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2265B - 用於通信系統之廣域及區域網路認證傳輸 - Google Patents

用於通信系統之廣域及區域網路認證傳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2265B
TWI392265B TW094145887A TW94145887A TWI392265B TW I392265 B TWI392265 B TW I392265B TW 094145887 A TW094145887 A TW 094145887A TW 94145887 A TW94145887 A TW 94145887A TW I392265 B TWI392265 B TW I3922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search
pilot
metric
candid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45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07954A (en
Inventor
Michael Mao Wang
Bojan Vrcelj
Krishna Kiran Mukkavilli
Raghuraman Krishnamoorthi
Rajiv Vijayan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707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07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2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22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04L5/0083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symbol-by-symb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通信系統之廣域及區域網路認證傳輸
本文之實施例大體而言係關於資料通信,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用於將網路ID建構為無線通信系統中所利用的OFDM符元之系統及方法。
用於個人通信的無線技術之引入幾乎使得習知電話成為歷史。隨著無線技術的改良,需要無線通信的實體的絕對數量保持實質地增加。"蜂巢式"電話已發展為多功能裝置,其不但具有轉播語音通信之功能,而且也具有轉播資料之功能。一些裝置亦併入至網際網路之介面以允許使用者瀏覽全球資訊網且甚至下載/上載檔案。因此,該等裝置已由一簡單語音裝置轉換為一"多媒體"裝置,其使使用者不但能夠接收/傳輸聲音,而且亦能夠接收/傳輸影像/視訊。所有此等額外類型媒體已極大地增加了對支持此等媒體服務之通信網路的需要。無論一個人或裝置碰巧位於何處,"連接"之自由性非常具有吸引力且將繼續驅動無線網路需求的將來的增加。
因此,其中發送無線訊號之"空中電波"變得日益擁擠。應用複雜訊號以將訊號頻率利用至其整個範圍。然而,歸因於通信實體之絕對數量,其通常不足以防止訊號之干擾。通常使用資料傳輸網路認證(ID),使得接收實體知道資料的起源。當發生干擾時,接收實體可能不能正確地解釋訊號源自什麼網路且可能丟失資訊。此明顯減小了通信網路之效率,使得在其可正確接收之前需要多次發送資訊。在最壞情形下,若不能重發資料則可能完全丟失資料。若一網路具有數百或甚至數千使用者,不能識別一網路ID之可能性實質增加。對無線通信之需求沒有減少。因此,假定訊號干擾將繼續增加,降級了現有技術之使用性是合理的。能夠避免此類資料損壞之通信系統將能夠為其使用者提供增加的可靠性及效率。
為提供實施例之一些態樣的基本理解,下文介紹一簡單概要。該概要非實施例之廣泛全面的論述。不意欲識別實施例之關鍵/重要元件或描繪實施例之範疇。作為稍後介紹的更詳細說明之前言其唯一目的為以簡化形式介紹實施例之一些概念。
本文中實施例大體係關於資料通信,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用於將網路ID建構為無線通信系統中所利用的OFDM符元之系統及方法。將多個網路ID編碼為利用網路ID作為種子之符元以擾頻各自導頻,其然後利用該等符元得以傳輸。該等導頻可建構為一單OFDM符元及/或多個OFDM符元。用於傳輸網路ID之單符元結構獨立於網路ID位元之數量且使得頻率偏移及都卜勒效應最小,提供網路ID資料之高的展頻增益,其對來自其它網路ID廣播之干擾具有高的抵抗力。然而,多符元結構允許以傳輸額外符元為代價應用一非常粗糙的時序精確度。一個實施例為用於促進資料通信之一方法,其利用建構有用於在實體之間通信網路ID的各自網路ID之至少一個導頻之至少一個OFDM符元。另一實施例為促進資料通信之一系統,其包含一通信組件,該通信組件藉由利用包括各自網路ID之至少一個導頻的至少一個OFDM符元在實體之間通信至少一個網路ID。
數個實施例採用搜尋功能以自一傳輸符元找到可能的網路ID候選者及採用選擇功能以自該網路ID候選者清單找到一最佳候選者。當將多個網路ID建構為被接收之符元時,通常確定且利用一第一網路ID以促進確定一第二網路ID。藉由採用量度,可將一分值或數值分配給每一可能ID且藉由使該ID集合之分值最大可確定一最佳網路ID集合。因此,該等實施例提供一健壯的、具成本效益方法以實質地減少網路ID干擾且增加網路ID資料接收。
為完成前述及相關目的,本文結合下文描述及附圖說明某些說明性實施例。然而,此等實施例僅表示其中可採用其原理的各種方式中的一些方式且意欲包括所有該等實施例及其均等物。
現參考圖示說明實施例,其中貫串全文中使用類似參考數字表示類似元件。在下文說明中,為解釋之目的,陳述許多特定細節以提供實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顯然無此等特定細節情況下可實施該等實施例。在其它實例中,為促進描述該等實施例以方塊圖形式展示熟知結構及裝置。本申請案所用的術語"組件"意欲指一實體,或硬體、軟體、硬體及軟體之一組合,或執行中的軟體。舉例而言,一組件可為(但不限於):一處理器、在一處理器上執行之一過程,及/或一多工器及/或其它訊號促進裝置及軟體。
根據實施例及其相應揭示內容,結合一用戶台(subscriber station)描述各種態樣。一用戶台亦可被稱為一系統、一用戶單元、行動台、行動電話、遠端台、接取點、基地台、遠端終端機、接取終端機、使用者終端機、使用者代理,或使用者設備。一用戶台可為一無線電話(wireless telephone)、一無線(cordless telephone)電話、一對談發起協定(SIP)電話、一無線區域迴路(WLL)台、一個人數位助理(PDA)、一具有無線連接能力之掌上型裝置,或連接至一無線數據機之其它處理裝置。
實施例提供促進無線系統中網路ID之通信的系統及方法。OFDM符元之利用提供一方法以基於各自網路ID傳輸及接收已被擾頻之導頻。藉由解碼被擾頻的導頻,可擷取網路ID。以此方式,專用符元可提供一用於轉播網路ID之健壯機制,此大體上減少來自其它網路之干擾。另外,實施例允許多個網路ID在一單一符元或多符元中通信。一單一符元結構需要更精確的時序精確度,而多符元結構需要粗糙的時序精確度,但是以額外符元為代價。多(符元)結構之一典型實施例利用待通信的每一網路ID之單獨符元。
通常利用一兩階段方法獲得網路IDs之接收及解碼,該方法包括一用於找到可能網路ID候選者之清單的搜尋過程(其可由一搜尋組件實施)及一用於自該候選者清單選擇一最佳候選者之選擇過程(其可由一選擇組件實施)。實施例提供多種用於依賴於將網路ID編碼為符元所利用之方法確定網路ID之構件。因此,一含有交錯導頻之兩網路ID結構的單一符元利用與解碼含有每一網路之一單獨符元的雙符元結構的方法不同的解碼方法。藉由僅保持由搜尋量度所確定的一最高分值,本身可消除選擇過程。此將一可能網路ID候選者清單減少至僅一單個選擇,否定了具有一隨後選擇過程之必要性。
通常,行動無線單元不知道在一特定區域什麼網路是可用的。為使此等單元運作,其必須藉由自無線訊號截取網路ID來擷取網路ID。通常,其為一接收區域(其每一者具有其自己的ID)中的廣域網路及區域網路。此等ID為促進解碼程式材料之關鍵。然而,在一高通信量區域,歸因於區域中其它網路之干擾行動裝置很難正確地解釋網路ID。
在圖1中,展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資料通信系統100之一方塊圖。資料通信系統100由一實體"1"102及一實體"2"104組成。實體"1"102及實體"2"104每一者分別具有一通信組件106及108。該等實施例不限於僅兩個通信實體且如此展示僅為說明性目的。實體"1"102利用通信組件106將其網路ID編碼為一OFDM符元且將其無線傳輸。實體"2"104擷取自實體"1"102傳輸的訊號且利用其通信組件108以解碼由實體"1"102傳輸之網路ID。在被解碼之後,隨即可利用網路ID以促進解釋來自實體"1"102之程式設計。所傳輸的網路ID可為一單一OFDM符元及/或多OFDM符元。藉由利用該實施例,實質性地增加了擷取網路ID之健壯性,特別是當在一高干擾區域中時。該實施例亦提供在一單一OFDM符元及/或多OFDM符元中傳輸多個網路ID之一機制。藉由交錯表示一OFDM符元中的網路Id的導頻及/或每一導頻利用一OFDM符元達成該機制。另外,一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瞭解該等實施例之一通信組件不需要駐存於一傳輸及/或接收實體內部。其可自一外部、遠端位置提供分別用於傳輸及/或接收組件之OFDM符元結構及/或符元結構解釋。
在一些通信系統中,例如存在兩層網路ID諸如,例如A類型網路ID及B類型網路ID。通常,無線系統需要擷取A類型網路ID以解碼A類型程式材料且需要獲得A類型網路ID及B類型網路ID以解碼B類型程式。因此,例如,希望解碼區域程式設計之系統需要獲得一廣域程式設計網路ID及一區域程式設計網路ID以解碼區域程式設計,然而僅廣域程式設計網路ID對解碼廣域程式設計是必需的。
轉向圖2,其說明根據一實施例之一資料通信系統200之另一方塊圖。資料通信系統200係由一通信組件202所組成。通信組件202係由一網路ID編碼組件204及一網路ID解碼組件206所組成。網路ID編碼組件204接收網路"A"ID 208及網路"B"ID 210且將ID 208、210編碼為OFDM符元212。該編碼法利用基於網路ID予以擾頻且被插入至OFDM符元中之導頻。本文較詳細地說明該態樣。在已建構OFDM符元之後,其通常隨即被傳輸以由諸如行動無線裝置之各種實體予以接收。網路ID解碼組件206接收OFDM符元214且將該符元解碼為網路"A"ID 216及網路"B"ID 218。在已知網路ID之後,一行動裝置隨即可利用網路ID來促進利用來自各自網路之程式設計。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實施例可利用僅具有一網路ID編碼組件204或一網路ID解碼組件206(而不是具有兩者)的一通信組件202。因此,一用來接收資訊之一無線裝置可不具有一編碼組件204。同樣地,一網路傳輸裝置可不具有一解碼組件206。
參看圖3,其展示根據一實施例擾頻一單一網路ID之導頻的說明300。在一個實施例中,利用一偽雜訊定序器302,以促進將一網路ID編碼為一OFDM符元。偽雜訊定序器302接收導頻304且採用一網路"A"ID作為一種子以擾頻導頻304。此產生了網路"A"ID導頻308,其含有網路"A"之網路ID資訊。在圖4中,描述根據一實施例擾頻多個網路ID之導頻的說明400。在該實施例中,一偽雜訊定序器402接收導頻404且採用網路"A"ID 406及網路"B"ID 408作為種子以擾頻導頻404。此產生了網路"B"ID導頻410,其含有網路"A"及網路"B"之網路ID資訊。因此,在可解碼網路"B"ID之前,通常需要已知網路"A"ID。為此原因,一解碼過程在解碼網路"B"ID之前,通常首先解碼網路"A"ID。
該等實施例利用網路ID之專用OFDM符元。在圖5-6中說明一較佳實施例。在該較佳實施例中,子載波群被建構成為交錯格(interlace)。意即,一OFDM符元之子載波被再分為從0至I-1所編索引的I個交錯格。每一交錯格係由P個子載波所組成,其中子載波係以頻率而間隔為I×△f部分,其中△f為子載波間隔。
在圖5中,展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單一OFDM符元結構500之說明。在圖5A中,利用一個OFDM符元502以透過在該符元中交錯的各自網路ID導頻來傳輸網路"A"及網路"B"ID資訊。在該實施例中,L(I/L=2,4,...,I/2)個均勻間隔交錯格係用導頻予以填充,其中L/2個均勻間隔交錯格用於網路"A",且另L/2個均勻間隔交錯格利用於網路"B",且未使用交錯格為空(無能量)。在該實例中,I=8,P=512,且因此,子載波之總數量為4096。在一實施例中(圖5A),L=I=8,四個偶數交錯格(0、2、4、6)用於網路"A",其使用網路"A"ID導頻(藉由使用網路"A"ID作為種子的偽雜訊序列擾頻之導頻)予以填充。四個奇數交錯格(1、3、5、7)由網路"B"利用且由網路"B"ID導頻(藉由網路"B"序列(由網路"A"ID及網路"B"ID作為種子之序列)擾頻之導頻)所佔據。在另一實施例中(圖5B),L=I/2,在一OFDM符元504中,交錯格(0,4)用於網路"A"且交錯格(2,6)由網路"B"利用。
轉向圖6,其展示根據一實施例雙OFDM符元結構600之一說明。在圖6A中,網路"A"ID導頻插入一單一OFDM符元602中且網路"B"導頻插入一單一OFDM符元604中。對於該雙符元結構而言,所利用L(I/L=1,2,...,I)個交錯格為分別插入網路"A"602及網路"B"604符元中之均勻間隔網路"A"ID及網路"B"ID導頻交錯格,其每一個在時間域中產生I/L個週期。在圖6B中,說明一雙結構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利用L=I/4建構網路"A"符元606及網路"B"符元608。如圖5A及5B所示,單一OFDM符元結構利用較少OFDM符元但需要較精確的時序。圖6A及6B所示的雙符元結構利用較多OFDM符元但需要較不精確的時序,隨著L減少所需要的精確度減小,因為週期之重複數量增加。在一般意義上,導頻為可升級(scalable)的。其可藉由增加在一基於單符元之系統中之交替間隔達成。因此,間隔可為隔一個或隔兩個或隔三個,等等。導頻之數量應被分為頻率交錯格之總數量以提供一可在頻繁的時間間隔上被容易地截取的週期訊號。
在已將網路ID資訊編碼為一OFDM結構之後,可隨即將其傳輸至一無線裝置。該無線裝置然後解碼該符元結構以確定網路ID。參看圖7,其描述根據一實施例之一網路ID解碼組件700之一方塊圖。網路ID解碼組件700由一網路ID確定組件702組成。組件702接收一訊號輸入704且確定來自訊號輸入704之一網路ID 706。該等實施例通常利用一兩步驟過程實施該網路ID確定。另外,該過程自身基於所採用符元結構是否為一單一符元結構或一多符元結構。
在圖8中,說明根據一實施例之一網路ID確定組件800之一方塊圖。網路ID確定組件800由一搜尋過程組件802及一選擇過程組件804組成。搜尋過程組件802接收一訊號輸入806,其含有在一OFDM符元結構內編碼的一網路ID。搜尋過程組件802應用一假設網路ID 808及一搜尋量度810以促進確定可能候選者之一網路ID清單。假設網路ID 808源自一可能網路ID集合。本文詳細說明搜尋量度810且建立一特定網路ID候選者之一"分值"。選擇過程組件804接收網路ID候選者清單且採用一選擇量度812以促進確定一最佳網路ID 814。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省略選擇過程組件804。
利用獲得實施例以接收圖5A及5B中之符元結構502、504及/或圖6A及6B中描述之602、604及606、608。建立時序之後,根據時序精確度在一或多個週期上對網路"A"ID符元取樣且將其轉換成頻率域。利用假設網路"A"Id之一者解擾頻"LA "數量的網路"A"ID導頻交錯格且進行IFFT(反向快速傅立葉轉換)轉換以獲得一L 512子取樣(tap)時間域頻道觀察。計算網路"A"ID搜尋量度且若其達到最高M則加至一候選者集合AM ,其大小為M。該過程持續直至測試所有網路"A"ID假設。
然後在一或多個週期上對網路"B"ID取樣。利用與網路"A"候選者集合AM 中一網路"A"ID相組合的假設網路"B"IDs之一者解擾頻LB 個交錯格。然後計算網路"B"ID搜尋量度且若其達到最高N則加至一候選者集合BN ,其大小為N。該過程持續直至網路"A"候選者集合中所有網路"A"ID與所有網路"B"ID假設相結合且被測試。
網路"A"ID/網路"B"ID候選者搜尋過程完成之後,開始一選擇過程。因為搜尋資料來自一OFDM符元之一小部分,所以選擇過程在時間分集(time diversity)方面額外有利。增加的時間分集促進自一候選者集合中得到一較佳選擇。計算來自下一網路ID符元的所有候選者的選擇量度。因此,該選擇量度(來自不同網路ID符元的搜尋量度之一組合)較搜尋量度提供更多的時間分集。選擇具有最好選擇量度之網路"A"ID作為最佳網路ID候選者。自產生最好選擇量度分值之網路"A"/網路"B"ID組合選擇網路"B"ID。本文論述選擇量度之設計。在一個實施例中,可藉由設定M=N=1避免該選擇過程。
一最佳網路"A"/網路"B"ID組合為具有最大組合搜尋量度之一組合: 其中S為來自該選擇過程的時間分集組合之數量。
在圖9中,展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搜尋量度計算之一說明900。當導頻樣本遠長於一最大頻道時,例如,L=4,利用下述程序計算網路"A"/網路"B"搜尋量度。例如,將512L子取樣網路"A"/網路"B"時域頻道觀察分為16頻格(bin)902時,其每一者為128子取樣長。將頻格0-5 904用於頻道活動偵測(例如,假定一頻道展頻(channel spread)小於768子取樣)。將頻格7-14 906用於雜訊基線/干擾功率頻譜密度(PSD)計算,因為該區段內不應存在頻道活動。為允許可能的頻道能量歸因於時間不對準自頻道活動區段904洩漏至雜訊基線偵測區段906,頻格6 908及頻格15 910不用於干擾PSD計算。
第n個TDM導頻網路"A"/網路"B"符元之搜尋量度為偵測到之PSD能量,η 916而如下定義: 其中: 為干擾PSD能量912,為在第i個假設下第k個取樣之能量914且λ為一預定常數。搜尋量度為在該假設下頻道總能量之一無偏差估計。
具有S選擇分集之最後搜尋量度為: 其為自網路"A"/網路"B"ID符元之和以獲得時間分集並減少估計偏差。該搜尋量度不假定任何頻道分佈(channel profile)且,因此,為頻道分佈安全的。
在一假設ID與一正確ID之間失配情形下,正確ID廣播之頻道能量將均勻傳遍全部16組,且利用搜尋量度在活動區段應偵測到無顯著頻道能量,意即,η→0。然而,若假設ID與正確ID匹配,具有正確ID之廣播頻道將向各方展開,且頻道能量將被限制在活動區段內。對於其ID與一假設ID不匹配之頻道而言,頻道能量將傳遍16組。在此情形下,利用搜尋量度將偵測到顯著能量,意即,η→0。
然而,在導頻樣本不長於一最大頻道之情形下,諸如圖6中I=1,在假設下之頻道與干擾之間不存在間隔。頻道活動區段與雜訊區段重疊。因此,(等式2)中干擾PSD(w)為干擾PSD之一有偏差估計(過高估計)。在極端情形下,當L=1且頻道長於512時,干擾PSD估計變為: 其通常為干擾功率頻譜密度之一過高估計。(等式2)中所定義之搜尋量度然後變為: 導致假設下頻道能量之一有偏差估計(過低估計)。頻道時間響應越平坦,偏差越大。換言之,與(等式2)中的分佈為獨立的搜尋量度不同,(等式5)中的搜尋量度偏好具有一集中分佈之頻道,儘管一OFDM接收器通常不具有此辨別力。
鑒於以上所示及所說明之例示性系統,參考圖10-14之流程圖將更好地瞭解可根據實施例實施之方法。然而,為簡化解釋之目的,將該等方法展示及描述為一系列方塊,應理解及瞭解該等實施例不受限於方塊之次序,由於根據該等實施例,一些方塊可以不同次序發生及/或與本文所示及所述的其它方塊同時發生。此外,實施根據該等實施例之方法不需要所有說明的方塊。
在圖10中,展示根據一實施例基於自網路ID所產生的被擾頻導頻建構一OFDM符元之一方法1000的流程圖。方法1000開始於1002,在1004及1006處獲得網路"A"及網路"B"之一網路ID。此等網路可為廣域網路及區域網路及其類似物。通常,區域網路程式設計之利用需要區域ID及廣域ID。在1008處,然後使用由網路"A"ID作為種子的一偽雜訊定序器擾頻導頻之一第一集合。此將網路ID編碼為導頻。在1010處,然後使用由網路"A"ID及網路"B"ID作為種子的一偽雜訊定序器亦擾頻導頻之一第二集合。此將網路"B"ID編碼為經擾頻的導頻,但亦需要已知網路"A"以促進解碼網路ID。在1012處,然後利用該經擾頻的導頻之兩集合建構OFDM符元,流程結束於1014。可在一單一OFDM符元中交錯該等導頻集合及/或一個OFDM符元可應用於導頻之每一集合。利用一單一OFDM符元較使用多符元需要獲得更高精確度的時序。
轉向圖11,其說明根據一實施例選擇網路ID候選者之方法1100的一流程圖。選擇一最佳網路ID候選者之方法1100通常與利用一單一OFDM符元的網路ID之傳輸一起採用。方法1100開始於1102,在1104處獲得一網路ID候選者清單。該網路ID候選者列表通常如本文所述而建構。然後在1106處確定每一候選者之一選擇量度值或分值。計算來自超碼框(superframe)之訊框邊界上導頻符元的所有候選者的選擇量度。其與該搜尋量度相比較提供更多的時間分集。然後在1108處基於該選擇量度值/分值選擇一最佳候選者,該流程結束於1110。
參看圖12,其展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搜尋網路ID候選者之方法1200的另一流程圖。此方法1200通常可應用於利用一多OFDM符元傳輸之網路ID。方法1200開始於1202,在1204處獲得一輸入訊號1204並在1206處建立SFN時序。然後在1208處對一網路ID導頻樣本並在1210處將其轉換至頻率域。利用一假設網路ID以促進解擾頻導頻交錯格,該等導頻交錯格然後在1212處被用於獲得一時域頻道觀察。然後在1214處計算一網路ID搜尋量度且在1216處其用於建構一網路ID候選者清單,該流程結束於1218。
移至圖13,圖中描述根據一實施例之一選擇網路ID候選者之方法1300的另一流程圖。此方法1300選擇網路ID之一最佳組合且可應用於單一OFDM符元建構及/或多符元建構網路ID傳輸獲取。方法1300開始於1302,在1304處獲得網路"A"之一網路ID候選者清單,並在1306處獲得網路"B"之一網路ID候選者清單。根據圖12之流程可獲得該候選者清單。然後在1308處基於搜尋量度分值來確定網路ID"A"及網路ID"B"之一最佳組合,該流程結束於1310。當自一候選者清單確定一最佳第二網路ID時,在已確定第一最佳網路ID之後,自第一與第二網路ID之最高分值組合選擇第二網路ID。
在圖14中,圖中展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確定一搜尋量度之方法1400的流程圖。該搜尋量度可應用於單一及多OFDM符元網路ID傳輸。方法1400開始於1402,在1404處判定導頻樣本是否長於一最大頻道、若是,則在1406處將網路ID時域觀察分為"X"組,其為"Y"子取樣長,其中X及Y為1至無窮大之整數。在1408處,該等組之一第一子集係用於偵測以功率頻譜密度(PSD)能量之形式的頻道能量。在1410處藉由保護區段所分開的組之一第二子集係用於確定一雜訊基線或干擾PSD能量。然後在1412處藉由消除來自所獲得之PSD能量的干擾PSD能量來確定頻道能量(偵測的PSD),該流程結束於1414處。當一假設網路ID與一正確網路ID之間發生失配時,正確網路ID之頻道能量均勻地廣播在所有組之上,並且因此在該等組之第一子集中偵測不到明顯量的能量。然而,若發生匹配,則具有正確網路ID之廣播頻道向各方展開,且頻道能量被限制在該等組之第一子集中。此形式之搜尋量度提供假設下頻道總能量之一無偏差估計。本文說明此過程之實例且其說明於圖9。
然而,若在1404處導頻樣本不長於最大頻道,則在1416處藉由消除來自所獲得的PSD能量之一平均PSD能量來確定頻道能量,該流程結束於1414。因為假設下頻道與干擾PSD之間無間隔,所以在此實例中利用平均PSD能量。利用平均PSD能量通常產生干擾PSD之過高估計,導致假設下頻道之一有偏差估計。
圖15為該等實施例可與其交互的一取樣通信系統環境1500之一方塊圖。系統1500進一步說明兩代表性通信系統A 1502及B 1504。系統A 1502與B 1504之間之一可能通信可為資料封包形式,其適於在兩個或兩個以上通信系統之間傳輸。系統1500包含一通信架構1506,可應用其以促進通信系統A 1502與通信系統B 1504之間的通信。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促進資料通信的兩個或兩個以上通信系統組件之間傳輸的一資料包至少部分地由與一網路ID相關聯之資訊組成,該網路ID使用至少一OFDM符元結構通信,該OFDM符元結構採用該網路ID之至少一個各自導頻。
上述內容包括該等實施例之實例。當然,為描述實施例之目的不可能說明組件或方法之全部可能組合,但一普通熟習此項技術者可認識到實施例之許多進一步組合或改變是可能的。因此,該等實施例意欲涵蓋屬於附加專利申請範圍之精神及範疇內的所有變型、修改及變化。此外,對於詳細說明或專利申請範圍中所使用術語"包括"之範圍,該術語希望是包括性的,在方式上類似於術語"包含"當在專利申請範圍中應用為一過渡詞時被解釋為"包含"。
100...資料通信系統
102...實體"1"
104...實體"2"
106...通信組件
108...通信組件
200...資料通信系統
202...通信組件
204...網路ID編碼組件
206...網路ID解碼組件
208...網路"A"ID
210...網路"B"ID
212...OFDM符元
214...OFDM符元
216...網路"A"ID
218...網路"B"ID
300...擾頻導頻之一說明
302...偽雜訊定序器
304...導頻
308...網路"A"ID導頻
400...擾頻導頻之一說明
402...偽雜訊定序器
404...導頻
406...網路"A"ID
408...網路"B"ID
410...網路"B"ID導頻
500...單一OFDM符元結構
502...一OFDM符元
504...一OFDM符元
600...雙OFDM符元結構
602...網路"A"符元
604...網路"B"符元
606...網路"A"符元
608...網路"B"符元
700...網路ID解碼組件
702...網路ID確定組件
704...訊號輸入
706...網路ID
800...網路ID確定組件
802...搜尋過程組件
804...選擇過程組件
806...訊號輸入
808...假設網路ID
810...搜尋量度
812...選擇量度
814...最佳網路ID
900...一搜尋量度計算之說明
902...分為16個組的時域觀察
904...組0-5(頻道活動偵測區段)
906...組7-14(雜訊基線偵測區段)
908...組6(保護區段)
910...組15(保護區段)
912...干擾PSD能量
914...第i個假設下第k個取樣之能量
916...偵測PSD能量
1000...建構一OFDM符元之一方法
1100...選擇網路ID候選者之一方法
1200...搜尋網路ID候選者之一方法
1300...選擇網路ID候選者之一方法
1400...確定一搜尋量度之一方法
1500...一取樣通信系統環境
1502...通信系統"A"
1504...通信系統"B"
1506...通信架構
圖1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資料通信系統之一方塊圖。
圖2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資料通信系統之另一方塊圖。
圖3為根據一實施例擾頻一單一網路ID之導頻的說明。
圖4為根據一實施例擾頻多個網路ID之導頻的說明。
圖5為根據一實施例之單一OFDM符元結構之說明。
圖6為根據一實施例之雙OFDM符元結構之說明。
圖7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網路ID解碼組件之一方塊圖。
圖8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網路ID確定組件之一方塊圖。
圖9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搜尋量度計算之說明。
圖10為根據一實施例基於由網路ID所產生的擾頻導頻建構OFDM符元之一方法的流程圖。
圖11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選擇網路ID候選者之方法的流程圖。
圖12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搜尋網路ID候選者之方法的另一流程圖。
圖13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選擇網路ID候選者之方法的另一流程圖。
圖14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確定一搜尋量度之方法的流程圖。
圖15說明一其中該等實施例可起作用的實例通信系統。
100...資料通信系統
102...實體"1"
104...實體"2"
106...通信組件
108...通信組件

Claims (50)

  1. 一種促進資料通信之方法,其包含:利用一各自網路ID之至少一個導頻所建構的至少一個OFDM符元,以在實體之間傳達該網路ID;藉由該接收實體以採用一搜尋過程以基於一搜尋量度來確定網路ID候選者;及採用一選擇過程以基於一選擇量度來確定至少一個最佳網路ID候選者,其中該選擇過程利用一假設網路ID以促進該搜尋過程。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採用具有每符元一個各自網路ID導頻的一OFDM符元結構。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採用具有在至少一個符元中交錯的各自網路ID導頻之一OFDM符元結構。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該等實體包含網路及/或行動裝置。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透過一網路ID符元以促進擾頻一OFDM符元中所利用的一網路ID導頻,來建構該OFDM符元。
  6.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採用一偽雜訊(PN)序列產生器,其以至少一個網路ID作為種子以促進擾頻該網路ID導頻。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搜尋量度包含基於該假設網路ID自該導頻所導出之該頻道能量之一函數。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該搜尋量度包含基於下式的一頻道之總能量η的一無偏差估計的一量度: 其中n為第n個導頻符元,為一干擾功率頻譜密度(PSD)能量,且為一第i個假設下一第k個取樣之一能量,且λ為一預定常數。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一交錯式網路ID導頻符元之該搜尋量度包含:
  10. 如請求項1之方法,該搜尋過程包含:確定至少一個候選者網路ID清單;根據該搜尋量度自該候選者清單中確定至少一個網路ID候選者集合;及確定一第一網路ID類型之一最高"M"候選者清單及/或一第二網路ID類型之一最高"N"候選者清單。
  11. 如請求項1之方法,該選擇過程包含:確定至少一個候選者網路ID之該選擇量度;及基於該選擇量度自至少一個候選者網路ID清單來確定一最佳候選者網路ID。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自該等候選者網路ID清單中確定複數個網路ID候選者之一最佳組合,以促進確定複數個網路ID。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該最佳組合包含基於下式的搜尋量度之一最大值: 其中NETA代表一第一網路ID,NETB代表一第二網路ID,AM 為大小為M的一第一網路ID候選者集合,BN 為大小為N的一第二網路ID候選者集合,η為一第n個候選者之一搜尋量度的一值,且S為來自一選擇過程的時間分集組合之一量。
  14. 如請求項1之方法,該網路ID包含一廣域網路ID及/或一區域網路ID。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採用一OFDM符元,其具有利用一區域網路ID及一廣域網路ID所擾頻的一區域網路ID導頻。
  16. 一種促進資料通信之系統,其包含:一通信組件,其藉由利用一各自網路ID之至少一個導頻所建構的至少一個OFDM符元,以在實體之間傳達該至少一個網路ID;一搜尋組件,其經組態以採用一搜尋過程以基於一搜尋量度來確定網路ID候選者;及一選擇組件,其經組態以採用一選擇過程以基於一選擇量度來確定至少一個最佳網路ID候選者,其中該選擇過程利用一假設網路ID以促進該搜尋過程。
  17. 如請求項16之系統,該通信組件組態經配置以採用每一 各自網路ID導頻之一個OFDM符元。
  18. 如請求項16之系統,該通信組件經配置以在至少一OFDM符元中交錯各自網路ID導頻。
  19. 如請求項16之系統,該等實體包含網路及/或行動裝置。
  20. 如請求項16之系統,該通信組件經配置以利用至少一個網路ID以促進擾頻該OFDM符元中所採用的至少一個導頻。
  21. 如請求項20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偽雜訊(PN)序列產生器,其經組態以由該通信組件採用,而以至少一個網路ID作為種子以促進擾頻該導頻。
  22. 如請求項16之系統,其中該搜尋量度包含基於該假設網路ID自該導頻所導出之該頻道能量之一函數。
  23. 如請求項16之系統,該搜尋量度包含一量度,其利用頻道能量以促進確定一可能網路ID。
  24. 如請求項23之系統,該搜尋組件經組態以:利用一頻道之一第一部分以偵測總體頻道能量,且利用該頻道之一第二部分以偵測該頻道之干擾功率頻譜密度(PSD)能量;該總體頻道能量與該干擾PSD能量之差產生一搜尋量度分值。
  25. 如請求項23之系統,該搜尋組件經組態以利用一頻道之一總體頻道能量及該頻道之一平均功率頻譜密度(PSD)能量;該總體頻道能量與該平均PSD能量之差產生一搜尋量度分值。
  26. 如請求項16之系統,該選擇組件經組態以採用一選擇量 度,以自該候選者清單中確定一最佳網路ID候選者。
  27. 如請求項16之系統,該選擇組件利用代表不同網路的複數個網路ID候選者清單之一搜尋量度估算值,以確定網路ID候選者之一最佳組合。
  28. 如請求項16之系統,該網路ID包含一廣域網路ID及/或一區域網路ID。
  29. 如請求項28之系統,利用一區域網路ID及一廣域網路ID來擾頻該區域網路ID之一導頻。
  30. 一種基於OFDM之通信系統,其採用請求項16之系統以傳輸及/或接收網路識別資訊。
  31. 一種促進資料通信之系統,其包含:在實體之間傳達一OFDM符元之構件;利用至少一個OFDM符元之構件,該至少一個OFDM符元包括在該等實體之間傳達的各自網路ID之至少一個導頻;藉由該接收實體以採用一搜尋過程以基於一搜尋量度來確定網路ID候選者之構件;及採用一選擇過程以基於一選擇量度來確定至少一個最佳網路ID候選者之構件,其中該選擇過程利用一假設網路ID以促進該搜尋過程。
  32. 如請求項31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採用每一各自網路ID導頻之一個OFDM符元之構件。
  33. 如請求項31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將各自網路ID導頻交錯入至少一個OFDM符元中 之構件。
  34. 如請求項31之系統,該等實體包含網路及/或行動裝置。
  35. 如請求項31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利用至少一個網路ID以促進擾頻該OFDM符元中所採用的至少一個導頻之構件。
  36. 如請求項35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採用一偽雜訊(PN)序列產生器之構件,其以至少一個網路ID作為種子以促進擾頻該導頻。
  37. 如請求項35之系統,其中該搜尋量度包含基於該假設網路ID自該導頻所導出之該頻道能量之一函數。
  38. 如請求項31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利用頻道能量以促進確定一可能網路ID之構件。
  39. 如請求項38之系統,採用該搜尋過程之該構件包括利用一頻道之一第一部分以偵測總體頻道能量且利用該頻道之一第二部分以偵測該頻道之干擾功率頻譜密度(PSD)能量之構件;該總體頻道能量與該干擾PSD能量之差產生一搜尋量度分值。
  40. 如請求項38之系統,採用該搜尋過程之該構件包括利用一頻道之一總體頻道能量及該頻道之一平均功率頻譜密度(PSD)能量之構件;該總體頻道能量與該平均PSD能量之差產生一搜尋量度分值。
  41. 如請求項31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採用一選擇量度以自該候選者清單中確定一最佳網路ID候選者之構件。
  42. 如請求項31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利用代表不同網路的複數個網路ID候選者清單之一搜尋量度估算值以確定網路ID候選者之一最佳組合之構件。
  43. 如請求項31之系統,該網路ID包含一廣域網路ID及/或一區域網路ID。
  44. 如請求項43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利用一區域網路ID及一廣域網路ID來擾頻該區域網路ID之一導頻之構件。
  45. 一種微處理器,其執行用於執行促進資料通信之一方法的指令,該方法包含:利用一各自網路ID之至少一個導頻所建構的至少一個OFDM符元,以在實體之間傳達該網路ID;藉由該接收實體以採用一搜尋過程以基於一搜尋量度來確定網路ID候選者;及採用一選擇過程以基於一選擇量度來確定至少一個最佳網路ID候選者,其中該搜尋過程利用一假設網路ID以促進該搜尋過程。
  46. 如請求項45之微處理器,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採用具有每符元一個各自網路ID導頻之一OFDM符元結構。
  47. 如請求項45之微處理器,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採用具有在至少一個符元中交錯的各自網路ID導頻之一OFDM符元結構。
  48. 如請求項45之微處理器,該等實體包含網路及/或行動裝置。
  49. 如請求項45之微處理器,該方法進一步包含:透過一網路ID以促進擾頻一OFDM符元中所利用的一網路ID導頻,來建構該OFDM符元。
  50. 如請求項45之微處理器,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採用一偽雜訊(PN)序列產生器,其以至少一個網路ID作為種子以促進擾頻該網路ID導頻。
TW094145887A 2004-12-22 2005-12-22 用於通信系統之廣域及區域網路認證傳輸 TWI3922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021,310 US7852822B2 (en) 2004-12-22 2004-12-22 Wide area and local network ID transmissio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07954A TW200707954A (en) 2007-02-16
TWI392265B true TWI392265B (zh) 2013-04-01

Family

ID=36128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45887A TWI392265B (zh) 2004-12-22 2005-12-22 用於通信系統之廣域及區域網路認證傳輸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2) US7852822B2 (zh)
EP (1) EP1836820A1 (zh)
JP (2) JP5032335B2 (zh)
KR (2) KR20090123956A (zh)
CN (1) CN101120565A (zh)
AR (1) AR052432A1 (zh)
AU (1) AU2005319008C1 (zh)
BR (1) BRPI0519733A2 (zh)
CA (1) CA2591938A1 (zh)
IL (1) IL184055A0 (zh)
MX (1) MX2007007765A (zh)
RU (1) RU2007128075A (zh)
TW (1) TWI392265B (zh)
WO (1) WO20060693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91410B2 (en) * 2004-07-29 2013-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pilot symb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575551A1 (en) * 2004-07-29 2006-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leaving
US9246728B2 (en) 2004-07-29 2016-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diversity
US20080317142A1 (en) * 2005-07-29 2008-1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diversity
US7852822B2 (en) * 2004-12-22 2010-1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de area and local network ID transmissio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042212B2 (en) * 2005-07-29 2015-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network identifier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91751B2 (en) * 2005-07-29 2016-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diversity
US7706328B2 (en) * 2006-01-04 2010-04-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 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652975B2 (en) * 2006-02-03 2010-01-26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Interoperability verification for implementation according to communication standard
US8433357B2 (en) 2007-01-04 2013-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other sector interference (OSI) indication
EP2028808A3 (en) * 2007-07-25 2009-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er identifi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90028100A1 (en) * 2007-07-25 2009-0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er identifi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165064B2 (en) * 2008-01-28 2012-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ments to the positioning pilot channel
US20090274099A1 (en) * 2008-05-02 2009-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transmitter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006128B (zh) * 2010-11-01 2014-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频率偏移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FR2993119B1 (fr) * 2012-07-05 2014-08-08 Sigfox Wireless Procede de recherche d'un signal utile dans une bande de multiplexage
US20140071916A1 (en) * 2012-09-11 2014-03-1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iscovery signal
US9924451B2 (en) * 2015-12-02 2018-03-20 Motorola Solu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half-rate encoded voice frame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5437A (ja) * 1998-11-20 2000-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ノードのid設定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EP1079645A1 (en) * 1999-08-26 2001-0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dentity control apparatus of a newly installed base station and corresponding identity assignment method
US20040081131A1 (en) * 2002-10-25 2004-04-29 Walton Jay Rod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OFDM symbol sizes
US20040082356A1 (en) * 2002-10-25 2004-04-29 Walton J. Rodney MIMO WLAN system
JP2004235735A (ja) * 2003-01-28 2004-08-19 Canon Inc ネットワークidの設定方法
US20040161046A1 (en) * 2002-12-23 2004-08-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quisition and adjustment of gain, receiver clock frequency, and symbol timing in an OFDM radio receiver
TW200423748A (en) * 2002-10-29 2004-11-01 Qualcomm Inc Uplink pilot and signaling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200423629A (en) * 2003-04-25 2004-11-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terminals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s with an access point over separate wireless channels and related wireless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7991B1 (en) * 1993-05-06 2002-06-18 Intermec Ip Corp.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oviding wireless and hard-wired dynamic routing
US5412686A (en) * 1993-09-17 1995-05-0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esti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659685A (en) * 1994-12-13 1997-08-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s on a computer capable of connecting to a WAN and LAN
US6330244B1 (en) * 1996-09-05 2001-12-11 Jerome Swartz System for digital radio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wireless lan and a PBX
US6324267B1 (en) * 1997-01-17 2001-11-27 Scientific-Atlanta, Inc. Two-tiered authoriz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for a cable data delivery system
JPH11196070A (ja) 1997-12-27 1999-07-21 Sony Corp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通信方法
US6347080B2 (en) * 1998-09-09 2002-02-12 Qualcomm, Inc. Energy based communication rate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6496487B2 (en) * 1998-11-05 2002-12-17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Efficient full duplex simultaneous message transfer
US6952454B1 (en) * 2000-03-22 2005-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of real time services and non-real time services for OFDM systems
KR100909203B1 (ko) 2000-07-12 2009-07-23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Ofdm 시스템의 실시간 서비스 및 비-실시간 서비스의멀티플렉싱
US6940827B2 (en) * 2001-03-09 2005-09-06 Adaptix,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OFDM for one direction and DSSS for another direction
US7548506B2 (en) * 2001-10-17 2009-06-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ccess and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for MIMO OFDM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physical layer packet and preamble design
US7773699B2 (en) 2001-10-17 2010-08-1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measurements
US20030125040A1 (en) * 2001-11-06 2003-07-03 Walton Jay R. Multiple-access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434123C (en) * 2001-11-10 2007-06-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tfbc coding/de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n ofdm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727283B2 (ja) * 2001-11-26 2005-12-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JP3694479B2 (ja) 2001-12-07 2005-09-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送受信装置、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用プログラム
DE60313948D1 (de) * 2002-01-15 2007-07-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Weglenkungsvorrichtung und deren inbetriebnahmeverfahren in einem heimnetz
JP3860762B2 (ja) 2002-02-14 2006-12-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チャネル同期確立方法、及び移動局
EP1530858B1 (en) * 2002-07-16 2010-12-15 IHP GmbH-Innovations for High Performance Microelectronics / Leibniz-Institut für innovative Mikroelektronik Method and device for frame detection and synchronizer
US7031336B2 (en) * 2002-08-26 2006-04-18 Colubris Networks, Inc. Space-time-power schedul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7388845B2 (en) * 2002-08-26 2008-06-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a multisector configuration
KR100479864B1 (ko) 2002-11-26 2005-03-31 학교법인 중앙대학교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하향링크 신호의 구성 방법과동기화 방법 및 그 장치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셀 탐색 방법
US7280467B2 (en) * 2003-01-07 2007-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transmission schemes for wireless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200321258Y1 (ko) 2003-04-23 2003-07-31 장을순 김치절단기용 칼가이드
JP4125172B2 (ja) * 2003-04-23 2008-07-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177297B2 (en) * 2003-05-12 2007-0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st frequency hopping with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xed pilot in an OFDMA system
US7406139B2 (en) * 2003-06-16 2008-07-29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o identify a modulation format of a data frame within a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US20050048991A1 (en) * 2003-09-02 2005-03-03 Ombek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dressing short messages to mobile devices that do not have valid telephone numbers
US7660275B2 (en) * 2003-10-24 2010-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l and wide-area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broadcast network
KR100913874B1 (ko) * 2003-10-27 2009-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 시스템에서 부채널 간 간섭 제거 방법
US6922549B2 (en) * 2003-10-31 2005-07-26 Cisco Technology, Inc. Error vector magnitude selection diversity metric for OFDM
US7616698B2 (en) * 2003-11-04 2009-11-10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and method
US9473269B2 (en) * 2003-12-01 2016-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 efficient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69889B2 (en) * 2004-02-18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diversity and spatial spreading for an OFDM-based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FI20040269A0 (fi) * 2004-02-20 2004-02-20 Nokia Corp Tiedonsiirto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tukiasema ja lähetin-vastaanotin
US20050244000A1 (en) * 2004-04-28 2005-11-03 Coleman Ryon K Fast-key generator for encryption, authentication or security
US7411898B2 (en) * 2004-05-10 2008-08-1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eamble generator for a multiband OFDM transceiver
EP2442513A1 (en) * 2004-06-24 2012-04-1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reambles in OFDMA System
US7599327B2 (en) * 2004-06-24 2009-10-0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081484A1 (en) * 2004-07-29 2007-04-12 Wang Michael M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frame struct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576933C (en) * 2004-08-16 2012-04-24 Zte San Diego, Inc. Fast cell search and accurate synchroniz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852746B2 (en) * 2004-08-25 2010-1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signaling in an OFDM-based system
US7826343B2 (en) * 2004-09-07 2010-1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sition location signal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tilizing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US7263363B2 (en) * 2004-09-30 2007-08-28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mitigating intermodulation interference using channel power estimation and attenuation in a two-way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735231B1 (ko) * 2004-11-11 2007-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파일럿 톤 배치 방법 및 장치
US7852822B2 (en) 2004-12-22 2010-1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de area and local network ID transmissio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200445996Y1 (ko) 2009-05-20 2009-09-17 유제준 평면가공이 편리한 밀링바이스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5437A (ja) * 1998-11-20 2000-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ノードのid設定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EP1079645A1 (en) * 1999-08-26 2001-0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dentity control apparatus of a newly installed base station and corresponding identity assignment method
US20040081131A1 (en) * 2002-10-25 2004-04-29 Walton Jay Rod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OFDM symbol sizes
US20040082356A1 (en) * 2002-10-25 2004-04-29 Walton J. Rodney MIMO WLAN system
TW200423748A (en) * 2002-10-29 2004-11-01 Qualcomm Inc Uplink pilot and signaling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40161046A1 (en) * 2002-12-23 2004-08-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quisition and adjustment of gain, receiver clock frequency, and symbol timing in an OFDM radio receiver
JP2004235735A (ja) * 2003-01-28 2004-08-19 Canon Inc ネットワークidの設定方法
TW200423629A (en) * 2003-04-25 2004-11-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terminals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s with an access point over separate wireless channels and related wireless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133388A1 (en) 2006-06-22
JP2011239421A (ja) 2011-11-24
US20110058469A1 (en) 2011-03-10
WO2006069319A1 (en) 2006-06-29
KR20090123956A (ko) 2009-12-02
BRPI0519733A2 (pt) 2009-03-10
TW200707954A (en) 2007-02-16
RU2007128075A (ru) 2009-01-27
JP2008526129A (ja) 2008-07-17
JP5032335B2 (ja) 2012-09-26
AR052432A1 (es) 2007-03-21
US7852822B2 (en) 2010-12-14
KR100936646B1 (ko) 2010-01-14
AU2005319008B2 (en) 2010-02-04
CN101120565A (zh) 2008-02-06
EP1836820A1 (en) 2007-09-26
AU2005319008A1 (en) 2006-06-29
AU2005319008C1 (en) 2010-09-16
KR20070091195A (ko) 2007-09-07
US9356752B2 (en) 2016-05-31
IL184055A0 (en) 2007-10-31
MX2007007765A (es) 2007-08-21
CA2591938A1 (en) 200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2265B (zh) 用於通信系統之廣域及區域網路認證傳輸
RU2333605C2 (ru) Локальные и глобальные передачи в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широковещательных сетях
US7652980B2 (e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nchronization
EP1661263B1 (en) Phase offset spatial multiplexing
EP3537681B1 (en) Preambles in ofdma system
JP2008533851A (ja) 指定のtdmパイロットを用いた波形の狭域と広域との間の移行における時間同期とチャネル推定
KR100876747B1 (ko) 확장성 대역폭을 지원하는 셀룰러 무선통신시스템을 위한방송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BRPI0707532A2 (pt)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um canal de sincronização em um sistema ofdma
KR20070087184A (ko) 초기 파일럿 주파수 선택
KR20080033516A (ko) 다중 반송파 mimo 시스템에서 파일럿을 배치하기 위한방법, 시스템, 장치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US20120189126A1 (en) Mapping schemes for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crambling
US8503553B2 (en) Pilot subcarriers in wireless transmissions
JP2003204317A (ja) 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0562002C (zh)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调制系统中保护间隔的填充方法及其通信系统
CN111786916B (zh) 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JP2010541376A (ja) Pnフレームヘッダーを使用したdmb−t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スペクトルセンシング
CN102474479A (zh) 改进的数据包检测器
WO2010135946A1 (zh) 一种实现小数频偏估计的方法及装置
Baek et al. Cooperative diversity technique for MIMO-OFDM uplink in wireless interactive broadcasting
Chang et al. A novel two-layer data transmission scheme in TDS-OFDM system
Baek et al.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with cooperative diversity technique for MIMO node
Baek et al. Novel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of OFDMA System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for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