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0782A - 鉸鏈 - Google Patents

鉸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0782A
TW202410782A TW111131275A TW111131275A TW202410782A TW 202410782 A TW202410782 A TW 202410782A TW 111131275 A TW111131275 A TW 111131275A TW 111131275 A TW111131275 A TW 111131275A TW 202410782 A TW202410782 A TW 2024107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c
hinge
frame
rotating
shap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1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7045B (zh
Inventor
成艷姣
徐安賜
Original Assignee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097247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628041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7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704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10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0782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鉸鏈,包含兩個導引架、一傳動總成、一施力總成及兩個旋轉支架。該等導引架沿一前後方向反向設置且相間隔。該傳動總成設置於該等導引架之間。該施力總成包括兩個沿該前後方向反向設置的迫緊板。該等旋轉支架沿該前後方向反向設置,每一個該旋轉支架包括一能轉動地樞接於對應的該導引架的弧形樞接組件、一連接於該傳動總成用以致動該傳動總成作動的致動件,及一摩擦接觸對應的該迫緊板的摩擦面。每一個該旋轉支架設置成該弧形樞接組件、該致動件及該摩擦面能同時地分別相對於對應的該導引架、該傳動總成及對應的該迫緊板旋轉。

Description

鉸鏈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鉸鏈,特別是指一種同動式的鉸鏈。
現有具有可撓式螢幕的折疊式電子裝置(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或電子書)通常是透過連接在兩個機體之間的一鉸鏈來達到該等機體能向內折疊的作用。
現有的第一種鉸鏈是包含一同步機構及一扭力機構。該同步機構與該扭力機構各自為獨立的結構。該同步機構主要包括四個導引架,及兩個旋轉架。每一個該旋轉架樞接在對應的兩個該等導引架之間。該等旋轉架分別連接該等機體以帶動該等機體同步旋轉。該扭力機構主要包括兩根軸桿、兩個分別套設於該等軸桿的凸輪,及兩個分別樞接於該等軸桿且分別連接於該等機體的凸輪架。透過該等凸輪架與該等凸輪相配合以將該等機體鎖定在所需的位置。
現有的第二種鉸鏈是將同步機構及扭力機構整合在一起。此種鉸鏈主要包括兩個旋轉架、兩根軸桿、兩個分別樞接於該等軸桿的凸輪架、一設置於該等軸桿並與該等凸輪架相配合的凸輪板,及兩個滑塊連動機構。每一個該滑塊連動機構連接於對應的該旋轉架、對應的該凸輪架及對應的該機體之間。
然而,由於前述兩種鉸鏈的組成構件數量多且結構複雜,因此,存在有整體體積大、製造成本高、組裝成本高、檢驗成本高,以及組成構件管控不便等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其中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夠克服先前技術的至少一個缺點的鉸鏈。
於是,本發明鉸鏈,包含兩個導引架、一傳動總成、一施力總成,及兩個旋轉支架。
該等導引架沿一前後方向反向設置且相間隔。該傳動總成設置於該等導引架之間。該施力總成包括兩個沿該前後方向反向設置的迫緊板。該等旋轉支架沿該前後方向反向設置,每一個該旋轉支架包括一能轉動地樞接於對應的該導引架的弧形樞接組件、一連接於該傳動總成用以致動該傳動總成作動的致動件,及一摩擦接觸對應的該迫緊板的摩擦面。每一個該旋轉支架設置成該弧形樞接組件、該致動件及該摩擦面能同時地分別相對於對應的該導引架、該傳動總成及對應的該迫緊板旋轉,使得該等旋轉支架能透過該傳動總成反向地同步轉動。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個該旋轉支架是透過一體成型方式所製成的一體成型式構件。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個該旋轉支架包括一第一架體、一第二架體,及一連接架體,該第一架體位於對應的該導引架與對應的該迫緊板之間並具有該摩擦面,該第二架體沿該前後方向與該第一架體相間隔並具有該致動件,該連接架體連接於該第一架體與該第二架體之間,該第一架體與該第二架體共同構成該弧形樞接組件。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個該導引架包括沿該前後方向相間隔的一弧形導軌與一弧形導槽,該第一架體形成有一能滑動地連接於該弧形導軌的弧形滑槽,該第二架體具有一能滑動地連接於該弧形導槽的弧形滑軌,該弧形滑槽與該弧形滑軌共同構成該弧形樞接組件。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傳動總成包括兩個樞接於該等導引架之間且彼此相嚙合的連動齒輪軸,及兩個分別嚙合於該等連動齒輪軸左右側的傳動齒輪,該致動件為一嚙合於對應的該傳動齒輪的弓形齒輪。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個該迫緊板具有一迫緊面,該等迫緊板的該等迫緊面分別施加兩個平行於該前後方向且方向相反的壓力於該等旋轉支架的該等摩擦面,使該等迫緊板的該等迫緊面分別迫緊接觸該等摩擦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摩擦面為一凸輪面並具有兩個角度相間隔的第一卡掣部,該迫緊面為一凸輪面並具有兩個角度相間隔的第二卡掣部,每一個該第一卡掣部用以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二卡掣部,每一個該旋轉支架能在一第一角度位置及一第二角度位置之間旋轉,在該第一角度位置時,該等第一卡掣部分別卡掣於該等第二卡掣部,在該第二角度位置時,該等第一卡掣部其中之一位於對應的該迫緊板上方,該等第一卡掣部其中另一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二卡掣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個該第一卡掣部為一凹槽與一凸塊其中之一,每一個該第二卡掣部為該凹槽與該凸塊其中另一。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等旋轉支架能分別繞兩條平行於該前後方向的軸線旋轉,該等軸線沿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的左右方向相間隔,該等軸線沿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與該左右方向的上下方向間隔位於該等導引架上方且高度相同,每一個該旋轉支架的該弧形樞接組件、該致動件及該摩擦面能同時繞對應的該軸線旋轉。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個該迫緊板具有一相反於該迫緊面的外側面,該施力總成還包括兩根支撐桿、一卡扣板,及兩個第一彈簧,該等支撐桿沿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的左右方向相間隔,每一根該支撐桿的軸向沿該前後方向延伸並具有一桿體,及一形成於該桿體一端的桿頭,該桿體穿設於該等導引架、該傳動總成、對應的該旋轉支架及該等迫緊板,該桿頭頂抵於對應的其中一個該迫緊板的該外側面,該卡扣板卡扣於該等支撐桿的該等桿體且鄰近於每一個該桿體相反於該桿頭的一端,每一個該第一彈簧套設於對應的該支撐桿的該桿體且施加彈力地頂抵於該卡扣板及對應的另一個該迫緊板的該外側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施力總成還包括一設置於該卡扣板且位於該等支撐桿之間的銷桿,及一套設於該銷桿的第二彈簧,該第二彈簧施加彈力地頂抵於該卡扣板及對應的另一個該迫緊板的該外側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個該旋轉支架形成有一供對應的該支撐桿的該桿體穿設的弧形定位槽,每一根該支撐桿的該桿體能與對應的該旋轉支架摩擦接觸,每一個該旋轉支架還包括分別位於該弧形定位槽相反端的一第一抵止面與一第二抵止面,每一個該旋轉支架能在一第一角度位置及一第二角度位置之間旋轉,在該第一角度位置時,該第一抵止面抵止於對應的該桿體,在該第二角度位置時,該第二抵止面抵止於對應的該桿體。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個該旋轉支架形成有一弧形定位槽,每一個該旋轉支架還包括分別位於該弧形定位槽相反端的一第一抵止面與一第二抵止面,該施力總成還包括兩根支撐桿,該等支撐桿沿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的左右方向相間隔,每一根該支撐桿的軸向沿該前後方向延伸且穿設於該等導引架、該傳動總成、對應的該旋轉支架的該弧形定位槽及該等迫緊板,每一根該支撐桿能與對應的該旋轉支架摩擦接觸,每一個該旋轉支架能在一第一角度位置及一第二角度位置之間旋轉,在該第一角度位置時,該第一抵止面抵止於對應的該支撐桿,在該第二角度位置時,該第二抵止面抵止於對應的該支撐桿。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傳動總成包括兩個樞接於該等導引架之間且彼此相嚙合的連動齒輪軸,及兩個分別嚙合於該等連動齒輪軸左右側且分別能轉動地套設於該等支撐桿的傳動齒輪,該致動件為一嚙合於對應的該傳動齒輪的弓形齒輪。
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功效:藉由將能達到同步旋轉作用的該等導引架、該傳動總成與該等旋轉支架以及能達到扭力作用的該等旋轉支架與該施力總成整合在一起,以及每一個該旋轉支架同時將該弧形樞接組件、該致動件及該摩擦面等諸元整合為一體成型式構件的結構的設計方式,能大幅地降低該鉸鏈的組成構件數量,使得組成構件在管控上容易,並且方便組裝以縮短組裝工時。藉此,使得該鉸鏈的體積能小型化,並能降低該鉸鏈的製造成本、組裝成本及檢驗成本。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鉸鏈的一實施例,應用在一折疊式電子裝置100,該折疊式電子裝置100可以是例如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或筆記型電腦。該折疊式電子裝置100包括兩個機體101、一可撓式螢幕102、一承載架103,及兩個鉸鏈104。
為了便於後續說明,定義該折疊式電子裝置100的一前後方向X、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X的左右方向Y,及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X與該左右方向Y的上下方向Z。圖1中的該前後方向X是箭頭所指方向為前,反向為後。圖1中的該左右方向Y是箭頭所指方向為左,反向為右。圖1中的該上下方向Z是箭頭所指方向為上,反向為下。
參閱圖1、圖2及圖3,該等機體101沿該左右方向Y反向設置且並排排列。每一個該機體101包含一承載板105。每一個該機體101形成有一內部空間106,該內部空間106的開口位於該機體101側邊。該可撓式螢幕102固定地設置於該等機體101的該等承載板105上。該承載架103設置於該等機體101的該等內部空間106內。該承載架103形成有一開口朝上的容置空間107。該等鉸鏈104沿該前後方向X反向設置於該承載架103的該容置空間107內且沿該前後方向X相間隔,該等鉸鏈104分別固定地連接於該等機體101的該等承載板105。
需說明的是,該等鉸鏈104的使用數量是隨著該等機體101的尺寸不同而變化,在本實施例的其他實施態樣中,該等鉸鏈104數量也可為一個或兩個以上,不以本實施例所揭露的兩個為限。
參閱圖4、圖5、圖6、圖7及圖8,每一個該鉸鏈104包含兩個導引架1、一傳動總成2、兩個旋轉支架3,及一施力總成4。該等導引架1沿該前後方向X反向設置且相間隔並透過螺絲鎖固於該承載架103(如圖3所示)。每一個該導引架1包括沿該前後方向X相間隔的一弧形導軌11與一弧形導槽12。其中一個該導引架1的該弧形導軌11及該弧形導槽12以及另一個該導引架1的該弧形導軌11及該弧形導槽12分別是繞兩條虛擬的軸線A延伸所構成。每一條該軸線A相當於是對應的該導引架1的該弧形導軌11及該弧形導槽12的圓心。該弧形導槽12的兩端分別延伸至該導引架1頂面並呈開放狀。該等軸線A平行於該前後方向X且沿該左右方向Y相間隔,該等軸線A沿該上下方向Z間隔位於該等導引架1上方且高度相同。每一個該導引架1形成有兩個沿該左右方向Y相間隔的樞接孔13,及兩個沿該左右方向Y相間隔的穿孔14。該等穿孔14分別位於該等樞接孔13左右側。
參閱圖4、圖5、圖6及圖9,該傳動總成2設置於該等導引架1之間並包括兩個連動齒輪軸21,及兩個傳動齒輪22。該等連動齒輪軸21沿該左右方向Y排列且彼此相嚙合。每一個該連動齒輪軸21前後兩端分別樞接於該等導引架1的對應該等樞接孔13。該等傳動齒輪22沿該左右方向Y排列且分別嚙合於該等連動齒輪軸21左右側。
參閱圖1、圖4、圖5、圖6及圖10,該等旋轉支架3沿該前後方向X反向設置,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是透過一體成型方式所製成的一體成型式構件,前述一體成型方式例如為射出成型、壓注成型等。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包括一第一架體31、一第二架體32,及一連接架體33。該第一架體31透過一螺絲108鎖固於對應的該承載板105。該第一架體31呈弓架形並具有沿該前後方向X相間隔的一摩擦面311與一內側面312。在本實施例中,該摩擦面311為一繞對應的該軸線A延伸所構成的凸輪面,該摩擦面311具有兩個角度相間隔的第一卡掣部313。每一個該第一卡掣部313是以一凹槽為例。該內側面312位於該摩擦面311內側並面向對應的該導引架1。
參閱圖4、圖5、圖6、圖7及圖11,該第一架體31形成有一由該內側面312朝該摩擦面311方向凹陷的弧形滑槽314,及一由該摩擦面311朝該內側面312方向凹陷並與該弧形滑槽314連通的弧形定位槽315。該弧形滑槽314是繞對應的該軸線A延伸所構成,該弧形滑槽314的其中一端延伸至該第一架體31頂面並呈開放狀。該弧形滑槽314形狀與對應的該導引架1的該弧形導軌11形狀相配合,且該弧形滑槽314能滑動地連接於對應的該導引架1的該弧形導軌11。該弧形定位槽315是繞對應的該軸線A延伸所構成,該弧形定位槽315的相反端分別呈封閉狀。該第一架體31具有分別位於該弧形定位槽315相反端的一第一抵止面316與一第二抵止面317。
參閱圖4、圖5、圖6、圖8及圖9,該第二架體32沿該前後方向X與該第一架體31相間隔且位於該第一架體31內側。該第二架體32位於對應的該導引架1內側且位於對應的該連動齒輪軸21上方及對應的該傳動齒輪22上方。該第二架體32具有一致動件321,及一弧形滑軌322。在本實施例中,該致動件321是一繞對應的該軸線A延伸所構成的弓形齒輪。該致動件321嚙合於該傳動總成2的對應的該傳動齒輪22用以致動該傳動齒輪22轉動。該弧形滑軌322凸設於該致動件321面向該第一架體31的一側,該弧形滑軌322是繞對應的該軸線A延伸所構成。該弧形滑軌322形狀與對應的該導引架1的該弧形導槽12形狀相配合,且該弧形滑軌322能滑動地連接於對應的該導引架1的該弧形導槽12。該第二架體32的該弧形滑軌322與該第一架體31的該弧形滑槽314共同構成該旋轉支架3的一能轉動地樞接於對應的該導引架1的弧形樞接組件30。
參閱圖1、圖6、圖10及圖11,該連接架體33連接於該第一架體31與該第二架體32之間且凸伸出對應的該導引架1一側,該連接架體33鄰近於對應的該第一卡掣部313及該第一抵止面316。該連接架體33透過兩個螺絲109鎖固於對應的該承載板105。
參閱圖6及圖7,該等旋轉支架3能分別繞該等軸線A旋轉,且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能繞對應的該軸線A在一第一角度位置(如圖7所示)及一第二角度位置(如圖12所示)之間旋轉。其中,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設置成該弧形樞接組件30、該致動件321及該摩擦面311能同時地繞對應的該軸線A分別相對於對應的該導引架1、該傳動總成2及該施力總成4旋轉,使得該等旋轉支架3能透過該傳動總成2反向地同步轉動,以帶動該等機體101在一展開狀態(如圖7所示)及一收合狀態(如圖12所示)之間變換。
參閱圖4、圖5、圖6及圖10,該施力總成4包括兩個迫緊板41、兩根支撐桿42、一卡扣板43、兩個第一彈簧44、一銷桿45,及一第二彈簧46。該等迫緊板41沿該前後方向X反向設置且分別位於該等旋轉支架3前後側。每一個該迫緊板41包括沿該前後方向X相間隔的一迫緊面411與一外側面412。該迫緊面411面向對應的該旋轉支架3的該摩擦面311,用以迫緊接觸該摩擦面311。該外側面412位於該迫緊面411外側。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該迫緊板41為一凸輪板,該迫緊面411為一繞對應的該軸線A延伸所構成的凸輪面,該迫緊面411具有兩個角度相間隔的第二卡掣部413。每一個該第二卡掣部413是以一用以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一卡掣部313的凸塊為例。每一個該迫緊板41形成有兩個沿該左右方向Y相間隔的穿孔414,每一個該穿孔414延伸於該迫緊面411與該外側面412之間。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每一個該第二卡掣部413也可為一凹槽,每一個該第一卡掣部313也可為一用以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二卡掣部413的凸塊,不以前述揭露方式為限。
該等支撐桿42沿該左右方向Y相間隔。每一根該支撐桿42的軸向沿該前後方向X延伸並具有一桿體421,及一形成於該桿體421一端的桿頭422。該桿體421形成有一環形卡槽423,該環形卡槽423鄰近於該桿體421相反於該桿頭422的一端。該桿體421用以穿設於每一個該導引架1的對應的該穿孔14、對應的該傳動齒輪22、對應的該旋轉支架3的該弧形滑槽314與該弧形定位槽315,及每一個該迫緊板41的對應的該穿孔414。該桿體421外周面能與對應的該旋轉支架3的該第一架體31摩擦接觸。該桿體421形成有該環形卡槽423的部位能凸伸出對應的該迫緊板41的該外側面412,使得該環形卡槽423與該外側面412相間隔一段適當距離。該桿頭422的外徑大於該桿體421的外徑,用以頂抵於對應的該迫緊板41的該外側面412。
該卡扣板43用以卡扣於該等支撐桿42的該等環形卡槽423並能與對應的該迫緊板41的該外側面412相間隔一段適當距離。每一個該第一彈簧44為一壓縮彈簧,用以套設於對應的該支撐桿42的該桿體421。每一個該第一彈簧44的兩端分別用以施加彈力地頂抵於對應的該迫緊板41的該外側面412及該卡扣板43。該銷桿45設置於該卡扣板43中間處且位於該等支撐桿42的該等桿體421之間,該銷桿45是以一鉚接於該卡扣板43的鉚釘為例。該第二彈簧46為一用以套設於該銷桿45的壓縮彈簧,該第二彈簧46的兩端分別用以施加彈力地頂抵於對應的該迫緊板41的該外側面412及該卡扣板43。
參閱圖6、圖7、圖8及圖9,欲組裝該鉸鏈104的組成構件時,將每一個該連動齒輪軸21的兩端分別穿設於該等導引架1的對應該等樞接孔13,使該等連動齒輪軸21彼此相嚙合。接著,進行該等旋轉支架3與該等導引架1之間的組裝。將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旋轉適當的角度,使該弧形滑槽314的開放端對齊於對應的該導引架1的該弧形導軌11一端,以及該弧形滑軌322的一端對齊於對應的該導引架1的該弧形導槽12的其中一開放端。隨後,將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繞對應的該軸線A相對於對應的該導引架1旋轉至該第一角度位置,使該弧形滑槽314供對應的該弧形導軌11插入以及該弧形滑軌322插入對應的該弧形導槽12。藉此,使該弧形滑槽314及該弧形滑軌322分別滑動地連接於該弧形導軌11及該弧形導槽12。此時,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的該致動件321會嚙合於對應的該傳動齒輪22頂部。
參閱圖6及圖10,將每一個該迫緊板41的該等第二卡掣部413分別卡掣於對應的該旋轉支架3的該等第一卡掣部313,使該等迫緊板41的該等迫緊面411分別接觸該等旋轉支架3的該等摩擦面311。
參閱圖6,及圖7至圖11,將每一根該支撐桿42的該桿體421穿設於每一個該導引架1的對應的該穿孔14、對應的該傳動齒輪22、對應的該旋轉支架3的該弧形滑槽314與該弧形定位槽315,及每一個該迫緊板41的對應的該穿孔414,使該等支撐桿42的該等桿頭422同時抵止於同一個該迫緊板41的該外側面412,以及該等支撐桿42的該等環形卡槽423與另一個該迫緊板41的該外側面412相隔一段距離。此時,每一個該傳動齒輪22能轉動地套設於對應的該支撐桿42的該桿體421。
接著,將每一個該第一彈簧44套設於對應的該桿體421凸伸出該外側面412的部位,以及將該第二彈簧46套設於該銷桿45。將該卡扣板43朝對應的該迫緊板41的該外側面412移動至對齊於該等環形卡槽423的位置,該卡扣板43在前述移動過程中會壓縮該等第一彈簧44及該第二彈簧46,使該等第一彈簧44及該第二彈簧46壓縮變形並蓄積彈力。之後,將該卡扣板43卡扣於該等環形卡槽423,即完成該鉸鏈104的組裝。
參閱圖6,由於該等第一彈簧44及該第二彈簧46壓縮變形並且蓄積彈力,因此,該等第一彈簧44及該第二彈簧46所蓄積的彈力會直接施加在其中一個該迫緊板41的該外側面412,以及透過該卡扣板43及該等支撐桿42傳遞至另一個該迫緊板41的該外側面412。藉此,該施力總成4的該等迫緊板41的該等迫緊面411會分別施加兩個平行於該前後方向X且方向相反的壓力F於該等旋轉支架3的該等摩擦面311,使該等迫緊板41的該等迫緊面411分別迫緊接觸該等摩擦面311。
由於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是透過一體成型方式所製成的一體成型式構件,且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同時成型有該弧形樞接組件30、該致動件321及該摩擦面311並將其整合為一體成型式構件的結構,因此,能大幅地降低該鉸鏈104的組成構件數量,使得組成構件在管控上容易,並且方便組裝以縮短組裝工時。藉此,使得該鉸鏈104的體積能小型化,並能降低該鉸鏈104的製造成本、組裝成本及檢驗成本。
參閱圖1、圖7、圖10及圖11,當該等旋轉支架3分別在該第一角度位置時,該等旋轉支架3呈攤平狀且該等連接架體33分別朝向左右側且相互遠離。該等機體101在該展開狀態,使得該可撓式螢幕102呈攤平狀。每一個該機體101的兩個沿該前後方向X相間隔的內頂端110位於該等軸線A中間,該可撓式螢幕102頂面的一平行於該前後方向X的中心線C也位於該等軸線A中間。藉由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的該等第一卡掣部313分別卡掣於對應的該迫緊板41的該等第二卡掣部413,以及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的該第一抵止面316抵止於對應的該支撐桿42的該桿體421並且被該桿體421擋止,使得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能穩固地定位在該第一角度位置,從而使得該等機體101能穩固地定位在該展開狀態。
參閱圖6至圖11,欲將該等機體101由該展開狀態變換至該收合狀態時,沿一第一旋轉方向R1及一相反於第一旋轉方向R1的第二旋轉方向R2分別旋轉左右該等機體101。每一個該機體101轉動過程中會帶動對應的該旋轉支架3繞對應的該軸線A旋轉,使得該弧形樞接組件30、該致動件321、該摩擦面311及該弧形定位槽315同時地繞對應的該軸線A分別相對於對應的該導引架1、對應的該傳動齒輪22、對應的該迫緊板41的該迫緊面411及對應的該支撐桿42旋轉。其中,該弧形滑槽314會逐漸地滑離對應的該弧形導軌11並凸伸出該弧形導軌11上方,該弧形滑軌322則會逐漸地滑離對應的該弧形導槽12並凸伸出該弧形導槽12上方。該致動件321會致動對應的該傳動齒輪22旋轉,使該傳動齒輪22帶動相嚙合的對應該連動齒輪軸21同步轉動。該摩擦面311的每一個該第一卡掣部313會逐漸地移離對應的該第二卡掣部413並且將對應的該迫緊面411向外頂撐,使對應的該迫緊板41向外移動。該第一抵止面316會逐漸移離對應的該支撐桿42的該桿體421。
參閱圖9、圖12及圖13,由於該傳動總成2的該等連動齒輪軸21彼此相嚙合,因此,該等連動齒輪軸21反向轉動的角度會相同,使得該等旋轉支架3分別沿該第一旋轉方向R1及該第二旋轉方向R2反向地同步旋轉的角度相同。此外,由於該等傳動齒輪22分別嚙合於該等連動齒輪軸21左右側,且該等致動件321分別嚙合於該等傳動齒輪22頂部,因此,該等致動件321分別繞該等軸線A反向旋轉的過程中會逐漸地相互遠離。
參閱圖7及圖12,由於該等機體101的該等內頂端110以及該可撓式螢幕102的該中心線C皆位於該等軸線A中間,因此,該等機體101透過該等旋轉支架3分別繞該等軸線A轉動的過程中,每一個該機體101的該等內頂端110會逐漸地朝向對應的該軸線A下方轉動,使得該等機體101的該等內頂端110相互遠離。同時,該等機體101會彎折該可撓式螢幕102,使該可撓式螢幕102的該中心線C下降高度並且形成一繞該中心線C彎曲的彎曲部111。
參閱圖6、圖12、圖13、圖14及圖15,當該等旋轉支架3分別旋轉至該第二角度位置時,該等旋轉支架3呈豎直狀且該等致動件321相互遠離而該等連接架體33相互靠近。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中鄰近於該連接架體33的對應該第一卡掣部313位於對應的該迫緊板41上方,而遠離該連接架體33的對應該第一卡掣部313則與對應的該迫緊板41的對應該第二卡掣部413位置對齊。藉由該等第一彈簧44及該第二彈簧46所蓄積的彈力作用,每一個該迫緊板41會自動地向內並朝對應的該旋轉支架3移動,使得該第二卡掣部413自動地卡掣於對應該第一卡掣部313進而產生一頓點感。藉此,使得使用者能透過此頓點感得知該旋轉支架3已旋轉至該第二角度位置。此外,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的該第二抵止面317抵止於對應的該支撐桿42的該桿體421並且被該桿體421擋止,以防止該旋轉支架3繼續轉動。藉由該第二卡掣部413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一卡掣部313,以及該桿體421擋止該第二抵止面317,使得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能穩固地定位在該第二角度位置。
參閱圖12及圖13,當該等旋轉支架3分別定位在該第二角度位置時,該等機體101定位在該等承載板105相向的該收合狀態。藉由該等旋轉支架3的該等弧形樞接組件30(如圖6所示)分別繞該等軸線A旋轉,使得該等旋轉支架3分別定位在該第二角度位置時,該等致動件321相互遠離,且該等機體101的該等內頂端110在該左右方向Y上形成有一間距D,因此,提供了該可撓式螢幕102的該彎曲部111足夠大的彎曲下沉空間。藉此,能避免該可撓式螢幕102的該彎曲部111的曲率半徑過小而產生損傷。
參閱圖12、圖13、圖14及圖15,欲將該等機體101由該收合狀態變換至該展開狀態時,沿該第二旋轉方向R2及該第一旋轉方向R1分別旋轉左右該等機體101,以帶動該等旋轉支架3分別繞該等軸線A旋轉。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在旋轉過程中,該弧形滑槽314會逐漸地滑入對應的該弧形導軌11,該弧形滑軌322(如圖8所示)則會逐漸地滑入對應的該弧形導槽12。該等致動件321相互靠近而該等連接架體33相互遠離。該摩擦面311的該第一卡掣部313會逐漸地移離對應的該第二卡掣部413並且將對應的該迫緊面411(如圖6所示)向外頂撐,使對應的該迫緊板41向外移動。該第二抵止面317會逐漸移離對應的該支撐桿42的該桿體421。
此外,該等機體101透過該等旋轉支架3分別繞該等軸線A轉動的過程中,每一個該機體101的該等內頂端110會逐漸地朝上並朝向該等軸線A中間轉動,使得該等機體101的該等內頂端110相互靠近。同時,該等機體101會帶動該可撓式螢幕102的該彎曲部111上移並逐漸將該彎曲部111攤平。
參閱圖6、圖7、圖10及圖11,當該等旋轉支架3分別旋轉至該第一角度位置時,該等旋轉支架3呈攤平狀。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的該等第一卡掣部313分別與對應的該迫緊板41的該等第二卡掣部413位置對齊。藉由該等第一彈簧44及該第二彈簧46所蓄積的彈力作用,每一個該迫緊板41會自動地向內並朝對應的該旋轉支架3移動,使得該等第二卡掣部413自動地分別卡掣於該等第一卡掣部313進而產生一頓點感。藉此,使得使用者能透過此頓點感得知該旋轉支架3已旋轉至該第一角度位置。此外,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的該第一抵止面316抵止於對應的該支撐桿42的該桿體421並且被該桿體421擋止,以防止該旋轉支架3繼續轉動。藉此,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即回復並定位在該第一角度位置,使得該等機體101回復並定位在該展開狀態。
參閱圖7、圖8及圖9,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藉由該第一架體31的該弧形滑槽314及該第二架體32的該弧形滑軌322分別滑動地連接於對應的該導引架1的該弧形導軌11及該弧形導槽12的方式,能提升滑動過程的平衡性、穩定性及順暢度,並能防止該致動件321脫離對應的該傳動齒輪22的情形產生。
參閱圖6、圖10、圖11及圖12,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在該第一角度位置與該第二角度位置之間旋轉的過程中,藉由該摩擦面311摩擦接觸對應的該迫緊板41的該迫緊面411所產生的扭力作用,使得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能無段地定位在任一個所需的角度位置。此外,藉由該第一架體31在旋轉過程中與對應的該桿體421外周面產生摩擦,能進一步地提升該旋轉支架3定位在所需角度位置時的穩定性。
藉由該等迫緊板41、該等支撐桿42、該卡扣板43及該等第一彈簧44將該導引架1、該傳動總成2,及該等旋轉支架3連接在一起的方式,使得該施力總成4能透過較少的元件便能將前述構件穩固地組裝在一起。藉此,能進一步地降低該鉸鏈104的組成構件數量、製造成本、組裝成本及檢驗成本。此外,藉由該等第一彈簧44及該第二彈簧46所提供的彈力,使得該等迫緊板41的該等迫緊面411分別施加該等壓力F於該等旋轉支架3的該等摩擦面311,藉此,該等旋轉支架3能分別受到扭力作用而定位。藉此,能提升該等旋轉支架3的定位平衡性及穩定性。再者,藉由每一根該支撐桿42與對應的該旋轉支架3的該弧形定位槽315相配合的方式,能防止該旋轉支架3轉向過度而脫離對應的該導引架1。藉由該銷桿45及該第二彈簧46的設計,能提升該等壓力F的壓力值。
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該鉸鏈104也可依照需求而有下述不同的實施態樣:
其中一種實施態樣: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的該摩擦面311省略該等第一卡掣部313而設計成平面,每一個該迫緊板41的該迫緊面411省略該等第二卡掣部413而設計成平面。該摩擦面311與該迫緊面411同樣能透過面與面之間的摩擦而達到鎖定定位的效果。
另一種實施態樣:該施力總成4省略該銷桿45及該第二彈簧46。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的該鉸鏈104,藉由將能達到同步旋轉作用的該等導引架1、該傳動總成2與該等旋轉支架3以及能達到扭力作用的該等旋轉支架3與該施力總成4整合在一起,以及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同時將該弧形樞接組件30、該致動件321及該摩擦面311等諸元整合為一體成型式構件的結構的設計方式,能大幅地降低該鉸鏈104的組成構件數量,使得組成構件在管控上容易,並且方便組裝以縮短組裝工時。藉此,使得該鉸鏈104的體積能小型化,並能降低該鉸鏈104的製造成本、組裝成本及檢驗成本。本實施例的該鉸鏈104透過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的該第一架體31及該第二架體32共同樞接並夾持住對應的該導引架1的設計方式,相較於先前技術的第一種鉸鏈而言能節省該等導引架1的使用數量。本實施例的該鉸鏈104透過每一個該旋轉支架3為一體成型式構件且同時具有該弧形樞接組件30、該致動件321及該摩擦面311的設計方式,使得該旋轉支架3同時具有先前技術的第一、二種鉸鏈的旋轉架及凸輪架的功能,因此能省略第一、二種鉸鏈的凸輪架的使用,並且能省略第二種鉸鏈的滑塊連動機構的使用,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折疊式電子裝置 101:機體 102:可撓式螢幕 103:承載架 104:鉸鏈 105:承載板 106:內部空間 107:容置空間 108:螺絲 109:螺絲 110:內頂端 111:彎曲部 1:導引架 11:弧形導軌 12:弧形導槽 13:樞接孔 14:穿孔 2:傳動總成 21:連動齒輪軸 22:傳動齒輪 3:旋轉支架 30:弧形樞接組件 31:第一架體 311:摩擦面 312:內側面 313:第一卡掣部 314:弧形滑槽 315:弧形定位槽 316:第一抵止面 317:第二抵止面 32:第二架體 321:致動件 322:弧形滑軌 33:連接架體 4:施力總成 41:迫緊板 411:迫緊面 412:外側面 413:第二卡掣部 414:穿孔 42:支撐桿 421:桿體 422:桿頭 423:環形卡槽 43:卡扣板 44:第一彈簧 45:銷桿 46:第二彈簧 A:軸線 C:中心線 D:間距 F:壓力 R1:第一旋轉方向 R2:第二旋轉方向 X:前後方向 Y:左右方向 Z:上下方向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立體圖,說明本發明鉸鏈的一實施例應用於一折疊式電子裝置,說明兩個機體、一可撓式螢幕,及兩個鉸鏈之間的組裝關係; 圖2是圖1的一不完整立體分解圖,說明該等機體、一承載架,及該等鉸鏈之間的組裝關係; 圖3是圖2的一局部立體分解圖,說明該承載架及該等鉸鏈之間的組裝關係; 圖4是該實施例的一立體分解圖,說明兩個導引架、一傳動總成、兩個旋轉支架,及一施力總成之間的組裝關係; 圖5是該實施例由另一視角觀看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6是該實施例的一俯視圖; 圖7是沿圖6中的VII-VII線所截取的一剖視圖,說明該旋轉支架在一第一角度位置; 圖8是沿圖6中的VIII-VIII線所截取的一剖視圖; 圖9是沿圖6中的IX-IX線所截取的一剖視圖; 圖10是沿圖6中的X-X線所截取的一剖視圖; 圖11是沿圖6中的XI-XI線所截取的一剖視圖; 圖12是該實施例的一剖視圖,說明該旋轉支架在一第二角度位置; 圖13是該實施例的一剖視圖; 圖14是該實施例的一剖視圖;及 圖15是該實施例的一剖視圖。
104:鉸鏈
1:導引架
11:弧形導軌
12:弧形導槽
2:傳動總成
21:連動齒輪軸
22:傳動齒輪
3:旋轉支架
30:弧形樞接組件
31:第一架體
311:摩擦面
312:內側面
314:弧形滑槽
32:第二架體
321:致動件
322:弧形滑軌
33:連接架體
4:施力總成
41:迫緊板
411:迫緊面
412:外側面
42:支撐桿
421:桿體
422:桿頭
423:環形卡槽
43:卡扣板
44:第一彈簧
45:銷桿
46:第二彈簧
A:軸線
F:壓力
X:前後方向
Y:左右方向

Claims (15)

  1. 一種鉸鏈,包含: 兩個導引架,沿一前後方向反向設置且相間隔; 一傳動總成,設置於該等導引架之間; 一施力總成,包括兩個沿該前後方向反向設置的迫緊板;及 兩個旋轉支架,沿該前後方向反向設置,每一個該旋轉支架包括一能轉動地樞接於對應的該導引架的弧形樞接組件、一連接於該傳動總成用以致動該傳動總成作動的致動件,及一摩擦接觸對應的該迫緊板的摩擦面,每一個該旋轉支架設置成該弧形樞接組件、該致動件及該摩擦面能同時地分別相對於對應的該導引架、該傳動總成及對應的該迫緊板旋轉,使得該等旋轉支架能透過該傳動總成反向地同步轉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鉸鏈,其中,每一個該旋轉支架是透過一體成型方式所製成的一體成型式構件。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鉸鏈,其中,每一個該旋轉支架包括一第一架體、一第二架體,及一連接架體,該第一架體位於對應的該導引架與對應的該迫緊板之間並具有該摩擦面,該第二架體沿該前後方向與該第一架體相間隔並具有該致動件,該連接架體連接於該第一架體與該第二架體之間,該第一架體與該第二架體共同構成該弧形樞接組件。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鉸鏈,其中,每一個該導引架包括沿該前後方向相間隔的一弧形導軌與一弧形導槽,該第一架體形成有一能滑動地連接於該弧形導軌的弧形滑槽,該第二架體具有一能滑動地連接於該弧形導槽的弧形滑軌,該弧形滑槽與該弧形滑軌共同構成該弧形樞接組件。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鉸鏈,其中,該傳動總成包括兩個樞接於該等導引架之間且彼此相嚙合的連動齒輪軸,及兩個分別嚙合於該等連動齒輪軸左右側的傳動齒輪,該致動件為一嚙合於對應的該傳動齒輪的弓形齒輪。
  6. 如請求項1至5其中任一項所述的鉸鏈,其中,每一個該迫緊板具有一迫緊面,該等迫緊板的該等迫緊面分別施加兩個平行於該前後方向且方向相反的壓力於該等旋轉支架的該等摩擦面,使該等迫緊板的該等迫緊面分別迫緊接觸該等摩擦面。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鉸鏈,其中,該摩擦面為一凸輪面並具有兩個角度相間隔的第一卡掣部,該迫緊面為一凸輪面並具有兩個角度相間隔的第二卡掣部,每一個該第一卡掣部用以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二卡掣部,每一個該旋轉支架能在一第一角度位置及一第二角度位置之間旋轉,在該第一角度位置時,該等第一卡掣部分別卡掣於該等第二卡掣部,在該第二角度位置時,該等第一卡掣部其中之一位於對應的該迫緊板上方,該等第一卡掣部其中另一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二卡掣部。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鉸鏈,其中,每一個該第一卡掣部為一凹槽與一凸塊其中之一,每一個該第二卡掣部為該凹槽與該凸塊其中另一。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鉸鏈,其中,該等旋轉支架能分別繞兩條平行於該前後方向的軸線旋轉,該等軸線沿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的左右方向相間隔,該等軸線沿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與該左右方向的上下方向間隔位於該等導引架上方且高度相同,每一個該旋轉支架的該弧形樞接組件、該致動件及該摩擦面能同時繞對應的該軸線旋轉。
  10. 如請求項6所述的鉸鏈,其中,每一個該迫緊板具有一相反於該迫緊面的外側面,該施力總成還包括兩根支撐桿、一卡扣板,及兩個第一彈簧,該等支撐桿沿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的左右方向相間隔,每一根該支撐桿的軸向沿該前後方向延伸並具有一桿體,及一形成於該桿體一端的桿頭,該桿體穿設於該等導引架、該傳動總成、對應的該旋轉支架及該等迫緊板,該桿頭頂抵於對應的其中一個該迫緊板的該外側面,該卡扣板卡扣於該等支撐桿的該等桿體且鄰近於每一個該桿體相反於該桿頭的一端,每一個該第一彈簧套設於對應的該支撐桿的該桿體且施加彈力地頂抵於該卡扣板及對應的另一個該迫緊板的該外側面。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鉸鏈,其中,該施力總成還包括一設置於該卡扣板且位於該等支撐桿之間的銷桿,及一套設於該銷桿的第二彈簧,該第二彈簧施加彈力地頂抵於該卡扣板及對應的另一個該迫緊板的該外側面。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鉸鏈,其中,每一個該旋轉支架形成有一供對應的該支撐桿的該桿體穿設的弧形定位槽,每一根該支撐桿的該桿體能與對應的該旋轉支架摩擦接觸,每一個該旋轉支架還包括分別位於該弧形定位槽相反端的一第一抵止面與一第二抵止面,每一個該旋轉支架能在一第一角度位置及一第二角度位置之間旋轉,在該第一角度位置時,該第一抵止面抵止於對應的該桿體,在該第二角度位置時,該第二抵止面抵止於對應的該桿體。
  13. 如請求項1至5其中任一項所述的鉸鏈,其中,該等旋轉支架能分別繞兩條平行於該前後方向的軸線旋轉,該等軸線沿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的左右方向相間隔,該等軸線沿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與該左右方向的上下方向間隔位於該等導引架上方且高度相同,每一個該旋轉支架的該弧形樞接組件、該致動件及該摩擦面能同時繞對應的該軸線旋轉。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鉸鏈,其中,每一個該旋轉支架形成有一弧形定位槽,每一個該旋轉支架還包括分別位於該弧形定位槽相反端的一第一抵止面與一第二抵止面,該施力總成還包括兩根支撐桿,該等支撐桿沿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的左右方向相間隔,每一根該支撐桿的軸向沿該前後方向延伸且穿設於該等導引架、該傳動總成、對應的該旋轉支架的該弧形定位槽及該等迫緊板,每一根該支撐桿能與對應的該旋轉支架摩擦接觸,每一個該旋轉支架能在一第一角度位置及一第二角度位置之間旋轉,在該第一角度位置時,該第一抵止面抵止於對應的該支撐桿,在該第二角度位置時,該第二抵止面抵止於對應的該支撐桿。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鉸鏈,其中,該傳動總成包括兩個樞接於該等導引架之間且彼此相嚙合的連動齒輪軸,及兩個分別嚙合於該等連動齒輪軸左右側且分別能轉動地套設於該等支撐桿的傳動齒輪,該致動件為一嚙合於對應的該傳動齒輪的弓形齒輪。
TW111131275A 2022-08-15 2022-08-19 鉸鏈 TWI7970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2478.5 2022-08-15
CN202210972478.5A CN117628041A (zh) 2022-08-15 2022-08-15 铰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7045B TWI797045B (zh) 2023-03-21
TW202410782A true TW202410782A (zh) 2024-03-01

Family

ID=86692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1275A TWI797045B (zh) 2022-08-15 2022-08-19 鉸鏈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6517A1 (zh)
CN (1) CN117628041A (zh)
TW (1) TWI79704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4036B (en) * 2005-07-28 2009-08-21 Sanyo Electric Co Hinge mechanism of foldable machine and fordable machine with the same hinge mechanism
TWI697629B (zh) * 2019-06-14 2020-07-0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隱藏式對開鉸鏈
US10955880B2 (en) * 2019-06-28 2021-03-23 Apple Inc. Folding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geared hinges
CN114338859A (zh) * 2020-09-29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217814524U (zh) * 2022-08-15 2022-11-15 深圳市富世达通讯有限公司 铰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0308B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四)
WO2019134696A1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US11846997B2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TWI714385B (zh) 同動式鉸鏈
WO2019134695A1 (zh) 一种半自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WO2019134693A1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TWI648480B (zh) 雙軸鉸鏈及使用此雙軸鉸鏈的電子機器
CN211423150U (zh)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TWI676097B (zh) 轉軸結構與應用此轉軸結構的電子裝置
WO2019134694A1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217849479U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设备
CN115529372A (zh)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折叠装置
CN217177145U (zh) 折叠式铰链
TWM634667U (zh) 鉸鏈
US8547696B2 (en) Latch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21143682A1 (zh) 一种铰链
JP7281817B2 (ja) 電子機器の二軸式ヒンジ機構
TW202410782A (zh) 鉸鏈
TWI797045B (zh) 鉸鏈
TWI506404B (zh) 支撐架結構
WO2022228158A1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7440547U (zh) 柔屏转轴结构
CN217421852U (zh) 一种柔屏转轴结构
CN117351844B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US20220129045A1 (en) Hinge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