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4289B -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 Google Patents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4289B
TWI334289B TW93114054A TW93114054A TWI334289B TW I334289 B TWI334289 B TW I334289B TW 93114054 A TW93114054 A TW 93114054A TW 93114054 A TW93114054 A TW 93114054A TW I334289 B TWI334289 B TW I3342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packe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3114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01655A (en
Inventor
Shinichiro Ohmi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501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01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42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42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04L47/76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triggered by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82Allocation of channels according to the instantaneous demands of the users, e.g. concentrated multiplexers, statistical multi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24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allocation is indicated by an address the different channels being transmitted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24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allocation is indicated by an address the different channels being transmitted sequentially
    • H04J3/247ATM or packet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52High-speed IEEE 1394 serial bus
    • H04L12/40065Bandwidth and channe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52High-speed IEEE 1394 serial bus
    • H04L12/40117Interconnection of audio or video/imag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04L12/41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with deterministic access, e.g. token pas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multipoint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5QOS or priority a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Description

133428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進接控制方法及系統。更日树而言,本 發明係關於-種用於包含多數個通訊終端之通訊系統的進 接控制方法’用以根據通訊狀態而控制各通·端進接 ⑽⑽)所用的頻帶’及應用此進接控制方法的進接控制系 統。 η 【先前技術】 根據通訊狀態而控制通訊終端所用的頻帶之習知技術 的一個實例揭示於日本特開2〇〇3_87283號公報。在此習知 技術中,藉由利用例如保留通信協定(reservatiGn protocol) 之頻帶分配控制從用戶端至主通訊裝置之上行方向的通訊 頻帶。 在例如網際網路或有線電視(CATV)*統的大型網路 中,係利用控制器通訊裝置、進接點(accesspoint)、閉道 (gateway)等來管理其通訊量。然而,預測不久的將來家庭 網路將更為普及,因此可預期小型網路之通訊量的管理將 更形重要。 在此類家庭網路中,希望包含在個人電腦、電視機及 空調之家庭電器用品中的終端能直接相互連接。因此,通 訊頻帶的管理必須可輕易地在終端間高速地進行。然而, 應用大型網路中所用之習知技術,例如利用於家庭網路之 保留通信協定的頻帶分配技術、及從-終端經由以進接點 或閘道為代表之頻帶控制裝置至另一終端的資料傳輸技 315840 1334289 術’會使整體過程更為複雜以及回應和頻帶的使用效率不 足。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利用各通訊終端 向另一通訊終端通報其通訊狀態的架構,藉以使過程簡單 化、改善回應、及頻帶的使用效率之進接控制方法及系統。 【發明内容】 本發明的一態樣為一種用以控制以分時 (time-division)方式進接至網路的通訊頻帶之進接控制方 法。本發明之進接控制方法係藉由使通訊終端執行下列步_ 驟而達到上述目的。 在多數個通訊終端中,一個資料傳輸通訊終端執行 歹J步驟·產生用以指明儲存於傳輸緩衝器内的資料量之 輸資訊;以及傳送附加有所產生的傳輸資訊之傳輸封包
(PaCket)。任一通訊終端執行下列步驟:從在網路上傳送 傳輪封包取得其他通訊終端的傳輸資訊;以及根據所取 的傳輸資訊㈣要分配給其他通訊終端的通關帶。’ 在通訊頻帶控制步驟中’將未使用頻帶分配給 Π’此?定的通訊終端的儲存資料量多於目前分丨 γ :处理的!。未使用頻帶可根據目前分配給各特定〕 ^終^之頻帶的比例而分配給多數個特㈣通訊終端。 亦可根據預先設定的優先順序而分配給各個特: „端。此外,未使用頻帶亦可根據目前 ; 例及優先順序而分配。此處,未使 理目前儲存於其他通訊終 ::佳為包含非』 <〜、、鲕甲的貝枓量所需的額外頻帶 315840 而達接2:::可使通訊終端執行下列步驟 明錯存於傳輸緩衝器内的;二驟·:產生用以指 所產生的傳輸資訊之傳' H傳运附加有 包取得其他通訊終端=1:從在網路上傳送的傳輸封 頻率。 、之傳輸歧蚊通訊終端本身的傳輸
終端衝本身的傳輸頻率可根據通, 計 輸㈣裔中儲存之資料量與所有通訊终端中 :之總資料量的比例來決定。通訊終端本身的 =可_先設定之通祕端本身㈣先.與其他通= 1預先設定的優先順序之㈣關係來決I此外,通訊 終端本身的傳輸頻率亦可根據上述資料量的比例和上述 先順序的關係來決定。 上述的進接控制方法可藉由具有多數個功能方塊 (functional blocks)的硬體來達成。該等功能方塊可藉由大 型積體電路(LSI)來達成。該進接控制方法亦可採能使電腦· 執行一系列處理的程式之形式。該程式能以記錄於電腦可 讀取記錄媒體内之形式導入。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多數個通訊終端分別傳送附 加有表示儲存於緩衝器内的資料量多寡的傳輸資訊之傳輸 資料。然後’分析傳輸資訊以整體地控制全部通訊終端的 通訊頻帶或控制各別通訊終端的通訊頻帶。因此,頻帶可 根據重傳程序(retransmission process)或通訊量的波動來 7 315840 1334289 分配。此外,藉由避免頻帶的擁塞而可有效地使用通訊頻 帶。 本發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色、態樣和優點在以下 配合附圖之本發明的詳細說明之後將變得更加清楚。 【實施方式】 / 首先,參照第1圖,說明根據本發明所有具體例之進 接控制系統的概要如下。第i圖中’本發明之進接控制系 統包含用錢接網路的乡數個通祕端。通祕端各直有 其獨特的朗碼(identi㈣,以及根據此朗碼在網路中 相互通信。以下’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用以控制各通訊終端 所用的通訊頻帶之架構。 (第一具體例) /第2圖為顯示形成根據本發明第一具體例之進接控制 系統之通訊終端的詳細功能方塊圖。根據第一具體例之進 接控制系統包含執行資料通信的通訊終端21和22(爾後稱 之為終端站21和22),以及用以控制終端站21和22的通 訊終端11(爾後稱之為控制站u)。控制站U包含封包接 收部111、傳輸資訊取得部112、頻帶分配部113、以及封 包傳送部114。終端站21包含封包接收部211、缓衝器部 212、傳輸資訊產生部213、以及封包傳送部214。終端站 22具有和終端站21相同的構造。在第2圖中,終端站的 數目以兩個做說明。但並不限於此,終端站的數目可多於 兩個。 首先,配合圖式將各控制站11及終端站21和22的構 8 315840 1334289 造說明如下。 在控制站u内,封包接收部iu從 接收一個封包(其相等於一 、 和22 從杻4拉丨;^ 個。凡忙)。傳輸資訊取得部i12 ^ 。卩111所接收的封包取得通 …給各一:2:=封=部= 达用以通報頻帶分配部113所分配的頻帶之封【 給各終端站21和22。 巾了巴 在各終端站21和22内,封包接收部2 終端站及控制站丨〗傳來& 接收從其他 u 包。緩衝器部212為用來暫# :子接收自另一兀件或外部裝置之 輸資訊產生部2U產生用以产 輸緩衝益。傳 生用以扣明留在緩衝器部212内的資 值=之傳輸貧訊’例如封包資料的量或封包的數目。封包 = 部212取得預設量的資料,並藉由將 傳輸-貝訊產生部2U所產生之傳輸資訊加到所取得之預設 量的資料而產生-個封包’然後將該封包傳送至其他終端 站0 止第3 ®為心㈣在終端㈣傳送和接收之封包的構 ie第3圖中,該封包包含貫體層標頭、封包類型、接收 者位^、發送者位址、鏈結朗碼、優先順序、傳輸資訊、 傳輸資料長度、選擇資料(〇pti〇n data)、訊框校驗序列 (FCS)、傳輸資料、訊框校驗序列(1?(:5),以及防護資料 (guard)具有第3圖所示構造的封包要用2 的頻帶 來傳輸。 315840 9 1334289 接著,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且砰 =r㈣ 要的“呈圖。以下就網路内可 二 中,假設終端站21需要-個平均傳輸速率為 6Mbps的傳輸頻帶以傳送封包至終端站22,以及炊端站、 22需要-個平均傳輸速率$ 12μ_的傳輸頻帶以傳送封 匕至終端站21。亦假設該等傳輸頻帶係在實際進行封包傳 輸前事先在控制站U與終端站21和22之間進行協調而設 疋為預設值。在初始狀態中’係如第5圖所示頻帶(最小保 證時間)被分配至終端站21和22。第5圖中,係假設每週 期(10毫秒)以24 Mbps的速率進行傳輸,並且此24M冲s 被分成12個2 Mbps(2500位元組的資料)的頻帶。 在終端站21内,當收到控制站n傳送來之用以通報 頻帶分配之封包時,封包接收部211輸出表示有或無封包 錯誤的接收結果以及分配報告(all〇cati〇n rep〇n)至封包傳 送部214。外部提供的資料被儲存在緩衝器部212内。緩 衝器部212將儲存的資料量輸出至傳輸資訊產生部213。 根據此資料量,傳輸資訊產生部213產生要輸出至封包傳 送部214的預設傳輸資訊。若接收結果顯示無封包錯誤並 且偵測到分配報告所分配的時間時,封包傳送部214產生 一個含有該資料及傳輸資訊的封包,然後將該產生的封包 傳送至終端站22。此時,直到獲得指示緩衝器部212才將 所產生的封包中所含的資料釋出。 315840 10 丄: 另方面’在終端站22内,封包接收部 端站2!傳來的封包,以及若封包 21】接收到終 料以及輸出接收結果(―心 根據來自封包接收部2Π的接收結果,^傳二部叫。 回應封包(response packe⑽送至終端站2ι。m14將 在終端站21内’當接收到終端站22傳來 時,封包接收部211指示緩衝器部212釋 料-封。
I 從終端站22至終端站21的封包傳送係以=_ 的方法進行。 乂和上走類似 當終端站21和22相互通訊時,控制站 =站所傳送的封包,亦即,透過封包接收部· 各封^驟S4(H)。控制站η的傳輸資訊取得部ιΐ2分析 封包接收部111所接收的封包而㈣傳輸資訊(步驟 :2)。此取得的傳輸資訊與做為索引之例如其優先順序、 其接收者位址、發送者位址和鏈結類型共同被儲存於第6 圖所不的表内。利用封包的訊框校驗序列(fcs),傳輸資訊 取得部112從封包類型至封包的選擇資料進行封包檢查以^ :定是否存在錯誤。應注意在控制站u内’由於不需傳輸 貝料的。P伤’故將其捨棄。然後,根據所獲得的傳輸資訊(有 需要時再加上優先順序),傳輸資訊取得部112決定是否要 改變目前分配的頻帶(步驟S403)。若需改變,則檢查頻帶 刀配,然後產生用以通報檢查後的新頻帶之封包並將之傳 送至終端站21和22(步驟8404和S4〇5)。 以下說明上述控制架構的特定實例。此處,假設上述 11 315840 1334289 的封包傳送已進行數次,因而在例如因資料錯誤而要求重 傳的影響下使儲存於終端站21之緩衝器部212内的資料量 θ加至12,000位元組,以及在例如輸入資料之波動的影響. 下使儲存於終端站22之緩衝器部212内的資料量減少至. 12’_位元組。如先前參照第5圖的說明,分配給終端站 ^的頻帶最初設定為6 Mbps。亦即,每週期的傳輸資料 量為7,500位元組(參考第7圖)。因此,頻帶不足4,5〇〇位 :、、·( 12,000 - 7,500)。另一方面,最初設定時分配給終 ,站22的頻帶為12Mbps。亦即,每週期的傳輸資料量為· ,〇00位元組(第7圖)。®此,頻帶超過3,_位元組(= 15,〇〇〇 _ 12,〇〇〇) 〇 根據此分析,控制站…吏分配至終端站21的頻帶增 ^個頻π(5,GGG位疋㈤至1G Mbps,同時使分配至終端 μ 2的頻帶減少1個頻帶(2,5〇(M立元組)至10Mbps。經 此改變分配後的各頻帶係如第8圖所示。 =,頻帶不足並非皆利用空間頻帶或 :為額外頻帶)解決。在此情況時,額外頻帶可平均分= :頻:。或者’以初始設定的比率分配額外頻帶。又或者, 的U西先:序的等級分配額外頻帶。採用根據優先順序 配額外頻帶之架構的特定實例中,係利用封包資 j的傳輪錢乘以時㈣換(time_eGnvemd)封包長 鼻各鏈結的時間,祐日.隹一 又來计 時間的比例。在另一 ^步;"算各求得之時間相對於總 去最小保镫時m .貝’係徒上述求得的各個時間減 ” (mimmUm guaranteed time),然後進—步計 315840 12 1334289 异各時間的比例(若求得之比例為負值,則其求得之比例視 為”〇”)。根據該求得之比例,決定額外頻帶或全部通訊頻 帶的分配。此外,亦可根據第3圖所示之優先順序,將該 比例值加上一常數或將該比例值乘以一常數。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第一具體例的進接控制系統, 各終端站傳送其加上表示儲存於緩衝器内的資料量多募的 傳輸資訊之傳輸資料,以及控制站分析該傳輸資訊以控制 分配至各終端的頻帶。因此,可根據重傳程序 (retransmissi〇n process)或通訊量的波動來分配頻帶。 上述具體例中,以位元組為單位計算頻帶。但亦可以 封包之數目或緩衝器之數目為單位計算頻帶。控制站n 亦可具有與終鳊站21和22相同的資料通訊功能。 此外,可利用封包資料部分僅可被特定終端接收的架 構’例如離散多頻調變(DMT,dis⑽e叫。在此實 例中’傳輸資Ifl取得料使用全料端均可接收資料部分 之架構,例如調變·解調架構(nu)dUlati〇n_demc)dulati〇n ★me)或錯誤校正架構(⑽r _eeti⑽seheme),並 架構可較應用於資料部分的架構嚴格。 (第二具體例) 上述第#體例中,系統進接控制係將進 :的=站從進行頻帶分配管理的控制站完全分開而Γ 傳輸==:將說明終端站和控制站均進行資料 第9圖為顯示形成根據本發明第二具體例之進接控制 315840 13 ^統的通訊終端之詳細功能方塊圖。在第9圖中,通訊終 ^ 31至33有相同的構造’其分別包含封包接收部311、 傳輸貝訊取得部312、緩衝n部313、傳輸資訊產生部314、 以及封包傳送部315。在第9圖中,以通訊終端的數目為3 個為例進行說明。 首先,配合圖式說明各通訊終端31至33的構造。 ♦封包接收部3 11從另一通訊終端接收一個封包(其相 田於個訊框)。傳輸資訊取得部m從封包接收部川所 接收之封包取得傳輸資訊,以及若封包内未發現錯誤,則_ 向外輸^資料。根據該取得的傳輸資訊,傳輸資訊取得部 2決疋其本身通訊終端的封包傳輸時間以控制封包傳送 4 315。緩衝器部313為用以暫時儲存從其他元件或外部 裝置接收的資料之傳輸緩衝器。傳輸資訊產生部314產生 用以才曰明留在緩衝器部313内的資料量之傳輸資訊。在傳 輸資訊取得部312的控制下,封包傳送部⑴從緩衝器部 13取仔預定量的資料、並藉由將傳輸資訊產生部314所 產生之傳輸資訊加到所取得之資料而產生一個封包,然後· 將該封包傳送至其他通訊終端。 接著,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二具體例之進接控制系統所 執行之控制方法。此處假設已建立通訊終端31至通訊終端 2通訊終端32至通訊終端33,以及通訊終端%至通訊 二端31的通訊鏈結(c〇mmunicati〇n 1丨此)。在此實例中通 凡、、端31 32和33内產生之傳輸資訊所表示的資料量分 別為10,00(M立元组、5,_位元組、以及15,_位元組。 315840 14 1334289 亦即’整個系統所需要的總頻帶為刪位元組 + 5,000 + 15,00〇)。 , 通訊終端31從接收自通訊終端32和33的傳輸資訊確 遇儲存於本身緩衝器部313中之資料量相對於整個系統之 貧料量的比例為1/3(= 10,_/3〇,〇〇〇)。在確認此比例之 後:通訊終端31將其闕值設定為〇33,然後以預設時間 間隔產生要加以控制之在〇 i i的範圍内的亂數㈣d⑽ number),以在僅當亂數等於或小於閥值〇33時才進行 料的傳輸。 —同理,通訊終端32根據接收自通訊終端31和%的傳 輸資訊確認儲存於其本身緩衝器部313中之資料量相對於 整個系統之資料量的比例為1/6(= 5,〇〇〇/3〇,〇〇〇)。在確認、 此比例之後,通訊終端32將其閥值設定為〇17,然後以 預設時間間隔產生要加以控制之在〇至丨的範圍内的亂 數,以在僅當亂數等於或小於閥值0.17時才進行資料的傳 輸。此外’通訊終端33從接收自通訊終端31和32的傳輸 資訊確認儲存於其本身緩衝器部313中之資料量和整個系 統之資料量的比例為1/2卜15,000/30,000)。在確認此比例 之後’通訊終端33將其閥值設定為〇.5,然後以預設時間 間隔產生要加以控制之在〇至1的範圍内的亂數,以在僅 當亂數等於或小於閥值0.5時才進行資料的傳輸。 依此程序’通訊終端31至33的傳輸頻率可控制在與 儲存於緩衝器部3 13内之資料量成比例之ι/g、1 /6和1 /2 閥值和亂數可在經過定標(scaling)後進行處理。同 315840 15 1334289 時’若有設定優先順序給通訊鏈結,則就各優先順序提供 一個用以給予閥值和亂數權重之參數。例如,將參數〇 5、 1和2分別設定給優先順序1、2和3。此時,若通訊終端 31之通訊鏈結的優先順序為3,通訊終端32之通訊鏈結的 優先順序為2 ’以及通訊終端33之通訊鏈結的優先順序為 1時’則將各資料量乘以其參數’因而通訊終端3 1為 20,000(= 10,000 X 2)、通訊終端 32 為 5,0〇〇(= 5,000 x 1), 以及通訊終端33為7,50〇(= 15,000 X 0.5)。因此,全部系 統内所需的總頻帶為32,500位元組(=20000,+ 5〇〇〇,+ 7500)。 結果,以上述方式計算之後,通訊終端31之資料量的 比例為8/13(= 20,000/32,5〇〇),其閥值為〇 62。通訊終端 32之資料量的比例為2/13(= 5,〇〇〇/32,5〇〇),其閥值為 0.15。通訊終端33之資料量的比例為3/13(= 7,5〇〇/ 32,500) ’其閥值為〇 23。
有時,若通訊鏈結内之封包傳輸有異常高的錯誤率 時’則經由該通訊鏈結進行通信之終端的緩衝器部⑴】 可月匕有異吊大的資料量。在此情況下,設定高閥值給那1 鏈結將,低整個網路的處理能力(thr〇ughput)。為防止此 題’虽貝料f大於預定量時,f料量可變為Q或用以計; 比例所而之預&的較小值。藉此,可避免將高閥值設定多 具有大量封包傳輸錯誤的通訊鍵結。 如上述’根據本發明第二具體例的進接控 通訊終端傳送其附加有表示儲存於緩衝器内的^量多^ 315840 16 捭制:之傳輪資料,並且各通訊終端分析傳輸資訊以 :恶”通訊終端的通訊頻率(亦即,頻帶分配)。因此, '可根據重傳程序及通訊量的波動而分配。此外,藉由 避免頻帶的擁塞可更有效率地使料訊頻帶。 各具體例可藉由cpu解譯儲存於儲存裝置(唯讀 =憶體、隨機存取記憶體、硬碟等)内之狀的程式資料並 錄成。在此情況下,該程式資料可經由記 =媒體導人儲存裝置,或從崎㈣直純行。該記錄媒 二可為例如唯讀記憶體、隨機存取記憶體及快閃記憶體之 H己it體’例如軟碟或硬碟之磁碟記憶體,例如唯讀 光碟(CD ROM)、數位多功能光碟(DVD)及藍光碟片⑽) 之光碟記憶體’或記憶卡。該記錄媒體亦可包含例如電話 線或载波電流通道(carrierpath)之通訊媒體。 ㈣’形成本發明各通訊終端的全部或部分功能方塊 一般可藉由大型積體(LSI)電路(視集成程度稱為積體電 路、系統大型積體電路、超大型積體電路、超級大型積體 電路等)而完成。各方塊可形成於晶片上,或方塊之全部或 部分可形成於晶片上。 再者,電路整合不僅可由大型積體電路完成,亦可由 專用電路(dedicated circuit)或通用處理器(genera丨_pu卬〇se processor)完成。亦可使用製成大型積體電路後之可程式化 的場式可程式閘陣列(FPGA,Field Pr〇grammable⑸化
Array),或可重構(reconfigure)電路單元的連接和大型積體 電路(LSI)内部的設定之可重構處理器(rec〇nfigurabie 、 315840 17 1334289 processor) ° 此外,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進步或其他衍生技術的來臨 可利用取代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的新電路集成技術進行功能 部塊的整合。一種可被採用的可行技術為使用生物科技的 · 技術。 ^ 下述為本發明之上述各具體例應用於實際網路系統中 之實例的說明。第10圖為顯示在一個網路系統中將本發明 之媒體進接控制系統應用於高速電線傳輸(high speed power line transmission)的一實例之示意圖。在第1〇圖中,· 經由包含本發明之功能模組的適配器(a(japtor),將包含在 例如個人電腦、DVD記錄器、數位電視及家庭伺服器系統 的多媒體裝置内的IEEE 1394介面和USB介面連接至電線 (power lin)。藉此而可構建利用電線做為媒體而高速傳輸 例如多媒體資料的數位資料之網路系統。與習知的纜線區 域網路(LAN)不同,此系統可利用已安裝於家裏和辦公室 的電線做為網路線而不需重新安裝網路纜線。因此,此系 統可達到低成本及容易安裝的目標,因而獲得極大的^處。· 在上述的實例中,藉由插入適配器而將現有各多媒體 裝置的信號介面轉換成電線通訊介面,這些現有裝置即可 應用電線進行傳輸。然而,在將來隨著多置 本發明之功能,經由各多媒體裝置之電源供應 之間進行資料的傳輸。在此情況下’不再需要適配器、删 1394纜線或USB纜線,因而簡化佈線。同樣,經由路由 器可連接至網際網路以及利用集線器或其類似物可連接至 315840 18 1334289 ^線/纜線區朗路,因心㈣本發明之 :擴展-區域網路系統。而且,在電線傳輸的:; =資料流為經由電線。因此,其可避免無線電波 而導致肓㈣漏的問題。此電線傳輸架構從 點亦可有效保護資料。當缺,透 的的硯
IPsec^^^:^ IP 架構等的保護。 〃絲碼權限管理⑽M) 如上所述,藉由執行包含利用内容加密而獲得版權保 ^力質服務(QoS)功能和本發明之效果(改善處理量 :回應重傳的增加或通訊量的變化之頻道分配的 度),可利用電線進行影音内容的高品質傳輸。 ‘ 雖,’、、已詳π說明本發明,但不論如何上述之說明僅為 :月;目的而非用來侷限本發明。應瞭解可在不偏離本發 明之較圍的情況下構思出許多其他的改良和變化。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為用以說明根據本發明所有具體例之進接控制 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為顯示形成根據本發明第―具體例之進接控制 系統之通訊終端的詳細功能方塊圖。 第3圖為用以說明封包框(Packet frame)的構造之圖。 第4圖為用以說明控制站11所執行程序的概要之流程 圖0
圖為顯不終端站21和22之頻帶分配的一實例之 315840 19 之圖 第6圖為顯示儲存於控制站】】内之傳輪資訊的-實 例 料量之間 的關係第::為顯示第5圖之⑽請求逮率和資 圖 第8圖為顯示終端站21和22 之頻帶分配的一實例之 /第9圖為顯示形成根據本發明第二具體例之進接控制 系統之通訊終端的詳細功能方塊圖。 第圖為顯示在一個網路系統中將本發明之進接控 制系統應用於高速電線傳輸的一實例之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 控制站 21,22 終端站 31 至 33 通訊終端 111,211,311 封包接收部 112,312 傳輸資訊取得部 113 頻帶分配部 114,214,315 封包傳送部 212,313 緩衝器部 213,314 傳輪資訊產生部 20 315840

Claims (1)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進接控制方法 網路系統中控制以 括: ,用以在包含多數個通訊終端的通訊 分時方式進接網路的通訊頻帶,包 由該多數個 執行之下列步驟 產生用以指 輸資訊、以及 通訊終端中之一個資料傳輸通訊終端 明儲存於傳輸緩衝器内的資料量之傳 傳送附加有所產生的傳輸資訊之傳輸封包; 2及由任一通訊終端執行之下列步驟: 伙在網路上傳送的傳輸封包取得其他通訊終端的 傳輸資訊、以及 根據所取得的傳輸資訊控制要分配給其他通訊終 端的通訊拜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進接控制方法,其中,在通訊 頻帶控制步驟中’將未使用頻帶分配給特定的通訊終 端,此特定的軌終端㈣存資料量多於目前分配頻帶 可處理的量。 如申請專鄕圍第2項之進接控财法,其中,在分配 步驟中,幻吏射員帶係根據目冑分配給各特定通訊終端 之頻帶的比例而分配給多數個特定的通訊終端。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進接控制方法,其中,在分配 步驟中,未使用頻帶係根據預先設定給各特定通訊終端 的優先順序而分配給多數個特定的通訊終端。 315840 21 申請專·圍第2項之進接控制 步驟中,未使用頻帶係根據目前分配特二在分配 之頻帶的比例及預先設定給各特定通;=通訊終端 序而分配給多數個特定的通訊終端。° ’、’一的優先順 6· 專鄉㈣2項之進接控射法, ::包含非處理目前儲存於其他通訊終端;二:,用 所需的額外頻帶。 的貝料垔 種進接控制方法,用以在包含 網路系統中控制以分•式H 終端的通訊 括: 進接,周路的通訊頻帶,包 由各通訊終端執行之下列步騾: 輸資^用以指明儲存於傳輸緩衝器内的資料量之傳 :專:附加有所產生的傳輸資訊之傳輸封包: 徒在網路上傳送的傳輸 傳輸資訊;以及 仵/、他通讯終端的 π沐- s康斤產生之傳輸貧訊和其他通訊終端之傳轸次 祝決定通訊終端本身的傳輸料。 傳輪貝 專利範圍第7項之進接控制方法其中, 二僂Μ相終端本身的傳輸頻率係根據通訊終端本Γ 之總資料量的比广與所有通訊終端中储存 :申:專利範圍第7項之進接控制方法,其中一 乂驟,通訊終端本身的傳輸頻率係根據預先設定之: 315840 1334289 §fi終端本身的優先順序與其他通訊終端預先設定的優 先順序之間的關係來決定。 10.如申凊專利範圍第7項之進接控制方法,其中,在決定 步驟中,通訊終端本身的傳輸頻率係根據通訊終端本身 的傳輸緩衝中儲存之資料量與所有通訊終端中儲存 之總資料量的比例以及預先設定之通訊終端本身的優 先順序與其他通訊終端預先設定的優先順序之間的關 係來決定。 11 .種進接控制系統,包含一個用以控制對網路的進階之 特疋通5fl終端以及在該特定通訊終端的控制下進接網 路之多數個通轉端,且騎時H控 訊頻帶,其中 β岭旳逋 分遇矶終端包括·· 傳輸緩衝器,用以暫時儲存傳輸資料; 傳輸資訊產生部,用以產生指明儲存於 内的資料量之傳輪資訊;以& 緩衝器 生的傳运。ρ’用以產生附加有傳輸資訊產生部所產 通訊終端,#輪封包’以及將傳輸封包傳送至其他 —可〜艰矾終端包括·· ==二麵路上傳送之傳輸封包; 封包取得其他通訊终端“接收部所接收之傳輸 _分_’心㈣傳輪資訊取得部所取得之其 23 315840 1334289 的傳輸資訊而決定要分配給其他通訊終端 的通讯頻帶;以及 π頻帶之^Γ。卩’心產生通報頻帶分配部所決定的通 ” 以及傳送該封包至其他通訊终端。 且以分時m 夕數個通讯終端以進接網路, ,工制進接網路的通訊頻帶,其中 各通訊終端包括: 、 傳輸=衝器,用以暫時储存傳輸資料; ,輸資訊產生部’用以產生指 内的資料量之傳輸資訊; 子於傳輪緩衝益 封包傳送部,用以產生附加 生的傳輸資訊之傳百得輸貝訊產生部所產 通訊終端; 、已,以及將傳輸封包傳送至其他 以及封包接收部,用以接收在網路上傳送之傳輸封包; 傳輸資5代取得部,用以從封包接 封包取得Μ通轉端的傳輸㈣,其^接收之傳輸 傳輸資訊和傳據所取得之其他通訊終端的 傳輸資訊而決定封包,鸲本身的 -種通訊终端,用於::::::之::的頻率。 内的資料量之傳輪資訊; ;傳輪緩衝器 315840 24 13 生的二包傳送部,用以羞生附加有傳輸資訊產生部所產 通:::資訊之傳輪封包,以及將傳輪封包傳送至其他 以及封包純部,心接收在鄉上傳送之傳輸封包; 傳輸資訊取得部,用以 封包取得其他通訊終端的傳輸資訊接:=:傳輪 通訊終端本身的傳輪資訊而決==生之 傳輸的頻率。 訂已傳运。P所執行之 14·:種通訊終端,用以控制多數個通訊 路的進接,其係傳送附加有用以 ^所進仃之對網 内的資料量的傳輸資訊之傳輸封i,且^傳輪緩衝器 2接收部,用以接收在網:傳 傳輸資訊取得部,用以從 之傳輪封包; 封包取得其他通訊終端的傳輪資訊;#所接收之傳輸 頻帶分配部,用以根據傳輪資訊 他通訊終端的傳輸資訊而決定 ^所取得之其 的通訊頻帶;以及 、·.°其他通訊終端 封包傳送部,用以產生通報 訊頻帶之封包,以及傳送該封包刀己。卩所決定的通 15.-種通訊終端,其係在—個 、他通訊終端。 網路者,包括: k訊終端的控制下進接 傳輸緩衝器,用以暫時錯存傳輪資料; 315840 ,輸貝產生部,用以產生指明 内的貧料量之傳輪資訊;以& 存於傳輸鉍衝盗 封包傳送部,用以產生附加有 生的傳輸資訊之傳耠封七、 U貝汛產生邛所產 通訊終端,其中]匕’以及將傳輸封包傳送至其他 傳輸料通轉端_前述產生的 得輸貝訊而分配的通訊頻帶傳送該 16.-種電腦程式’執行用以在包含多 : 網路系統中控制以 、汛< 螭的通訊 接控制方法,包括:進接,·料的通訊頻帶之進 執行之下列步Γ通訊終^中之一個資料傳送通訊終端 輸資的資料量之傳 二送:加有所產生的傳輸資訊之傳輸封包;以及 壬通訊終端執行之下列步驟: 傳輸傳送的傳輸封包取得其他通訊終端的 端的==得⑽财分配給其他通訊終 端的通訊頻帶。 17.—種電腦程式,執行用 網路系統中控制以分時方气;^夕數個通訊終端的通訊 接控制方法,包括:,進接網路的通訊頻帶之進 由各通訊終端執行之下列步驟: 315840 26 產生用以指明儲存於傳輪 輪資訊; 輪、k衝器内的資料量之傳 傳送附加有所產生的傳輸資訊 從在網路上傳送的傳輪 #輸封L, 的 傳輸資訊;Μ ㈣輸封包取得其他通訊終端 的 根據通訊終端本身的傳 傳=訊決定通訊终端本身二他通訊終端 種積趙電路’其係合併於 端中,包括: 接、.码路的一個通訊終 =、=衝器’用以暫時儲存傳輪資料; 傳輸資訊產生部,用 内的資料量之傳輸資訊;生4曰明儲存於傳輸緩衝器 生的傳輸:::傳::產生附加有傳輸資訊產生部所產 通訊終端傳輸封包,以及將傳輸封包傳送至其他 以及 封包接收部,用以接收在網路上傳送 的傳輸封包; 封包取得其料=㈣包接㈣所接收之傳輸 其他通訊終端的傳輸資訊’以及根據所取得之 傳輸終端本訊和傳輸資訊產生部所產生之 輸頻率。 的傳輸貧訊而決料輸終端本身的傳 315840 27
TW93114054A 2003-05-20 2004-05-19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TWI33428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42460 2003-05-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01655A TW200501655A (en) 2005-01-01
TWI334289B true TWI334289B (en) 2010-12-01

Family

ID=33447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3114054A TWI334289B (en) 2003-05-20 2004-05-19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7212546B2 (zh)
EP (1) EP1625715B1 (zh)
JP (2) JP4564491B2 (zh)
KR (1) KR101025968B1 (zh)
CN (1) CN100459567C (zh)
ES (1) ES2373100T3 (zh)
TW (1) TWI334289B (zh)
WO (1) WO200410533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25715B1 (en) * 2003-05-20 2011-09-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US7831699B2 (en) * 2005-01-07 2010-1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control of groups of networked heterogenous devices in a network
JP2007010198A (ja) * 2005-06-29 2007-01-18 Daikin Ind Ltd 空調システム
US8477789B2 (en) * 2005-12-28 2013-07-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device
JP2007274529A (ja) * 2006-03-31 2007-10-18 Nec Commun Syst Ltd スイッチング装置、帯域制御方法
KR100806664B1 (ko) * 2006-04-26 2008-02-26 삼성네트웍스 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중계 단말기를 통한 세션 클래스별 패킷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4895785B2 (ja) * 2006-12-01 2012-03-14 キヤノンソフトウェア株式会社 印刷ログ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印刷ログデータ管理装置、印刷ログデータ収集装置と、そのデータ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WO2009087965A1 (ja) * 2008-01-07 2011-05-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再送制御方法
JP5162641B2 (ja) * 2010-10-21 2013-03-13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メディアアダプタ装置とルータ装置の自動設定システム
JP5803576B2 (ja) 2011-10-28 2015-11-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US9166845B2 (en) * 2012-03-23 2015-10-20 Cisco Technology, Inc. Optimizing throughput of data frames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2014093655A (ja) * 2012-11-02 2014-05-19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097264A (ja) * 2019-12-13 2021-06-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17910D0 (en) * 1984-07-13 1984-08-15 British Telecomm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A2038646C (en) * 1990-03-20 1995-02-07 Katsumi Oomuro Atm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optimal traffic control by changing the allocated bandwidth
DE4343839A1 (de) 1993-12-22 1995-06-29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Lokales Netzwerk mit einem Datenaustausch über Funkübertragungswege
JPH09214459A (ja) 1996-01-31 1997-08-1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Tdma通信方式
JP3027369B2 (ja) * 1998-01-23 2000-04-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帯域管理装置、送信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伝送方法、帯域管理方法、送信方法
JP3211880B2 (ja) * 1998-05-18 2001-09-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帯域制御方式
US6252910B1 (en) * 1998-11-11 2001-06-26 Comspace Corporation Bandwidth efficient QAM on a TDM-FDM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2000244527A (ja) * 1999-02-23 2000-09-08 Adtec:Kk 伝送方法、伝送装置およびlanシステム
US6754189B1 (en) 1999-04-08 2004-06-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queue length based burst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614805B1 (en) * 1999-05-27 2003-09-0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dia access control for packet transmission over a buffer insertion ring
JP4228487B2 (ja) * 1999-10-06 2009-02-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方法及び無線伝送装置
JP3639792B2 (ja) * 2000-07-25 2005-04-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とその通信帯域制御方法
US6963537B2 (en) * 2000-07-27 2005-11-08 Corrigent Systems Ltd. Resource reservation in a ring network
JP2002247092A (ja) * 2001-02-19 2002-08-30 Fujitsu Ltd 通信装置および帯域管理方式
JP3794471B2 (ja) * 2001-05-30 2006-07-05 株式会社Kddi研究所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無線チャネル割当システム
JP3768421B2 (ja) 2001-09-10 2006-04-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動的帯域割当回路、動的帯域割当方法、動的帯域割当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EP1292054B1 (en) * 2001-09-10 2012-02-29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circuit,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method,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EP1625715B1 (en) * 2003-05-20 2011-09-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14927A (ja) 2010-05-20
JP4564491B2 (ja) 2010-10-20
CN100459567C (zh) 2009-02-04
EP1625715B1 (en) 2011-09-21
EP1625715A2 (en) 2006-02-15
US20040233932A1 (en) 2004-11-25
TW200501655A (en) 2005-01-01
US7212546B2 (en) 2007-05-01
JP2006526372A (ja) 2006-11-16
WO2004105330A3 (en) 2005-01-13
WO2004105330A2 (en) 2004-12-02
ES2373100T3 (es) 2012-01-31
CN1792067A (zh) 2006-06-21
US20070189330A1 (en) 2007-08-16
KR101025968B1 (ko) 2011-03-30
KR20050122283A (ko) 2005-12-28
US7907631B2 (en) 2011-03-15
JP5026502B2 (ja) 2012-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06250B2 (e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US769752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ggregation of packets for transmission through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5026502B2 (ja) アクセス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68132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enabling multiple access on a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185004B2 (en) Quality of service for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to network devices
US7920506B2 (en) Transmission schedule constructing apparatus
JP3720345B2 (ja) 伝送装置
CN101800693B (zh) 对MoCA网络中的数据发送进行管理的方法及同轴电缆网络
US6590865B1 (en) Transmission system, bandwidth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bandwidth management method
US809868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cheduling bandwidth in cable network
US201002389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packet aggregation
US8345656B2 (en) Recalculating airtime quota in WLAN to use up bandwidth
EP3637847A1 (en) Data packet distribution method, sender device, receiv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857052A (zh) 一种保证时延服务质量的无线调度方法、装置和基站
Patras et al. A control theoretic scheme for efficient video transmission over IEEE 802.11 e EDCA WLANs
Martin et al. Modeling the DOCSIS 1.1/2.0 MAC protocol
Ferreira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under an AFR Scheme CSMA/CA for HomePlug AV Supported in Bianchi’ s Model
Ferreira et al. Modelling for TDMA under an AFR scheme over HomePlug AV (HPAV)
JP2005167539A (ja) データ制御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