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1988B -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radio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radio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1988B
TWI261988B TW092134132A TW92134132A TWI261988B TW I261988 B TWI261988 B TW I261988B TW 092134132 A TW092134132 A TW 092134132A TW 92134132 A TW92134132 A TW 92134132A TW I261988 B TWI261988 B TW I2619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terminal device
channels
uni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34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21758A (en
Inventor
Seigo Nakao
Yoshiharu Doi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TW200421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1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1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19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1261988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多重連接方法及利用該多重連接方 法之無線技術。尤其是關於利用空間之分割而多重連接複 數個終端裝置用的多重連接方法及利用該多重連接方法之 無線裝置。 【先前技術】 —在無線通訊中,為了謀求頻率資源之有效利用,而可 貫施包含分頻多重連接(Frequency Divisi〇n Multipie
Access · FDMA)、分時多重連接⑺me Divisi⑽心出_
Access : TDMA)、分碼多重連接(c〇de心⑷⑽論⑴心
AcCess · CDMA)的多重連接技術。隨著近年之行動電話的 普及等,-般而言較期望頻率利用效率之更提高,作為其 解決對策之一,已檢討所謂空間分割多重連接(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SDMA)或路徑分割多重連接 (Path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SDMa)之新的多重連接技 術。 SDMA,在無線基地台裝置中,例如係將同一頻率之 一個時槽(time Sl0t)分割成複數個空間,而在每一分割空間 内與所分配的使用者終端裝置之間傳送資料。關於各自之 使用者終端裝置的訊號,-般而〗,係、可使用設於無線基 地台裝置上之適應陣列天線等的相互干擾去除裝置來互相 分離(例如參照專利讀應陣列天線,係將在複數個 天線上所接收的訊號,以相應於傳輪環境之權向量 315295 6 I261988 vector)分別予以加權然 风以輸出關於所期望之使用 者終端裝置的訊號。 更用 (專利文獻1)曰本特開平11-3 13364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 作為:面使相對於使用者終端裝置之資料的佔有頻帶 I成為同等,而一面不使資料值 傳达品質降低下,提高資料 、、速度用的技術’係以適應調變技術為有效者,並檢对 對TDMA等之適用,其中該適應調變技術係按照衰減 (fachng)等之傳輸環境的變化,而變更例如以正交相移調變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QPSKr 16 正交調幅…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 > 錯誤訂正之編碼率所規定的請料速度者。在將該適庫 調變技術適用於SDMA的情況,當適應陣列天線之空間分 割不充分時,就會在複數個使用者終端裝置間發生干擾, 而因該干擾,卩高傳送速度連接在無線基地台裝置上=使 用者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品質就會特別劣化。 本發明人係認識到該種狀況而開發完成本發明,其目 的在:提供一種減低SDMA中之資料傳送速度高的終端裝 置之貝料傳送品質之劣化的多重連接方法及使用該多重連 接方法之热線裝置。又,提供一面減低因sdma所引起的 貢料傳达品質之劣化,而一面使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 增減的多重連接方法及使用該多重連接方法之無線裝置。 又,提供用以提高要求以高資料傳送速度進行連接的終端 315295 7 1261988 裝置之可連接性的多重連接方法及使用該多重連接方法之 無線裝置。又提供用於因SDMA所引起的資料傳送品質之 劣化大的情況中之多重連接方法及使用該多重連接方法之 無線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一態樣,係一種無線裝置。該裝置的特徵為 包含有:控制部,對於要藉由空間之分割而進行多重連接 的複數個終端裝置,分別分配頻道;以及訊號處理部,對 =分配至各個頻道的終端裝置,進行資料傳送處理。在該 ,置中’控制冑’亦可按照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而^ 疋以空間之分割為基礎的終端裝置之連接允許數。 所謂「連接允許數」,係指無線裳置允許連接之終端裝 置的數目,尤其是最大數之意。 ★控制部,亦可以若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變高的 #則使連接允許數變小的方式決定連接允許數。 亦可在更進一步分宝彳处μ丨、/此 ^ 數個時槽内,,置有:::二之多重化要素而設的複 箱、* 頁刀別刀配有後數個終端裝置之複數個 二:Γ部包含有:輸入部,用以輸入使指定終端裝置 ==送速度變化的要求;以及頻道配置部,即使在使 亦可以体之對象的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變化的情況, 的方置於各個時槽内的頻道數成為連接允許數以下 對象時槽間再配置頻道,並指示成為要求之 〜鳊衣置之資料傳送速度的變化。
亦可在更進—步分宝丨丨允丨、/ AL ^工間以外之多重化要素而設的複 315295 8 1261988 數個時槽内,配置有分 領道.㈣… 有複數個終端裝置之複數個 v、 係包含有頻道配置部,該頻道配置部传以— 面使配置於各個時槽内 置。卩係以 而h门 成為連接允許數以下,而 一面在不同的時槽間使頻 槽間再配置頻道。 ”的方式’在不同的時 所謂「頻道數不均等待於 裨門不7年」係私除了所配置的頻道數在時 槽間不冋的情況之外,亦 ^ A ^ ^ ^ ^ 匕3攸所配置之頻道數計算出的 貝枓傳达速度在時槽間不同的情況之意。 訊號處理部’亦可利用來自終端穿詈之蛀收“ *十丄 管拉丨今鄕* k 个曰、、文而衣置之接收訊號來計 接收%應特性;控制部命冬 f j P包3有·相關計算部,用以計算 與要稭由空間之分割而多重連 垔連接的稷數個終端裝置相對應 之各個接收響應特性間相,· ]之相關值,以及頻道配置部,在相 =於臨限值的情況,藉由空間之分割使複數個終端褒 =連接允許數以下之範圍内進行多重連接,而在相關值 夕各、 稽由工間以外之多重化要素的分割來 夕重連接複數個終端裳置。 在響應特性」中,亦包含根據對響應特性進行複數 =輛變換、或對響應特性進行線性變換等之指定的規則而 ‘k換所得者,£包含如權向量之加權係數。 —利用以上之裝置’由於係按照資料傳送速度,來決定 错由空間之分割而多重化的連接允許數,i以所決定之連 +數為基礎而進行頻道配置,所以可減輕因干擾所造 成的資料傳送品質之劣化。 本务明之另-恶樣,係一種多重連接方法。該方法係 9 315295 I261988 k照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來 多重連接至基地台裝置上的終端 決定藉由空間之分割 裝置之最大數。 而之 本發明之再另一態樣,係一種多重連接方法。該方法 亦可包含有:肖於要藉由空間之分割而進行多重連接的複 數個終端裝置,分別分配頻道的步驟;以及對於分配至各 個頻道的終端裝置,進行資料傳送處理的步驟。該方法中, 分別分配頻道之步驟,係按照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而 决疋以空間之分割為基礎的終端裝置之連接允許數。 、分別分配頻冑之步·驟,亦可以若終端農置之資料傳送 速度變高的話’則使連接允許數變小的方式決定連接允 數。 亦可在更進一步分割空間以外之多重化要素而設的複 们才4曰内配置有分別分配有複數個終端裝置之複數個 頻道;分別分配頻道之步驟包含冑:輸人使指定終端裳置 之資料傳送速度變化的要求之步驟;以及以即使在使成為 要求之對象的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變化的情況,亦可 使配置於各個時槽内的頻道數成為連接允許數以下的方 式,在不同的時槽間再配置頻道,並指示成為要求之對象 的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的變化之步驟。 亦可在更進一步分割空間以外之多重化要素而設的複 數個時槽内,配置有分別分配有複數個終端裝置之複數個 頻這;分別分配頻道之步驟,係包含有以一面使配置於各 個日寸槽内的頻道數成為連接允許數以下,而一面在不同的 日寸槽間使頻道數不均等的方式,在不同的時槽間再配置頻 315295 10 1261988 道的步驟。 進行資料傳送的步驟, a十 亦可利用來自終端裝置之接收 訊號來計算接收響應特性;八 <接收 刀別分配頻的步驟包含有·辞 算與要藉由空間之分割而多 3有口十 夕重連接的複數個終端裝置相對 應之各個接收響應特性間 w 相關值的步驟;以及在相關傕 小於臨限值的情況,藉由办門夕v—丨 相關值 二間之分剎使複數個終端裝置在 連接允终數以下之範圍θ 图円進仃多重連接,而在相關值大於 臨限值的情況,藉由空間 、 間从外之多重化要素的分割來多重 連接複數個終端裝置的步驟。 本❸月之更另-態樣,係一種程式。該程式包含有: 對於要藉由工ps1之分割而進行多重連接的複數個終端農 置’分別分配頻道的步驟;以及對於分配至各個頻道的炊 端裝置,進行資料傳送處理的步驟。該程式中,分別分配 頻道之步驟,係按照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而決定以空 間之为割為基礎的終端裝置之連接允許數。 分別分配頻道之步驟,亦可以若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 速度變高的話,則使連接允許數變小的方式決定連接允許 數。 。 亦可在更進一步分割空間以外之多重化要素而設的複 數個時槽内,配置有分別分配有複數個終端裝置之複數個 頻道;分別分配頻道之步驟包含有··輸入使指定終端裝置 之資料傳送速度變化的要求之步驟;以及即使在使成為要 求之對象的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變化的情況,亦可以 使配置於各個時槽内的頻道數成為連接允許數以不的方 315295 11 1261988 式’在不同的時槽間再配置頻道’並指示成為要求之對象 的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的變化之步驟。 亦可在更進一步分割空間以外之多重化要素而設的複 數個時槽内,配置有分別分配有複數個終端裝置之複數個 頻道;分別分配頻道之步驟,係包含有以一面使配置於各 T時槽内的頻道數成為連接允許數以下,而一面在不同的 時槽間使頻道數不均等的方式,在不同的時槽間再配置頻 道的步驟。 、 亦可利用來自終端裝置之接收 進行資料傳送的步 Λ嬈來计异接收響應特性;分別分配頻的步驟包含有卄 算與要藉由空間之分割而多重連接的複數個終端裝置相對 應之各個接收響應特性間之相關值的步驟;以及在相關值 小於臨限值的情況,藉由空間之分割將複數個終端裝置在 連接允許數以下之範圍内進行多 丁夕更逑接,而在相關值大於 臨限值的情況,藉由空間以外 U外之夕重化要素的分割來多重 連接複數個終端裝置的步驟。 本毛月之再另-恶樣,係一種無線裝置 有··控制部,對於指定之炊浐壯罢 χ <置匕各 、 疋之終鳊I置,分別分配已進行空間
分割的複數個頻道;以;5 % % + m A 以及讯唬處理部,對於終端裝置,進 行資料傳送處理。該裝置中 <直退 罝中抆制部,亦可按照終端裝置 之負枓傳达速度而決定要分 戈刀配至、,,;知衣置之頻道設定數。 所謂「設定數」,係指分 是最大數之意。 3刀配至热、、泉衣置的頻道數,尤其 由於係利用以上之壯 衣,备照頻道單位之資料傳送速 3]5295 12 1261988 度’決疋藉由空間之分割而分配的頻道之設定數,所以可 减輕因干擾所造成的資料傳送品質之劣化。 控制部,亦可以若分配|終端裝置之頻道單位的資料 傳送速度變高的話,則使設定數變小的方式決定設定數。 亦可在更進一步分割空間以外之頻道分配要素而設的複數 们頻f内’分別配置有分配至終端裝置之複數個頻道;控 制部包含有:決定部,用以決定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 的變更;以及頻道配置部,以即使在變更終端裝置之資料 傳送速度的情況,亦可以使配置於各個頻帶内的頻道數成 為設定數以下的方式,在不同的頻帶間再配置頻道。 所謂「頻帶」,係與「頻道」同樣,指為了在基地台裝 置與終端裝置等之無線裝置間進行通訊而設定的無線通訊 路徑之意,具體而言,在分頻多重連接(Frequency DivisiQn 咖tiple Access : FDMA)之情況係指特定的頻帶,在分時 多重連接(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τ〇ΜΑ)之情況係 指特定的時槽(time sl〇t)戍押( J 4 ?曰(slot),而在分碼多重連接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CDMA)^^ # 的編碼系列。 了心 工間以外之頻道分配要辛 係肖 文I」你包含對應FDMA . V員率、對應了副之時間等,更可為對應CSMA者。 亦可在更進一步分割空間以外之頻 複數個頻帶内,分別配置有分…端/配要素而- 、、, G芏〜而I置之福數侗相 逼,控制部係包含有頻道配 ’八 使配晋於々/ ^ 直邛,忒頻逼配置部係以一 σ個頻一的頻道數成為設定數以下,而—面 315295 13 1261988 不同的頻帶間使頻道數 配置頻道。 不均等的方式 在不同的頻帶間再 訊號處理部,亦n 算接收響庫特性…艮據來自終端裝置之接收訊號來計 分別對應it二3部包含有,計算部,用以計算 之相關值;以及頻工道配刀置^之戀固頻道的接㈣ 對終端裝置分別八B 、關值小於臨限值的情況, ,^ 刀己已進行空間分割的複數個頻道,而在 相關值大於臨限值的小主、w… Μ、而在 之頻道八…對終端裝置分配根據空間以外 乂貝逼刀配要素所得的頻道。 、卜以上之構成要素的任意組合、本發明之表現, 方法、I置、系、统、記錄媒體、電腦程式等之間進行轉 、者,亦可有效作為本發明之態樣。 【實施方式】 (實施形態1) κ施形態1,係關於藉由SDMA而與複數個終端裝置 連接的基地台之幾線裝置。關於藉由SDMA而多重化的終 立而衣置之無線訊號的各個,理想上雖可藉由設於無線裝置 上之適應陣列天線而分離,但是藉由相對於無線裝置之複 數個終端裝置的配置,卻無法充分地分離各個無線訊號, 一般而言會在該種複數個終端裝置間發生干擾。為了要〜 面抑制因干擾所造成的資料傳送品質之降低,而一面更提 向資料傳送速度,就要按照要藉由SDMA而連接之終端裝 置的資料傳送速度來決定根據S D Μ A而允許連接的終端裝 置之數目(以下,稱為「連接允許數」)。亦即,在終端裝 315295 1261988 置之資料傳迗速度高的情況,一般而言其資料傳送品質之 劣化會隨著干擾而變大,所以為了達成減低干擾之目的, 而減少連接允許數。另一方面,在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 度低的情況,由於因干擾所造成的資料傳送品質之劣化會 變小,為了達成增加無線裝置側之資料傳送速度之目的, 而增大連接允許數。 更且’在複數個終端裝置藉由例如TDMA之SDMA以 外的多重化要素而多重連接至無線裝置的狀況下,在 TDMA之一個時槽中,藉由SDMA而連接的複數個終端裝 置之一個,要求增加資料傳送速度(以下,將要求資料傳送 速度之終端裝置,稱為「增加要求終端裝置」)的情況,本 實施形態之無線裝置,即使讓增加要求終端裝置之傳送速 度增加,利用包含增加要求終端裝置之時槽中的SDma而 連接的終端裝置數,若小於連接允許數的話,則亦可按照 要求而使增加要求終端裝置之傳送速度增加。另一方面, 若大於連接允許數的話,則在全部的時槽中,以利用SDMa 而連接的終端裝置數成為連接允許數以下的方式,將包含 於連接有增加要求終端裝置之時槽中的其他終端裝置或是 增加要求終端裝置’變更成在其他之時槽下的連接之後, 使增加要求終端裝置之傳送速度增加。 第1圖係顯示由實施形態1之無線裝置1〇與終端裝置 26所構成的通訊系統。無線裝置i 〇,係包含有統稱為天線 22之第1天線22a、第2天線22b、第η天線22η、無線部 1 2、訊號處理部1 4、調變解調部1 6、基頻部1 8及控制部 315295 1261988 20,且與網路μ遠垃 > 仏a 接。然、、泉4 1 2係包含第1益時立 第2無線部12b、·. μ ' 3弟1揲線部12a、 含第p $讀部12n,而訊號處理部係包 …蝴理部14a、第2訊號 號處理部14m。終% 弟M说 調變解調部3〇及爲部邱π 一U 32、 土 V員口28。又,訊號係包含盔 訊號318、調變解锢邱伙生卜咕 …、、果邛&制 欣 。ϋ工1 Λ諕320、基頻部控制訊號322。 乐圖之通訊系統中,雖然一個終端 1 〇連接,作异每於L於 深衣置 ^仁疋只際上係可與Μ個終端装置26連接。 热線裝置1 0之基頻部i 8,係盥 係/、、、.罔路24之介面,終端 衣置之基頻部28,係與終端裝置%連接之pc、或線 端裝置26㈣之應用軟體間的介面,在通訊系統中進行成 為傳达對象的資訊訊號之收發處理。χ,雖亦可進行錯誤 §Τ正或自動再送處理,但是在此省略該等之說明。 無線裝置ίο之調變解調部16、終端裝置26之調變解 調部Μ ’雖係當作調變處理,並以欲發送載波之資訊訊號 來》周艾@產生發达訊號’但是在此’作為調變方式,係 以7Γ /4相& QPSK(以下’此亦顯示為QpSK)、、 64QAM為對象。又,作為解調處理,雖係解調接收訊號, 以再生所备送之資3孔δ凡遽’但是在此,係對qpsk進行延 遲檢波,對16QAM、64QAM進行同步檢波。 汛就處理部14 ’係進行適應陣列天線之收發處理中所 需要的訊號處理。 無線裝置10之無線部12、終端裝置26之無線部32, 係進行在訊號處理部14、調變解調部16、基頻部18、基 315295 16 1261988 頻邛28、調變解調部3〇中所處理的基頻訊號與無線頻率 之巩號間之頻率轉換處理、放大處理及AD或DA轉換處 理等。 、 無線裝置10之天線22、終端裝置26之天線34,係用 以收毛處理無線頻率之訊號。天線之指向性可為任意,天 線22之天線數被設為Ν。 控制部20,係用以控制無線部12、訊號處理部14、 調變解調部16及基頻部18之時序或頻道配置。 第2圖係顯示簡易型行動電話系統之叢訊袼式 format) ’作為實施形態i中所使用的叢訊格式之一例。在 仗叢Λ之開端開始至4符元(symb〇1)之間,配置有用於時 序同步的前導碼(preamble),而接於此之後的8符元之間, 配置有獨特字碼(uniqUe w〇rd)。前導碼與獨特字碼,由於 對無線裝置10或終端裝置26而言為已知,所以即使在後 述之訓練訊號中亦可使用。 第3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丨之頻道配置。在此,係將 SDMA之空間軸的多重度設為4,將TDMa之時間的多重 度,即時槽數設為3,其中配置從頻道(M)至頻道(3,句之 合計12頻道。又,在一個頻道中,分配有—個終端裝置, 而該終端裝置之調變方式或錯誤訂正之編碼率等的資訊, 係與該頻道共有。X ’第3圖係顯示上傳線路或下傳線路 之任一個。更且,亦可在頻率軸方向等中多重化。 第4圖至第6圖係顯示對應不同通訊系統之第^無線 部1 2a的各種構成。不同通訊系統間之差異,一般而古係 315295 17 1261988 由無線裝置1 〇之第1無線部1 2a所吸收,接於此之訊號處 理部1 4,係無須意識到通訊系統之差異即可動作。第4圖 之第1無線部1 2a,係對應如第2圖所示之簡易性行動電 話系統或如行動電話系統之單一載波通訊系統,而包含開 關部3 6、接收部3 8及發送部4 0。更且,接收部3 8,係包 含頻率轉換部42、正交檢波部44、自動增益控制 (Automatic Gain Control : AGC)部 46 及 AD(類比數位)轉 換部48,而發送部40,係包含放大部5〇、頻率轉換部52、 正交轉換部54及DA(數位類比)轉換部56。 又,吼號係包含統稱為數位接收訊號3 〇〇之第丨數位 接收訊號300a、及統稱為數位發送訊號3〇2之第丨數位發 达訊號3G2a。第5圖之第!無線部12a,係對應以寬頻分 碼多重連接(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八⑽“ ·· w-CDMA)或IEEE8G2· llb為準則的無線lan之頻譜 通訊系統,而附加有逆擴散部58及擴散部6〇。第㈣之 =無線部12a’係對應以_8G2山或叫^· 為準則的無線LAN之多載波诵%糸 換部62Π 夕戟,皮通讯系統,而附加有傅立葉轉 Ρ 62及逆傅立葉轉換部64。 開關部36,係根據控制部 收部^發送部㈣訊號之輸出Γ而切換對於接 接收邛3 8之頻率轉換部42盘 52係進行無線頻率之^鱼/ ^Μ〇之頻率轉換部 的頻率變化。羊之峨-個或複數個中頻之訊號間 正交檢波部44,係從中 之汛5虎错由正交檢波而產生 315295 18 1261988 "員之颌比sfl唬。另一方面,正交調變部54,係從基頻之 類比訊號藉由正交調變而產生中頻之訊號。 AGC部64,係自動地控制增益,俾使基頻之類比訊號 的振幅,設在AD轉換部48之動態範圍内的振幅上。 AD轉換部48,係將基頻之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訊 號’DA轉換部56,係將基頻之數位訊號轉換成類比訊號。 在此’將從AD轉換部48輸出之數位訊號當作數位接收訊 號3〇〇,將輸入至DA轉換部%之數位訊號當作數位發送 訊號302。 放大邛50,係用以放大要發送的無線頻率之訊號。 第5圖之擴散部60與逆擴散部58,係分別以事先規定之 擴放馬系列對數位發运訊號3 〇2與數位接收訊號遍進行 相關處理第6圖之逆傅立葉轉換部64與傅立葉轉換部 62係为別對數位發送訊號3〇2進行逆傅立葉轉換處理, 而對數位接收訊號3〇〇進行傅立葉轉換處理。 第7圖係顯示第!訊號處理部Ma之構成。第i訊號 處:邛1 4a ’係包含上升檢測部66、記憶體部η、接收權 ^里。十# 口p 70、判定部2〇2、合成部68、接收響應向量計 异部200、發送權向量計算部76及分離部74。更且,合成 部:8係包含統稱為乘法部78之第1乘法部78a、第2乘 法部78b、···第N乘法部78n及加法部8〇,而分離部74 係包含統稱為乘法部82之第1乘法部82a、第2乘法部 82b、…第N乘法部82n。 亿號係包含合成訊號304,分離前訊號306,統稱 315295 19 1261988
制中所需要的各種時序訊號,通知各部。 為接收權向县1 A O u 3 0 8 b、 里 3 〇 8 b、· 之弟1發i 發送權向i 之第1輸^ 1輸出控帝 上升檢測部66,係從 然線裝置1 0動作開始之觸 的叢訊訊號之開端的時序, 知控制部20。更且,抟剎ΛΓ< 記憶體部72,係記憶訓練訊號3 12,且按照需要而輪 出訓練訊號3 1 2。 接收權向量計算部70,係將數位接收訊號3〇〇之加權 所需要的接收權向量308,依遞回最小平方(Recursive
Least Squares : RLS)演算法或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s : LMS)演算法等之適應演算法,在訓練期間中, 利用數位接收訊號3 0 0、合成訊號3 0 4、訓練訊號3 1 2而算 出’而在訓練結束後,利用數位接收訊號3 00、合成訊號 3 0 4、判定訊號4 0 0而計算出。 合成部68,係在乘法部78中,以接收權向量308加 權數位接收訊號300之後,將該等在加法部80相加,並輸 出合成訊號304。 判定部202,係與事先規定合成訊號304之臨限值相 20 315295 1261988 車乂 ’而輪出判定訊號·。3外,判定並沒有需要為硬體 判定,亦可為軟體判定。 1 接收響應向量計算部200,係將接收響應向量4〇2,在 训練期間巾,利用數位接收訊號3⑽、訓練訊號312而算 出而在训練結束後,利用數位接收訊號3 00、判定訊號 40〇而算出,作為接收訊號對發送訊號之接收響應特性。 ^發运柘向量計算部76,係從作為接收響應特性之接收 4 σ畺308或接收響應向量4〇2,推定分離前訊號3〇6之 加權中所需要的發送權向量3 1 0。發送權向量3 i 〇之推定 :去’雖為任意,❻是最簡易的方法,只要直接使用接收 ^向i 308或接收響應向量4〇2即可。或是,亦可考慮在 接收處理與發送處理之時間差中所產生的傳輸環境之多卜 勒(D〇PPler)頻率變動,而依先前技術,校正接收權向量308 或接收響應向* 4〇2。另夕卜,在發送權向^ 3ig之推定方 面二雖然亦可只使用接收權向量308或接收響應向量402 、·方在此,通常係在使用接收權向量3 〇 8,但在判斷 為s於接收權向$ 3G8内的誤差較大的情況,㈣使用接收 響應向量402。 刀離邛74,係在乘法部82中,以發送權向量3 1 〇來 加權$離前訊號306,並輸出數位發送訊號302。 、第囷及第9圖係顯示上升檢測部6 6之構成,且分別 从匹配濾波器、接收功率測定器為基礎而構成。第8圖係 包含統稱^延遲部84之第u延遲部以⑽、第12延遲部 ab第延遲部84a(l-l)、第21延遲部84ba、第 21 315295 1261988 22延遲部84bb、…第延遲部84b(iq)、第川延遲 部84na、第N2延遲部84nb、…第Νπ」)延遲部mww), 統稱為乘法部86之第U乘法部86aa、第12乘法部86仏、 =1L乘法部86al、第21乘法部86ba、第22乘法部86bb、... =2L乘法部86bl、第N1乘法部86仙、第N2乘法部86α、·.. 第nl乘法部86n卜統稱為資料記憶部88之第i資料記情 部…、…料記憶部88b、…第L資料記憶部、881,: 法部90及判定部92。 ^ ^ ^ ^ J u U xg. 相關處理,而針對每一天線22使之平行延遲。 貝料口己[思口P 88,係分別以J符元逐次記憶用以檢測叢 訊訊號之開端用的訓練訊號3 12或其一部分。 又 乘法部86,係將所延遲之數位接收訊號與訓練訊 犰3 12 :乘,更且加法部9〇,將其結果予以相加。 ^判疋部92,係以加法部9G所得的相加結果為基礎, 而榀測出該值成為最大的時序 下馬蕞成吼唬之開端時序, 利用輸出控制訊號316予以輸出。 另一方面,第9圖係包含功盎4 μ μ η 功料管⑽ Q f U功'^异部94及判定部92。 力羊-十# 口p 94,係在指定期間叶曾 收功率,且莊士人, 』]汁斤數位接收訊號300之接 的訊號之功率。 而求出由全部之天線22所接收 較,係將接收訊號之功率與事先既定的條件相 :::被滿足的情況’就判定叢訊訊號 亥條件可為接收功率變成比設定作為臨限值之功率 315295 22 1261988 值大的期間超過預定的期間。 第H)圖係顯示執行LMS演算法之接收權向量計 的構成。接收權向量計算部7〇’係包含第":旦 計算部70a、第2接收栺内旦呌管Λ 隹向里 向旦… 私向…部7〇b、...第N接收權 二里°异口”〇η。更且’第1接收權向量計算部70a,係包 各切換部96、加法部98、 ,、 祓要,、軛邛10〇、乘法部102、 v長(step size)參數記憶部1〇4、 及延遲部110。 …加法部108 ;切換部96 ’係在訓練期間中選擇訓練訊號312,而在 。川、、東I。束後選擇判定訊5虎_,作& lms演算法之參昭訊 號。 ° 、,加法部%,係在合成訊號304與參照訊號之間,計算 1值,且輸出誤差訊號。該誤差訊號,係在複數共軛部100 進行複數共耗轉換。 乘法部1 02,係將複數共軛轉換過之誤差訊號、及第! 數位接收訊號300a相乘,而產生第1乘法結果。 乘法部1 06,係將步長參數記憶部丨〇4中所記憶的步 長麥數乘以第1乘法結果,而產生第2乘法結果。第2乘 法結果,係藉由延遲部11〇與加法部1〇8而回授之後,與 新的第2乘法結果相加。依如此的L M S演算法,將經過逐 次更新的加法結果,當作第1接收權向量308a來輸出。 第11圖係顯示執行相關處理之接收響應向量計算部 200的構成。接收響應向量計算部2〇〇,係包含切換部2〇4、 第1相關計算部206、第2相關計算部208、逆矩陣計算部 315295 1261988 2 1 0及最終計算部2 1 2。 切換部204,係在訓練期間中選擇訓練訊號312,而在 訓練結束後選擇判定訊號4〇〇,作為參照訊號。另外訓練 訊號3 1 2與判定訊號400,不僅可從第i訊號處理部丨4a 來輸入’亦可藉由未圖示之訊號線而從對應其他使用者之 終立而裝置26的第2訊號處理部1 4b、第Μ訊號處理部1 4m 來輸入。為了方便說明起見若將終端裝置26之使用者數設 為2的話,則對應第1終端裝置26之參照訊號係表示為 Sl(t),而對應第2終端裝置26之參照訊號係表示為S2(t)。 第1相關計算部206,係計算數位接收訊號3 〇〇與參 照訊號間之第1相關矩陣。為了方便說明起見將天線22 之數目設為2 ’而第1數位接收訊號3 00a之X1 (t)、及第2 數位接收訊號300a之x2(t),以下式來表示。 [式1] X2{t) = hnS\ (〇 + h22S2(t) 在此,hij係第i個終端裝置26至第j天線22j之響應 特性,且忽視雜訊。第1相關矩陣r 1,係以E為總體平均, 而以下式來表示。 [式2] E[x2S;] [Eix.S;] E[x2S;] 第2相關計算部208,係計算參照訊號間之第2相關 24 315295 I261988 矩陣R2’此第2相關矩陣R2可以下式表示。 [式3] E[SX] E[S"S2] E[S2S;] E[S2S2) 陣 逆矩陣計算部2 1 〇 係計算第2相關矩陣R2之逆矩 最終計算部2 1 2, 相關矩陣R1相乘 402 〇 係將第2相關矩陣r2之逆矩陣與第2 而輸出以下式表示之接收響應向量
[式4] 厶12 办22 h\\ Λι ^第12圖係顯示控制部2〇之構成。控制部20,係包含 記憶體部218、頻道配置部216'頻道管理部22〇及相 算部214。 記憶體部218,係記憶使用者傳送速度與連接允許數 屑係。在此係考慮簡易型行動電話系統,只將規定使用 =傳送速度之要因當作調變方式,而不考慮錯誤訂正。具 體的調變方式與連接允許數之關係,係在64QAM中設為工 台’在16 QAM中設為2台,在QPSK中設為4台。又, 在複數個終端裝置26藉由SDMA連接在同一時槽中的情 、疋連接允命數之调變方式’係採用該複數個終端穿 3J5295 25 1261988 置26之中,對應最高之使用者傳送速度的調變方式。 頻道配置部216,係以滿足記憶於記憶體部218内之 關係的方式,將分配至各個終端裝置26的頻道,配置在時 =軸與空間軸上◦又,亦進行無線裝置10之全體的時序控 頻道管理部220,係記憶已分配有終端裝置%之頻首 的配置。 人、 相關計算部2 1 4 ’係將輸出控制訊號3丨6取入,計曾 J同頻道間之接收響應向量402的相關值,並將結果通: 頻道配置部216。根據接收響應特性所得之該相關值,一 般係顯示空間之相關性。 第1 3圖係顯示按照來自增加要求終端裝置之要求,而 使資料傳送速度變化的順序。第12圖之頻道配置部216, 係輸入使增加要求終端裝置之調變方式變化,並使資料傳 送速度增加的要求訊號(以下,將所要求之調變方式稱為、 要求調變方式」)(S1G)。在資料傳送速度之增加為下傳 線路的情況’要求訊號係從網路24經由基頻部Μ而利用 基頻部控制訊號322而輸人,在上傳線路的情況,係經由 調變解調部16而利用調變解調部控制訊號320而輸入。頻 逼配置部216’係參照頻道管理部22〇,而調查包含有分配 至增加要求終端裝晋夕斗百;蓄沾士 " 士 置之^員逼的日守槽(以下,將之稱為「連接 時槽」)、之全部的頻道數(以了 ’稱為「連接頻道數」)(S12)。 頻逗配置部216,係比較使增加要求終端裝置成為要 q周變方式時之連接時槽的連接允許數與連接頻道數,若 315295 26 1261988 連接頻道數在連接允許數以下的話(S14之…),則將連接 要求終端裝置變更成要求調變方^,並使傳送速度增加 面’若連接頻道數不在連接允許數以下的話 (S14之[否])’則參照頻道#理部22q,分別調查包含於連 接時槽以外之全部時槽(以下’將該時槽之_個或是全部稱 為「未連接時槽」)内的頻道數與調變方式016)。 在變更成要求調變方式之增加要求終端裝置上存在有 可分配頻道之未連接時槽(以下,稱為「可能時槽」)的情 況(川之[是]),頻道配置部216就會選擇可能時槽之中頻 逼數最小者(S20)。更且,若有複數個被選擇之可能時槽的 話,則選擇頻道之調變方式最小的時槽(以 時槽」)(S22)。 丁豕 相關計算部214,係計算對應包含於對 道的接收響應向量402與增加要求終端裝 : 量402的相關值,芒兮M杜士 文仪曰應句 值以相關值在臨限值以下的2 [是]),則將分配至增加要求終 於對象時槽中的頻道(S26)。若的頻道’變更成包含 貝逼(S26)右该相關值不在臨限值以下 (= 否]),而存在具有與對象時槽相同之頻道數的二 之⑽28之[是])、或存在未調查之 曰 之[是]),係變更所碉杳之砗播π。a 日〕况(S32 處理。另-方面,在=! 4),並重複上述之 之叫),則前進至 未5周查之可能時槽的情況⑻2 《l古υ則則進至下一個步驟。 在未連接時槽中,即使對連接時槽 裝置以外的終端裝w ^ τ ^ > 9力要求終端 衣置(以下,將該終端裝置之-個或全部稱 315295 27 1261988 為「移動對象終端# m ^ 過連接允呼數、/的頻道,頻道數亦不會超 頻道之接收變靡6旦 於未連接%槽中的既有 ^ "心^里4〇2與移動對象終端裝置之接收塑庫 向f 402的相闕信Β 曰應 ^目關值^在臨限值& 述要件之未連接時槽的情況(S3 = =足上 象終端裝置之頻道一m人 ]Η“配至移動對 (S40)。另一方面,甚〇 w 不逆接W中的頻逼 拎力I电炊山 存在的活(S38之[否]),則拒絕使 曰:、農置之資料傳送速度增加的要求(S42)。 A结乂弟14圖(aHb)所示之第13圖的順序之頻道配置為 基礎,說明以上構成之無線裝置 、置為 係顯示初期狀態之頻道配置,二的動作。弟14圖⑷ QPSK。豆中,在八 置而全部頻道之調變方式設為 p w ^ ^才耗之頻道(Μ)的增加要求終端 衣置要求16QAM作為 、而 :;一:…時:: 調變:Π ?圖⑷之頻道配置的狀態下變更成要求 盥4,所以亦X 2 ”時槽3之頻道數亦分別為3 時所能使增加要求終端裝置移動 日守槽3,而變更成要求調變方 次 第14圖(a)之頻道(1 3、的 ;刀配至 2 ^ 、,、移動對象終端装置可移動至時枰 2所以如弟14圖(b)所示,在將豆邮, 曰 r9 „ 在將其所受的分配變更至頻道 (2,4)之後,會將分配至頻 、< ^ ^ , 、,)之增加要求終端裝置變更 成要未调變方式之16QAM。 依據貫施形離1,則山 ±〜、 J由灰減少連接資料傳送速度高之 、、尽立而I置的時槽之;查技# 4秦, < 曰之連接允峻,且增大連接資料傳送速度 315295 28 !261988 低之終端裝置的時槽之連接允許數,所以可一面抑制資料 傳送速度高之終端裝置的資料傳送品質之劣化,而一面可 提南連接資料傳送速度低之終端裝置的時槽之多重度。 (實施形態2) 在實施形態2中,與實施形態!同樣,無線裝置係將 面按照連接允許數,而一面將利用指定之時槽而連接的 終端裝置變更成利用其他的時槽之連接。在實施形態i 中,無線裝置係以滿足利用SDMA連接之一個終端裝置的 貝料傳达速度增加之要求的方式,變更連接終端裝置的時 槽。相對於此,在實施形態2中,即使沒有資料傳送速度 =之要求,亦可在複數個時槽中,以利用sdma連接的 終端裝置之數目不同的方式,變更應連接終端裝置之時 例如,在無線裝置之全部的時槽被使用於與終端裝置 之連接的情況,新要求連接的終端裝置(以下,稱為「新1 匕)由於可與已連接之終端裝置之任—個藉由⑽MA =重化’結果新裳置之資料傳送速度,可被限制在連接 伟左午數所規疋的值。因此本實施形態之無線裝置,為了即 ^置要求依高資料傳送速度來連接,$了提高其連接 鐵:能性,而會事先製備使指定之終端裝置所連接的時槽 又,以準備用以連接新裝置的時槽。 作:實施形態2之無線裝置】。的構成,由於使用第】 斤不者即可,所以省略無線裝置1〇之構成的說明。 弟Η圖係顯示變更頻道配置之順序。第12圖之頻道 315295 29 1261988 配置部2 1 6,係從頻道管理部220輸入在全部之時槽中配 置有頻道之意旨的資訊(S5 0)。頻道配置部216,係參明頻 道管理部220,調查全部之時槽中,是否存在2個以上之 可配置新頻道的時槽(以下,稱為「可能時槽」),即調杳 終端裝置2 6所分配的頻道數是否存在小於連接允許數之2 個以上的時槽。不存在的情況(S52之[否]),會結束處理, 存在的情況(S52之[否]),會選擇頻道數最小的可能時槽 (以下,將被選擇的可能時槽稱為「對象時槽」,將未被選 擇的可能時槽稱為「非對象時槽」)(S54)。 计异對應包含於對象時槽中之頻道的接收響應向量 4〇2、及對應包含於非對象時槽中之頻道的接收響應向量 4〇2之相關值,若該相關值在臨限值以下的話(咖之 [是]),則對分配至包含於對象時槽中之頻道的終端裝置 %’分配非對象時槽之頻道(S58)。在該相關值不在臨限值 二下(S56之[否]),且存在未設為對象時槽之非對象時槽的 个月況(S 6 0之[是]),就會變更 之處理m 槽(S62),並重複上述 子在未设為對象時槽之非對象時 钇的情況(S60之[否]),就結束處理。 a礎二第Γ圖(a)_(b)所示之第15圖之順序的頻道配置為 暴礎而呪明依以上構成所 ^ 16 θ 斤進仃的热線裝置10之動作。第 圖Ο)係絲員示初期狀態 置調變方式為QPSK的頻道、。了置」且在全部㈣槽中配 小於連接允許數之4,所以^部的時槽之頻道數, 作為對象時槽。分配至包含V::頻道數最小之時槽1 、對象日才槽中之頻道(1,1)的終 315295 30 1261988 端裝置26,由於可移動至時槽2,所以如第16圖(七)所示, 會將其所受的分配變更成頻道(2,3),並將配置於時槽i内 的頻道數設為零。 依據實施形態2,則因藉由將配置於時槽中的頻道 數,控制成在時槽間不同,而準備頻道數少的時槽,所以 可對新要求連接之終端裝置,進行更高之資料傳送速度的 連接。 (實施形態3) 在實施形態3中,與實施形態丨或2同樣,無線裝置 係藉由SDMA而連接複數個終端裝置。但是,實施形態3, 與貫施形態1 < 2不同,在即使利用設於無線裝置上的適 應陣列天線,亦無法使相對於複數個終端裝置之各個無線 訊號充分地分離的情況,就不使該複數個終端裝置藉由 SDMA而多重化,而在使例如資料傳送速度增加之後,依 序使用:個時槽而使之多重化(以下,將之稱為「封包通 訊」)。藉由此種多重化,即可抑制因干擾所造成的資料傳 送品質之劣化。 作為實施形態3之盔線裝詈】n从生 一 …深衣置1 0的構成,由於使用第1 圖所示者即可,所以省略盔線梦 — …、、尿衣置1 〇之構成的說明。 弟1 7圖係顯示連接斩駐罢 逆獲聊衣置的順序。第12圖之頻道配 置部2 1 6,係將新裝置相以沪中 、 〜和疋之调變方式而連接的意旨 之要求(以下,將所要灰夕胡掷 ^ _ 罟衣之凋艾方式稱為「要求調變方 式」)’經由調變解調部1 6而刹 ^ . 利用舌周邊解調部控制訊號320 而輪入(s 1〇〇)。頻道配置部21 a 1 10 係苓照頻道管理部220, 315295 31 1261988 刀別凋查包含於全部之時槽中的頻道數與調變方弋 (s_。不存在可配置新的要求調變方式之頻道二時样 亦即在全部之時槽中配置有連接允許數之頻道的情/ (s 1 04之[否]),就前進至步驟124以後的處理。另—方面 存在時槽(以下,將之稱為「可能時槽」)的情況⑻, [是]),頻道配置部2 1 6就合遗裡π Ab α 士桃丄 沉㈢遥擇可能時槽中頻道數最小 (S106)。更且,若被選擇的可能時槽有複數個的話,就竖 擇頻道之調變方式最小的時槽(以下,稱為「對象時^ 槽」)(S108)。 相關計算部214,係計算對應包含於對象時槽中之 道的接收響應向量402、及新裝置之接收響應向量4〇2 2 相關值,若該相關值在臨限值以下的話(Su〇之[是]),於 延擇對象時槽(S112),其中藉由SDMA而連接新裝置、 (sii4)。在該相關值不在臨限值以下(sn〇之[否]),且存 在具有與對象時槽同一頻道數之時槽的情況(su6之子 [是])、或存在未調查之可能時槽的情況(Sl2〇之[是]),就 會變更所調查的時槽(SU8、Sl22),並重複上述之處理。 另一方面,在不存在未調查之可能時槽的情況012〇之 [否]),就使新終端裝置之要求調變方式在可降低的情況 (S124之[是]),例如從16QAM變更至QpsK,並在降低要 求調變方式之後(S 126),重複上述之處理。 頻道配置部216,更參照頻道管理部22〇,調查在全部 之中,疋否存在調變方式為QpSK、既有的頻道數為2 以下之時槽,存在的情況(S128之[是]),就選擇符合之時 315295 1261988 槽中頻道數最小的時槽(以下,稱為「共有時槽」)(si3〇)。 即使在已被分配之終端裝置26 (以下,稱為「既有終端裝 置」)與新終端裝置,依序使用共有時槽中之—個頻道的情 況,亦以維持既有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的方式,決定 既有終端裝置與新終端裝置之調變方式(si32卜並以封包 通訊連接新終端裝置(S136)。另一方面,若不存在調變方 式為QPSK、既有頻道數為2以下之時槽的話⑻28之 [否]),則拒絕新終端裝置之連接(S134)。 以第18圖(a)至(b)所示之第17圖之順序的頻道配置為 基礎而說明依以上構成 益令# #成之無線哀置10的動作。第18圖( 係顯不初期狀態之頻道 、-置且在王邛的時槽中配置調變 方式為QPSK的頻i曾。π 通+、土 個鐵要求連接之新終端裝置的要求 XI周、交方式亦设為Q P S 。 雖W王邛的時槽之頻道數小於連 接允+數之4,伯9 ,丨I > 仁疋由於對應從頻道(1,1)至頻道(3 2)之接 收響應向量4〇2盥靳玖硿牡堪 一)之接 找 ”新、、、知叙置之接收響應向量402的相關 值大於臨限值,所w介> ^ 相關 M ^ ^ 亦热法將新終端裝置藉由SDMA而連 接至任一個時槽中。甘 連 丘有時样姓要 …人’選擇頻道數最小之時槽1作為 n 1 ^ 圖(b)所示,交互地依序將頻道 (1,1)在日守槽1中分西仏 、 配、、、6既有終端裝置,將時 之周期性存在的時序之昧M ^ ^ 熠之下一個 了斤之%槽1,分配給新終端裝置。 依據貫施形態3,目丨丨户门 ^ λλ ^ 貝1在同一時槽中使複數個終端穿罟 多重化的情況,若处 、而衣置 外〜 二4之为割充分的話,則使用資料值、、, 效率咼的SDMA,甚丁* 、τ十得:¾ 勹、s % 不充分的話,則藉由使用干擾少的封 包通訊,即可抑制資 夂夕的封 J貝科傳迗品質之降低。 315295 1261988 (實施形態4) 實施形態4,係與實施形態i同樣,關於利用刪八 連接至無線裝置的一個終端裝置,要求資料傳送速度增加 的情況。實施形態i中,雖係按照連接允許數,變更連接 終端裳置的時槽’但是實施形態4中,除此以外盥實施形 態3同樣,在即使藉由適應陣列天線亦無法使成為麵a 複數個無線訊號充分地分離之情況,會使複數個 、、冬立而1置依序使用一個時槽。 ⑽=實施形態4之無線裝置1〇的構成,由於使用第! 圖所不者即可,所以省略無線裝置1Q之構成的說明。 第19圖係顯示按照增加要求終端裝 變化的順序。步驟180以前,由於 “逮度 略說明。頻道配置部216,更夫昭 /目^,所以省 更麥照頻迢官理部220,調杳入 …夺槽中’是否存在調變方式為QPSK、既有;王 ::之時槽,存在的情況(⑽之則,就選擇符合之V 曰中頻道數最小的時槽(以下,稱為「共有時槽」)(S184) p使在已被分配之終端裝置26(以τ,稱為「既有終_ 置」m移動對象終端裝置,依序使用共有時槽中之衣 ^的f月況,亦以維持既有終端I置之資料傳送速度的^頻 式,決定既有終端裝置與新終端I置之調變方式 並以封包通訊來連接(⑽)。之後,使增加要求終端壯), 之貝枓傳达速度增加(S192)。另一方面,若不存=置 式為Q驟、既有頻道數為2以下之時槽的話(⑽之定方 [否]),則拒絕新終端裝置之連接(S190)。 3Ϊ5295 34 1261988 依據實施形態4,則在同一時槽中使複數個終端裝置 多重化的情況,即使空間之分割不充分,#由利用封包通 訊,亦會提高滿足增加要求終端裝置之要求的可能性。 (實施形態5) 實施形態5,係使實施形態!至4中採用sdma之無 線裝置應用於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 Input
Output: MIMO)系統中。本實施形態之無線袭置,係對終 端裝置,按照頻道單位之資料傳送速度而決定在MIMQ系 統中允許頻道之分配的頻道數(以下,稱為「設定數」)。 亦即,在頻道單位之資料傳送速度高的情況,一般而言由 於其資料傳送品質之劣化會因干擾而變大,所以為了達成 減低干擾之目的,而減少設定數。另一方面,在頻道單位 之資料傳送速度低的情況,由於干擾所造成的資料傳送品 質之劣化會變小,所以為了達成增加資料傳送速度之目 的,而增大設定數。 在此ΜΙΜΟ系統,係使基地台裝置與終端裝置分別具 備複數個天線,且設定對應各個天線的一個頻道。亦即, 對基地台裝置與終端裝置之間的通訊,設定最大天線數的 頻迢’以提鬲貧料傳送速度。另外,基地台裝置與終端裝 置之間的頻道’ 一般而言係可藉由適應陣列天線技術而分 離。刖面所述之利用SDMA的複數個終端裝置,係對應 ΜΙΜΟ系統中之複數個頻道。 依本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係如下所述。提供一種在 ΜΙΜΟ中之每一頻道之資料傳送速度高的情況減低資料傳 35 315295 1261988 =品質之劣化的無線褒置。又’提供-種用於因,所 引起的資料傳送品質之劣化大的情況之無線裝置。 貫施形態5,係關於第i圖所示之類型的通訊系統。 广與無線裝置10同樣,終端裝置%係由複數個天線 寺所構成。又,第1訊號處理部…至第M訊號處理部 Mm’係用以處理分割相對於_個終端裝置%之空間的μ 個之頻道。㈣i無線部12a之構成,係使用第7圖所示 者即可’上升檢測部66之構成,係使用第8圖或第9圖所 不者即可,接收權向量計算部7G之構成,係使用第1〇圖 所不者即可’減響應向量計算部2()()之構成,係使用第 11圖所示者即可。 第20圖係顯示實施形態5之頻道配置。在此,係將 ΜΙΜΟ之空間軸的頻道數設為4,將_Α之頻率轴的頻 道數,即頻帶數設為3,其中配置從頻道(U)至頻道(3,4) 之合計U頻道。又’第3圖係不區別上傳線路或下傳線路 而顯示。更且,亦可在時間軸方向等上設置頻道。 第21圖係顯示頻道配置之順序的流程圖。帛21圖係 顯示對應利用SDMA之第13圖的處理,按照 增加的決定,而增加資料傳送速度的順序。頻道配置^ 216,係用以決定對於通訊對象之終端裝置%的傳送速度 之增加(S210)。另外,將增加傳送速度之情況的調變方式 稱為「要求調變方式」。該傳送速度之增加的要求,例如可 藉由應用軟體而完成。頻道配置部2丨6,係參照頻道管理 部220’而調查分配給終端裝置%之頻道中已”分配至成為 315295 36 !261988 調變方式之變更對象的頻 的頻道數(以下,稱為「 *將之稱為「連接頻道」 頻道配置部216,伟比=」)(S212)。 頻帶之設定數與連接頻道數t求調變方式之情況的連接 的活⑽4之[是]),則變 數以下 速度(S244)。另一方 周…,亚増加傳送 話伽之[否]),則參二^_不在設定數以下的 於連接頻帶以外之全部頻 邛220 ’为別调查包含 外,「未連接頻帶」,係m調變方式(s2i6)。另 ^ ρ, 頌不在終端裝置26與無線裴置 之間所連接的頻帶中之「連接頻帶」以外的頻帶。 二在連=Γ分配給設為要求調變方式之終端裳置 Ζ 0扪禾連接頻帶(以下 之則,頻道配置部216:二能頻帶」)的^^^ 小者⑽。)。更且,若被選二:能頻帶之中頻道數最 則選擇頻道之調變方式最=能頻帶有複數個的話, 帶」)(S222)。 ^的頻帶⑽下’稱為「對象頻 相關計鼻部2 14,孫士+笞n + 道的接收響應向量4。2與對:=含:對象頻帶中之頻 旦 α所^日加之頻迢的接收響應向 里之相關值,若該相關值在臨限值以下的話(S224之 [是]),則將分配給終端裝置26之頻道’變更成包含於對 象頻帶中之頻道(S226)。在該相關值不在臨限值以下(S224 之[否]),且存在具有與對象頻帶同—頻道數的頻帶之情況 ⑽8之[是])’或存在未調查之可能頻帶的情況(功2之 315295 37 1261988 [是]),就變更所調查的頻帶(s 2 3 〇、s 2 3 4),並將之當作對 象頻帶,而重複上述之處理。另一方面,不存在未調查之 可能頻帶的情況(S232之[否]),就前進至下一個步驟。— 調查與成為連接頻帶内之調變方式之變更對象的頻 以外之頻道(以下,將該頻道之一個,或全部稱為「移動= 象頻道」)相對應的接收響應向量4〇2、及對應包含於未連 接頻帶中之既有頻道的接收響應向量4〇2之相關值是 臨限值以下⑽6)。存在滿足上述要件之未連接頻帶的情 二[是]”就將移動對象頻道’變更成包含於該未 連妾頻可中的頻道(咖)。另—方面,若不存在的話⑽8 之[否j),就拒絕資料傳送速度之增加(s242)。 弟22圖係顯示頻遺·阶罢 運配置之順序的流程圖。第22圖係 顯不對應利用SDMA之第 ㈡係 噸、曾阶罢之弟15圖’而變更頻道配置的順序。 頻道配置部216,係從頻道管 Φ舶罢士i 貝逼吕理口p 220輸入在全部之頻帶 ,有頻運之意旨的資訊(S25〇)。頻道配置部216,係 參照頻道管理部220,調查全部之頻帶中 ’、 上之可配置新頻道之頻帶(以下η「 存在 即是否存在2以上之終:;置下: 數的頻帶。不存在的情:之之頻道 在的情況(S252之[是〗),則、g [、否]),則結束處理,存 下,將被、琴遲 处 、、擇頻道數最小之可能頻帶(以 ,、擇々可能頻帶稱為「對 的可能頻帶稱為「㈣稱頻道」)(s254)^」)#未被遙擇 計算對應包含在對象 彻、及對應包含在非對象頻之頻逼的接收響應向量 八可中之頻逼的接收響應向量 315295 38 1261988 402之相關值,若該相 「H 肖值在限值以下的話(S256之 [疋]),則將非對象頻帶分 备 V刀配至包含於對象頻帶中的頻道 (25 8)。在該相關值 个隹L限值以下(S256之[否]),且存 在未成為對象頻帶之非對象 仔 ^ 了豕頻f的情況(S260之[是]),针 變更對象頻帶(S262),並重複上、十、夕/ L"J)就 II後上述之處理。另一方面, 存在未設為對象頻帶 就結束處理。 …員-的情況(S260之情況), 弟23圖係顯示頻道 、-置之順序的流程圖。頻道配置部 定對通訊對象之終端…的傳送速度之 册 、,相關计异部214,係計算對應包含在對象頻 f中之頻道的接收塑旦 、 收塑庳向旦a 0心向篁402與對應所增加之頻道的接 m G2之相關值’若該相關值在臨限值以下料 (82之[是D ’則分…細方式之㈣,亦即分配以 =一頻率與時間,且分配將空間分割而成的頻道(s284)。 方面,若相關值不在臨限值以下的話(8282之[否]), 貝刀配以不同頻帶的頻道(S286)。 1至3依以上,構成的無線裝置1〇之動作,係對應實施形態 盔中斤。己載的無線裝置1 〇之動作。另外至此,係就在 ^ .、 之内部所完成之頻道數與資料傳送速度的決 次2 、',兒月。貫際上,必須將在無線裝置1 0中所決定的 可、、立又之芰更寻通知終端裝置26。該通知之方法亦 f 例如亦可使用指定之控制訊號,或不使用控制
: 攸奴低的貢料傳送速度開始資料傳送,而在ACK ?运回的期間’慢慢地增加資料傳送速度。又,有關在終 315295 39 1261988 端裝置26中所決定的資料傳送速度之變更等亦為同樣。 一依據實施形態5,則由於存在頻道單位之資料傳送速 度同的頻逼之情況,就減少頻道之設定數,而存在頻道單 位之資料傳送速度低的頻道之情況,就增大頻道之設定 數所以可在頻逼單位之資料傳送速度高的情況抑制資料 傳迗品質之劣化,而在頻道單位之資料傳送速度低的情況 提高全部頻道之資料傳送速度。又,可提供一種在Μ· 中之每一頻道之資料傳送速度高的情況減低資料傳送品質 之劣化的恶線裝置。又,可提供一種一面減低因ΜΙΜΟ所 引I的資料傳送品質之劣化,而一面增減終端裝置之資料 傳送速度的無線裝置。又,可提供一種用於因Μιμ〇所引 起的資料傳送品質之劣化大的情況之無線裝置。 以上,係以實施形態為基礎而說明本發明。該實施形 態係例示,對於熟習該項技術者當然可理解,在該等之各 構成要素或各處理過程之組合中可進行各種的變化例,且 該種變化例亦涵蓋在本發明之範圍内。 實施形態1至3中,控制部20係為了使資料傳送速度 產生變化而使調變方式產生變化。但是,資料傳送速度之 變化,亦可藉調變方式以外的方式來完成,例如,亦可使 錯5吳叮正之編碼率產生變化。依此變化例,即可利用調變 方式之組合與編碼率之組合,更詳細地規定資料傳送速 度。換句話說,結果只要資料傳送速度具有複數個值即可。 實施形態1至3中,控制部20係執行TDMA作為 SDMA以外之多重化要素,因此而將頻道配置於時槽中。 315295 40 1261988 疋夕重化要素亦可為TDMA以外,例如有fdmA及 CDMA等’而準備與之匹配的時槽。依此變化例,即可使 SDMA與各式各樣的多重連接技術相組合。換句話說,只 要藉:與SDMA相組合,即可連接更多數的終端裝置%。 貝鼽形恶1中’接收權向量計算部7〇,係為了推定接 收權向量谓而使用適應演算法,接收響應向量計算部 2曰〇〇,係為了推定接收響應向量4〇2而使用相關處理。但 t,在接收權向量計算部7G與接收響應向量計算部200 “亦了執订此:以外的處理,例如在接收權向量計算部7〇 14接收響應向量計算部^ / 巾’亦可執行適應演算法或相 關處理中之任一種。此時曰 應向量計算部亦可:為一收:。向…部70與接收響 部7。或接收響應向量又亦在接收權向量計算 法或相關處理不同的多::中,亦可執行與適應演算 rias .f. t. 夕㈣分類(Mult_Signal
ClaSS1flcatlon ·· MUSIC) 化例,可更詳細地識別希:二寺之 向推定。依此變 飞引布2波及不要波。拖 關適應陣列天線之訊號處理中,n 兄’在有 收訊號予以分離的值即可。,、要^隹定可將複數個接 實施形態3及4中,控制部2 線而進行空間之分割不充八、主 你在糟由適應陣列天 配給複數個終端裝置。但是 跣將一個頻道依序分 端裝置所進行之頻道分配:可:二:情況中’對複數個终 對一個時槽更進行時間分割,並=从外者,例如,亦可 端裝置之頻道。換命年_ 亚刀別配置分配給複數個終 、…兄,只要可抑制因干擾所造成的:身 315295 41 I261988 料傳送品質之劣化即可 實施形態3及4 士 , _ 4中,控制部20,係在調查針對終端# 置26之藉由SDMa 而衣 就、>收 之頻迢分配之後,在未被分配的情況, 坑進行將一個頻道价Λ、 、、依序分配給複數個終端裝置26 通訊。但是,爷笙 7 ^ 田 μ寻之切換亦可為其他的方法,例如,亦可 取初計算複數個終端努w % μ々4 μ # . 而衣置26間之相關值,且在此進行多番 連接技術之切換。施a & 、 、換句活說,結果只要是使用SDMA盥此 外之多重連接技術即可。 〃此 、 # 中’分割空間而成的頻道,係進而利用 來夕重化。但是並不限於此,例如亦可與實施形態 ^ 4同樣,可利用丁DMA來多重化。又亦可利用CSMA 來多重化。依據此變化例,則可使ΜΙΜΟ與各式各樣的多 重連接技術相組合。換句話說,只要藉由與MI]V[〇相組合, 而分配更多數的頻道即可。 、口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通訊系統的構成圖。 第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叢訊格式的示意圖。 第3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頻道配置的示意圖。 第4圖係顯示第1圖之第1無線部的構成圖。 第5圖係顯示第1圖之第1無線部的構成圖。 第6圖係顯示第1圖之第1無線部的構成圖。 第7圖係顯示第1圖之第1訊號處理部的構成圖。 第8圖係顯示第7圖之上升檢測部的構成圖。 第9圖係顯示第7圖之上升檢測部的構成圖。 315295 42 1261988 弟10圖係顧+ # /、、〃、弟7圖之接收權向量計算部的構成圖。 圏。 圖係顯示第7圖之接收響應向量計算部的構成 $ 12圖係1員示第1圖之控制部的構成圖。 第1 3圖传親;κ ’、”、、、不貫施形態1之頻道配置的順序圖。 第14圖(a)至(b)係顯示第u圖之頻道配置的示意圖。 第1 5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頻道配置的順序圖。 第16圖(a)至(b)係顯示第15圖之頻道配置的示意圖。 第1 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頻道配置的順序圖。 第18圖(a)至(b)係顯示第17圖之頻道配置的示意圖。 第1 9圖係顯示實施形態4之頻道配置的順序圖。 第20圖係顯示實施形態5之頻道配置的順序圖。 第2 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5之頻道配置之順序的流程 圖。 第2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5之頻道配置之順序的流程 圖。 第23圖係顯示實施形態5之頻道配置之順序的流程 圖。 10 無 線 裝 14 訊 號 處 18、28 基 頻 部 24 網 路 28 基 頻 部 置 12、 理部 16、 20 26 34 32 無線部 30 調變解調部 控制部 終端裝置 天線 315295 43 1261988 36 開關部 38 接收部 40 發送部 42 > 52 頻率轉換部 44、 54 正父檢波部 46 AGC部 48 AD轉換部 50 放大部 56 DA轉換部 58 逆擴散部 60 擴散部 62 傅立葉轉換部 64 逆傅立葉轉換部 66 上升檢測部 68 合成部 70 接收權向量計算部 72 記憶體部 74 分離部 76 發送權向量計算部 78、 82、 86 ^ 102 > 106 乘法部 80 ^ 90 > 98 、 108 加法部 84、 110 延遲部 88 資料記憶部 92、 202 判定部 94 功率計算部 96、 204 切換部 100 複數共軛部 104 步長參數記憶部 200 接收響應向量計算部 206 第1相關計算部 208 第2相關計算部 210 逆矩陣計算部 212 最終計算部 216 頻道配置部 220 頻道管理部 300 數位接收訊號 302 數位發送訊號 304 合成訊號 306 分離前訊號 308 接收權向量 310 發送權向量 312 訓練訊號 314 輸入控制訊號 44 315295

Claims (1)

1261988 ;'-· -.- 禾W134132號專利申請案 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1 一種益泠駐班 (94年8月30曰 ……泉裝置,其特徵為包含有: 控制部’對於要藉由空間之分割而進行多重連接 後個終端裝置,分別分配頻道;以及 —讯號處理部’對於分配至各個頻道的終端裝置,线 行資料傳送處理,且 —、j述控制部,係按照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而法 疋以空間之分割為基礎的終端裝置之連接允許數。 • t申: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 係以右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變高的話,則 接允許數變小的方式決定連接允許數。 ^ 3·如申请專利範圍帛1項之無線裝置,其中: 在更進一步分割空間以外之多重化要素而設的複 數個時槽内,> 配置有分別分配有複數個終端裝置書 個頻道; 上述控制部包含有: 朽 ^用以輸入使指定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产 變化的要求;以及 又 頻迢配置部,以即使在使成為上述要求之對象的終 =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變化的情況,亦可使配置於各個 可扎内的頻道數成為上述連接允許數以下的方式,在不 同的時槽間再配置頻道,並指示成為上述要求之對象的 (修正本)315295 1261988 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的變化。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裝置,其中· 在更進-步分割空間 數個時槽内,配置有分另“彳重化要素而设的復 個頻道, ⑺为配有複數個終端裝置之複數 上述控制部係包含 以一面使配置於各個時辑允a置^亥頻道配置部係 . 槽内的頻道數成為上述連接允 许數以下,而一面扃 Q工乩逑按兀 式,在不πμ* 的時槽間使頻道數不均等的方 式在不同的時槽間再配置頻道。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裝置,其中·· 上述訊號處理部,係利 來計算接收響應特性,未自终…之接收訊號 上述控制部包含有·· ^關#,用以計算與要藉由空間之分割重 連接的複數個終端梦署知由 而裝置相對應之各個接收響應特性間 之相關值;以及 頻道配置部’在上述相關值小於臨限值的情況,藉 由空間之分割使上述複數個终端農置在上述連接允許 數以下之範圍内進行多重連接,而在上述相關值大於臨 限值的情況,藉由空間以外之多重化要素的分割來多重 連接上述複數個終端裝置。 一種多重連接方法’其特徵為:按照終端裝置之資料傳 送速度來決定藉由空間之分割而多重連接至基地台裝 置的终端裝置之最大數。 (修正本)315295 6. 1261988 7.—種多重連接方法,其特徵為包含有: 二要藉由空間之分割而進行多重連接的複數個 ;古而A置’分別分配頻道的步驟;以及 對於分配至各個頻道的終端裝置,進行資料傳送處 理的步驟,且 上迟刀別分配頻道之步驟,係按照終端裝置之資料 傳运速度而決定以空間之分割為基礎的終端裝置之連 接允許數。 8·:申請專利範圍帛7項之多重連接方法,其中上述分別 刀配頻道之步驟,係以若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變高 勺。舌則使上述連接允許數變小的方式決定連接允許 數。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多重連接方法,其中: 在更進一步分割空間以外之多重化要素而設的複 數個時槽内,配置有分別分配有複數個終端裝置之複數 個頻道; 上述分別分配頻道之步驟包含有: 輸入使指定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變化的要求 之步驟;以及 以即使在使成為上述要求之對象的終端裝置之資 料傳送速度變化的情況,亦可使配置於各個時槽内的頻 道數成為上述連接允許數以下的方式,在不同的時槽間 再配置頻道,並指示成為上述要求之對象的終端裝置之 資料傳送速度的變化之步驟。 (修正本)315295 1261988 10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多重連接方法,其中: 在更進-步分割空間以外之多重化要素而設的複 放個時槽内,配置有分別分配有複數 個頻道, 衣罝心奴数 上述分別分配頻道之步驟,係包含有以—面使配置 於各個時槽内的頻道數成為上述連接允許數以下,而一 面在不同的時槽間使頻道數不均等的方式,在不同的時 槽間再配置頻道的步驟。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帛7項之多重連接方法,其中: 上述進行資料傳送的步驟,係利用來自終端裝置之 接收訊號來計算接收響應特性, 上述分別分配頻道的步驟包含有: δ十异與要藉由空間之分割而多重連接的複數個終 端裝置相對應之各個接收響應特性間之相關值的步 驟;以及 在上述相關值小於臨限值的情況,藉由空間之分割 使上述複數個終端裝置在上述連接允許數以下之範圍 内進行多重連接,而在上述相關值大於臨限值的情況, 藉由空間以外之多重化要素的分割來多重連接上述複 數個終端裝置的步驟。 2 ·種5己錄媒體,係記錄有電腦執行之程式,該程式的特 徵為包含有: 對於要藉由空間之分割而進行多重連接的複數個 終端裝置,分別分配頻道的步驟;以及 4 (修正本)315295 Ϊ261988 對於分配至各個頻道的終端裝置,進行資料傳送處 理的步驟,且 上述分別分配頻道之步驟’係按照終端裝置之資料 傳送速度而決定以空間之分割為基礎的終端裝置之連 接允許數。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記錄媒體,其中上述分別分 配頻道之步驟,係以若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變高的 話,則使上述連接允許數變小时式決定連接允許數。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記錄媒體,其中: 在更進-步分割空間以外之多重化要素而設的複 數個時槽内,配置有分別分配有複數個終端裝置 個頻道; 上述分別分配頻道之步驟包含有: 輸入使指定終端農置之資料傳送速纟變化的要求 之步驟;以及 以即使在使成為上述要求之對象的終端裝置之資 料傳送速度變化的情況,亦可使配置於各個時槽内的頻 道數成為上述連接允許數以下的方式,在不同的時槽間 再配置頻道,並指示成為上述要求之對象的終端裝置之 資料傳送速度的變化之步驟。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ι2項之記錄媒體,其中: 在更進-步分割空間以夕卜之多重化要素而設的複 數個時槽内’配置有分別分配有複數個終端裝置之複數 個頻道; 夂、 (修正本)315295 1261988 上述分別分配頻道之步驟,係包含有以一面使配置 於各個時槽内的頻道數成為上述連接允許數以下,而一 面在不同的時槽間使頻道數不均等的方式,在不同的時 槽間再配置頻道的步驟。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記錄媒體,其中: 上述進行資料傳送的步驟,係利用來自終端裝置之 接收訊號來計算接收響應特性, 上述分別分配頻道的步驟包含有: 計算與要藉由空間之分割而多重連接的複數個終 端裝置相對應《各個接收響應特性間之相關值的步 驟;以及 上述相關值小於臨限值的情況,藉由空間之分割 使上述複數個終端裝置在上述連接允許數以下之範圍 内進行多重連接,而在上沭 _ $相關值大於臨限值的情況, 藉由空間以外之多重化I去 要素的为割來多重連接上述複 數個終端裝置的步驟。 17· 一種無線裝置,其特徵為包含有: 控制部,對於指定之终 、而裝置,分別分配已進行空 Θ 7刀割的複數個頻道;以及 訊號處理部,對於卜u 理;且 對上述终端裝置,進行資料傳送處 上述抚制部,係按照終 宁至八啦$ u , 而4且之I料傳送速度而決 疋要刀配至上述終端裝置 <頻道設定數。 18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盔 、扃置,其中上述控制 1261988 部’係以若分配至上述終端裝置之頻道單位的資料傳送 ,度變南的話,則使上述設定數變小的方式決定設定 數。 I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7項之無線裝置,其中· ”在更進—步分割空間以外之頻道分配要素而設的 個頻道· 罝肩刀配至上述終端裝置之複數 上述控制部包含有: 、疋卩用以決疋上述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的 變更;以及 :道配置部,以即使在變更上述終端裝置之資料傳 '二二J h況,亦可使配置於各個頻帶内的頻道數成為 ::!定數以下的方式,在不同的頻帶間再配置頻道。 .°申凊專利範圍第17項之無線裝置,其中: 、-#在更進步分割空間以外之頻道分配要素而設的 複數個頻帶内,分 刀別配置有分配至上述終端裝置之複數 個頻道, 上述控制部係包含有·· ^ ''丨忒頻道配置部係以一面使配置於各個 頻τ内的頻i曾# Λ、 數成為上述設定數以下,而一面在不同的 頻帶間使頻道翁ν 數不均寺的方式,在不同的頻帶間再配置 頻道。 2 1 ·如申請專利範 U弟1 7項之無線裝置,其中: I汛齓處理部,係根據來自終端裝置之接收訊號 7 (修正本)315295 1261988 來計算接收響應特性, 上述控制部包含有: 相關计异部’用以計算分別對應已進 複數個頻道的接收響應特性間之㈣值;;^刀。j之 上述上述相關值小於臨限值的情況,對 '而二刀別分配已進行空間分割的複數個頻 、 在上述相關值大於臨限值的情況, ”置刀配根據空間以外之頻道分配要素所得的頻道。 22.—種無線裝置,其特徵為包含有: 、 ㈣部,對於要藉由空間之分割而 複數個終端裝置,分別分配頻道;以及 連接的 —訊號處·理部,對於分配至各個頻道的終端 行貧料傳送處理,且 進 上述控制部,係包含有·· 輸入部,用以輸入使指定終端裝置之 變化的要求;以及 资配置部,在分割時間或頻率或符號而所設的複 數個Μ内’將複數個終端裝置配置予分別分配的複數 個頻道,並且將以空間的分割為依據的終端裝置連接允 許數’依對應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予以決定,以即 使在使成為上述要求之對象的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 度變化的情況,亦可使配置於各個時槽内的頻道數H 上述連接允許數以下的方式,在不同的時槽間,於變更 早已被分配的頻道配置之後,指示成為上述要求之=象 (修正本)3】5295 Ϊ261988 9的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的變化。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無線裝置, 配班划片1, /、中 則述頻道 且。卩係錯由分別調查包含分配給成為上 的故☆山挞S2L丄 文\对冢 料: 頻道的時槽以外之時槽中的頻道數盥資 度,選擇可分配頻道給增加了資料傳送速度的 ;二裝置之時槽’而於將分配給終端裝置的頻道變更成 t含在上述所選擇時槽的頻道之I,使增加丨為上述要 求對象的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 專利範圍第22項之無線裝置,其_,前述頻道 °p即使f子包含分配給成為上述要求對象的終端裝 大之頻道的時槽β之其他終端m配新的頻道,亦調 滿足頻道數不超過連接允許數的要件之時槽的存 在’於存在满3 ® μ 的頻道變更成勺人時槽時’將分配給其他終端裝置 增加成為上^ ^滿足上述要件之時槽的頻道後,使 25 _ ’’’’ 4要求對象的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 —種^裝置,其特徵為包含有: 複數:r部’對於要藉由空間之分割而進行多重連接的 複數個終端裝置,分別分配頻道;以及 訊號處理部,斟 對於刀配至各個頻道的終端裝置,進 仃貝枓傳送處理,且 ^ 上述控制部,係包含有: 頻道配詈邱,+ \ 數個护她。卜在〃刀割時間或頻率或符號而所設的複 個頻;,'内1複數個终端裝置配置以分別分配的複數 亚且舲以空間的分割為依據的终端裝置連接允 (修正本)315295 1261988 許數’依對應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予以決定,而以 將配置在各個時槽内的頻道數設在上述連接允許數以 下,且破配置的頻道數在不同之時槽間為不同的方式, 在不同的時槽間,變更早已被分配的頻道配置。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無線裝置,其中復包含輸入 部’用以輸入配置有頻道的趣旨資訊於所有的時槽,而 上述頻道配置部當於輸入資訊時,調查終端裝置是 否存在2個以上被分配的頻道數較連接允許數小的時 才曰存在日τ,在被分配有包含於一方的時槽内之頻道的 終^裝置’分配予其他的時槽之頻道。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至26項中之任一項無線裝置, 其中,前述控制部係進行終端裝置的資料傳送速度愈 高’上述連接允許數愈小的決定。 28·—種記錄媒體,係記錄有電腦執行之程式,該程式的特 徵為包含有: 對於要藉由空間之分割而進行多重連接的複數個 終令而裝置,分別分配頻道之步驟;以及 對於分配至各個頻道的終端裝置,進行資料傳送戊 理之步驟,且 & 上述分別分配頻道之步驟,係包含有: 輸入使指定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變化的要求 之步驟;以及 、 在分割時間或頻率或符號而所設的複數個時槽 内,將複數個終端裝置配置予分別分配的複數個頻增, (修正本)3] 5295 10 1261988 並且將以空間的分割Λ 對庙 …^象的終端裝置連接允許數,依 對應终端裝置之資料傳译☆ 為 、I度予以決定,以即使在使成 馬上述要求之對象的 ^ 裝置之貪料傳送速度變化的 『月况’亦可使配置於各 ,^ ^ 谷個蚪槽内的頻道數成為上述連接 兄許數以下的方式,左T门 、, 在不同的時槽間,於變更早已被分 配的頻道配置之後,指 ?日不成為上述要求之對象的終端裝 置之資料傳送速度的變化之步驟。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 貝I A錄媒體,其中,分別分配 上述頻道的步驟,係获士 ^ ^ 、错由刀別凋查包含分配給成為上述 要求對象的終端裝置$ 、# … 直之頻道的時槽以外之時槽中的頻 、數”貝料傳送速度,選擇可分配頻道給增加了資料傳 送速度的終端裝置之時槽,而於將分配給終端裝置的頻 道變更成包含在上述所選握车揭 < /7T、擇吟槽的頻迢之後,使增加成 為上述要求對象的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 3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記錄媒體,其中,分別分配 上述頻道的步驟,係即使對包含分配給成為上述要求對 象的終端裝置之頻道的時槽内之其他終端裝置分配新 的頻道,亦調查滿足頻道數不超過連接允許數的要件之 時槽的存在,於存在滿足要件的時槽時,將分配給其他 終端裝置的頻道變更成包含在滿足上述要件之時槽的 頻道後,使增加成為上述要求對象的終端裝置之資料傳 送速度。 ' 、 3 1.—種記錄媒體,係記錄有電腦執行之程式,該程式的特 徵為包含有: (修正本)315295 1261988
上述分別分配頻道之步驟,係 步驟,且
對應終端裝置之資料傳送速度予以決定,而以將配置在 以下,且被配 ,在不同的時 各個時槽内的頻道數設在上述連接允許數 置的頻道數在不同之時槽間為不同的方式 槽間,變更早已被分配的頻道配置。 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記錄媒體,其中,復包含輸 入配置有頻道的趣旨資訊於所有的時槽之步驟,而 上述分別分配頻道之步驟,當於輸入資訊時,調查 終端裝置是否存在2個以上被分配的頻道數較連接允 許數小的時槽,存在時,在被分配有包含於一方的時槽 内之頻道的終纟而裝置’分配予其他的時槽之頻道。 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8項至3 2項中之任一項記錄媒體, 其中,上述分別分配頻道之步驟,係進行終端裝置的資 料傳送速度愈高’上述連接允許數愈小的決定。 3 4. —種無線裝置’其特徵為包含有· 控制部,對於]個终端裝置分別分配分割了空間後 之複數個頻道;以及 (修正本)315295 1261988 訊號處理部,對於上述]個 < j個終jr而裝置進行資料傳 處理,且 上述控制部係將應分配給上述1個終端裝置的頻 迢設定數,決定為對應上述】個終端裝置的頻 資料傳送速度。 3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 π <踝裝置,其中,上述控制 部係以分配給上述1個終 … 、喻展置的頻道單位之資料傳 送速度愈南,上诚%中奴& t 工化叹疋數愈小的方式決定。 3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图弟34或35項之無線裝置,其中,在進 -步分割時間或頻率或符號而所設的複數個 別配置分配給上述1個終端裝置的複數個頻道,且 上述控制部係包含: 、疋卩用以決定上述】個終端裝置 度之變更;及 貝针得廷逯 頻道配置部,為枚 马卩使在.交更上述】個終端裝置 料傳送速度時,亦以阶罢卢々乂 而忒置的貝 配置在各個頻帶内的頻道數成為上 述设疋數以下之士 a 万式’於不同頻帶間再配置頻道。 3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 ®第34或35項之無線裝置,其中,在進 &間或頻率或符號而所設的複數個頻帶内,分 別配置分配給卜、+、 、、 a 1個終端裝置的複數個頻道,且 上述控制部係包含·· 頻道配置部,*、 為以將配置在各個頻帶内的頻道數設 在上述设足數ri γ ,且所配置的頻道數在不同頻帶間成 ° ^ 在不同頻帶間再配置頻道。 (修正本)3] 5295 ]3 1261^88 ㊉之無線裝置,其中,上迷 端裝置的接收訊號計算接 S·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或35項 汛號處理部根據來自1個終靖 收應答特性,且 上述控制部係包含: 相關計算部,計笞分別 、、, T刀別對應分割空間後的複數個頻 逗之接收應答特性間的相關值;以及 頻道配置。卩,於上述相關值較臨限值小時,對於上 述1個終端裝置分別分配分割了空間之複數個頻道,而 於上迷相關值較臨限值大時,對於上述1個終端裝置分 配根據時間或頻率或符號之頻道。 (修正本)315295
TW092134132A 2002-12-27 2003-12-04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radio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TWI26198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79836 2002-12-27
JP2003377902A JP3717913B2 (ja) 2002-12-27 2003-11-07 無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1758A TW200421758A (en) 2004-10-16
TWI261988B true TWI261988B (en) 2006-09-11

Family

ID=324737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34132A TWI261988B (en) 2002-12-27 2003-12-04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radio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TW094129634A TW200541255A (en) 2002-12-27 2003-12-04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radio apparatus utilzing the same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29634A TW200541255A (en) 2002-12-27 2003-12-04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radio apparatus utilz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93033B2 (zh)
EP (3) EP1434452B1 (zh)
JP (1) JP3717913B2 (zh)
CN (1) CN100581087C (zh)
DE (1) DE60307973T2 (zh)
TW (2) TWI2619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9202B2 (en) * 2000-12-27 2007-09-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Radio apparatus, swap detecting method and swap detecting program
CN1806407B (zh) 2003-06-30 2011-05-1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使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的编码扩展无线通信中的扩展编码分配方法及使用了该方法的编码扩展无线通信系统
FR2874147B1 (fr) * 2004-08-05 2006-09-22 Cit Alcatel Dispositif d'allocation de ressources partagees d'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par attribution d'intervalles temporels d'un plan temps/frequence adaptable dynamiquement
JP4421459B2 (ja) * 2004-11-30 2010-02-2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665514B2 (ja) * 2004-12-28 2011-04-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713925B2 (ja) 2005-04-18 2011-06-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KR100973726B1 (ko) 2005-09-22 2010-08-04 캔트릴 텔레콤 코. 엘엘씨 이동 무선 시스템에서 최적화된 수의 가입자 선택 방법
ATE549802T1 (de) * 2005-09-30 2012-03-15 Huawei Tech Co Ltd Betriebsmittelzuteilungsverfahren für mimo-ofdm von mehrbenutzer-zugangssystemen
CN101273598B (zh) 2005-09-30 2012-11-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控制信道信息传送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基站和终端
CN100407825C (zh) * 2005-10-18 2008-07-30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基站、通信系统及其使用的信号传输方法
US8107549B2 (en) * 2005-11-30 2012-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stage receiv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4689456B2 (ja) * 2005-12-13 2011-05-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JP4318693B2 (ja) * 2006-01-27 2009-08-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JP4566922B2 (ja) * 2006-02-10 2010-10-2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
US9130791B2 (en) 2006-03-20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a signaling channel
KR100962460B1 (ko) * 2006-03-20 2010-06-14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시그널링 채널을 이용하는 업링크 채널 추정
US7864657B2 (en) * 2006-05-23 2011-01-04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tream weighting in an S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23791B (zh) 2006-10-04 2014-04-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sdma的上行链路ack传输
JP2008113175A (ja) * 2006-10-30 2008-05-15 Kyocera Corp 無線送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送受信方法
JP4894561B2 (ja) * 2007-03-06 2012-03-1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ウェイト更新方法
KR101106908B1 (ko) * 2007-03-19 2012-01-25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오류 검출 방법, 장치 및 프로그램 저장 디바이스
KR20090024431A (ko) * 2007-09-04 2009-03-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자원 할당 방법
US8395986B2 (en) * 2007-12-20 2013-03-12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EP2150089B1 (en) * 2008-07-31 2019-09-1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multiple request to send (rts) messages to enhan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EP2259444A3 (de) * 2009-06-02 2014-11-12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Raumdiversitätssender- und -empfängerstruktur
US20110305209A1 (en) * 2010-03-09 2011-1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adaptation for sdma
US8995361B2 (en) * 2011-11-11 2015-03-31 Itron, Inc. Multi-channel, multi-modulation, multi-rate communication with a radio transceiver
US9143309B2 (en) 2012-04-13 2015-09-22 Dominant Technologies, LLC Hopping master in wireless conference
US10568155B2 (en) 2012-04-13 2020-02-18 Dominant Technologies, LLC Communication and data handling in a mesh network using duplex radios
US10136426B2 (en) 2014-12-05 2018-11-20 Dominant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conferencing system using narrow-band channels
FR2996396A1 (fr) * 2012-09-28 2014-04-04 France Telecom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procede de gestion de communication, dispositifs et noeuds associes
WO2016090370A1 (en) 2014-12-05 2016-06-09 Dominant Technologies, LLC Communication and data handling in a mesh network using duplex radio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7011A (ja) 1993-09-14 1995-03-31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装置及びスイッチ
US6334219B1 (en) * 1994-09-26 2001-12-25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Channel selection for a hybrid fiber coax network
US6240098B1 (en) * 1995-08-22 2001-05-29 Thomson-Csf Method and device for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 radio signals transmitted in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s
EP0890227B1 (de) * 1996-03-27 2000-03-08 Robert Bosch Gmbh Punkt-zu-mehrpunkt funkübertragungssystem
US5886988A (en) 1996-10-23 1999-03-23 Arraycomm, Inc. Channel assignment and call admission control for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3652837B2 (ja) 1997-05-12 2005-05-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Tdma通信システム
JPH11313364A (ja) 1997-10-28 1999-11-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伝送チャネル割当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991167B2 (ja) 1997-08-27 1999-12-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Tdma可変スロット割当方法
JP3561705B2 (ja) 1997-10-28 2004-09-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伝送チャネル割当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3333471B2 (ja) 1999-06-03 2002-10-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回線接続制御方法
US6967937B1 (en) * 1999-12-17 2005-11-22 Cingular Wireless Ii, Llc Collision-free multiple access reservation scheme for multi-tone modulation links
AU2001263082A1 (en) 2000-05-12 2001-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stability and capacity in cdma medium data rate systems
US6694100B1 (en) * 2000-06-05 2004-02-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pace wavelength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020059420A1 (en) * 2000-09-09 2002-05-16 Ching-Fang Lin Networked position multiple tracking process
GB2369824B (en) * 2000-09-11 2004-08-04 Nat Inst Of Advanced Ind Scien Method of producing aliphatic polyester and product obtained thereby
US7460835B1 (en) * 2000-09-22 2008-12-02 Arraycomm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 operating condi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870808B1 (en) * 2000-10-18 2005-03-22 Adaptix, Inc. Channel allocation in broadband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access/spac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networks
US7050480B2 (en) * 2000-10-27 2006-05-23 L3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Code assignment algorithm for synchronous DS-CDMA links with SDMA using estimated spatial signature vectors
US6839574B2 (en) * 2000-12-20 2005-01-04 Array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downlink beamforming weight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3709801B2 (ja) 2001-03-26 2005-10-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無線通信の基地局
US7047016B2 (en) 2001-05-16 2006-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uplink resources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50231425A1 (en) * 2001-09-10 2005-10-20 American Gnc Corporation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ed precision geolocation
GB2391431A (en) * 2002-07-30 2004-02-04 Fujitsu Lt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method
US7020107B2 (en) * 2003-01-21 2006-03-28 Arraycomm, Llc Methods for reliable user switchback on a PHS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hannel
US7460494B2 (en) * 2003-08-08 2008-12-02 Intel Corporation Adaptive signaling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US7536205B2 (en) * 2004-06-15 2009-05-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433693B2 (en) * 2004-10-27 2008-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tion-sensitive calibration dat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222241A (ja) 2004-08-05
DE60307973T2 (de) 2007-06-06
JP3717913B2 (ja) 2005-11-16
DE60307973D1 (de) 2006-10-12
EP1722584A2 (en) 2006-11-15
CN100581087C (zh) 2010-01-13
TW200421758A (en) 2004-10-16
TW200541255A (en) 2005-12-16
EP1434452B1 (en) 2006-08-30
EP1622411A3 (en) 2006-04-12
US7693033B2 (en) 2010-04-06
EP1622411A2 (en) 2006-02-01
US20040137906A1 (en) 2004-07-15
EP1434452A1 (en) 2004-06-30
CN1512699A (zh) 2004-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61988B (en)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radio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JP4802830B2 (ja) 端末装置
JP4230535B2 (ja) スペクトル的に効率的な大容量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
US7359735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acket scheduling method
KR101087873B1 (ko) Ofdma 기반 네트워크를 지원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3081421B (zh) 用于在多用户mimo无线系统中对不同接入类别的数据进行复用的规则
WO2018028158A1 (zh) 分组指示信息的反馈方法、获取方法及装置
JP3843272B2 (ja) 多重送受信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を利用した無線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WO2005114874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TW201006156A (en) User separation in 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or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503548A (zh) 分布式自适应资源分配以提高小区边界吞吐量
TW20112694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TW200810415A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ed overhea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having SDMA modulation
CN107846266B (zh) 时频资源空分调度方法和装置
JP5333526B2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701531A (zh) 用于数据网络的高速率传输的导向性的最大比率组合和凋度
EP2499870A1 (en) An improv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scheduling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TWI279149B (en)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3940010A (zh) 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方法、识别空间域(sd)和频域(fd)基子集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JP2003258770A (ja) 送信装置
JP2007214993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間多重用無線通信方法
JP4633644B2 (ja) 無線通信方法
WO2014067158A1 (zh) 调度方法、装置和基站
JP7425197B2 (ja)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JP2003304192A (ja) 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通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