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7112A - 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及散熱零件 - Google Patents

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及散熱零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7112A
TW202407112A TW112125766A TW112125766A TW202407112A TW 202407112 A TW202407112 A TW 202407112A TW 112125766 A TW112125766 A TW 112125766A TW 112125766 A TW112125766 A TW 112125766A TW 202407112 A TW202407112 A TW 2024071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heat dissipation
copper alloy
less
alloy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5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田紳悟
樋口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古河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古河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古河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7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711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 C22C9/05Alloys based on copper with manganese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8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copper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其即便藉由硬焊和熔接等的接合而歷經了在高溫的熱歷程,比起純銅合金板材,仍能維持達到更為剛性化的銅合金板材本身的剛性,且所獲得的散熱構件的高熱傳輸特性也能夠橫跨長時間且穩定地保持。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含有3.00質量%以上且18.00質量%以下的Mn,並具有剩餘部分由Cu及無法避免的雜質所構成之合金組成,並且,維克氏硬度(HV1)為80以上。

Description

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及散熱零件
本發明關於一種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與使用該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所製成之散熱零件。
近年來,伴隨電氣及電子機器的高機能化及高性能化,來自電氣及電子機器的放熱量有增加的傾向。此外,由於電氣及電子機器的小型化持續進展,放熱密度也會增加,因此開發一種能使已放熱的電氣及電子機器有效地冷卻的散熱零件日漸重要。作為具有冷卻所釋放出的熱的作用之散熱零件,例如除了管狀的熱管和作為面狀的熱管之均熱板以外,還可列舉散熱器(heat sink)、散熱片等片材、屏蔽罩等外殼。
在此處,熱管和均熱板等散熱零件,通常具有密閉結構,其是內部空間裝有液壓液(冷媒)後藉由進行減壓密封所接合而成,該內部空間是在由銅系材料所構成之複數片板材經重疊的狀態下將外周部接合所形成者。具有這樣的密閉結構之熱管和均熱板,能夠藉由被密封於內部空間的液壓液的蒸發與凝結來發揮散熱性。
在該等熱管和均熱板中,期望使用具有高導熱係數的材料,作為這樣的材料的一例,使用有純銅和銅合金等銅系材料。
作為被用於散熱零件的銅系材料,大多使用純銅(例如無氧銅:C1020)製的銅板或銅管。此外,作為被用於散熱零件的銅合金材料,例如專利文獻1記載有一種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板,其特徵在於含有1.0~4.0質量%的Ni和Co的1種或2種、0.2~1.2質量%的Si,並且Ni和Co之合計含量[Ni+Co]與Si的含量[Si]之比[Ni+Co]/[Si]為3.5~5,剩餘部分由Cu及無法避免的雜質所組成,該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板在850℃加熱30分鐘後進行水冷,繼而經時效處理後的0.2%的耐力為300 MPa以上,導熱係數為25%IACS以上,並且,製造散熱零件的一部分的工序中包含加熱為650℃以上的工序與時效處理。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6/158390號。
[發明所欲解決的技術問題] 被用於散熱零件的材料的純銅(例如無氧銅:C1020)製的銅板或銅管,導熱係數及耐腐蝕性優異,還因為軟質而具有容易變形的特性。特別是,藉由接合外周部形成內部空間時所施加的硬焊和熔接的熱,可能會造成部分或整體的材料進一步軟化。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1記載一種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板,其即便在製造步驟中加熱為650℃以上並且還一併實行時效處理,仍具有充分的強度與散熱性能(熱傳輸特性)。但是,在這樣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板中,由於被添加於銅合金的元素會與被密封於內部空間的液壓液進行反應(腐蝕),伴隨反應所產生的氣體會提高內部空間的內部壓力,因而妨礙液壓液的蒸發,所以會有所獲得的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逐漸降低的疑慮。因此,謀求一種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其除了製造步驟中的加熱以外,藉由在製作散熱零件時的硬焊和熔接時的高溫進行的局部性加熱,也會使構成經結合的散熱零件的銅合金板材變得難以軟化,藉此比起純銅合金板材,可維持達到更為剛性化的銅合金板材本身的剛性,且所獲得的散熱構件的高熱傳輸特性也能夠橫跨長時間地保持。
從而,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問題點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與使用該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所製成之散熱零件,該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即便藉由硬焊和熔接等的接合而歷經了在高溫(例如650℃以上)的熱歷程,比起純銅合金板材,仍能維持達到更為剛性化的銅合金板材本身的剛性,且所獲得的散熱構件的高熱傳輸特性也能夠橫跨長時間且穩定地保持。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發明人發現,在含有3.00質量%以上且18.00質量%以下的Mn(錳)並具有剩餘部分由Cu(銅)及無法避免的雜質所構成之合金組成之銅合金板材中,藉由將維克氏硬度(Vickers hardness,HV1)設為80以上,可提高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剛性,並且即便藉由熔接或硬焊進行的接合來製作散熱零件,接合部仍會變得難以軟化,藉此可提高所獲得的散熱零件的剛性且該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會變得不易降低,進而完成本發明。
(1) 一種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其含有3.00質量%以上且18.00質量%以下的Mn,並具有剩餘部分由Cu及無法避免的雜質所構成之合金組成,並且,維克氏硬度(HV1)為80以上。
(2) 如上述(1)所述之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其中,前述合金組成進一步含有選自由 0.01質量%以上且5.00質量%以下的Ni(鎳)、 0.01質量%以上且5.00質量%以下的Zn(鋅)、 0.01質量%以上且3.00質量%以下的Sn(錫)、 0.01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的Co(鈷)、 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Mg(鎂)、 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Fe(鐵)、 0.01質量%以上且0.70質量%以下的Si(矽)、 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Cr(鉻)、 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Ag(銀)及 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P(磷)所組成之群組中的至少1種。
(3) 如上述(1)或(2)所述之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其中,在藉由EBSD法進行的晶向分析中,在前述銅合金材料的包含延伸方向及厚度方向的截面中,具有與延伸方向呈正交的{111}面之晶粒的累積度為3.0以下。
(4) 一種散熱零件,其是使用上述(1)~(3)中任一項所述之銅合金材料所製成。
(5) 如上述(4)所述之散熱零件,其中,前述散熱零件為熱管或均熱板。
(6) 如上述(4)或(5)所述之散熱零件,其是使用複數片板材所製成,該複數片板材是由上述(1)~(3)中任一項所述之銅合金材料所構成, 該散熱零件具有接合部,該接合部是在前述複數片板材的端部彼此重疊的狀態下藉由熔接或硬焊所接合而成者,並且, 對前述接合部的截面進行測定,所測定出的相當於構成前述接合部的前述複數片板材的各自的厚度中央部分的位置中的維克氏硬度(HV2)的平均值為70以上。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與使用該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所製成之散熱零件,該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即便藉由硬焊和熔接等的接合而歷經了在高溫(例如650℃以上)的熱歷程,比起純銅合金板材,仍能維持達到更為剛性化的銅合金板材本身的剛性,且所獲得的散熱構件的高熱傳輸特性也能夠橫跨長時間且穩定地保持。
繼而,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以下的說明是顯示本發明中的實施形態的示例,並非用以限定發明申請專利範圍者。
依據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中含有3.00質量%以上且18.00質量%以下的Mn,並具有剩餘部分由Cu及無法避免的雜質所構成之合金組成,且維克氏硬度(HV1)為80以上。
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含有適當量的Mn並且還將維克氏硬度(HV1)提高至80以上,藉此可提高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本身的剛性,並且與表面的冷媒的反應性會變得極低,因此能夠長期地保持熱管和均熱板等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進一步,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含有適當量的Mn並且還將維克氏硬度(HV1)提高至80以上,藉此在藉由熔接或硬焊等進行的接合來製作散熱零件時,接合部會變得難以軟化,因而可提高使用銅合金材料所製成的散熱零件的剛性。從而,藉由使用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能夠提供一種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與使用該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所製成之散熱零件,其能夠藉由熔接或硬焊等的接合來製作剛性高的散熱零件,且能夠長期地維持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
[1] 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合金組成 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合金組成,作為必要含有成分,在3.00質量%以上且18.00質量%以下的範圍含有Mn。 以下,說明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合金組成的限定理由。
(Mn:3.00質量%以上且18.00質量%以下) Mn(錳)是容易氧化的元素,包含於銅合金中的Mn,在表面會優先性地被氧化,藉此形成穩定的Mn氧化覆膜。該覆膜與冷媒的反應性極低,因此能夠長期地保持熱管和均熱板等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為了發揮該作用,Mn較佳是含有3.00質量%以上,更佳是含有4.00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是含有5.00質量%以上,進一步更佳是含有7.00質量%以上。特別是,在提高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的觀點來看,Mn較佳是含有5.00質量%以上,更佳是含有7.00質量%以上。另一方面,若Mn含量超過18.00質量%,銅合金材料的熔點會降低至小於1000℃,由此在接合時暴露於高溫時,會有形狀變得不穩定的可能性。從而,Mn含量設為18.00%以下。此外,從提高銅合金材料的焊料濕潤性,而使使用了焊料之散熱零件的構裝變得容易的觀點來看,Mn含量較佳是設為15.00質量%以下,更佳是設為13.00質量%以下。特別是,從進一步提高銅合金材料的焊料濕潤性並且提高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的觀點來看,Mn含量更佳是設在5.00質量%以上且13.00質量%以下的範圍。
<任意添加成分> 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作為任意成分能夠進一步含有選自由Ni、Zn、Sn、Co、Mg、Fe、Si、Cr、Ag及P所組成之群組中的至少1種成分。特別是,從進一步提高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的觀點來看,作為任意添加成分,更佳是分別含有Ni、Zn、Sn、Co、Mg、Fe、Si、Cr、Ag及P。
在此處,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合金組成,能夠設為進一步含有選自由0.01質量%以上且5.00質量%以下的Ni、0.01質量%以上且5.00質量%以下的Zn、0.01質量%以上且3.00質量%以下的Sn、0.01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的Co、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Mg、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Fe、0.01質量%以上且0.70質量%以下的Si、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Cr、0.01質量%以上0.30質量%以下的Ag及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P所組成之群組中的至少1種。
(0.01質量%以上且5.00質量%以下的Ni) Ni(鎳)是具有提高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的效果之成分。當要使該效果發揮時,Ni含量較佳是設為0.01質量%以上。另一方面,若Ni含量超過5.00質量%,從與液壓液(冷媒)的反應性會提高這點,作成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會有不佳的傾向。因此,Ni含量較佳是在0.01質量%以上且5.00質量%以下的範圍。
(0.01質量%以上且5.00質量%以下的Zn) Zn(鋅)是具有提高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的效果之成分。當要使該效果發揮時,Zn含量較佳是設為0.01質量%以上。另一方面,若Zn含量超過5.00質量%,從與液壓液(冷媒)的反應性會提高這點,作成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會有不佳的傾向。因此,Zn含量較佳是在0.01質量%以上且5.00質量%以下的範圍。
(0.01質量%以上且3.00質量%以下的Sn) Sn(錫)是具有提高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的效果之成分。當要使該效果發揮時,Sn含量較佳是設為0.01質量%以上。另一方面,若Sn含量超過3.00質量%,從與液壓液(冷媒)的反應性會提高這點,作成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會有不佳的傾向。因此,Sn含量較佳是在0.01質量%以上且3.00質量%以下的範圍。
(0.01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的Co) Co(鈷)是具有提高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的效果之成分。當要使該效果發揮時,Co含量較佳是設為0.01質量%以上。另一方面,若Co含量超過1.00質量%,從與液壓液(冷媒)的反應性會提高這點,作成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會有不佳的傾向。因此,Co含量較佳是在0.01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的範圍。
(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Mg) Mg(鎂)是具有提高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的效果之成分。當要使該作用發揮時,Mg含量較佳是設為0.01質量%以上。另一方面,若Mg含量超過0.30質量%,從與液壓液(冷媒)的反應性會提高這點,作成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會有不佳的傾向。因此,Mg含量較佳是在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範圍。
(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Fe) Fe(鐵)是具有提高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的效果之成分。當要使該效果發揮時,Fe含量較佳是設為0.01質量%以上。另一方面,若Fe含量超過0.30質量%,從與液壓液(冷媒)的反應性會提高這點,作成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會有不佳的傾向。因此,Fe含量較佳是在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範圍。
(0.01質量%以上且0.70質量%以下的Si) Si(矽)是具有提高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的效果之成分。當要使該效果發揮時,Si含量較佳是設為0.01質量%以上。另一方面,若Si含量超過0.70質量%,從與液壓液(冷媒)的反應性會提高這點,作成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會有不佳的傾向。因此,Si含量較佳是在0.01質量%以上且0.70質量%以下的範圍。
(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Cr) Cr(鉻)是具有提高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的效果之成分。當要使該效果發揮時,Cr含量較佳是設為0.01質量%以上。另一方面,若Cr含量超過0.30質量%,從與液壓液(冷媒)的反應性會提高這點,作成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會有不佳的傾向。因此,Cr含量較佳是在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範圍。
(0.01質量%以上0.30質量%以下的Ag) Ag(銀)是具有提高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的效果之成分。當要使該效果發揮時,Ag含量較佳是設為0.01質量%以上。另一方面,若Ag含量超過0.30質量%,從與液壓液(冷媒)的反應性會提高這點,作成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會有不佳的傾向。因此,Ag含量較佳是在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範圍。
(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P) P(磷)是具有提高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的效果之成分。當要使該效果發揮時,P含量較佳是設為0.01質量%以上。另一方面,若P含量超過0.30質量%,從與液壓液(冷媒)的反應性會提高這點,作成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會有不佳的傾向。因此,P含量較佳是在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範圍。
(Cu及無法避免的雜質之剩餘部分) 構成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Cu合金,除了上述成分以外,具有剩餘部分由Cu及無法避免的雜質所構成之合金組成。再者,此處所稱的「無法避免的雜質」是可容許的雜質,其是在大部分的金屬製品中存在於原料中的成分、或在製造步驟中無法避免地混入的成分而為原先不需要的成分,但是其為微量且不會對金屬製品的特性造成影響,所以可容許。作為可列舉來作為無法避免的雜質的成分,可列舉例如:S(硫)、C(碳)、O(氧)等非金屬元素及Sb(銻)等金屬元素等。再者,該等成分含量的上限,例如上述每一成分能夠設為0.05質量%,以上述成分的總量計能夠設為0.20質量%。
[2] 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 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維克氏硬度(HV1)為80以上。藉此,銅合金材料本身的剛性會被提高,因此當使用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製成散熱零件時,也能夠提高散熱零件的剛性。為了要發揮該作用,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設為80以上,較佳是設為85以上,更佳是設為90以上,進一步較佳是設為95以上。特別是,在含有3.00質量%以上的Mn之銅合金中,藉由將維克氏硬度(HV1)設為80以上,在將複數片板材的端部彼此重疊來形成散熱零件的接合部時,在藉由熔接或硬焊進行的接合來製作散熱零件時,接合部會變得難以軟化,因此可提高所獲得的散熱零件的剛性。
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的上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從使組裝散熱零件變得容易的觀點來看,可以設為240以下。
在此處,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例如能夠依據日本工業規格JIS Z2244(2009)所記載的維克氏硬度的試驗方法,來測定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更具體而言,能夠設為如下測定值,其是將鑽石壓頭對作為試驗片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任意的截面進行按壓,將此時的負載(試驗力)設為0.098N且壓頭的按壓時間設為15秒時所測定者。
[3] 包含延伸方向及厚度方向的截面中的具有與延伸方向呈正交的{111}面之晶粒的累積度 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在藉由EBSD法進行的晶向分析中,在銅合金材料的包含延伸方向及厚度方向的截面中的具有與延伸方向呈正交的{111}面之晶粒的累積度,較佳是3.0以下,更佳是2.6以下。特別是,Cu-Mn系合金中,<111>取向會有容易朝向與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傾向,亦即,會有如與延伸方向呈正交地容易朝向接近{111}面的晶面的傾向。在此處,若相對於與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材料的異向性變高,會由於製作散熱零件的方法和散熱零件的內部空間的配置,異向性高的材料會不均勻地變形,因而造成表面的氧化覆膜被破壞,並可能藉此造成熱傳輸的機能降低。在此點上,相對於具有完全呈隨機的取向分布的組織,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在包含延伸方向及厚度方向的截面中的具有與延伸方向呈正交的{111}面之晶粒的存在頻率,被抑制為3.0倍以下,藉此晶粒的取向的異向性會變小,因此能夠使這樣的熱傳輸的機能降低變得不易發生。
包含延伸方向及厚度方向的截面中的具有與延伸方向呈正交的{111}面之晶粒的累積度,能夠藉由EBSD法進行的晶向分析所獲得的晶向的強度分布求出。
在此處,藉由EBSD法進行的晶向分析,能夠藉由如下方式實行:將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包含延伸方向及厚度方向之截面進行鏡面研磨,來製成截面樣品後,使用場發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FE-SEM)進行觀察,藉此進行EBSD測定(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電子背向散射繞射進行的測定))。EBSD測定中設為測定對象的面積,以合計設為0.1 mm 2以上,測定時的步距設為0.2 μm。
基於該藉由EBSD的測定結果,使用作為數據分析軟體的「OIM ANALYSIS」,即能夠獲得顯示有晶向的強度分布的圖。更具體而言,使用調和級數展開式(Harmonic Series Expansion),將級數秩(Series Rank)設為16,並將擬合高斯分布時的半寬(Gaussian Half-Width)設為5゜來實行強度計算,將所獲得的計算結果置入Enforce Orthotropic Sample Symmetry的選項來實行集合組織分析,藉此即能夠獲得顯示有晶向的強度分布的圖。根據所獲得的圖,能夠求出包含延伸方向及厚度方向的截面中的具有與延伸方向呈正交的{111}面之晶粒的累積度。
[4] 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形狀 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從使用熔接或硬焊進行的接合的步驟,對熱管和均熱板等散熱零件容易設置將液壓液和其經蒸發的氣體進行密封的內部空間的觀點來看,較佳是板材。在此處,如同板材,藉由軋延所形成的銅合金材料,能夠將軋延方向設為延伸方向。另一方面,本發明的銅合金材料除了板材以外,也能夠是帶狀材料等條材、扁線狀材料和圓線狀材料等線材及其他形態。特別是,條材和線材等藉由拉絲和拉拔、擠壓所形成的形狀的銅合金材料,能夠將拉絲方向、拉拔方向及擠壓方向中的任一者設為延伸方向。如此,利用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形成板材和條材、線材等形狀,並用於散熱零件中的至少與液壓液和其所蒸發的氣體接觸的部分,即能夠橫跨長時間且穩定地保持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在此處,作為散熱零件中的與液壓液和其所蒸發的氣體接觸的部分,除了具有密封有液壓液之內部空間的容器之外,還包含燈芯結構,其被設置於內部空間並可促進液壓液等的流動和蒸發。
[5] 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用途 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適用於散熱零件的製作。在此處,作為使用上述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所製成之散熱零件,能夠列舉可使產生於電氣及電子機器內部的熱散逸或擴散至電氣及電子機器的外部者。作為這樣的散熱零件,作為一例能夠列舉:管狀的熱管和作為面狀的熱管之均熱板、散熱器、散熱片等片材、屏蔽罩等外殼。特別是,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適於製作一種散熱零件,其能藉由被密封於內部空間的液壓液的蒸發與凝結來發揮散熱性,在該散熱零件中也能適用於製作熱管和均熱板。該等的熱管和均熱板,在內部設置有經除氣並密封有液壓液之空洞部(內部空間),藉由液壓液一邊在空洞部中進行相變一邊擴散並回流,能夠將熱自受熱部往散熱部傳輸。藉由將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用於製作這樣的熱管和均熱板,可提高該等的剛性,並且由於與液壓液的接觸所造成的反應(腐蝕)會變得不易引發,因此,能夠橫跨長時間且穩定地保持熱管和均熱板的高熱傳輸特性。
使用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所製成的散熱零件中,特別是如均熱板和熱管這樣的在內部空間密封液壓液之散熱零件,在將由銅合金材料所構成之板狀材料等重疊,並以留有液壓液的流道部分的方式進行密封來設置內部空間後,對已藉由減壓實行除氣處理的內部空間注入液壓液,將被用於液壓液的注入的流道利用填縫治具等以壓扁來進行密封,藉此即能夠將液壓液密封於內部空間。在此處,為了要完全地將液壓液密封於內部空間,需要藉由雷射熔接和電阻熔接等熔接、和預先塗佈有硬焊材料所進行的硬焊,將密封部接合來設置接合部,而進行一體化。
因此,作為使用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所製成的均熱板和熱管等散熱零件,較佳是:使用由銅合金材料所構成之複數片板狀材料所製成,並具有在複數片板材的端部彼此重疊的狀態下藉由熔接或硬焊所接合而成的接合部。
此時,對散熱零件的接合部的截面進行測定,所測出的相當於構成接合部的前述複數片板材的各自的厚度中央部分的位置中的維克氏硬度(HV2)的平均值,較佳為70以上,更佳為80以上。關於這點,在以往的無氧銅中,當藉由熔接和硬焊在散熱零件設置接合部的情況下,當藉由熔接設置接合部時,接合部的附近會軟化,當藉由硬焊設置接合部時,銅合金材料的大致整體會軟化,而會造成相當於接合部的厚度中央部分的位置中的維克氏硬度(HV2)低至60以下,因而在之後的構裝於電氣及電子機器等的步驟中,會產生彎曲或折斷等的不良。特別是,當藉由熔接設置接合部時,接合部的附近的溫度會上升至約800℃,當藉由硬焊設置接合部時,銅合金材料的大致整體的溫度會上升至約650℃,因而呈現軟化。針對這點,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藉由相當於接合部的厚度中央部分的位置中的維克氏硬度(HV2)的平均值為70以上,當將銅合金材料重疊來形成內部空間時、和使液壓液密封於內部空間時,即便設置藉由熔接和硬焊產生的接合部,仍能夠降低由於銅合金材料的軟化造成散熱零件彎曲或折斷的不良。
在此處,對散熱零件的接合部的截面進行測定,相當於構成接合部的複數片板材的各自的厚度中央部分的位置中的維克氏硬度(HV2)的測定,能夠藉由如下方式來實行:在與構成接合部的複數片板材的接合面垂直地相交且包含板材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之中,依據例如日本工業規格JIS Z2244(2009)所記載的維克氏硬度的試驗方法,來測定相當於至少任一板材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位置中的維克氏硬度(HV)。此時,能夠設為將按壓鑽石壓頭時的負載(試驗力)設為0.098N且壓頭的按壓時間設為15秒時的測定值。
[6] 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製造方法的一例 上述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能夠藉由組合並控制合金組成和製造工序來實現,並且其製造工序並無特別限定。該等之中,作為能夠獲得能夠藉由硬焊和熔接等的接合來製作剛性高的散熱零件,且能夠獲得能橫跨長時間且穩定地保持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這樣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製造工序的一例,能夠列舉以下方法。
本發明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製造方法的一例,是對具有與上述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合金組成相同的合金組成的銅合金材料,至少依序實行熔解鑄造步驟[步驟1]、均質化熱處理步驟[步驟2]、熱加工步驟[步驟3]、第一冷加工步驟[步驟4]、第一退火步驟[步驟5]。
(i) 熔解鑄造步驟[步驟1] 熔解鑄造步驟[步驟1]是下述步驟:使具有與上述合金組成相同的合金組成之銅合金材料熔融然後將其進行鑄造,藉此製作成特定形狀(例如厚度30 mm、寬度100 mm、長度200 mm)的鑄塊(ingot)。熔解鑄造步驟[步驟1]較佳是:使用高頻熔解爐,在大氣中、惰性氣體氣氛中或真空中,將銅合金材料進行熔融及鑄造。再者,銅合金材料的合金組成,在製造的各步驟中會由於添加成分在熔解爐中會附著或揮發,所以有時不一定會與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板材的合金組成完全地一致,但是仍具有與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板材的合金組成實質性相同的合金組成。
(ii) 均質化熱處理步驟[步驟2] 均質化熱處理步驟[步驟2]是對於已實行熔解鑄造步驟[步驟1]後的鑄塊實行熱處理的步驟。均質化熱處理步驟[步驟2]中的熱處理的條件,從使鑄造時的合金內的組成分布均勻的觀點來看,較佳是將加熱溫度設在800℃以上且1000℃以下的範圍,並將在加熱溫度中的保持時間設為1小時以上且10小時以下的範圍。
(iii) 熱加工步驟[步驟3] 熱加工步驟[步驟3]是如下步驟:對於已實行均質化熱處理步驟[步驟2]的鑄塊在加熱下實施軋延和拉絲等延伸加工直到成為特定的厚度和尺寸為止,來製作熱加工材料。在此處,熱加工步驟[步驟3]中,包含有熱軋步驟與熱延伸(拉絲)步驟兩者。熱加工步驟[步驟3]的條件,較佳是加熱溫度在800℃以上且1000℃以下的範圍,也可以與均質化熱處理步驟[步驟2]中的佳熱溫度相同。此外,熱加工步驟[步驟3]中的總加工率(合計壓縮率)較佳是50%以上。
在此處,「加工率」是將自軋延和拉絲等延伸加工前的截面積減去加工後的截面積的數值,除以加工前的截面積並乘以100而以百分比表示的數值,並且可由下述公式表示。 [加工率](%)={([加工前的截面積]-[加工後的截面積])/ [加工前的截面積]}×100
熱加工步驟[步驟3]的熱加工材料較佳是進行冷卻。在此處,對於熱加工材料進行冷卻的手段,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從能夠不易引發晶粒的粗糙化的觀點來看,較佳是盡可能地提高冷卻速度的手段,例如較佳是使用水冷等手段。
在此處,可對於冷卻後的熱加工材料實行切除表面的面切割。藉由實行面切割,能夠去除在熱加工步驟[步驟3]中所產生的表面的氧化膜和缺陷。面切割的條件,只要是通常實行的條件即可,並無特別限定。藉由面切割而自熱加工材料的表面切除的量,能夠基於熱加工步驟[步驟3]的條件適當地調整,例如能夠設為自熱加工材料的表面起0.5 mm~4 mm左右。
(v) 第一冷加工步驟[步驟4] 第一冷加工步驟[步驟4]是如下步驟:以配合製品的厚度和尺寸的任意加工率,對於已實行熱加工步驟[步驟3]後的熱加工材料在冷卻下實施軋延和拉絲等延伸加工。第一冷加工步驟[步驟4]中包含冷軋步驟與冷延伸(拉絲)步驟兩者。第一冷加工步驟[步驟4]中的軋延和拉絲等延伸加工的條件,較佳是將總加工率設為50%以上且90%以下。在此處,若總加工率低於50%,會由於再結晶而容易形成不均勻的結晶組織,因此會由於之後實行的熱處理步驟(退火步驟),容易使所獲得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變軟。此外,若總加工率超過90%,在包含延伸方向及厚度方向的截面,具有與延伸方向呈正交的{111}面之晶粒會累積,由此所獲得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會有損及異向性的疑慮。
(vi) 第一退火步驟[步驟5] 第一退火步驟[步驟5],是退火的步驟,其對於已實行第一冷加工步驟[步驟4]後的冷加工材料實施熱處理來進行再結晶。第一退火步驟[步驟5]中的熱處理的條件,較佳是:加熱溫度在450℃以上且650℃以下的範圍,且在加熱溫度中的保持時間在30秒以上且60秒以下的範圍。在此處,當加熱溫度小於450℃的情況和保持時間小於30秒的情況,銅合金材料的再結晶會變得困難。此外,當加熱溫度超過650℃的情況和保持時間超過60秒的情況,會由於晶粒粒徑變得粗糙而造成所獲得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降低。
可對於已實行第一退火步驟[步驟5]後的冷加工材料實施1次以上的冷加工步驟及退火步驟。例如,對於已實行第一退火步驟[步驟5]後的冷加工材料,可實施第二次的冷加工步驟及退火步驟,並且能夠將此時的冷加工步驟及退火步驟,分別設為第二冷加工步驟[步驟6]及第二退火步驟[步驟7]。
此時,第二冷加工步驟[步驟6]中的總加工率,基於與第一冷加工步驟[步驟4]相同的理由,較佳是設為50%以上且90%以下。此外,第二退火步驟[步驟7]中的熱處理的條件,基於與第一退火步驟[步驟5]相同的理由,較佳是:加熱溫度在450℃以上且650℃以下的範圍,且在加熱溫度中的保持時間在30秒以上且60秒以下的範圍。
進一步,對於已實行第二退火步驟[步驟7]後的冷加工材料,為了進一步調整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可實行第三次的冷加工步驟,並且能夠將此時的冷加工步驟設為第三冷加工步驟[步驟8]。在此處,當實行第三冷加工步驟[步驟8]時的總加工率,從防止藉由熔接和硬焊來接合銅合金材料時的銅合金材料的軟化的觀點來看,較佳是設為45%以下。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還包含含有本發明的概念及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內的全部態樣,並且能夠在本發明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化。 [實施例]
繼而,為了進一步使本發明的效果明確,針對本發明例及比較例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於該等本發明例。
(本發明例1~18及比較例1~4) 實行熔解鑄造步驟[1]獲得厚度30 mm的鑄塊,其將具有表1所示的合金組成之各種銅合金材料熔解,然後在大氣氣氛下將其冷卻來進行鑄造。在此處,在表1所記載的各成分之中,記載為橫線「-」的任意添加成分並未作為原料來對銅系材料進行添加。
對於該鑄塊,實施均質化熱處理步驟[步驟2],其是以800℃以上且1000℃以下的加熱溫度及1小時以上且10小時以下的保持時間來實行熱處理。繼而,實行熱加工步驟[步驟3]來獲得熱加工材料,該熱加工步驟[步驟3]不改變溫度並且以總加工率成為65%(加工前的厚度為30 mm,加工後的厚度為10.5 mm)的方式,沿著長度方向進行熱加工。之後,藉由水冷冷卻至室溫,然後實行面切割,其分別去除被形成於兩側的表面的氧化膜。面切割後的熱加工材料的厚度為8 mm。
對於熱加工步驟[步驟3]後的熱加工材料實行第一冷加工步驟[步驟4],其以88%的總加工率(加工前的厚度8 mm,加工後的厚度1 mm)沿著長度方向進行冷加工。繼而,對於已實行第一冷加工步驟[步驟4]後的冷加工材料,實行第一退火步驟[步驟5],其以表1所記載的加熱溫度及保持時間實行熱處理。
進一步,對於已實行第一退火步驟[步驟5]後的冷加工材料,實行第二冷加工步驟[步驟6],其以80%的總加工率(加工前的厚度1 mm,加工後的厚度0.2 mm)沿著長度方向進行冷加工。繼而,對於已實行第二冷加工步驟[步驟6]後的冷加工材料,實行第二退火步驟[步驟7],其以表1所記載的加熱溫度及保持時間實行熱處理。
在此處,針對本發明例5、18以如下方式獲得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不實行第二冷加工步驟[步驟6]及第二退火步驟[步驟7],在第一冷加工步驟[步驟4]以成為97.5%的總加工率(加工前的厚度8 mm,加工後的厚度0.2 mm)的方式,沿著長度方向進行冷加工後,在第一退火步驟[步驟5]中以表1所記載的加熱溫度及保持時間實行熱處理。此外,針對本發明例14及15,將第二冷加工步驟[步驟6]中的總加工率設為66.7%(加工前的厚度1 mm,加工後的厚度0.333 mm),在第二退火步驟[步驟7]之後在第三冷加工步驟[步驟8]以40%的總加工率(加工前的厚度0.333 mm,加工後的厚度0.2 mm)沿著長度方向進行冷加工。
此外,針對比較例1及比較例2,仿效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製造方法進行製作。此時,對熱加工材料實施冷粗軋直到目標板厚成為0.286 mm為止,實行伴隨固熔化的再結晶處理,並且在實行析出退火後,實施總加工率為30%的冷軋,完成為0.2 mm的厚度。
如此地操作,製成本發明例1~18及比較例1~4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
再者,表1中,將Cu(銅)、Mn(錳)以外的構成成分記載為任意添加成分。此外,表1中在不包含於銅合金材料的合金組成中的成分的欄位記載橫線「-」,明確地表示不含該成分或即便含有該成分仍小於偵測極限值。
[各種測定及評價方法] 使用上述本發明例及比較例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實行下述所示的特性評價。各特性的評價條件如同下述。
[1] 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的測定及評價 針對所製成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依據日本工業規格JIS Z2244(2009)所記載的維克氏硬度的試驗方法,埋入樹脂來作成截面樣品,並將其設為對象來測定維克氏硬度(HV1)。在此處,維克氏硬度(HV1)的測定,對相對於軋延方向(延伸方向)呈正交的截面實行。此外,將對於作為試驗片的銅合金材料的表面按壓鑽石壓頭時的負載(試驗力)設為0.098N且壓頭的按壓時間設為15秒,測定此時的銅合金材料的表面的維克氏硬度(HV1),然後將所獲得的數值設為測定值。
針對所測定出的維克氏硬度(HV1),將為90以上的情況,視為維克氏硬度(HV1)的數值充分地大,並且構成散熱零件的銅合金材料本身的剛性(強度)非常高,而評價為「◎(優良)」。此外,將為80以上且小於90的情況,視為維克氏硬度(HV1)的數值大,並且構成散熱零件的銅合金材料本身的剛性(強度)高,而評價為「○(良好)」。另一方面,將維克氏硬度(HV1)小於80的情況,視為維克氏硬度(HV1)的數值小,並且構成散熱零件的銅合金材料本身的剛性(強度)低,因此評價為「×(不良)」。本實施例中,將「◎」與「○」評價為合格等級。將結果顯示於表2。
[2]具有與延伸方向呈正交的{111}面之晶粒的累積度的測定及異向性評價 對於本發明例及比較例所獲得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將包含延伸方向及厚度方向之截面進行鏡面研磨,來製成截面樣品後,使用場發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FE-SEM)進行觀察,進行EBSD測定(電子背向散射繞射進行的測定),藉此獲得SEM-EBSD法的晶向分析數據。在此處,在EBSD測定中設為測定對象的面積,以合計設為0.1 mm 2以上,測定時的步距設為0.2 μm。基於該藉由EBSD的測定結果,使用作為數據分析軟體的「OIM ANALYSIS」,實施晶向的集合組織分析。使用數據分析軟體的晶向的集合組織分析,使用調和級數展開式(Harmonic Series Expansion),將級數秩(Series Rank)設為16,並將擬合高斯分布時的半寬(Gaussian Half-Width)設為5゜來實行強度計算,將所獲得的計算結果置入Enforce Orthotropic Sample Symmetry的選項來實行集合組織分析,藉此即能夠獲得顯示有晶向的強度分布的圖。根據所獲得的圖,能夠求出包含延伸方向及厚度方向的截面中的具有與延伸方向呈正交的{111}面之晶粒的累積度。將結果顯示於表2。
[3] 焊料濕潤性的測定及評價 針對由本發明例及比較例所獲得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作為用以使使用了焊料之散熱零件的構裝變得容易的指標,實行焊料濕潤性的測定及評價。在此處,焊料濕潤性是實行記載於日本工業規格JIS Z3198-4「無鉛焊料試驗方法-第4部:藉由濕潤平衡法及接觸角法進行的濕潤性試驗方法」中的濕潤平衡法進行的濕潤性試驗。試驗裝置中,使用焊料測試儀SAT-5100(RHESCA Co., Ltd.製造),由所獲得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切割出板厚0.21 mm、寬度10 mm、長度30 mm的板狀試驗片,自端部起至10 mm為止的位置塗佈松香系助焊劑後,以相對於熔融焊料面呈垂直的方式,以浸漬深度10 mm、浸漬速度10 mm/秒及浸漬時間10秒的操作條件來操作試驗裝置,自試驗片的端部起使其浸漬於在245℃中熔融的Sn-Ag-Cu系的焊料,測定此時的焊料潤濕所需的時間(潤濕時間T 1)。
有關焊料潤濕所需的時間,將為8秒以下的情況,視為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焊料濕潤性優異,而評價為「◎(優良)」。此外,將焊料潤濕所需的時間超過8秒且10秒以下的情況,視為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焊料濕潤性大且良好,而評價為「○(良好)」。另一方面,將焊料潤濕所需的時間超過10秒的情況,視為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焊料濕潤性小,而評價為「△(尚可)」。本實施例中,將「◎」與「○」評價為合格等級。將結果顯示於表2。
[4] 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的測定及評價 使用由本發明例及比較例所獲得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製作均熱板作為散熱零件,測定所獲得的均熱板的熱傳輸特性。
使用3片由板厚0.2 mm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構成之板材,仿效日本專利第6294981號公報所記載的第一實施形態例來製作均熱板,其具有寬度40 mm、長度150 mm的尺寸,包含流道部且全長為155 mm。在此處,使用水作為液壓液,並使用被形成為俯視時呈梯狀且由銅所構成之金屬網作為燈芯結構體。此外,液壓液的流道部分,構成為具有寬度5 mm、高度5 mm、長度5 mm的尺寸。對由銅合金材料所形成的容器的內部空間注入液壓液,並使用填縫治具藉由壓扁來密封流道後,藉由使用光纖雷射進行的雷射熔接,完全地接合密封部來設置接合部,而進行一體化。
繼而,以均熱板的長度方向成為上下垂直方向地立起的方式,將所獲得的均熱板在室溫中自下側起50 mm浸漬於90℃的溫水中,在自未浸漬於溫水中的上端起10 mm下方的位置的表面設置熱電偶,在相當於均熱板的凝結部的部分也就是上側端部附近,測定此處的表面溫度。在此處,測定浸漬即刻且溫度呈固定時的上側端部附近的溫度,並設為初始值,在自初始狀態起經過2000小時後也同樣地測定均熱板的上側端部附近的溫度。由所獲得的測定值,求出與初始值相比時的經過2000小時後的溫度降低的大小(溫度差)。在此處,均熱板的上側端部附近的溫度大幅地低於初始值時,認為是被密封於均熱板的液壓液與金屬反應,氣體產生而容器的內部壓力提高,因而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呈現降低。
有關自初始狀態起經過2000小時後的均熱板的上側端部附近的溫度的自初始值起的溫度降低的大小(溫度差),將2.0℃以下的情況視為所獲得的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優異,而評價為「◎(優良)」。此外,將該溫度差的大小超過2.0℃且3.0℃以下的情況視為所獲得的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為良好,而評價為「○(良好)」。另一方面,將該溫度差超過3.0℃的情況視為所獲得的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為不良,而評價為「×(不良)」。本實施例中,將「◎」與「○」評價為合格等級。將結果顯示於表2。
[5] 接合部的維克氏硬度(HV2)的測定及評價 由本發明例及比較例所獲得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所製成的散熱零件的維克氏硬度(HV2),在與上述[4]同樣地操作所獲得的散熱零件中,針對藉由熔接所密封而成之處也就是接合部,將相對於構成接合部的2片的板材的接合面呈垂直地相交且包含板材的厚度方向之截面,埋入樹脂後進行鏡面研磨來製成截面樣品,依據日本工業規格JIS Z2244(2009)所記載的維克氏硬度的試驗方法,分別針對構成接合部的2片板材,自相當於中央部分的位置即板材的表面,測定厚度(0.2 mm)的一半也就是0.1 mm的深度位置中的維克氏硬度(HV2)。在此處,將對於作為試驗片的接合部的截面按壓鑽石壓頭時的負載(試驗力)設為0.098N且壓頭的按壓時間設為15秒,測定此時的維克氏硬度(HV2),然後算出該等測定值的平均值。
針對所測定出的接合部的維克氏硬度(HV2)的平均值,將為80以上的情況,視為接合部的維克氏硬度(HV2)的數值充分地大而構成散熱零件的銅合金材料優異,評價為「◎ (優良)」。此外,將接合部的維克氏硬度(HV2)的平均值為70以上且小於80的情況,視為接合部的維克氏硬度(HV2)的數值大而構成散熱零件的銅合金材料良好,評價為「○(良好)」。另一方面,將接合部的維克氏硬度(HV2)的平均值小於70的情況,視為接合部的維克氏硬度(HV2)的數值小而構成散熱零件的銅合金材料為不良,評價為「×(不良)」。本實施例中,將「◎」與「○」評價為合格等級。將結果顯示於表2。
[6]綜合評價 將有關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焊料濕潤性、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及接合部的維克氏硬度(HV2)的4種評價結果皆被評價為「◎ (優良)」的情況,視為該等4種特性皆良好而評價為「◎ (優良)」。此外,將該等4種特性中至少任一被評價為「○」並且其餘被評價為「◎」的情況,視為該等4種特性至少為良好而評價為「○(良好)」。此外,有關維克氏硬度(HV1)、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及接合部的維克氏硬度(HV2)的3種評價結果皆被評價為「◎」或「○」並且焊料濕潤性被評價為「△」的情況,雖然為維克氏硬度(HV1)、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及接合部的維克氏硬度(HV2)為至少良好者,仍視為焊料濕潤性差而評價為「△(尚可)」。另一方面,有關維克氏硬度(HV1)、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及接合部的維克氏硬度(HV2)的3種評價結果中的至少任一的評價結果為「×」的情況,視為該等3種特性中的至少任一種不合格而評價為「×(不良)」。將結果顯示於表2。
[表1]
[表2]
基於表1及表2的結果,本發明例1~18的銅合金材料,合金組成皆在本發明的適當範圍內,並且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皆為80以上,因此,至少所獲得的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與接合部的維克氏硬度(HV2)為合格等級。
另一方面,比較例1、2的銅合金材料不含Mn,合金組成在本發明的適當範圍外。此外,使用比較例1、2的銅合金材料所製成的散熱零件(均熱板),自初始狀態起經過2000小時後,此時的均熱板的上側端部附近的溫度的自初始值起的溫度降低的大小(溫度差),在本發明的適當範圍外。因此,使用比較例1、2的銅合金材料所製成的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並未達到合格等級。
此外,比較例3的銅合金材料的Mn含量少,合金組成在本發明的適當範圍外。此外,比較例3的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 在本發明的適當範圍外。因此,使用比較例3的銅合金材料所製成的散熱零件的接合部的維克氏硬度(HV2)並未達到合格等級。
此外,比較例4的銅合金材料的維克氏硬度(HV1)在本發明的適當範圍外。因此,使用比較例4的銅合金材料所製成的散熱零件的強度不足,並未達到合格等級。
基於該等結果,確認了本發明例的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在合金組成與銅合金材料本身的維克氏硬度(HV1)在適當範圍內時,至少所獲得的散熱零件的熱傳輸特性及接合部的維克氏硬度(HV2)為合格等級。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Claims (6)

  1. 一種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其含有3.00質量%以上且18.00質量%以下的Mn,並具有剩餘部分由Cu及無法避免的雜質所構成之合金組成,並且, 維克氏硬度(HV1)為80以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其中,前述合金組成進一步含有選自由 0.01質量%以上且5.00質量%以下的Ni、 0.01質量%以上且5.00質量%以下的Zn、 0.01質量%以上且3.00質量%以下的Sn、 0.01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的Co、 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Mg、 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Fe、 0.01質量%以上且0.70質量%以下的Si、 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Cr、 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Ag及 0.01質量%以上且0.30質量%以下的P所組成之群組中的至少1種。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其中,在藉由EBSD法進行的晶向分析中,具有與前述銅合金材料的延伸方向呈正交的{111}面之晶粒的累積度為3.0以下。
  4. 一種散熱零件,其是使用請求項1所述之銅合金材料所製成。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散熱零件,其中,前述散熱零件為熱管或均熱板。
  6. 如請求項4或5所述之散熱零件,其是使用複數片板材所製成,該複數片板材是由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之銅合金材料所構成, 前述散熱零件具有接合部,該接合部是在前述複數片板材的端部彼此重疊的狀態下藉由熔接或硬焊所接合而成者,並且, 對前述接合部的截面進行測定,所測定出的相當於構成前述接合部的前述複數片板材的各自的厚度中央部分的位置中的維克氏硬度(HV2)的平均值為70以上。
TW112125766A 2022-07-11 2023-07-11 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及散熱零件 TW2024071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11283 2022-07-11
JP2022111283 2022-07-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7112A true TW202407112A (zh) 2024-02-16

Family

ID=89536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5766A TW202407112A (zh) 2022-07-11 2023-07-11 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及散熱零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07112A (zh)
WO (1) WO202401442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3197B2 (ja) * 1978-07-01 1985-11-2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斜板式コンプレツサ
EP2733235B1 (en) * 2011-09-30 2017-05-03 JX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rporation Sputtering targ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6471494B2 (ja) * 2014-09-29 2019-02-2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Cu合金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7056842A1 (ja) * 2015-09-28 2017-04-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ヒートパイプ、放熱部品、ヒートパイプの製造方法
JP6446011B2 (ja) * 2016-10-03 2018-12-26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放熱部品用銅合金板及び放熱部品
CN110168120A (zh) * 2017-01-10 2019-08-23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电阻材料用铜合金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阻器
JP6961861B1 (ja) * 2020-05-29 2021-11-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銅合金条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抵抗器用抵抗材料ならびに抵抗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14429A1 (ja) 2024-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8274B (zh) 放熱零件用銅合金板以及放熱零件
JP6151813B1 (ja) ベーパチャンバーの製造方法
JP6031549B2 (ja) 放熱部品用銅合金板
TWI683012B (zh) 放熱零件用銅合金板、放熱零件及放熱零件之製造方法
JP6640435B1 (ja) 銅合金板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気電子機器用放熱部品およびシールドケース
JP6031576B2 (ja) 放熱部品用銅合金板
WO2016152648A1 (ja) 放熱部品用銅合金板及び放熱部品
JP6446010B2 (ja) 放熱部品用銅合金板
JP6732840B2 (ja) ベーパーチャンバー用銅合金板
JP2009287062A (ja) バッキングプレート用銅合金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84928A (ja) 銅合金製バッキングプレートおよび該銅合金の製造方法
TW202407112A (zh) 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材料及散熱零件
WO2017110759A1 (ja) 放熱部品用銅合金板
JP2002003966A (ja) 半田接合性に優れる電子電気機器用銅合金
JPS6326185B2 (zh)
JP2010229517A (ja) 電子部品用銅合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