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3988A - 反射鏡構件、光電感測器、及光測距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反射鏡構件、光電感測器、及光測距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3988A
TW202413988A TW112117341A TW112117341A TW202413988A TW 202413988 A TW202413988 A TW 202413988A TW 112117341 A TW112117341 A TW 112117341A TW 112117341 A TW112117341 A TW 112117341A TW 202413988 A TW202413988 A TW 2024139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sin layer
area
reflected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7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原典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北陽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北陽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北陽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3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3988A/zh

Links

Abstract

反射鏡構件具備:第1樹脂層部、藉由鍍敷被膜而形成在第1樹脂層部的一面側的反射面、及設置在第1樹脂層部的另一面側的第2樹脂層部。第1樹脂層部與第2樹脂層部是由互相不同的材料所構成,並且藉由二色成形而一體成形。在第1樹脂層部與第2樹脂層部的接合界面形成有錨固部。接合界面具有:不包含錨固部的第1接合區域、及包含錨固部的第2接合區域。從鍍敷被膜的厚度方向來觀看,反射面具有:第1反射區域,形成為重疊於第1接合區域;及第2反射區域,形成為重疊於第2接合區域。

Description

反射鏡構件、光電感測器、及光測距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反射鏡構件以及具備此反射鏡構件的光電感測器及光測距裝置。
近年來,在各種領域中,會利用使用雷射光來檢測物體的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光測距裝置具備光電感測器與光掃描部。光掃描部具備:偏向鏡,將從光電感測器輸出的測定光朝向監視區域偏向,並且將來自物體的反射光導向光電感測器;及馬達,旋轉驅動偏向鏡。
在上述光測距裝置中,從測定光的輸出時期及反射光的檢測時期,來算出光電感測器與物體間的光的傳播時間。又,依據該傳播時間與光的速度,來算出從光電感測器到物體的距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22-34136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以往,在製造如上述的偏向鏡時,一般而言,利用蒸鍍在基材的表面形成金屬薄膜,藉此形成反射光的反射面。利用蒸鍍來形成反射面,藉此可以提高反射面的面精確度。另一方面,當利用蒸鍍來形成反射面的情況下,會有難以提升製造效率的問題。
於是,本發明的目的之一例是提供一種可以有效率地製造且可以適當地反射光的反射鏡構件、及具備該反射鏡構件的光電感測器及光測距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1)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個層面中的反射鏡構件的特徵在於:具備:第1樹脂層部;反射面,藉由鍍敷被膜而形成在第1樹脂層部的一面側;及第2樹脂層部,設置在第1樹脂層部的另一面側,第1樹脂層部與第2樹脂層部是由互相不同的材料所構成,並且藉由二色成形而一體成形,在第1樹脂層部與第2樹脂層部的接合界面形成有錨固部,錨固部具有:凹部,形成在第1樹脂層部及第2樹脂層部當中的其中一個;及凸部,形成在第1樹脂層部及第2樹脂層部當中的另一個且嵌合於凹部,接合界面具有:不包含錨固部的第1接合區域、及包含錨固部的第2接合區域,從鍍敷被膜的厚度方向來觀看,反射面具有:第1反射區域,形成為重疊於第1接合區域;及第2反射區域,形成為重疊於第2接合區域。
在此反射鏡構件中,反射面是藉由鍍敷被膜而形成。在此情況下,和利用蒸鍍來形成反射面的情況相較之下,可以較有效率地製造反射鏡構件。又,以重疊於不包含錨固部的第1接合區域之方式設置第1反射區域,並且以重疊於包含錨固部的第2接合區域之方式設置第2反射區域。在此情況下,可以使第1反射區域的面精確度比第2反射區域的面精確度更高。從而,例如,在光電感測器中,藉由面精確度較高的第1反射區域來反射測定光,並且藉由面精確度比第1反射區域更低的第2反射區域來反射反射光,藉此可以提升光電感測器的檢測精確度。像這樣,可以因應用途來適當地反射光。
(2)在上述(1)的反射鏡構件中,從鍍敷被膜的厚度方向來觀看,第2反射區域亦可配置成包圍第1反射區域。在此情況下,容易增大第2反射區域的面積。從而,例如,在光電感測器中使用反射鏡構件的情況下,可以提升聚光透鏡的聚光量。
(3)上述(1)或(2)的反射鏡構件亦可在射出測定光並且接收來自物體的反射光之光電感測器中使用,在第2樹脂層部形成有支撐部,前述支撐部支撐將測定光導向第1反射區域的導引構件。
在此情況下,不需要在第1樹脂層部形成用於支撐導引構件的支撐部(貫通孔等)。藉此,在第1樹脂層部的成形時,可以防止在第1樹脂層部形成熔接線(weld line)的情形。其結果,可以防止形成在第1樹脂層部上的反射面的面精確度因熔接線而降低的情形。
(4)在上述(3)的反射鏡構件中,支撐部亦可包含貫通孔,在第1樹脂層部未形成有上述貫通孔及與其對應的熔接線。在此情況下,當形成成為支撐部的貫通孔時,在第1樹脂層部不會形成熔接線。藉此,在第1樹脂層部形成反射面(鍍敷被膜)時,可以防止熔接線造成反射面的面精確度降低。
(5)在上述(1)至(4)中任一個反射鏡構件中,亦可更具備連接部,前述連接部是一體地形成在第2樹脂層部,且連接於使反射鏡構件擺動或旋轉的驅動部。在此情況下,可以透過連接部,藉由驅動部使反射鏡構件擺動或旋轉。
(6)本發明的一個層面中的光電感測器的特徵在於:具備:光投射部,射出測定光;光接收部,接收從測定對象空間到達的反射光;及光偏向部及/或光掃描部,前述光偏向部使測定光往預定的方向偏向,前述光掃描部使測定光在預定的方向上掃描,光偏向部或光掃描部包含上述(1)至(5)中的任一個反射鏡構件。
在此光電感測器中,藉由面精確度較高的第1反射區域來反射測定光,並且藉由面精確度比第1反射區域更低的第2反射區域來反射反射光,藉此可以提升檢測精確度。
(7)在上述(6)的光電感測器中亦可構成為:測定光在反射鏡構件的反射面的第1反射區域反射,而射出到測定對象空間,且來自測定對象空間的反射光,在反射面反射而被光接收部接收。在此情況下,能夠以良好的精確度檢測測定對象空間內的物體。
(8)在上述(6)或(7)的光電感測器中,反射鏡構件的反射面亦可形成為:在第2反射區域反射之來自測定對象空間的反射光主要是被光接收部所接收。在此情況下,能夠以良好的精確度檢測測定對象空間內的物體。
(9)本發明的一個層面的光測距裝置的特徵在於:具備:上述(6)至(8)中的任一個光電感測器;及控制部,控制光投射部及光接收部,控制部是依據測定光及反射光來算出和測定對象空間中的物體的距離。
在此光測距裝置中,藉由面精確度較高的第1反射區域來反射測定光,並且藉由面精確度比第1反射區域更低的第2反射區域來反射反射光,藉此能夠以良好的精確度檢測測定對象空間內的物體。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以有效率地製造反射鏡構件,並且可以使用該反射鏡構件來適當地反射光。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鏡構件以及具備該鏡構件的光電感測器及光測距裝置,使用圖式來進行說明。
(光測距裝置的構成) 圖1是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光測距裝置100的構成的概略圖。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光測距裝置100是容置在罩殼102中。光測距裝置100具備光電感測器10與控制部12。光測距裝置100是檢測預定的監視區域(測定對象空間)內的物體,並且測定到物體的距離之裝置。
光電感測器10具備光投射部14、光投射透鏡16、光掃描部18、聚光透鏡20、及光接收部22。另外,由於針對光投射部14、光投射透鏡16、聚光透鏡20、及光接收部22,可以利用公知的各種光測距裝置的構成,因此在以下簡單地說明。
光投射部14包含雷射二極體等發光元件,且會射出測定光(雷射光)。光投射透鏡16是將從光投射部14射出的測定光整形成平行光。詳細內容將於後文描述,光掃描部18是將光投射透鏡16已整形成平行光的測定光偏向朝向監視區域。又,光掃描部18是將在監視區域的物體反射的測定光(反射光)朝向聚光透鏡20偏向。聚光透鏡20是將因光掃描部18偏向的反射光聚光。光接收部22包含崩潰光二極體等之光接收元件,接收聚光透鏡20所聚光的反射光,並且將所接收的反射光的光強度轉換成電氣訊號。
控制部12控制光投射部14及光接收部22。在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12例如是脈衝驅動光投射部14的發光元件,並且控制光接收部22的光接收元件的驅動電壓。又,控制部12具有測距部,前述測距部是依據光投射部14中的測定光的光投射時刻與光接收部22中的反射光的光接收時刻的時間差,來算出光測距裝置100與監視區域內的物體的距離。在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12的測距部包含例如TDC(time to digital converter,時間數位轉換器)電路,檢測出光的飛行時間(上述時間差),並且依據已檢測的光的飛行時間與光速,來算出光測距裝置100與物體的距離。另外,由於可以利用使用了TOF(Time of Flight,飛行時間)方式之公知的光測距裝置的構成來作為控制部12,因此省略詳細的說明。
光掃描部18具備反射鏡構件30、導引構件32、及驅動部34。圖2是顯示反射鏡構件30及導引構件32的概略構造的剖面圖,圖3是顯示反射鏡構件30的概略立體圖(從斜上方觀看上下翻轉而放置的圖1的反射鏡構件30的圖)。圖4是從圖2的箭頭A所示的方向觀看上下翻轉而放置的反射鏡構件30的圖,圖5是顯示圖4的B-B部分的概略剖面圖。
如圖1~圖4所示,反射鏡構件30具備第1樹脂層部40、第2樹脂層部42、及連接部44。在本實施形態中,連接部44是與第2樹脂層部42一體成形。
如圖5所示,在第1樹脂層部40的厚度方向上的一面側形成有鍍敷被膜46。第2樹脂層部42是設置在第1樹脂層部40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面側。此外,在圖5中,為了容易理解形成有鍍敷被膜46,而增大鍍敷被膜46的厚度。又,在圖5中,雖然僅在第1樹脂層部40的一面側形成有鍍敷被膜46,但亦可在第1樹脂層部40的側面也形成有鍍敷被膜46。鍍敷被膜46的厚度例如為20~30μm。
如圖1及圖2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鍍敷被膜46的表面60是作為使從光投射部14射出的測定光及其反射光反射的反射面來發揮功能。以下,將鍍敷被膜46的表面60記載為反射面60。可使用例如銅、金、鎳、或鉻來作為鍍敷被膜46的材料。從抑制反射鏡構件30的製造成本的觀點來看,鍍敷被膜46例如是使用銅來形成。
第1樹脂層部40與第2樹脂層部42是由互相不同的材料所構成。又,第1樹脂層部40及第2樹脂層部42是藉由二色成形而一體成形。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樹脂層部40是由和鍍敷被膜46的材料親和性高的材料所構成。又,相較於第1樹脂層部40,第2樹脂層部42是由和鍍敷被膜46的材料親和性低的材料所構成。藉此,將第1樹脂層部40及第2樹脂層部42浸漬於鍍敷液時,可以防止在第2樹脂層部42的表面形成鍍敷被膜。在此情況下,由於可以省略或簡化遮蔽(masking),因此反射鏡構件30的製造效率會提升。在本實施形態中,例如是使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來形成第1樹脂層部40,並且使用PC(聚碳酸酯)樹脂來形成第2樹脂層部42。
圖6是顯示第2樹脂層部42及連接部44的概略圖。如圖6所示,在第2樹脂層部42形成有複數個凹部42a及複數個支撐部42b。在本實施形態中,凹部42a及支撐部42b分別為貫通孔。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以形成在第2樹脂層部42的複數個支撐部42b露出之方式,在第2樹脂層部42上形成第1樹脂層部40。
如圖5所示,在第1樹脂層部40形成有嵌合於複數個凹部42a的複數個凸部40a。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凸部40a及凹部42a,在第1樹脂層部40及第2樹脂層部42的接合界面41形成錨固部50。更具體而言,藉由一對凸部40a及一對凹部42a而形成有一對錨固部50。
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接合界面41當中,將不包含錨固部50的預定區域設為第1接合區域,將包含錨固部50的預定區域設為第2接合區域。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例如將接合界面41的中心部的預定區域設定為第1接合區域41a,並且將接合界面41當中除了第1接合區域41a的區域設定為第2接合區域41b。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從鍍敷被膜46的厚度方向來觀看,將反射面60當中覆蓋第1接合區域41a的區域設為第1反射區域60a,將覆蓋第2接合區域41b的區域設為第2反射區域60b。在本實施形態中,第2反射區域60b是配置成包圍第1反射區域60a。
如圖1及圖2所示,導引構件32是形成為筒狀,以使測定光可以通過內部。在本實施形態中,導引構件32具有彎曲成大致直角的筒狀部32a、及用於將筒狀部32a安裝於反射鏡構件30的複數個鈎部32b。在本實施形態中,以對應於第2樹脂層部42的複數個支撐部42b(參照圖3)的方式,在導引構件32設置複數個鈎部32b。在本實施形態中,將複數個鈎部32b勾掛在複數個支撐部42b,藉此導引構件32會被反射鏡構件30的第2樹脂層部42所支撐。
另外,如圖6所示,在成形第2樹脂層部42時,會有因樹脂的流動,而在貫通孔即支撐部42b的附近形成熔接線42c的情況。另一方面,在第1樹脂層部40未形成有作為支撐部的貫通孔。因此,當形成支撐部42b(貫通孔)時所形成的熔接線也不會形成在第1樹脂層部40。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樹脂層部40是形成為覆蓋熔接線42c的至少一部分。
如圖2所示,在導引構件32(筒狀部32a)當中,在彎曲成大致直角的部分形成有開口部32c。在本實施形態中,以在開口部32c中第1反射區域60a露出於導引構件32內之方式,使導引構件32被第2樹脂層部42支撐。藉由像這樣的構成,通過光投射透鏡16(參照圖1)而從導引構件32(筒狀部32a)的一端部進入導引構件32的測定光,會被導引構件32(筒狀部32a)導向第1反射區域60a。被導向第1反射區域60a的測定光是在第1反射區域60a中偏向後,從導引構件32(筒狀部32a)的另一端部出射。
如圖1所示,驅動部34是安裝在反射鏡構件30的連接部44,使連接部44繞著旋轉軸X旋轉。藉此,反射鏡構件30會繞著旋轉軸X旋轉。在本實施形態中,將第1反射區域60a(參照圖2)定位在反射鏡構件30的旋轉軸心上(旋轉軸X的延長線上)。另外,反射鏡構件30的反射面60是設置成相對於旋轉軸X而傾斜45°。在本實施形態中,使用電磁馬達來作為驅動部34,在電磁馬達的轉子上固定有連接部44。
在本實施形態之光測距裝置100中,一面藉由驅動部34使反射鏡構件30旋轉,一面從光投射部14射出測定光,藉此即可以使測定光在光測距裝置100的周圍的預定監視區域掃描。
(作用效果) 在本實施形態之反射鏡構件30中,藉由鍍敷被膜46來形成反射面60。在此情況下,和利用蒸鍍來形成反射面的情況相較之下,可以較有效率地製造反射鏡構件30。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光電感測器10中,從鍍敷被膜46的厚度方向來觀看,以重疊於不包含錨固部50的第1接合區域41a之方式設置第1反射區域60a,並且以重疊於包含錨固部50的第2接合區域41b之方式設置第2反射區域60b。在此情況下,可以使第1反射區域60a的面精確度比第2反射區域60b的面精確度更高。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面精確度較高的第1反射區域60a來使測定光偏向,並且藉由面精確度比第1反射區域60a更低的第2反射區域60b來使反射光偏向。
在此,反射面60的面精確度會影響經反射面60反射的光的平行度。關於這一點,第1反射區域60a與成為檢測對象的物體的距離例如長達數m~數十m。因此,當在第1反射區域60a偏向的測定光的平行度較低的情況下,照射至成為檢測對象的物體的測定光的密度會變低。據此,測定精確度會降低。
另一方面,由於成為檢測對象的物體所反射的反射光是擴散光,因此光密度本來就較低。因此,即使在第2反射區域60b的面精確度比較低的情況下,也不會大幅地影響聚光透鏡20的聚光量。換言之,即使在第2反射區域60b的面精確度比較低的情況下,仍然可抑制測定精確度的降低。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面精確度較高的第1反射區域60a來使測定光偏向,並且藉由面精確度比第1反射區域60a更低的第2反射區域60b來使反射光偏向。如此一來,可以在反射鏡構件30中適當地反射測定光及反射光。當然,亦可藉由面精確度較高的第1反射區域60a來使反射光偏向至聚光透鏡20。只要是主要藉由第2反射區域60b來使反射光偏向,以被光接收部22接收即可。換言之,只要反射鏡構件30的反射面60形成為如下即可:在第2反射區域60b反射之來自測定對象空間的反射光,比在第1反射區域60a反射之來自測定對象空間的反射光更多地被光接收部22所接收。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反射面60是形成為:從光投射部14射出的測定光不會在第2反射區域60b反射,而是僅在第1反射區域60a反射。
另外,測定光的波長越短,則反射面60的面精確度對測定精確度造成的影響就越大。換言之,測定光的波長(λ=600~1550nm。例如,在本實施形態中為905nm。)越短,則本發明的上述效果會越顯著地表現出來。
第1反射區域60a的面精確度(PV:Peak to Valley,峰對谷)較理想的是例如為λ/4~λ/2,第2反射區域60b的面精確度(PV:Peak to Valley,峰對谷)較理想的是例如為2λ~4λ(其中,λ顯示測定光的波長)。此外,面精確度可以使用利用了掃描型白色干涉法之Zygo公司製的三維光學輪廓系統(NewView6300)及附屬的解析軟體(MetroPro)來測定。測定條件是設為LED波長:380~780μm(白色)、測定區:30mm×30mm。
在本實施形態中,第2反射區域60b是設置成包圍第1反射區域60a。在此情況下,由於較容易增大第2反射區域60b的面積,因此可以提升聚光透鏡20的聚光量。
在本實施形態中,用於支撐導引構件32的支撐部42b是形成在第2樹脂層部42。在此情況下,不需要在第1樹脂層部40形成用於支撐導引構件32的支撐部(貫通孔)。藉此,在第1樹脂層部40的成形時,可以防止在第1樹脂層部40形成熔接線的情形。其結果,可以防止形成在第1樹脂層部40上的反射面60的面精確度因熔接線而降低的情形。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樹脂層部40是形成為覆蓋熔接線42c的一部分,前述熔接線42c是形成在第2樹脂層部42,在第1樹脂層部40上形成有反射面60(鍍敷被膜46)。在此情況下,藉由設置在熔接線42c與反射面60(鍍敷被膜46)之間的第1樹脂層部40,可以防止熔接線42c造成反射面60的面精確度降低。
(變形例)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構成錨固部50的凹部42a為貫通孔的情況,但如圖7所示,凹部42a亦可不貫通第2樹脂層部42。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藉由形成在第2樹脂層部42的凹部42a、及以嵌合於凹部42a之方式形成在第1樹脂層部40的凸部40a來構成錨固部50的情況,但錨固部50的構成並不限定於上述的例子。具體而言,如圖8所示,亦可藉由形成在第1樹脂層部40的凹部40c、及以嵌合於凹部40c之方式形成在第2樹脂層部42的凸部42d來構成錨固部50。此外,雖然省略圖示,但凹部40c亦可不貫通第1樹脂層部40。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設置有一對錨固部50的情況,但錨固部50的數量亦可為1個,亦可為3個以上。此外,錨固部50只要構成為可以防止第1樹脂層部40及第2樹脂層部42在正交於第1樹脂層部40(第2樹脂層部42)的厚度方向之方向上互相偏移即可。從而,錨固部50的形狀及形成位置可以適當變更。例如,如圖9所示,從鍍敷被膜46的厚度方向來觀看,錨固部50亦可具有圓形狀。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在錨固部50中,凸部的全周是被凹部覆蓋,但亦可如圖10所示的錨固部50,凸部的外周的一部分未被凹部覆蓋。換言之,凸部的外周的一部分亦可從凹部露出。
應用本發明的反射鏡構件的形狀並不限定於上述的例子,例如,也可以將本發明應用於如圖11及圖12所示的多角型的反射鏡構件。以下,簡單地說明多角型的反射鏡構件。
圖11所示的反射鏡構件70具備第1樹脂層部72與第2樹脂層部74。又,在第1樹脂層部72與第2樹脂層部74的接合界面形成有複數個錨固部76。反射鏡構件70具有大致三角柱形狀,在構成外周面的3個側面上,分別形成有形成反射面的一對鍍敷被膜78a、78b。鍍敷被膜78a、78b是形成為相互分開且具有長方形狀。在本實施形態中,鍍敷被膜78a的表面當中的一部分(一點鏈線所包圍的區域)是設定為使測定光偏向的第1反射區域,鍍敷被膜78b的整面是設定為使反射光偏向的第2反射區域。又,雖然省略詳細說明,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樹脂層部72與第2樹脂層部74的接合界面具有不包含錨固部76的第1接合區域、以及包含錨固部76的第2接合區域,第1反射區域是形成為覆蓋第1接合區域,第2反射區域是形成為覆蓋第2接合區域。
圖12所示的反射鏡構件80具備第1樹脂層部82與第2樹脂層部84。又,在第1樹脂層部82與第2樹脂層部84的接合界面形成有複數個錨固部86。反射鏡構件80具有大致四角柱形狀,在構成外周面的4個側面上,分別形成有形成反射面的鍍敷被膜88。在本實施形態中,如一點鏈線所示,鍍敷被膜88的表面包含:第1反射區域88a,使測定光偏向;第2反射區域88b,使反射光偏向;及第3反射區域88c,使測定光的一部分及反射光的一部分偏向。此外,雖然省略詳細說明,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樹脂層部82與第2樹脂層部84的接合界面具有不包含錨固部86的第1接合區域、以及包含錨固部86的第2接合區域。從鍍敷被膜88的厚度方向來觀看,第1反射區域88a及第3反射區域88c是形成為重疊於第1接合區域,第2反射區域88b是設置成重疊於第2接合區域。
另外,雖然省略詳細的說明,但亦可將本發明應用於直角稜鏡等其他各種鏡構件。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驅動部34旋轉驅動反射鏡構件30的情況,但亦可在藉由驅動部擺動驅動反射鏡構件的光電感測器(光測距裝置)中應用本發明。在此情況下,反射鏡構件也是和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具備第1樹脂層部、由鍍敷被膜所形成的反射面、及第2樹脂層部。又,驅動部是連接於一體地形成在第2樹脂層部的連接部。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具備將測定光往預定方向偏向掃描的光掃描部18之光電感測器10(光測距裝置100),但是亦可將本發明應用於光電感測器(光測距裝置),前述光電感測器具備使測定光往預定的一個方向偏向的光偏向部。例如,亦可在上述光電感測器10中不設置驅動部34而將反射鏡構件30固定於罩殼102,並且將反射鏡構件30作為光偏向部來使用。又,亦可將本發明應用於具備光掃描部與光偏向部雙方的光電感測器(光測距裝置)。例如,亦可將光電感測器構成為:光偏向部使從光投射部14射出的測定光偏向,光掃描部使已偏向的測定光在監視區域掃描。在此情況下,光掃描部可以構成為例如和上述光掃描部18同樣。又,例如,可以將和光掃描部的反射鏡構件30不同的反射鏡構件30固定於罩殼102,並且將已固定的反射鏡構件30作為光偏向部來使用。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由於可以有效率地製造反射鏡構件,因此可以減少光電感測器及光測距裝置的製造成本。
10:光電感測器 12:控制部 14:光投射部 16:光投射透鏡 18:光掃描部 20:聚光透鏡 22:光接收部 30,70,80:反射鏡構件 32:導引構件 32a:筒狀部 32b:鈎部 32c:開口部 34:驅動部 40,72,82:第1樹脂層部 40a:凸部 40c:凹部 41:接合界面 41a:第1接合區域 41b:第2接合區域 42,74,84:第2樹脂層部 42a:凹部 42b:支撐部 42c:熔接線 42d:凸部 44:連接部 46,78a,78b,88:鍍敷被膜 50,76,86:錨固部 60:反射面(表面) 60a,88a:第1反射區域 60b,88b:第2反射區域 88c:第3反射區域 100:光測距裝置 102:罩殼 A:箭頭 B-B:部分 X:旋轉軸
圖1是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光測距裝置的構成的概略圖。 圖2是顯示反射鏡構件及導引構件的概略構造的剖面圖。 圖3是顯示反射鏡構件的概略立體圖(從斜上方觀看上下翻轉而放置的圖1的反射鏡構件的圖)。 圖4是從圖2的箭頭A所示的方向觀看上下翻轉而放置的反射鏡構件的圖。 圖5是顯示圖4的B-B部分的概略剖面圖。 圖6是顯示第2樹脂層部及連接部的概略圖。 圖7是顯示錨固部的其他例的圖。 圖8是顯示錨固部的其他例的圖。 圖9是顯示錨固部的其他例的圖。 圖10是顯示錨固部的其他例的圖。 圖11是顯示反射鏡構件的其他例的圖。 圖12是顯示反射鏡構件的其他例的圖。
30:反射鏡構件
40:第1樹脂層部
41:接合界面
41a:第1接合區域
41b:第2接合區域
42:第2樹脂層部
42b:支撐部
44:連接部
46:鍍敷被膜
50:錨固部
60:反射面(表面)
60a:第1反射區域
60b:第2反射區域
B-B:部分

Claims (9)

  1. 一種反射鏡構件,其具備: 第1樹脂層部; 反射面,藉由鍍敷被膜而形成在前述第1樹脂層部的一面側;及 第2樹脂層部,設置在前述第1樹脂層部的另一面側, 前述第1樹脂層部與前述第2樹脂層部是由互相不同的材料所構成,並且藉由二色成形而一體成形, 在前述第1樹脂層部與前述第2樹脂層部的接合界面形成有錨固部, 前述錨固部具有:凹部,形成在前述第1樹脂層部及前述第2樹脂層部當中的其中一個;及凸部,形成在前述第1樹脂層部及前述第2樹脂層部當中的另一個且嵌合於前述凹部, 前述接合界面具有:不包含前述錨固部的第1接合區域、及包含前述錨固部的第2接合區域, 從前述鍍敷被膜的厚度方向來觀看,前述反射面具有:第1反射區域,形成為重疊於前述第1接合區域;及第2反射區域,形成為重疊於前述第2接合區域。
  2. 如請求項1之反射鏡構件,其中從前述厚度方向來觀看,前述第2反射區域是配置成包圍前述第1反射區域。
  3. 如請求項1之反射鏡構件,其是在射出測定光並且接收來自物體的反射光之光電感測器中使用, 在前述第2樹脂層部形成有支撐部,前述支撐部支撐將測定光導向前述第1反射區域的導引構件。
  4. 如請求項3之反射鏡構件,其中前述支撐部包含貫通孔, 在前述第1樹脂層部未形成有前述貫通孔及與前述貫通孔對應的熔接線。
  5. 如請求項3之反射鏡構件,其更具備連接部,前述連接部是一體地形成在前述第2樹脂層部,且連接於使前述反射鏡構件擺動或旋轉的驅動部。
  6. 一種光電感測器,其具備: 光投射部,射出測定光; 光接收部,接收從測定對象空間到達的反射光;及 光偏向部及/或光掃描部,前述光偏向部使前述測定光往預定的方向偏向,前述光掃描部使前述測定光在預定的方向上掃描, 前述光偏向部或前述光掃描部包含如請求項1之反射鏡構件。
  7. 如請求項6之光電感測器,其是構成為:前述測定光在前述反射鏡構件的前述反射面的前述第1反射區域反射,而射出到前述測定對象空間,且來自前述測定對象空間的前述反射光,在前述反射面反射而被前述光接收部接收。
  8. 如請求項7之光電感測器,其中前述反射鏡構件的前述反射面是形成為:在前述第2反射區域反射之來自前述測定對象空間的前述反射光是被前述光接收部所接收。
  9. 一種光測距裝置,其具備: 如請求項6之光電感測器;及 控制部,控制前述光投射部及前述光接收部,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測定光及前述反射光來算出和前述測定對象空間中的物體的距離。
TW112117341A 2022-05-25 2023-05-10 反射鏡構件、光電感測器、及光測距裝置 TW2024139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85369 2022-05-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3988A true TW202413988A (zh) 2024-04-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75408B2 (en) Reflection scale and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7336368B2 (en) Optical detecting module and optical detector thereof
WO2010004478A2 (en) Laser self-mixing measuring device
FR2889596A3 (fr) Telemetre optique avec un systeme de lentille d'objectif de reception comprenant deux parties optiques
KR20230126704A (ko) 전송 광학 전력 모니터를 사용하는 LiDAR 시스템
JP3184993U (ja) レーザー測距装置の光信号伝送構造
TWI664398B (zh) Optical rotary encoder
JP5732956B2 (ja) 距離測定装置
KR101556866B1 (ko) 거리 측정 장치
JPH10221064A (ja) 光学式測距装置
KR100274131B1 (ko) 변위정보검출장치
JP2014071028A (ja) レーザレーダ装置
TW202413988A (zh) 反射鏡構件、光電感測器、及光測距裝置
WO2023228775A1 (ja) 反射ミラー部材、光電センサ、および光測距装置
JP2009038321A (ja) 反射型フォトセンサ
JP2010107575A (ja) 光スキャナ
JP2011179938A (ja) 光学式エンコーダ用センサ及び光学式エンコーダ
JP2010256183A (ja) 反射型光電センサ
JP2009038322A (ja) 反射型フォトセンサ
JP2002228491A (ja) 光学式エンコーダ用発光光源装置
JP7341782B2 (ja) 角度検出装置
CN213690109U (zh) 一种结构光控制装置
JP6870456B2 (ja) レーザ走査装置
KR100326170B1 (ko) 광소자의 광도파로열 피치를 측정하는 장치
JP3955400B2 (ja) 寸法測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