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07384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radio signals - Google Patent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radio signal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07384B
TW407384B TW087118355A TW87118355A TW407384B TW 407384 B TW407384 B TW 407384B TW 087118355 A TW087118355 A TW 087118355A TW 87118355 A TW87118355 A TW 87118355A TW 407384 B TW407384 B TW 4073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group
patent application
scope
signa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18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ara Mazur
Bo Hagerman
Ulf Forssen
Soren Andersson
Fredrik Ovesjo
Original Assignee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iled Critical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07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073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91Space-time diversity
    • H04B7/0894Space-time diversity using different delays between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Description

407»Μ 五、發明說明(1)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無線電系統,尤其有關一種以天線光束為 輔助,用以接收無線電信號之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藝描述 接收之無線電信號品質受許多自然現象影響。 這些現象之一為時序頻散,從一傳送器出發,於到達接 收器前之途中,由傳播路徑上不同位置之障礙物所反射之 信號所引起。沿著信號之行進,由於不同之傳播路徑,信 號將以不同之時間延遲到達接收器。熟知此項技藝人士明 白可使用一耙型接收器或者一等化器儲存一時序頻散之信 號。 另一現象稱為快速衰減或者瑞利(Ra 1 e i gh )衰減,係 於傳送器至接收器途中,由接近傳送器或者接收器之物體 所散射的信號引起。因此,將收到彼此相互間稍微相位偏 移之不同的信號版本。於相位差相妨礙之區域點中,接收 版本之信號總和非常低,甚至接近零。此導至接收之信號 中衰減磁傾角虛擬消失。衰減磁傾角之距離經常出現與波 長相同之程度。對於9 0 0 MHz之無線電頻帶,兩衰減磁傾 角間之距離可為1 5 - 2 0公分之程度。移動傳送器或者接 收器之情況下,兩連續之衰減磁傾角間消逝之時間,視信 號之載波頻率以及相關於接收器之傳送器的速度兩者,可 造成快速衰減。 一種應付衰減之著名方法為:提供一具有天線分集系統 之無線電接收台。該系統包含兩個或者更多之接收天線,
407384 五、發明說明(2) 空 間 上 或 者 以 正 交 隔 〇 έ士 '、*〇 果 > 各 天 線 兩 天 線 於 某 時 或 者 了 使 由 天 線 分 集 排 隔 之 接 收 器 分 支提 第 種 對 無 線 電 信 號 可 特 徵 化 為 與 希 望 之 信 號 0 對 於 為 擁 塞 > 亦 即 敵 人 干 擾 問 題 與 通 訊 容 係 稀 有 資 源 ) 給 予 用 0 因 此 經 營 者 服 之 *、》、 線 電 頻 道 在 JL ✓ Ν 由 於 幕 多 行 動 電 話 處 理 需 求 量 之 方 式 用 每 單 位 面 積 之 頻 且 仍 紙 維 持 頻 率 再 於 像 是 城 市 中 心 復 難 尋 得 基 地 台 位 式 9 能 夠 懸 掛 其 上 線 電 基 地 很 小 且 有 關 功 率 耗 用 量 ) 安 裝 之 外 觀 同 樣 重 新 的 無 線 電 基 地 偏極化方向,或藉 接收之信號的哀減 同時排列成一衰減 列接收之兩信號可 供予無線電接收台 傳送而言有些麻煩 希望之信號同時於 軍事無線電系統, 之故意擾亂。對於 量之需求量密切相 細胞式經營者之無 務區域分割成細胞 間具有最少細胞數 ’通話容量之需求 為降低細胞大小’ 道’藉此提昇給定 使用因素。 以及火車站等容量 置。基地台可用之 。這種天然位置之 需要較小功率。無 因為功率需要量漸 要’例如關係從主 台的位置。 由此處之組合予以分 較不相關,因而減低 磁傾角之可能性。為 以無線電接受,以分 之各接收天線。 之現象為干擾。干擾 頻道中接收的任何不 所應付最重要之干擾 細胞式無線電系統, 關°由於無線電頻譜 線電頻帶須有效地使 ’而且用於一細胞中 之細胞間重覆使用。 量已快速成長。一種 得以更密集地重覆使 面積之通訊容量,而 需求南的區域,通常 地點為具有牆壁形 情況,很重要地,無 線電基地台之大小係 漸降低需要之空間。 管機關取得許可使用
ΙΙΙΙΓ 11
Mi 1 111
III
第7頁 407384 五、發明說明(3) ~~~" " ----- 因為増加眾多細胞式系統,有必要尋求新的方式以應、 干擾’而藉此同時能有較高之通訊容量。因此細胞式戶付 中無線電基地台之自適應天線的使用符合高度興=統 ;束,置之天線陣列。線至 定:域。一傳送1 一行動傳送器 角度貝汛。角度資訊繼承任又稭此維持 號來源之方向、,則定往、&不同版本彳5唬間之相位差。一信 此測定之參數亦稱為之信號的解調變版*為基礎。 為能測定到in:達方向(_)。 對應之無線電接收$ ^ 〇Α ),由各波束接收之信號須由 到達方向u〇A Γ/Λ分開接收。 束,或者用以導引狹窄則疋用以選擇-個或者更多天線波 之行動台的下鏈中。將所:引” ’以傳送於到達希望 台’藉此於其他方向 、之波束的傳送導5丨至行動 干擾。因此下鏈干擾::同頻道之行動台較不會產生 一種對抗衰減與干^結、應天線技術應付。 之頻率以改變其載波&率法為·引發一無線電頻道 於一般系統(GSM )中、 匕方法稱為頻率飛躍,而且用 ,76S319有關頻率 :二:。專利公告⑽ 頻寬較作業可用頻寬之頻率、表—問題為:駐留於同調 躍之載波頻率具有相之2見二此可推得:用於頻率飛 1之衣減。因此頻率飛躍應付衰減之 407384 五、發明說明(4) 目的無法達 用—分隔之 該分隔之人 第一天線接 天線之信號 美國專利 盈天線分集 束為基礎。 收之信號係 統,其中來 號相對於另 群中所對應 (CDMA )接 成。US 人工延 工延遲 收之信 組合。 規格US ,係以 此稱為 不相關 自各天 一群延 的取得 收器。 08/768319 遲以產生一 的方式為: 號延遲,然 兩組合之信 5 5 6 3 6 1 〇 所 非常狹窄並 角度分集, 。為此,U S 線波束之分 遲1然後组 ’並且輸送 中提議之方案包括 較小之同調頻寬。 於兩天線接收同〜 後將延遲之信號輿 接收器 重波形 之區域 號輸送至 發表使用多 且覆蓋分開 結果,於分隔之波 5563610傳授一種 支將分配成 兩群。 之信號 至一傳統之劃碼多 合。兩組合 藉由引 〜種產生 15镜,將 來自第二 〇 天線以增 的不同 束中所接 接收系 一群之信 ,各從兩 向近接 此接收器中,角度資訊將於信號組合後損失。因此有可 能進行測定,以及藉由波束成形應付下鏈干擾。 發明概述 本發明發表一發生於包含—有限個數之無線電接收器分 支的無線%接收益中,提供能夠精確測定到達方向(D〇A ) 以及天線/刀集兩者之問題。有限個數之無線電接收器分支 導至一到達方向(DOA )測定之精確度與天線分集接受之 致能間的協調。如果所有接收器分支用以處理到達方向 (DOA)測定,那麼對抗衰減預防之不足將低於到達方向 U〇A )測定之效能。另一方面’如果由分開接受較不相 關之#號以維護分集增益,那麼可分開接收之波束數目將
407384 五、發明說明(5) 減少,而且到達方向(D0A )測定之精確度因而也是同樣 結果。 另一問題為:產生一包含小而且低之功率耗用,並具有 天線分集以及用以測定到達方向(D0A )之裝置的無線電 接收器系統之無線電基地台。請記住,接收器分支需考量 空間以及功率。 本發明之主題為:使經由天線分集以及天線波束兩種方 式能夠接受,以便到達方向(D0A )能夠精確測定,並應 付只包括適量接收器分支之接收器中的衰減,因而達成提 供一兼具精簡與需較少功率之無線電基地台的目標。 本發明基本上為一組由天線分集以及不同之天線波束所 接收之信號其人工時序分散之介紹。成組而由不同天線組 件所接收之信號相對於另一信號延遲,並且組合從覆蓋相 同空間區域之波束中取得之信號。對於第一天線組件中之 各波束,其他各天線組件中存在波束,與其覆蓋相同之空 間區域。角度資訊因而保持。然後各組合之信號於聯合之 無線電接收器中以無線電接收。到達方向(D0A )測定可 以自所有波束中取得之無線電接收的信號為基礎計算。無 線電接收之信號的天然以及人工時序頻散兩者可於等化器 或者一耙型接收器中回復。藉著將信號經由本發明之組 合,來自各組合之信號的能量將維持,直到信號到達等化 器或者耙型接收器。來自不同時序分隔之信號的能量於等 化器或者耙型接收器中合併。如果組合的信號之一的能量 因為一對應的接收天線之衰減磁傾角而暫時減低,那麼由
第10頁 407384 五、發明說明(6) :二線接收之心號的能量將補償該衰減磁傾角。 天即至少兩分隔以達天線分集之 方向接收信號之方;解,或者以不同之偏極化 天線波束。天線組件建構:=;I天線組件產生'组 组,亦即,# i Α θ建構成產生相互對應之天線波束 _ 4二/束〃、有對應角度之覆蓋範圍,並且一特殊 區域由兩波束覆蓋,公幻丨击·殊 天線波束各自分開之天呤 :2:組件。然後由對應之 另-信號延遲之後,^ ίΐ所接收之信㉟’彼此相對於 此相對於組合之信號建廿;:一人工之多重路徑傳播因 電接收器分支,從“頻之信號輸送至-無線_ 及解調變,然後人工之頻率頻率,以 接收器中由數位信號處採而门… , ° ^^把型 定可以來自數個從分。一到達方向(D0A)測 收器分支之輸出為基束輸送而來之信號的無線電接 本發”樣係有關—解;上述問 :天=接=統包含至少兩相互分隔以 覆蓋-狹寧之空間區域,且波束共同覆蓋一全;:;= 由-來自各丄彼ΪΓ,且一空間區域 干之波束覆盍。延遲元件連接至天绫% 件其中…件將由-對應之天線Μ件L:;; 延:提供「各天線組件之間隔心數個組ίί 70 亚連接至無延遲元件之天線組件。各組
$ 11頁 五、發明說明(7) 合器接收來自各天線組件從對應之波束取得之信號。各組 合器輸出裝置連接至一對應之接收器分支。 本發明藉由一無線電接收器分支可輸送來自數個天線組 件之信號,而後該信號可回復,此事實的優點成為已知技 藝中之改良處。因此可達成兩天線分集增益,以及可計算 一正確的到達方向(DOA )測定之無線電接收器分支所需 數目受限於對應之天線波束組中的波束數目。如此可使無 線電接收器與其功率耗用之大小兩者得以降低。 一項進一步之改良處係關於位置,其中一包含本發明之 無線電接收器的基地台設置於地面,而天線組件安裝於一 i 天線柱。連接基地台與天線組件之電窺線之重量為關於天 線柱大小之重要因素。連接基地台與天線組件之電纜線數 目可藉由將組合器連接靠近天線組件而減少。藉此電纜線 之重量降低,可允許一天線柱具有較小之大小,因而天線 柱以及電窥線可具有較低成本。 現在本發明將參考此處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並同時參考隨 附圖示作更詳細之描述。 圖示簡述 圖1說明兩行動台及一包含兩天線組件之無線電基地 台。 圖2係概要說明一根據本發明之無線電接收器的區塊。 圖3係概要說明另一根據本發明之無線電接收器的區 塊。 圖4係說明一無線電接收方法之流程圖。
第12頁 407384_ 五 '發明說明(8) · --- 較佳具體實施例詳述 圖1中所示為兩行動台MSI與M S2 ,以及—、紅 , 久 包括一本發明 之無線電接收器的基地台BS。一無線電頻道⑶用以作為 一行動台MSI與無線電基地台BS間之通訊。無線電頻道 同樣由第二行動台MS2使用,用以作為與其他基地台之通 訊,圖1中未顯示。 ^ ° ^ 無線電基地台BS裝設有兩天線組件AA1,AA2。天線組件 A A 1 ’ A A 2係分開’以達成天線分集。兩者以翁酋,古’亲嗜芸 -12。。之扇形。第—天線組細產生第—組天線: SAB1,而第二天線組件AA2產生第二組天線波束SAB2。對 於第一組SAB1中各波束’第二組波束SAB2存在一對應之波 束’覆蓋相同的空間區域’亦即’兩波束重疊。第一行動 台MSI所在之空間區域係由一波束SABI,SAB2各組中之波 束覆蓋,而前向至第二行動台MS2之方向係由其他波束覆 蓋。 從不同的波束取得之信號於接收器中分開接收,藉以保 持角度資訊。並可藉助這些信號進行前向至第一行動台 MS 1方向之到達方向(])〇a )測定的評估。 下鏈干擾藉由經導引至第一行動台MS 1之波束傳送而減 少’藉此改善第二行動台MS2之下鏈品質。下鏈波束之選 擇(丁'以弟一行動台M S 1之到達方向(D 0 A )測定為基礎。 天線分集排列藉由降低兩天線組件同時排列成大幅衰減 之磁傾角的危險以改善下鏈品質。 用於分時多向近接(T D Μ A )系統的本發明之一無線電接
第13頁 407384 五 '發明說明(9) 的A具體貫施例將藉由參考圖2予以描述。無線電接收 含兩天線組件AM,AA2。該天線組件AA1,AA2各 =:π數個天線兀件AEL ’以及連接至低雜訊放大器LNA之 乂成裝置BM所形成的天線陣列AAR。第一天線组件AA1 之天,元件AEL其偏極化方向相對正交於第二天線組件AA2 之天線元件ael的偏極化方向。 此具體實施例中,波束形成裝置別由—巴特拉矩陣组 成。該巴特拉矩陣BM具有數個輸出裝置,各對應一天線波 無線電接收器RRC同時包含數個延遲元件DLM,數入 器CMB,數個無線電接收器分iRX,一到達方向⑶μ、)二 定器DP以及一等化與信號測定單元EqSE。 " 第二天線組件AA2之巴特拉矩陣bm的各輸出裝置連接至 一對應之延遲元件DL Μ。延遲元件DLM各輸出裝置連接至 對應之組合器CMB。各組合器CMJB同樣具有來白笛 ...., 不—天線組 件ΑΑ1之巴特拉矩陣ΒΜ的其他連接。組合器之兩趴 J领入裝置 對應於覆蓋相對應之空間區域的波束。 各組合器CMB之輸出裝置連接至一對應之盔績+ …、、’承電接收哭 分支RX。無線電接收器分支RX包含頻道選擇,以 〇σ Α次射率 (RF )轉基頻之頻率轉換。 所有無線電接收器分支RX之輸出裝置連接至笼 饮土寺化鱼彳古號 測定單元EqSE。此具體實施例中,等化單元包含_ ^ ° : 能性序列測定(M L S E ),以及用以組合接收白;r ^ 大可 牧叹目不同波束所 得信號之裝置。
407384 五、發明說明(ίο) -- 無線電接收器分支RX之輸出裝置同樣連接至到達方 (DOA )測定器DP。一種到達方向(d〇A )測定势达士 。 ^ y叫疋1§為孰知此 項技藝人士所熟悉,例如見"到達方向測定及 " • 人.· · ,作者
Viberg ’Ottersten 及 Kailat 中,處理第23 λ ·ι 分咕 β " . lomar確認 仏號’系統’比較,一九八九年十一月。 用於一導引序列劃瑪多向近接(CDMA)系統的本發明之 無線電接收器R R C其另一具體實施例現在將參考圖3予以 描述。本發明之無線電接收器rrc包含兩天線組件AA1 , AA2。該天線組件AA1,AA2與稍早參考圖2所描述之具體 實施例中之天線組件A A 1,A A 2包含相同部分。然而有一差 異為:兩天線陣列A A R並非正交之偏極化方向,而是空間 分隔大約10-20個波長。 無線 器CMB 及一到 天線 第二天 這些組 置。對 區域。 組合 RX。無 電接收器RRC同樣包含數個延遲元件DLM,數個組合 1數個無線電接收器分支RX,一耙型接收器RAKE , 達方向(D0A )測定器DP。 組件AA1,AA2具有數個輸出裝置,各對應一波束。 線組件之各輸出裝置連接至一對應之組合器C μ β。 合器CMB同樣各連接至一第一天線組件Ay\i之輸出裝 應組合器CMB上兩輸入裝置之波束覆蓋相同之空間 器CMB之輸出裝置連接至對應之無線電接收器分支 線電接收器分支RX已參考圖2之具體實施例予以描 述 0 無線‘電接收器分支RX之輸出裝置連接至一耙型接收器
第15頁 407384 五、發明說明(II) RAKE。耙型接收器RAKE包含之裝置用以組合由最大比例組 合(MRC )之類的相異無線電接收器分支rx所無線電接收 的信號。耙型接收器RAKE用以執行延遲信號之耙型組合。 耙型組合與最大比例組合(M R C )兩者係熟知此項技藝人 士所熟悉之技術。 無線電接收器分支RX之輸出裝置同樣連接至一到達方向 (D0A )測定器DP。耙型接收器中之到達方向(D〇A )測定 的進一步指述,見文件’ Ayman F Naguib,劃碼多向近接 (CDMA )無線網路之自適應天線,博士論文,史丹佛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所描,之具體實施例說明分別藉由空間分隔以及天線元 ^ $正父偏集化方向兩種以取得天線分集之方法。分時多 二=接(TDMA )或者劃碼多向近接(CDMA )之多向近接方 法可使用此二種方、土 ^ 去’或者兩方法之組合以取得天線分 —項本發明之大、、+ ^ , 去現在將參考圖4予以描述,該方法中 pe ,,, 、、且天線波束接收。兩組天線波束由兩分 開以達天蝮分隹> τ 击你— 天線組件供應。第一組天線波束中各波 束與苐二組中對瘫+_ .^ „ …支波束覆蓋相同之空間區域,因此兩波 岸'宣登。"组信狀' + 此階段於以下圖中之各信號序列對應-天線波束。 # 4中由區塊B1代表。 弟一組信號序列狀八 n略L ,』將會延遲’於圖4中由區塊B2代表。 然後第一組信號皮^ 銪户% ΛΑ糾⑥β。序列之各信號序列與一來自延遲之第二 ,-且迷的對應號庆而丨,人 〜序列组合。兩組合之信號序列皆取自覆
第16頁 1 :目:空間地區之波束。此階段於圖4之流裎表中以區塊 因此組合之信號序列中引用一人造時序頻散。 、’且σ之传號序列係分開接收之無線電,包括頻道選 及射頻UF)轉基頻等級之頻率轉換。&階段於圖 4之机程表中以區塊β4代表。 :到達方向(DOA )測定以接收自數個天線波束所取得 之彳。號序列為基礎而實現。此階段於圖4之流以區 塊Β5代表。 τ 依^序分隔之頻散,其各組合信號之能量於一等化器或· 者耙型接收器中一起合併,然後產生一從第一行動台MS1 . 傳送之信號的測定。藉由使用像是最大比例組合(MRC) 之已知組合方法,信號測定將以自數個天線波束取得之無 線電接收的信號序列為基礎。此階段於圖4之流程表中以 區塊B 6代表。 兩接收之天線組件用於所述之具體實施例中,為達到天 線分集所需之最小數目。當希望達成一較高程度之天線分 集時,可能需使用兩個以上之天線。如果必須完成一分集 方法之組合,那麼同樣使用兩個以上之天線組件。而根據 本發明之方法,一組取自一天線組件之信號序列相對於取 自另一天線組件之信號組而延遲。自覆蓋相同空間區域之 波束取得的信號序列相對於另一信號序列而延遲,然後根 據上述本發明之方法予以組合以及無線電接收。 如果有第三或者更多天線組件AA 1,AA2加至本發明之無 線電接收器RRC,那麼延遲元件DLM連接至這些天線組件之
第W頁 五 發明說明(13) 輸出裝置,且各延遲元件DL Μ之輪出裝置以如同第二天線 元件之相同方式連接至一組合器。因此,所有組合器之輸 入裝置與覆蓋相同空間區域之波束結合。對於延遲元件 DLM連接之各天線組件ΑΑι,αα2而言,這些延遲元件DLM 產生對天線組件ΑΑ1,ΑΑ2相當重要之延遲。因而輸入組合 器之信號序列相對於另一信號序列延遲。 $組合之信號序列間的相對延遲對於等化器或者耙型接 收,而言須足夠長,以便解析。對於一般系統(GSM )中 =等化器而言’此延遲應為2. 5符號時序之距離程度,而 為於根據I S 1 3 6標準之—無線電系統中的等化器,延遲應 延遲5庫-约1為符叙號彳時序之距離程度。對於耙型接收器而言, 擴散序列之切割時序。如果更多信號組 那麼兩連續延遲信號間應引用此延遲之 本内交Φ , 此 指信號經由1,、且件為分開以達天線分集。纟線分集係 至少Α & =二刀隔或者約為正交偏極化方向或者組合之 故二獨立接收。然而藉由正交偏極化方向接 單元以輔助;隔天線元件。”上有種天線設計成一 由一天線八鱼之偏極化方向於同時間接收。 說法不當之列所接收之信號通常誤以為不相關 MS1,因此完全相:考慮之信號係傳送自第-行動台 分集排列的不同夕f 。然而/信號受其行進至接收之天線 低由不同之傳播1專播路徑影響。天線分集排列主要為分 度。換古之,;的杈所造成對接收之信號影響的相關程 、ϋ 、、泉分集排列主要為降低不同信號衰減之才
407384 五、發明說明(14) 個相同時間排成深度 關程度,藉此減低所有天線組件於某 衰減之可能性。 貝務上由天線分集排列接收之信號的衰減不可能達 全不相關。-種理由係因為天線陣列無法間隔得太遠。缺 而’此將不構成問冑,因為衰減相關性之和緩減低足以造 成上鏈無線電品質上相當之改善。實務上陳列一天線分集 排列所造成之衰減的共同相關性因素若以〇 —丨度量大約 為0.7,纟中0表示完全無相關性’而工表示接收信號之完 低雜訊放大器LNA連接至圖2與圖3中所示之天線元件 AEL,作為降低由接收器引進之雜訊對於信號之衡擊。為 此使用連接至天線元件AEL之低雜訊放大器係眾所周知。 參考圖2與圖3 ,連接至第二天線組件AA2之延遲元件 DLM可由鋸齒濾波器或者光纖電纜組成。無論何情況,延 遲元件DLM可造成接收之彳§號強度的抑制。此種由延遲元 件DLM引起之抑制較佳者由第二天線組件AA2之低雜訊放大 器L N A所放大之相對增加置補償,以允許於組合器◦ μ b组合 之#號於接收器中呈現等量放大。如果第二天線組件A A 2 之延遲元件DLM提供一接收之信號其信號強度放大_D分 貝,且第一天線組件AA 1之低雜訊放大器LNA提供接收之信 號一放大量A分貝,那麼第二天線組件AA2之低雜訊放大器 LNA之放大量應對於延遲元件之抑制補償為A + D分貝。 包含本發明之無線電接收器RRC的基地台BS中,組合器 C Μ B較佳者應設置於接近天線組件(a A1,A A 2 )。尤其基
第19頁 _407384_ 五、發明說明(15) 地台BS須設置於遠離天線組件(AA1,AA2 )之位置,改善 之處為連接之纜線數目藉此降低。電纜線所需之成本,重 量與空間也因而降低。 上述之具體實施例中,無線電接收器RRC以及本發明之 方法用於兩無線電頻譜之多向近接理論中,亦即分時多向 近接(TDMA )以及劃碼多向近接(CDMA )。應了解,本發 明不限於這兩種多向近接理論,並且本發明同樣可應用於 其他多向近接原理中。
第20頁

Claims (1)

  1. _案號 87118355 对年 < 月 /! 口^_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接收器系統,(RRC )包含: 至少兩天線組件(AA1 ’ AA2 ),各提供一組天線波束 (SABI,SAB2 ),並且對於第—組天線波束中各波束,第 二組天線波束中存在一對應之波束覆蓋一對應之空間區 域, 延遲元件(DLM ),連接至少一個該等天線組件(AA i , AA2 )的輸出; 組合器裝置(CMB )’各具有輸入裝置直接或經由延遲 元件(DLM )連接至該等天線組件之輸出裝置,該組合器 裝置各自組合所接收自對應波束取得之信號;以及 無線電接收器分支(RX )’各自連接至一對應之組合器 裝置的輸出裝置’並引導至一無線電接收器。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天線組件 (AA 1,AA2 )係空間分隔以達成天線分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天線組件 (AA1,AA2 )具有不同之偏極化方向以達成天線分集。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天線組件 (AA1,AA2 )由空間以及偏極化裝置之組合分隔以達成天 線分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天線組件 (A A 1,A A 2 )間典型之空間分隔,距離程度為1 〇 - 2 0波 長。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延遲元件 (DLM )自行適應以產生各連接之天線組件(AA 1,AA2 ) 特定的延遲。
    O:\55\55738.ptc 第1頁 2000.06. 09. 021 _案號 87118355 对年 < 月 /! 口^_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接收器系統,(RRC )包含: 至少兩天線組件(AA1 ’ AA2 ),各提供一組天線波束 (SABI,SAB2 ),並且對於第—組天線波束中各波束,第 二組天線波束中存在一對應之波束覆蓋一對應之空間區 域, 延遲元件(DLM ),連接至少一個該等天線組件(AA i , AA2 )的輸出; 組合器裝置(CMB )’各具有輸入裝置直接或經由延遲 元件(DLM )連接至該等天線組件之輸出裝置,該組合器 裝置各自組合所接收自對應波束取得之信號;以及 無線電接收器分支(RX )’各自連接至一對應之組合器 裝置的輸出裝置’並引導至一無線電接收器。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天線組件 (AA 1,AA2 )係空間分隔以達成天線分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天線組件 (AA1,AA2 )具有不同之偏極化方向以達成天線分集。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天線組件 (AA1,AA2 )由空間以及偏極化裝置之組合分隔以達成天 線分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天線組件 (A A 1,A A 2 )間典型之空間分隔,距離程度為1 〇 - 2 0波 長。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延遲元件 (DLM )自行適應以產生各連接之天線組件(AA 1,AA2 ) 特定的延遲。
    O:\55\55738.ptc 第1頁 2000.06. 09. 021 案號87118355 济汰t…、 ~iO'rsu-- 曰 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接收考糸 線組件UH,AA2)之延遲差里/八系f,其中對應兩天 系統中至少符號時序之一半,為刀時多向近接(TMA) 8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6項之接收 線組件(AA1,AA2)之延遲差昱s”中對應兩天 中擴散序列之至少—切割^為心馬多向近.妾_ 在9势:!ϊί利範圍第1、2或6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存 牛(ΑΑ1 ’ΑΑ2)之輸出裝置,各輸出 ί f 束,且所有天線組# (ΑΑ1,ΑΑ2)至少 ”之輸出裝置連接至一對應之延遲元件(DLM )。 W如巾請專利範圍第4員之接收器系統,其中無線電接 益糸統URC )包括兩天線組件(AA1,m ),連接至 天線元件(AA2)之延遲元件(dlm),數個組合器 (MB) 各具有一連接至第一天線組件(AA1)之輸入裝 置,以及另一連接至延遲元件之一的輸入裝置,兩對應至 天線波束之輸入裝置大約覆蓋相同之空間區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6或1 0項之接收器系 統’其中提供一裝置(EqSE,rAKE )用以計算頻道測定以 及彳§说測定’該裝置具有一與接收器分支(RX )連接之 入裝置。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該裝置 為一時序等化器(EqSE)。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該裝置 為一耙型接收器(rake)。 1 4. 士口 t t青專利範圍第1、2、3、6或1 0項之接收器系
    第 2 頁 20⑽· 06. 09. 022 案號87118355 济汰t…、 ~iO'rsu-- 曰 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接收考糸 線組件UH,AA2)之延遲差里/八系f,其中對應兩天 系統中至少符號時序之一半,為刀時多向近接(TMA) 8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6項之接收 線組件(AA1,AA2)之延遲差昱s”中對應兩天 中擴散序列之至少—切割^為心馬多向近.妾_ 在9势:!ϊί利範圍第1、2或6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存 牛(ΑΑ1 ’ΑΑ2)之輸出裝置,各輸出 ί f 束,且所有天線組# (ΑΑ1,ΑΑ2)至少 ”之輸出裝置連接至一對應之延遲元件(DLM )。 W如巾請專利範圍第4員之接收器系統,其中無線電接 益糸統URC )包括兩天線組件(AA1,m ),連接至 天線元件(AA2)之延遲元件(dlm),數個組合器 (MB) 各具有一連接至第一天線組件(AA1)之輸入裝 置,以及另一連接至延遲元件之一的輸入裝置,兩對應至 天線波束之輸入裝置大約覆蓋相同之空間區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6或1 0項之接收器系 統’其中提供一裝置(EqSE,rAKE )用以計算頻道測定以 及彳§说測定’該裝置具有一與接收器分支(RX )連接之 入裝置。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該裝置 為一時序等化器(EqSE)。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該裝置 為一耙型接收器(rake)。 1 4. 士口 t t青專利範圍第1、2、3、6或1 0項之接收器系
    第 2 頁 20⑽· 06. 09. 022 _案號β年έ月/立曰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統,其中存在一到達方向(doa )測定器(dp )用以計算 一到達方向(DOA )之測定,並具有一與接收器分支(RX ) 連接之輸入裝置。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無線電 接收器分支(RX )包含一頻道選擇過濾器,以及一將頻道 從射頻(RF )轉換成較低頻率之頻率混合器。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各天線 組件(A A1,A A 2 )包含一天線元件(A E L )之陣列(A A R ),連接至各天線元件(AEL )以及波束形成裝置(BM ) 之放大器(LNA )。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調整放 大器(LNA)之放大量用以補償由延遲元件(DLM)造成之 抑制。 1 8. —種無線電接收之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提供第一組天線波束(SAB 1 ),包含覆蓋一特定空間區 域之第一天線波束, 提供第二組天線波束(SAB2 ),包含覆蓋一特定空間區 域之第二天線波束, 相對於所接收取自第一組天線波束(SAB 1 )之信號,延遲 (B2 )所接收取自第二組天線波束(SAB2 )之信號, 組合(B 3 )取自第一天線波束與第二天線波束之信號, 以及 於一接收器之分支中,無線電接收(B 4 )該組合之信 號。 1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方法,其中自第一組天線
    O:\55\55738.ptc 第3頁 2000.06.09.023 _案號β年έ月/立曰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統,其中存在一到達方向(doa )測定器(dp )用以計算 一到達方向(DOA )之測定,並具有一與接收器分支(RX ) 連接之輸入裝置。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無線電 接收器分支(RX )包含一頻道選擇過濾器,以及一將頻道 從射頻(RF )轉換成較低頻率之頻率混合器。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各天線 組件(A A1,A A 2 )包含一天線元件(A E L )之陣列(A A R ),連接至各天線元件(AEL )以及波束形成裝置(BM ) 之放大器(LNA )。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接收器系統,其中調整放 大器(LNA)之放大量用以補償由延遲元件(DLM)造成之 抑制。 1 8. —種無線電接收之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提供第一組天線波束(SAB 1 ),包含覆蓋一特定空間區 域之第一天線波束, 提供第二組天線波束(SAB2 ),包含覆蓋一特定空間區 域之第二天線波束, 相對於所接收取自第一組天線波束(SAB 1 )之信號,延遲 (B2 )所接收取自第二組天線波束(SAB2 )之信號, 組合(B 3 )取自第一天線波束與第二天線波束之信號, 以及 於一接收器之分支中,無線電接收(B 4 )該組合之信 號。 1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方法,其中自第一組天線
    O:\55\55738.ptc 第3頁 2000.06.09.023
    案號郄召4 对年6月 六、申請專利範圍 波束(SAB 1 )取得之信號其衰減型態與自第二系 (SAB 1 )取得之信號其衰減型態間之相 j天線歧束 2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9項之方法,其中 t Ζ,ώ .J. -t- /.., . . ^ S 生第一 之天線組件於空間或者 2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〇項之方法,進— • ^ 芡包含 裝置予以降低。 天線分集之 '與苐 以相坶 二組天線波束(AA1,AA2 不同之偏極化方向分隔 以下步 測定接收之頻道,以取得一頻道測定,以及 以該頻道測定為輔助,測定(β 6 ) 一送出之 2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其中於—5备號。 收器分支所接收包含頻道選擇以及收到之信號彳:‘、線電接 )轉成較低頻率之轉換。 &射頻(R F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μ、20、21或22項之、 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 方法, 以取自覆蓋數個空間區域之波束的多種組合以及無線 接收之信號為基礎測定(Β5 )到達方向(d〇a )。…、· “ 2 4. —種無線電接收之方法,包含: 提供第一組天線波束(SAB1 ), 對應於第一組天線波束提供第二組天線波束(SAB2 ), 由以下步驟特徵化: a )由第—天線組件(A A 1 )接收(Β 1 )第一組信號, 且由第二天線組件裝置(AA2 )接收第二組信號,成組中 各信號自一對應之天線波束取得, b)延遲(B2 )第二組信號
    案號郄召4 对年6月 六、申請專利範圍 波束(SAB 1 )取得之信號其衰減型態與自第二系 (SAB 1 )取得之信號其衰減型態間之相 j天線歧束 2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9項之方法,其中 t Ζ,ώ .J. -t- /.., . . ^ S 生第一 之天線組件於空間或者 2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〇項之方法,進— • ^ 芡包含 裝置予以降低。 天線分集之 '與苐 以相坶 二組天線波束(AA1,AA2 不同之偏極化方向分隔 以下步 測定接收之頻道,以取得一頻道測定,以及 以該頻道測定為輔助,測定(β 6 ) 一送出之 2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其中於—5备號。 收器分支所接收包含頻道選擇以及收到之信號彳:‘、線電接 )轉成較低頻率之轉換。 &射頻(R F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μ、20、21或22項之、 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 方法, 以取自覆蓋數個空間區域之波束的多種組合以及無線 接收之信號為基礎測定(Β5 )到達方向(d〇a )。…、· “ 2 4. —種無線電接收之方法,包含: 提供第一組天線波束(SAB1 ), 對應於第一組天線波束提供第二組天線波束(SAB2 ), 由以下步驟特徵化: a )由第—天線組件(A A 1 )接收(Β 1 )第一組信號, 且由第二天線組件裝置(AA2 )接收第二組信號,成組中 各信號自一對應之天線波束取得, b)延遲(B2 )第二組信號
    曰 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C)組合(B3 )第一組信號以及延遲之第二組信號,各 組合包含一來自第一組信號中之信號,以及一來自延遲之 第二組信號中之信號’兩信號均自覆蓋對應之空間區域之 波束取得, d) 無線電接收(B4 )組合之信號。 2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下列步 驟: 、 e) 藉由天線分集降低第一組信號之衰減型態與第二組 信號之衰減型態間之相關性。 2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4或2 5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 下步驟: f) 估計接收之頻道,以取得一頻道估計’以及 g) 以頻道測定與由步驟a - d取得之信號為輔助,測 定(B6 ) —送出之信號。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方法,其中一時序等化器 (EqSE )或者一耙型接收器(RAKE )係用於步驟f及g。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或25項之方法,其中步驟d包含 頻道選擇’與收到之信號從射頻(RF )轉成較低頻率之轉 換。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或25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 下步驟: h) 步驟d實現之後,以收到之信號為基礎,測定(B5 ) 到達方向(DOA )。 3 0 · —種無線電接收之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接收(B1 )至少兩組無線電信號序列,其中第—組
    第5頁 2000.06.09. 025 曰 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C)組合(B3 )第一組信號以及延遲之第二組信號,各 組合包含一來自第一組信號中之信號,以及一來自延遲之 第二組信號中之信號’兩信號均自覆蓋對應之空間區域之 波束取得, d) 無線電接收(B4 )組合之信號。 2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下列步 驟: 、 e) 藉由天線分集降低第一組信號之衰減型態與第二組 信號之衰減型態間之相關性。 2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4或2 5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 下步驟: f) 估計接收之頻道,以取得一頻道估計’以及 g) 以頻道測定與由步驟a - d取得之信號為輔助,測 定(B6 ) —送出之信號。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方法,其中一時序等化器 (EqSE )或者一耙型接收器(RAKE )係用於步驟f及g。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或25項之方法,其中步驟d包含 頻道選擇’與收到之信號從射頻(RF )轉成較低頻率之轉 換。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或25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 下步驟: h) 步驟d實現之後,以收到之信號為基礎,測定(B5 ) 到達方向(DOA )。 3 0 · —種無線電接收之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接收(B1 )至少兩組無線電信號序列,其中第—組
    第5頁 2000.06.09. 025 修正 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信號序列之衰減型態並非完全相關於第二組信號序列之衰 減型態,且各組信號序列中之信號序列自覆蓋基本上不^ 空間區域之天線波束取得, b)延遲(Β2 )成組中彼此相對應之信號序列, c )組合(B3 )自覆蓋基本上相同空間區域之波 的信號序列, 夂术取侍 ^無線電接收(B4 )組合之信號序列, (Bs")二、電接收之信號序列為基礎’測定 j沒万向(D〇A ),以及 )乂組合以及益複雷垃 (B6)—送出之信號=之信號序列為基礎,測定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〇 選擇’解調變與收到之_?卢^:^+方法’其中步_包含頻道 轉換。 k射頰(RF )轉成較低頻率之
    O:\55\55738.ptc 第6頁 2000. 06. 09. 026 修正 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信號序列之衰減型態並非完全相關於第二組信號序列之衰 減型態,且各組信號序列中之信號序列自覆蓋基本上不^ 空間區域之天線波束取得, b)延遲(Β2 )成組中彼此相對應之信號序列, c )組合(B3 )自覆蓋基本上相同空間區域之波 的信號序列, 夂术取侍 ^無線電接收(B4 )組合之信號序列, (Bs")二、電接收之信號序列為基礎’測定 j沒万向(D〇A ),以及 )乂組合以及益複雷垃 (B6)—送出之信號=之信號序列為基礎,測定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〇 選擇’解調變與收到之_?卢^:^+方法’其中步_包含頻道 轉換。 k射頰(RF )轉成較低頻率之
    O:\55\55738.ptc 第6頁 2000. 06. 09. 026
TW087118355A 1997-11-21 1998-11-04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radio signals TW40738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9704282A SE513656C2 (sv) 1997-11-21 1997-11-21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mottagning av radiosignaler med hjälp av antennlob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07384B true TW407384B (en) 2000-10-01

Family

ID=20409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18355A TW407384B (en) 1997-11-21 1998-11-04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radio signals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6650910B1 (zh)
EP (1) EP1032983B1 (zh)
JP (1) JP4280414B2 (zh)
KR (1) KR20010032335A (zh)
CN (1) CN1150688C (zh)
AU (1) AU748180B2 (zh)
BR (1) BR9814233A (zh)
CA (1) CA2311338A1 (zh)
DE (1) DE69833130T2 (zh)
SE (1) SE513656C2 (zh)
TW (1) TW407384B (zh)
WO (1) WO19990276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3620A (ja) * 2000-01-19 2001-07-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016649B1 (en) * 2000-03-17 2006-03-21 Kathrein-Werke Kg Space-time and space-frequency hopping for capacity enhancement of mobile data systems
GB0015511D0 (en) * 2000-06-23 2000-08-16 Univ Surrey Antenna combiners
EP1346435B1 (en) 2000-12-29 2005-02-16 Nokia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base station module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parameters of uplink signals
US7058145B2 (en) * 2001-06-04 2006-06-06 Qualcomm, Inc. Diversity gain with a compact antenna
US7327798B2 (en) 2001-10-19 2008-02-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s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ed with plurality of antenna elements
KR100459133B1 (ko) * 2002-01-04 2004-1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시스템에서의 신호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US7317756B2 (en) 2001-12-06 2008-01-08 Pulse-Link, Inc. Ultra-wideb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20050152483A1 (en) * 2001-12-06 2005-07-14 Ismail Lakki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path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045935B2 (en) 2001-12-06 2011-10-25 Pulse-Link, Inc. High data rat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W521454B (en) * 2002-03-26 2003-02-21 Far Eastone Telecomm Co Ltd The FBFN correction method for the beam pointing error of the LMDS system and device thereof
JP2003338804A (ja) * 2002-05-22 2003-11-28 Nec Corp パスサーチ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アレイアンテナ受信装置
JP2005260502A (ja) * 2004-03-10 2005-09-22 Nec Corp 通信装置と通信制御方法
US6992622B1 (en) * 2004-10-15 2006-01-3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ntenna system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f arrival information to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beam used by a transceiver
JP4838263B2 (ja) * 2004-12-13 2011-12-14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アンテナ装置とそれに関する方法
CN100388846C (zh) * 2005-07-08 2008-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智能天线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波束赋形方法
EA014591B1 (ru) * 2005-09-01 2010-12-30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ей сигналов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US7609753B1 (en) * 2005-09-13 2009-10-27 Rockwell Collins, Inc. Link 16 radio receiver using antenna diversity
EA012497B1 (ru) * 2005-10-31 2009-10-30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Терминал связ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EP1944893B1 (en) 2005-10-31 2020-01-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adio transmitte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EP2439861B1 (en) * 2005-12-20 2013-10-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tter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JP4658146B2 (ja) * 2005-12-26 2011-03-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機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US8055300B2 (en) * 2007-08-29 2011-11-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oor coverage of user equipment terminals
CN101499835B (zh) * 2008-01-31 2012-11-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双极化阵列天线的下行发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8412093B2 (en) * 2008-10-22 2013-04-02 Mediatek Inc. Receiver applying channel selection filter for receiving satellite signal and receiving method thereof
US8085199B2 (en) * 2008-12-13 2011-12-27 Broadcom Corporation Receiver including a matrix module to determine angular position
US8831523B2 (en) 2009-06-18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for femtocells
US8073399B2 (en) * 2009-06-23 2011-12-06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trixed adaptive equalizing for communication receivers configured to an antenna array
RU2491717C2 (ru) * 2010-05-04 2013-08-27 Попик Павел Иванович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я уровня (отношения) сигнал-шум при применении "принципа затухания помехи"
US9124333B1 (en) * 2014-10-17 2015-09-0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Improving uplink performance for a beam-forming antenna configuration
US10564249B2 (en) * 2015-07-17 2020-02-18 Huawei Technologies Canada Co., Ltd. Waveguide structure for use in direction-of-arrival determina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determination method
US11082102B2 (en) 2017-09-28 2021-08-03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Beam forming antenna
CN108414965B (zh) * 2018-06-05 2021-04-30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去预延迟模块的空时结构的信号源doa估计方法
US11658406B2 (en) * 2019-06-18 2023-05-23 The Boeing Company Tapered wall rado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5378A (en) 1991-12-12 1996-05-07 Arraycomm, Inc.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5507035A (en) * 1993-04-30 1996-04-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trategy in mobile/indoor cellula radio communications
US5621752A (en) 1994-06-23 1997-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sectorization in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DE59611405D1 (de) * 1995-01-20 2007-02-01 Siemens Ag 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ntennenauswahl in einem schnurlosen telefonsystem
US5684491A (en) * 1995-01-27 1997-11-04 Hazeltine Corporation High gain antenna systems for cellular use
US5581260A (en) 1995-01-27 1996-12-03 Hazeltine Corporation Angular diversity/spaced diversity cellular antennas and methods
GB9501670D0 (en) * 1995-01-27 1996-04-03 Thorn Emi Electronic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radar signal polarisation
US5649287A (en) * 1995-03-29 1997-07-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Orthogonalizing methods for antenna pattern nullfilling
FI105430B (fi) 1995-05-24 2000-08-15 Nokia Networks Oy Tukiasemalaitteisto sekä menetelmä antennikeilan suuntaamiseksi
FI105513B (fi) * 1995-05-24 2000-08-31 Nokia Networks Oy Vastaanottomenetelmä sekä vastaanotin
FI105512B (fi) * 1995-05-24 2000-08-31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kulmatoisteen aikaansaamiseksi sekä tukiasemalaitteisto
US5563610A (en) * 1995-06-08 1996-10-08 Metawav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Narrow beam antenna systems with angular diversity
US6023607A (en) * 1997-05-30 2000-02-08 Nokia Telecommunication Oy Radio system and a call setup method
US5926503A (en) * 1997-08-27 1999-07-20 Motorola, Inc. DS-CDMA receiver and forward link diversity method
US6275482B1 (en) * 1997-10-28 2001-08-14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Combined angular, spatial, and temporal diversity for mobile radio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833130D1 (de) 2006-03-30
US6650910B1 (en) 2003-11-18
SE513656C2 (sv) 2000-10-16
CN1279845A (zh) 2001-01-10
WO1999027659A1 (en) 1999-06-03
JP4280414B2 (ja) 2009-06-17
AU1181899A (en) 1999-06-15
KR20010032335A (ko) 2001-04-16
EP1032983A1 (en) 2000-09-06
CN1150688C (zh) 2004-05-19
EP1032983B1 (en) 2006-01-04
SE9704282D0 (sv) 1997-11-21
DE69833130T2 (de) 2006-08-31
CA2311338A1 (en) 1999-06-03
BR9814233A (pt) 2000-10-03
AU748180B2 (en) 2002-05-30
JP2001524773A (ja) 2001-12-04
SE9704282L (sv) 1999-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07384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radio signals
US10432290B2 (en) Analog beamforming devices
US7184492B2 (en) Using antenna arrays in multipath environment
JP3888189B2 (ja) 適応アンテナ基地局装置
CN1879317B (zh) 用于多波束天线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US6347234B1 (en) Practical space-time radio method for CDMA communication capacity enhancement
WO2015065155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050282587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with reception and diversity weight combining
JP2003522465A (ja) 偏波ダイバーシティを使用する線形信号分離
EP2161783A1 (en) Method for multi-antenna signal processing at an antenna element arrangement, corresponding transceiver and corresponding antenna element arrangement
EP1344276B1 (en) Base station, base station module and method for direction of arrival estimation
ATE298966T1 (de) Funkübertragung von einer kommunikationsstation mit einem antennenfeld zur unterstützung eines gewunnschten abstrahlungsmusters
US6680699B2 (en)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100066634A1 (en) Optimized radiation patterns
CA2300043C (en) Array antenna transmitter with a high transmission gain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of antenna elements
CN104639220B (zh) 一种采用智能天线的信号收发装置和方法
JP2007504729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の伝送方法、ならびに相応する送信局及び受信局
Shirvani-Moghaddam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DL and SDL structures for wideband antenna array beamforming
JPH0766768A (ja) 移動通信方式
JP2008136217A (ja) 無線装置およびアンテナ指向性制御方法
Wu et al. Performance of adaptive antennas in the presence of sky-wave multipath propagation
Rangaraj et al. Introducing space sampling for OFDM systems with multipath diversity
Rahman Weighted downlink beamforming algorithm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ITTS20010001A1 (it) Antenna intelligente per l'inseguimento delle sorgenti remote e la mitigazione delle interferenz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