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3993A - 防眩膜以及使用其之偏光板、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防眩膜以及使用其之偏光板、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3993A
TW202413993A TW112147105A TW112147105A TW202413993A TW 202413993 A TW202413993 A TW 202413993A TW 112147105 A TW112147105 A TW 112147105A TW 112147105 A TW112147105 A TW 112147105A TW 202413993 A TW202413993 A TW 2024139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re film
main surface
film
glare
imag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47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原満広
江口淳哉
古井玄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3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3993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提供一種抑制映射,且抑制表面之粗糙感而可賦予高級感的防眩膜。 一種防眩膜,其具有第1主面與上述第1主面相反側之第2主面的防眩膜,當將上述第1主面之截止值0.8mm的平均傾斜角定義為θa 0.8,將上述第1主面之截止值2.5mm的平均傾斜角定義為θa 2.5時,滿足下述式(1)及(2)。 0.20度≦θa 0.8≦0.70度 (1) |θa 2.5-θa 0.8|≦0.10度 (2)

Description

防眩膜以及使用其之偏光板、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防眩膜以及使用其之偏光板、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於電視、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之螢幕等影像顯示裝置的表面,有時會設置用以抑制外部光線反射之抗反射膜,或者抑制背景映射之防眩膜。
抗反射膜係由在透明基材上具有多層薄膜之基本構成所形成,例如提出有專利文獻1~3等。 而防眩膜則是由在透明基材上具有表面為凹凸形狀之防眩層的基本構成所形成,例如提出有專利文獻4~6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14281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23261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6-177186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0-113219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11-232547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16-3557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近年來,室內之電視機持續大型化。此種大型電視由於在室內佔據很大的體積,因此較佳為能與周邊之室內裝潢調和,並且較佳為可賦予高級感者。
如專利文獻1~3之抗反射膜,雖然可降低外部光線之反射率,但當影像顯示裝置之電源關閉(OFF)時,人及背景會映入抗反射膜之表面,而與周邊之室內裝潢不夠調和。 另一方面,如專利文獻4~6之防眩膜之中的防眩性高之類型,當影像顯示裝置之電源關閉時,雖然可充分抑制背景等之映射,但表面有粗糙感,欠缺高級感。又,防眩膜之中的防眩性低之類型,當影像顯示裝置之電源關閉時,背景等之映射的抑制不夠充分,並且,有時雖然並非防眩性高之類型的程度,但表面會有粗糙感。
本發明之課題為提供一種抑制映射且抑制表面粗糙感而可賦予高級感之防眩膜,以及使用其之偏光板、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提供下述[1]~[4]之防眩膜,以及使用其之偏光板、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1]一種防眩膜,其具有第1主面與該第1主面相反側之第2主面,當將該第1主面之截止值0.8mm的平均傾斜角定義為θa 0.8,將該第1主面之截止值2.5mm的平均傾斜角定義為θa 2.5時,滿足下述式(1)及(2), 0.20度≦θa 0.8≦0.70度 (1) |θa 2.5-θa 0.8|≦0.10度 (2)。 [2]一種偏光板,其具有偏光子、配置於該偏光子之一側而成的透明保護板A、及配置於該偏光子之另一側而成的透明保護板B,該透明保護板A及該透明保護板B之至少一者為上述[1]記載之防眩膜,該偏光板係以該第1主面側之面朝向該偏光子相反側之方式配置該防眩膜而成。 [3]一種影像顯示裝置用表面板,其係將防眩膜貼合於樹脂板或玻璃板上而成,該防眩膜為上述[1]記載之防眩膜,該影像顯示裝置用表面板係以該第1主面側之面朝向該樹脂板或該玻璃板相反側之方式配置該防眩膜而成。 [4]一種影像顯示裝置,係上述[1]記載之防眩膜的第1主面側之面以朝向顯示元件相反側之方式配置於該顯示元件上而成,且係將該防眩膜配置於最表面而成。
另,於本發明中所謂「防眩性」,意指不在意映射之程度的防眩性,而非意指完全防止映射之高度防眩性。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防眩膜以及使用其之偏光板、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可抑制映射,且可抑制表面之粗糙感而賦予高級感。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防眩膜] 本發明之防眩膜具有第1主面與該第1主面相反側之第2主面,當將該第1主面之截止值0.8mm的平均傾斜角定義為θa 0.8,將該第1主面之截止值2.5mm的平均傾斜角定義為θa 2.5時,滿足下述式(1)及(2), 0.20度≦θa 0.8≦0.70度 (1) |θa 2.5-θa 0.8|≦0.10度 (2)
圖1為本發明之防眩膜100之剖面形狀的概念圖。 圖1之防眩膜100具有第1主面A1與上述第1主面相反側之第2主面A2。又,圖1之防眩膜100係於透明基材10上具有樹脂層20而成,樹脂層20之表面為第1主面A1。
防眩膜若為具有滿足式(1)及(2)之第1主面者,則不限定於圖1之積層構成,亦可為樹脂層之單層構造,或亦可為具有透明基材及樹脂層以外之層(例如,低折射率層等)者。防眩膜之較佳實施形態,係於透明基材上具有樹脂層,樹脂層表面為第1主面者。 以下之(X1)~(X9)為防眩膜之層構成之例。另,於(X1)~(X9)中,「/」表示層之界面。又,於(X2)~(X9)中,位於最右側之層的表面為第1主面。 (X1)樹脂層之單層 (X2)透明基材/樹脂層 (X3)透明基材/樹脂層/低折射率層 (X4)透明基材/樹脂層/抗污層 (X5)透明基材/樹脂層/抗靜電層 (X6)透明基材/底漆(primer)層/樹脂層 (X7)透明基材/底漆層/樹脂層/低折射率層 (X8)透明基材/底漆層/樹脂層/抗污層 (X9)透明基材/底漆層/樹脂層/抗靜電層 另,抗靜電層亦可兼為高折射率層,並且亦可於其上積層有低折射率層、抗污層等。
<第1主面> 本發明之防眩膜的第1主面滿足上述式(1)及(2)。
<<式(1)>> 式(1)規定截止值0.8mm之平均傾斜角(θa 0.8)為0.20度以上且0.70度以下。
當θa 0.8未達0.20度之情形時,人及背景會映入防眩膜之表面,貼合有防眩膜之構件(電視等)與周邊之室內裝潢會不夠調和。又,當θa 0.8超過0.70度之情形時,無法抑制防眩膜表面之粗糙感,無法對貼合有防眩膜之構件賦予高級感。又,當θa 0.8超過0.70度之情形時,有時防眩膜會看起來白白的。 θa 0.8較佳為0.25度以上且0.60度以下,更佳為0.30度以上且0.50度以下。 另,「粗糙感」為因在防眩膜表面所反射之照明光等反射光而感到之現象。另一方面,後述之「眩光」則為因透射過防眩膜之影像光及照明光等透射光而感到之現象。因此,「粗糙感」與「眩光」意指完全不同之現象。若加以補充,則「粗糙感」係不論防眩膜有無透光性及防眩膜第2主面側之構件的種類為何,若為反射光之源的照明光等光源位於防眩膜第1主面側則可觀察到之現象。又,「粗糙感」即使於防眩膜第2主面側沒有光源亦可觀察到。另一方面,「眩光」則為當防眩膜具有透光性之情形時且於防眩膜第2主面側具有顯示元件等光源之情形時,被觀察到的現象。又,「眩光」即使於防眩膜第1主面側沒有光源,亦可觀察到。
<<式(2)>> 式(2)係規定截止值2.5mm之平均傾斜角(θa 2.5)與截止值0.8mm之平均傾斜角(θa 0.8)之差的絕對值為0.10度以下。 以下,說明式(2)所表示之意義,以及滿足式(1)及(2)所達成之技術意義。
截止值係表示從粗糙度曲線排除周期長之凹凸之程度的指標。因此,截止值2.5mm之平均傾斜角(θa 2.5)意指含有周期長之凹凸(超低頻凹凸)的平均傾斜角,而截止值0.8mm之平均傾斜角(θa 0.8)則意指不含周期長之凹凸(超低頻凹凸),僅含有周期短之凹凸的平均傾斜角。 又,通常相較於超低頻凹凸,周期短之凹凸的平均傾斜角較高。亦即,通常θa 0.8較θa 2.5大。然而,當為超低頻凹凸之比例少之形狀的情形時,θa 0.8較θa 2.5大之程度會降低。 因此,於式(2)中,θa 2.5與θa 0.8之差的絕對值為0.10度以下,意指θa 0.8並未遠大於θa 2.5。若換言之,則此意指超低頻凹凸於第1主面少。 本發明之防眩膜的第1主面如式(1)所示,由於截止值0.8mm之平均傾斜角(基於周期短之凹凸的平均傾斜角)為規定之值,故至少具有周期短之凹凸。因此,滿足式(1)及(2)之本發明的防眩膜其第1主面具有周期短之凹凸,且另一方面超低頻凹凸之比例少。於是,具有該第1主面之本發明的防眩膜呈現非常細緻的外觀,可抑制粗糙感,且可賦予高級感。又,滿足式(1)及(2)之本發明的防眩膜藉由應用於表框(邊框)之表面平滑的影像顯示裝置,使得電源關閉時之表框與表框內之外觀類似,亦可提高影像顯示裝置之一體感。另,超低頻凹凸因透鏡之作用,而容易產生眩光(於透射過防眩膜之影像光等透射光看到微細之亮度不均的現象)。因此,滿足式(1)及(2),減少超低頻凹凸之比例,藉此亦會連帶抑制眩光,於此方面上是較佳的。 圖1為本發明之防眩膜(實施例1之防眩膜)剖面形狀的概念圖。圖1之防眩膜100的第1主面A1僅由周期短之凹凸形成。
另一方面,不滿足式(2)之防眩膜由於為超低頻凹凸與周期短之凹凸重疊的外觀,故無法抑制粗糙感,進而無法賦予高級感。圖2為比較例1之防眩膜剖面形狀的概念圖。圖2之防眩膜100的第1主面A1係由周期短之凹凸重疊於超低頻凹凸上而成的凹凸所形成。 於本說明書中,在表面粗糙度之測定上,係使截止值(λc)為0.8mm及2.5mm。此理由是因為於充分超越為人類眼睛解析極限之0.12mm且不過長之截止值規定表面形狀的緣故。
於式(2)中,θa 2.5與θa 0.8之差的絕對值較佳為0.09度以下,更佳為0.08度以下,再更佳為0.07度以下。
平均傾斜角θa,例如為小坂研究所公司製之表面粗糙度測定器(商品名:SE-3400)的使用手冊(1995.07.20改訂)所定義之值,如圖3所示,可藉由將存在於基準長度L之凸部高度之和(h 1+h 2+h 3+・・・+h n)除以L所得到之值的反正切θa=tan -1{(h 1+h 2+h 3+・・・+h n)/L}求得。於本說明書中,係將基準長度分割為1500段,得到1500個高度數據,基於該1500個高度數據,算出平均傾斜角θa。基準長度(L)與截止值(λc)相等。 另,θa亦可藉由依照JIS B0601:1994之測定規格的機型,例如小坂研究所公司製之商品名SE600、SE600K31、SE700、SE4000等進行測定。而其他本說明書所記載之表面形狀的參數(S、Ra、Rz),若為依照JIS B0601:1994之測定規格的機型,則亦可同樣地進行測定。
於本說明書中,平均傾斜角及其他表面形狀之相關數值以及光學物性(鏡面光澤度、總光線透射率、霧度(haze)),意指不包括16處測定值之最小值及最大值的14處測定值之平均值。 於本說明書中,關於16個測定部位,較佳使距離測定樣品外緣1cm之區域為空白,於對較該空白更內側之區域畫出將縱向及橫向5等分之線時,將交點之16個部位作為測定的中心。例如,當測定樣品為四角形之情形時,較佳使距離四角形外緣1cm之區域為空白,以在縱向及橫向上對較該空白更內側之區域作5等分之虛線之交點的16個部位作為中心進行測定,以其平均值算出參數。另,當測定樣品為圓形、橢圓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四角形以外之形狀的情形時,較佳描繪出內切於此等形狀之四角形,再對該四角形藉由上述方法進行16個部位之測定。
<<式(3)>> 本發明之防眩膜,較佳當將第1主面之JIS B0601:1994之截止值0.8mm的局部山頂平均間隔定義為S 0.8,將第1主面之JIS B0601:1994之截止值2.5mm的局部山頂平均間隔定義為S 2.5時,滿足下述式(3)。 S 2.5/S 0.8≦1.40 (3)
於JIS B0601:1994中,局部山頂平均間隔S係定義為「從粗糙度曲線,於其平均線之方向僅選取基準長度,求出與相鄰之局部山頂間對應之平均線的長度,表示此多個局部山頂間之平均值者。」。 一般之粗糙度曲線為各種周期之凹凸合成者。亦即,一般而言,局部山頂平均間隔S可從由各種周期之凹凸之合成所形成的粗糙度曲線算出。 又,截止值為表示從粗糙度曲線排除周期長之凹凸之程度的指標,截止值越小,周期長之凹凸被排除的程度越大。因此,相對於截止值0.8mm之局部山頂平均間隔S 0.8為經排除超低頻凹凸之數值,截止值2.5mm之局部山頂平均間隔S 2.5可說是含有超低頻凹凸之數值。亦即,於S 0.8與S 2.5,係基於凹凸之周期參雜程度不同的粗糙度曲線,算出局部山頂平均間隔S。 當粗糙度曲線中之凹凸之周期參雜程度大的情形時,周期短之凹凸有時會被周期長之凹凸抵銷。例如,當周期長之凹凸之高度持續增加的部位與周期短之凹凸重疊的情形時,有時周期短之凹凸之高度減少的成分會被周期長之凹凸之高度增加的成分抵銷。此情形時,周期短之凹凸的一部分其局部山頂平均間隔S會未被計算到。因此,粗糙度曲線中之凹凸的周期參雜程度越大,因截止值之不同所導致的局部山頂平均間隔S之變化比例就會越大。於S 2.5及S 0.8之情形時,影響S 2.5之超低頻凹凸的比例越多,S 2.5相對於S 0.8就會變越大。 因此,S 2.5/S 0.8為1.40以下(滿足上述式(3)),係意指影響S 2.5之超低頻凹凸的比例少。因此,藉由滿足式(3),可容易使防眩膜之外觀為沒有粗糙感之細緻者,可賦予高級感。又,藉由滿足式(3),可輕易抑制眩光。
於式(3)中,S 2.5/S 0.8較佳為1.35以下,更佳為1.30以下,再更佳為1.25以下。 S 2.5/S 0.8之下限並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1.05以上,更佳為1.10以上。
本發明之防眩膜較佳為第1主面之S 0.8為100μm以下,更佳為80μm以下,再更佳為75μm以下。人類眼睛之解析極限為0.12mm(120μm)。因此,藉由使S 0.8為100μm以下,可容易使防眩膜之外觀為沒有粗糙感之細緻者。 S 0.8之下限並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20μm以上,更佳為30μm以上。
<<式(4)>> 本發明之防眩膜,較佳當將第1主面之JIS B0601:1994之截止值0.8mm的算術平均粗糙度定義為Ra 0.8,將第1主面之JIS B0601:1994之截止值2.5mm的算術平均粗糙度定義為Ra 2.5時,滿足下述式(4)。 Ra 2.5/Ra 0.8≦1.20 (4)
Ra 2.5/Ra 0.8為1.20以下(滿足上述式(4)),係意指超低頻凹凸之比例少。因此,藉由滿足式(4),可容易使防眩膜之外觀為沒有粗糙感之細緻者,可賦予高級感。又,藉由滿足式(4),可輕易抑制眩光。
本發明之防眩膜較佳為第1主面之Ra 0.8為0.03~0.20μm,更佳為0.04~0.15μm,再更佳為0.05~0.10μm。 藉由使Ra 0.8為0.03μm以上,可抑制人及背景映入防眩膜表面,可容易使貼合有防眩膜之構件(電視等)與周邊之室內裝潢的調和良好,藉由使Ra 0.8為0.20μm以下,可輕易抑制防眩膜看起來白白的。
<<Rz 0.8,Rz 0.8/Ra 0.8>> 本發明之防眩膜,當將第1主面之JIS B0601:1994之截止值0.8mm的十點平均粗糙度定義為Rz 0.8時,上述Ra 0.8與上述Rz 0.8之比(Rz 0.8/Ra 0.8)較佳為2.00~5.50,更佳為3.00~5.25,再更佳為3.50~5.00。
藉由使Rz 0.8/Ra 0.8為2.00以上,能夠抑制凹凸過度均一,可使第1主面之損傷及缺陷等不顯眼。又,藉由使Rz 0.8/Ra 0.8為5.50以下,可輕易抑制因具有異常深度之凹部或具有異常高度之凸部而於透射光產生微細亮度不均的現象(產生眩光之現象)。又,藉由使Rz 0.8/Ra 0.8為5.50以下,可確保凹凸之均一性,可輕易抑制防眩膜表面之粗糙感。
又,本發明之防眩膜較佳為第1主面之Rz 0.8為0.80μm以下,更佳為0.50μm以下,再更佳為0.40μm以下。 藉由使Rz 0.8為0.80μm以下,可輕易抑制特異點所導致之眩光。又,藉由使Rz 0.8為0.80μm以下,可輕易抑制防眩膜表面之粗糙感。Rz 0.8之下限並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0.10μm以上,更佳為0.20μm以上。
<<式(5)>> 本發明之防眩膜,較佳當依照JIS Z8741:1997將從第1主面側測得之20度鏡面光澤度及60度鏡面光澤度分別定義為G 20及G 60時,滿足下述式(5)。 G 60/G 20≦2.50 (5)
藉由G 60/G 20為2.50以下(滿足式(5)),第1主面整體光澤之均一性會增加,貼合有防眩膜之構件的設計性會變良好,可更增加高級感。關於上述效果,當應用防眩膜之構件的面積大的情形時,及應用防眩膜之構件為具有曲面之構件的情形時、應用防眩膜之構件為可變形為曲面之構件的情形時,會特別顯著。作為具有曲面之構件,可列舉將顯示元件或影像顯示裝置纏繞於圓筒狀之柱而成者。又,作為可變形為曲面之構件,可列舉放映用銀幕、可捲曲型顯示元件或影像顯示裝置。 G 60/G 20較佳為2.25以下,更佳為2.00以下,再更佳為1.75以下。G 60/G 20之下限並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1.10以上。 藉由製成第1主面滿足式(1)~(4)之表面形狀,可容易使G 60/G 20為上述範圍。
鏡面光澤度較佳於經抑制第2主面側之反射的狀態下進行測定。例如,較佳製作防眩膜第2主面側透過光學透明黏著片貼合於黑色板之樣品,然後從該樣品之第1主面側測定鏡面光澤度。另,關於構成防眩膜第2主面側之最表面的材料與構成透明黏著層的材料,較佳使折射率差為0.05以內。
<第2主面> 本發明之防眩膜於上述第1主面相反側具有第2主面。
第2主面側之表面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略為平滑。所謂略為平滑,意指Ra 0.8未達0.03μm,較佳為0.02μm以下。
<透明基材> 從防眩膜之製造容易性及防眩膜之處理性的觀點,防眩膜較佳具有透明基材。當為防眩膜於透明基材上具有樹脂層之構成的情形時,透明基材之樹脂層側相反側之面為第2主面。
作為透明基材,較佳為具備透光性、平滑性、耐熱性,且機械強度優異者。作為此種透明基材,可列舉聚酯、三乙醯基纖維素(TAC)、二乙酸纖維、醋酸丁酸纖維素、聚醯胺、聚醯亞胺、聚醯胺-亞醯胺、聚芳醯胺、聚醚碸、聚碸、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乙烯縮醛、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胺酯及非晶質烯烴(Cyclo-Olefin-Polymer:COP)等塑膠膜。透明基材亦可為貼合有2片以上之塑膠膜者。 上述之中,從機械強度及尺寸穩定性之觀點,較佳為經延伸加工尤其是經雙軸延伸加工之聚酯(聚對酞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等)。又,於溶劑或單體之滲透性低,容易形成滿足上述式(1)之表面形狀的方面上,聚酯較為適合。 又,上述之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聚酯及COP由於吸濕性低,不易產生彎曲,故容易因應大型化,於此方面上是較佳的。又,當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之丙烯酸膜的情形時,由於面內相位差為10nm以下(進一步為5nm以下),薄膜膜質之均一性較高,故可使尺寸穩定性及耐彎折性良好,於此方面上是較佳的。
又,上述之中,聚醯胺、聚醯亞胺、聚醯胺-亞醯胺、聚芳醯胺、TAC、丙烯酸、雙軸延伸聚酯(惟,為面內相位差小,Nz係數大之雙軸延伸聚酯)具有可使耐彎折性良好之傾向,容易應用於曲面形狀之影像顯示裝置及可彎折之影像顯示裝置,於此方面上是較佳的。所謂面內相位差小之聚酯,意指膜厚為10μm~90μm,面內相位差為1500nm以下,較佳為1200nm以下,更佳為1000nm以下,再更佳為800nm以下。面內相位差小之雙軸延伸聚酯容易同時以雙軸延伸進行製造。另,要使雙軸延伸聚酯作為塑膠膜之彈性模數或撕裂強度等物理特性良好,面內相位差較佳為200nm以上,更佳為400nm以上。又,要進一步使物理特性良好,亦與面內方向之雙折射一起考慮與膜厚方向之雙折射的平衡較佳。作為其指標,具有Nz係數。Nz係數由於會受到膜內部之結晶性或配向性影響,故關係到膜整體之特性。Nz係數當例如為聚對酞酸乙二酯(PET)之情形時,以往雖為2~4,但特別是在彎折成曲面形狀,或如後述之對可折疊、可捲曲的應用上,較佳為5以上,更佳為8以上,最佳為10以上。Nz係數之上限為70左右。當重視物理強度之情形時,Nz係數之上限為30左右。 另,面內相位差(Re)係藉由慢軸方向之折射率nx、快軸方向之折射率ny及塑膠膜之厚度T[nm]以下述式(A)表示者,其中,該慢軸方向為於塑膠膜之面內折射率最大之方向,該快軸方向則為於上述面內與上述慢軸方向正交之方向。從下述式(A)可知「面內相位差小」具有下述傾向:由於配向性之程度低,故可使耐彎折性良好。面內相位差(Re)例如可藉由大塚電子公司製之商品名「RETS-100」、王子計測機器公司製之商品名「KOBRA-WR」、「PAM-UHR100」測定。 面內相位差(Re)=(nx-ny)×T[nm] (A) 又,Nz係數係藉由塑膠膜厚度方向之折射率nz、上述nx及上述ny以下述式(B)表示者。 Nz係數=(nz-nx)/(ny-nx) (B)
塑膠膜較佳於連續進行10萬次下述折疊測試後(更佳於進行30萬次後),沒有產生裂縫或斷裂。又,塑膠膜更佳於連續進行10萬次下述折疊測試後(更佳於進行30萬次後),當將測定樣品置於水平之載台時,樣品之端部從載台浮起的角度為15度以下。從樣品之端部浮起的角度為15度以下,意指不易有因連續折疊所造成之折痕。當塑膠膜具有慢軸及快軸之情形時,較佳為無論任一方向均顯示出上述結果(沒有產生裂縫、斷裂及因折疊所造成之折痕)之塑膠膜。 另,本發明之防眩膜亦較佳具備有與上述同樣之耐彎折性。此時,較佳為將樹脂層折疊於內側之情形,及將樹脂層作為外側而折疊之情形此兩種情形皆具有連續10萬次(進而為30萬次)以上的耐彎折性。
《折疊測試》 從塑膠膜切下短邊30mm×長邊100mm之細長狀樣品。將該樣品之短邊(30mm)側的兩端(距離前端10mm之區域)固定於耐久測試機(製品名「DLDMLH-FS」,湯淺系統機器公司製),進行10萬次(或30萬次)180度折疊之連續折疊測試。關於上述耐久測試機之測試條件,例如較佳為往返速度設為80rpm(次每分),測試行程設為60mm,彎曲角度設為180度。以下揭示折疊測試更詳細之方法。 於折疊測試後將細長狀樣品置於水平之載台,測定樣品之端部從載台浮起的角度。將樣品於中途產生裂縫或斷裂者視為「裂縫」或「斷裂」處理。 當塑膠膜具有慢軸及快軸之情形時,準備以短邊作為慢軸之樣品與以短邊作為快軸之樣品此2種樣品,對2種樣品進行測試。
《折疊測試之細節》 如圖5(A)所示,於連續折疊測試中,首先,分別以平行地配置之固定部15將樣品S2之邊部S2a與和邊部S2a對向之邊部S2b加以固定。固定部15可於水平方向上滑移。 接著,如圖5(B)所示,藉由使固定部15以相互接近之方式移動,而使樣品S2變形成折疊,並且如圖5(C)所示,使固定部15移動至樣品S2以固定部15固定之對向的2個邊部之間隔 例如成為7mm的位置後,使固定部15往反方向移動,解除樣品S2之變形。 如圖5(A)~(C)所示,藉由移動固定部15,可將樣品S2折疊180度。又,以樣品S2之彎曲部S2d不從固定部15之下端露出的方式進行連續折疊測試,且將固定部15最接近時之間隔控制為7mm,藉此可使樣品S2對向之2個邊部的間隔為7mm。 較佳於此種間隔 下經進行10萬次或30萬次測試之結果,不會有如上述之裂縫或斷裂、因折疊所造成之折痕。最佳為即使是上述間隔 進一步小至5mm、3mm、2mm、1mm之情形時,亦全部為良好。藉由具有此種耐彎折性,而可良好地應用於可折疊型影像顯示裝置(可折疊之影像顯示裝置)、可捲曲型影像顯示裝置(可從曲面形狀變形為平面形狀之可捲繞的影像顯示裝置)、具有曲面形狀之影像顯示裝置等經賦予設計性之各種影像顯示裝置。
從透明性之觀點而言,聚醯亞胺較佳為氟化聚醯亞胺、含有環狀脂肪族基之聚醯亞胺。又,從透明性之觀點而言,聚芳醯胺較佳為具有鹵基(halogen group)之聚芳醯胺。
透明基材之厚度較佳為下限在5μm以上,更佳在20μm以上,再更佳在30μm以上,進而再更佳在50μm以上,較佳為上限在300μm以下,更佳在200μm以下,再更佳在150μm以下,進而再更佳在90μm以下。藉由增加透明基材之厚度,可輕易抑制防眩膜之彎曲,藉由減少透明基材之厚度,可輕易對應用防眩膜之構件(影像顯示裝置等)進行薄膜化。 當將防眩膜應用於可折疊型影像顯示裝置、可捲曲型影像顯示裝置、具有曲面形狀之影像顯示裝置的情形時,透明基材之厚度的下限從強度之觀點,較佳為5μm以上,更佳為10μm以上,再更佳為18μm以上,進而再更佳為30μm以上,而上限從耐彎折性之觀點,較佳為90μm以下,更佳為60μm以下,再更佳為40μm以下。另,當將防眩膜應用於可折疊型影像顯示裝置、可捲曲型影像顯示裝置、具有曲面形狀之影像顯示裝置的情形時,透明基材較佳為聚醯胺、聚醯亞胺、聚醯胺-亞醯胺、聚芳醯胺、TAC、丙烯酸、雙軸延伸聚酯(惟,為面內相位差小,Nz係數大之雙軸延伸聚酯)、非晶質烯烴(Cyclo-Olefin-Polymer:COP)。
又,當應用於可折疊型且折疊時對向之2個面之間隔 為5mm以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情形時,透明基材較佳為聚醯亞胺、聚醯胺-亞醯胺、聚芳醯胺、雙軸延伸聚酯(惟,為面內相位差小,Nz係數大之雙軸延伸聚酯)、COP。若為此等樹脂系之膜,則不僅是連續之折疊性能佳,且亦不易見到折痕,於此方面上是較佳的。另,當為丙烯酸膜之情形時,可使TOM成形或模內成形等之可3維成形加工性良好,於此方面上亦是較佳的。
-各樹脂系較為適合之厚度之例- PET膜之厚度從機械強度之觀點,較佳為5μm以上,更佳為10μm以上。又,當為Re高且Nz係數低之PET膜的情形時,從耐彎折性之觀點,厚度較佳為45μm以下,更佳為30μm以下,再更佳為20μm以下。又,當為Re低且Nz係數高之PET膜的情形時,從耐彎折性之觀點,厚度較佳為80μm以下,更佳為50μm以下,再更佳為30μm以下,再更佳為20μm以下。 COP膜之厚度從機械強度之觀點,較佳為5μm以上,更佳為10μm以上。又,從耐彎折性之觀點,COP膜之厚度較佳為100μm以下,更佳為80μm以下,再更佳為60μm以下,再更佳為30μm以下,再更佳為20μm以下。 TAC膜之厚度從機械強度之觀點,較佳為5μm以上,更佳為10μm以上。又,從耐彎折性之觀點,TAC膜之厚度較佳為50μm以下,更佳為30μm以下,再更佳為20μm以下。
若對防眩膜進行上述折疊測試,則即使假設於連續折疊測試前後之防眩膜沒有乍一看之外觀不良或裂縫等,亦有於彎曲部產生折痕,且產生微裂縫,外觀不良之虞,具體而言亦有產生白濁現象或以微裂縫為起點之層間剝離(密合不良)之虞。抑制彎曲部之折痕或微裂縫,在作為影像顯示裝置使用之方面上,極為重要。因此種緣故,防眩膜較佳具有可撓性。
上述折痕之觀察雖是以目視進行,但於觀察折痕時,係於白色照明之亮室(800勒克司~2000勒克司),藉由透射光及反射光對彎曲部整體進行觀察,且觀察折疊時於彎曲部成為內側之部分及成為外側之部分兩者。上述折痕之觀察,係於溫度23±5℃及相對濕度30%以上且70%以下之環境下進行。
上述微裂縫之觀察,係以數位顯微鏡(digital microscope)進行。作為數位顯微鏡,例如可舉其恩斯公司製之VHX-5000。微裂縫係選擇環形照明作為數位顯微鏡之照明,且以暗視野及反射光進行觀察。具體而言,首先係將連續之折疊測試後的樣品慢慢地展開,以膠帶將樣品固定於顯微鏡之載台。此時,當折痕明顯之情形時,使觀察之區域盡量平坦。其中,樣品中央附近之觀察預定區域(彎曲部)不以手碰觸,使之為不施加力的程度。然後,觀察折疊時成為內側之部分及成為外側之部分兩者。上述微裂縫之觀察,係於溫度23±5℃及相對濕度30%以上且70%以下之環境下進行。
於上述折痕及上述微裂縫之觀察中,以容易掌握待觀察之位置的方式,將連續之折疊測試前的樣品設置於耐久測試機之固定部,於經折疊1次時,可如圖6所示,以油性筆等將表示「為彎曲部」之記號A1註記在彎曲部S2d中位於與折疊方向FD正交之方向的兩端E。又,當為於連續折疊測試後完全觀察不到折痕等之樣品的情形時,為了防止樣品之觀察位置不明,亦可於連續折疊測試後從耐久測試機取下之狀態下,事先以油性筆等劃上連接彎曲部S2d之上述兩端E之記號A1彼此的線A2(圖6中之虛線)。然後,於觀察折痕時,對記號A1與線A2所圍繞之區域亦即彎曲部S4整體進行目視觀察。又,於觀察微裂縫時,以顯微鏡視野範圍(圖6中之雙點虛線所圍繞的範圍)之中心成為彎曲部S2d之中央的方式進行顯微鏡之對位。
又,若對防眩膜進行上述連續折疊測試,則有透明基材與樹脂層之間的密合性降低之虞。因此,較佳於上述連續折疊測試後之防眩膜的彎曲部中,以數位顯微鏡觀察樹脂層與透明基材之間的界面附近時,在樹脂層與透明基材之界面附近觀察不到剝離等。作為數位顯微鏡,例如可舉其恩斯公司製之VHX-5000。
透明基材之厚度,可使用Digimatic Outside Micrometer(三豐公司製,產品編號「MDC-25SX」)等測定。透明基材之厚度,若是測定任意10點所得到之平均值為上述數值即可。又,透明基材厚度之變動較佳在平均值±8%之範圍,更佳在平均值±4%之範圍,再更佳在平均值±3%之範圍。例如,厚度之平均值若為50μm,則較佳為各厚度在46~54μm之範圍,較佳為各厚度在48~52μm之範圍,更佳為各厚度在48.5~51.5μm之範圍。 為了提升接著性,亦可對透明基材之表面實施電暈放電處理等物理處理或化學處理,或者形成易接著層。
<樹脂層> 可於樹脂層之表面形成上述第1主面。 樹脂層之第1主面,例如可藉由(A)使用壓紋輥之方法、(B)蝕刻處理、(C)利用模具之成型、(D)利用塗布形成塗膜等形成。此等方法之中,從容易得到穩定之表面形狀的觀點,(C)之利用模具之成型較為適合,而從生產性及因應多種類之觀點,(D)之利用塗布形成塗膜則較為適合。 另,於(D)之方法,如後述般變動表面形狀之因素多,且各變動因素複雜地互相影響,並且,製造裝置之機型差異亦會成為變動因素。因此,較佳為上述(C)之方法。
<<厚度>> 樹脂層之厚度從抑制捲曲、機械強度、硬度及與韌性之平衡的觀點,較佳為2~10μm,更佳為4~8μm。 樹脂層之厚度,例如,可選取20處藉由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STEM)所得到之防眩膜剖面照片的任意部位,藉由其平均值算出。較佳為STEM之加速電壓設為10kV~30kV,STEM之倍率設為1000~7000倍。 樹脂層之膜厚的變動相對於平均膜厚,較佳在±15%以內,更佳在±10%以內,再更佳在±7%以內,進而再更佳在5%以內
<<成分>> 樹脂層主要含有樹脂成分,視需要含有粒子。又,樹脂層亦可含有高折射率粒子及低屈折粒子等折射率調整劑、抗靜電劑、抗污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抗氧化劑、黏度調整劑及熱聚合起始劑等添加劑。
<<利用模具之成型>> 利用模具之成型,可藉由下述方式製造:製作由與第1主面之表面形狀互補之形狀所形成的模具,將樹脂成分等構成樹脂層之材料注入該模具使之硬化後,從模具取出。當使用透明基材之情形時,則可藉由下述方式製造:將構成樹脂層之材料注入模具,將透明基材重疊於其上後,使樹脂成分等硬化,然後連同透明基材從模具取出。另,當使樹脂層含有粒子或添加劑之情形時,亦可使注入模具之材料中含有粒子或添加劑等。
作為將與第1主面之表面形狀互補之形狀形成為模具的方法,例如可舉雷射微細加工。具體而言,係藉由模擬設計滿足上述式(1)及式(2)等之表面形狀,然後製作以雷射微細加工複製經設計之表面形狀的陽模,將該陽模倒轉,藉此而可得到成形用之模具(陰模)。
樹脂成分較佳包含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或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從使機械強度更加良好之觀點,更佳含有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具體例,可使用與後述之「利用塗布形成塗膜」所例示者相同者。
<<利用塗布形成塗膜>> 利用塗布形成塗膜,可藉由下述方式形成,亦即以凹版塗布(gravure coating)、棒塗布(bar coating)等公知塗布方法,將含有樹脂成分或其前驅物及粒子而成之樹脂層形成用塗布液塗布於透明基材上,並視需要進行乾燥、硬化。當為該方法之情形時,可藉由粒子之平均粒徑、粒子之含量、膜厚與平均粒徑之比、有無粒子之凝聚、黏合劑樹脂之交聯密度、塗布液之黏度、塗布液之調平性及塗布液之乾燥條件等,來調整表面形狀。具體而言,較佳使粒子之平均粒徑等為後述之範圍。
作為粒子,較佳包含平均粒徑0.3~5.0μm之粒子(以下,稱為「大粒子」。)。若未達0.3μm,則無法將充分之凹凸形狀形成於樹脂層表面,有時本發明之防眩膜的防眩性能會變得不充分,若超過5.0μm,則樹脂層表面之凹凸形狀會變大,有時會發生眩光之問題。藉由使大粒子之平均粒徑為上述範圍,而可輕易使第1主面之形狀形成為上述之形狀。大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1.5~4.5μm,更佳為2.0~4.0μm。
又,關於大粒子之平均粒徑的變動,較佳為90%以上之粒子為平均粒徑±0.5μm內,更佳為平均粒徑±0.4μm內,再更佳為平均粒徑±0.3μm內。 藉由使平均粒徑之變動為上述範圍,可減少極端大粒徑之粒子的存在機率,輕易使第1主面之形狀形成為上述之形狀。
大粒子之平均粒徑可藉由下述(i)~(iii)之操作而算出。 (i)對防眩膜使用光學顯微鏡拍攝透射觀察影像。倍率較佳為500~2000倍。 (ii)從觀察影像選取任意10個大粒子,算出各個大粒子之粒徑。粒徑可用下述方式測定:以任意之平行的2條直線夾著大粒子之剖面時,測定該2條直線間距離成為最大之類的2條直線之組合的直線間距離,將該直線間距離作為粒徑。 (iii)於相同樣品之其他畫面的觀察影像進行同樣之操作5次,將由合計50個之粒徑的數平均所得到之值作為大粒子之平均粒徑。
大粒子可使用有機粒子及無機粒子之任一者。 作為有機粒子,可舉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三聚氰胺樹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苯胍-三聚氰胺-甲醛縮合物、聚矽氧、氟系樹脂及聚酯系樹脂等所形成之粒子。 作為無機粒子,可舉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鋯及氧化鈦等所形成之粒子。 上述大粒子之中,從控制分散之容易度的觀點,有機粒子較為適合。又,有機粒子之比重輕,藉由與後述之無機微粒子合併使用,有機粒子會容易浮起至樹脂層之表面附近,可減少周期長之凹凸的比例,故可輕易使第1主面之形狀形成為上述之形狀。
大粒子之含量較佳為形成樹脂層之總固形物成分中的2~25質量%,更佳為3~20質量%。
樹脂層較佳為除了大粒子外,還含有平均粒徑1~50nm之無機粒子(於本說明書中,有時稱為「無機微粒子」。)。
作為無機微粒子,可舉由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鋯及氧化鈦等所形成之微粒子。此等之中,容易抑制內部霧度發生之二氧化矽為較為適合。 藉由在樹脂層形成用塗布液中含有無機微粒子,可適度保持鄰接之大粒子的間隔,且比重輕之大粒子(惟,係大粒子為有機粒子之情形)會容易浮至樹脂層之表面附近,因此可輕易使第1主面之形狀形成為上述之形狀。 無機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2~45nm,更佳為5~40nm。
無機微粒子之平均粒徑可藉由下述(i)~(iii)之操作而算出。 (i)以TEM或STEM拍攝防眩膜之剖面。較佳為TEM或STEM之加速電壓設為10kV~30kV,倍率設為1萬~30萬倍。 (ii)從觀察影像選取任意10個無機微粒子,算出各個無機微粒子之粒徑。粒徑可用下述方式測定:以任意之平行的2條直線夾著無機微粒子之剖面時,測定該2條直線間距離成為最大之類的2條直線之組合的直線間距離,將該直線間距離作為粒徑。 (iii)於相同樣品之其他畫面的觀察影像進行同樣之操作5次,將由合計50個之粒徑的數平均所得到之值作為無機微粒子之平均粒徑。
無機微粒子之含量較佳為形成樹脂層之總固形物成分中的1~50.0質量%,更佳為10~47質量%,再更佳為20~45質量%。若未達1質量%,則難以適當保持大粒子之間隔,有時不會成為具有平滑之凹凸形狀的樹脂層。若超過50.0質量%,則有時會產生褪色之問題。
大粒子含量與無機微粒子含量之比,以質量比計,較佳為1:15~6:1,更佳為1:13~1:1,再更佳為1:12~1:5。
樹脂層之樹脂成分較佳包含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或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從使機械強度更加良好之觀點,更佳包含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至少含有熱硬化性樹脂之組成物,為會因加熱而硬化之樹脂組成物。 作為熱硬化性樹脂,可列舉丙烯酸樹脂、胺酯樹脂(urethane resin)、酚樹脂、脲三聚氰胺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聚矽氧樹脂等。於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視需要添加硬化劑於此等硬化性樹脂。
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為含有具有游離輻射硬化性官能基之化合物(以下,亦稱為「游離輻射硬化性化合物」)的組成物。作為游離輻射硬化性官能基,可列舉(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烯丙基等乙烯性不飽和鍵基,及環氧基、氧環丁烷基(oxetanyl)等。作為游離輻射硬化性化合物,較佳為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基之化合物,更佳為具有2個以上之乙烯性不飽和鍵基的化合物,其中,再更佳為具有2個以上之乙烯性不飽和鍵基的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作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可使用單體及寡聚物之任一者。 另,所謂游離輻射,意指電磁波或帶電粒子射線之中,具有可使分子聚合或者交聯之能量子者,通常可使用紫外線(UV)或電子束(EB),但其他亦可使用X射線、γ射線等電磁波,α射線、離子束等帶電粒子射線。
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之中,作為2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可列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四乙氧基二丙烯酸酯、雙酚A四丙氧基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等。 作為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例如,可列舉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異三聚氰酸改質三(甲基)丙烯酸酯等。 又,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亦可為分子骨架之一部分經改質者,亦可使用經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己內酯、異三聚氰酸、烷基、環狀烷基、芳香族、雙酚等改質者。
又,作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寡聚物,可列舉胺酯(甲基)丙烯酸酯、環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系聚合體等。 胺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藉由多元醇及有機二異氰酸酯與羥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反應而得。 又,較佳之環氧(甲基)丙烯酸酯為使3官能以上之芳香族環氧樹脂、脂環族環氧樹脂、脂肪族環氧樹脂等與(甲基)丙烯酸酸反應而得之(甲基)丙烯酸酯,使2官能以上之芳香族環氧樹脂、脂環族環氧樹脂、脂肪族環氧樹脂等與多元酸與(甲基)丙烯酸酸反應而得之(甲基)丙烯酸酯,及使2官能以上之芳香族環氧樹脂、脂環族環氧樹脂、脂肪族環氧樹脂等與苯酚類與(甲基)丙烯酸酸反應而得之(甲基)丙烯酸酯。
又,為了對樹脂層形成用塗布液之黏度進行調整等,亦合併使用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作為游離輻射硬化性化合物。作為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列舉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丁基(甲基)丙烯酸酯、戊基(甲基)丙烯酸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月桂基(甲基)丙烯酸酯、十八基(stearyl)(甲基)丙烯酸酯及異莰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上述游離輻射硬化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或可將2種以上組合後使用。
當游離輻射硬化性化合物為紫外線硬化性化合物之情形時,游離輻射硬化性組成物較佳含有光聚合起始劑或光聚合促進劑等添加劑。 作為光聚合起始劑,可列舉選自苯乙酮、二苯基酮、α-羥基烷基苯酮(α-hydroxyalkylphenone)、米其勒酮、安息香、二苯乙二酮二甲基縮酮(benzil dimethylketal)、苯甲醯苯甲酸酯、α-醯基肟酯、9-氧硫𠮿類等中之1種以上。 光聚合促進劑可減少硬化時之空氣所造成的聚合阻礙,加快硬化速度,例如可列舉選自對二甲胺基苯甲酸異戊酯、對二甲胺基苯甲酸乙酯等中之1種以上。
於樹脂層形成用塗布液,通常為了調節黏度或者可將各成分溶解或分散,而會使用溶劑。由於塗布、乾燥後之樹脂層的表面形狀會因溶劑種類而有所不同,故較佳考慮溶劑之飽和蒸氣壓、溶劑對透明基材之滲透性等後再選定溶劑。 具體而言,溶劑例如可例示酮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醚類(二㗁烷、四氫呋喃等)、脂肪族烴類(己烷等)、脂環式烴類(環己烷等)、芳香族烴類(甲苯、二甲苯等)、鹵碳類(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酯類(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醇類(異丙醇、丁醇、環己醇等)、賽珞蘇類(甲基賽珞蘇、乙基賽珞蘇等)、二醇醚(glycol ether)類(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等)、乙酸賽璐蘇類、亞碸類(二甲基亞碸等)、醯胺類(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乙醯胺等)等,亦可為此等之混合物。
又,當從樹脂層形成用塗布液形成樹脂層時,較佳為控制乾燥條件。 乾燥條件可藉由乾燥溫度及乾燥機內之風速來加以控制。作為具體之乾燥溫度,較佳設為30~120℃,乾燥風速則較佳設為0.2~50m/s。又,為了藉由乾燥控制樹脂層之表面形狀,游離輻射之照射較適合在塗布液乾燥後再進行。
亦可使樹脂層形成用塗布液含有調平劑。調平劑可列舉聚矽氧系調平劑及氟系調平劑等。 然而,若過度調平樹脂層之表面形狀,則可能會變得難以將第1主面形成為上述之表面形狀。因此,作為調平劑之添加量,較佳相對於樹脂層形成用塗布液之總固形物成分,為0.01~0.5重量%,更佳為0.05~0.2重量%。
樹脂層如上述亦可含有紫外線吸收劑。尤其是將防眩膜配置於有機EL顯示元件上之情形時,藉由樹脂層含有紫外線吸收劑,而可抑制有機EL顯示元件之劣化,於此方面上是較佳的。
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為極大吸收波長為200~360nm之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又,為了輕易使目視辨認性良好,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當吸收紫外線區域之光時為難以發出380~490nm之螢光者。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為選自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基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及丙二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中之1種以上,此等之中,更佳為選自分子內之芳香族環數為2個以下者中的1種以上。另,苯并㗁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及蒽系紫外線吸收劑當吸收紫外線區域之光時,有容易發出380~490nm之螢光的傾向。
又,紫外線吸收劑較佳使用2種以上之紫外線吸收劑。2種以上之紫外線吸收劑的組合較佳為下述(i)或(ii)。另,當為下述(i)之情形時,亦可僅從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選擇2種以上,或亦可僅從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選擇2種以上。 (i)選自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及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之2種以上的組合。 (ii)選自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及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之1種以上,與選自二苯基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丙二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草醯苯胺(oxalic acid anilide)系紫外線吸收劑及吲哚系紫外線吸收劑之1種以上的組合。
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相對於樹脂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0.1~20質量份,更佳為1~10質量份。另,當含有複數種紫外線吸收劑之情形時,較佳為複數種紫外線吸收劑之合計量為上述範圍。
<其他層> 防眩膜亦可具有低折射率層、抗污層、抗靜電層及底漆層等其他層。以下,說明為其他層之代表例的低折射率層之實施形態。
《低折射率層》 防眩膜亦可具有低折射率層。低折射率層較佳配置成低折射率層之表面成為防眩膜之第一主面。例如,當防眩膜具有透明基材、樹脂層及低折射率層之情形時,較佳以透明基材、樹脂層及低折射率層之順序積層,配置成低折射率層之表面成為防眩膜之第一主面。
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從抗反射性之觀點,上限較佳為1.48以下,更佳為1.45以下,更佳為1.40以下,更佳為1.38以下,更佳為1.35以下。 另,若使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過低,則有時低折射率層之物理強度會降低。因此,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的下限較佳為1.10以上,更佳為1.20以上,更佳為1.26以上,更佳為1.28以上,更佳為1.30以上。
又,低折射率層之厚度較佳為80~120nm,更佳為85~110nm,更佳為90~105nm。
作為形成低折射率層之方法,可大致分為濕式法與乾式法。作為濕式法,可列舉使用金屬烷氧化物(metal alkoxide)等藉由溶膠凝膠法形成之方法、塗覆氟樹脂之類低折射率樹脂形成的方法、塗覆含有黏合劑樹脂組成物及低折射率粒子之低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形成的方法。而作為乾式法,則可舉下述方法:從後述之低折射率粒子中選擇具有期望之折射率的粒子,藉由物理氣相沉積法或化學氣相沉積法形成。 濕式法於生產效率方面上優異,濕式法之中,較佳藉由黏合劑樹脂組成物含有低折射率粒子之低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形成。
低折射率粒子無論為由二氧化矽及氟化鎂等無機化合物所形成之粒子、由有機化合物所形成之粒子的任一者,皆可無限制地使用,從藉由低折射率化提升抗反射特性之觀點,較佳使用具有空隙之構造的粒子。 具備具有空隙之構造的粒子於內部具有微細之空隙,例如填充有折射率1.0之空氣等氣體,故其本身之折射率低。作為具有此種空隙之粒子,可列舉無機系或有機系之多孔粒子、中空粒子等,例如可列舉多孔二氧化矽、中空二氧化矽粒子,或使用丙烯酸樹脂等之多孔聚合物粒子或中空聚合物粒子。 低折射率粒子之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徑較佳為5~200nm,更佳為5~100nm,再更佳為10~80nm。
低折射率粒子之含量相對於黏合劑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50~400質量份,更佳為100~300質量份。
黏合劑樹脂組成物較佳為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會於低折射率層中變成硬化物,成為黏合劑成分。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列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此等之中,較佳為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作為低折射率層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列舉作為樹脂層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例示者。
另,關於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當將具有4個以上之乙烯性不飽和鍵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定義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將具有2~3個乙烯性不飽和鍵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定義為「低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時,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中之低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的比例較佳為60質量%以上,更佳為80質量%以上,再更佳為90質量%以上,進而再更佳為95質量%以上,最佳為100質量%。低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於低折射率層內容易使低折射率粒子(尤其是二氧化矽粒子)均勻分散,輕易提升塗膜強度,於此方面上是較佳的。 又,低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較佳為具有2個乙烯性不飽和鍵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
又,形成低折射率層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從在低折射率層內容易使低折射率粒子(尤其是二氧化矽粒子)均勻分散之觀點,亦可為分子骨架之一部分經改質者。例如,亦可使用經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己內酯、異三聚氰酸、烷基、環狀烷基、芳香族、雙酚等改質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作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尤其是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較佳為經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等環氧烷(alkylene oxide)改質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中之環氧烷改質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的比例較佳為60質量%以上,更佳為80質量%以上,再更佳為90質量%以上,進而再更佳為95質量%以上,最佳為100質量%。又,環氧烷改質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較佳為低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更佳為具有2個乙烯性不飽和鍵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
<防眩膜之物性> 防眩膜較佳為JIS K7361-1:1997之總光線透射率在80%以上,更佳在85%以上,再更佳在90%以上。 另,測定總光線透射率及後述之霧度時的光射入面為第2主面側。
防眩膜較佳為JIS K7136:2000之霧度為0.3~10%,更佳為0.4~7%,再更佳為0.5~5%。
防眩膜之總厚度較佳為下限在7μm以上,更佳在22μm以上,再更佳在32μm以上,進而再更佳在52μm以上。又,防眩膜之總厚度較佳為上限在310μm以下,更佳在210μm以下,再更佳為160μm以下,進而再更佳為100μm以下。 另,當將防眩膜應用於可折疊型影像顯示裝置、可捲曲型影像顯示裝置、具有曲面形狀之影像顯示裝置的情形時,防眩膜之總厚度的上限較佳為100μm以下,更佳為70μm以下,再更佳為50μm以下。
<大小、形狀等> 防眩膜可為裁切成規定大小之片狀形態,亦可為將長尺寸片捲繞成捲輪狀之捲輪狀形態。又,片之大小並無特別限定,但最大徑為2~500吋左右。所謂最大徑,係指連接防眩膜任意2點時之最大長度。例如,當防眩膜為長方形之情形時,該區域之對角線為最大徑。又,當防眩膜為圓形之情形時,則直徑為最大徑。本發明之防眩膜當最大徑為1000mm以上之情形時,於與周邊之室內裝潢的調和等設計性之觀點上可發揮更加顯著之效果,於此方面上是較佳的。防眩膜之最大徑更佳為1300mm以上。 捲輪狀之寬度及長度並無特別限定,但一般而言,寬度為500~3000mm,長度為500~5000m程度。捲輪狀形態之防眩膜可配合影像顯示裝置等大小,裁切成片狀使用。當裁切時,較佳將物性不穩定之捲輪端部排除。 又,片之形狀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多角形(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等)或圓形,亦可為無規之不定形。更具體而言,當防眩膜為四角形之情形時,縱橫比若作為顯示畫面沒有問題,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橫:縱=1:1、4:3、16:10、16:9、2:1等,但於富設計性之車載用途或數位標示上,並不限定於此種縱橫比。
[光學積層體]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為將本發明之防眩膜與其他之光學構件積層而成者。
作為其他之光學構件,可列舉相位差膜及偏光子等。當光學積層體含有偏光子之情形時,較佳於偏光子之兩側積層偏光子保護膜。另,亦可使用本發明之防眩膜作為光射出側之偏光子保護膜。 另,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的光射出側之面需要設定成本發明之防眩膜的第1主面。
光學積層體可為將各構件形成為片之狀態後再貼合而成的片狀形態,亦可為將捲輪狀構件彼此加以貼合而成的捲輪狀形態。另,片狀積層體及捲輪狀積層體可配合影像顯示裝置尺寸裁切後使用。當裁切時,較佳將物性不穩定之端部排除。
[偏光板] 本發明之偏光板具有偏光子、配置於上述偏光子一側而成之透明保護板A及配置於上述偏光子另一側而成之透明保護板B而成,上述透明保護板A及上述透明保護板B之至少一者為上述本發明之防眩膜,該偏光板係以上述第1主面側之面朝向上述偏光子相反側之方式配置上述防眩膜而成。
本發明之偏光板雖亦可於顯示元件之光射出面相反側使用,但較佳於顯示元件之光射出面側使用。
<偏光子> 作為偏光子,例如可列舉經藉由碘等染色並延伸之聚乙烯醇膜、聚乙烯甲醛膜、聚乙烯縮醛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皂化膜等片型偏光子、由平行排列之多條金屬線所形成的線柵型偏光子、塗布有溶致液晶或雙色性客體-主體材料之塗布型偏光子、多層薄膜型偏光子等。另,此等偏光子亦可為具備有使不透射過之偏光成分反射之功能的反射型偏光子。
<透明保護板> 於偏光子之一側配置透明保護板A,於另一側配置透明保護板B。 作為透明保護板A及透明保護板B,可列舉塑膠膜及玻璃等。作為塑膠膜,可列舉聚酯膜、聚碳酸酯膜、環烯聚合物膜及丙烯酸膜,從機械強度之觀點,較佳為此等之延伸膜。玻璃可列舉鹼玻璃、氮化玻璃、鈉鈣玻璃、硼矽玻璃及鉛玻璃等。又,作為保護偏光子之透明保護板的玻璃較佳兼用作影像顯示裝置之其他構件。例如,較佳兼用為液晶顯示元件之玻璃基板與保護偏光子之透明保護板。 另,偏光子與透明保護板較佳透過接著劑貼合。接著劑可使用通用之接著劑,較佳為PVA系接著劑。
本發明之偏光板其透明保護板A及透明保護板B兩者皆可為上述本發明之防眩膜,但較佳為透明保護板A及透明保護板B其中一者為上述本發明之防眩膜。又,當使用本發明之偏光板作為配置於顯示元件之光射出面側的偏光板之情形時,偏光子之光射出面側的透明保護板較佳為上述本發明之防眩膜。另一方面,當使用本發明之偏光板作為配置於顯示元件之光射出面相反側的偏光板之情形時,偏光子之光射出面相反側的透明保護板較佳為上述本發明之防眩膜。
[影像顯示裝置用表面板] 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用表面板係將防眩膜貼合於樹脂板或玻璃板上而成,上述防眩膜為上述本發明之防眩膜,該影像顯示裝置用表面板係以上述第1主面側之面朝向上述樹脂板或上述玻璃板相反側之方式配置上述防眩膜而成。
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用表面板較佳使貼合有防眩膜之側的面朝向表面側(顯示元件相反側)進行配置。
作為樹脂板或玻璃板,可使用通用地被使用作為影像顯示裝置之表面板的樹脂板或玻璃板。
樹脂板或玻璃板之厚度從強度之觀點,較佳為10μm以上。樹脂板或玻璃板之厚度上限,通常為5000μm以下,但近年來由於期望影像顯示裝置薄型化,故較佳為1000μm以下,更佳為500μm以下,再更佳為100μm以下。
[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係上述本發明之防眩膜第1主面側之面以朝向顯示元件相反側的方式配置於上述顯示元件上而成,且將上述防眩膜配置於最表面而成(參照圖4)。
作為顯示元件,可列舉液晶顯示元件、EL顯示元件(有機EL顯示元件、無機EL顯示元件)、電漿顯示元件等,並且可舉微LED顯示元件等LED顯示元件。此等顯示元件亦可於顯示元件之內部具有觸控面板功能。 作為液晶顯示元件之液晶的顯示方式,可列舉IPS方式、VA方式、多域(multi-domain)方式、OCB方式、STN方式、TSTN方式等。當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元件之情形時,需要背光源。背光源配置於液晶顯示元件具有防眩膜之側的相反側。
又,本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亦可為於顯示元件與防眩膜之間具有觸控面板的附有觸控面板之影像顯示裝置。此情形時,將防眩膜配置於附有觸控面板之影像顯示裝置的最表面,且配置成防眩膜第1主面側之面朝向顯示元件相反側即可。
影像顯示裝置較佳為有效顯示區域之最大徑為1000mm以上,更佳為1300mm以上。當最大徑為1000mm以上之情形時,於與周邊之室內裝潢的調和等設計性之觀點上,可發揮更加顯著之效果。 所謂影像顯示裝置之有效顯示區域,係指可顯示影像之區域。例如,當影像顯示裝置具有圍繞顯示元件之殼體的情形時,殼體內側之區域為有效影像區域。 另,所謂有效影像區域之最大徑,係指連接有效影像區域內之任意2點時的最大長度。例如,當有效影像區域為長方形之情形時,該區域之對角線為最大徑。又,當有效影像區域為圓形之情形時,該區域之直徑為最大徑。
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亦可為具有表框(邊框)者,較佳為表框(邊框)之表面平滑者。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的防眩膜由於為非常細緻之外觀且經抑制粗糙感者,故可使表框(邊框)之表面平滑的影像顯示裝置電源關閉時之表框與表框內的外觀類似,可提高影像顯示裝置之一體感。另,所謂表框(邊框)之表面平滑,係指表框(邊框)之表面經通用之鏡面精加工而成。
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亦較佳為可折疊型影像顯示裝置、可捲曲型影像顯示裝置。此情形時,防眩膜較佳為具有上述之耐彎折性者。 [實施例]
接著,藉由實施例更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此等之例的任何限定。另,「份」及「%」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則為質量基準。
1.測定及評價 如以下,進行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防眩膜的測定及評價。另,各測定及評價時之環境為溫度23±5℃,濕度40~65%。又,於各測定及評價之開始前,係將對象樣品暴露於上述環境30分鐘以上後再進行測定及評價。將結果表示於表1~2。
1-1. 表面形狀之測定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防眩膜切成10cm見方。切割處係以目視確認無塵埃或損傷等異常點後,選自隨機部位。製作將經切割之防眩膜的第2主面側透過汎納克公司製之光學透明黏著片(商品名:Panaclean PD-S1)貼合於縱10cm×橫10cm大小之黑色板(可樂麗公司製,商品名:comoglas 產品編號:DFA502K,厚度2.0mm)而成之樣品。 使用表面粗糙度測定器(型號:SE-3400/小坂研究所公司製),安裝成樣品固定且密合於測量載台之狀態後,藉由下述測定條件,對下述測定項目,測定各樣品之樹脂層側(第1主面側)的表面形狀。基於說明書本文之記載,測定係對每個樣品於16處進行,將經排除最小值及最大值後之14處的平均值作為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θa 2.5、θa 0.8、S 2.5、S 0.8、Ra 2.5、Ra 0.8、Rz 0.8。 <測定條件> [表面粗糙度檢測部之探針] 小坂研究所公司製之商品名SE2555N(前端曲率半徑:2μm,頂角:90度,材質:鑽石) [表面粗糙度測定器之測定條件] ・JIS模式:JIS1994 ・探針之進給速度:0.5mm/s ・縱倍率:50000倍 ・橫倍率:5倍 ・滑架(skid):使用(有接觸測定面) ・截止濾波器種類:高斯 ・動態範圍:寬 ・超刻度(over scale):錯誤模式(error mode) ・死帶位準:10% ・tp/PC曲線:標準 ・取樣模式:c=1500 ・動作模式:標準 ・調平:所有數據 ・評價長度:截止值之5倍 ・預備長度:截止值之0.5倍 ・檢測器:PUDJ2US(桿水平時高度7.85mm,長度30mm) <測定項目> ・截止值2.5mm之平均傾斜角θa 2.5・截止值0.8mm之平均傾斜角θa 0.8・截止值2.5mm之JIS B0601:1994的局部山頂平均間隔S 2.5・截止值0.8mm之JIS B0601:1994的局部山頂平均間隔S 0.8・截止值2.5mm之JIS B0601:1994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 2.5・截止值0.8mm之JIS B0601:1994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 0.8・截止值0.8mm之JIS B0601:1994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 0.8
1-2. 鏡面光澤度 藉由光澤度計(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製,商品名GM-26PRO),測定1-1所製作之樣品之樹脂層側(第1主面側)的JIS Z8741:1997之鏡面光澤度(20度及60度)。另,於事前使裝置之電源開關為開啟(ON)後等待15分鐘以上使光源穩定,對裝置藉由附屬之標準板進行標準化後測定樣品。標準化係以標準板之黑色玻璃面成為測定面的方式安裝於試樣台,藉由跨距調整用鈕調整成標準板所定之值。又,基於說明書本文之記載,測定係對每個樣品於16處進行,將經排除最小值及最大值後之14處的平均值作為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20度鏡面光澤度(G 20)及60度鏡面光澤度(G 60)。
1-3. 總光線透射率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防眩膜切成10cm見方。切割處係以目視確認無塵埃或損傷等異常點後,選自隨機部位。使用霧度計(HM-150,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製),測定各樣品之JIS K7361-1:1997的總光線透射率。另,於事前使裝置之電源開關為開啟後等待15分鐘以上使光源穩定,於入口開口(設置測定樣品之處)什麼也不安裝而進行校正,然後於入口開口安裝測定樣品進行測定。又,基於說明書本文之記載,測定係對每個樣品於16處進行,將經排除最小值及最大值後之14處的平均值作為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總光線透射率。光射入面設定為透明基材側,設置成不沾上指紋且不產生皺折。
1-4. 粗糙感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防眩膜切成橫884mm×縱498mm(對角1015mm)。切割處係以目視確認無塵埃或損傷等異常點後,選自隨機部位。製作將經切割之防眩膜的第2主面側與切成和防眩膜同一尺寸之黑色板(可樂麗公司製,商品名:comoglas 產品編號:DFA502K,厚度2.0mm)透過汎納克公司製之光學透明黏著片(商品名:Panaclean PD-S1)貼合而成之樣品。該樣品係使用600mm寬之滾輪,留意不使氣泡進入而製得。該樣品可視為與影像顯示裝置之電源為關閉的情形時等效之狀態。 將該樣品以第1主面在上方之方式設置於水平之載台,於亮室環境下(該樣品之第一主面上的照度為500~1000lux。照明:Hf32形之直管三波長形晝白色螢光燈。照明位置係從水平載台於鉛直方向2m上方之高度),從可觀察到照明(螢光燈)之反射光的所有角度以目視評價粗糙感。評價係從距該樣品第1主面之中心起直線距離50cm之位置進行。 評價的分數係設定為下述(1)及(2),使皆滿足下述(1)及(2)者為3分,僅滿足下述(1)及(2)中之一個者為2分,皆不滿足下述(1)及(2)者為1分,20個受試者(為20多歲~50多歲之各年代各5名)進行了評價。算出20人之評價的平均分數,藉由下述基準加以分級。 <評分> (1)當注視照明(螢光燈)之反射區域的中心區域時,該區域之粗糙感(微細之異物感)低,為極細膩之外觀。 (2)當注視自照明(螢光燈)之反射區域中心偏離的周邊區域時,該區域之粗糙感(凹凸感)低,為極細膩之外觀。 <評價基準> AA:平均分數為2.7以上 A:平均分數為2.5以上,未達2.7 B:平均分數為2.2以上,未達2.5 B-:平均分數為2.0以上,未達2.2 C:平均分數為1.5以上,未達2.0 D:平均分數未達1.5
1-5. 防眩性 將1-1所製作之樣品以第1主面在上方之方式設置於水平之載台,使受試者20人(為20多歲~50多歲之各年代各5名)於亮室環境下(與1-4之粗糙感評價同等的亮室環境下)從距該樣品第1主面之中心起直線距離50cm上方以目視藉由下述基準評價是否可得到觀測者本身不在意映射之程度的防眩性。 A:回答良好之人在14人以上 B:回答良好之人為7~13人 C:回答良好之人在6人以下
1-6. 眩光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防眩膜切成10cm見方。切割處係以目視確認無塵埃或損傷等異常點後,選自隨機部位。接著,將對角800mm(橫697mm×縱392mm)之4K解析度的液晶顯示裝置設置於水平之載台,並且透過汎納克公司製之光學透明黏著片(商品名:Panaclean PD-S1)將該防眩膜之第2主面側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於該狀態下使液晶顯示裝置之畫面顯示為綠色,從距該防眩膜起直線距離50cm上方之所有角度,以目視評價貼合有防眩膜之處的眩光(影像光微細之亮度不均)是否明顯。評價之環境設定為亮室環境下(與1-4之粗糙感評價同等的亮室環境下)。 使沒有感到眩光者為3點,無法說有或沒有感到眩光者為2點,強烈感到眩光者為1點,20個受試者(為20多歲~50多歲之各年代各5名)進行了評價。算出20人之評價的平均分數,藉由下述基準加以分級。 <評價基準> A:平均分數為2.5以上 B:平均分數為2.0以上,未達2.5 C:平均分數為1.5以上,未達2.0 D:平均分數未達1.5
2. 防眩膜之製作 [實施例1] 藉由模擬,設計滿足上述式(1)~(4)之表面形狀,製作經設計之表面形狀藉由雷射微細加工複製於不銹鋼板而成的陽模。該陽模之表面形狀與表1之實施例1之樹脂層(第1主面)的表面形狀大致相同。接著,藉由電鑄加工製作將該陽模之凹凸形狀倒轉的成形用之模具(陰模)。接著,將游離輻射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由丙烯酸單體(和光純薬公司製之甲基丙烯酸甲酯)50份、多官能性丙烯酸單體(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之商品名「NKESTER A-TMPT-3EO」)45份及光聚合起始劑(IGM Resins B.V.公司製之商品名「Omnirad 184」)5份所形成之組成物)注入於該陰模,使厚度100μm之聚酯膜(東洋紡公司製之商品名cosmoshine A4300)密合於其上。於此狀態下,從聚酯膜側照射紫外線,使游離輻射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後,將聚酯膜及樹脂從模具剝離,而得到透明基材上具備有樹脂層之實施例1的防眩膜。樹脂層之厚度為4.0μm。該防眩膜其樹脂層側之面為第1主面。
[實施例2~4]、[比較例1~3] 除了將模擬之表面形狀加以變更外,其餘皆以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得到實施例2~4及比較例1~3之防眩膜。另,實施例2~4及比較例1~3之陽模的表面形狀與表1之實施例2~4及比較例1~3之樹脂層(第1主面)的表面形狀大致相同。
[實施例5] 將下述組成之樹脂層塗布液1塗布於透明基材(厚度100μm之PET膜,製品名「cosmoshine(註冊商標)A4300」,面內相位差(Re):3200nm,東洋紡公司製)上,以70℃、風速5m/s乾燥30秒後,於氮環境(氧濃度200ppm以下)下,以累積光量成為100mJ/cm 2之方式照射紫外線,形成樹脂層,而得到實施例5之防眩膜。樹脂層之膜厚為3.0μm。實施例5之防眩膜其樹脂層側之面為第1主面。
<樹脂層塗布液1> ・胺酯丙烯酸酯(urethane acrylate)寡聚物 20份 (大賽璐氰特製 KRM7804,9官能,重量平均分子量3000) ・異三聚氰酸EO改質三丙烯酸酯 25份 (東亞合成公司製,M-313) ・2-羥基-3-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 10份 (商品名:NKESTER 701A,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2官能) ・光聚合起始劑 6份 ・聚矽氧系調平劑 0.08份 (摩曼帝夫特性材料公司製,TSF4460) ・氟系調平劑:0.05質量份 (DIC公司製,商品名「MEGAFACE F-568」) ・透光性粒子 5份 (積水化成品公司製,球狀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 (平均粒徑2.0μm,折射率1.515) (粒徑1.8~2.2μm之粒子的比例為90%以上) ・無機微粒子分散液 155份 (日產化學公司製,表面導入有反應性官能基之二氧化矽,溶劑MIBK,固形物成分35%) (平均粒徑12nm) ・紫外線吸收劑A 5質量份 (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 (製品名:JF-79,城北化學工業公司製) (極大吸收波長:355nm) ・紫外線吸收劑 5質量份 (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 (製品名:Tinuvin479,BASF公司製) (極大吸收波長:322nm) ・溶劑1 75份 (甲苯) ・溶劑2 50份 (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
[表1]
[表2]
從表1~2之結果,可確認實施例之防眩膜能夠抑制映射,且抑制表面之粗糙感,賦予高級感。具體而言,實施例之防眩膜由於θa 0.8為0.20度以上,故防眩性良好。又,實施例之防眩膜由於θa 0.8為0.70度以下,且|θa 2.5-θa 0.8|為0.10度以下,故第1主面具有周期短之凹凸,且另一方面具有超低頻凹凸之比例少的形狀。因此可確認具有該第1主面之實施例的防眩膜為可抑制粗糙感,賦予高級感者。另一方面,比較例1~3之防眩膜由於θa 0.8為0.20度以上,故雖然防眩性良好,但由於θa 0.8超過0.70度,及/或|θa 2.5-θa 0.8|超過0.10度,故無法抑制粗糙感。
3. 連續折疊測試 準備上述實施例5之防眩膜作為樣品1。又,除了將上述實施例5之基材變更為下述基材外,其餘皆以與實施例5同樣方式製作防眩膜,準備該防眩膜作為樣品2~9。
・樣品2:厚度38μm之PET膜(製品名「cosmoshine(註冊商標)A4300」,面內相位差(Re):1140nm,Nz係數3.4,東洋紡公司製) ・樣品3:厚度38μm之PET膜(面內相位差(Re):600nm,Nz係數23)(樣品3之製法將於後文敘述) ・樣品4:厚度60μm之COP膜 (日本瑞翁公司製,ZeonorFilm(註冊商標)ZD14) ・樣品5:厚度20μm之COP膜 (日本瑞翁公司製,ZeonorFilm(註冊商標)ZT12) ・樣品6:厚度60μm之TAC膜 (富士軟片公司製,Fuji TAC TD60UL) ・樣品7:厚度25μm之TAC膜 (富士軟片公司製 Fuji TAC TJ25UL) ・樣品8:厚度40μm之丙烯酸膜 (大倉工業公司製,OXIS(註冊商標)-ZU,面內相位差1.5nm) ・樣品9:厚度30μm之丙烯酸膜 (大倉工業公司製,OXIS(註冊商標)-ZU,面內相位差1.3nm)
<樣品3之PET膜之製作> 首先,將1kg之PET(熔點258℃,吸收中心波長:320nm)與0.1kg之紫外線吸收劑(2,2’-(1,4-伸苯基)雙(4H-3,1-苯并㗁𠯤酮-4-酮)使用揑合機以280℃熔融混合,製作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顆粒。將該顆粒與熔點258℃之PET投入於單軸擠壓機,以280℃進行熔融揑合,從T字模擠出,澆鑄於表面溫度控制在25℃之鑄造鼓輪(cast drum)上而得到鑄膜。鑄膜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量相對於PET100質量份,為1質量份。
將所得到之鑄膜以設定為95℃的輥群進行加熱後,以延伸區間400mm(起點為延伸輥A,終點為延伸輥B,延伸輥A及B分別具有2根夾輥(nip roll))於150mm之地點的膜溫度成為103℃之方式,從膜兩面藉由輻射加熱器進行加熱產生紊流,且同時使膜延伸3.6倍於行進方向,然後暫且加以冷卻。
接著,於空氣中對此單軸延伸膜之兩面實施電暈放電處理,使基材膜之濕潤張力為55mN/m,將含有玻璃轉移溫度18℃之聚酯樹脂、玻璃轉移溫度82℃之聚酯樹脂及平均粒徑100nm之二氧化矽粒子的光滑層塗布液線上塗布(inline coating)於膜兩面之電暈放電處理面,形成光滑層。
接著,將單軸延伸膜引導至拉幅機,以95℃之熱風預熱後,以第1段105℃之溫度,第2段140℃之溫度延伸3.8倍於膜寬方向。此處,當將橫延伸區間分割為2之情形時,於橫延伸區間中間點之膜的延伸量(於測量地點之膜寬-延伸前膜寬)係以2階段延伸成橫延伸區間結束時之延伸量的80%。經橫延伸之膜直接於拉幅機內階段性地從180℃以熱處理溫度240℃之熱風進行熱處理,接著以相同溫度條件於寬度方向實施1%之鬆弛處理,並進一步於急冷至100℃後,於寬度方向實施1%之鬆弛處理,然後,進行捲繞,而得到經雙軸延伸之PET膜(厚度38μm)。
對上述樣品1~9實施說明書本文之連續折疊測試,以下述基準評價了可撓性、折痕及微裂縫。折痕及微裂縫之評價方法係根據說明書本文之記載。 折疊條件(間隔 ,折疊次數)設定為表3之3種模式。又,關於其他之測試條件,往返速度設定為80rpm(r/min),測試行程設定為60mm,彎曲角度則設定為180度。又,折疊成使樹脂層成為內側。
(1)可撓性 以目視觀察連續折疊測試後之防眩膜的彎曲部,以下述基準評價了可撓性。另,觀察折疊測試前之各防眩膜之成為彎曲部的區域後,結果並未觀察到裂縫或斷裂。評價基準如下。 A:即使於折疊測試後,在彎曲部亦未產生裂縫或斷裂。 B:於折疊測試後,在彎曲部產生一些裂縫,但於實際使用上為沒有問題之程度。 C:於折疊測試後,在彎曲部產生了裂縫或斷裂。
(2)折疊測試後之折痕 以目視觀察連續折疊測試後之防眩膜的彎曲部,以下述基準評價了折痕。 A:未觀察到折痕。 B:觀察到一些折痕,但於實際使用上為沒有問題之程度。 C:於防眩膜明確觀察到折痕。
(3)折疊測試後之微裂縫 以數位顯微鏡觀察連續折疊測試後之防眩膜的彎曲部,以下述基準評價了微裂縫。 A:未觀察到微裂縫。 B:觀察到一些微裂縫,但於實際使用上為沒有問題之程度。 C:明確觀察到微裂縫。
[表3]
根據表3之連續折疊測試的結果,無論是哪個樹脂系,膜厚在40μm以下皆為較良好之傾向。而於COP,若膜厚在60μm以下,則可稱較其他樹脂系良好。又,於PET,經控制Re及Nz係數較為良好。
10:透明基材 15:固定部 20:樹脂層 100:防眩膜 110:顯示元件 120:影像顯示裝置 A1:第1主面 A2:第2主面 E:兩端 FD:折疊方向 h 1、h 2、h 3、・・・、h n:凸部高度 S2:樣品 S2a、S2b:邊部 S2d:彎曲部 :間隔 θa:平均傾斜角
[圖1]本發明之防眩膜(實施例1之防眩膜)之剖面形狀的概念圖。 [圖2]比較例1之防眩膜之剖面形狀的概念圖。 [圖3]說明平均傾斜角θa之算出方法之圖。 [圖4]表示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圖5]示意性表示連續折疊測試情況之圖。 [圖6]用以說明連續折疊測試後之彎曲部之評價方法的參考圖。

Claims (9)

  1. 一種防眩膜,其具有第1主面與該第1主面相反側之第2主面,當將該第1主面之截止值0.8mm的平均傾斜角定義為θa 0.8,將該第1主面之截止值2.5mm的平均傾斜角定義為θa 2.5時,滿足下述式(1)及(2),且 當依據JIS Z8741:1997將從該第1主面側測得之20度鏡面光澤度及60度鏡面光澤度分別定義為G 20及G 60時,滿足下述式(5), 0.20度≦θa 0.8≦0.70度 (1), |θa 2.5-θa 0.8|≦0.10度 (2), G 60/G 20≦2.50 (5)。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防眩膜,其中,當將該第1主面之JIS B0601:1994之截止值0.8mm的局部山頂平均間隔定義為S 0.8,將該第1主面之JIS B0601:1994之截止值2.5mm的局部山頂平均間隔定義為S 2.5時,滿足下述式(3), S 2.5/S 0.8≦1.40 (3)。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防眩膜,其中,當將該第1主面之JIS B0601:1994之截止值0.8mm的算術平均粗糙度定義為Ra 0.8,將該第1主面之JIS B0601:1994之截止值2.5mm的算術平均粗糙度定義為Ra 2.5時,滿足下述式(4), Ra 2.5/Ra 0.8≦1.20 (4)。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防眩膜,其於透明基材上具有樹脂層,該樹脂層之表面為該第1主面。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防眩膜,其中,該透明基材之厚度為5~300μm。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防眩膜,其總厚度為7~310μm。
  7. 一種偏光板,其具有偏光子、配置於該偏光子之一側而成的透明保護板A、及配置於該偏光子之另一側而成的透明保護板B,該透明保護板A及該透明保護板B之至少一者為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防眩膜,該偏光板係以該第1主面側之面朝向該偏光子相反側之方式配置該防眩膜而成。
  8.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用表面板,其係將防眩膜貼合於樹脂板或玻璃板上而成,該防眩膜為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防眩膜,該影像顯示裝置用表面板係以該第1主面側之面朝向該樹脂板或該玻璃板相反側之方式配置該防眩膜而成。
  9.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防眩膜的第1主面側之面以朝向顯示元件相反側之方式配置於該顯示元件上而成,且係將該防眩膜配置於最表面而成。
TW112147105A 2019-01-10 2020-01-10 防眩膜以及使用其之偏光板、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24139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9-002903 2019-01-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3993A true TW202413993A (zh) 2024-04-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0831B (zh) 光學片、偏光板、光學片之篩選方法及光學片之製造方法以及顯示裝置
JP5846243B2 (ja) 防眩性光学積層体
KR101202050B1 (ko) 광학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US20160209548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larizing plate
JP5098571B2 (ja)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3272689B (zh) 光学膜、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用的表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JP7192777B2 (ja)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24021081A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4026123A (ja)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5132691A (ja) 樹脂積層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6044118B2 (ja)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90060685A (ko) 광학 필름과 그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7129868A (ja) 樹脂積層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7392664B2 (ja) 防眩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表面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2212120A (ja)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TWI580994B (zh) A laminated substrate, a laminate, a polarizing plate,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an image display device
TW202413993A (zh) 防眩膜以及使用其之偏光板、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JP7409574B1 (ja) 光学フィルム、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3210622A1 (ja) 光学フィルム、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3074774A1 (ja) 防眩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表面板、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3074779A1 (ja) 防眩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表面板、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2264986A1 (ja) 防眩性積層体、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003424A (ja)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264538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22190395A (ja) 防眩性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