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4744A - 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4744A
TW202344744A TW111117136A TW111117136A TW202344744A TW 202344744 A TW202344744 A TW 202344744A TW 111117136 A TW111117136 A TW 111117136A TW 111117136 A TW111117136 A TW 111117136A TW 202344744 A TW202344744 A TW 2023447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wall
formwork
mold
vertical poles
sp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7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恭俊
Original Assignee
何恭俊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何恭俊 filed Critical 何恭俊
Priority to TW111117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344744A/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4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4744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指一種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其能利用第一、二模面之立桿、頂撐螺桿、外接螺桿、外連接桿、模夾板及內固定件形成預定建築牆面之灌漿空間,藉此,可供在現場使用模組化的結構進行組立,而無需在作業前另外需安排工作人員至工地現場丈量或預先裁切訂製,可以節省作業時間與人力以及材料,同時能在施工現場依需求逐一組裝,故不論組裝或拆解作業均極為便利,且在拆解時保持組件的完整性,而能在拆解後被重覆使用,故可降低模板的損壞率及建築成本。

Description

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
本發明隸屬一種建築用模板之技術領域,具體而言係指一種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藉以能方便混凝土基礎成形前後的模板組裝及拆卸作業,並可重覆使用以減少習用木料的浪費。
按,現有建築物之牆面欲實施混凝土灌漿作業時,須先利用木製模板搭建出具灌漿空間之預定長寬面積的模板構體,而該模板構體在搭建前通常需要工作人員於施工現場先行丈量,再依丈量之尺寸預先進行木製模板的裁切訂製,之後再藉由眾多板模工人於現場進行釘接作業,依序將複數木製模板一片片地銜接組串以分別組成相隔鋼筋兩側的一外牆模板及一內牆模板,最後共構成內、外牆模板相對間隔的灌漿空間,供施工人員於完成預定的配管及配線作業後灌注充填混凝土,且待充填的混凝土乾燥後才分別將前後內、外牆模板逐一拆除,而獲取其中成型固定的水泥牆面結構體。
但前述傳統由木製模板搭建的板模裝置在施作上存在有若干弊端及不便:
首先、作業前需安排工作人員至工地現場丈量,且預留裁切訂製的時間,不僅浪費作業時間與人力,且丈量工作需指定有豐富經驗的工作人員,否則一旦丈量失誤,可能造成材料的浪費及重新施作的時間延誤。
其次、使用木製模板在搭建模板構體時,需施工人員逐一釘接,甚至使用鐵線捆綁,且部份釘接點可能因重覆作業而無法再用於釘接,而造成固定的問題,可能需重新更換木製模板,因此整體搭配施作極為不便。
再者、灌漿後也需要將前述成型牆面兩側的模板構體拆解,然部份木製模板的釘接部位或鐵線部位可能與混凝土凝固結合,且木製模板在拆解時更需盡量保持完整,以供後續再行利用,故拆解上極為費時、且作業非常不便。
更甚者、由前木製模板的釘接部位或鐵線部位可能與混凝土凝固結合,拆解作業極為不便,造成施工人員需破壞木製模板才能有效拆解,不僅費時費力,且大量拆解後無法使用的固定釘及鐵線也會造成處理的困擾,而損增的木製模板也造成材料浪費,提高了木製模板的損壞率而增加建築成本。
換言之,由於現有木製模板所搭建的模板構體設計未臻完善,而存在有前述眾多的問題,故如何解決前述問題,係業界所亟待開發者。
有鑑於上述缺失弊端及需求,本創作人認為有進一步改正之必要,遂以從事相關技術以及產品設計製造之多年經驗,針對以上不良處加以研究創作,終於成功開發出一種建築牆面之模組化模板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藉以克服現有者所衍生的困擾與不便。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藉此可在現場使用模組化的結構進行組立,而無需在作業前另外需安排工作人員至工地現場丈量或預先裁切訂製,可以節省作業時間與人力,並且因為透過立桿組之應用更可讓木材模板之使用大幅減少以達到減少木材使用量之目的。
又,本發明之次一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其能在施工現場依需求逐一組裝,且在拆解時保持組件的完整性,而能在拆解後被重覆使用,故不論組裝或拆解作業均極為便利。
再者,本發明之另一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其不致發生組件與混凝土凝固結合的現象,且拆解後不會存在如習用者丟棄無法使用的固定釘及鐵線的問題,故可降低模板的損壞率及建築成本。
基於此,本發明主要係透過下列的技術手段,來實現前述之目的及其功效,供形成一預定建築牆面,其包含有:
一第一模面,其具有複數間隔設置之立桿,而各該立桿上形形成有複數穿孔,而相鄰之立桿間分別形成有一夾板空間,又兩兩相鄰之立桿外側間分別設有一外連接桿,且前述夾板空間分別疊設有至少一模夾板,再者各模夾板上設有至少一擋止板,使該些擋止板與外連接桿可將模夾板固設於相鄰立桿間;
一第二模面,其設於該預定建築牆面厚度之該第一模面具內固定件一側,又該第二模面具有複數間隔設置、且對應第一模面立桿之立桿,而各該立桿上形成有複數穿孔,而相鄰之立桿間分別形成有一夾板空間,又兩兩相鄰之立桿外側間分別設有一外連接桿,且前述夾板空間分別疊設有至少一模夾板,再者各模夾板上設有至少一擋止板,使該些擋止板與外連接桿可將模夾板固設於相鄰立桿間,令該第一、二模面間形成有一供形成該建築牆面厚度之灌漿空間;
複數頂撐螺桿,其兩端分別螺設有一頂推螺筒,使得該等頂撐螺桿可置於灌漿空間內,且該等頂撐螺桿兩端可利用頂推螺筒抵撐於該第一、二模面之相對立桿內側面。
藉此,透過上述技術手段的具體實現,使得本發明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可供在現場使用模組化的結構進行組立,而可以節省作業時間與人力,同時能在施工現場依需求逐一組裝,故不論組裝或拆解作業均極為便利,且在拆解時保持組件的完整性,而能在拆解後被重覆使用,故可降低模板的損壞率及建築成本,從而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並提升其經濟效益。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構成、特徵及其他目的,以下乃舉本發明之若干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同時讓熟悉該項技術領域者能夠具體實施。
本發明係一種建築牆面之模組化模板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隨附圖例示之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及其構件中,所有關於前與後、左與右、頂部與底部、上部與下部、以及水平與垂直的參考,僅用於方便進行描述,並非限制本發明,亦非將其構件限制於任何位置或空間方向。圖式與說明書中所指定的尺寸,當可在不離開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根據本發明之設計與需求而進行變化。
而本發明建築牆面之模組化模板結構係如第一圖所示,其係由一第一模面(10)及一第二模面(50)相對間隔所組成,且該第一、二模面(10、50)間具有一特定寬度之灌漿空間(100),供填充混凝土後凝固成一對應厚度之建築牆面,且該第一、二模面(10、50)係分別具有系列立桿(11、51)、系列頂撐螺桿(20)、系列外接螺桿(13、53)、系列外連接桿(14、54)、系列模夾板(15、55)及系列擋止板(17、58),並經由如第二圖之應用於建築牆面之模組化模板結構之組立方法所組成,其中該組立方法至少包含有一於預定建築牆面之一側豎立複豎立桿,並於該建築牆面之同側相鄰立桿間設置複數外連接桿(S01)、一於前述預定於建築牆面之相對另側豎立複述立桿,並於該建築牆面之同側相鄰立桿間設置複數外連接桿(S02)、一於前述預定建築牆面兩側之相對立桿間架設複數頂撐螺桿及外接螺桿(S03)、一於前述預定建築牆面兩側之同側相鄰立桿間的夾板空間疊設複數具有擋止板(17、58)的模夾板(S04)以及一充填混凝土且於凝固後拆解該第一、二模面(S05)的流程步驟,又本發明於實際施作時,則進一步參看第二A~八圖所示;
首先、於預定建築牆面之一側豎立複數相對之立桿使同側相鄰立桿間形成一夾板空間,並於該建築牆面之同側相鄰立桿間設置複數外連接桿(S01):如第三圖所示,施工人員於預定建築牆面的其中一側分別間隔豎立複數預備組成第一模面(10)之相對立桿(11),又前述相對立桿(11)上分別形成有複數相對之穿孔(111),且其中該第一模面(10)同側之相鄰立桿(11)間分別形成有一夾板空間(110),並於豎立該些立桿後將該些立桿的近上端透過複數外連接桿(14)將其兩兩固定;
而後、於預定建築牆面相對第一模面(10)之另端側豎立複數相對之立桿使同側相鄰立桿間形成一夾板空間,並於該建築牆面之同側相鄰立桿間設置複數外連接桿(S02):如第四圖所示,施工人員於預定建築牆面的其中一側分別間隔豎立複數預備組成第二模面(50)之相對立桿(51),又前述相對立桿(51)上分別形成有複數相對之穿孔(511),且其中該第二模面(50)同側之相鄰立桿(51)間分別形成有一夾板空間(510),並於豎立該些立桿(51)後將該些立桿(51)的近上端透過複數外連接桿(54)將其兩兩固定;
接著、於前述預定建築牆面兩側之相對立桿間架設複數頂撐螺桿及外接螺桿(S03):如第四圖所示,完成該第一、二模面(10、50)之立桿(11、51)設置後,於第一模面(10)與第二模面(50)之各相對立桿(11、51)的相對穿孔(111、511)分別設有複數頂撐螺桿(20),且各該頂撐螺桿(20)兩端分別螺設有一頂推螺筒(21),使該等頂撐螺桿(20)可以支撐該第一、二模面(10、50)之相對立桿(11、51)間距,又該第一、二模面(10、50)之立桿(11、51)於相對頂撐螺桿(20)之穿孔(111、511)分別穿置有螺設於對應頂推螺筒(21)之外接螺桿(13、53)〔如第五圖所示〕;
緊接著、一於前述預定建築牆面兩側之同側相鄰立桿間的夾板空間疊設複數具有擋止板(17、58)的模夾板模夾板(S04):另如第六圖以及第七圖所示,在完成前述第一、二模面(10、50)之立桿(11、51)頂撐與固接後,先於該第一模面(10)之各相鄰立桿(11)間的各夾板空間(110)內逐一疊設模夾板(15),接著於該第二模面(50)之各相鄰立桿(51)間的各夾板空間(510)內逐一疊設模夾板(55),且該些模夾板(55)兩側適當位置處更可設有複數擋止板(17、58),使其可以擋止於該些立桿相對灌漿空間之另側,使得該些模夾板(55)可以透過擋止板(17、58)以及外連接桿(14、54)讓其可固定於夾板空間(110、510)內,而後,在於該第一模面以及該第二模面之適當位置處依照實際需求再設至少一外連接桿(14、54),使其可避免該等模夾板(15、55)傾倒,使得該第一、二模面(10、50)間形成一灌漿空間(100),並可在透過一封閉螺件(圖未示)將其立桿(11、51)上剩餘未使用之穿孔將其塞設固定,以避免進行灌漿時有洩漏之問題;
最後、充填混凝土且於凝固後拆解該第一、二模面(S06):施工人員可於前述第一、二模面(10、50)間的灌漿空間(100)內先行進行配管及配線,且完成管線配置後進行混凝土之灌注充填,且待混凝土凝固後形成建築牆面,之後即可將前述第一、二模面(10、50)之外連接桿(14、54)、外接螺桿(13、53)、模夾板(15、55)及立桿(11、51)逐一拆解,以供重覆再利用。
而根據某些實施例,本發明建築牆面之模組化模板結構可以有不同的實施方式,如第八圖所示,該第一、二模面(10、50)之底部跨設有一連接底板(30),用於提高該建築牆面之模組化模板結構底部的平整度。另如第九圖所示,當建築牆面高度較立桿(11、51)高時,可於該第一、二模面(10、50)之各立桿(11、51)頂端設有一對接座(40),該對接座(40)兩端分別凸伸有一可插入立桿(11、51)內部之插接段(41、45),且插接段(41、45)分別具有對應立桿(11、51)穿孔(111、511)之穿孔(42、46),供分別利用鎖固件(43、47)或外接螺桿(13、53)鎖接,以增加該第一、二模面(10、50)之高度。又如第10圖所示,如遇到該預定建築牆面具有轉角時,則係於第一、二模面(10、50)之轉角處設置斷面呈L形狀之角狀立桿(11A、51A),僅夾置相對之模夾板(15),藉以能灌注混凝土形成L形狀之建築牆面。
透過上述的結構及動作說明,本發明透過建築牆面之模組化模板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利用該第一、二模面之立桿(11、51)、頂撐螺桿(20)、外接螺桿(13)、外連接桿(14、54)、模夾板(15、55)及擋止板(17、58)形成預定建築牆面之灌漿空間(100),如此可供在現場使用模組化的結構進行組立,並可在拆模時透過較長的螺柱鎖入其穿孔(111、511)將其與牆面撐開,即可完成脫模並可便於拆模,而有別於習用傳統的祖模方式,而可在有限的空間內穿設頂稱螺桿進行固定,並透過立桿得以簡單快速地固定模板,同時更可減少木材之使用,而可立於環境保護以及控制成本,且在拆解時保持組件的完整性,而能在拆解後被重覆使用,故不論組裝或拆解作業均極為便利,且不致發生組件與混凝土凝固結合的現象,且拆解後不會存在如習用者丟棄無法使用的固定釘及鐵線的問題,故可降低模板的損壞率及建築成本。
藉此,可以理解到本發明為一創意極佳之創作,除了有效解決習用技術所面臨的問題,更大幅增進功效,且在相同的技術領域中未見相同或近似的產品創作或公開使用,同時具有功效的增進,故本發明已符合發明專利有關「新穎性」與「進步性」的要件,乃依法提出申請發明專利。
10:第一模面
11:立桿
11A:角狀立桿
110:夾板空間
111:穿孔
13:外接螺桿
14:外連接桿
15:模夾板
15A:角狀模夾板
16:固定件
17:擋止板
20:頂撐螺桿
21:頂推螺筒
30:連接底板
40:對接座
41:插接段
42:穿孔
43:鎖固件
45:插接段
46:穿孔
47:鎖固件
50:第二模面
51:立桿
51A:角狀立桿
510:夾板空間
511:穿孔
53:外接螺桿
54:外連接桿
55:模夾板
55A:角狀模夾板
57:固定件
58:擋止板
100:灌漿空間
第一圖:係本發明建築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應用於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之組立方法的流程步驟示意圖。
第二A圖:係本發明應用於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之立桿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於豎立立桿時的外觀狀態示意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於豎立另側立桿時的外觀狀態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於穿接螺桿之示意圖。
第五A圖:係繪示第五圖穿接螺桿時A-A位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於設置模板時的外觀狀態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於設置擋止板時的外觀狀態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另一實施例的外觀狀態示意圖,供說明設置有底板之狀態。
第九圖:係本發明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又一實施例的外觀狀態示意圖,供說明其增高之狀態。
第十圖:係本發明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再一實施例的外觀狀態平面示意圖,供說明其用於具轉角牆面之狀態。
10:第一模面
11:立桿
13:外接螺桿
14:外連接桿
15:模夾板
20:頂撐螺桿
21:頂推螺筒
50:第二模面
51:立桿
54:外連接桿
55:模夾板
100:灌漿空間

Claims (7)

  1. 一種建築牆面之模組化模板結構,供形成一預定建築牆面,其包含有: 一第一模面,其具有複數間隔設置之立桿,而各該立桿上形成有複數穿孔,而相鄰之立桿間分別形成有一夾板空間,又兩兩相鄰之立桿外側間分別設有一外連接桿,且前述夾板空間分別疊設有至少一模夾板,再者各模夾板上設有至少一擋止板,使該些擋止板與外連接桿可將模夾板固設於相鄰立桿間; 一第二模面,其設於該預定建築牆面厚度之該第一模面具內固定件一側,又該第二模面具有複數間隔設置、且對應第一模面立桿之立桿,而各該立桿上形成有複數穿孔,而相鄰之立桿間分別形成有一夾板空間,又兩兩相鄰之立桿外側間分別設有一外連接桿,且前述夾板空間分別疊設有至少一模夾板,再者各模夾板上設有至少一擋止板,使該些擋止板與外連接桿可將模夾板固設於相鄰立桿間,令該第一、二模面間形成有一供形成該建築牆面厚度之灌漿空間; 複數頂撐螺桿,其兩端分別螺設有一頂推螺筒,使得該等頂撐螺桿可置於灌漿空間內,且該等頂撐螺桿兩端可利用頂推螺筒抵撐於該第一、二模面之相對立桿內側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建築牆面之模組化模板結構,其中該第一、二模面之立桿穿孔可穿置一螺鎖於對應頂推螺筒之外接螺桿,供第一、二模面之外連接桿分別鎖設。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建築牆面之模組化模板結構,其中該第一、二模面之底部跨設有一連接底板,可提高該建築牆面之模組化模板結構底部的平整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建築牆面之模組化模板結構,其中該第一、二模面之各立桿頂端設有一對接座,且該對接座兩端分別凸伸有一可插入立桿內部之插接段,又插接段分別具有對應立桿穿孔之穿孔,供分別鎖接,以增加該第一、二模面之高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建築牆面之模組化模板結構,其中該第一、二模面可以具有斷面呈L形狀之角狀立桿,供夾置斷面呈L形狀之角狀模夾板,以形成L形狀之建築牆面。
  6. 一種應用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所述之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其包含有一於預定建築牆面之一側豎立複豎立桿,並於該建築牆面之同側相鄰立桿間設置複數外連接桿、一預定於建築牆面之相對另側豎立複述立桿,並於該建築牆面之同側相鄰立桿間設置複數外連接桿、一於前述預定建築牆面兩側之相對立桿間架設複數頂撐螺桿及外接螺桿、一於前述預定建築牆面兩側之同側相鄰立桿間的夾板空間疊設複數具有擋止板的模夾板。
  7. 如請求項7所述之組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有一充填混凝土且於凝固後拆解該第一、二模面之步驟。
TW111117136A 2022-05-06 2022-05-06 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 TW2023447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7136A TW202344744A (zh) 2022-05-06 2022-05-06 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7136A TW202344744A (zh) 2022-05-06 2022-05-06 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4744A true TW202344744A (zh) 2023-11-16

Family

ID=89720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7136A TW202344744A (zh) 2022-05-06 2022-05-06 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4474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40229B1 (ko) 기초 바닥판과 기둥, 벽체로 이루어지는 일체 결합형 건축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통콘크리트 건물시공방법
US7837174B2 (en) Modular formwork wall with dovetail joint connectors
US8827235B1 (en) Concrete form for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with form insert creating recessed sections
JP6871495B1 (ja) べた基礎用型枠及びべた基礎施工方法
CN104775613B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注的外角加固系统
CN104790653A (zh) 一种复合材料平面建筑模板
TW202344744A (zh) 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及應用彼之組立方法
US2307678A (en) Collapsible wall form
CN204691224U (zh) 一种复合材料平面建筑模板
TWM631882U (zh) 系統化立柱組模結構
JPH1129910A (ja) コンクリート橋脚の構築方法
CN104790658B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注的内角加固系统
CN104763146A (zh) 一种新型角模板系统
JPH0657710A (ja) コンクリート主塔の築造方法
US20120216470A1 (en) Manufactured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forming concrete foundations and walls
CN117211513A (zh) 系统化立柱组模结构及其组立方法
WO2005014955A1 (en) Moulding of concrete walls
CN217353542U (zh) 一种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段的支模体系
CN115045502B (zh) 一种构造柱临空封闭侧使用配块替代模板的施工方法
WO2021056254A1 (zh) 模块化强约束组合柱及其建造方法
JPH1121860A (ja) 壁状コンクリート構築物の構築方法
JPH11323958A (ja) 建築物の施工方法とこれに用いるコンクリート製品
JP4319775B2 (ja) 耐震補強壁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1046714A (ja) コンクリート打ち込み型枠とこれを用いたコンクリート 板の成形方法
KR101456836B1 (ko) 거푸집 겸용 건축구조물 내외장용 건축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건축구조물 시공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