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7383A - 排水處理方法及排水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排水處理方法及排水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7383A
TW202417383A TW112131988A TW112131988A TW202417383A TW 202417383 A TW202417383 A TW 202417383A TW 112131988 A TW112131988 A TW 112131988A TW 112131988 A TW112131988 A TW 112131988A TW 202417383 A TW202417383 A TW 2024173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ion
reaction tank
raw water
amount
wa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31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太一
油井啓徳
長谷部吉昭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奧璐佳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奧璐佳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奧璐佳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7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7383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進行有機性排水的生物處理之排水處理裝置具有:反應槽(10),對於有機性排水也就是原水進行生物處理;添加手段(營養物質貯槽(21)及泵浦(23)),對於原水添加營養物質;VOC感測器(30),測定從反應槽(10)內的水所釋放的氣體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及控制裝置(40),基於VOC感測器(30)所得的濃度之測定值,而控制添加手段所添加的營養物質之量。

Description

排水處理方法及排水處理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藉由生物處理來處理有機性排水的排水處理方法及排水處理裝置。
將包含有機物的排水也就是有機性排水釋放到環境中之前所進行的排水處理,一般而言係實施使用微生物的生物處理。在生物處理中,為了維持微生物對於有機物的高分解活性,必須將水溫、pH等環境條件調整成最佳值,並且添加氮、磷、微量金屬等營養物質。相較在生活排水流入的公共下水道之排水,來自工廠的排水具有的營養物質往往不足。特別是,來自化學工廠或半導體製造工廠的排水中,生物處理所需的營養物質顯著不足。
對於有機性排水也就是原水所添加的營養物質之量較理想為正比於原水中的有機物濃度。令原水中的有機物濃度以生物化學的需氧量(BOD)濃度表示,在由好氣性微生物所進行的排水處理也就是好氣處理中,作為營養物質的氮(N)及磷(P)之較佳添加量以質量基準計算例如為BOD:N:P=100:5:1。原水的BOD濃度測定難以在線上或者在短時間內進行,但水中的總有機碳(TOC)濃度之測定可在線上進行。於是,例如專利文獻1揭露可事前先取得原水中的TOC濃度與BOD濃度之間的相關性,再藉由線上的TOC濃度計監控原水的TOC濃度,然後將該濃度變換成BOD濃度值,基於所得的BOD濃度值而控制氮及磷的添加量。
當有機性排水也就是原水包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時,或者當在有機性排水的生物處理之過程中生成作為中間代謝物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時,依照生物處理的狀況有時會由於曝氣等而使水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移動到氣相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也為大氣汚染物質,故必須盡可能減少排出到大氣中之量,在揮發性有機物質的排出量較多的情況下,必須設置排氣處理裝置。在生物處理中將營養物質的添加量調整成最佳值時,也必須考慮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出量。
已知藉由生物處理而進行好氣處理時,可藉由在反應槽內使用載體而增加排水處理裝置中的BOD容積負載,但此時,剩餘汚泥的產生量也會變大。專利文獻2揭露不使BOD除去速度降低並抑制剩餘汚泥的產生量之用的技術,該技術的控制方式如下:將反應槽內的溶解性磷濃度維持在0.5mg/L以下,並且將反應槽內的溶解性氮濃度維持在3mg/L以上。 [先前技術文件] [專利文件]
專利文件1: 日本特開2001-334285號公報 專利文件2: 日本特開2022-4238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基於在線上測定的TOC濃度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之方法具有以下課題:在線上TOC濃度計的配管之內部,由於懸浮物質(SS)或油分的蓄積、生物膜的形成等,導致阻塞產生,使得測定值不穩定。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可在有機性排水的生物處理中,穩定地決定對於有機性排水也就是原水添加的營養物質之最佳量的排水處理方法及排水處理裝置。 [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一態樣之排水處理方法為在反應槽對於有機性排水也就是原水進行生物處理的排水處理方法,具有以下工序:濃度測定工序,測定從反應槽內的水所釋放的氣體中的至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及控制工序,基於在濃度測定工序所得的濃度之測定值而控制對於原水添加的營養物質之量。
本發明的一態樣之排水處理裝置具有:反應槽,對於有機性排水也就是原水進行生物處理;添加手段,對於原水添加營養物質;濃度測定手段,測定從反應槽內的水釋放的氣體中的至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及控制手段,基於濃度測定手段所得的濃度之測定值,而控制添加手段所添加的營養物質之量。
在反應槽所進行的生物處理為好氣處理的情況,從反應槽內的水所產生的氣體包含二氧化碳,可藉由測定此二氧化碳濃度,而推定原水中的有機物濃度,然後可配合已推定的有機物濃度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然而,有機物濃度變動時,特別是有機物濃度急遽上升時,僅以二氧化碳濃度作為指標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之情況,結果為營養物質的添加量不足。依據本發明者所得到的見解,原水為包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有機性排水時、或生成作為生物處理所衍生的中間代謝物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時,營養物質的添加量不足的話,此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會在反應槽內蓄積,從反應槽排出的氣體所包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濃度會上升。因此,在本發明,測定從反應槽內的水所產生的氣體所包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濃度,基於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藉此,可將營養物質的添加量調整成最佳值,並且可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出量。在此的控制係指例如若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增加則使營養物質的添加量增加,若濃度降低則使營養物質的添加量減少。在從反應槽內的水所產生的氣體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在一段期間內顯示固定值的情況下,亦可暫時使營養物質的添加量減少固定量,其間確認氣體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濃度是否增加,從而調整營養物質的添加量。
在本發明的一態樣,可僅基於從反應槽內的水所產生的氣體所包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濃度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也可併用此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及從反應槽內的水所產生的氣體所包含的二氧化碳濃度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在基於從反應槽內的水所產生的氣體所包含的二氧化碳濃度而推定原水中的有機物濃度之情況下,當原水中有急遽的濃度變動也就是負載變動時,順應性會劣化,營養物質的添加量有時會偏離最佳值。此時藉由併用依二氧化碳濃度所進行的控制及依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所進行的控制,而容易將營養物質的添加量維持在最佳值。例如,在配合二氧化碳濃度以推定原水中的有機物質濃度,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的情況下,於從反應槽內的水所產生的氣體所包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上升時額外添加營養物質,藉此,可添加適當的營養物質之量。
又,在反應槽執行曝氣或散氣的情況下,視供給到反應槽的空氣等氣體的流量,從反應槽內的水所產生的氣體所包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有時會變化,故亦可也測定供給到反應槽的氣體或者從反應槽釋放的氣體之流量,再基於濃度的測定值及流量的測定值這兩者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在運用厭氣性微生物的排水處理也就是厭氣處理中不進行散氣等,但此時也可測定從反應槽所產生的氣體之流量,再基於濃度的測定值及流量的測定值這兩者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
在本發明,從反應槽內的水所產生的氣體所包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可為原水中所包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也可為在生物處理作為中間代謝物而生成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在本發明中成為對象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例如包含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類、丙酮等酮類、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類、乙酸乙酯等酯類、丁酸、丙酸、乙酸等有機酸類、以及有機氯系化合物等。半導體裝置製造工廠等通常排出包含異丙醇的排水,對於包含異丙醇的有機性排水進行生物處理時,可基於從反應槽內的水所產生的氣體所包含的異丙醇之濃度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然而,在異丙醇的生物處理中會產生丙酮作為中間代謝物,丙酮比異丙醇容易揮發,故基於從反應槽內的水所產生的氣體所包含的丙酮之濃度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較為容易。又,有機性排水所包含的有機物質之種類為已知時等,可不識別從反應槽內的水所產生的氣體所包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種類,而是直接求得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全體之濃度,再基於該濃度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
在本發明作為測定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之用的手段,可使用各種手段。例如,可藉由偵測管而進行手動測定,也可藉由機器進行線上測定。作為運用機器測定的方法,例如有使用光離子化偵測器(PID;Photo-Ionization Detector)的方法、使用火焰離子化偵測器(FID:Flame-Ionization Detector)的方法、紅外線吸收分光法、基於高分子薄膜膨脹的干涉增幅反射法(IER法)、組合觸媒氧化及二氧化碳感測器的方法、使用半導體氣體感測器的方法、及氣體層析法等。
在本發明,營養物質係指微生物的生存及增殖所需的物質、也就是包含氮、磷等營養鹽、鐵、錳等微量元素等。進一步,在本發明,雖然並非微生物的生存及增殖所需的物質,但作為共代謝物質而促進生物處理的物質也包含在營養物質。作為一例,已知將也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三氯乙烯等有機氯系化合物作為處理對象時,藉由添加甲烷或酚等作為共代謝物質,而促進藉由生物處理使有機氯系化合物分解,在使如此的共代謝物質的添加量成為最佳值的作業中,也可以使用本發明。 [發明效果]
若依照本發明,則可在有機性排水的生物處理中,穩定地決定對於有機性排水也就是原水所添加的營養物質的最佳添加量。
接下來,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參考圖示予以說明。
本發明係關於對於有機性排水也就是原水使用微生物進行生物處理,而將原水中的有機物質分解除去的技術。本發明中作為對象的有機性排水在可運用生物處理的前提下無特別限制,例如包含公共下水道的排水、食品工廠、化學工廠、半導體製造工廠、液晶製造工廠、紙漿工廠等各工廠排出的排水、以及此等以外的領域之事業單位排出的排水等。相較於公共下水道的排水,來自民間工廠的排水具有的營養物質往往不足,使得生物處理所使用的微生物不易維持在高分解活性。特別是,來自化學工廠或半導體製造工廠、液晶製造工廠的排水具有的營養物質明顯不足。對於不包含有機物的無機硝酸排水(或者無機亞硝酸排水)添加甲醇等外部有機源而進行脫氮處理時的已加入外部有機源的排水也為本發明設為對象的有機性排水。在本發明的生物處理,包含好氣處理、厭氣處理、脫氮處理等,此等生物處理由活性汚泥法、膜分離活性汚泥法(MBR)、運用流動床或者固定床的生物膜法、或者顆粒法等而執行。
在基於本發明的排水處理方法,為了將對於原水添加的營養物質之量調整成最佳值,不直接測定原水的BOD濃度或者TOC濃度,而是測定從反應槽內的水所釋放的氣體中的至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然後,基於已測定的濃度,而控制對於原水添加的營養物質之量。除了測定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也測定從反應槽內的水所釋放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再基於二氧化碳濃度而控制對於原水添加的營養物質之量。可基於已測定的二氧化碳濃度,而算出原水的有機物濃度,例如BOD濃度值。可進行以下操作:基於二氧化碳濃度而算出原水中的有機物濃度時,執行基於已算出的有機物濃度而對於營養物質的添加量之控制作為主要控制,並且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上升時,執行增加營養物質的添加量之控制。
排水處理為好氣處理的情況,對於反應槽吹入空氣等氣體而執行曝氣或者散氣。若供給到反應槽的氣體之流量變動,則即使反應槽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或二氧化碳的產生量相同,有時濃度也會變動,此外,配合供給到反應槽的氣體之流量,反應槽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或二氧化碳的產生量會變動,使得濃度也可能隨之變更。即使為厭氣處理的情況,從反應槽內的水所產生的氣體之流量本身有時也會變動。於是,在基於本發明的排水處理方法,可測定供給到反應槽的氣體或者從反應槽所釋放的氣體之流量。測定氣體的流量時,可基於濃度的測定值及流量的測定值而控制對於原水添加營養物質之量,也可基於將濃度的測定值及流量的測定值相乘的值而控制對於原水添加的營養物質之量。進一步,測定反應槽內的水之水質,例如pH,再基於二氧化碳濃度的測定值、流量的測定值、及水質的測定值而控制對於原水添加的營養物質之量。
若生物處理為好氣處理,則通常藉由設置送風用的送風機對於反應槽吹入空氣而對於反應槽內的水執行散氣處理或者曝氣處理,故作為氣體的流量,可測定從鼓風機供給到反應槽的空氣之流量,也可測定從反應槽所釋放的氣體之全體的流量。使用流動床執行好氣處理的情況,為了分離載體而在反應槽內配置篩網,並且為了洗浄篩網而吹入空氣,但此時可將散氣之用的鼓風機之風量及篩網洗浄用的空氣之風量合計作為氣體的流量。若生物處理為厭氣處理,則作為氣體的流量,可測定從反應槽所釋放的氣體之全體的流量。
圖1表示實施的一形態之排水處理裝置。圖1所示的排水處理裝置具備:流動床型的反應槽10,貯存有機性排水也就是原水然後在好氣條件下執行原水的生物處理。從反應槽10,排出藉由生物處理將有機物分解除去的處理水。在反應槽10,填充載體11,在反應槽10的底部,設置為了供給氧也就是為了通氣而對於反應槽10內吹入空氣的散氣裝置12。對於反應槽10,連接對於反應槽10供給原水的入口配管13。對於散氣裝置12,連接對於散氣裝置12供給空氣之用的氣體配管14,在氣體配管14,設置送氣用的送風機15。作為在此可使用的載體11,例如舉出塑膠製載體、海綿狀載體、凝膠狀載體等。此等之中,從成本或耐久性的觀點,較佳為使用海綿狀載體。可將攪拌載體11的攪拌裝置設置在反應槽10。
為了在生物處理中使微生物維持高分解活性並且增殖,營養物質為必要,在原水中營養物質不足的情況,必須在反應槽10內或者反應槽10的前段對於原水添加營養物質。在本實施形態的排水處理裝置,設置貯存營養液、也就是營養物質的溶液之營養物質貯槽21,營養物質貯槽21及入口配管13經由營養液配管22而連接。在營養液配管22,設置饋送營養液的泵浦23。因此,在此排水處理裝置,可對於流經入口配管13而供給到反應槽10的原水添加營養物質,然後可藉由控制泵浦23而控制對於原水添加的營養物質之量。營養物質大致可區分為包含氮或磷的營養鹽、及相較於氮或磷必要量較少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包含鈉、鉀、鈣及鎂等鹼金屬類、鐵、錳及錫等金屬類等。作為氮源,可使用尿素或銨鹽。作為磷源,可使用磷酸或磷酸鹽。
在圖1所示的排水處理裝置,基於藉由生物處理而從反應槽10內的水所釋放的氣體所包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濃度,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因此,在反應槽10,設置偵測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的VOC感測器30以偵測從反應槽10內的水所釋放的氣體中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反應槽10由蓋體16所覆蓋,VOC感測器30設置在反應槽10內的氣相部、或連接到此氣相部的配管內等。VOC感測器30為了避免結露而設置在配管內的情況,可設法將配管保溫等,並且在VOC感測器30的正前方之位置設置霧氣分離器。又,若依照本發明者的見解,即使在反應槽10內的水中的溶氧(DO)濃度為3mg/L以上的完全好氣性條件,於BOD容積負載為1.5kg/m 3/Day的高負載條件,原本應該在厭氣條件下產生的硫化氫會在反應槽10內產生。硫化氫等腐蝕性氣體有使VOC感測器30腐蝕之虞,故必須在VOC感測器30執行測定之前除去腐蝕性氣體。作為硫化氫的除去方法,例如具有藉由使輸送到VOC感測器30的氣體接觸氧化鐵而將硫化氫作為硫化鐵予以固定而除去的方法。
在反應槽10為開放系統的情況,為了減少測定結果受到外部氣體的影響,可盡量縮小反應槽10的上部之開放部,然後將筒狀的配管等插入到水面下,在該配管將VOC感測器30配置在水面上的位置。作為VOC感測器30,可配合測定對象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種類而選擇適切的元件,也可使用不區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種類而直接測定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全體之濃度的元件。
此外,在圖1所示的排水處理裝置,於送風機15與散氣裝置12之間的位置,在氣體配管14設置風量計32以測定流經此處的空氣之流量。送風機15的送氣量為固定的情況、或散氣的空氣之流量變動的影響較小的情況,不必設置風量計32,但為了更加精確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較佳為設置風量計32。尚且,除了將風量計32設置在氣體配管14而測定供給到反應槽10的空氣之流量,也可測定從反應槽10所釋放的氣體之流量。測定從反應槽10所釋放的氣體之流量的情況,反應槽10由蓋體16完全覆蓋時,為了對於外部排出氣體,可在連通反應槽10的內部之配管設置風量計32。反應槽10為開放系統的情況,為了減少測定結果受到外部氣體的影響,可盡量縮小反應槽10的上部之開放部,然後將筒狀的配管等插入到水面下,在該配管設置風量計32。
接下來,說明圖1所示的排水處理裝置中的營養物質的添加量之控制。在本實施形態,測定從反應槽內的水所產生的氣體所包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濃度,基於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藉此,可將營養物質的添加量調整成最佳量,並且可進一步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出量。此控制係例如若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增加則使營養物質的添加量增加,若濃度降低則使營養物質的添加量減少。又,從反應槽內的水所產生的氣體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暫時顯示固定值的情況,使營養物質的添加量暫時減少固定量,其間確認氣體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濃度是否增加,藉此,也可調整營養物質的添加量。
由於有機性排水中的磷或氮作為反應槽10內的生物之營養源,從促進微生物的增殖、進而促進有機物的分解等觀點,在生物處理中添加到有機性排水作為磷源或氮源等營養物質。然而,如同專利文獻2所記載,反應槽10內的水中的溶解性磷濃度處在較高狀態的話,有機物分解而產生的剩餘汚泥之量會增加。為了減少剩餘汚泥的產生量,較佳為將反應槽10內的溶解性磷濃度維持在枯竭狀態,具體而言為0.5mg/L以下,更佳為維持在0.1mg/L以下。另外,反應槽10內的溶解性氮濃度為枯竭狀態的話,BOD除去速度會大幅降低。為了避免BOD除去速度大幅降低,較佳為將反應槽10內的溶解性氮濃度維持在殘存狀態,具體而言為3mg/L以上,更佳為維持在5mg/L以上。因此,控制裝置40在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之情況,較佳為以使反應槽10內的水中的溶解性磷濃度成為0.5mg/L以下的方式決定營養物質的添加量。
圖2表示其他實施形態之排水處理裝置。圖2所示的排水處理裝置構成如下:在圖1所示的排水處理裝置,設置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31,測定從反應槽10內的水所產生的氣體所包含的二氧化碳濃度,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31的測定結果也傳送到控制裝置40。在本實施形態,基於由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31所測定的二氧化碳濃度而推測原水中的有機物質濃度,再基於此推定值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並且配合揮發性有機物質濃度而進一步增減營養物質的添加量。作為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31,例如可使用光學式、電氣化學式或者半導體式的感測器,特別是較佳為使用運用非分散型紅外線吸收法(NDIR)的感測器。二氧化碳濃度的測定可手動(manual)進行也可在線上進行。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31係以與VOC感測器30同樣的形態安裝在反應槽10。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31也必須避免結露或腐蝕性氣體,故設置在配管內的情況,可設法將配管保溫等,並且在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31的正前方之位置,設置霧氣分離器或腐蝕性氣體的除去裝置。
對於原水添加營養物質(也就是營養鹽及微量金屬)時的添加量較理想為正比於原水的有機物濃度、較佳為正比於BOD濃度。例如,較理想為將好氣處理的氮(N)及磷(P)之添加量設成以質量基準計BOD:N:P=100:5:1。在本實施形態,不將原水的BOD濃度藉由線上TOC濃度計等予以測定,而是從藉由生物處理而從反應槽10內的水所釋放的氣體中之二氧化碳濃度算出原水的BOD濃度值,再基於已算出的BOD濃度值而決定營養物質的添加量。因此,首先在本實施形態,將由二氧化碳感測器31所測定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設為輸入值(Xn),將對應輸入值(Xn)的原水之BOD濃度設為輸出值(Yn),事前取得一定數量的輸入值與輸出值的組合,然後生成模型(或者關係式)。已取得的組合之數量例如為數十至一百組。除了測定二氧化碳濃度也由風量計32測定風量時,可將二氧化碳濃度與風量的測定值之組合設為輸入值(Xn),或者將二氧化碳濃度的測定值與風量的測定值相乘所得的值、也就是乘積值設為輸入值(Xn)。
模型生成之後,將由二氧化碳感測器31所測定的二氧化碳濃度之測定值輸入模型,或者將由二氧化碳感測器31所測定的二氧化碳濃度之測定值與風量計32所得的風量之測定值的組合輸入模型,作為結果,基於從模型輸出的BOD濃度值,而驅動泵浦23,控制對於原水是否添加營養物質或添加量。為了執行此種控制,排水處理裝置具備控制裝置40,其保持已生成的模型,將二氧化碳感測器31所得的二氧化碳濃度值及風量計32所得的測定值運用在模型而算出原水的BOD濃度值,再基於BOD濃度值而啟動/停止泵浦23或控制流量。尚且,在模型的生成使用BOD濃度,但已生成的模型本身係輸入二氧化碳濃度,或者輸入二氧化碳濃度的測定值及風量的測定值,然後直接輸出營養物質的添加量。
模型生成之後,從二氧化碳濃度的測定值,或者二氧化碳濃度的測定值及風量的測定值,不明確算出BOD濃度值,即可決定營養物質的最佳添加量。在第2實施形態,執行相關控制以基於二氧化碳濃度的測定值而決定營養物質的最佳添加量再將營養物質添加到原水,然後在由VOC感測器30所測定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上升時,對於原水額外添加營養物質,已上升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下降時,使得營養物質之添加量減少達對於原水額外添加之量。藉此,可進一步使營養物質的添加量最佳化,而可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量。
接下來,說明模型的生成。將輸入值輸入時,將相對應的原水之BOD濃度作為輸出值輸出的模型例如可使用各種回歸分析予以生成。特別是,使用神經網路技術藉由教師教導的學習而生成模型的話,營養物質的添加量之控制的精確度會提升。二氧化碳感測器31所得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可能會由於反應槽10的構成或大小、反應槽10中的氣相部的大小、生物處理的種類等而變動,並且由於散氣導致供給到反應槽10的空氣之風量也會由於反應槽10的構成或大小等而變化,故可針對各個反應槽10分別設定模型。而且,原水的種類或者來源也可能導致原水的BOD濃度與測定的二氧化碳濃度或風量之間的關係變動,故可針對各個原水的種類或來源分別生成模型,再從如此生成的模型之中配合原水的種類或來源而選擇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時所使用的模型。
為了控制對於原水添加的營養物質之量,也考慮使用線上TOC濃度計在線上測定原水中的有機物濃度,但線上TOC濃度計為了將少量的樣品水吸入測定裝置而具備細配管,導致阻塞容易產生使得測定值不穩定。相較之下,二氧化碳感測器31不必與水接觸即可執行測定,故測定值十分穩定。又,氣體流量的測定也可穩定進行。因此,在本實施形態的排水處理裝置,不必直接測定原水的有機物濃度,即可穩定求得對於原水添加的營養物質之量的最佳值。
圖3表示另一個實施形態之排水處理裝置。圖3所示的排水處理裝置構成如下:在圖2所示的排水處理裝置,設置水質測定部33,測定反應槽10內的水之水質,水質測定部33所得的測定結果也傳送到控制裝置40。水質測定部33所測定的水質項目至少包含pH,除了pH以外也可測定水溫等。本實施形態的排水處理裝置所使用的模型係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二氧化碳感測器31所測定的二氧化碳濃度、及水質測定部33所測定的水質(特別是pH)之值的組合設為輸入(Xn),再將輸入值(Xn)對應的原水之BOD濃度設為輸出值(Yn),其生成方式如同上述。作為水質的值,較佳為使用pH的值。又,除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二氧化碳濃度、及水質的值,必要時也可組合風量計32所得的風量之測定值而設為輸入(Xn)。控制裝置40將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31所測定的二氧化碳濃度、及水質測定部33所測定的水質(特別是pH)的值運用在模型而算出原水的BOD濃度值,再基於BOD濃度值而控制泵浦23。控制裝置40必要時除了二氧化碳濃度及水質的值,也可將風量計32所得的風量值運用在模型而算出原水的BOD濃度值。然後,控制裝置40基於BOD濃度值而控制泵浦23時,VOC感測器30所測定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上升時,控制泵浦23使得營養物質的添加量變更多,已上升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下降時,控制泵浦23使得營養物質之添加量減少達已額外添加之量。
眾所周知,水中的無機碳酸會配合pH使其型態變化成游離碳酸(CO 2)、碳酸氫離子(HCO 3 )、碳酸離子(CO 3 2 )。因此,即使原水中的有機物濃度相同,從反應槽10內的水釋放的氣體中之二氧化碳濃度可能會配合pH而變化。在圖2所示的排水處理裝置,也將反應槽10內的水之pH納入考量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故不論原水的pH為何,皆可將營養物質的添加量調整成最佳量。又,水中的二氧化碳之溶解度取決於水溫,若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變化,則從反應槽10內的水所釋放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也會變化。於是,反應槽10的水溫變動的情況,水質測定部33除了pH也測定水溫,除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二氧化碳濃度及pH,也可基於水溫而控制營養物質的添加量。
在排水處理,將進行生物處理的多個反應槽以串聯連接,將從前段的反應槽所排出的處理水導入次段的反應槽而在各反應槽進行生物處理,藉此,得到已除去大多數有機物的處理水。圖4表示與圖1或圖2所示者同樣藉由好氣處理而進行排水處理的排水處理裝置,並且表示多個反應槽10以串聯也就是多段設置的排水處理裝置。反應槽10以2段以上的多段設置的情況,在最前段的反應槽10,可測定從該反應槽所釋放的氣體中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等,再從所得的測定值算出原水的BOD濃度值,基於該BOD濃度值,而控制對於供給到該反應槽的原水添加的營養物質之量。因此,在圖4所示的排水處理裝置,VOC感測器30、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31、及風量計32僅設置在最前段的反應槽10,來自營養物質貯槽21的營養液添加到最前段的反應槽10連接的入口配管13內之原水。控制裝置40從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31及風量計32的測定值算出原水的BOD濃度值,再基於BOD濃度值,而控制饋送營養液的泵浦23。進一步,控制裝置40基於VOC感測器30的測定值,而與第2實施形態或第3實施形態同樣,控制額外添加的營養物質之量。
將反應槽10以2段以上串聯設置的情況,在最前段的反應槽10,大半的有機物分解除去,在第2段以後的反應槽10必須除去的有機物會變少。此外,在最前段的反應槽10所增殖的微生物死亡分解而使營養物質再溶出。基於以上理由,即使對於供給到第2段以後的反應槽10之水不再添加營養物質,在第2段以後的反應槽10也可使生物處理進行,而可維持排水處理裝置全體的處理性能。因此,針對第2段以後的反應槽,可不測定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風量。 實施例
接下來,藉由實施例而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
[測試條件] 首先,說明各實施例共用的測試條件。使用容積為19L並且上部由蓋體所覆蓋的圖1所示的一段之反應槽,對於有機性排水也就是原水進行運用好氣處理的生物處理。使好氣性微生物吸附在由疏水性聚氨酯樹脂所構成的海綿載體,再將此種海綿載體以總體體積(bulk volume)相對於反應槽的容積為30%的方式填充在反應槽。將在反應槽的滯留時間設為8小時。作為原水,仿照由半導體製造工廠所排出的有機性排水而使用含有異丙醇的排水。原水中的BOD濃度為約900mg/L,原水中的氮(N)濃度為2mg/L以下,磷(P)濃度為0.1mg以下。進行生物處理時的BOD容積負載為約2.8kg/m 3/日,水溫為約20℃,反應槽內的水之溶氧(DO)濃度為2mg/L以上,反應槽內的水之pH為7.0~7.5。對於反應槽以10L/分的流量供給空氣以進行散氣。
對於原水添加作為營養物質的氮(N)、磷(P)及微量金屬,並且在使氮及磷的添加量變化時,測定從反應槽10內的水所釋放的氣體中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異丙醇在生物處理過程中會產生作為中間代謝物的丙酮,故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的測定中,測定異丙醇濃度及丙酮濃度。在任何條件下異丙醇濃度皆為10ppm以下,而幾乎偵測不到。在此所述的條件下,反應槽10內成為穩定狀態時,反應槽10內的水所包含的溶解性磷成分視為磷酸的形態。
[實施例1] 添加磷使其相對於反應槽10內的原水之容積成為10.6mg/L,而進行生物處理時,從反應槽10內的水所放出的氣體中的丙酮濃度為10ppm,反應槽10內成為穩定狀態時,測定反應槽10內的水也就是處理水的磷酸濃度時,磷酸中的磷換算值為2.5mg/L as P。
[實施例2] 添加磷使其相對於反應槽10內的原水之容積成為3.4mg/L,而進行生物處理時,從反應槽10內的水所放出的氣體中的丙酮濃度為50ppm,在穩定狀態下的處理水之磷酸濃度為0.02mg/L as P。
[實施例3] 添加磷使其相對於反應槽10內的原水之容積成為4.5mg/L,而進行生物處理時,從反應槽10內的水所放出的氣體中的丙酮濃度為10ppm,測定在穩定狀態下的處理水之磷酸濃度時,得到0.02mg/L as P。在實施例3,可不過度添加磷,而將從反應槽10內的水所排出的氣體中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保持在低濃度,並且使處理水中的溶解性磷濃度降低。表1彙整實施例1~3中磷對於原水的添加濃度與就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所測定的丙酮濃度之間的關係。
[表1]
磷的添加濃度 [mg/L] 丙酮濃度 [ppm]
10.8 10
4.5 10
3.4 50
在異丙醇的生物處理過程中會生成作為中間代謝物的丙酮,從以上的結果可知,當生物處理未完成、也就是處理不良時,丙酮會蓄積在反應槽10內,此時會偵測到氣相的丙酮濃度上升。從使磷的添加濃度上升則丙酮濃度會降低的現象可知,測定從反應槽10內的水所釋放的丙酮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在此濃度具有增加傾向的情況下使氮或磷的添加量增加,在濃度具有降低傾向的情況則使添加量降低,藉此,可將營養物質的添加量抑制在必要的最低量,也就是將添加量調整成最佳量。
10:反應槽 11:載體 12:散氣裝置 13:入口配管 14:氣體配管 15:鼓風機 16:蓋體 21:營養物質貯槽 22:營養液配管 23:泵浦 30:VOC感測器 31: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 32:風量計 33:水質測定部 40:控制裝置
圖1為表示一實施形態之排水處理裝置的圖。 圖2為表示其他實施形態之排水處理裝置的圖。 圖3為表示另一個實施形態之排水處理裝置的圖。 圖4為表示另一個實施形態之排水處理裝置的圖。
10:反應槽
11:載體
12:散氣裝置
13:入口配管
14:氣體配管
15:鼓風機
16:蓋體
21:營養物質貯槽
22:營養液配管
23:泵浦
30:VOC感測器
32:風量計
40:控制裝置

Claims (10)

  1. 一種排水處理方法,其為在反應槽對於有機性排水也就是原水進行生物處理的排水處理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濃度測定工序,測定從該反應槽內的水所釋放的氣體中的至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及 控制工序,基於在該濃度測定工序所得的濃度之測定值而控制對於該原水添加的營養物質之量。
  2. 如請求項1的排水處理方法,其中, 在該濃度測定工序中,除了測定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也測定從該反應槽內的水所釋放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3. 如請求項1或2的排水處理方法,其進一步具有: 流量測定工序,測定對於該反應槽供給的氣體或者從該反應槽所釋放的氣體之流量, 在該控制工序中,除了使用在該濃度測定工序所得的濃度之測定值,也使用在該流量測定工序所得的流量之測定值,控制對於該原水添加的該營養物質之量。
  4. 如請求項1或2的排水處理方法,其中, 在該濃度測定工序中濃度被測定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為原水中所包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在該生物處理中作為中間代謝物而生成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至少一者。
  5. 如請求項1或2的排水處理方法,其中, 在該生物處理將該反應槽中的溶解性磷濃度維持在0.5mg/L以下。
  6. 如請求項1或2的排水處理方法,其中, 在多個該反應槽以串聯設置的情況下,對於最前段的反應槽實施該濃度測定工序,並在該控制工序中控制在對於該最前段的反應槽供給的該原水或者該最前段的反應槽內之該原水所添加的該營養物質之添加量。
  7. 一種排水處理裝置,具有: 反應槽,對於有機性排水也就是原水進行生物處理; 添加手段,對於該原水添加營養物質; 濃度測定手段,測定從該反應槽內的水所釋放的氣體中的至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及 控制手段,基於該濃度測定手段所得的濃度之測定值,而控制該添加手段所添加的該營養物質之量。
  8. 如請求項7的排水處理裝置,其中, 該濃度測定手段除了測定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也測定從該反應槽內的水所釋放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9. 如請求項7或8的排水處理裝置,其中, 該控制手段以將該反應槽中的溶解性磷濃度維持在0.5mg/L以下的方式進行控制。
  10. 如請求項7或8的排水處理裝置,其中, 多個該反應槽以串聯設置, 該添加手段將該營養物質添加至對於最前段的反應槽供給的該原水或者該最前段的反應槽內之該原水, 該濃度測定手段設置在該最前段的反應槽。
TW112131988A 2022-09-01 2023-08-25 排水處理方法及排水處理裝置 TW2024173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38926 2022-09-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7383A true TW202417383A (zh) 2024-05-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uan et al. Mitigating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at a full-scal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Desloover et al. Floc-based sequential partial nitritation and anammox at full scale with contrasting N2O emissions
US20180370827A1 (e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onlin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Baresel et al. Comparison of nitrous oxide (N2O) emissions calculations at a Swedish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based on water concentrations versus off-gas concentrations
Pratt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ovel titration and off‐gas analysis (TOGA) sensor for study of biological process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WO2013021591A1 (ja) 水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曝気風量制御方法
JP4304453B2 (ja) 窒素除去システムの運転制御装置
KR102041326B1 (ko) 하모니서치 알고리즘을 이용한 활성슬러지 공정의 산소공급량 제어 시스템
KR20140063454A (ko) 폐수 처리 방법 및 폐수 처리 장치
CN112062274B (zh) 探究造纸污水处理曝气量对各ghg排放源影响的方法
Weissenbacher et al. NOx monitoring of a simultaneous nitrifying–denitrifying (SND) activated sludge plant at different 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s
TW202417383A (zh) 排水處理方法及排水處理裝置
JP2001255319A (ja) 廃水処理試験方法
JP2022189442A (ja) 排水処理方法及び排水処理装置
JP2022175196A (ja) 排水処理方法及び排水処理装置
WO2024048112A1 (ja) 排水処理方法及び排水処理装置
JP2009165958A (ja) 曝気槽の処理状況判断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排水処理の制御システム
JP2022175195A (ja) 運転指標の算出方法及び算出装置、生物処理方法並びに生物処理装置
Elad et al.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aer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nitrifying membrane-aerated biofilm reactors
Fuerhacker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ease of nitric oxide and CO2 and their dependence on 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CN111032581A (zh) 水处理控制系统
CN115340173B (zh) 运转指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排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243236A1 (ja) 排水処理方法及び排水処理装置
JP2557575B2 (ja) 嫌気性排水処理設備への流入原水量自動制御装置
TW202413290A (zh) 排水處理方法及排水處理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