第四凸肋374。第四凸肋374係自第二延伸部372朝背對底面330之方向延伸。相對地,第一固定槽450之位置及外型皆對應第一固定部375而設計。如此,當第一固定部375嵌入對應之第一固定槽450時,第四凸肋374可更加強連結件300之定位功能及緩衝能力,且第四凸肋374較佳自連接件300所翻折而成。
由第7A圖至第7C圖可知,當各第一固定部延伸出更多直向或橫向之凸肋時,連結件300之定位功能及緩衝能力便越佳,因此,設計人員可因此觀念設計出更具定位功能及緩衝能力之第一固定部。此外,為增加連結件300之定位功能及緩衝能力,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中,各第一固定部於第7A圖至第7C圖其中一變化中,也可另外於連結件300之第一側牆310、第二側牆320上提供多個如上所述之固定部及固定槽(例如第2圖)。
舉例而言,參見第7D圖所示,第7D圖繪示本發明第7A圖之第一圍定部與第2圖之第一固定部同時存在之實施例下之組裝分解示意圖。除第7A圖之第一固定部360外,連結件300之第一側牆310上也可存在多個如第2圖所述之第一固定部350、第一固定槽410、第二固定部380、第二固定槽480。
請參閱第8A圖所示。第8A圖繪示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於再一實施例下的組裝分解示意圖。
此再一實施例係延續第7A圖之第二凸肋361。相對於第二凸肋361之外型,各緩衝件400(圖中僅示意一個緩衝件400)之第一固定槽460係開設於上述第三側面404且位於對應第二凸肋361之位置,意即第一固定槽460之位置及尺寸皆對應第二凸肋361而設計。
如此,當緩衝件400分別由連結件300上方沿其底面330之一法線方向N垂直地進入連結件300之容置空間340時,第一固定部360之第二凸肋361恰嵌入對應之第一固定槽460中,並於第一固定槽460內支撐緩衝件400,同時,底面330緊靠於緩衝件400之第三側面404,以固定並支撐緩衝件400。
如此,當緩衝件400被定位於容置空間340內,第二凸肋361可幫助定位緩衝件400,限制緩衝件400無法朝平行底面330方向移動,以避免搬運時產生晃動。此外,當包裝盒100因摔落或受到撞擊時,第二凸肋361可提供支撐緩衝件400之力量,分擔緩衝件400部份之撞擊力道,進而加大緩衝件400之緩衝能力。
請參閱第8B圖所示。第8B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固定部延伸自第8A圖之實施例下的一變化之組裝分解示意圖。
第一固定部375係延伸自第8A圖之第一固定部360之變化,更包含一第二連接部371、一第二延伸部372、一第三凸肋373及一第四凸肋374。第二連接部371係自底面330朝容置空間340延伸,例如呈片狀(如圖示)或柱狀等。第二延伸部372係自第二連接部371朝第二側牆320延伸。第三凸肋373係自第二連接部371朝第一側牆310之方向延伸。第四凸肋374係自第二延伸部372朝背對底面330之方向延伸。此外,第三凸肋373可自第二連接部371翻折而形成;第四凸肋374可自第二延伸部372所翻折而成。
相對於第一固定部375之外型,緩衝件400(圖中僅示意一個緩衝件400)之第三側面404具有一凹槽468,凹槽468之位置及尺寸對應第一固定部375而設計,第一固定槽470係開設凹槽468之底部,且第一固定槽470之位置及尺寸對應第四凸肋374而設計。
如此,當緩衝件400分別由連結件300上方沿其底面330之一法線方向N垂直地進入連結伴300之容置空間340時,第一固定部375伸入凹槽468中,且第四凸肋374嵌入凹槽468內之第一固定槽470中,從而第二連接部371、第二延伸部372與第三凸肋373皆可固定且支撐緩衝件400。
此時,當物品放置於緩衝件400之置物槽405(參考第2圖)時,物品之重量可限制緩衝件400無法朝相反底面330之方向(即Z軸方向)移動,且位於凹槽468內之第一固定部375可限制緩衝件400無法朝平行底面330之方向(即X及Y軸方向)移動,以及限制緩衝件400持續朝另一緩衝件(圖中未示)移動。故,各緩衝件400可被定位於容置空間340中,以避免搬運時產生晃動。同樣地,當包裝盒100因摔落或受到撞擊時,各第一固定部375與底面330可分擔緩衝件400部份之撞擊力道,進而加大緩衝件400之緩衝能力。
此外,為增加連結件300之定位功能及緩衝能力,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於第8A圖至第8B圖其中一變化中,也可另外於連結件300之第一側牆310、第二側牆320上提供多個如上所述之固定部及固定槽(例如第3圖)。
舉例而言,參見第8C圖所示,第8C圖繪示本發明第8A圖之第一固定部與第4圖之第一固定部同時存在之實施例下之組裝分解示意圖。除第8A圖之第一固定部360外,連結件300之第一側牆310上也可存在多個如第4圖所述之第一固定部350、第一固定槽420、第二固定部380、第二固定槽481。然而,當連結件300同時具有多個固定部與固定槽時,在此也不限定多個固定部之結構都需相同,可以依照需求而有不同結構之組合,同時也會形成不同對應結構之多個固定槽。
綜上所述,由於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之連結件與緩衝件具有相互之連結關係,使得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可提高包裝盒之結構強度;同時,本發明以緩衝件取代側牆,除了減少側牆之厚度外,也可以節省以往緩衝件與側牆之間形成的死角空隙,得以增加緩衝空間,且能避免空間浪費而提升容置空間;此外,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亦達成減少用紙量,降低紙箱材料,進而達到減少組裝紙箱之操作步驟,節省組裝時間。
本發明所揭露如上之各實施例中,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包裝盒
200‧‧‧外盒
210‧‧‧第一扣合部
300‧‧‧連結件
373‧‧‧第三凸肋
374‧‧‧第四凸肋
380‧‧‧第二固定部
381‧‧‧第三固定部
301...固定部
310...第一側牆
320...第二側牆
330...底面
331...開放口
340...容置空間
350...第一固定部
351...第一連接部
352...第一延伸部
353...第一凸肋
360、370、375...第一固定部
361...第二凸肋
371...第二連接部
372...第二延伸部
390...第二扣合部
400...緩衝件
401...第一側面
402、403...第二側面
404...第三側面
405...置物槽
406...第四側面
407...凸塊
408...固定槽
410、420、430、440、450、460、470...第一固定槽
465...凹陷部
468...凹槽
480、481...第二固定槽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詳細說明如下:
第1圖繪示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與一外盒於一實施例下的組裝分解示意圖。
第2圖繪示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與一外盒於另一實施例下的組裝分解示意圖。
第3圖繪示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於另一實施例下的組裝完成示意圖。
第4圖繪示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於另一實施例下的組裝分解示意圖。
第5圖繪示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之第一固定部的一變化之示意圖。
第6圖繪示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於又一實施例下之側視圖。
第7A圖繪示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於再一實施例下的組裝分解示意圖。
第7B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固定部延伸自第7A圖之實施例下的一變化之組裝分解示意圖。
第7C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固定部延伸自第7B圖之實施例下的一變化之組裝分解示意圖。
第7D圖繪示本發明第7A圖之第一固定部與第2圖之第一固定部同時存在之實施例下之組裝分解示意圖。
第8A圖繪示本發明包裝盒之緩衝結構於再一實施例下的組裝分解示意圖。
第8B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固定部延伸自第8A圖之實施例下的一變化之組裝分解示意圖。
第8C圖繪示本發明第8A圖之第一固定部與第4圖之第一固定部同時存在之實施例下之組裝分解示意圖。
100...包裝盒
200...外盒
210...第一扣合部
300...連結件
310...第一側牆
320...第二側牆
330...底面
331...開放口
340...容置空間
350...第一固定部
351...第一連接部
352...第一延伸部
353...第一凸肋
380...第二固定部
390...第二扣合部
400...緩衝件
401...第一側面
402、403...第二側面
404...第三側面
405...置物槽
406...第四側面
410...第一固定槽
480...第二固定槽
Claims (20)
- 一種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包括:一連結件,係具有相對側之一第一側牆與一第二側牆,且於該連結件上更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以及至少一緩衝件,設置於該第一側牆與該第二側牆之間,且該緩衝件上具有一第一固定槽與一置物槽,而該第一固定槽係與該第一固定部相對應,以供該第一固定部嵌入,藉以使該至少一緩衝件固定於該連結件上,該置物槽露出自該連結件,用以放置欲搬運之物品。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連結件具有一底面,該底面連接該第一側牆與該第二側牆,並與該第一側牆與該第二側牆共構出一容置空間,其中該第一固定部位於該第一側牆。
-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槽跨設於該緩衝件相鄰接之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上,而該第一側面之一法線方向平行該第一側牆,該第二側面朝向該第一側牆。
- 如請求項第3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一連接部,係自該第一側牆朝該第二側牆延伸,位於該第一固定槽內並支撐該緩衝件;以及一第一延伸部,係自該第一連接部朝該底面延伸,並位於該第一固定槽內。
-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槽開設於該緩衝件朝向該底面之一面。
-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一連接部,係自該第一側牆朝該第二側牆延伸,於該第一固定槽外支撐該緩衝件;一第一延伸部,係自該第一連接部朝該底面延伸;以及一第一凸肋,係自該第一延伸部朝背對該底面之方向延伸,用以嵌入該第一固定槽內。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連結件具有一底面,該底面連接該第一側牆與該第二側牆,並與該第一側牆與該第二側牆共構出一容置空間,其中該第一固定部位於該底面。
-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槽跨設於該緩衝件相鄰接之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上,該第一側面之一法線方向平行該第一側牆,該第二側面朝向該底面。
- 如請求項第8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二凸肋,係自該底面朝該容置空間延伸,並位於該第一固定槽內。
- 如請求項第8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二連接部,係自該底面朝該容置空間延伸,並位於該第一固定槽內;以及一第二延伸部,係自該第二連接部朝該第一側牆及該第二側牆其中之一延伸,位於該第一固定槽內並支撐該緩衝件。
-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三凸肋,係自該第二連接部朝該第一側牆及該第二側牆其中另一延伸,位於該第一固定槽內並支撐該緩衝件。
-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四凸肋,係自該第二延伸部朝背對該底面之方向延伸,並位於該第一固定槽內。
-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槽開設於該緩衝件朝向該底面之一面。
-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二凸肋,係自該底面朝該容置空間延伸,對應該 第一固定槽設置,並嵌入該第一固定槽內。
-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二連接部,係自該底面朝該容置空間延伸;一第二延伸部,係自該第二連接部朝該第一側牆及該第二側牆其中之一延伸,並於該第一固定槽外支撐該緩衝件;以及一第四凸肋,係自該第二延伸部朝背對該底面之方向延伸,嵌入該第一固定槽內。
- 如請求項第2項或第7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緩衝件更包含:一第二固定槽;以及該連結件更包含:一第二固定部,位於該第二側牆,係與該第二固定槽相對應,用以嵌入該第二固定槽內。
- 如請求項第16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分別對齊地或交錯地設於該第一側牆及該第二側牆上。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緩衝件更包含:一第三固定槽;以及該連結件更包含: 一第三固定部,位於該第一側牆,係與該第三固定槽相對應,用以嵌入該第三固定槽,其中該第三固定部較該第一固定部接近該連結件之一底面。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二個該緩衝件分別位於該連結件之兩相對端。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包裝盒之緩衝結構,其中該緩衝件被固定於該連結件之兩相對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9126335A TWI393663B (zh) | 2010-08-06 | 2010-08-06 | 包裝盒之緩衝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9126335A TWI393663B (zh) | 2010-08-06 | 2010-08-06 | 包裝盒之緩衝結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06785A TW201206785A (en) | 2012-02-16 |
TWI393663B true TWI393663B (zh) | 2013-04-21 |
Family
ID=46762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9126335A TWI393663B (zh) | 2010-08-06 | 2010-08-06 | 包裝盒之緩衝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39366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54449B (zh) * | 2013-09-30 | 2016-10-2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包裝結構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306220U (en) * | 2006-06-14 | 2007-02-11 | Horng Juh Paper Co Ltd | Structure of packing materials |
-
2010
- 2010-08-06 TW TW99126335A patent/TWI393663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306220U (en) * | 2006-06-14 | 2007-02-11 | Horng Juh Paper Co Ltd | Structure of packing material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06785A (en) | 2012-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445855B2 (ja) | 梱包装置 | |
JP2005255227A (ja) | 電子機器の梱包箱 | |
TW200811006A (en) | Packaging cushion and cushion assembly | |
KR200409775Y1 (ko) | 포장용 완충재 | |
TWI393663B (zh) | 包裝盒之緩衝結構 | |
JP4878254B2 (ja) | 梱包用スペーサ | |
JP2008094442A (ja) | 梱包用緩衝部材 | |
US7731025B2 (en) | Packaging cushion assembly | |
JP5282861B2 (ja) | 包装箱 | |
JP4537052B2 (ja) | 緩衝材 | |
JP5174410B2 (ja) | 緩衝包装材 | |
KR100830412B1 (ko) | 유리 기판의 포장용 완충재 | |
JP6035430B2 (ja) | 緩衝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梱包体 | |
JP4077367B2 (ja) | 梱包用緩衝部材 | |
TWI464095B (zh) | 緩衝結構 | |
JP4760817B2 (ja) | 梱包用緩衝装置 | |
TWI499543B (zh) | 緩衝包裝結構 | |
JP2000318764A (ja) | 宙吊り式緩衝枠 | |
TWI805495B (zh) | 包裝結構 | |
TWM534735U (zh) | 包裝箱 | |
JP5358285B2 (ja) | 緩衝包装材 | |
JP2008050034A (ja) | 梱包箱用の緩衝部材 | |
JP3783179B2 (ja) | 梱包用台座 | |
JP7061781B2 (ja) | 緩衝材および分電盤の梱包方法 | |
KR200307478Y1 (ko) | 포장박스용 완충재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