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3220A - 編輯方法、記錄媒體及資訊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編輯方法、記錄媒體及資訊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3220A
TW202343220A TW112102589A TW112102589A TW202343220A TW 202343220 A TW202343220 A TW 202343220A TW 112102589 A TW112102589 A TW 112102589A TW 112102589 A TW112102589 A TW 112102589A TW 202343220 A TW202343220 A TW 2023432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gth
printing
width
printed
mediu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2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瀨健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樫尾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樫尾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樫尾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3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322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06F3/1256User feedback, e.g. print preview, test print, proofing, pre-flight checks

Abstract

[課題]可容易知道於將供印刷物件之被印刷媒體的寬度變更後所需要之被印刷媒體的長度。 [解決手段]一種編輯方法,其中電腦執行尺寸調整操作,且於進行了前述尺寸調整操作的情況下,前述電腦導出放大後或縮小後需要之被印刷媒體的長度,使顯示部顯示所導出之前述被印刷媒體的長度,該尺寸調整操作係將用以對被印刷媒體進行圖像之印刷的可印刷區域放大或縮小。

Description

編輯方法、記錄媒體及資訊處理裝置
本揭示係關於編輯方法、記錄媒體及資訊處理裝置。
對帶狀之被印刷媒體進行印刷的印刷裝置,可利用執行專用之應用程式的資訊處理裝置,對印刷於被印刷媒體之文字或圖形等物件(object)的佈局進行編輯。於利用資訊處理裝置對物件的佈局進行編輯時,利用者可設定印刷物件之被印刷媒體的寬度及長度、及有無設於印刷物件之區域外側的邊界等。例如,於對物件的佈局進行編輯時可設定之被印刷媒體的寬度,係根據印刷裝置的每種機型而定,利用者,可於編輯畫面上從使用於對被印刷媒體進行印刷之印刷裝置所對應的複數個寬度中,選擇被印刷媒體的寬度。
此外,利用者,可於使印刷裝置根據編輯後之物件的佈局對被印刷媒體執行印刷之前,使資訊處理裝置顯示一預覽畫面(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該預覽畫面包含在執行後獲得之標籤的圖像(印刷預覽)。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於對顯示於資訊處理裝置的印刷預覽進行確認時,有時利用者會發現設定之被印刷媒體的寬度處於目前不能使用於印刷裝置中的印刷的狀態。於此種情況下,利用者例如可操作設於預覽畫面內之用以放大或縮小的選單,來變更被印刷媒體的寬度。當變更被印刷媒體的寬度時,則資訊處理裝置根據變更後之被印刷媒體的寬度,變更要印刷之物件的尺寸,且顯示於變更後之被印刷媒體印刷物件而獲得的標籤的印刷預覽。
於根據變更後之被印刷媒體的寬度對物件之尺寸進行了變更的情況下,標籤之製作所需要的被印刷媒體的長度也會變化,但於先前的預覽畫面中,不會顯示將被印刷媒體的寬度變更後需要之被印刷媒體的長度。因此,於欲了解將被印刷媒體的寬度變更之後所需要的被印刷媒體之長度的情況下,利用者例如必須返回進行物件之編輯的編輯畫面,進行變更被印刷媒體之寬度的設定的操作等。
本發明之一局面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技術,該技術可容易知曉於進行了將被印刷媒體中的物件之可印刷區域放大或縮小的變更後所需要之被印刷媒體的長度。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於本發明之一種方式的編輯方法中,電腦執行尺寸調整操作,該尺寸調整操作係將用以對被印刷媒體進行圖像之印刷的可印刷區域放大或縮小,且於進行了前述尺寸調整操作的情況下,前述電腦導出放大後或縮小後需要之被印刷媒體的長度,使顯示部顯示導出之前述被印刷媒體的長度。 [發明之效果]
根據前述方式,可容易了解於進行放大或縮小被印刷媒體中的物件之可印刷區域的變更後而需要之被印刷媒體的長度。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為顯示可與資訊處理裝置組合利用的印刷裝置之一例的圖。圖2為示意說明印刷裝置內部之機構的圖。圖2示意顯示感熱式之印刷裝置中的沿被印刷媒體之搬送路徑的機構。
圖1例示之印刷裝置10,可根據從資訊處理裝置1傳送的印刷資料,進行對帶狀的被印刷媒體21的印刷、及被印刷媒體21的裁切。資訊處理裝置1係可執行與印刷裝置10對應之專用應用程式2的裝置,例如,可為個人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通用的電腦。資訊處理裝置1與印刷裝置10,可利用遵循已知之近距離無線通信規格的無線通信、或經由傳輸電纜的有線進行通信。
圖1例示的印刷裝置10係於由第一構件11及第二構件12構成之裝置框體內設置有安裝部、搬送機構、印刷機構及切割機構,該安裝部係用以安裝供給被印刷媒體21的匣盒(媒體轉接器),該搬送機構係搬送被印刷媒體21,該印刷機構係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該切割機構係用以裁切被印刷媒體21。此外,於裝置框體內設置有控制電路等各種電子零件,該控制電路係用以控制搬送機構、印刷機構及切割機構的動作。第二構件12係可相對於第一構件11裝卸自如,藉由將第二構件12從第一構件11拆下,可將收容捲繞有被印刷媒體21之輥20的匣盒(媒體轉接器)安裝於裝置框體內。如圖2例示,從輥20送出的被印刷媒體21被沿著通過感熱頭15與壓板輥16之間的搬送路徑搬送。感熱頭15係印刷機構的一部分,用以對被印刷媒體21施加熱能。壓板輥16係搬送機構的一部分,用以沿搬送路徑搬送被印刷媒體21。感熱頭15與壓板輥(platen roller)16係以至少於搬送被印刷媒體21時夾持被印刷媒體21之方式構成。壓板輥16可進行例如朝將被印刷媒體21朝向搬送路徑的下游搬送之方向的旋轉(正轉)、及朝將被印刷媒體21朝向搬送路徑的上游搬送之方向的旋轉(逆轉)。沿搬送路徑朝下游側搬送的被印刷媒體21,係從設於第一構件11之排出口1101朝印刷裝置10之外部排出。
於根據印刷資料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時,印刷裝置10首先以被印刷媒體21的起始端(搬送路徑下游側的前端)成為圖2例示之前出位置的方式搬送被印刷媒體21。然後,印刷裝置10使壓板輥16正轉而一面搬送被印刷媒體21,一面藉由感熱頭15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此外,印刷裝置10,例如,可於對被印刷媒體21之印刷結束後等的既定時刻,藉由第一切割刀1701或第二切割刀1702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裁切。第一切割刀1701係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所謂全切割之裁切的切割刀,於全切割位置將被印刷媒體21整體進行裁切而切斷為2個。第二切割刀1702係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所謂半切割之裁切的切割刀。第二切割刀1702係於半切割位置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切割。於被印刷媒體21為具有黏著層及剝離紙之多層構造的黏著帶型之媒體的情況下,第二切割刀1702係於與半切割位置重疊的被印刷媒體21之半切割線上對除了剝離紙以外的其他層進行切割。第二切割刀1702,也可為將與半切割位置重疊的被印刷媒體21之半切割線切割成被切割的區間與未被切割之區間重復的縫跡狀者。
如上述,圖1例示之印刷裝置10,可根據從資訊處理裝置1傳送的印刷資料,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或裁切。因此,圖1例示之印刷裝置10中,省略了可利用於製作印刷資料的鍵盤。於圖1例示之印刷裝置10之第一構件11的外面配置有與印刷裝置10之動作相關的操作按鍵13及顯示燈14。操作按鍵13例如包含進行電源的開通/切斷的按鍵、切換無線通信之種類(規格)的按鍵、及進行再印刷的按鍵。顯示燈14例如包含顯示電源的開通/切斷之狀態的燈、顯示有效之無線通信的種類的燈、及通知故障的燈。
圖3為顯示資訊處理裝置及印刷裝置之構成例的方塊圖。圖3之資訊處理裝置1及印刷裝置10中的各方塊,係例示功能構成者,如以下說明,其等與硬體構成建立關聯。
資訊處理裝置1包含控制部30、記憶部31、輸入部32、顯示部33及通信部34。控制部30係控制可藉由資訊處理裝置1實施的各種動作。控制部30,係中央處理單元(CPU)等的處理器,其藉由執行記憶於記憶部31的操作系統(OS)的程式及各種應用程式,控制資訊處理裝置1的動作。處理器執行的應用程式,包含與印刷裝置10協同動作的應用程式。
記憶部31係記憶可利用於控制部30所進行之對資訊處理裝置1的動作控制的各種資訊等。記憶部31係例如可記憶供作為控制部30之處理器執行的程式、及於程式的執行中參照的資料、於程式的執行中生成的資料等。記憶部31包含唯讀記憶體(ROM)及隨機存取記憶體(RAM)。記憶部31也可包含硬碟驅動器(HDD)或固態驅動器(SSD)等內置型的輔助記憶裝置。記憶部31也可包含記憶卡、通用序列匯流排(USB)記憶體等可攜式記錄媒體。
輸入部32係受理對資訊處理裝置1輸入各種資訊的操作。輸入部32係例如包含鍵盤及滑鼠。顯示部33顯示與資訊處理裝置1之動作相關的各種資訊。顯示部33係例如包含液晶顯示器。於資訊處理裝置1為平板型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的情況下,輸入部32及顯示部33的組合,也可包含於液晶顯示器的顯示區域上重疊配置有數位化器(位置檢測器)而成的觸控面板顯示器。
通信部34至少根據應用於印刷裝置10之通信規格與印刷裝置10進行通信。通信部34包含一通信介面,該通信介面可根據例如Wi-Fi(登錄商標)及低功耗藍牙(BLE)(Bluetooth Low Energy;登錄商標)等已知的近距離無線通信規格與外部裝置進行無線通信。通信部34,例如也可包含可連接具有USB電纜線等之通用連接器的傳輸電纜線的端子。
再者,資訊處理裝置1不限於參照圖3說明的前述構成,也可包含其他構成。此外,圖3例示之資訊處理裝置1中的1個方塊不限於單個硬體,也可為複數個硬體的組合。例如,控制部30也可包含用以處理程式之CPU等的第一處理器、及控制顯示部33之顯示的數位信號處理器(DSP)或圖形處理單元(GPU)等的第二處理器。此外,圖3例示之資訊處理裝置1中的複數個方塊,可藉由單個硬體實現,也可包含硬體要素,該硬體要素中,與1個方塊對應的硬體係與其他方塊之功能對應。
印刷裝置10包含控制部40、記憶部41、輸入部42、顯示部43、通信部44、檢測部45、搬送部46、印刷部47及切割部48。控制部40係控制可於印刷裝置10實施的各種動作。控制部40係CPU等處理器,其藉由執行記憶於記憶部41之OS的程式或與對被印刷媒體21之印刷相關的各種程式,控制印刷裝置10之動作。與對被印刷媒體21的印刷相關的各種程式,例如包含關於與資訊處理裝置1之通信的程式、根據印刷資料控制搬送部46、印刷部47及切割部48的動作的程式。
記憶部41係記憶可利用於控制部40所進行之對印刷裝置10之動作控制的各種資訊等。記憶部41,例如可記憶供作為控制部40之處理器執行的程式、及於程式之執行中參照的印刷資料等。記憶部41包含ROM及RAM。記憶部41也可包含記憶卡或USB記憶體等可攜式記錄媒體。
輸入部42係受理朝印刷裝置10輸入各種資訊的操作。顯示部43顯示關於資訊處理裝置1之動作的各種資訊。於圖1例示之印刷裝置10中,操作按鍵13係與輸入部42對應,顯示燈14係與顯示部43對應。再者,印刷裝置10之輸入部42,例如也可包含鍵盤,該鍵盤可利用於印刷於被印刷媒體21的文字等的輸入。此外,印刷裝置10之顯示部43也可包含例如液晶顯示器等之可顯示文字資訊的顯示裝置。
通信部44係根據既定的通信規格與資訊處理裝置1等外部裝置進行通信。通信部44包含一通信介面,該通信介面可遵循例如Wi-Fi及BLE等已知的近距離通信規格與外部裝置進行無線通信。通信部44也可包含例如可連接具有USB電纜線等之通用連接器的傳送電纜線的端子。
檢測部45係檢測關於被印刷媒體21的各種資訊。檢測部45,例如包含第一感測器及第二感測器,該第一感測器係檢測是否安裝有收容輥20之匣盒(媒體轉接器)及輥20(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該第二感測器係檢測搬送路徑上之被印刷媒體21的有無。
搬送部46係根據來從控制部40之控制信號搬送被印刷媒體21。搬送部46係與前述搬送機構對應,其包含壓板輥16、使壓板輥16旋轉的馬達、及取得顯示被印刷媒體21之搬送量的資訊的編碼器。印刷部47係根據來從控制部40之控制信號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印刷部47係與前述的印刷機構對應,包含感熱頭15、控制對感熱頭15之發熱元件施加的電流的控制電路、及檢測感熱頭15的溫度的熱敏電阻。切割部48係根據來從控制部40之控制信號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裁切。切割部48係與前述切割機構對應,包含第一切割刀1701、第二切割刀1702及使各切割刀動作的馬達。
再者,印刷裝置10不限於參照圖3說明的前述構成,也可包含其他構成。例如,印刷裝置10之檢測部45,也可包含檢測被印刷媒體21之顏色的感測器、及用以使被印刷媒體21的前端移動至參照圖2所述之前出位置的感測器。此外,印刷裝置10,也可省略參照圖3所述的構成中的幾個構成。例如,印刷裝置10之切割部48,也可省略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半切割的第二切割刀1702。此外,切割部48的切割刀,也可為藉由利用者按下既定的按鍵而施加的外力進行動作以切割被印刷媒體21的構成。
如上述,資訊處理裝置1可執行用以製作印刷資料的應用程式。當於資訊處理裝置1中啟動應用程式時,則於顯示部33顯示編輯畫面200,該編輯畫面200可編輯欲印刷於被印刷媒體21的文字及圖形等物件的佈局。
圖4為顯示用以編輯物件的佈局之應用程式的顯示畫面之一例的圖。圖4例示之編輯畫面200係作為應用程式的1個視窗(工作區域)被顯示於顯示部33的整個顯示區域或部分顯示區域。
編輯畫面200包含選單區域210、編輯區域220及輔助資訊區域230。於選單區域210,以可藉由鍵盤或滑鼠的操作指定之方式顯示可於應用程式中執行的處理。於選單區域210顯示有按鍵211及按鍵212等,該按鍵211係用以選擇以橫寫輸入作為物件之一的文字串的處理,該按鍵212係用以選擇以縱寫輸入文字串的處理。於編輯區域220顯示有表示被印刷媒體21的媒體區域5、及印刷於被印刷媒體21之文字或圖形等物件。於輔助資訊區域230顯示有表示媒體區域5之尺寸的標籤設定資訊231等。
圖4例示之編輯區域220內的媒體區域5,係將使用於印刷之被印刷媒體21的印刷時的搬送方向(換言之,使圖2之壓板輥16正轉時的搬送方向)作為左方向進行顯示。於此情況下,媒體區域5之左邊501(及右邊502)的長度,係使用於印刷之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於標籤設定資訊231中被顯示為「標籤寬度」。標籤寬度,例如可從在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而使用之印刷裝置10中所對應之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中選擇。此外,從媒體區域5的左邊501至右邊502的距離,係藉由印刷裝置10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而製作標籤時所需之被印刷媒體21的長度,於標籤設定資訊231中被顯示為標籤長度。標籤長度,例如可設定為在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而使用之印刷裝置10中所對應之最短長度以上的任意長度。標籤長度,例如可藉由使編輯區域220之滑塊229沿標尺移動、或者藉由輸入輔助資訊區域230之標籤設定資訊231中的顯示標籤長度的數值而變更。以下的說明中,也將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記載為標籤寬度或帶寬,將被印刷媒體21的長度記載為標籤長度或帶長。
圖4例示的媒體區域5內之虛線的長方形,係顯示藉由印刷裝置10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時之可印刷區域6。執行應用程式2之資訊處理裝置1的利用者,例如係以物件置納於可印刷區域6內的方式,對文字及圖形等物件之佈局進行編輯。位於媒體區域5內且位於可印刷區域6之外側亦即環狀區域,係邊界(留白)。邊界之一部分尺寸係藉由印刷裝置10之規格決定,另一部分尺寸可供利用者選擇。
圖5為說明被印刷媒體與可印刷區域及邊界之關係的圖。於圖5中,與圖4同樣地將印刷時的被印刷媒體21的搬送方向設為左方向,例示關於媒體區域5、可印刷區域6及邊界511〜514的尺寸。
媒體區域5係與標籤(媒體片)21P對應,該標籤(媒體片)21P係將於印刷裝置10中進行了印刷的被印刷媒體21切割而獲得。於圖5例示的媒體區域5中,左邊501(及右邊502)的長度為標籤寬度WT,上邊503(及下邊504)的長度為標籤長度LT。標籤寬度WT及標籤長度LT的具體值,例如如圖4所示,顯示於編輯畫面200的標籤設定資訊231。
設定於媒體區域5內之可印刷區域6的標籤寬度方向的尺寸(印刷寬度WP),係取決於媒體區域5之標籤寬度WT、設定於可印刷區域6與媒體區域5的上邊503之間的上邊界513的寬度WB、及設定於可印刷區域與媒體區域5的下邊504之間的下邊界514的寬度WB。上邊界513的寬度WB及下邊界514的寬度WB,例如係根據每個標籤寬度WT而定。上邊界513之寬度WB及下邊界514之寬度WB的具體例,容待參照圖6後述。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將上邊界513與下邊界514設為相同寬度WB,但上邊界513之寬度與下邊界514的寬度也可不同。
設定於媒體區域5內之可印刷區域6中的標籤長度方向的尺寸(印刷長度LP),係取決於媒體區域5的標籤長度LT、設定於可印刷區域6與媒體區域5的左邊501之間的前邊界511的長度LB、及設定於可印刷區域6與媒體區域5的右邊502之間的後邊界512的長度LB。例如,利用者可由幾個選項中選擇前邊界511的長度LB及後邊界512的長度LB。例如,前邊界511的長度LB(及後邊界512的長度LB)可選擇3mm、10mm及20mm中的任一個。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將前邊界511及後邊界512設定為相同長度LB,但前邊界511的長度及後邊界512的長度也可不同。
圖6為說明對於可與印刷裝置之機型對應的被印刷媒體之印刷條件的一例的圖。圖6的表格7顯示機型1〜機型4之4種機型的印刷裝置10中之機型的每一者中之、可使用於印刷之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標籤寬度WT)與印刷寬度WP及寬度方向邊界WB之間的關係的一例。表格7之寬度方向邊界WB,係參照圖5所述之上邊界513的寬度WB(及下邊界514的寬度WB)。
例如,機型1〜3可對標籤寬度WT為3.5mm之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於以機型1〜3之任一機型的印刷裝置10對標籤寬度WT為3.5mm之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的情況下,由於將寬度方向邊界WB(上邊界513的寬度WB及下邊界514的寬度WB)設定為0.75mm,因此印刷寬度WP為2mm。
此外,例如,於機型1〜機型4之全部機型中,可於對標籤寬度WT為24mm之被印刷媒體21將寬度方向邊界WB設定為4mm之印刷條件下,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並且,即使於對標籤寬度WT為24mm的被印刷媒體21將寬度方向邊界WB設定為1mm的印刷條件下,機型1及機型2也可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
此外,例如,機型1可於對標籤寬度WT為36mm之被印刷媒體21將寬度方向邊界WB設定為0mm的印刷條件下,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
再者,圖6的表格7僅為可使用於印刷之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標籤寬度WT)與印刷寬度WP及寬度方向邊界WB的關係(印刷條件)之一例。印刷裝置10也可對與表格7例示的標籤寬度WT不同之寬度的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對各標籤寬度WT之被印刷媒體21設定的寬度方向邊界WB,不限於表格7例示的值,也可為其他值。此外,於1個機型中可使用之被印刷媒體21的組合,也可與表格7之機型1〜4的組合不同。
於參照圖4所述之編輯畫面200上進行編輯物件之佈局的操作之後,利用者例如可選擇選單區域210之「印刷」項目,使資訊處理裝置1顯示印刷預覽。
圖7為顯示一實施形態之預覽畫面的一例的圖。圖7顯示預覽畫面300的一例,該預覽畫面300係於編輯畫面200中將標籤寬度WT設定為18mm的媒體區域5內配置了「資料1」這一文字之物件之可印刷區域6時的預覽畫面。
於圖7例示的預覽畫面300顯示有機型名稱資訊310、標籤寬度資訊320、尺寸調整資訊330、印刷預覽區域340、取消按鍵350及OK按鍵351。
機型名稱資訊310係顯示印刷裝置10之機型的資訊,該印刷裝置10係根據包含關於編輯的物件之佈局的資訊的印刷資料,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圖像的印刷。機型名稱資訊310例如係成為從下拉式列表中選擇與在資訊處理裝置1執行中的應用程式對應之複數個機型中的一個機型的形式。例如,利用者從按下位於機型名稱資訊310之右端的按鍵311時顯示的複數個機型之列表(例如,圖6的表格7中的機型1〜4)中,選擇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之印刷裝置10的機型。
標籤寬度資訊320係顯示於編輯畫面200上設定之媒體區域5的標籤寬度WT的資訊。標籤寬度資訊320中的標籤寬度WT之具體數值(圖7中為18mm),係取得編輯畫面200之標籤設定資訊231的標籤寬度WT而顯示。
尺寸調整資訊330係對印刷物件之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進行變更(調整)時的關於變更後之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的資訊。因此,於顯示預覽畫面300後不久的尺寸調整資訊330中,並未顯示關於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的資訊。尺寸調整資訊330例如係成為從下拉式列表中選擇在被顯示於機型名稱資訊310的機型中對應之標籤寬度WT中的1個的形式。例如,利用者從按下位於尺寸調整資訊330之右端的按鍵331時顯示之關於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之資訊的列表中,選擇關於變更後(調整後)之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的資訊。再者,關於被印刷媒體21之寬度的資訊,除了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標籤寬度WT)以外,還可包含可印刷區域6的印刷寬度WP。例如,如圖6的表格7例示,存在當對標籤寬度WT為24mm的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時可選擇16mm、18mm及22mm之3種印刷寬度WP中的1種的印刷裝置。於使如此的印刷裝置對標籤寬度WT為24mm之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的情況下,還需要於印刷資料中指定印刷寬度WP。因此,尺寸調整資訊330中的關於標籤寬度WT為24mm之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的資訊,也可包含印刷寬度WP的資訊。對尺寸調整資訊330的操作,係放大或縮小可印刷區域6之尺寸調整操作的一例。於以下的說明中,也將藉由尺寸調整操作放大或縮小可印刷區域6的情況記載為可印刷區域6的變更或可印刷區域6的調整。此外,於以下的說明中,將進行尺寸調整操作之前的情況記載為變更前或調整前,將進行尺寸調整操作之後的情況記載為變更後或調整後。
印刷預覽區域340係顯示標籤(媒體片)21P的圖像的區域,該標籤(媒體片)21P係根據於編輯畫面200編輯之物件的佈局,於藉由顯示於機型名稱資訊310的機型之印刷裝置10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圖像的印刷的情況下製作。於印刷預覽區域340中的進行前述尺寸調整操作之前的標籤21P,係以標籤寬度WT與標籤長度LT的比WT/LT、與編輯畫面200之標籤設定資訊231的標籤寬度WT及標籤長度LT的比WT/LT一致的方式顯示。再者,圖7中顯示可印刷區域6的兩點鏈線之長方形沒有在顯示於顯示部33的預覽畫面300內顯示。
取消按鍵350係選擇不使印刷裝置10對被印刷媒體21執行印刷的按鍵。當按下取消按鍵350時,則資訊處理裝置1例如將預覽畫面300設為非顯示並再次顯示編輯畫面200。OK按鍵351係選擇使印刷裝置10對被印刷媒體21執行印刷的按鍵。當按下OK按鍵351時,則資訊處理裝置1例如製作印刷資料且傳送至印刷裝置10,該印刷資料包含與顯示於印刷預覽區域340的標籤21P建立關聯之物件的佈局的資訊、及顯示於按下OK按鍵351時設定之標籤寬度WT的資訊。如圖7例示,於尺寸調整資訊330未顯示有顯示標籤寬度之資訊的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1製作印刷資料且傳送至印刷裝置10,該印刷資料包含表示被顯示於標籤寬度資訊320之標籤寬度WT的資訊。如參照圖10之後述,於尺寸調整資訊330顯示有顯示標籤寬度的資訊之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1製作印刷資料且傳送至印刷裝置10,該印刷資料包含顯示被顯示於尺寸調整資訊330的標籤寬度WT的資訊。
如上述,圖7例示的預覽畫面300之標籤寬度資訊320,係於編輯畫面200中選擇(設定)之媒體區域5的標籤寬度WT。因此,可以說顯示於標籤寬度資訊320之標籤寬度的值,係利用者本身於編輯畫面200中選擇的值。然而,當利用者於編輯畫面200上選擇標籤寬度WT時,利用者可能由於操作錯誤或誤解等而選擇了目前不能使用之狀態下的標籤寬度WT。此外,即使於利用者例如欲印刷用以對預先記錄於印刷裝置之記憶部的46mm寬之被印刷媒體進行印刷的樣本資料,於印刷裝置之機型不與46mm寬的標籤對應之情況下,仍需要將樣本資料的標籤寬度調整為與印刷裝置之機型對應的標籤寬度。於此種情況下,利用者例如可使用預覽畫面300內的尺寸調整資訊330(下拉式列表),對印刷物件的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進行變更(調整)。
圖8為說明於預覽畫面上變更被印刷媒體之寬度的方法之一例的圖。
當資訊處理裝置1之利用者按下尺寸調整資訊330的按鍵331時,如圖8例示,則顯示表示可變更之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之資訊的列表(list)332。表示被顯示於列表332之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之資訊,例如,根據顯示於機型名稱資訊310的機型而變更。當選擇圖8例示之列表332中的被強調的資訊「24mm(22mm)」時,則將印刷物件之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從顯示於標籤寬度資訊320的標籤寬度(18mm)變更為選擇的寬度(24mm)。此外,於選擇列表332的資訊「24mm(22mm)」的情況下,設定印刷寬度WP為22mm的可印刷區域6。
於進行了放大或縮小可印刷區域6之尺寸調整操作的情況下,印刷裝置10將變更前之可印刷區域6內的物件的印刷圖像放大或縮小為變更後之印刷寬度的可印刷區域,且對變更後之標籤寬度的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因此,於進行了尺寸調整操作的情況下,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印刷而製作的標籤(媒體片)21P的長度,成為與顯示於編輯畫面200的標籤設定資訊231的標籤長度不同的長度。例如,於圖8例示之預覽畫面300中選擇了列表332的資訊「24mm(22mm)」的情況下,變更前的可印刷區域6被放大為印刷寬度WP為22mm的可印刷區域。因此,可印刷區域6的長度(印刷長度LP)變長,標籤21P的長度(標籤長度LT)變長。
如此,於進行了尺寸調整操作的情況下需要之被印刷媒體21的長度變化,但於過往之預覽畫面中未顯示關於變更後之被印刷媒體21的長度的資訊。因此,利用者難以判斷藉由尺寸調整操作放大或縮小可印刷區域6而製作之標籤21P的長度是否為適合該標籤21P的利用目的之長度、或是否存在可使印刷裝置10進行與變更後之可印刷區域6的尺寸對應之物件的印刷圖像之印刷的量的被印刷媒體21等。此外,於想要知道放大或縮小可印刷區域6進行印刷時所需之被印刷媒體21的長度的情況下,利用者例如必須返回進行物件之編輯的編輯畫面200,進行變更被印刷媒體21之寬度的操作等。
與此相對,於執行本實施形態之應用程式的資訊處理裝置1中,於對預覽畫面300之尺寸調整資訊330進行操作而變更了被印刷媒體21的寬度的情況下,將在變更後之被印刷媒體21進行與變更後之可印刷區域6的尺寸對應的印刷圖像之印刷時需要的被印刷媒體21的長度導出且顯示於預覽畫面300。於以下的說明中,將藉由尺寸調整操作進行了放大或縮小後的可印刷區域6內之物件的印刷圖像(圖像)印刷於被印刷媒體21的情況記載為「縮放印刷」。
圖9為說明變更了被印刷媒體之寬度的情況下之變更後的被印刷媒體之長度的導出方法之一例的圖。圖9顯示進行了放大可印刷區域6之印刷寬度WP的變更之情況時的變更前之媒體區域5(媒體片21P)與變更後的媒體區域5N之尺寸的關係的一例。
如參照圖6所述,媒體區域5中的可印刷區域6之寬度(印刷寬度WP),係與於編輯畫面200中設定的標籤寬度WT建立關聯。於藉由對尺寸調整資訊330的操作變更標籤寬度WT,且與變更後之標籤寬度WTN建立關聯的印刷寬度WPN與變更前之印刷寬度WP不同的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1根據變更前之印刷寬度WP與變更後的印刷寬度WPN的比WPN/WP,對可印刷區域6進行放大或縮小。具體而言,根據下述式(1)導出變更後之可印刷區域6N的長度LPN。 LPN=LP*WPN/WP =(LT-LB*2)*WPN/WP   (1)
此外,變更前之媒體區域5中的前邊界511之長度LB及後邊界512之長度LB,係利用者於編輯畫面200中設定的值。因此,於進行縮放印刷的情況下,假定變更後的前邊界511及變更後的後邊界512的長度為變更前的長度LB。藉此,根據下式(2)導出變更後之媒體區域5N的長度LTN。 TN=LPN+LB*2 =(LT-LB*2)*WPN/WP+LB*2   (2)
再者,於圖9中,例示了於變更前之媒體區域5及變更後的媒體區域5N中上邊界及下邊界之寬度相同的情況,但不限於此,也可變更上邊界及下邊界的寬度。例如,如以上參照圖6的表格7所述,於標籤寬度WT為24mm的情況下,可從4mm、3mm、及1mm之3種選項中選擇寬度方向邊界(上邊界及下邊界的寬度)WB。因此,例如於操作尺寸調整資訊330而將標籤寬度WT從18mm變更為24mm(印刷寬度WP=18mm)的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1係藉由設為WPN/WP=18/16的前述式(2)導出變更後的媒體區域5N的長度LTN。
此外,例如於操作尺寸調整資訊330而選擇了成為WPN<WP之標籤寬度WTN的情況下,前述式(2)為WPN/WP<1,變更前之媒體區域5的長度LT與變更後之媒體區域5N的長度LTN的關係成為LTN<LT。
於對尺寸調整資訊330進行了變更可印刷區域6的寬度WP之操作的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1將變更後的媒體區域5N的長度LTN導出且顯示於預覽畫面300。
圖10為顯示一實施形態之預覽畫面中的被印刷媒體之寬度被變更後的顯示例的圖。圖10中的顯示可印刷區域6N的兩點鏈線的長方形,沒有顯示於顯示部33。
如圖10例示,資訊處理裝置1係將根據前述式(2)導出之變更後的媒體區域5N之長度LTN,作為與尺寸調整資訊330建立關聯的標籤長度資訊334進行顯示。圖10之標籤長度資訊334中的「LTN」,實際上顯示根據式(2)導出的數值。此外,此時,資訊處理裝置1係例如使印刷預覽區域340顯示變更後之媒體區域5N,該變更後的媒體區域5N係反映了變更後之可印刷區域6N的印刷寬度WPN及印刷長度LPN、變更前之上邊界及下邊界的寬度WB、及變更前之前邊界及後邊界的長度LB的關係。藉此,利用者可藉由預覽畫面300確認變更了使用於印刷的被印刷媒體21之寬度後的印刷預覽區域340,並且可確認變更後需要的被印刷媒體21的長度。因此,例如,可防止由於使印刷裝置10進行縮放印刷之被印刷媒體21的長度不明確而導致之對被印刷媒體21的印刷失敗或重印。例如,利用者可根據預覽畫面300的標籤長度資訊334,於使印刷裝置10進行縮放印刷之前,確認手邊的被印刷媒體21之長度是否為製作標籤而需要的長度以上。因此,可防止由於被印刷媒體21的不足(帶中斷)而導致的印刷失敗。此外,例如,利用者可根據預覽畫面300的標籤長度資訊334,確認要製作的標籤之長度是否置納於欲張貼該標籤的部位內。因此,可防止製作的標籤過長而從欲張貼該標籤的部位超出等的失敗。
並且,由於可於預覽畫面300中確認變更後的媒體區域5N的長度,因此可省去例如為了了解變更後之媒體區域5N的長度而返回編輯畫面200對媒體區域5的標籤寬度WT、或物件的尺寸等進行變更的麻煩。
再者,也可於圖10的標籤長度資訊334顯示表示製作複數張標籤所需之被印刷媒體21的長度的資訊,其中製作複數張標籤所需之被印刷媒體21的長度,係以被顯示於印刷預覽區域340之變更後的媒體區域5N的長度(1張標籤的長度)LTN、及與變更後之媒體區域5N對應之標籤的製作張數的乘積表示。此外,也可於標籤長度資訊334顯示1張標籤之長度及製作複數張標籤而需要的長度雙方。
圖11為說明一實施形態之預覽畫面的變形例的圖。圖11中之顯示可印刷區域6的兩點鏈線的長方形,沒有顯示於顯示部33。
如圖11例示,不管對尺寸調整資訊330進行了操作(尺寸調整操作)與否,皆可顯示參照圖10記述的預覽畫面300之標籤長度資訊334。於此情況下,於未對尺寸調整資訊330進行操作時,於標籤長度資訊334顯示媒體區域5的長度LT(即、標籤設定資訊231的標籤長度),該媒體區域5的長度LT係根據於編輯畫面200中編輯之物件的佈局資訊而導出。然後,當對尺寸調整資訊330進行操作時,則將標籤長度資訊334變更為藉由前述式(2)導出之變更後的媒體區域5N的長度LTN。藉由採用如此的顯示方法,還可省去於判斷為進行縮放印刷之前返回編輯畫面200對標籤長度LT進行確認的麻煩。
圖12為說明一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進行的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於根據於編輯畫面200上編輯之物件的佈局資訊而在顯示於顯示部33的預覽畫面300上對尺寸調整資訊330進行了操作(尺寸調整操作)的情況下,執行前述應用程式的資訊處理裝置1進行開始圖12例示的處理。如上述,圖12及以下之說明中的變更前及變更後,係指進行尺寸調整操作之前及之後。
資訊處理裝置1首先取得變更前之印刷寬度WP(步驟S1),並且取得變更後的印刷寬度WPN(步驟S2)。於步驟S1中,資訊處理裝置1例如從預覽畫面300的標籤寬度資訊320中取得變更前的印刷寬度WP。於步驟S2中,資訊處理裝置1例如根據圖6例示的表格7等的資訊,取得與以對尺寸調整資訊330的操作而選擇之變更後的標籤寬度WTN建立關聯的印刷寬度WPN。再者,步驟S1及S2的處理,也可順序顛倒或者也可並列進行。
接著,資訊處理裝置1判定取得的變更前之印刷寬度WP與變更後的印刷寬度WPN是否為WPN=WP(步驟S3)。於WPN=WP之情況下(步驟S3中YES),變更後的可印刷區域6N之尺寸,係與變更前的可印刷區域6的尺寸相同。因此,於WPN=WP之情況下(步驟S3中YES),不進行後續的步驟S4〜S7的處理,結束圖12例示的處理。例如,於變更前之媒體區域5的標籤寬度WT為18mm(印刷寬度WP為16mm),且選擇了「24mm(印刷寬度WP為16mm)」作為變更後的媒體區域5N之標籤寬度WTN的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1不進行步驟S4〜S7的處理,而結束圖12例示的關於變更後之標籤長度的顯示的處理。於此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1,例如於印刷預覽區域340顯示將上邊界及下邊界的寬度從1mm變更為3mm後之變更後的媒體區域5N。
另一方面,於不是WPN=WP之情況下(步驟S3中NO),資訊處理裝置1取得變更前的標籤長度LT(步驟S4),並且取得前邊界及後邊界的長度LB(步驟S5)。於步驟S4中,資訊處理裝置1,例如取得編輯畫面200的標籤設定資訊231中的標籤長度LT。於步驟S5中,資訊處理裝置1例如取得於編輯畫面200中設定的前邊界及後邊界的長度LB。再者,步驟S4及S5的處理,也可順序顛倒或者也可並列進行。
於步驟S4及S5的處理之後,資訊處理裝置1係根據取得的印刷寬度WP及WPN、標籤長度LT、及前邊界及後邊界的長度LB,導出變更後之標籤長度LTN(步驟S6)。於步驟S6中,資訊處理裝置1,例如根據下式(2)計算變更後的標籤長度LTN。 LTN=(LT-LB*2)*WPN/WP+LB*2   (2)
於步驟S6的處理之後,資訊處理裝置1於預覽畫面300顯示導出之變更後的標籤長度LTN(步驟S7),結束圖12例示的關於變更後之標籤長度的顯示的處理。
再者,資訊處理裝置1進行的關於變更後之標籤長度的顯示的處理,不限於依圖12例示之流程的處理,可適當變更。例如,於變更前之印刷寬度WP與變更後的印刷寬度WPN為WPN=WP之情況下(步驟S3中YES),資訊處理裝置1係可於預覽畫面300的標籤長度資訊334(參照圖10)顯示變更前之標籤長度LT作為變更後的標籤長度LTN。
如以上說明,執行用以編輯印刷於印刷媒體之物件的佈局之應用程式的資訊處理裝置1,係使顯示部33顯示一預覽畫面300,該預覽畫面300包含根據於編輯畫面200上編輯之物件的佈局資訊而對被印刷媒體21進行圖像之印刷的情況時的圖像,當於顯示之預覽畫面300上進行了將可印刷區域之尺寸放大或縮小的操作時,則導出可印刷區域之變更後需要的被印刷媒體21的長度LTN,且使前述顯示部33顯示包含導出之被印刷媒體21的長度LTN之預覽畫面300,其中該可印刷區域係用以對被印刷媒體進行圖像的印刷。因此,資訊處理裝置1的利用者,可於預覽畫面300上確認使印刷裝置10執行將可印刷區域6放大或縮小而對被印刷媒體21的印刷(縮放印刷)時需要之被印刷媒體21的長度LTN。藉此,可省去返回編輯畫面200以變更設定等之於使印刷裝置10執行縮放印刷時需要的用以確認被印刷媒體21之長度LTN的麻煩。
再者,前述實施形態只是為了容易理解發明的例示。即,本發明的編輯方法、記錄媒體及資訊處理裝置,不限於前述實施形態,於不超出專利申請範圍之記載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形及變更。例如,可與資訊處理裝置1組合使用的印刷裝置10,不限於前述的熱轉印方式,也可為將墨帶的印墨(ink)轉印於被印刷媒體21的熱轉印方式。此外,圖12例示的關於變更後之標籤長度的顯示的處理,不限於資訊處理裝置1,例如,也可於印刷裝置10中進行,該印刷裝置10包含可利用於物件的編輯的鍵盤等輸入裝置、及可顯示預覽畫面的顯示裝置。
此外,於前述實施形態中,列舉了於包含印刷預覽區域340之預覽畫面300顯示有尺寸調整資訊330及被印刷媒體21之長度LTN的一例,該尺寸調整資訊330係可進行將可印刷區域6放大或縮小之操作,該被印刷媒體21的長度LTN係於將可印刷區域6放大或縮小時導出。然而,將可印刷區域6放大或縮小的操作、及將可印刷區域6放大或縮小而導出的被印刷媒體21之長度LTN的顯示,也可於與預覽畫面300不同的畫面上進行。
此外,印刷於被印刷媒體21的物件,不限於圖7等例示的文字,還包含圖形、條碼及QR碼(登錄商標)等圖形化的資訊。於進行縮放印刷的情況下,印刷預覽區域340中的媒體區域5內的物件,例如係以與根據印刷裝置10之熱敏頭15中的發熱元件之尺寸等設定的點對應的解析率來。因此,於作為印刷於被印刷媒體21的物件而包含圖形或圖形化之資訊的情況下,會有因進行縮放印刷而造成圖形或圖形化的資訊的表現崩壞(換言之,未按利用者的意圖表現)的可能性。此外,文字的物件也有可能因可印刷區域6的縮小而被破壞。因此,於在預覽畫面300上進行對尺寸調整資訊330的操作而將可印刷區域6放大或縮小時,也可於預覽畫面300上顯示向利用者通知存在有物件的表現崩壞(換言之,未按利用者的意圖表現)的可能性之對話框等。
1:資訊處理裝置 2:應用程式 5,5N:媒體區域 6,6N:可印刷區域 10:印刷裝置 11:第一構件 12:第二構件 13:操作按鍵 14:顯示燈 15:感熱頭 16:壓板輥 20:輥 21:被印刷媒體 21P:標籤(媒體片) 30,40:控制部 31,41:記憶部 32,42:輸入部 33,43:顯示部 34,44:通信部 45:檢測部 46:搬送部 47:印刷部 48:切割部 200:編輯畫面 210:選單區域 211,212,311,331:按鍵 220:編輯區域 229:滑塊 230:輔助資訊區域 231:標籤設定資訊 300:游標 310:機型名稱資訊 320:標籤寬度資訊 330:尺寸調整資訊 332:列表 334:標籤長度資訊 340:印刷預覽區域 350:取消按鍵 351:OK按鍵 501:左邊 502:右邊 503:上邊 504:下邊 511:前邊界 512:後邊界 513:上邊界 514:下邊界 1101:排出口 1701:第一切割刀 1702:第二切割刀
圖1為顯示可與資訊處理裝置組合利用的印刷裝置之一例的圖。 圖2為示意說明印刷裝置內部之機構的圖。 圖3為顯示資訊處理裝置及印刷裝置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4為顯示用以編輯物件的佈局之應用程式的顯示畫面之一例的圖。 圖5為說明被印刷媒體與可印刷區域及邊界之關係的圖。 圖6為說明可與印刷裝置的機型對應之對被印刷媒體的印刷條件之一例的圖。 圖7為顯示一實施形態的預覽畫面之一例的圖。 圖8為說明於預覽畫面上變更被印刷媒體的寬度之方法的一例之圖。 圖9為說明變更了被印刷媒體的寬度之情況下的變更後之被印刷媒體的長度之導出方法的一例之圖。 圖10為顯示一實施形態之預覽畫面中的變更了被印刷媒體之寬度後的顯示例之圖。 圖11為說明一實施形態的預覽畫面之變形例的圖。 圖12為說明一實施形態的資訊處理裝置進行之處理的一例之流程圖。

Claims (6)

  1. 一種編輯方法,其特徵在於: 電腦執行尺寸調整操作,該尺寸調整操作係將用以對被印刷媒體進行圖像之印刷的可印刷區域放大或縮小,且 於進行了前述尺寸調整操作的情況下,前述電腦導出放大後或縮小後所需要之被印刷媒體的長度,使顯示部顯示所導出之前述被印刷媒體的長度。
  2. 如請求項1之編輯方法,其中前述電腦係根據進行尺寸調整操作之前的可印刷區域的寬度與進行前述尺寸調整操作之後的可印刷區域的寬度的比、及進行前述尺寸調整操作之前的可印刷區域的長度,導出進行尺寸調整操作之後的可印刷區域的長度。
  3. 如請求項2之編輯方法,其中前述電腦係導出進行尺寸調整操作後之可印刷區域的長度、與設定於進行尺寸調整操作之前的可印刷區域的外側之前邊界及後邊界的長度的和。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編輯方法,其中前述電腦係使前述顯示部顯示預覽畫面,該預覽畫面包含將前述圖像印刷至被印刷媒體之情況時的印刷預覽。
  5. 一種記錄媒體,係電腦可讀取之非暫時性的記錄媒體,該記錄媒體記錄有程式,該程式用以使電腦執行以下的處理: 執行尺寸調整操作,該尺寸調整操作係將用以對被印刷媒體進行圖像之印刷的可印刷區域放大或縮小,及 於進行了前述尺寸調整操作的情況下,使前述電腦導出放大後或縮小後所需要之被印刷媒體的長度,使顯示部顯示所導出之前述被印刷媒體的長度。
  6.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具備: 控制部,該控制部執行尺寸調整操作,且於進行了前述尺寸調整操作的情況下,導出放大後或縮小後所需要之被印刷媒體的長度,使顯示部顯示所導出之前述被印刷媒體的長度,該尺寸調整操作係將用以對前述被印刷媒體進行圖像之印刷的可印刷區域放大或縮小。
TW112102589A 2022-01-21 2023-01-19 編輯方法、記錄媒體及資訊處理裝置 TW2023432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08173 2022-01-21
JP2022008173A JP7468551B2 (ja) 2022-01-21 2022-01-21 編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3220A true TW202343220A (zh) 2023-11-01

Family

ID=87223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2589A TW202343220A (zh) 2022-01-21 2023-01-19 編輯方法、記錄媒體及資訊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68551B2 (zh)
CN (1) CN116483291A (zh)
TW (1) TW20234322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20348A4 (en) 2001-08-31 2005-02-16 Brother Ind Ltd STRING AND PROGRAM
JP2005196584A (ja) 2004-01-08 2005-07-21 Ricoh Co Ltd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792004B2 (ja) 2007-05-14 2011-10-12 株式会社キングジム 画像データ生成装置、テープ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09920A (ja) 2012-12-03 2014-06-12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データ編集方法、及びデータ編集プログラム
JP6357297B2 (ja) 2013-04-10 2018-07-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表示制御方法、表示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07074A (ja) 2023-08-02
CN116483291A (zh) 2023-07-25
JP7468551B2 (ja)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69473B2 (ja) 印刷装置及び該印刷装置用のコントローラ
JP6357297B2 (ja) 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表示制御方法、表示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JP5319657B2 (ja) テーププリント装置
JP5843166B2 (ja) 印刷装置
KR100623571B1 (ko) 인쇄 시스템, 인쇄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기억 매체
JP2019205095A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62985A (ja) テープ印字装置、テープ印字装置のテープ切断方法及びそのテープ切断方法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が記憶された記憶媒体
JP2012096387A (ja) 台紙レスラベルプリンタ
TW202343220A (zh) 編輯方法、記錄媒體及資訊處理裝置
JP2013161273A (ja) 制御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印刷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24703A (ja) 情報処理装置、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409430B2 (ja) 印刷画像生成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印刷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665806B2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プログラム
JP5950148B2 (ja) 印字装置、印字方法、及び、印字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1977791B2 (en) Editing method for editing layout of displayed objects including function for enabling switching of selection condition defining objects to be selected based on selection operation, and corresponding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4968217B2 (ja) ラベルデータ作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7163644B2 (ja) 印刷イメージ作成装置、印刷イメージ作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86746B2 (ja) プログラム、ラベルイメージ作成方法、及び、ラベルイメージ作成装置
JP6052371B2 (ja) 台紙レスラベルプリンタ
JP2016117256A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印刷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544470B2 (ja) ラベル発行装置、及びラベル印字方法
US11328190B2 (en) Editing device, printing system and editing method
JP2016087930A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2023045955A (ja) 印刷データ作成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92577A (ja) 電子機器、印刷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