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99488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99488B
TW299488B TW085107434A TW85107434A TW299488B TW 299488 B TW299488 B TW 299488B TW 085107434 A TW085107434 A TW 085107434A TW 85107434 A TW85107434 A TW 85107434A TW 299488 B TW299488 B TW 2994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lead
semiconductor device
electrode
extern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5107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hiro Ichitani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61781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91791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18447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96408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299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994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28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 H01L23/31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 H01L23/3107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the device being completely enclosed
    • H01L23/3114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the device being completely enclosed the device being a chip scale package, e.g. CS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50Assembly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the subgroups H01L21/06 - H01L21/326, e.g. sealing of a cap to a base of a container
    • H01L21/56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on layers, coatings
    • H01L21/565Moul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5Lead-frames or other flat leads
    • H01L23/49503Lead-frames or other flat l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e pad
    • H01L23/4951Chip-on-leads or leads-on-chip techniques, i.e. inner lead fingers being used as die pa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0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onding area
    • H01L2224/0554External layer
    • H01L2224/05599Material
    • H01L2224/056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05617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400°C and less than 950°C
    • H01L2224/05624Aluminium [Al] as principal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26Layer connectors, e.g. plate connectors, solder or adhesive laye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31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3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layer connector
    • H01L2224/321Disposition
    • H01L2224/32151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32221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32245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5001Core members of the connector
    • H01L2224/4501Shape
    • H01L2224/45012Cross-sectional shape
    • H01L2224/45015Cross-sectional shape being circ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5001Core members of the connector
    • H01L2224/45099Material
    • H01L2224/451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45117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400°C and less than 950°C
    • H01L2224/45124Aluminium (Al) as principal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5001Core members of the connector
    • H01L2224/45099Material
    • H01L2224/451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45138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50°C and less than 1550°C
    • H01L2224/45139Silver (Ag) as principal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5001Core members of the connector
    • H01L2224/45099Material
    • H01L2224/451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45138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50°C and less than 1550°C
    • H01L2224/45144Gold (Au) as principal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5001Core members of the connector
    • H01L2224/45099Material
    • H01L2224/451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45138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50°C and less than 1550°C
    • H01L2224/45147Copper (Cu) as principal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4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 H01L2224/48247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connecting the wire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4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 H01L2224/4826Connecting between the body and an opposite side of the item with respect to the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73Means for bonding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of groups H01L2224/10, H01L2224/18, H01L2224/26, H01L2224/34, H01L2224/42, H01L2224/50, H01L2224/63, H01L2224/71
    • H01L2224/732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73201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n the same surface
    • H01L2224/73215Layer and wire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5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using a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8538Bonding interfaces outside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 H01L2224/85399Material
    • H01L2224/854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85438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50°C and less than 1550°C
    • H01L2224/85444Gold (Au) as principal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4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4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1Chemical elements
    • H01L2924/01057Lanthanum [L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1Chemical elements
    • H01L2924/01078Platinum [P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1Chemical elements
    • H01L2924/01079Gold [Au]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13Alloys
    • H01L2924/0132Binary Alloys
    • H01L2924/01322Eutectic Alloys, i.e. obtained by a liquid transforming into two solid ph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6Polymers
    • H01L2924/078Adhesive characteristics other than chemical
    • H01L2924/07802Adhesive characteristics other than chemical not being an ohmic electrical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51Die mounting substrate
    • H01L2924/153Connection portion
    • H01L2924/1531Connection portion the connection portion being formed only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 opposite to the die mounting surface
    • H01L2924/15311Connection portion the connection portion being formed only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 opposite to the die mounting surface being a ball array, e.g. BG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81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81Encapsulation
    • H01L2924/1815Shap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4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soldering
    • H05K3/341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 H05K3/3431Leadless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tructures Or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ng Or Co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只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Α7 Β7 五、發明説明(1 ) 發明背景: 本發明有關於樹脂密封之半導體裝置,特別有關於一 種半導體裝置,在此種半導體裝置中,外部端子形成在設 有電極之半導體元件的表面區域中:本發明也有關於此種 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相關技術: 隨著半導體裝置的集積程度進一步提高,遂發展出使 半導體裝置平面尺寸趨近半導體元件平面尺寸的技術。所 述技術有兩種,其中一種稱爲裸晶片安裝(bare chip mounting )。 此方法係將半導體元件直接藉由突起物與 印刷電路板結合,再以樹脂密封,而形成所要的結構。 另一種方法著眼於降低樹脂封裝的尺寸,其中將半導 體元件儘可能地密封於半導體元件平面尺寸下。此方法一 般稱爲C S Ρ (「晶片尺寸封裝」或「晶片比例封裝」之 縮寫)。 在曰本未審査公開專利第 6-224259 號案、 W0 92/05582公告案、日本未審査公開專利第6-302604號 案、及日本未審査公開專利第6-132453號案中揭示有一 些CSP結構。在日本未審査公開專利第6-224259號案 所揭示的C S Ρ結構中,半導體元件安裝在一個具有穿孔 的陶瓷基體上,且在陶瓷基體的相反側上形成外部端子, 以便將基體裝設至印刷電路板上。在WO 92/05582公告 案所揭示的C S Ρ結構中,是使用撓性材料將一條具有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Λ4規格(2丨0:<2<)7公漦)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59 -4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策 A7 —_B7 五、發明説明(2 ) 部端子的條帶覆加至半導體元件的電極形成平面上,並使 外部端子與半導體元件的電極電連接。此外,在日本未審 査公開專利第6-302604號案所揭示的C S P結構中,是 在半導體元件的電極形成平面上形成金靥接線圖型,並在 圖型上形成外部端子。又,在日本未審査公開專利第 6-132453號案所揭示的CSP結構中,是將與半導體元 件之電極形成平面結合的引線和電極連接,並使引線的一 部份從封裝表面暴露出,以便將元件安裝至印刷電路板上 〇 此外,日本未審査公開專利第6-2 68 1 0 1號案中揭示 一種半導體裝置,其中在封裝表面上形成有用以容納外部 端子的凹處。 根據上述習知技術中在日本未審査公開專利第 6-224259號案、WO 92/05582公告案、及日本未審査 公開專利第6-302604號案所揭示的技術,可獲得與半導 體元件之平面尺寸大小近乎相等的半導體裝置。不過在任 一上述習知技術中,半導體裝置的結構均較習知使用引線 的結構更複雜,且必須發展一種未曾使用過的技術來將半 導體元件的電極與外部端子連接而形成外部端子。因此一 般而言,此種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成本會增加。 日本未審査公開專利第 6-224259 號案和WO 92/ 0 5 582公告案所揭示的技術有一項問題是,因爲未將 半導體元件的整個表面以樹脂等覆蓋,故半導體元件暴露 於封裝之外,以致水很容易進入半導體裝置內部而使半導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ί: 2H1X 297公釐) 1·.---*----{裝------訂------{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 - ^99488 a? B7 五、發明説明(3 ) 體裝置的抗濕性劣化。此外,這些習知技術還有一項問題 是,因爲很難以製造習知半導體裝置時所常使用的轉換模 製方法來樹脂密封半導體元件,因此所述技術無法配合進 行半導體裝置的大量製造。 日本未審査公開專利第 6-224259 號案、 W0 92/05582公告案和日本未審査公開專利第 6-132453號 案中所揭示的技術還有一項問題是半導體裝置會發生彎觌 ,這是因爲半導體元件之電極形成平面被樹脂覆蓋,但與 電極形成平面相對的平面卻暴露於封裝外,因此當溫度改 變時,在裝置內部會發生不均勻的溫度分佈。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一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日本未審査公開專利第6- 1 32453號案中所揭示的技 術還有一項問題是,因爲多個引線以很短的間距成列安排 在封裝表面上,當以焊料將引線與印刷電路板結合之際使 用焊料將成列安排的引線彼此結合時,會產生缺陷(焊接 橋缺陷)。此外,由於封裝表面上的電極與習知引線相同 係採表面安裝方式形成,因此在焊接結合點處由封裝和基 體之線性熱膨脹係數間之差所造成的應變會增加,而很容 易地會發生熱疲勞崩潰· 本發明目的之一便是要提供一種能夠使用習知半導體 裝置製造技術來大量製造的C S P式半導體裝置,其中由 於半導體元件完全密封於樹脂封裝中,故有很高的抗濕性 ,而當半導體裝置安裝於印刷電路板上時不會造成焊接橋 缺陷,且對於熱疲勞崩潰有很髙的抗力:本發明也提供此 種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枯(2丨OX297公缝)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Τ;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4 ) 此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具有上述半導 體裝置的半導體模組。 發明節要: 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包含:一個半導體元件,具有一 個平面,其上形成多個電極;多條內引線,分別與上述電 極電連接;以及一個電絕緣樹脂封裝,用以密封所述半導 體元件和所述內引線;其中所述內引線實質位於電極形成 平面的範圍內,且所述樹脂封裝具有多個外部端子收容凹 處,個別延伸達到電極形成平面範圍中之內引線處。 於較佳實施例中,外部端子收容凹處由一個具有穿孔 的樹脂板構成,而與樹脂封裝模製成一體。 此外,樹脂板亦可具有凹處與構成凹處底部的膜構件 ,而在與樹脂封裝模製成一體後破除。 外部端子收容凹處以朝向內引線趨窄爲佳。 內引線最好經由電絕緣黏著劑而與電極形成平面結合 0 可僅塗敷電絕緣黏著劑至內引線與電極電連接的一部 份、以及內引線與外部端子電連接的一部份。 最好黏著劑的彈性模數爲1 0至6 0 0 OMP a。此 外,最好黏著劑的厚度爲2 0至1 〇 〇 //m。 內引線可從樹脂封裝的側方突出之外部。 在另一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進一步包含多個安排在 外部端子收容凹處中且與內引線電連接的外部端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Χ297公资)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νβ -7 - A 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U工消费合作杜印製 五、發明説明(5 ) 外部端子亦可使用焊接球或導電材料製成。當外部端 子使用焊接球時,最好焊接球之髙度約爲外部端子收容凹 處深度之兩倍大》 本發明也提供一種製造上述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半導體裝置製造方法的一個實施例包含以下步驟:預 備一個半導體元件,此半導體元件具有一個平面,而在平 面上形成有多個電極;預備一個多線引線框,其中由一個 外框連接多條內引線;以電絕緣黏著劑將引線框之內引線 結合至電極形成平面上並將內引線與電極個別電連接;預 備一個包含上模與下模的模,以界定一個用以形成樹脂封 裝的空穴,其中上模具有用以形成外部端子收容凹處的突 起;以上模與下模握持並固定所述引線框,同時使突起與 引線框接觸;將樹脂注入空穴中而密封半導體元件與內引 線;以及在樹脂封裝側方處將外框與內引線分離。 半導體裝置製造方法的一個實施例包含以下步驟:預 備一個半導體元件,此半導體元件具有一個平面,而在平 面上形成有多個電極;預備一個多線引線框,其中由一個 外框連接多條內引線:預備一個樹脂板,此樹脂板具有穿 孔以供形成外部端子收容凹處;以電絕緣黏著劑將引線框 之內引線結合至電極形成平面上,之後再結合樹脂板至內 引線上,或先結合樹脂板至內引線上,之後再以電絕緣黏 著劑將引線框之內引線結合至電極形成平面上;將內引線 與電極個別電連接;預備一個包含上模與下模的模,以界 定一個用以形成樹脂封裝的空穴;以上模與下模握持並固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t^n m ln> l ATH In I4H n^i ^ma n · 丨裝.
•ST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9?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貞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A7 B7 五、發明説明(6 ) 定所述引線框,同時使上模內部與樹脂板接觸;將樹脂注 入空穴中而密封半導體元件、內引線、和樹脂板;以及在 樹脂封裝側方處將外框與內引線分離。 半導體裝置製造方法的一個實施例包含以下步驟:預 備一個半導體元件,此半導體元件具有一個平面,而在平 面上形成有多個電極;預備一個多線引線框,其中由一個 外框連接多條內引線;預備一個樹脂板,此樹脂板具有構 成外部端子收容凹處的凹處,以及構成凹處底部的膜構件 ;以電絕緣黏著劑將引線框之內引線結合至電極形成平面 上,之後再結合樹脂板至內引線上,或先結合樹脂板至內 引線上,之後再以電絕緣黏著劑將引線框之內引線結合至 電極形成平面上;將內引線與電極個別電連接;預備一個 包含上模與下模的模,以界定一個用以形成樹脂封裝的空 穴;以上模與下模握持並固定所述引線框,同時使上模內 表面與樹脂板之膜構件接觸:將樹脂注入空穴中而密封半 導體元件、內引線、和樹脂板;破除所述膜構件而形成外 部端子收容凹處;以及在樹脂封裝側方處將外框與內引線 分離。 半導體裝置製造方法的一個實施例包含以下步驟:預 備一個半導體元件,此半導體元件具有一個平面,而在平 面上形成有多個電極;預備一條樹脂帶,此樹脂帶具有多 個第一穿孔和多個覆蓋第一穿孔的箔片引線;預備一個多 線引線框*其中藉由一個懸掛構件將具有多個第二穿孔的 樹脂板與一外框連接;以電絕緣黏著劑將具有箔片引線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以‘奶以^^規格^川〆?^;^^)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u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B7 五、發明説明(7 ) 樹脂帶的箔片引線結合至電極形成平面上,之後再結合樹 脂板至樹脂帶上,而使樹脂板之第二穿孔與樹脂帶之第一 穿孔對齊,或先結合樹脂板至樹脂帶上而使樹脂板之第二 穿孔與樹脂帶之第一穿孔對齊,之後再以電絕緣黏著劑將 具有箔片引線之樹脂帶的箔片引線結合至電極形成平面上 :將所述引線與電極個別電連接;預備一個包含上模與下 模的模,以界定一個用以形成樹脂封裝的空穴:以上模與 下模握持並固定所述懸掛構件,同時使上模內表面與樹脂 板接觸;將樹脂注入空穴中而密封半導體元件、箔片引線 、和樹脂板;以及在樹脂封裝側方處將樹脂板與懸掛構件 分離。 在上述方法中,亦可進一步提供以下步驟:在外框或 懸掛構件分離步驟之前或之後,藉由延伸外部端子收容凹 處內部而形成與引線電連接之外部端子》 因爲本發明使用多線引線框或多線樹脂板,故可應用 習知之轉換模製方法,因此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可以大量 製造。此外,由於以樹脂封裝完全密封半導體元件,故所 得的半導體裝置具有髙抗濕性》另外,由於安裝至電路板 上的外部端子爲樹脂封裝上所設之凹處收容,故可避免發 生焊接橋缺陷。此外,由於內引線和半導體元件之電極形 成平面間的電絕緣黏著劑吸收熱應變,故可改善對熱崩潰 之耐久性》 圖式之簡要說明: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Λ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0 - 209488 a?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與工消f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8 ) 圖1爲根據本發明之c S P式半導體裝置第一實施例 的立體圖,其中爲供說明起見予以部份切開: 圖2爲本發明之C s P式半導體裝置第一實施例的剖 面圖; 圖3 a至3 f爲剖面圖,示出第一實施例的製造方法 t 圖4爲可供第一實施例使用之多線引線框的立體圖; 圖5爲剖面圖,示出第一實施例的第一變化例; 圖6爲剖面圖,示出第一實施例的第二變化例: 圖7爲第一實施例之第三變化例的立體圖,其中爲供 說明起見予以部份切開; 圖8爲圖7所示第三變化例的剖面圖; 圖9爲第一實施例之第四變化例的立體圖,其中爲供 說明起見予以部份切開; 圖1 0爲圖9所示第四變化例的剖面圖; 圖1 1爲第一實施例之第五變化例的立體圖,其中爲 供說明起見予以部份切開; 圖1 2爲圖1 1所示第五變化例的剖面圖; 圖1 3爲第一資施例之第六變化例的剖面圖: 圖1 4爲第一實施例之第七變化例的剖面圖; 圖1 5爲本發明之C S P式半導體裝置第二實施例的 剖面圖; 圖1 6爲本發明之C S P式半導體裝置第二實施例的 底面圖,其中爲供說明起見予以部份切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n ml m· HI nn fc - ^^^1 ^Lr <m ^^^1 . 訂 Λ 本紙張尺度咦用中囡國家標準(CNS ) Λ4规格(210X297公釐) -11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另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9 ) 圖1 7爲剖面圖,示出本發明之C S P式半導體裝置 第二實施例安裝在電路板上的情形; 圖1 8 a至1 8 g爲剖面圖,示出第二實施例的製造 方法; 圖1 9 a至1 9 g爲剖面圚,示出第二實施例的另一 種製造方法; 圖2 0爲第二實施例之第一變化例的剖面圖,其目的 與圖1 3所示第一實施例之第六變化例相同; 圖21爲第二實施例之第二變化例的剖面圖; 圖2 2爲第二實施例之第三變化例的剖面圖; 圚2 3爲第二實施例之第四變化例的剖面圖; 圖2 4爲第二實施例之第五變化例的剖面圖; 圖2 5爲圖2 4所示第二實施例之第五變化例的剖面 圖,其中爲供說明起見予以部份切開; 圖2 6爲第二實施例之第六變化例的底面圖,其中爲 供說明起見予以部份切開; 圖2 7爲第二實施例之第七變化例的剖面圖; 圖2 8爲圖2 7所示第二實施例之第七變化例的底面 圖,其中爲供說明起見予以部份切開; 圖2 9爲第二實施例之第八變化例的剖面圖,其中內 引線係由具有箔片引線的絕緣膜製成; 圖3 0爲圖2 9所示第二實施例之第八變化例的底面 圖,其中爲供說明起見予以部份切開; 圖3 1 a至3 1 g爲剖面圖,示出第二實施例之第八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rN.S Γ/\4%# ( 21()Χ 297λ>#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買) H— —I— ill— · ,vs -12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遍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_ 五、發明説明(10) 變化例的製造方法; 圖3 2爲可供第二實施例第八變化例中使用之多線樹 脂板的頂面圖; 圖3 3爲第二實施例第八變化例之變化形式的剖面圖 1 圖3 4爲第二實施例第八變化例之變化形式的底面圖 » 圖3 5爲第二實施例第八變化例之另一種變化形式的 剖面圖, 圖3 6爲半導體裝置安裝模組的立體圖,其上安裝本 發明之C S P式半導體裝置;而 圖3 7爲圖3 6所示半導體裝置安裝模組的側面圖。 實施本發明之最佳模式: 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半導體裝置。 圖1與2中示出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的第一實施例。 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2在元件之電路形成平面中心部份處 成行安排。許多金靥板狀內引線3與半導體元件1之電路 形成平面1 a藉由絕緣黏著劑4而結合,且半導體元件1 之電極2經由接線5而與內引線3電連接。此外,這些構 件尙以樹脂封裝1 1予以密封。內引線3在封裝1 1的側 方處切開。球形外部端子6與內引線3之結合平面相反的 平面連接,並透過形成在封裝1 1上之凹處1 7而暴露於 樹脂封裝1 1的外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Λ4規格(2丨〇X 297&f.) — -13 - --------f ·裝------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失標準局N工消费合作社印聚 A7 ____B7 五、發明説明(11) ' 如圖2所示,外部端子6與印刷電路板1 2之電極 1 3連接。 使用焊料作爲外部端子6的材料,便可直接使具有內 引線3的外部端子6與印刷電路板12之電極13結合。 實務上內引線3與外部端子6係彼此——連接。焊接材料 最好使用安裝表面安裝式半導體裝置時所經常使用的P b /Sn基共鎔焊料(約40%之Pb,約60%之Sn) ◊在此種情形下,最好先對內引線3與外部端子6之結合 表面進行如焊鍍、鎳鍍或錫鍍等之表面處理,以改善焊料 的濕化性而提昇連接強度。 在本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中,由於外部端子6位於半 導體元件1的平面範圍中,故可令半導體裝置的平面維度 趨近半導體元件1之平面維度,而提供一種C S P式半導 體裝置。本技術中可將半導體元件1側方之樹脂封裝1 1 的厚度增加至約達0.1至0. 5mm,此外並可增加半 導體元件上方的樹脂厚度及內引線下方的樹脂厚度至約達 0. 15至0. 2mm。於是,可將封裝的平面維度(亦 即半導體裝置的平面維度)設定成半導體元件1之平面維 度加上0. 2至1mm所得之值。此外,當內引線3與黏 著劑4的厚度和相等於0. 3mm時,可將封裝厚度設定 爲半導體元件1厚度加上0. 6至0. 7mm所得之值》 T S 0 P爲目前所使用之半導體裝置中密度最高的半 導體裝置《例如,要在TSOP上安裝8mmx 1 5mm 的記憶體元件時,引線的外週邊需要1 2mmx 1 8mm ϋλ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4現格(210X297公犛) ~ ~ 14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0(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12) 的安裝面積。在本實施例中,9mmx 1 6mm的安裝面 積便已足夠。所以,若使用本實施例’便可降低安裝面稹 到至少2/3以下。因此,本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特別有 效於在需要進行高密度安裝、又不具有大量數目的外部端 子時,用以安裝記憶體元件。 在本實施例中,最好使由焊料製成之外部端子6的高 度大於凹處17的深度。又,實務上之高度約爲凹處17 深度的兩倍大。如果高度超過凹處1 7深度的兩倍,焊料 突出部份融化時便很容易往左右移動,相鄰的焊料部份便 很容易彼此接觸,而很容易發生焊接橋缺陷。 以下參考圖3 a至3 f來說明第一實施例的製造方法 〇 圖3 a示出本實施例所使用之半導髖元件1的剖面圖 。在元件之電路形成平面1 a中心處形成了兩列的電極2 e 接著如圖3 b所示,以黏著劑4將內引線3與元件1 結合。如圖4所示,各內引線3與外框5連接而構成整合 引線框1 4。在此步驟中,可將電絕緣黏著劑4結合至元 件1上’之後再結合內引線3,或先結合電絕緣黏著劑4 至內引線3上’之後再將電絕緣黏著劑4與半導體元件1 結合。接著’以接線5將內引線3與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 2電連接。這些步驟與製造技術已經發展完成的l 〇 c式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步驟完全相同。 接著如圖3 c所示,具有突出物3 〇的上模1 6和下 ^^尺度適用巾丨家標準(CNS ) Λ4^~格(2丨〇χ 297公释) —~- -15 - —-------^ ά------ΐτ------^..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__B7 五、發明説明(13) 模2 9夾持內引線3 ,並且突出物30緊抵內引線3 ;此 時將樹脂從上模16之閘31注入空處11中。於是,便 在密封樹脂封裝1 1上形成了圖3 d所示之凹處1 7。 之後如圖3 e所示,經由安裝與加熱焊接球,而將外 部端子6與內引線3連接。形成外部端子6時,最好使用 焊劑或在鈍氣或還原氣體中加熱外部端子6,以改善焊料 的濕化性而增加結合強度。最後,在封裝側邊切開內引線 3,使其與外框1 5分離,而獲得如圖3 f所示之C S P 式半導體裝置。 在上述方法中,係於形成外部端子6之後在封裝側方 處切開內引線。但若不必要形成外部端子時,便可直接在 封裝側方處切開內引線而不形成外部端子6。 如圖4所示’引線框1 4爲多線型式,與一般樹脂密 封半導體裝置所使用之引線框相同;因此,可同時形成多 個封裝。 此外’雖然圖中未示出,不過亦可從一開始便使用短 的內引線來作爲內引線3,如此便可省略切開內引線的步 驟,或者可在圖3 b的階段切開內引線。 如上所述,由於本實施例之C S P式半導體裝置可使 用與習知樹脂密封半導體裝置相同的製造方法來製造,因 此可提髙可靠度與降低製造成本。 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係塗覆電絕緣黏著劑4至內引 線3的整個表面。不過,若使用塗覆黏著劑至電絕緣帶的 兩面所獲得的雙面塗覆黏著帶來取代黏著劑,則可將雙面 木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Λ4規格(210X 297公釐) >11 ) I _ - - -I I I —i— I»—. In «IL. - I I 1#^. _ -- . --In ^^1 I— n n _ n ________^ (諳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_ 16 _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聚 A7 B7 五、發明説明(14) 塗覆黏著帶分成片段4 a與4 b,並僅將片段4 a與4 b 施覆至內引線3的線結合部份與外部端子6所要個別連接 的部份。因爲雙面塗覆黏著帶很容易吸收水,且在封裝中 很容易剝離,因此就可靠度的角度而言,最好減低黏著帶 的面積。雙面塗覆黏著帶之片段4 a與4 b所施覆的部份 壓抵內引線3,以進行接線結合與樹脂密封。因此,有必 要施覆雙面塗覆黏著帶至所需部份。 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係使用焊接球作爲外部端子。 不過如圖6所示,亦可使用銅作爲外部端子6的材料,以 焊料3 2將外部端子6與內引線3連接,再以焊料3 3將 印刷電路板12的電極13與內引線3連接。以上述方式 構成外部端子,便可避免外部端子6於安裝至基體上時碎 裂。雖然焊料3 2與焊料3 3可使用相同的材料,不過最 好使與內引線3連接之焊料3 2的熔點高於與電極1 3連 接之焊料3 3的熔點,以使得將內引線3與印刷電路板 1 2之電極1 3連接時,與內引線3連接之焊料3 2不致 融化。 如圖7與8所示,亦可使用具有箔片引線2 0之電絕 緣膜2 1來取代金屬板狀內引線3。具有箔片引線之電絕 緣膜2 1可爲TCP (帶狀載體封裝, tape carrier package )式半導體裝置中所使用的膜。使用具有箔片引 線之電絕緣膜2 1 ,便可精密安排內接線,增加外部端子 6位置安排的自由度,以及降低封裝厚度。 此外,如圖9與1 0所示,可延伸箔片引線2 0並使 木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榡準(CNS ) Λ4規格(210X 297公漦)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ys -17 - ^00488 ^00488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15) 用熱壓縮結合來達成與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2的連接。結 合方法與T C P式半導體裝置中所使用者相同。以上述方 式構成封裝,與圖7所示變化例相較,可更降低封裝的厚 度。 以下參考圖11與12來說明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2 安排在元件邊際處的情形。 以熱壓縮結合方式將內引線3與各電極2結合,以覆 蓋電極2。在封裝1 1的側方切開內引線3。將外部端子 6結合至內引線3之電極結合平面的背部》 雖然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2 —般係以鋁製成,但無法 使鋁與焊料結合。不過,若使用銅製內引線3 *便可使內 引線3與鋁經由熱壓縮結合,並進一步使內引線3與焊料 結合。於是,便可使電極2與外部端子6二者與內引線3 結合。此外,對內引線3與電極2之結合表面鍍金、及對 內引線3與外部端子之結合表面鍍白銳或度錫,可更穩固 地結合內引線3。 由於此種半導體裝置亦可使用圖4所示多線引線框來 製造,故可改善可靠度和降低製造成本。 雖然在前述半導體裝置的實例中係在封裝11的側方 切開內引線3,不過亦可如圖1 3所示地在稍從封裝側方 突出之處切開內引線3。如此,便可將探針3 2 a與 3 2 b放置在內引線突出部份3 /之處來檢視半導體裝置 的特性。當然,亦可將探針放置在外部端子6處來進行特 性檢測。不過當外部端子6係由焊料構成時,進行檢測可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〇X297公釐) ^^^1 lt-i an 1^1 n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18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16) 能會使焊料變形。在本實施例中,探針係與內引線之突出 部份進行電接觸。不過,亦可使用一個插座來握持突出部 份3 >。此外,亦可使用探針或插座來對半導體裝置進行 破壤性篩選檢視。 在上述包括變化例在內的實施例中,係於製造半導體 裝置時設置外部端子。不過如圖1 4所示,亦可於製造半 導體裝置時形成供外部端子用之孔洞,再於安裝半導體裝 置至基體上時設置外部端子,或在基體側形成與外部端子 相等的物件,再將半導體裝置安裝至基體上。 以下參考圖1 5與1 6來說明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的 第二實施例。 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2在元件1之電路形成平面1 a 中心部份處成行安排。 許多內引線3與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形成平面1 a藉 由絕緣黏著劑4而結合,且內引線3經由接線5而與元件 1之電極2電連接。各引線3與電極形成平面1 a結合之 平面爲平面3 a ;其相反側的平面3 b與其內形成有穿孔 9的樹脂板8經由黏著劑7而結合。這些構件尙以樹脂封 裝1 1予以密封,而使穿孔9之開口所在的平面8 a暴露 於封裝11的表面上》穿孔9構成用以收容外部端子6的 凹處1 7。各引線3在封裝1 1的側方處切開。作爲半導 體元件與外部間之連接機構的金靥外部端子6穿過凹處 1 7而與各引線3之平面3 b連接。本實施例中之外部端 子6爲一個焊接球。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規格(210X297公麓)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9 - 經濟部中央標輋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17) 雖然在本實施例所示半導體裝置中’係以密封樹脂 10密封半導體元件1、引線3、黏著劑4、接線5和樹 脂板8而構成封裝11’不過各引線3有一部份暴露出封 裝1 1的側方。外部端子6位於封裝的底部1 lb ’形成 在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形成平面1 a的範圍內’而沿封裝 1 1的縱向成兩行安排。此外,外部端子6的一部份呈球 形突出於封裝1 1之外,以與安裝半導體裝置的電路板連 接。 凹處1 7最好呈漸窄形狀,以使封裝底部1 1 b處的 直徑大於與引線3接觸的側面》如上所述使凹處1 7呈漸 窄形狀,便可以很容易地將球形焊料插入凹處1 7中而輕 易形成外部端子6。 最好使用安裝表面安裝式半導體裝置時所經常使用的 焊料(例如P b — S n共鎔焊料)來作爲外部端子6的材 料》在此種情形下,最好對引線3與外部端子6之結合表 面進行如焊鍍、鎳鍍或錫鍍等之表面處理。此外,亦可對 樹脂板8之穿孔9的內部進行如焊鍍、鎳鍍或錫鍍等之表 面處理。 黏著劑4與7可使用如聚醣亞胺樹脂、環氧樹脂或砂 硐樹脂等絕緣材料。特別是,將引線3與半導體元件1結 合所使用的黏著劑4,宜使用彈性模數爲1 〇至6 0 0 0 MP a者。將黏著劑的彈性模數設定於上述範圍內,結合 引線3時便可穩定黏著劑的形狀(不會發生黏著劑外流) ,而可獏得較佳的黏著度。此外,實用上將黏著劑4的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阈家標隼(CNS〉Λ4規忾(210X297公1 ) ΟΛ
-ZU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n^i m^l m· n I -
、1T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h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五、發明説明(18) 度設定爲2 0至1 0 0 ,可改善半導體裝置安裝至電 路板上之後,外部端子與電路板間之結合點對於因爲溫度 不斷改變而造成之疲勞崩潰的耐久性。其原因爲,黏著層 可吸收與調節焊接結合點處由於半導體裝置與電路板之線 性熱膨脹係數間差異所造成的熱應變。 黏著劑4亦可使用塗覆前述黏著劑材料至由聚酿亞胺 樹脂等製成之帶的兩面所獲得的雙面塗覆黏著帶。 又,樹脂板8係由不會爲焊料所濕化的電絕緣材料所 製成》詳言之,可使用由聚醯亞胺樹脂、環氧樹脂、矽硐 樹脂、* *等絕緣材料製成的膜構件。樹脂板8的厚度係 設定爲使接線不致暴露於封裝表面之外的數值;可使用厚 度約爲5 0至15〇jum的板。 接線5使用由金、銀、銅或鋁製成之直徑爲1 0至 3 0紅m的細線。 引線3係由鐵鎳合金(鐵鎳合金或鐵一 4 2鎳合金) 或銅合金製成,其厚度設定在約0.1至0· 2mm。 密封樹脂1 0使用其中添加了例如酚基硬化劑、矽硐 橡膠、及填料(最大晶粒直徑爲約7 0 之熔融石英) 的環氧樹脂。 如圖1 7所示,本實施例所示之半導體裝置安裝在印 刷電路板1 2上的方式爲,使封裝1 1之外部端子形成平 面(底部)的一面1 1 b面向印刷電路板1 2。半導體裝 置連接至印刷電路板1 2時,將各外部端子6安排在印刷 電路板1 2上對應的電極1 3上,並將外部端子6與電路 本紙張瓦度適圯巾國國家標隼(C.NS ) Λ4规格(21GX297公t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21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Μ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___B7 _ 五、發明説明(19) 板的電極1 3結合。外部端子6由焊料製成時,則在裝置 安裝至印刷電路板1 2上之後,融化外部端子6而使外部 端子6與印刷電路板12之電極13結合。外部端子6係 由焊料以外的材料製成時(例如銅或鎳),則將焊料施加 (例如以印刷方法)至結合部份並融化焊料。將外部端子 6與印刷電路板1 2之電極1 3結合時,最好使用例如焊 劑來改善焊料的濕化性。 外部端子6的厚度6 a表示在與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 形成平面1 a垂直的方向上,從與引線3接觸的部份至外 部端子6前端的距離。外部端子的厚度6 a最好設定成約 爲凹處深度1 7 a的兩倍。將厚度6 a設定成上述值,則 當外部端子6係由焊料製成時,可增加外部端子6的髙度 。如此一來,可在半導髖裝置安裝至電路板上之後,調節 外部端子與電路板間之焊接結合點因爲溫度改變而造成外 部端子變形所產生的熱應變,而得以增加焊接結合點的可 靠度》 根據本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可使封裝的外尺寸接近 半導體元件的尺寸,因爲外部端子位於半導體元件之電極 形成平面的平面維度內(位於平面中)。設定半導體元件 1側方的樹脂厚度10a (圖14)爲0. 1mm以上, 便可在樹脂密封時將添加至樹脂10中的填料平滑地注入 模中而不致發生黏滯阻塞現象。將樹脂厚度1 0 a設定爲 0. 1至0. 5mm,於樹脂密封時半導體元件1便不會 從模中的預定位置移開,而半導體元件與接線也不會暴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ϋ(._2.10Χ;!97公| ) ~~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20) 於封裝之外。 如此,便可獲得比半導體元件平面維度加上1. 〇 mm所得的維度要小的封裝。此外,在本實施例之半導體 裝置中,因爲與習知半導體裝置相似地將半導體元件覆蓋 樹脂,故可改善抗濕可靠度。又,由於半導體元件幾乎完 全均勻地包覆密封樹脂,故可減低半導體裝置的簿翹。此 外,由於外部端子係由焊料不能對之濕化的材料所包封, 因此於安裝半導體裝置至電路板上時很難發生焊接橋缺陷 〇 以下參考圖1 8 a至1 8 g來說明第二實施例之半導 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圖1 8 a示出本實施例中所使用之半導體元件1的剖 面圖。在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形成平面1 a的中心處形成 有電極2。此外,在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形成平面1 a上 ,至少除了電極2之接線結合部份處之外,形成有用以保 護半導體元件1之電路的保護膜(鈍化膜,圖中未示)》 如圖1 8 b所示,引線3經由絕緣黏著劑4而與半導 體元件1之電極形成平面1 a結合》在引線3與半導體元 件1結合之平面相反的平面3 b上,以黏著劑7結合形成 有穿孔9的樹脂板8 ;穿孔9之作用爲,在構成封裝之後 ,成爲收容外部端子的凹處。引線3與外框15連接而構 成如圖4所示的整合引線框1 4。 在圖2 0 b之步驟中,亦可將已將黏著劑4與樹脂板 8結合至引線3上構成的引線框14結合至半導體元件1 木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nvs 規格(210X297公犛)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ί 裝 、-° -23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21) 上,或分別結合絕緣黏著劑4、引線框1 4和樹脂板8至 半導體元件1上。 接著,以接線5將引線3與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2電 連接。這些步驟與製造技術已經發展完成的LOC(晶片 上含引線,Lead On Chip )式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步驟完 全相同* 接著如圖1 8 d所示,將所形成的半導體元件1安置 在進行轉換模製的模1 6,29中,以進行樹脂密封。在 本實施例中,係在樹脂板8之平面8 a與上模1 6之內表 面1 6 a接觸的情形下進行模製。使樹脂板8之平面8 a 與上模1 6之內表面1 6 a接觸,可避免樹脂從樹脂板8 之平面8 a的周圍進入穿孔9中。此外,最好將樹脂板8 的厚度設定成大於上模1 6與樹脂板8之平面8 a接觸的 一側之凹入值A »將厚度設定成該值,可增加樹脂板8與 上模1 6之間的接觸力。此外,將引線框1 4的外框1 5 握持在上模1 6與下模2 9之間,可使半導體元件1等不 致因爲上模1 6與下模2 9中樹脂之內流壓力而移動。 樹脂密封之後,暴露出樹脂板8之平面8 a ,並如圚 1 8 e所示,在封裝1 1的表面上形成用以收容外部端子 的凹處1 7。之後如圖1 8 f所示,將作爲外部端子6的 焊接球安置於凹處17中而使外部端子6與引線3結合, 再加熱焊接球》結合焊接球時,最好使用焊劑或在鈍氣或 還原氣體中加熱外部端子6,以改善焊料的濕化性。最後 如圖1 8 g所示,在封裝側邊1 1 a處切開引線框1 4之 本紙張尺度遏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Λ4规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5 -24 - A7 A7 經濟部中央榡準局員Η消費合作社印製 B7 五、發明説明(22) 外框1 5,而獲得如圖1 4與1 5所示之半導體裝置》 在上述方法中,係於形成外部端子6之後在封裝側方 處切開內引線。但若不必要形成外部端子時’便可直接在 封裝側方處切開內引線3而不形成外部端子6。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所使用之引線框1 4爲多線型 式,其中有許多相同的部份彼此連接,而可在一次模製時 同時形成多個封裝。 以下參考圖1 9 a至1 9 g來說明第二實施例的另一 種製造方法。 圖1 9 a示出本實施例中所使用之半導體元件1的剖 面圖。在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形成平面1 a的中心處形成 有電極2 »此外,在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形成平面1 a上 ,至少除了電極2之接線結合部份處之外,形成有用以保 護半導體元件1之電.路的保護膜(鈍化膜,圖中未示)。 如圖1 9 b所示,引線3經由絕緣黏著劑4而與半導 體元件1之電極形成平面1 a結合。在引線3與半導體元 件1結合之平面相反的平面3 b上,以黏著劑7結合形成 有凹處1 8的樹脂板8 ;凹處1 8之作用爲,在構成封裝 之後,成爲收容外部端子的部份。.凹處1 8開口於樹脂板 8與引線3結合的平面側,而在與結合平面側相反的一側 設有膜構件1 9。膜構件1 9係由與樹脂板8相同的材料 製成。引線3如圖4所示地與外框1 5連接而構成整合引 線框1 4 »在圖1 9 b之步驟中,可將已將黏著劑4與樹 脂板8結合至引線3上構成的引線框14結合至半導體元 表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规格(210Χ297公釐) I n I. I I I —訂 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5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Η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_ 五、發明説明(23) 件1上,或分別結合絕緣黏著劑4、引線框1 4和樹脂板 8至半導體元件1上。 接著如圖1 9 c所示,以接線5將引線3與半導體元 件1之電極2彼此電連接。 接著如圖19d所示,將所形成的半導體元件1安置 在進行轉換模製的模16,29中,以進行樹脂密封。在 本實施例中,係在將樹脂板8位於膜構件側之平面8 a壓 抵上模1 6之內表面1 6 a的情形下進行模製。凹處1 8 之膜構件1 9可防止樹脂進入凹處1 8中。此外,將引線 框1 4的外框1 5握持在上模1 6與下模2 9之間,可使 半導體元件1等不致因爲上模1 6與下模2 9中樹脂之內 流壓力而移動》 樹脂密封之後,如圓1 9 e所示,暴露出樹脂板8位 於膜構件側之平面8 a »樹脂密封之後,如圖1 9 e所示 ,例如以針狀構件2 8來破壞膜構件1 9而除去構件1 9 ,以在封裝1 1的表面上形成用以收容外部端子的凹處 1 7。之後如圖1 9 f所示,將作爲外部端子6的焊接球 安置於凹處1 7中而使外部端子6與引線3結合,再加熱 焊接球。最後如圖1 9 g所示,在封裝側邊1 1 a處切開 引線框1 4之外框1 5,而獲得如圖1 4與1 5所示之半 導體裝置。 在上述方法中,係於形成外部端子6之後在封裝側方 處切開引線框1 4。但若不必要形成外部端子時,便可直 接在封裝側方處切開引線框1 4而不形成外部端子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八4規枯(2H)X^97公犛) ~ " ' 一 2b 一 --------f 睡裝------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筠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員工消費合作衽印製 Α7 Β7 五、發明説明(24) 膜構件19的材料可與樹脂板8的材料相同或不同。 此外,亦可在樹脂密封之後使用化學物來蝕刻除去膜構件 1 9,或使用熔點低於樹脂板8或密封樹脂1 0之材料來 製成膜構件1 9,而藉由熔化將其除去。 圖2 0示出第二實施例的另一變化例》引線3的一部 份從封裝1 1之側方1 1 a暴露於外部而構成突出物3 c 。與圖1 3所示第一實施例之變化例相似地,引線突出物 3 c可供使用作爲檢視半導體元件1操作的端子。即使在 半導體裝置安裝至電路板上之後,仍可使檢視用探針與突 出物3c接觸來檢視半導體裝置。 圖2 1示出第二實施例的第二變化例。引線3的一部 份從封裝1 1之側方1 1 a暴露於外部,並延伸而與印刷 電路板1 2結合,形成由焊料等製成之放射狀引線3 d。 使引線3的一部份與電路板結合構成放射狀引線,可降低 封裝的熱阻抗而改善半導體裝置的熱輻射特性。此外,放 射狀引線3 d不僅可如圖2 1所示地與印刷電路板1 2結 合,亦可將引線3反折成與印刷電路板1 2相反的方向, 以供輻射半導體裝置周圍空間的熱。 此外,在圖1 5與1 6所示實施例中,係將用以結合 引線3與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形成平面1a的黏著劑4長 度設定爲大致相等於電極形成平面1 a上引線3的長度。 不過,只要能夠將引線3囿定至半導體元件1的電極形成 平面1 a上,施加黏著劑4的範圍便可不必過廣。此時如 圖2 2所示,僅需施加黏著劑4至引線3與接線5結合的 本紙張义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 ( CNS ) Λ4現格ί 210X 297^™! ~ -27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 A7 B7 ^2488 五、發明説明(25) 部份。減少黏著劑4的施加範圍,可降低半導體裝置安裝 至電路板上時之熱(由黏著劑吸收之水蒸發時產生之高壓 所造成)在封裝中產生的應力。於是,便可避免發生如封 裝中介面分離或樹脂龜裂等缺陷。 外部端子6之作用在於結合半導體裝置與外部物件( 例如電路板)及達成其間之電連接。因此,安裝半導體裝 置至電路板上時,將外部端子6安排至封裝1 1之凹處1 7或電路板要與外部端子連接的結合部份處便已足夠。是 故,半導體裝置不但可如圖1 5與1 6所示第二實施例般 安排成具有外部端子6的結構,亦可爲無外部端子的結構 。圖2 3示出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不具有外部端子的一例 。於該半導體裝置中,在封裝1 1表面上形成用以收容外 部端子的凹處1 7,並於半導體裝置安裝至電路板上時將 焊料供應至凹處17內而形成連接半導體裝置與電路板的 外部端子6。圖2 3所示安裝在電路板上的半導體裝置與 圖1 7所示者相同。 在圖1 5與1 6所示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中,半 導體元件1之電極2係在電極形成平面1 a的中心部份處 成行安排。另一方面,圖2 4至2 8示出將電極2圍繞電 極形成平面1 a安排的半導體裝置。 圖2 4與2 5中,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2係形成在半 導體元件1的長邊側,並藉由接線5而與從半導體元件1 之長邊延伸至中心部份的引線3結合。此外,引線3的安 排位置並未覆蓋住圍繞電極形成平面1 a設置之電極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Χ297公.费)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HI 1 ml ml n I all· —^Lr n·^— ^^^1 i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Μ工消費合作杜印裝 -28 - 經濟部中央榡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枉印製 A 7 _ B7 五、發明説明(26) 除了電極2的形成位置和電極2與引線3之結合位置外, 圖2 4與2 5所示實例和圖1 5與1 6所示第二實施例相 同。 在圖2 6示出之半導體裝置中,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 2係成圍繞電極形成平面1 a的安排方式。 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2係形成在半導體元件1的長邊 側,並藉由接線5而與從半導體元件1之短邊延伸至要連 接之電極2附近的引線3結合。 在圖2 7與2 8中,電極2係安排在半導體元件1之 電極形成平面1 a的週邊部份,而引線3直接與電極2結 合。作爲半導體元件與外部物件間之電連接機構的金屬外 部端子6與位於引線結合電極2之平面3 a相反側的平面 3 b連接。外部端子6與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2同軸安置 ;其位於平面上的位置彼此重合。具有穿孔9的樹脂板8 和引線3之平面3 b結合,樹脂板8之穿孔9的開口暴露 於封裝表面外,而在封裝表面上形成用以收容外部端子6 的凹處1 7。 .最好使用安裝表面安裝式半導體裝置時所經常使用的 焊料(例如P b - S η共鎔焊料)來作爲外部端子6的材 料。在此種情形下,最好對引線3與外部端子6之結合表 面進行如焊鍍、鎳鍍或錫鍍等之表面處理β 本實施例中使用之引線3係由銅合金製成,其厚度設 定在約0· 05至0_ 2mm的範圍〇 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2大體由鋁製成;使用銅作爲引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襟準(CNS ) Λ·4規将(210X2()7公楚) ~ 一 -29 - - ---------f 袭-------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27) 線24,電極2可以直接與引線3結合。又,對引線3與 電極2之結合表面進行如鍍金之類的表面處理,可更穗固 地使電極2與引線3結合。 如圖2 9與3 0所示,可使用具有箔片引線2 0之樹 脂帶2 1來結合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形成平面1 a ,而取 代以黏著劑4結合金靥板狀引線3。箔片引線2 0之一端 2 0 a和電極2藉由熱壓縮等方式而彼此電連接。樹脂帶 2 1上形成了許多穿孔22。箔片引線20之一端20b 延伸覆蓋電極形成平面側之穿孔2 2的開孔2 2 a。 樹脂帶2 1與電極形成平面1 a結合之平面爲平面 2 1 a ;其相反側的平面2 1 b與具有多個穿孔9的樹脂 板8經由黏著劑7而結合,且樹脂板8的穿孔9和樹脂帶 2 1的穿孔22彼此對齊。在本實施例中,將具有穿孔9 的樹脂板8結合至樹脂帶21上而在封裝表面上形成用以 收容外部端子6的凹處1 7,並使樹脂板8的平面8 a暴 露於封裝1 1的表面。作爲半導體元件與外部物件間之電 連接機構的金靥外部端子6收容在凹處17(包含樹脂帶 2 1的穿孔2 2和樹脂板8的穿孔9 )內,並與箔片引線 20之端部20b結合。 於此半導體裝置中,係以密封樹脂1 0密封半導體元 件1、樹脂帶2 1、黏著劑4、箔片引線20和樹脂板8 而構成封裝1 1。外部端子6位於封裝的底部1 1 b,形 成在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形成平面1 a的範圍內而成陣列 安排。此外,各外部端子6的一部份成球形突出於封裝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柊(210X297公釐) 1^1^1 ^^^1 In nn an·— ·--OJ.^n ml ill i i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30 - 經濟部中央標攀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繁 A7 __ 五、發明説明(28 ) 11的外部,而得以與安裝半導體裝置的電路板連接。於 封裝的底部1 1 b暴露出樹脂板8的平面8 a之處形成有 懸掛構件2 3 a ;懸掛構件2 3 a從樹脂板8延伸至封裝 1 1四個角落。懸掛構件2 3 a係用以在樹脂密封時於模 中固定如半導體元件1等構成封裝的構件。 具有箔片引線2 0之樹脂帶2 1可使用習知帶狀載體 封裝(TCP)中所使用的帶狀載體。箔片引線20可使 用自動帶結合(T A B, Tape Automated Bonding )技 術使之與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2結合。箔片引線2 0係由 銅或金製成;樹脂帶2 1則爲聚醯亞胺樹脂或類似物製成 〇 最好使用安裝表面安裝式半導體裝置時所經常使用的 焊料(例如P b - S η基共鎔焊料)來作爲外部端子6的 材料。在此種情形下,最好對箔片引線2 0與外部端子6 之結合表面進行如焊鍍、鎳鍍或錫鍍等之表面處理。 黏著劑4與7可使用如聚醯亞胺樹脂、環氧樹脂或矽 硐樹脂等絕緣材料。特別是,將樹脂帶21與半導體元件 1結合所使用的黏著劑4,宜使用彈性模數爲1 0至 6 0 0 0ΜΡ a者。將黏著劑4的彈性模數設定於上述範 圍內,結合樹脂帶2 1時便可穩定黏著劑的形狀,可獲得 較佳的黏著度,且可改善半導體裝置安裝至電路板上之後 ,外部端子與電路板間之結合點對於因爲溫度不斷改變而 造成之疲勞崩潰的耐久性。 根據本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可使封裝的平面尺寸接 本紙掁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cdl〇x297公释) ""~ -31 - ---------^ ' 裝------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為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A 7 B7 五、發明説明(29) 近半導體元件的尺寸’因爲外部端子位於半導體元件之電 極形成平面的平面維度內(位於平面中)。設定圍繞半導 體元件1的樹脂厚度1 0 a爲0 _ 1mm以上’便可在樹 脂密封時將添加至樹脂10中的填料平滑地注入模中而不 致發生黏滯阻塞現象。 此外,將樹脂厚度10a設定爲約0 5mm’於樹 脂密封時半導體元件1便不會從模中的預定位置移開。如 此,便可獲得比半導體元件平面維度加上1 · Omm所得 的維度要小的封裝。此外,在本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與習 知半導體裝置相似地可以樹脂覆蓋,故可改善抗濕可靠度 。又,由於外部端子6可成陣列安排於封裝的底部,故可 配合半導體裝置端子數目的增加(接腳數目的增加)。 在圖2 9與3 0所示第二實施例的變化例中,外部端 子6係成陣列形式安排在封裝底部。不過,外部端子6的 安排並不侷限於陣列形狀,而亦可使用圖1 5與1 6所示 的兩行安排方式、或單行安排方式、或三行以上的安排方 式。 以下參考圖3 1 a至3 1 g來說明圖29與30所示 第二實施例之變化例的製造方法。 圖3 1 a示出本實施例中所使用之半導體元件1的剖 面圖。在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形成平面1 a的中心處形成 有電極2。此外,在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形成平面1 a上 ,至少除了電極2之箔片引線結合部份處之外,形成有用 以保護半導體元件1之電路的保護膜(鈍化膜,圖中未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〇Χ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32 - A7 B7 經濟部中夬標率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五、 ) 發明説明 0 ( 30 ) 1 1 如 圖 3 1 b 所 示 > 具 有 箔 片 引 線 2 0 的 樹脂帶 2 1 經 1 1 1 由 絕 緣 黏 著 劑 4 而 與 半 導 體 元 件 1 之 電 極 形 成 平 面 1 a 結 1 | 合 f 而 使 箔 片 引 線 形 成 平 面 2 1 a 面 向 電 極 形 成 平 面 1 a 請 先 閱 1 I 〇 樹 脂 帶 2 1 設 有 穿 孔 2 2 9 以 使 外 部 端 子 能 夠 與 箔 片 引 背 τέ 1 1 1 線 2 0 結 合 〇 在樹脂 帶 2 1 與 半 導 體 元 件 1 結 合 之 平 面 相 之 注 意 I 1 | 反 的 平 面 2 1 b 上 以 黏 著 劑 7 結 合 具 有 穿 孔 9 的 樹 脂 板 事 項 1 1 穿 再 8 而 使樹 脂 帶 2 1 之 孔 2 2 與 樹 脂 板 8 之 穿 孔 9 對 齊 寫 本 1 穿 孔 9 之 作 用 爲 在 構 成 封 裝 之 後 » 成 爲 收 容 外 部 端 子 頁 *' 1 1 的 凹 處 〇 樹 脂 板 8 藉 由 懸 掛 構 件 2 3 a 而 iSfcj 與 圖 3 2 所 示 外 1 1 框 2 3 b 連 接 以 構 成 —, 個 框 形 構 件 2 3 此 構 件 中 連 接 1 1 了 許 多 相 同 的 部 份 0 訂 1 在 圖 3 1 b 之 步驟 中 亦 可 將 已 施 加 黏 著 劑 4 並 藉 由 1 I 黏 著 劑 7 結 合 了 樹 脂 帶 2 1 的 樹脂 板 8 結 合 至 半 導 體 ns. 元 件 1 I 1 或 使 用 黏 著 劑 4 將 樹 脂 帶 2 1 結 合 至 半 導 體 元 件 1 上 1 1 政 再 以 黏 著 劑 7 將 樹 脂 板 8 結 合 至 樹脂 帶 2 1 上 〇 1 | 接 著 如 ngf 圖 3 1 C 所 示 以 熱 壓 縮 結 合或 類 似 方 式 將 箔 1 1 片 引 線 2 0 與 半 導 體 元 件 1 之 電 極 2 彼 此 結 合 〇 亦 可 使 用 1 習 知 T A B 技 術 來 將 箔 片 引 線 2 0 trfrt 興 半 導 體 元 件 1 之 電 極 J 2 結 合 0 1 | 接 著 如 圓 3 1 d 所 示 將 所 形 成 的 組 合 體 安 置 在 進 行 1 I 轉 換 模 製 的 模 1 6 9 2 9 中 以 進 行 樹 脂 密 封 0 在 本 實 施 1 1 I 例 中 9 係 在 使樹脂 板 8 之 外 平 面 8 a 興 上 模 1 6 之 內 表 面 1 1 1 1 6 a 接 觸 的 情 形 下 進 行 模 製 〇 使 樹 脂 板 8 之 外 平 面 8 a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丨.¾國家標隼(CNS)A4规格(2丨0X297公瘦)_抑 經满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31) 與上模1 6接觸,可避免樹脂從樹脂板8之平面8 a的周 圍進入穿孔9中。此外,將懸掛構件2 3 a的部份握持在 上模1 6與下模2 9之間,可使半導體元件1等不致因爲 上模1 6與下模2 9中樹脂之內流壓力而移動》 樹脂密封之後,如圖3 1 e所示’暴露出樹脂板8之 平面8 a,而在封裝1 1的表面上形成用以收容外部端子 的凹處1 7。之後如圖3 1 f所示,將作爲外部端子6的 焊接球安置於凹處1 7中而使外部端子6與箔片引線2 0 結合,再加熱焊接球。結合焊接球時,最好使用焊劑或在 鈍氣或還原氣髖中加熱外部端子6,以改善焊料的濕化性 。最後如圖3 1 g所示,在封裝側邊1 1 a處切開懸掛構 件23a ,而獲得如圚29與30所示之半導體裝置。 在上述方法中,係於形成外部端子6之後在封裝側方 處切開懸掛構件2 3 a。但若不必要形成外部端子時,便 可直接在封裝側方處切開懸掛構件2 3 a而不形成外部端 子6。 圖2 9與3 0所示之本發明半導體裝置第二實施例的 變化例係使用具有箔片引線的樹脂膜。不過如果需要的話 ’亦可如圖3 3所示地省略樹脂膜。圖3 3中,以黏著劑 4將箔片引線2 0結合至半導體元件1之電極2的形成平 面1 a,而以熱壓縮方式結合箔片引線2 0之端部2 0 a 和電極2。箔片引線2 0以樹脂7直接結合至樹脂板8上 〇 在圖3 3與3 4中,係以黏著劑7直接將箔片引線 *~~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Λ4規格ί 210 X 297公嫠)0- -34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買) -裝·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 7 B7 五、發明説明(32) 2 0與樹脂板8結合。不過,亦可如圖3 5所示藉由電銨 方法或真空蒸塗方法在樹脂板8上形成箔片引線20,而 不使用黏著劑7 »在圖3 5所示結構中,可使用習知 T C P技術使用之習知帶材料,和使用習知半導體裝置製 造技術。 圖3 6與3 7示出將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2 6安裝在 電路板12上所得的半導體模組。電路板12設有一個插 座,以供與外部單元連接。半導體裝置2 6藉由外部端子 6而安裝至電路板1 2的表面1 2 a上;外部端子6係設 置在封裝面向電路板1 2之表面1 2 a的底部1 1 b上( 面向電路板12之一側的平面)。 圖3 6與3 7所示半導體模組中之半導體裝置2 6所 包括的半導體元件主要提供記億體的作用;所示半導體模 組係作爲記憶卡或記憶模組使用。 根據圖3 6與3 7所示之半導體模組,由於外部端子 設置在半導體裝置底部的區域中,故可減少相鄰半導體裝 置間的間隔,在與習知電路板相同尺寸的電路板上可安裝 更多的半導體裝置,使安裝密度更高。或者,如果本發明 之半導體模組功能與習知者相同,則體積可更精巧。而且 ,在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中,外部端子間的部份係由避免 焊料濕化的材料製成,因此於半導體裝置安裝時不會發生 多個外部端子間焊料結合的缺陷(焊接橋缺陷),而可獲 得安裝良率更佳的半導體模組。此外,由於與裸晶片安裝 不同地,焊接點部份並未受樹脂覆蓋,故很容易可以新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丨0_乂297公犛)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¾ -35 - A7 B7 五、發明説明(33) 半導體裝置來更換有缺陷的半導體裝置。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0只工消f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Λ4規格(210X297公犛) -36 -

Claims (1)

  1. 290488 b8 C8 D8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 _ νΤ 、申請專利範 ,圍 1 1 —, 種 半 導 體 裝 置 包 含 ; 1 I 個 半 導 體 元 件 ( 1 ) » 具 有 一 個 平 面 ( 1 a ) > 其 1 1 I 上 形 成 多 個 電 極 ( 2 ) 1 1 I 多 條 內 引 線 ( 3 ·. 2 0 ) 分 別 與 上 述 電 極 ( 2 ) 電 請 先 ΛΆ 1 ] 連 接 ; 以 及 JXJ 讀 背 1 I 1 1 ~~* 個 電 絕 緣 樹 脂 封 裝 ( 1 1 ) 9 用 以 密 封 所 述 半 導 體 之 注 1 I 意 1 | 元 件 ( 1 ) 和 所 述 內 引 線 ( 3 ; 2 0 ) 特 徵 在 於 事 項 1 1 再 1 所 述 內 引 線 ( 3 : 2 0 ) 實 質 位 於 電 極 形 成 平 面 ( 寫 本 裝 1 a ) 的 範 圍 內 且 所 述 樹 脂 封 裝 ( 1 1 ) 具 有 多 個 外部 頁 1 I 端 子 收 容 凹 處 ( 1 7 ) > 個 別 延 伸 達 到 電 極 形 成 平 面 ( 1 I 1 a ) 範 圍 中 之 內 引 線 ( 3 ; 2 0 ) 處 0 1 1 I 2 如 串 請 專 利 MjS 範 圍 第 1 項 之 半 導 體 裝 置 其 中 所 述 1 訂 1 外 部 端 子 收 容 凹 處 ( 1 7 ) 由 一 個 具 有 穿 孔 ( 9 ) 的 樹脂 1 1 I 板 ( 8 ) 構 成 而 與樹 脂 封 裝 ( 1 1 ) 模 製 成 一 體 〇 1 1 3 如 串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2 項 之 半 導 體 裝 置 其 中 所 述 1 1 樹 脂板 ( 8 ) 具 有 凹 處 ( 1 8 ) 與構 成 凹 處 底 部 的 膜 構 件 Γ ( 1 9 ) 而 在 與 樹 脂 封 裝 ( 1 1 ) 模 製 成 一 體 後 破 除 0 1 1 4 如 串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 2 或 3 項 之 半 導 體 Fuz. 裝 置 | 9 其 中 外 部 端 子 收 容 凹 處 ( 1 7 ) 朝 向 內 引 線 ( 3 2 0 -1 I ) 趨 窄 0 1 1 I 5 如 串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 2 » 或 3 項 之 半 導體 裝 置 1 1 1 > 其 中 外 部 端 子 收容 凹 處 ( 1 7 ) 安 排 成 至 少 一 行 〇 1 1 6 如 串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 2 » 或 3 項 之 半 導 am 遐 裝 置 1 1 9 其 中 外 部 端 子 收 容 凹 處 ( 1 7 ) 安 排 成 一 個 陣 列 0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7 - A8 BB C8 D8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I —— 、申請專來 丨範圍 _ | 7 如 串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 項 之 半 導 體 裝 置 9 其 中 所 述 1 I 內 引 線 ( 3 ) 綺 金 屬 板 引 線 » 安 裝 在 電 極 ( 2 ) 上 9 且 壓 1 1 I 縮 結 合 至 該 電 極 上 0 1 1 I 8 如 中 請 專 利 Zch; 範 圍 第 1 項 之 半 導 體 裝 置 其 中 所 述 請 閲 1 1 | 內 引 線 ( 3 2 0 ) 經 由 接 線 ( 5 ) 而 與 電 極 ( 2 ) 電 連 讀 背 1 1 接 〇 之 注 1 1 意 古 1 9 * 如 串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 項 之 半 導 體 裝 置 其 中 所 述 Ψ 項 再 1 1 1 內 引 線 ( 3 2 0 ) 經 由 熱 壓 縮 結 合 而 與 電 極 ( 2 ) 電 連 填 寫 本 农 接 〇 頁 1 1 1 0 如 串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 項 之 半 導 體 裝 置 其 中 所 1 1 述 內 引 線 ( 3 2 0 ) 經 由 電 絕 緣 黏 著 劑 ( 4 ) 而 與 電 極 1 I 形 成 平 面 ( 1 a ) 結 合 0 訂 I 1 1 如 丰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 0 項 之 半 導 體 裝 置 其 中 1 1 I 將 電 絕 緣 黏 著 劑 ( 4 ) 安 排 於 內 引 線 ( 3 ) Cba 與 電 極 ( 2 ) 1 1 | 電 連 接 的 部 份 以 及 安 排 於 內 引 線 ( 3 ) Cfet 與 外 部 端 子 ( 6 1 1 ) 電 連 接 的 部 份 〇 1 1 2 • 如 串 請 專 利 AjV 範 圃 第 1 0 項 之 半 導 體 裝 置 其 中 1 1 將 電 絕 緣 黏 著 劑 ( 4 ) 安 排 於 內 引 線 ( 3 ) 與 電 極 ( 2 ) 1 電 連 接 的 部 份 〇 J I 1 3 如 串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 0 1 1 或 1 2 項 之 半 1 I 導 體 裝 置 > 其 中 黏 著 劑 ( 4 ) 的 彈 性 模 數 爲 1 0 至 1 1 I 6 0 0 0 Μ Ρ a 0 1 1 1 4 • 如 串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 0 9 1 1 或 1 2 項 之 半 1 1 導 體 裝 置 9 其 中 黏 著 劑 ( 4 ) 的 厚 度 爲 2 0 至 1 0 0 β m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8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〇 1 5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內 引線(3 )從樹脂封裝(3 )的側方突出》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所 述半導體裝置進一步包含多個安排在外部端子收容凹處( 1 7)中且與內引線(3 ; 20)個別電連接的外部端子 (6 ) °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 所述外部端子(6)爲焊接球。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 所述外部端子(6 )以導電材料製成。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 焊接球(6)之髙度約爲外部端子收容凹處(17)深度 之兩倍大。 2 0.—種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半導體裝 置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預備一個半導體元件(1),此半導體元件具有一個 平面(la),而在平面上形成有多個電極(2); 預備一個多線引線框(14),其中由一個外框( 15)連接多條內引線(3); 以電絕緣黏著劑(4)將引線框(1 4)之內引線( 3)結合至電極形成平面(1 a)上,並將內引線(3) 與電極個別電連接; 預備一個包含上模(1 6)與下模(2 9)的模,以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39 - ☆、申請專利範圍 界定一個用以形成樹脂封裝(11)的空穴(11/),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7 線觸 1 線 裝 個 以 C 板引 3 以 1 引接 C 引 體 一 C ) 線脂內彳 , C ,述} 件 內 導 有 ·,框 9 引樹至線 模 處 所 4 元 與 半 具}外 C 內合 }引 的 凹 定 1 體 } 述 件 2 個 孔 之結 8 內 ;} 容 固<導 5 所 元 穿 }再< 將 接 9 收 並框半 1 項 體極由 有 4 後板} 連 2 子 持線封 { 2 導電中 具 1 之脂 4 電{ 端 握引密 框 第 半個其 板 <,樹{ 別模 部 } 與而 外 圍 此多, 脂;框上合劑;個下 外 9}中 將 範 ,有} 樹 }線> 結著上} 與 成 20} 處 利 }成4; 此 7 引 a 先黏 形 C3X 方 專 1 形 1}’1 將 1 或緣 a<6 以 模 ¢1 側 請 :c 上 C3}c>c, 絕 1 極 1 用 下起 1 及} 申驟件面框 C8 處 4 面上電 C 電 C 有 與突彳以1 如步元平線線彳凹{平} 以面與模 具:> 使穴.,1 造下體在引引板容劑成 3 再平} 上 }>6 時空} C 製以導而線內脂收著形< 後成 3 含 601 同入 3 裝 種含半,多條樹子黏極線之形-包 13 -, 注^ 封。 一 包個} 個多個端緣電引,極線個 模}脂線脂離 ·, 一 a 一 接 j 部絕至內上電引一 模起上 4 樹引樹分 1 法備 1 備連備外電合至} 至內備 上突以 1 將內在 >2 方預 <預> 預成以結 >3 合將預 中的 彳並與 3 的 面 5 形 結 其} 框 ,} ( 置 平 1 供 3C 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0 - 202488 驾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界定一個用以形成樹脂封裝(11)的空穴(11 >); 以上模(1 6 )與下模(2 9)握持並固定所述引線 框(14),同時使上模(16)內部(16a)表面與 樹脂板(8)接觸,並將樹脂注入空穴(1 1 >)中而密 內引線(3 )和樹脂板(8 ):以及 在樹脂封裝(1 1 )側方處將外框(1 5 )與內引線 (3 )分離。 22. —種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半導體裝 置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預備一個半導體元件(1),此半導體元件具有一個 平面(la),而在平面上形成有多個電極(2); 預備一個多線引線框(14),其中由一個外框( 15)連接多條內引線(3): 預備一個樹脂板(8),此樹脂板具有構成外部端子 收容凹處(17)的凹處(18),以及構成凹處(18 )底部的膜構件(19);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以電絕緣黏著劑(4)將引線框(1 4 )之內引線( 3 )結合至電極形成平面(1 a )上,之後再結合樹脂板 (8)至內引線(3)上,或先結合樹脂板(8)至內引 線(3 )上,之後再以電絕緣黏著劑(4)將內引線(3 )結合至電極形成平面(1 a )上; 將內引線(3 )與電極個別電連接; 預備一個包含上模(1 6 )與下模(2 9 )的模,以 界定一個用以形成樹脂封裝(11)的空穴(1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1 - w、申請專利範圍 以上模(1 6 )與下模(2 9 )握持並固定所述引線 框(14),同時使上模(16)內部表面(16a)與 樹脂板(8 )之膜構件(1 9 )接觸,並將樹脂注入空穴 (11>)中而密封半導體元件(1)、內引線(3)和 樹脂板(8 ); 破除膜構件(1 9 )而形成外部端子收容凹處(1 7 );以及 在樹脂封裝(1 1 )側方處將外框(1 5 )與內引線 (3 )分離。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21 ,或22項之半 導體裝置製造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外框( 1 5 )分離步驟之前或之後,形成從外部端子收容凹處( 1 7)內部延伸而與內引線(3)電連接之外部端子。 24. —種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半導體裝 寶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預備一個半導體元件(1),此半導體元件具有一個 (la),而在平面上形成有多個電極(2);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預備一條樹脂帶(2 1),此樹脂帶具有多個第一穿 孔(2 2 )和多個覆蓋第一穿孔(2 2 )的箔片引線( 2 0); 預備一個多線引線框,其中藉由一個懸掛構件( 2 3 a )將具有多個第二穿孔(9 )的樹脂板(8 )與— 外框(2 3 )連接; &電絕緣黏著劑(4 )將具有箔片引線之樹脂帶(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χπ?公釐〉 -42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的箔片引線(2 0 )結合至電極形成平面(1 a )上, 之後再結合樹脂板(8 )至樹脂帶(2 1 )上,而使樹脂 板(8 )之第二穿孔(9 )與樹脂帶(2 1 )之第一穿孔 (2 2)對齊,或先結合樹脂板(8)至樹脂帶(2 1 ) 上而使樹脂板(8)之第二穿孔(9 )與樹脂帶(2 1 ) 之第一穿孔(2 2 )對齊,之後再以電絕緣黏著劑(4 ) 將具有箔片引線之樹脂帶(8 )的箔片引線(2 0 )結合 至電極形成平面(1 a )上: 將所述箔片引線(20)與電極(2)個別電連接; 預備一個包含上模(1 6)與下模(2 9 )的模,以 界定一個用以形成樹脂封裝(11)的空穴(li-); 以上模(1 6 )與下模(2 9 )握持並固定所述懸掛 構件(23a),同時使上模(1)內表面(163)與 樹脂板(8)接觸,並將樹脂注入空穴(1 1 -)中而密 封半導體元件(1)、箔片引線(20)、和樹脂板(8 );以及 在樹脂封裝(1 1 )側方處將樹脂板(8 )與懸掛構 件(2 3 a )分離》 >,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芩 卜< _ ' ---- 法’其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懸掛禱'#( 2 3 a )分離 步驟之前或之後,從外部端子收容凹處(1 7 )延伸而形 成與箔片引線(20)電連接之外部端子(6)。 26_ ~種半導體模組,包含一個電路板(12), 其具有一個與外部單元連接的插座(27),和多個安置 I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丨0 X297公釐) ·" -43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Ji IJ. 裝·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8 B8 C8 D8 々、申請專利範圍 在前述電路板(1 2 )上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l· i 3,7 I 1 2,1 5 f '1 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4 -
TW085107434A 1995-06-28 1996-06-19 TW2994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178195A JPH0917910A (ja) 1995-06-28 1995-06-28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検査方法、実装基板
JP21844795A JPH0964080A (ja) 1995-08-28 1995-08-28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99488B true TW299488B (zh) 1997-03-01

Family

ID=26487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5107434A TW299488B (zh) 1995-06-28 1996-06-19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IN (1) IN191568B (zh)
TW (1) TW299488B (zh)
WO (1) WO19970018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93628B2 (ja) 1997-01-20 2006-07-05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封止型半導体装置
JP2000156435A (ja) * 1998-06-22 2000-06-06 Fujitsu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455354B1 (en) * 1998-12-30 2002-09-24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fabricating tape attachment chip-on-board assemblies
DE10127009A1 (de) * 2001-06-05 2002-12-1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Kunststoffgehäuse mit mehreren Halbleiterchips und einer Umverdrahtungsplatte sowie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Kunststoffgehäuses in einer Spritzgußform
KR100399737B1 (ko) * 2001-11-13 2003-09-29 김정국 신호 파형의 분할 및 분할된 구간의 특성화 방법
US6984545B2 (en) 2002-07-22 2006-01-10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s of encapsulating selected locations of a semiconductor die assembly using a thick solder mask
CN107093593B (zh) * 2017-03-14 2019-08-13 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装芯片及封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0296A (ja) * 1992-10-07 1994-04-28 Hitachi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JP3057130B2 (ja) * 1993-02-18 2000-06-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樹脂封止型半導体パッケー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268101A (ja) * 1993-03-17 1994-09-22 Hitachi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装置、リ−ドフレ−ム並びに実装基板
JP3150253B2 (ja) * 1994-07-22 2001-03-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実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1997001865A1 (en) 1997-01-16
IN191568B (zh) 2003-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76542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763241B2 (en) Stacked package structure and stacked packaging method for chip
US5939779A (en) Bottom lead semiconductor chip stack package
US6343019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tacking die on a substrate
JP5341337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177721B1 (en) Chip stack-type semiconductor packag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6414391B1 (en) Module assembly for stacked BGA packages with a common bus bar in the assembly
US6215175B1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having metal foil die mounting plate
US5770888A (en) Integrated chip package with reduced dimensions and leads exposed from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package
US656975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n improved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cracks, improved small sized semicondu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522223B1 (ko) 반도체장치및그제조방법
US8451621B2 (en)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7344916B2 (en) Package for a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01015679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546045U (ja) 半導体パツケージ
US6201707B1 (en) Wiring substrate used for a resin-sealing typ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 resin-sealing type semiconductor device structure using such a wiring substrate
TW299488B (zh)
JP2003243565A (ja) パッケージ化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作方法
JP2010010269A (ja) 半導体装置、半導体装置製造用中間体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1866889A (zh) 无基板芯片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JPH0964080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297959B2 (ja) 半導体装置
JP2654035B2 (ja) 半導体ic装置
JP3964850B2 (ja) 半導体装置
JP2972679B2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並びに樹脂封止型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