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4552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4552A
TW202404552A TW112121782A TW112121782A TW202404552A TW 202404552 A TW202404552 A TW 202404552A TW 112121782 A TW112121782 A TW 112121782A TW 112121782 A TW112121782 A TW 112121782A TW 202404552 A TW202404552 A TW 20240455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g
width direction
crotch
absorbent articl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1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田春菜
深山拓也
田麻穂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4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455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5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吸收性物品(1),是被安裝在作為穿用在穿用者(H)的軀體下部的周圍能夠再利用的布內褲的穿著用物品(2)上,並被配置在穿著用物品(2)與穿用者之間。吸收性物品(1)具備被區分成腹側部(101)、背側部(102)、以及胯下部(103)的本體部(10)。本體部(10)具有表面薄片(11)、裡面薄片(12)、吸收性芯(13a)、以及腿摺邊(15)。腿摺邊(15),是沿著寬方向(W)中的本體部(10)的外側端部(10a)被設置,至少在胯下部(103)沿長方向(L)作收縮。腿摺邊(15)具有抑制手段,該抑制手段抑制腿摺邊(15)中被配置在胯下部(103)的胯下腿摺邊(151)因穿用者(H)的大腿部(H1)的動作朝寬方向(W)的內側被拉的力。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是關於吸收性物品。
過去已知有安裝在布內褲等的穿著用物品的內側被使用的紙尿布(吸收性物品)。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將紙尿布、以及與紙尿布具有大致同一形狀的紙尿布套作組合進行使用的形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21522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近來,從SDGs的觀點來看上述這類的能夠再利用的穿著用物品的需求提高。可是,這類的穿著用物品因為在附著了穿用者的排泄物的情況下就有洗滌的必要,所以,養育或看護穿用者的輔助者的負擔大。於此,為了要抑制來自吸收性物品的排泄物的側漏而儘量使排泄物不要附著在穿著用物品上,所以考慮儘量加大吸收性物品(具體而言,是儘量加大吸收性物品的腿摺邊)。可是,因為穿著用物品和吸收性物品作為不同體被構成,所以,長時間使用的話,與穿用者的腳(主要是大腿部的內側部分)接觸的吸收性物品的腿摺邊因穿用者的腳的活動(例如從打開腳的狀態到關閉腳的闔腳動作)會有不能與穿著用物品連動而被拉入穿用者的胯間部的顧慮。其結果,容易發生來自吸收性物品的腿摺邊的排泄物的側漏,穿著用物品(例如,覆蓋腿摺邊的腳洞部分)因該排泄物而髒掉的顧慮。
於此,本發明的一態樣之目的在提供一種在與穿著用物品併用的吸收性物品中,可抑制穿著用物品髒掉的發生的吸收性物品。 [解決問題用的手段]
本發明的一態樣的吸收性物品,係被安裝在作為穿用在穿用者的軀體下部的周圍能夠再利用的布內褲的穿著用物品上,並被配置在前述穿著用物品與前述穿用者之間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徵為具備有:本體部,其被區分為:與前述穿著用物品一起被前述穿用者所穿用的穿用狀態下,位在前述穿用者的腹側的腹側部、在前述穿用狀態下,位在前述穿用者的背側的背側部、以及位在前述腹側部與前述背側部之間的胯下部,前述本體部具有:前述穿用狀態下,面向前述穿用者的肌膚的液透過性的表面薄片;穿用狀態下,面向前述穿著用物品的液不透過性的裡面薄片;吸收性芯,是被配置在前述表面薄片與前述裡面薄片之間,吸收前述穿用者的排泄物;以及腿摺邊,是沿著與前述腹側部、前述胯下部、及前述背側部並排的方向的長方向和前述表面薄片及前述裡面薄片重疊的厚度方向正交的寬方向中的前述本體部的外側端部被設置,至少在前述胯下部沿前述長方向作收縮,前述腿摺邊具有抑制手段,該抑制手段抑制前述腿摺邊中被配置在前述胯下部的胯下腿摺邊因前述穿用者的大腿部的動作朝前述寬方向的內側被拉的力。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在與穿著用物品併用的吸收性物品中,可抑制穿著用物品髒掉的發生的吸收性物品。
根據本說明書及添附圖面的記載,至少可明白以下的樣態1~樣態23。
(樣態1) 一種吸收性物品,係被安裝在作為穿用在穿用者的軀體下部的周圍能夠再利用的布內褲的穿著用物品上,並被配置在前述穿著用物品與前述穿用者之間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徵為具備有: 本體部,其被區分為:與前述穿著用物品一起被前述穿用者所穿用的穿用狀態下,位在前述穿用者的腹側的腹側部、在前述穿用狀態下,位在前述穿用者的背側的背側部、以及位在前述腹側部與前述背側部之間的胯下部, 前述本體部具有: 前述穿用狀態下,面向前述穿用者的肌膚的液透過性的表面薄片; 前述穿用狀態下,面向前述穿著用物品的液不透過性的裡面薄片; 吸收性芯,是被配置在前述表面薄片與前述裡面薄片之間,吸收前述穿用者的排泄物;以及 腿摺邊,是沿著與前述腹側部、前述胯下部、及前述背側部並排的方向的長方向和前述表面薄片及前述裡面薄片重疊的厚度方向正交的寬方向中的前述本體部的外側端部被設置,至少在前述胯下部沿前述長方向作收縮, 吸收性物品,是前述腿摺邊具有抑制手段,該抑制手段抑制前述腿摺邊中被配置在前述胯下部的胯下腿摺邊因前述穿用者的大腿部的動作朝前述寬方向的內側被拉的力。
樣態1中,在腿摺邊設有抑制將胯下腿摺邊向寬方向的內側拉的力的抑制手段。藉此,可有效果地抑制胯下腿摺邊隨著穿用者的大腿部的動作被拉入穿用者的胯間部側,可減低來自腿摺邊的排泄物的側漏的風險。其結果,可抑制起因於該側漏造成穿著用物品髒掉的發生。
(樣態2) 樣態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抑制手段具有抑制前述腿摺邊相對於前述穿著用物品在剪切方向的位置偏移的防止偏離部。
根據樣態2,穿用者進行闔腳動作時等,即便發生將包含胯下腿摺邊的腿摺邊向穿用者的胯間部側拉的力(拉力),也能藉由防止偏離部抑制腿摺邊在剪切方向的移動。其結果,可對抗上述拉力,讓欲維持腿摺邊的寬方向中的位置的力(對抗力)產生。藉此,可有效果地抑制胯下腿摺邊向胯間部被拉入的情況。
(樣態3) 樣態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防止偏離部在前述腹側部及前述背側部的至少一方,被配置在較前述吸收芯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外側。
當穿用者進行了闔腳動作時,通常對於腿摺邊中從本體部的寬方向的端部到吸收性芯的部分(亦即,與配置有吸收性芯的比較厚的剛性高的部分比較容易變形的部分),容易產生上述的拉力。根據樣態3,藉由在這樣的部分(亦即,吸收性芯的外側的部分)設置防止偏離部,在該部分可讓上述的對抗力適當地產生。其結果,可有效果地抑制胯下腿摺邊向胯間部被拉入的情況。
(樣態4) 樣態2或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防止偏離部,是通過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本體部的前述外側端部與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吸收性芯的外側端部的中心,而被配置在較平行於前述長方向的假想線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外側。
(樣態5) 樣態2~4中任一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本體部具有腿側摺邊,該腿側摺邊,是從前述腹側部到前述背側部沿著前述長方向延伸存在被設置,前述長方向中的兩端部在前述腹側部及前述背側部被固定,構成藉由在前述長方向上作收縮而能夠立起, 前述腿側摺邊具有在較前述腿摺邊的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端部更內側沿前述長方向延伸存在的立起支點, 前述防止偏離部在前述腹側部及前述背側部的至少一方,被配置在較前述立起支點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外側。
根據樣態4或樣態5,藉由在腿摺邊中一定以上外側(亦即,較假想線或立起支點更外側)配置防止偏離部,可讓對抗上述的拉力的對抗力適當地產生。
(樣態6) 樣態2~5中任一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防止偏離部僅被配置在前述腹側部及前述背側部的一方。
腿摺邊至少在胯下部沿長方向作收縮。又,安裝了吸收性物品的穿著用物品的腳洞部分也會有構成為了提高穿用感(貼合感),而在長方向進行某程度收縮的情況。因此,假設防止偏離部被配置在腹側部及背側部的兩方時,由於為了將腹側部及背側部各自的防止偏離部安裝在穿著用物品的適當的位置上,需要邊將腿摺邊及穿著用物品的兩方充分地伸展邊正確地進對位,所以安裝者的負擔大。又,在腹側部及背側部的兩方將腿摺邊固定在穿著用物品上時,因腿摺邊及穿著用物品的長方向的伸縮度的差異,會有僅一方的防止偏離部從穿著用物品脫落的事態發生的顧慮。此時會有該一方的防止偏離部在不適當的位置被再固定到穿著用物品上的顧慮。其結果例如,腿摺邊和穿用者的大腿部不緊貼,在腿摺邊和穿用者的大腿部之間產生間隙,而誘發來自腿摺邊的側漏的顧慮。而相對於此,根據樣態6,藉由進在腿摺邊的腹側部及背側部的一方配置防止偏離部,可避免上述這樣的問題的發生。
(樣態7) 樣態2~6中任一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前述腿摺邊中至少包含前述胯下腿摺邊的部分配置有收縮構件,該收縮構件沿著前述長方向被設置,至少讓前述胯下腿摺邊在前述長方向上收縮, 前述防止偏離部被配置在較前述收縮構件更靠前述長方向的外側。
根據樣態7,藉由將防止偏離部配置在腿摺邊的儘量外側的部分(亦即,配置在較收縮構件靠長方向的外側),可讓上述的對抗力適當地發生。又,因為藉由將防止偏離部以與收縮構件不會重疊的方式作配置,可防止防止偏離部與收縮構件一起收縮,所以,可防止防止偏離部彼此(例如,防止偏離部為黏著構件時為黏著面彼此)貼合在一起的情況。藉此,可讓將吸收性物品安裝在穿著用物品時的安裝者的便利性提升。
(樣態8) 樣態2~7中任一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前述腿摺邊中至少包含前述胯下腿摺邊的部分配置有收縮構件,該收縮構件沿著前述長方向被設置,至少讓前述胯下腿摺邊在前述長方向上收縮, 前述防止偏離部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長方向觀看時,在前述厚度方向上以與前述收縮構件重疊地被配置。
(樣態9) 樣態8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防止偏離部的前述寬方向中的一半以上的部分從前述長方向觀看時,在前述厚度方向上以與前述收縮構件重疊地被配置。
(樣態10) 樣態8或9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防止偏離部的前述寬方向中的整體從前述長方向觀看時,在前述厚度方向上以與前述收縮構件重疊的方式被配置。
抑制剪切方向的位置偏移的防止偏離部,會有對防止偏離部與穿著用物品的接觸面的面內方向的力(亦即,使防止偏離部相對於穿著用物品沿與長方向及寬方向平行的面欲偏移的力)的抵抗力比較强,對上述接觸面的面外方向的力(亦即,欲從穿著用物品上剝離防止偏離部防偏移部的力)的抵抗力比較弱的情況。根據樣態8~樣態10中任一樣態,藉由在收縮構件所致的長方向的收縮力容易作用之處配置防止偏離部,在防止偏離部,上述的面內方向的力較上述的面外方向的力更容易產生。其結果,可抑制防止偏離部不預期地從穿著用物品脫落的事態的發生。
(樣態11) 樣態1~10中任一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抑制手段具有凹部,該凹部被設在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腿摺邊的外側端部,從前述厚度方向觀看時朝前述寬方向的內側凹陷地被形成, 前述凹部中在前述寬方向最位於內側的最窄部被配置在前述胯下腿摺邊。
根據樣態11,藉由以下的第1~第3的效果的至少一個,可有效果地抑制胯下腿摺邊向胯間部被拉入的情況。
(第1效果) 將在穿用者的闔腳動作時產生的胯下腿摺邊向穿用者的胯間部側拉的拉力,是在離胯間部最遠的位置(亦即,胯下腿摺邊的寬方向的外側端部)最初產生。根據樣態11,因為可使胯下腿摺邊的外側端部以凹部的量接近穿用者的胯間部,所以可延遲在闔腳動作時拉力最初作用於胯下腿摺邊(寬方向的外側端部)的時機。其結果,可減低在闔腳動作中作用在胯下腿摺邊的總拉力。
(第2效果) 闔腳動作因為是以胯間部為中心(支點)的旋轉動作,所以,能想到的是越是遠離胯間部的地點會產生越大的拉力(力矩)。根據樣態11,因為可使胯下腿摺邊的外側端部以凹部的量接近穿用者的胯間部,所以可減低最初作用於胯下腿摺邊的拉力的大小(最大值)。藉此,可抑制在特別大的拉力產生的闔腳動作的初期階段,胯下腿摺邊陷入到胯間部側的情況。
(第3效果) 上述拉力能想到的是主要在胯下腿摺邊的外側端部的各點沿著外側端部的法線方向產生。因此,沒有設凹部時,在胯下腿摺邊的外側端部的長方向的全域產生朝向寬方向內側之方向的拉力。另一方面,如樣態11設有凹部時,可讓在胯下腿摺邊的外側端部的各點產生的拉力的方向朝複數個方向作分散。其結果,與不設定凹部的情況比較,可減小作用在胯下腿摺邊的整體的拉力的朝向寬方向內側的方向的成分。
(樣態12) 樣態11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本體部具有腿側摺邊,該腿側摺邊,是從前述腹側部到前述背側部沿著前述長方向延伸存在被設置,前述長方向中的兩端部在前述腹側部及前述背側部被固定,構成藉由在前述長方向上作收縮而能夠立起, 前述腿側摺邊具有在較前述腿摺邊的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端部更內側沿前述長方向延伸存在的立起支點, 前述凹部的前述最窄部,是通過前述腿摺邊的前述外側端部中最位於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的部分和前述立起支點的前述寬方向中的中心,而位在較平行於前述長方向的假想中心線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內側。
根據樣態12,藉由形成比較大的凹部,使胯下腿摺邊的外側端部儘量接近穿用者的胯間部,可讓上述的第1~第3的效果適當發揮。
(樣態13) 樣態11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本體部具有腿側摺邊,該腿側摺邊,是從前述腹側部到前述背側部沿著前述長方向延伸存在被設置,前述長方向中的兩端部在前述腹側部及前述背側部被固定,構成藉由在前述長方向上作收縮而能夠立起, 前述腿側摺邊具有在較前述腿摺邊的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端部更內側沿前述長方向延伸存在的立起支點, 前述凹部的前述最窄部,是通過前述腿摺邊的前述外側端部中最位於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的部分和前述立起支點的前述寬方向中的中心,而位在較平行於前述長方向的假想中心線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外側。
根據樣態13,以至少最窄部位在較假想中心線更靠外側之方式將凹部形成的比較小,藉此確保胯下腿摺邊的面積,而可適當地抑制來自腿摺邊的排泄物的側漏的發生。
(樣態14) 樣態11~13中任一吸收性物品,其中,從前述厚度方向觀看時,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吸收性芯的外側端部具有與前述凹部的形狀對應的形狀。
根據樣態14,藉由將吸收性芯的寬方向的外側端部的形狀與吸收性物品整體的寬方向的端部(亦即,腿摺邊的寬方向的外側端部)形成同樣的凹狀,可使胯下腿摺邊的外側端部與吸收性芯的外側端部的寬方向的距離在長方向上大致均一化。藉此,可使腿摺邊適當地與穿用者的大腿部貼合。其結果,可適當地抑制來自腿摺邊的排泄物的側漏的發生。
(樣態15) 樣態1~14中任一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前述腿摺邊中至少包含前述胯下腿摺邊的部分配置有收縮構件,該收縮構件沿著前述長方向被設置,至少讓前述胯下腿摺邊在前述長方向上收縮, 前述抑制手段具有縫隙部,該隙縫部從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胯下腿摺邊的外側端部向前述寬方向的內側延伸,將前述收縮構件至少部分作分離。
根據樣態15,藉由細縫部,可使胯下腿摺邊與收縮構件一起在長方向上分離成複數個部分。藉此,在相對於一個部分產生向胯間部側拉的拉力時,可防止其他部分與該一個部分連動向胯間部側被拉的情況。亦即,拉力在胯下腿摺邊的任一部分產生時,可將該拉力的影響範圍留在該部分,而可抑制拉力被傳達到鄰接的其他的部分的情況。其結果,可有效果地抑制胯下腿摺邊向胯間部被拉入的情況。
(樣態16) 樣態1~15中任一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抑制手段具有彎折起點,該彎折起點較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胯下腿摺邊的外側端部更位於前述寬方向的內側,沿著前述長方向被設置。
根據樣態16,對胯下腿摺邊產生拉力時,胯下腿摺邊的整體向胯間部側被拉入前,可期待沿著彎折起點彎折胯下腿摺邊。這樣的彎折動作產生的結果,可減弱作用在胯下腿摺邊的拉力。藉此,可有效果地抑制胯下腿摺邊向胯間部被拉入的情況。
(樣態17) 樣態16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胯下腿摺邊具有:低剛性部、和具有較前述低剛性部更高的剛性的高剛性部, 前述彎折起點由前述低剛性部與前述高剛性部的邊界所構成。
根據樣態17,藉由低剛性部與高剛性部的邊界可容易且確實地形成彎折起點。
(樣態18) 樣態16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彎折起點,是由以沿著前述長方向延伸存在之方式被設在前述胯下腿摺邊的壓花部所構成。
根據樣態18,藉由壓花部可容易且確實地形成彎折起點。
(樣態19) 樣態1~18中任一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前述腿摺邊中至少包含前述胯下腿摺邊的部分配置有收縮構件,該收縮構件沿著前述長方向被設置,至少讓前述胯下腿摺邊在前述長方向上收縮, 前述收縮構件,是藉由構成為在前述寬方向具有一定以上的寬幅的一體的薄片狀的構件,而作為前述抑制手段的至少一部分發揮功能。
根據樣態19,藉由作為一體的薄片狀的構件被構成的收縮構件,可確保胯下腿摺邊的剛性。又,即便胯下腿摺邊因拉力朝胯間部側被拉入,藉此使收縮構件暫時地在寬方向上收縮,也可在之後拉力減弱時(例如,穿用者在進行闔腳動作之後,再次打開腳的時候等),在收縮構件產生欲恢復到本來的薄片狀的形狀的復原力。藉此,可抑制因重複闔腳動作,使胯下腿摺邊慢慢地向胯間部側被拉入的情況(亦即,累積性地拉入)。
(樣態20) 樣態19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抑制手段具有彎折起點,該彎折起點較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胯下腿摺邊的外側端部更位於前述寬方向的內側,沿著前述長方向被設置, 前述彎折起點被設在較前述收縮構件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內側及較前述收縮構件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的至少一方。
根據樣態20,能獲得樣態19的效果的同時,能獲得與樣態16同樣的效果。
(樣態21) 樣態20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腿摺邊具有: 配置有前述收縮構件的高剛性部、以及 低剛性部,其被設在較前述收縮構件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內側及較前述收縮構件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的至少一方,具有較前述高剛性部更低的剛性, 前述彎折起點由前述低剛性部與前述高剛性部的邊界所構成。 在前述低剛性部沒有配置前述收縮構件。
根據樣態21,藉由低剛性部與高剛性部的邊界可容易且確實地形成彎折起點。
(樣態22) 樣態19~21中任一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抑制手段具有縫隙部,該隙縫部從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胯下腿摺邊的外側端部向前述寬方向的內側延伸,將前述收縮構件至少部分作分離。
藉由細縫部將胯下腿摺邊分離成複數個部分時,為了維持各部分的穩定性,對各部分要求有某一程度的剛性。根據樣態22,因為形成薄片狀的比較剛性高的收縮構件的一部分被配置在藉由細縫部被分離的各部分,所以可確保上述各部分的剛性。因此,既確保藉由細縫部被分離的各部分的穩定性,又可獲得藉由設置細縫部得到與樣態15同樣的效果。
(樣態23) 樣態19~22中任一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抑制手段具有凹部,該凹部被設在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腿摺邊的外側端部,從前述厚度方向觀看時朝前述寬方向的內側凹陷地被形成, 前述凹部中在前述寬方向最位於內側的最窄部被配置在前述胯下腿摺邊較前述收縮構件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外側。
藉由凹部減少腿摺邊(尤其是胯下腿摺邊)的面積時,為了維持胯下腿摺邊的穩定性,而要求在胯下腿摺邊要有某一程度的剛性。根據樣態23,因為形成薄片狀的比較剛性高的收縮構件被配置在胯下腿摺邊,所以可確保胯下腿摺邊的剛性。因此,既確保胯下腿摺邊的穩定性,又可藉由設置凹部得到與樣態11同樣的效果。
[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面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詳細的說明。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在同一或相當要素使用同一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圖4,針對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的構造進行說明。圖1是從肌膚側觀看吸收性物品1的俯視圖。圖2是從非肌膚側觀看吸收性物品1的俯視圖。圖1及圖2所示將吸收性物品1伸展到沒有形成皺紋的狀態為止的伸長狀態(以下稱為「伸長狀態」)。圖3及圖4,是示意表示沿著圖1的III-III線及IV-IV線的吸收性物品1的剖面構造的圖。
本實施形態中,「穿用者」為穿用安裝有吸收性物品1的穿著用物品2之人。「肌膚側」,將吸收性物品1與穿著用物品2一起被穿用者穿用的狀態(以下稱為「穿用狀態」。)下,面向穿用者的肌膚之側。「非肌膚側」,在穿用狀態朝向與穿用者的肌膚相反側之側。
在以下,將吸收性物品1的伸長狀態(參照圖1及圖2)中的長方向表示為「長方向L」,將與長方向L正交的吸收性物品1的短方向表示為「寬方向W」,將與長邊方向L及寬方向W正交的方向表示為「厚度方向T」(參照圖3及圖4)。長方向L,是在穿用狀態下,從穿用者的身體前側(腹側)向身體後側(背側)延伸之方向。寬方向W,是在穿用狀態下與穿用者的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向。厚度方向T,是層積了構成吸收性物品1的材料(後述的表面薄片11、裡面薄片12、吸收體13等)之方向。
吸收性物品1,是與被穿用在穿用者的軀體下部的周圍的穿著用物品2(參照圖5~圖7)倂用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1例如為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吸收性物品1被安裝在穿著用物品2,而被配置在穿著用物品2與穿用者之間。穿著用物品2,是能夠再利用的布內褲。
吸收性物品1具有本體部10。如圖1及圖2所示,本體部10在伸長狀態從厚度方向T觀看時,具有矩形狀的外形。本體部10被區分成在穿用狀態下位在穿用者的腹側的腹側部101、在穿用狀態下位在穿用者的背側的背側部102、以及位在腹側部101與背側部102之間的胯下部103。腹側部101、胯下部103、及背側部102從穿用者的腹側(前方)朝向背側(後方)沿著長方向L排列。就一個例子來說,將本體部10在長度方向L上等分為4等分時,位於最靠腹側的1個區域相當於腹側部101,位於最靠背側的1個區域相當於背側部102,位在腹側部101和背側部102之間(亦即,本體部10的長方向中央部)的2個區域相當於胯下部103。
本體部10具有:表面薄片11、裡面薄片12、吸收體13、以及一對的側薄片14。表面薄片11、裡面薄片12、吸收體13、以及一對的側薄片等的各構件彼此例如能夠使用接著劑等的周知的材料被接合。
表面薄片11,是被配置在穿用者的肌膚側,在穿用狀態下面向穿用者的肌膚的液透過性的表面薄片。表面薄片11例如能夠由具有液透過性的不織布或織布、具有液透過孔的合成樹脂薄膜、或是該等的複合薄片等所形成。
裡面薄片12,是被配置在穿用者的非肌膚側,在穿用狀態下面向穿著用物品2的液不透過性的薄片。裡面薄片12例如能夠由液不透過性的不織布、合成樹脂薄膜、或是該等的複合薄片等所形成。在本實施形態,裡面薄片12具有防漏薄片12a與外裝薄片12b。防漏薄片12a,是由液不透過性的合成樹脂薄膜所形成。外裝薄片12b,是由液不透過性的不織布所形成,較防漏薄片12a被配置在更外側。
吸收體13被配置在表面薄片11與防漏薄片12a(裡面薄片12)之間。吸收體13包含吸收性芯13a與被覆吸收性芯13a的芯包層13b。吸收性芯13a,是吸收穿用者的排泄物的構件,具有液吸收性及液體保持性。吸收性芯13a例如為粉碎紙漿或高吸收性聚合物(SAP)、或者包含該等的混合物的吸收材料的層積體。芯包層13b,是例如薄紙或不織布薄片。
一對的側薄片14在較寬方向W中的吸收體13的中央部更外側,以可覆蓋寬方向W中的表面薄片11的兩側部之方式被配置在長方向L的全域。側薄片14為液不透過性的薄片,例如能由具疏水性的不織布所構成。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形態就一例來說,吸收性芯13a從厚度方向T觀看時,被形成為葫蘆狀(或是砂漏狀),吸收性芯13a的長方向L的中央部具有縮窄的形狀。亦即,吸收性芯13a的寬度(寬方向W的長度)在包含腹側及背側的兩端的部分形成最大,在包含吸收性芯13a的長方向L的大致中央部的部分(位在胯下部103的部分)形成最小。又如圖3及圖4所示,就一例來說,芯包層13b在沿著長方向L的全域上具有較吸收性芯13a的最大寬度更大的一定的寬度。例如,芯包層13b從厚度方向T觀看時形成包含吸收性芯13a的矩形狀。
本體部10具有:一對的腿摺邊15、以及一對的腿側摺邊16。在寬方向W,一對的腿側摺邊16位在一對的腿側摺邊16的內側。
腿摺邊15,是沿著寬方向W中的本體部10的外側端部10a被設置。腿摺邊15至少在胯下部103沿長方向L作收縮。腿摺邊15隔著腿側摺邊16的立起支點16b被設在腿側摺邊16的外側,從腹側部101到背側部102沿著長方向L延伸存在。如圖3及圖4所示,立起支點16b,是藉由接著與腿摺邊15及腿側摺邊16共同的側薄片14和表面薄片11的接著部被構成。在本實施形態,腿摺邊15在長方向L的本體部10的全域藉由外側端部10a與立起支點16b之間的部分被構成。
在腿摺邊15中至少包含被配置在胯下部103的胯下腿摺邊151的部分配置有收縮構件152。收縮構件152,是沿著長方向L作延伸,至少讓胯下腿摺邊151在長方向L上作過收縮。收縮構件152在寬方向W上具有一定以上的寬度。另外,收縮構件152,是作為一體的薄片狀的構件被構成。例如,收縮構件152也可藉由具有長方向L的伸縮性的不織布(伸縮不織布)被形成。或者,收縮構件152也可以由在寬方向W上互相分開被配置,而分別沿長方向L延伸的複數個彈性構件(例如絲線橡膠)、和將該複數個彈性構件件覆蓋成袋狀的薄片構件所形成。
一對的腿側摺邊16從腹側部101到背側部102沿著長方向L延伸存在。腿側摺邊16的長方向L的兩端部在腹側部101及背側部102被固定。更具體而言,在腿側摺邊16的長方向L的兩端部設有將腿側摺邊16和表面薄片11互相作固定的固定區域B(在圖1,用斜線剖面線表示的矩形狀的區域)。腿側摺邊16與表面薄片11,是例如藉由接著劑等所致的黏貼、超音波接合、壓花輥所致的熱熔著等在固定區域B互相被固定(接著)。
腿側摺邊16的立起支點16b在伸長狀態下位在較寬方向W中的本體部10的外側端部10a更靠寬方向W的內側。立起支點16b從腹側部101到背側部102沿著長方向L延伸存在。在本實施形態,立起支點16b位在較腿摺邊15的收縮構件152更靠寬方向W的內側。可是,立起支點16b與收縮構件152的位置關係不被上述所限制。例如,立起支點16b從厚度方向T觀看時也可與收縮構件152的一部分重疊。此外,在圖1所示的伸長狀態下,一對的腿側摺邊16朝寬方向W的內側被折疊。因此,一對的腿側摺邊16的頂部16a位在較立起支點16b更靠寬方向W的內側。
腿側摺邊16藉由在長方向L進行收縮構成能夠立起。更具體而言,腿側摺邊16在被設於長方向L的兩端部的一對的固定區域B之間具有沿著長方向L延伸存在的彈性構件17。就一例來說,彈性構件17藉由一以上(在本實施形態是3條)的絲線橡膠被構成。腿側摺邊16,是藉由彈性構件17在長方向L進行收縮而能夠立起。穿用狀態下,彈性構件17收縮,藉由腿側摺邊16成為立起狀態,能夠抑制排泄物漏出到本體部10的外側(側漏)的情況。亦即,藉由腿側摺邊16成為立起狀態,為了防止排泄物順著表面薄片11的表面漏出到外部的情況的防漏側邊被形成在胯下部103。
如圖3及圖4所示,在本實施形態,腿摺邊15主要由裡面薄片12及側薄片14中較立起支點16b更靠寬方向W的外側的部分、和收縮構件152被構成。又,腿側摺邊16主要由較側薄片14中的立起支點16b更靠寬方向W的內側的部分、和彈性構件17被構成。
如圖4所示,在腿摺邊15(胯下腿摺邊151),較收縮構件152的寬方向W的外側端部152a更靠外側的部分,是由裡面薄片12及側薄片14所構成的比較薄的部分,即構成比較剛性低的低剛性部151A。另一方面,在腿摺邊15(胯下腿摺邊151),配置有收縮構件152的部分除了裡面薄片12及側薄片14之外,藉由設置收縮構件152,較低剛性部151A更厚,而構成較低剛性部151A更剛性高的高剛性部151B。藉由這樣的剛性差,胯下腿摺邊151容易沿著低剛性部151A與高剛性部151B的邊界BL1的彎折起點(在本實施形態,是沿著外側端部152a的部分)容易被彎折。
同樣,在腿摺邊15(胯下腿摺邊151),較收縮構件152的寬方向W的內側端部152b更靠內側的部分,是由裡面薄片12及側薄片14所構成的比較薄的部分,即構成比較剛性低的低剛性部151C。胯下腿摺邊151容易沿著低剛性部151C與高剛性部151B的邊界BL2的彎折起點(在本實施形態,是沿著內側端部152b的部分)容易被彎折。如上述,在本實施形態,藉由收縮構件152的外側端部152a及內側端部152b,在收縮構件152的外側及內側的兩方形成彎折起點。
在外裝薄片12b(裡面薄片12)設有與穿著用物品2能夠結合地被構成的結合部50。此外,「結合」,是指以可穿脫的程度相對於穿著用物品2被固定,並包含卡合、接著等的種種的手段。結合部50例如能夠由卡合鉤(例如包括在前端部具有爪部的複數個銷(鉤構造)的區域)、黏著薄片等所構成。在本實施形態,結合部50由黏著薄片所構成,包括兩個結合部51、52。結合部51在背側部102的大致中央被形成寬方向W的長度較長方向L的長度長的矩形狀的區域。結合部52被設在胯下部103中的背側部102側的區域。結合部52被形成長方向L的長度較寬方向W的長度稍微長的矩形狀的區域。
又在外裝薄片12b(裡面薄片12)中構成一對的腿摺邊15的各個的部分設有防止偏離部60。防止偏離部60抑制吸收性物品1相對於穿著用物品2在剪切方向的位置偏移。防止偏離部60例如能夠藉由與上述的結合部50同樣的材料所形成。剪切方向,是指和吸收性物品1與穿著用物品2的接觸面平行的方向(面內方向),即和厚度方向T垂直的方向(亦即,沿著和長方向L及寬方向W平行的面的方向)。在本實施形態,防止偏離部60包括形成大致同一大小的矩形狀(長方向L的長度較寬方向W的長度更長的矩形狀)的兩個防止偏離部61、62。防止偏離部61、62在寬方向W排列被配置,防止偏離部61位在較防止偏離部62更靠寬方向W的外側。
在本實施形態,從寬方向W觀看時,結合部50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實施形態是結合部51),是以與防止偏離部60重疊的方式被配置。換言之,在長方向L形成有結合部50的至少一部分(結合部51)的範圍在長方向L與形成有防止偏離部60的範圍重疊。又,結合部50在厚度方向T與吸收性芯13a重疊。根據上述構成達到以下的效果。首先,在較藉由結合部51將吸收性物品1固定在穿著用物品2的區域更靠寬方向W的外側設有防止偏離部60。藉此,將吸收性物品1安裝在穿著用物品2時,在設有吸收體13的剛性的部分(亦即,結合部51)可將吸收性物品1對穿著用物品2作穩定的固定。亦即,在長方向L中設有防止偏離部60的範圍,藉由結合部51將吸收性物品1牢牢地固定在穿著用物品2上。之後,藉由將腿摺邊15朝寬方向W展開,可在寬方向W上充分展開防止偏離部60。亦即,可充分地確保防止偏離部60與穿著用物品2的接觸面積。藉此,可提高防止偏離部60所致的位置偏移抑制效果。又,胯下腿摺邊151隨著穿用者的大腿部的動作往穿用者的胯間部側被拉入時,可將作用在防止偏離部60的剪切方向的力適當地分散到在長方向L被設在與防止偏離部60同樣的範圍的結合部51。其結果,可增強相對於防止偏離部60中的剪切方向的力的固定力,可有效果地抑制將胯下腿摺邊151向寬方向W的內側
接著,參照圖5~圖7,針對安裝吸收性物品1的穿著用物品2進行說明。圖5是從肌膚側觀看穿著用物品2的俯視圖。圖6是安裝了吸收性物品1的穿著用物品2的俯視圖。圖7表示穿用狀態中的吸收性物品1及穿著用物品2的狀態的前視圖。
穿著用物品2,具有在穿用狀態下和吸收性物品1的背面(外裝薄片12b)相對向的內面2a、以及與內面2a相反側的外面2b(參照圖7)。穿著用物品2被區分成:穿用狀態下位在穿用者的腹側的腹側部201;穿用狀態下位在穿用者的背側的背側部202、以及位在腹側部201與背側部202之間的胯下部203。腹側部201、胯下部203、及背側部202從穿用者的腹側(前方)朝向背側沿著長方向L排列。就一例來說,將穿著用物品2在長方向L上分成4等分時,位在最靠腹側的1個區域相當於腹側部201,位在最靠背側的1個區域相當於背側部202,位在腹側部201和背側部202之間的兩個區域相當於胯下部203。
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形態,是在穿著用物品2的長方向L及寬方向W中的大致中央部安裝有吸收性物品1。例如,以吸收性物品1的長方向L的端部與穿著用物品2的長方向L的端部大致一致,吸收性物品1的寬方向W的中心與穿著用物品2的寬方向W的中心大致一致地將吸收性物品1配置在穿著用物品2上。又,吸收性物品1,是以外裝薄片12b與內面2a相對向之方式被配置在穿著用物品2上。藉此,吸收性物品1被安裝在穿著用物品2上。亦即,被設在外裝薄片12b上的結合部50及防止偏離部60相對於穿著用物品2的內面2a被固定。
在背側部202的內面2a的寬方向W的兩端部設有固定部2c。固定部2c例如由平面扣具的鉤部、按扣(凸部及凹部的一方)等所構成。又,在腹側部201的外面2b的寬方向W的兩端部設有與固定部2c對應的固定部2d。固定部2d例如由平面扣具的環部、按扣(凸部及凹部的另一方)等所構成。如圖7所示,穿用狀態下,各固定部2c與各固定部2d作結合。藉此,藉由胯下部203的寬方向W中的側緣部構成腳洞部分2e。
如圖7所示,腳洞部分2e,是形成在穿用狀態下,通過穿用者H的兩腳(大腿部H1)的開口部的部分。在沿著腳洞部分2e的部分設有沿著腳洞部分2e進行收縮的彈性構件2f。彈性構件2f,是例如絲線橡膠、伸縮性薄片等。此外,在圖7,以H2表示的部分為穿用者H的腹部(下腹部)。
如圖6所示,吸收性物品1,是構成被安裝在穿著用物品2的安裝狀態下,胯下腿摺邊151的至少一部分從穿著用物品2朝寬方向W突出。藉此,如圖7所示,構成在穿用狀態下,胯下腿摺邊151的至少一部分較穿著用物品2的腳洞部分2e更向外側露出。腿摺邊15具有抑制手段,該抑制手段抑制胯下腿摺邊151(主要如上述在穿用狀態下較腳洞部分2e更向外側露出的部分)因穿用者H的大腿部H1的動作朝寬方向W的內側被拉的力。亦即,抑制手段藉由抑制胯下腿摺邊151朝穿用者H的胯間部被拉入的情況,而如圖7所示達到維持胯下腿摺邊151的至少一部分較穿著用物品2的腳洞部分2e更向外側突出的狀態的作用。在本實施形態,至少防止偏離部60及收縮構件152作為抑制手段發揮功能。
[第1實施形態的作用效果] 如上述,在吸收性物品1,抑制將胯下腿摺邊151向寬方向的內側拉的力的抑制手段而設有腿摺邊15。藉此,可有效果地抑制胯下腿摺邊151隨著穿用者H的大腿部H1的動作被拉入穿用者H的胯間部側,而可減低來自腿摺邊15的排泄物的側漏的風險。其結果,可抑制起因於該側漏的穿著用物品2髒掉的發生。
如上述,抑制手段具有抑制腿摺邊15相對於穿著用物品2的剪切方向(沿著與長方向L及寬方向W平行的面的方向)的位置偏移的防止偏離部60。根據上述構成,穿用者H進行闔腳動作時等,即便發生將包含胯下腿摺邊151的腿摺邊15向穿用者H的胯間部側拉的力(拉力),也能藉由防止偏離部60抑制腿摺邊15在剪切方向的移動。其結果,可讓對抗上述拉力而欲維持腿摺邊15的寬方向W中的位置的力(對抗力)產生。藉此,可有效果地抑制胯下腿摺邊151向胯間部被拉入的情況。
如圖1~圖3所示,防止偏離部60在腹側部101及背側部102的至少一方(在本實施形態為背側部102),被配置在較吸收性芯13a更靠寬方向W的外側。當穿用者H進行了闔腳動作時,通常對於腿摺邊15中從本體部10的寬方向W的端部(外側端部10a)到吸收性芯13a的部分(亦即,與配置有吸收性芯13a的比較厚的剛性高的部分比較容易變形的部分),容易產生上述的拉力。根據上述構成,藉由在這樣的部分(亦即,吸收性芯13a的外側的部分)設置防止偏離部60,在該部分可讓上述的對抗力適當地產生。其結果,可有效果地抑制胯下腿摺邊151向胯間部被拉入的情況。
如圖1所示,防止偏離部60(在本實施形態,防止偏離部61與防止偏離部62的一部分)被配置在較平行於通過外側端部10a與寬方向W中的吸收性芯13a的外側端部(在本實施形態,是位在吸收性芯13a中最靠寬方向W的外側的端部)的中心的長方向L的假想線VL更靠寬方向W的外側。又,防止偏離部60被配置在較腿側摺邊16的立起支點16b更靠寬方向W的外側。根據上述的任一構成,藉由在腿摺邊15中一定以上外側(亦即,較假想線VL或立起支點16b更外側)配置防止偏離部60的至少一部分,可讓對抗上述的拉力的對抗力適當地產生。
如上述,在本實施形態,防止偏離部60僅被配置在背側部102。腿摺邊15至少在胯下部103沿長方向L作收縮。又,安裝了吸收性物品1的穿著用物品2的腳洞部分2e也會有構成為了提高穿用感(貼合感),而在長方向L進行某程度收縮的情況。在本實施形態,藉由沿腳洞部分2e被配置的彈性構件2f,構成腳洞部分2e在長方向L進行收縮。因此,假設防止偏離部60被配置在腹側部101及背側部102的兩方時,由於為了將腹側部101及背側部102各自的防止偏離部60安裝在穿著用物品2的適當的位置上,需要邊將腿摺邊15及穿著用物品2的兩方充分地伸展邊正確地進對位,所以安裝者的負擔大。又,在腹側部101及背側部102的兩方將腿摺邊15固定在穿著用物品2上時,因腿摺邊15及穿著用物品2(主要為腳洞部分2e)的長方向L的伸縮度的差異,會有僅腹側部101及背側部102的一方的防止偏離部60從穿著用物品2脫落的事態發生的顧慮。此時,會有該一方的防止偏離部60在不適當的位置被再固定到穿著用物品2上的顧慮。其結果,例如,腿摺邊15和穿用者H的大腿部H1不緊貼,在腿摺邊15和穿用者H的大腿部H1之間產生間隙,而有誘發來自腿摺邊15的側漏的顧慮。而相對於此,如本實施形態般根據將防止偏離部60僅配置在腹側部101及背側部102的一方之結構,可避免上述這樣的問題的發生。
又,防止偏離部60被配置在較收縮構件152更靠長方向L的外側。根據上述構成,藉由將防止偏離部60配置在腿摺邊15的儘量外側的部分(亦即,配置在較收縮構件152靠長方向L的外側),可讓上述的對抗力適當地發生。又,因為藉由將防止偏離部60以與收縮構件152不會重疊的方式作配置,可防止偏離部60與收縮構件152一起收縮,所以,可防止偏離部60彼此(例如,防止偏離部60為黏著構件時為黏著面彼此)貼合在一起的情況。藉此,可讓將吸收性物品1安裝在穿著用物品2時的安裝者的便利性提升。
另外,防止偏離部60的寬方向W上的整體(在本實施形態為防止偏離部61、62的整體)從長方向L觀察時,以在厚度方向T上與收縮構件152重疊之方式被配置。抑制剪切方向的位置偏移的防止偏離部60,會有相對於防止偏離部60與穿著用物品2的接觸面的面內方向的力(亦即,相對於穿著用物品2使防止偏離部60沿著與長方向L及寬方向W平行的面而欲偏移的力)的抵抗力比較强,而相對於上述接觸面的面外方向的力(亦即,欲將防止偏離部60從穿著用物品2剝離的力)的抵抗力比較弱的情況。根據上述構造,藉由在收縮構件152所致的長方向L的收縮力容易作用之處配置防止偏離部60,在防止偏離部60,上述的面內方向的力比上述的面外方向的力更容易產生。其結果,可抑制防止偏離部60不預期地從穿著用物品2脫落的事態的發生。
此外,從長方向L觀察時,也可不是防止偏離部60的寬方向W上的整體,而是防止偏離部60的寬方向W上的一半以上的部分以在厚度方向T上與收縮構件152重疊之方式被配置。即便這樣的情況,與防止偏離部60的寬方向W上的整體與收縮構件152重疊時比較會有效果稍弱的情形,卻可得到與上述的效果同樣的效果。又,防止偏離部60的至少一部分從長方向L觀察時,也可以在厚度方向T上與收縮構件152重疊之方式被配置。即便這樣的情況,與防止偏離部60的寬方向W上的一半以上的部分與收縮構件152重疊時比較會有效果稍弱的情形,卻可得到與上述的效果同樣的效果。
另外,前述收縮構件152,是藉由構成為在上述這樣的寬方向W上具有一定以上的寬幅的一體的薄片狀的構件,而作為前述抑制手段的至少一部分發揮功能。根據上述構成,藉由作為一體的薄片狀的構件被構成的收縮構件152,可確保胯下腿摺邊151的剛性。又,即便胯下腿摺邊151因拉力朝胯間部側被拉入,藉此使收縮構件152暫時地在寬方向W上收縮,也可在之後拉力減弱時(例如,穿用者H在進行闔腳動作之後,再次打開腳(大腿部H1)的時候等),在收縮構件152產生欲恢復到本來的薄片狀的形狀的復原力。藉此,可抑制因重複闔腳動作,使胯下腿摺邊151慢慢地向胯間部側被拉入的情況(亦即,累積性地拉入)。
又,抑制手段具有彎折起點,該彎折起點較寬方向W中的胯下腿摺邊151的外側端部10a更位於寬方向W的內側,沿著胯下腿摺邊151的外側端部10a被設置。亦即,這樣的彎折起點作為抑制手段的至少一部分發揮功能。在本實施形態,彎折起點被設在較收縮構件152更靠寬方向W的內側及較收縮構件152更靠寬方向W的外側的兩方。又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形態,彎折起點是由低剛性部151A、151C與高剛性部151B的邊界BL1、BL2(亦即,收縮構件152的外側端部152a及內側端部152b)所構成。
根據上述構成,對胯下腿摺邊151產生拉力時,胯下腿摺邊151的整體向胯間部側被拉入前,可期待沿著彎折起點彎折胯下腿摺邊151。這樣的彎折動作產生的結果,可減弱作用在胯下腿摺邊151的拉力。藉此,可有效果地抑制胯下腿摺邊151向胯間部被拉入的情況。又根據上述構成,藉由低剛性部151A、151C與高剛性部151B的邊界可容易且確實地形成彎折起點。在本實施形態,藉由讓低剛性部151A和高剛性部151B之間的彎折動作產生,可期待從初期拉伸力產生的低剛性部151A朝高剛性部151B的拉伸力的傳達。同樣地,藉由讓高剛性部151B和低剛性部151C之間的彎折動作產生,可期待從高剛性部151B朝低剛性部151C的拉伸力的傳達。
此外,如上述在被形成在胯下腿摺邊151的長方向L上延伸的彎折起點,也可藉由以沿著長方向L延伸存在之方式被設在胯下腿摺邊151上的壓花部所構成。壓花部,是指藉由壓花加工形成壓花的部分。根據這樣的構成,藉由壓花部可容易且確實地形成彎折起點。
[第2實施形態] 參照圖8,針對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A的結構進行說明。圖8,是從肌膚側觀看吸收性物品1A的俯視圖。
吸收性物品1A,是在如以下所構成的點與吸收性物品1不同,而關於其他的結構是與吸收性物品1同樣。吸收性物品1A具有本體部10A取代本體部10。本體部10A在具有被設在腿摺邊15的外側端部10a的凹部10b的點與本體部10不同。凹部10b至少在包含胯下腿摺邊151的部分,從厚度方向T(參照圖3及圖4)觀看時,形成朝寬方向W的內側凹陷。凹部10b中在寬方向W最位於內側的最窄部10c被配置在胯下腿摺邊151。例如,最窄部10c被設在本體部10A的長方向L的大致中央部(胯下部103的長方向L的大致中央位置)。
根據設有這樣的凹部10b的吸收性物品1A,藉由以下的第1~第3的效果的至少一個,可有效果地抑制胯下腿摺邊151向胯間部被拉入的情況。
(第1效果) 將在穿用者H的闔腳動作時產生的胯下腿摺邊151向穿用者H的胯間部側拉的拉力,是在離胯間部最遠的位置(亦即,胯下腿摺邊151的寬方向W的外側端部10a)最初產生。根據吸收性物品1A,因為可使胯下腿摺邊151的外側端部10a以凹部10b的量接近穿用者H的胯間部,所以可延遲在闔腳動作時拉力最初作用於胯下腿摺邊151(寬方向W的外側端部10a)的時機。其結果,可減低在闔腳動作中作用在胯下腿摺邊151的總拉力。
(第2效果) 闔腳動作因為是以胯間部為中心(支點)的旋轉動作,所以,能想到的是越是遠離胯間部的地點會產生越大的拉力(力矩)。根據吸收性物品1A,因為可使胯下腿摺邊151的外側端部10a以凹部10b的量接近穿用者H的胯間部,所以可減低最初作用於胯下腿摺邊151的拉力的大小(最大值)。藉此,可抑制在特別大的拉力產生的闔腳動作的初期階段,胯下腿摺邊151陷入到胯間部側的情況。
(第3效果) 上述拉力能想到的是主要在胯下腿摺邊151的外側端部10a的各點(沿著長方向L的各位置)沿著外側端部10a的法線方向產生。因此,沒有設凹部10b時,在胯下腿摺邊151的外側端部10a的長方向L的全域產生朝向寬方向W內側之方向的拉力。另一方面,如吸收性物品1A設有凹部10b時,可讓在胯下腿摺邊151的外側端部10a的各點產生的拉力的方向朝複數個方向(亦即,相對於寬方向W傾斜的方向)作分散。其結果,與不設定凹部10b的情況比較,可減小作用在胯下腿摺邊151的整體的拉力的朝向寬方向W內側的方向的成分。
另外,在吸收性物品1A,凹部10b的最窄部10c位在較假想中心線VC更靠寬方向W的外側。假想中心線VC,是通過腿摺邊15的外側端部10a中位於最靠寬方向W的外側之部分(亦即,外側端部10a中,沒有設凹部10b的部分)與腿側摺邊16的立起支點16b的寬方向W中的中心和長方向L平行的直線。根據上述構成,以至少最窄部10c位在較假想中心線VC更靠外側之方式將凹部10b形成的比較小,藉此確保胯下腿摺邊151的面積(亦即,如圖7所示,在較穿著用物品2的腳洞部分2e更向外側露出的面積),而可適當地抑制來自腿摺邊15的排泄物的側漏的發生。
又,從厚度方向T觀看時,寬方向W中的吸收性芯13a的外側端部131具有與凹部10b的形狀對應的形狀。亦即,也如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吸收性芯13a具有縮頸形狀,在吸收性芯13a的外側端部131形成有朝寬方向W的內側凹陷的凹部132。在長方向L,凹部10b的最窄部10c的位置與凹部132的最窄部132a的位置互相大致一致。此外,凹部132只要具有與凹部10b類似的曲線形狀,凹部132的深度及形狀也可與凹部10b的深度及形狀不完全一致。例如,凹部10b只要形成沿著長方向L的各位置中的胯下腿摺邊151的外側端部10a與吸收性芯13a的外側端部131的距離的不均變小。例如,如本實施形態,最窄部10c及最窄部132a的長方向L中的位置大致一致,凹部132的縮頸形狀與凹部10b的縮頸形狀近似即可。
假設在吸收性芯13a沒有設置凹部132時,藉由吸收性芯13a受到向寬方向W的內側的力而彎折,容易產生將胯下腿摺邊151朝穿用者H的胯間部側拉入的力。另一方面,如本實施形態,因為是藉由在吸收性芯13a設置與穿用者H的大腿部H1的形狀一致這樣的凹部132,使胯下腿摺邊151的貼合性提升,可抑制吸收性芯13a的變形,其結果可減低上述的拉入的力。換言之,不設凹部132時,從吸收性芯13a的寬方向W的端部到胯下腿摺邊151的外側端部10a的距離與設置凹部132時比較變短。因此,胯下腿摺邊151不易沿著大腿部H1。因為是藉由設置凹部132,使得對大腿部H1的形狀的貼合性提升,可防止腿摺邊15與穿用者H的肌膚的接觸面積減少,其結果可減低上述的拉入的力。另一方面,在長方向L中的吸收性芯13a的端部(亦即,沒有形成凹部132的部分)因為可加寬吸收性芯13a的寬幅,所以,可確保吸收性芯13a的吸收性。另外,根據與吸收性芯13a的凹部132一起設有本體部10的凹部10b的本實施形態的構成,能進一步達到以下的效果。亦即,根據上述構成,藉由將吸收性芯13a的寬方向W的外側端部131的形狀與吸收性物品1A整體的寬方向W的端部(亦即,腿摺邊15的寬方向W的外側端部10a)形成同樣的凹狀,可使胯下腿摺邊151的外側端部10a與吸收性芯13a的外側端部131的寬方向W的距離在長方向L上大致均一化。藉此,可使腿摺邊15適當地與穿用者H的大腿部H1貼合。其結果,可適當地抑制來自腿摺邊15的排泄物的側漏的發生。
又,凹部10b的最窄部10c在胯下腿摺邊151被配置在較收縮構件152更靠寬方向W的外側。換言之,在較凹部10b更靠寬方向W的內側的部分,是如上述設有構成比較剛性高的高剛性部151B的收縮構件152。藉由凹部10b減少腿摺邊15(尤其是胯下腿摺邊151)的面積時,為了維持胯下腿摺邊151的穩定性,而要求在胯下腿摺邊151要有某一程度的剛性。根據上述構成,因為形成薄片狀的比較剛性高的收縮構件152被配置在胯下腿摺邊151,所以可確保胯下腿摺邊151的剛性。因此,既確保胯下腿摺邊151的穩定性,又可得到設置凹部10b所致的效果(例如,上述的第1~第3的效果)。
[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 參照圖9,針對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吸收性物品1B的結構進行說明。圖9,是從肌膚側觀看吸收性物品1B的俯視圖。如圖9所示,吸收性物品1B在具有較本體部10A的凹部10b更大(深)的凹部10b的本體部10B的點與吸收性物品1A不同。又因為吸收性物品1B的收縮構件152的面積(寬方向W的長度)形成的比吸收性物品1A的收縮構件152的面積更小。吸收性物品1B的其他的結構與吸收性物品1A同樣。
在吸收性物品1B,凹部10b的最窄部10c位在較假想中心線VC更靠寬方向W的內側。根據上述,藉由形成比較大的凹部10b,使胯下腿摺邊151的外側端部10a儘量接近穿用者H的胯間部,可讓上述的第1~第3的效果適當發揮。
[第3實施形態] 參照圖10,針對第3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C的結構進行說明。圖10,是從肌膚側觀看吸收性物品1C的俯視圖。
吸收性物品1C在如以下所構成的點與吸收性物品1不同,而關於其他的結構是與吸收性物品1同樣。吸收性物品1C具有本體部10C取代本體部10。本體部10C具有被設在一對的腿摺邊15(胯下腿摺邊151)的每一個的一以上的細縫部S。細縫部S作為抑制手段的一個發揮功能。
本實施形態,是在各腿摺邊15設置複數個(兩個)細縫部S1、S2。細縫部S1、S2,是被設在將腿摺邊15在長方向L上分成三等分的位置,細縫部S1被設在較細縫部S2更靠腹側。各細縫部S,是從寬方向W中的胯下腿摺邊151的外側端部10a朝寬方向W的內側延伸的切口。在本實施形態,腿摺邊15,是在從腹側端部到細縫部S1的部分15A、細縫部S1、S2之間的部分15B、以及從細縫部S2到背側端部的部分15C被部分地分離。
在本實施形態,各細縫部S雖延伸到較腿摺邊15的寬方向W的中心位置更內側,可是不到收縮構件152的內側端部152b。亦即,細縫部S1、S2,是將收縮構件152作部分分離。可是,細縫部S的長度沒有被上述形態所限定。細縫部S的端部也可位在較腿摺邊15的寬方向W的中心位置更靠外側,也可位在較收縮構件152的內側端部152b更靠內側。後者時,藉由細縫部S,將收縮構件152在長方向L上完全作分離(斷絕)。
根據吸收性物品1C,藉由細縫部S,可將胯下腿摺邊151與收縮構件152一起在長方向上分離成複數個部分(在本實施形態,是分離成屬於部分15A的部分、屬於部分15B的部分、以及屬於部分15C的部分)。藉此,在相對於一個部分產生向胯間部側拉的拉力時,可防止其他部分與該一個部分連動向胯間部側被拉的情況。亦即,拉力在胯下腿摺邊151的任一部分產生時,可將該拉力的影響範圍留在該部分,而可抑制拉力被傳達到鄰接的其他的部分的情況。其結果,可有效果地抑制胯下腿摺邊151向胯間部被拉入的情況。
另外,藉由細縫部S將胯下腿摺邊151分離成複數個部分時,為了維持各部分的穩定性,對各部分要求有某一程度的剛性。於此,在吸收性物品1C,是如上述,藉由一體的薄片狀的構件被構成的收縮構件152,構成高剛性部151B。亦即,因為如此比較剛性高的收縮構件152的一部分被配置在藉由細縫部S被分離的各部分,所以可確保上述各部分的剛性。因此,根據吸收性物品1C,既確保藉由細縫部S被分離的各部分的穩定性,又可獲得藉由設置細縫部S得到上述的效果。
[變形例] 以上,雖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可是,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各構成的材料及形狀不限於上述的材料及形狀,可採用各式各樣的材料及形狀。
第1~第3實施形態的每一個所示的構成的一部分也適用於其他的實施形態。例如,在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B也可設置由第3實施形態所示的細縫部S。亦即,在吸收性物品,也可設置凹部10b及細縫部S的兩方。
第1~第3實施形態的每一個所示的構成的一部分也可變更或省略。例如,在第3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C,因為腿摺邊15藉由縫隙部S被作部分分離,所以,藉由防止偏離部60產生的對抗力的影響停留在配置有防止偏離部60的部分15C,在部分15B會有不太影響的可能性。亦即,作為在設有細縫部S時所發揮的防止偏離部60的抑制手段的效果可能較在沒有設置細縫部S所發揮的效果更小。基於這樣的想法,在吸收性物品1C省略防止偏離部60亦可。
另外,在上述實施形態,穿著用物品2雖為扣帶型的布內褲,可是,穿著用物品2也可為短褲型的布內褲。
1,1A,1B,1C:吸收性物品 2:穿著用物品 10,10A,10B,10C:本體部 10a:外側端部 10b:凹部(抑制手段) 10c:最窄部 11:表面薄片 12:裡面薄片 13:吸收體 13a:吸收性芯 14:側薄片 15:腿摺邊 16:腿側摺邊 16a:頂部 16b:立起支點 17:彈性構件 50:結合部 52:結合部 51:結合部 60,61,62:防止偏離部(抑制手段) 101:腹側部 102:背側部 103:胯下部 131:外側端部 151:胯下腿摺邊 151A,151C:低剛性部 151B:高剛性部 152:收縮構件(抑制手段) 152a:外側端部 152b:內側端部 BL1,BL2:邊界 H:穿用者 H1:大腿部 L:長方向 S,S1,S2:細縫部(抑制手段) T:厚度方向 VC:假想中心線 VL:假想線 W:寬方向 B:固定區域
[圖1]是從肌膚側觀看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視圖。 [圖2]是從非肌膚側觀看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視圖。 [圖3]是沿著圖1的III-III線的吸收性物品的剖面構造的示意圖。 [圖4]是沿著圖1的IV-IV線的吸收性物品的剖面構造的示意圖。 [圖5]是從肌膚面側觀看穿著用物品的俯視圖。 [圖6]是安裝了吸收性物品的穿著用物品的俯視圖。 [圖7]表示穿用狀態中的吸收性物品及穿著用物品的狀態的前視圖。 [圖8]是從肌膚側觀看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視圖。 [圖9]是從肌膚側觀看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視圖。 [圖10]是從肌膚側觀看第3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視圖。
1:吸收性物品
10:本體部
10a:外側端部
11:表面薄片
13:吸收體
13a:吸收性芯
14:側薄片
15:腿摺邊
16:腿側摺邊
16a:頂部
16b:立起支點
17:彈性構件
50:結合部
51:結合部
52:結合部
60:防止偏離部(抑制手段)
61:防止偏離部(抑制手段)
62:防止偏離部(抑制手段)
101:腹側部
102:背側部
103:外側端部
151:胯下腿摺邊
152:收縮構件(抑制手段)
152a:外側端部
152b:內側端部
B:固定區域
L:長方向
VL:假想線
W:寬方向

Claims (23)

  1. 一種吸收性物品,係被安裝在作為穿用在穿用者的軀體下部的周圍能夠再利用的布內褲的穿著用物品上,並被配置在前述穿著用物品與前述穿用者之間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徵為具備有: 本體部,其被區分為:與前述穿著用物品一起被前述穿用者所穿用的穿用狀態下,位在前述穿用者的腹側的腹側部、在前述穿用狀態下,位在前述穿用者的背側的背側部、以及位在前述腹側部與前述背側部之間的胯下部, 前述本體部具有: 前述穿用狀態下,面向前述穿用者的肌膚的液透過性的表面薄片; 前述穿用狀態下,面向前述穿著用物品的液不透過性的裡面薄片; 吸收性芯,是被配置在前述表面薄片與前述裡面薄片之間,吸收前述穿用者的排泄物;以及 腿摺邊,是沿著與前述腹側部、前述胯下部、及前述背側部並排的方向的長方向和前述表面薄片及前述裡面薄片重疊的厚度方向正交的寬方向中的前述本體部的外側端部被設置,至少在前述胯下部沿前述長方向作收縮, 前述腿摺邊具有抑制手段,該抑制手段抑制前述腿摺邊中被配置在前述胯下部的胯下腿摺邊因前述穿用者的大腿部的動作朝前述寬方向的內側被拉的力。
  2.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抑制手段具有抑制前述腿摺邊相對於前述穿著用物品在剪切方向的位置偏移的防止偏離部。
  3. 如請求項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防止偏離部在前述腹側部及前述背側部的至少一方,被配置在較前述吸收芯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外側。
  4. 如請求項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防止偏離部,是通過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本體部的前述外側端部與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吸收性芯的外側端部的中心,而被配置在較平行於前述長方向的假想線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外側。
  5. 如請求項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本體部具有腿側摺邊,該腿側摺邊,是從前述腹側部到前述背側部沿著前述長方向延伸存在被設置,前述長方向中的兩端部在前述腹側部及前述背側部被固定,構成藉由在前述長方向上作收縮而能夠立起, 前述腿側摺邊具有在較前述腿摺邊的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端部更內側沿前述長方向延伸存在的立起支點, 前述防止偏離部在前述腹側部及前述背側部的至少一方,被配置在較前述立起支點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外側。
  6. 如請求項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防止偏離部僅被配置在前述腹側部及前述背側部的一方。
  7. 如請求項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前述腿摺邊中至少包含前述胯下腿摺邊的部分配置有收縮構件,該收縮構件沿著前述長方向被設置,至少讓前述胯下腿摺邊在前述長方向上收縮, 前述防止偏離部被配置在較前述收縮構件更靠前述長方向的外側。
  8. 如請求項2~7項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前述腿摺邊中至少包含前述胯下腿摺邊的部分配置有收縮構件,該收縮構件沿著前述長方向被設置,至少讓前述胯下腿摺邊在前述長方向上收縮, 前述防止偏離部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長方向觀看時,在前述厚度方向上以與前述收縮構件重疊地被配置。
  9. 如請求項8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防止偏離部的前述寬方向中的一半以上的部分從前述長方向觀看時,在前述厚度方向上以與前述收縮構件重疊地被配置。
  10. 如請求項9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防止偏離部的前述寬方向中的整體從前述長方向觀看時,在前述厚度方向上以與前述收縮構件重疊地被配置。
  11.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抑制手段具有凹部,該凹部被設在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腿摺邊的外側端部,從前述厚度方向觀看時朝前述寬方向的內側凹陷地被形成, 前述凹部中在前述寬方向最位於內側的最窄部被配置在前述胯下腿摺邊。
  12. 如請求項1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本體部具有腿側摺邊,該腿側摺邊,是從前述腹側部到前述背側部沿著前述長方向延伸存在被設置,前述長方向中的兩端部在前述腹側部及前述背側部被固定,構成藉由在前述長方向上作收縮而能夠立起, 前述腿側摺邊具有在較前述腿摺邊的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端部更內側沿前述長方向延伸存在的立起支點, 前述凹部的前述最窄部,是通過前述腿摺邊的前述外側端部中最位於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的部分和前述立起支點的前述寬方向中的中心,而位在較平行於前述長方向的假想中心線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內側。
  13. 如請求項1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本體部具有腿側摺邊,該腿側摺邊,是從前述腹側部到前述背側部沿著前述長方向延伸存在被設置,前述長方向中的兩端部在前述腹側部及前述背側部被固定,構成藉由在前述長方向上作收縮而能夠立起, 前述腿側摺邊具有在較前述腿摺邊的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端部更內側沿前述長方向延伸存在的立起支點, 前述凹部的前述最窄部,是通過前述腿摺邊的前述外側端部中最位於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的部分和前述立起支點的前述寬方向中的中心,而位在較平行於前述長方向的假想中心線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外側。
  14. 如請求項1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從前述厚度方向觀看時,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吸收性芯的外側端部具有與前述凹部的形狀對應的形狀。
  15.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前述腿摺邊中至少包含前述胯下腿摺邊的部分配置有收縮構件,該收縮構件沿著前述長方向被設置,至少讓前述胯下腿摺邊在前述長方向上收縮, 前述抑制手段具有縫隙部,該隙縫部從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胯下腿摺邊的外側端部向前述寬方向的內側延伸,將前述收縮構件至少部分作分離。
  16.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抑制手段具有彎折起點,該彎折起點較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胯下腿摺邊的外側端部更位於前述寬方向的內側,沿著前述長方向被設置。
  17. 如請求項16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胯下腿摺邊具有:低剛性部、和具有較前述低剛性部更高的剛性的高剛性部, 前述彎折起點由前述低剛性部與前述高剛性部的邊界所構成。
  18. 如請求項16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彎折起點,是由以沿著前述長方向延伸存在之方式被設在前述胯下腿摺邊的壓花部所構成。
  19.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前述腿摺邊中至少包含前述胯下腿摺邊的部分配置有收縮構件,該收縮構件沿著前述長方向被設置,至少讓前述胯下腿摺邊在前述長方向上收縮, 前述收縮構件,是藉由構成為在前述寬方向具有一定以上的寬幅的一體的薄片狀的構件,而作為前述抑制手段的至少一部分發揮功能。
  20. 如請求項19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抑制手段具有彎折起點,該彎折起點較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胯下腿摺邊的外側端部更位於前述寬方向的內側,沿著前述長方向被設置, 前述彎折起點被設在較前述收縮構件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內側及較前述收縮構件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的至少一方。
  21. 如請求項20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腿摺邊具有: 配置有前述收縮構件的高剛性部、以及 低剛性部,其被設在較前述收縮構件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內側及較前述收縮構件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的至少一方,具有較前述高剛性部更低的剛性, 前述彎折起點由前述低剛性部與前述高剛性部的邊界所構成, 在前述低剛性部沒有配置前述收縮構件。
  22. 如請求項19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抑制手段具有縫隙部,該隙縫部從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胯下腿摺邊的外側端部向前述寬方向的內側延伸,將前述收縮構件至少部分作分離。
  23. 如請求項19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抑制手段具有凹部,該凹部被設在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腿摺邊的外側端部,從前述厚度方向觀看時朝前述寬方向的內側凹陷地被形成, 前述凹部中在前述寬方向最位於內側的最窄部被配置在前述胯下腿摺邊較前述收縮構件更靠前述寬方向的外側。
TW112121782A 2022-06-17 2023-06-12 吸收性物品 TW2024045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98342 2022-06-17
JP2022098342A JP2023184277A (ja) 2022-06-17 2022-06-17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4552A true TW202404552A (zh) 2024-02-01

Family

ID=89191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1782A TW202404552A (zh) 2022-06-17 2023-06-12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84277A (zh)
TW (1) TW202404552A (zh)
WO (1) WO202324341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8097B1 (en) * 1998-08-06 2001-06-19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more conformable elastics
JP4911830B2 (ja) * 2001-04-04 2012-04-04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吸収性製品
JP5147665B2 (ja) * 2008-12-10 2013-02-20 花王株式会社 着用物品
JP5564293B2 (ja) * 2010-03-08 2014-07-30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パッド
JP2012170516A (ja) * 2011-02-18 2012-09-10 Oji Nepia Co Ltd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604777B2 (ja) * 2015-08-27 2019-11-1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389814B2 (ja) * 2015-10-01 2018-09-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展開型おむつ、及び、展開型おむつの装着方法の説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84277A (ja) 2023-12-28
WO2023243416A1 (ja)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043082A1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KR102605995B1 (ko)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WO2013132982A1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WO2010109993A1 (ja) 使い捨てのおむつ
JP6421052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TW201228643A (en) Disposable underwear-type worn article
JP5917961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5740520B1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TW202404552A (zh) 吸收性物品
JP6725544B2 (ja) 吸収性物品
KR20110005905A (ko) 팬츠 형상의 착용 물품
JP2004533886A (ja) 高度に伸長性のある脚部開口部及び仕上げした外側レッグカフスを有する使い捨て吸収性衣類
CN111542293B (zh) 吸收性物品
TW202142202A (zh) 吸收性物品
WO2019131269A1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9131265A1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1106819A (ja) 吸収性物品
JP7393992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WO2021132620A1 (ja) 吸収性物品
JP6726544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6461237B2 (ja) スカート付き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753939B1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382179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495710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TW202100118A (zh) 吸收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