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8926A - 非石墨化性碳、混合碳粉、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鋰離子二次電池 - Google Patents

非石墨化性碳、混合碳粉、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鋰離子二次電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8926A
TW202408926A TW112124084A TW112124084A TW202408926A TW 202408926 A TW202408926 A TW 202408926A TW 112124084 A TW112124084 A TW 112124084A TW 112124084 A TW112124084 A TW 112124084A TW 202408926 A TW202408926 A TW 2024089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ion secondary
negative electrode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4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村友輔
須藤幹人
小林輝
伏脇祐介
古谷亜斗夢
芳賀��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杰富意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杰富意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杰富意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杰富意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杰富意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8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8926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可得到高放電容量的非石墨化性碳、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及鋰離子二次電池。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對於X射線繞射圖案,進行裏特沃爾德(Rietveld)分析而得到輪廓,使用上述輪廓藉由Williamson-Hall法而求得的應變ε,係0.081~0.120;對於上述X射線繞射圖案,進行裏特沃爾德分析而得到的對應002反射的晶格面間隔d002,係0.360~0.370nm。

Description

非石墨化性碳、混合碳粉、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鋰離子二次電池
本發明係關於非石墨化性碳、混合碳粉、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及鋰離子二次電池。
近年來,由於對於地球環境保護的世界性認識提高,需要減少化石燃料之使用及降低CO 2排放量,作為其手段之一,利用可再生能量的發電漸漸普及。另一方面,以太陽光發電及風力發電等為代表的利用可再生能量的發電,由於時間帶、氣象條件及季節等而輸出容易變動。因此,藉由組合用以使輸出變動平準化之電力儲能系統(Energy Storage System,以下,亦稱作ESS。),及利用可再生能量的發電,以達到電力供給之穩定化。 用於電力儲能系統的電力儲存之手段,例如可舉例二次電池。電力儲能系統中使用的二次電池需要大容量,故每單位體積及質量之能量密度高,且能夠小型化的鋰離子二次電池(LIB)正受到注目。現今,鋰離子二次電池之負極材料,一般而言使用碳材料。碳以外之負極材料,Si、Sn、Ti及V等金屬、含有上述金屬及鋰的金屬氧化物,以及,碳與上述金屬之混合材料等正處於研究階段。
碳材料之中,若將石墨系之材料用於負極材料,則可得到具備高放電容量的鋰離子二次電池,因此其被廣泛使用在針對行動裝置用電子設備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等。另一方面,就ESS用途而言,具有高放電容量及良好的週期特性的非石墨化性碳材料為合適。特別是,與混合動力車用二次電池等不同,ESS用途中強烈需要低充電率且能夠大容量充電的充電容量、用以進行小型化之高體積容量,及能夠長時間重複充放電的壽命特性。
作為鋰離子二次電池之負極材料中所使用的非石墨化性碳之結構性特徵點,可舉例:微晶徑小的石墨單元係無配向地結晶化的點、石墨單元間具有細孔的點,及於石墨單元中的石墨烯之疊層方向之層間距離(c軸長)為長的點。由於這些結構性特徵,已知不僅是石墨烯之層間,於細孔亦可以吸藏(Occlusion)Li,故相較於石墨(純粹的石墨)之理論容量372mAh/g,非石墨化性碳具有高充放電容量。此外,由於c軸長為長,伴隨Li之去插入的體積變化小,壽命特性(週期特性)亦優良。
就非石墨化性碳而言,例如,專利文獻1揭示藉由將與由X射線繞射求得的c軸方向之微晶徑,及對應002反射的晶格面間隔相關的指標設為特定的範圍,可得到鋰吸藏量大的碳材料。 此外,專利文獻2揭示一種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其使用了由X射線繞射求得的c軸方向之微晶徑、對應002反射的晶格面間隔,及a軸方向之微晶徑在規定之範圍內的碳材料。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8-180868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平10-2191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另一方面,以往碳材料之微晶徑係藉由謝樂(Scherrer)公式及學振法等而求得,亦即,係僅由X射線繞射圖案中的繞射峰值之半寬度而求得,並沒有考慮由碳材料之應變所致之半寬度的擴展。 本案發明人們,針對可得到高放電容量的非石墨化性碳之結構及製造方法進行了探討。其結果,有以下見解:僅將以習知之方法得到的微晶徑控制在特定的範圍,難以得到充分的放電容量,從而需要改善。
本發明係有鑑於以上觀點而成者,目的係提供可得到高放電容量的非石墨化性碳、混合碳粉、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及鋰離子二次電池。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案發明者,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了潛心研究之結果,發現以Williamson-Hall法得到碳材料之應變之資訊,若該應變係規定之範圍、對應002反射的晶格面間隔係規定之範圍,則可達成上述課題,乃至完成本發明。亦即,發現藉由以下構成可解決上述課題。
[1] 一種非石墨化性碳,對於X射線繞射圖案,進行裏特沃爾德(Rietveld)分析而得到輪廓,使用上述輪廓藉由Williamson-Hall法而求得的應變ε,係0.081~ 0.120; 對於上述X射線繞射圖案,進行裏特沃爾德分析而得到的對應002反射的晶格面間隔d002,係0.360~0.370nm。 [2] 一種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含有如[1]之非石墨化性碳。 [3] 一種鋰離子二次電池,具有如[2]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 [4] 一種混合碳粉,含有如[1]之非石墨化性碳,及石墨;其中 上述非石墨化性碳之含量,相對於上述混合碳粉之全部質量係1~20質量%; 剩餘部分係上述石墨。 [5] 一種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含有如[4]之混合碳粉。 [6] 一種鋰離子二次電池,具有如[5]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可得到高放電容量的非石墨化性碳、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及鋰離子二次電池。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 以下所記載的構成要件之說明,可基於本發明之代表性實施態樣而施行,但本發明並不受限於這些實施態樣。
以下,表示本說明書中之各記載的意思。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惟,以下記載的實施形態為一例,本發明不受限於以下所記載的實施形態。 另外,本說明書中使用「~」來表示的數值範圍,意為包含「~」之前後所記載的數值作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範圍。
[非石墨化性碳] 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對於X射線繞射圖案,進行裏特沃爾德分析而得到輪廓,使用上述輪廓並藉由Williamson-Hall法求得的應變ε,係0.081~0.120;對於上述X射線繞射圖案,進行裏特沃爾德分析而得到的對應002反射的晶格面間隔d002,係0.360~0.370nm。 裏特沃爾德分析及Williamson-Hall法之詳細的條件,將於後段詳述。 雖然並不清楚藉由控制應變ε,而可得到高放電容量的機制,但本案發明人們推測如下。亦即,據認為應變ε係0.081以上之情形,表示在層結構被導入空孔等缺陷,該空孔等缺陷會吸藏Li,而可得到高放電容量。另一方面,應變ε若超過0.120,則空孔等缺陷量會增加而非石墨化性碳之密度會降低,每單位體積之放電容量會降低,故應變ε係設為0.120以下。
控制應變ε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藉由將於後段說明的不熔化設為多段處理而使粒子內部之氧化度均一化,可以將應變ε控制在規定之範圍。此外,將非石墨化性碳之原料進行煅燒的溫度越低,則非石墨化性碳之粒徑越大,藉由煅燒而導入的應變ε有變大之傾向。
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如上述般,進行裏特沃爾德分析而得到的對應002反射的晶格面間隔d002(以下,亦簡稱「晶格面間隔d002」。),係0.360nm以上且0.370nm以下。 雖然並不清楚藉由控制晶格面間隔d002,而可得到高放電容量的機制,但本案發明人們推測如下。亦即,據認為晶格面間隔d002若係0.360nm以上,則Li之去插入口大而Li能夠輕易地去插入,可以有效地活用許多層間之Li吸藏處,而可得到高放電容量。此外,伴隨Li之去插入而石墨烯層間距離重複變化時,結晶結構不容易崩壞,亦可以得到良好的週期特性。晶格面間隔d002宜為0.361nm以上。另一方面,晶格面間隔d002若超過0.370nm,則非石墨化性碳之密度會降低,每單位體積之放電容量會降低,故晶格面間隔d002係設為0.370nm以下。晶格面間隔d002宜為0.366nm以下。
控制晶格面間隔d002之方法沒有特別限定,例如,作為非石墨化性碳之原料,可以選擇藉由煅燒而使晶格面間隔d002成為本發明之範圍者。例如,選自煤系瀝青(Pitch)、石油系瀝青等瀝青;酚醛樹脂、呋喃樹脂等樹脂;瀝青與樹脂之混合物等即可,就晶格面間隔d002容易成為規定之範圍之觀點,特宜為煤系瀝青。
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之利用BET法使用氮氣而測得的比表面積(BET比表面積),就抑制與電解液之反應之觀點,宜為10m 2/g以下,較宜為1~6m 2/g。 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之平均粒徑,宜為1~50μm,較宜為20~35μm。 另外,上述平均粒徑,係指雷射繞射式粒度分布計之累積度數按體積百分率計為50%時之粒徑(D 50)。
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之真密度,宜為1.45g/cm 3以上,較宜為1.47g/cm 3以上,更宜為1.49g/cm 3以上。真密度,係依循JIS R7222記載之方法,使用丁醇,藉由利用比重瓶的液相置換法而求得。
此外,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係假設非石墨化性碳之形狀為緻密的真球,上述BET比表面積相對於由上述平均粒徑及上述真密度算出的比表面積之比,宜為30.0以下,較宜為10.0以下,更宜為5.0以下。上述比若為適宜的範圍,則非石墨化性碳之表面凹凸會變小,可以抑制與電解液之反應。
[裏特沃爾德分析] 在本發明中,裏特沃爾德分析係按以下程序進行。 首先,進行非石墨化性碳之X射線繞射測定,得到非石墨化性碳之X射線繞射圖案。X射線繞射測定係設定為:X射線:CuKα線、掃描範圍(2θ):3~90˚、步徑(Step):0.02˚而得到X射線繞射圖案。掃描率,係調整成002反射之峰值強度會落入讀數1000~3000之間。 X射線繞射測定裝置,係使用Rigaku股份有限公司製之Ultima IV,不使用單光儀。另外,非石墨化性碳之測定用試料,係以成為全部質量的5質量%之方式使用研缽將作為內部標準之CeO 2(二氧化鈰 NIST製)混合到非石墨化性碳,並將得到的粉體填充至槽中。
然後,對於得到的X射線繞射圖案,於以下條件進行裏特沃爾德分析。針對裏特沃爾德分析係參考了中井泉、泉富士夫編輯,「實際粉末X射線分析(第2版)」朝倉書店(2009年)。另外,對於對應CuKα 1(0.1540593nm),及CuKα 2(0.1544427nm)之各自波長的峰值進行分析。 首先,算出原子位移參數及選擇配向參數。條件設定如下。 ・初期結構:非石墨化性碳:ICSD No.:76767 (P63/mmc)、內部標準CeO 2(NIST):ICSD No.:24887 ・分析軟體:RIETAN-FP(ver2.32) ・輪廓函數:非緩和反射:虎谷之分割、pseudo-Voigt函數、緩和反射:擴張分割pseudo-Voigt函數 ・裏特沃爾德分析角度:2θ:3~90˚ 此處,將以下參數按下述條件予以最適化。 1.背景參數(8個) 2.尺度因子(1個)×2相分 3.輪廓函數:非緩和反射:虎谷之分割、pseudo-Voigt函數、緩和反射:擴張分割pseudo-Voigt函數、輪廓參數(11個)×2相分 4.非石墨化性碳之晶格常數a軸、c軸(2個)、內部標準CeO 2之晶格常數a軸(1個) 5.原子位移參數、非石墨化性碳:2b位置、2c位置(2個)、內部標準CeO 2:4a位置、8c位置(2個) 6.選擇配向參數、非石墨化性碳:(001)、(100)、(101)(3個)、不考慮CeO 2之選擇配向。 調整參數的初始值並重複分析,重複進行直到分析收斂,Rwp(加權的可靠度因子)成為7以下,S(適配度指標,Goodness of fit indicator)成為2以下。將得到的原子位移參數及選擇配向參數用於後續分析。
然後,算出非石墨化性碳之晶格常數(a軸及c軸)。 ・初期結構:於上述最適化後的結構 ・輪廓函數:Thompson,Cox,Hastings(TCH)之pseudo-Voigt函數 ・裏特沃爾德分析角度:2θ:3~90˚ 此處,將以下參數予以最適化。 1.背景參數(8個) 2.尺度因子(1個)×2相分 3.輪廓函數:Thompson,Cox,Hastings(TCH)之pseudo-Voigt函數、輪廓參數(7個) 4.非石墨化性碳之晶格常數:a軸、c軸(2個)內部標準CeO 2之晶格常數a軸(1個) 調整參數的初始值並重複分析,重複進行直到分析收斂,Rwp成為7以下,S成為2以下。將得到的c軸之晶格常數除以2而得的值設為晶格面間隔d002。
[Williamson-Hall法] 在本發明中,利用Williamson-Hall法的分析係按以下程序進行。 針對藉由裏特沃爾德分析而得到的X射線繞射圖案之輪廓之對應CuKα 1,及CuKα 2之各自波長的峰值,由各繞射角θ[rad]中之半寬度β[rad],依照下式求得微晶徑D及應變ε。另外,λ係X射線的波長,CuKα 1的波長使用0.1540593nm,CuKα 2的波長使用0.1544427nm。 βcosθ/λ=2εsinθ/λ+1/D 此處,將縱軸設為βcosθ/λ,横軸設為2sinθ/λ並進行作圖,由以最小平方法進行擬合(Fitting)而求得的斜率,可以求得應變ε。上述作圖,亦稱作Williamson-Hall作圖。
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就可得到高放電容量之觀點,可以適合用來作為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之負極活性材料。使用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的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除了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以外,還可以含有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中通常使用的成分及構件。
[非石墨化性碳之製造方法] 針對為了得到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之製造方法之例說明如下。另外,為了得到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之製造方法,並不受限於以下之例。 非石墨化性碳之製造方法,可舉例以下方法:對於非石墨化性碳之原料進行交聯處理,對於得到的交聯處理品進行不熔化處理,對於得到的不熔化處理品進行粉碎處理,對於得到的粉碎處理品進行煅燒處理。 以下,針對各處理進行說明。
[交聯處理] 首先,對於非石墨化性碳之原料(以下,亦簡稱「原料」。)施以交聯處理而得到交聯處理品。 此處,製造方法之例中使用的原料沒有特別限定,可以使用習知公知之原料。原料,例如可舉例:煤系瀝青(Pitch)、石油系瀝青等瀝青;酚醛樹脂、呋喃樹脂等樹脂;瀝青與樹脂之混合物等,其中,就經濟性等觀點而言,宜為煤系瀝青、石油系瀝青等瀝青。
對於上述之原料施以交聯處理之方法,例如可舉例:利用送風(Air blowing)反應之方法;利用氧化性氣體(空氣、氧、臭氧)之乾式法;利用硝酸、硫酸、次氯酸、混酸等之水溶液之濕式法等,其中,宜為利用送風反應之方法。
送風反應,係藉由加熱上述之原料,吹入氧化性氣體(例如、空氣、氧、臭氧、此等之混合物)而使軟化點上昇之反應。若藉由送風反應,可以得到具有例如200℃以上之高軟化點的交聯處理品(例如,氣煉瀝青(Air blown pitch))。
另外,根據日本特開平9-153359號公報,已知送風反應係液相狀態下之反應,相較於固相狀態下之交聯處理,氧原子幾乎沒有摻入到碳材料中。 據認為在送風反應中,會進行以氧化性脫水反應為主體的反應,藉由聯苯型之交聯鍵結而進行聚合。並且,藉由其後之不熔化、煅燒(後述),據認為可得到具有該交聯部分為主的無配向性三維結構,且殘存有大量吸藏鋰的空隙之非石墨化性碳。
送風反應之條件沒有特別限定,考量若溫度過高則會抑制介相(Mesophase)之產生而提高反應速度變慢之觀點,反應溫度,宜為280~420℃,較宜為320~380℃。此外,氧化性氣體之吹入量,就壓縮空氣而言,瀝青每1000g宜為0.5~15L/分鐘,較宜為1.0~10L/分鐘。反應壓力,可以係常壓、減壓、加壓中任一者,沒有特別限定。
藉由如此的交聯處理得到的氣煉瀝青等交聯處理品之軟化點,考量後續之不熔化處理之容易度,宜為200~400℃,較宜為250~350℃。 另外,針對得到的交聯處理品,在施以不熔化處理前,亦可以使用霧化器(Atomizer)等進行粗粉碎。
[不熔化處理] 然後,對於氣煉瀝青等之交聯處理品施以不熔化處理,得到不熔化處理品(例如,不熔化瀝青)。不熔化處理係於固相狀態進行的一種交聯處理(氧化處理),藉此,交聯處理品之結構中會有氧摻入,藉由進一步進行交聯,於高溫難以熔融。
不熔化處理之方法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舉例:利用氧化性氣體(空氣、氧)之乾式法;利用硝酸、硫酸、次氯酸、混酸等之水溶液之濕式法等,其中,宜為利用氧化性氣體之乾式法。
不熔化處理之處理溫度,宜選擇交聯處理品之軟化點以下。此外,以批次式進行之情形之昇溫速度,就更防止熔合之觀點而言,宜為5~100℃/小時,較宜為10 ~50℃/小時。
不熔化處理之次數,考量使粒子內部之氧化度均一化及均質化,得到非石墨化性碳之穩定的特性之觀點,宜分成2次以上。 將不熔化處理分成2次以上之態樣,具體而言,可舉例:使不熔化處理之溫度階段性上昇之方法。 例如可舉例:以上述適宜的溫速度昇溫至第1設定溫度,於規定時間、第1設定溫度進行不熔化處理後,以上述適宜的溫速度昇溫至第2設定溫度,於規定時間、第2設定溫度進行不熔化處理之方法。 第1設定溫度,因應交聯處理品之軟化點而適當設定即可,宜為100~400℃,較宜為150~300℃。於第1設定溫度的處理時間,宜為0.5~3小時,較宜為0.5~2小時。 第2設定溫度,因應經第1設定溫度處理後的交聯處理品之軟化點而適當設定即可,宜為100~450℃,較宜為150 ~350℃。於第2設定溫度的處理時間,宜為1~15小時,較宜為2~10小時。 另外,宜為第1設定溫度高於第2設定溫度,第2設定溫度宜為高於第1設定溫度20~150℃,較宜為高於30~100℃。
不熔化處理中之其他的處理條件沒有特別限定,例如,氧化性氣體之吹入量,就每1000g之壓縮空氣而言宜為1.0~20L/分鐘,較宜為2.0~10L/分鐘。反應壓力,可以係常壓、減壓、加壓中任一者,沒有特別限定。
藉由不熔化處理得到的不熔化處理品之氧量,考量防止煅燒時之熔合之理由,宜為3~20質量%,較宜為5~15質量%。
[粉碎處理] 然後,對於不熔化瀝青等之不熔化處理品,施以粉碎處理,進行粒度調整。此時,粉碎處理後之不熔化處理品之平均粒徑,宜粉碎成1~50μm,較宜粉碎成20~35μm。 另外,此處,所謂平均粒徑,係指雷射繞射式粒度分布計之累積度數按體積百分率計為50%時之粒徑(D 50)。
粉碎處理中使用的粉碎機沒有特別限定,可以使用習知公知之方法,例如可舉例:噴射研磨機、針磨機(Pin Mill)、球磨機、鎚磨機、輥磨機、振動磨機等。 使用此等之粉碎機之情形,係以使粉碎處理後之不熔化處理品之平均粒徑成為上述範圍之方式,設定其粉碎條件。
[煅燒處理] 然後,藉由將施以了粉碎處理的不熔化瀝青等不熔化處理品,於減壓或氮等惰性氣體環境中進行煅燒,得到非石墨化性碳材料。煅燒中之到達溫度(煅燒溫度),宜為600~880℃,較宜為650~850℃,更宜為680~820℃。此時,昇溫速度,宜為50~150℃/小時,較宜為80~120℃/小時。
[混合碳粉] 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可以與石墨混合,作為混合碳粉使用。 藉此,即使維持高放電容量同時將充放電條件設為低溫及高倍率,仍可得到更優良的週期特性。 非石墨化性碳之含量,相對於混合碳粉之全部質量,例如為1質量%以上,考量可得到更優良的週期特性之理由,宜為2質量%以上。 另一方面,非石墨化性碳之含量,相對於混合碳粉之全部質量,例如為20質量%以下,考量可得到更高的平均工作電壓之理由,宜為15質量%以下。
混合碳粉中之石墨之含量,宜為上述非石墨化性碳之剩餘部分。具體而言,石墨之含量,相對於混合碳粉之全部質量,宜為80~99質量%,較宜為85~98質量%。 混合碳粉中含有的石墨沒有特別限制,可以係天然石墨,亦可以係人造石墨。此外,混合碳粉中含有的石墨中,亦可以含有天然石墨及人造石墨。製造人造石墨時之原料沒有特別限制,可舉例:石油系焦炭,及煤系焦炭等。 上述石墨之晶格面間隔d002,宜為0.359nm以下,較宜為0.350nm以下,最佳為0.340nm以下。
[鋰離子二次電池] 以下,針對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中使用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的鋰離子二次電池(以下,亦稱作「本發明之鋰離子二次電池」。)進行說明。 鋰離子二次電池,通常係以負極、正極及非水電解液作為主要的電池構成要素。正極及負極係各自由能夠吸藏Li的物質(例如層狀化合物)、化合物、或團簇(Cluster)構成,在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會被吸藏及釋出到正極及負極。更具體而言,其為在充電時鋰離子會被摻雜(Doping)到負極中,在放電時Li會從負極去摻雜之電池機構。 本發明之鋰離子二次電池,除了使用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作為負極材料以外沒有特別限定,關於其他的電池構成要素係以一般的鋰離子二次電池之要素為準。 另外,以下係針對將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使用於鋰離子二次電池負極之情形進行說明,但使用上述混合碳粉之情形之構成,與使用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之情形相同。
[負極] 由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製造的負極沒有特別限定,可以作為通常之負極使用。負極,可以含有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以及黏合劑。黏合劑,宜使用對於電解質具有化學穩定性、電化學穩定性者,通常宜以負極合劑全部量中約1~20質量%之量來使用。作為黏合劑可以使用聚偏二氟乙烯、羧甲基纖維素(CMC)、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BR)等。此外,作為活性材料,亦可含有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以外之碳材料(例如石墨材料)。此外,作為導電劑,例如,亦可含有碳黑、碳纖維等。
藉由將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材料與黏合劑進行混合而製備糊狀之負極合劑塗料,通常將該負極合劑塗料塗布在集電體之單面或兩面藉此形成負極合劑層而使用。此時,負極合劑塗料之製備中可以使用通常之溶劑。用於負極的集電體之形狀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舉例:箔狀;篩孔(Mesh)、擴張金屬板(Expanded metal)等網狀等。集電體,例如可舉例:銅、不鏽鋼、鎳等。
[正極] 正極材料(正極活性材料),宜選擇能夠摻雜/去摻雜充分量的鋰離子者。如此的正極活性材料,例如可舉例:過渡金屬氧化物、過渡金屬硫屬化物、釩氧化物,及此等的含有鋰之化合物、通式M XMo 6S 8-Y(式中X係0≦X≦4、Y係0≦Y≦1之範圍之數值,M表示過渡金屬等金屬)表示的謝夫爾相(Chevrel phase)化合物、磷酸鐵鋰、活性碳,以及活性碳纖維等。正極活性材料,可以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併用2種以上。此外,正極中亦可添加碳酸鋰等碳酸鹽。
含有鋰之過渡金屬氧化物係鋰與過渡金屬之複合氧化物,亦可以係鋰與2種類以上之過渡金屬經過固溶者。含有鋰之過渡金屬氧化物,具體而言,係以LiM(1) 1-PM(2) PO 2(式中P係0≦P≦1之範圍之數值,M(1)、M(2)係由至少一種過渡金屬元素構成)、或LiM(1) 2-QM(2) QO 4(式中Q係0≦Q≦1之範圍之數值,M(1)、M(2)係由至少一種過渡金屬元素構成)來表示。此處,M所示之過渡金屬元素,可舉例:Co、Ni、Mn、Cr、Ti、V、Fe、Zn、Al、In及Sn等,宜為Co、Ni、Fe、Mn、Ti、Cr、V或Al。 如此的含有鋰之過渡金屬氧化物,可以藉由將例如Li,及過渡金屬之氧化物或鹽類作為起始原料,將此等起始原料因應組成進行混合,在氧氣環境下於600~1000℃之溫度範圍進行煅燒來得到。另外,起始原料不限定為氧化物或鹽類,從氫氧化物等亦能夠合成。
使用如此的正極材料形成正極之方法,可舉例:藉由將由例如正極材料、黏合劑及導電劑構成的糊狀之正極合劑塗料塗布在集電體之單面或兩面來形成正極合劑層之方法。黏合劑,可以使用於負極已示例者。導電劑,可以使用例如微粒之碳材料、纖維狀之碳材料、石墨、碳黑、VGCF(氣相成長碳纖維)。集電體之形狀沒有特別限定,可使用與負極為同樣形狀者。集電體之材質,通常可以使用鋁、鎳、不鏽鋼箔等。
在形成上述之負極及正極時,可以適當使用習知公知之導電劑、結著劑等各種添加劑。
[電解質] 電解質,只要鋰離子能夠移動則沒有特別限制,可以係液系之非水電解液,亦可以係凝膠電解質等高分子電解質,亦可以係氧化物及硫化物等固體電解質。 例如,液系之非水電解液,可舉例:使用含有LiPF 6、LiBF 4等鋰鹽作為電解質鹽的通常之非水電解質。
使用液系之非水電解質液之情形,作為非水溶劑,可以使用碳酸伸乙酯、碳酸伸丙酯、碳酸二甲酯等非質子性有機溶劑。
在設為高分子電解質之情形,包含經塑化劑(非水電解液)膠凝後的聚合物基質(Polymer matrix)。該聚合物基質,可以單獨地或混合使用聚環氧乙烷或其交聯體等醚系高分子、聚甲基丙烯酸酯系、聚丙烯酸酯系、聚偏二氟乙烯或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等氟系高分子等,其中,就氧化還原穩定性等觀點而言,宜為氟系高分子。 構成高分子電解質中含有的塑化劑(非水電解液)的電解質鹽、非水溶劑,可以使用可用於液系之電解液者。
在本發明之鋰離子二次電池中,通常使用聚丙烯、聚乙烯之微多孔體或將此等製成層結構者;不織布等之隔離膜(Separator)。 此外,亦能夠使用凝膠電解質。此情形,將例如含有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的負極、凝膠電解質、正極依上述順序予以疊層,並收容在電池外裝材內藉此構成。 本發明之鋰離子二次電池之結構為任意,針對其形狀、形態並無特別限定,鋰離子二次電池之形狀,可以任意地選自例如圓筒型、方型、片型,及鈕扣型。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 以下實施例所示之材料、使用量、比率、處理內容,及處理程序等,只要不偏離本發明之要旨則可以適宜變更。因此,本發明之範圍不應被解釋為由以下所示之實施例所限制。
[碳材料之製造] 按以下所示之程序,製造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的碳材料。
[實施例1] 在附有錨型攪拌裝置的高壓釜中,裝入煤系無QI(不溶性雜質)瀝青(QI:0.1~0.5質量%、軟化點:82.5℃) 1000g,在氮氣流下加熱至350℃。然後,藉由將壓縮空氣一邊以5L/分鐘流通一邊吹入瀝青中,於320℃加熱2小時,實施利用送風反應的交聯處理。然後,冷卻至室溫,取出內容物(氣煉瀝青)。 然後,將取出的氣煉瀝青以霧化器進行粗粉碎後,放入旋轉式的爐,將壓縮空氣一邊以5L/分鐘流通一邊以20℃/小時昇溫,於200℃保持1小時。然後,再度昇溫至250℃,保持5小時而施以不熔化處理,藉此得到不熔化瀝青。 對於得到的不熔化瀝青,使用噴射研磨機(FS-4、SEISHIN ENTERPRISE公司製),以粉碎物之平均粒徑成為3~5μm的條件施以粉碎處理。將施以粉碎處理後的不熔化瀝青100g放入石墨製之有蓋容器,在氮氣流下,以100℃/小時之昇溫速度昇溫至煅燒溫度700℃,於700℃進行2小時之煅燒,得到碳粉末(非石墨化性碳)。
[實施例2及3] 實施例2及3中,除了將煅燒溫度變更成後段所示之表1之溫度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得到碳粉末(非石墨化性碳)。
[比較例1] 在附有錨型攪拌裝置的高壓釜中,裝入煤系無QI瀝青(QI:0.1~0.5質量%、軟化點:82.5℃)1000g,在氮氣流下加熱至320℃。然後,藉由將壓縮空氣一邊以2L/分鐘流通一邊吹入瀝青中,於320℃加熱2小時,實施例用送風反應的交聯處理。然後,冷卻至室溫,取出內容物(氣煉瀝青)。 然後,將取出的氣煉瀝青以霧化器進行粗粉碎後,放入旋轉式的爐,將壓縮空氣一邊以2L/分鐘流通一邊以20℃/小時昇溫後,於200℃保持1小時。然後,再度昇溫至250℃,保持3小時施以不熔化處理,藉此得到不熔化瀝青。 將得到的不熔化瀝青100g放入石墨製之有蓋容器,在氮氣流下,以100℃/小時之昇溫速度昇溫至900℃,於900℃進行2小時之煅燒後,以與實施例1之粉碎處理相同的條件施以粉碎處理,得到碳粉末。
[比較例2] 將煅燒溫度設為1100℃,使用乙烯沈底油作為原料,除此之外,係以與比較例1相同的條件得到碳粉末。
[比較例3] 將煅燒溫度設為1100℃,沒有進行不熔化處理,除此之外,係以與比較例1相同的條件得到碳粉末。
[比較例4及5] 將煅燒溫度設為1200℃,及1600℃,除此之外,係各自以與比較例1相同的條件得到碳粉末。
[比較例6] 將介相小球體以500℃進行煅燒後的介相碳小球體之碳化物,使用噴射研磨機進行粉碎處理,使平均粒徑(D 50)成為3μm後,於3000℃進行石墨化處理,得到碳粉末。
[測定及評價] [利用X射線繞射的測定] 針對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中得到的碳材料,藉由上述之方法,得到X射線繞射圖案,並進行上述之分析,得到應變ε及晶格面間隔d002。
[放電容量之測定] 按以下程序,使用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中得到的碳材料作為負極材料製作評價用之鈕扣型二次電池(參照圖1),進行放電容量之評價。
(負極合劑糊之製備) 首先,將得到的碳粉末作為負極材料製備負極合劑糊。具體而言,係在行星式混合機中放入碳粉末(95質量份)、聚偏二氟乙烯(PVDF)之12%N-甲基吡咯啶酮溶液(按固體成分為5質量份),以100rpm攪拌15分鐘,進一步追加N-甲基吡咯啶酮並調整成固體成分比60%,繼續進行15分鐘攪拌,製備負極合劑糊。
(負極之製作) 將製備後的負極合劑糊,以在銅箔上成為均勻的厚度之方式進行塗布,並且放入送風乾燥機內,於100℃使溶劑揮發,形成負極合劑層。然後,將負極合劑層藉由輥壓機進行加壓,並且衝裁成直徑15.5mm之圓形,藉此製作具有密接在由銅箔形成的集電體的負極合劑層之負極。另外,進行評價前,在真空中以100℃進行8小時以上之乾燥。
(電解液之製備) 在混合碳酸伸乙酯(33體積%)及碳酸甲乙酯(67體積%)而得到的混合溶劑中,將LiPF 6溶解成1mol/dm 3的濃度,製備非水電解液。
(評價電池之製作) 然後,使用製得的負極,製作圖1所示的評價用之鈕扣型二次電池(亦簡稱「評價電池」。)。圖1係表示評價用之鈕扣型二次電池的剖面圖。 首先,將鋰金屬箔推壓於鎳網,衝裁成直徑15.5mm之圓形,藉此製作密接於由鎳網形成的集電體7a的、由鋰箔形成的圓盤狀之對極4。 然後,將含浸了電解質溶液的隔離膜5,夾在已密接在集電體7b的作用電極(負極)2與已密接在集電體7a的對極4之間並疊層後,將作用電極2收容在外裝杯1內,對極4收容在外裝罐3內,並組合外裝杯1及外裝罐3,將外裝杯1與外裝罐3之周緣部間隔著絕緣墊片6予以捲邊、密閉,藉此製作評價電池。 在製得的評價電池中,外裝杯1與外裝罐3之周緣部係間隔著絕緣墊片6被捲邊,而形成密閉結構。在密閉結構之內部,如圖1所示,從外裝罐3之內面朝向外裝杯1之內面,依序疊層:集電體7a、對極4、隔離膜5、作用電極(負極)2,及集電體7b。
(充放電試驗) 針對製作的評價電池, 於25℃之條件進行以下之充放電試驗。另外,本試驗中,鋰離子摻雜於碳粉末中之過程稱作「充電」,進行從碳粉末去摻雜之過程稱作「放電」。 首先,以0.39mA之電流值進行定電流充電直到電路電壓達到0mV,於電路電壓達到0mV的時間點切換成定電壓充電,並且,持續充電直到電流值成為20μA。由此期間之通電量求得第1次充電容量(單位:mAh/g)。然後,停止120分鐘。然後,以0.39mA之電流值進行定電流放電直到電路電壓達到1.5V,於電路電壓達到1.5V的時間點切換成定電壓放電,並且,持續放電直到電流值成為20μA。由此期間之通電量求得第1次放電容量(單位:mAh/g)。
[結果] 關於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測定及評價結果,示於表1。
由表1之結果,確認到應變ε在規定範圍內,晶格面間隔d002在規定範圍內的實施例,相對於應變ε及晶格面間隔d002中任一個以上不在規定範圍內的比較例,可得到高放電容量。
[混合碳粉之評價] 進行將混合了上述碳粉末(非石墨化性碳)與石墨的混合碳粉作為碳材料使用於負極之情形之評價。 按以下所示之程序,製造實施例中使用的碳材料(混合碳粉)。
[實施例4~8] 將上述實施例3中得到的碳粉末(非石墨化性碳),及平均粒徑10μm之針狀焦炭(Needle coke)系石墨(晶格面間隔d002係0.336nm),以後段之表2所示之混合比率得到混合後的混合碳粉。
[測定及評價] [充放電試驗] 按以下程序,使用各實施例中得到的混合碳粉作為負極材料製作評價用之二次電池,進行充放電試驗。
(負極及電解液) 以與上述程序同樣的方式,得到負極合材,並製作負極及電解液。另外,負極係衝裁成32mm×52mm之尺寸並予以成形。
(正極) 使用化學式LiNi 0.3Co 0.3Mn 0.3O 3之層狀岩鹽結構鋰鈷複合氧化物作為正極活性材料。相對於上述複合氧化物90質量份,混合5質量份之乙炔黑作為導電劑、5質量份之PVDF作為結著材料,並添加適量之N-甲基-2-吡咯啶酮,充分地混練而得到正極糊。 使用刮刀將上述正極糊塗佈至厚度50μm之鋁箔製集電體之單面,使其乾燥後,以壓製進行壓縮,於鋁箔製集電體上形成50μm之正極活性材料層。將形成了正極活性材料的集電體,衝裁成30mm×50mm之長方形。
(評價電池之製作) 使經上述程序得到的正極及負極夾著隔離膜並彼此相對,插入Al層合內,將電解液予以注液後,進行真空密封而製作評價用電池。
(充放電試驗) 針對製作的評價電池,進行以下充放電試驗。另外,本試驗中,鋰離子摻雜於碳粉末中之過程稱作「充電」,進行從碳粉末去摻雜之過程稱作「放電」。 首先,在25℃下,以充電率0.05C進行CC(定電流,Constant Current)充電直到3.6V,進一步以0.2C進行CCCV (定電流-定電壓,Constant Current-Constant Voltage)充電直到4.2V。電流下限值設為0.05C。然後,在25℃下,以放電率0.2C進行CC放電直到2.7V。上述放電條件中,將放電時之電壓之平均值設為平均電壓。
然後,依以下順序將充放電條件變化成7條件,以各條件各10循環重複充放電。充電、放電全部設定為CC模式,進行充電直到電壓成為4.2V,進行放電直到電壓成為2.7V。 條件1:25℃、充放電率0.20C 條件2:25℃、充放電率0.50C 條件3:25℃、充放電率1.00C 條件4:10℃、充放電率0.75C 條件5:10℃、充放電率1.00C 條件6:0℃、充放電率0.50C 條件7:0℃、充放電率0.75C
針對各條件,求得庫侖效率及容量維持率,基於庫侖效率及容量維持率,評價於各條件的週期特性。結果表示於後段之表2。 A:第2循環之庫侖效率係99%以上,且,容量維持率係94%以上 B:不符合上述A之要件之情形 另外,庫侖效率,係指以(第2循環之放電容量/第2循環之充電容量)×100而求得的值(單位:%),此外,容量維持率,係指以(第2循環之放電容量/第10循環之放電容量)×100求得的值(單位:%)。
[結果] 使用上述混合碳粉之情形之評價結果表示於表2。
如表2所示,若與使用了實施例3之碳粉末(非石墨化性碳)的實施例4~8進行對比,非石墨化性碳之含量係2質量%以上的實施例4~6及8,相較於非石墨化性碳之含量係1質量%的實施例7,其週期特性良好。 此外,非石墨化性碳之含量係15質量%以下的實施例4~7,相較於非石墨化性碳之含量係17質量%的實施例8,可得到高平均電壓。 [產業上利用性]
本發明之非石墨化性碳適合作為鋰離子二次電池之負極材料,而可以期待各種產業領域中之利用。
1:外裝杯 2:作用電極 3:外裝罐 4:對極 5:隔離膜 6:絕緣墊片 7a:集電體 7b:集電體
[圖1] 為表示評價用之鈕扣型二次電池的剖面圖。

Claims (6)

  1. 一種非石墨化性碳,對於X射線繞射圖案,進行裏特沃爾德(Rietveld)分析而得到輪廓,使用前述輪廓藉由Williamson-Hall法而求得的應變ε,係0.081~ 0.120; 對於前述X射線繞射圖案,進行裏特沃爾德分析而得到的對應002反射的晶格面間隔d002,係0.360~0.370nm。
  2. 一種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含有如請求項1之非石墨化性碳。
  3. 一種鋰離子二次電池,具有如請求項2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
  4. 一種混合碳粉,含有如請求項1之非石墨化性碳,及石墨;其中 前述非石墨化性碳之含量,相對於前述混合碳粉之全部質量係1~20質量%; 剩餘部分係前述石墨。
  5. 一種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含有如請求項4之混合碳粉。
  6. 一種鋰離子二次電池,具有如請求項5之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
TW112124084A 2022-06-29 2023-06-28 非石墨化性碳、混合碳粉、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鋰離子二次電池 TW2024089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04535 2022-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8926A true TW202408926A (zh) 2024-03-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83171B1 (ko) 비수 이차 전지용 부극 및 비수 이차 전지
KR101858763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정극 재료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정극 및 리튬 이차 전지
JP3844495B2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US7906240B2 (en) Nega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WO2009096255A1 (ja) 正極活物質、正極及び非水二次電池
KR20130035911A (ko) 양극 재료, 이것을 이용한 리튬 이온 2차 전지, 및 양극 재료의 제조 방법
US20170141380A1 (en) Negative electrode for all-solid battery and all-solid battery containing the same
WO2013088712A1 (ja) 非晶質炭素粒子の製造方法、非晶質炭素粒子、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料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17520892A (ja) リチウム電池用正極
JPH10189044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KR102633443B1 (ko) 터널구조를 갖는 나트륨 이차전지용 양극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나트륨 이차전지
KR20190074118A (ko) 리튬이차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리튬이차전지
KR102560049B1 (ko) 정극 활물질의 제조 방법, 정극 활물질 및 리튬 이온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031319A (ko) 비수 용매계 축전 디바이스
KR20130085323A (ko) 복합음극활물질, 그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음극 및 리튬전지
JP2015118742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11249293A (ja) リチウム遷移金属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JP3633223B2 (ja) 正極活物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6957127B1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負極用炭素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負極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4354723B2 (ja) 黒鉛質粒子の製造方法
JPH07302595A (ja) カーボン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カーボン粒子を含んでなる負極
JP2016181348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負極用炭素質材料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負極用炭素質材料の製造方法
WO2013108570A1 (ja) 正極活物質、正極及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JP2003100292A (ja) 負極用炭素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7448733B1 (ja) 難黒鉛化性炭素、混合炭素粉、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