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01678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01678B
TWI301678B TW94147176A TW94147176A TWI301678B TW I301678 B TWI301678 B TW I301678B TW 94147176 A TW94147176 A TW 94147176A TW 94147176 A TW94147176 A TW 94147176A TW I301678 B TWI301678 B TW I3016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heat
heating element
fluid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4147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25941A (en
Inventor
Yi Ting Sun
Jui Ching Hsieh
Po Hung Yao
Hsiu Chen Hsu
Yu Nan Pao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094147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0725941A/zh
Publication of TW200725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25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1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1678B/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Description

1301678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散熱技術,尤指一種應用於具有發 熱元件之直下式面光源模組中之散熱技術。 【先前技術】 才文諸如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splay,LED) 於運作時會發出熱量之發熱元件的發光原理主要是施加 電流在可發光物質上,以達到發光效果。近年來,高功率 之LED (High Power LED)則提供LED光源應用一個全新 的方向。高功率之LED體積小,光密度高,單位面積擁 有最大之光出量,可使LED照明無須使用傳統的LED矩 陣,如此LED光源能有較佳的光源特性,更易於光學設計 與應用。同時,由於高功率之LED體積小、高亮度的特性 開啟了 LED光源的另-扇n,也使LED應用的設計更具彈 性。常見之應用方向例如包括車燈、手電筒、與其他超小 體積高功率之照明應m led背光模組、投影機光 源、大面積廣告看板與戶外指示等之顯示應用。 按使用LED光源之背光模組具備「高細腻度」、「高輝 色再現性」等特點,能夠賦予液晶面 板更尚的附加價值。因此,LED昔伞扒4 ^ ^ x 月先杈組之應用將跨越可 攜式電子產品的門檻,迅速g ^ 日s -抑而、日〜、 至諸如&車、廣告燈箱、 頒不态、電視寺視訊、資訊 通矾、家電及消費性等產孝 此外,由於目前led 之發光效率約為 15%(外部量子 19117(修正本) 5 1301678 效率),因此大部分的輸入能量將轉為熱能而造成溫度上 ^而LED在高功率的操作之下會隨著溫度的提升而降低 操作壽命,也易因溫度過高而失效。因此,為了提高李統 或兀件本身之穩定度與效能,需要提供良好的散熱設計。 在散熱方式上,大致包括下列三種方式:傳導、對流、 輻射,而其中輻射散熱之效果較有限。在傳統⑽之散熱 乐統中’ LED晶片之熱量會先經由封裝體傳導至外界。為 改善傳統高功率LED封裝的散熱問題,習知之技術係箸重 於提升熱傳導路徑的熱傳導係數,而對於熱對流之散熱設 計f主要在整個系統外加金屬鰭片或較大面積的金屬基 板等的方式來增加與空氣接觸的表面積,相關專利之數量 j當龐大,例如有美國專利第6,274,924號案、美國專利 第f,830, 496號案、美國專利第6, 739, 〇47號案、美國專 利第6, 637, 921號案、美國專利第6, 〇84,252號案、美國 =利第6,705,393 B1號案、台灣專利第213446號案、、台 灣專利第220351號案、台灣專利第574760號案、台灣專 利第549590號案、以及台灣專利第56〇7〇4號案等技術。 舉例來說,美國專利第6, 274, 924號案提出一種可表 面女衣式之LED封裝。如第1圖所示,該專利主要係將 LED晶片21黏貼在供散熱之金屬塊(slug) 23上,藉著 该金屬塊23之高熱傳導特性,將LEd晶片21之熱量傳導 至封裝體底部。然而,此種金屬塊23接觸空氣之面積相 ^ ^如果在應用上要達到產品之規範,就必須要將此封 褒體貼合於諸如金屬鰭片、金屬基板或其他具高熱傳導特 6 19117(修正本) 1301678 陡的材料之上,且此等材料都將會有較大體積。此種為了 ::與空氣接觸的表面積而外加較大面積之高熱傳導元 麵㈣的方式佔用較多㈣,而難以應用於微小的產 σσ。冋時,由於此種習知技術需同時與體積較大的散熱基 π或者使用金屬散熱基板,片才能發揮其散熱效 果,故於電路製作上亦需特別增加成本’致使成本增加。 事^國料第6,83G,權號案提出—種製造具有多封 第:二lp:e Encapsulants)之LED裝置的方法。如 板:Η不’該專利主要在於使用分離金屬塊41作為基 二,=43處則形成由絕緣體黏貼而成㈣ i片:所:直接㈣洲 屬 之熱里直接傳導至該金屬塊41,再由嗲金 屬塊41之表面將熱量逸散至 产僅 …藉由金屬塊41之熱傳導特= =述專利相同之體積較大、成本增加等問題= 法增加與空氣接觸之面積。 *''' _高熱傳軸村二::成^ 與陶究63之貼合結構t’jt6係使用金屬基板61 令晶片65在操作時所基座者:為散熱良好的材料,以 至空氣,而且令該模組的熱置可藉由兩者之表面傳導 〜桓、、且6龟性連接至一雷败把β n ^ 與前述專利技術相 彡$路板60上。但, 面積之設計。 、疋此專利,亦沒有增加與空氣接觸 19117(修正本) 1301678 • 錢專利第6,637,921號案提出-種可更換光源之 led封裝系統。如第4圖所示,該系統係設有金屬製成之 底板(Base Plate) 81作為散熱件並且用以支撑led光 .源83,而在系統末端(即,該底板81周緣)卿成有複 數個齒狀散熱結構85作為散熱鰭片,以便增強對流散孰 之效果。然而,此種結構之熱對流散熱設計主要在整個系 統k,,同樣會佔用較大體積,而難以應用於微小的產品。
癱 關f利第6’084,252號案中揭示一種在傳統LED 燈之封裝單體底部加人—特殊形狀之散熱設計的半導體 發光裝置。如第5圖所示,該專利技術之散熱件ι〇係設 有數個曲面凹部101’屬於一種少數能狗將熱對流散熱導 入LED封裝單體中之設計。惟,雖此專利技術之曲面凹部 ιοί可以增加與空氣接觸的表面積,但是其led晶片之置 放位置103與該散熱件10及其曲面凹部m並未直接接 觸,故仍難以大幅度提昇散熱效果。 • 美國專利第6,7〇5,393 Β1號案、台灣專利第213446 號案以及第220351 |虎案等專利中則提出一具有微小孔隙 的陶瓷材料,以增加熱對流之散熱效果。然而,前述專利 技術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陶曼散熱件,用於將電腦中的 中央處理器(CPU)在運作時所產生之高熱予以逸散,對 於如何應用於LED封裝上之散熱設計則全無相關之說明。 e由上可知,前述習知技術僅著重於考慮如何提高[肋 晶片之接面(Junction)到封裝體外部的熱傳導,但是對 整個系統來說’熱量到最後還是需要藉著空氣對流之方式 19117(修正本) 8 1301678 完整地從_除到系統外部。而且,在前述習知之熱傳 導與熱對流散熱設計中,外加體積較大元件或其他且高敎 傳導特性材料之方式必須你用較多空間,均難以應用於微 小之產品。 台灣專利第574760號案揭露一種具高散熱性之發光 二極體顯示模組及其基板,該發光二極體顯示模組包括且 南散熱性之基板、以及高密度佈設於該基板上之複數個發 光二極體,且該基板包含-金屬板材、包覆於該金屬㈣ 表面之絕緣層、以及設於該絕緣層表面之至少一電路層。 此專利係藉由將LED所產生之熱量傳導至基板表面,再曰藉 由中間為金屬板材之基板的廣大表面將熱量逸散。惟,此 種散熱方式之效率仍有限,而難以應用於高功率之⑽。 此外,雖此專利於該基板之金屬板材中係設置複數個通
但該通孔之内壁係被該絕緣層覆蓋,故仍難以大幅度 提昇散熱效果。 X 弓專利第54959G號案揭示—種高功率發光二極體 口放熱裝置’該散熱裝置上係滑設有電路板,且該電路 板上係組設有多數個高功率發光二極體。此專利主要係在 2㈣置上開設凹槽’並於該凹槽底部凸設接觸部,而 2熱&置底緣則延伸有多數個散熱鰭片,藉此增加散献 =魏Γ’此專利所應用之散熱籍片越多,所佔用之體 H專。’且相對會增加產品重量’而同樣難以應用於微 ΛΙ、的座口口。 口 /弓專利第56G7G4號案則揭示_種具散熱功能之發 19117(修正本) 9 1301678 架腳,2此專利係在導電金屬架體形成至少一對分開的 孔,加、中/木腳上方為面積較大之架面,並開設有架 門,:木孔^供禮件之禮管穿越,使該樓管管壁向周緣淀 …开乂成開口朝上之制σ八狀,並由該樓件置放⑽晶 所遙1由”ΐ撐件穿過基板而結合至散熱件,使led晶片 此袁刹之熱置係由該禮件及該散熱件之傳導而逸散。但, I仍存在與則述專利相同之體積較大、重量較重、及 =增加等問題。同時,應用此專利所需 i且結龍容許極小之公差,更射製作困難之缺點 埶Η B§卜則述白知技術僅關注諸如LED之發熱元件的散 但對於如何將封裝結構中之其他發熱元件,例如 電阻等被動it件所發出之熱量予以逸散卻未加設 心’而均存在有待改善之處。 _因此’如何設計㈣之結構與製程來增加發熱元件與 2:接觸之表面積’以更有效地改善散熱效率,藉此解決 丨知技術所引發之各種問題’實為業界亟待探討之課 【發明内容】 丘—馨於以上所述習知技術之缺點,本發明之—目的係提 =種直下式面光源漁之散熱1置,俾增加 熱表面積’以加速該基板之熱量散逸。 之政 :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直下式面光源模組之 政熱裝置,俾應用於微小的產品。 本發明之再-目的係提供一#面光源背光模組之散 19117(修正本) 10 1301678 熱裝置,俾利於量產以提昇產業利用價值。 為達成上揭及其它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散熱裝置, 係應用於具有發熱元件之直下式背光模組中,該散熱裝置 係包括:基板,至少一表面係具有用以接設該發熱元件之 電路結構,且於未設電路結構之至少一表面係設有流道, 用以增加該基板之散熱表面積;以及流體驅動元件,設置 於該基板一側,用以驅動流體流通該流道而加速該基板之 熱量散逸。 〖前述本發明所提供之直下式背光模組之散熱裝置 中,該流道係為連續式流道。於一個較佳實施態樣中,該 流道係具有粗糙表面。該流道係可選擇佈設於該基板選自 頂面、底面、及側面之至少其中一者,其中,該流道之深 度係介於1微米至1釐米之間。該基板復可具有貫穿該基 板且相對位於該發熱元件下方之貫穿孔,可用以將諸如氣 體之流體強迫導引流經該發熱元件。該流體驅動元件係可 >選擇為泵及風扇之其中一者。該散熱裝置則復可包括設於 該基板底面且耦接至該流體驅動元件之對流腔體,且該基 板復設有相對位於該發熱元件下方之貫穿孔,俾可藉該流 體驅動元件驅動流體於該對流腔體與該發熱元件之間形 成對流。 本發明所提出之直下式背光模組之散熱裝置,主要係 於基板製作流道,藉由設計簡易之結構與製程來增加基板 與空氣接觸之表面積,以加速對基板降溫,相對可提昇所 輸出的發光效率;同時,應用本發明於擴大散熱面積之同 11 19117(修正本) 1301678 打亚不會增加模組體積與重量’更可進而縮小體積,亦可 使得所應用之模組相對更為薄型化;此外,本發明之基板 可結合流體驅動元件,並利於控制流體流速,以更有效地 改善散熱效率’·而且,由於本發明所提供之基板可應用成 熟之加工技術予以製造,復可利於量產以提昇產業利用價 值。 【實施方式】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 式’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内容輕易地 瞭解本% 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發明亦可藉由其他不同 的具體實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 基於不同觀點與應肖,在不轉本發明之精神下進行各種 修飾與變更。 須注意的是,所附圖式均為簡化之示意圖,僅以示意 方式說明本發明之基本結構。因此,在該等圖式中僅標: 與本發明有關之元件’且所料之元件並㈣實際實施時 之數目、形狀、尺寸比例等加以繪冑,其實際實施時之規 格尺寸實為—種選擇性之設計,且其元件佈局形態可能更 為複雜,先予敘明。 請夢閱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應用於具有發熱元件之 直下式背光模組(未圖示)中的基板之示意圖,如圖所示 之基板1係包括第一表面u、第二表面13、及流道15。 應注意的是,由於直下式背光模組之其他結構與作用原理 均為習知者,故於此不再多作說明。 19117(修正本) 12 !3〇1678 _該第一表面11係具有用以接設第-發熱元件3及第 :發熱元件5之電路結構,該第—發熱元件3可例如為發 I極體(LED),且該發光二極體係可例如為紅光、藍光、 T光、以及白光發光二極體之其中—者,而該第二發敎元 U則可例Μ電阻或電容之被動元件。而且,於本實施 2中,該發光二極體係可為封裝形式,然而於其他實施例 中,該發光二極體亦可為裸晶形式者。同時,雖於本實施 例中所說明之發熱元件係包括發光二極體及被動元件',作 於其他實施射,該發熱元件亦可僅為發光二極體及被動 元件之其中一者。
It第二表面13可為未設電路結構之表面,於本實施 例中’該第二表面13係相對於該第一表面n ;然而,於 其他實施例中,該第二表面13亦可為鄰接該第一表面u 之其他未設電路結構之表面。例如,以該基板i為基準, 若該第一表面11係設於該基板1之頂面,則該第二表面 φ 13可設於該基板i之底面、及侧面之至少其中一者。當 該基板1可具有多個設有祕結構之表面及未設電路 結構之表面,換言之,雖於本實施例中僅說明一個第一表 面11以及一個第二表面13,但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 知識者均可理解並非以此限制本發明。 該流道15係設於該第二表面13,用以增加該基板i 之散熱表面積’俾供流體流通該流道15以加速該基板1 之熱量散逸。於本實施例中,係以應用氣體之流體為例說 明者,但應知該流體係可為液體。㈣,該流道15之深 13 19117(修正本) 1301678 度較佳係介於1微米至1釐米之間,該流道15係為連續 式流逞,然而,於其他實施例中,該流道15可為非連續 -式流運,且在該基板1不同位置的流道15之深度可為不 •同者,如第7圖所示,該流道15可包括深度不同之第一 流道151及第二流道153,第一流道151之深度Μ係小 於該第二流道153之深度h2。 、 同時,各流道15之佈設並非必須規則排列者,亦可
任意排列佈設於該第二表面13或該基板丨之其他表面。 而且,各流道15之截面可為諸如矩形、三角形、半圓形、 橢圓形、多邊形等幾何形狀或非幾何形狀者,如第^至 第8F圖所示’且截面積之尺寸可為不同者。此外,該流 迢15之表面亦非以平滑者為限,如第9圖所示,該流道 15係具有粗糖表面155,以使流體流速變慢,故可避免流 體太快通過而來不及將敎詈帶丰 Ή由叮一 ▼走’如此,藉由控制流體流 速,便可確實將熱量帶走,相f 該流道15之佈設方式、截面效率。當然, Π =其他設計’且均為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 ^識者所理解並得以簡易替換者,故於此不再重複 此外,該基板1之製法可例如 少-表面製作電路結構,再利用諸如機面或至 該流道15,例如可利用銳 :°:技作出 構之表面進行力…而該流道15之^在未Μ電路結 可由加工刀具及加工方式所決:::狀與深度等均 於枝械加工技術係屬 19117(修正本) 14 1301678 習知技術,且技術成熟而無製程困難,故於此不另作說明。 另外,如第ίο圖所示,該基板j復可設置複數貫穿 ί17二至:7貫穿孔17係貫穿該基板1且相對位於該 弟一發熱疋件3及第二發熱元件5下;Τ。如此,可由咳等 貫穿孔17將諸如氣體之流體強迫導引流經該第—發敎元 件3及第二發熱元件5。應注意的是,雖如第10圖;示 亚非所有貫穿孔17皆位於該第一發熱元件3及第二發熱 το件5之正下方’但於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將所有貫穿孔 17設於該第一發熱元件3及第二發熱元件$之正下方, 而非以此圖中所示者為限。 本發明復提供-種散熱裝置7,係應用於具有發献元 件之直下式背光模組中,如第u圖所示,該散熱裝置7 係包括該基板1、以及流體驅動元件71。 該基板1亦可例如為先於其中—表面(例如第6及第 10圖中之f表面11)或至少—表面製作電路結構,再 利用諸如銑床或CNC車床之機械加工技術在未設有電路 結構之表面(例如第6及第10圖中之第二表面13)製作 出該流道15。 < 該流體驅動元件71係設置於該基板1 一側,用以驅 動流體流通該流道15而加速該基板丨之熱量散逸。於本 實施例中,該流體驅動元件15係設置於該基板i之第二 表面13,且該流體驅動元件71係可選擇為泵、風扇或其 他等效元件’但並非以此為限。 同日寸’如第11圖所不,該散熱裝置7復可包括對流 19117(修正本) 15 1301678 腔體73。該對流腔體73係設於該基板丨底面且耦接至該 流體驅動元件71。於本實施例中,該對流腔體73係設於 該基板1之第二表面13,且該流體驅動元件71係接設於 該第二表面13下之對流腔體73,但並非以此限制本發 明。如此一來,由於該基板丨可設有相對位於該第一發熱 元件3及第二發熱元件5下方之貫穿孔π,故可由 體驅動元件71驅動流體於該對流腔體73與該第一發熱元 件3及第一發熱元件5之間形成對流。應了解的是,所屬 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任意修改該對流腔體73之 。又置位置、及該流體驅動元件7丨之接設方式與位置,只 ^可令該流體驅動元件71驅動流體於該對流腔體Μ與該 第-發熱兀件3及第二發熱元件5之間形成對流即可。 同日守’雖於此所述之散熱裝置7可包括對流腔體Μ =主動進行熱交換,且該基板!可設有相對位於該第一發 :甬:件3 ί第二發熱元件5下方之貫穿孔17使流體_ 提仏直接進订熱交換之效果,但,本發明所屬技 ::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然可於其他實施 對流腔體73及嗜書空π ^ 7 ^ 該貫穿孔17…者,抑戈父 該對流腔體73或 設於該第一發熱元件3:Π:有:Γ1崎 該流體驅動元件71 m—: 牛5正下方。此外’ 例中所述者。 又置位置及數量亦非偈限於本實施 散本發明所提出之直下式背光模組之 破置主要係在設有發熱元件之基板上設計流道,藉 19117(修正本) 16 1301678 以大幅增加散熱面積,可於不增加直下式背光模組旦 下加速該基板之熱量散逸,且相對可提昇散熱效率,並二 滅輕核組之重量,亦可使得所應用之直下式背光模租或且 有該直下式背光模組之系統相對更為薄型化;同時,由於 本發明所提供之散熱裝置可結合氣體或液料流體進行 對流,使流體通過流道並可控制流體流速,可有效發 佳之散效率,故可利於快速傳遞熱量,進而可使基板 降溫。此外,本發明僅需利用—般之機械加工技術即可穿』 造,製程容易且無組裝問題。故而,本發明所提供之^ =背光模組之散熱裝置,相對6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之問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其功效,而 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土 背本發明之精神及料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 變。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述之專 範圍所列。 甲。月寻引 【圖式簡單說明】 圖; 第1圖係顯示美國專利第6, 274, 924號案結構之示意 圖; 第2圖係顯不美國專利第6, 830, 496號案結構之 圖; 第3圖係顯示美國專利第6, 739, 047號案結構之示 意 之示意 第4圖係顯示美國專利第6,637,921號案結構 19117(修正本) 17 1301678 圖; 第5圖係顯示美國專利第6, 084, 252號案結構之示意 圖, 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直下式背光模組之基板的較 佳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7圖係顯示第6圖之基板的變化例之示意圖,其中 係顯示該基板之流道深度不同; 第8A至第8F圖係顯示第6圖之基板的變化例之示意 圖,其中係顯示不同之流道設計; 第9圖係顯示第6圖之基板的變化例之示意圖,其中 係顯不該基板之流道表面為粗链表面, 第10圖係顯示第6圖之基板的變化例之示意圖,其 中係顯示該基板復具有貫穿孔;以及 第11圖係顯示具有第10圖之基板的散熱裝置之示意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基板 11 第一表面 13 第二表面 15 流道 151 第一流道 153 第二流道 155 粗链表面 17 貫穿孔 18 19117(修正本) 1301678 3 發熱元件 5 發熱元件 > 7 散熱裝置 ,71 流體驅動元件 73 對流腔體 21 晶片 23 金屬塊 41 金屬塊 • 43 間隙 45、 47 封裝體 49 晶片 6 模組 60 電路板 61 金屬基板 63 陶瓷 • 65 晶片 81 底板 83 LED光源 85 齒狀散熱結構 10 散熱件 101 曲面凹部 103 晶片之置放位 hi ^ h2 深度 19 19117(修正本)

Claims (1)

1301678 十、申請專利範圍: 一種散熱裝置,係應用於具有發熱元件之直下式面光 源模組中,該散熱裝置係包括: 基板’至少一表面係具有用以接設該發熱元件之 電路結構,且於未設電路結構之至少一表面係設有流 道,該流道係為連續式流道,用以增加該基板之散熱 表面積,該基板復設有相對位於該發熱元件下方之貫 穿孔;
2· 3·
4. 5. 流體驅動元件,設置於該基板一侧,用以驅動流 體流通該流道而加速該基板之熱量散逸;以及 一對流腔體,設於該基板底面且耦接至該流體驅動 几件,俾可藉該流體驅動元件驅動流體於該對流腔體 與該發熱元件之間形成對流。 如申清專利範圍第1項之散熱裝置,其中,該流道係 具有粗链表面。 t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散熱裝置,其中,該流道係 ^於該基板選自頂面、底面、及侧面之至少其中一 考0 t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散熱裝置,其中, 深度係介於1微米至丨釐米之間。…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散熱i置,其中, 件係為發光二極體及被動元件之其中一者。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1項之4挪 貝之放熱裝置,其中, 為氧體及液體之其中一者。 如申請專利 該流道之 該發熱元 該流體係 該流體驅 19117(修正本) 20 6· 1301678 8. 9. 動元件係為泵及風扇之其中一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散熱裝置,盆 截面係為幾何形狀及非幾何形狀二 利範園第!項之散置-主少包括深度不同 士…罝其中 之昂一 k逼及第二流道 ,該流道之 f 〇 ,該流道係 19117(修正本) 21 1301678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6 )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 1 基板 11 第一表面 13 第二表面 15 流道 3 第一發熱元件 5 第二發熱元件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無0 4 19117(修正本)
TW094147176A 2005-12-29 2005-12-29 Substrate used for direct-type face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heat-dissipating apparatus containing the same TW200725941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4147176A TW200725941A (en) 2005-12-29 2005-12-29 Substrate used for direct-type face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heat-dissipating apparatus contain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4147176A TW200725941A (en) 2005-12-29 2005-12-29 Substrate used for direct-type face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heat-dissipating apparatus contain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5941A TW200725941A (en) 2007-07-01
TWI301678B true TWI301678B (zh) 2008-10-01

Family

ID=45070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47176A TW200725941A (en) 2005-12-29 2005-12-29 Substrate used for direct-type face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heat-dissipating apparatus contain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0725941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5941A (en) 2007-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3533B (en) Led lamp structure and system with high-efficiency heat-dissipating function
US7611263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with a thermoelectric cooler
TWI429848B (zh) 均熱結構與其製法及具有該均熱結構之散熱模組
JP2009152192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ランプ
TWM353308U (en) LED illumination device
TWI324669B (en) Light modules
JP2005353507A5 (zh)
TW201245621A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with cooling function
TWI301678B (zh)
TWI417151B (zh) 散熱結構
TW200849642A (en) LE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TWM305302U (en) Large-sized LED lamp combination structure
KR20070039777A (ko) Led 냉각 시스템
WO2019214490A1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TWM319522U (en) Heat-sink light-emitting diode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the same
TWM395119U (en) The LED light with high efficient heatsink
TW201137282A (en) LED lamp
TWM319605U (en) LED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in multi-layered arrangement
TW595016B (en) LED module with high heat-dissipation efficiency
TWM341931U (en) LED lighting module and heat sink structure thereof
TWM477587U (zh) 顯示裝置
TWM558469U (zh) 可撓曲高亮度發光二極體
TWI239661B (en) Heat sink device of LED module
TWI396462B (zh) 發光二極體散熱裝置
TWI288806B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lam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