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8272A - 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8272A
TW202328272A TW111140040A TW111140040A TW202328272A TW 202328272 A TW202328272 A TW 202328272A TW 111140040 A TW111140040 A TW 111140040A TW 111140040 A TW111140040 A TW 111140040A TW 202328272 A TW202328272 A TW 2023282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arbons
methyl
polymer
valerolacto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0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偉士大宗紀
佐野友紀
穗坂祐作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8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827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91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包含在反應液中添加末端改性劑而進行末端改性反應之步驟,其中該反應液係使β-甲基-δ-戊內酯、醇化合物或水、與鹼觸媒反應而成。

Description

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從地球環境保護的立場來看,在廣泛的領域中都要求製品中所使用的塑膠材料對環境負擔的減少。為了減低環境負擔,已知將生物分解性脂肪族聚酯用於塑膠材料。例如: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具有熱安定性且為液狀之烷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及其製造法。其記載了作為上述製造法,使特定通式所示之含有羥基之聚合物在酸性觸媒的存在下,與特定通式所示之環狀醚反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3-181516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於專利文獻1的參考例1中,揭示了一種聚合物(平均分子量:1,700),其係使聚(β-甲基-δ-戊內酯)二醇(平均分子量:2,100)與醋酸酐反應,使末端改性而成。然而,上述聚合物於末端改性時,會有發生解聚合而分子量降低的問題。因而,製造末端經改性之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的方法還有進一步研討的餘地。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製造方法,其可不造成分子量降低而製造經末端改性的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專心研討之結果,本發明者們想到下述本發明,發現可解決該課題。 亦即,本發明如下所述。
[1] 一種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包含在反應液中添加末端改性劑而進行末端改性反應之步驟,其中該反應液係使β-甲基-δ-戊內酯、醇化合物或水、與鹼觸媒反應而成。 [2] 如上述[1]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係在添加上述末端改性劑後,於反應溫度20~80℃進行末端改性反應。 [3] 如上述[1]或[2]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相對於上述醇化合物之羥基,添加1.0~20.0莫耳當量之末端改性劑。 [4] 如上述[1]~[3]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醇化合物係選自包含一元醇及多元醇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5] 如上述[1]~[4]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末端改性劑係選自包含酸酐及酸鹵化物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6] 如上述[1]~[5]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末端改性劑具有選自包含碳數1~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碳數2~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烯基、碳數6~12之芳基、及碳數7~12之芳基烷基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7] 如上述[1]~[6]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以上100,000以下。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製造方法,其可不造成分子量降低而製造經末端改性的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基於本發明的實施態樣的一例進行說明。然而,以下所示之實施態樣係用以將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具體化的例示,本發明並不限於以下之記載。 又,在本說明書中,呈現了實施態樣的較佳形態,而組合2種以上之單獨的較佳形態者亦為較佳形態。當以數值範圍表示的事項有若干個數值範圍時,可選擇性地組合該等下限值與上限值作為較佳形態。 此外,在本說明書中,當有「XX~YY」之數值範圍的記載時,意指「XX以上YY以下」。當有「分子量」的記載時,只要沒有特別指明,其係指「數量平均分子量」。
<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實施態樣之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以下有時簡稱為「聚合物」)之製造方法,包含:於使β-甲基-δ-戊內酯、醇化合物或水、與鹼觸媒反應而成之反應液中,添加末端改性劑而進行末端改性反應之步驟(以下,亦稱為「反應步驟」)。 上述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於反應液中直接添加末端改性劑,其中該反應液係使β-甲基-δ-戊內酯、醇化合物或水、與鹼觸媒反應而成。亦即,可在將β-甲基-δ-戊內酯開環聚合後,暫時不將開環聚合物取出,而於進行開環聚合之反應器中添加末端改性劑,進行開環聚合物之末端改性。由於反應步驟係在一鍋(one pot)中進行開環聚合反應與末端改性反應,故上述製造方法可以說是經簡化之製程,亦可期待生產性提升。
於此,在專利文獻1之參考例1中,記載藉由末端改性降低分子量。 通常,β-甲基-δ-戊內酯藉由開環聚合反應,而成為於末端具有羥基之開環聚合物。由於如此開環聚合物於末端具有羥基,因此容易發生解聚合。由於暫時取出的開環聚合物的末端改性是在較高溫(100℃左右)下進行的,因此熱分解速度亦有變高的傾向,開環聚合物產生解聚合而被認為分子量降低。 另一方面,若為本實施態樣之製造方法,由於不造成分子量降低,因此即便對末端改性,也可成為高分子量之聚合物。
<反應步驟> [醇化合物或水] 作為本實施態樣中可使用之醇化合物,只要可得到本發明的效果,則無特別限定。醇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醇化合物可列舉例如:碳數1~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脂肪族烴之醇、碳數6~12之芳香族烴之醇、碳數7~12之烷基芳香族烴之醇等。此等醇化合物亦可具有飽和或不飽和烴基。此外,在上述「分支狀脂肪族烴之醇」的情況下,碳數為3~20。 從操作性的觀點來看,醇化合物較佳為碳數1~16之直鏈狀或分支狀脂肪族烴之醇、碳數6~9之芳香族烴之醇、及碳數7~10之烷基芳香族烴之醇,更佳為碳數1~1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脂肪族烴之醇,亦可為碳數1~5之直鏈狀或分支狀脂肪族烴之醇。 又,醇化合物亦可選自包含一元醇及多元醇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作為醇化合物,可列舉例如:甲醇、乙醇、1-丙醇、1-丁醇、1-戊醇、1-己醇、1-辛醇、1-壬醇、1-癸醇、1-十一烷醇、1-十二烷醇、1-十三烷醇、1-十四烷醇、1-十六烷醇(鯨蠟醇)、1-十七烷醇、1-十八烷醇、1-十九烷醇、1-二十烷醇; 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2-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1-十一烷二醇、1,12-十二烷二醇、1,13-十三烷二醇、1,14-十四烷二醇、1,15-十七烷二醇、1,16-十六烷二醇、1,17-十七烷二醇、1,18-十八烷二醇、1,19-十九烷二醇、1,20-二十烷二醇; 異丙醇、1-甲基丙醇、2-甲基丙醇、三級丁醇、1,1-二甲基丙醇、2,2-二甲基丙醇、1,2-二甲基丙醇、1-乙基丙醇、2-乙基丙醇、1,1-二乙基丙醇、1-甲基丁醇、2-甲基丁醇、3-甲基丁醇(異戊醇)、1,1-二甲基丁醇、2,2-二甲基丁醇、3,3-二甲基丁醇、1,3,3-三甲基丁醇、1-乙基丁醇、2-乙基丁醇、3,3-二甲基丁醇、1-丙基丁醇、1-甲基戊醇、2-甲基戊醇、3-甲基戊醇、4-甲基戊醇、4,4-二甲基戊醇、1-乙基戊醇、2-乙基戊醇、3-乙基戊醇、4-乙基戊醇、1-丙基戊醇、2-丙基戊醇、1-丁基戊醇、1-甲基己醇、2-甲基己醇、3-甲基己醇、4-甲基己醇、5-甲基己醇、5,5-二甲基己醇、1-乙基己醇、2-乙基己醇、3-乙基己醇、4-乙基己醇、1-丙基己醇、2-丙基己醇、3-丙基己醇、1-丁基己醇、2-丁基己醇、3-甲基庚醇、4-甲基庚醇、5-甲基庚醇、6-甲基庚醇、6,6-二甲基庚醇、1-乙基庚醇、2-乙基庚醇、3-乙基庚醇、4-乙基庚醇、5-乙基庚醇、1-丙基庚醇、2-丙基庚醇、3-丙基庚醇、1-甲基辛醇、2-甲基辛醇、3-甲基辛醇、4-甲基辛醇、5-甲基辛醇、6-甲基辛醇、7-甲基辛醇、7,7-二甲基辛醇、1-乙基辛醇、2-乙基辛醇、3-乙基辛醇、4-乙基辛醇、5-乙基辛醇、6-乙基辛醇、1-甲基壬醇、2-甲基壬醇、3-甲基壬醇、4-甲基壬醇、5-甲基壬醇、6-甲基壬醇、7-甲基壬醇、8-甲基壬醇、3,5,5-三甲基己醇; 丙二醇、新戊二醇、新戊三醇(三羥甲基乙烷)、新戊四醇等。
作為本實施態樣中可使用之水,只要可得到本發明的效果,則無特別限定。可使用例如:自來水、蒸餾水、離子交換水、工業用水、去離子水等;從反應效率及產率等之觀點來看,較佳為蒸餾水、離子交換水。
[鹼觸媒] 作為本實施態樣中可使用之鹼觸媒,可列舉鹼金屬及鹼金屬化合物等之金屬觸媒、以及有機鹼化合物等。鹼觸媒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鹼金屬中,較佳為鋰。 作為鹼金屬化合物,可列舉有機鹼金屬化合物、氫氧化鹼金屬化合物、氫化鹼金屬化合物等。 作為有機鹼金屬化合物,較佳為有機鋰化合物。 作為有機鋰化合物,可列舉例如:甲基鋰、乙基鋰、丙基鋰、異丙基鋰、正丁基鋰、二級丁基鋰、三級丁基鋰、三級辛基鋰、正癸基鋰、苯基鋰、2-萘基鋰、2-丁基苯基鋰、4-苯基丁基鋰、環己基鋰、環戊基鋰等。
作為氫氧化鹼金屬化合物,可列舉例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銫、氫氧化鋰等。 作為氫化鹼金屬化合物,可列舉例如:硼氫化鈉等。
作為有機鹼化合物,可列舉例如:具有脒骨架或胍骨架之胺化合物。作為胺化合物,可列舉例如:1,8-二吖雙環[5.4.0]十一烯-7(DBU)、1,5-二吖雙環[4.3.0]壬烯-5(DBN)、胍、1,1,3,3-四甲基胍(TMG)、1,5,7-三吖雙環[4.4.0]癸-5-烯(TBD)、7-甲基-1,5,7-三吖雙環[4.4.0]癸-5-烯(MTBD)等。
又,作為鹼觸媒,可使用有機鎂化合物及有機鋅化合物等之金屬觸媒。
在反應步驟中,使用醇的情況下,相對於醇化合物之羥基,較佳為添加:較佳為0.005~1.5莫耳當量、更佳為0.007~1.2莫耳當量、進一步較佳為0.007~1.0莫耳當量、進一步更佳為0.007~0.8莫耳當量、進一步更佳為0.007~0.6莫耳當量的鹼觸媒。又,在使用水的情況下,相對於水,較佳為添加:較佳為0.005~3.0莫耳當量、更佳為0.1~1.5莫耳當量的鹼觸媒。
[β-甲基-δ-戊內酯] 作為本實施態樣中可使用之β-甲基-δ-戊內酯,可使用藉由周知之方法製造者。例如:可將2-羥基-4-甲基四氫哌喃等作為原料,並藉由周知之方法製造(日本特公平6-53691號等)。 又,β-甲基-δ-戊內酯係亦可使用市售品,無論是源自石化製品、或源自生物製品均可使用。 在反應步驟中,使用醇的情況下,相對於醇化合物之羥基,較佳為添加:較佳為5~1,500莫耳當量、更佳為5~1,000莫耳當量的β-甲基-δ-戊內酯。又,在使用水的情況下,相對於水,較佳為添加:較佳為5~1,500莫耳當量、更佳為5~1,000莫耳當量的β-甲基-δ-戊內酯。
[末端改性劑] 作為本實施態樣中可使用之末端改性劑,可列舉酸酐及酸鹵化物(酸鹵化物亦稱為「鹵化酯(halogenated ester)」)等。作為酸酐及酸鹵化物,只要可得到本發明的效果,則無特別限定。 又,末端改性劑可使用例如:具有選自包含碳數1~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碳數2~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烯基、碳數6~12之芳基、及碳數7~12之芳基烷基之群組中之至少一個基團之末端改性劑。末端改性劑亦可為具有選自包含碳數1~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碳數6~12之芳基、及碳數7~12之芳基烷基之群組中之至少一個基團之酸酐及酸鹵化物。此外,在上述「分支狀烷基」的情況下,碳數為3~20,在上述「分支狀烯基」的情況下,碳數為3~20。 其中,從操作性的觀點來看,末端改性劑較佳為具有選自包含碳數1~1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碳數2~1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烯基、碳數6~9之芳基、及碳數7~10之芳基烷基之群組中之至少一個基團之酸酐及酸鹵化物,更佳為具有選自包含碳數1~5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之群組中之至少一個基團之酸酐及酸鹵化物。
作為酸酐,具體而言,可列舉醋酸酐、草酸酐、丙酸酐、琥珀酸酐、馬來酸酐、安息香酸酐、酞酸酐、戊二酸酐、甲基丙烯酸酐、丁酸酐、異丁酸酐、1,8-萘二甲酸酐、三氟醋酸酐、環己烷甲酸酐等。 作為酸鹵化物,具體而言,可列舉乙醯氯、丙醯氯、丁醯氯、三氟乙醯氯、苯甲醯氯、2-呋喃甲醯氯、己醯氯、苯乙醯氯、乙醯溴、丙醯溴、苯甲醯溴等。 在反應步驟中,使用醇的情況下,相對於醇化合物之羥基,較佳為添加:較佳為1.0~20.0莫耳當量、更佳為1.0~10.0莫耳當量、進一步更佳為1.0~8.0莫耳當量的末端改性劑。又,在使用水的情況下,相對於水,較佳為添加:較佳為1.0~20.0莫耳當量、更佳為1.0~10.0莫耳當量的末端改性劑。
[助觸媒] 在反應步驟中,因應需要,亦可添加助觸媒。 作為助觸媒,可使用例如:三乙胺、三丁胺、三辛胺、咪唑、吡啶、胺基吡啶、4-二甲基胺基吡啶等之胺化合物等。 在反應步驟中,使用醇的情況下,相對於醇化合物之羥基,可添加0.001~10莫耳當量的助觸媒。又,在使用水的情況下,相對於水,可添加0.001~10莫耳當量之助觸媒。
[溶媒] 反應步驟可在對開環聚合反應為非活性之溶媒的存在下進行。作為溶媒,可列舉例如:環己烷、甲基環己烷、正己烷、正戊烷等之脂肪族烴;苯、甲苯、二甲苯等之芳香族烴。
[反應條件] 在反應步驟中,使β-甲基-δ-戊內酯、醇化合物或水、與鹼觸媒反應之開環聚合反應時之反應溫度,通常為20~100℃即可,較佳為20~80℃,更佳為30~80℃。反應時間通常為1分鐘~24小時。 又,在反應步驟中,於反應液中添加末端改性劑後,進行末端改性反應時之反應溫度通常為20~80℃即可,較佳為30~80℃,更佳為50~80℃。可以較溫和的溫度條件使末端改性反應進行。反應時間通常為1分鐘~24小時。
<後處理步驟> 藉由通過上述反應步驟,可製造本實施態樣的聚合物。因應需要,為了將製造之聚合物單離,亦可進行後處理步驟。 作為後處理步驟,可自周知之方法中採用適當的方法。例如:可在使用反應溶媒、水將反應步驟後的反應混合物洗淨後,進行濃縮,並藉由分離純化而進行純化。 作為分離純化,可採用例如:蒸餾、薄膜蒸發、減壓脫氣、及再沉澱等之一般有機化合物的分離純化中所使用之方法。於上述再沉澱所使用的溶媒,只要是不溶解聚合物的溶媒則無特別限制,可使用例如:有機溶媒、水、及此等之混合溶媒。作為有機溶媒,可列舉例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等之脂肪族烴、甲醇、乙醇、及丙醇等之醇。其中,較佳為己烷及甲醇,在抑制部分溶解低分子量之聚合物者的情況下,較佳為己烷。
<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 藉由上述本實施態樣之製造方法製造之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可以下述通式(I)表示,作為較佳之實施態樣之一。
通式(I)中,R 1就較佳態樣而言,表示氫原子、碳數1~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碳數2~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烯基、碳數6~12之芳基、或碳數7~12之芳基烷基。此外,在上述「分支狀烷基」的情況下,碳數為3~20,在上述「分支狀烯基」的情況下,碳數為3~20。 碳數1~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從操作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碳數1~16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更佳為碳數1~1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進一步較佳為碳數1~5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具體而言,較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1-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正戊基、2,2-二甲基丙基。
碳數2~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烯基,從操作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碳數2~15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烯基,更佳為碳數3~1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烯基,進一步較佳為碳數3~6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烯基。
作為碳數6~12之芳基,可列舉苯基、2-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2-萘基等。較佳為苯基。 作為碳數7~12之芳基烷基,可列舉苯基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苯基戊基、苯基己基、萘基甲基、萘基乙基等。較佳為苯基甲基。
又,就除上述取代基以外的較佳態樣而言,R 1表示於碳數1~20之直鏈狀烷基的末端碳原子上所鍵結的1個氫原子被下述式(X)所示之基取代而成的含氧原子之烴基、或於碳數3~20之分支狀烷基之至少一末端碳原子上所鍵結的1個氫原子被下述式(X)所示之基取代而成的含氧原子之烴基。式(X)中,*所示之鍵結鍵(bonding hand)係與碳數1~20之直鏈狀烷基或碳數3~20之分支狀烷基鍵結。
上述式(X)中之R 2係與後述之R 2同義。 與上述式(X)鍵結之碳數1~20之直鏈狀烷基,較佳為碳數1~15之直鏈狀烷基,更佳為碳數1~10之直鏈狀烷基,進一步較佳為碳數2~10之直鏈狀烷基,進一步更佳為碳數2~5之直鏈狀烷基。 與上述式(X)鍵結之碳數3~20之分支狀烷基,較佳為碳數3~15之分支狀烷基,更佳為碳數3~10之分支狀烷基,進一步較佳為碳數3~6之分支狀烷基,亦可為碳數3~5之分支狀烷基。 又,亦可為於碳數3~20之分支狀烷基的全部末端碳原子上所鍵結的1個氫原子被上述式(X)所示之基取代而成的含氧原子之烴基。
m表示平均重複次數,較佳為8~1,000之整數,更佳為8~800,進一步較佳為10~500,進一步更佳為10~300。若m為8以上之整數,可成為分子量較高之聚合物,且可適宜地顯示本發明的效果。又,若m為1,000以下之整數,則聚合物之操作性及生產性優異。 R 1中,上述式(X)所示之基存在複數個的情況下,此等可相同,亦可彼此相異。 上述式(I)中,R 2及m有存在複數個的情形。R 2存在複數個的情況下,此等可相同,亦可彼此相異。又,m存在複數個的情況下,此等可相同,亦可彼此相異。
在R 1表示於碳數1~20之直鏈狀烷基的末端碳原子上所鍵結的1個氫原子被上述式(X)所示之基取代而成的含氧原子之烴基的情況下,作為上述通式(I)可具體例示下述結構。 <例1> 在R 1表示於碳數Q之直鏈狀烷基的末端碳原子上所鍵結的1個氫原子被上述式(X)所示之基取代而成的含氧原子之烴基的情況下,上述通式(I)係以下述通式(I-a)表示。但,Q為1~20之整數。
<例2> 在R 1表示於乙基的末端碳原子上所鍵結的1個氫原子被上述式(X)所示之基取代而成之含氧原子之烴基的情況下,上述通式(I)係以下述通式(I-b)表示。
在R 1表示於碳數3~20之分支狀烷基的至少一末端碳原子上所鍵結的1個氫原子被上述式(X)所示之基取代而成的含氧原子之烴基的情況下,作為上述通式(I)可具體例示下述結構。 <例3> 在R 1表示於2-甲基丙基的全部末端碳原子中之上述碳原子上所鍵結的1個氫原子被上述式(X)所示之基取代而成的含氧原子之烴基的情況下,上述通式(I)係以下述通式(I-c)表示。
<例4> 在R 1表示於2,2-二甲基丙基的2個末端碳原子中之上述碳原子上所鍵結的1個氫原子被上述式(X)所示之基取代而成的含氧原子之烴基的情況下,上述通式(I)係以下述通式(I-d)表示。
<例5> 在R 1表示於2,2-二甲基丁基的2個末端碳原子中之上述碳原子上所鍵結的1個氫原子被上述式(X)所示之基取代而成的含氧原子之烴基的情況下,上述通式(I)係以下述通式(I-e)表示。
<例6> 在R 1表示於2,2-二甲基丙基的全部末端的碳原子中之上述碳原子上所鍵結的1個氫原子被上述式(X)所示之基取代而成的含氧原子之烴基的情況下,上述通式(I)係以下述通式(I-f)表示。
從反應效率的觀點來看,R 1較佳為碳數1~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碳數2~20之直鏈狀烯基、碳數6~12之芳基、碳數7~12之芳基烷基、於碳數1~20之直鏈狀烷基的末端碳原子上所鍵結的1個氫原子被上述式(X)所示之基取代而成的含氧原子之烴基、或於碳數3~20之分支狀烷基之至少一末端碳原子上所鍵結的1個氫原子被上述式(X)所示之基取代而成的含氧原子之烴基。
通式(I)中,R 2表示碳數1~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碳數2~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烯基、碳數6~12之芳基、或碳數7~12之芳基烷基。此外,在上述「分支狀烷基」的情況下,碳數為3~20,在上述「分支狀烯基」的情況下,碳數為3~20。 R 2表示之碳數1~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從操作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碳數1~15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更佳為碳數1~1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進一步較佳為碳數1~5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具體而言,較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1-甲基丁基、正戊基、2,2-二甲基丙基。 R 2表示之碳數2~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烯基,從操作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碳數2~15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烯基,更佳為3~1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烯基,進一步較佳為碳數3~6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烯基。 R 2表示之碳數6~12之芳基較佳為苯基。 R 2表示之碳數7~12之芳基烷基較佳為苯基甲基。
n表示平均重複次數,較佳為8~1,000之整數,更佳為8~800,進一步較佳為10~500,進一步更佳為10~300。若n為8以上之整數,可成為分子量較高之聚合物,且可適宜地顯示本發明的效果。又,若n為1,000以下之整數,則聚合物之操作性及生產性優異。
(數量平均分子量) 聚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在不損及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中,並無特別限制。聚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可設為例如:1,000以上100,000以下。另一方面,從可成為分子量較高之聚合物,且可適宜地顯示本發明之效果的觀點來看,聚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2,000以上,可為2,500以上,亦可為3,000以上。又,從生產性的觀點來看,聚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80,00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50,000以下。亦即,聚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2,000以上80,000以下。 在本說明書中記載之「數量平均分子量」係全為藉由凝膠滲透層析術(GPC)測量所求得之標準聚苯乙烯換算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詳細測量方法可根據實施例中記載的方法。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及比較例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非限於此等。
<測量及評價方法> 藉由以下方法,測量或評價各種物性。
[數量平均分子量] 分別將在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到之末端改性反應前之開環聚合物(封端前)與末端改性反應後之聚合物(封端後)作為試料,以標準聚苯乙烯換算分子量計,藉由凝膠滲透層析術(GPC),求得數量平均分子量(Mn)。具體的測量方法如下。
<在Mn小於15,000的情況下> Mn小於15,000的試料係如下測量。 使用四氫呋喃(THF)溶液作為溶析液。秤量以樹脂換算之試料10mg,使之溶解於1mL的上述溶析液中。使該溶液通過0.2μm的膜過濾器以製作測量樣品。測量條件設定如下。 (測量條件) 裝置:HLC-EcoSEC8320GPC (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 管柱:串聯連接3根KF-803 KF-802.5 KF-802(昭和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 溶析液:四氫呋喃 流速:0.9mL/分鐘 樣品注入量:30μL 管柱溫度:40℃ 標準聚苯乙烯:使用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 PSt Oligomer Kit(分子量589~98,900),並以3次式逼近。 檢測器:RI檢測器
<在Mn為15,000以上的情況下> Mn為15,000以上的試料係如下測量。 使用四氫呋喃(THF)溶液作為溶析液。秤量以樹脂換算之試料1.0mg,使之溶解於1mL的上述溶析液中。使該溶液通過0.2μm的膜過濾器以製作測量樣品。測量條件設定如下。 (測量條件) 裝置:HLC-8220GPC (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 管柱:串聯連接2根TSK-gel SuperMultiporeHZ-M(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 溶析液:四氫呋喃 流速:0.35mL/分鐘 樣品注入量:10μL 管柱溫度:40℃ 標準聚苯乙烯:使用GL Sciences股份有限公司製聚苯乙烯分子量Standard(分子量580~1,214,000),並以3次式逼近。 檢測器:RI檢測器
[末端羥基轉化率] 末端改性反應前後之聚β-甲基-δ-戊內酯之羥基轉化率,係分別將在實施例及比較例記載之開環聚合物(羥基封端前)與末端改性反應後之聚合物(羥基封端後)作為試料,並藉由 1H-NMR求得。具體的測量方法如下。 裝置:ECX-400(日本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 溶媒:氘代氯仿 計算方法:計算相對於聚β-甲基-δ-戊內酯之主鏈[-CH 2-O(C=O)]強度之鄰接於聚β-甲基-δ-戊內酯之末端羥基之亞甲基波峰(-CH 2-OH)強度比,從反應前後之強度比計算轉化率。
[實施例1] (1)反應步驟 將內容積500mL之玻璃製4口燒瓶進行氮氣置換,並投入異戊醇7.9g(90mmol)、β-甲基-δ-戊內酯231g(2,025mmol),升溫至60℃。向其中加入正丁基鋰(1.6M己烷溶液)0.84mL,於60℃攪拌60分鐘。 接著,於上述玻璃製4口燒瓶中裝入醋酸酐11.0g(108mmol)與已溶解在5.5g之β-甲基-δ-戊內酯的4-二甲基胺基吡啶0.55g(4.5mmol),於60℃攪拌60分鐘,得到包含聚合物之反應溶液。 (2)後處理步驟 將包含所得到之聚合物的反應溶液,藉由利用甲苯及水之萃取、及薄膜蒸發器(裝置名:分子蒸餾裝置MS-300、柴田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進行純化,得到聚合物155g(0.04mmol)。 將上述反應步驟之反應條件、聚β-甲基-δ-戊內酯之羥基轉化率、數量平均分子量顯示於表1。 又,所得到之聚合物係如前述通式(I)所示,R 1、R 2、n係如表2所示。
[實施例2~12] 除了在實施例1中,變更成表1所示之條件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聚合物。
[實施例13~16] 除了在實施例1中,變更成表1所示之條件,且藉由利用甲苯及水之萃取、在大量己烷中再沉澱、及80℃真空下減壓乾燥純化進行後處理步驟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聚合物。
[實施例17~18] 除了在實施例1中,變更成表1所示之條件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聚合物。
[實施例19~30] 除了在實施例1中,變更成表1所示之條件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聚合物。
[比較例1] 將內容積500mL之玻璃製4口燒瓶進行氮氣置換,並投入乙二醇5.6g(90mmol)、β-甲基-δ-戊內酯231g(2025mmol),升溫至60℃。向其中加入正丁基鋰(1.6M己烷溶液)0.78mL,於60℃攪拌60分鐘,進行開環聚合反應。 將包含所得到之開環聚合物的反應溶液,藉由利用甲苯及水之萃取、在大量己烷中再沉澱、及80℃真空下減壓乾燥進行純化。 於內容積500mL之玻璃製4口燒瓶中裝入經上述純化之開環聚合物,並裝入醋酸酐22.1g(216mmol),於100℃攪拌6小時,得到包含聚合物之反應溶液。 將包含所得到之聚合物的反應溶液,藉由利用甲苯及水之萃取、及蒸餾進行純化,得到聚合物114g(0.06mmol)。
[比較例2] 除了在比較例1中,變更成表1所示之條件以外,與比較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聚合物。
[比較例3] 將內容積500mL之玻璃製4口燒瓶進行氮氣置換,並投入乙二醇5.6g(90mmol)、β-甲基-δ-戊內酯231g(2,025mmol),升溫至60℃。向其中加入正丁基鋰(1.6M己烷溶液)0.84mL,於60℃攪拌60分鐘,進行開環聚合反應。 將包含所得到之聚合物的反應溶液,藉由利用甲苯及水之萃取、及薄膜蒸發器進行純化,得到聚合物135g(0.04mmol)。 所得到之聚合物係如下述結構式(II)所示,n、m係如表2所示。
[比較例4~6] 除了在比較例1中,變更成表1所示之條件以外,與比較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聚合物。
於實施例1~18、24、29、30及比較例4、5所得到之聚合物,係如前述通式(I)所示,R 1、R 2、n係如表2所示。 於實施例19~21、25、26及比較例1、2所得到之聚合物,係如前述通式(I-b)所示,R 1、R 2、n、m係如表2所示。 實施例22、23所得到之聚合物,係如前述通式(I-a)所示,R 1、R 2、n、m係如表2所示。 實施例27、28及比較例6所得到之聚合物,係如前述通式(I-e)所示,R 1、R 2、n、m係如表2所示。
[表1]
    開環聚合反應 末端改性反應      
醇化合物 鹼觸媒 溫度 末端改性劑 助觸媒 溫度 反應時間 轉化率 數量平均分子量
  MVL/OH mol量   對OH mol量 (℃)   對OH mol量   對OH mol量 (℃) (hr) (mol%) 封端前 封端後
實施例1 異戊醇 22.5 n-BuLi 0.015 60 醋酸酐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1 100 4,000 4,000
實施例2 異戊醇 22.5 n-BuLi 0.015 60 醋酸酐 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1 100 4,000 4,000
實施例3 異戊醇 22.5 n-BuLi 0.015 60 醋酸酐 6 0 60 6 100 4,000 4,000
實施例4 異戊醇 22.5 n-BuLi 0.015 60 醋酸酐 3 0 60 12 100 4,000 4,000
實施例5 異戊醇 22.5 n-BuLi 0.015 60 醋酸酐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50 2 100 4,100 4,100
實施例6 異戊醇 22.5 n-BuLi 0.015 60 醋酸酐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70 1 100 3,800 3,800
實施例7 異戊醇 22.5 n-BuLi 0.015 60 醋酸酐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80 1 100 3,800 3,800
實施例8 異戊醇 22.5 TBD 0.091 25 醋酸酐 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1 100 3,800 3,800
實施例9 異戊醇 22.5 DBU 0.489 25 醋酸酐 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1 100 4,000 4,000
實施例10 異戊醇 22.5 n-BuLi 0.015 60 醋酸酐 6 咪唑 10 60 5 100 4,100 4,100
實施例11 異戊醇 22.5 n-BuLi 0.015 60 醋酸酐 6 三乙胺 10 60 5 100 4,100 4,100
實施例12 異戊醇 22.5 n-BuLi 0.015 60 醋酸酐 6 吡啶 10 60 5 100 4,100 4,100
實施例13 異戊醇 108.6 n-BuLi 0.025 60 醋酸酐 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2 100 10,300 10,300
實施例14 異戊醇 273.8 n-BuLi 0.032 60 醋酸酐 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2 100 25,300 25,300
實施例15 異戊醇 542.9 n-BuLi 0.041 60 醋酸酐 3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2 100 48,000 48,000
實施例16 異戊醇 766.7 n-BuLi 0.045 60 醋酸酐 4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2 100 68,000 68,000
實施例17 鯨蠟醇 22.5 n-BuLi 0.015 60 醋酸酐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1 100 4,000 4,000
實施例18 1-癸醇 22.5 n-BuLi 0.014 60 醋酸酐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1 100 4,200 4,200
實施例19 乙二醇 11.3 n-BuLi 0.011 60 醋酸酐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1 100 4,200 4,200
實施例20 乙二醇 11.3 n-BuLi 0.007 60 丁酸酐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1 100 4,200 4,200
實施例21 乙二醇 11.3 n-BuLi 0.008 60 安息香酸酐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1 100 3,300 3,300
實施例22 1,4-丁二醇 11.3 n-BuLi 0.007 60 醋酸酐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1 100 4,100 4,100
實施例23 1,9-壬二醇 11.3 n-BuLi 0.007 60 醋酸酐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1 100 4,000 4,000
實施例24 異戊醇 24.0 n-BuLi 0.015 80 醋酸酐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80 1 100 3,900 3,900
實施例25 乙二醇 31.1 n-BuLi 0.043 60 醋酸酐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1 100 9,400 9,400
實施例26 乙二醇 52.2 n-BuLi 0.049 60 醋酸酐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1 100 13,900 13,900
實施例27 三羥甲丙烷 7.5 n-BuLi 0.009 60 醋酸酐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1 100 2,900 2,900
實施例28 三羥甲丙烷 34.5 n-BuLi 0.048 60 醋酸酐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0.05 60 1 100 18,700 18,700
實施例29 異戊醇 22.5 n-BuLi 0.015 25 乙醯氯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1.2 25 1 100 4,100 4,100
實施例30 異戊醇 22.5 n-BuLi 0.015 60 苯甲醯氯 1.2 4-二甲基胺基吡啶 1.2 60 1 100 3,300 3,300
比較例1 乙二醇 11.3 n-BuLi 0.007 60 醋酸酐 1.2 0 100 6 100 3,800 1,800
比較例2 乙二醇 52.2 n-BuLi 0.051 60 醋酸酐 1.2 0 100 6 100 13,900 6,700
比較例3 乙二醇 11.3 n-BuLi 0.007 60 0 0 - - 0 3,900 3,500
比較例4 異戊醇 22.5 n-BuLi 0.015 60 醋酸酐 1.2 0 100 6 100 4,100 2,500
比較例5 異戊醇 108.6 n-BuLi 0.025 60 醋酸酐 1.2 0 100 6 100 10,200 6,000
比較例6 三羥甲丙烷 34.5 n-BuLi 0.048 60 醋酸酐 1.2 0 100 6 100 18,700 8,800
[表2]
  R 1 R 2 n m
實施例1 (CH 3) 2CHCH 2CH 2 CH 3 25 -
實施例2 (CH 3) 2CHCH 2CH 2 CH 3 25 -
實施例3 (CH 3) 2CHCH 2CH 2 CH 3 25 -
實施例4 (CH 3) 2CHCH 2CH 2 CH 3 25 -
實施例5 (CH 3) 2CHCH 2CH 2 CH 3 25 -
實施例6 (CH 3) 2CHCH 2CH 2 CH 3 25 -
實施例7 (CH 3) 2CHCH 2CH 2 CH 3 25 -
實施例8 (CH 3) 2CHCH 2CH 2 CH 3 25 -
實施例9 (CH 3) 2CHCH 2CH 2 CH 3 25 -
實施例10 (CH 3) 2CHCH 2CH 2 CH 3 25 -
實施例11 (CH 3) 2CHCH 2CH 2 CH 3 25 -
實施例12 (CH 3) 2CHCH 2CH 2 CH 3 25 -
實施例13 (CH 3) 2CHCH 2CH 2 CH 3 90 -
實施例14 (CH 3) 2CHCH 2CH 2 CH 3 215 -
實施例15 (CH 3) 2CHCH 2CH 2 CH 3 420 -
實施例16 (CH 3) 2CHCH 2CH 2 CH 3 570 -
實施例17 C 10H 21 CH 3 24 -
實施例18 C 16H 33 CH 3 25 -
實施例19 X-CH 2CH 2 CH 3 13 13
實施例20 X-CH 2CH 2 n-Pr 13 13
實施例21 X-CH 2CH 2 Ph 11 11
實施例22 X-CH 2CH 2CH 2CH 2 CH 3 13 13
實施例23 X-C 9H 18 CH 3 12 12
實施例24 (CH 3) 2CHCH 2CH 2 CH 3 25 -
實施例25 X-CH 2CH 2 CH 3 40 40
實施例26 X-CH 2CH 2 CH 3 60 60
實施例27 CH 3CH 2C(CH 2)(CH 2-X) 2 CH 3 8 8
實施例28 CH 3CH 2C(CH 2)(CH 2-X) 2 CH 3 54 54
實施例29 (CH 3) 2CHCH 2CH 2 CH 3 25 -
實施例30 (CH 3) 2CHCH 2CH 2 Ph 25 -
比較例1 X-CH 2CH 2 CH 3 7 7
比較例2 X-CH 2CH 2 CH 3 28 28
比較例3 結構式(II) 10 10
比較例4 (CH 3) 2CHCH 2CH 2 CH 3 20 -
比較例5 (CH 3) 2CHCH 2CH 2 CH 3 51 -
比較例6 CH 3CH 2C(CH 2)(CH 2-X) 2 CH 3 25 25
表2中之標記係如下所述。 ・在R 1的欄中,「X」表示前述式(X)。 ・在R 2的欄中,「n-Pr」表示正丙基。 ・在R 2的欄中,「Ph」表示苯基。
在實施例中,可不造成分子量降低而製造較高分子量之經末端改性之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又,可以一鍋進行製造故而簡便,且可在較溫和的溫度條件進行反應。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本實施態樣之製造方法,特別適合於製造較高分子量之經末端改性之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
無。
無。
無。

Claims (7)

  1. 一種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包含在反應液中添加末端改性劑而進行末端改性反應之步驟,其中該反應液係使β-甲基-δ-戊內酯、醇化合物或水、與鹼觸媒反應而成。
  2. 如請求項1之製造方法,其係在添加該末端改性劑後,於反應溫度20~80℃進行末端改性反應。
  3. 如請求項1或2之製造方法,其中相對於該醇化合物之羥基,添加1.0~20.0莫耳當量之末端改性劑。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醇化合物係選自包含一元醇及多元醇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末端改性劑係選自包含酸酐及酸鹵化物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末端改性劑具有選自包含碳數1~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碳數2~20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烯基、碳數6~12之芳基、及碳數7~12之芳基烷基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以上100,000以下。
TW111140040A 2021-10-22 2022-10-21 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TW2023282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3309 2021-10-22
JP2021-173309 2021-10-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8272A true TW202328272A (zh) 2023-07-16

Family

ID=86058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0040A TW202328272A (zh) 2021-10-22 2022-10-21 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68347A1 (zh)
TW (1) TW202328272A (zh)
WO (1) WO202306834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15720A (ja) * 1987-03-03 1988-09-08 Kuraray Co Ltd 末端に官能基を有するラクト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H0228216A (ja) * 1988-07-15 1990-01-30 Kuraray Co Ltd 改質ポリアミド(イミド)の製造方法
JP2820982B2 (ja) * 1989-12-08 1998-11-05 株式会社クラレ アルキル―δ―バレロラクトン系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CN1085987C (zh) * 1995-04-19 2002-06-05 片冈一则 杂远螯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154039A1 (en) * 2019-03-14 2022-05-19 Lubrizol Advanced Materials, Inc. Multi-amine polyester dispersant made via an anhydride intermedi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8347A1 (ja) 2023-04-27
JPWO2023068347A1 (zh)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81127B2 (ja) 高分子化合物およびその合成方法
JP5113045B2 (ja) 高イソタクチックポリ(プロピレンオキシド)または高イソタクチックポリ(ブチレンオキシド)を直接製造するためのイソタクチック特異的触媒
TW505667B (en) New compounds having an element of group 11, 12 or 14 and a tridentate ligand, their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their use in particular as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JPH0320331A (ja) 溶剤可溶性ポリオルガノシルセスキオキサンの製造方法
US3367978A (en) 4-(phenoxy)phenols
JPH0768336B2 (ja) オリゴオキシエチレン側鎖を有するポリエーテル共重合体の製法
CN108569993B (zh) 含有手性环己二胺基的四齿氮氧对称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W202328272A (zh) β-甲基-δ-戊內酯系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CN108239102A (zh) 含水杨醛基的铝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25400A (zh) 一种氧化还原响应性金属卟啉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和聚乳酸的制备方法
KR102579270B1 (ko) 폴리에스테르 폴리올의 제조 방법
KR20050074613A (ko) 디(케텐 아세탈)의 제조 방법
JP3413279B2 (ja) フェノール性水酸基含有ラクトン開環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Okano et al. Ester Interchange Reaction Catalyzed by Lanthanoid Tri-2-propoxides.
CN108503576B (zh) 含邻苯二胺基的非对称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39017B (zh) 含水杨醛基的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6187130B2 (ja) 分解性ポリマー
CN108503801A (zh) 利用含邻苯二胺基的非对称铝配合物催化丙交酯聚合的方法
Gordon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2, 3-dialkyl-1, 4-butanediols and copolyesters containing these moieties
CN108503661A (zh) 含邻苯二胺基的非对称铝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03812A (zh) 利用含邻苯二胺基的非对称铝配合物催化己内酯聚合的方法
JP2649269B2 (ja) フタロシアニンジカルボン酸アルキルエステルーテレフタル酸アルキルエステル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72543B2 (ja) 生分解性改質剤および樹脂組成物
TW486493B (en) Propanediol derivative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copolyester using said propanediol derivative as comonomer
CN107935911A (zh) 含乙酰丙酮衍生物的非对称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