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4287A - 健身腳踏車 - Google Patents

健身腳踏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4287A
TW202344287A TW111136590A TW111136590A TW202344287A TW 202344287 A TW202344287 A TW 202344287A TW 111136590 A TW111136590 A TW 111136590A TW 111136590 A TW111136590 A TW 111136590A TW 202344287 A TW202344287 A TW 2023442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illar
support
resistance adjustment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6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珉奭
高星圭
鄭在桓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4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428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 A63B22/06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with support elements performing a rotating cycling movement, i.e. a closed path movement
    • A63B22/060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with support elements performing a rotating cycling movement, i.e. a closed path movement performing a circular movement, e.g. ergom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019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stance provided by magnetic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05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or electric force-resisters
    • A63B21/0051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or electric force-resisters using eddy currents induced in moved elements, e.g. by permanent magnets
    • A63B21/005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or electric force-resisters using eddy currents induced in moved elements, e.g. by permanent magnets induced by electromagn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05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or electric force-resisters
    • A63B21/0056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or electric force-resisters using electromagnetically-controlled friction, e.g. magnetic particle brak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04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lower limbs
    • A63B23/0476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lower limbs by rotating cycling mov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4/00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preceding groups;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of exercises, sportive games, training or athletic performances
    • A63B24/0087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groups A63B21/00 - A63B23/00, e.g. controlling lo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4/00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preceding groups;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of exercises, sportive games, training or athletic performances
    • A63B24/0087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groups A63B21/00 - A63B23/00, e.g. controlling load
    • A63B2024/0093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groups A63B21/00 - A63B23/00, e.g. controlling load the load of the exercise apparatus being controlled by performance parameters, e.g. distance or spe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健身腳踏車包括:基部,置於安裝面上;支撐框架,其下部固定於基部,其上部向基部上側延伸以支撐把手和座部;輪盤部,連接到貫穿支撐框架的旋轉支撐軸;踏板,可拆卸地設置於輪盤部;阻力調節部,其透過皮帶部件接收輪盤部的旋轉,並通過磁力調節轉動踏板時的阻力;以及殼部,以與基部間隔開的狀態位於基部的上側,並以圍繞阻力調節部和支撐框架的外側的形狀設置。

Description

健身腳踏車
本發明涉及一種健身腳踏車,更詳細地,涉及一種在踏板的後方安裝阻力調節部並由框架部穩定地安裝阻力調節部的健身腳踏車。
通常,作為用於強化肌力的室內運動器械,廣泛使用用於強化肌力的負重器械和用於強化心肺功能的有氧運動器械作為健身器械。
有氧運動器械大體分為讓使用者能夠在履帶上進行行走或跑步運動的跑步機、能夠通過旋轉踏板來強化腿部肌肉的同時進行心肺運動的健身腳踏車、用於提供爬樓梯的效果的踏步機等。
健身腳踏車設置於指定的場所,通過踩踏踏板的動作,可以旋轉輪而進行運動。這樣的健身腳踏車可以區分為能夠進行旋轉運動的動感單車和如同腳踏車通過正向旋轉踏板來轉動輪的室內腳踏車。
現有技術1(美國專利公開第2021-0077856 A1號,發明名稱:INDOOR TRAINING BICYCLE DEVICE(室內訓練腳踏車裝置))是一種室內固定式腳踏車訓練裝置,包括為了模擬下降或上升而指定室內腳踏車的方向的傾斜/樞軸機構。
由於現有技術1的室內腳踏車可以包括支持室內訓練裝置在部分行駛狀況下左右移動的框架元件,因而可以在相同的行駛狀況下模擬室外腳踏車的左右搖擺的動作。
然而,在現有技術1中,輪部暴露於外側,因而存在有安全事故的風險的問題。此外,在現有技術1中,與踏板連接而旋轉的曲柄臂暴露於外側,因而存在夾傷事故等安全事故的風險。
此外,在現有技術1中,對應於輪部的飛輪和馬達組件以浮動於空中的狀態設置,並且飛輪和馬達組件僅設置在中央支柱的後方,因而呈結構上不穩定的狀態。從而,現有技術1中無法設有支撐飛輪和馬達組件的單獨的結構物,因而飛輪的安裝不穩定,故而動作可靠性和耐久性下降。
此外,在現有技術1中,無法自動地進行使輪部隨著踏板正向旋轉和逆向旋轉而一起旋轉的非飛輪模式和使輪部僅在踏板正向旋轉時旋轉的飛輪模式的切換,因而加重使用者的不便,並且由於需要購買各自不同種類的腳踏車,存在設置成本增加的問題。
此外,在現有技術1中,作為踏板的旋轉中心的旋轉支撐軸以貫穿上下延伸的支柱(post)的形狀設置,因而存在支柱的耐久性下降的問題。在現有技術1中,通過旋轉支撐軸傳遞到支柱的應力被傳遞到位於旋轉支撐軸的周邊的支柱,故而無法正常地分散應力,因此可能因以設置有旋轉支撐軸的支柱為中心積累疲勞而發生疲勞破壞。
現有技術2(韓國專利公開第 10-2016-0044915 A號,發明名稱:健身用腳踏車)具備框架部和可旋轉地連接到所述框架部的踏板部。現有技術2包括:旋轉負荷施加部,其支撐於框架部並連接到踏板部以施加對踏板部的旋轉的旋轉負荷;以及保護用通風罩,其支撐於框架部並且遮蔽旋轉負荷施加部,且設有供內部空氣流出的空氣流出部。
然而,在現有技術2中,由於與踏板連接而旋轉的曲柄臂暴露於外側,因而存在夾傷事故等安全事故的風險。此外,現有技術2中未提出同時支撐旋轉的輪部和殼體的框架結構,因而另行固定輪部和殼體的支撐結構的追加使用導致生產成本增加。
此外,在現有技術2中,由於圍繞輪部的殼體和輪盤部以與支撐架相接的狀態設置,因而在殼體下部的清潔和維護作業中出現困難。
此外,在現有技術2中,無法自動地進行使輪部隨著踏板正向旋轉和逆向旋轉而一起旋轉的非飛輪模式和使輪部僅在踏板正向旋轉時旋轉的飛輪模式的切換,因而加重使用者的不便,並且由於需要購買各自不同種類的腳踏車,存在設置成本增加的問題。
《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解決由於圍繞輪部的殼體和輪盤部以與支撐架相接的狀態靠近地面地設置而在殼體下部的清潔和維護作業中出現困難的問題的健身腳踏車。
此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包含輪部和踏板的輪盤部被單個支撐結構支撐的狀態下輪部和輪盤部以浮動於地面的上側的狀態設置的健身腳踏車。
此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得透過踏板的操作而旋轉的輪部不會暴露於外側的健身腳踏車。
此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得與踏板連接而旋轉的曲柄臂不會暴露於外側的健身腳踏車。
此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動地進行使輪部隨著踏板正向旋轉和逆向旋轉而一起旋轉的非飛輪模式和使輪部僅在踏板正向旋轉時旋轉的飛輪模式的切換的健身腳踏車。
此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由於作為踏板的旋轉中心的旋轉支撐軸不以貫穿上下延伸的柱的形狀設置而提高了支柱的耐久性的健身腳踏車。
本發明的目的不限於以上述及的目的,未述及的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勢可以提高下面的描述理解,並且將通過本發明的實施例更清楚地理解。此外,顯而易見地,本發明的目的和優勢將可以通過請求項中示出的手段及其組合來實現。 《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健身腳踏車的技術特徵在於,對應於輪子的阻力調節部和透過皮帶部件與阻力調節部連接的輪盤部以浮動於基部的上側的狀態來設置。
具體地,由作為單個柱狀的支柱支撐支撐框架,阻力調節部和輪盤部可旋轉地設置在支撐框架上,並且形成外形的殼部也與基部間隔開而設置於基部的上側。
此外,本發明的健身腳踏車的技術特徵在於,阻力調節部、輪盤部以及座部由支撐框架支撐。
具體地,由於由單個組件構成的支撐框架支撐座部、位於輪盤部的旋轉中心的旋轉支撐軸以及阻力調節部,因而輪盤部和阻力調節部以浮動於安裝面上側的狀態設置。
此外,本發明的健身腳踏車的技術特徵在於,透過踏板的操作而旋轉的阻力調節部不暴露於外側。
具體地,由於在發揮輪子功能的阻力調節部的外側沿圓弧形狀設置有彎曲的輪罩部,因而阻止旋轉的阻力調節部暴露於外側。
此外,本發明的健身腳踏車的技術特徵在於,與踏板連接而旋轉的曲柄臂不暴露於外側。
具體地,曲柄臂被卸下,踏板直接與第一外輪和第二外輪連接,並且板狀的輪盤部與踏板一起旋轉。
此外,本發明的健身腳踏車的技術特徵在於,自動地進行非飛輪模式和飛輪模式的切換。
具體地,透過設於阻力調節部的驅動部的操作自動地進行旋轉殼正向和逆向旋轉的非飛輪模式和旋轉殼僅正向旋轉的飛輪模式的切換。
此外,在本發明的健身腳踏車中,在向支柱的外側凸出的延伸框架上設置作為踏板的旋轉中心的旋轉支撐軸,因而可以提高支柱的耐久性。由於通過旋轉支撐軸傳遞的應力經延伸框架被傳遞至支柱,因而應力容易被分散,並且減少支柱的疲勞積累,從而可以減少因疲勞破壞所致的支柱的耐久性的下降。
本發明的健身腳踏車包括:基部;支撐框架;輪盤部;踏板;阻力調節部;以及殼部。
此外,基部呈板狀,並且與安裝面面接觸。
此外,支撐框架的下部固定於基部,支撐框架的上部向基部的上側延伸以支撐把手和座部。支撐框架包括:支柱;延伸框架;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此外,支撐框架還可以包括上框架、下框架、補強框架以及安裝支架中的任一個。
支柱呈向基部的上側延伸的柱狀。支柱與設於座部的座墊柱連接以支撐座墊柱的下部。支柱的下部固定於基部,支柱的上部沿第二方向向上傾斜地延伸。此外,支柱位於旋轉支撐軸與設於阻力調節部的旋轉中心的軸之間。當設定軸與基部之間的距離為L2及設定旋轉支撐軸與基部之間的距離為L1時,L2的值大於L1的值。
延伸框架沿支柱的第一方向延伸,並可旋轉地支撐旋轉支撐軸。
第一框架向延伸框架的上側延伸以支撐把手。
第二框架沿支柱的第二方向延伸以支撐阻力調節部。第二框架包括:第一內側框架;以及第二內側框架。
第一內側框架從支柱延伸並位於阻力調節部的寬度方向的一側,且支撐設於阻力調節部的旋轉中心的軸的一側。第一內側框架包括:第一支撐桿,其從位於殼部的內側的支柱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連接主體,其連接到第一支撐桿,並具備用於供插入軸的一側的第一導向孔;以及第一固定支架,其向第一連接主體的上側和下側延伸並固定於殼部的內側。
第二內側框架從支柱延伸並位於阻力調節部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且支撐軸的另一側。第二內側框架包括:第二支撐桿,其從位於殼部的內側的支柱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連接主體,其連接到第二支撐桿,並具備用於供插入軸的另一側的第二導向孔;以及第二固定支架,其向第二連接主體的上側和下側延伸並固定於殼部的內側。
輪盤部連接到貫穿支撐框架的旋轉支撐軸。輪盤部包括:第一外側輪;第二外側輪;以及第一內側輪。
第一外側輪連接到旋轉支撐軸的一側,並在踏板可拆卸地設置的狀態下插入設於殼部的第一安裝孔部中。第一內側輪固定於第一外側輪的內側,並且向阻力調節部傳遞動力的皮帶部件卡止於外側面。第二外側輪連接到旋轉支撐軸的另一側,並且在踏板可拆卸地設置的狀態下插入設於殼部的第二安裝孔部中。
阻力調節部透過皮帶部件接收輪盤部的旋轉,並且支撐於支撐框架,並通過磁力調節轉動踏板時的阻力。阻力調節部包括:旋轉齒輪部;軸;殼部;離合器軸承;離合器轂;離合器齒輪;驅動部;移動齒輪部;定子;以及軸承部。
旋轉齒輪部連接到皮帶部件而旋轉,並且沿外周設有齒輪。殼部可旋轉地支撐所述旋轉齒輪部。離合器軸承設置在旋轉齒輪部與殼部之間,並且在旋轉齒輪部正向旋轉時向殼部傳遞動力。
離合器轂固定於旋轉齒輪部的外側,並與旋轉齒輪部一起旋轉。離合器轂的中心與旋轉主體一致,且包括:固定於旋轉主體的外側的圓盤狀的轂主體;以及沿轂主體的外周設置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突起形狀的第一外齒輪。
離合器齒輪相繼設置在離合器轂上,並固定於殼部。離合器齒輪包括:齒輪主體,以環形設置於罩殼的內側並固定於罩殼;以及第二外齒輪,向齒輪主體的外側凸出並與移動齒輪部嚙合以接收動力。
驅動部固定於殼部並供應旋轉動力。
移動齒輪部通過驅動部的動力移動,並以與離合器轂嚙合的飛輪模式、以及與離合器轂和離合器齒輪同時嚙合以傳遞動力的非飛輪模式移動。移動齒輪部以環形設置在離合器轂的外側,並包括:第一移動齒輪部,其接收驅動部的動力以沿直線方向移動;以及第二移動齒輪部,其位於第一移動齒輪部的內側,並具備與離合器轂和離合器齒輪嚙合的齒輪。
踏板可拆卸地設置於輪盤部。
殼部以與基部間隔開的狀態位於基部的上側,並以圍繞阻力調節部和支撐框架的外側的形狀設置。殼部包括:上蓋部;下蓋部;輪罩部;以及側面框架。
上蓋部固定於支撐框架的上側,並覆蓋支撐框架的上側和阻力調節部的上邊框。下蓋部固定於支撐框架的下側,並覆蓋支撐框架的下側和阻力調節部的下邊框。輪罩部以圍繞阻力調節部的外側的形狀設置,並固定在上蓋部和下蓋部,且沿阻力調節部的外側彎曲成曲面形狀。
側面框架具備設置輪盤部的安裝孔部,並遮蔽支撐框架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側面框架包括:板狀的第一側面蓋部,設置在支撐框架的寬度方向的一側上,並遮蔽阻力調節部和連接到阻力調節部的皮帶部件;以及板狀的第二側面蓋部,設置在支撐框架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上。
限制旋轉殼的移動的剎車裝置包括:剎車桿;剎車線;以及剎車夾器。
剎車桿設置在支撐框架或殼部上。
剎車夾器連接到由剎車桿拉動的剎車線,並向設於阻力調節部的旋轉殼施加磁力和摩擦力以對旋轉殼進行剎車。剎車夾器包括:夾器本體部;鉸鏈部;磁鐵部;以及摩擦部件。
夾器本體部連接到剎車線,並與旋轉殼對應地配置。鉸鏈部可旋轉地支撐夾器本體部,並固定於支撐框架。磁鐵部以向旋轉殼施加磁力的方式設置在夾器本體部。摩擦部件以向旋轉殼施加摩擦力的方式設置在夾器本體部。 《發明的效果》
在本發明的健身腳踏車中,由於阻力調節部和輪盤部以浮動於基部的上側的狀態設置,因而可以節省位於殼部下側的組件的維護作業所需的時間和成本,並可以提高美感。
此外,在本發明中,由於由單個組件構成的支撐框架支撐座部、輪盤部以及阻力調節部,因而簡化支撐結構,從而減輕產品的重量,並可以節省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
此外,在本發明中,由於通過踏板的動作旋轉的阻力調節部不暴露於外側,因而可以防止旋轉的阻力調節部所致的夾手事故等。
此外,在本發明中,由於使用圓盤狀的輪盤部,而不是與踏板連接而旋轉的曲柄臂,因而可以防止夾手事故等。
此外,在本發明中,由於通過移動齒輪部的移動自動地進行非飛輪模式和飛輪模式的切換,因而可以提高運動器械的使用便利性。
此外,在本發明中,由於無需根據飛輪功能的實現與否另行購買運動器械,因而可以節省運動器械的購買成本。
此外,在本發明中,由於透過拉動剎車桿對旋轉殼進行剎車,因而即使在無法供應電源的情況下或在不使用健身腳踏車的情況下也可以手動強制對旋轉殼進行剎車。
此外,在本發明中,由於剎車夾器通過磁力和摩擦力對旋轉殼進行剎車,因而可以縮短剎車時間,並增加剎車力。
上述效果以及本發明的具體效果將在下面描述用於實施發明的具體事項時一起進行描述。 【圖示簡單說明】
圖1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的立體圖; 圖2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的寬度方向的一側的正視圖; 圖3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正視圖; 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的平面圖; 圖5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的內部結構的正視圖; 圖6是示出從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分離阻力調節部和剎車裝置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7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撐框架的正視圖; 圖8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撐框架的立體圖; 圖9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撐框架中設置有剎車夾器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0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的立體圖; 圖1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12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移動齒輪部連接到離合器轂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3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以飛輪模式運行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4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移動齒輪部位於離合器齒輪下側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5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以飛輪模式運行的狀態的剖視圖; 圖16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在飛輪模式下進行動力傳遞的狀態的剖視圖; 圖17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以非飛輪模式運行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8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移動齒輪部連接到離合器齒輪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9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以非飛輪模式運行的狀態的剖視圖; 圖20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在非飛輪模式下傳遞動力的狀態的剖視圖; 圖21是示出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的前方設置有剎車裝置的狀態的正視圖; 圖22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剎車裝置的正視圖; 圖2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剎車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24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剎車夾器的立體圖; 圖25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摩擦部件與旋轉殼間隔開的狀態的正視圖; 圖26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摩擦部件與旋轉殼相接的狀態的正視圖; 圖27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踏板與輪盤部分離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28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殼部的立體圖; 圖29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的分解立體圖; 圖30是示出從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殼部分離側面框架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31是從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殼部分離側面框架和上蓋部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3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殼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3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柱鎖定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34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柱鎖定桿旋轉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35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柱鎖定桿移動到初始位置的狀態的立體圖。
前述目的、特徵及優點將參照附圖詳細後述,從而,本發明所屬領域的通常知識者將能夠容易地實施本發明的技術思想。在描述本發明時,當判斷為對與本發明相關的通常知識的具體描述可能不必要地使本發明的主旨含糊不清時,省略詳細的說明。下面將參照附圖對進行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用於指代相同或相似的構成組件。
雖然第一、第二等用於描述各種的構成組件,但這些構成組件當然不為這些術語所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將一個構成組件與另一個構成組件區分開,除非另有相反的記載,第一構成組件也可以是第二構成組件。
在下文中,當述及在構成組件的「上部(或下部)」或構成組件「上(或下)」配置任意的構成組件時,除了任意的構成組件與所述構成組件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相接而配置的情況外,還可以是指有別的構件介於所述構成組件與配置於所述構成組件上(或下)的任意的構件之間。
此外,當記載為某一構成組件與另一構成組件「連接」、「耦合」或「連結」時,應理解為這些構成組件可能彼此直接連接或連結,但也可能是別的構成組件「介於」各構成組件之間或者各構成組件通過別的構成組件「連接」、「耦合」或「連結」。
在整個說明書中,除非另有相反的記載,各構成組件可以是單數,也可以是複數。
除非上下文中明確不同地定義,本說明書中所用的單數的表達包括複數的表達。在本申請中,諸如「由……構成」或「包括」等術語不應被解釋為必須包括說明書中記載的多個構成組件或步驟中的全部,而應解釋為其中一部分構成組件或一部分步驟可以不包括在內,或者還可以進一步包括額外的構成組件或步驟。
在整個說明書中,當述及「A及/或B」時,除非另有相反的記載,意指A、B或A和B,當述及「C至D」時,除非另有相反的記載,意指C以上且D以下。
下面對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1進行描述。
圖1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1的立體圖;圖2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1的寬度方向W的一側的正視圖;圖3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1的寬度方向W的另一側的正視圖;以及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1的平面圖。
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1以在其中置有主要部件的殼部200浮動於基部10的上側上的結構來設置。此外,由踏板100旋轉的阻力調節部300設置在作為踏板100後方的第二方向T2上。
對本發明的說明書中的方向進行定義。將朝向圖1所示的基部10前方的方向定義為第一方向T1。另外,將朝向基部10後方的方向定義為第二方向T2。例如,當述及某一物體中的第一方向T1時,指該物體的前方。另外,當述及某一物體中的第二方向T2時,指該物體的後方。前方是把手710相對於健身腳踏車1的中心所位於的方向,而後方是輪罩部240相對於健身腳踏車1的中心所位於的方向。
另外,長度方向D是沿基部10在前後方向上延伸的方向,而寬度方向W是與長度方向D正交的方向。寬度方向W設定為基部10的左右方向。
在現有的室內腳踏車中,由於諸如圍繞旋轉體之旋轉輪和罩的旋轉體靠近地面地而設置,因而美感較弱,並且設置在殼部200的底面部分的組件的修理和更換作業所需的時間和成本增加。
然而,在本發明的健身腳踏車1中,對應於輪子的阻力調節部300設置在比踏板100高的位置,並且殼部200也以浮動於安裝面12的上側的狀態設置。因此,本發明的健身腳踏車1相較於以往的室內腳踏車提高了美感,並且使組件的維護作業也更容易。
此外,由於本發明的健身腳踏車1使用單向離合器軸承(One way clutch Bearing)340,因而僅在正向旋轉時傳遞動力。此外,由於透過由驅動部370啟動的移動齒輪部380在逆向旋轉時也傳遞動力,因而以非飛輪模式運行。
當健身腳踏車1以飛輪模式運行時,通過離合器軸承340傳遞動力,因而可以實現低噪音驅動,並且,與以往的健身腳踏車相比,可以顯著減小產品的厚度和產品的尺寸。
當健身腳踏車1以非飛輪模式運行時,設於移動齒輪部380中的齒輪連接離合器轂350的齒輪和離合器齒輪360的齒輪以傳遞動力。在健身腳踏車1中,驅動部370運行以移動移動齒輪部380,因此可以在控制飛輪模式動作和非飛輪模式動作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在健身腳踏車1的內側設置有阻力調節部300,並且在阻力調節部300中設置有驅動部370。
透過驅動部370的操作,移動齒輪部380移動,移動齒輪部380透過僅與離合器轂350嚙合或者與離合器齒輪360和離合器轂350同時嚙合的動作調節動力的傳遞,因而可以調節飛輪模式和非飛輪模式。
基部10形成為板狀,並設置在殼部200的下側。置於安裝面12上的基部10可以以與安裝面12面接觸的狀態設置。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基部10與形成健身腳踏車1的主體的殼部200間隔開並以板形態設置。這樣的基部10可以形成為多樣的形態。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殼部200包括:外殼210;以及側面框架270。
圖5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1的內部結構的正視圖;圖7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撐框架20的正視圖;圖8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撐框架20的立體圖;圖9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撐框架20中設置有剎車夾器530的狀態的立體圖。
如圖1、圖5、圖7至圖9以及圖29所示,可以在支撐框架20的下部固定於基部10且支撐框架20的上部向基部10的上側延伸以支撐把手710和座部740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
支撐框架20具有在發揮輪部功能的阻力調節部300位於基部10的上側的狀態下穩定地支撐阻力調節部300的結構。形成支撐框架20中心的支柱21支撐座部740,沿支柱21的第一方向T1延伸的第一框架23支撐把手710,而沿支柱21的第二方向T2延伸的第二框架30支撐阻力調節部300。
此外,支撐框架20可以在固定於基部10的上側且形成健身腳踏車1的骨架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撐框架20包括:支柱21;延伸框架22;第一框架23;以及第二框架30。此外,支撐框架20還可以包括上框架62、下框架60、補強框架64以及安裝支架66中的至少一個。
支柱21可以形成為方管狀,並向基部10的上側延伸且貫穿殼部200的內側。支柱21的下側固定於基部10。支柱21可以沿框架部的上下方向延伸,並且傾斜地配置。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柱21的下部固定於基部10,支柱21的上部沿第二方向T2向上傾斜地延伸。此外,支柱21可以形成為多邊形管或圓形管的形態。
支柱21可以以內側沒有空的空間的柱狀設置,並可以以連接有多個部件而不是單個部件的狀態設置。
由於本發明的支柱21呈在內側形成空的空間的狀態的樑狀,與一般的棒鋼相比,重量得到減輕,因而可以節省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此外,由於支柱21呈具有接近矩形的橫截面的管狀,與具備圓形的橫截面的管相比,容易分散荷重,從而提高結構剛性。支柱21是具有充分的剛性以支持包含殼部200的健身腳踏車1的荷重的柱狀。此外,支柱21支撐座部740的下部。
支柱21與設於座部740的座墊柱742連接以支撐座墊柱742的下部。此外,座墊柱742可以沿支柱21滑動地移動而調節座部740的高低。支柱21的移動受到限制,且位於支柱21上側的座墊柱742沿支柱21在上下傾斜的方向上滑動地設置。
延伸框架22可以在從支柱21沿第一方向T1延伸且可旋轉地支撐旋轉支撐軸70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延伸框架22設置在支柱21與第一框架23之間。在從支柱21沿設置有第一框架23的第一方向T1延伸的延伸框架22上設置有旋轉支撐軸70。
由於在向支柱21的外側凸出的延伸框架22上設置有作為踏板100的旋轉中心的旋轉支撐軸70,因而可以提高支柱21的耐久性。由於通過旋轉支撐軸70傳遞的應力經延伸框架22被傳遞至支柱21,因而容易分散應力,並且減少支柱21的疲勞累積,從而可以減少因疲勞破壞而導致的支柱21的耐久性的下降。
第一框架23向延伸框架22的上側延伸並支撐把手710。在第一框架23的前方和後方分別設置有外殼210。另外,在第一框架23的寬度方向W的兩側設置有側面框架270。
第二框架30可以在沿柱21的第二方向T2延伸且支撐阻力調節部300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二框架30中,多個方管狀的部件向支柱21的另一側延伸。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二框架30包括:第一內側框架40;以及第二內側框架50。第一內側框架40和第二內側框架50以隔著阻力調節部300對稱的形狀設置。
第一內側框架40從支柱21延伸並位於阻力調節部300的寬度方向W的一側。此外,第一內側框架40可以在支撐設於阻力調節部300的旋轉中心的軸320的一側的技術思想內變形為各種的形狀。此外,第一內側框架40支撐殼部200。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內側框架40包括:第一支撐桿41;第一連接主體45;以及第一固定支架48。
第一支撐桿41可以在從位於殼部200的內側的支柱21沿第二方向T2延伸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支撐桿41包括:第一上支撐桿42;以及第一下支撐桿43。
第一上支撐桿42呈從支柱21的上側向下側傾斜地延伸的管或方管狀。另外,第一下支撐桿43呈從支柱21的下側向上側傾斜地延伸的管或方管狀。
第一連接主體45連接到第一支撐桿41,並具備第一導向孔46,軸320的一側通過第一導向孔46插入。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連接主體45連接到第一上支撐桿42和第一下支撐桿43。從而,第一上支撐桿42和第一下支撐桿43通過第一連接主體45連接,因此形成結構上穩定的三角形形狀的結構物以提高耐久性。
第一固定支架48分別向第一連接主體45的上側和下側延伸並固定於殼部200的內側。向第一連接主體45的上側延伸之棒狀的第一固定支架48固定於上框架62或殼部200的上蓋部220的下側。向第一連接主體45的下側延伸之棒狀的第一固定支架48固定於下框架60或殼部200的下蓋部230的上側。
第一內側框架40從支柱21延伸並位於阻力調節部300的寬度方向W的一側(以圖29為基準,左側),第二內側框架50從支柱21延伸並位於阻力調節部300的寬度方向W的另一側(以圖29為基準,右側)。此外,第二內側框架50可以在支撐設於阻力調節部300的旋轉中心的軸320的技術思想內變形為各種的形狀。此外,第二內側框架50還發揮與第一內側框架40一起支撐殼部200的功能。
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二內側框架50包括:第二支撐桿51;第二連接主體55;以及第二固定支架58。
第二支撐桿51可以在從位於殼部200內側的支柱21沿朝後側的第二方向T2延伸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二支撐桿51包括:第二上支撐桿52;以及第二下支撐桿53。
第二上支撐桿52是從向支柱21的上側向下側傾斜地延伸的管或方管狀。另外,第二下支撐桿53是從支柱21的下側向上側傾斜地延伸的管或方管狀。
第二連接主體55連接到第二支撐桿51,並具備第二導向孔56,軸320的一側通過第二導向孔56插入。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二連接主體55連接到第二上支撐桿52和第二下支撐桿53。從而,第二上支撐桿52和第二下支撐桿53通過第二連接主體55連接,因此形成結構上穩定的三角形形狀的結構物以提高耐久性。
第二固定支架58分別向第二連接主體55的上側和下側延伸並固定於殼部200的內側。向第二連接主體55的上側延伸之棒狀的第二固定支架58固定於上框架62或殼部200的上蓋部220的下側。向第二連接主體55的下側延伸之棒狀的第二固定支架58固定於下框架60或殼部200的下蓋部230的上側。
第一內側框架40和第二內側框架50形成為「K」字狀以提高結構穩定性。此外,與阻力調節部300一起支撐殼部200,因而可以縮短組裝工序,並可以節省生產成本。
第二框架30具備K字形態的框架結構,第一固定支架48、第一連接主體45、第二固定支架58和第二連接主體55發揮副框架的功能。此外,第一支撐桿41和第二支撐桿51發揮主框架的功能。
發揮主框架功能的第一支撐桿41和第二支撐桿51是第二框架30的主結構,發揮分散阻力調節部300的重量以及規避皮帶部件90的干擾等的功能。
此外,發揮為副框架功能的第一固定支架48和第二固定支架58支撐具有設計功能的殼部200並引導佈線。
圖6是示出從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1分離阻力調節部300和剎車裝置500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9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1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6和圖29所示,下框架60位於第二框架30與下蓋部230之間並固定於第二框架30的下側。下框架60呈板狀,且固定於第二框架30的下側。另外,在下框架60的下側設置有將後述的下蓋部230。可以進行下蓋部230能夠直接固定於第二框架30的下側等各種的變形。
上框架62呈固定於延伸框架22的上側的板狀,在第一框架23的上側設置有將後述的上蓋部220。可以進行上蓋部220能夠直接固定於第一框架23的上側等的各種的變形。
旋轉支撐軸70可以在貫穿支撐框架20且可旋轉地設置於支撐框架20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旋轉支撐軸70位於框架部的內側,並沿水平方向設置。旋轉支撐軸70的兩側可以連接到輪盤部80。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旋轉支撐軸70的兩側連接到輪盤部80的中心。
旋轉支撐軸70設置以貫穿由踏板100轉動的第一內側輪83的中心。輪盤部80和阻力調節部300通過皮帶或鏈條等動力傳遞部件連接而傳遞動力。當使用者踩踏踏板100時,輪盤部80旋轉,隨著輪盤部80旋轉,皮帶部件90旋轉以使設於阻力調節部300的旋轉殼332旋轉。
由於輪盤部80遮蔽設於側面框架270的孔部,因而可以減少使用者或嬰兒因被與踏板100一起旋轉的物體夾傷的現象。
圖30是示出從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殼部200分離側面框架270的狀態的立體圖。
如圖29和圖30所示,輪盤部80連接到貫穿支撐框架20的旋轉支撐軸70,並在外側可拆卸地安裝有踏板100。輪盤部80可以在位於支撐框架20的寬度方向W的兩側且形成為分別連接到旋轉支撐軸70兩側之板狀圓盤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輪盤部80包括:第一外側輪81;第一內側輪83;以及第二外側輪84。
在輪盤部80的外側設置有圓盤狀的第一外側輪81和第二外側輪84,並且在第一外側輪81和第二外側輪84的邊框可拆卸地設置有踏板100。踏板100與第一外側輪81和第二外側輪84成直角並緊固於第一外側輪81和第二外側輪84。因此,當使用者踩踏踏板100時,第一外側輪81和第二外側輪84與旋轉支撐軸70一起旋轉。
輪盤部80形成為圓形板的形態。在側面框架270中設有圓形的孔以設置輪盤部80。由於在設於側面框架270的圓形的孔中設置輪盤部80,因而可以遮蔽位於健身腳踏車1內側的組件。
從而,能夠阻止使用者、幼兒和寵物向支撐框架20的內側接近,並防止在踏板100旋轉時被夾到位於支撐框架20內側的組件的狀況。
第一外側輪81連接到旋轉支撐軸70的一側,並以在踏板10可拆卸地設置的狀態下插入設於殼部200的第一安裝孔部282中的狀態設置。第一外側輪81呈圓盤狀,第一外側輪81的外側面可以設有諸如鏡子的反射面。此外,在第一外側輪81的外側面設置有用於固定踏板100的第一踏板安裝突起82。
第一踏板安裝突起82向第一外側輪81的外側凸出,並以能夠緊固踏板100的固定突起102的方式在內側設有內螺紋。
第一內側輪83固定於第一外側輪81的內側,並且向阻力調節部300傳遞動力的皮帶部件90卡止於外側面。第一內側輪83呈圓盤狀,並固定於第一外側輪81的內側。因此,第一外側輪81和第二內側輪的旋轉中心是旋轉支撐軸70,並且旋轉支撐軸70與第一外側輪81和第二內側輪一起旋轉。
第二外側輪84連接到旋轉支撐軸70的另一側,並在踏板100可拆卸地設置的狀態下插入設於殼部200的第二安裝孔部292中。
第二外側輪84呈圓盤狀,並且第二外側輪84的外側面可以設有諸如鏡子的反射面。此外,在第二外側輪84的外側面設置有用於固定踏板100的第二踏板安裝突起85。
第二踏板安裝突起85向第二外側輪84的外側凸出,並以能夠緊固踏板100的固定突起102的方式在內側設有內螺紋。輪盤部80的外側面和側面框架270的外側面可以形成相同的平面,因此可以提供美麗的美感。
皮帶部件90跨設在輪盤部80的第一內側輪83的外側邊框。此外,由於皮帶部件90跨設在阻力調節部300的旋轉齒輪部310,因而阻力調節部300透過輪盤部80的旋轉而旋轉。
圖27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踏板100與輪盤部80分離的狀態的立體圖;以及圖28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殼部200的立體圖。
如圖27和圖28所示,踏板100可拆卸地設置在輪盤部80上。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踏板100可旋轉地設置在第一外側輪81和第二外側輪84的外側上。踏板100藉由轉動至在設於第一踏板安裝突起82和第二踏板安裝突起85的緊固槽中的操作來耦合到輪盤部80。此外,輪盤部80與踏板100一起旋轉。
圖31是示出從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殼部200分離側面框架270和上蓋部220的狀態的立體圖;以及圖3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殼部200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29至圖32所示,殼部200可以在與基部10間隔開的狀態下位於基部10的上側並設置為圍繞阻力調節部300和支撐框架20的外側的形狀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殼部200包括:外殼210;以及側面框架270。
外殼210可以在設置為圍繞下框架60的下側、上框架62的上側和阻力調節部300的外側的形狀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外殼210包括:上蓋部220;下蓋部230;輪罩部240;前殼250;以及保護殼260。
外殼210設置為圍繞支撐框架20的上側和下側以及阻力調節部300的外側的形狀,並以支撐框架20為基準設置在上側、下側以及側面。在支撐框架20的寬度方向的兩側設置有側面框架270。
上蓋部220可以在固定於上框架62的上側且覆蓋支撐框架20的上側和阻力調節部300的上邊框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上蓋部220包括:上導向件222;以及上安裝孔224。
從上蓋部220的主體延伸的上導向件222設置為圍繞阻力調節部300的上側框的形狀。上導向件222由形成曲面的兩個曲線突起構成,並且在上導向件222的內側設有用於使阻力調節部300的邊框凸出的上安裝孔224。
下蓋部230可以在固定於下框架60的下側並覆蓋支撐框架20的下側和阻力調節部300的下邊框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下蓋部230包括:下導向件232;以及下安裝孔234。
從下蓋部230的主體延伸的下導向件232設置為圍繞阻力調節部300的下側邊框的形狀。下導向件232由形成曲面的兩個曲線突起構成,並且在下導向件232的內側設有用於使阻力調節部300的邊框凸出的下安裝孔234。
輪罩部240可以在設置為圍繞阻力調節部300外側的形狀且固定於上蓋部220和下蓋部230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輪罩部240沿阻力調節部300的外側彎曲成曲面形狀,並耦合於上蓋部220和下蓋部230。輪罩部240分別位於上安裝孔224和下安裝孔234。
下框架60螺栓緊固於第二框架30的下部,上框架62螺栓緊固於第一框架23的上部。此外,上蓋部220螺栓緊固於上框架62的上部,下蓋部230螺栓緊固於下框架60的下部。
輪罩部240螺栓緊固於上蓋部220和下蓋部230,並且前殼250和保護殼260螺栓緊固於第一框架23。另外,第一側面蓋部280和第二側面蓋部290分別附接於支撐框架20和外殼210的寬度方向W的一側和另一側。
側面框架270可以在具備設置輪盤部80的安裝孔部並遮蔽支撐框架20的寬度方向W的兩側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側面框架270耦合於支撐框架20的開口的兩側。殼部200的上側、下側和側面的邊框部分設置有外殼210,並且在殼部200的寬度方向W的兩側設置有側面框架270。
當設置於健身腳踏車1的內側的組件出現問題時,只需分解側面框架270的作業即可對設置在健身腳踏車1內側的組件進行維護作業。此外,健身腳踏車1將連接踏板100和旋轉支撐軸70的輪盤部80設置為圓形板狀,因而可以使視覺效果最大化。
側面框架270呈板狀並可拆卸地設置在支撐框架20的兩側上。側面框架270通過採用螺栓或插入方式等的固定方法可拆卸地設置在支撐框架20的兩側上,並且只需解除螺栓的動作即可容易地進行從支撐框架20分離側面框架270的作業。
此外,支撐框架20可以根據健身腳踏車1的荷重分佈和結構而形成為多種結構。
側面框架270形成為單板結構,並可拆卸地設置在支撐框架20的寬度方向W的兩側上,因而在分離側面框架270後可以容易地進行健身腳踏車1的組件的更換和修理作業。
此外,在分離側面框架270的狀態下,可以容易地進行皮帶部件90的張力調整和剎車器的佈線作業等。另外,在分離側面框架270的狀態下,可以快速且容易地執行設置於健身腳踏車1內側的控制部700的修理和電源線的整流作業等。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側面框架270包括:第一側面蓋部280;以及第二側面蓋部290。
第一側面蓋部280可以在設置於支撐框架20的寬度方向W的一側上以遮蔽阻力調節部300和連接到阻力調節部300的皮帶部件90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側面蓋部280呈板狀,並包括:第一蓋主體281;第一安裝孔部282;以及第一延伸板283。
第一蓋主體281是沿支撐框架20的長度方向D延伸並遮蔽支撐框架20的寬度方向W的一側的板狀的板。第一蓋主體281遮蔽健身腳踏車1的寬度方向W的一側。此外,第一蓋主體281可拆卸地設置在支撐框架20或外殼210的寬度方向W的一側上。
第一安裝孔部282以使輪盤部80位於其中的方式在與輪盤部80面對的第一蓋主體281上形成有孔。第一安裝孔部282以使第一外側輪81位於其中的方式具有大於或等於第一外側輪81的外徑的大小的內徑。
第一延伸板283從第一蓋主體281向上側延伸以遮蔽第一框架23的寬度方向W的一側。第一延伸板283如同第一蓋主體281呈板狀,並與第一蓋主體281一體形成。
第二側面蓋部290可以在設置於支撐框架20的寬度方向W的另一側以遮蔽阻力調節部300和設置於健身腳踏車1內側的組件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二側面蓋部290呈板狀,並包括:第二蓋主體291;第二安裝孔部292;以及第二延伸板293。
第二蓋主體291是沿支撐框架20的長度方向D延伸並遮蔽支撐框架20的寬度方向W的另一側的板狀的板。第二蓋主體291遮蔽健身腳踏車1的寬度方向W的另一側。此外,第二蓋主體291可拆卸地設置在支撐框架20或外殼210的寬度方向W的另一側上。
第二安裝孔部292以使輪盤部80位於其中的方式在與輪盤部80面對的第二蓋主體291中形成孔。第二安裝孔部292以使第二外側輪84位於其中的方式具有大於或等於第二外側輪84的外徑的大小的內徑。
第二延伸板293從第二蓋主體291向上側延伸以遮蔽第一框架23的寬度方向W的另一側。第二延伸板293如同第二蓋主體291呈板狀,並與第二蓋主體291一體形成。
如圖2和圖29所示,圍繞阻力調節部300和輪盤部80的殼部200由支撐框架20支撐,並以浮動於基部10的上側的狀態設置。此外,殼部200可以設置為橫放的「ㄱ」 字形狀。
以支撐框架20為基準位於作為支撐框架20後方的第二方向T2的殼部200包括輪罩部240。此外,位於支撐框架20後方的殼部200沿作為支撐框架20前方的第一方向T1延伸。位於支撐框架20後方的殼部200沿第一方向T1向下傾斜地設置,因而沿第一方向T1殼部200的下部與基部10的距離逐漸變窄。
殼部200與基部10之間的距離最短的點位於支撐框架20的前方。殼部200與基部10之間的距離最短的點位於輪盤部80的下側。即,殼部200的最下端在與支柱21重疊的位置,或者位於支柱21的第一方向T1上。
另外,位於輪盤部80前方的殼部200沿向上傾斜的方向延伸以支撐把手710。
殼部200以設置有輪盤部80的部分為中心分別沿作為前方的第一方向T1和作為後方的第二方向T2延伸,殼部200的重量中心與支撐框架20一致或位於支撐框架20的附近。
從而,支撐框架20和殼部200的重量中心與支撐框架20一致或位於支撐框架20的附近,因此,內側支撐部和殼部200在浮動於空中的狀態下由支撐框架20穩定地支撐。
阻力調節部300的中心位於比輪盤部80的中心高的位置,並且,以支柱21為基準,輪盤部80位於第一方向T1,阻力調節部300位於第二方向T2,因而使得健身腳踏車1的結構穩定。
當踏板100旋轉時,與踏板100一起旋轉的輪盤部80由旋轉支撐軸70支撐,因而位於支柱21的第一方向T1的旋轉支撐軸70被賦予較多的力。
另外,由於與其他組件相比重量大的阻力調節部300位於支柱21的第二方向T2,因而以支柱21為基準向前後兩側適當地進行重量分配。
此外,由於形成外形的殼部200也從阻力調節部300沿朝輪盤部80的方向向下傾斜地設置,並且用於支撐把手710的殼部200向上傾斜地設置,因而殼部200的重量中心與支柱21一致或位於支柱21的附近。
因此,當殼部200以浮動於空中的狀態由包含支柱21的支撐框架20支撐時,具有無需單獨的加固部件的穩定的支撐結構。
圖10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300的立體圖;以及圖1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300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10和圖11所示,阻力調節部300可以在透過皮帶部件90接收輪盤部80的旋轉且支撐於支撐框架20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
阻力調節部300通過磁力調節轉動踏板100時的阻力。阻力調節部300可以在位於側面框架270的內側且可旋轉地設置於支撐框架20的第二框架30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阻力調節部300與輪盤部80一起旋轉。
阻力調節部300透過踏板100的旋轉旋轉,並在阻力調節部300的內側設置有電磁鐵。由於調節設於阻力調節部300的電磁鐵的強度,因而可以調節阻力調節部300的旋轉所需的力的大小,因此可以調節健身腳踏車1的運動強度。
設於健身腳踏車1的阻力調節部300可以以飛輪模式和非飛輪模式運行。阻力調節部300的動作通過使用電機的驅動部370的動作切換為飛輪模式和非飛輪模式。
由於健身腳踏車1的阻力調節部300使用單向離合器軸承340,因而僅在正向旋轉時傳遞動力。此外,由於設於阻力調節部300的驅動部370運行以使傳遞動力的齒輪移動,因而即使在踏板100逆向旋轉時也傳遞動力,從而阻力調節部300逆向旋轉並可以以非飛輪模式運行。
阻力調節部300的外形形成為圓盤狀,並可旋轉地支撐於第二框架30。
旋轉齒輪部310連接到皮帶部件90而旋轉,並沿外周設有齒輪。旋轉齒輪部310透過皮帶部件90接收踏板100的動力來旋轉,軸320貫穿旋轉齒輪部310的中心並支撐於第二框架30。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旋轉齒輪部310包括:滑輪部件312;以及旋轉主體314。
滑輪部件312與皮帶部件90連接,並通過接收踏板100的動力來旋轉。由於沿滑輪部件312的外周設有齒輪,因而可以減少跨於滑輪部件312外側的滑輪部件312的打滑現象。滑輪部件312位於殼部330的外側,並透過皮帶部件90接收踏板100的動力。
旋轉主體314從滑輪部件312向殼部330的內側延伸,並與滑輪部件312一起旋轉。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旋轉主體314呈管狀。
旋轉齒輪部310以通過接收踏板100的動力來旋轉的方式設置於殼部330。在旋轉齒輪部310的內部設置有軸320。軸320的兩側以不可旋轉的方式耦合於內側框架。旋轉齒輪部310裝配於軸320的外側。旋轉齒輪部310設置為與軸320同心。在軸320與旋轉齒輪部310之間設置有軸承424。因此,當旋轉齒輪部310透過皮帶部件90旋轉時,軸320不旋轉。
軸320貫穿旋轉齒輪部310的內側並沿水平方向設置,且固定於框架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軸320呈桿狀,並設置為貫穿殼部330的旋轉中心的形狀。
圖21是示出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300的前方設置有剎車裝置500的狀態的正視圖。
如圖21所示,支柱21位於旋轉支撐軸70與設於阻力調節部300的旋轉中心的軸320之間。由於旋轉支撐軸70和軸320隔著支柱21設置,殼部200、輪盤部80、阻力調節部300和座部740以浮動於與基部10間隔開的上側的狀態由支柱21支撐。
如果旋轉支撐軸70和軸320位於支柱21的一側上,或者旋轉支撐軸70和軸320位於支柱21的另一側上,則健身腳踏車1的重量中心會偏向支柱21的一側或另一側。從而,僅靠支柱21無法支撐包含殼部200的輪盤部80和阻力調節部300等,因而進一步設置單獨的補強部件,故而生產成本會增加,並且產品的重量會增加,從而運輸成本也會增加。
此外,由於發揮滾輪的功能的阻力調節部300位於比與踏板100連接而旋轉的輪盤部80高的位置,因而提高結構安全性。
設定軸320與基部10之間的距離為L2,並且設定旋轉支撐軸70與基部10之間的距離為L1。那麼,L2會具有大於L1的值,軸320設置於比旋轉支撐軸70高的位置。因此,以軸320為中心旋轉的阻力調節部300設置於比以旋轉支撐軸70為中心旋轉的輪盤部80高的位置。
此外,連接軸320和旋轉支撐軸70的虛擬線與形成支撐柱的支柱21交叉。另外,軸320設置於比旋轉支撐軸70高的位置。另外,以支柱21為基準,旋轉支撐軸70和把手710設置於第一方向T1,包含軸320的阻力調節部300設置於第二方向T2。另外,支柱21在朝第二方向T2傾斜的狀態下支撐座部740的下部,並且圍繞阻力調節部300和輪盤部80等的殼部200在朝第一方向T1向下側傾斜的狀態下固定在包含支柱21的支撐框架20。由於具有上述結構的健身腳踏車支撐於發揮一個支撐柱的功能的支柱21,因而阻力調節部300和輪盤部80等主要構成部件以浮動於空中的狀態設置。
如圖11所示,殼部330可以在可旋轉地支撐旋轉齒輪部310且設置於殼部200的內側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殼部330包括:旋轉殼332;以及固定殼334。
旋轉殼332與離合器齒輪360一起旋轉,並透過離合器軸承340接收正向旋轉產生的旋轉動力。旋轉殼332包括固定殼334,其固定於旋轉的旋轉殼332和支撐框架20。旋轉殼332可以在設置為圍繞離合器軸承340和移動齒輪部380的形狀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
旋轉殼332設置為圍繞固定殼334的外側邊框的形狀,並且沿旋轉殼332的外周向外凸出的突起的旋轉可以由剎車裝置500限制。
旋轉殼332以旋轉齒輪部310和軸320貫穿中心的方式設置,並可旋轉地設置。旋轉殼332軸耦合至旋轉齒輪部310,並以飛輪模式和非飛輪模式旋轉。旋轉齒輪部310耦合至旋轉殼332的旋轉中心。
在飛輪模式下,當旋轉齒輪部310正向旋轉時,旋轉殼332正向旋轉;當旋轉齒輪部310逆向旋轉時,旋轉殼332不旋轉。在飛輪模式下,當旋轉齒輪部310逆向旋轉時,旋轉殼332不旋轉,而旋轉齒輪部310在旋轉殼332中空轉。
在非飛輪模式下,在旋轉齒輪部310正向旋轉或逆向旋轉的所有情況下,旋轉殼332都旋轉。在非飛輪模式下,由於透過旋轉齒輪部310輸入的動力通過移動齒輪部380傳遞,因而旋轉殼332與旋轉齒輪部310一起旋轉。
固定殼334支撐驅動部370並設置在旋轉殼332的開口部中。固定殼334可以在設置為遮蔽旋轉殼332的開口部的形狀且固定於第二框架30以限制旋轉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旋轉殼332包括:外殼333;以及內肋336。旋轉齒輪部310可旋轉地耦合於旋轉殼332。旋轉殼332整體上可以形成為圓盤形態。旋轉齒輪部310貫穿旋轉殼332的中心。外殼333形成在旋轉殼332的周圍以圍繞將後述的定子410。
從旋轉殼332的邊框沿垂直方向凸出的外殼333設置為環形,並面對固定殼334的邊框外側。
在外殼333的內側設置有內肋336。內肋336和外殼333設置為環形,並且內肋336的直徑形成為小於外殼333的直徑。另外,在外殼333與內肋336之間設置有定子410和輪軸承部422。內肋336從旋轉殼332的內側沿朝固定殼334的方向凸出。
輪軸承部422設置在將後述的固定殼334的內殼335與內肋336之間。
固定殼334形成為圓盤狀,從固定殼334延伸的內殼335以環狀延伸。內殼335的直徑大於內肋336的直徑且小於外殼333的直徑。
因此,在外殼333與內殼335之間設置有定子410,並且在內殼335與內肋336之間設置有輪軸承部422。當旋轉殼332在固定殼334的旋轉被限制的狀態下旋轉時,透過設置在旋轉殼332與固定殼334之間的輪軸承部422來減少摩擦。
離合器軸承340可以在設置在旋轉齒輪部310與殼部330之間且在旋轉齒輪部310正向旋轉時向殼部330傳遞動力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
離合器軸承340設置在旋轉殼332與旋轉齒輪部310之間。可以在旋轉殼332的中心形成安放離合器軸承340的環形的安放槽。安放槽與旋轉齒輪部310和旋轉殼332同心。離合器軸承340是僅允許旋轉齒輪部310的單一方向旋轉的單向軸承(one way bearing)。離合器軸承340在旋轉齒輪部310正向旋轉時以使旋轉齒輪部310和旋轉殼332一起旋轉的方式傳遞動力。另外,在旋轉齒輪部310逆向旋轉時,僅旋轉齒輪部310旋轉,而不向旋轉殼332傳遞動力。
離合器軸承340僅在旋轉齒輪部310正向旋轉的情況下使旋轉殼332旋轉,由此使得旋轉殼332的飛輪模式成為可能。離合器軸承340形成為軸承(未圖示)介於內輪(未圖示)與外輪(未圖示)之間的結構。離合器軸承340正向旋轉時,軸承限制內輪和外輪以一體旋轉。另外,逆向旋轉時,軸承解除內輪和外輪的限制。軸承可以採用球形態、圓形棒形態等多樣的形態。這樣的離合器軸承340可以在僅在旋轉齒輪部310正向旋轉的情況下使旋轉殼332旋轉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
離合器轂350可以在固定於旋轉齒輪部310的外側且與旋轉齒輪部310一起旋轉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離合器轂350耦合至旋轉齒輪部310的外側。離合器轂350設置為與旋轉齒輪部310同心。在離合器轂350的周圍形成有第一外齒輪354。
第一外齒輪354是沿離合器轂350的外周面形成的外齒輪。離合器轂350相對於旋轉齒輪部310的中心與旋轉齒輪部310一起旋轉,但固定於旋轉齒輪部310以便不在旋轉齒輪部310的軸向方向上移動。此時,旋轉齒輪部310可以被壓配至離合器轂350的中心,或者齒輪耦合至離合器轂350的中心。離合器轂350可以形成為環形盤狀。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離合器轂350包括:轂主體352;以及第一外齒輪354。轂主體352具有與旋轉主體314相同的中心,並且轂主體352呈固定於旋轉主體314外側的圓盤狀。
第一外齒輪354是沿轂主體352的外周設置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突起狀的齒輪。
離合器齒輪360可以在與離合器轂350相繼設置且固定於殼部330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離合器齒輪360固定於旋轉殼332並與旋轉殼332一起旋轉。離合器齒輪360沿環形狀設置,並具有與旋轉齒輪部310相同的中心。此外,離合器齒輪360的中心與旋轉殼332的中心相同。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離合器齒輪360包括:齒輪主體362;以及第二外齒輪364。
齒輪主體362以環形設置在旋轉殼332的內側,並固定於旋轉殼332。齒輪主體362固定於旋轉殼332並與旋轉殼332一起旋轉。
第二外齒輪364向齒輪主體362的外側凸出,並與移動齒輪部380嚙合以接收動力。第二外齒輪364以與設於移動齒輪部380的第二移動齒輪部400嚙合的方式設有沿朝離合器轂350的方向具備傾斜面的齒輪。如圖12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二外齒輪364包括:第一直線齒輪366;以及第一傾斜齒輪368。
第一直線齒輪366是沿以環形狀延伸的齒輪主體362的周圍凸出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齒輪。
第一傾斜齒輪368是形成在第一直線齒輪366的端部的傾斜面。當在第二外齒輪364的下側設置離合器轂350的第一外齒輪354時,第一傾斜齒輪368連接到第一直線齒輪366的下側。
第一傾斜齒輪368具有直角三角形形狀的縱剖面形狀。第一傾斜齒輪368朝離合器轂350形成傾斜面。多個第一傾斜齒輪368沿齒輪主體362的周圍設置,所設置的多個第一傾斜齒輪368的傾斜角度相同。
具有上述形狀的第二外齒輪364與將後述的內齒輪406嚙合以傳遞動力。
如圖11所示,驅動部370可以在固定於殼部330且供應旋轉動力以使移動齒輪部380移動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驅動部370包括:驅動主體372;以及輸出軸374。此外,驅動部370還可以包括:馬達支架376;以及馬達外殼378。
驅動主體372固定於固定殼334並供應旋轉動力。驅動主體372可以直接固定於固定殼334,也可以利用馬達支架376和馬達外殼378固定於固定殼334。馬達支架376圍繞驅動主體372的一側並固定於固定殼334。馬達外殼378形成用於供插入驅動主體372的內側空間,並固定於固定殼334。
驅動主體372使用馬達,並且將驅動主體372的外側凸出的輸出軸374通過驅動主體372的動作而旋轉。輸出軸374向驅動主體372的外側凸出,並且通過驅動主體372的動作而旋轉並連接到移動齒輪部380以使移動齒輪部380移動。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輸出軸374形成為滾珠螺桿形狀,並且齒輪耦合於移動齒輪部380。移動齒輪部380以被限制旋轉的狀態設置,因而通過輸出軸374的旋轉沿直線方向移動。
移動齒輪部380通過驅動部370的動力移動,並且以與離合器轂350嚙合的飛輪模式和與離合器轂350和離合器齒輪360同時嚙合以傳遞動力的非飛輪模式移動。
移動齒輪部380配置在離合器轂350的外側,並僅與離合器轂350嚙合或者與離合器轂350和離合器齒輪360同時嚙合以傳遞動力。
圖12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移動齒輪部380連接到離合器轂350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3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300以飛輪模式運行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4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移動齒輪部380位於離合器齒輪360的下側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5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300以飛輪模式運行的狀態的剖視圖;以及圖16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300在飛輪模式下進行動力傳遞的狀態的剖視圖。
如圖12至圖16所示,當移動齒輪部380僅與離合器轂350嚙合時,正向轉動踏板100的動力透過旋轉齒輪部310和離合器軸承340傳遞至旋轉殼332,使得旋轉殼332旋轉。另外,由於逆向轉動踏板100的動力僅使旋轉齒輪部310、離合器轂350、移動齒輪部380的第二移動齒輪部400旋轉,因而旋轉動力不會傳遞至旋轉殼332。從而,離合器軸承340和旋轉殼332的旋轉僅在旋轉齒輪部310正向旋轉時同步,阻力調節部300以飛輪模式驅動。
圖17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300以非飛輪模式運行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8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移動齒輪部380連接到離合器齒輪360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9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300以非飛輪模式運行的狀態的剖視圖;以及圖20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阻力調節部300在非飛輪模式下傳遞動力的狀態的剖視圖。
如圖17至圖20所示,當移動齒輪部380與離合器轂350和離合器齒輪360同時嚙合以使旋轉同步化時,為非飛輪模式運行。在非飛輪模式中,踏板100的動力按旋轉齒輪部310、離合器轂350、第二移動齒輪部400、離合器齒輪360的順序傳遞。此外,對於正向旋轉的動力,踏板100的動力也可以按旋轉齒輪部310、離合器軸承340、旋轉殼332的順序傳遞。由於與離合器轂350和離合器齒輪360同時嚙合的第二移動齒輪部400對正向旋轉和逆向旋轉的動力均進行傳遞,因而以非飛輪模式運行。
如圖11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移動齒輪部380包括:第一移動齒輪部390;以及第二移動齒輪部400。第一移動齒輪部390可以在以環形設置在離合器轂350的外側並接收驅動部370的動力以沿直線方向移動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移動齒輪部390包括:第一組裝齒輪392;以及第二組裝齒輪396。
第一組裝齒輪392和第二組裝齒輪396彼此組裝並以環形設置。第一組裝齒輪392設置在離合器轂350的一側上,並透過驅動部370的動作移動。第一組裝齒輪392沿曲線形狀延伸,並且第一耦合突起394設置在第一組裝齒輪392的內側,該第一組裝齒輪392插入設於第二移動齒輪部400外側的耦合槽部404中。
此外,在向第一組裝齒輪392的外側凸出的延伸部件395設有內螺紋孔,並透過設於驅動部370的輸出軸374插入設於延伸部件395的內螺紋孔中來齒輪連接。因此,包含延伸部件395的第一組裝齒輪392基於輸出軸374的旋轉方向上或向下移動。
第二組裝齒輪396設置在離合器轂350的另一側上並連接到第一組裝齒輪392。在沿曲線形狀延伸的第二組裝齒輪396的內部設有插入耦合槽部404中的第二耦合突起398。
第一組裝齒輪392和第二組裝齒輪396組合以形成第一移動齒輪部390,第一移動齒輪部390通過驅動部370的動力移動到面對離合器轂的位置,或者移動到與離合器轂350和離合器齒輪360嚙合的位置。
此外,由於向第一組裝齒輪392的內側凸出的第一耦合突起394和向第二組裝齒輪396的內側凸出的第二耦合突起398插入到形成在第二移動齒輪部400外側的耦合槽部404的內側,因而第二移動齒輪部400也通過第一移動齒輪部390的動作而一起移動。
第二移動齒輪部400位於第一移動齒輪部390的內側,並具備與離合器轂350和離合器齒輪360嚙合的齒輪。
第二移動齒輪部400以與離合器齒輪360和離合器轂350同心的方式形成為環形。在第二移動齒輪部400的內周面包括以與離合器轂350和離合器齒輪360嚙合的方式形成為內接齒輪形態的內齒輪406。
內齒輪406沿旋轉齒輪部310的軸向方向移動至一側並僅與離合器轂350嚙合,或者沿旋轉齒輪部310的軸向方向移動到另一側並與離合器轂350和離合器齒輪360同時嚙合。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二移動齒輪部400包括:第二移動齒輪主體402;耦合槽部404;以及內齒輪406。
第二移動齒輪主體402設置為環形。第二移動齒輪主體402的外徑大於離合器轂350的外徑。第二移動齒輪主體402設置在離合器轂350與第一移動齒輪部390之間。
耦合槽部404可以在與向移動齒輪部380的內側凸出的突起耦合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耦合槽部404沿第二移動齒輪主體402的外周以環形形成槽部。耦合槽部404耦合至作為向第一移動齒輪部390內側凸出的突起的第一耦合突起394和第二耦合突起398。耦合槽部404沿圓弧形狀形成槽,並且配合式地耦合至耦合槽部404的第一耦合突起394和第二耦合突起398也沿圓弧形狀設置,因而使得第二移動齒輪部400可以在第一移動齒輪部390的內側旋轉。然而,在第一移動齒輪部390不沿旋轉齒輪部310的軸向方向移動的狀態下,阻止只有第二移動齒輪部400單獨沿旋轉齒輪部310的軸向方向移動。
內齒輪406可以在多個內齒輪406沿第二移動齒輪主體402的內周凸出且與設於離合器齒輪360的齒輪和設於離合器轂350的齒輪嚙合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內齒輪406包括:第二直線齒輪408;以及第二傾斜齒輪409。
第二直線齒輪408是沿第二移動齒輪主體402的內周凸出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齒輪。
第二傾斜齒輪409是形成在第二直線齒輪408的端部的傾斜面。當在離合器轂350的上側設置離合器齒輪360時,在第二直線齒輪408的上側設置第二傾斜齒輪409。
第二傾斜齒輪409的傾斜面以對應於第一傾斜齒輪368的傾斜面的角度設置。第二傾斜齒輪409形成為直角三角形形狀。第二傾斜齒輪409朝第一傾斜齒輪368形成傾斜面。多個第二傾斜齒輪409沿第二移動齒輪部400的內周設置,並且所設置的多個第二傾斜齒輪409的傾斜角度相同。
設於離合器齒輪360的第二外齒輪364的形狀適用一側方向的角度,與此對應的內齒輪406的形狀也適用與第二外齒輪364相反的一側方向的角度,因而在移動齒輪部380向上側移動時,內齒輪406在單向旋轉的同時沿上下方向進行直線運動。因此,可以快速且準確地進行移動的內齒輪406與固定的第二外齒輪364嚙合以傳遞動力的動作。
定子410固定於固定殼334,並且沿固定殼334的邊框以環形設置。定子410向旋轉殼332施加磁力以調節旋轉殼332的旋轉負荷。定子410固定於固定殼334,從而旋轉被限制。定子410是在鐵芯上捲繞有線圈的電磁鐵。隨著向線圈施加電源,在定子410中產生磁力。可以藉由調節施加到定子410的線圈的電流來調節定子410的磁力強度。
當定子410的磁力強度增加時,旋轉殼332的旋轉負荷增加,因而踩踏踏板100的踏力增加。當定子410的磁力強度減小時,旋轉殼332的旋轉負荷減小,因而踩踏踏板100的踏力減小。可以藉由調節定子410的磁力強度來調節旋轉殼332的旋轉負荷以調節使用者的踏力。
使用者可以藉由調節定子410的磁力強度來調節旋轉殼332旋轉時產生的摩擦。因此,即使在調節運動強度時,或者在實現上坡路的行駛或下坡路的行駛等時,也可以調節定子410的磁力強度。
定子410以不與旋轉殼332一起旋轉的方式固定於固定殼334,固定殼334固定於支撐框架20的第二框架30。固定殼334可以透過螺栓、鉚釘等緊固部件固定於支撐框架20。在固定殼334的中心設置旋轉齒輪部310和軸320以貫穿通過其中。
由於定子410以環形配置在固定殼334的周圍上,最大限度地增加定子410的半徑,從而可以使定子410形成為盡可能大。此外,隨著定子410的大小增加,使得定子410中產生的最大磁力可以更大,因而可以進一步增加施加於旋轉殼332的旋轉負荷的調節範圍。
此外,當定子410配置於移動齒輪部380和離合器轂350的半徑方向時,可以顯著減小旋轉殼332和定子410的設置厚度。從而,可以將健身腳踏車1中的旋轉殼332的厚度製造為相對薄以縮小兩側的踏板100之間的間距,因而可以顯著提高健身腳踏車1的設計自由度。
可旋轉地支撐阻力調節部300中旋轉的組件的軸承部420具備多個軸承。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軸承部420包括:輪軸承部422;以及軸承424。
由於輪軸承部422設置在旋轉殼332的內肋336與固定殼334的內殼335之間,可以減少在旋轉被限制的固定殼334與進行旋轉的旋轉殼332之間所產生的摩擦。
軸承424設置在軸320與旋轉齒輪部310之間,並減少在軸320旋轉時所產生的摩擦。
圖22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剎車裝置500的正視圖;圖23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剎車裝置500的分解立體圖;圖24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剎車夾器530的立體圖;圖25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摩擦部件538與旋轉殼332間隔開的狀態的正視圖;以及圖26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摩擦部件538與旋轉殼332相接的狀態的正視圖。
如圖22至圖26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1包括剎車裝置500,該剎車裝置500無需單獨的電源供給即可物理地強制剎住旋轉殼332。剎車裝置500在不供給電源時或不使用健身腳踏車1時強制剎住旋轉殼332。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剎車裝置500包括:剎車桿510;剎車線520;以及剎車夾器530。此外,剎車裝置500還可以包括:輥部540;以及復原部550。
剎車桿510設置在支撐框架20或殼部200。剎車桿510可以設置在多種位置,只要是在使用者坐在座部740上的狀態下可以用手抓住的位置即可。此外,剎車桿510可以配置在使用者可以視覺上快速確認的位置。從而,使用者在運動過程中可以通過快速拉動剎車桿510來強制剎住旋轉殼332。
剎車桿510可以可旋轉地鉸鏈耦合至殼部200或支撐框架20。從而,當使用者在運動過程中拉動並旋轉剎車桿510時,旋轉殼332可以被快速剎住。
剎車線520以由剎車桿510拉動的方式連接到剎車桿510。剎車桿510連接到剎車線520的一側,剎車夾器530連接到剎車線520的另一側。此時,當剎車桿510旋轉預定角度時,剎車線520以使剎車夾器530與剎車桿510的旋轉角度成比例地旋轉的方式,可以連接到剎車夾器530和剎車桿510。此外,也可以根據剎車線520連接到剎車夾器530的角度來調節剎車夾器530的旋轉角度。
剎車線520可以可移動地設置於輥部540。輥部540可以根據殼部200的內部組件的位置或結構而以多種位置和數量設置。例如,可以以使剎車線520能夠避開包含輪盤部80和皮帶部件90的組件的方式多樣化地變更輥部540的設置數量或設置位置。
可以設置有復原部550,以在剎車桿510的外力未施加到剎車線520時使剎車線520恢復到原位置。復原部550可以連接到剎車夾器530、剎車線520以及剎車桿510中的任一個。作為復原部550,提出壓緊彈簧。
當以相同的力拉動剎車線520時,隨著剎車線520連接到夾器本體部531中遠離鉸鏈軸部535的位置,剎車線520被拉動的力可以增大。
剎車夾器530連接到由剎車桿510拉動的剎車線520,並且藉由向設於阻力調節部300的旋轉殼332施加磁力和摩擦力來對旋轉殼332進行剎車。當剎車桿510設置於殼部200或支撐框架20時,剎車夾器530可以配置在作為旋轉殼332的前方側的第一方向T1。剎車夾器530在與旋轉殼332間隔開的狀態下與旋轉殼332接觸之前,也可以通過磁力對旋轉殼332的旋轉速度進行減速。
在剎車夾器530與旋轉殼332接觸之後,通過摩擦力和磁力對旋轉殼332進行剎車。從而,當剎車夾器530移動相同的距離對旋轉殼332進行剎車時,可以縮短剎車時間。此外,剎車夾器530的剎車力可以增加與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相應的力。此外,由於剎車夾器530從與旋轉殼332接觸之前就通過磁力對旋轉殼332進行剎車,因而可以顯著提高旋轉殼332的剎車效應。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剎車夾器530包括:夾器本體部531;鉸鏈部534;磁鐵部537;以及摩擦部件538。
夾器本體部531連接到剎車線520,並且與旋轉殼332對應地配置。夾器本體部531配置於旋轉殼332的前方下側。夾器本體部531可以與旋轉殼332的外周面間隔開地配置。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夾器本體部531包括:夾器頭部532;以及一對第一夾部533。
夾器頭部532可旋轉地設置於鉸鏈部534上,並對應於旋轉殼332的邊緣部(rim portion)的外周面。夾器頭部532配置在邊緣部的前方下側。
一對第一夾部533以與邊緣部的兩側對向的方式從夾器本體部531延伸。該對第一夾部533可以以相同的大小形成在夾器本體部531的兩側。夾器頭部532和該對第一夾部533可以形成為大致「∩」結構。
鉸鏈部534可以在可旋轉地支撐夾器本體部531並固定於支撐框架20的技術思想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鉸鏈部534包括:鉸鏈軸部535;以及鉸鏈支撐部536。鉸鏈部534以可旋轉地支撐夾器本體部531的方式設置在支撐框架20的第二框架30。
鉸鏈軸部535貫穿夾器本體部531,並垂直於剎車線520的拉動方向地配置。鉸鏈軸部535可以與旋轉軸部平行地配置。鉸鏈支撐部536支撐鉸鏈軸部535的兩側。鉸鏈支撐部536緊固於支撐框架20。鉸鏈支撐部536可以垂直地配置在夾器頭部532的兩側。這樣的鉸鏈部534可以形成為多樣的結構,只要在剎車線520被拉動時旋轉夾器本體部531即可。
磁鐵部537以向旋轉殼332施加磁力的方式設置在夾器本體部531。磁鐵部537可以與旋轉殼332的周圍對向地配置。作為磁鐵部537,可以採用永磁體。從而,即使不向磁鐵部537供給單獨的電源,也可以向旋轉殼332施加磁力。
磁鐵部537在與旋轉殼332間隔開的狀態下與旋轉殼332接觸之前通過磁力對旋轉殼332的旋轉速度進行減速。在摩擦部件538與旋轉殼332接觸之後,摩擦部件538向旋轉殼332施加摩擦力,並且磁鐵部537向旋轉殼332施加磁力。旋轉殼332的剎車力為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從而,可以縮短旋轉殼332的剎車時間,並且增加剎車夾器530的剎車力。此外,由於磁鐵部537從與旋轉殼332接觸之前就通過磁力對旋轉殼332進行剎車,因而可以顯著提高旋轉殼332的剎車效應(剎車回應速度)。
磁鐵部537可以分別配置在該對第一夾部533上。可以在第一夾部533的內側以固定磁鐵部537的方式凸出地形成有固定凸台533a。從而,一對磁鐵部537可以藉由向邊緣部的兩側施加磁力來對旋轉殼332進行剎車。
磁鐵部537可以從第一夾部533凸出地設置。磁鐵部537可以形成為圓柱、多邊形柱或平板的形態。由於磁鐵部537凸出地設置,因而使得磁鐵部537可以位於更靠近旋轉殼332的邊緣部的位置。
磁鐵部537也可以設置成嵌入於第一夾部533中。在這樣的嵌入型的情況下,該對第一夾部533形成為間距比磁鐵部537凸出的結構窄。
磁鐵部537可以壓配至第一夾部533中,或者通過黏合劑或固定結構物固定於第一夾部533。此外,磁鐵部537和夾器本體部531可以透過嵌件注塑一體製造。
磁鐵部537也可以透過對第一夾部533進行磁化(magnetized)來形成。此時,可以對第一夾部533的一部分進行磁化或對整個第一夾部533進行磁化。此外,第一夾部533和夾器頭部532也可以整體地採用磁性材質製成。
磁鐵部537可以包括第一磁鐵部537a,設置在一側的第一夾部533上;以及第二磁鐵部537b,設置在另一側的第一夾部533上。第一磁鐵部537a和第二磁鐵部537b可以具有相同的大小和相同的磁力。此外,第一磁鐵部537a和第二磁鐵部537b可以彼此對向地配置或彼此交錯地配置。當第一磁鐵部537a和第二磁鐵部537b向旋轉殼332施加相同的磁力時,可以防止旋轉殼332因磁力而偏向一側。
第一磁鐵部537a和第二磁鐵部537b可以具有相同的極性。從而,第一磁鐵部537a和第二磁鐵部537b可以通過斥力來對旋轉殼332進行剎車。
第一磁鐵部537a和第二磁鐵部537b可以具有相反的極性。從而,第一磁鐵部537a和第二磁鐵部537b可以通過引力對旋轉殼332進行剎車。
第一磁鐵部537a的一部分可以具有陽極,而第一磁鐵部537a的其餘部分可以具有陰極。此外,第二磁鐵部537b的一部分可以具有陽極,而第第二磁鐵部537b的其餘部分可以具有陰極。
摩擦部件538以向旋轉殼332施加摩擦力的方式設置在夾器本體部531。摩擦部件538向夾器本體部531的周圍施加摩擦力。
摩擦部件538設置在夾器頭部532的內側。此時,夾器頭部532的內側形成有傾斜部532a,並且在傾斜部532a中傾斜地設置有摩擦部件538。摩擦部件538可以透過黏合劑附接到傾斜部532a或者透過緊固部件緊固於傾斜部532a。摩擦部件可以以與邊緣部的外周面的曲率相同的曲率形成。摩擦部件538可以可拆卸地設置在傾斜部532a。從而,當摩擦部件538磨損時,可以將新的摩擦部件538更換到傾斜部532a。
當夾器本體部531以鉸鏈部534為中心向下側旋轉時,磁鐵部537和摩擦部件538與旋轉殼332間隔開。當夾器本體部531以鉸鏈部534為中心向上側旋轉時,磁鐵部537與旋轉殼332對向,並且摩擦部件538被壓緊於旋轉殼332以施加摩擦力。
圖33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柱鎖定部600的分解立體圖;圖34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柱鎖定桿610旋轉的狀態的立體圖;以及圖35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柱鎖定桿610移動到初始位置的狀態的立體圖。
如圖33至圖35所示,本發明的健身腳踏車1包括作為鎖定裝置的支柱鎖定部600,該支柱鎖定部600為了調節座部740的高度而將座部740固定在所設定的高度。
從座部740的座墊741向下側延伸的座墊柱742能夠調節高度地耦合至支柱21。在支柱21上形成有卡止槽部。卡止槽部可以是沿支柱21的長度方向D排列的多個卡止孔。此外,卡止槽部可以是沿座墊柱742的長度方向D排列的多個孔或卡止台。這樣的卡止槽部可以採用多種形態,只要通過由支柱鎖定部600約束而固定位置即可。
在支撐框架20的上側設有上框架62。上框架62設置在上蓋部220的下側。座墊柱742設置為貫穿上框架62。上框架62可以以覆蓋第一框架23的上側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為矩形板的形態。
支柱鎖定部600插入卡止槽部中以固定座墊柱742的位置,並對座墊柱742加壓以將其壓緊於支柱21。由於支柱鎖定部600插入支柱21的卡止槽部而限制座墊柱742的移動的同時加壓,因而即使外力或衝擊施加到座墊柱742也可以防止支柱鎖定部600的約束力和加壓力被解除。從而,可以防止所調節的座墊柱742的高度發生變更。
此外,即使支柱鎖定部600的插入約束力被解除,如果支柱鎖定部600仍對座墊柱742加壓,則座墊柱742的高度可以原樣維持在所調節的狀態。
只要支柱鎖定部600將約束力和加壓力中的某一個施加於座墊柱742,則座墊柱742的高度不會發生變更。支柱鎖定部600向座墊柱742同時施加約束力和加壓力的配置可以被變形為多種形態。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柱鎖定部600包括:支柱鎖定桿610;導線部620;支柱限制部630;支柱推動部640;固定支架650;以及滑輪部660。
支柱鎖定桿610可旋轉地設置在支撐框架20。支柱鎖定桿610可以可旋轉地鉸鏈耦合至支撐框架20或殼部200。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支柱鎖定桿610設置在保護殼260並暴露於外部。
可以在支柱鎖定桿610中以壓緊支柱推動部640的方式形成有壓緊突起部611。壓緊突起部611從支柱鎖定桿610向支柱推動部640側凸出地形成。從而,當支柱鎖定桿610水平地關閉時,壓緊突起部611對支柱推動部640加壓,使得支柱推動部640將座墊柱742壓緊於支柱21。此外,當支柱鎖定桿610向上側打開時,壓緊突起部611以脫離支柱推動部640的方式向下側旋轉,從而不會對支柱推動部640加壓。這樣的壓緊突起部611僅在座部740的鎖定桿關閉時對支柱推動部640加壓以將座墊柱742壓緊於支柱21。或者,也可以是壓緊突起部611對支柱推動部640加壓以將支柱21壓緊於座墊柱742。
導線部620連接到支柱鎖定桿610。導線部620可以配置在支柱鎖定桿610的下側。導線部620可以由在長度方向D上不可伸縮且形態可以柔性地彎曲的材質製成。
由於導線部620連接支柱鎖定桿610和支柱限制部630,並且滑輪部660支撐導線部620,因此隨著旋轉支柱鎖定桿610,支柱限制部630可以插入卡止槽部中或從卡止槽部脫落。
支柱限制部630以由導線部620拉動的方式連接到導線部620,並插入卡止槽部中以固定座墊柱742的位置。支柱限制部630可以配置在支柱鎖定桿610的下側。隨著支柱鎖定桿610旋轉,支柱限制部630移動,因而支柱限制部630可以插入卡止槽部中以防止座墊柱742的位置改變。
支柱限制部630包括:第二夾部631;固定桿部;以及支柱彈性部件635。
第二夾部631固定在支柱21。第二夾部631可以形成為圓柱形或多邊形的形態。第二夾部631緊固於支柱21或座墊柱742。第二夾部631與支柱21的卡止槽部對向地配置。
支柱固定桿部632可移動地設置在第二夾部631的內部,並插入卡止槽部中以固定座墊柱742的位置。支柱固定桿部632插入形成在支柱21的卡止孔部21a中。支柱固定桿部632可以在與座墊柱742的高度調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動。
支柱彈性部件635以向卡止槽部側對支柱固定桿部632加壓的方式施加彈性力。支柱彈性部件635在支柱固定桿部632插入卡止槽部的方向上向支柱固定桿部632施加彈性力。作為支柱彈性部件635,提出螺旋彈簧。從而,當支柱鎖定桿610不被施加外力時,支柱彈性部件635以使支柱固定桿部632不會從卡止槽部脫落的方式施加彈性力。
可以在支柱固定桿部632的外側面以限制支柱固定桿部632的移動範圍的方式形成止栓(Stopper)633。止栓633可以可滑動地接觸第二夾部631的內側面。當支柱固定桿部632插入卡止槽部中時,止栓633與卡止孔部21a的外側面接觸。從而,可以限制支柱固定桿部632插入卡止槽部的深度。
支柱推動部640可移動地耦合至支柱21,並被支柱鎖定桿610加壓以將座墊柱742壓緊於支柱21。支柱推動部640可移動地設置在上框架62。從而,可以防止座墊柱742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發生變更。此外,座墊柱742壓緊於支柱21,從而可以防止健身腳踏車1運行時座墊柱742在支柱21上竄動。
支柱推動部640可以包括:被加壓部642;以及加壓部644。被加壓部642被支柱鎖定桿610加壓。加壓部644可以從被加壓部642傾斜地延伸,並與座墊柱742面接觸。加壓部644可以以增加與座墊柱742相接的壓緊面積的方式形成為平板形態。加壓部644壓緊於座墊柱742,從而可以防止座墊柱742在健身腳踏車1運行時在支柱21上竄動。
在支柱限制部630的移動方向的一側設置有滑輪部660,並且導線部620經過滑輪部660而連接到支柱限制部630。此時,滑輪部660的兩側連接到固定支架650,並且固定支架650固定於殼體。根據支柱限制部630和支柱鎖定桿610的位置或周邊結構物,可以多樣化地對滑輪部660進行位置和設置數量的變更。
控制部700具備用於控制健身腳踏車1的動作的控制裝置。控制部700設置在設於支撐框架20的補強框架64與安裝支架66之間。控制部700可拆卸地設置在支撐框架20。
控制部700可以設置在延伸框架22的上側,並且只需將側面框架270從外殼210分離或從支撐框架20分離的作業即可進行維護作業。
被支撐框架20的第一框架23支撐的把手710由使用者把持。把手710可以直接固定於第一框架23,把手框架720可以在把手710連接到把手框架720的狀態下支撐於第一框架23。
把手框架720可以形成为「ㄱ」字形状,并且向下侧延伸的部分連接到第一框架23。此外,也可以設有單獨的鎖定裝置以調節把手框架720的高低。
在與把手710相鄰的把手框架720上設置有能夠容易確認健身腳踏車1的動作狀態和運動記錄的顯示部730。顯示部730可以將諸如健身腳踏車1的速度、旋轉負荷等的運動信息輸出到螢幕上。
在支柱21的上側設置支撐座部740下側的座墊柱742。座墊柱742可以能夠調節高度地設置在支柱21的內部。當然,座墊柱742可以固定於支柱21的內部或外部。座墊柱742的截面可以根據支柱21的形態而多樣化地形成。
由於座墊柱742在支柱21的內側能夠調節高度地設置,因而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身高或身體狀況和運動傾向來適當地調節座部740的高度。
在如上所述的健身腳踏車1中,由於不在側面框架270與輪盤部80之間形成空的空間,因而可以防止幼兒的手被旋轉的輪盤部80夾傷的現象和夾異物的現象以減少安全事故的風險。
另一方面,當有必要進行設置於健身腳踏車1內側的組件的維修及更換作業時,由於側面框架270的可拆卸結構,可以減少位於側面框架270內側的組件的維護作業所需的時間和成本。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1的工作狀態進行詳細描述。
當使用者踩踏並旋轉踏板100時,輪盤部80與踏板100一起旋轉。當連接到輪盤部80的踏板100部件向阻力調節部300傳遞旋轉動力時,旋轉殼332旋轉。
可以藉由調節設於阻力調節部300的定子410的磁力強度來調節旋轉殼332旋轉時產生的摩擦。可以藉由調節定子410的磁力強度來調節轉動踏板100時的踏力。
對應於輪子的阻力調節部300由第二框架30穩定地支撐,並且阻力調節部300的中心隔著支柱21設置在比輪盤部80的中心更高的位置。由於包含阻力調節部300的健身腳踏車1的重量中心與設置有支撐框架20的位置一致或位於支撐框架20的附近,因而穩定地進行阻力調節部300的安裝,從而可以提高健身腳踏車1的操作可靠性和耐久性。
此外,由於作為通過踏板100旋轉的輪盤部80的旋轉中心的旋轉支撐軸70位於支柱21的前方,並且作為阻力調節部300的旋轉中心的軸320位於支柱21的後方,因而健身腳踏車1的整體重量中心位於支柱21,因而不需要用於支撐殼部200的單獨的支撐結構,從而可以減少製造成本。
另一方面,通過以圍繞阻力調節部300的外側的形狀設置的輪罩部240阻止旋轉的阻力調節部300暴露於外側,從而可以減少安全事故的風險。另一方面,當輪罩部240由透明材質製成時,使用者可以容易地觀察到對應於輪子的阻力調節部300的旋轉,從而可以提供便利的使用環境。
此外,由於踏板100不連接到旋轉的曲柄臂而是連接到圓形板狀的輪盤部80而旋轉,因而可以防止因卡止於旋轉的曲柄臂而發生安全事故。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健身腳踏車1中,圍繞阻力調節部300和輪盤部80的殼部200以被支柱21支撐而浮動於空中的狀態來設置,因而可以使殼部200下部的清掃及維護作業容易。
此外,由於具有單一結構的支撐框架20同時支撐阻力調節部300、輪盤部80、把手710和座部740,與具備用於支撐輪部80和阻力調節部300等的單獨的框架的自行車相比,可以節省生產成本。
如圖6和圖23所示,在向健身腳踏車1供給電源的情況下,當手動操作剎車桿510時,可以通過定子410的磁力對旋轉殼332進行剎車。此時,隨著磁鐵部537的磁力、摩擦部件538的摩擦力以及定子410的磁力一起被施加到旋轉殼332,可以更快速地對旋轉殼332進行剎車。
此外,在不向健身腳踏車1供給電源的情況下,隨著手動操作剎車桿510,限制旋轉殼332的旋轉。此時,隨著僅磁鐵部537的磁力和摩擦部件538的摩擦力被施加到旋轉殼332,可以對旋轉殼332進行剎車。
如圖15和圖16所示,當第二移動齒輪部400僅與離合器轂350嚙合時,使離合器轂350旋轉的動力不被傳遞至旋轉殼332。另外,當正向旋轉踏板100時,旋轉齒輪部310也正向旋轉。當旋轉齒輪部310正向旋轉時,使旋轉齒輪部310旋轉的動力通過離合器軸承340被傳遞至旋轉殼332,因而旋轉殼332正向旋轉。因此,阻力調節部300及具備其的健身腳踏車1以飛輪模式運行。
如圖19和20所示,當第二移動齒輪部400與離合器轂350和離合器齒輪360嚙合時,使離合器轂350旋轉的動力通過第二移動齒輪部400使離合器齒輪360旋轉。由於離合器齒輪360固定於旋轉殼332,因而旋轉殼332與離合器齒輪360一起旋轉。
因此,當正向或逆向旋轉踏板100時,旋轉齒輪部310也正向或逆向旋轉。因此,阻力調節部300及具備其的健身腳踏車1以非飛輪模式運行。
當阻力調節部300及具備其的健身腳踏車1處於飛輪模式時,可以透過離合器軸承340的動作來實現無噪音。
當阻力調節部300及具備其的健身腳踏車1處於飛輪模式時,離合器轂350和離合器齒輪360透過第二移動齒輪部400一起旋轉,因而旋轉殼332與旋轉齒輪部310一起旋轉。
此外,由於包含第二移動齒輪部400的移動齒輪部380和使移動齒輪部380移動的驅動部370以一次到位設置在殼部330的內側,因而減小殼部330的大小和厚度,因而可以提高阻力調節部300的設計自由度。
另外,由於使用馬達的驅動部370設置在阻力調節部300的內側,無需使用者從健身腳踏車1下來即可進行飛輪模式和非飛輪模式的切換。阻力調節部300的旋轉殼332隨著踏板100的正向旋轉和逆向旋轉而一起旋轉的非飛輪模式和旋轉殼332僅在踏板100正向旋轉時旋轉的飛輪模式的切換自動地進行。因此,在本發明的健身腳踏車1中,使用者的便利性得到提高,並且無需單獨購買飛輪模式的腳踏車和非飛輪模式的腳踏車,因而可以降低節省設置成本。
雖然如上文所述參照例示的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實施例和附圖,顯而易見地,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以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各種的變形。同時,即使在前文中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時未明示性地記載並描本發明的配置的作用效果,當然也應認可通過相應配置可預測到的效果。
1:健身腳踏車 10:基部 12:安裝面 20:支撐框架 21:支柱 21a:卡止孔部 22:延伸框架 23:第一框架 30:第二框架 40:第一內側框架 41:第一支撐桿 42:第一上支撐桿 43:第一下支撐桿 45:第一連接主體 46:第一導向孔 48:第一固定支架 50:第二內側框架 51:第二支撐桿 52:第二上支撐桿 53:第二下支撐桿 55:第二連接主體 56:第二導向孔 58:第二固定支架 60:下框架 62:上框架 64:補強框架 66:安裝支架 70:旋轉支撐軸 80:輪盤部 81:第一外側輪 82:第一踏板安裝突起 83:第一內側輪 84:第二外側輪 85:第二踏板安裝突起 90:皮帶部件 100:踏板 102:固定突起 200:殼部 210:外殼 220:上蓋部 222:上導向件 224:上安裝孔 230:下蓋部 232:下導向件 234:下安裝孔 240:輪罩部 250:前殼 260:保護殼 270:側面框架 280:第一側面蓋部 281:第一蓋主體 282:第一安裝孔部 283:第一延伸板 290:第二側面蓋部 291:第二蓋主體 292:第二安裝孔部 293:第二延伸板 300:阻力調節部 310:旋轉齒輪部 312:滑輪部件 314:旋轉主體 320:軸 330:殼部 332:旋轉殼 333:外殼 334:固定殼 335:內殼 336:內肋 340:離合器軸承 350:離合器轂 352:轂主體 354:第一外齒輪 360:離合器齒輪 362:齒輪主體 364:第二外齒輪 366:第一直線齒輪 368:第一傾斜齒輪 370:驅動部 372:驅動主體 374:輸出軸 376:馬達支架 378:馬達殼 380:移動齒輪部 390:第一移動齒輪部 392:第一組裝齒輪 394:第一耦合突起 395:延伸部件 396:第二組裝齒輪 398:第二耦合突起 400:第二移動齒輪部 402:第二移動齒輪主體 404:耦合槽部 406:內齒輪 408:第二直線齒輪 409:第二傾斜齒輪 410:定子 420:軸承部 422:輪軸承部 424:軸承 500:剎車裝置 510:剎車桿 520:剎車線 530:剎車夾器 531:夾器本體部 532:夾器頭部 532a:傾斜部 533:第一夾部 533a:固定凸台 534:鉸鏈部 535:鉸鏈軸部 536:鉸鏈支撐部 537:磁鐵部 537a:第一磁鐵部 537b:第二磁鐵部 538:摩擦部件 540:輥部 550:復原部 600:支柱鎖定部 610:支柱鎖定桿 611:壓緊突起部 620:導線部 630:支柱限制部 631:第二夾部 632:支柱固定桿部 633:止栓 635:支柱彈性部件 640:支柱推動部 642:被加壓部 644:加壓部 650:固定支架 660:滑輪部 700:控制部 710:把手 720:把手框架 730:顯示部 740:座部 741:座墊 742:座墊柱 W:寬度方向 D:長度方向 T1:第一方向 T2:第二方向 L1,L2:距離
1:健身腳踏車
10:基部
20:支撐框架
21:支柱
80:輪盤部
81:第一外側輪
82:第一踏板安裝突起
100:踏板
200:殼部
210:外殼
220:上蓋部
222:上導向件
230:下蓋部
232:下導向件
240:輪罩部
260:保護殼
270:側面框架
280:第一側面蓋部
281:第一蓋主體
283:第一延伸板
510:剎車桿
600:支柱鎖定部
610:支柱鎖定桿
710:把手
720:把手框架
730:顯示部
740:座部
741:座墊
742:座墊柱
W:寬度方向
D:長度方向
T1:第一方向
T2:第二方向

Claims (20)

  1. 一種健身腳踏車,包括: 一基部,置於安裝面上; 一支撐框架,其下部固定於所述基部,而其上部向所述基部上側延伸以支撐一把手和一座部; 一輪盤部,連接到貫穿所述支撐框架的一旋轉支撐軸; 一踏板,可拆卸地設置於所述輪盤部; 一阻力調節部,其透過一皮帶部件接收所述輪盤部的旋轉,並由所述支撐框架支撐,且通過磁力調節轉動所述踏板時的阻力;以及 一殼部,以與所述基部間隔開的狀態位於所述基部的上側,並以圍繞所述阻力調節部和所述支撐框架的外側的形狀設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基部形成為板狀並與所述安裝面面接觸。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支撐框架包括: 柱狀的一支柱,從所述基部向上延伸; 一延伸框架,沿所述支柱的一第一方向延伸,並可旋轉地支撐所述旋轉支撐軸; 一第一框架,向所述延伸框架的上側延伸以支撐所述把手;以及 一第二框架,沿所述支柱的一第二方向延伸以支撐所述阻力調節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支柱連接至於所述座部的一座墊柱以支撐所述座墊柱的下部。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支柱的下部固定於所述基部,並且所述支柱的上部沿該第二方向向上傾斜地延伸。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支柱位於所述旋轉支撐軸與設於所述阻力調節部的旋轉中心的軸之間, 當設定所述軸與所述基部之間的距離為L2以及設定所述旋轉支撐軸與所述基部之間的距離為L1時,L2具有大於L1的值。
  7. 如請求項3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包括: 一第一內側框架,從所述支柱延伸並位於所述阻力調節部的一寬度方向的一側,且支撐設於所述阻力調節部的旋轉中心的軸的一側;以及 一第二內側框架,從所述支柱延伸並位於所述阻力調節部的該寬度方向的另一側,且支撐所述軸的另一側。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第一內側框架包括: 一第一支撐桿,從位於所述殼部內側的所述支柱沿該第二方向延伸; 一第一連接主體,連接到所述第一支撐桿,並具備用於供插入所述軸的一側的一第一導向孔;以及 一第一固定支架,向所述第一連接主體的上側和下側延伸並固定於所述殼部的內側。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第二內側框架包括: 一第二支撐桿,從位於所述殼部內側的所述支柱沿該第二方向延伸; 一第二連接主體,連接到所述第二支撐桿,並具備用於供插入所述軸的另一側的一第二導向孔;以及 一第二固定支架,向所述第二連接主體的上側和下側延伸並固定於所述殼部的內側。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輪盤部包括: 一第一外側輪,連接到所述旋轉支撐軸的一側,並在所述踏板可拆卸地設置的狀態下插入設於所述殼部的一第一安裝孔部中;以及 一第一內側輪,固定於所述第一外側輪的內側,並向所述阻力調節部傳遞動力的所述皮帶部件卡止於外側面上。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輪盤部還包括: 一第二外側輪,連接到所述旋轉支撐軸的另一側,並在所述踏板可拆卸地設置的狀態下插入設於所述殼部的一第二安裝孔部中。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阻力調節部包括: 一旋轉齒輪部,連接到所述皮帶部件以旋轉,並沿外周設有一齒輪; 一殼部,可旋轉地支撐所述旋轉齒輪部; 一離合器軸承,設置在所述旋轉齒輪部與所述殼部之間,並在所述旋轉齒輪部正向旋轉時向所述殼部傳遞動力; 一離合器轂,固定於所述旋轉齒輪部的外側,並與所述旋轉齒輪部一起旋轉; 一離合器齒輪,相繼地設置在述離合器轂上,並固定於所述殼部; 一驅動部,固定於所述殼部,並供應旋轉動力;以及 一移動齒輪部,透過所述驅動部的動力移動,並以與所述離合器轂嚙合的飛輪模式和與所述離合器轂和所述離合器齒輪同時嚙合以傳遞動力的非飛輪模式移動。
  13. 一種健身腳踏車,包括: 一基部,置於安裝面上; 一支撐框架,其下部固定於所述基部,而其上部向所述基部上側延伸延伸以支撐一把手和一座部; 一輪盤部,連接於貫穿所述支撐框架的一旋轉支撐軸; 一踏板,可拆卸地設置於所述輪盤部; 一阻力調節部,其透過一皮帶部件接收所述輪盤部的旋轉,並由所述支撐框架支撐,且通過磁力調節轉動所述踏板時的阻力; 一殼部,以與所述基部間隔開的狀態位於所述基部的上側,並以圍繞所述阻力調節部和所述支撐框架的外側的形狀設置; 一剎車桿,設置在所述支撐框架或所述殼部上;以及 一剎車夾器,連接到由所述剎車桿拉動的一剎車線,並藉由向設於所述阻力調節部的一旋轉殼施加磁力和摩擦力來剎住所述旋轉殼; 其中所述基部為板狀,並且所述踏板設置在所述輪盤部的外側。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剎車夾器包括: 一夾器本體部,連接到所述剎車線,並與所述旋轉殼對應地配置; 一鉸鏈部,可旋轉地支撐所述夾器本體部,並固定於所述支撐框架; 一磁鐵部,以向所述旋轉殼施加磁力的方式設置在所述夾器本體部中;以及 一摩擦部件,以向所述旋轉殼施加摩擦力的方式設置在所述夾器本體部中。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支撐框架包括: 柱狀的一支柱,從所述基部向上延伸; 一延伸框架,沿所述支柱的一第一方向延伸,並可旋轉地支撐所述旋轉支撐軸; 一第一框架,向所述延伸框架的上側延伸以支撐所述把手;以及 一第二框架,沿所述支柱的一第二方向延伸以支撐所述阻力調節部。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支柱的下部固定於所述基部,並且所述支柱的上部沿該第二方向向上傾斜地延伸。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 所述支柱位於所述旋轉支撐軸與設於所述阻力調節部的旋轉中心的軸之間, 當設定所述軸與所述基部之間的距離為L2以及設定所述旋轉支撐軸與所述基部之間的距離為L1時,L2具有大於L1的值。
  18.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殼部包括: 一上蓋部,固定於所述支撐框架的上側,並覆蓋所述支撐框架的上側和所述阻力調節部的上邊框; 一下蓋部,固定於所述支撐框架的下側,並覆蓋所述支撐框架的下側和所述阻力調節部的下邊框;以及 一輪罩部,以圍繞所述阻力調節部的外側的形狀設置,並固定於所述上蓋部和所述下蓋部,且沿所述阻力調節部的外側彎曲成曲面形狀。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殼部還包括: 一側面框架,具備設置所述輪盤部的一安裝孔部,並遮蔽所述支撐框架的一寬度方向的兩側。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健身腳踏車,其中,所述側面框架包括: 板狀的一第一側面蓋部,設置在所述支撐框架的該寬度方向的一側上,並遮蔽所述阻力調節部和連接到所述阻力調節部的該皮帶部件;以及 板狀的一第二側面蓋部,設置在所述支撐框架的該寬度方向的另一側上。
TW111136590A 2022-05-09 2022-09-27 健身腳踏車 TW2023442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56410A KR20230157002A (ko) 2022-05-09 2022-05-09 운동 자전거
KR10-2022-0056410 2022-05-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4287A true TW202344287A (zh) 2023-11-16

Family

ID=88730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6590A TW202344287A (zh) 2022-05-09 2022-09-27 健身腳踏車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230157002A (zh)
TW (1) TW202344287A (zh)
WO (1) WO202321921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48993Y (zh) * 2008-08-07 2009-06-03 翰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做健腹、拉伸及全身协调运动的健身车
CN204395314U (zh) * 2014-12-10 2015-06-17 浙江金棒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健身车
US10112067B2 (en) * 2015-03-10 2018-10-30 Foundation Fitness, LLC Exercise machine with multi-function wheel brake actuator and over center locking mechanism
IT201600083062A1 (it) * 2016-08-05 2018-02-05 Technogym Spa Apparecchiatura ginnica per simulazione ciclistica e relativo metodo di funzionamento.
US11957956B2 (en) * 2019-05-10 2024-04-16 Rehab2Fi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habilitation and exercise
KR20220033118A (ko) * 2020-09-09 2022-03-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프리휠 조절형 바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헬스 자전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57002A (ko) 2023-11-16
WO2023219212A1 (en) 2023-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44635B2 (en) Exercise bicycle with magnetic flywheel brake
US6913560B2 (en) Stationary bike
KR950001784B1 (ko) 자전거용 안정장치
US5916069A (en) Rowing exerciser with magnetic resistance
US6569063B2 (en) Magnets adjusting device for bike exercisers
EP2653198B1 (en) Cycling accessory and method of use
TW202344287A (zh) 健身腳踏車
US11253742B2 (en) Frame lifting mechanism for fitness equipment
US11000720B1 (en) Fan vehicle with adjustable resistance
CN111437569B (zh) 用于健身器材的双向传动机构
WO2008056962A1 (en) Horseback riding type bicycle
US20090011393A1 (en) Balance training device
CN213285494U (zh) 一种具有独立单车和划船功能的健身训练凳
EP1220706B1 (en) Braking unit for bicycles
TWM576069U (zh) Treadmill
CN210472898U (zh) 一种健身车的磁控阻力调整结构
CN210992772U (zh) 健身车的磁控刹车机构
CN108340994B (zh) 一种儿童神经康复训练自行车及其使用方法
TW202335704A (zh) 健身腳踏車及其把手高度調節裝置和座椅高度調節裝置
CN110433449A (zh) 健身车的磁控刹车机构
TW202338236A (zh) 飛輪可調式輪及具有該輪的健身腳踏車
KR20230140901A (ko) 헬스 자전거
CN221286809U (zh) 一种可调磁阻的磁阻风扇单车
CN215609082U (zh) 一种单向转动bike健身车
CN220294065U (zh) 一种动感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