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6115B -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of transflective typ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of transflective type - Google Patents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of transflective typ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of transflective typ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6115B
TWI266115B TW092118485A TW92118485A TWI266115B TW I266115 B TWI266115 B TW I266115B TW 092118485 A TW092118485 A TW 092118485A TW 92118485 A TW92118485 A TW 92118485A TW I266115 B TWI266115 B TW I2661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reflective
matrix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active matri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18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24665A (en
Inventor
Kazuhiko Tsuda
Kozo Nakamura
Makoto Kanbe
Satoru Kishimoto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Kk filed Critical Sharp Kk
Publication of TW200424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4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6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61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36Matri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Geometry (AREA)

Description

1266115 敌、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之液晶面板構造 ,特別係關於可提高像素數值孔徑,實現優異之光利用效 率之明亮顯示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 【先前技術】 近年來,液晶顯示裝置對文書處理器、膝上型個人電腦 、袖珍型電視機等之應用有急速之進展。在液晶顯示裝置 中’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由於不使用背景光源,可利用外 光犯行顯7F,與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相比,耗電力非常低 ,因此,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近年來廣被利用於攜帶型遊 戲機及PDA機器等。 另外,近年來,已開發出可利用〗個液晶顯示畫面施行反 射顯示與透光顯示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此種反射 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在周圍明亮時,可藉使用外光之反射 *、、、員示,以低電力貫現良好之顯示。而在周圍變暗時,可藉 二占冗a系光源之透光頭示,獲得良好之顯示。因此,反射 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尤其適合於使用作為行動電話用之顯 示器,頗受注目。 以往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一般屬於日本國公開公 報之特開平1 1-101992號公報(公開日1999年4月13日)(相對 應之US公報:US6195140)所揭示之方式。特開平h_i〇i992 號公報所揭示之液晶顯示裝置如圖22所示,係在互相直交 配置之多數閘匯流排線101及多數源匯流排線102之各交點 86425 1266115 ’經由開關元件(未予圖示)將像素電極配置成矩陣狀而成之 構成。 又’上逑像素電極係由電性連接之透明電極與反射電極 所構成。此等電極係呈現在閘匯流排線1(H、源匯流排線1〇2 及開關元件上形成透明絕緣層(未予圖示),在該透明絕緣層 上形成透明電極’再於其上形成反射電極,在該反射電極 之一邵分形成透光用之孔之構成。在上述液晶顯示裝置中 ,利用反射電極之形成區域(即反射區域··圖中以斜線部表 不)103 ’施行反射顯示,以設於反射電極之孔作為透光區 域(圖中以投影部表示)1〇4施行透光顯示。 但,在上述以往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中,利用反 射區域103及透光區域1〇4形成丨個像素區域,在各像素區域 之整個周圍,設有將相鄰之像素彼此絕緣用之像素間區域 。又,由於此像素間區域係利用形成透明電極及反射電極 之際之蝕刻工序所形成,故其寬度至少需要5 程度。 此種像素間區域對畫面顯示並無助益,故在顯示畫面中 像素間區域所佔之比率增大時,數值孔徑會降低。尤其, 在咼精細之液晶顯示面板中,縮小畫面尺寸時,像素間區 域所佔 < 比率會隨著變大。因此,在使用於行動電話用之 顯示器等之液晶顯示面板中,在整個顯示畫面中,2〇%程 度(比率會被像素間區域所佔去,液晶顯示面板之數值孔 徑之極限為80%程度。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問題而研發者,其目的在於利用減 86425 1266115 7在頒不畫面中之像素間區$之形成區域,以&供更進一 步提兩像素數值孔徑之高光利用效率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 不裝置。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主動矩陣基板係包含反射電 極與透明電極之像素電極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之主 =矩陣基板’且互相無電性連接之相鄰之反射電極與透明 電極係以下列方式被配置者:被反射電極施加電壓之反射 區域之邊界與被透明電極施加電壓之透㈣域之邊界之至 j "卩刀由忒主動矩陣基板之顯示面法線方向觀察時,呈 現相接或接近狀態。 依據上述之構成,在以互相無電性連接狀態相鄭之反射 電極與透明電極之間,利用使反射區域之邊界與透光區域 疋邊界 < 至少一邵分相接(或接近)方式加以配置時,即可在 此等邊界相接(或接近)之處,消除(或減少)像素間區域。 因此,在使用上述主動矩陣基板之液晶顯示面板中,可 降低對顯示無助益之區域之像素間區域在整個顯示畫面中 所佔之比率,因此,可獲得具有高數值孔徑之液晶顯示面 板。 又,本發明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面板係在上述主動矩 陣基板與對向基板之間夾入液晶層所構成。 又,本發明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係包含上述液晶 顯示面板。 在上述構成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面板及反射透過型液 晶顯示裝置中,與上述主動矩陣基板同樣地,可降低對顯 86425 -8 - 1266115 二 里之區域之像素間區域在整個顯示畫面中所佔之比 率,實現高數值孔徑。 黍月之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可由以下之記載充分加 、:、解且本务明之利益可由參照附圖之下列說明獲得更 明確之瞭解。 【實施方式】 [實施形態1] 依據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時,如以下所述。 首先,*照圖1及圖2,說明使用於本實施形態i之反射透· 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之主動矩陣基板之概略構成。 王動矩陣基板1係在玻璃等透明基板2上,利用閘匯流排_ 、泉(閘配、、泉)3、源匯流排線(源配線)4及作為開關元件之· (Thin Transistor ;薄膜電晶體)元件5所形成。此等構 成與以往無特別差異,故在此省略詳細之說明。 在王動矩陣基板1中,像素電極係由透明電極6與反射電 極7所構成。透明電極6係介著透明絕緣層8形成於透明基板 2上,且連接於TFT元件5之汲極。透明絕緣層8係作為閘匯 流排線3與源匯流排線4之間之層間絕緣膜而形成於主動矩 陣基板1之顯示畫面區域全面。 在閑匯流排線3、源匯流排線4、TFT元件5及透明電極6 上形成絕緣層9。又,反射電極7係介著絕緣層9而形成於透 月笔極6之上層。另外’透明電極6與反射電極7係經由設於 、、、巴緣層9之接觸孔1 〇而被電性連接。 又’在絕緣層9中,於未形成反射電極7之區域形成有開 86425 1266115 口部11 ’開口邵11係構成利用露出透明電極6而施行透明顯 示用之透光區域。但,在絕緣層9中,開口部丨丨未必一定需 要’如利用透明絕緣層形成絕緣層9,即使不設置開口部11 ,也可形成透光區域。即,利用未形成反射電極7,且位於 透明電極6之上部之區域形成透光區域。 另一方面,反射電極7係被配置成覆蓋閘匯流排線3、源 匯流排線4、及TFT元件5之狀態。換言之,透明電極6係被 配置於以閘匯流排線3及源匯流排線4所劃分之劃分區域内 ;相對地,反射電極7係被配置成超出此劃分區域外,且被 配置成跨過閘匯流排線3及源匯流排線4而重疊於相鄰於垂 直掃描方向及水平掃描方向之劃分區域内之透明電極6之 狀悲。更換$之,反射電極7雖形成於透明電極6之上層,
素間區域之佔有面積。
姜之邵分不產生像素間區域 晶顯示面板中,可大幅提高 ,故在使用主動矩陣基板丨之液 其數值孔徑。 <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 圖3係使用主動矩陣基板1所製成4 86425 -10- 1266115 面板之剖面圖。 上述液晶顯示面板係在主動矩陣基板丨,與對向基板2 i之 間爽入液晶層31所形成。但圖3之主動矩陣基板丨,與圖2所 王動矩陣基板1相比,呈現將相位差板12及偏振光板Η 配置於與液晶層3 1之對向面之相反側之構成。又,對向基 板21係呈現對著玻璃基板22,在與液晶層31之對向面侧配_ 置濾色态23及對向電極24,在其相反侧配置相位差板25及 偏振光板2 6之構成。 在上述構成之液晶顯示面板中,由源匯流排線4所供應之# 電壓(即資料訊號)係經TFT元件5被施加至透明電極6,再經 接觸孔10被施加至配置在絕緣層9上之反射電極7。因此,· 在形成於王動矩陣基板丨,之透明電極6或反射電極7與形成- 於對向基板21之對向電極24之間會產生電位差,利用此電 k差驅動液晶層3 1。 又,上述液晶顯示面板係構成在主動矩陣基板丨,上,於 絕緣層9設有開口部u。在此構成中,在透光區域與反射區 或使液曰曰層31之單元厚度相異,可使透光區域之單元厚 度大1反射區域之單元厚度約相當於上述絕緣層9之厚度 二此時,可抑制電壓施加時之液晶層31之延遲變化,故相^ :口適另外,將透光區域之單元厚度設定為反射區域之 :兀厚度之2倍時,可使反射區域之光之光路長(往返合計
Ci^2人)等义込光區域之光之光路長(單程通過1次)。因此 可使液曰曰層3 1〈電壓施加所引起之光學變化一致,故最 為合適。 86425 -11- 1266115 在此’在圖1所示之構成之液晶顧示面板中,假設像素之 間距為縱270 μηι、橫90 μηι,反射電極間寬與透明電極間寬 均為7 μιη而計算數值孔徑時,反射區域之數值孔徑為89 8% ,透光區域之數值孔徑為8.9%,合計為98.7%。即,可以實 現光之利用效率非常高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面板。 如此,在上逑構成之液晶顯示面板中,可利用顯示畫面 <幾乎大部分作為透光區域或反射區域而有助於顯示。但 ,在相鄰〈反射電極7之電極間及相鄭之透明電極6之電極 間,如圖4(a)所示,會產生無助於顯示之若干像素間區域。 又’在上逑像素間區域,雖有閘匯流排線3或源匯流排線4 存在,但在閘匯流排線3或源匯流排線4與透明電極6之間, 會產生若干空白區域14。 即’在透明電極6與反射電極7構成之像素電極間加以觀 察時,在排除像素間區域之上述主動矩陣基板,透明兩 極6及反射電極7之各電財也會有格子框狀之像素間區: 存在。而在透明電極6之像素間區域與反射電極7之像素間 區域交叉之處’會產生不能被透明電極6及反射電極7之: 何電極施加電壓之空白區域14。 在此空白區域14中,由於不能施加電壓至液晶層3 1, 若此區域之基板具有透光性時,在常白方式中, 域14會經常呈現白色顯示,因而成為對比度降低之原因 因此,在常白方式之液晶顯示面板中,如圖 必要將對應於上述空白區域14之遮光層_置在有二: 明電極6及反射電極7之層上。遮光層啦利用與閑匯流 86425 -12- 1266115 線3或源匯流排線4相同之工序形 - ^ 可在不增力口 ηΓ -p 形成,故較為合適(圖4(b)係表示以相 、 相同於閘匯流排線3之工 序形成遮光層15之情形)。又,在 F < 巾“、、万式下,上述空白區 域14因經常顯示黑色,故遮光層15無特別需要。 又,在本實施形態1之上述說明中,雖記載有關確保最大 限(反射電極7面積之例,但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之比率並 未特別限定。即,透明電極6與反射電極7之形狀及面積可 任意設足,以下之圖5至圖13係表示其變形例。 圖5至圖13之構成均為將反射電極?配置成覆蓋閉匯流排 線3及源匯流排線4雙方之構成。又,在圖5至圖Η中,為了 使透明電極6之形狀及TFT元件5與透明電極6之連接位置等 答易瞭解起見,省略一部分之電極及配線等之圖示。 有關反射電極7之形狀,可考慮使用如圖5所示之略近l 字形、圖6及目7所示之略近τ字形、圖8至圖u所示之略近 +字形、圖12及圖13所示之略近矩形等各種形狀,並不特 別予以限定。 又,在以往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面板中,係將閘匯流 排線及源匯流排線設置於像素間區域,粗化此等匯流排線 時,液晶顯示面板之數值孔徑會降低’故通常採用儘量細 化此等匯流排線之設計。 相對地’在本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面板中,係利用反射 電極7復盍閘匯流排線3及源匯流排線4,且其匯流排線形成 區域^半被利用作為反射區域,因此,即使粗化閘匯流排 線3及源匯流排線4,也難以發生數值孔徑之降低現象。故 86425 -13- 1266115 圖圖13所不,可利用特別形成較粗之閘匯流排線3, 降低其線電阻,藉以減少線 影響。 良 另外,在形成較粗之閘匿流排線3之構成中,將存在於該 閘[⑻排、、桌3兩側《透明電極6之端部配置成重疊於該㈣ ⑽排泉〕(即夾著閘匯流排線3而相鄰之透明電極6之像素間 區域存在—匯流排線3上)時,可防止產生於閘匯流排線3 兩侧之空白區域14之產生。 又,在圖5至圖13所示之液晶顯示面板中,雖設有遮光層 15仁可在希望遮光〈處(即對應於空白區域14),將遮光層 15任思、设成島狀。 又在本貫施形態1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中,欲取 得較大之透光區域之比例時,如圖12及圖13所示,最好將 聽H設成矩形形狀,且配置成對透明電極6之像素間 品乂複""向垂直掃描方向及水平掃描方向延伸之像素間 區域所交叉之處之狀態。此係為了擴大對可被反射電極7覆 盍《透明電極6之像素間區域之比率之故。 [實施形態2] 依據圖式說明务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時,如以下所述。 在上述貫施形態1中,係呈現反射電極7在垂直掃描方向 及水平掃描方向雙方覆蓋透明電極6之像素間區域之構成 。但’在本發明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中,也可構成 反射電極7在垂直掃描方向及水平掃描方向之至少一方覆 蓋透明電極6之像素間區域。在本實施形態2中,係呈現反 86425 -14- 1266115 2電極7對透明電極6之像素間區域,僅覆 向延伸之像棚區域之構成。 十W万 ::參照圖U說明本實施形態2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 :用〈王動矩陣基板之概略構成。圖14之構成係呈現 反子私極7被配置成僅覆蓋閉匯流排線3及丁打元件$而不覆 盖源匿流排線4之構成。又,在圖14中,為了使透明電杨6 ^讀及讲元件5與透明電極6之連接位置等容易瞭解起 見,省略一邯分之電極及配線等之圖示。 在使用圖14之構成之主動料基板之液晶顯示面板中, 由=反射電極7不覆蓋源匯流排線4,故在數值孔徑方面, 比貫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面板不利,但卻可降低源匯流排線 4與像素電極(尤指反射電極7)間之寄生電容。因此,尤其在 對角10 cm程度以上之大小之TFT液晶顯示面板中,可有效 降低源匯流排線4與像素電極之寄生電容辆合所產生之串 訊(陰影)。 又,、在圖14所示之主動矩陣基板中,利用反射電極?覆蓋 閘匯机排、線3 ’可、消滅在透明電極6之像素間區域中,向水 平知“万向延伸《像素間區$,並有助於數值孔徑之提高 。此時,各反射電極7係被配置成可覆蓋比驅動本身之像素 <閘匯流排線3多出1條以上之閘匯流排線3之狀態。即,反 射電極7係被配置成可覆蓋異於驅動本身之像素之閉匯流 排線3之閘匯流排線3之狀態。 此係由於將反射電極7配置成覆蓋驅動本身之像素之閘 匯流排線3時,反射電極7與閘匯流排線3間之寄生電容會變 86425 -15- 1266115 大,寫入後之閘訊號下降時,像素電位之變動會增大,而 會發生顯示不良之故。又,在反射電極7覆蓋閘匯流排線3 之構成中’最好使反射電極7覆蓋異於驅動本身之像素之閑 匯流排線3之閘匯流排線3之情形在實施形態丨之構成中也 同0 當然,在可忽視上述問題之情形,反射電極7覆蓋驅動本 身之像素之閘匯流排線3之構成也包含於本案發明之中,不 待贅言。
在此,在圖14所示之構成之液晶顯示面板中,假設像 =間距為縱27〇μιη、橫90μηι,反射電極間寬與透明電極 寬均為7 μπι而計算數值孔徑時,反射區域之數值孔徑 89.7%,透光區域之數值孔徑為2 4%,合計為92,2%。即 可以實現紋利用效率非常高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面板 又在本身她形怨2心上述說明中,雖記載有關確保最」 限〈反射電極7面積之μ,但反射區域與透純域之比率」
未:::定。gp,透明電極6與反射電極7之形狀及面積1 任思汉疋。例如如圖15所示,可利用任意設計反射電極7: =狀及面積,而將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之比率設定於所: 望之值。 [實施形態3] 、豕圖式獍明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時,如以下所述。 及=實施形態1中,係呈現反射電極7在垂直掃描方向 ^平知拓万向雙方覆蓋透明電極6之像素間區域之構成
。但,在本菸、 a K &月<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中,也 86425 -16- 1266115 j射包極7在垂直#描方向及水平择描方向之至少—方覆 -处月私極6〈像素間區域。在本實施形態3中,係呈現反 射電極7對透明電極6之像素間區域,僅覆蓋向垂直择描方 向延伸之像素間區域之構成。 兹參照圖16說明本實施形態3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 置所使用之主動矩卩車基板之㈣構成。圖16之構成係呈現 反射電極7被酉己置成僅覆蓋源匯流排線彳及爪元件$而不覆 直閘匯*排線3〈構成。又,在圖16中,為了使透明電極6 之形狀及TFT元件5與透明電極6之連接位置等容易瞭解起 見,省略一部分之電極及配線等之圖示。 在使用圖16之構成之主動矩陣基板之液晶顯示面板中, 由於反射電極7不覆蓋閘匯流排線3,故在數值孔徑方面, 比貫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面板不利。但為了降低閃燦,可有 效採用對閘匯流排線3,將TFT元件5配置成交錯狀之構造。 對閑匯流排線3,將TFT元件5配置成交錯狀時,假設採用 士射電極7覆蓋閘匯流排線3之構成時,會產生反射電極了覆 蓋驅動本身之像素之閘匯流排線3之處。即,如圖Μ所示, 對閘匯流排線3,將TFT元件5配置成交錯狀時,假設採用將 反射電極7配置成直線而覆蓋閘匯流排線3之構成時,在TFT 元件5對閘匯流排線3配置於下方向之行與配置於上方向之 行中之一方,驅動本身之像素之閘匯流排線3會被反射電極 7覆蓋。因此,在配置成覆蓋驅動本身之像素之閘匯流排線 3之反射電極7中,反射電極7與閘匯流排線3間之寄生電容 會變大。因此,寫入後之閘訊號下降時,像素電位之變^ 86425 -17- 1266115 會増大,而會發生顯示不良。 费:而,纟圖16所示之主動矩陣基板中,利用反射電極7 设盖龍流排線4,可消滅在透明電極6之像素間區域中向 垂直掃描方向延伸之像素間區域,有助於數值孔徑之提高 :且因被配置成不覆蓋閘匯流排線3,而可施行良好之: 又,在對P甲1匯流排線3,將TFT元件5配置成交錯狀之構造 中’利用使排列在同-行之反射電極7在垂直掃描方向錯開 -置寺也可私反射電極7配置成不覆蓋驅動本身之像素之 閘匯流排線3而覆蓋其他閘匯流排線3之狀態。但在此構成 中,同一行之反射電極7會被配置成交錯狀,在顯示直線之 際’有可能發生線條模糊等不利現象。 在此,在圖16所示之構成之液晶顯示面板中,假設像素 〈間距為縱27G μπι、橫9G _,反射電極間寬與透明電極間 寬均為7 μιη而計算數值孔徑時,反射區域之數值孔徑為 89.8%,透光區域之數值孔徑為73%,合計為97 。即, 可以實現光之湘效率非常高之反射透過m顯示面板。 又,在本實施形態3之上述說明中,雖記載有關確保最大 限之反射電極7面積之例,但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之比率並 未特別限足。即,透明電極6與反射電極7之形狀及面積可 任意設定。例如如圖17及圖18所示,可利用任意設計反射 電極7之形狀及面積,而將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之比率設定 於所希望之值。又,在反射電極7覆蓋源匯流排線4之構成 中,也可採用使該反射電極7覆蓋連接於本身之像素之源匯 86425 -18 - 1266115 /, 〇>排線4或其他源匯流排線4中之任何源匯流排線之構成。 [實施形態4] 依據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時,如以下所述。 在上述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3中,係在像素電極之周圍 心至少一部分,構成使反射區域之邊界與透光區域之邊界 相接之狀怨,利用排除在此等邊界相接之部分之像素間區 域以%求數值孔徑之提高。但,本案發明並非卩艮定於此 ,即使有像素間區域存在,只要可使其寬度小於以往,也 可謀求數值孔徑之提高。有關該種構成,將在本實施形態4 中加以說明。 茲茶照圖19及圖20說明在本實施形態4之反射透過型液 曰日頭π裝置所使用之主動矩陣基板之概略構成。 主動矩陣基板51係在玻璃等透明基板2上,形成閑匯流排 線3、源匯流排線4及作為開關元件之τρτ元件5。至此為止 心構成與貫施形態丨之構成同樣地,與以往無特別差異,故 在此省略詳細之說明。 在TFT元件5之汲極連接著連接電極52,再於其上形成透 明絕緣層53。在透明絕緣層53,於對應料接電極52之位 置形成接觸孔54,經由該接觸孔54連接著連接電極52與像 素電極。 在本實施形態4之主動矩阵基板51中,像素電極也係由透 明電極6與反射電極7所構成。但在主動矩陣基板⑽,透 明電極6與反射電極7中間不夹著絕緣層,而將透明電極6與 反射電極7共同在透明絕緣層53切成於大致同—層。 86425 -19- 1266115 又’在王動料基板51中,由於將透明電極6與反射電極 7在透明絕緣層5 3卜形+、/v i , ,_ ^成不大致同一層,故為了獲得相鄰像 m有必要在透明電極6與反射電極7間設置像辛 間區域。 十但’在上述構成之主動矩陣基板51中,透明電極6與反射 电極7間4像素間區域可利用透明電極6與反射電極7之圖 案化時之位置對準而設定其寬度。即,其寬度不會受钱刻 斤制Q此,在主動矩陣基板5 1中,形成於透明電極6與 反射電極7間之像素間區域可形成比以往充分狹有之寬度 ,因此,可減少像素間區域而提高數值孔徑。 然夺照圖21(a)〜圖21(J)說明上述構成之主動矩降基板^ 之製作步驟如下: 圖21(a)係表示在透明基板2上形成閘匯流排線3、源匯流 排線4、TFT元件5及連接電極52以前之狀態。在其上如圖 ()所示―敷感光性丙缔酸樹脂而形成透明絕緣層$ 3, 再如圖21(c)所示,利用光罩61將其曝光。其後,經顯影、 加熱工序,而如圖21(d)所示,在透明絕緣層53形成接觸孔 54 〇 在此’也可在透明絕緣層53之排除接觸孔54之部分之表 面形成凹凸(參照圖19)。此種凹凸可利用特定形狀之光罩, 由接觸孔部分以低照度施行曝光,經顯影、加熱工序而形 成。或者,也可利用層壓處理貼附初期狀態表面即具有凹 凸形狀之乾光阻膜予以形成,以取代形成透明絕緣層53之 感光性丙烯酸樹脂。此種凹凸尤其形成在反射區域時,可 86425 -20- 1266115 在形成;^遺凹凸之反射電極7上,獲得亂射之反射光,故較 為合適。 其次,如圖21(e)所示,對透明絕緣層53形成有接觸孔54 之主動矩陣基板51,形成透明電極材料層。再如圖21(f)及 圖21(g)所示,利用使用光阻膜62及光罩63之圖案化工序 (沉積、曝光(photo)、蝕刻(顯影)),形成特定形狀之透明電 極6圖案。 其次,如圖21(h)所示,形成反射電極材料層。再如圖以⑴ 及圖21⑴所示,利用使用光阻膜64及光罩65之圖案化工序 (沉積、曝光(photo)、蝕刻(顯影)),形成特定形狀之反射電 極7圖案。 在此,將透明電極6、反射電極7圖案化之光罩63、65? 利用位制準精度約丨_加以調整。因此,如圖21_^ ’在夾著像素間區域66而相鄭之透明電極6與反射電極^ ’該像素間區域66之寬度即使包含透明電極6與反射電極 之過量㈣所產生之側移部分,也可調整在3 _以下。 因此,與利用触刻形成像素間區域(為確實分離相鄰之係 素’通常需以上之寬度)之以往之液晶顯示面板相比 在上述王動矩阵基板51中,可形成更有之像素間區域。因 ::可減少像素間區域面積,實現非常高之數值孔徑之液 晶頭示面板。 具有以下之優 在本實施形態4之構成之液晶顯示面板中 點。 在實施形態!至實施形態3之構成t,透明電極6與反⑼ 86425 -21- 1266115 極7係隔著絕緣層9而呈現2層結構。另外,為了配合透光區 域與反射區域之延遲值,採用將透明電極6配置於絕緣層9 之下層’且在對應於透光區域之處,在絕緣層9設置開口部 Π之構造(參照圖2)。 在此種構造中,實際上,開口部丨丨之侧壁部並不平行於 顯不面之法線方向。因此,在開口部丨丨之侧壁部會以某種 程度之面積產生陡峭之傾斜。在此傾斜面配置作為反射電 極7心A1(鋁)時,由上入射之光會被陡峭之傾斜面以大的角 度反射,而被關入單元内部。因此,在上述傾斜部,即在 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之邊界部會產生無助於顯示之區域。 在本實施形態4之構成中,在對向基板(CF基板)21侧設置 大起部’以實現反射區域/透光區域之多間隙構造,使反射 區域與透光區域之邊界不會產生上述傾斜部。因此,無必 要將反射電極7配置於陡峭之傾斜部。從而,在本實施形態 4之構成中,與實施形態丨至實施形態3之構成相比,雖不能 凡全消除像素間區域,但也不會發生因傾斜部之產生而引 起顯示面積之減少之問題。當然,所謂上述傾斜部中之無 助於顯示之㈣,與以往之像素間區域相比,雖屬充分小 :面和,但因設計條#,有時可實現比實施形態U實施形 怨3之構成更高之數值孔徑。 又’在如圖19所示之主動矩陣基板51中,反射電極7雖經 由接觸孔54而連接至連接電極52,但,如圖2()所示,連接 土連接電極52者也可以為透明雨打& ,、 Θ达力甩極6。但,將透明電極ό連 接至連接電極52時,係將诱明雷打Α ^ μ t 了1尔打处力甩極6配置於連接電極52之上 86425 -22- 1266115 。因此’為了避免數值孔徑之降低,有必要以透明導電膜 形成該連接電極52。 又’在上逑主動矩陣基板51,只要將反射電極7形成可覆 盖閘匯/瓦排線3及源匯流排線4之至少一方即可。此時之效 果與上述實施形態2及實施形態3所說明之情形相同。 又’在本實施形態4之主動矩陣基板5 1中,反射電極7覆 盘閘匯流排線3時,與實施形態1及實施形態2同樣地,最好 構成將該反射電極7配置成覆蓋與驅動本身之像素之閘匯 流排線3相異之閘匯流排線3。 另外’使用主動矩陣基板5 1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 以常白方式被驅動時,可在均不屬於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 〈任何區域之空白區域中,利用設置遮光層以防止對比度 之降低。此點與實施形態1之說明相同。 又’利用將液晶層夾入於本實施形態4之主動矩陣基板5 i 與對向電極之間,構成液晶顯示面板。此時,主動矩陣基 板51之透明電極6與反射電極7係形成於大致同一層。因此 ’最好在對向基板側之對向電極中,以透光區域與反射區 域没置階差而抑制在反射區域之光之光路長與透光區域之 光之光路長之差。因此,可使電壓施加時之液晶層之延遲 變化在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相接近,實現良好之顯示。 又,在上述貫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4所說明之各液晶顯示 面板,可安裝驅動電路及光源41(參照圖3)等而構成反射透 過型液晶顯示裝置。 如以上所述,上述實施形態丨至實施形態4之主動矩陣基 86425 -23 - 1266115 板反射€極7與透明電極6構成之像素電極,將互相 ::連了 电極7施加電壓之反射區域之 、 1人被也明電極ό施加電壓 心透光區域之邊界之至少一邱八、 崢刀由该王動矩陣基板之顯示 面法線方向觀察時,呈現相接(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3)或接 近(實施形態4)狀態。 是故,在以互相無電性連接狀態相鄰之反射電極7與透明 電極6之間,利用使反射區域之邊界與透光區域之邊界之至 少一部分相接或接近,即可在此等邊界相接(或接近)之處, 消除(或減少)像素間區域。 因此,在使用上述主動矩陣基板之液晶顯示面板中,可 降低對顯不無助益之區域之像素間區域在整個顯示畫面中 所佔之比率。#,可獲得具有高數值孔徑之液晶顯示面板。 又,上述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3之主動矩陣基板係包含 互相直叉之多數閘匯流排線3及多數源匯流排線4、設於該 閘匯流排線3與該源匯流排線4之各交點之TFT元件5、及由 透明電極6與反射電極7所構成且連接sTFT元件5之像素電 極。而’上述反射電極7與上述透明電極6係以使透明電極6 位於來自光源之光入射侧,使反射電極7位於與液晶層相對 向侧之方式,在中間介著絕緣層9所形成。又,上述反射電 極7係在上述絕緣層9上跨過閘匯流排線3及源匯流排線4之 至少一方而被配置。即,上述反射電極7係在由該主動矩陣 基板之顯示面法線方向觀察時,形成使其一部分重疊於不 電性連接於該反射電極7之相鄰之透明電極6之端部。 S6425 -24- 1266115 、(構成〈王動矩陣基板中,利用將反射電極7之端部 、》成使#〈―部分重疊於不電性連接於該反射電極7 之相鄰之透明電;f亟6夕嫂却 -- ^ 一嘀峥,猎以將其配置成由該主動矩陣 基板之顯示面法線方命碧爽 产 求万向嘁祭時,可使反射區域之邊界與透 光區域之邊界相接之狀態。 、 反射區域之邊界與透光區域之邊界相接之部分 ,可完全排除其間之像素間區域。即,在使用該主動矩陣 基板〜夜0曰曰顯示面板中,可實現高數值孔徑。又,此時, 邊界相接之反射電極7與透明電極6係利用中間隔著絕緣層 9而確保電性絕緣。 又’、本實施形態4之主動矩陣基板係包含互相直交之多數 閘匯机排線3及多數源匯流排線4、設於該閉匯流排線3與該 源匯流排線4之各交點之TFT元件5、及由透明電極 電極7所構成且連祕TFT元件5之像素電極。而,上述反射 電極7與上述透明電極6係共同對上述閉匯流排線3、上述源 匯流排線4及上述TFT元件5,以中間介著透明絕緣層η而形 成’存在於互相無電性連接之相鄰之反射電極7與透明電極 6《間〈像素間區域之至少—部分係形成3 _以下之寬度。 在上逑王動矩陣基板中,上述反射電極7與上述透明電極 6均在上述透明絕緣層53上形成^大致同—層。因此,屬: 不同像素之電極彼此有必要在中間設置像素間區域加 緣。 、 在此,形成於同一種類之電極彼此(即反射電極7彼此或 透明電極6彼此)之間之像素間電極由於蝕刻精度之需要, 86425 -25- 1266115 其寬度至少需要5 μπι程度。相對地,在形成於不同種類之 電極(即反射電極7與透明電極6)之間之像素間電極中,其寬 度可利用圖案形成時之位置對準精度加以控制。因此,、= 形成於同-種類之電極彼此之間之以往之像素間區域相: ’可利用充分小之寬度(3 μηι以下)形成。 因此,利用將存在於反射電極7與透明電極6之間之像素 間區域《至少—部分形成於3 μπι以下之寬度時,可減少盔 :於顯示之像素間區域。即,在使用該主動矩陣基板之 晶顯示面板中,可實現高數值孔徑。 如以上所述,本發明之主動矩陣基板係具有反射電極與 迹明迅極構成之像素電極而使用於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 置心王動矩陣基板,將互相無電性連接之相鄰之反射電極 與透明電極,g己置成被反射電極施加電壓之反射區域之邊 界與被透明電極施加電壓之透光區域之邊界之至少一部分 由該主動矩陣基板之顯示面法線方向觀察時,呈現相接或 接近狀態。 依據上述之構成,在以互相無電性連接狀態相鄰之反射 電極與透明電極之間,利用使反射區域之邊界與透光區域 之邊界之至少一邵分相接(或接近)方式加以配置時,即可在 此等邊界相接(或接近)之處,消除(或減少)像素間區域。 因此,在使用上述主動矩陣基板之液晶顯示面板中,可 IV低對顯7F無助益之區域之像素間區域在整個顯示畫面中 所佔之比率,因此,可獲得具有高數值孔徑之液晶顯示面 板0 86425 -26- 1266115 又’在上述主動矩陣基板中,上述反射電極與上述透明 電極係以使透明電極位於來自光源之光入射侧,使反射带 極位於與液晶層相對向側之方式,在中間介著絕緣層戶= 成,在由孩主動矩陣基板之顯示面法線方向觀察時,可形 成使上述反射電極之端部之—部分重㈣不電性連接於該 反射電極之相鄰之透明電極之端部之狀態。 / 依據上述之構成,由於形成使反射電極之端部之—部分 重疊於不電性連接於該反射電極之相鄰之透明電極之= ,在由該主動矩陣基板之顯示面法線方向觀察時,被配i 成反射區域之邊界與透光區域之邊界相接之狀態。 因此’在反射區域之邊界與透光區域之邊界相接之部分 ,可完全排除其間之像素間區域。即,在使用該主動矩= 基板之液晶顯示面板中,可實現高數值孔徑。又,此時, 邊界相接之反射電極與透明電極㈣”間隔著絕緣層9 而確保電性絕緣。 曰 又,在上述王動矩陣基板中,上述絕緣層最好在對應於 上述透光區域之處設置開口部。 在反射電極與透明電極之間配置絕緣層之構成中,為了 使用未形成反射電極之區域作為透光區域,可考慮使上述 絕緣層變成透明,或在透光區域中,於上述絕緣層設置開 依據上述構成’將對應於上述透光區域之處設置絕緣層 開口。因Λ,在使用上述主動矩陣基板之液晶顯示面板中 ’可使液晶層之單元厚度在透光區域與反射區域相異,使 86425 -27- 1266115 透光區域之單元厚度大於反射區域之單元厚度約相當於上 述絕緣層之厚度。此時,可使電壓施加時之液晶層之延遲 變化在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相接近,實現良好之顯示。 +又,在上述主動矩陣基板中,上述反射電極與上述透明 電極係共同對將訊號電壓施加至此等電極用之配線及開關 凡件,以中間介著透明絕緣層而形成,存在於互相無電性 連接之相鄰之反射電極與透明電極之間之像素間區域之至 少一邵分可形成3 μηι以下之寬度。
依據上述構成,上述反射電極與上述透明電極均在上述 ^明絕緣層上形成於大致同―層。_,屬於不同像素之 電極彼此有必要在中間設置像素間區域加以絕緣。
在此’形成於同-種類之電極彼此(即反射電極彼此或透 明電極彼此)之間之像素間電極由於蝕刻精度之需要,其寬 度至少需要5 _程度。相對地,在形成於不同種類之^ (即反射電極與透明電極)之間之像素間區域中,其寬度可利 用圖案形成時之位置對準精度加以㈣。因此,與形成於 同-種類之電極彼此之間之以往之像素間利 用充分小之寬度(3 _以下)形成。 了利 Q此利用將存在於反射電極與透明電極之間之像素 區域〈至少-部分形成於3,以下之寬度時,可減少盔 於顯示之像素間區域。即,在使用該主動料基板之液 顯不面板中,可實現高數值孔徑。 又’上迷反射電極最好被配置成由該主動矩陣基板之顧 示面法線方向觀察時,不覆蓋源配線之狀態。 …、 86425 -28 - 1266115 及源配線力矩陣基板〈像素間區域中,配置有閘配線 戏之本發明—般在使反射區域之邊界與透光區 域(邊界相接近而無 ^ ^ ^ , '、曰匾或之構成中,閘配線或源配 、、泉(土 V、一部份會被反射電極所 依據上述構成,辦:μ、+、 ^ ,.g , 、 U反射電極配置成不覆蓋源配線之 :’,可降低源配線與反射電極間之寄生電容。因此, W低源配線與反射電極之電容衫所產生之串訊(陰影)。 、迟王動矩陣基板中,上述反射電極可被配置成 孩王動矩卩車基板之顯示面法線方向觀察時,至少覆蓋該 閘配線《7部分,各反射電極可被配置成覆蓋異於驅動本 身4像素之閘配線之閘配線之狀態。 、、在h反射包極至少覆蓋閘配線之一部分之構成中,將 ^射私極配置成復盍驅動本身之像素之閘配線時,反射 :極與閘配線間之寄生電容會變大,㈣入後之閘訊號下 牛寺像素私位之變動會增大,而會發生顯示不良之問題。 / =此知用上逑之構成時,可利用將各反射電極配置成 覆盍兴於驅動本身之像素之閘配線之閘配線之狀態,來規 避上述之問題。 又在上述主動矩陣基板中,該主動矩陣基板被使用於 带白方式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時,最好在均不屬於 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之任何區域之空白區域中,設置遮光 層。 在上逑構成之主動矩陣基板中,在透明電極間及反射電 極間刀別有像素間區域存在。因此,在透明電極間之像素 86425 -29- 1266115 間區域與反射電極間之像素間區域交叉之處,會產生不能 被透明電極及反射電極之任何電極施加電壓之若干空白區& 域。 在系白方式中,此空白區域會經常呈現白色顯示,因而 成為對比度降低之原因。但,採用上述構成時,可利用在 邊空白區域設置遮光層,防止此種對比度之降低。 又,本發明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面板係在上述主動矩 陣基板與對向基板之間央入液晶層所構成。 又,本發明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係包含上述液晶 顯示面板。 在上述構成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面板及反射透過型液 曰曰〜、示衣置中,與上述主動矩陣基板同樣地,可降低對顯 示…、助嚴之區域之像素間區域在整個顯示畫面中所佔之比 率。因此,可實現高數值孔徑。 在貫施方式之項中所述之具體的實施形態或實施例畢 兄係在於敘述本發明之技術内容,本發明並不僅限定於該 等具體例而作狹義之解釋,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後述 申叫專利範圍項中所載之範圍内,可作種種變更而予以實 施。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表示實施形態1之主動 矩陣基板之概略構成之平面圖。 圖2係表示上述主動矩陣基板之剖面構成之剖面圖。 圖3係表示使用上述主動矩陣基板之液晶顯示面板之構 86425 -30- 1266115 成之剖面圖。 圖4 (a)係表示在上述主動矩陣基板產生之空白區域之平 面圖。又’圖4(b)係表示對應於上述空白區域所設之遮光層 之平面圖。 圖5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主動矩陣基板之變形例之平面圖。 圖6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主動矩陣基板之另一變形例之平 面圖。 圖7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主動矩陣基板之又另一變形例之 平面圖。 圖8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主動矩陣基板之又另一變形例之 平面圖。 圖9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主動矩陣基板之又另一變形例之 平面圖。 圖1 〇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主動矩陣基板之又另一變形例 之平面圖。 圖11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主動矩陣基板之又另一變形例 之平面圖。 圖12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主動矩陣基板之又另一變形例 之平面圖。 圖1 3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主動矩陣基板之又另一變形例 之平面圖。 圖14係表示本發明之另實施形態,表示實施形怨2之主 動矩陣基板之概略構成之平面圖。 圖1 5係表示實施形態2之主動矩陣基板之變形例之平面 86425 -31 - 1266115 圖。 圖1 6係表示本發明之又另一實施形態,表示實施形態3 之主動矩睁基板之概略構成之平面圖。 固7係表示貫施形態3之主動矩陣基板之變形例之平面 圖。 圖18係表示實施形態3之主動矩陣基板之另一變形例之 平面圖。 、圖19係表示本發明之又另一實施形態,表示實施形態4 之主動矩陣基板之剖面構成之平面圖。 圖2〇係表示上述主動矩陣基板之概略構成之平面圖。 、圖21 (a)〜圖21⑴係表示上述主動矩陣基板之製作步 刮面圖。 ΛΛ 圖22係表示使用於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面板之以往、、 動矩陣基板之構成之平面圖。 <王 【圖式代表符號說明】 I 主動矩陣基板 3 閘匯流排線(閘配線) 4 源匯流排線(源配線) 5 TFT元件(開關元件) 6 透明電極 7 反射電極 9 絕緣層 10 接觸孔 II 開口部 86425 -32- 1266115 14 空白區域 15 遮光層 53 透明絕緣層 86425 - 33 -

Claims (1)

1266115 拾、申請專利範園: 1 一種主動矩陣基板,其係使用於包含反射電極與透明電 極之像素電極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襞置者;且 互相供電性連接之相鄰之反射電極與透明電極係以 下列方式被配置者·被反射電極施加電壓之反射艮找之 邊界與終透明電極施加電壓之透光區域之邊界之至少 一部分由該主動矩陣基板之顯示面法線方向觀察時,呈 現相接或接近狀態。 2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主動矩陣基板,其中上述反射 電極與上述透明電極係以使透明電極位於來自光源之 光入射侧,使反射電極位於與液晶層相對向侧之方式, 在中間介著絕緣層所形成; 在由該主動矩卩車基板之顯示面法線方向觀察時’形成 使上述反射電極之端部之—部分重4於不電性連接於 該反射電極之相鄰之透明電極之端部之狀態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主動矩陣基板,其中上述絕綠 層係在對應於上述透光區域之處設置開口部者。 4. :切專利範圍第丨項之主動矩陣基板,其中上述反勘 私枉14上逑透明電極係共同對將訊號電壓施加至此, ,之配線及開關元件,以中間介著透明絕緣層而形 成, 子在於互相無電性連接之相鄰之反射電極與透明 極之間之像素間區域之至少〜^ ^ 飞 土乂 一部分可形成以下 見度。 86425 12661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4項之主私& 土 * ^ — 王動矩陣基板,其中上述反 射電極係被配置成由該主動矩 6 平暴板4頭7F面法線方 向觀察時,不覆蓋源配線之狀態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4項之主動拓膝並4甘& 工助矩陣基板,其中上述反 射電極係由該主動矩陣基板之 ― < 員不面法線万向觀察時 ,至少覆蓋閘配線之一部分者; 各反射電極係被配置成覆蓋異於驅動本身之像素之 閘配線之閘配線之狀態者。 μ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4項之主動矩陣基板,其中該主動 矩陣基板係被使用於常白方式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 裝置;且 在均不屬於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之任何區域之空白 區域中,設置遮光層者。 8. -種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面板,其係包含含反射電極與 透明電極之像素電極者;且 在王動矩陣基板與對向基板之間夾入液晶層所構成,· 在上述王動矩陣基板中,互相無電性連接之相鄰之反 射電極與透明電極係以下列方式被配置者:才皮反射電極 施加電壓之反射區域之邊界與被透明電極施加電壓之 透光區域之邊界之至少一部分由該主動矩陣基板之顯 示面法線方向觀察時,呈現相接或接近狀態。 9. 一種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包含含反射電極與 透明電極之像素電極者;且包含 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面板,其係在主動矩陣基板與對 1266115 向基板之間爽入液晶層所構成者, 在上述主動矩陣基板中,互相無電性連接之相鄰之反 射電極與透明電極係以下列方式被配置者:被反射電極 施加電壓之反射區域之邊界與被透明電極施加電壓之 透光區域之邊界之至少一邵分由該主動矩陣基板之顯 示面法線方向觀察時,呈現相接或接近狀態。 86425
TW092118485A 2002-08-23 2003-07-07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of transflective typ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of transflective type TWI26611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43947A JP2004085720A (ja) 2002-08-23 2002-08-23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反射透過型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反射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4665A TW200424665A (en) 2004-11-16
TWI266115B true TWI266115B (en) 2006-11-11

Family

ID=31884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18485A TWI266115B (en) 2002-08-23 2003-07-07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of transflective typ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of transflective typ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980270B2 (zh)
JP (1) JP2004085720A (zh)
KR (1) KR100553286B1 (zh)
TW (1) TWI2661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78949B1 (ko) * 2003-12-05 2010-08-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JP4540355B2 (ja) * 2004-02-02 2010-09-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61895B2 (ja) * 2004-09-08 2006-1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91059A (ja) * 2004-09-21 2006-04-06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KR20070001647A (ko) * 2005-06-29 2007-01-04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사투과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287702B1 (ko) * 2005-06-30 2013-07-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투과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070132923A1 (en) * 2005-12-09 2007-06-14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Systems for displaying images involving transflective 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TW200807067A (en) * 2006-07-21 2008-02-01 Wintek Corp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I366725B (en) * 2008-04-25 2012-06-21 Wintek Corp Liquid crystal panel
JP5440237B2 (ja) * 2010-02-17 2014-03-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拡散装置、スクリーンおよび画像投写装置
CN102645774B (zh) * 2011-02-22 2016-05-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4570440B (zh) * 2011-06-09 2017-06-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
JP5878593B2 (ja) * 2014-07-04 2016-03-0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0426886B (zh) * 2019-07-22 2022-03-25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5355A (en) * 1993-03-10 1994-11-15 Wah-Iii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ght blocking, pixel enhancement and photocurrent reduction in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US6195140B1 (en) * 1997-07-28 2001-02-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 which at least one pixel includes both a transmissive region and a reflective region
US6281952B1 (en) * 1997-12-26 2001-08-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0312327B1 (ko) * 1999-07-31 2001-11-03 구본준, 론 위라하디락사 반사투과형 액정 표시장치
US6791648B2 (en) * 2001-03-15 2004-09-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evice,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ubstrate for liquid crystal device
US6734935B2 (en) * 2001-07-04 2004-05-11 Lg. Philips Lcd Co., Ltd. Array panel for a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776756B1 (ko) * 2001-08-01 2007-11-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085720A (ja) 2004-03-18
US6980270B2 (en) 2005-12-27
KR100553286B1 (ko) 2006-02-22
US20040036827A1 (en) 2004-02-26
KR20040018124A (ko) 2004-03-02
TW200424665A (en) 2004-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9298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
TW594341B (en) In-plane switch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3377447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66115B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of transflective typ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of transflective type
JP392350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262536A1 (en) Display device
TWI363919B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KR10179949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431770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3127236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TW200530721A (en) In-plane switch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0910993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1013256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30015737A (ko) 액정표시장치
WO2020003364A1 (ja) ブラック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TW200839892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thin film pattern and display device
JP3369502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4601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536123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0122094A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188682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device
KR2013003097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4093826A (ja) 液晶表示装置用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15576124A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534528A (zh) 像素结构、像素结构的制作方法及阵列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