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05990B - Method to create micro-roughness on a surface - Google Patents

Method to create micro-roughness on a surfa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05990B
TW505990B TW090116568A TW90116568A TW505990B TW 505990 B TW505990 B TW 505990B TW 090116568 A TW090116568 A TW 090116568A TW 90116568 A TW90116568 A TW 90116568A TW 505990 B TW505990 B TW 5059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ains
grain
patent application
nanometers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16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tthias Forster
Torsten Martini
Anja Morgenschweis
Jens-Uwe Sachse
Original Assigne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iled Critical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05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059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form insulating layers thereon, e.g. for masking or by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techniqu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se layers
    • H01L21/3205Deposition of non-insulating-, e.g. conductive- or resistive-, layers on insulating layers; After-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 H01L21/32055Deposition of semiconductive layers, e.g. poly - or amorphous silic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367Substrates
    • H01L21/0237Materials
    • H01L21/02373Group 14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 H01L21/02381Silicon, silicon germanium, germa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367Substrates
    • H01L21/02428Structure
    • H01L21/0243Surface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518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521Materials
    • H01L21/02524Group 14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 H01L21/02532Silicon, silicon germanium, germa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12Formation types
    • H01L21/02617Deposition types
    • H01L21/0262Reduction or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e.g. CV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56Special treatments
    • H01L21/02658Pretreatments
    • H01L21/02661In-situ clea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01L28/82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 H01L28/84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being a rough surface, e.g. using hemispherical grai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0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10B12/038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the capacitor being in a trench in the substrate
    • H10B12/0387Making the tren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41Cleaning
    • H01L21/02043Cleaning before device manufacture, i.e. Begin-Of-Line process
    • H01L21/02052Wet cleaning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Description

990 五、發明説明(1 ) 本發明是有關於在表面上產生細微粗糙的方法,尤其是 在半導體記憶胞之溝渠電容器中產生細微粗糙之方法。 在近年來半導體記憶胞之記憶胞之大小持續縮小,並且 因此積體密度增度。 半導體記憶胞之電容取決於於多個不同的參數,其中是 電容器表面的參數。以變成來越增加之積體密度並且因此 隨之而來減少的結構大小,而爲了獲得在技術上所須的最 小記憶體電容,通常在持續變小的空間中保持足夠用的電 容器表面。 此種表面的擴大例如在所謂的”深溝渠技術”的情況中獲 得,其中電容器在半導體基板中的深溝渠中,藉由溝渠較 深的蝕刻及/或在其底部區域中的加寬而形成電容器。然 而此溝渠繼續深的蝕刻是在經濟上與技術上非常昂貴,因 而用於大量生產幾乎不可行。另一方面,此溝渠在其底部 區域中加寬的可能性由於相鄰的溝渠而受到側面的限制, 因此並非任意的可能作繼續的積體化。 在此”堆疊(stack)技術"的情形中是常用具有所謂HSG製 程之另一種表面擴大的方式。此HSG製程說明一種相當 昂貴的方法用於在一表面上產生細微的粗糙,其中在基本 上在三個連續的製程步驟中首先沈積非結晶矽,然後在此 非結晶矽層上實施所謂的”播種"(Seeding)以形成生長 (Keim)胞,並且最後實施退火,其中矽晶粒或矽液滴在使 用.生長胞的情況下並且經由非結晶矽層之轉化或分解而形 成。以此方式所產生的細微粗糙當然導致明顯的表面擴大 505990 五、發明説明(2 ) ,然而此方法是昂貴並且耗費時間。 因此本發明以此目的爲基礎,其設立一種方法在一表面 上產生細微粗糙,其可以簡單並且時間以及成本有利的方 法與方式實現。 此目的是根據本發明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措施而 達成。 尤其藉由在唯一的步驟中由製程氣體形成半導體晶粒之 細緻分佈,在基本上簡化此方法,因此不但產生時間而且 成本簡省。 較佳是矽晶粒借助於含矽烷的製程氣體在表面上形成。 然而鍺晶粒還可以借助於含鍺(Ge)之製程氣體而形成。 較佳此半導體晶粒是在攝氏500至600°C的溫度中與在 100至600毫托(mTorr)的壓力中以及在5至60分鐘的沈 積時間中形成。在適當的條件中或長非結晶層,並且然後 進行迴火,其中此半導體晶粒由氣相直接在表面上形成。 尤其在溝渠電容器中可以因此避免在非結晶層的底部上溝 渠之非必要之狹窄,因此可以使得本身繼續"收縮"。此外 ,可以以先前所描述之傳統的方法用於表面的擴大,像是 例如溝渠的加寬或繼續的加深,其與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組 合而使得可以將電容額外地擴大。此外由於此不會產生問 題的製程參數,可以實現成本有利的”批次製程”,其中多 個晶圓被同時處理。此外/可以使用平常的LPCVD設備 而沒_題,由此本身尤其其具有相當小的製程時間,在
-4- 505990 五、發明説明(3 ) 在其他的申請專利範圍附屬項中說明本發明其他有利的 配置。 本發明以下根據實施例參考圖式作進一步說明。 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具有細微粗糙之表面與深溝渠之電 子顯微鏡照片。 第2圖是製造爐之簡化截面圖,其用於實現根據本發明 之方法。 第3圖是在不同沈積時間中之顆粒大小與顆粒距離之圖 式說明。 第4圖是取決於沈積溫度之顆粒大小與顆粒距離之圖式 說明。 第5圖是取決於稀釋比例與沈積時間之顆粒大小與顆粒 距離之圖式說明。 第6圖是取決於稀釋比例,沈積時間與表面特性之顆粒 大小與顆粒距離之圖式說明。 第7圖是取決於預先淨化之顆粒大小與顆粒距離之圖式 說明。 第8圖是根據理想模式取決於相對顆粒距離之表面擴大 之圖式說明。 第1圖顯示具有深溝渠3之表面2之電子顯微鏡照片, 像是例如使用於形成在DRAM半導體記憶胞中之溝渠電容 器,爲了擴大表面2而根據第1圖在晶圓表面上與在溝渠 3之內部有多個半導體晶粒1。此藉由多個半導體晶粒1 505990 五、發明説明(4 ) 所造成表面2之細微粗糙擴大,因此可直接地造成在溝渠 3中形成之溝渠電容器之電容之增大。此等半導體晶粒1 因此是在唯一的方法步驟中形成於溝渠3中與表面2上, 因此,不同於先前說明之傳統之HSG製程產生基本的時 間與成本之節省。 第2圖顯示製造爐之簡化截面圖式,如同其用於執行根 據本發明的方法所使用。此在第2圖中所說明的”低壓化 學氣相沈積爐 n(LPCVD:low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例如是一種AVP-8000型式由製造商Silicon Valley Group所生產的製造爐。此雙壁垂直爐的結構根據 第2圖如下:外管4封閉向外之製程室。內管5具有較小 的直徑,並且同軸位於外管4之內。而未說明之加熱裝置 是在外管4之外。一個所謂的晶舟6用於容納晶圓,並且 進入內管5之中,之後它以晶圓裝載。 用於不同製程氣體P之輸入管道E位於底座區域中。可 以使用例如矽烷(SiH4)作爲製程氣體。用於製程氣體的輸 入/輸出孔是位於內管5之中之上部與下部區域中,而稱 爲矽烷(SiH4)(b)或矽烷(t)。此製程氣體經由在晶圓之間的 中間空間而流入內管5中,並且在其上的旁邊向上流過, 而其一小部份在製程室與晶圓之加熱的表面上起化學反應 ,並且導致半導體晶粒的形成。此製程氣體在內管5與外 管4之間再度向下流經由端子A至真空泵V而被吸出。 通漂使用矽烷作爲製程氣體,其藉由像是例如氮、氫、氦 或氬之載體氣體或惰性氣體而可被稀釋。 -6- 505990 五、發明説明(5 ) 本發明之基本優點尤其是在於使用此種傳統式垂直爐, 以及在唯一僅有的步驟中由製程氣體P在表面2上形成細 緻分佈之半導體晶粒1。不同於上所描述之傳統式HSG製 程,因此沒有形成非結晶層,並且亦不執行隨後的”播種” 與迴火’而是此等半導體晶粒1在壓力中直接沈積或形成 ,如同它通常在LPCVD製程中者。此由本發明以令人驚 異的方式所確定之製造方法用於在表面上產生細微粗糙, 而可以在唯一的方法步驟中實施。 然後說明多個用於表面擴大之實驗,而以矽晶粒作爲半 導體晶粒1,然而其中還可以相同的方式形成鍺(Ge)晶粒。 爲了測定晶粒高度與晶粒距離對於沈積時間之依賴性, 而將沈積時間在系列的實驗中變化,其中壓力固定保持在 200毫托耳(mTorr),並且溫度保持在560°C中。 其他的製造參數是用於SiH4(b)200scCm(立方公分/分鐘) ,用於SiH4(t)100sccm,以及用於稀釋氣體H2是70sccm 。在所有的實驗中此晶舟完全裝載了晶圓。此製程結果是 確定在測試晶圓上具有30奈米(nm)厚的氧化物層。因此 ,此測試晶圓根據第2圖被置入於垂直式爐的中間位置中 。在沈積時間爲19分10秒時因此測得最小晶粒高度爲55 奈米(nm),與最大晶粒高度爲57奈米(nm)。此外,在此 種沈積時間中確定了大約30奈米(nm)之封閉層,其包圍 此晶粒。在此沈積時間中以及所屬的製程參數中因此在基 本±沒有產生表面之擴大。 在另一個實驗中此沈積時間(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製程 -7- 505990 五、發明説明(6 ) 參數)被限制於12分40秒,其中確定最小的晶粒高度爲 48奈米(nm)以及最大的晶粒高度爲52奈米。在此情況中 確定在層形成的開始在晶粒之間具有大約5至10奈米(nm) 的厚度。 在進一步縮短沈積時間(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製造參數) 至9分30秒時產生最小顆粒高度爲35奈米,與最大顆粒 高度爲59奈米,因此各個半導體晶粒彼此緊靠地形成, 並且產生明顯擴大的表面。 在相同的其他製造參數中當將沈積時間進一步縮短至6 分鐘時產生用於垂直爐之中間區域中之晶圓之最小晶粒高 度21奈米與最大晶粒高度37奈米。 因此可以形成各個晶粒,其本身產生基本之表面的擴大 。因而在一個並且同一”進入爐中"rOfenfahren")另外的測 試晶圓是裝載於此製造爐之上部與下部區域中。在所有的 實驗中此整個的晶舟(Boat)總是裝載120或175個晶圓(所 謂的假(Dummy)晶圓),然而只有此測試晶圓被使用。 此測試晶圓在爐之上部區域中因此顯示大致上較大的晶 粒,具有最小高度27奈米(nm),以及最大高度42奈米。 在爐之下部區域中此晶圓在其他製程參數相同的情況中具 有最小的晶粒高度爲16奈米以及最大的晶粒高度爲28奈 米,其中大約12奈米厚的封閉層將此等晶粒包圍,並且 晶圓中較晶圓邊緣粗糙。此在不同的測試晶圓位置上不同 之製造結果的原因是,此在內管5由下向上漸增之稀釋之 矽烷(SiHOVoriwegend,由於H2之供應之方式以及在較小 505990 五、發明説明(7 ) 的範圍中藉由SiH4之化學反應(反應成在晶圓與內管之加 熱的表面上之矽與氫)產生額外的氫。由此而產生在根據 本發明的方法步驟中矽烷之稀釋的情況可以被考慮用於調 整半導體之晶粒大小。 爲了判斷溫度之依賴性而設置傾斜的溫度分佈輪廓,並 且更確切的說,在上部區域中的溫度是590°C,在中間區 域中的溫度是57(TC,以及在下部區域中的溫度是550°C 。因此三個測試晶圓具有所使用之30奈米厚之氧化物層 ,在每一個溫度區域中一個測試晶圓。 在第一個實驗中選擇矽烷(SiH4)之強的氫(H2)稀釋,其 中還另外對於溫度H2之稀釋由於上述之原因由下向上增 加。此H2之稀釋氣體之整個流動速率是SOOsccm,SiH4(b) 之流動速率是40sccm,SiH4(t)的流動速率是Osccm。其壓 力提高至400毫托耳(mTorr),以及沈積時間選擇爲30分 鐘。由於稀釋以及溫度之影響之原因而產生以下之情形: 在此製造爐之上部區域或晶舟(Boat)中(攝氏590度)保持 島嶼形狀之層的成長,其厚度由最小之13奈米至最大之 28奈米。它因此沒有產生封閉層,而此島嶼具有非常不均 勻的側面大小範圍。在中間的區域中在570°C的溫度與減 少的H2的稀釋中所產生晶粒高度由最小的28奈米至最大 的33奈米,其中十分封閉的層藉由半導體晶粒之結合或 共同成長而調整。只有在下部區域中在550°C的溫度中所 產生的晶粒高度由最小的40奈米至最大的50奈米,其非 常緊密地一個靠一個的設置,並且具有相當均勻的尺寸。 -9- 505990 五、發明説明(8 ) 在用於溫度依賴性的第二個實驗中,再度於傾斜溫度輪 廓的使用下,運用n2之稀釋,不同於以氫稀釋,在此處 此稀釋氣體在進入管中之前已經與矽烷(SiH4)混合。因此 ,此稀釋比例在整個管中幾乎恆定(constant),並且溫度是 決定性的參數,在其中本身此三個測試晶圓的位置不同。 因此,砂院SiH4(b)之流速是40sccm,砂院SiH4(t)之流速 是Osccm以及N2之流速是400sccm。其沈積的時間再度 是在30分鐘內,其中在600毫托耳(mTorr)的壓力調整。 在上部的區域中在590°C的溫度中產生之晶粒高度從最小 的3 1奈米至最大的46奈米(nm),其中確定半導體晶粒之 繼續的結合,然而仍未產生封閉層。在中間的區域中在 570t的溫度中產生的晶粒高度從最小的15奈米至最大的 24奈米,其中確定半導體晶粒之結合,然而已經較在 590t中具有多個空隙。在下部區域中此爐在550°C的溫度 中所產生的晶粒高度由最小之大約5奈米至最大之約1 0 奈米(nm),其中各個非常小的小球具有均勻的形狀,然而 形成不同的大小。在此製造條件(壓力、氣體流速、沈積 時間)由此產生適當的56(TC的沈積溫度。 在另一個實驗系列中,在使用N2作爲稀釋氣體中,實 施沈積時間、稀釋比例以及晶圓表面特性之變化。對於30 奈米(nm)厚的氧化物表面在40sccm之SiH4(b)與Osccm之 SiH4(t)以及400sccm之N纟之流體中,在15分鐘的沈積時 間.中,以及200毫托耳(mTorr)的壓力以及5 60 °C的溫度中 ,產生的晶粒高度由最小的9奈米至最大之17奈米(nm)。 -10-
505990 五、發明説明(9 ) 此等半導體晶粒因此是小的各個小球具有均勻的形狀與不 同的大小。爲了獲得較大的晶粒而在變化例中將沈積時間 延長,在另一個變化例中將稀釋減少。在此兩個變化例中 是硏究在具有30奈米之矽氧化物與4.5奈米之矽氮化物 之測試晶圓的表面上之晶粒成長。 在沈積時間由1 5分鐘延長至30分鐘,以及此外相同的 製造參數中,產生用於此30奈米(nm)厚氧化物表面的晶 粒高度由最小的15奈米至最大的25奈米,其中此等半導 體晶粒部份地共同成長,並且具有不均勻之側面尺寸大小 。在此4.5奈米(nm)厚的氮化物表面上形成具有各個空隙 盡可能封閉的層。此層的厚度是在19奈米至26奈米之間 〇 在此用於擴大晶粒的第二變化例中之沈積時間保持在 15分鐘,由於N2流體之流速由400sccm降回至20〇Sccm 。其他的製造參數不改變。此在氧化物表面上所產生晶粒 的高度因此從最小20奈米至最大31奈米,其中半導體晶 粒部份地共同成長,其側面之大小均勻並且其中間之空間 小於在第一變化例中者。在氮化物的表面上此等半導體晶 粒非常類似地形成如在氧化物之表面上者,然而較厚並且 中間空間較小。此所產生之晶粒高度由最小之24奈米至 最大之33奈米。此在氧化物與氮化物上成長行爲中之不 同,在此變化例中所具有之成長稀釋因此較少。 弈另一個實驗序列中確定此不同之預先淨化之方法的影 響,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中用於產生細微粗糙。因此,在 -11- 505990 五、發明説明(10 Η 物或氮化物的位置上使用具有不同之預先淨化之矽基 取Θ此用於在矽表面上產生細微粗糙之製造參數是在40 kcdh-: ^ ^^MSiH4(b)流體與200sccm之N2流體中調整。此在560 把丨倉溫度中與200毫托耳(mTorr)壓力中的沈積時間是15 分+鐘。在所謂”肉食魚n(nPiranhan)之預先淨化中所產生之 顆粒高度從最小之17奈米至最大之28奈米。在具有 "Piranha”之預先淨化與所謂的"RCA”預先靜化組合所產生 之晶粒高度由最小之14奈米至最大的24奈米。此外,在 使用"Piranha”與所謂的”HF-Dip”組合之淨化下所產生之晶 粒高度從最小之23奈米至最大之30奈米,其中確定大的 不規則之半導體晶粒。 與傳統之期望相反,因此在唯一僅有的製造步驟中在不 同的晶圓表面上形成驚人的晶圓表面。並且更確切地說是 如同在平常LPCVD製造之製造壓力中者。 第3至7圖顯示圖式描述用於槪要說明此先前說明之實 驗結果。因此要指出,晶粒高度是被理解爲半導體晶粒1 之最高點至位於其下之平坦的晶圓表面2垂直距離,在封 閉層中這等於層的厚度。在以下之圖式中各只說明用於晶 粒高度或層厚度之平均値。稱爲”晶粒距離”在此是介於兩 個相鄰晶粒表面之側面之間之自由距離。函離等於零是指 ,此等晶粒一起成長。因爲在以下描述的圖式中各自說明 平均距離,此"零"之陳述並不必然表示一個光滑平坦之封 閉層,而是描述主要的晶粒之結合(coalescence)。 第3圖顯示圖式說明晶粒高度與晶粒距離取決於沈積時 -12- 505990 五、發明説明(11 ) 間,其中存在之1:0.2的H2的稀釋保持不變。在此製程條 件中從6分鐘至12分40秒之沈積時間仍然提供足夠的實 驗結果。根據其他參數之選擇(其決定沈積速率或成長速 率),因此尤其是稀釋與溫度,須將沈積時間調整,使得 一方面形成足夠大的半導體晶粒,並且另一方面還未生長 出封閉層。因此,從5至60分鐘之沈積時間可以導致能 使用的結果。 第4圖顯示圖式說明晶粒高度與晶粒距離取決於各自之 製程溫度。 一個如此傾向的溫度輪廓可以經由在製造爐4中晶舟6 之上部、中間與下部中可分開調整之加熱區而調整。在 59(TC的溫度中根據第4圖確定半導體晶粒之大規模之結 合,即,其平均晶粒距離爲零。在足夠強的稀釋與不太長 的沈積時間中根據第5圖還有在較高的溫度中具有所預期 之絕緣晶粒之形成。取決於其他的製程參數因此產生 500°C至600°C的溫度範圍,其中較佳是560t供使用。 根據第5圖說明在不同的矽烷稀釋與沈積時間中之晶粒 高度與晶粒距離。此具有參數” 1 :1 0/1 5分鐘”的實驗系列 顯示用於有效表面擴大之太小之晶粒大小與太寬之晶粒間 的距離。此兩者可以不但藉由較長的沈積時間而且藉由較 稀薄的矽烷之稀釋根據第5圖而改善。然而要指出,此兩 個變數對於不同的晶圓表面顯示不同的表現,如同以下根 據第6圖所說明者。 第6圖顯示圖式描述用於說明晶粒高度與晶粒距離取決 -13- 505990 五、發明説明(12) 於晶圓特性或表面特性。若在兩個不同的製造變數中比較 氧化物表面與氮化物表面,其導致大約相等之晶粒高度 (稀釋與時間的兩種組合,即1:10/30分鐘與1:5/15分鐘, 平均晶粒高度介於20奈米(nm)與27奈米(nm)之間)。 然而關於晶粒的距離是突顯明顯之不同。在較強的稀釋 與對此較長的沈積時間中,在氮化物上成長大規模之封閉 層,即晶粒之間的距離等於零。與此相反的卻確定,在較 淡薄的稀釋與較短的沈積時間中,在兩者之表面特性中成 長具有可比較之晶粒間距離之絕緣晶粒,其沈積因此較少 取決於表面之特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不同的表面在較強 的稀釋中所顯示不同之成長行爲。 第7圖是圖式描述用以說明晶粒高度與晶粒間距離取決 於所實施之預先淨化之特性。根據第7圖在矽基板上使用-所謂的 ’’Piranha(肉食魚厂-、"Piranha + RCAn-、或 "Piranha + HF”-淨化。在此處不作此等傳統之濕性化學淨 化方法之詳細說明,因爲它們爲專家十分熟悉。根據第7 圖當使用矽基板晶圓時之晶粒大小與晶粒間之距離,因此 還取決於所實施之預先淨化之方法。” Piranha”-與”RCA” 淨化法留下薄的濕性化學氧化物(親水性),而此"HF-Dip” 淨化法導致沒有氧化物而由氫確定時間之矽表面(疏水性) 。在疏水性之預先淨化中產生相對地大的無規律形狀之晶 粒。 . 4悤而言之,除了不同的溫度、壓力、沈積時間與稀釋範 圍之外,因此產生特別有利之製程參數之組合而用於最適 -14- 五、發明説明(13) 之表面擴大: 稀釋: 1:5
溫度: 560°C 沈積時間:1 5分鐘 製程壓力:200毫托耳(mTorr) 爲了簡化判斷以上所說明之實驗結果,以下說明簡單之 理論模型藉由矽晶粒而評估表面之擴大。 根據此簡化之理論模型而進行,將相同直徑之半球形晶 粒配置於規律正方形晶格中之平坦表面上。此半球體的直 徑是D ’此等半球體中點間之距離是a(其中此距離勿與第 3至7圖之晶粒之間距離混淆)。人們界定用於此理論模型 之相對晶粒間距離(更正確而言··晶粒中點間之相對距離) a = A/D,因爲相對於或按照百分比計算的表面擴大只取決 此相對距離之大小。 第8圖顯示圖式描述用於說明此理論模型。在a = 2之相 對晶粒間距離中,此中點間之距離是晶粒直徑之兩倍,因 此兩個相鄰晶粒或半球體表面之間之距離等於其直徑,在 a= 1之相對晶粒間距離中間關於兩個剛好相鄰之晶粒,因 此本身產生最大之表面擴大。在a=l/VI之相對晶粒間距 離中,是關於在正方形晶格中對角線對面之晶格,即,各 自下一個鄰居之晶格。相對晶粒間距離a = 0說明厚度爲 D/2之光滑平坦之封閉層因此其本身未產生表面擴大。 在使用此大幅簡化之理論模型時,必須考慮在實際上所 產生之偏差並且評估其影響。此等晶粒並非所有均具有相 -15 - 505990 五、發明説明(14) 同的距離,並且並非均勻地配置,此導致其在達成最緊密 之封裝前,各個晶粒已經一起成長。此理論模型之最大表 面擴大(它是關於剛好所有相鄰的晶粒),因此至少以半球 形的晶粒不可達成。此外在實際上半導體晶粒不是半球體 形,而是其中一部份幾乎是球體形。由此再度產生較先前 所說明之理論模型大致上更大的表面擴大。此外,並非所 有的半導體晶粒是相同的大,然而在當說明平均顆粒大小 時,經由上述說明之理論模型而獲得良好之近似。 因此在實際上總是大致上位於第8圖中所說明的曲線之 下,尤其是位於相對晶粒距離a大約大於1之中曲線之最 大値。藉由根據本發明之步驟方法以及有利之晶粒間距離 而用於評估可能之表面擴大,此理論模型是良好之幫助。 本發明以上根據LPCVD爐作說明。然而本發明並未受 此限制,並且更正確地說可以在所有其他供使用或將來的 爐子實現。此外,本發明是根據用於DRAM記憶體電路之 溝渠電容器而說明。然而本發明並未受此限制,並且更正 .確地說包括所有用於製造擴大表面之其他方法,例如是埋 藏式DRAM與不消逝半導體記憶體電路。 符號之說明 1 半導體晶粒 2 表面 3 溝渠 外管 5 內管 -16- 505990 五、發明説明( 15 ) 6 晶舟 P 製程氣體 V 真空泵 -17-

Claims (1)

  1. 505990 六、申請專利範圍 第901 16568號「在一表面上產生細微粗糙之方法」專利案 (91年2月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在表面上產生細微粗糙之方法,其特徵爲在一步驟 中直接在表面(2)上由製程氣體(P)形成細緻分佈之半導體 晶粒(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 此半導體晶粒(1)是矽(Si)或鍺(Ge)晶粒,並且製程氣體(P) 具有SiH4或GeH4。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 此半導體晶粒(1)之形成是在500°C至600°C之溫度範圍中 實施。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 此半導體晶粒(1)之形成是在100至600毫托耳(mTorr)的 壓力中實施。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 此半導體晶粒(1)之形成是在5至60分鐘的期間實施。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 此表面(2)是氧化物-、氮化物-、或矽.基板。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其中 矽基板經歷過預先淨化。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 此預先淨化具有Piranha淨化、RCA淨化及/或HF_Dip-淨 化。 505990 六、申請專利範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 製程氣體(P)具有從1:20至1:0.2範圍中之H2-稀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 製程氣體(P)具有從1:100至1:5範圍中之N2-稀釋。
TW090116568A 2000-07-07 2001-07-06 Method to create micro-roughness on a surface TW50599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034005A DE10034005A1 (de) 2000-07-07 2000-07-07 Verfahren zum Erzeugen von Mikro-Rauhigkeiten auf einer Oberfläch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05990B true TW505990B (en) 2002-10-11

Family

ID=7648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16568A TW505990B (en) 2000-07-07 2001-07-06 Method to create micro-roughness on a surfac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20081801A1 (zh)
EP (1) EP1170785A3 (zh)
DE (1) DE10034005A1 (zh)
TW (1) TW5059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65816A1 (en) * 2007-09-11 2009-03-12 Applied Materials, Inc. Modulating the stress of poly-crystaline silicon films and surrounding layers through the use of dopants and multi-layer silicon films with controlled crystal structure
JP5665289B2 (ja) 2008-10-29 2015-02-04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US9654353B2 (en) 2012-12-13 2017-05-16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Framework supporting content delivery with rendezvous services network
US10791050B2 (en) 2012-12-13 2020-09-29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Geographic location determination in a content delivery framework
US10701148B2 (en) 2012-12-13 2020-06-30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Content delivery framework having storage services
US9634918B2 (en) 2012-12-13 2017-04-25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Invalidation sequencing in a content delivery framework
US10652087B2 (en) 2012-12-13 2020-05-12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Content delivery framework having fill services
US10701149B2 (en) 2012-12-13 2020-06-30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Content delivery framework having origin services
US20140337472A1 (en) 2012-12-13 2014-11-13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Beacon Services in a Content Delivery Frame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0729A (en) * 1990-02-16 1994-03-0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tacked type capacitor having a dielectric film formed on a rough surface of an electro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5366917A (en) * 1990-03-20 1994-11-22 N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having micro roughness on the surface
US5112773A (en) * 1991-04-10 1992-05-12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s for texturizing polysilicon utilizing gas phase nucleation
US5554557A (en) * 1996-02-02 1996-09-10 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stacked capacitor with a self aligned node contact in a memory cell
DE19632834C2 (de) * 1996-08-14 1998-11-05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feiner Strukturen und dessen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Maske und eines MOS-Transistors
US6060354A (en) * 1996-12-20 2000-05-0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situ doped rough polysilicon storage cell structure formed using gas phase nucleation
JP3180740B2 (ja) * 1997-11-11 2001-06-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キャパシタの製造方法
US5930625A (en) * 1998-04-24 1999-07-27 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stacked, or crown shaped, capacitor structure
JP3246476B2 (ja) * 1999-06-01 2002-01-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容量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容量素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70785A2 (de) 2002-01-09
US20020081801A1 (en) 2002-06-27
DE10034005A1 (de) 2002-01-24
EP1170785A3 (de) 2005-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003803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trained si substrate
TW505990B (en) Method to create micro-roughness on a surface
KR100611108B1 (ko) 박막 형성 방법
JP2007511892A5 (zh)
US5858852A (en) Fabrication process of a stack type semiconductor capacitive element
WO2016209570A1 (en) Selective deposition of silicon oxide films
KR100406580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콘택 플러그 형성방법
CN110896022B (zh) 半导体结构中氧化层的形成方法
US20010014504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selective epitaxial growth layer and isolation method in a semiconductor device
JPH09115833A (ja) 半導体素子のポリシリコン膜製造方法
JP2000150815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製造装置
JPH11220102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製造装置
CN112820636B (zh) 半导体结构、自支撑氮化镓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20634B (zh) 半导体结构、自支撑氮化镓层及其制备方法
JP3581036B2 (ja) 結晶成長制御法
US20050158945A1 (en) Memory cel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it
JPH02191321A (ja) 結晶の形成方法
KR100611061B1 (ko) 에피택시얼막 형성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박막 형성 방법 및반도체 장치 제조 방법
US8003481B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capacitor
WO2008114108A1 (en) A (110) oriented silicon substrate and a bonded pair of substrates comprising said (110) oriented silicon substrate
JPH0685081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1124A (ja) 誘電体膜の製造方法
GB2326648A (en) Growth of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film by raising temperature during deposition
KR100522420B1 (ko) 도핑효율을 증대시킨 엠피에스 구조의 캐패시터 제조 방법
KR100853458B1 (ko) 실리콘게르마늄 섬을 이용한 캐패시터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