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93432B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nylon 6 - Google Patents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nylon 6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93432B
TW593432B TW091111294A TW91111294A TW593432B TW 593432 B TW593432 B TW 593432B TW 091111294 A TW091111294 A TW 091111294A TW 91111294 A TW91111294 A TW 91111294A TW 593432 B TW593432 B TW 5934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nylon
acid
oxide
strea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11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effrey D Cohen
Stuart B Fergusson
Ernest Keith Marchildon
David N Marks
Ahmet Turgut Mutel
Original Assignee
Du Po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 Pont filed Critical Du Pont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93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9343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08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 C08G69/14Lactams
    • C08G69/16Preparatory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04Preparatory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08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amid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593432 A7 B7 五、發明説明( 發明背景 發明範疇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製備尼龍6之方法,其法係將含大 部份己内醯胺及/或尼龍6預聚物及小部份胺基己腈之進料 流直接加至多階段反應蒸餾塔中,在其中進料流與逆向流 動之蒸汽流反應。 相關技藝 尼龍6在商業上係使用己内醯胺作為原料製造。此一方 法通常包含在VK管中在大氣壓下將己内醯胺加熱12至24 小時。此一方法製造之尼龍6產物含有7至1 0 %己内醯 胺。過量己内醯胺係使用8至1 2小時之水萃取法萃取。然 後將萃取產物乾燥8至12小時,產生含有0.2至0.3 %己内 醯胺之乾燥產物。雖然此一方法在商業上已獲得成功,但 尼龍6產物之純化卻給此方法平添了相當的費用。 美國專利第2,245,129號揭示一種以二步騾方法製備聚醯 胺之方法,此方法首先使胺基腈化合物與水在密閉容器中 反應以製造低分子量聚醯胺產物。在第二步騾中,將產物 加熱並排氣以移除氨及過量水可提高產物之分子量。此一 方法之缺點為反應時間很長且很難獲得所要分子量。 美國專利第6,069,228號揭示一種使用管線反應器(pipeline reactor)將6 -胺基己腈轉變為尼龍6之方法。管線方法之 一缺點為其需要很長的停留時間,此將會造成產物降解。 美國專利第6,201,096號揭示一種由咢米加-胺基腈與水 在蒸汽掃掠之直立多階段反應器中反應而製造聚醯胺之方 -5-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93432 A7 B7 五、發明説明(2 ) 法。例如,此一方法可將6 -胺基己腈轉變為尼龍6。大量 腈端之完全水解需要2至4小時之停留時間。 美國專利第2,357,484號揭示一種將6-胺基己腈之腈基高 度轉變及快速水解以產生已内醯胺之催化氣相方法。由於 己内醯胺產物内留有殘留6 -胺基己腈,故其在用於習知 聚合作用前必須先經純化。 必須要有一種將6-胺基己腈轉變為尼龍6之方法,此法 既不需要會造成產物降解之液體長停留時間也不需要額外 的純化步騾。 發明概述 本發明係一種製備尼龍6之方法,其包含: a) ( 1)使蒸汽或液態水與6 -胺基己腈在脫水觸媒之存 在下接觸以產生包含大部份己内醯胺及小部份6 -胺基己 腈之第一進料流,或(2)使6-胺基己腈與水在高溫及超大 氣壓下接觸以產生包含大部份尼龍6預聚物(具超過約40 克當量之未反應腈端基/百萬克尼龍6預聚物)及小部份6-胺基己腈之第二進料流; b) 提供具有頂部及底部,且具有上部階段及下部階段 之直立逆流多階段反應器,該反應器裝配有用於建立眾多 階段及用於實現該第一及/或第二進料流與逆向流動之蒸 汽流接觸之内部多孔阻擋層裝置; c) 將至少該第一及第二進料之一在該反應器之頂部或 附近直接引入該反應器中; d ) 將蒸汽在該反應器底部附近之至少一引入點引入該 -6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琴 訂 593432 A7 B7 五、發明説明(3 ) 反應器中; e) 將該反應器内之壓力維持於50與800 psig (0.34與 5.52 MPa)之間’及將該反應器頂部之溫度維持於190與 250 °C之間及將該反應器底部之溫度維持於260與290 °C之 間; f) 將含蒸汽之塔頂流在該反應器之頂部抽出;及 g )自該反應器之底部回收產物流,該產物流包含具有 低於約20克當量未反應腈端基/百萬克尼龍6之尼龍6聚合 物。 將製造含有大部份己内醯胺之進料之反應步騾所製造之 產物直接引入直立多階段反應蒸餾塔中(第一具體例),其 所提供之方法即不需要額外又昂貴之中間產物純化步驟。 將製造含有部份尼龍6預聚物之進料之反應步驟所製造 之產物直接引入直立多階段反應蒸餾塔中(第二具體例), 其所提供之方法即不需要會產生降解反應之過長液體停留 時間。 圖示之簡要說明 圖1係用於進行根據本發明之連績聚合方法之直立多階 段反應器一具體例之概略侧剖面圖。 圖2係圖1直立多階段反應器由線π -11所視之剖面圖。 圖3係直立多階段反應器之概略侧剖面圖,顯示每一反 應器階段都有獨立加熱元件29-37之存在及塔頂部有部份 冷凝器之存在。 圖4係直立多階段反應器之概略侧剖面圖,顯示一種藉 -7- 本纸張尺度適財s g家標準(CNS) Μ規格(21G χ 297公爱) 593432 A7 _____B7 五、發明説明(4 ) 由將氮氣40供應至反應器塔以降低聚合物產物水份含量 之方法。 圖5概略顯示用於製造含6 -胺基己腈進料之預反應器及 處理自多階段反應器塔流出之產物以便自液體產物流分離 水蒸氣44之一較佳方法。 圖6係含有中央降液管而其底部具有雙錐附件以偏轉氣 泡之反’應器階段之概略侧剖面圖。 圖7係含有以三角形型態配置之眾多降液管之反應器階 段之概略侧剖面圖,其中每一降液管皆以延伸橢圓板以一 角度截斷,以偏轉氣泡。 圖8係圖7直立反應器階段疊在圖6直立反應器階段之上 由線VIII-VIII所視之剖面圖。 發明之詳細說明 本發明之方法係一種製備尼龍之連續方法,此法首先藉 (1 )或(2 )形成進料流’然後使任一或二進料流與逆向流 動之蒸汽流在直立多階段之反應蒸餾塔反應器中反應。所 謂”直立”係用以表示反應器係放置在重力將使進料流在 塔内以一般向下之方向流動之位置。進料流中之 與落解I水反應而水解,該溶解之水係由在反應器内與進 料流之流動方向逆向流動之蒸汽所供應及補充。 溫度高達約反應器内(蒸汽進入點)液體之溫度之飽和蒸 汽、含小量水之蒸汽、或飽和蒸汽係不停地加至塔式反應 器下部之一或多個階段。 " 含有小部份(”小部份”表示相對於進料流中全部有機物 -8 - 593432 A7 B7 五、發明説明(5 ) 質之約0.4與約2 0重量%之間)6-ACN及大部份(”大部份” 表示超過進料流中全部有機物質之約5 0重量%)至少一種 己内醯胺或尼龍6預聚物之進料則在多階段塔式反應器頂 部附近不停地加入。進料包括會反應形成聚醯胺之其他物 種,且視需要為水或蒸汽。 進料係以最便利在塔内建立及維持所要溫度之溫度供應 至塔内。進料溫度一般係介於保持進料實質為熔融狀態 (亦即,可泵送)所需之溫度與進入點塔内液體之溫度之 間。 進料可包括觸媒。含氧磷化合物,如Curatolo等人之美 國專利第4,568,736號所揭示者,為較佳。例如,亞磷酸、 烷基及芳基取代之膦酸、次磷酸、磷酸、其混合物及類似 物皆可使用。在反應期間會水解成為加氧磷酸或鹽之任何 鱗化合物也可使用。含氧鱗化合物通常係以相對於進料中 全部有機物質之0.05至0.3,較佳0 . 1至0.2重量%加入。 較佳觸媒包括磷酸、亞磷酸、苯基次膦酸及2-(2’-说咬基) 乙基膦酸。 進料應在塔式反應器上部三分之二存在之溫度、壓力及 液體組成之條件下全部或大部份可溶於該處液體,並在反 應器底部三分之一中之條件下全部可溶。 進料可含有會反應形成聚醯胺之其他形成聚醯胺之單體 及低聚物。在這些單體當中有擁有形成醯胺之能力者,如 内醯胺、胺基烷基醯胺及胺基酸。實例有6 -胺基己醯胺 及6 -胺基己酸。另一類單體包括必須和其他單體一起加 •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 訂
593432
入始能形成醯胺連結者。此等單體有二酸、二胺、二醯胺 及二腈。實例有己二酸、r,6•己二胺、己二醯胺及己二 腈。這些其他組份可以液體或與進料打成衆體之固體加 入。全部組份都必須在4内溫1、壓力及液體组成之條件 下可溶於塔式反應器内,且在反應器底部三分之一中之條 件下全邵可溶。 ' 在一具體實例中,進料流係弘胺基己腈之催化水解之反 應產物。已有6 -胺基己腈液相及氣相催化轉變為己内醯 胺之万法之說明。例如,美國專利5,739,324即說明一種製 作己内醯胺之方法,其法係由6_胺基己腈與水在14〇至 32CTC下以液相在不均質觸媒—如二氧化鈦、二氧化锆、 氧化鈽或氧化鋁…之存在下反應。此一反應之產物主要為 己内醯胺,並有10%至不到1%之6-胺基己腈,大部份情 形為不到5%之6 -胺基己腈。美國專利2,357,484說明使胺 基己腈與水在脫水觸媒上以氣相反應以製造高達99.9 %轉 化率之己内醯胺《反應之溫度及壓力係經選擇以保持反應 物及產物為氣相。典型條件為一大氣壓及溫度為約3()(rc 或以上。用於催化反應之適當材料為具有脫水性質之固體 材料。此等觸媒之實例包括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鋁、氧化 鼓、三氧化二鉻、藍色氧化鎢、氧化鈹、二氧化鈾、氧化 釩、氧化鎂、藍色氧化鉬、氧化亞鐵及類似物;某些非金 屬氧化物,如氧化矽、氧化硼及類似物;鹽類,如鋁、 鉦、鈽、锆及鎂之硫酸鹽、磷酸鹽及矽酸鹽;及酸性物 質,如磷酸及雜多元酸,例如,矽鎢酸、磷鉬酸及硼磷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爱) 訂
593432 A7 B7 五、發明説明 酸。 此一第一具體例製造之進料將直接加至直立多階段反應 蒸餘塔反應器内。”直接”一詞係用以表示大部份之己内 醯胺進料流都不經純化移除殘留之6 _胺基己腈。 在另一具體例中,進料流係6 -胺基己腈與水在產物含有 大部份尼龍6預聚物及小部份6 -胺基己腈之條件下反應之 產物。’’尼龍6預聚物” 一詞係用以表示具有數量平均分子 量低於或等於約2000之尼龍6。美國專利6,194,538說明一 種方法’其法係由6-胺基己腈與水在溫度250至350 °C及 壓力4至30 MPa下反應以製備尼龍6預聚物。此一產物之 特徵為腈轉化率不低於95莫耳%,更佳在97至99莫耳% 之範圍内。 此一第二具體例製造之進料將直接加至直立多階段反應 蒸餾塔反應器内。此處”直接”一詞係用以表示大部份之 尼龍6預聚物都將不經過進一步反應步驟降低6_胺基己腈 含量。 若液相在各階段之停留時間提高至可給予充分時間讓進 料組份之腈基水解,則標準多階段反應蒸餾塔即可適用於 本發明之方法·。預期反應器中所需液體停留時間在約〇 5 小時與2小時之間即可達到適當之腈水解。 塔式反應器應裝配内部組件,如,但不限於,多孔板及 撥拌器’以使逆向流動之蒸汽與進料流有效分段接觸以確 保腈基實質完全水解及化學反應所產生之氨移除。 请參閱圖1 ’適用於本發明多階段塔式反應器丨〇 〇係使 •11 -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爱) 五、發明説明(9 ) 上部溫度係維持在高至可使6_ACN及/或尼龍6預聚物之腈 基達到良好水解速率,但低至可避免6-ACN及/或己内醯 胺過度揮發之溫度下。可使用上部階段溫度及部份冷凝器 <組合將這二種反應物之流出減至最少。下部階段丨丨之 /麗度係凋整南至可獲得足夠聚合作用速率。但不高至會引 起降解。例如,當胺端相互縮合時,即會形成第二胺。第 二胺並非所欲,因彼等會在尼龍6聚合物產生支鏈點,而 會導致使用時喪失所欲性質。形成第二胺之可能性存在於 整個%中,因此,重要的是,各階段之平均溫度不得超過 一疋值,超過此值第二胺之形成便會變成對產物有害。將 反應器底部三份之二平均,此一溫度即為約265 t:。因為 水解反應係放熱反應,塔可視需要在全部各階段或特選階 段裝置水噴射3 8之裝置以供溫度控制。 上部階段較佳維持介於約19〇它至22〇艽之間(使用觸媒 時),及介於約23CTC至25(TC之間(不使用觸媒時)。下部 階段較佳維持介於約260它至29〇。(:之間。全部或多數階 &較佳裝置獨JL溫度控制之裝置。此一控制最好係使用熱 流動液體熱傳輸介質通過可用於加熱兼冷卻之夾套、盤管 或其他熱傳輸裝置29至37完成,如圖3所示。 塔係在高壓,較佳在50 psig (〇 34 Mpa)以上更佳在1〇〇 至3〇〇Psig(0·69至2.〇7MPa)(有觸媒時)下,及在糊至8〇〇 psig (2.76至5.52 MPa)(無觸媒時)下操作,以使6-ACN& 尼龍6預聚物之腈端獲得實質完全水解。實質完全水解係 獲得良好品質之尼龍6聚合物所需。尼龍6產物應含有不 593432 A7 B7 五、發明説明( 12 ) 8,此配置可在一階段中達成最南混合效率。 反應器階段較佳作成溢流盤形式,以便利攪捽器軸可通 入降液管中,俾液體仍然可通過降液管自一階段通至下一 階段。一般而言,反應器底部二或三個階段需要機械攪拌 始能將液體繞道降至最少。在這些階段中,氣體流通(如 圖6流動箭頭所示)所引發之混合,由於所遭遇高黏度之 故’或許不足以達到適當混合《堰盤可使用於這些使用攪 拌之下部階段以上之階段中。然而,較佳為溢流盤,因為 彼等允許在最上面階段進行液面高度測量,且液面高度可 用以控制加至塔内之進料流速。 預期自塔底部移除之尼龍6產物27將具有數量平均分子 量介於約3,000與8,000之間及相對黏度(RV)介於約6與16 之間。產物應含有多少與塔式反應器壓力成比例之溶解水 含量。在典型操作壓力下,此一水量即足以中斷多數之造 粒方法。因此,在塔式反應器之後,應提供降低含尼龍6 產物之壓力之裝置,以藉由揮發降低水含量。圖5所示較 佳万法係將產物通入管路4 1,該管路(丨)係作成藉由流動 摩擦阻力即可實現大部份壓力降低之大小及(2)經加熱以 彌補蒸發熱。管路之前通常設置閥或泵4 2以控制流速。 管路之末端為容器43或較大管段,其大小可讓蒸氣以與 液體45幾乎完全分離。此一分離係在低到足以至少將水 含量降低至尼龍6聚合物可造粒之程度之壓力下進行。此 一壓力可在大氣壓以上。分離器更常在大氣壓或真空下操 作。分離器43係經加熱以維持聚合物於熔融狀態及建立
枣 ij•4 -16-
593432 A7 B7 五、發明説明() 最適溫度,一般介於約270 °C與285 °C之間,以完成進一 步移除溶解水份而不引起聚合物不當降解。分離器43較 佳予以攪摔以加強進一步移除溶解水並提供摻混。含有低 分子量環狀低聚物及蒸汽之蒸氣4 4可回收再利用。尼龍6 聚合物可放在分離器中以提高其黏度至適合所要最終用途 之值,例如在衣服纖維及模製應用時為約5 0、地氈纖維 時為約6 0至7 0、及在工業纖維時為約7 0及以上。分離器 在真空下操作將進一步增加尼龍6產物之分子量。自分離 器移除之尼龍6產物4 5可使用本技藝所知之方法造粒,如 股洗鎊(strand casting )。若需要較高之相對黏度(RV), 則造粒之尼龍6產物可為使用本技藝所知方法在流動惰性 氛圍如氮氣或在過熱蒸汽中將粒錠加熱聚合而成之固相。 降低聚合物水份含量(目的是使其可造粒)之另一方法係 將氮氣4 0在蒸汽噴射最下一點以下之一或多個位置供應 至塔式反應器中,如圖4所示。 實例 以下實例係為更詳細證明及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之各種個 別方面及特點而提出。實例僅係說明性而非限制性。試驗 方法: 實例所述尼龍 6 將用 ”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cal Analysis”( 1973 年 John Wiley & Sons 公司出版)第 1 7 卷第 293及294頁所述之方法分析胺及酸端。腈端將用在2240-2245 cnT1範圍内之紫外線吸收測量。 聚醯胺樣本之相對黏度(R V)將測量為9 0重量%甲酸與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93432 A7 ___ ______ B7 五、發明説明(15 ) 在2 :>分鐘與3 〇分鐘之間變化,而塔内之總液體滯留時間 則為1.75小時。 預期蒸氣將以3 1磅/小時之速度離開頂部階段進入部份 冷疑器。預測此一蒸氣將含有2 〇4重量%、〇 〇〇1重量%6_ 胺基己猜及9 7 · 5重量%蒸汽。數學模式預測尼龍_ 6產物 流將在反應器底部以4 6磅/小時之速度製造。此一物流將 含有5 · 4重量%水。模式預測端基將為如下:1 7克當量腈 端基/百萬克預聚物、292克當量酸端基/百萬克預聚物、 4克當量第一酿胺端基/百萬克預聚物及313克當量胺端基 /百萬克預聚物。預測產物之r V將為6.0 0。 實例2 將水與6 -胺基己腈混合並使彼等在適當脫水觸媒上以氣 相反應’製備含有大部份己内醯胺與小部份6 _胺基己腈 之進料。1大氣壓及3 0 0 °C將為適當之反應器條件。此一 反應步驟之產物將含有大部扮之己内醯胺及小部份之6 _ 胺基己腈。此一物料將直接加至逆流塔式反應器中,不必 將己内醯胺純化以除去殘留之6 -胺基己腈。 使用數學模式及上述反應器之進料模擬具有五個階段之 逆流塔。將含有己内醯胺(89.6重量%)、6 -胺基己腈(0.4 重量% )及水(1 〇重量%)之混合物以4 〇磅/小時之速度加至 塔中。此進料將含有40克當量腈端基/百萬克進料。將此 混合物不停地加至維持於240 °C之反應器頂部階段。將過 熱蒸汽以3 1碎/小時之總速度噴入反應器底部階段。將塔 壓力控制在250 psig ( 1.72 MPa)下及將塔底部階段之溫度 -19-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A7
杈鬲至260 °C 將頂部算起第 下、將頂部算起第三階二溫度保持於245°c I咖饥、、 # ,贩度保持於25〇〇c下及將頂部 -階P ^ ,皿度保持於255 t下。液體滯留時間在每 ^ ^ ^ 2 9 7刀鐘與3 4分鐘之間變化,而塔内之總液體 滯邊時間則為2.25小時。 、預期蒸氣將以3 4磅/小時之速度離開頂部階段進入部份 冷概器預測此一蒸氣將含有0.08重量。/❶氨、0.002重量 °/〇 6 -氨基己腈及99·4重量%蒸汽。數學模式預測尼龍_ 6產 物流將在反應器底部以3 8磅/小時之速度製造。預測此一 尼龍6流將含有5.77重量%水及8.11重量%己内醯胺。模式 預測端基將為如下:i 7克當量腈端基/百萬克聚合物、 272克當量酸端基/百萬克聚合物、2克當量第一醯胺端基 /百萬克聚合物及291克當量胺端基/百萬克聚合物。預測 產物之RV將為6.4。

Claims (1)

  1. 432 432
    A8 B8 C8 D8 •工 ί細111字 中文申請^|^ 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製造尼龍6之方法,其包含: (a)( 1 )使蒸汽或水與6 -胺基己腈在脫水觸媒之存在 下接觸以產生包含大部份己内醯胺及小部份6 _胺基己月膏 之第一進料流,或(2 )使6 -胺基己腈與水在高溫及超大 氣壓下接觸以產生包含大部份尼龍6預聚物(具超過4〇克 當量未反應腈端基/百萬克尼龍6預聚物)及小部份6 _胺 基己腈之第二進料流; (b )提供具有頂部及底部,且具有上部階段及下部階 段之直立逆流多階段反應器,該反應器裝配有用於建立 眾多階段及用於實現該第一及/或第二進料流與逆向流 動之蒸汽流接觸之内部多孔阻擋層裝置; (c) 將至少該第一及第二進料之一在該反應器之頂部 或附近直接引入該反應器中; (d) 將蒸汽在該反應器底部附近之至少一引入點引人 該反應器中; (e) 將該反應器内之壓力維持於50與800 pSig (〇·34 與5.52 MPa)之間,及將該反應器頂部之溫度維持於19〇 與250 °C之間及將該反應器底部之溫度維持於260與290 t之間; (f) 將含蒸汽之塔頂流在該反應器之頂部抽出;及 (g) 自該反應器之底部回收產物流,該產物流包含具 有低於2 0克當量未反應腈端基/百萬克尼龍6之尼龍6聚 合物。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觸媒係自以下所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93432 A8 B8 C8
    成之族群中所選出: U)自氧化鋁、氧化鉦、氧化鈽、氧化錘、二氧化 鈦、三氧化二鉻、藍色氧化鎢、氧化鈹、二氧化鈾、氧 化釩、氧化鎂、藍色氧化鉬、氧化亞鐵所組成之族群中 所選出之金屬氧化物; (b )矽或硼之氧化物; (c) 鋁、鉦、鈽、锆之硫酸鹽、磷酸鹽及矽酸鹽;及 (d) 自鎂、磷酸、矽鎢酸、磷叙酸及硼磷酸所組成之 族群中所選出之酸。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方法,其中反應器係在4〇〇至 800 psig (2.76至5.52 MPa)下操作,及該反應器頂部之 溫度為230 °C至250 °C。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第二進料另外包▲本 氧磷化合物,及該反應器係在1〇〇至3〇〇 psig (〇·69至2 MPa)下操作及該反應器頂部之溫度為19()χ:至^❹^。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其中含氧磷化合物係至 少一種自亞磷酸、烷基及芳基取代之膦酸、次磷酸、鱗 酸、及烷基及芳基取代之次膦酸所組成之族群中所選出 之化合物。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含氧磷化合物之存 在量為0.05至0.3重量%,以第二進料流中之全部有機物 質為準。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其中含氧磷化合物係自 磷酸、亞磷酸、苯基次膦酸及2 - ( 2,-吡啶基)乙基騰㊆ -2-
    593432 8 8 8 8 A B c D 々、申請專利範圍 所組成之族群中所選出。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含氧磷化合物之存 在量為0 . 1至0.2重量%,以第二進料流中之全部有機物 質為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TW091111294A 2001-06-01 2002-05-28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nylon 6 TW59343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872,298 US6437089B1 (en) 2001-06-01 2001-06-01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nylon 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93432B true TW593432B (en) 2004-06-21

Family

ID=25359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11294A TW593432B (en) 2001-06-01 2002-05-28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nylon 6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1) US6437089B1 (zh)
EP (1) EP1392757A1 (zh)
JP (1) JP2004528469A (zh)
KR (1) KR100838437B1 (zh)
CN (1) CN1235944C (zh)
BR (1) BR0210235A (zh)
CA (1) CA2447476A1 (zh)
CZ (1) CZ297822B6 (zh)
EA (1) EA005553B1 (zh)
GE (1) GEP20063867B (zh)
MX (1) MXPA03010926A (zh)
MY (1) MY127355A (zh)
PL (1) PL364554A1 (zh)
SK (1) SK14382003A3 (zh)
TW (1) TW593432B (zh)
WO (1) WO2002098953A1 (zh)
ZA (1) ZA2003081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21191A1 (de) * 2000-05-03 2001-11-08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Polymers unter Verwendung von Caprolactam
DE10313681A1 (de) * 2003-03-26 2004-10-07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amiden
US6875838B2 (en) * 2003-04-28 2005-04-05 Invista North Americal S.A.R.L. Process for reducing caprolactam and its oligomers in nylon-6 pre-polymer
DE10338919A1 (de) * 2003-08-20 2005-04-21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amiden
DE102004006955A1 (de) * 2004-02-12 2005-09-01 Basf Ag Kontinuierliche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amiden
WO2015060827A1 (en) 2013-10-22 2015-04-30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Methods an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nylon 6,6
US9982094B2 (en) 2013-10-22 2018-05-29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Compound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nylon 6
US10131610B2 (en) 2013-10-25 2018-11-20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Methods of producing dicarbonyl compounds
CN104387580A (zh) * 2014-11-05 2015-03-04 湖南金帛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聚合转化率的尼龙6切片生产方法
KR102287645B1 (ko) 2018-12-18 2021-08-06 한화솔루션 주식회사 실리카계 촉매를 이용한 배위-음이온 개환 중합에 의한 폴리아마이드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폴리아마이드
CN110305470A (zh) * 2019-07-02 2019-10-08 金旸(厦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固相变储能复合改性尼龙材料和制备原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45129A (en) 1935-01-02 1941-06-10 Du Pont Process for preparing linear polyamides
US2357484A (en) 1941-09-12 1944-09-05 Du Pont Process for produc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an n-substituted amide group
US4568736A (en) 1984-09-17 1986-02-04 The Standard Oil Company Preparation of polyamide from omega-aminonitrile with oxygen containing phosphorus catalyst
DE4339648A1 (de) 1993-11-20 1995-05-24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Caprolactam
DE19628805A1 (de) * 1996-07-17 1998-01-22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Caprolactam aus 6-Aminocapronitril
US6194538B1 (en) 1996-08-30 2001-02-27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amides from aminonitriles
DE19718706A1 (de) * 1997-05-02 1998-11-05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cyclischer Lactame
DE19804023A1 (de) 1998-02-02 1999-08-05 Basf Ag Kontinuierliche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amiden aus Aminonitrilen
DE19808407A1 (de) 1998-02-27 1999-09-09 Basf Ag Herstellung von Polyamiden durch Reaktivdestillation
US6069228A (en) 1998-08-17 2000-05-3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amides
BR9915100B1 (pt) * 1998-10-26 2009-05-05 processo contìnuo para a fabricação de poliamida a partir de Èmega-aminonitril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ZA200308141B (en) 2004-10-20
CN1538984A (zh) 2004-10-20
PL364554A1 (en) 2004-12-13
MY127355A (en) 2006-11-30
WO2002098953A1 (en) 2002-12-12
CZ297822B6 (cs) 2007-04-04
KR20040030642A (ko) 2004-04-09
GEP20063867B (en) 2006-07-10
US6437089B1 (en) 2002-08-20
CA2447476A1 (en) 2002-12-12
CN1235944C (zh) 2006-01-11
MXPA03010926A (es) 2004-02-17
CZ20033148A3 (en) 2004-07-14
SK14382003A3 (sk) 2004-07-07
BR0210235A (pt) 2004-03-30
KR100838437B1 (ko) 2008-06-16
EP1392757A1 (en) 2004-03-03
EA200301329A1 (ru) 2004-04-29
JP2004528469A (ja) 2004-09-16
EA005553B1 (ru) 2005-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93432B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nylon 6
JP2006521432A (ja)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KR20150126017A (ko) 가수분해 중합, 후중합 및 후속 추출에 의한 폴리아미드의 제조
EP1124881B1 (en) Continuous polymeriz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amides from omega-aminonitriles
US6358373B1 (en) Production of polyamides by reactive distillation
JP4077402B2 (ja) ナイロン6,6の製造方法
JP2001514281A (ja) ポリアミドの調製方法
JP4540679B2 (ja) ポリアミドの連続製造方法
JP2016509118A (ja) ポリアミドの加水分解重合および多段抽出による製造
MXPA00008338A (en) Production of polyamides by reactive distillation
MXPA01004123A (en) Continuous polymeriz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amides from omega-aminonitri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