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64379B - Bicycle pedal - Google Patents

Bicycle peda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64379B
TWI364379B TW097115342A TW97115342A TWI364379B TW I364379 B TWI364379 B TW I364379B TW 097115342 A TW097115342 A TW 097115342A TW 97115342 A TW97115342 A TW 97115342A TW I364379 B TWI364379 B TW I3643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asp
pedal
cleat
bicycle
retain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15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5049A (en
Inventor
Kimitaka Takahama
Nobuyuki Kakinoki
Akira Inoue
Shinpei Okajima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0925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5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64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643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3/00Construction of cranks operated by hand or foot
    • B62M3/08Pedals
    • B62M3/086Attachments between shoe and pedal other than toe clips, e.g. clea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64Cranks and pedals
    • Y10T74/2168Pedals
    • Y10T74/217Pedals with toe or shoe clips

Description

136437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槪括而言相關於自行車踏板。更明確地說’本 發明相關於爲踩入式(step-in type)踏板的自行車踏板。 【先前技術】 騎自行車正成爲日益流行的娛樂形式及運輸方式。另 外,騎自行車對於業餘愛好者及職業人士而言均已成爲非 常流行的競賽運動。不論自行車是用於娛樂、運輸、或競 賽,自行車工業都在不斷地改進自行車的各種不同的組件 以及自行車的車架。已曾被廣泛地重新設計的一個組件便 是自行車踏板。 近年來,自行車踏板已曾被設計用於特定的目的,例 如用於娛樂、非公路騎行、公路比賽等。日益流行的一種 特別的自行車踏板類型爲踩入式或無夾式(clipless)踏板, 其可釋放地接合被固定於騎車者的鞋的鞋底的扣片(cleat) 。無夾式踏板具有可被安裝在自行車的曲柄上的踏板心軸 、可旋轉地支持在此踏板心軸上的踏板本體、及扣片接合 機構。在非公路用的自行車踏板中,扣片接合機構形成在 踏板本體的兩側上以用來接合扣片。另一方面,公路競賽 用的踏板典型上只在踏板本體的一側上具有扣片接合機構 。在任一情況中,在這·些類型的自行車踏板中,騎車者踩 上踏板,並且扣片接合機構自動地抓握在固定於騎車者的 鞋的底部的扣片上》 [S] -5- 1364379 以此類型的踩入式或無夾式踏板,當扣片接合於扣片 扣持件時,鞋與踏板處於恆定接合的狀態中,使得踩踏力 可有效率地傳遞至踏板。結果,踩入式或無夾式踏板被廣 泛地採用在用於公路競賽及山地自行車競賽的競賽用自行 車上。 在將騎車者的鞋經由扣片而附著於踩入式或無夾式踏 板時,騎車者相對於踏板本體傾斜地向下及向前移動鞋, 使得扣片的前端部接合踏板本體的前鉤或扣片扣持件。一 旦扣片的前端部與踏板本體的前鉤接合,騎車者就將扣片 的後端部放置成爲與踏板本體的後鉤或扣片扣持件的引導 部份接觸。於此位置,騎車者將鞋向下壓抵於踏板,以使 後鉤或扣片扣持件抵抗彈簧的力而開始向後樞轉,因而將 後鉤或扣片扣持件移動至扣片釋放位置。屆時,扣片的後 端部就進入與後鉤或扣片扣持件的背面相對的位置。然後 ,後鉤或扣片扣持件在偏壓構件或彈簧的力之下返回,使 得後鉤或扣片扣持件接合扣片的後端部。此接合將騎車者 的鞋經由扣片而固定於踏板。 在將鞋從踏板釋放時,騎車者典型上會使用扣片的前 端部成爲樞轉點,將鞋繞垂直於或幾近垂直於踏板的踩踏 面的軸線轉動。由於此樞轉動作的結果,後鉤或扣片扣持 件抵抗彈簧的力而向後樞轉至扣片釋放位置而釋放鞋。 鑑於以上,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 ’對創新的自行車踏板有需求。本發明針對習知技術的此 需求及其他需求,熟習此項技術者從此揭示可明顯看出。
-6- 1364379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爲提供一種自行車踏板,其形成爲 且被配置成使得扣片可容易地耦接於踏板。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自行車踏板,其基 本上包含踏板軸、踏板本體、前扣片扣持件、後扣片扣持 件、及後偏壓元件。踏板本體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 而踏板軸可旋轉地耦接於踏板本體。前扣片扣持件被設置 在踏板本體的第一端部上。前扣片扣持件具有面向下的第 一扣片扣持表面、及面向踏板本體的第二端部的前扣片止 動點。後扣片扣持件藉著至少一個樞銷而可繞後樞轉軸線 樞轉地耦接於踏板本體的第二端部。後扣片扣持件具有面 向下的第二扣片扣持表面、及背對踏板本體的後扣片踩入 點。後偏壓元件被操作性地設置在踏板本體與後扣片扣持 件之間,以將後扣片扣持件偏壓至扣片扣持位置。前扣片 止動點、後樞轉軸線、及後扣片踩入點被配置成界定一三 角形,其中三角形的第一側邊將前扣片止動點與後扣片踩 Λ點互連,三角形的第二側邊將後扣片踩入點與後樞轉軸 線互連,且三角形的第三側邊將前扣片止動點與後樞轉軸 線互連,而三角形在三角形的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之間具 有小於或等於九十度的內角。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自行車鞋扣片, 其基本上包含連接部份、後附著部份、及前附著部份。連 接部份具有面向第一方向的上方鞋底側、面向實質上與第 IS3 -7- 1364379 —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下方踏扳側、及一對橫向間隔開 的附著孔。後附著部份從連接部份的後端部延伸,其中後 附著部份具有面向第一方向的後耦接表面、及面向向後方 向的後扣片控制表面。前附著部份從連接部份的前端部延 伸,其中前附著部份具有面向第一方向的前耦接表面、及 面向向前方向的前扣片控制表面。前附著部份具有從連接 部份測量至前附著部份的前梢端的在小於或等於20毫米的 範圍內的極大整體縱向長度。 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本發明的這些及其他目的 、特徵、方面、及有利點從以下連同圖式揭示本發明的較 佳實施例的詳細敘述會顯明。 以下會參考形成此原始揭示的一部份的圖式。 【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圖式說明本發明的選定的實施例。對於熟習 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以下的本發明的實施例 的敘述只是被提供來舉例說明,而非要限制由附隨的申請 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 首先參考圖1,圖中顯示配備有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 施例的右自行車踏板12及左自行車踏板14的自行車10。自 行車踏板12及14固定地耦接於自行車10的一對自行車曲柄 臂16及18以與曲柄臂一起旋轉。自行車踏板12及14爲無夾 式或踩入式踏板。右自行車踏板12選擇性地及可釋放地接 收自行車鞋扣片20,如圖2至5中所見的,以將自行車鞋22 [S3 -8 - 1364379 可釋放地附著於踏板,以用來將騎車者的腳可釋放地耦接 於自行車踏板12。自行車踏板12及自行車鞋扣片20形成自 行車踏板總成。自行車踏板1 2被特別設計成與公路用自行 車而非與非公路用自行車一起使用。然而,對於熟習此項 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自行 車踏板12的特徵可被用在非公路用自行車踏板總成的構造 中。換句話說,從此揭示很明顯,此實施例的原理可被應 用於具有兩面附著設計的踏板,使得扣片20可附著於踏板 的任一面。 左自行車踏板14爲右自行車踏板12的鏡像,並且也可 釋放地接收與自行車鞋扣片20相同的自行車鞋扣片(未顯 示)。因此,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很明顯,右自行車 踏板12的敘述也適用於左自行車踏板14,因而爲簡潔起見 此處不詳細討論及/或顯示左自行車踏板14。 參考圖3至5,扣片20是藉著以向前及向下的動作將扣 片20壓入踏板12而與踏板12接合。此將扣片20可釋放地鎖 定於踏板12。扣片20可藉著將鞋的鞋跟向踏板12的外側扭 轉而從踏板1 2釋放,如以下會更詳細討論的。但是,鞋22 較佳地在脫離之前可有繞一後方浮動樞轉軸線(rear float pivot axis)的有限的旋轉或浮動。扣片20的接合於踏板12 及從踏板12脫離的基本方法在此技術領域中爲已知的,因 此不再進一步討論。 以下首先參考圖2至6簡要地討論自行車鞋扣片20。基 本上,自行車鞋扣片20包含中央連接部份24、從中央連接 [S3 -9- 1364379 部份24的一個端部延伸的第一或前附著部份26、及從中央 連接部份24的另一個端部延伸的第二或後附著部份28。較 佳地,中央連接部份24及附著部份26及28成整體地形成在 一起成爲單件式的單元構件,其由合適的剛性材料例如硬 質剛性塑膠材料或金屬材料建構。在所示的實施例中,自 行車鞋扣片20較佳地在附著部份26及28之間具有52.9毫米 的極大整體縱向長度h。 自行車鞋扣片20的中央連接部份24形成有一對橫向間 隔開的附著孔24a。附著孔24a接收緊固件29,以將自行 車鞋扣片20附著於自行車鞋22,如圖2中所見的。中央連 接部份24具有面向第一方向以用來接合自行車鞋22的鞋底 的上方鞋底側、及面向實質上或大致上與第一方向相反的 第二方向的下方(底部)踏板側。如在圖1 1及12中所見的, 中央連接部份24較佳地具有面向後的止動表面24b,其係 由設置在連接部份24的底部面向踏板側上的凸出部份24c 形成。止動表面24b形成爲且被配置成接觸自行車踏板12 ,以限制自行車鞋扣片20相對於自行車踏板1 2的向後移動 〇 自行車鞋扣片20的前附著部份26基本上包含前耦接表 面2 6a及前扣片控制表面26b。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前附 著部份26具有下方凸出部份26c。較佳地,前附著部份26 具有從中央連接部份24測量至前附著部份26的前梢端的在 小於或等於20毫米的範圍內的極大整體縱向長度L2。但 是’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前附著部份26的極大整體縱向長 [S3 -10- 1364379 度更佳地爲13.2毫米。此處,前附著部份26的最後方邊緣 被界定成爲中央連接部份24的底部表面與下方凸出部份 26c之間的交界。前附著部份26的極大整體寬度W被界定 成爲在附著孔24a的內側之間的區域。前耦接表面26a可 與自行車踏板12的前端部選擇性地接合,以將自行車鞋扣 片20的前端部扣持於自行車踏板12的前端部。前扣片控制 表面26b與自行車踏板12的前端部合作,以控制自行車鞋 扣片20相對於自行車踏板12的向前縱向移動。明確地說, 前扣片控制表面26b爲從前耦接表面26a向上延伸的橫向 表面。較佳地,前扣片控制表面26b實質上或大致上垂直 於前耦接表面2 6a延伸,且包含中央凸出曲線狀表面。 自行車鞋扣片20的後附著部份28基本上包含後耦接表 面28a及後扣片控制表面28b。後耦接表面28a可與自行車 踏板12的後端部選擇性地接合,以將自行車鞋扣片20的後 端部扣持於自行車踏板1 2的後端部。後扣片控制表面28b 與自行車踏板1 2的後端部合作,以控制自行車鞋扣片20相 對於自行車踏板1 2的向後縱向移動。明確地說,後扣片控 制表面28b爲從後耦接表面28a向上延伸的橫向表面。較 佳地’後扣片控制表面2 8 b爲與後耦接表面2 8 a形成大約 九十度的角度的傾斜表面,且包含筆直中央表面及一對傾 斜側表面。 如在圖2及圖7至10中所見的,自行車踏板12基本上包 含踏板心軸或踏板軸30、具有整合的前扣片扣持件34的踏 板本體3 2、後扣片扣持件3 6、後樞銷3 8、及一對後扭力彈 [S] -11 - 1364379 簧40。選擇性地,自行車踏板12另外包含設置在踏板本體 32與後扭力彈簧40之間的彈簧力調整構件42。前扣片扣持 件3 4以不可移動的方式剛性地固定於踏板本體32,而後扣 片扣持件36藉著後樞銷38而可樞轉地耦接於踏板本體32。 前及後扣片扣持件34及36與踏板本體32的上表面合作而界 定扣片接合機構,其中後扣片扣持件36被配置成爲在扣片 附著位置與扣片釋放位置之間移動。 如在圖2中所見的,踏板軸30可被耦接於自行車的曲 柄臂,而踏板本體32可旋轉地耦接於踏板軸30,以用來支 撐騎車者的腳。明確地說,如圖6中所見的,踏板軸30具 有第一附著端部30a及第二支撐端部3 Ob。踏板軸30較佳 地爲具有數個階梯狀部份的金屬多階心軸。踏板軸3 0以傳 統方式可旋轉地耦接在踏板本體32的中空區域內。特別是 ,踏板軸30是以傳統方式藉著內管(未顯示)及鎖定螺母( 未顯示)而被固定在踏板本體32的中空區域內。更明確地 說’鎖定螺母安裝在踏板軸30上,以將軸成總成(未顯示) 及踏板軸30固定在踏板本體32的中空區域內。因爲這些部 份或零件爲相當傳統的部份或零件,並且這些部份或零件 的特定構造對於本發明而言並非關鍵,所以此處不詳細討 論或顯示。這些部份或零件只有在瞭解本發明有必要時才 被討論。 第一附著端部30a形成有螺紋,以用傳統方式以螺紋 接合曲柄臂的螺紋孔,如圖2中所見的。較佳地,右踏板 12的螺紋爲順時針螺紋。在左踏板14的情況中,左踏板軸 [S] -12 - 1364379 (未顯示)的螺紋較佳地爲逆時針螺紋。第二支撐端部30b 可旋轉地支撐踏板本體32。中心縱向軸線乂,在踏板軸30 的第一及第二端部30a及3 Ob之間延伸。踏板本體32可藉 著傳統的軸承總成(未顯示)而繞中心縱向軸線由地旋 轉。扣片接收區域形成在踏板本體32的一側,用來在上面 接收及支撐扣片20。更明確地說,扣片接收區域被界定成 爲位在前及後扣片扣持件34及36之間的空間。 踏板本體32較佳地由重量輕的剛性金屬材料例如鋁合 金製成。扣片扣持件34及3 6分別位在踏板本體32的各端部 處》特別是,踏板本體32具有第一(前)封閉端部32a及第 二(後)開口端部3 2b,而踏板軸30可旋轉地耦接於踏板本 體32的中間部份32c。 前扣片扣持件34被設置在踏板本體32的第一端部32a 上。較佳地,前扣片扣持件34與踏板本體32成整體地形成 爲使得踏板本體3 2與前扣片扣持件3 4爲單件式的單元構件 。因此,前扣片扣持件34較佳地由重量輕的剛性金屬材料 例如鋁合金形成。前扣片扣持件34具有面向下的第一扣片 扣持表面34a、及面向踏板本體32的第二或後端部3 2b的 具有前扣片止動點34c的前踏板控制表面34b。前扣片止 動點34c爲位在前踏板控制表面34b的中心處的點。 前扣片扣持表面34a爲實質上或大致上平坦的表面, 其在踏板12處於常態使用位置時面向向下(第一)方向。如 在圖9中所見的,前扣片扣持表面3 4a位在第一平面?,中 。前踏板控制表面34b爲從前扣片扣持表面34a的後方邊 1364379 緣向上延伸的橫向表面。更明確地說,前踏板控制表面 34b較佳地被配置成爲實質上或大致上垂直於前扣片扣持 表面34a。前踏板控制表面34b是由中心在中心縱向軸線Y 上的凹入曲線狀表面形成。前扣片止動點34c位在中心縱 向軸線 Y上,並且爲扣片20在踩入操作以將扣片20附著 於踏板1 2的期間在一開始所接觸的點。 後扣片扣持件36具有大略爲U形的組態,其兩個端 部由在踏板本體32的後端部32b的側部之間通過的樞銷38 可樞轉地支撐。換句話說,後扣片扣持件3 6藉著樞銷38而 耦接於踏板本體32的後端部32b成爲可繞後樞轉軸線χ2樞 轉。後扣片扣持件36具有後夾緊部份,其包含面向下的第 二扣片扣持表面36a、後踏板控制表面36b、及背對踏板本 體32的後扣片踩入點36c。如在圖7中所見的,後扣片扣持 件36具有一對安裝凸緣36d,用來將後扣片扣持件36安裝 在樞銷3 8上。因此,後扣片扣持件3 6較佳地爲非金屬絲 (non-wire)扣持件。 此處所用的後扣片踩入點3 6 c指的是在後扣片扣持件 36上自行車鞋扣片20的後附著部份28在一開始所接觸的點 ,而後附著部份28從此點開始接觸後扣片扣持件36,以施 加力來使後扣片扣持件3 6向後樞轉以將自行車鞋扣片20耦 接於後扣片扣持件3 6。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後扣片踩入點 3 6c位在扣片扣持表面36a的直立向上方。 如在圖9中所見的,前扣片止動點34c、後樞轉軸線 X2、及後扣片踩入點36c被配置成爲界定一三角形,其中 [S] -14- 1364379 三角形的第一側邊將前扣片止動點34c與後扣片踩入點 3 6c互連,三角形的第二側邊將後扣片踩入點36c與後樞 轉軸線X2互連,且三角形的第三側邊將前扣片止動點34c 與後樞轉軸線X2互連,而三角形在三角形的第一側邊與 第二側邊之間具有小於或等於九十度的內角A。較佳地, 內角A是在52度至75度的範圍內。較佳地,前內角B形 成在三角形的第一側邊與第三側邊之間,而前內角B是在 21度至27度的範圍內。因此,前扣片止動點34c、後樞轉 軸線X2、及後扣片踩入點3 6c被配置成爲使得三角形爲銳 角三角形。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如在圖9中所見的,內角 A爲75度,而前內角B爲21度。也如在圖9中所見的,後 扣片扣持件3 6的後樞轉軸線X2的位置比後扣片扣持件3 6 的後扣片踩入點36c的位置較爲接近前扣片扣持件34的前 扣片止動點3 4 c。較佳地,前扣片止動點3 4 c、後樞轉軸線 X2、及後扣片踩入點36c·被進一步配置成爲使得三角形的 第三側邊位在踏板軸30的中心縱向(旋轉)軸線乂】的上方。 踏板本體32的中間部份32c爲管狀的軸支撐部份,其 具有在踏板本體32處於常態使用位置時面向上的中央扣片 接觸表面、及在踏板本體32處於常態使用位置時面向前的 扣片止動表面。中間部份32c接收踏板軸30以使其繞中心 縱向軸線Xi旋轉。中央扣片接觸表面位在從踏板本體32 面向上的大致平坦平面中,用來支撐扣片20。更明確地說 ,中央扣片接觸表面與前及後扣片扣持件3 4及3 6合作,以 限制扣片20於實質上或大致上垂直於中央扣片接觸表面的 1364379 方向的移動。踏板本體32的中央扣片接觸表面位在於後扣 片扣持件36的第二扣片扣持表面36a的下方且於前扣片扣 持件34的第一扣片扣持表面3 4a的上方的水平平面中,如 在圖9中所見的。 扭力彈簧40形成後偏壓元件,其操作性地設置在踏板 本體32與後扣片扣持件36之間’以將後扣片扣持件36偏壓 至扣片扣持位置。扭力彈簧40以其安裝或螺旋部份安裝在 樞銷38上,而各彈簧的一個端部接合彈簧力調整構件42( 間接地接合踏板本體32的一部份)’且各彈簧的另一個端 部接合後扣片扣持件36。彈簧40在常態下將後扣片扣持件 3 6驅策至從扣片釋放位置繞樞銷3 8旋轉至扣片接合或夾緊 位置。換句話說,彈簧40在常態下將後扣片扣持件36保持 於於扣片接合位置。雖然較佳地有兩個彈簧40被安裝在樞 銷38上,但是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 可使用較少或更多個彈簧。另外,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 言很明顯,可使用其他類型的驅策構件/彈性構件來實施 本發明。因此,此處所用的術語「偏壓元件」指的是在兩 個部份或零件之間施加驅策力的一個或多個構件。 如在圖10及11中最佳所見的,彈簧力調整構件42被安 裝在踏板本體3 2與彈簧4〇之間,以調整彈簧40施加於後扣 片扣持件36的偏壓力。彈簧力調整構件4 2基本上爲銷形構 件,其可在踏板本體32的一曲線狀表面上旋轉。相關聯的 彈簧40此時被可調整地置於張力之下。彈簧力調整構件42 形成操作性地耦接於彈簧40(亦即後偏壓元件)的彈簧力調 [S] -16- 1364379 整機構,以調整由彈簧40(亦即後偏壓元件)施加在後扣片 扣持件36上的驅策力。 特別是,彈簧力調整構件42設置有用來調整夾緊力的 三個不同的彈簧接觸表面。彈簧力調整構件42是被後扭力 彈簧40的力固持抵靠踏板本體32。藉著旋轉彈簧力調整構 件42,可使不同的彈簧接觸表面接合後扭力彈簧40。三個 彈簧接觸表面是以離開調整構件的中心軸線不同的距離間 隔開,使得後扭力彈簧40的扭轉量是根據彈簧接觸表面中 的哪一個與後扭力彈簧40接合而被調整。彈簧力調整構件 42設置有用來接收工具的工具接合結構(六角形孔),使得 彈簧力調整構件42可被旋轉至踏板本體32的曲線狀接合表 面上的定位。 第二實施例 現在參考圖13及14,圖中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 例的自行車踏板112。此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踏板112形成 爲與自行車鞋扣片20 —起使用。自行車踏板112基本上包 含踏板軸或心軸130、具有整合的前扣片扣持件134的踏板 本體132、後扣片扣持件136、後樞銷138、及一對後扭力 彈簧140(圖中只顯示一個)。在此第二實施例中,踏板本 體132的後端部已被修改成爲去除第一實施例的彈簧力調 整結構。並且,踏板本體132的後端部及後扣片扣持件136 已被修改成爲使得樞轉軸線χ2較爲接近踏板軸130的軸線 Xi。因此’除非在此處另外敘述及/或顯示爲不同者,自 [S] -17- 1364379 行車踏板12與自行車踏板112相同。 鑑於此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間的相似性’以下 的敘述會主要針對不同處。但是’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 言從此揭示很明顯,第一實施例的敘述的大部份也適用於 此第二實施例。 前扣片扣持件134被設置在踏板本體132的前端部上。 較佳地,前扣片扣持件134與踏板本體132成整體地形成爲 使得踏板本體132與前扣片扣持件134爲單件式的單元構件 。因此,前扣片扣持件1 3 4較佳地由重量輕的剛性金屬材 料例如鋁合金形成。前扣片扣持件1 34具有面向下的第一 扣片扣持表面134a、及面向踏板本體132的後端部的具有 前扣片止動點134c的前踏板控制表面134b »前扣片止動 點134c爲位在前踏板控制表面134b的中心處的點。前扣 片扣持件134與前扣片扣持件34相同。 後扣片扣持件1 36具有大略爲U形的組態,其兩個端 部由在踏板本體132的後端部的側部之間通過的樞銷138可 樞轉地支撐。換句話說,後扣片扣持件136藉著樞銷138而 耦接於踏板本體132的後端部成爲可繞後樞轉軸線χ2樞轉 。後扣片扣持件136具有後夾緊部份,其包含面向下的第 二扣片扣持表面136a、後踏板控制表面136b'及背對踏板 本體132的後扣片踩入點136c。後扣片扣持件136具有一對 安裝凸緣136d(圖中只顯示一個),用來將後扣片扣持件 1 3 6安裝在樞銷1 3 8上》後扣片扣持件1 3 6與後扣片扣持件 36相同,除了安裝凸緣136£1外,其安裝凸緣136d向前延 m -18- 1364379 伸得更遠’使得後樞轉軸線X2位在較爲接近踏板軸13〇的 軸線Χι之處。 如在圖13及14中所見的,類似於第一實施例,前扣片 止動點134c、後樞轉軸線χ2、及後扣片踩入點136c被配 置成爲界定一三角形’其中三角形的第一側邊將前扣片止 動點134c與後扣片踩入點i36e互連,三角形的第二側邊 將後扣片踩入點136c與後樞轉軸線χ2互連,且三角形的 第二側邊將前扣片止動點134c與後樞轉軸線χ2互連。因 此,前扣片止動點1 3 4 c、後樞轉軸線X 2、及後扣片踩入 點136c被配置成爲使得三角形爲鈍角三角形。在此所示 的實施例中,內角A爲52度,而前內角B爲26.5度。也類 似於第一實施例,後扣片扣持件136的後樞轉軸線χ2的位 置比後扣片扣持件136的後扣片踩入點136c的位置較爲接 近前扣片扣持件134的前扣片止動點134c。較佳地,前扣 片止動點134c、後樞轉軸線χ2 '及後扣片踩入點136c被 進一步配置成爲使得三角形的第三側邊位在踏板軸130的 中心縱向(旋轉)軸線乂1的上方。 在此實施例中,彈簧1 4 0在後扣片扣持件1 3 6上的扣持 力主要是藉著用較弱或更強的彈簧來更換彈簧140而被控 制。當然,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後扣片扣持件1 36的形狀 及構造可被修改以改變扣片扣持力。因此,後扣·片扣持件 136及/或彈簧140可容易地被更換以控制踏板1 12的扣片扣 持力或是更換損壞的部份或零件。 -19- 1364379 術語的槪括解讀 在瞭解本發明的範圍時,此處所用的敘述裝置的組件 、區段、或部份的術語「形成爲或構成爲」包含被建構及 /或被程式規劃來執行所想要的功能的硬體及/或軟體。在 瞭解本發明的範圍時,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 字是指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 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 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 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包括」、「具 有」、及其衍生字。並且,術語「零件」、「區段」、「 部份」、「構件」、或「元件」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單 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並且,此處所用來敘述本 發明的以下方向術語「向前、向後、上方、向下、直立、 水平、下方、及橫向」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術語指的 是配備有處於常態使用位置的踏板12或112的自行車的方 向。因此,這些術語在被用來敘述本發明時應相對於在常 態騎行位置時所用的處於常態使用位置的踏板被解讀。最 後,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實質或大致上」、「大約 」、及「幾近」表示其所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 會大幅改變的合理偏差量。 雖然只選擇選定的實施例來舉例說明本發明,但是對 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在不離開由附隨 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的本發明的範圍下,可實施各種不 同的改變及修正。另外’以上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敘述 m -20- 1364379 只是舉例說明用,而非以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 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爲目的。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配備有根據第一實施例的一對自行車踏板的自 行車的側視圖。 圖2爲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附著有扣片的右自行車鞋及 附著有右自行車踏板的右自行車曲柄的部份分解立體圖。 圖3爲扣片、右自行車鞋、及右自行車踏板的簡化側 視圖,其中扣片開始接觸右自行車踏板的前扣片扣持件。 圖4爲類似於圖3的扣片、右自行車鞋、及右自行車踏 板的簡化側視圖,但是其中扣片開始接觸右自行車踏板的 後扣片扣持件。 圖5爲類似於圖3及4的扣片、右自行車鞋、及右自行 車踏板的簡化側視圖,但是是在扣片與自行車踏板的後扣 片扣持件之間完全接合之後。 圖6爲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扣片及右自行車踏板的頂部 平面圖,其中扣片附著於右自行車踏板。 圖7爲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右自行車踏板的頂部平面圖 〇 圖8爲圖7所示的右自行車踏板的前視圖。 圖9爲圖7及8所示的右自行車踏板的外側視圖。 圖10爲圖6至9所示的右自行車踏板在從右自行車踏板 的後端部觀看時的底部立體圖。
-21 - 1364379 圖11爲沿圖6的剖切線li-ii所見的右自行車踏板及扣 片的縱向(中央)剖面圖,其中扣片與右自行車踏板的後扣 片扣持件之間開始接觸。 圖I2爲類似於圖11的右自行車踏板及扣片的縱向(中 央)剖面圖’其中扣片與右自行車踏板的後扣片扣持件完 全接合。 圖13爲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右自行車踏板的縱向(中央) 剖面圖’其中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扣片與右自行車踏板的後 扣片扣持件開始接觸。 圖14爲類似於圖13的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右自行車踏板 的縱向(中央)剖面圖,其中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扣片與右自 丫了車踏板的後扣片扣持件完全接合。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〇 :自行車 1 2 :右自行車踏板 1 4 :左自行車踏板 1 6 :自行車曲柄臂 1 8 :自行車曲柄臂 20 :自行車鞋扣片 22 :自行車鞋 24:中央連接部份 24a :附著孔 24b:面向後的止動表面 m -22- 1364379 26:第一或前附著部份 26a :前耦接表面 26b :前扣片控制表面 26c :下方凸出部份 28:第二或後附著部份 28a :後耦接表面 28b :後扣片控制表面 29 :緊固件 3 0 :踏板心軸或踏板軸 3〇a :第一附著端部 30b :第二支撐端部 32 :踏板本體 32a :第一(前)封閉端部 32b :第二(後)開口端部 3 2 c :中間部份 3 4 :前扣片扣持件 3 4a :面向下的第一扣片扣持表面 34b :前踏板控制表面 3 4 c :前扣片止動點 3 6 :後扣片扣持件 3 6a:面向下的第二扣片扣持表面 3 6b :後踏板控制表面 3 6 c :後扣片踩入點 3 6 d :安裝凸緣 3 8 :後樞銷 [S3 -23- 1364379 40 :後扭力彈簧 42 :彈簧力調整構件 1 1 2 :自行車踏板 1 3 0 :踏板軸或踏板心軸 132 :踏板本體 1 3 4 :前扣片扣持件 13 4a:面向下的第一扣片扣持表面 13 4b :前踏板控制表面 1 3 4 c :前扣片止動點 1 3 6 :後扣片扣持件 136a:面向下的第二扣片扣持表面 13 6b :後踏板控制表面 13 6c :後扣片踩入點 136d :安裝凸緣 1 3 8 :後樞銷 140 :後扭力彈簧 A :內角 B :前內角 L!:極大整體縱向長度 L2:極大整體縱向長度 P!:第一平面 W :極大整體寬度 Χι :中心縱向(旋轉)軸線 X2 :後樞轉軸線 Y :中心縱向軸線 is] -24-

Claims (1)

1364379 第097115342號專利申請案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自行車踏板,包含: 踏板軸; 踏板本體,其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而該踏板軸 可旋轉地耦接於該踏板本體; 前扣片扣持件,其被設置在該踏板本體的該第一端部 上,該前扣片扣持件具有面向下的第一扣片扣持表面、及 面向該踏板本體的該第二端部的前扣片止動點; 後扣片扣持件,其藉著至少一個樞銷而可繞一後樞轉 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踏板本體的該第二端部,該後扣片扣 持件具有面向下的第二扣片扣持表面、及背對該踏板本體 的後扣片踩入點:及 後偏壓元件,其被操作性地設置在該踏板本體與該後 扣片扣持件之間,以將該後扣片扣持件偏壓至扣片扣持位 置; 該前扣片止動點、該後樞轉軸線、及該後扣片踩入點 被配置成界定一三角形,其中該三角形的第一側邊將該前 扣片止動點與該後扣片踩入點互連,該三角形的第二側邊 將該後扣片踩入點與該後樞轉軸線互連,且該三角形的第 三側邊將該前扣片止動點與該後樞轉軸線互連,而該三角 形在該三角形的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之間具有小於或 等於九十度的內角,且 1364379 其中該踏板本體具有中央扣片接觸表面,該中央扣片 接觸表面位於在該後扣片扣持件的該第二扣片扣持表面的 下方的水平平面中,並且該踏板本體的該中央扣片接觸表 面的該水平平面係在該前扣片扣持件的該第一扣片扣持表 面的上方。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踏板,其中 該內角係在52度至75度的範圍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踏板,其中 該後扣片扣持件的該後樞轉軸線的位置比該後扣片扣 持件的該後扣片踩入點的位置較爲接近該前扣片扣持件的 該前扣片止動點。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踏板,其中 該前扣片扣持件不可移動地耦接於該踏板本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踏板,另外包 含: 彈簧力調整機構,其操作性地耦接於該後偏壓元件, 以調整由該後偏壓元件施加在該後扣片扣持件上的驅策力 〇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踏板,其中 該前扣片止動點、該後樞轉軸線、及該後扣片踩入點 被進一步配置成爲使得該三角形具有在該三角形的該第一 及第三側邊之間的前內角,而該前內角係在21度至26.5度 的範圍內。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踏板,其中 -2 - 1364379 該前扣片止動點、該後樞轉軸線、及該後扣片踩入點 被進一步配置成爲使得該三角形的該第三側邊位在該踏板 軸的中心旋轉軸線的上方。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踏板,其中 該前扣片止動點、該後樞轉軸線、及該後扣片踩入點 被進一步配置成爲使得該三角形爲銳角三角形。 9. —種自行車鞋扣片,包含: 連接部份,其具有面向第一方向的上方鞋底側、面向 實質上與該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下方踏板側、及一 對橫向間隔開的附著孔; 後附著部份,其從該連接部份的後端部延伸,其中該 後附著部份具有面向該第一方向的後耦接表面、及面向向 後方向的後扣片控制表面;及 前附著部份,其從.該連接部份的前端部延伸,其中該 前附著部份具有面向該第一方向的前耦接表面、及面向向 前方向的前扣片控制表面; 該前附著部份具有從該連接部份測量至該前附著部份 的前梢端的在小於或等於20毫米的範圍內的極大整體縱 向長度。 -3-
TW097115342A 2007-12-04 2008-04-25 Bicycle pedal TWI36437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950,002 US9656720B2 (en) 2007-12-04 2007-12-04 Bicycle peda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5049A TW200925049A (en) 2009-06-16
TWI364379B true TWI364379B (en) 2012-05-21

Family

ID=40674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15342A TWI364379B (en) 2007-12-04 2008-04-25 Bicycle pedal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56720B2 (zh)
CN (1) CN101450700B (zh)
DE (1) DE102008060261B4 (zh)
TW (1) TWI3643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84842B3 (fr) * 2011-12-22 2014-03-21 Time Sport Int Pedale de bicyclette du type a enclenchement et declenchement automatiques.
GB201217555D0 (en) * 2012-10-01 2012-11-14 Coderre Andre Ergonomic adjustment system for a clip-less bicycle pedal
CN103213644B (zh) * 2013-04-27 2015-08-19 上海电机学院 自行车脚蹬及其制造方法
JP6006760B2 (ja) * 2014-04-22 2016-10-12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ペダル、クリート、および自転車用ペダルシステム
JP2015223862A (ja) * 2014-05-26 2015-12-14 株式会社三ケ島製作所 自転車用ペダル
CZ2017323A3 (cs) 2017-06-06 2018-12-19 Karel Hršel Cyklistický pedál se zarážkou
US10926833B1 (en) * 2019-08-02 2021-02-23 Martin Feuerhahn Bicycle pedal system including pedal body and cleat plate
DE102019130266B4 (de) 2019-11-08 2022-11-03 Chung-I Chen Einseitiges Klickpedal eines Straßenrads
US11091222B1 (en) * 2020-12-13 2021-08-17 Chin-Long Hsieh Multi-function racing type bicycle ped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25633B (de) 1905-07-19 1906-09-10 Jean Sureaud Honigwabe und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derselben.
FR2556687B1 (fr) 1983-12-16 1986-04-18 Look Sa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e chaussure sur une pedale de bicyclette
DE3631036A1 (de) 1986-09-12 1988-03-24 Teves Gmbh Alfred Betaetigungsvorrichtung fuer eine scheibenbremse, insbesondere fuer kraftfahrzeuge
JPH01164693A (ja) * 1987-09-10 1989-06-28 Shimano Ind Co Ltd 自転車用ペタル
FR2634721B1 (fr) * 1988-07-28 1991-03-15 Bg Innovations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e chaussure sur une pedale de bicyclette
DE3912577C2 (de) * 1989-04-17 1997-03-27 Look Sa Vorrichtung zur lösbaren Befestigung eins Schuhs an einem Fahrradpedal
FR2653089B1 (fr) * 1989-10-16 1994-04-08 Jean Beyl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e chaussure sur une pedale de bicyclette ou d'engin analogue, pedale de bicyclette, cale et semelle de chaussure pour un tel dispositif.
EP0428140B1 (en) * 1989-11-14 1995-03-29 Shimano Inc. Connecting structure between bicycle pedal and cleat, bicycle pedal and cleat
USD324838S (en) * 1989-12-19 1992-03-24 Look Bicycle pedal
JPH0471980A (ja) * 1990-07-09 1992-03-06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ペダル
US5727429A (en) * 1996-08-26 1998-03-17 Shimano, Inc. Low profile bicycle pedal and cleat assembly
FR2795381B1 (fr) * 1999-06-25 2001-09-28 Look Cycle Int Pedale automatique de cycle
US6205885B1 (en) 1999-09-08 2001-03-27 Frank Hermansen Clipless bicycle pedal
US6305244B1 (en) * 1999-12-10 2001-10-23 Shimano Inc. Bicycle pedal
FR2823484B1 (fr) * 2001-04-12 2003-07-11 Time Sport Int Ensemble d'une pedale de bicyclette et d'une cale d'accrochage, pedale et cale de cet ensemble
US6845688B2 (en) 2001-09-18 2005-01-25 Shimano Inc. Bicycle pedal assembly
US6708584B2 (en) 2001-09-18 2004-03-23 Shimano, Inc. Bicycle pedal assembly
US6694846B2 (en) * 2002-02-28 2004-02-24 Shimano Inc. Bicycle pedal
US7073409B2 (en) * 2003-05-22 2006-07-11 Hsiao-Chin Ho Pedal device
FR2862041B1 (fr) * 2003-11-07 2006-01-06 Time Sport Int Pedale de bicyclette a enclenchement et declenchement automatiques
FR2868750B1 (fr) * 2004-04-09 2007-10-12 Look Cycle Internat Sa Platine de liaison rapide d'une chaussure de cycliste sur une pedale automatique de cycle, et pedale automatique adaptee a une telle platine
FR2912373B1 (fr) * 2007-02-13 2015-05-22 Time Sport Int Pedale de bicyclette a enclenchement et declenchement automatiques.
US7526982B2 (en) * 2007-03-21 2009-05-05 Chung-I Chen Bicycle toe positioning device
US20120132030A1 (en) * 2010-11-29 2012-05-31 Shimano Inc. Bicycle pedal
FR2984842B3 (fr) * 2011-12-22 2014-03-21 Time Sport Int Pedale de bicyclette du type a enclenchement et declenchement automatiqu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8060261A1 (de) 2009-06-25
TW200925049A (en) 2009-06-16
CN101450700B (zh) 2011-12-21
US9656720B2 (en) 2017-05-23
DE102008060261B4 (de) 2013-06-20
US20090139369A1 (en) 2009-06-04
CN101450700A (zh) 2009-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64379B (en) Bicycle pedal
TWI257361B (en) Bicycle pedal
US6708584B2 (en) Bicycle pedal assembly
US9056652B2 (en) Bicycle pedal
US6446529B1 (en) Bicycle pedal
TWI251571B (en)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TWI492874B (zh) 腳踏車踏板
US8312791B2 (en) Bicycle pedal
US20110138658A1 (en) Shoe positioning plate for bicycle shoes
US9021918B2 (en) Bicycle pedal
EP1055595B1 (en) Bicycle pedal
EP1167173A2 (en) Bicycle pedal
JP2000289679A (ja) 自転車用クリート
EP1033298B1 (en) Bicycle pedal
TWI243139B (en) Bicycle pe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