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1468 (υ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時鐘,特別是關於適合於作爲機械時鐘 加以構成的情況之時鐘的結構。 【先前技術】 一般,利用水或球體等的物體之重量來動作之各種機 械時鐘爲眾所皆知。例如,在中國宋朝被製作的水運儀象 台是在日本也被復原,展示於日本長野縣諏訪郡誠訪町誠 訪湖時之科學館儀象堂。此水運儀象台的結構,是在水車 (樞輪)之外周部,複數個箕斗(bucket )分別可自由轉 動地安裝著,藉由漿水注入至這些箕斗之其中一個,以水 的重量使水車旋轉。此時,作爲時鐘的計時機構,爲了間 歇驅動水車而使用組合複數個桿之擒縱機構(參照例如以 下的非專利文獻1 )。 又,在位於瑞士的日內瓦之日內瓦時鐘博物館,展示 有:藉由鏈式輸送機漿金屬球朝上方舉起,將該金屬球一 個個導入至設在旋轉輪的外周之凹部,藉由該金屬球的重 量來旋轉驅動旋轉輪之機械時鐘。在該機械時鐘,金屬球 之重力是用來代替與彈簧同樣的一定之驅動力。又,該機 械時鐘並未具備特別嶄新之擒縱機構,其結構與一般之時 鐘相同。 〔非專利文獻]〕「復原水運儀象台十一世紀中國 之天文觀測時鐘塔」山田慶兒·土屋榮夫著新曜社]9 9 7 •4- (2) 1241468 年3月1 5日發行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在上述的水運儀象台,由於對於樞輪,漿箕斗個glJ 構成可轉動,藉由箕斗之轉動動作來一次一次地坪量水量 ,故會有構造變得複雜,擒縱機構的各桿之荷重量小等之 問題點。又,爲了繼續使其作動,必須將大量的水供給至 上部的儲水槽。且,水運儀象台本身在外面實施有裝飾’ 但由於不易掌握內部的機構,故即使設計性或鑑賞性高’ 卻也會有不易表現機械作動形態之美感或躍動感之問題。 又,由於在此水運儀象台,不僅需要大量的水,並且必須 正確地供給此水,故不易小型化,且不易減低製造成本, 又也不易提高時刻顯示之精度。 一方面,在日內瓦時鐘博物館所展示之使用金屬球的 機械時鐘,由於藉由鏈式輸送機來將金屬球舉起至旋轉輪 之上部,將該金屬球供給至旋轉輪的凹部,故需要將金屬 球舉起之大的驅動轉矩,需要較通常的時鐘更大之驅動源 ,又需要更多之驅動能源。又,由於僅以鏈式輸送機所構 成的金屬球之舉起機構是在機械性上極爲普通者,故作爲 機械時鐘會有缺乏新穎(嶄新)性之問題點。又,在此機 械時鐘,因在旋轉輪的凹部經常形成配置有複數個金屬球 之狀態,故根據金屬球的重量之驅動轉矩會經常影響旋轉 輪,因而縱擒機構需要抗衡該驅動轉矩,一邊對於旋轉輪 (3) 1241468 施加制動力,一邊使其間歇動作,會有使得驅動效率差, 無法謀求省能源化之問題點。 因此’本發明是爲了解決上述問題點而開發完成的發 明,其目的在於:提供具有優良的機構動作之鑑賞性,作 爲機械時鐘爲理想之新穎的時鐘構造。又,另一目的是在 於:提供一種既可抑制製造成本,又可進行高精度之時刻 顯示的時鐘。又,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以較以往 更小的驅動力來動作,且所消耗的能源少之時鐘。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時鐘,其特徵爲··具備··時鐘驅動部,其係 具有形成對應於時刻的時鐘訊號之時鐘電路、及輸出與該 時鐘訊號同步的旋轉運動之旋轉輸出機構;第1運動變換 機携,其係將該時鐘驅動部所輸出的旋轉運動變換成旋轉 運動以外的形態;以及時刻顯示部,其係對應於該第1運 動變換機構的前述運動形態,顯示時刻者。 若根據此發明的話,由於藉由第1運動變化機構將時 鐘驅動部的旋轉運動變換成旋轉運動以外的運動形態,時 刻顯示部對應此運動形態來顯示時刻,故,能以使用時鐘 驅動部確保時刻顯示之精度,又,能夠構成藉由第]運動 變換機構的動作或藉由其所獲得之上述運動形態來達到具 有優良的鑑賞性之機械時鐘,且,亦可藉由利用使用於一 般的時鐘之時鐘驅動部,減低製造成本。 又,更具體之本發明的時鐘,其特徵爲:具備:時鐘 -6 - (4) 1241468 驅動部,其係具有形成對應於時刻的時鐘訊號之時 、及輸出與該時鐘訊號同步的旋轉運動之旋轉輸出 第1運動變換機構,其係將該時鐘驅動部所輸出的 動變換成旋轉運動以外的形態;第2運動變換機構 將該第1運動變換機構的前述運動形態變換成前述 旋轉運動或與此不同的旋轉運動;以及時刻顯不部 對應於該第2運動變換機構所輸出的前述運動形態 時刻者。 若根據此發明的話,由於藉由第1運動變化機 鐘驅動部的旋轉運動變換成旋轉運動以外的運動形 後藉由第2運動變換機構將該運動形態變換成旋轉 對應此旋轉運動,以時刻顯示部來顯示時刻,故, 用時鐘驅動部確保時刻顯示之精度,又,能夠構成 1運動變換機構或第2運動變換機構的動作來達到 良的鑑賞性之機械時鐘,且,亦可藉由利用使用於 時鐘之時鐘驅動部,減低製造成本。 在於本發明,前述第1運動變換機構係藉由: 述時鐘驅動部所輸出的旋轉運動,來將錘體由下方 上方位置周期性地舉起之錘體舉起機構所構成,前 運動變換機構係以承受由前述錘體舉起機構所供給 而旋轉驅動之旋轉輪來構成爲佳。藉此,錘體受到 起機構所舉起,藉由承受此被舉起之錘體,以錘體 來旋轉驅動旋轉輪,因應此旋轉輪的旋轉,時刻顯 示時刻。因此,能夠構成藉由錘體舉起機構之錘體 鐘電路 機構; 旋轉運 ,其係 預定的 ,其係 ,顯示 構將時 態,然 運動, 能以使 藉由第 具有優 一般的 根據前 位置朝 述第2 的錘體 錘體舉 的重量 示部顯 的動作 1241468 (5) 或根據錘體之旋轉輪的旋轉等來達到具有高度鑑賞性之機 械時鐘。 在於本發明,前述第2運動變換機構所輸出的前述旋 轉運動係間歇旋轉運動爲佳。藉此,由於能夠藉由產生間 歇旋轉運動之機構動作,達到以往的鐘擺時鐘或水時鐘等 所具有的鄕愁之動作,故能夠進一步提昇作爲機械時鐘之 鑑賞性。 在於本發明,前述旋轉輪係沿著外周具備承受前述錘 體之複數個承受部,前述錘體舉起機構係將前述錘體供給 至位於上部的前述承受部,藉此在前述旋轉輪旋轉了預定 角度後,將由前述承受部所排出的前述錘體返回至位於下 部之前述下方位置爲佳。藉此,因與錘體的供給動作或排 出動作同期地旋轉驅動旋轉輪,並且錘體循環於錘體舉起 機構與旋轉輪之間,所以能夠獲得高度之鑑賞性。 在於本發明,前述時鐘驅動部係由前述時刻顯示部的 正面側觀看,配置於前述第1運動變換機構、第2運動變 換機構或前述時刻顯示部的其中一者的背後爲佳。藉此, 因藉由前述時鐘驅動部係由前述時刻顯示部的正面側觀看 ,配置於前述第1運動變換機構、第2運動變換機構或前 述時刻顯示部的其中一者的背後’使得變得不易確認時鐘 驅動部之存在,所以能夠進一步使鑑賞性提昇。 本發明的另一時鐘’是具有:錘體;將供給至下方位 置的前述錘體朝上方位置舉起之錘體舉起手段;沿著外周 具備有複數個可保持前述錘體的承受部之旋轉輪;及使該 1241468 * (6) 旋轉輪間歇地動作之擒縱機構的時鐘,其特徵爲: 前述錘體舉起手段舉起至前述上方位置的前述錘體 位於上部的前述承受部,藉此,在前述旋轉輪旋轉 度後,將由前述承受部所排出的前述錘體返回至位 之下方位置。 若根據此發明的話,因錘體供給至旋轉輪的承 藉此在旋轉輪旋轉了欲動角度後,由該承受部排出 所以能夠藉由錘體確實地驅動旋轉輪,並且根據錘 作形態,能夠呈現出高度的鑑賞性。在此情況時, 地僅在前述旋轉輪的一個承受部收容前述錘體之結 強調錘體之動作的點上,形成更理想之形態。 在於本發明,前述錘體舉起手段係具備:具有 的錘體舉起機構,其中驅動體具備具有水平或傾斜 之漩渦狀驅動面;及將該驅動體旋轉驅動於前述軸 之旋轉驅動源,藉由前述驅動體的旋轉,前述錘體 述驅動面動’由前述下方位置朝前述上方位置並進 佳。 在此發明’由於藉由以旋轉驅動源來將具備具 或傾斜的軸線的漩渦狀驅動面之驅動體旋轉驅動於 的軸線周圍’來使得驅動面藉由該漩渦形狀朝驅動 徑方向移動’故能夠藉由驅動面使供給至下方位置 朝上方並進移動。在此,漩渦狀驅動面是指具備沿 於平面上的漩渦(平面蝸線(spiral ))延伸的面: ’但不包含具備螺旋狀(h e】i c a I狀)的面形狀者。 將藉由 供給至 預定角 於下部 受部, 錘體, 體的動 在暫時 構能夠 驅動體 的軸線 線周圍 受到前 移動爲 有水平 驅動面 體的半 的錘體 著描繪 形狀者 (7) 1241468 藉此,因具有漩渦狀驅動面的驅動面一邊旋轉’〜邊 將錘體朝上方舉起,由上方位置將錘體朝位於旋轉輪的上 部之承受部供給,所以重量平衡受到錘體所破壞,使合旋 轉輪旋轉。已供給至承受部之錘體是當旋轉輪逐漸旋轉時 ,朝下部移動,由位於該下部之承受部排出錘體,返回至 驅動體的下方位置。藉由反復進行此動作,旋轉輪藉由縱 擒機構進行間歇動作,然後藉由此旋轉輪的間歇動作,進 行計時。 若根據此發明的話,藉由在錘體舉起機構,以使具有 漩渦狀驅動面的驅動體旋轉,將錘體朝上方舉起,使得能 夠不需要如以往的鏈式輸送機之大的驅動轉矩,而使錘體 上升。又,藉由漩渦狀驅動面旋轉,能獲得以往所沒有之 嶄新的外觀,作爲機械時鐘可賦予高度的鑑賞性。 在於本發明,前述錘體舉起手段係具有將前述錘體朝 上方導引之導引手段爲佳。藉由以導引手段使錘體朝其並 進移動方向導引,能夠使錘體朝導引方向穩定地移動。特 別是在即使驅動體的軸線未設定於水平方向的情況、或驅 動體的軸線設定於水平方向的情況,錘體構成在抵接於驅 動體的外側之驅動面上的狀態下移動之情況下,爲了使錘 體可穩定於驅動面上,而必須具有導引手段。 在於本發明,前述錘體係在前述驅動面上一邊轉動一 邊朝上方移動爲佳。由於驅動體被旋轉驅動於軸線周圍的 问時’錘體移動,故在驅動面上錘體不轉動的情況時,錘 體與驅動面之間的滑動阻抗一定使驅動體的驅動負荷增大 -10- (8) 1241468 。如本發明,藉由在驅動面上使錘體轉動,能夠減低錘體 與驅動面之間的摩擦阻抗,能進一步減低驅動體的驅動轉 矩。 在於本發明,前述錘體係圓柱體、圓筒體或球體爲佳 。藉此,由於例如,在圓柱體或圓筒體的情況,作成具有 與前述驅動面的軸線方向平行的軸線之姿勢,在爲球體的 情況時以任意的姿勢,分別配置於驅動面上,能使錘體一 邊轉動,一邊朝上方舉起,故可減低錘體與驅動面的摩擦 阻抗(滑動阻抗或轉動阻抗),因而可進一步減低驅動體 的驅動負荷。 在於本發明,前述驅動體的軸線係平行地配置爲佳。 藉由將驅動體的軸線呈水平地配置,能夠使錘體朝垂直上 方舉起地移動,。在此情況下,能夠藉由導引手段使錘體 在保持於通過驅動體的軸心之垂直面上的狀態下移動。又 ,亦可藉由導引手段使錘體在保持於驅動面的頂點位置或 最低位置的狀態下移動。此時,由於錘體被保持於以水平 面作爲接觸面的驅動面上之位置,故在錘體與導引手段之 間所產生的應力變小,能夠將因導引手段所引起的導引阻 抗縮到最小,因而可進一步減低驅動負荷。 在於本發明,前述驅動體係具有並列於前述軸線方向 ,且藉由其表面構成前述驅動面之一對漩渦狀帶材,進一 步具備:設置在該一對漩渦狀帶材的軸線方向兩側,保持 前述錘體之保持框;及配置在前述一對漩渦狀帶材之間, 具有延伸於前述漩渦狀帶材的半徑方向的導引緣部之導引 -11 - (9) 1241468 構件爲佳。藉此,在一對漩渦狀帶材之間配置導引板,藉 由該導引緣部導引錘體。當如此構成時’則不會使各自的 零件形狀複雜化,並且能夠簡單的零件結構容易地構成驅 動體。在此情況時,錘體是以圓柱體、圓筒體或球體構成 爲佳,其半徑較漩渦狀帶材的寬度大,且爲夾持導引構件 而加以配置的一對漩渦狀帶材所佔有之軸線方向的距離以 下爲佳。 在此,期望在上述保持框,於下方位置設置導入錘體 的導入口、於上方位置設置導出錘體的導出口。藉此,能 將錘體於下方位置通過導入口後導入至驅動面上,又可於 上方位置通過導出口導出,供給至旋轉輪。 在於本發明,前述驅動體係具有並列於前述軸線方向 ,且藉由其端緣構成前述驅動面之一對平面視角呈漩禍狀 之板狀材,進一步具備:設置在該一對板狀材的軸線方向 兩側,保持前述錘體之保持框;及配置在前述一對板狀材 之間,具有延伸於前述板狀材的半徑方向的導引緣部之導 引構件爲佳。藉此,受到設在一對板狀材的端緣之驅動面 所驅動的錘體,是藉由配置於軸線方向兩側的保持框所保 持,並且藉由配置於一對板狀材之間的導引構件之導引緣 部所導引。當如此構成時,則不會使各自的零件形狀複雜 化,並且能夠簡單的零件結構容易地構成驅動體。又,藉 由在板狀材的端緣構成驅動面,能夠以板狀材的平面形狀 自由且容易地形成漩禍形狀,並且可提高驅動面的形狀精 度。又,因在板狀材的端緣構成驅動面,所以能夠提高對 -12- (10) 1241468 於驅動面變形之剛性,因而變得不需要用來保持漩渦形狀 之支承構造或容易地構成該支承構造’並且可減低驅動體 隨時間之形狀變化,而能提高耐久性。 在於本發明,前述承受部係具有具備由旋轉方向相反 連續於外周側而開口的開口部之容器形狀爲佳。藉此’因 錘體通過由旋轉方向相反測連續於外周側而開口的開口部 供給至承受部內,所以由位於開口部的外周側之部分排出 錘體。在此情況時,由於開口部的開口範圍由旋轉方向相 反側連續於外周側而形成’故形成容易進行錘體對於承受 部之進出,而可圓滑地進行,並且因關於對於旋轉輪的錘 體之供給角度、或錘體保持於承受部之角度範圍之自由度 增大,所以能夠提高旋轉輪的驅動效率,又,亦可增大旋 轉輪的齒數。 在於本發明,在前述承受部的底面之外周側’形成有 :朝前述開口部的外周側之開口緣,向上方傾斜之傾斜面 爲佳。藉此,當對於承受部之錘體的供給時或排出時,能 夠經過傾斜面使錘體圓滑地進出,又,能夠減低:在錘體 之供給時,一旦已被導入的錘體受到反作用力由承受部飛 出,或在錘體之排出時,錘體由承受部以過剩的速度排出 之情事。 在於本發明,在前述承受部的底面之外周緣設有突出 部爲佳。藉此,能夠藉由突出部來抑制:在錘體之供給時 ,一旦已被導入的錘體受到反作用力由承受部飛出,或在 錘體之排出時,錘體由承受部以過剩的速度排出之情事。 -13- (11) (11) 旋 位 合 支 不 承 停 桿 之 於 卡 基 第 此 地 5 第 5 的 1241468 在於本發明’則述擒縱機構係具有:在前述旋 轉方向所設置之複數個卡合部位;構成對於前述 ,在前述旋轉輪的預定角度範圍可卡合,而在與 部位卡合的狀態下因應前述旋轉輪之順旋轉來轉 承的第1桿;在對於前述卡合部位可卡合之卡合 能卡合於前述卡合部位之非卡合姿勢之間可轉動 著,藉由在前述卡合姿勢卡合於前述卡合部位來 止前述旋轉輪的順旋轉之第2桿;以及連動於前 ,可切換前述第2桿的前述卡合姿勢與前述非卡 第3桿,在前述旋轉輪的基準停止位置,前述第 前述卡合姿勢,並且前述旋轉輪是形成可順旋轉 合部位卡合於前述第2桿之狀態,當前述旋轉輪 準停止位置開始順旋轉時,在前述卡合部位卡合 2桿之前,前述第1桿藉由前述卡合部位轉定, ,前述第3桿轉動,藉由前述第3桿使前述第2 作成非卡合姿勢’然後,當前述旋轉輪進一步順 藉由前述第1桿進一步轉動’在前述卡合部位超 2桿後,前述第3桿使前述第2桿返回至前述卡 然後,前述第1桿由前述卡合部位脫離’而返回 姿勢爲佳。藉此’能夠簡單且緊緻地構成縱擒機 可容易進行某種程度確保各桿之荷重量。 發明效果〕 若根據本發明的話’具有優良之機構動作的鑑 轉輪朝 卡合部 前述卡 動地軸 姿勢與 地軸支 構成可 述第1 合姿勢 2桿處 至前述 由前述 於前述 連動於 桿暫時 旋轉時 過前述 合姿勢 到原來 。又 性, -14 - (12) 1241468 作爲機械時鐘,能夠達到理想新穎之時鐘構造。 抑制製造成本,又能構成可進行高精度之時刻顯 【實施方式】 其次,參照圖面詳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 1圖是本發明之時鐘的實施形態之正面圖、第2 圖、第3圖是右側面圖。此時鐘1 〇 〇 〇是在基座: 置各機構。即,時鐘1 0 0 0是具備:用來將錘體 體舉起機構100;及藉由以該錘體舉起機構100 錘體來動作之時鐘機構200。右,配置有與時鐘 一同作動之可動裝飾構件3 00。 〔錘體舉起機構〕 首先,參照第7至1 1圖,說明關於構成時鐘 第1運動變換機構的錘體舉起機構1 〇 〇之原理。 明的錘體舉起機構,如第7圖所示的驅動體1 0 渦狀驅動部1 1,此驅動部的內面及外面形成驅動 1 I b。驅動面I 1 a是驅動部1 I的內面,驅動面n 部】1之外面。驅動體1 〇的軸心1 0P是漩渦的中 心軸)。作爲漩渦(平面蝸線),具有各種者, 出:阿基米徳蝸線、雙曲蝸線、對數蝸線(等角 阿基米徳蝸線是在將來自於中心點的直線距 又,既可 示的時鐘 形態。第 圖是平面 [0 0 1上配 舉起之錘 所舉起的 機構2 0 0 I 1000 之 在於本發 是具有游 面M a、 b是驅動 心點(中 例如可舉 禍線)等 離設爲r -15- 0 (13) 1241468 '角度設爲0之平面極座標系,以r=a 0 = ( p/2 π ) . θ 來表示。在此’ δ = ω (定數’ ν爲由中心以一疋的速度 遠離之速度、ω爲角速度)’ ρ:=2 π a爲間距。在此情況 時,因漩渦的間距形成等間隔,所以作爲本發明的漩渦形 狀是最理想的。 雙曲蝸線是在同樣的平面極座標系’以r = a/ 0來表示 。在此,a爲定數。在此情況時,當0變大時則r變小’ 中心點形成漸近點。在此漩渦形狀,隨著接近中心,間隔 急劇地變窄。 對數蝸線是以r = aexp〔Κ·0〕來表示。在此,a、K 爲定數。此漩渦形狀是徑向與接點所呈的角爲一定之曲線 ,因此,當由中心點朝半徑方向移動時,經常朝向接線方 向相等的方向。接線方向的傾斜φ = c ο Γ 1 K。在此情況, 越朝外側行進,則漩渦的間距間隔一點點地逐漸擴大。 其次,如第7圖所示,使用上述驅動體1 〇來驅動錘 體1 5。爲了驅動錘體1 5,使驅動體! 〇以軸心〗0Ρ爲中心 旋轉’錯由驅動體1 0之驅動面1 1 a或Π b使錘體1 5朝半 徑方向移動。在此,錘體1 5是在第7圖設定成:沿著驅 動體1 〇的半徑(沿著通過軸心;1 〇 p之直線的延伸方向) ’並進移動(直線移動)。其中,在本發明,錘體]5的 移動路經亦可與驅動體的半徑不一致,若與驅動體I 〇的 螺旋方向不同的話,即可採用任意的直線狀或曲線狀的路 徑。 1 〇之半徑方 如第7圖所示,當使錘體】5沿著驅動體 • 16 - (14) 1241468 向直線移動時,將導引構件1 2的導引緣1 2a沿著驅動體 10之半徑加以配置,錘體15受到導引緣12a所導引而逐 漸移動地設定。 例如,當將軸心1 0P設定於水平方向,使驅動體10 旋轉時,錘體1 5是形成朝上下方向(垂直方向)直線移 動。在此,如第7圖所示,在使驅動體1 0以其軸心〗〇p 爲中心旋轉於圖示的時鐘周圍之情況時,如圖示的實線所 示,作成使錘體1 5抵接於驅動面1 1 b上之狀態的話,則 錘體1 5朝上方逐漸移動。又,如第7圖之虛線所示,若 作成使錘體1 5抵接於驅動面1 1 a之狀態的話,則逐漸朝 下方移動。這些的移動方向是若驅動體10的旋轉方向變 成相反的話則變成反方向。 第8圖是顯示如上所述,在通過驅動體1 〇的軸心 1 〇 P之垂直面上保持著錘體1 5時之錘體1 5的動作形態。 在此,錘體1 5是具有與軸心1 〇 P平行的軸線之圓柱體、 圓筒體或球體,與並進移動之同時,可在驅動面1 1 b上轉 動爲前提。錘體15是在下方承受因應本身的質量之引力 W,並且由導引構件12的導引緣12a承受該引力W、與 因應驅動面1 1 b的傾斜角0 (更正確而言,爲驅動面的接 觸面之傾斜角)之力量F。又,當錘體1 5在驅動面1 1 b 上轉動時,錘體1 5與導引構件1 2之摩擦力M f ( //爲動 摩擦係數)根據該力量F被大致決定。 在此,當假設驅動體]〇的漩渦形狀爲阿基米德蝸線 時’則通過軸心1 0P的垂直面上之驅動面]1 b的傾斜角$ -17_ (15) 1241468 (驅動面的接觸面之傾斜角)是形成(/) =2/ 7Γ -tan'1 0。例 如,0=1.571 時,φ=11·98。, 0=27Γ 時,0=9.04°,㊀ = 3·5π 時,0=5·2〇°, θ=4ττ 時,0=4.55。, Θ =5 ·5 π 時,0=3.31。,0=671 時,0=3.04。, 0=7·57Γ 時,0 = 2.43°,0 = 8 7Γ時,φ = 2.2 8。。再者,在此情況,由於 錘體15之移動路徑與半徑一致,故在上述的計算,算出 驅動面1 1 b與預定半徑方向的接線(接觸面)所呈之角度 〇 其次,上述力量F是根據傾斜角(/)與引力W來決定 ,形成F = Wtan(/)。在此,錘體15藉由錘體15的旋轉來 轉動,當錘體1 5對於導引構件1 2之導引緣1 2 a滑動時, 則藉由此滑動所產生的摩擦力是形成M f= // Wtan 4。如上 所述,因0變得越大,則傾斜角A變得越小,所以F也變 小,因此摩擦力也變小,故在不使用(9小的領域時減低摩 擦損失。其中,在此情況,若欲確保錘體的移動衝程的話 ,則相對地驅動體1 〇會大型化。 將因該錘體1 5的摩擦力M f所引起的驅動體1 〇之驅 動負荷也就是摩擦損失設爲MF。在此,驅動體1 0的軸心 10P與導引緣12a (或其延長線)之距離,最多爲由錘體 1 5的半徑d至直徑以內。因此,例如在該距離爲與第8 圖所示的半徑d相同之情況時,形成驅動體的負荷之摩擦 損失M f爲F d。
又,驅動體1 0是受到其自重W〇與錘體]5之重量W 產生軸損失Mx,這是將驅動體1 〇之軸支承部的半徑設爲 -18- 1241468 (16) e、軸支承部的動摩擦係數設爲# 〇時,Μ χ = // 〇 ( W 〇 + W ) e ° 總合上述結果,若以Mx= " Fd ( d爲錘體的半徑)作 爲因轉動所引起之摩擦損失的話,則全損失 MT〇TAL = MF + Mx=//Fd+/i 〇 ( W〇-fW ) t = μ Wdtan0 + μ 0 ( W〇 + W) e。在此,//=0.2、 β 〇 = 0.1 ' W = 5g、W0 = 5〇g、 tan 0使用上述的平均値的話,則全損失形成大約2 g · cm 左右。因此,即使時鐘的運動等的稍許之驅動轉矩,也可 容易地進行驅動。 再者’以上之結果均爲顯示驅動單一的錘體1 5之情 況者’在同時驅動複數個錘體1 5之情況(例如,第7圖 的位置S 1〜S 6中之複數個處所配置錘體1 5的情況)時, 在摩擦損失MF,於全體損失乘上錘體1 5之數量,在軸損 失,於式中的w乘上錘體1 5之數量即可。在此,例 如將使錘體1 5移動之螺旋的間距設爲1 5麵,爲了同時依 次地在不同的軌道位置使3個錘體1 5上升,而爲了導入 導出錘體1 5,需要4個間距量的半徑之大小也就是具有 1 5 mm X 4 = 6 0⑽之驅動體1 0。然後,在軸損失Μχ,使用 3 W代替W,將摩擦損失ΜΤ全體作成3倍即可。全損失 疋S以上述値g十昇時’由於最大也是 3倍即可,故爲2 g • cm X 3 = 6 g · cm 。 作爲以往的方法,將錘體保持於驅動體的外周部,藉 由使驅動體轉動而形成錘體由處於與驅動體的軸心相同的 高度之狀態形成配置於軸心的正上方之狀態爲止,能夠將 -19- (17) 1241468 錘體舉起。但,在此情況,因由驅動體的轉動中心至朝水 平方向最遠離之外周圓弧上的位置爲起始點,所以所以驅 動體所需之最大轉矩是在開始移動於外周圓弧上時產生。 最大轉矩是錘體的重量W、與由驅動體的軸心至錘體爲止 的距離(半徑)R之積,故若例如錘體的重量爲5 g、半徑 R爲6 cm的話,則需要之驅動轉矩爲3 0 g · cm。當然,在 此情況也是錘體的數量增加的話,則最大轉矩也增大。又 ,即使在此情況下,爲了求出全損失,而進一步加算同樣 的軸損失。因此,本實施形態之全損失是因比起以往的全 損失,在數値比較上,3 0 g · cm變成6 g · on,所以在計算 上單純地形成 W5,損失轉矩形成極小之値。在實驗値, 獲得更小之値。 其次,在第9圖,爲使用與第7圖所示者相同之驅動 體1 〇、錘體1 5之錘體舉起機構,但顯示錘體1 5保持於 驅動面1 1 b上之位置不同的例子。在此例子,並非將錘體 1 5設定於通過軸心1 0P的垂直面上,而是如第1 0圖所示 ,設定於驅動面1 1 b的頂點位置1 1 bp上。又,在驅動面 1 1 b的頂點位置1 1 bp上,因錘體1 5不穩定,所以在兩側 配置導引構件12A、12B,藉由這些之導引緣部12Aa、 12Ba來將錘體15朝上下方向(垂直方向)導引。 在此情況,因錘體1 5大致配置於頂點位置1 1 bp上, 所以其接線(接觸面)大致呈水平,因此,錘體I 5由導 引緣部1 2 A a '] 2 B a所承受的應力F是比起上述力量F變 得小(理想爲形成〇 )。因此,由於上述摩擦損失Mf幾 -20, (18) 1241468 乎消失,故全損失也減低,因而進一步減低驅動負荷。 在第1 1 ( a )及(b )圖,顯示將錘體1 5較頂點位置 ]1 bp上更朝與驅動體的旋轉之方向相反側偏移配置之情 況的錘體附近之樣子。在此情況,比起第1 〇圖之情況, 位於錘體15的圖示左側之導引緣12Ba的位置與錘體15 的位置一同偏移配置於圖示左側。位於與此導引緣1 2 B a 相反側的導引緣1 2 Aa是位於與第1 0圖所示的情況相同之 位置。在此狀態下,當驅動面〗1 b以速度v 1旋轉於圖示 時鐘周圍時,則錘體1 5也以周速度轉動,但實際上,驅 動面lib及其上之錘體15是由於驅動面lib構成漩渦狀 ,因此以速度v2朝上方移動。在此,vl與V2之關係是 若漩渦爲上述(在參照了第7圖之說明的敘述)之阿基米 德蝸線的話,由於 a = v 2 / ω、v 1 = r · ω,故 v 2 / v / = 1 / <9, 0變得越大,則v2/W變得越小。因此,當考量0 =1 .5 ττ 〜8 π 時,貝 U ν 1 > > ν 2。 在此,調查觀看錘體1 5之旋轉狀態。藉由驅動體1 0 的旋轉,錘體1 5本身之旋轉朝逆時鐘周圍轉動。此時, 由於受到錘體1 5的旋轉,錘體1 5形成承受某些朝圖示右 側移動之力量Γ,故在錘體〗5與導引緣12Ba之間所產生 的力量 F’’是形成由相當於第 8圖所示的 F = Wtan (/)之 f=Wtan (/) ’減去上述Γ的値,其結果,若0與4 ’未有大差 異的話,則力量F μ則經常形成較F小的値。因此,因此 力量F’’所引起的摩擦力# F’’也變得較第8圖所示的情況 小。 >21 - (19) 1241468 此時,在導引緣12Ba與錘體1 5之間所產生的摩擦力 //F’’的方向是由於vl>>v2,故朝圖示的上方向。在此 ,由於導引構件12B被固定,故當以導引緣12Ba爲基準 時,則如第Π ( b )圖所示,在某時間點11、與之後的時 間點t2進行比較,則即使在時間點11,錘體1 5接觸於導 引緣12Ba的下部位置,在時間點t2也會形成比起下部位 置更靠近接觸於上部位置。即,已被固定的導引緣12B a 與錘體15之間的滑動速度形成vl-v2。因此,因錘體15 的轉動所產生的摩擦損失是比起對於第8及第1 0圖所示 的導引緣1 2 A a者,被減輕。 再者,與上述相反地,在將錘體1 5保持驅動於驅動 面1 1 a之最低位置的情況時,也與上述同樣地,能夠減低 因受到轉動所引起之與導引構件的摩擦所造成之摩擦損失 。在此情況,由於藉由引力可將錘體 1 5保持於驅動面 1 1 a之最低位置,故旋轉速度一定且夠慢的話,不需要導 引構件。其中,在實用上,期望與上述同樣地,設置用來 保持錘體1 5的兩側之導引手段。 〔第1實施形例〕 其次,根據上述的原理,說明關於時鐘10 〇 0的錘體 舉起機構1 00之第]實施例。第4圖是由錘體舉起機構 1 0 0的斜上方觀看的樣子之斜視圖,第5 ( a )圖是錘體舉 起機構】0 0的正面圖、(b )是平面圖及(c )是右側面圖 ,第6圖是於在錘體舉起機構1 00設置了錘體的導入部及 -22 - (20) 1241468 導出部的情況之斜視圖。該錘體舉起機構1 00 ,具有由內側朝外側構成半時鐘周圍的漩渦狀 動體1 1 〇,當將構成球狀之錘體(未圖不) 1 1 0的軸心稍上方之下方位置供給至驅動體1 上時,藉由驅動體1 1 0旋轉(在圖示例是朝順 ,使得錘體逐漸上升,當最終錘體到達上方位 錘體者。 在此驅動體1 1 0,於圖示前後方向(即驅 軸線方向)並列地配置著由軸線方向觀看之側 渦狀之一對漩渦狀帶材111 A、1 1 1 B。漩渦狀i 1 1 1 Β的內面及外面的延長形狀是分別構成漩 面及外面構成上述驅動面。在一對漩渦狀帶 1 1 1 Β的前後兩側,配置板狀的保持框1 1 3 A、 框1 1 3 A、1 1 3 B是用來保持:配置於漩渦狀费 1 1 1 B上呈漩渦狀的驅動面上之錘體不會由驅 者。在配置於前面的保持框】1 3 A,於驅動體 附近(中心側)形成有朝前方開口之導入口 1 驅動體11 0的外周部形成有朝前方開口的導出 上述一對漩渦狀帶材1 1 1 A、1 1 1 B及保持框 是藉由支承構件1 MA、1 14B來構成一體,固 輪轂。 在驅動體]1 〇的背後,如第5 ( b )及(C 配置有驅動源1 2 0,該驅動源]2 0的驅動軸】: 轂]2 2。作爲驅動源]2 0,能夠使用適宜的驅 是如圖所示 驅動面之驅 在較驅動體 1 0的驅動面 時鐘方向) 置時,取出 動體1 1 〇的 面視角呈漩 费材1 1 1 A ' 渦狀,該內 ;材 1 1 1 A、 1 1 3 B。保持 亨材 1 1 1 A、 動面上脫落 1 1 〇的軸心 1 3 A X,又於 □ 1 1 3 A y。 113 A、1 13B 定於後述的 ) 圖所示, Π連接於輪 動馬達等之 -23- 1241468 (21) 旋轉驅動手段’但在本實施形態’藉由時鐘驅動機構(可 動機構)來構成。輪轂1 2 2是固定於上述驅動體1 1 〇的中 心部,藉由驅動源1 2 0的驅動力來與驅動體1 I 0 —同地旋 轉。
一方面,在基座1 〇 1的前後位置,分別固定有支承框 102A、102B,這些支承框102A、102B是經由上述輪轂 1 2 2可自由旋轉地軸支承驅動體1 1 〇。在後方的支承框 1 0 2 B ,設有朝上方延長的支承延長部1 〇 2 B X,支承延長 部102Bx是支承固定導引構件1 12的上部。該導引構件 112是配置成:插通於上述一對漩渦狀帶材111A、111B 之間朝上方延伸。導引構件1 1 2的下部是固定於基座1 〇 1 〇 在第4或第6圖,導引構件1 12被固定著,即使驅動 體1 1 〇旋轉,也經常配置於一定位置(在圖示例,爲驅動 體1 1 〇的軸心之上下整個位置)。導引構件1 1 2是具有朝 圖示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對導引部1 12A、1 12B。一對導引 部1 ] 2 A、1 1 2 B是配置成:在驅動體1 1 0的軸心方向分別 朝上下方向延伸。在導引部 U2A'112B,形成有:在軸 心的上方朝上下延伸之分別相互地對向配置的導引緣部 122Aa、122Ba。更具體而言,形成於驅動體1 1〇的旋轉 方向(順時鐘方向)側的其中一方之導引部1 1 2 A是在軸 心的上方,以稍許朝上述旋轉方向側傾斜之姿勢朝上方延 伸。又’形成在與驅動體1 1 0的旋轉方向相反側之另一方 的導引部1 1 2 B是在軸心的上方之與旋轉方向稍許相反側 -24- (22) 1241468 ,大致垂直地朝上方延伸。 如第6圖所示,在該錘體舉起機構1 0 0,設有··當設 在上述保持框113A的導入口 11 3Ax來到驅動體no的軸 心之正上方位置時,將未圖示的錘體通過導入口 I 1 3 Αχ 導入至漩渦狀帶材1 1 1 A、1 1 1 Β的外面上之導入導件1 3 2 ;及當設在上述保持框 Π 3 A的如第4圖所示之導出口 1 1 3 Ay來到驅動體1 1 〇的軸心之正上方位置時,將藉由驅 動體1 1 〇的旋轉一邊受到導引構件1 1 2所導引一邊上升之 未圖示的錘體通過導出口 113 Ay加以導出之導出導件133 。這些導入導件132及導出導件133是藉由支承體131來 支承固定於驅動體1 1 〇的前方。導入導件1 3 2及導出導件 1 3 3是如圖所示,構成使錘體轉動而加以導入或導出之溝 槽狀。 在此實施形態,由導入導件1 3 2所供給的錘體,是當 伴隨著驅動體 Π 0的旋轉,使導入口 1 ] 3 Αχ出現於導入 導件1 3 2的出口時,則通過該導入口 1 1 3 A X導入至保持 框1 1 3 A的內側,配置於漩渦狀帶材1 1 1 A、1 1 1 B的面上 。此時,已被導入的錘體是配置於導引構件Π 2的相對向 之導引緣l】2Aa、lI2Ba,藉由這些導引緣li2Aa、112Ba 來限制其旋轉方向的位置。然後,伴隨著驅動體1 1 〇的旋 轉,使得錘體被逐漸地朝上方舉起,最終當導出口 1 1 3 Ay 出現於配置有錘體的位置時,則通過該導出口 ] 1 3 Ay將 錘體朝導出導件1 3 3排出。實際上,構成以上述的順序, 將由導入導件]3 2所供給的複數個錘體分別依次地舉起, •25 - (23) 1241468 然後由導出導件133依次地排出。 在如上述結構之本寶施形態,僅以設於驅動體丨〗〇的 某預定位置之導入口 1 1 3 Αχ導入錘體,而僅以設於驅動 體1] 〇的其他之預定位置的導出口 η 3 Ay導出錘體。這 些的導入口 1 13Ax與導出口 n3Ay是亦可分別各設一個 ,或亦可設置複數個。不論如何,因經常在一定的位置導 入錘體,在其他的一定位置導出錘體,所以錘體的移動範 圍(移動距離)是經常形成一定。 其次,參照第1 2圖詳細地說明上述實施例的導出口 之構造。漩渦狀帶材1ΠΑ、111B,是基本上,因夾持導 引構件1 1 2而並列地設置於兩側,所以漩渦狀帶材1 1 1 A 的表面與1 1 1 B的表面是在相同的角度位置基本上形成相 同高度。但,在上述導出口 H3Ay,存在於設有導出口 1 1 3 A y側的漩渦狀帶材Π〗A之排出部11 1 Ay低,存在於 與設有導出口 1 1 3 A y側之相反側的漩渦狀帶材1 1 1 B的排 出部1 1 lBy高。藉此,可構成··當導出口 H3Ay到達藉 由導引構件1 1 2保持著角度位置的錘體1 1 5之前方位置時 ,錘體]15是由漩渦狀帶材11 ] B的排出部】11 By朝渦 狀帶材111 a的排出部111 Ay移動’由導出口 113 Ay因應 重力而自然地朝導出導件13 3上排出。在如此結構,將漩 渦狀帶材111A與構成:隨著對於導出口 113Ay’ 角度位置接近,而逐漸形成局低差爲佳。錯此’錘體Η 5 是隨著導出口 Π 3 a y的逐漸接近’而逐漸地朝導出口 ]]3 A y移動,當導出口〗1 3 A 出現時’立即被排出。 - 26- (24) 1241468 在第1 3圖,顯示上述導出口 Π 3 Ay的附近之不同結 構。在此構成例,在設有導出口 1 1 3 Ay的位置,於漩渦 狀帶材1 1 1 A與1 Π B,形成有朝導出口 1 1 3 Ay側傾斜之 傾斜部1 1 1 Ay’及1 1 lBy’。又,傾斜部1 1 1 Ay’之與導出□ ]]3Ay相反側的端部是與傾斜部inBy’的導出口 n3Ay 側之端部相同,或較其低。藉由如此結構,因能夠將錘體 115藉由傾斜部11 IBy’、111 Ay’導引至導出口 113 Ay,所 以能夠更圓滑且確實地排出錘體1 1 5。再者,在此情況, 將漩渦狀帶材1 1 1 A、1 1 1 B構成:隨著對於導出口 1 1 3 Ay ,角度位置接近,而傾斜角逐漸變大爲佳。藉此,能夠將 錘體1 I 5更圓滑地由導出口 1 13 Ay排出。 第14圖是顯不驅動體11〇的導入口 ii3Ax之附近的 構造圖。漩渦狀帶材111A、111B是在導入口 113Ax的角 度位置,存在於導入口 1 1 3 A X側的導入部1 1 1 A X形成較 相反側的導入部1 1 1B X高。藉此,構成:當由導入導件 132所導入的錘體1 15被配置於導入部1 1 1 Ax、1 1 ΙΒχ時 ,不會藉勢再次由導入口 U 3 Αχ朝外部飛出。在此情況 ,游渦狀帶材1 1 1 A、1 1 1 Β是構成:隨著角度位置由導入 口 11 3 A X遠離,而高低差逐漸地減低,在使錘體u 5圓 滑地驅動上非常理想。又,亦可與第1 3圖相反地,使導 入部1 1 1 Ax、1 1 ΙΒχ在與導入口 1 13Ax相反側朝下方傾斜 。在此情況,期望導入部1 1 1 A X之與導入口 1 1 3 A X相反 側的端部是與導入部1 1 ] Bx之導入口] 1 3 Αχ側的端部相 同高度,或較高。藉此,能夠更圓滑地導入錘體1 ] 5。 -27- (25) 1241468 〔第2實施例〕 其次,參照第3 5至3 9圖,說明關於第2瀆 3 5圖是省略保持框而顯示第2實施例的錘體 ]〇<^之槪略正面圖、第36(a) 、 (b)圖是顯矛 舉起機構1 00’的驅動體的一對板狀材之平面形 第37圖是將錘體舉起機構100’的導引構件與支 驅動面營狀重疊後顯示的圖,第 3 8圖(a )、 錘體舉起機構 1 〇 〇 ’的保持框與板狀材的槪略形 示的圖,第39圖是錘體舉起機構100’的中心部 斷面圖。 此實施例的錘體舉起機構1〇〇’是如第35圖 基座 1 〇 1 ’、支承框 1 02 A ’、具備支承延長部 10.2B’、具備導引部1 12A5及1 12B之導引構件1 構件114A’及114B、以及驅動源120’與上述第 的結構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 在本實施例,作爲構成驅動體1 1 的驅動 用在朝平面方向觀看的平面視角呈漩渦狀的板狀 、:1 1 1 B ’,代替上述漩渦狀帶材。在此,板狀材 1 1 1 B ’是比起驅動體1 1 〇 ’的軸線方向之厚度,與 向正交的平面上之寬度大之構件。此板狀材 1 U B ’是如第3 6 ( a ) 、 ( b )圖所示,具有漩渦 形狀,其平面形狀的端緣形成驅動面1 1 1 AX 5、 ]1 ΙΒχ’、Π lBy’。再者,在本實施例,說明關於 :施例。第 舉起機構 ;構成錘體 狀的圖, :承構件和 (b )是將 狀一同顯 :附近之縱 所示,因 102Bx5 之 1 2 ’、支承 1實施例 構件,使 材 1 1 1 A, 1] 1 A’、 該軸線方 111A’ 、 狀之平面 1 1 I A y ’、 板狀材的 -28· (26) 1241468 外周側的端緣(外端緣)1 1 1 A X ’、1 Π B x ’作爲驅動面來加 以使用,但亦可將板狀材的內周側的端緣(內端緣) UlAy’、1 1 lByH乍爲驅動面來使用。 在本實施例,於導引構件1 1 2 ’的軸線方向兩側配置 一對板狀材1 1 1 A ’、111 B ’,如第3 9圖所示,該板狀材 111A’、111B’經由連結銷116’支承固定於支承構件114A’ 、:I 1 4 B。又,如第3 8圖所示的保持框1 1 3 A,、1 1 3 B,是配 置於板狀材1 1 1 A ’、1 1 1 B ’的軸線方向兩側,藉由支承構 件 114A’、114B’支承固定。上述板狀材111A’、111B’、 保持框1 1 3 A ’、1 1 3 B及支承構件1 1 4 A ^ 1 1 4 B ’是構成連 接固定於輪轂1 2 2 ’之驅動體1 1 0 5,藉由上述驅動源1 2 0 ’ 一體地旋轉。在此,驅動體1 1 〇 ’的旋轉軸線是被設定成 水平。 如第3 9圖所示,被動體1 1 5 5是跨越板狀材1 1 1 A ’的 驅動面 1 1 1 Ax’與板狀材 1 1 1B’的驅動面 1 ΙΙΒχ 3也支承, 在受到導引構件1 1 2 ’的導引緣部所導引的狀態下,朝驅 動體1 1 〇 ’之半徑方向移動。此時,保持框1 1 3 A 5及1 1 3 B 是構成由軸線方向兩側保持被動體1 1 5 ’。實際上,若基 座 1 Ο I 5靜止的話,因被動體 1 1 5 ’是受到一對屬動面 1 1 1 與1 1 1 B X ’所支承,所以在朝驅動體1 1 0 ’的半徑方 向移動之間,不會接觸於保持框]1 3 A ’、I 1 3 B,但如後所 述,當被動體1 1 5 ’被導入至驅動體1 1 0 ’時或承受外部振 動時等,會有被動體Π 5 ’動搖之情況產生,在此情況, 保持框]1 3 A ’、Π 3 B :防止被動體]]5 ’由驅動面上脫落。 -29- (27) 1241468 第3 6 ( a )圖所示的板狀材1 1 1 B ’的驅動面1 1 1 B X 的外端部111Bz,是配置於較板狀材111A’的驅動面 lllAx,之外端部111AZ,更靠近半徑方向外側。因此’當 驅動面的外端部1 1 1 A Z,與外端部n 1 B z ’來到了輪轂1 2 2 之正上方位置時,在外端部1 1 1 A z ’與外端部1 1 1 B z ’之間 產生高低差。又,在第3 8 ( b )圖所示的保持框1 1 3 A ’ ’ 於驅動體1 1 〇,的內周部設有導入口 1 1 3 A X ’’在驅動體 11 〇,的外周設有導出口 113 a y ’。保持框1 1 3 A ’的導出口 1 1 3 A y,是構成在上述外端部1 1 1 A z ’及1 1 1 B z ’上的空間朝 軸線方向前方開放。 藉此,當被動體115,由導入口 113Ax’導入至驅動體 1 1 〇,內時,則藉由驅動體1 1 0 ’的旋轉,被動體1 1 5 ’在配 置於驅動面上的狀態下逐漸朝垂直方上方被舉起,當最終 形成被動體1 1 5,配置於最外周部的驅動面上時,則驅動 面的外端部lllAz5及外端部111 Bz,來到輪轂122’之正上 方位置時,形成被動體1 1 5 5配置於外端部1 1 1 Az ’及外端 部 1 1 ΙΒζ’上,所以被動體115’藉由上述高低差,朝軸線 方向前方滾落,通過上述導出口 113Ay’導出。 在本實施例,因在驅動體1 1 0 ’設有在端緣具有驅動 面之平面視角呈漩渦狀的板狀材 1 1 1 A ’、1 1 1 B,,所以能 夠容易、自由並且高精度地形成漩渦狀驅動面。β卩,因板 狀材的端緣形成漩渦狀地成形該平面形狀即可,所以能夠 以沖壓加工、蝕刻加工、射出成形等的各種製造方法,容 易地製造。又’因藉由端緣形狀來構成驅動面的漩渦形狀 -30- (28) 1241468 ,所以僅以適宜地設定平面形狀,就能自由地設計漩渦形 狀。特別是如上述一對板狀材 Π 1 A ’、1 1 1 B ’的外端部 η 1 ΑΖ’、η ΙΒΖ’般地,容易形成部分與其他不同之形狀。 且,因板狀材的端緣形狀是可藉由上述製造方法等,高精 度地加工成形,所以能夠形成高精度的驅動面。並且,因 端緣形成驅動面地將板狀材形成平面視角呈漩渦狀,所以 比起驅動面的軸線方向之寬度,容易增大半徑方向的厚度 ,即此能夠提高對於驅動面的變形之剛性,因而亦可承受 大的驅動負荷,又因可防止驅動面隨著時間經過而變形, 所以可使其耐久性提昇。 在上述實施例,由於一對板狀材1 1 1 A ’、1 1 1 B 5具有 漩渦狀的平面形狀,所以驅動體11 〇 ’的旋轉軸線周圍之 重量平衡容易偏移。當驅動體1 1 〇 ’的旋轉軸線周圍之重 量平衡容易偏移時,則驅動源1 2 0 ;的驅動負荷變大,又 ,在驅動轉矩小的情況時,因容易產生驅動體1 1 0 ’之旋 轉不均,所以將驅動體1 1 〇 ’的旋轉軸線周圍之重量平衡 均等化爲佳。在第4 0圖,顯示爲了將驅動體1 1 〇 ’的旋轉 軸線周圍之重量平衡均等化,而可用來代替上述第1實施 例或第2實施例的支承構件之設有重量補償部1 1 4 Cx之支 承構件1 1 1 C。該支承構件1 1 1 C是與上述第丨實施例或第 2實施例同樣地,具備有由輪轂呈放射狀地延伸的複數個 支承臂部者,上述重量補償部1 1 4 Cx連結這些中之相鄰接 的一對支來臂邰之外周部間。在圖示例,重量補償部 ]]4 C X是形成以驅動體]]〇’的旋轉軸線爲中心之圓弧形狀 -31 - (29) 1241468 。重量補償部1 1 4 C x是配置於由構成滿 件(帶材或板狀材)的外端部遠離的角 量平衡的偏移上非常理想。再者,作 1 1 4 Cx,不限於支承構件,亦可直接地 狀材或板狀材。 〔計時機構〕 〔第1實施例〕 其次,參照圖面,詳細地說明關於 第2運動變換機構及時刻顯示部的時鐘 第15圖是本實施形態的時鐘機構200 圖、第16圖是該部分的正面圖、第17 面圖(R )及左側面圖(L )、第1 8圖 〇 在該時鐘機構200,構成第2運動 2 1 0是可自由旋轉地被軸支承著。該旋 成圓盤狀,藉由支承體202A、202B可 著。支承體202A、202B均安裝固定於 2 ] 0的旋轉軸是設定於水平方向。 方定轉輪2 1 〇是於配置在軸線方向 2I0A、2]0B安裝有複數個箕斗212,-方疋轉2 ] 0的外周排列者。在支承板2 部’於朝旋轉方向被相等分割的位置( 性地)分別形成有卡合部2 ]] A、2 1 1 丨渦狀的驅動面之構 度位置,在減低重 爲上述重量補償部 設置於保持框、帶 構成本實施形態的 機構200之構造。 之主要部分的斜視 圖是該部分的右側 是該部分的平面圖 變換機構的旋轉輪 轉輪2 1 0是全體構 自由旋轉地軸支承 基座2 0 1。旋轉輪 兩側的一對支承板 宣些箕斗2 1 2沿著 l〇A、2]0B的外周 即朝旋轉方向周期 B。在此,卡合部 -32- (30) 1241468 211A是配置於圖示前方,卡合部211B是配置於圖示後方 。在卡合部2 1 1 A,具有配置於最前部的第1卡合部位 211Ax、與鄰接於該第1卡合部位2nAx正後方的第2卡 合部位2 1 1 Ay。此第2卡合部位2 1 1 Ay是設在固定於構成 第1卡合部位21 1 Αχ的板狀部與後述的箕斗212之間的 部分。第2卡合部位2 1 1 Ay的徑方向的位置是設定於比 起第1卡合部位211 Αχ的徑方向位置稍靠近旋轉輪210 的中心。又,在卡合部2 1 1 Β,形成有後方卡合部位 2 11Βχ。該後方卡合部位21 1βχ是設於與第丨卡合部位 2 1 1 Αχ大致相同的徑方向之位置。又,後方卡合部位 2 11 Βχ是朝與第丨卡合部位2〗〗Αχ旋轉方向相反側,第1 卡合部位211 Αχ及第2卡合部位211 Ay、後方卡合部位 21 ΓΒχ是具有:對於後述的各桿相互地朝相反側卡合之構 造。 在旋轉輪2 1 0的外周部,於對應於上述卡合部2 1 1 A 、2 1 1 B的角度位置分別固定有箕斗(相當於上述承受部 )212。在圖示例,箕斗212是配置於卡合部211A與 2 1 1 B之間。該箕斗2 1 2是具備有:由旋轉方向相反側朝 外周側連續開口之開口部2 1 2 a。即,開口部2 1 2 a是具有 構成:當箕斗2 1 2配置於旋轉輪2 ] 0之圖示右側的中間高 度位置時,朝上方開口的部分(即朝逆旋轉方向開口)、 與朝旋轉輪2 1 0的外周方向(半徑方向外側)開口的部分 相互地連續之容器形狀。 又,在上述旋轉輪2 1 0的周圍,具有:可卡合於第2 -33- (31) 1241468 卡合部位2 1 1 Ay之第1桿2 1 3、可採用卡合於第1卡合部 位2 1 1 Αχ之姿勢的第2桿2 1 4、及經由連桿2丨5連結於第 ]桿2 1 3之第3桿2 1 6。在此,在第3桿21 6的前端部, 可轉動地安裝有:卡合於第2桿2 1 4而將第2桿2〗4的前 端部舉起之可動鉤2 1 7。且,亦可有可卡合於後方卡合部 位2 1 1 Β X之逆轉防止桿2 1 8。 在此,第1桿213、第2桿214、第3桿216及逆轉 防止桿2 1 8均以藉由預定的支承構件固定的支點爲中心可 自由轉動地軸支承著。又,可動鉤2 1 7是可轉動地軸支承 於第3桿2 1 6之靠近前端的部分。在這些各桿或鉤,藉由 支點兩側的重量平衡或制動器的位置等,能夠適宜地設定 其動作範圍或基準姿勢等。因此,在各桿或鉤,可藉由因 應需要來於適宜的位置配置錘體或制動器,以達到下述說 明的動作。再者,在這些桿,於以下的說明,將比起支點 而作用於靠旋轉輪2 1 0側的端部稱爲前端部,與夾持支點 而位於與此前端部相反側的端部稱爲底端部。 上述旋轉輪2 1 0藉由將受到上述錘體舉起機構】〇 〇所 舉起的錘體1 5供給至上述箕斗2 1 2,來旋轉驅動。如第 】5圖示意地顯示,當將錘體15通過開口部212a導入至 配置於旋轉輪2 1 0的高度方向中間部之箕斗2 1 2的內部時 ,則由於相當於該錘體1 5的量,使得重量平衡偏移,而 旋轉輪2 1 0朝順時鐘方向旋轉,當最終形成箕斗2 ] 2朝向 斜下方時,則通過開口部2 ] 2 a排出錘體]5。因此,藉由 反復進行入此錘體]5之供給與排出,能夠賦予旋轉輪 -34 - (32) 1241468 2 1 〇反復旋轉驅動力。 其次,與上述第1 6圖一同地參照第1 9至21圖,說 明關於上述時鐘機構2 0 0之動作。再者,旋轉輪2 1 〇是如 上所述,可朝圖示順時鐘方向旋轉自如地被軸支承,藉由 逆轉防止桿2 1 8不會朝圖示逆時鐘方向旋轉。因此,在以 下的說明,於圖示例,以時鐘方向所示的正規方向的旋轉 稱爲順旋轉,而其相反方向的旋轉稱爲逆旋轉。第1 9至 21圖是時鐘機構200之正面圖,各圖分別是顯示依序隨 著時間經過而產生變化之狀態者。 首先,如第1 6圖所示,在旋轉輪2 1 0停止著的狀態 下’旋轉輪2 1 0位於基準停止位置。該基準停止位置是根 據第1桿2 1 3的前端部之朝逆旋轉方向的復原力、與逆轉 防止桿2 1 8的逆轉防止用之限制作用來定位。也就是,藉 由弟If干213封於旋轉輪210(第2卡合部位211Ay)( 由圖示下方)抵接於內旋轉方向,逆轉防止桿2 1 8對後方 卡合部位2 1】B X (由圖示斜下方)抵接於順旋轉方向,來 以兩桿2 1 3、2 1 8使旋轉輪2 I 0處於被定位在旋轉方向之 狀態。根據上述第1桿2 1 3之復原力是藉由第】桿的支點 兩側之重量平衡或加上經由連桿2 ] 5之第3桿2 1 6所引起 的反作用力之重量平衡所產生的。爲了調整該復原力,亦 可在第1桿2 1 3的底端部安裝錘體。 在上述基準停止位置,第2桿2 1 4是處於可卡合於第 ]卡合部位2 1 1 Αχ之卡合姿勢。該卡合姿勢是指第2桿 2 ] 4的前端部接近了旋轉輪2 ;! 〇的外周部之姿勢,更具體 - 35- (33) 1241468 而言,是指第2桿2 14的前端部配置於第1卡合部位 211Ax之通過軌道上。如此,當第2桿2]4處於卡合姿勢 時’第1卡合部位2 I 1 A X抵接於第2桿2 1 4之前端部, 即使&E轉輪2 1 0順旋轉,旋轉輪2 1 0也不能進一步進行順 旋轉。 在上述基準停止位置,雖第2桿214處於卡合姿勢, 但並非在該基準停止位置,第1卡合部位2 1 1 A X抵接於 第2桿2 1 4之前端部,實際上,雖僅有由基準停止位置旋 轉移動預定角度部分,旋轉輪2 1 0形成可朝順旋轉方向旋 轉之狀態。即,上述預定角度部分是指基準停止位置、與 第1卡合部位21 1 Αχ抵接卡合於第2桿214的前端部之 位置之間的旋轉輪2 1 0的旋轉角度。 因此,在如第1 6圖所示的基準停止位置,能夠藉由 某旋轉驅動力例如因導入至上述箕斗2 1 2的錘體之重量所 產生的旋轉驅動力來使旋轉輪2 1 0朝順旋轉方向旋轉。如 此,當旋轉輪2 1 0進行順旋轉時,則如第1 9圖所示,第 I桿213的前端部受到旋轉輪(第2卡合部位211 Ay) 2 1 0所壓下,藉此,經由連桿2 1 5使得第3桿2 1 6轉動。 即,第3桿2 1 6的底端部下降,其前端部則相反地上升。 此時,因可動鉤2 1 7的前端鉤部是卡合於第2桿2 1 4之前 端部,所以藉由第3桿2 1 6的轉動,使得第2桿2 1 4由旋 轉輪2 1 0分離地被舉起。藉此,第2桿2 1 4形成非卡合姿 勢。此非卡合姿勢是指第2桿2 1 4的前端部由第1卡合部 位2 ] 1 Αχ的通過軌道上脫離之狀態。也就是,第2桿2 1 4 -36- 1241468 (34) 無法阻止旋轉輪2 1 0的旋轉之姿勢。 如上所述,藉由第2桿2 1 4被設定成非卡合姿勢,第 1卡合部位2 1 1 Αχ通過第2桿2 1 4的內側,旋轉輪2 1 0進 一步持續朝順旋轉方向旋轉。然後,當旋轉輪2 1 0進一步 進行順旋轉時,則第1桿2 1 3進一步被壓下,藉此,經由 連桿2 1 5使得第3桿2 I 6進一步轉動。如此,當第3桿 2 1 6進一步轉動時’則因可動鉤2〗7也進一步由旋轉輪 2 1 〇分離,所以最終第2桿2 1 4的前端部由可動鉤2 1 7脫 離’如第2 0圖所示,第2桿2 1 4的前端朝旋轉輪2 ] 0落 下,返回到上述卡合姿勢。 再者,在第2桿214由非卡合姿勢返回到卡合姿勢之 前’藉由旋轉輪210的順旋轉,第〗卡合部位21 1 Αχ的 其中之一超越根據第2桿2 1 4之前端的限制位置。然後, 晶超過該限制位置之後,第2桿2 1 4如上所述,返回到卡 合姿勢。因此,由於超過一個卡合部位後,第2桿2 1 4回 到卡合位置’故僅容許旋轉輪2 1 0旋轉一個卡合部位(1 齒)的量。 其次’當旋轉輪2 1 0進一步旋轉時,第1桿2 1 3超越 卡合於旋轉輪2 1 0 (第2卡合部位2 ] 1 A y )之角度範圍, 所以由旋轉輪2 1 0脫落,然後,如第2 1圖所示,朝原來 的位置(旋轉輪2 ] 0處於基準停止位置時的位置)開始返 回。在此過程,第3桿2 ] 6經由連桿2 ] 5開始進行返回動 作’其前端部朝旋轉輪2 1 0開始移動。在此途中,可動鉤 2 1 7是抵接於處於卡合姿勢的第2桿2 1 4之前端部,但因 -37- (35) 1241468 可動鉤2 1 7是對於第3桿2 1 6可轉動地連結著,所以如第 2 1圖所示,追隨第2桿2 1 4的前端部形狀轉動,不會影 響第2桿214之卡合姿勢。 在上述過程’於第1桿2 1 3由旋轉輪2 1 0脫落後至返 回到原來的位置之前的期間,旋轉輪2 1 0基本上不卡合於 第1桿213及第2桿214,在不存在有因上述第1桿213 所引起的轉動負荷之狀態下持續旋轉。因此,在此期間, 可考量由於賦予旋轉輪2 1 0之旋轉驅動力不會降低的話, 則旋轉阻抗降低,故旋轉速度提昇。因此,在本實施形態 ,至少在此期間,作成使逆轉防止桿2 1 8的前端部由上方 輕輕地抵接於卡合部2 1 1 B之狀態,使得逆轉防止桿2 1 8 將旋轉輪2 1 0加以制動。因該逆轉防止桿2 1 8之制動作用 所產生的旋轉負荷是與因第1桿2 1 3所產生的旋轉負荷交 替地產生。即,在因第1桿2 1 3所引起的旋轉負荷消失之 時間點,逆轉防止桿2 1 8之旋轉負荷產生,藉此,由於旋 轉輪2 1 0在經常承受預定的旋轉負荷之狀態下進行旋轉, 故能夠使其旋轉速度穩定。在此,更期望上述2個旋轉負 荷大致相等。其中,即使兩旋轉負荷不同,亦可有助於旋 轉輪的旋轉速度之穩定化。又,兩旋轉負荷亦可不須要交 替地賦予旋轉輪2 1 0,例如在即使兩旋轉負荷重複賦予之 期間存在或未賦予兩旋轉負荷其中任一者之期間存在’亦 可獲得根據逆轉防止桿2 1 8的旋轉負荷所形成之乾燥碳化 處理(B ) 2 1 0/的旋轉速度之穩定化效果。 最終,第1桿2 1 3返回到原來的位置,可動鉤2 ] 7也 >38· (36) 1241468 形成卡合於第2桿2 1 4之前端部的狀態,返回到如第1 6 圖所示的原來狀況。然後,若在此時,旋轉驅動力消失的 話,則旋轉輪2 1 0藉由第1桿2 1 3之復原力、與逆轉防止 桿2 1 8之卡合力,保持於上述基準停止位置。 在本實施形態,如第1 9圖所示,雖被認爲在第2桿 2 1 4形成非卡合姿勢之狀態下,旋轉輪2 1 0以縱擒機構無 法追隨的程度之旋轉速度旋轉時,會發生旋轉輪2 I 0之2 齒輸送,但實際上,在根據旋轉輪2 1 0之驅動的第1桿 2 1 3之順動作途中,如第2 0圖所示,因第2桿2 1 4返回 到卡合姿勢,所以即使不管旋轉輪2 1 0欲如何地高速旋轉 ,也會藉由返回到卡合姿勢之第2桿2 1 4阻止旋轉輪2 1 0 之2齒輸送。即,旋轉輪21 0越高速旋轉的話,則藉以動 作之第1桿2 1 3的動作速度也變得越快,在途中,由於第 2桿2 1 4返回到卡合姿勢,故在時間上不會發生2齒輸送 。相對於此,在第1桿2 1 3的順動作結束或之後的返回動 作中,當第2桿2 1 4返回卡合姿勢時,受到旋轉輪2 1 0的 旋轉速度,而會有發生2齒輸送之可能性產生。 在如上所說明過的時鐘機構200,如第1至3圖所示 ’連接有連接於旋轉輪2 1 〇的旋轉軸之指針驅動用輪列 2 2 0 ’藉由該輪列2 2 0,來驅動配置於文字盤2 3 0的前方 之指針231、232。 方疋轉輪2 1 0是藉由由上述鍾體舉起機構]0 0所供給的 錘體1 5來驅動。即,藉由錘體舉起機構I Q 〇的驅動體 Π 〇旋轉,將錘體]5逐漸地朝上方舉起,最終由保持框 -39- (37) 1241468 113A的導出口 113Ay (上方位置)排出,通過導出導件 1 3 3供給至大致呈水平姿勢之箕斗2 1 2。該箕斗2 1 2是配 置於與旋轉輪2 1 0的旋轉軸大致相同之高度。當通過開口 部.2 1 2a將錘體1 5供給至箕斗2 1 2後加以收容時,旋轉輪 2 1 0的重量平衡偏移,旋轉輪2 1 0會如前所述,開始旋轉 ,當旋轉輪2 1 0轉動1齒時,則藉由箕斗2 1 2傾斜,使得 錘體1 5通過開口部2 1 2a被排出。被排出的錘體1 5通過 導入導件132返回至錘體舉起機構1〇〇之導入口 n3Ax ( 下方位置)。 第2 2圖是顯示旋轉輪2 1 0的箕斗(具有容器形狀之 承受部)之形狀、以及對於該箕斗供給錘體及由箕斗排出 錘體之狀態的圖。在此,第2 2 ( a )圖是顯示與安裝於以 往的水運儀象台的樞輪者相同之箕斗2的斜視圖,第2 2 (b)〜(d )圓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改良過的箕斗之斜視 圖。又,第22(A)〜(C)圖是顯示使用第22(b)〜 (d )圖的箕斗時之錘體的供給及排出的說明圖。 如第22(a)圖所示,錘體15是在由錘體舉起機構 1 0 0導出後經由導出導件】3 3供給至箕斗2 1 2,藉此,旋 轉輪2 1 0錯由鍾體1 5的重量進行旋轉。然後,在旋轉輪 2 ] 0旋轉了角度θ之時間點,錘體1 5由箕斗2 1 2排出, 經由導入導件]32返回至錘體舉起機構1 〇〇。在此,於藉 由一個錘體]5供給至箕斗2】2來使旋轉輪2丨〇旋轉]齒 之情況卩寸’上述角度0須要設定成:大致與旋轉輪2 1 〇的 間歇動作之一周期相等的角度。又,爲了提高藉由錘體的 (38) 1241468 重量所產生的旋轉輪2 1 0之驅動力,須要將在收容有錘體 的狀態下旋轉之箕斗的角度設定成··包含位於與旋轉輪 2 1 0的軸線大致相等高度之角度位置。 此時,如第22 ( a )圖所示,在具有僅設置上部開口 部的箱形狀之箕斗2,限制了對於箕斗2可導入錘體之導 入角度及能導入錘體之箕斗2的角度位置,並且箕斗2不 形成相當傾斜的姿勢時則無法自然地排出錘體。因此,由 錘體的供給至排出爲止之旋轉輪2 1 0的角度會變得由處於 與旋轉輪2 1 0的軸線大致相同的高度之角度位置大大地偏 移,故使得驅動效率降低,或由於必須以陡峭的角度將錘 體導入至箕斗2,使得因導入時的錘體之落差所引起的錘 體之位置能量之損失變大,或由錘體的供給至排出爲止的 旋轉輪2 1 0之角度範圍0變大,變得無法增加旋轉輪2 1 0 的齒數。 在此,爲了縮小角度範圍0,須要如上述水運儀象台 般地,對於旋轉輪,將各個箕斗2構成可轉動,但如此之 構造使得旋轉輪的構造複雜化,依情況也會有如水運儀象 台般地使縱擒機構也複雜化。且,由於在箕斗2,於旋轉 輪2 1 0的外周側存在有外周壁,故會有該外側壁形成階差 ,阻礙了錘體對於箕斗2之圓滑的進出。 又,作爲在固定了上述箕斗2之狀態下縮小角度範圍 Θ的方法,可考量降低箕斗2之側壁,但當降低側壁時則 在既定的角度位置以外的角度位置,或由外周側的側壁以 外的部分(例如內周側的側壁)錘體由箕斗2落下的危險 -41 - (39) 1241468 性變大,若欲減低此危險性的話,則爲了緩慢且穩定地將 錘體導入至箕斗2,而會在錘體的導入構造上產生限制。 又,由於爲了防止錘體由箕斗2落下,變得無法使用大型 的錘體,故也會有變得無法充分地獲得旋轉輪的驅動力之 缺點產生。
一方面,本實施形態的箕斗是設有:由旋轉輪2 1 0的 旋轉方向相反側(在第22圖爲圖示上側)至外周側爲止 連續之開口部2 1 2 a。例如,在如第2 2 ( b )圖所示的箕斗 2 1 2,具有:藉由上述開口部2 1 2a使得外周側完全被開放 之形狀(箕斗的外周側之外側壁被完全地除去之形狀)。 更具體而言,箕斗212是全體具有立方體形狀,具有底壁 (底面部)2 1 2 b、內側壁(背面部)2 1 2 c、側壁(側面部 )21 2 d,未形成有外側壁。因此,如第2 2 ( A )圖所示, 能夠圓滑地進行錘體1 5之進出,並且由於將錘體]5收容 於箕斗2 1 2內之旋轉輪2 1 0的角度範圍Θ是形成包含處於 與旋轉輪2 1 0的軸線相同高度之角度位置的範圍,故能夠 有效地利用錘體1 5之重量,可獲得高度的驅動力。又, 由於可將由錘體1 5之供給至排出的旋轉輪2 1 0之角度範 圍Θ設定小,故不會產生障礙且可多數地設定旋轉輪2 1 0 的齒數。 又,在如第2 2 ( c )圖所示的箕斗2 1 2 ’,於藉由底壁 2 1 2 b ’所構成的底面之外周側,設有朝開口部2 1 2 a ’的外周 側部分向上方傾斜的傾斜面2 ] 2 g。再者,內側壁2 I 2 c與 側壁2 ] 2 d是與箕斗2 ] 2相同。在該箕斗2 ] 2 ’,因傾斜面 - 42- (40) 1241468 2 1 2 g形成於外周側底面部分,所以如第2 2 ( B )圖所示, 能夠更圓滑地進行錘體1 5之導入及排出。又,藉由該傾 斜面2 1 2 g之存在,可抑制:一旦被導入至箕斗2 1 2內的 錘體1 5受到與內側壁2 ] 2c衝突之反作用力等,較正規之 排出時間點更早朝外周側飛出之情事產生。又,藉由傾斜 面2 1 2 g的存在,可緩慢地排出錘體。 上述傾斜面2 1 2 g對於底壁2 1 2 b,的內底面之傾斜角 度是會大大地影響上述角度範圍Θ。因此,藉由變更傾斜 面2 1 2 g之傾斜角度,可調整角度範圍0。例如,若其他 的條件(例如對於旋轉輪之箕斗的安裝角度、箕斗之導入 角度位置、箕斗之尺寸、錘體之尺寸等)爲相同的話,比 起箕斗2 1 2,箕斗2 1 2 5以上述傾斜角度部分可變大。 在如第 22(d)圖所不的箕斗212’’,基本上構成具 備與上述箕斗2 1 2同樣的開口部2 1 2 a ”之容器形狀,但在 開口部2 1 2a5 ’的外周側部分之開口緣(即,底面的外周緣 ),設有由底壁212b朝上方突出之突起部212p的這一點 上不同。藉由存在有該突起部212p,能夠如第22(C)圖 所示,抑制:一旦被導入至箕斗2 1 2 ”內的錘體I 5受到與 內側壁2 1 2 c衝突之反作用力等,較正規之排出時間點更 早朝外周側飛出之情事產生。又,藉由突起部2 1 2 p的存 在,可緩慢地排出錘體。 對於上述突起部21 2p之高度、或突起部2]2p的高度 之側壁的高度之比率是大大地影響上述角度範圍0。因此 ’藉由變更突起部2 ] 2 p的上述高度或上述比率,能夠調 -43- (41) 1241468 整角度範圍0 。例如,突起部212 p的高度、和與底壁 2 1 2 b之錘體的重心位置的距離之大小關係,決定角度範 圍β。 再者,亦可一同設置:在如第22(c)圖所示的傾斜 面2 12g、與第22 ( d )圖所示的突起部212ρ。即,在箕 斗的內底面之外周側形成傾斜面,且形成由該傾斜面的外 緣朝上方突出之突起部。藉此,不會妨礙錘體之進出,能 夠以緩慢穩定之狀態排出錘體。 在以上說明過的本實施形態,循環下述路徑:錘體舉 起機構1 00的漩渦狀驅動體1 1 0旋轉,並且錘體1 5由上 方位置,在導引構件1 1 2的內側朝上方逐漸地上升,經由 導出導件1 3 3供給至設在時鐘機構2 0 0的旋轉輪2 1 0之外 周的箕斗2 1 2,使得旋轉輪2 1 0旋轉,然後錘體1 5由箕 斗2 1 2經過導入導件1 3 2,於下方位置返回至驅動體1 1 0 。然後,旋轉輪210在每次供給錘體時’ 1齒1齒地輸送 ,進行計時。因此,時鐘1 0 0 〇不是僅有計時功能,並且 作爲機械時鐘具有高度之鑑賞性者’能夠充分地表現機械 動作之樂趣。 〔第2實施例〕 其次,參照第2 3至2 6圖,說明關於本發明之其他實 施形態的結構。在此實施形態’僅設在旋轉輪2〗0的箕斗 (承受部)及上述卡合部位中之一部分與前述說明過的實 施形態不同,所以以下僅說明該差異點’關於其他之結構 -44- (42) 1241468 的說明則省略。 第2 3圖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旋轉輪3 1 0的構造 略斜視圖。在該旋轉輪3 1 0,與上述旋轉輪2 1 0同樣 固定有:對於配置在軸線方向兩側之支承板3 1 Ο A與 ’沿著外周排列之複數個箕斗(承受部)3 1 2。更具 言,在箕斗 312的左右側部設有安裝部 312y、312z 些安裝部312y、312z在分別嵌合於設在支承板310A 安裝部(在圖示例爲孔)3 1 1 a、與設在支承板3 1 0B 安裝部(在圖示例爲孔)3 1 1 b之狀態下被固定著。 承板 3 1 Ο A的外周部形成與上述同樣的第1卡合 3 1 1 Αχ,在支承板3 1 0Β的外周部形成有與上述同樣 方卡合部位3 1 1 Β X。 第24圖是上述箕斗3 1 2之槪略斜視圖。該箕斗 是具有容器形狀部、與設在該容器形狀部的左右兩側 裝片部。容器形狀部全體是大致呈長方體形狀,具有 部3 1 2 b、背面部3 1 2 c、及左右的側面部3丨2 d,上面 面的部分連續而成開口,以構成開口部312a。該箕斗 是以其正面側朝上述旋轉輪3 1 〇的外周側之姿勢被固 。底面部3 1 2 b的內底面中,其正面側的部分是形成 述實施形態作過說明者同樣的傾斜面。又,在底 3 1 2 b的正面側之外緣亦可設置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 起部。 在側面部3 1 2 d之外側,設有安裝片部3 ] 2 e、3 ] 安裝片部3]2e的正面側之部分是形成構成上述實施 之槪 地, 3 1 0B 體而 ,适 的背 的背 在支 部位 的後 3 12 之安 底面 及正 3 12 定著 與上 面部 的突 2f ° 形態 >45- 1241468 (43) 的卡合部的一部分之第2卡合部位3]2)C,又,在安裝片 部3 1 2 e的側緣,設有固定於支承板3 1 〇 a的被安裝部 3 1 1 a之安裝部3 1 2 y。一方面,在安裝片部3丨2 f的側緣, 設有固定於支承板3 1 Ο B的被安裝部3 ! 1 b之安裝部3 1 2 z 、3 ] 2z ° 上述箕斗3 1 2是以使用一體的板狀材之一體成形品來 構成。即,爲藉由沖壓加工或鍛造等的塑性加工、鑄造或 射出成形等的注入模成形加工、切削加工等的各種成形方 法來一體成形之零件。更具體而言,本實施形態之箕斗 3 1 2是藉由將一體的金屬板等之板狀材進行折彎加工來形 成的。 在第2 5圖,顯示本實施形態的箕斗3 1 2之展開形狀 。如第2 5圖所示的一體之板狀材3 1 2 P是能夠藉由沖壓加 工等,非常容易地形成。在該板狀材3 1 2 P,連續設有底 面部3 1 2b與背面部3 1 2 c,又連續設有背面部3 1 2 c與左 右的側面部 3 1 2d、3 1 2d,以及分別連續設有底面部 3 1 2b 與左右的安裝片部 3 ] 2 e、3 I 2 f。對於該板狀材 3 I 2 P,藉 由將背面部3 1 2c對於底面部3 1 2b大致呈直角地加以折彎 ,將左右的側面部3 1 2 d、3 1 2 d對於背面部3 1 2 c分別大致 呈直角地加以折彎,來構成具有開口部3 1 2a之容器形狀 。在此,構成設在底面部3 1 2b的正面側之傾斜面的部分 是藉由將底面部3 1 2b稍許折彎來構成,配置於左右的側 面部3 1 2 d、3 1 2 d之間。 在此實施形態的箕斗3 ] 2,因藉由一體地構成容器形 -46 - (44) 1241468 狀部與安裝片部3 1 2e、3 1 2f,能夠減低旋轉輪3〗〇的零件 數目’所以能夠謀求組裝作業之容易化或製造成本的減低 。又’因錯由將弟2卡合部位3 ] 2 X —*體地設於寞斗3 1 2 ,能夠決定唯一的箕斗3 1 2的容器形狀部、與對於縱擒機 構加以作用的卡合部之位置關係或角度關係,所以即使不 進行任何對於兩者之定位作業,也能夠確實地使旋轉輪 3 1 0之動作進行。 〔旋轉輪之旋轉動作〕 其次,爲了將本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明確化,說明關 於具備具有與本實施形態不同的結構之箕斗的旋轉輪。在 本實施形態,藉由縱擒機構的卡合來使旋轉輪進行間歇動 作,但因當錘體常時配置於旋轉輪的1個或複數個箕斗時 ,則經常成對於旋轉輪賦予驅動轉矩之狀態,所以須要藉 由縱擒機構對旋轉輪施加制動力,使得驅動效率降低。因 此在上述各實施形態,反復進行下述循環:錘體的重量間 歇地影響旋轉輪。即,在錘體被投入至旋轉輪的箕斗,配 置於預定角度範圍全區域後,錘體由箕斗脫落,使得在旋 轉輪不存在有錘體。在此情況,具有在旋轉輪的箕斗未配 置錘體之期間的話即可,在旋轉輪上同時地配置的錘體數 目是一個或2個以上均可。於是,因在旋轉輪藉由縱擒機 構來停止的時間點,錘體的重量不會影響旋轉輪,所以能 夠在每次間歇運轉的循環,減低施加於旋轉輪之制動力, 因而能夠提高驅動效率。 -47- (45) 1241468 S如上述構成時’右以等角度間隔配置箕斗爲前提的 話,則當旋轉輪之箕斗的數量過少時,則由於錘體配置於 箕斗之角度範圍變大’故大的角度範圍0之驅動轉矩的變 動變大,並且變得無法有效率地將錘體的重量變換成旋轉 輪的驅動轉矩。因此,箕斗的數量n是4以上(即,寞斗 的配置角度間隔爲3 6 0度/ 4 == 9 0度以下)爲佳,更理想爲 6以上(即’其斗的配置角度間隔爲360度/ 6 = 60度以下 )。在此情況,於間歇動作的1周期,錘體配置於旋轉輪 的角度範圍是箕斗的配置角度間隔以下,但通常,上述角 度範圍形成較配置角度間隔小,由箕斗的配置角度間隔減 去配置錘體之角度範圍的角度形成空轉角度,也就是驅動 轉矩未施加於旋轉輪的狀態下(以惰性)進行旋轉之角度 〇 在第33圖,示意地顯示具備具有與設在上述日內瓦 時鐘博物館所展示的機械時鐘的旋轉輪的外周的凹部同樣 的結構之箕斗(承受部)3的旋轉輪之構造。在此情況, 寞斗3是因具有開口於旋轉輪的半徑方向外側之容器形狀 ’所以作爲容易投入錘體! 5之角度位置,可舉出位於最 上部之角度位置,但實際上,因旋轉輪是構成藉由根據錘 ^】5的重量之旋轉中心的左右不平衡產生驅動轉矩,所 以當箕斗3位於最上部的附近時,幾乎不會產生驅動轉矩 ^又’在該箕斗3,當由上述角度位置,旋轉輪僅旋轉了 角度Φ時’是否由箕斗3排出錘體]5是根據通過錘體I 5 的重心位置的垂直線與錘體]5的外面位置之交叉點、及 -48- (46) 1241468 箕斗3的側壁緣與錘體1 5的外面之父叉點的位置關係來 決定。即,根據以箕斗3的底面爲基準進行測定之圖示的 鸾斗3之側壁高度K、與通過錘體1 5的重心位置的垂直 線與錘體1 5的外面位置的交叉點之高度L的大小關係來 決定錘體1 5由箕斗3排出之排出位置。 因此,在該箕斗3,因增高該側壁時則排出錘體1 5 的角度p逐漸接近9 0度,所以若欲增大藉由錘體1 5的重 量所產生的旋轉輪之驅動轉矩的話’則必須增高該側壁高 度K,但因無法將角度P設定成超過90度,所以不易提 高驅動效率。 相對於此,在如第3 4圖所示的箕斗4 ’因具備開口 於旋轉輪的旋轉方向相反側之容器形狀,所以在上述角度 Φ爲9 0度前後之範圍,能夠持續保持錘體1 5。因此’能 夠增大藉由錘體1 5的重量所產生的驅動轉矩,能夠提高 驅動效率。但,在該箕斗4,當降低側壁時則在將錘體15 供給至旋轉輪時,錘體1 5由箕斗4落下之虞變高’相反 地,當增高側壁時則排出錘體1 5的位置由角度p =90度 偏移,變得接近P =] 8 0度,所以驅動效率會降低。因此 ,爲了迴避上述般問題,如實施形態之上述箕斗般,採用 由旋轉輪的旋轉方向相反側至外周側連續開口之容器形狀 即可。藉此,能夠同時達到錘體1 5的穩定保持、與驅動 效率之提昇。 〔動力源〕 -49 - (47) 1241468 其次,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之驅動源1 2 0的楕 動源1 2 0是構成上述時鐘驅動部,如上所述,由時 機構所構成。該時鐘驅動機構,通常爲機械鐘、使 晶振動子之石英鐘、具有以電波接收時刻資訊後修 顯示的功能之電波時鐘等的各種時鐘之驅動部分, 稱爲可動裝置(movement )。通常的時鐘是藉由 動裝置組合包含文字板或指針的時刻顯示部及外裝 成。 如第2 6圖所示,驅動源1 2 0是具有時鐘電路 與旋轉輸出機構120B。時鐘電路120A是包括:含 振動子等的擺動電路部1 2 1、及將該擺動電路部1 : 出的基準訊號分頻之分頻電路部1 22。分頻電路部 由上述基準訊號輸出預定的時鐘訊號。又,旋轉輸 1 20.B是包含:以接受上述時鐘訊號後進行動作的 達等所構成之電動機123;及以傳達該電動機123 輸出,變化成預定的旋轉速度之輪列等所構成的旋 部1 24。該旋轉傳達部1 24是輸出:整合成時刻資 精度之旋轉運動。再者,藉由由旋轉傳達部1 24所 旋轉運動,來驅動如圖示虛線所示的指針Q的話 成通常的時鐘。 第2 7圖是更具體地顯示上述驅動源1 2 0的旋 機構]2 0 B之圖。根據由時鐘電路1 2 0 A所輸出的 號進行動作之電動機1 2 3是具備:定子I 2 3 s ;捲 定子]2 3 s之線圈]2 3 c ;及在定子]2 3 c被對向配置 造。驅 鐘驅動 用了水 正時刻 一般被 在該可 盒所構 1 20 A、 有水晶 Π所輸 122是 出機構 步進馬 的旋轉 轉傳達 訊的高 輸出的 ,則構 轉輸出 時鐘訊 繞於該 且可自 -50- (48) 1241468 由旋轉地軸支承,由永久磁鐵所構成之轉子1 23r。上述 時鐘訊號是藉由供給至線圈1 2 3 c,以經由定子]2 3 s所產 生的變動磁場,來使得轉子1 2 3 r以與時鐘訊號的周期同 步之周期進行旋轉。轉子1 2 3 r之旋轉運動是由與轉子 123r —體化之齒輪124a,依序地傳達至齒輪124b、124c 、124d、124e,齒輪124c的旋轉是在中心輸出軸i24f輸 出,齒輪1 2 4 e的旋轉是在筒構件1 2 4 g輸出。又,齒輪 1 2 4 e的輸出是經由齒輪1 2 4 h傳達輸出至兜輪1 2 4 i。在此 ,通常,在中心輸出軸 1 2 4 f連接固定秒針,在筒構件 124g連接固定分針,在兜輪I24i連接固定時針。 在本實施形態,未將旋轉輸出機構1 2 Ο B連接於指針 ,由上述中心輸出軸124f、筒構件124g、兜輪I24i的輸 出部中之至少其中一個取得旋轉運動。其中,如上所述, 在通常的可動裝置,因中心輸出軸1 2 4 f是具有秒針的旋 轉速度,筒構件124g是具有分針的旋轉速度,兜輪124i 是具有時針的旋轉速度,所以這些的旋轉速度作爲機械時 鐘的驅動旋轉輸出並非一定理想,又,因一般,時鐘的可 動裝置是驅動轉矩或負荷轉矩的容許等級小,所以須要確 保能夠精度良好地驅動機械時鐘的運動變換機構(上述的 錘體舉起機構或旋轉輪)程度之驅動轉矩。在此情況,即 使不改變驅動源1 2 0的驅動轉矩或旋轉速度,亦可藉由使 用減速機來提高驅動轉矩,但相反地使得旋轉速度降低, 又相反地欲提昇旋轉速度的話則驅動轉矩降低。 在本實施形態,爲了調整上述驅動旋轉速度及確保驅 -51 · (49) 1241468 動轉矩,修勝驅動源1 20的時鐘電路1 20A之一音[ 以使用。在第2 8圖,示意地顯示通常的時鐘電跪 分頻電路部1 22的內部結構之槪略構成圖。如該| 所示,在分頻電路部1 2 2,直列地連接有複數個 1 2 2.a,將由擺動電路部〗2 1所輸出的頻率例如32 之時鐘訊號分頻,最終在輸出訊號線1 2 2 b取得例 的時鐘訊號。在本實施形態,修正上述分頻電路部 一部分,由與取得上述輸出訊號線122b之分頻器 同的分頻器1 2 2 a取得輸出訊號線1 2 2 b,或1 2 2 b ”, 輸出訊號例如頻率爲128Hz或64Hz之訊號來驅動 1 2 3。如此,藉由變更驅動電動機〗2 3的時鐘訊號 ’不會使驅動轉矩大幅度地降低,且能夠提高旋轉 搆的旋轉輸出速度。 〔全體結構〕 最後,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之時鐘1 000的全 。本實施形態之時鐘1 0 0 0是如第3 0圖所示,具備 驅動機構部之驅動源1 2 0或1 2 0’、作爲第1運動 構之錘體舉起機構100或100’、作爲第2運動變 之旋轉輪2 1 0或3 1 0、以及時刻顯示部2 5 0。在此 錘體舉起手段是錘體舉起機構]00、1〇〇,與驅動源 120’,上述時鐘機構200是包含旋轉輪2] 〇、310 顯示部2 5 0。 驅動源]2 0、] 2 0,是如上所述,藉由時鐘驅動 分後加 之上述 "8圖 分頻器 765kHz 如 1 Hz 122的 122a 不 根據該 電動機 之頻率 輸出機 體結構 :作爲 變換機 換機構 ,上述 120、 與時刻 機構所 -52 - (50) 1241468 構成,輸出正確的旋轉運動。在此,此旋轉運動亦可爲連 續旋轉,或亦可爲間歇旋轉。又,亦可由通常的時鐘驅動 機構的輸出部直接取得者(例如對應時鐘的時針' 分針、 秒針之旋轉運動等),但亦可爲由輸出部以外的運動部分 (輪列中的齒輪等)所取得者。 第]運動變換機構(錘體舉起機構)是將上述驅動源 (時鐘驅動機構)所輸出的預定之旋轉運動變換成旋轉運 動以外之運動形態。在此,旋轉運動以外之運動形態是指 旋轉於預定的軸線周圍之運動以外的運動例如並進運動或 往復運動等。在本實施形態的情況,藉由驅動體的旋轉, 使得錘體進行並進運動,更具體而言是進行上升運動。再 者,在本實施形態之情況,亦可如圖示例般,在驅動源 120、120’與第1運動變換機構(錘體舉起機構)1〇〇、 1 0 0 5之間介裝有以適宜的減速輪列或增速輪列等所構成的 運動傳達機構1 5 〇。又,亦可如第3 1圖所示,直接連接 驅動源1 2 0、] 2 0 ’與第1運動變換機構(錘體舉起機構) 100、100、 其次,第2運動變換機構(旋轉輪)是將上述第1運 動變換機構的上述運動形態再次變換成旋轉運動。此時, 受到第2運動變換機構所變換的旋轉運動亦可爲上述驅動 源(時鐘驅動機構)所輸出之前述預定的旋轉運動,但通 常,作成前述預定的旋轉運動以外之旋轉運動爲佳。在本 實施形態的情況’因旋轉輪是藉由已被供給的旋轉輪之重 量,間歇地旋轉,所以變換成間歇旋轉運動。 -53· 1241468 (51) 時刻顯示部2 5 0是根據第2運動變換機構( 所輸出之旋轉運動進行動作,在圖示例的情況’ 針、分針等)251、252轉動,來顯示時刻。該 部2 5 0是在第2運動變換機構2 1 0、3 1 〇所輸出 動不適合直接進行時刻顯示之情況時,如圖示例 適宜的旋轉變換機構或旋轉傳達機構2 5 3 ’對應 構2 5 3之輸出來進行時刻顯示。 在本實施形態,在第1運動變換機構或第2 機構,因與通常的時鐘不同之形態(即在通常的 要)的動作產生,所以形成適合於作爲機械時鐘 情況的結構。又,因使用時鐘驅動機構作爲驅動 1 2 0’,所以能夠確保以時刻顯示部2 5 0所顯示的 度,並且以使用廣泛使用之時鐘驅動機構,可減 本。 在此情況,驅動源 120、120’是當由時刻顯 的正面觀看時,配置於第1運動變換機構1 〇〇、 2運動變換機構2 1 0、3 1 0或時刻顯示部2 5 0鐘 中一者的後方爲佳。藉此,因變得不易看見驅動 I 2 0’的存在,所以在作爲機械時鐘加以構成的情 進一步提昇鑑賞性。在此情況,在以第1運動 1 0 0、] 〇 〇 ’與第2運動變換機構2 1 0、3 1 0所構成 換部5 0 0的背後完全地配置所有(全體)的驅動 ]2 0 ’爲佳。即,即使當正對時刻顯示部2 5 0之人 刻顯示部2 5 0充分遠離之場所,當驅動源]2 0、 旋轉輪) 指針(時 時刻顯示 的旋轉運 般,包含 這些的機 運動變換 時鐘不需 來構成之 源 1 2 0、 時刻之精 低製造成 示部 2 5 0 100,、第 之至少其 源 1 2 0、 況時,能 變換機構 的運動變 源 1 2 0、 位於由時 1 2 0 ’全體 -54 - (52) 1241468 配置於運動變換部5 00之背後時,則能夠獲得更良好之鑑 賞性。作爲如此形態之時鐘,如第3 1及第32圖所示,可 舉出:具有運動變換部 5 00’、5 00”之時鐘1〇〇〇,、1 000,, 。再者,在第3 ]及第3 2圖,針對與第3 0圖相同之結構 的部分賦予相同之圖號。 再者,本發明的時鐘不是僅限於上述圖示例者,在不 超出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例如, 上述錘體1 5爲球體,但例如,若能夠控制對於錘體舉起 機構1 0 0或時鐘機構2 0 0供給錘體或排出錘體時之轉動方 向的話,則亦可爲圓柱體或圓筒體。又,亦可使錘體滑動 的話,則上述以外之任意形狀均可。 又,上述錘體舉起機構是不限於如上所述般,驅動面 的漩渦形狀之軸線設定於水平方向,亦可將該軸線設置成 傾斜狀,在此情況時,能夠將錘體朝傾斜方向舉起。
且,上述計時機構是基本上,對於具有設置於水平方 向的旋轉軸之旋轉輪,裝設藉由重力作用來進行動作之各 桿,但不限於如此形態,亦可爲具備設置於與水平方向不 同之方向的旋轉軸之旋轉輪者,又,各桿亦可以重力以外 的應力例如根據彈簧等之彈性構件的彈力等進行動作者。 又,在上述旋轉輪,設置有第]卡合部位2]1Αχ、第2卡 合部位2 1 1 Ay及後方卡合部位2 Π Bx,在這些不同之卡合 部位分別供第1桿2 1 3、第2桿2 1 4、逆轉防止桿2 ] 8卡 合,但亦可將這些的各卡合部位適宜地作成共通者,或亦 可在同一的卡合部之不同的部分供不同桿卡合。不論如何 - 55- 1241468 (53) ’上述各桿是對於旋轉輪的適宜之卡合部分能夠朝旋轉方 向卡合脫離地加以卡合的話,任何的卡合構造均可。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特別是在作爲機械時鐘、設計時鐘、裝飾品 或美術品加以構成之各種的時鐘,能夠獲得極嶄新之鑑賞 性,並且能夠達到減低製造成本、正確地顯示時刻等之顯 著的優點。 之之之錘 1 鐘鐘鐘示 明時時時顯: 說是是是是 a 單圖圖圖圖 ί 簡 1 2 3 4 5 式第第第第第 圖 ί 是 圖 〇 圖 圖面 視正 斜之 之分 分部 部要 要主 主的 的構 。 構機 。 。圖 機起 圖圖 面起舉 面面側舉If 正平右體 _ 及 圖 面 平 爲 第第第 〇 圖 圖視 面斜 側之 右構 爲機 丨起 (C舉 體 1 鍤 是 圖 6 7 8 明 說 大 擴 的 位 部 33 區 ο 圖之 理體 原錘 之的 構構 機機 起起 舉舉 體體 錘錘 是是 圖圖 圖 第9圖是顯示錘體舉起機構之不同狀況的原理圖。 第1 〇圖是位於錘體舉起機構之不同位置的錘體之驅 動部位的擴大說明圖。 第1 1 ( a ) 、 ( b )圖是位於錘體舉起機構之其他不 -56- (54) 1241468 同位置的錘體之驅動部位的擴大說明圖。 第12圖是錘體舉起機構之錘體導出部分的說明圖。 第13圖是錘體舉起機構之錘體的不同之導出部分的 說明圖。 第1 4圖是錘體舉起機構之錘體導入部分的說明圖。 第1 5圖是時鐘機構之斜視圖。 第1 6圖是基準停止狀態的時鐘機構之正面圖。 第1 7圖是基準停止狀態的時鐘機構之右側面圖(R ) 及左側面圖(L )。 第1 8圖是基準停止狀態的時鐘機構之平面圖。 第1 9圖是旋轉輪稍許旋轉後之狀態的時鐘機構的正 面圖。 第2 0圖是旋轉輪由第5圖更進一步旋轉後的狀態之 時鐘機構的正面圖。 第2 1圖是旋轉輪由第6圖更進一步旋轉後的狀態之 時鐘機構的正面圖。 第 22(a)〜(d )圖是顯示安裝於旋轉輪的箕斗之 形狀的斜視圖;(A )〜(C )是顯示旋轉輪的錘體供給 位置及錘體排出位置之說明圖。 第2 3圖是顯示不同的旋轉輪之構造的槪略斜視圖。 第24圖是顯示不同的旋轉輪之箕斗的構造之槪略斜 視圖。 第25圖是第24圖所示的箕斗之展開圖。 第2 6圖是顯示驅動源的內部構造之槪略構成方塊圖 -57- (55) 1241468 第27圖是示意地顯示驅動源的旋轉輸出機構的構造 之槪略斷面圖。 第28圖是顯示分頻電路部的槪略結構之槪略構成圖 〇 第29圖是顯示變更了分頻電路部的輸出取得部之結 構的槪略構成圖。 第30圖是顯示時鐘的槪略的全體結構之槪略構成圖 〇 第31圖是顯示不同的時鐘之全體結構之槪略構成圖 第32圖是顯示其他不同之時鐘的全體結構之槪略構 成圖。 第33圖是用來說明箕斗之構成例及其作用的說明圖 〇 第34圖是用來說明不同的箕斗之構成例及其作用的 說明圖。 第3 5圖是省略保持框而顯示第2實施例的驅動機構 之槪略正面圖。 第3 6(a) 、( b )圖是顯示構成第2實施例的驅動 機構之驅動體的一對板狀材之平面形狀的圖。 第3 7圖是將第2實施例的驅動機構之導引構件、支 承構件與驅動面形狀重疊顯示之圖。 第3 8 ( a )、( b )圖是第2實施例的驅動機構的中 心部附近之縱斷面圖 -58- (56) 1241468 第3 9圖是將第2實施例的驅動機構之保持框與板狀 材的槪略形狀一同顯示之圖。 第40圖是將第2實施例的支承構件之變形例與導引 構件一同重疊顯示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0 :時鐘 100 :錘體舉起機構 11 〇 :驅動體 1 1 1 A、1 1 1 B :漩渦狀帶材 112 :導引構件 113A、113B:保持框 15 、 115 :錘體 132 :導入導件 1 3 3 :導出導件 200 :時鐘機構 2 1 0 :旋轉輪 212 :箕斗(承受體) 2 1 2 a :開口部 213 :第1桿 2 1 4 :第2桿 215 :連桿 216 :第3桿 217 :可動鉤 -59- (57) 1241468 2 1 7 :可動鉤 2 1 8 :逆轉防止桿 2 2 0 :輪列 2 3 0 :文字盤 231、 232:指針 3 00 :裝飾構件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