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4789B - 機動且匿名地連結無線通信裝置使用者的方法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機動且匿名地連結無線通信裝置使用者的方法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4789B
TWI384789B TW097112154A TW97112154A TWI384789B TW I384789 B TWI384789 B TW I384789B TW 097112154 A TW097112154 A TW 097112154A TW 97112154 A TW97112154 A TW 97112154A TW I384789 B TWI384789 B TW I3847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wirel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ic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12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04049A (en
Inventor
Sejo Pan
Original Assignee
Sejo P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jo Pan filed Critical Sejo Pan
Publication of TW200904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4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4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47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008Systems for anonymou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ties, e.g. by use of disposal contact ident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Description

機動且匿名地連結無線通信裝置使用者的方法及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無線通信裝置及方法,特別是指一種連結近距離內的無線通信裝置及方法。
生活中最顯著的問題之一:就是尋找另一個人。人一生中總是在不斷地尋找朋友、或是配偶、或單單只是當下所愛的人。一直以來都有各式各樣的配對服務及系統,從傳統的作媒、相親、或是徵友廣告、到各式各樣的網際網路方法都在所多有。然而,因為做媒者的眼光、配對方法、不真實的廣告、或是缺乏認證,都可能使得這些媒介的配對效果有限。特別是,這些都是「先配對,後見本尊(MATCH-FIRST,SEE-IN-PERSON-LATER)」的方法。當參與者最後見面時,往往對配對結果不甚滿意。由於人的感覺(喜、惡)是主觀的,無法完全用客觀(量化)條件來定義。
在各種場合中,例如:酒吧、俱樂部、或像派對之類的社交場所、甚至是每日的邂逅,都提供了「先見面,後探詢意願(SEE-FIRST,INQUIRE-INTENTION-LATER)」的形式。其實,緣分及吸引力,是最自然且最有效的媒介。然而,在邂逅當下,對方是怎麼樣的人?對我們有無意願?往往不得而知。偏偏多數人又太害羞膽怯,無法跨出第一步,說出第一句話,就害怕有表錯情或被拒絕的可能性。人有很多慾望(例如名、利)是可說、可表達的。但是對於感情而言,特別是對素昧之人,總是最難表達。
現今社會,人已是更常全球性地移動,以及城市人口密度高。短暫 的邂逅,在高頻率的社交互動中是常發生的。然而,社交禮節的藩籬、行為約束、時機掌握、語言技巧,仍限制了找尋另一半的可能性。多少人曾自問,“他是嗎?”、‘‘她可能會對我有好感嗎?”、“每天有多少白馬王子在擁擠的地鐵裡,在路上、在咖啡館與我擦身而過?”。
因此,解決問題之道,與其從作媒或用資料來配對,不如反其道而行,也就是讓人們自己在已見面的情況下,自行探詢相互的意願。如果方式能匿名、互動、且符合社交規範,就可以幫助人們說出第一句話,跨出第一步。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即在提供一種無線通信裝置及方法,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即在提供一種無線通信裝置及方法,具有機動且匿名地連結的功能。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無線通信裝置,包含:一輸入介面,用以接收一輸入信號,該輸入信號係對應於該無線通信裝置的使用者的輸入;一發射電路;一控制電路,電耦接該輸入介面與該發射電路,用以依據該輸入信號以控制該發射電路傳輸一無線連結信號,其中,該無線連結信號代表一先見面後探詢意願(SEE FIRST,INQUIRE INTENTION LATER)的連結;一接收電路,用以接收一接收信號,該接收信號來自另一無線裝置;一計算電路,電耦接該接收電路,用以依據該接收到信號以得出該另一無線裝置的一距離參考與一方向參考中的至少一個;以及一輸出電路,電耦接該計算電路,用以依據該距離參考與該方向參考中的至少一個以輸出一通知信號。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利用一無線通信裝置進行連結 (link)的連結方法,該方法包含:接收一輸入信號,該輸入信號係對應於該無線通信裝置的使用者的輸入;依據該輸入信號以發射一無線連結信號,其中,該無線連結信號代表一先見面後探詢意願(SEE FIRST,INQUIRE INTENTION LATER)的連結;接收一接收信號,其中,該接收信號係代表來自另一無線裝置的另一探詢意願信號;以及依據是否收到該接收信號以輸出一通知信號。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利用一無線通信裝置辨認(locating and identifyng)周圍連結對象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在該無線通信裝置中儲存一個人配對基本資料;發送一連結要求至周圍其他無線裝置;接收其他無線通信裝置的配對基本資料;比較收到的配對基本資料是否符合該個人配對基本資料;對於相配的信號,依據所收到之信號得出相對應之另一無線裝置的距離參考與方向參考中的至少一個;以及依據該距離參考與該方向參考中的至少一個以輸出一通知信號。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以及至少一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將可清楚的呈現。
為方便理解本發明的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故在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前先對下些名詞進行說明。
無線通信裝置(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nit;WCU):無線通訊收發器可為單獨的裝置,像是手機、PDA、對講機、手提電腦等;亦可為其他裝置的附加物,如無線網路卡;也可以像是內嵌有無線通信晶片的物品,例如:鑰匙圈、手表、或珠寶飾品等。此外,該無線通信 裝置可無須透過、或是透過電信系統(例如是:基地台)的為一種裝置。
先決距離或範圍:可以是通訊協定定義的距離、或電波本身的範圍、或是使用者自行設定的距離。舉例來說:藍芽(Bluetooth)第二類有10公尺限制,剛好約略等於人的視線範圍。另一方面,如果無線通信裝置本身的通訊距離(電波範圍)太大,使用者可以把其範圍縮小到適合他們想要來尋找配對或探詢意願的距離。
匿名:在這項發明,“匿名”表示使用者或是訊號發射者不能馬上被識別。但是藉由人的舉止、或是情勢、或是使用者之間的互動後可能導致最後被識別出,仍是屬於「匿名」的範疇。這裡匿名是指“相對的、足夠的”的匿名,而不是”絕對”的匿名。換言之,如果一個使用者的身份暴露程度是在他可接受的社交尷尬範圍之內,對他而言就是匿名。
訊號接收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RSSI是指收到的訊號強度,不論所用通訊協定與波的種類為何。RSSI會隨著訊號源距離及方向而改變。
訊號傳送時間(Time of Flight;TOF):TOF指兩點之間訊號傳遞的延遲。在這項發明中是指任何用訊號傳送時間來測量距離的方法。
漸熱/漸冷指標(Getting Hot/Getting Cold;GH/GCI):顯示訊號源的距離或方位(兩者或其一)是否隨時間遞增或是遞減的指標,用來表示訊號源在方向或距離上越來越靠近或越來越遠離收訊者。
這項發明提供了一些辨視的方法,使鄰近範圍內的WCU使用者可在社交上連結。用這項發明,使用者可以互動地且匿名地探詢彼此的 意願,亦可在鄰近範圍發現或追蹤可能的配對對象。與傳統配對方法不同的是,這項發明是一個先見面,後探詢對方意願的方法。也就是說,不是由資料來配對人,而是由人主動去探詢彼此當下的意願是否相配。
此發明的實施方式可用以幫WCU使用者在先決距離或範圍內找到相互有意的配對。當一方遇見了他感到有興趣的另一方,通常對方的興趣或意圖並不易得知。此時直接了當地詢問、或是直接的肢體語言或許可行,但卻有著粗糙舉止、或有造成尷尬的風險。在這項發明,無線訊號是用來作為興趣傳達的媒介。無線訊號的使用代替了這種“我喜歡你,你呢?”的詢問,且此詢問行為是隱匿且匿名。旁人不知你在發訊號,而且就算訊號沒回應,亦無人知曉。訊號傳送者不會有被拒絕或表錯情的風險。
假設此一表示”我喜歡你,你呢?”的無線訊號已先定義好,此訊號不會帶有任何立即的身分證明,且可以被鄰近範圍(即,先決範圍)中其他任何懂得此訊號的裝置所接收。在只有兩人的地方,單是此一訊號的存在,就足夠解決意願配對的問題:一方可以低調地發出此一訊號,同時試著接收來自對方的訊號。如果收到訊號,就表示對方也在做相同的事,相互的意願就清楚。如果沒有收到訊號,也不會造成尷尬。
又例如,在超過兩人的地方,單單只察覺訊號的存在是不夠的。當你(對喜歡的人)發出訊號且收到訊號時,你無法確定到底這訊號是不是你喜歡的人所送出的,也無法確定到底這訊號是不是針對你的。這 時訊號源的距離或/及方向便可以幫助釐清狀況。即使訊號源的距離或方向只是參考值而非絕對,仍然大有用處。若WCU使用者可主動改變自身與訊號源的相關位置,同時持續地拿到訊號源的距離、方向、或距離/方向的參考值,我們就可以得到有用的回饋,WCU使用者可知道離訊號源是漸近或漸遠(即漸熱/漸冷指標:GH/GCI)。
訊號接收強度指標(RSSI)會隨與訊號源距離的增加而遞滅。在這項發明裡,RSSI不是用來做精確的距離定位,而是一個用來得到”距離參考”的方法,換言之,是一種相對距離的參考(距離變遠或是變近的參考)。距離參考隨時間的改變,就是GH/GCI的部份成因。亦及,隨著兩個WCU彼此漸靠近,所接收訊號強度會漸增強,反之亦然。也許實際情況中會有因電波反射、障礙、或其他環境因素所產生的干擾,但由於互動的角色是人,這些干擾實際上就不打緊,(機器人或機器鼠可能會撞牆,人不會),況且也有其他距離測量的方式可加進來補強。
此外,訊號傳送時間(TOF)亦是另一種得到訊號源的距離參考的方法。
而且,WCU之間的距離亦可從當事的WCU以外的來源取得。一個WCU可從外部的定位服務(如GPS、室內定位系統、或電信系統業者)得知自己的位置。若所有WCU都將自己位置包含在傳送出去的訊號中,如此在接收另一WCU的訊號時,就可用訊號中所含另一WCU的位置,參照自己本身的位置,而得出兩者之間的距離。
RSSI或TOF這種WCU使用者之間的定位方法並不需要使用其他 外部服務,其經濟性及獨立性較佳。雖然GPS、或電信業者、或其他定位系統所提供的距離資訊可能比較絕對,但其精確度也會因系統解析度而異(特別是在短距離的時候),而可能影響到在近距離中的應用價值。在距離參考的取得上,上述所提到的每一個方法都可以單獨、或結合補強來用、或用一種方法當作另一種方法的校正。
訊號源的方位也可以是一項有價值的資訊,特別是:在如果使用的電波有其方向性時。在某些層面,訊號源的方向其實已是RSSI的一部份。因為接收端的方向與訊號源的方位越是一致,RSSI自然越強。固然,使用者可以自己手動試著朝不同方向接收,看哪方向訊號最強,其他也有很多方法可以獲得訊號源的方位參考。例如:使用者自行左右轉、接收天線可自動地全方位旋轉,找尋收訊最強的方位、或是系統可以有多個指向不同方位的天線。如果實作上用的訊號本身有方向性,上述的原則亦可以用在控制訊號送出的方向。另外,從外部定位服務得到的資訊也可以用來計算方位參考。
我們可以用以上這些取得距離參考及方位參考的方法,不管單項或任何組合、或任何加權組合,來得到一個結合距離及方位的參考。在此發明中,GH/GCI就是指此一“距離及方位結合參考值”隨時間的變化。GH/GCI可以被持續地傳達給使用者,給予使用者一種是否距離訊號源越來越近、或越遠了的回饋。使用者可以用低調或不著痕跡的方式把GH/GCI傳達給另一使用者,使得旁人無從得知。
舉一最簡單只包含二人情節的例子:當一位吸引你的人走進來到 只有你單獨一人的電梯時,你想知道這人是否也對你有意思,但此時在社會禮節上連直視對方都不妥。這時你伸手到口袋裡的WCU開啟訊號,若沒收到訊號,你照樣在你的樓層出電梯,一切就當沒事;若收到訊號,就表示對方也同時在用訊號試探,這時相互意圖就確認了。
再舉包含X,Y,Z三人的情節:假設只有X一個人在發射訊號,則X不會收到任何回應,清楚知道沒有結果。若有兩人在發射訊號:首先假設X發訊號意圖給Y(即,X對Y有興趣,不是對Z有興趣),且收到了一個訊號時。X接著必須找出訊號到底是從Y或Z發出。X藉著改變X、Y之間的相對位置,配合檢查GH/GCI,即可進一步知道是否Y有在發訊號。如果Y沒有發射訊號,(亦即在發訊號的是Z,反正X對Z沒興趣),X可關掉裝置,結束這個探詢。如果Y有在發訊號,X仍存在一個問題--Y是意圖發給X還是Z?對Y而言,若Y意圖發訊號給Z,且Y看到了此時Y與X之間距離的改變造成GH/GCI的改變,此時Y即可清楚是X在發訊號,而不是他有興趣的Z,此時Y切掉訊號,這個探詢即可結束。但是如果Y確實是意圖發訊號給X,而不是Z,Y就可以持續發訊號,最後XY兩人會可以達到一個彼此都覺得夠安全的確實性,此時再開口說第一句話,就不會那麼難了。
再討論三個人X,Y,Z且三個人都在發射訊號的情節。圖1中情節11顯示第一個可能性:X發訊給Y;Y發訊給X;Z發訊給X。此時,基於人的一般行為模式,X與Y通常會有較多彼此的互動,Z則是只會試著與X單向互動。對X而言,當X看到Z離他比較近,或是從互 動中了解Z對他的意願,X可以停止發訊號、或是把訊號導向Y(在訊號方向可控制的情況下)。此時不但X與Z的互動沒有結果,而且X,Y通常也會自然地一起遠離Z來降低Z發訊的強度。這個情節通常會簡化成上述所討論過的情節之ㄧ。圖1中情節12說明第二個可能性:X發訊給Y;Y發訊給Z;Z發訊給X。同樣的行為模式下,當X,Y,Z中每個人發現一個不是他目標的人,靠他比較近時、或是與他有比較多的互動時,就停止發送訊號,最後就會清楚地沒有任何結果。也就是說,以上這些搜尋過程都會收斂。
含四個人或以上的情節,可以被分割或簡化成上述的情節之一。使用者通常可以改變自己的位置來把自己跟自己的目標從環境中抽離,也會跟自己的目標有較多的互動,並且忽視不是目標的人,這也是一種人的天性。然而,在模糊地帶還是存在的狀況下,使用者可以停止一陣子,再重新發送訊號。這跟網路協定上控制媒介存取衝突的偵測/重新傳送的方法(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 nDetection;CSMA/CD)類似。更何況在使用者會彼此重複相遇的情況下,確認意圖的過程並不一定須要當下馬上收斂。相互意圖可以隨時間累積而漸漸確認。
如果有一個以上的訊號存在,可以藉由例如訊號編碼、或通訊協定、或訊號ID來區分。WCU可以分別掌握每一個訊號及他們的GH/GCI和基本資料(如果訊號有包含使用者基本資料的話)。
在這個互動探詢配對的過程中,有多種方法可以縮小搜尋的空 間,並縮短收斂所需要的時間。在某些實作上,使用者可手動地降低訊號的有效的收送距離,來限縮搜尋的範圍,例如降低到視線所及的距離、或是目前所在房間的大小、或是自己跟目前配對目標的人的大約距離。在某些運用到方向性訊號的實作上,使用者可控制傳送訊號的方向及決定接收訊號源的方位,來加快收斂的過程。
某些實作可以讓使用者在WCU上儲存自己定義的個人基本資料及配對要求。這些基本資料及要求可以被包含在訊號中,不過,如果接收到的訊號的基本資料與本身的要求不合、或是接收到的訊號的配對要求與本身的基本資料不合,即使傳送者更靠近了,接收者也不會收到通知。這樣可以用使用者定義的偏好來縮小可能的搜尋空間,並且去除可能的誤報。使用者甚至可以用更直接了當的方法,比如說在訊號中的基本資料詳細的描述自己,以致於收訊者可以將收到的描述與視線中看到的人配起來,加速配對的過程。在此發明中,”個人基本資料及配對要求”固然亦可被使用者拿來當作傳統上資料配對(Data-initiated Matching)地使用,但是在相互意願探詢(User-Initiate dMatching)的觀點上,其價值在於過濾掉不必要的探詢--例如性別相同、性向根本不同、及過濾掉周遭的非目標-例如你的目標剛好是當場唯一的亞洲人(雖然你一般是不限),此時機動地把配對要求改成只限亞洲人,就可把情況簡化成前述中兩人的例子。
與其他像是使用資料庫、或是中央伺服器,來儲存及配對使用者資料的方法相比,本項發明偏好允許使用者把基本資料及配對要求儲 存在他們自己的WCU上以過濾掉不必要的探詢,並且允許使用者隨時修正。如此使用者可視當下情況靈活設定如何過濾周遭不相干的人。而且,因為基本資料的交換,包括WCU的之間的互動都是在使用者自己決定的控制中,不需要牽涉任何外部服務或是在外部的資料庫中留下任何紀錄,所以有匿名、獨立、及低成本的好處。而且,當該基本資料的交換不是用以進行配對,所以無須太過詳細的揭露。雖然如此,經由外部認證的方法,比如說像是網際網路中第三方所提供的認證,也可以用來輔助可信度及安全性的提高。使用者可以選擇只與其他認證過的使用者互動。
在某些實作上,使用者可以選擇與一個或是多個他有興趣的WCU建立一個通訊管道,例如藉著發送簡訊來加快配對過程。這樣的通訊可以揭露更多的資訊,來輔助視覺上的配對或是分岔出另一個獨立配對的程序,比如說,“在2號出口電梯見。”
在某些實作上,傳送端可以使得訊號只往他所要的方向傳送;接收端也可以讓天線只在他所想要的方向接收。天線可以是隱密或是隱藏的,比如說,作在耳機中,或是鏡框上,這樣一來就可以循使用者看的方向來傳送/接收。
收到訊號的通知、或GH/GCI資訊的告知,可以不顯眼地傳遞給使用者,例如:藉由WCU部分機體的溫度改變、震動、或是螢幕顯示、或是經由耳機的聲音指示。
在某些實作,為了防只不正當或惡意的使用,可以禁止使用者只 聽不送。基本資料的交換亦可以被限制在只與註冊過或經由第三方認證過的使用者為之。
在這個發明的消極使用上,使用者亦可以利用簡介資訊來發現或追蹤身邊可能的配對對象。比如當你坐在咖啡館時,可以開啟裝置來廣送自己的簡介,並且去探搜別人的簡介。當你的裝置發現在範圍內有相配對的簡介時,它可以取得並告知你每一個簡介的距離/方向參考值。因每個信號含有其獨特的裝置識別碼(Device ID),你可以從中選擇鎖定一或多個。隨著你身旁人們的移動,這傳送/接收也持續著,每一個速配的WCU的距離/方位參考也持續更新及顯示。把這項資訊與視線中人們的移動作比較,可以得知視線中哪一個人對應到哪一個信號。這時你的下一步,就可以鎖定其中一信號(不再接收其他信號)使用上述的GH/GCI互動方法來探尋你的目標是否也對你有意思,或是你可以選擇試著與一個或是多個你覺得相配的WCU建立通㊣訊。
在某些群體互動的實作上,這項發明可使用來追蹤及定位一個先前已定義的WCU使用者群體。當你與一群朋有或家人在一個大型的購物中心時,每一個人都可以設定他的WCU來對其它成員的WCU傳送及接收。這可藉由使用事先協定的一個特定訊號做到。當你趴趴走與朋友失散時,你的WCU可讓你知道他們是否在附近,離你漸近或是漸遠。
圖2說明了這無線通信裝置的一個實作例,包含一個無線收發器21,能夠傳送及接收無線訊號;一個輸入介面22,給使用者輸入;一 個輸出介面23,傳遞資訊給使用者,及一個整合電路裝置24,連接到21、22、23。整合電路裝置包含一個處理器241,及記憶體242。給處理器讀取的指令可儲存在記憶體中,被處理器讀取執行。整合電路可以控制收發器且從收發器取得有關收到的訊號的資訊。記憶體中的指令可使系統去使用接收到的訊號的資訊來計算訊號源距離參考,並由輸出介面通知使用者。
整合電路裝置亦可控制收發器做訊號的編碼/解碼。記憶體中的指令可使系統利用RSSI或TOF、或是兩者、或以其中之一作為另一個的校正來計算距離參考。算出的距離參考不一定需要為絕對的距離。
在某些運用到方向性訊號的實作上,接收到的訊號的方位參考是有用的。使用者當然可手動旋轉WCU的方向。天線與訊號源方向越一致,RSSI就越強。或是收發器中可包含一個可被整合迴路控制的特殊天線裝置,此天線裝置可包含一電力驅動裝置來轉動天線到不同的方向,以尋找訊號的方位,或是將訊號以一個特定的方向送出。或者,此特殊天線裝置可以包含多個天線,分別指向不同的方向,使得系統可判斷最正確的訊號源方位。
在某些實作上,系統可包含另一個有能力偵測自身位置的裝置,例如衛星定位系統(GPS)、或從室內定位系統、或從通信業者取得自身位置。圖3所描述的是一個有此位置偵測裝置(35)的系統。整合電路可將自身的位置資訊編碼於送出的訊號中,並從接收到的訊號中擷取其位置資訊,兩相比較下就可知道訊號源的距離及方位。
存在記憶體裡的指令可令系統記住先前時間點的距離參考或是方向參考,並且與目前的距離參考或方向參考相比較,把值的改變讓使用者的知道。
在某些實作上,整合電路可依使用者的輸入而變更無線收發器的有效通訊範圍。例如,藉著降低或提高傳送功率、或是改變通信協定、或利用記憶體裡的指令來去除使用者指定的距離之外的訊號。
在某些實作上,使用者的個人簡介、簡介使用規則、及配對的要求等,可存在記憶體中且讓使用者經由輸入介面來編輯。整合電路可將這些資訊編碼於發送的訊號中,並從接收到的訊號中擷取此資訊。所收到的對方簡介及要求可根據配對要求與本身的簡介比較。
現今的科技及產品以及相關電路元件已經可支持上述的系統構成及功能,包括各種各樣的無線通信裝置、通信協定、及輸出輸入介面的設計。對專於此領域的人,整合這些上述的功能於一裝置中並不難。同時像訊號強度、TOF、方向、位置、距離等的訊號資訊的取得,也是此技術領域所習知的一般知識,所以省略其描述。在此發明的精神範圍中,以上描述各式的裝置功能都可經由排列組合或稍修改來達到此發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1、31‧‧‧無線接收器
22、32‧‧‧輸入介面
23、33‧‧‧輸出介面
24、34‧‧‧整合電路裝置
241、341‧‧‧微處理器
242、342‧‧‧記憶體
35‧‧‧位置偵測裝置
圖1表示的是三個WCU同時發出訊號的兩種情況。
圖2顯示為本發明之一整合電路裝置之第一實作例的示意圖。
圖3顯示為本發明之一整合電路裝置之第二實作例的示意圖。
21‧‧‧無線接收器
22‧‧‧輸入介面
23‧‧‧輸出介面
24‧‧‧整合電路裝置
241‧‧‧微處理器
242‧‧‧記憶體

Claims (27)

  1. 一種無線通信裝置,包含:一輸入介面,用以接收一輸入信號,該輸入信號係對應於該無線通信裝置的使用者的輸入;一發射電路;一控制電路,電耦接該輸入介面與該發射電路,用以依據該輸入信號以控制該發射電路傳輸一無線連結信號,其中,該無線連結信號代表一先見面後探詢意願(SEEFIRST,INQUIRE INTENTION LATER)的連結;一接收電路,用以接收一接收信號,該接收信號來自另一無線裝置;一計算電路,電耦接該接收電路,用以依據該接收到信號以得出該另一無線裝置的一距離參考與一方向參考中的至少一個;以及一輸出電路,電耦接該計算電路,用以依據該距離參考與該方向參考中的至少一個以輸出一通知信號。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無線通信裝置,還包括:一追蹤電路(tracking circuit),電耦接該計算電路,用以追蹤(tracking)該另一無線裝置的距離參考與方向參考中的至少一個的時變率,以得出一漸熱/漸冷(Getting Hot/Getting Cold;GH/GCI)指標。
  3.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在其他人不可輕易得知的情形下,該無線通信裝置的使用者得知該漸熱/漸冷(GH/GCI)指標。
  4.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輸入信號與該通知信號 的至少一個係為無線傳輸信號。
  5.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控制電路另可用以控制該發射電路的信號發射方向。
  6.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控制電路另可用以控制該無線通信裝置的一有效的發射或/及接收的範圍。
  7.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無線通信裝置,還包括:一記憶體,用以儲存使用者的配對基本資料,使用者可透過該輸入介面以輸入或更改該配對基本資料;其中,該無線連結信號包括該配對基本資料,且該接收信號包括有另一配對基本資料;其中該計算電路將該另一配對基本資料與該配對基本資料比較,並透過該輸出電路輸出一比較結果。
  8.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之無線通信裝置,還包括:一認證電路,電耦接該計算電路、該控制電路與該記憶體,用以從一第三方服務取得該配對基本資料的一憑證,儲存於記憶體,並將此憑證包含於所述之無線連結信號中,並由接收到的信號中讀取憑證;其中,該控制電路可選擇性地控制是否接收未憑證的信號。
  9.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無線通信裝置,還包括:一定位資訊接收電路,電耦接該計算電路與該控制電路,用以接收一自 身位置資訊;其中,該無線連結信號包括該自身位置資訊,且該接收信號包括有另一位置資訊;其中,該計算電路依據該自身位置資訊以及該另一位置資訊以得出該另一無線裝置的距離參考與方向參考中的至少一個。
  10. 一種利用一無線通信裝置進行連結(link)的連結方法,該方法包含:接收一輸入信號,該輸入信號係對應於該無線通信裝置的使用者的輸入;依據該輸入信號以發射一無線連結信號,其中,該無線連結信號代表一先見面後探詢意願(SEE FIRST,INQUIRE INTENTION LATER)的連結;接收一接收信號,其中,該接收信號係代表來自另一無線裝置的另一探詢意願信號;以及依據是否收到該接收信號以輸出一通知信號。
  11.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連結方法,還包括:在該無線通信裝置中儲存一自身配對基本資料;將該配對基本資料包含於該無線通信裝置之該無線連結信號中;從該接收信號中讀取另一無線裝置的另一配對基本資料; 比較該另一配對基本資料是否符合該自身配對基本資料。
  12.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連結方法,該通知信號包括有該另一無線裝置的距離參考與方向參考中的至少一個。
  13. 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連結方法,其中,依據該接收信號之強度(RSSI)、訊號傳送時間(TOF)或外部定位資訊的至少一個以得出該另一無線裝置的距離參考與方向參考中的至少一個。
  14.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之連結方法,還包括:調整該無線連結信號的發射方向。
  15.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之連結方法,還包括:調整該無線通信裝置的一有效的發射或/及接收的範圍。
  16.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之連結方法,還包括:追蹤(tracking)該另一無線裝置的距離與方向中的至少一個的時變率,以得出一漸熱/漸冷(Getting Hot/Getting Cold;GH/GCI)指標。
  17. 如請求項第16項所述之連結方法,其中,在其他人不可輕易得知的情形下,該無線通信裝置的使用者得知該漸熱/漸冷(GH/GCI)指標。
  18. 如請求項第16項所述之連結方法,還包括:在該無線通信裝置中儲存一自身配對基本資料; 將該配對基本資料包含於該無線通信裝置之該無線連結信號中;從該接收信號中讀取另一無線裝置的另一配對基本資料;比較該另一配對基本資料是否符合該自身配對基本資料;以及當信號不相配時,則忽略(不接收)不相配的信號,或是僅通知使用者信號不相配,而不通知該漸熱/漸冷(GH/GCI)指標。
  19.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之連結方法,還包括:在該無線通信裝置中儲存一自身配對基本資料;將該配對基本資料包含於該無線通信裝置之該無線連結信號中;從該接收信號中讀取另一無線裝置的另一配對基本資料;比較該另一配對基本資料是否符合該自身配對基本資料;以及當信號不相配時,則忽略不相配的信號,或是僅通知使用者信號不相配。
  20. 如請求項第19項所述之連結方法,其中,該配對基本資料中包含一由第三方發予的憑證,該方法還包括:忽略無憑證的信號。
  21. 一種執行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連結方法的無線通信裝置。
  22. 一種利用一無線通信裝置辨認(locating and identifyng)周圍連結對象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在該無線通信裝置中儲存一個人配對基本資料;發送一連結要求至周圍其他無線裝置; 接收其他無線通信裝置的配對基本資料;比較收到的配對基本資料是否符合該個人配對基本資料;對於相配的信號,依據所收到之信號得出相對應之另一無線裝置的距離參考與方向參考中的至少一個;以及依據該距離參考與該方向參考中的至少一個以輸出一通知信號。
  23. 如請求項第22項所述之辨認方法,其中,依據所接收之信號之強度(RSSI)、訊號傳送時間(TOF)或定位資訊的至少一個以得出相對應之另一無線裝置的距離參考與方向參考中的至少一個。
  24. 如請求項第22項所述之辨認方法,還包括:追蹤至少一相配無線裝置的距離與方向中的至少一個的時變率,其中,該通知信號係對應於該距離與方向中的至少一個的時變率。
  25. 如請求項第22項所述之辨認方法,還包括:與其他相配無線裝置中至少一個建立通訊管道。
  26. 如請求項第22項所述之辨認方法,還包括:使用者可對於每一取得的配對基本資料選擇性地忽略來自其對應的無線裝置的信號。
  27. 如請求項第22項所述之辨認方法,其中,該配對基本資料中包含一由第三方發予的憑證,該方法還包括:忽略無憑證的信號。
TW097112154A 2007-04-05 2008-04-03 機動且匿名地連結無線通信裝置使用者的方法及系統 TWI3847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696,728 US7949359B2 (en) 2007-04-05 2007-04-05 Methods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and anonymously link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nit us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4049A TW200904049A (en) 2009-01-16
TWI384789B true TWI384789B (zh) 2013-02-01

Family

ID=39827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12154A TWI384789B (zh) 2007-04-05 2008-04-03 機動且匿名地連結無線通信裝置使用者的方法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949359B2 (zh)
JP (1) JP2010524348A (zh)
CN (1) CN101652962B (zh)
TW (1) TWI384789B (zh)
WO (1) WO20081244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09281B2 (ja) * 2005-07-29 2011-06-2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最近接ユーザ端末の探索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適用したサービスノード
US20140087781A1 (en) * 2012-09-18 2014-03-27 Laurent Desclo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related methods for use in a social network
US8209426B2 (en) 2009-03-13 2012-06-26 Core Wireless Licensing S.A.R.L.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enabling access to content in a network service
TWI393912B (zh) * 2009-04-07 2013-04-21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Signal source tracking device and tracking method
US8396457B2 (en) * 2009-12-14 2013-03-12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10285506A1 (en) * 2010-05-19 2011-11-24 Joshua Bradley Hillis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items
US8769009B2 (en) * 2011-02-18 2014-07-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irtual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US8589393B2 (en) * 2011-11-08 2013-11-19 Goog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y of attributes using a social mobile application
US9055433B2 (en) * 2012-01-12 2015-06-09 Facebook, Inc. Distance-dependent or user-dependent data exchange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9008114B2 (en) 2012-01-12 2015-04-14 Faceboo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ance-dependent data exchange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825533B2 (en) 2012-02-01 2014-09-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dialogue amongst competitive user applications
KR20130096978A (ko) * 2012-02-23 2013-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 단말, 서버, 상황기반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1883703B1 (ko) * 2012-04-16 2018-07-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친구 찾기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40258879A1 (en) * 2013-03-08 2014-09-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eme engine
JP5788429B2 (ja) * 2013-04-01 2015-09-30 株式会社ルネス サーバシステム
SE539192C2 (en) * 2014-08-08 2017-05-09 Identitrade Ab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authenticating a user
JP2017216660A (ja) * 2016-06-02 2017-12-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770012B (zh) * 2020-06-10 2022-08-26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社交信息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可穿戴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69901A1 (en) * 2005-09-28 2007-03-29 Tuck Edward F Match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90277A0 (en) * 1989-05-12 1989-12-15 Shmuel Shapira System for locating compatible persons at a given locality
US6020810A (en) * 1998-10-22 2000-02-01 Har-Even; Eva A. Automatic electronic date/mate finder and method of electronically finding a date/mate
US6647270B1 (en) * 1999-09-10 2003-11-11 Richard B. Himmelstein Vehicletalk
US7418268B1 (en) * 1999-09-29 2008-08-26 Swisscom Mobil Ag Method for finding members of a common interest group
US6542749B2 (en) * 2000-06-10 2003-04-01 Telcontar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necting proximately located mobile users based on compatible attributes
US6542750B2 (en) * 2000-06-10 2003-04-01 Telcontar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mobile users based on physical proximity
US6542748B2 (en) * 2000-06-10 2003-04-01 Telcontar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initiating a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ion based on distance
US6246376B1 (en) * 2000-06-28 2001-06-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location and direction indicator for multiple devices
US6681108B1 (en) 2000-08-16 2004-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Network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entities sharing a common network location
KR20020037800A (ko) 2000-11-15 2002-05-23 구자홍 블루투스를 이용한 이상형 상대 탐색 장치 및 방법
US6529136B2 (en) * 2001-02-28 2003-03-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roup no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nd indicating the proximity of individuals or groups to other individuals or groups
US20050038876A1 (en) * 2003-08-15 2005-02-17 Aloke Chaudhuri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tant match based on location, presence, personal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US20040107283A1 (en) * 2003-10-06 2004-06-03 Trilibi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aggregation and matching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US20050113115A1 (en) * 2003-10-31 2005-05-26 Haberman William E. Presenting broadcast received by mobile device based on proximity and content
US7509131B2 (en) * 2004-06-29 2009-03-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Proximity detection using wireless signal strengths
CN102982092B (zh) * 2004-10-19 2017-06-09 飞扬管理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US20060173963A1 (en) * 2005-02-03 2006-08-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Propagating and responding to announcements in an environment having pre-established social groups
KR100680493B1 (ko) 2005-08-11 2007-0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근거리 통신을 이용한 메신저 대상자 연결 장치 및 방법
US20070118661A1 (en) * 2005-11-23 2007-05-24 Vishwanathan Kumar K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digital media content delivery and services marketing
EP1806873A1 (en) * 2006-01-09 2007-07-11 Shockfish S.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its functionality according to its location
US20080051081A1 (en) * 2006-08-24 2008-02-2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Profile tracker for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69901A1 (en) * 2005-09-28 2007-03-29 Tuck Edward F Match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2962A (zh) 2010-02-17
CN101652962B (zh) 2012-11-21
JP2010524348A (ja) 2010-07-15
WO2008124459A1 (en) 2008-10-16
WO2008124459A8 (en) 2009-10-22
US20110207406A1 (en) 2011-08-25
US8340707B2 (en) 2012-12-25
US20080248784A1 (en) 2008-10-09
US7949359B2 (en) 2011-05-24
TW200904049A (en) 2009-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4789B (zh) 機動且匿名地連結無線通信裝置使用者的方法及系統
JP4870881B2 (ja) エンティティを識別するコンピュータ化された方法及びエンティティを識別する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US20190363802A1 (en) Ultrasonic communications for wireless beacons
US9843351B2 (en) Gesture activated close-proximity communication
JP6129880B2 (ja) 短距離ワイヤレス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を使用したワイヤレス識別送信機の位置決定
JP5826288B2 (ja) アドホックメッシュネットワークを利用しコンテキスト情報に基づいて関心コミュニティを自動的に決定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284927B2 (ja) 短距離ワイヤレス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を使用したワイヤレス送信機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のための機内モード
US913066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a sound signal
US20110028093A1 (en) Bluetooth Proximity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Interacting With One or More Bluetooth Devices
KR101363586B1 (ko) 근거리 유저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08005103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visually- identified targets
US817053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ication using a port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of a person
CN104604250A (zh) 用于耳机的智能通知工具
JP2009026178A (ja) 出会い支援装置及び出会い支援システム
US7046137B2 (en) Delivery of embedded information in a selected format
US10796511B1 (en) Low-power person tracking system that uses magnetic signals
KR101553161B1 (ko) 근거리 유저 기반 광고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60129575A (ko)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정보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JP2001211256A (ja)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支援方法および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支援サービス
JP2017174279A (ja) サーバ、プログラム及び紹介方法
US20140113663A1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Qian et al. Efficient evaluation of member cardinality in cluster-based vehicular cyber-physical systems
KR20060087068A (ko) 듀얼모드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인접 회원 탐색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07520094A (ja) 空間領域におけるユーザの監視および信号通知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パートナー探索装置
Gadzheva Location privacy in a ubiquitous computing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