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74997B - Burning heater - Google Patents

Burning heat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74997B
TWI374997B TW098103179A TW98103179A TWI374997B TW I374997 B TWI374997 B TW I374997B TW 098103179 A TW098103179 A TW 098103179A TW 98103179 A TW98103179 A TW 98103179A TW I374997 B TWI374997 B TW I3749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tube
tube
combustion
radiation
outer tu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3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0907A (en
Inventor
Soichiro Kato
Katsuyoshi Takahashi
Taku Mizutani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40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0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4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49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04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with heat produced wholly or partly by a radiant body, e.g. by a perforated plate
    • F24C3/06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with heat produced wholly or partly by a radiant body, e.g. by a perforated plate without any visible flam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12Radiant bur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3/00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23C3/002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the chamber having an elongated tubular form, e.g. for a radiant tub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12Radiant burners
    • F23D14/125Radiant burners heating a wall surface to incandesce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06Air heaters using fluid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203/00Gaseous fuel burners
    • F23D2203/005Radiant burn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212/00Burner material specifications
    • F23D2212/10Burner material specifications ceram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as Burners (AREA)
  • Combustion Of Fluid Fuel (AREA)

Description

1374997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用以燃燒燃料氣體與燃燒用空氣之 預混合氣體等的燃燒加熱器。本案係根據在2009年2月1 日向日本申請之特願2008-22976號主張優先權,在此援用 . 其内容。 【先前技術】 以往製造有一種輻射管燃燒器,係在耐熱材料製造之 • , · · • 圓管(散熱管)内,燃燒燃料氣體與燃燒用空氣之全預混合 氣,利用其火焰使該散熱管赤熱者,其作為不露出火焰之 細長發熱源而使用於加熱爐、暖氣機等。再者,有一種習 知之燃燒加熱器,係使燃燒用氣體在内管中燃燒,使燃燒 氣體之喷流與正交裝設之遮蔽面衝突而改變流向,自散熱 管導出熱者。 此種燃燒加熱器,因燃燒會在散熱管途中部分終止, φ 難以沿全長獲得均勻之溫度分布,且有產生多量之氮氧化 物(NOx)之缺點。於是,在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燃燒加熱 器,係由内部為預混合氣之供應路徑之多孔質管,及以同 軸方式配置在多孔質管外周之散熱管所構成,使由多孔質 管喷出成放射線狀而成為層流之預混合氣體在放射管與多 孔質管之中間燃燒,並且在火焰傳輸速度與預混合氣之流 速能均衡之圓筒面燃燒,藉此得以使整體散熱管均勻地高 - 溫化,容易大量發熱,實現低NOx。 -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6-241419號公報 3 320996 1374997 - 之熱傳輪係與溫度之4次方成正比)。 就上述輻射促進面而言,較隹為採用設置在上述内管 外周面之被膜層的構成。 . 藉此,本發明可利用塗裝、塗敷等方式在内管外周面 覆蓋輻射促進材,而容易地形成輻射促進面。 - 又,本發明亦可適用在上述外管之内周面具有上述輻 射促進面之構成。 由此,本發明係能使外管有效地吸收來自燃燒空間之 ® 太焰之輻射熱、及來自内管(輻射促進面)之輻射熱,而更 加提升經由外管進行之加熱效率。 於上述構成中,適合於採用上述輻射促進面為設在上 述内周面之被膜層。 由此,本發明係採用塗裝、塗敷等方式在外管内周面 覆蓋輻射促進材,而可容易地於形成輻射促進面。 再者,就上述輻射促進面而言,除了被膜層之外,亦 φ 可為由輻射促進材形成内管、外管之構成。 又,就上述輻射促進面而言,亦適合採用由陶曼黏合 劑形成之構成。 再者,本發明亦適合採用設有傳熱構件的構成,該傳 熱構件係在上述燃燒空間連結於上述外管與上述内管,且 在上述外管與上述内管之間傳熱。 由此,本發明可經由傳熱構件將内管之熱傳熱至外 - 管,而可抑制内管之過度高溫化,同時可提升經由外管進 - 行之加熱效率。 5 320996 人 本發明亦適合採用〜構成:上述内管之外 == 卜管之内周面間之距離為最短之第!區域、 且在上述外管之内周面上形成上述燃燒用氣 體之分吓點(stagnation point)。 ’、 於此燃燒加熱器中,藉由對流速幾 之燃燒用氣體點火,即可容易。…以 取點周邊 之火焰並予以保持。以:增加成本)形成穩定 興、、 為了形成停滯點,必須加快氣 而之广,如此難奸分地確保燃錢體之排氣路徑:、 會到達外管内周面,而有可能僅在軸方向之 = 對此’本發明係藉由在與外管内周面之距離為 區域形成孔部’即可在與孔部相對向之外管内 。面敎地形成火焰並予以保持,同時可在例如包含盘第 2域奴侧之區域之第2區域與外管内周面間確保燃燒 氣體之排氣路控。 … 者’本發明係在外管_面之停滞點形成火焰並予 以保持’因此可經由外管有效率地進行加轨。 上述内管係適合採用:配置在對上述外管偏心之位 L且上述孔部形成在位於上述内管之偏心方向之外周面 的槿成。 由此’本發明係可^地於形成时之外周面與外管 之内周面之距離較短之第1區域。 攻將内管相對於外管偏心配置時,亦適合採用在上述外 s之中〜周圍’朝周方肖隔相隔配設多數個上述内管之 320996 6 1374997 構成。 由此,於本發明中,可在對外管内周面朝周方向隔著-間隔形成多數火焰並予以保持,而可更有效地加熱。 又,本發明亦可適合採用上述内管與上述外管配置為 同心之構造。 又,本發明適合採用具有支撑構件之構成,該支撐構 件係將在基端側懸臂支撑之上述内管前端,支撑在此内管 與上述外管之間,而保持上述内管之外周面與上述外管之 内周面之間隔。此支撑構件係可為板狀,或懸架在外管與 内管間之棒狀。 由此,本發明可防止於内管前端部產生搖’動,且在基 端側與前端側之内管外周面與外管内周面之間隔變得不一 定,而可將形成有孔部之第1區域與外管内周面間之間隔 保持為固定。因此,可繼續穩定地形成停滯點,結果,可 穩定且繼續地形成火焰並予以保持。 又,本發明適合採用具有停滞點形成構件之構成,該 停滯點形成構件係沿著軸方向而以與上述孔部相對向之方 式,設在上述燃燒空間且形成自上述孔部喷出之上述燃燒 用氣體之停滯點。 因此,本發明之燃燒加熱器,係藉由對在停滯點形成 構件表面所形成之流速幾近零之停滯點周邊之燃燒用氣體 進行點火(著火),即可容易地(即不增加成本)形成穩定之 火焰並予以保持。以往,為了形成停滯點必須加快氣體之 流速,如此則無法充分地確保燃燒氣體之排氣路徑,同時 7 320996 2蹈會職外管,以致火料紐形成 ,側。對此’本發明係在與孔部 : 定地形成火焰並予以保持’並且 ;:== 件未相對向之區域確保燃燒氣體之排氣路徑點形成構 上物滯點形成構件適合採用:配置在 燒用:二’:本發明係可在外管中心軸周圍穩定地形成_ 與一―-邊抑制溫度 又,本發㈣適合採用具有支撑構件之構成, 將在基端方懸臂支撑之上述内管前端及上述停滯: 盘前端支撐在與上述外管之間,而保持上述内管 成構件之外周面與上述外管之内周面間之 二。1"支撑構件可為板狀,或懸架在外管與内管間之棒 鄉’本發明可防止在内管及停滯點形成構件之前端 動,使在基㈣與前端側之内管與停滞點形成構 件之外周面與外管内周面之間隔變得不ϋ可將 與停滯點形成構件與外管内周面間之間隔保持為固定。因 定地形成停滞點’結果可穩定且繼續形成火 本發明適合採用:比位於最前端之上述孔部配置 月IJ端側之上述支撑構件,設成可封閉上述整個燃燒空 320996 8 1374997 間之大小之構成。 由此,本發明可避免,燃燒用氣體滞留於低溫之外管 前端部,成為未燃燒狀態而產生一氧化碳之問題。 , 上述支撑板係適合採用設成可相對於上述外管朝轴方 向相對移動自如之構成。 • 由此,本發明係即使因外管與内管之溫度差,尤其是 在軸方向熱膨張量產生較大差時,因支撑板往外管相對移 動之故,支撑板不致發生變形等,而可保持内管外周面與 ® 外管内周面間之間隔。 又,本發明適合採用設有第2孔部之構成,該第2孔 部係在上述内管與上述停滯點背離之位置,喷出上述燃燒 用氣體。 由此,本發明可將形成並保持在停滯點之火焰,移火 至自第.2孔部喷出之燃燒用氣體。因此,於本發明中不會 發生如使用多孔質體時之壓力耗損。又,不必加長内管與 φ 外管也可增加投入熱量,因此可避免加長内管與外管時之 機器大型化。而是,本發明因能抑制壓力耗損,故在低壓 之都市氣管中亦可使用。 上述第.2孔部係適合採用以下構成:配置在夾住上述 第1區域之兩側,同時在沿上述第1區域之方向與上述孔 部交互配置之構成;或配置在夾住與上述停滯點形成構件 相對向之區域的兩側,同時在沿上述相對向區域之方向與 - 上述孔部交互配置之構成。 - 由此,本發明可使火焰之形成•保持及火焰之移火以等 9 320996 分布產生。 上 …又’本發㈣合採^上㈣管之上述供給路徑在 述剛端側被封閉之構成。 由此,本發明可自基端側供應燃燒用氣體,同時可奋 現能排出排氣氣體之小型且低廉之燃燒加熱器。 戶' (發明之效果) 溫 依據本發明之燃燒加熱器,可抑制内管之過度高 化,亦可使加熱效率提升。 【實施方式】 …=下參照第丨圖至第8圖說明本發㈣燒加熱器之實 准於以下說明之各圖式中,為了可辨識各構件, 而適當變更各構件之比例尺。 (第〗實施形態) 第1Α圖為第1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1之正面剖面 圖’第1Β圖為其側面剖面圖。 1〇燃燒加熱器1之概略構成係由以下構件構成:外管 .,,為封閉前端之耐熱金屬製的散熱管;及耐熱金屬掣 内g 20,在基端側(苐1Α圖之左側)由未圖示之支撑手 ^以懸臂所支撑而配設在外管1G之内部,在其内部具有燃 k用氣體G之供應路徑21。 、3燃燒用氣體G係可使用預混合燃料與空氣之氣體,或 °燃料與含氧氣體之氣體,燃料則可使用甲烧或丙院 =总液體燃料只要設有預蒸發之部位即可使用。 外s 10係形成封閉前端之有底圓筒形狀,在基端側連 10 320996 1374997 接有排出燃燒過之氣體之排氣管H。又,在外管1〇之内 周面10A成膜有促進輻射之輻射促進層(輻射促進面) 10B。有關此輻射促進面ιοΒ留待後述。 内官20如同外管1〇 ’形成封閉前端之有底圓筒形狀, 在基端側連接有供給上述燃燒用氣體G之預混合氣供應機 構(未圖示),例如供應空氣過剩率約1〇至16之全預混 合氣體。 ' 此内管20係在前端侧偏心配置在外管1〇之内側,在 其外周面20A與外管1〇之内周面1〇A之間形成有燃燒空間 30。在内官20之與燃燒空間30對向的外周面2〇A,如同 上述輻射促進層10B,成膜有促進輻射之輻射促進層(輻射 促進面)20B。 、輻射促進層10B、20B係例如使用陶瓷黏合劑,以藉由 熔射覆蓋設置在内周面10A與外周面2〇A覆蓋層L所形^。 此覆蓋層為例如可使用耐熱溫度約8〇〇。(:者。又、,藉由以 熔射形成輻射促進们0B、朋,即可謀求高黏著力、曰長壽 命0 内管20之外周面20A係具有:與外管1〇之内周面1〇A ,距離為最短之第1區域22 ;及比第!區域22長之第2 區域23。更具體而言,外周面2〇A之中,位於内管別之 偏心方向(第1圖中、下方向,參照第1B圖)部分,係产著 轴方向形成有外管1G之内周面之距離為最短之第 =(母線;)22’而在其他區域形成有與内周面⑽之距離比 第1區域22長之第2區域23。 320996 11 1374997 在此第1區域22,位於内管2〇之前端側,沿第j區 域22彼此隔著間隔且沿著直徑方向貫穿管壁而形咸有多 數個(在此為5個)孔部24。在外管10之與孔部24相對= 之位置附近裳設有未圖示之點火裝置。 再者,比形成有孔部24之區域更靠近基端側(第1圖 為左側)之外周面20A,係設為藉由已燃燒氣體(火焰)對: 應路徑21之燃燒用氣體G進行預熱用之預熱區域p。'、 接著,說明上述燃燒加熱器丨之燃燒動作。 自預混合氣供應機構對内管2〇之供應路徑2丨所供應 之燃燒用氣體G ’係自孔部24向外管1 〇之内周面1 〇a : 出。 $ 在此,孔部24係形成在外管1〇之内周面1〇A之距離 為最短之第1區域22,因此自孔部24嘴出之燃燒用氣體g 係與相對向之外管1G之内周面1GA衝突,在每—個孔部 24之内周面10A上形成停滞點s,以此停滞點s為境界^ 沿内周面10A被分歧。 於是,藉由點火裝置,對停滯點S附近之燃燒用氣體 點火,而形成火焰。又,在停滯點s附近分歧之燃燒用氣 體G係自剖面面積小之第}區域22之附近流向與㈣面積 較大之第1區域22之相反側之燃燒空間,如第1β圖所示, 在夾住燃燒空間30之内管2〇之兩側形成火焰F。 此時,由於停滞點S之氣體流速為零,且由於向 點S之噴流周圍所形成之循環流,故所形成之火 稃 定地保持。 % 320996 . 12 1374997 : 再者,燃燒氣體雖係流經燃燒空間30而自排氣管11 排出,但在燃燒空間30至排氣管11之途中,在内管.20之 預熱區域P經由内管20之管壁,與燃燒用氣體(未燃燒氣 . 體)G進行熱交換。 由此,在供應路徑21之燃燒用氣體G,係在被高溫預 熱之狀態下自孔部24喷出,火焰F之穩定性增加.,即使喷 出至狹窄之燃燒空間30,也不會產生未燃燒部分而可穩定 地燃燒。 • 又,因燃燒氣體產生之熱、及火焰F產生之熱特別會 使内管20呈高溫,但是由於在内管20之外周面20A設有 輻射促進層20B,因此内管20之熱放射率會增加而促進作 為輻射熱之放射(輻射)。另一方面,在外管10之内周面 10A亦設有輻射促進層10B,因此也可促進吸收來自内管 20之輕射熱與火焰F之輻射熱。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中,.因内管20所具有之輻射 鲁促進層20B,使内管20之熱作為輻射熱而促進放射。所以 • 可抑制内管20之過度高溫化,而且即使在溫度低時因輻射 • 能力降低,而可將内管20所具有之大部分熱利用於内部之 燃燒用氣體G之加熱(預熱),而可維持加熱特性。因此, 藉由調整輻射促進層20B之構造(材質、厚度、分布等), 亦可調整對燃燒用氣體G之預熱溫度。 又,可藉由此輻射熱加熱外管10,而提高經由外管10 - 進行之加熱效率。尤其是於本實施形態中,因在外管10之 - 内周面10A亦設有輻射促進層10B,因此可有效地使外管 13 320996 10吸收燃燒空間30之熱,可更加提高經由外管ίο進行之 加熱效率。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因自形成在内管20管壁之孔部 24噴出燃燒用氣體G,且在停滯點s保持火焰F,因此不 f叹置多孔質管時之情形會增加成本,即使改變流量時亦 可容易地形成穩定之火焰F。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中,為 了增加燃燒置,僅增加孔部24之數量即可。因此構成零件 亦少,構造簡單而可減低燃燒加熱器j之製造成本,同時 像使用夕孔貝ί*時之情形’無需大幅提升燃燒用氣體g 2供應壓力,即使在低壓之都市氣管中亦可充分地適用。 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係形成以使内管20相對於外 偏心之方式配置内管20之外周s 2〇a、盘外管⑺之 二之距離較短之第1區域22的簡單構造,因此可 谷易且低成本地形成穩定之火焰F並予以保持。 又’使用多孔質管提高氣許 外管而㈣☆ 應壓力時,火焰會到達 1無絲持,而^可能無法充分 排氣路徑,但是於本實施形熊 乱體之 之區域(第2區域)相對向之二 ^ 1區域22相反 路徑。 ”,、乂二間30中確保充分之排氣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停 周面應上,火焰Μ沿著内周·面^形成在外管10之内 狀火焰離開外管10而形成 上被保持,不像管 經由外管1G進行之加熱效率二》難以導出熱量,故可提高 (第2實施形態) 320996 14 1374997 二Π2圖說明燃燒加熱器1之第2實施形態。 同之槿^目/ 1 m態之構成構件相 冓件則附上同一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第2實施形態與上.述第i實施形態不同之點,在於除 孔Γ 24之外,另設用以降低氣體虔力耗損之第2孔部。 弟2A圖為自第!區域22側觀看内管2〇之平面圖,第 β圖為配設有此内管20之燃燒加熱器1之側面剖面圖。 如第2Α圖所示,在内管2〇之管壁,設有位於 域22之孔部24,同時在沿们區域22之方向與孔部% 父互地設有位於夾住第】區域22之兩側的第2孔部25。 自此等第2孔部25,係如第2Β圖所示,朝離開停滞 點S之位置喷出燃燒氣體G。 —又,第2孔部25係設在從停滯點s所形成火焰F可穩 疋移火至第2孔部25所噴出之燃燒用氣體g之位置。 其他構成如在内管20之外周面20A設有輻射促進層 20B,在外管10之内周面1〇A設有輻射促進層,皆^ 上述弟1實施形態相同。 於上述構成之燃燒加熱器丨中,除了可獲得與上述第 \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之外,亦可使在停滞點s所 形成並保持之火焰F.,移火至從第2孔部25所喷出之燃燒 用氣體G,且可容易地在加大流量之狀態下燃燒氣體。因 此於本貝加开> 悲中,不致如使用多孔質體時產生壓力耗 損。又’為了增加流量無需加長内管2〇與外管1 Q,即可 增加投入熱量。結果,可防止如加長内管20與外管10時 320996 15 之機益大型化,同時可抑制壓力耗損,因此即使在低壓之 都市氣管中亦可使用。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孔部24與第2孔部25係沿第 1。區域22交互地配置,且第2孔部25係配置在夾住第i 區域22之兩側,因此火焰F之形成與保持及火焰之移火皆 可在大致等分布且穩定之狀態下進行。 (第3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第3圖說明燃燒加熱器工之第3實施形態。 於此圖中,與第!圖所示之第i實施形態之構成構件 相同之構件則附上同一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第3實施形態與上述第J實施形態不同之 之前端設置支撑板。 々体1吕 =A圖所示,在比内管2〇之孔部以更前端側,沿 Γ支撑之方㈣有㈣熱金料所形叙支撑板 切板40係如第3B圖所示,在貫穿孔 40A嵌合固定於内管2〇 、 封閉整與内管2。構成為-體,而具有可 如。大小,並設成對外管朝軸方向移動自 2〇B,在20之外周面2QA設有輕射促進' 上述第心 及第-圖中,則省咖促進層 320996 16 1374997 r 於上述構成之燃燒加熱器〗中,除了可獲得如同上述 第1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之外,由於在基端側以懸臂方 式支撑之内管20之前端側係由支撑板40所支撑,故可將 . 内管20之外周面20A(即第1區域22)、與外管10之内周 面10A間之間隔保持為固定。又,起因於外管10與内管 .20之溫度差,當高溫之内管20熱膨脹時,與内管20成一 體構成之支撑板40會與外管10之内周面10A朝軸方向相 _ 對移動,而可防止發生變形或畸變。 又,自位於最前端之孔部24喷出之燃燒用氣體G,係 與相對向之外管10之内周面10A衝突,而在每一孔部24 之内周面10A上形成停滯點S,以此停滯點S為境界沿著 内周面A而分歧,但由於以支撑板40將與第1區域22相 對向之燃燒空間30予以封閉,因此朝支撑板40而分歧之 燃燒用氣體G係在與支撑板40衝突後被引導至與第1區域 22相反側(第2區域23)相對向之燃燒空間30。因此,藉 • 由保持在停滯點S之火焰,使周邊之燃燒用氣體G易於點 火。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燃燒空間30係由支撑板40 所區劃,因此可避免燃燒用氣體G滯留在較低溫之外管10 之前端部而成為未燃燒狀態而產生一氧化碳。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支撑構件係使用板狀之支撑 板40之構成,但並不受限於此,亦可使用例如由在外管 - 10之内周面10A朝軸方向支撑成移動自如之環狀構件、及 •連結此環狀構件與内管20之棒狀構件所構成之支撑構件。 17 320996 1374997 (第4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第4圖說明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第 4實施形態。 於此圖中,與第3圖所示之第3實施形態之構成構件 相同之構件則附上同一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如第4圖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之内管2〇之外周面2〇a, 於比支撑板40更靠近基端側之位置夾住與孔部24對應之 知邱*點S之孔部24之排列方向兩側分別裝設有支撑板41。 此支撑板41係設成可封閉與第1區域22相對向之燃燒空 間30之大小。具體而言,各支撑板41係為了使自孔部24 噴出之燃燒用氣體G流向相反邊之燃燒空間30而可自排氣 官Π排出’养非如支撑板4〇將整個燃燒空間3〇封閉,而 是僅封閉第1區域22周邊之燃燒空間30。又,各支撑板 41係為了能保持内管2〇相對於外管1〇之位置,僅在内管 20之官壁至第1區域22之周邊向外管1〇突出,且由内周 面10 A所支撑,例如形成為扇形狀。 其他構成如在内管20之外周面20A設有輻射促進層 20B,在外官1〇之内周面1〇A設有輻射促進層,皆與 上述第3實施形態相同。 於上述構成之燃燒加熱器1中,除了可獲得如同上述 第^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之夕卜自各孔部24喷出之燃燒 用氣體G與支撑板41衝突後,分別被引導至與第j區域 22相反側(第2區域)相對向之燃燒空間3〇。因此,藉由保 持在停滯點S之火趋,易於更有效地使周邊之燃燒用氣體 320996 丄: G點火。 (第5實施形態) 參照第5圖說明燃燒加熱器1之第5實施形態。 弟5圖為外管1〇與内管2〇之示意圖。 如第5圖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中,内 ^U之燃燒空間3G,在外管1G之中心軸周邊 ⑽第者間隔’且分別與外管1〇偏心而配置多數個 、 圖中,為以60。間隔配置6個)。 24(在又笛?各内官2〇 ’朝軸方向隔著間隔形成多數個孔部 第5圖中未圖示)’該孔部24係位於外周面謝盘外 g 〇之内周面10A為最短距離之第】區域22〇 20B,其在他夕:==2°之外周面設編促進層 — 之内周φ 10A設清輻射促進層10B,皆與 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 (之孔於1^構成之燃燒加熱器1中,自設有多數個内管20 噴出燃燒用氣體6,使外㈣之内周面m 元成W點,而使燃燒用氣體G點火,藉此在沿外管1〇 之内周面之軸周邊形成多數穩定之火焰。 所以’於本實施形態中,除了可獲得如同上 施形k相歧果,亦可將料1Q加-更高溫。a (第6貫施形態) 繼之,參照第6圖說明燃燒加熱器!之第6實施形態。 *於第6圖中,與第1圖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構 件相同之構件,_上相⑽鼓省略其說明。 320996 19 1374997 =述第】至第5實施形態中,雖皆為將停滞點^形 l / 之内周面⑽上之構成,但是於此第6實施形 則朗形成於㈣⑻治bQdy)(停滞點與猶環流形 成構件)之表面之情形。 圖一如第6A圖所^本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卜係由未 支撑手段以懸臂方式支標在基端側(第6Α圖之左側) 而配设在外管10内部之燃燒空間30,在其内部具有:具 備燃燒用氣體G之供應路徑21之多數個耐熱金屬製之内管 2〇、及鈍體(停滯點與循環流形成構件)5〇。 内官20係如第6β圖所示,在外管1〇之中心轴周邊, 互相隔著_而配置多數個(在此為則0。間隔配置6個)。 各内管20係在前端方與鈍體50相對向之外管1〇之中 心轴之位置’沿著轴方向互相隔著間隔而朝直徑方向貫穿 管壁形成多數個(在此為5個)孔部24。 、 鈍體50係配置成使其軸線與外管10之中心軸上一 致並使周圍由内官20所包圍,在與各内管2〇(孔部⑷ 相對向之位置/σ軸方向形成有在内管別之軸周圍所形 之凹曲面50A。 ,、他構成如在内f 20之外周面2〇A設有輕射促進層 20B在外官1〇之内周面1〇A設有輕射促進層BE,皆與 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但是於第6B圖與第6C圖中省略輻 射促進層10B、20B之圖示)。 於上述構成之燃燒加熱器i中,内管2〇之供應路徑 21所供應之燃燒用氣體G係如第6C圖所示,分別自孔部 320996 20 1374997 24向鈍體50之凹曲面5〇A喷出。 孔β 24噴出之燃燒用氣體G係、與相對向之純體 之凹曲面_衝突’在每一孔部24之凹曲面謝上形成停 滯點S,以此停滯點S為境界沿凹曲面遍分歧。
再者,藉由點线置對停滯點s料之燃燒用氣體g 點火而在停滞點S形成火缝予以保持n,因在停滞 點S之氣體流速為零,因此藉由形成於向停滯點s之嘴流 周圍的循環流而形成之火焰係敎地保持在停滞點5。 〜如此,在停滯點S分歧之燃燒用氣體G係自氣體壓力 向=鈍體50附近,流向相對於内管2〇與純體5〇相反側之 外管10之内周面1 〇A的燃燒空間抑。 而且,燃燒氣體雖係流經燃燒空間30而由排氣管u 排出,但是在燃燒空間3〇至排氣管1}之途中,在内管別 之預熱區域P經由内管2〇之管壁進行與燃燒用氣體(未辦 燒氣體)G之熱交換。
由此,於供應路徑21之燃燒用氣體G係在預熱成高溫 之狀態下自孔部24喷出,火焰F之穩定性增加,即使喷出 至狹窄之喊” 30亦不產生不燃燒部分而可穩定地燃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中,自形成於内管20管壁之孔部 24向鈍H 50之凹曲面50A喷出燃燒用氣體g,而在停滯點 S保持火焰F,因此不會像裝設多孔錄之情形時增加成 本,即使改變流量時也易於形成穩定之火焰F並予以保 持。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中,為了增加燃燒量,只要增加 320996 21 孔部24之數量即可。因此構成零件少,構造亦簡單,而可 降低燃燒加熱盗1之製造成本,而且不像使用多孔質管之 情形,無需大幅提高燃燒用氣體G之供應壓力,即使在低 壓之都市氣管·中亦可充分地適用。 又’因在各内管20之外周面2〇A設有輻射促進層2〇β, 在外管10之内周面l〇A設有輻射促進層1〇B,因此可使燃 燒空間3G之熱可有效地吸收在外管1(),可更提高經㈣ 管10進行之加熱效率。 (第7實施形態) 繼之’參照第7圖說明燃燒加熱 於此圖中,與第7圖所示之第6實施形態之構成構件 相同之構件即附上同一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第7實施形態與上述第6實施形態不同之點為在外管 10之中心軸上配置與内管2 〇相同之圓管。 亦即,如第7C圖所示之部分放大圖,於本實施形態 ,使外管10之中心麵與軸線一致,且與内管2〇隔著間 =而配置内管(停滯點形成構件)120。内管m為形成前端 2封閉之有筒雜,在基_連財供㈣燒用氣體 至内部之供給路徑121之預混合氣供應機構(未圖示)。 =内管120之外周面腿,設有與上述輻射促進層· 相同之輻射促進層120B。 又’内T 120係分別在與配置於周圍之各管路2〇相對 二SI形成有喷出燃焼用氣體°之孔部124。此孔部⑶ '丁、第7D圖所示,有關轴方向,係相對於各内管2〇形成 320996 22 1374997 '· 在不與孔部24相對向而與外周面120A相對向之位置。亦 即,内管20之孔部24亦不與内管120之孔部124相對向 而與外周面120A相對向。 - 其他構成如在内管20之外周面20A設有輻射促進層 20B,在外管10之内周面10A設有輻射促進層10B,皆與 上述第6實施形態相同(但是,於第7B圖中省略輻射促進 層 10B、20B、120B 之圖示)。 $ 於上述構成之燃燒加熱器1中,由預混合氣供應機構 供應至内管20之供應路徑21之燃燒用氣體G,係分別自 孔部24向内管120之外周面120A喷出。在此外周面120A 形成有燃燒用氣體G之停滯點S,燃燒用氣體G係在停滯 點S分歧而沿外周面120A流動。 另一方面,供應至内管120之供應路徑121之燃燒用 氣體G,係分別自孔部124向内管20之外周面20A喷.出。 於此外周面20A形成有燃燒用氣體G之停滯點S,燃燒用 • 氣體G係在停滯點S分歧而沿外周面120A流動。亦即於本 實施形態中,不僅是内管120,内管20也作為停滯點形成 構件發揮作用。 再者,藉由對停滯點S附近之燃燒用氣體G點火,在 停滯點S形成火焰並予以保持.。此時,於停滯點S之氣體 流速為零,因此所形成之火焰係穩定地保持在停滞點S。 而且,在停滯點S分歧之燃燒用氣體G係流動在氣體 壓力相對低之外管10之内周面10A側的燃燒空間30。燃 -燒過之氣體係從排氣管11排出。 •23 320996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中,除了可獲得如同上述第6實 施形態之作用與效果之外,因自内管120亦噴出燃燒用2 體G,而可更有效地進行加熱。而且,在配置於周圍之内 管20之外周面20A也形成有停滯點s而形成火焰並予以保 持,因此可更加廣範圍形成穩定之火焰並予以保持。 再者,内管20之孔部24與内管120之孔部124,亦 可設置在相對向之位置,但為了穩定地形成停滯點s,較 佳為相互設置在與外周面12〇A、2〇4相對向之位置。 (第8實施形態) 繼之’參照第8圖說明燃燒加熱器1之第8實施形態。 於此圖中,與第6圖所示之第6實施形態之構成構件 相同之構件即附上同一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如第8B圖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在外管丨之中心軸 上不》又内g,而在中心轴周圍之周方向互相隔著間隔設多 數個(在此為以60。間隔設置6個)内管2〇。 f内管20係如帛8C圖之部分放大圖所示,在與相鄰 之内s 20相對向之位置分別設有喷出燃燒用氣心之孔部 24。 關於孔部24之軸方向位置,則如同第7實施形態,為 二使喷出之燃燒用氣體G與相鄰之内管2〇之外周面衝 較佳為配置成如第7D圖之部分放大圖所示,相鄰之内 管20彼此交又為佳。 其他構成如在内管2〇之外周面2〇a設有輻射促進層 在外& 10之内周面1〇Α設有輻射促進層,皆與 320996 24 1374997 上述第6實施形態相同(但是,於第8B圖中省略輻射促 層1 OB、20B之圖示)。 ^ 於上述構成之燃燒加熱器1中,除了可獲得如同上述 . 第6實施形態之作用與效果之外,因停滯點s與火焰是形 _ j在更接近作為散熱管之外管10之位置,因此易於經由夕^ 管導出熱,而可提高加熱效率。 以上’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之理想實施形態,但是本 _發明並不限於所列舉之例。於上述例中所示之各構成構件 之諸形狀或組合等僅為一例,在不脱離本發明之主旨的範 圍内’可根據設計要求等進行各種變更。 已 例如,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雖說明除了孔部24之 外亦設置第2孔部25之構成,但是不受限於此,例如在第 3實施形態至第8實施形態所示之内管2{),亦可為除了孔 部24之外亦設置第2孔部之構成。 同樣地,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雖為於内管2 〇之前 ♦端侧設置支撑板4〇之構成,但是在第4實施形態至第8實 施形態中,也可將前端側作為用以支撐支撑板之構成,而 可發揮如同第3實施形態之作用與效果。 又’於上4實施形態中,均為内f 2M目對於外管1〇 偏心配置,藉此成為形成有外周面2〇A相對於外管ι〇之内 周面1〇A為最短距離之第1區域22之構成,但是並不受限 於此,亦可為同心配置之構成。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說明在内管20之外周面 2〇A及外管1〇之内周面10A雙方裝設輻射促進層之構成, 320996 •25 但是並不受限於此, 幸虽射促進層之構成。 亦可為僅在内管20之外周面2〇a裝設 於上述μ知*形態中係說明以輻射促進層1〇β、 2斷1_形成輻射促進面之構成,但是除此之外,例如以 形成輕射促進層1GB、膽,鹰之材料構成外管及内管 :广,且内周面10A、外周面、12〇a本身具有輻射 促進特性之構成亦可。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皆為内管2〇相對於外管 10偏心配置之構成,但是並不受限於此,例如第9圖所示, 將孔部24配置成放射線狀且具有輻射促進層應之内管 20,與具有輻射促進層·之外管1()配置成同心之構成亦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上述之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燃燒加熱器,可抑制内 管之過度高溫化,並可提高加熱效率。 【圖式簡單說明】
第1A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 之正面剖面 第1B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轉加熱器丨之側面剖面 第2A圖係自第1區域侧觀看内管之平面圖。 第ZB圖係配設有内管之燃燒加熱器之側面剖面圖。 第3A圖係第3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之正面剖面圖。 第3_第3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之側面剖面圖。 320996 26 1374997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第4圖係第4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之要部詳細圖 =5圖係第5實施形態之外管與内管之示意圖。 f 6A圖係第6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之正面剖面 弟6B圖係第6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之側面剖面 弟_系第6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之要邻放大 !7A圖係第7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之正面剖面 =係第7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之側面剖面 弟凡圖係第7實施形態之燃繞加熱器之 第7D圖係第7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之要呷放大 第8A圖係第8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之 第_係第8實施形態之燃燒加熱器之側面剖面 第8C圖係第8實施形態之燃燒 ,第9圖_管與外管為同心配 詳細圖。 , …、-之要〇丨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燃燒加熱器 10A 内周面 1〇 外管(散熱管) 10B、20B、120B輻射促進層(輕射促進面) 11 排氣管 2〇、12〇内管 20A、120A外周面 供應路徑 22 第1區域 23 笛 0 p 弟2區域 24、124孔部 25 ^ 0 第2孔部 30 燃燒空間 41支撐板(支撑構件) 5〇A凹曲面 50 鈍體 320996 27 1374997 F 火焰 G 燃燒用氣體 P 預熱區域 S 停滯點
28 320996

Claims (1)

  1. 第98103179號專利申請案 101年6月14日修正替換頁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燃燒加熱器,係具有:内管,在其内部具有燃燒用 氣體之供應路徑;及外管,隔著燃燒空間而配置在該内 管之外周;其中,在上述内管之管壁形成有喷出上述燃 燒用氣體之孔部,在上述内管之外周具有輻射促進面, 且朝上述内管之軸方向支撑成移動自如之支撐構 件,係在比上述内管之上述孔部更前端侧沿著與上述内 管之上述軸方向正交之方向而形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燃燒加熱器,其中,上述輻射 促進面係為設在上述内管外周面之被膜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燃燒加熱器,其中,在上述外 管之内周面具有上述輻射促進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燃燒加熱器,其中,上述輻射 促進面係為設在上述内周面之被膜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燃燒加熱器,其中,上述輻射 促進面係使用陶瓷黏合劑所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燃燒加熱器,其中,上述内管 與上述外管係同心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燃燒加熱器,其中,上述内管 係相對於上述外管配置成偏心。 320996(修正版) 29
TW098103179A 2008-02-01 2009-02-02 Burning heater TWI37499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22976A JP2009186023A (ja) 2008-02-01 2008-02-01 燃焼加熱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0907A TW200940907A (en) 2009-10-01
TWI374997B true TWI374997B (en) 2012-10-21

Family

ID=40912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3179A TWI374997B (en) 2008-02-01 2009-02-02 Burning heater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20110041837A1 (zh)
EP (1) EP2244012A4 (zh)
JP (1) JP2009186023A (zh)
KR (1) KR101215090B1 (zh)
CN (1) CN101932876B (zh)
BR (1) BRPI0906717A2 (zh)
CA (1) CA2713306C (zh)
RU (1) RU2454603C2 (zh)
TW (1) TWI374997B (zh)
WO (1) WO20090965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99336B1 (en) * 2012-03-01 2017-03-21 Midco International, Inc. Burner assembly and system for heating drying air
CN105026864B (zh) * 2013-03-08 2016-11-23 株式会社Ihi 连续加热炉
US9611449B2 (en) 2014-02-11 2017-04-04 Gregory E Robinson Multi-purpose cleaning composition
JP7014632B2 (ja) * 2018-02-21 2022-02-0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バー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37415A (en) * 1966-08-22 1969-04-08 Graig & Seeley Ltd Radiant gas burner
US4519770A (en) * 1980-06-30 1985-05-28 Alzeta Corp. Firetube boiler heater system
US4524752A (en) * 1983-04-26 1985-06-25 Clarke Beresford N Recuperator
DE3341490A1 (de) * 1983-11-17 1985-05-30 Webasto-Werk W. Baier GmbH & Co, 8035 Gauting Brennstoffbetriebene heiz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ahrzeugzusatzheizgeraet
JPS61147009A (ja) * 1984-12-19 1986-07-04 Toshiba Ceramics Co Ltd ラジアントチユ−ブ
JPH0810041B2 (ja) * 1988-02-05 1996-01-31 株式会社日本ケミカル・プラント・コンサルタント 遠赤外線放射装置
JPH02110206A (ja) * 1988-10-19 1990-04-23 Kuree Baan Gijutsu Kenkyusho:Kk セラミックス工業用輻射管状バーナ
JPH02150608A (ja) * 1988-11-29 1990-06-08 Toho Gas Co Ltd チューブバーナ
JPH0590119A (ja) * 1991-09-25 1993-04-09 Sony Corp 作業条件指示装置
JPH0590119U (ja) * 1992-04-15 1993-12-07 東邦瓦斯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バーナの内部燃焼装置
JPH06213408A (ja) * 1993-01-18 1994-08-02 Nippon Steel Corp ラジアントチューブ
JPH06241419A (ja) * 1993-02-17 1994-08-30 Toho Gas Co Ltd 環状火炎式のラジアントチューブバーナ
ES2174498T3 (es) * 1997-10-08 2002-11-01 Shell Int Research Calentador de proceso combustor sin llama.
CN2345871Y (zh) * 1997-10-18 1999-10-27 于强 抛物线聚热辐射气液燃料炉具
RU2202736C1 (ru) * 2001-09-11 2003-04-20 Дочернее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Промгаз" Открытого акционерного общества "Газпром" U-образная радиационная труба
EP1524473A1 (de) * 2003-10-13 2005-04-2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brennen von Brennstoff
EP1701092A1 (de) * 2005-02-18 2006-09-13 CRAMER SR s.r.o. Brennerfläche für einen Strahlungsbrenner
EP2215404A1 (en) * 2007-09-21 2010-08-11 Wessex Incorporated Radiant tub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2876B (zh) 2012-08-15
RU2010133446A (ru) 2012-03-20
KR101215090B1 (ko) 2012-12-24
RU2454603C2 (ru) 2012-06-27
US20160003482A1 (en) 2016-01-07
BRPI0906717A2 (pt) 2015-06-30
JP2009186023A (ja) 2009-08-20
KR20100102694A (ko) 2010-09-24
CA2713306A1 (en) 2009-08-06
EP2244012A1 (en) 2010-10-27
TW200940907A (en) 2009-10-01
CN101932876A (zh) 2010-12-29
CA2713306C (en) 2013-01-29
US20110041837A1 (en) 2011-02-24
EP2244012A4 (en) 2012-10-24
WO2009096554A1 (ja) 200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43839B1 (ko) 연소장치 및 그 연소장치를 구비한 열설비
US8622736B2 (en) Recuperator burner having flattened heat exchanger pipes
TWI374997B (en) Burning heater
CN104089287B (zh) 一种空腔中扩散燃烧的柱形辐射多孔介质加热器
JP2682362B2 (ja) 排熱回収型燃焼装置
TW200940908A (en) Burning heater
JP4694955B2 (ja) 2層式燃焼器
JP5857502B2 (ja) 燃焼加熱器
WO2009110509A1 (ja) 加熱装置
JP5955195B2 (ja) 管状火炎バーナ及び燃焼装置
KR101265297B1 (ko) 연소기
JP5182617B2 (ja) 燃焼加熱器
JP6594749B2 (ja) ラジアントチューブバーナ
JP5182618B2 (ja) 燃焼加熱器
JP5272698B2 (ja) 燃焼器
JP5768433B2 (ja) セメント焼成用バーナ
JPS6126735Y2 (zh)
JP2020159634A (ja) 排熱回収型バーナ
JP2006308175A (ja) ラジアントチューブバーナ及びラジアントチューブの取付構造及び工業炉
JP2000240910A (ja) 蓄熱燃焼式フラットフレームバーナ
JPS6186508A (ja) 燃焼装置
JP2002267116A (ja) 指向性放射バーナ
JPS63297905A (ja) 石油スト−ブ
JPH09178106A (ja) 触媒燃焼式流体加熱装置
JP2001065805A (ja) 燃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