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22540B - Optical signal altering lense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signal altering lense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22540B
TWI222540B TW092104876A TW92104876A TWI222540B TW I222540 B TWI222540 B TW I222540B TW 092104876 A TW092104876 A TW 092104876A TW 92104876 A TW92104876 A TW 92104876A TW I222540 B TWI222540 B TW I2225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double
fiber
spac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04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0373A (en
Inventor
Venkata Adiseshaia Bhagavatula
Nagaraja Shashidhar
Bryan Wolfe
Original Assignee
Cor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ning Inc filed Critical Corning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400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0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22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225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262Optical details of coupling light into, or out of, or between fibre ends, e.g. special fibre end shapes or associated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2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reshaping or reforming of light guides for coupling using thermal heating, e.g. tapering, forming of a lens on light guide e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0Optical coupling means for use between fibre and thin-film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2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lens focusing means positioned between opposed fibre e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2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for coupling an active element with fibres without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fibres with plane ends, fibres with shaped ends, bund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2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for coupling an active element with fibres without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fibres with plane ends, fibres with shaped ends, bundles
    • G02B6/4203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02B6/4206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02B6/421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the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 having redirecting reflective means, e.g. mirrors, prisms for deflecting the radiation from horizontal to down- or upward direction toward a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Description

1222540 五、發明說明(i) 相關申請: 本發明依據2002年3月4日申請之美國第60/361,787號 以及2002年7月23日申請之美國第10/202, 562號專利申請 案主張優先權,該專利名稱為"Beam Altering Fiber Lens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該專利發明人為 Bhagavatu 1 a 等人。 一、 發明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模轉變的交互連結光學裝置,和更特別 是多透鏡模轉變之裝置,其構造成能夠高效率耦合光學訊 號通過光學組件及/或具有不同模場波導之間變為容易。 當本發明適用於廣泛範圍之各種應用時,其特別地適 用於耦合橢圓形光學訊號例如雷射二極體以及半導體波導 光源至具有圓形對稱模場之光纖。 二、 先前技術 以咼_合效率地_合光學訊號通過訊號光源,例如雷 射二極體,光纖和半導體光學放大器(s〇A),以及其他光學 組件,例如光纖,特別光纖,S0A等之間是光學通信的重要項 目。合併在光學通信系統中傳統發射光線發射之組件通常 包括半導體雷射例如一個雷射二極體充當光源,具有運載 光線心蕊之光纖,和例如球面透鏡的透鏡,自行對焦的透鏡 或者在半導體雷射光纖與將雷射光束匯聚在光纖心蕊上光 纖間之非球面透鏡。因為發射光線的模組通常需要半導體 雷射和光纖間之高耦合效率,模組組合優先地使半導體雷 射,透鏡,以及光纖光學中心軸彼此對準以達到最大的耦合
第5頁 1222540 五、發明說明(2) 功二。二期上線發射模組相當大的尺寸以及相當高的費用 進展°二/鏡广及對準問題所致,因而促使該領域 進展以及侍到—些其他解決方式。 。不傻=式為使用梯度折射率(GRIN)-桿件之透鏡 相關以^在梯度折射率桿件透鏡之折射率為與徑向 ;透鏡之光學中顺^ 功能為il於=餅鏡折射率分佈為拋物線形狀,及產生透鏡 透‘,、GR I nV丨株貝#本身,而非空氣—透鏡界面。因而不像傳統 #而’ 干透鏡具有平面輸入以及輸出表面而在這些 :侔剎用ίΓ Ϊ要的折射。該特性使得在透鏡端部處光學 , 子率相匹配黏接劑或環氧樹脂加以固定在適當 梯度=射率通常由離子交換法產生,其相當耗時以及 :二▲通系GR I N桿件透鏡可利用摻雜鉈或鉋矽石玻璃之 μ 乂換而產生。離子交換處理過程能夠使用熔融鹽浴使
Jim以及鉈或鉋離子擴散離開玻璃,同時鉀離子由50〇。(:之 kno3鹽浴擴散至玻璃。 另外一種形成微透鏡於光纖端部之方式為提供提供半 t體雷射以及光學波導間之輕合。在該情況下,透鏡直接 t以及㈣地形成在-部份光纖之光纖端部b上,光源 二出光線投射至該表面。因而光纖稱為"透鏡化光纖"。當 使用該透鏡化光纖製造發射光線模組時,所需要組件零件 =·目能夠減小,因為並不需要聚合光線之透鏡遠離光纖本 。以及由於有關光軸對準操作數目能夠減少。透鏡化光 纖稱為崎變透鏡光纖,當形成於光纖端部之透鏡能夠改變
第6頁 A222540 五、發明說明(3) — 通過其中訊號之模場。更姓w 1 變透鏡通常能夠改變雷射-=成於二;纖端部處之畸 模場之光纖心蕊。 有效地耦&至八有圓形對稱 1左上ί每一種方法具有不同的用途以及優點而為章界所 桿件透鏡技術提供極:對制。例如’當傳糊Ν-㈣-桿件透鏡通常無\龜%聚焦特性以使訊號通過,單獨 ,其時常被要求作為有效率:::二3机:之幾何形狀 ^ρητχτ 巧又手九學訊號耦合之應用。降此. 於grin-桿件透鏡本身材料:除此,由 造以提供GRIN-桿件透鏡拼A+ t、t…、特,吊要精密的製 殊應用。 〇透鏡折射率分佈受控制之變化作為特 中之:=’Λ畸變光纖透鏡立即地使光學訊號或通過复 受到限制。因而,假如適當的工作距= 以用,轉合損耗為顯著的,因而使得許多輕合 項孩透鏡化光纖顯示於圖1及2。顯示於圖1及2夕姓 二Ϊ 21纖為畸變透鏡化光纖,其中形成於光纖端部之’ ί=:!ϊ過其中光學訊號之模場。更特別地,形成 ;、戴而邛之畸變透鏡能夠將雷射二極體發射出光 改變為圓形對稱之光學訊號,其更有效地輕? 士圖1所示,具有心蕊及包層12之透鏡化光纖1 〇包含楔 1222540 五 '發明說明(4) ~"" 形光纖微透鏡1 3於其一端。微透鏡包含一對相交為一線1 8 之平面性表面1 4及1 6,該線平分心蕊11。微透鏡更進一步 包含表面20及22分別地與表面14及16相交於線24及26。表 面14及16斜率表示為0,同時表面20及22斜率表示為φ,其 中Φ大於0。角度0及Φ相對於垂直於光纖中心軸1 9之平 ,28 s测。第一及第二對表面之相交線24及26優先地與心 蕊相交如圖2所示。除此,表面14之面積優先地等於表面16 之面積°換言之,線1 3之中央部份優先地對稱於含有線2 4 及1 8之平面。
"、顯不於圖1及2所示楔形形狀光纖微透鏡通常藉由促使 光纖10與研磨轉輪(並未顯示)接觸成一角度而足以形成平 面性表面14為相對於平面28為$角。光纖再旋轉18〇度及 與研磨轉輪(並未顯示)啣接成一個角度而足以形成平面性 表面而相對於平面28為θ角。重複該處理過程以形成平面 性^表+面2〇及22,每一表面相對於平面29成①角。如圖3所示 、,/口著圖1直線3-3展開之光纖斷面具有如跑道形狀,其具有 平面性頂部以及底部表面3 0以及彎曲側邊表面3 2。
&雖然所形成雙楔形透鏡在一個方向並不產生畸變透鏡 功能,其並非不具有缺點。特別是由於光纖丨〇透鏡化表面兄 f面如圖3所示,通過透鏡之光學訊號或光線並不會產 一 _著的畸變,以及光波前畸變為顯著的。雖然雷射二曰極 ,擴圓形模場能夠有效地藉由圖1 _ 2透鏡有效地與光&模 ^匹配,當光學訊號落於光纖上時該光學訊號相波前並= 是平坦的。如先前所提及,其至少部份為圖3中平面表面
第8頁 1222540 五、發明說明(5) 之函數。 因而所需要光學訊號應用之透鏡步 用’該透鏡裝置克服這些以及其他有關單獨使則無法:以利 或GRIN-桿件透鏡之缺點。該透鏡裝置 學訊號之幾何形狀以及其他模場特性二== ^耦δ損耗之彈性設計,其能夠具有寬廣範圍可接受^工 ::==:變^最低’以及通常對光學_合 相當便宜,能夠大量製•以ιυ;鏡裝置製造應該 x^w,以及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範圍而 ίϊΞΐϊ改變透鏡本身的性能及特性。本發明主要提供 三、發明内容: ,發明一項係關於透鏡裝置以改變光學訊號之模場。 ==含《以及雙圓錐透鏡位於光纖端部使得光纖及雙 ^透鏡界定出光學中心軸。雙圓錐透鏡包含外部表面, =由兩個相互垂直不同曲線界定出,其中兩條曲線為主曲 、、1及副曲線G,兩者相交於光軸處或接近該處。 本發明另外一項係關於一種製造透鏡裝置之方法。該 法包含下列步驟:放置雙圓錐透鏡位於光纖端部使得光 f及雙圓錐透鏡界定出光學中心軸,雙圓錐透鏡包含外部 ^面,其由兩個相互垂直之不同曲線所界定出,該兩條曲線 ’、、、主曲線q及副曲線c:2,兩者相交於光軸處或接近該處。 在另外一項中,本發明係關於光學組合。該組合包含 〃予組件,基板構造成支撐組件,以及透鏡裝置放置於基板
第9頁 1222540 上以及相對於光學組件以改變通過透鏡裝置以及光學組件 間之光學唬模場。透鏡裝置包含光纖以及雙圓錐透鏡放 置於相對於光纖一端使得光纖以及雙圓錐透鏡界定出光軸 。雙圓錐透鏡包含之由兩個不同的相互垂直曲線界定出之 外部表面,兩條曲線為主曲線Ci及副曲線‘其相交於光軸 處或接近該處。 本叙明透鏡裝置產生一些優點優於其他業界已知的模 :暴轉變裝置。丨中由於雙圓錐透鏡能夠直接地形成於雙圓 錐透鏡一端,光學訊號模場之幾何形狀能夠由雙圓錐透鏡 加變,同時被改變之光學訊號聚焦能夠由雙圓錐透鏡 進行紅作。因而光學訊號之波前能夠與被耦合訊號之光學 ::情況相匹配。目而輕合損耗能夠減為最低以及波前畸 :此夠減d、。本發明透鏡裝置亦能夠設計來提供相當大範 圍之操作工作距離。由於這些及其他優點,耦合效 地得到改善。 9 除了這些優點,使用間隔器桿件本身在使用以及製造 ^明時將提供-些優點。@隔器桿件能夠製造出使得盆 特性作為模轉變之應用。因為透鏡能夠形成 南^隔益桦件上而非光纖本身上,間隔器桿件具有相同長 :斷Ϊ 2材甘料^造出,其具有相同的長寬比,以及具有相同 斷=積’其可連接至具有不同的特性及/或模場之尾瓣光 轉變隔!:Π加以改變以提供所需要模場 =欠功此,其為母一連接桿件所連接特別尾瓣光纖所需要 勺。其將詳細加以說明,其可優先地藉由切斷每—桿件至
第10頁 1222540
Mi, 五、發明說明(7) 所需要長度以及將I一桿件切斷 一 :控而達成。本發明提供大二'所而要曲率 變為容易,減小製造處理過程相關1^費^用杯因而使製造 模製造。 關費用,以及較大經濟規 依據本發明之製造透鏡裝 桿件,或兩者能夠加以改變而 未改變構造之設計特性。在兮伴π π《夕透鏡裝置 造間隔器桿件亦能夠使用於:::,作為特定用途所製 製造成使得ϋ禍JL *业姐/〔、他應用。例如透鏡裝置能夠 變為圓幵彡Γώ、光予訊號之模場能夠由橢圓形模場改 f r ρ二杈I由圓形模場改變為橢圓形模場,由一種俨η =改變為不同的賴之模場 種橢圓 =計使得能夠改變以任何方向通過透= 发且ΪI ΐ ΐ優點’間隔器桿件能夠依據本發明製造使得 於i ΐI先定材料特性作為超過一個模轉變之應用。由 纖2圓錐透鏡能夠形成於無心蕊間隔器或連接至光纖之光 相,而非光纖本身,具有相同的長度之無心 =的材:斗製造出,其具有相同的長寬比,及具有相’同的由斷 而,/、此夠連接至具有不同特性及/或模場之尾辮光纖。 、母一無心蕊間隔器桿件能夠藉由劈斷為適當的長产加 以提供所需要模場轉變功能,其為每一間隔器1桿夂件 I之特殊尾瓣光纖所需要的。更詳細加以說明,此優 地藉由劈斷或切斷每一間隔器桿件為所需要長度及將每
第11頁
1222540 、發明說明(8) 一补件截斷端部成為適當形狀以具有所需要模場轉變功能 而達成。 〇本發明間隔器桿件製造提供額外的優點。通常,間隔 器桿2具有均勻的折射率分佈由矽石,一些含有高矽石玻 Ϊ 材料,或由本公司製造商標名稱為Vycor之96%石夕 ^ 。通常依據本發明間隔器桿件能夠製造為橢圓形 革Λ形:或其他形狀1隔器桿件優先地由-米長桿:或 # μ ί=f,其使用傳統光纖製造技術及設備抽拉為所‘ 生之125.°微米。通常,間隔器桿件抽 適當模轉變=以及再加以切斷或截斷為適當長度以作為 在雙圓錐透鏡將形成於間隔器桿件一端之岸用巾# 為橢圓形模場圓形對稱模場轉變 部,該桿件端部為桿件端 先地首先形成長方形長度約為丨胚m兄:’優 再使用傳統光鑣批如社〜、λ尺之毛胚。長方形毛胚 外徑例如1 25. 〇微t < 及设備抽拉以形成具有所需要 要長度以產生且有所+ 抽拉出以及再切割為所需 在抽拉處理過程特性之間隔器桿件。同時, 向變為約略為圓形σ ^ 形間隔器桿件材料之邊緣傾 抽拉桿件材料承受張力_拉^高/溫爐温度,抽拉速度,以及 刀l制旎夠維持實質上為長方形。除 1222540 五、發明說明(9) 此,由抽拉處理過程形成最終截 及其他光學特性將保持。該方截^長之長寬^ 件端部非常接近將形成於 =^山長見比,間隔态桿 及表面曲率之尺寸=部上之雙透鏡尺寸 磨以及拋光數量相對於在圓圓錐透鏡所需要之研 ^因錐透鏡所需要研磨以及拋光所需要數量相比較為較 /戍門上隔述二及^比提供作為大規模製造雙圓錐透鏡及 π夕姑Mk為容易,減小製造處理過 耘之相關費用,以及較大規模經濟性製造。
本發明其他特性以及優點將詳細地 明其瞭部份立即地為熟知此技術者了解或藉由實施本發明V ?’了解先前一般技術及下列詳細說明只作為本發明 明申請專利範圍之原理及特1生所概Λ及架構以了 -步了解本發明,纟顯示出本%付圖,於提供更進 明作為解釋本發明原理及操本作毛。月各種^例以及隨同說 四、實施方式 現在參考本發明優先實施例詳細加 =圖中。儘可能地,整個附圖中使用相同參 =同的部份。本發明透鏡裝置範例性實施例顯示於圖 4A及4B以及在整個附圖中以數字4〇表示。 通常’在圖4A中頂視圖以及圖仙侧視圖中所需要範例
1222540 五、發明說明(ίο) 性,鏡裝置40包含光纖或尾瓣光纖42,間隔器桿件44具有 固定或均勻折射率分佈位於尾瓣光纖42 一個端部處,以 雙圓錐透鏡46放置於遠離尾瓣光纖42之間隔a桿件44 處。尾瓣光纖42可為標準單模光纖例如為本公司smf_28 = =呆持偏極(PM)力纖,多模光纖或其他特別光纖例如高折 其使用光學通訊系統中。除此,尾瓣光纖42當從 為圓形對稱性或任何其他形狀。雙圓錐Ϊ # :妾土形成於間隔态桿件44於間隔器桿件44拼接 44 i於^ ί尾瓣光纖42上後,或位於或製造於間隔器桿件 44上於間隔器桿件44位於尾瓣光纖42之前。 姑置4= 明另外一項’透鏡裝置4〇能夠形成使得透鏡 !鏡裝=一個或多個漸變元件如圖4C及4D所*。該漸變 射率二你/可包含尾瓣光纖42,漸變間隔器桿件44具有折 放置iΐ尾瓣光纖42 —個端部處,以及雙圓錐透鏡46 應用例:ϊ;瓣間隔器桿件44端部處。對於特定 U至2 以Λ :,由雷射二極體之輸出能夠小至 中為了使匹配在2·0 κ0範圍内。在該應用 半徑相^小 H為谷易,優先地雙圓錐透鏡46之曲率 大小使;t二:先地多透鏡裝置4〇之直徑保持合理 包含漸各個元件能夠在製造過程中操作。 方法。如L: V: 鏡裳置40為符合該目標之優先 段43, J::有不二斤=隔态桿件44優先地包含雙圓錐區 縱向地^伸外捏尺寸由縱向尾瓣光纖42端部 光子導線A!,以及漸變雙圓錐區段4 5具有改 第14頁 1222540
,優先地減小之徑向外部尺寸(或傾斜外料面)縱向地延 於光子導線Ai與八2之間。雖然並未顯示於附圖中,熟知 此技術者了解一個或多個尾瓣光纖42,無心蕊間隔器桿件 及/或間隔器桿件44能夠以相同的方式漸變為圖4C及4D所 不上述所說明及/或所描繪之漸變間隔器桿件44。
本發明透鏡裝置4〇其他範例性實施例顯示於圖5A — 5d 以及51及5J中。除非另有說明,在每一所描繪實施例中,尾 瓣光纖42將說明為標準單模光纖例如SMF — 28,其外徑約為 =5· 0 U米以及心蕊半徑約為8. ^ 〇· 〇微米。熟知此技術 者了解具有其他直徑及其他幾何形狀將亦屬於本發明範圍 =。除此,對於任何實施例,人們了解除非另有說明雙圓錐 、鏡46將放置於透鏡裝置,其位於尾瓣光纖α最遠處。
參考圖5Α,透鏡裝置40優先地包含尾瓣光纖42,其具有 心蕊區域34由包層區域36圍束著,以及無心蕊間隔器桿件 4j位於尾瓣光纖42 一個端部處。在優先實施例中,間隔器 才干件44之相對折射率分佈徑向地在間隔器桿件“光軸愈間 隔器44外部表面之間為均勻的。間隔器桿件44 一端優先地 猎.由電弧融合拼接或其他業界熟知的方式拼接或固定至尾 瓣光纖42二端。雙圓錐透鏡46優先地放置於遠離尾瓣光纖 42之間隔器桿件44端部處。在該實施例及其他範例性實施 例中,雙圓錐透鏡46優先地藉由傳統的成形技術,混合成形 及加熱二雷射微機械加工,或底下詳細說明之方法成形。除 此,在實施例中虛線35表示本發明沿著透鏡裝置在雙圓錐 透鏡4 6終止處週圍位置。雖然並不特定地顯示於附圖中,
第15頁 1222540
雙圓錐透鏡4 6位於尾瓣光纖4 2上。在該排列中声綠Q「 执& & 丁 ,歷綠3 5能 夠為共平面以及緊鄰於尾瓣光纖42端部。在該排列情況下 ’雙圓錐透鏡46與尾瓣光纖42之彎曲表面間之姑粗可^治n 間隔器桿件”。 科了視為 雙圓錐透鏡46優先地為凸出形狀以及其大 將使傳送通過其中光學訊號模場改變為具有相同形狀但曰 為不同大小之模場,由圓形對稱形狀改 y ^ = 狀,及/或橢圓形改變為不同= 錐透鏡46直接成形於間隔器桿件44端 ^ *而:雙圓錐透鏡46並不包含包層區域。在圖5Α^ 鉍例中,間隔器桿件44及雙圓錐透鏡46呈現出;二 瓣光纖42之外徑。 王兄出外徑小於尾 含所另外一個範例性實施例中,透鏡裝置40包 = ΐ =:說明之元件。不過,雙圓錐透鏡二 瓣光纖42。通f耦者有車乂大的外徑而大於尾 及模場之特。少部δ/Λ Λ置4 0之裝置尺寸,結構,以 隔器桿件44之尺寸以二:::接或連接至尾瓣光纖42間 本發明間隔器;= ; = 素。除此,提高 為長方开4:2有助於製造過程中量測。 。如圖5C所Γ透/Λ隔器桿件44能夠採用圖5C及5D所示 方形間隔器桿件44’U ”圓形對稱尾瓣光纖仏以及長 所示實施例顯干备,〃尸為成形為雙圓錐透鏡46。圖5D中 員不母一尾瓣光纖仏間隔器桿件44為長方形 1222540
。熟知此技術者了解間隔器桿件44能夠為圓柱形,或 他幾何形狀例如非限制性之方形或橢圓形。除此,桿件^ 及尾瓣光纖4 2能夠標記為如附圖所示之對準溝槽α戋力 以標記以顯示桿件44如何優先地對準尾瓣光纖42以保 瓣光纖42偏極軸。當透鏡裝置4〇各個元件之幾何形狀為= 形或圓柱形,或其他非平面時,該標記為特別有用的。一
圖5Α所示間隔器桿件44部份侧視圖以及頂視圖示意性 分別地顯示於圖5Ε及5F中。雖然描繪於圖5Α中雙圓錐g鏡 46使用作為該說明,在此針對圖5E及圖5F所示原理同樣地兄 適用於本發明其他線性範例性實施例,不管雙圓錐透鏡α 是否放置於尾瓣光纖42端部,圓柱形桿件44端部,或非 形間隔器桿件4 4之端部上。
圖5Ε描繪出部份桿件36頂視圖,當由圖51?中間隔器桿 件44側邊來看。儘管所使用達成雙圓錐透鏡46之製造°技^軒 ,雙圓錐透鏡4 6優先地包含由至少兩個不同的曲線界定出^ 之外部表面。第一或主曲線Ci優先地形成於圖5Ε所描綠之 平面中,同時第二或副曲線q優先地形成於圖5 F所示平面 中。優先地曲線C〗及匕彼此相互垂直以及相交於或接近光 軸38如圖5G及5Η所示。雙圓錐透鏡46表面形狀43能狗立即 地參考圖5Η所示斷面圖標示。在圖5Η實施例中,由曲線^ 及q所界定出曲面界定出圓錐表面,例如為橢球面,拋物1面 或雙曲面。在雙圓錐透鏡46其他光學特性中,曲線Ci及〇2 曲率之差異,以及彼此相互垂直排列,提供本發明透鏡裝置 4〇改變線性光束功能。不同的曲線Ci及(;2能夠界定出球面
第17頁 1222540 五、發明說明(14) 界每定:曲非線球?界定嶋 物面或雙曲面=,曲:上夠/定出異於其他橢球面,拋 圓錐透形狀及曲率,通過雙 尤子汛號杈%形狀能夠得到控制。 圖二明透在鏡所裝= 瓣光纖42圓杈I 例中,透鏡裝置40包含圓柱形尾 部。不Ξ上述二ί遠離尾瓣光纖42之間隔器桿件“端 器桿件44之外徑。_似㈣Λ®錐透鏡46外&大於間隔 地由兩個不同的曲 所示:::r第二或次曲丄 ^ ^ ^ i ^, W4 w ^ "j ,fi ^ ^ ^ ^ ^ ^ ^ ^ ^ ^ f Φ ^ ^ # li ^ it f ^ l ^ κ ^ ^ ^ ^ 田间隔杰杯件材料精由使用傳統 光纖抽拉技術抽拉出。間隔器桿件材料 再切畊為適虽長度以形成間隔器桿件44,其藉由拼接固定 至=選擇尾瓣光m或多㈣接 之嶋桿件44。該間隔器桿件“優先地為含有桿件之: 心^夕石玻璃,其能夠製造具有任何適當外徑以有及杯幾牛何之形、 狀,以及其具有均勻的或固定折射率,u及小並 特性。當採用時,間隔器桿件44提供額外的、斤射 間隔器桿件44能夠劈斷或"漸變切斷,,為適當長度作為
1222540
的應用。$斷或漸變切斷間隔 光成形為具有適當楔形角声之中間心:知“夠猎由拋 夂數拎报备厣以s问度中間才物。間隔器桿件44 > 3艾,$六死》角度,以及圓飛主似合t:奶分4老α上 ,.、,圓形半徑此夠依據所需要工作距離及 尾辦光纖4 2核場,以及已知刼八處田具μ , * 以設計。ϋ當楔形角上:合气用最終模場形狀規格加 ^ ^ 角度之圓形化產生雙圓錐透鏡46位於遠 離尾瓣光纖42的間隔器捍株夕妒卹甘丄μ 遇 冰都志;a工μ τ 件而部,其中雙圓錐透鏡46 外#表面由兩個不同的彼此相互垂直之曲線界定出,主曲 線C1及副曲線C 2,其中c 1盘「9 ★日六私-V 4立、匕 ,八hi興U相父於或接近於本發明透镑 裝置40之光軸38處。 —知a您镜
本發明梯度折射率雙圓錐透鏡之中間楔形角度能夠使 用「些標準決定出。通常,耦合具有小模場直徑作為耦合 光源之優先透鏡形狀為雙曲線。因而,能夠使用圓錐區段 以代表界定雙圓錐表面之曲線Cl及(:2。依據本發明實施例
,以及詳細說明於H.N. Presby and C.A. Edwards,MeaF 100% Efficient Fibre Microlens, Electronic Letters ,Vol· 28,page 582,1 992文獻中,該文獻在此加入作為 參考之用,使用界定出楔形形狀以及曲線q及〇2之雙曲線 漸近線以決定雙圓錐透鏡之中間楔形角度。所形成中間模 形能夠藉由加熱或其他業界已知的方法對雙圓錐透鏡或間 隔器桿件之雙曲線加以圓形化。 如圖4所示,代表曲線C!或(:2雙曲線50優先地由代表楔 形之漸近線5 2界定出以及相交於中央頂點(h,k) 5 4處。界 定雙曲線公式能夠以下列公式表示: (X-h)2/a2 - (y-k)2/b2 =l/c2
1222540
” —c2—a2, c為雙曲線焦點58(11 + (:,1〇與頂點54間之距 離56以及雙曲線頂點62與頂點54間之距離6〇。 漸近線由直線界定出: y = k+(b*(x-h)/a)«&y = k-(b*(x-h)/a) 由漸近線公式,楔形角度57能夠決定出為 楔形角度
^在雙圓錐透鏡4 6上所界定外部表面之獨立變化曲線提 供k異透鏡效應以及設計彈性以符合許多應用之模耦合規 格2除此,具有可控制半徑圓形化楔形作為變異透鏡,其中 雙圓錐透鏡作為非球面透鏡。藉由界定楔形以及grin_ 光纖j鏡之參數,變異透鏡之特性例如聚焦光束模場直經, ^長寬比(即橢圓率),以及聚焦光束由圓形化楔形頂點之 影f距離而能夠加以控制。該透鏡提供變異透鏡效應作為 沿著尾瓣光纖42光軸38方向之光學耦合。有可能達到不同 的設計,其中雙圓錐透鏡及尾瓣光纖之心蕊或外徑,尺寸及 折射率能夠加以變化作為不同的應用。例如,間隔器桿件 外控有可能具有相同的,小於,或大於尾瓣光纖以適應不同 尺寸之光束。雙圓錐透鏡,尾瓣光纖,以及任何間隔器桿件 月b夠為非圓柱形,例如為方形或長方形,或標記具有對準溝 槽41或其他形式以容易製造以及使得對準尾瓣光纖42之偏 極軸變為容易。藉由對準平面性側邊或標記尾瓣光纖42偏 極軸,更進一步處理過程例如拋光楔形以及耦合至雷射二 極體或其他具有適當偏極軸之光學組件加以簡化。 在圖5 C及5 D所示範例性實施例中,非圓枉形桿件例如
第20頁 1222540 五、發明說明(17) 為長方形間隔器桿件44優先地拼 造之優點。==二優製先造 以制、”妾二:::率之含有玻璃材料無心蕊石夕石能夠加 !40編邓處,因而製造能夠加以簡化’ 例如藉由拋光形成楔形為不需要的。至少 :私度能夠顯著地減小。雙圓錐透鏡46形成能夠優先 =加熱間隔器桿件44端部至足以使玻璃再流動之溫度; 使長方形間隔器桿件44端部邊緣圓形化而達成。對長方形 間隔器桿件44端部施加熱量相當高足以使玻璃軟化使得邊 緣圓形化而不會再成形。因而,適當成形雙圓錐透鏡“能 夠立即地形成於遠離尾瓣光纖42之間隔器桿件44端部。 依據本發明一項操作,以及顯示於圖5么_53,並參考圖 7A及7B,優先地由雷射二極體或其他光學裝置所發出之光 學訊號優先地通過雙圓錐透鏡4 6,進入以及通過間隔器桿 件44,以及進入以及通過尾瓣光纖42。圖以為顯微照像圖 ,其描緣出透鏡裝置40部份側視圖而類似於圖”所示,同時 圖7B為顯微像片圖,其描繪出透鏡裝置4〇頂視圖而類似於 圖7A所示。界定雙圓錐透鏡46外部表面之不同曲線C1及〇2 能夠清楚地在圖中看到。依據本發明一項,由雷射二極體 或其他波導發射出橢圓形模場優先地加以改變為圓形模場 ,而實質上與尾瓣光纖42模場相匹配。 依據本發明另外一項,雙圓錐透鏡4 6形狀能夠改變通 過其中光學訊號模場形狀由圓形對稱模場改變為橢圓形模
1222540 五、發明說明(18) 場如圖7C及7D相片圖所示。依據本發明另外一項,具有圓 形模場光學訊號能夠通過光纖42,間隔器桿件44以及通過 雙圓錐透鏡46。圖7C所示影像44能夠由雙圓錐透鏡46表面 處透鏡裝置40端部所取出之放大圖。在該位置,影像44為 失焦以及開始由圓形模場改變為橢圓形模場。如圖7D所示 ,在距離雙圓錐透鏡22大約loo. 〇微米處由透鏡裝置4〇端邙 所取放大影像46實質上為橢圓形。因而如實施例所示,該1 距離約為100微米(影像距離),其橢圓形模場實質上與光興 訊號耦合至SOA組件之模場相匹配。因而,當包裝該=件= ,SOA或其他光學組件優先地位於距離雙圓錐透鏡46端部 1口〇〇· 0微米處以達到最大耦合效率以及因而達到最小光學 損耗。 依據本發明範例性光學組件7〇顯示於圖8中。描繪於 圖8之光學組件70構造為線性模轉變之光 。曰光 學組件70優先地包含基板72以及#與1啼… Λ a签极“,以及九学汛旎76之光源76例 如非限制性雷射二極體式1 ^鉍獎 優先地支矜於美二 先學訊號76光源76 if7t : 以及本發明透鏡裝置40優先地位於 土板72上使传透鏡裝置4〇能夠與光源74連通。光源μ 地藉由台階或止塞78固定至美妬7?。呈女她门 先 訊⑽由雙圓錐透鏡圓形模場光學 «I,甘土方向先源74發射出。訊號通過雙 圓錐透鏡46,其漸變地改變光學訊號76之模場。 優先地由橢圓形模場改變為圓形對稱模場以及 ^ j鏡聚焦使得光學訊號76有效地粞合 “ 0且’ 有圓形對稱模場。 尤、,戴4Z,具,、
第22頁 1222540 五、發明說明(19) 〈1 Λ 並不要求,基板7 2優先地為石夕光學載台,其具有 >小刻面蝕刻或形成於基板72上,以及包含v 支撐透^置40並對準訊號光源74。 接、斤雖f並不顯示於附圖,波前相匹配為重要的,儘可能地 二=,、法達成該情況可能導致像差,其為建設性或破壞 ^ 〜合效率之結果。過去,熟知此技術者藉由實際改 =玻螭本身化學特性而調整透鏡例如雙圓錐透鏡之特性, 透鏡折射率分佈。此非常耗時以及無法使模場 、:、、且件有效製造變為容易。依據本發明,間隔器桿件尺 :二,形狀,使用間隔器桿件作為移動光學訊號影像而不 曰曰加任何顯著透鏡效應至光學訊號影像,間隔器桿件尺 寸以及數目,以及獨立控制(}(-平面及y—平面)界定 ^鏡46外,表面曲線之形狀,促使熟知此技術者容易地及 ^ ^與貫際情況之波前相匹配,有效以及價袼競爭性地 大里製造模場耦合構件。除此,雖然並不顯示於上 ^附圖中,上述所說明原理同樣地適用於本發明光風組件 :施if:號導引通過尾瓣光纖,再通過雙予圓錐透 鏡,通過雙圓錐透鏡以及㉝合至光學波導裝置,例 性之SOA或其他感測器/光子二極體。 參考圖9-13,其示意性地顯示出本發明製 40之處理過程。在圖9中,光學波導例如透鏡裳置4〇兄/置 尾瓣光纖42使用微載台定位及固定為對準於適告 隔器桿件材料8〇。間隔器桿件材料80優先地1 = ς = 3 特性例如適當得長寬比,斷面積,以及其他特性,3優^先$地^#
第23頁 1222540 五、發明說明(20) "~ -— 用傳統光纖製造抽拉裴置以及處理過程製造出。該材料優 ^地具有所需要最大外部尺寸大約為丨25. 〇微米。間隔器 杯件材料80能夠為適當長度以及斷面形狀,長方形之實施 例如圖9-1 3所示。間隔器桿件材料8〇同樣地被握持及使用 ,定位載台加以定位,使一個或兩個尾瓣光纖42以及間隔 器桿件材料80彼此相對地移動於x,y,z方向以及旋轉移動 光’截包層4 2以及間隔益桿件材料§ 〇優先地移動至非常接 近或彼此接觸,以及在熱源82附近,熱源例如為非限制性燈 絲為主分裂器,C02雷射,電弧融合分裂器,或其他類似之加 熱源,如圖1 0所示。施加熱量以及尾瓣光纖42以及間隔器 桿件材料80彼此接觸以及緊壓持續到融合在一起於拼接1接 頭84。尾瓣光纖42以及間隔器桿件材料8〇再移回(或移開 加熱源,或兩者)至所需要或沿著間隔器桿件材料8〇之預先 ^定位置,如圖11所示。間隔器桿件材料8〇被加熱以及埶 :8 2相反側之部份施加張力以加以抽拉以及分離間隔器桿 牛材料為兩段,每一段具有漸變端部如圖丨2所示,一段形成 ,隔,桿件44連接至尾瓣光纖42,以及另外一段由顯微載 二,疋之區段通常連接至間隔器桿件材料8〇之供應源。間 隔时桿件材料80之漸變端部能夠加以劃線以及加以分離以 產生乾淨端部以使用來製造其他間隔器桿件以於另 尾瓣光纖42上。 1朱 _間隔器桿件44漸變端部再放置於鄰近熱源82如圖13所 :,熱量施加於間隔器桿件4 4之漸變端部以提高間隔器桿 4 4漸變i而部或向於其軟化點,因而間隔器桿件4 4漸變 1222540 五、發明說明(21) 部軟化以及充份地變形,使得 成圓形化雙圓錐透鏡46其具右冰璃材料之表面張力形 垂直之曲線主要曲線Cl以及;有要條彼此相互 C2彼此相交於或接近於光軸 、、’ 2 1疋出,/、中C!及 地連接至尾瓣光纖42以及盥1八^而,雙圓錐透鏡46整體 裝置4〇。 ” ”刀隔以形成本發明之透鏡化 製造先前所說明之漸轡切宝丨走 第09/81 2108辨+ u 處過程詳細說明於美國 弟uy/8Ul〇8號專利中,其發明
Len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舟為 ^PtlCal WavegUlde 入作為參考。熟知此技術者 ^,為專利之說明在此加 測以改正上述所說明長产:切割”間隔器桿件材 . 我度之步驟在一些條件下進行# Ϊ “ I二件产保*持/"質大為長方形形狀。此優先地使用相 二但Ά::六成使得桿件材料被拉開以形成漸變之表 。,^2力不能太高而使長方形桿件材料80圓形化 使漸變切_ μ ^ W 為 情 '况。施加充份熱量 it:乂样Λ 緣_^^ =皿度保持相當低使得長方形桿件44並不產生圓形化 方形桿件兩個斷面並不相同,在兩個相互垂直方 ° 率半徑將不同以產生本發明雙圓錐透鏡4 6。 + λ j模耦合應用中需要小的曲率半徑,例如低於22. 0微 率半徑,由小模場光源收集光線部份將減小以及因而 大二ί率通常將減小。此部份由於小模場直徑光源具有較 去》2角度。為了以小的曲率半徑以及高發散角度得到適 田、馬合效率,通常必需得到短的漸變器及儘可能具有大
1222540 五 、、發明說明(22) ^ " " "" 的淨透鏡孔徑。為了達成該目標,必需使用多漸變切割方 式使雙圓錐透鏡4 6形成最佳化,如下列參考圖1 4所說明。 在特定搞合應用中,例如雷射二極體耦合,由雷射二極 =之輸出可小至10至2.0微米,以及長寬比在2 〇至5 〇範 内。為了得到該小模場直徑以及同時保持合理的雙圓錐 女鏡46尺寸,曲率半徑優先地為較小的。如先前所說明,具 y特性之透鏡化裝置4Q可利用”多漸變切割"方式達成, 在二不=14中。依據本發明方法之優先多漸變實施例, 步驟以相同於上述所說明之漸變切 操作載台方向以協調方式移動, 驟之過ΐίΓΠΠΓ在靜止位置處。在施加張力步 變構造如圖“所干。:之速度及溫度’所得結果為多漸 使用兩個變不像圖12及13所示之步驟, 性燈絲為主拼接器例如'熱源82例如非限制 及遮罩以產生遠離尾拼接器,c〇2雷射以 。如圖μ所示u—m42之雙漸^刀斷間隔器桿件44 淺的斜率小於第二變 尾瓣42之間隔器桿件4端^面^情況,相鄰於遠離光纖 端部再藉由熱源82再次地力?:二桿件44之多漸變切割 生之任何邊緣圓形化。不傻口”\使夕漸變切割處理過程所產 過程,多漸變切割處理過尹所說明單漸變切割處理 其更加靠近所需要雙圓錐面^隔H桿件44端部, 遷鏡46之最終雙圓錐形狀。雙圓
第26頁 1222540
五、發明說明(23) 錐透鏡優先形狀為拋物 I 1 佳地與大發散角度光源。合將減小相則扭曲以及提供較 錐透鏡46 ‘多:i : Γ法貫施例中’間隔器桿件44以及雙圓 可在ί控制t主況形成間隔器桿件46之劈開端部 熱形化將導致雙圓錐透鏡46位於遠離 9 桿件材_ ^ 1桿件44端部上。可加以變化,間隔器 ::Ϊ 以劈斷以及再成形而並不需要加熱利用研 牛 研逛,接者為附加性利用例如拋光轉輪之拋光 ? 一般情況,間隔器桿件之劈斷端部將被支撐以及以 一角度與研磨轉輪接觸以及加以旋轉將間隔器桿件^劈 成形。在本發明優先實施例中,研磨轉輪材料之顆粒 、在〇1 3锨米至1 · 0微米範圍内。更優先地,成形能夠 =對間隔器桿件44端部作雷射微機器加工而達成。 曰 範例: 依據本發明上述所說明之透鏡化裝置以及光 範例現在加以說明。 、、、千的 包含雙圓錐透鏡92之範例性線性透鏡裝置9〇針對底下 所說明之變化示意性地顯示於圖丨5中。範例性多透鏡裝置 包含光學訊號之光源94,在該情況下雷射二極體能夠發I 出操作波長之訊號,wav,,X-方向(垂直方向)模場直徑(|11?]) )wxO(微米),以及y-方向(垂直方向)模場直徑(MF])hy〇 (微
第27頁 1222540
米)。由光源94發射出光束傳播通過折射率(nl)介質(最常 見為空氣)在照射到X方向曲率半徑(RLx)以及y方向曲率半 位(RLy)雙圓錐透鏡92前經過一段距離(z),該雙圓錐透鏡 形成於間隔器桿件9 6上,其具有徑向固定折射率分佈以及 長度(Lc)以及折射率(nc)。在圓柱形雙圓錐透鏡前光學气 號MFD為wxl,及wyl,以及光束波前曲率半徑為rxl &ryl。
光學訊號由雙圓透鏡轉變為MFD之光束以及波前曲率半徑 分別為wx2,wy2及]rx2,ry2。對於薄透鏡,wxi=wx2以及wyl== wy2,但是rx2及ry2通常並不等於rxi &ryi。光束再傳播通 過區段長度為Lc以及折射率nc之間隔器桿件96。在該傳播 後光束特性為wx3,wy3及rx3及ry3。具有這些特性光束落 於雙圓錐透鏡上,其長度為Lg,平均折射率為ng,折射率差 值=△,及心蕊半徑(a)。在傳播通過間隔器桿件96後,光束 特徵為-\4,^^4,1^4,1^4。設計目標在於使[4 = ”4 = ^111]?, 其中wsmf為標準單模尾瓣光纖42之圓形MFD。另外一個目 標為使rx4及ry4儘可能地接近平坦波前使到達尾瓣光纖之 耦合效率為最大。已知光源94以及尾瓣光纖96之該目標能 夠藉由改變設計參數例如為間隔器桿件96之2, Rx,Ry,Lc, 間隔器間隔器桿件96,以及間隔器桿件96之特徵例如Lg,△ ,及(a )。一項目標亦使Z相當大以作為合理之誤差以及實 際標準需求而不會損及耦合效率。 、 光束轉變能夠對高斯光束作計算,其使用加入參考文 獻所揭示複數光束參數q之A BCD矩陣處理過程或使用光束 傳播技術。設計優先地對任何所需要z以及光源94以及尾
第28頁 1222540 瓣光纖96特性之最佳耦合效率作最佳化。材料特性μ n g,以及n s能夠作某種程度加以改變,但是實際材料, 素對該數值產生限制。例如,n 1通常等於丨(空氣),Μ通'"常θ 為石夕石及含有摻雜劑之矽石產生約為丨· 45微米或至少接吊 1 · 3至1 · 5 5微米波長範圍。其對n g及n s m ^亦是_樣。 複數光束參數q界定如下: 7 (l/q) = (l/r)'1*(wav/(pi*w^2*n) 其中r為曲率之波前半徑,w為高斯模固定半徑,以及My 光線之波長。 力
由輸入平面1〇〇至輸出平面1〇2之q參數轉蠻Α· q2 = (A*qHB)/(C*ql + l) 其中A,B,C,D為光束矩陣元素分別與輸入及輸出 之光束參數相關。 ’ b
1 )自由空間傳播長度z之A B C D矩陣 2)介質折射率由nl至n (no長度)= 3)對於透鏡曲率半徑R=「 1 〇 L-(n2-nl)/n2*R nl/n一 # 假設無限薄的雙圓錐透鏡,在特定位置處透鏡幾何特性以 及設計變數以及MFD參數能夠由下列導出: 平面99 :光源輪出·· wav,wxO, wyO -光源94之波長及X,y模場 平面1 00 :雙圓錐透鏡92前,材料折射率(nl)之傳播通量z wxl,wyl:在平面84處光束模場直徑
第29頁 1222540 五'發明說明(26) rxljyl:波前之曲率半徑 平面102··在材料折射率nc雙圓 0 n 叉111維還鏡半徑Rx及Ry後 wx2,wy2 rx2,ry2 為nc以及在尾瓣光纖98前之 平面104:在長度為Lc,折射率 間隔器桿件9 6中傳播 wx3, wy3 rx3,ry3 透鏡化裝置之特定範例:
使用上述所說明處理過程,耦合雷射二極體應用之 鏡化裝置設計參數能夠加以計算以及作最佳化。包含 裝置之光學組件設計參數為如下: 处鏡 雷射二極體特性:波長:1 · 5 5微米 X方向模場半徑w 0 X : 1 · 5 0微米 Y方向模場半徑w 0 y : 6 · 0微米 其他設計參數: 第一組: 雙圓錐透鏡X-曲率半徑RLx,RLy: 5微米;13微米 無心蕊間隔器桿件長度L c : 5 0及6 5微米
雙圓錐透鏡X-Y曲率半徑RLx;RLy : 10微米;20微米 無心蕊間隔器桿件長度Lc : 9, 1 00及65微米 SMF尾瓣光纖模場邊界層: 5. 2微米 這些範例模擬結果顯示於圖1 6中。這些結果顯示出使
第30頁 1222540 五、發明說明(27) 用該方法可能達成高耦合效率以及合理的工作距離。特別 是,第二組工作距離誤差較佳,其中最佳工作距離亦較大。 所提出範例只作為列舉用途以及將依據應用變化。先 前範例將參考下列參考文獻更加清楚地了解:W. L. Emkey 以及C. Jack, JLT-5 Sep. 1987, ρρ·1156-64;Η. Kogelnik, Applied Optics, 4 Dec. 1965, pl562; R. Kishimoto, M. Koyama;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EEE MTT-30, June 1982, P882;以及Photonics by Β·Ε·Α· Saleh and M.C· Teich,
John Wiley & Sons, Inc·,1991,其均在此加入作為參考 之用。本發明其他方面,功能,特性能夠參考本公司相同申 請曰期之相關美國專利申請案,該專利名稱為,,Beam Altering Fiber Lens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其在此加入作為參考之用。 解1 本發明已詳細加以說明,熟知此技術者可立即了 解,其此夠加以變化而不合 .^ 形式,設計或排列之變二脫離本發明粑圍。能夠作各種 能夠製造間卩3 ^ 不會脫離本發明之範圍。例如: 非上述所說:向:J得其折射率分佈縱向地變化而 出,只要形成透鏡裝置t :牛並不需要由相同的材料製造 相匹配,例如非限制性:::之各種材料與-些特性 因而,上述所說明只〜生為軟化點,以及熱膨脹係數。 限於下列中請專利範圍、中耗例性,而非限制性,本發明只受 1222540 圖式簡單說明 附圖簡單說明: 第一圖為先前技術已知雙楔形畸變微透鏡之示意圖。 第二圖為第一圖透鏡之端視圖。 第三圖為顯示於圖1透鏡沿著直線4 - 3展開之斷面圖。 第四圖A示意性地顯示出本發明優先透鏡裝置之頂視 圖。 第四圖B示意性地顯示出本發明圖4 A所顯示透鏡裝置 之側視圖。 第四圖C示意性地顯示出本發明範例性漸變透鏡裝置 之頂視圖。 第四圖D示意性地顯示出本發明圖4C所顯示漸變透鏡 裝置之側視圖。 第五圖A為本發明透鏡裝置之第一其他範例性實施例 的斷面圖。 第五圖B為本發明透鏡裝置之第二其他範例性實施例 的斷面圖。 第五圖C為本發明透鏡裝置之第三其他範例性實施例 的斷面圖。 第五圖D為本發明透鏡裝置之第四其他範例性實施例 的透視圖。 第五圖E示意性地顯示出圖5 A中所顯示雙圓錐透鏡之 間隔器桿件部份頂視圖。 第五圖F示意性地顯示出圖5 A中所顯示雙圓錐透鏡之 間隔器桿件部份侧視圖。
第32頁 1222540 圖式簡單說明 L圖G示意性地顯示出圖5F所示雙圓錐透鏡以及間 隔為扣件之透視圖。 面圖 第五圖H為沿著圖5F直線5H-5H所展開雙圓錐透鏡之斷 μ本f,圖1示意性地顯示出本發明透鏡化裝置第五範例 性κ靶例之7員視圖。 視 第 p«| 回J不意性地顯示出圖5丨所顯示透鏡化裝置 之側 楚-X· Γ-Ί ^ γ不意性地顯示出本發明形成楔形角度之方法。 p & μ ^圖A為相片顯微圖,其顯示出圖4 A中所描繪間隔器 杆仵部份側視圖。 F杜:=圖B為相片顯微圖,其顯示出圖4β中所描繪間隔器 杯件部份頂視圖。 所-ϊ =圖C為相片顯微圖,其顯示出圖4Α中在透鏡表面處 所不之間隔器桿件端部。 圖D為相片顯微圖,其顯示出圖4Α中所示之間隔器 干黛σ,其一距離透鏡表面大約1 〇〇· 0微米距離處。 方法 箆:圖不,性地顯不出本發明優先光學組件側視圖。 至十二圖不意性地顯示出製造本發明透鏡裝置之 0 方法 第十四圖不意性地顯示出製造本發明透鏡裝置之另一 計變=t五圖不意性地顯示出決定本發明透鏡化裝置之設 1222540 圖式簡單說明 第十六圖為曲線圖,其描緣出範例中已知組合之耦合 效率與工作距離之關係。 附圖元件數字符號說明: 透鏡化光纖1 0 ;心蕊11 ;包層1 2 ;微透鏡1 3 ;表面 1 4,1 6 ;線1 8 ;光纖中心軸1 9 ;表面2 0,2 2 ;相交線2 4,2 6 ; 平面28, 29;表面30,32;心蕊區域34;終止處35;包層區 域36;光軸38;透鏡裝置40;尾瓣光纖42;雙圓錐區段 43 ;間隔器桿件44;漸變雙圓錐區段45 ;雙圓錐透鏡46 ; 對準溝槽4 8 ;雙曲線5 0 ;漸近線5 2 ;頂點5 4 ;焦點與頂 點間距離5 6 ;楔形角度5 7 ;焦點5 8 ;距離6 0 ;頂點6 2 ;光 | 學組件70 ;基板72;光源74;光學訊號76 ;止塞78 ;溝槽 79;間隔器桿件材料80;熱源82;輸入平面84;輸出平面 86;透鏡裝置90;雙圓錐透鏡92;光源94;間隔器桿件96; 第一表面99A;輸入平面100;輸出平面102。
第34頁

Claims (1)

1222540 六、申請專利範圍 包含種透鏡裝置,该裝置作為改變光學訊號模場,該裝置 光纖;以及 透置相對於光纖一端使得光纖以及雙圓雜 直=ί,雙圓錐透鏡包含由兩個實質彼此相互垂 。〜Λ 線主曲線Ci及副曲線C2界定出外部表面,其中 1及G相父於或接近於光軸處。 =據中請專利範圍第!項之透鏡襄置,其中更進—步包含 圓ί二器桿件,其具有均勻的折射率位於光纖與雙 3定範圍第1項之透鏡裝置’其中雙圓錐透鏡界 4含專利範圍第2項之透鏡裝置,其中間隔器桿件包 各,新、交之間隔器桿件。 5.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裝置 者界定出球面或非球面。 、中曲線(^叫兩 6·=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透鏡裝置,其中雙 於遠離光纖之至少一個間隔器桿件之端部。 ^ 、兄 7· 一種光學透鏡系統,其包含: 口 光學組件; 基板,其構造成支撐光學組件;以及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裝置,其位於某 光學::以改變通過透鏡裝置與光學,且件; :對 8· 一種製造透鏡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 句: 1222540 六、申請專利範圍 梦放f雙圓錐透鏡於光纖一個端部,使得光纖及雙圓錐透 $界定出光軸,雙圓錐透鏡包含外部表面,其由兩個實質彼 在相互垂直不同的曲線主曲線Cl及副曲線&界定出1 及C2相交於或接近於光軸處。 ,八1 9星=I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放置步驟包含連接 纖之射率之㈣器桿件至光纖之端部以及將遠離光 '、執之·間隔ι§桿件端部成形以形成雙圓錐透鏡。 =·間依隔據/Λ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Γ去除步驟包含劈 一 彳干件,以及成形步驟包含雷射微機械加工劈斷之 間隔器桿件端部或研磨,拋光以及加熱劈斷之間隔哭 端部的步驟。 -奸件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方法,其中間隔器桿件 ^方形桿件以及其中成形步驟包含藉由加熱再流動: 又方形桿件端部至所需要形狀以及拋光長 端部的步驟。 枰件成形之 12.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去除步 變切斷間隔器桿件一段距離離開光纖之步驟,以及二j 驟包含加熱漸變切斷桿件端部至足以將雙圓錐透 t圓形化之溫度以及在加熱後再拋光雙圓錐透鏡表4表 |驟《。 t卸之步 U漸依:切申^專隔利Λ79項之方法Λ中去除步驟包含多 /柯欠切斷間1¾ |g桿件一段距離離開光纖之步驟,以 、 形步驟包含拋光多段漸變切斷桿件端部為雙圓錐成U 形化表面或對間隔器桿件多段漸變切斷端部】之圓 ,、、、主足以將 第36頁 1222540 、申請專利範圍 雙圓錐透鏡外部表/面圓形化之溫度的步驟 1 4. 一種光學透鏡系統,其包含: 光學組件; 基板,其構造成支樓光學組件;以及 透鏡裝置,其位於基板上以及相對光風έ 透鏡裝置與光學組件間之訊號模場,其^〔且件以改變通過 纖以及雙圓錐透鏡位於光纖端部上使得透《鏡聚置包含光 界定出光軸,雙圓錐透鏡包含外部表面寸其纖及雙圓錐透鏡 相互垂直不同的曲線主曲線C!及副曲線〔界由…兩個實質彼此 及匕相交於或接近於光軸處。 2 1疋出,其中q 15·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光學組件,其中、 勻的折射率。 1 6.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5項之先 隔器桿件為漸變的。 件…中至少 ,步包含間隔器桿件,其在光纖與雙圓錐透於透鏡羞置更 勻的折射率。 、見間具有岣 個間 第37頁
TW092104876A 2002-03-04 2003-03-03 Optical signal altering lense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WI22254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6178702P 2002-03-04 2002-03-04
US10/202,515 US20030165290A1 (en) 2002-03-04 2002-10-21 Optical signal altering lense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0373A TW200400373A (en) 2004-01-01
TWI222540B true TWI222540B (en) 2004-10-21

Family

ID=27807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04876A TWI222540B (en) 2002-03-04 2003-03-03 Optical signal altering lense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165290A1 (zh)
JP (1) JP2005519341A (zh)
AU (1) AU2003217624A1 (zh)
TW (1) TWI222540B (zh)
WO (1) WO20030769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37346B2 (ja) * 2003-10-08 2008-01-23 東洋ガラス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結合部品
US7011419B2 (en) 2003-11-10 2006-03-14 Russell Wayne Gruhlke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profile of a beam of light
US8559770B2 (en) * 2005-03-02 2013-10-15 Fiso Technologies Inc. Fabry-perot optical sens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7192955A (ja) * 2006-01-18 2007-08-02 Utsunomiya Univ コアレス光ファイバの先端に高屈折率層を形成したレンズ付き光ファイバおよびそのレンズ付き光ファイバを用いた光結合モジュール
JP2009237374A (ja) * 2008-03-27 2009-10-1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部品およびこの光ファイバ部品を用いた光モジュール
DE102009010232B4 (de) * 2008-11-27 2011-02-03 Jenoptik Laserdiode Gmbh Multimode-Lichtleitfaser,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sowie Diodenlasermodul mit einer solchen Multimode-Lichtleitfaser
JP5435739B2 (ja) 2010-10-19 2014-03-05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光ファイバ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水中衝撃波発生装置
JP2012168240A (ja) * 2011-02-10 2012-09-06 Sumitomo Electric Device Innovations Inc 光モジュール
WO2012173907A2 (en) * 2011-06-15 2012-12-20 Corning Incorporated Laser-processed grin lenses and optical interface devices and assemblies using same
US9566752B2 (en) * 2013-05-22 2017-02-14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of forming a TIR optical fiber lens
JP6446816B2 (ja) * 2014-04-10 2019-01-09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導光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TR201714076A2 (tr) * 2017-09-22 2017-10-23 E A Teknoloji Biy Cih Dijital Ve Optik Sis Nanoteknoloji Aras Gel Ith Ihr Taahsan Ve Tic Ltd Sti Lazer ablasyonu i̇çi̇n çi̇ft halka işin yayan bi̇r fi̇ber probu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380A (en) * 1980-06-11 1982-01-12 Kokusai Denshin Denwa Co Ltd <Kdd> Output light coupling system for semiconductor laser
DE3134508A1 (de) * 1981-09-01 1983-03-17 Licentia Patent-Verwaltungs-Gmbh, 6000 Frankfurt "optische faser mit einer anamorphotisch abbildenden endflaech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S4729621A (en) * 1985-03-11 1988-03-08 Shiley Inc. Integral optical fiber coupler
US5109483A (en) * 1987-06-15 1992-04-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Node initiating xid exchanges over an activated link including an exchange of sets of binding signals between nodes for establishing sessions
US5163113A (en) * 1990-07-19 1992-11-10 Gte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Laser-to-fiber coupling apparatus
US5256851A (en) * 1992-02-28 1993-10-26 At&T Bell Laboratories Microlenses for coupling optical fibers to elliptical light beams
JP3537881B2 (ja) * 1994-03-29 2004-06-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Ledアレイヘッド
FR2718854B1 (fr) * 1994-04-13 1996-07-12 France Telecom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d'une fibre optique en vue d'un couplage avec un phototransducteur et système optique ainsi obtenu.
JP3375213B2 (ja) * 1994-09-16 2003-02-10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レンズ付ファイバ
US5626407A (en) * 1996-05-10 1997-05-06 Emplast, Inc. Storage system for refrigerators
US5719973A (en) * 1996-07-30 1998-02-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waveguides and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grin lens
DE69807972T2 (de) * 1997-04-15 2003-06-05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Optisches Modul
US6081638A (en) * 1998-07-20 2000-06-27 Honeywell Inc. Fiber optic header with integrated power monitor
US6963687B2 (en) * 1998-09-18 2005-11-08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cutting an optical fiber
JP2000304965A (ja) * 1999-04-19 2000-11-02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端部レンズ付きファイバ
US6556747B2 (en) * 2001-02-09 2003-04-29 Lightmatrix Technologies, Inc. Chemical mill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med thereby
US6748137B2 (en) * 2001-04-30 2004-06-08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Lensed optical fib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0373A (en) 2004-01-01
AU2003217624A1 (en) 2003-09-22
US20030165290A1 (en) 2003-09-04
JP2005519341A (ja) 2005-06-30
WO2003076992A1 (en) 200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7448C (zh) 光束弯曲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I230812B (en) Beam altering fiber lens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WI222540B (en) Optical signal altering lense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722803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launching an optical signal into multimode optical fiber
KR940004211B1 (ko) 마이크로렌즈에 의한 광학장치의 광섬유에의 결합
US8515220B1 (en) Optical fiber coupler for coupling signal beams into a non-circularly shaped optical beam
US7474821B2 (en) Manufacturing a microlens at the extremity of a lead waveguide
TW201835623A (zh) 用於矽光子學之光纖
CN103728696B (zh) 一种1×n光纤耦合器
EP3353585A1 (en) An optical interface device having a curved waveguide using laser writing and methods of forming
JPS6239805A (ja) 低損失フアイバオプテイク・カプ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136772A (ja) 光源結合用光ファイバ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063720A1 (en) Optical fiber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14879314A (zh) 光纤及连接方法
JP4058629B2 (ja) 光ファイバアレイ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S63173007A (ja) 光タツプ装置
TW202016589A (zh) 光纖合束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JP2001356237A (ja) 光ファイ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242353A (ja) 光ファイバアレイ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200749A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部品
JPH08313753A (ja) 光ファイバカプラ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11253870A (ja) 光ファイバカプラ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