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9186B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unds and display d - Google Patent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unds and display 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9186B
TWI359186B TW96143673A TW96143673A TWI359186B TW I359186 B TWI359186 B TW I359186B TW 96143673 A TW96143673 A TW 96143673A TW 96143673 A TW96143673 A TW 96143673A TW I359186 B TWI359186 B TW I3591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patent application
group
mmol
nov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43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44210A (en
Inventor
Hyuck Joo Kwon
Young-Jun Cho
Seung Soo Yoon
Bong Ok Kim
Sung Min Kim
Original Assignee
Gracel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601153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828173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cel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Gracel Display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844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44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9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9186B/zh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135918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由化學式1所示之新穎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 及一種利用該化合物作為電致發光材料之顯示裝置。 [化學式1] Ar3 b-r2-n Αγ4 【先前技術】 開發具高效率及長壽命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的最重要課題係高 效能發光材料的開發。鑑於當前電致發光材料的開發,事實顯示, 相較於綠色電致發光材料,紅色或藍色電致發光材料之電致發光 性能係較低。為了實現全彩顯示器,因而採用三種發光材料(紅 色、綠色及藍色),且三者中具最低發光性能之材料最終決定整個 面板之效能。因此,為提升整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之性能,^ 具高效率及長壽命之藍色或紅色電致發光材料係一重要主題。 目前已開發二苯稠四苯(diphenylanthracene )、四笨丁二歸 二苯乙稀苯(distyrylbenzene )衍生物、及此類化合物作為藍色電 致發光材料。然而已知該些化合物具低薄膜穩定性,使得該此& 合物具易結晶化之傾向。一種具有改良薄膜穩定性的二笨二苯& 稀形式之藍色電致發光材料已由Idemitsu ( Η. Takailin,H. Higashi C· Hosokawa,EP 388, 768(1990))所開發,其支鏈上之笨基團能抑 制結晶化。由 Kyushu 大學(Pro. SPIE,1910,180(1993))之研究 Αγτ ΑΓ2
N-RrA
1359186 得知,二苯乙烯苯衍生物之所以具有改良的薄膜穩定性係由於電 子受體及電子供體之故。 此外,來自Idemitsu Kosan之DPVBi (化學式A)、芳香乙烤 衍生物如DP VDP AN (化學式B )、來自Kodak公司之二萘基蒽 (化學式C )、四(第三丁基)茈系統(tetra(t-butyl)perylene )(化 學式 D),如 EP 1063869 A1 號(Idemitsu Kosan 有限公司)、韓 國專利公開案第2000-0048006號(Eastman Kodak公司,美國) 及曰本專利公開案第1996-333569號所揭示者,均已廣泛用作藍 色電致發光材料。 [化學式A]
[化學式C]
[化學式B] 1359186
由於化學式A之DPVBi的玻璃轉換溫度係等於或低於100°C, 因而存在熱穩定性問題,因此將蔥引入上述DPVBi之聯苯基内之 DPVDPAN(化學式B),以將玻璃轉換溫度提高至105°C,改善其 熱穩定性。然而,其作為藍色電致發光材料之色純度及發光效率 未達令人滿意的水準。 同時,就藍色電致發光材料而言,當電致發光波長自目前狀態 偏移至一較長波長時,有利於電致發光效率。然而,其達不到純 藍色之要求,因此其難以應用在需要純藍色電致發光材料之全彩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上。 因此,為了發展藍色電致發光裝置或全彩電致發光裝置,新穎 藍色電致發光材料的開發實為一急迫議題,此係由於習知藍色電 致發光化合物相較其他色彩具較低之發光效率。 相較於傳統材料,本發明顯著改善主體材料之性能,該主體材 料係作為電致發光材料中之溶劑或能量載體。本發明之目的在於 1359186 提供-種具有絕佳電致發光效率及良好使用壽命之有機電致發光 材料。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含有該新賴有機電致發光 化合物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發明内容】 其係由化學式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新穎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 所示: [化學式1] ΑΓ1 r3、
b-r2n Λγ3 ΑΓ2 N-RrA Αγ4
1及R2係獨立為芳香環、或具二或多個芳香環之經稠合多 香環; 至R6係獨立為具或不具㈣取代基之直鏈或支鏈之Cl至‘ 烧基、C5至C8環院基、或具或不具齒素取代基之芳香基; 11至Rl4係獨立為氫、Cl至c8烧基、(:5至c8環烧基、或具或 不具齒素取代基之芳香基; 4 ^ 係獨立為芳香環、或具二或辣芳香環之經稍合多環 衣’以及利用該化合物作為電致發光材料之顯示裝置。 發月所述之化學式中,當在A或B無任何單元僅連結Rl 或R2時,稱為「化學鍵」。 根據本發明之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係有利的因為可輕易地大 量製造具高電致發光性質之該化合物。 本發明其他及進一步目的、特徵 '及益處將更完全說明於下文 【實施方式】 根據本發明由化學式1所示之化合物包含由化學式2 $ ^ μ - 之6所不 之化合物: [化學式2]
10 (S > 1359186 [化學式6]
由化學式2至6所示之化合物中,RjR2係獨立為芳香基或 具二或多個芳香環之經祠合多環芳香環;^6係獨立為具或不 具函素取代基之直鍵或支鏈之ClsC2Q烷基、C5iC8環 或 # *或不具齒素取代基之芳香基;Rn至R|4係獨立為氮、Ci 土至C8 烷基、Cs至Q環烷基、或具或不具鹵素取代基之芳香基;以及 :Ari至〜係'獨立為芳香環、或具二或多個芳香環之經稠:多環芳 _ 香環。 化學式2至6中,心及&的特定實例包含伸苯、萘蔥、稠四 笨(naphthacene)、祐、芴(fluorene)、及聯苯;心至心係甲 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正戍 基、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2_乙基己基、正壬基、 •三氟甲基、五氟乙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苯基、 甲苯酿基(toluyl)、1-萘基、2_萘基、2_氟苯基、或4氣苯基;% 至Rm係氫、曱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 二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環戊基、環己基、 環庚基、環辛基、苯基、甲苯醯基、萘基、2萘基、2氟苯基、 或4-氟苯基;Ar,至Ah係苯基、曱笨基、二甲苯基、0比啶基、聯 苯基、萘基、蔥基(anthryl )、菲基(phenanthryl )、稠四苯基 (naphthacenyl )、苊基(acenaphthenyl )、芘基、芴基、或茈基 1359186 (perylenyl )。 化學式2至6之其中一者所示之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可具體地 例示為具下列構造之化合物: < S )
12 1359186
C S ) 13 1359186
< S ) 14 1359186
< S ) 15 1359186
16 1359186
(s ) 17 1359186
18 丄切186
中尺3至尺6係曱基或乙基,且r15至r18係曱基、乙基、或 笨基。 由化學式2、3、或5所示之各化合物可經由反應流程1所示之 反應路徑所製造’化學式4之化合物可經由反應流程2之反應路 徑所製造’以及化學式6之化合物則可經由反應流程3之反應路 徑所製造。 [反應流程1]
19 1359186 ο
實施例 以下參照本發明所述之代表性化合物,進一步闡述有關本發明 之電致發光化合物、製造方法、及利用該化合物之裝置的發光性 能。此僅狀财性說明,μ欲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 [合成實例1]合成1F1_1
20 (S 1359186
2,5-一 >臭二曱笨(2.Q克,7.60毫莫耳(mm(?l ))(化合物111 ) 溶於50毫升之四氫呋喃(Tetrahy(jrofuran,THF),於-8Q°C之溫 度下添加第三丁基經(tert-butyl lithium) ( 1.5當量)至該2,5-二 演二甲笨之THF溶液(50毫升),於-4CTC之溫度下,在氮氣氛圍 下攪拌該溶液12小時。完成攪拌後,添加2-異丙氧基-4,4,5,5-四 甲基-1,3,2-二雜氧戊硼烷(di〇xaborolane)(4.3 克,23.1 毫莫耳), 同時維持該反應混合物之溫度於_S(TC,以生成化合物ill之硼酸 自旨化合物(2·31克’ 6.42毫莫耳),將該硼酸酯化合物(2.3克) 溶於50毫升之THF。將1-溴-4-蛾化苯(3.80克,13.4毫莫耳)、 Pd(PPh3)4 ( 1.5克’ 1.29毫莫耳)及2Μ碳酸鈣水溶液(20毫升) 添加至該THF溶液,並於回流情況下加熱所得之混合物小時。 由依此形成之沉澱物,獲得化合物112 ( 2.14克,5.14毫莫耳)。 將化合物112 ( 2.14克)溶於20毫升吡啶中,並添加2 Μ過錳 酸鉀水溶液(15毫升),以於化合物112末端生成羧酸。將萃取有 機層所得之固體加到硫酸令,將此混合物於8〇。(:之溫度下加熱12 小時。待上述硫酸溶液降至室溫後,將該溶液倒入碎冰中。萃取 依此形成之固體以獲得化合物113 ( 1.70克,3.86毫莫耳)。 21 1359186 將化合物 113 ( 1.70 克)加到二甘醇(diethyleneglycol) (30 毫 升)中’並添加水合聯胺(hydrazine hydrate) (0.58克,11.6毫 莫耳)及氫氧化鉀(0.5克),將所得之混合物於回流情況下加熱 48小時。於回流情況下完成加熱後,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 並以乙酸乙g旨萃取以獲得節並苟(indenofju〇rene )化合物。乾燥 後,將該化合物溶於30毫升之THF,並於-78°C之溫度及氮氣氛 圍下添加峨曱烷(2.20克,15.5毫莫耳),然後緩慢添加溶於thf 中之1.8 Μ正丁基链(n_butyllithium)溶液(15毫升)。攪拌該混 合物1小時後升溫至室溫,再次攪拌該混合物,並藉由緩慢添加 50毫升水驟冷(qUench)該反應。反應完成後,萃取該反應混合 物之有機層,並完全乾燥’以獲得化合物114 117克,2 5〇亳莫 耳)。 將化合物114 ( 1.17克)溶於30毫升之THF,並添加第三丁基 锂(1.5當量)Μ吏用2-異丙氧基-4,4,5,5-四曱基-1,3,2-二雜氧戊硼 烷(I.4克,7.53毫莫耳)’製造化合物1丨4之硼酸酯化合物(丨33 克,2.37毫莫耳)》將所得硼酸酯化合物(133克)溶於3〇毫升 之THF溶液中’並添加化合物201 ( 1·56克,4.81毫莫耳)、 Pd(PPh3)4 (0.56克’ 0.48毫莫耳)、及2 Μ碳酸鈣水溶液(1〇毫 升)。於回流情況下加熱該反應混合物12小時後,以乙酸乙酯萃 取依此形成之沉澱物,將其再結晶並乾燥後,即獲得標題名稱之 化合物301 (IF1-1 )( 1.50克,1.88毫莫耳),總產率24.7% » !Η 核磁共振(NMR) ( 200 百萬赫茲(MHz),CDC13) : δ=1.65 (s ’ 12Η) ’ 6.45-6.55 ( m,12Η),6.6-6.65 ( m,4Η),7.0-7.05 22 1359186
(m,8H),7.2-7.25 (d4,Η) ’ 7,65 ( d,2H) 7.80 (s,2H),8.0-8.1 (d,2H) MS/FAB :796 (實測值)’797 〇6(計算值 [合成實例2]合成IF1-2 7.73 (d, 2H)
^双忖孫題名稱之化入 (IF1-2) (1·16 克,1.30 毫莫耳),她產 。物 302 〜屋羊19.0%,惟,使用化合 物114 ( 1.0克’ 2.14毫莫耳),並以化合物2〇2 (〗61克,4 * 莫耳)取代化合物201。
'HNMR( 200 MHz> CDC13) : δ=1.65 ( s > 12H) > 6.45-6.5 ( m · 8H) ,6.6-6.65 ( m,4H) ,6.75-6.8 ( m,4H ) ,7.0-7.05 ( m, 8H),7.45-7.55 (m,6H) ’7.65 (d’2H) ’7.75-7.85 (m,6H) ’ 8.0-8.05 (d,2H) MS/FAB :896 (實測值),897.19 (計算值)。 [合成實例3]合成IF1-3 (S > 23 丄
〇υ^ΐΜ-3)
依據合成實例1所述之相同步 ^ ^獲侍標題名稱之化合物303 (IF⑷⑽克,U8毫莫耳),總產率172%,惟使用化合 物114 ( 1.0克’ 2.14毫莫耳),並以化合物2〇3 ( i 72克,*如毫 莫耳)取代化合物201。 'H NMR ( 200 MHz > CDC13) : 5=1.65 (s > 12H) > 6.45-6.55 (m,12H) ’ 6.6-6.65 (m,4H),7.0-7.05 (m,8H),7.2-7.25 (d,4H),7.55-7.57 (d,8H),7.65 (d,2H),7.75 (s,2H), 7.8 (s > 2H),8.0-8.05 (d,2H) MS/FAB :948 (實測值),949.26 (計算值)。 [合成實例4]合成IF 1-4 (S ) 24 1359186
鄉’獲得標題名稱之化合物304
依據合成實例1所述之相同步 (IF1-4) (0.95 克,0.92 毫箪耳、廿 '耳)’其總產率13.4%,惟,使用化 合物114 ( 1.0克’ 2.14毫莫耳)’並以化合物2〇4 (丨9〇克,4 η 毫莫耳)取代化合物201。 *Η NMR ( 200 MHz > CDC13) : δ=1.63-1.65 ( d » 24H ) «6.45-6.50 (d,8H),6,55-6.65 ( m,6H),6.75 ( s,2H),7.0-7.05 ( m, 8H) ,7.58-7.65 (m,6H),7.73-7.85 (m,6H) ,8.0-8.05 (d, 2H) MS/FAB : 1028 (實測值),1029.39 (計算值) [合成實例5]合成IF2-1
< S 25 1359186
將2,5-二溴二曱苯(2.0克,7_60毫莫耳)溶於50毫升之THF 中。於-8(TC之溫度下,將苯硼酸(1.95克,16.0毫莫耳)、Pd(PPh3)4 (1.95克’ 1.68毫莫耳)、及2 Μ碳酸約水溶液(25毫升)添加 至該2,5-二溴二曱苯之THF溶液(50毫升),將所得之混合物於 回流下加熱10小時。由依此形成之沉澱物,獲得化合物1丨5( 1.86 克,7.2毫莫耳)。 將化合物115 ( 1.86克)溶於20毫升吡啶中,並添加2 Μ過錳 酸狎水溶液(15毫升)’以於該化合物末端生成羧酸。將萃取有機 層所得之固體加到硫酸中,將此混合物於8〇〇c之溫度下加熱12 小時。待上述硫酸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將該溶液倒入碎冰中。萃 取依此形成之固體,以獲得化合物1丨6 (1 64克,5.82毫莫耳)。 將化合物1】6 (1.64克)加到二甘醇(3〇毫升)中,並添加水 合聯胺(0.85克,17.0毫莫耳)及氫氧化鉀(〇8克),將所得之 混合物於回流情況下加熱48小時。於回流情況下完成加熱後,將 26 1359186 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以乙酸乙酯萃取以獲得茚並芴化合 物。乾操後,將該化合物溶於30毫升之THF ,並於-78°C之溫度 及氮氣氛圍下添加碘甲烷(1,65克,11.6毫莫耳),隨後緩慢添加 溶於THF之1·8 Μ正丁基鋰溶液(12毫升)。攪拌該混合物!小 時後升Μ至至’/J2L,再次授拌該混合物24小時,並藉由緩慢添加 毫升的水驟冷該反應。反應完成後,萃取該反應混合物之有機層, 並完全乾燥之’以獲得化合物117 (1·25克,4.03毫莫耳)。 將化合物117 ( 1.25克,4.03毫莫耳)及三聚曱醛(18克)加 至溶於醋酸之35%溴化氫(HBr)溶液(15毫升)中,並於6(rc 之溫度下加熱該混合物24小時。將該反應混合物降至室溫,萃取 並乾燥之,獲得化合物118 ( 1.34克,2.70毫莫耳),並將該化合 物倒入反應瓶中。於0°C之溫度下添加亞磷酸三乙醋 (triethylphosphite) (2.0 克,12_0 毫莫耳),並於 15〇〇c 之溫度下 加熱該混合物4小時。反應完成後,以真空蒸餾法去除殘餘的亞 構酸二乙自旨’並以乙酸已S旨%取該殘餘物,獲得化合物119 ( 1 4 克,2.30毫莫耳)。 將化合物119 ( 1.4克)及化合物205 ( 1.30克,4.76毫莫耳) 溶於THF (30毫升)中,滴加溶於THF之1.6 Μ第三丁醇卸 (potassium tert-butoxide)溶液(5毫升)於該混合液中。將溫度 緩慢升至室溫以完成反應。然後倒入過量的水以生成固體,接著 將其過濾。以THF-曱醇再結晶後,獲得標題名稱之化合物3〇5 (IF2-1) (1.23 克,1.45 毫莫耳),總產率 i9.1%e *Η NMR ( 200 MHz « CDC13 ) : 6=1.65 (s ^ 12H) > 6.45-6 5 27 1359186 (m,12H),6.6-6.65 ( m,4H),6.95-7.05 ( m,12H),7.15-7.2 (d,4H),7.57-7.6 (d,2H),7.7-7.75 (d,4H),7.9-8.0 (d, 2H) MS/FAB :848 (實測值),849.14 (計算值)。 [合成實例6]合成IF2-2
依據合成實例5所述之相同步驟,獲得標題名稱之化合物3〇6 (IF2-2 ) ( 0.95克’ 0.91毫莫耳),總產率ns%,惟,使用化合 物119 ( 1.0克,1.64毫莫耳)’並以化合物2〇6 (丨28克,3 43毫 莫耳)取代化合物205。 >H NMR ( 200 MHz > CDC13) : 5=1.65 (s > 12H) * 6.45-6.50 (d’4H),6.75-6.8 (m’8H),7.0 (d,4H),715_7.3(m, 12H) . 7.4-7.6 ( m > 14H) 5 7.7-7.75 ( d > 4H ) > 7.9-8.0 ( d * 2H ) MS/FAB :1048 (實測值),1049 38(計算值)。 [合成實例7]合成1F2_3 28 <3
丄以'勘 Q
307(IF2-3)
依據合成實例5所述之相同步綠’獲得標題名稱之化合物307 (IF2-3) (〇·92克’ 1.08毫莫耳),總產率2〇 〇%,惟使用化合 物119 ( 1.0克’ 1.64毫莫耳),並以化合物2〇7 (丨克,3乂】毫 莫耳)取代化合物205。 'Η NMR ( 200 MHz » CDC13) : δ=1.65 ( s > 12H ) » 6.45-6.5 ( d > 8H),6.6-6.65(m,2H),6.75-6.8(m,4H),6.95-7,25 (m, 16H) ,7.4-7.6 (m,8H) ,7.7-7.75 (d,4H) ,7.9-8.0 (d,2H) MS/FAB :948 (實測值),949.26 (計算值)。
[合成實例8]合成IF2-4
Ν’ 5 308(1 F2-4) 29 1359186 依據合成實例5所述之相同步驟,獲得標題名稱之化合物308 (IF2-4) (0.71克,0.68毫莫耳),總產率12·6%,惟,使用化合 物119 ( 1.0克’ 1.64毫莫耳),並以化合物208 ( 1.28克,3.43 毫莫耳)取代化合物205。 'HNMR ( 200MHz > CDC13) : 5=1.65 ( s « 12H ) » 6.45-6.5 ( d -4H),6.6-6.65 ( m,2H) ’ 6.75-6.8 ( m,8H ),6.95-7.1 ( m, 10H),7.2-7.25(m,2H),7.35-7.6(m,14H),7.7-7.75(d, 6H),7.9-8.0 (d,2H) MS/FAB : 1048 (實測值),1049.38 (計算值)。 [合成實例9]合成DF1-1
將 2-漠-9,9-一 曱基苟(2-bromo-9, 9-dimethylfluorene)(化合物 120) ( 2.0克,7.33毫莫耳)溶於5〇毫升之THF中’並於-8〇°c 之溫度下添加第三丁基鋰(15當量)至該2-溴-9,9-二甲基芴之 THF溶液(50毫升)中,並於·4(Γ(:之溫度及氮氣氛圍下攪拌該產 30 1359186 物12小時。 完成攪拌後,添加2-異丙氧基·4,4,5,5-四甲基-I,3,2·二雜氧戊硼 烷(4.3克,23.1毫莫耳),同時維持該反應混合物之溫度於-80°C, 以生成化合物120之硼酸酯化合物(2.16克’ 6.75毫莫耳),將該 硼酸酯化合物(2.16克)溶於50毫升之THF中。將2-溴-9,9-二 曱基芴(1.92克,7.03毫莫耳)、Pd(PPh3)4( 0.97克,0.84毫莫耳)、 及2 Μ碳酸鈣水溶液(15毫升)添加至該THF溶液,且該產物於 回流情況下加熱10小時。由依此形成之沉澱物,獲得化合物121 癱 . W ( 2.26 克 ’ 5.85 毫莫耳)。 添加化合物121 (2.26克)及三聚甲醛(2.26克)至溶於醋酸的 35%HBr溶液(20毫升),並於6〇〇c之溫度下加熱該混合物24小 時。將該反應混合物降至室溫,萃取並乾燥之,獲得化合物122 (2.64克’ 4·62毫莫耳)。將化合物122( 2 64克)倒入反應瓶中。 於〇°C之溫度下添加亞磷酸三乙酯42克,2〇 6毫莫耳),並於 l5〇C之溫度下加熱該混合物4小時。反應完成後,以真空蒸餾法 • 去除殘餘亞磷酸三乙酯,並以乙酸乙酯萃取該殘餘物,獲得化合 物123 (2.13克,3·1〇毫莫耳)。 將化合物123 (2·13克)及化合物205 ( 1·86克,6.81毫莫耳) 冷於THF (40笔升)中,於〇〇c之溫度下滴加溶於THF的i 6 μ 第三丁醇斜溶液(10毫升)於該混合溶液中。緩慢升溫至室溫以 完成反應。隨後倒人過量水以產生固體,接著將其過濾。以thf· 曱醇再結晶後,獲得標題名稱之化合物3〇9(dfm)(i 54克, 1.67毫莫耳)’總產率22.8%。 31 1359186 ’H NMR ( 200 MHz,CDC13) :5=1.65(s,12H) ,6.45-6.5 (m, 12H),6.6-6.65 (m,4H),6.95-7.05 (m,12H),7.15-7.2 (d, 4H) ’ 7.5-7.65 (m ’ 4H),7.7-7.8 (m,4H),7.85-7.9 (d,4H) MS/FAB : 924 (實測值),925.24 (計算值)》 [合成實例10]合成DF1-2
Ο
依據合成實例9所述之相同步驟,獲得標題名稱之化合物31〇 (DF1-2) (0.88克,0.86毫莫耳),總產率24 9%,惟,使用化合 物123 ( 1克’ 1.46毫莫耳)’並以化合物2〇7 (丨〇3克,3 19毫 莫耳)取代化合物205。 hhiMROOOMHrCDClO :δ=1.65(8, 12H),6 45_65(m, 8H),6.6-6.65 (m ’ 2H),6.75-6.8 (m,4H) , 6.95-7.25 (m , 16H) ’7.35-7.6 (m,l〇H) ,7.7-7.8 (d,4H),7.8-7.9 (d,4H) MS/FAB: 1024 (實測值),1〇25 36 (計算值)。 [合成實例11]合成DFl-3 32 (s ) 1359186
依據合成實例9 (DF1-3) (0.56 克 斤迷之相同步驟’獲得標題名稱之化合物311 ’5$毫莫耳)’總產率15.9%,惟,使用化合
物123 ( 1克’ 1.46毫莫耳),並以化合物2〇9 (丨克,3丨9毫莫 耳)取代化合物205。 •H NMR (200 MHz , CDC13) : 5=1,65 (s , 12H) , 6.45-6.5 (m , 8H),6.6-6.65 ( m ’ 4H),6.75-6.8 ( m,4H),6.95-7.05 ( m ’ 12H),7.35-7.6 (m,10H),7.7-7-8 (t,6H),7.8-7.9 (d,4H) MS/FAB: 1024 (實測值),1025.36 (計算值)。 [合成實例12]合成IF3-1
(S 33 1359186
N
於一溶於THF (50毫升)之化合物in (2·0克,4.27毫莫耳) 溶液中,添加苯硼酸(1.10克,9.02毫莫耳)、pd(PPh3)4( 1·〇4克, 0.90毫莫耳)、及2Μ碳酸鈣水溶液(15毫升),將所得之混合物 於回流情況下加熱10小時。由依此形成之沉澱物,獲得化合物j 24 (1,80克,3.90毫莫耳)。
添加化合物124 ( 1.80克)及三聚曱醛(1.7克)至溶於醋酸之 35%HBr溶液中(20毫升),並於6(TC之溫度下加熱該混合物24 小時。將該反應混合物降至室溫、萃取及乾燥,獲得溴甲基衍生 物,將該衍生物倒入反應瓶中。於〇°C之溫度下添加亞磷酸三乙酯 (2.57克’ 15.5毫莫耳)’並於150°C之溫度下加熱該混合物4小 時。反應完成後,以真空蒸餾法去除殘餘亞磷酸三乙酯,並以乙 酸乙酯萃取該殘餘物,獲得化合物丨25 ( 1.66克,2.18毫莫耳)。 將化合物125 ( 1.66克)及化合物207 ( 1.48克,4.58毫莫耳)
溶於THF(50毫升)中,並於〇°c之溫度下滴加溶於tHF之丨6M 34 1359186 第二丁醇鉀溶液(8毫升)於該混合溶液中。緩慢升溫至室溫以完 成反應。隨後倒入過量水以產生固體,接著將其過濾。以乙醇再 結晶後’獲得標題名稱之化合物312 (IF31)(丨65克,丨65毫莫 耳),總產率38.6%。 H NMR ( 200 MHz,CDC13) : δ=1.65 ( s,12H),6.45-6.5 ( m, 8H) ’ 6.6-6.65 (m,2H) ’ 6.75-6.8 (m,4H),6.95-7.3 (m, 16H) ’ 7.4-7.6 (m’14H),7.65 (d,2H) ’7.75(s,2H),7.8 (s ’ 2H),7.95-8.05 (d,2H) MS/FAB,1100 (實測值),no〗46 (計算值) [合成實例13]合成IF3-2
依據合成實例12所述之相同步驟,獲得標題名稱之化合物313 (IF3-2) (0_86克,0.78毫莫耳),其總產率30.4%,惟,使用化 合物125 ( 1克’ 1.31毫莫耳),並以化合物209 ( 0.90克,2.79 毫莫耳)取代化合物207。 'HNMR( 200 MHz> CDC13) : δ=1.65 ( s > 12H ) > 6.45-6.5 ( m » 8H),6.6-6.65 (m’4H),6.75-6.8 (m,4H),6.95-7.05 (m, 12H),7·4·7·55 (m,14H),7.65 (d,2H),7.7-7.75 (d,4H), 35 1359186 7.8 (s,2H),7.95-8.05 (d,2H)
MS/FAB: 1100(實測值),1101.46(計算值)。 [合成實例14]合成DF2-1
於-80°C之溫度下添加第三丁基链(1.5當量)至一溶於THF之
2,7-二溴-9,9-二曱基芴(2,7-dibromo-9,9-dimethylfluorene)(化合 物126) (2.0克,5.68毫莫耳)溶液(50毫升)中,並於_4〇°C 之溫度及氮氣氛圍下擾拌所得之溶液12小時。 攪拌完成後,添加2·異丙氧基_4,4,5,5-四甲基-1,3,2-二雜氧戊硼 炫(0.95克’ 5.11毫莫耳)’同時維持該反應混合物之溫度於·8〇t>c, 以生成化合物126之硼酸酯化合物(丨86克,4 66毫莫耳),將該 蝴酸酯化合物(1.86克)溶於5〇毫升之THF中。將2,7-二溴-9,9-二曱基芴(1.56 克 ’ 4.43 毫莫耳)、pd(pph3)4 ( 〇 67 克,〇 58 毫 36 1359186 莫耳)、及2 Μ碳酸鈣水溶液(1〇毫升)添加至該丁HF溶液將 所得之混合物於回流情況下加熱1〇小時。由依此形成之沉澱物, 獲得化合物127 (2.12克,3.90毫莫耳)。 將化合物127 ( 2.12克’ 4.27毫莫耳)溶於 50毫升的THF中, 添加苯硼酸(1.00克,8.20毫莫耳)、Pd(PPh3)4 (丨18克,1 〇2毫 莫耳)、及2M碳酸鈣水溶液(2〇毫升)至該溶液中,將所得之混 合物於回流情況下加熱1〇小時。由依此形成之沉澱物,獲得化合 物128 ( 1.87克,3.48毫莫耳)。 添加化合物128 ( 1.87克)及三聚甲醛(18克)至溶於醋酸之 35%HBr溶液(15毫升)中,並於仙七之溫度下加熱該混合物24 小時。將該反應混合物降至室溫、隨後萃取及乾燥之,獲得溴甲 基衍生物,然後將該衍生物倒入反應瓶中。於之溫度下滴加亞 磷酸二乙酯(2·30克,13.9毫莫耳),並於150X:之溫度下加熱該 混合物4小時。反應完成後,以真空蒸餾法去除殘餘亞磷酸三乙 酯,並以乙酸乙酯萃取該殘餘物,獲得化合物129 (丨32克,丨57 毫莫耳)》 將化合物129 ( 1.32克)及化合物205 ( 0.90克,3.30毫莫耳) 溶於THF(30毫升)中’並於〇°c之溫度下滴加溶於THF之i 6 Μ 第二丁醇鉀溶液(6毫升)於該混合溶液。緩慢升溫至室溫以完成 該反應。隨後倒入過量水以產生固體,接著過濾該固體。以乙醇 再結晶後’獲得標題名稱之化合物314 ( DF2-1 ) ( 1_28克,1·19 毫莫耳),總產率21.0%。 H NMR ( 200 MHz,CDC13) :δ=1.65 (s,12H),6.45-6.5 (m, 37 1359186 12H) » 6.6-6.65 ( m > 4H) » 6.95-7.05 ( m > 12H ) « 7.15-7.2 (m> 4H),7.45-7.5(d,8H) ’7.55-7.6(m,4H),7.75-7.8(d’4H), 7.85-7.9 ( d,4H) [合成實例15]合成DF2-2
依據合成實例14所述之相同步驟,獲得標題名稱之化合物315 (DF2-2) (0.86克’ 0.73毫莫耳),其總產率17.0%,惟,利用化 合物129 ( 1.0克,1.19毫莫耳),並以化合物209 (0.93克,2,88 毫莫耳)取代化合物205。 'HNMR ( 200 MHz,CDC13) : δ=1.65 (s,12H),6.45-6.5 (m, 8H),6.6-6.8 (m ’ 8H),6.95-7.05 (m,12H),7.35-7.6 (m, 18H),7.7-7.8 (t’6H),7.85-7.9 (d,4H) MS/FAB :1176(實測值),1177.56 (計算值)。 [實例1]藉由使用本發明化合物製備有機電致發光二極體 (OLED)裝置 製備一具有使用該電致發光材料之構造的OLED裝置。 首先,依序以三氣乙烯、丙綱、乙醇及蒸餾水對透明電極銦錫 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薄膜(15歐姆/單位面積(Ω/ο)) 38 1359186 進行超音波沖洗,該薄膜來自oled所用之玻璃,使用前先儲存 於異丙醇中。 然後,將ιτο基板安裝於真空沈積室之基板夾中,將以下結構 式所示之4,4’,4”-三(Ν,Ν- (2-萘基)-苯基胺基)三苯基胺 (4,4',4"-tris-(N,N-(2-naphthy)-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 , 2-TNATA)放置於該真空氣相沉積裝置之一單元(cell)中,然後 將該裝置排氣使得該室中之真空度達1〇_6托(torr)。施加電流於 該單元以蒸發2-TNATA,進而沈積一厚60奈米(nm )之電洞注 入層(hole injection layer)於該 IT0 基板上。
然後,將 Ν,Ν’- (α-萘基)-N,Ν’-二苯基-4, 4’-二胺(N, N’-bis(a-naphthyl)-N, N’-diphenyl-4, 4’-diamine,ΝΡΒ)填充於該 真空沈積室之另一單元中,且施加電流於該單元以蒸發NPB,從 而氣相沈積一厚20奈米之電洞轉移層(hole transport layer )於電 洞注入層上。
< S ) 39 1359186 形成該電洞注入層及該電洞轉移層後,以下列方式氣相沈積一 電致發光層於其上。將以下結構式所示之二萘基蒽 (dinaphthylanthracene,DNA )填充於該真空氣相沈積裝置之一 單元中,並填充本發明化合物之電致發光材料(例如,化合物 IF2-1)於另一單元中,且以1〇〇 : i之氣相沉積速率,於該電洞轉 移層上氣相沉積一厚30奈米之電致發光層。
DNA
然後,氣相沈積以下結構式所示之三(8-羥基喹啉)鋁(III) (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 ( ΙΠ),Alq )作為一厚 20 奈米 之電子轉移層,並氣相沉積以下結構式所示之啥啉鋰(lithium quinolate,Liq)作為一厚1奈米至2奈米之電子注入層。此後, 藉由使用另一氣相沈積室,氣相沈積一厚150奈米之銘(A1)陰 極,以製備一 0LED。 1359186
在1CT6托下,以真空昇華(vacuumsublimation)之方式純化該 OLED裝置中所利用之各材料,並作為OLED用之電致發光材料。 [比較實例1]製造使用傳統電致發光材料之OLED裝置 依據實例1所述之相同步驟,建造一電洞注入層及一電洞轉移 層,並將二萘基蒽填充於該沉積室之一單元中作為藍色電致發光 材料,同時,將以下結構式所示之茈填充於另一單元作為另一藍 色電致發光材料。然後,以100:1之氣相沈積速率,於該電洞轉移 層上氣相沈積一厚30奈米之電致發光層。
然後,依據實例1所述之相同步驟,氣相沈積一電子轉移層及 一電子注入層,並藉由使用另一真空沈積室,氣相沈積一厚150 奈米之鋁(A1)陰極,以製備一 OLED。 [實例2]所製得之OLED裝置的電致發光性能 於500燭光/平方公尺(cd/m2)及2,000燭光/平方公尺下,分別 測量自實例1所製得之包含本發明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之OLED 及自比較實例1所製得之包含傳統電致發光化合物之OLED的發 光效率,其結果顯示於表1中。對於藍色電致發光材料而言,其 1359186 在低亮度及應用在面板上之範圍的發光性能非常重要,故特別建 立約2,000燭光/平方公尺下之發光數據作為標準,以反映發光性 [表1] 編號 EL EL EL 峰值 (nm) 發夫 (c( ,效率 i/A) 色座標 發光 材料1 材料2 @500 cd/m2 @2,〇〇〇 cd/m2 X Y 效率 /Y 1 DNA IF1-1 451 3.67 2.89 0.155 0.137 26.8 — 2 DNA IF1-2 435 2.90 2.04 0.151 0.092 31.5 3 DNA IF1-3 435 3.01 2.32 0.151 0.094 32.0 — 4 DNA IF1-4 438 2.95 2.20 0.151 0.093 31.7 5 DNA IF2-1 465 11.27 12.81 0.154 0.195 65.7 6 DNA IF2-2 465 11.71 12.37 0.166 0.202 61.2 7 DNA IF2-3 465 10.33 12.87 0.169 0.208 61.9 8 DNA IF2-4 461 8.02 10.90 0.158 0.192 56.8 9 DNA DF1-1 456 7.70 8.35 0.149 0.146 57.2 10 DNA DF1-2 456 7.07 8.41 0.158 0.155 54.3 11 DNA DF1-3 455 6.73 7.81 0.147 0.128 61.0 12 DNA IF3-1 453 6.61 6.76 0.155 0.132 51.2 13 DNA IF3-2 452 5.60 5.80 0.150 0.126 44.5 14 DNA DF2-1 450 5.11 5.09 ~ 0.168 0.104 49.1 15 DNA DF2-2 448 4.50 4.62—" 0.157 0.103 44.8 比較 實例 1 DNA 茈 456, 484 4.45 3.62 0.160 0.200 22.3 如表1所示,基於相似於量子效率之「發光效率/Y」,比較使用 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作為電致發光材料之OLED裝置,以及使用 眾所周知之DNA(花)作為傳統電致發光材料之比較實例的〇leD 裝置。結果顯示’相較於比較例之顯示裝置,使用本發明有機電 致發光化合物的OLED裝置呈現較高的「發光效率/γ」值。 鑑於本發明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呈現較高的「發光效率/γ」值, 得知節並药,本發明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之基本骨幹,係一具有 高量子效率之材料。此外,本發明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可實現相 42 1359186 較於習知電致發光化合物較高的效率及色純度。尤其IF2、DFl、 及IF3系列之「電致發光效率/Y」值較傳統電致發光化合物增高 三倍或更多。 一般而言,已確認一主要以二笨乙烯為基礎之含雙鍵的結構能 明顯增加效能。在化學鍵係以雙鍵形成而非該些僅連接芳香族之 分子結構中’一般認為性能的增加係由於改進分子結構中各別芳 香環之軌道間的重疊所致。 由表1可知’相較於習知材料,本發明化合物之「電致發光效 率/Y」值呈現至少2倍的效能改善,而此係來自本發明茚並芴及 二甲基芴(difhiroene)骨幹顯著改善有價值性能的效應。 如以上所述’本發明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可用作一高效率之藍 色電致發光材料,因此相較於傳統全彩〇LED,在亮度、電源消耗 及壽命上具有極大優勢。 第1圖係利用本發明IF2-1作為電致發光材料及比較實例1的電 致發光光譜。第2至4圖分別顯示一 〇LED之電流密度對電壓性 能、亮度對電壓性能、及發光效率對電流密度性能,該OLED包 含本發明之IF2_1元件作為電致發光材料。 本發明之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具有高電致發光效率及極長壽 命,因此可用於製備具有極長操作壽命之OLED。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利用本發明之IF2-1作為電致發光材料之〇LED及比較 實例1之OLED的電致發光光譜圖; 第2圖係利用本發明之ip]-1作為電致發光材料之〇LED的電流 C S ) 43 1359186 密度變化對電壓之曲線圖; 第3圖係利用本發明之IF2-1作為電致發光材料之OLED的亮度 變化對操作電壓之曲線圖;以及 第4圖係利用本發明之IF2-1作為電致發光材料之OLED的電致 發光效率變化對電流密度之曲線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
< E ) 44

Claims (1)

1359186 【都月”修正替換頁 第096143673號專利申諳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100年11月)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其係選自由以下化學式2至6所 示的化合物:
[化學式2]
Αγ4 r2n
[化*學式4]
[化學式5]
[化學式6]
其中,心及R2係獨立為芳香基、或具二或多個芳香環之經 45 1359186 \碎、\月^曰修正替換頁 第CL96143673舍,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1〇〇年11月) 稍合多環芳香環; R3至R6係獨立為具或不具鹵素取代基之直鏈或支鏈之C, 至C2〇烷基、(:5至c8環烷基、或具或不具鹵素取代基之芳香 基; Ru至Rl4係獨立為氫、C,至C8烷基、(:5至C8環烷基、或 具或不具鹵素取代基之芳香基;以及 Ar,至Ar4係獨立為芳香環,或具二或多個芳香環之經稠合 多環芳香環。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其中化學式2至6 中之R丨及R2係選自伸苯、萘、蔥、稍四苯(naphthacene )、 芘、芴(fluorene )、及聯苯;
R3至R6係曱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 第三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2-乙基己基、正壬基、三氟曱基、五氟乙基、環戊基、環己基、 環庚基、環辛基、苯基、甲苯醯基(toluyl)' 1-萘基、2-萘基、 2-氟苯基、或4-氟苯基; Rn至Ri4係氫、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 異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環 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苯基、甲苯醯基、1-萘基、 2-秦基、2-氣本基、或4 -亂本基,以及 ΑΓι至Ar4係苯基、甲苯基、二曱苯基、吡啶基、聯苯基、 萘基、蔥基(anthryl )、菲基(phenanthryl )、稠四苯基 (naphthacenyl)、危基(acenaphthenyl)、祐基、芴基、或站 46 1359186 丨斿"月q日修正糊:. '第096143673號專利申諳案 一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100年11月) 基(perylenyl)。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其係選自以下化學 式所示之化合物:
47 1359186 第096143673號專利申諳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1〇〇年11月):
48 1359186 匕1丨月]日解替換頁 第096143673號專利中諳案 +爻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1〇〇年11月)
49 1359186 卜月、日修纖卟:.細觸73細咖… 、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100年11月)
50 1359186 (菥ii糾日修ittf 第加6143673號專利申請案 中一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1〇〇年11月)
51 1359186 第'096143673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1〇〇年川月) f4 w月、日.锋正繁♦裒
52 1359186 第096143673號專利中請索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100年11月)
53 1359186 ㈣叫日修正_ 第096143673號專利申諳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100年11月)
其中,R3至R6係曱基或乙基,且Rl5至Rl8係甲基、乙基、 或苯基。
4.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二極體,包含一陽極、一陰極、及一如請 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介於該陽極 與該陰極間。
54
TW96143673A 2006-11-21 2007-11-19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unds and display d TWI35918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115344A KR100828173B1 (ko) 2005-11-22 2006-11-21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발광재료로 채용하고 있는 표시소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4210A TW200844210A (en) 2008-11-16
TWI359186B true TWI359186B (en) 2012-03-01

Family

ID=44822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43673A TWI359186B (en) 2006-11-21 2007-11-19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unds and display 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591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72227B1 (ko) 2009-09-08 2017-08-28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전 변환 재료, 그 재료를 함유하는 필름, 광전 변환 소자, 그 제조 방법, 광센서, 촬상 소자 및 그들의 사용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4210A (en) 2008-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18555B2 (ja) 有機発光化合物及びこれを発光材料として採用している表示素子
KR101293320B1 (ko) 방향족 아민 유도체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소자
TWI385234B (zh) 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及利用該化合物之有機發光二極體
KR101317511B1 (ko) 신규한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자 소자
KR100893044B1 (ko) 안트라센 유도체,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자 소자 및 이 유기전자 소자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0864154B1 (ko) 신규한 안트라센 유도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유기전자소자
KR101314383B1 (ko) 신규한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자 소자
TW201141990A (en) Biscarbazole derivative, material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0804558A (en) Novel materials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TW201035082A (en)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TW201730193A (zh) 具有螺環結構之化合物與包含其之有機發光裝置
TW201730149A (zh) 化合物及含有其的有機電子元件
KR101597865B1 (ko) 신규한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자 소자
KR20130100948A (ko) 신규한 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JP5378397B2 (ja) 高効率の青色電界発光化合物およびこれを使用する表示素子
TWI627175B (zh) 化合物及含有其的有機電子裝置
JP6381874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1396647B1 (ko) 신규한 안트라센 유도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KR100887870B1 (ko) 신규한 안트라센 유도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유기전자소자
TWI359186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unds and display d
KR101295492B1 (ko) 신규한 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기소자
KR20140016214A (ko) 신규한 안트라센 유도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TWI359185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unds and display d
KR100663723B1 (ko) 유기 발광 재료
KR101251655B1 (ko) 신규한 바이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