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7383A - 動態選頻方法及通信裝置 - Google Patents

動態選頻方法及通信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7383A
TW202327383A TW111150861A TW111150861A TW202327383A TW 202327383 A TW202327383 A TW 202327383A TW 111150861 A TW111150861 A TW 111150861A TW 111150861 A TW111150861 A TW 111150861A TW 202327383 A TW202327383 A TW 2023273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hannel
channel
scan
frequency band
radar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50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鼎哲
邱國泰
徐啟倫
Original Assignee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7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738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03Transmission of data between radar, sonar or lidar systems and remot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通信裝置,包括第一設備、第二設備以及控制電路。第一設備用於在第一通信通道中與無線通信設備建立無線鏈路。第二設備用於對第二通信通道執行預定時長的第一掃描以檢測第二通信通道上是否有任何雷達信號。回應於第一掃描滿足預定條件,控制電路控制第一設備將無線鏈路從第一通信通道移動到第二通信通道。

Description

動態選頻方法及通信裝置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零等待(zero-waiting)動態頻率選擇(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DFS)方法及使用該方法的裝置。
Wi-Fi網路廣泛用於當今的可擕式設備中。IEEE 802.11網路在 5GHz 和 2.4GHz 頻帶工作。5GHz頻帶有23個正交通道,2.4GHz頻帶只有3個正交通道。5GHz頻帶不是很擁擠且沒有干擾。然而,一些雷達技術(如軍用(military)雷達、衛星(satellite)通信和氣象(weather)雷達)使用5GHz頻帶,工作在5GHz頻帶的Wi-Fi設備必須執行通道分配方案,稱為“動態頻率選擇(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DFS)”,以避免與上述雷達技術發生衝突。執行DFS的實際機制、持續時間、雷達脈衝樣式(pattern)、功率水準和頻帶可能因國家和管轄區域而異。
IEEE 802.11 Wi-Fi 站點(station),在目標DFS通道中傳輸之前,必須通過在目標DFS通道上監聽雷達活動至少60秒來驗證其上沒有雷達活動。 然而,啟用DFS的Wi-Fi站點的用戶會覺得執行此DFS掃描所需的時間很長,很不方便。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通信裝置。該裝置包括第一設備、第二設備和控制電路。第一設備用於在第一通信通道中與無線通信設備建立無線鏈路。第二設備用於對第二通信通道執行第一預定時長(a predetermined period of time)的第一掃描以檢測第二通信通道上是否存在任何雷達信號。回應於第一掃描滿足預定條件,控制電路控制第一設備將無線鏈路從第一通信通道移動到第二通信通道。
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無線通信方法(頻道選擇方法),用於包括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的裝置。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利用第一設備在第一通信通道中與無線通信設備建立無線鏈路。利用第二設備對第二通信通道執行第一預定時長的第一掃描,以檢測第二通信通道上是否有雷達信號。回應於第一掃描滿足預定條件,控制第一設備將無線鏈路從第一通信通道移動到第二通信通道。
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通信裝置。該裝置包括:一個或多個天線和電路。該電路用於通過一個或多個天線在第一通信通道中與無線通信設備建立無線鏈路。第一通信通道具有第一頻帶,無線鏈路具有在第一頻帶內的第二頻帶。該電路回應於在對第一頻帶內的除第二頻帶之外的第三頻帶執行預定時長的掃描沒有檢測到雷達信號,使用第一頻帶擴展無線鏈路。
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線通信方法(頻帶擴展方法),該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通道中與無線通信設備建立無線鏈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具有第一頻帶,並且所述無線鏈路具有第二頻帶,所述第二頻帶在所述第一頻帶內,回應於通過對在所述第一頻帶內的除所述第二頻帶之外的第三頻帶執行預定時長的掃描沒有檢測到雷達信號,將所述無線鏈路的頻寬擴展到所述第一頻帶。
下面的描述是為了說明本發明的一般原理,不應理解為限制性的。 本發明的範圍最好參照所附請求項來確定。
下面的描述是為了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做出和使用本發明,並在專利申請及其需求的背景下提供下面的描述。對本文所述的實施例和一般原理和特徵的各種修改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發明並不旨在限於所示的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描述的原理和特徵一致的最寬範圍。
第1圖示出了5GHz Wi-Fi頻譜100的部分,包括需要主動監測雷達信號的部分。如第1圖所示,頻率1001和通道1002構成5GHz Wi-Fi頻譜100的部分。U-NII頻帶是由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定義的用於5GHz無線設備的監管域(regulatory domain), 它是 IEEE 802.11ac/n 設備和一些無線互聯網服務提供者(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使用的射頻頻譜的一部分,它在四個範圍上操作,即U-NII-1頻帶101、U-NII-2A頻帶102、U-NII-2C頻帶103和U-NII-3頻帶104。例如,U-NII-1頻帶101涵蓋5.15-5.25GHz 範圍,其包括通道36至48。U-NII-2A頻帶102涵蓋5.25-5.35GHz範圍,其包括通道52至64。U-NII-2A頻帶102受DFS雷達檢測和避免(avoidance)要求的約束。U-NII-2C頻帶103涵蓋5.47-5.725 GHz範圍,其包括通道100至140。U-NII-2C頻帶103也受DFS雷達檢測和避免要求的約束。U-NII-3頻帶104覆蓋5.725至5.850 GHz範圍,其包括通道 149至165。U-NII-3頻帶104的使用在歐盟和日本等一些管轄區域受到限制。相應地,第1圖中所示的5GHz Wi-Fi頻譜100可以包括DFS頻帶和非DFS頻帶,這可能因國家/地區而異,具體取決於當地的DFS規則。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無線通信設備的示意圖。
如第2圖所示,無線通信設備200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天線210、積體電路220、處理器230和記憶體240。天線210可以發送和接收射頻(radio frequency,RF)信號。積體電路220耦接到天線210,積體電路220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收發器221,收發器221可以從天線210接收RF信號,將它們轉換為基帶信號,並將基帶信號發送到處理器230。收發器221還可以將來自處理器230的基帶信號轉換成RF信號,並將RF信號發送到天線210。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220可以支援SU-MIMO(single-user multi-input multi-output,單用戶多輸入多輸出)的功能和MU-MIMO(multi-user 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用戶多輸入多輸出)的功能,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處理器230可為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處理器(general-purpose 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微控制器,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220可為Wi-Fi晶片,且積體電路220與處理器230可由片上系統(system-on-chip,SoC)來實現,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記憶體240可以是易失性記憶體(volatile memory)或非易失性記憶體。例如,易失性記憶體可以是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非易失性記憶體可以是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 ROM)、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EPROM)或電可擦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EEPROM),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此外,記憶體240可以存儲由處理器230執行以控制無線通信設備200的操作的指令或固件。
第3A圖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在CAC掃描之前無線通信設備使用的操作通道的頻帶。第3B圖示出根據第3A圖的實施例的在CAC掃描之後無線通信設備使用的操作通道的頻帶。
請參考第2圖和第3A-3B圖。在實施例中,無線通信設備200可以是DFS主設備(DFS master),其能夠主動掃描DFS通道,執行通道可用性檢查(channel availability check,CAC)並在通道可用性檢查之後執行週期性的線上服務監控(in-service monitoring,ISM)。此外,假設無線通信設備200能夠在其支援的頻帶300上與另一個無線通信設備(例如接入點、站點等)進行資料傳輸,該頻帶300具有由無線通信設備200支援的最大頻寬。在第3A圖所示的場景中,無線通信設備200可以通過在操作通道的非DFS頻帶301上建立的無線鏈路310向另一無線通信設備發送資料。操作通道320包括非DFS頻帶301和DFS頻帶302,其中非DFS頻帶301具有第一頻寬,DFS頻帶302具有第二頻寬。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於描述,第3A圖示出的非DFS頻帶301和DFS頻帶302在5GHz頻譜中是連續的。在一些情況下,第3A圖中的非DFS頻帶301和DFS頻帶302在5GHz頻譜中可以是不連續的。在一些實施例中,操作通道320的頻寬可以是20MHz、40MHz、80MHz等,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同時,由於無線通信設備200不具有關於DFS頻帶302中沒有雷達信號的通道的資訊,因此無線通信設備200在DFS頻帶302上執行CAC掃描60秒的時長。在60秒的CAC掃描之後無線通信設備200檢測到沒有任何雷達信號出現在DFS頻帶302中,無線通信設備200可以擴展無線鏈路310的頻寬以使用非DFS頻帶301和DFS頻帶302進行資料傳輸,即用於資料傳輸的無線鏈路310的整體頻寬可以顯著增加。
第4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無線通信設備的示意圖。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無線通信設備400可以包括第一設備410、第二設備420和控制電路430。第一設備410和第二設備420中的每一個可以是用於發送和接收RF信號的獨立的無線通信設備,例如第2圖所示的無線通信設備200。另外,第一設備410和第二設備420進行的RF信號的發送和接收由控制電路430協調,控制電路430可以由中央處理單元(CPU)、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或微控制器實施,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設備410和第二設備420可以是能夠對DFS頻帶中的通道執行CAC掃描的DFS主設備。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設備410的性能或硬體資源可以高於第二設備420的性能或硬體資源。例如,第一設備410可以是用於資料發送和接收的主要設備,因此第一設備410的性能和硬體要求更高。在第一設備410使用特定通道(例如,通道A)向其他無線通信設備發送資料或從其他無線通信設備接收資料時第二設備420可用於執行CAC掃描,因此第二設備420可使用具有較低的計算能力的硬體來實現。
第5A圖示出了根據第4圖的實施例的在CAC掃描之前無線通信設備使用的通道。第5B圖示出根據第5A圖的實施例的在CAC掃描之後無線通信設備改變的操作通道。
請參考第4圖和第5A-5B圖。在第5A圖所示的場景中,頻譜500中有多個通道,假設第一設備410在通道A中操作,即,通過通道A中的無線鏈路510向其他無線通信設備發送資料和從其他無線通信設備接收資料。通道A可能處於非 DFS頻帶或DFS頻帶。同時,控制電路430可以控制第二設備420從通道A以外的DFS通道中選擇目標DFS通道(例如通道B),並週期性地檢測目標DFS通道中是否有雷達信號60秒(即,CAC掃描),如第5A圖所示。
如果在60秒掃描之後在目標DFS通道(例如,通道B)上沒有檢測到雷達信號,則第二設備420可以通知控制電路430目標DFS通道(例如,通道B)可用。如果在60秒(或更長)掃描期間在目標DFS通道(例如,通道B)中檢測到任何雷達信號,則第二設備420可以將目標DFS通道(例如,通道B)添加到黑名單(blacklist)中30分鐘,即根據黑名單30分鐘內目標DFS通道將不被檢測和使用。之後,第二設備420可以選擇另一個目標DFS通道(例如通道C),並掃描選擇的目標DFS通道60秒,以確定選擇的目標DFS通道上是否有雷達信號。如果在選擇的目標DFS通道中檢測到任何雷達信號,則可以重複上述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當第一設備410在通道A中操作時,第一設備410還可以持續監測通道A是否存在雷達信號,這可以被視為“線上服務監測(In-service Monitoring)”。具體地,假定第一設備410在通道A中操作並且第二設備420經由60秒CAC掃描檢測到通道B(非操作通道)可用,當第一設備410檢測到通道A中出現雷達信號時或者當第一設備410確定通道A繁忙時,則第一設備410可以將用於資料發送和接收的無線鏈路510從通道A移到通道B。
例如,當第一設備410在操作通道中檢測到雷達信號或者第一設備410確定操作通道繁忙時,第一設備410將停止在當前操作通道上傳輸等待第二設備的檢測結果。在第二設備的預定時長的掃描結束第二設備的檢測結果是新通道可用時,第一設備410移動到新通道。假定無線通信設備400是接入點並且連接到一個或多個用戶端設備,在移動通道之前,無線通信設備400的第一設備410可以向連接的用戶端設備發送在IEEE 802.11規範中定義的“通道切換通告(channel switch announcement)”幀,以告知它們無線通信設備400將移動到哪個通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在第一設備410的當前操作通道中檢測到雷達信號時,第二設備420可以選擇可用的非DFS通道中的一個作為要移動到的目標通道,或者選擇固定通道作為要移動到的目標通道,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第一設備410已經成功地將操作通道從通道A移動到通道B之後,第二設備420可以選擇新的目標DFS通道(例如,通道C),並且週期性地檢測在新目標DFS通道上是否有任何雷達信號60 秒(即 CAC 掃描)。
因此,從無線通信設備400的角度看,因為第二設備420可以提前檢測到可用的目標DFS通道(即,沒有雷達信號被檢測到),無線通信設備400使用的無線鏈路510可以快速且無縫地從通道A改變到通道B。因此,無線通信設備400的使用者將不會察覺到改變操作通道的延遲,進而達到“零等待DFS”,提升用戶體驗。
第6A圖示出了根據第4圖的實施例的在CAC掃描之前無線通信設備使用的通道。第6B圖示出了根據第6A圖的實施例的在第一CAC掃描之後無線通信設備改變的操作通道。第6C圖示出了根據第6B圖的實施例的在第二CAC掃描之後無線通信設備改變的無線鏈路的頻寬。
請參考第4圖和第6A -6C圖。在第6A圖所示的場景中,頻譜600中有多個通道(例如,通道A到C等),假設第一設備410操作在通道A,即通過通道A中的無線鏈路610向其他無線通信設備發送資料和從其他無線通信設備接收資料。通道A可以在非DFS頻帶或DFS頻帶中。同時,控制電路430可以控制第二設備420從除通道A之外的DFS通道中選擇目標DFS通道(例如,通道B),並週期性地檢測在目標DFS通道的選定部分(即,頻帶602)中是否有任何雷達信號60秒(即,CAC掃描),如第6A圖所示。此外,第一設備410可以在具有更大頻寬的給定通道(即,通道A的頻帶601)中操作,同時第二設備420檢測目標DFS通道的選定部分(即,通道B的頻帶602)中是否有任何雷達信號。例如,為了便於描述,第一設備410可以在具有40MHz的全頻寬的通道A中操作,同時第二設備420可以檢測在目標DFS通道的選定部分中是否存在任何雷達信號,其中由於第二設備420中配備的硬體有限,選定部分可能具有20MHz的有限頻寬。然而,本發明不限於上述操作通道和選定部分的頻寬。應當注意,通道B的選定部分可以位於通道B的整個頻帶(即,頻帶603)內的任何位置。
如果在60秒掃描之後在目標DFS通道(例如,通道B)的選定部分(即,頻帶602)上沒有檢測到雷達信號,則第二設備420可以通知控制電路430目標DFS通道(例如,通道 B)的選定部分(即,頻帶602)可用。如果在60秒(或更長)掃描期間在目標DFS通道(例如,通道B)的選定部分(即,頻帶602)中檢測到任何雷達信號,則第二設備420可以將整個目標DFS通道(例如,通道B)加入黑名單30分鐘,即,根據黑名單,在30分鐘內目標DFS通道不會被檢測和使用。之後,第二設備420可以選擇新的目標DFS通道(例如通道C)的一部分(即頻帶605),並掃描新的目標DFS通道的選定部分60秒,以確定在新的目標DFS通道的選定部分(即頻帶605)上是否有任何雷達信號。如果在目標DFS通道的選定部分中檢測到任何雷達信號,則可以重複上述操作。應當注意,新的目標DFS通道的中心頻率可以高於或低於第一設備410的操作通道的中心頻率。
需要說明的是,當第一設備410操作在通道A時,第一設備410還可以持續監測通道A是否存在雷達信號,這可以被視為“線上服務監測(In-service Monitoring)”。具體地,假定第一設備410在通道A中操作並且第二設備420經由60秒CAC掃描檢測到目標DFS通道(例如,通道B)的選定部分可用,當第一設備410檢測到通道A中出現雷達信號或當第一設備410確定通道A繁忙時,則第一設備410可以將用於資料發送和接收的無線鏈路610從通道A移動到通道B。
例如,當第一設備410在操作通道中檢測到雷達信號或者第一設備410確定操作通道繁忙時,第一設備410將停止在操作通道上的傳輸等待第二設備的檢測結果。在第二設備的預定時長的掃描結束第二設備的檢測結果為新通道可用時,第一設備410移動到新通道。假定無線通信設備400是接入點並且連接到一個或多個用戶端設備,在移動通道之前,無線通信設備400的第一設備410可以向連接的用戶端設備發送IEEE 802.11規範中定義的“通道切換通告”幀,以告知它們無線通信設備400將移動到哪個通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在第一設備410的當前操作通道中檢測到雷達信號時,第二設備420可以選擇可用的非DFS通道中的一個作為要移動到的目標通道,或者選擇固定通道作為要移動到的目標通道,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應當注意,第二設備420仍然能夠檢測新目標通道(即,可以是DFS通道或非DFS通道)中的選定部分。
在第一設備410已經成功地將操作通道從通道A移動到通道B之後,第一設備410以先前由第二設備420檢測到的有限頻寬在通道B上操作。然後,第一設備410將在操作通道(即通道B)的全頻帶(即頻帶603)上執行線上服務監測(ISM)一預定時長(即線上服務(in-service) 監測CAC時長,例如60秒),以確定操作通道(即通道 B)的全頻帶(即頻帶 603)中是否存在任何雷達信號。同時,控制電路430可以控制第二設備420選擇新的目標DFS通道(例如通道C)的一部分(例如頻帶605),並週期性地檢測在新的目標DFS通道的選定部分是否有雷達信號。
因此,從無線通信設備400的角度看,因為第二設備420可以提前檢測到可用的目標DFS通道,所以無線通信設備400使用的無線鏈路610可以快速且無縫地從通道A改變到通道B。另外,可以使用硬體資源較少的第二設備420在有限頻帶內檢測可用的DFS通道,從而降低無線通信設備400的成本。在改變到先前由第二設備420檢測到的可用的新DFS通道之後,第一設備410執行線上服務監測(ISM)。當第一設備410檢測到新DFS通道的整個頻帶可用時(即,至少60秒未檢測到雷達信號),第一設備410可以將無線鏈路610從有限頻寬擴展到新DFS通道的全頻寬(即,從有限頻帶到新DFS通道的全頻帶)。
因此,無線通信設備400的使用者將不會察覺到改變操作通道的延遲,從而實現“零等待DFS”,提高用戶體驗,並降低無線通信設備的成本。此外,在預定時長通過線上服務監測在新操作通道的全頻帶內沒有檢測到雷達信號時,無線通信設備400進一步擴展新操作通道中的無線鏈路的頻寬,從而提高無線通信設備的性能。
第7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零等待動態選頻方法的流程圖。 請參考第4圖到第7圖。
步驟S710:利用第一設備410在第一通信通道中與無線通信設備建立無線鏈路。例如,無線鏈路可以使用第一通信通道(例如,通道A)的全頻帶(即,全頻寬),如第5A圖和第6A圖所示。
步驟S720:利用第二設備對第二通信通道執行第一預定時長的第一掃描,以檢測在第二通信通道上是否有雷達信號。例如,第一掃描可以指在第二通信通道(例如,第5A圖中的通道B)上執行的預定時長(例如,至少60秒)的CAC掃描,以檢測在第二通信通道上是否有雷達信號。或者,第一掃描可以指在第二通信通道的選定部分(例如,頻帶602)上的CAC掃描,如第6A圖和第6B圖所示。
步驟S730:回應於第一掃描滿足預定條件,控制第一設備將無線鏈路從第一通信通道移動到第二通信通道。例如,在第5A-5B圖的實施例中,預定條件可以指示第一設備確定第一通信通道繁忙並且在第一預定時長內通過第一掃描沒有在第二通信通道上檢測到雷達信號。另外,第一設備可以對第一通信通道執行第二預定時長的第二掃描,以檢測第一通信通道上是否存在任何雷達信號。在可選實施例中,預定條件可以指示在第二預定時長內,通過第二掃描在第一通信通道上檢測到雷達信號,並且在第一預定時長內通過第一掃描在第二通信通道上沒有檢測到雷達信號。因此,在滿足這兩個預定條件中的任何一個的情況下,第一設備410將無線鏈路從第一通信通道移動到第二通信通道。
此外,第6A-6C圖的實施例中的預定條件與第5A-5B圖的實施例中的預定條件相似。回應于無線鏈路被移動到第二通信通道的選定部分,第一設備410可以對第二通信通道的剩餘部分執行第三預定時長的第三掃描,因為第二設備420先前對第二通信通道的選定部分執行了第二掃描。因此,回應於在第三預定時長內通過第三掃描在第二通信通道的剩餘部分上沒有檢測到雷達信號,控制電路430可以控制第一設備410將無線鏈路擴展到整個第二通信通道。第二設備可以對第三通信通道的第二選定部分執行第四預定時長的第四掃描以檢測在第三通信通道的第二選定部分上是否有任何雷達信號。
其中,第一預定時長、第二預定時長、第三預定時長和第四預定時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零等待動態頻率選擇(DFS)方法及使用該方法的裝置,該方法以及裝置基於第一通信通道和第二通信通道上的掃描結果,其中在第一設備確定將無線鏈路從操作通道移動到目標DFS通道之前,能夠使用第二設備(例如,可以是比第一設備具有更少硬體資源或更低計算能力的設備)提前檢測目標DFS通道是否可用(例如,通過CAC掃描至少60秒)。從而可以快速無縫地將第一設備使用的無線鏈路從通道A改變到通道B,從而實現“零等待DFS”,提高用戶體驗。
本文描述的實施例可以完全採用硬體實現、完全採用軟體實現或使用包含硬體和軟體元素的實施方式實現。實施例可以使用軟體實現,包括但不限於應用軟體、固件、駐留軟體(resident software)、微代碼(microcode)等。
本文描述的步驟可以使用任何合適的控制器或處理器以及軟體應用來實現,軟體應用可以存儲在任何合適的存儲位置或電腦可讀介質上。軟體應用提供使處理器能夠使接收器執行這裡描述的功能的指令。
此外,實施例可以採用可訪問的電腦可用或電腦可讀介質的電腦程式產品的形式,提供程式碼以供電腦或任何指令執行系統使用,或者與電腦或者指令執行系統結合使用。出於描述的目的,電腦可用或電腦可讀介質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儲、通信、傳播或傳輸程式以供指令執行系統、設備使用或與指令執行系統、設備結合使用的任何設備。
介質可以是電子的、磁的、光的、電磁的、紅外的、半導體系統(或設備),或傳播介質。電腦可讀介質的示例包括半導體或固態記憶體、磁帶(magnetic tape)、可移動電腦磁片(diskette)、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硬磁片和光碟。光碟的當前示例包括DVD、光碟唯讀記憶體 (compact disk-read-only memory,CD-ROM)和光碟讀/寫(compact disk-read/write,CD-R/W)。
雖然本發明已經通過示例的方式並根據優選實施例執行了描述,但是應當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所公開的實施例。相反的,它旨在涵蓋各種修改和類似的佈置(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是顯而易見的)。 因此,所附請求項的範圍應給予最廣泛的解釋,以涵蓋所有此類修改和類似佈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100:Wi-Fi頻譜 1001:頻率 1002:通道 101:U-NII-1頻帶 102:U-NII-2A頻帶 103:U-NII-2C頻帶 104:U-NII-3頻帶 200:無線通信設備 210:天線 220:積體電路 230:處理器 240:記憶體 221:收發器 320:操作通道 301:非DFS頻帶 302:DFS頻帶 300:頻帶 400:無線通信設備 410:第一設備 420:第二設備 430:控制電路 500:頻譜 510:無線鏈路 600:頻譜 610:無線鏈路 601:通道A的頻帶 602:通道B的頻帶 603:頻帶 605:頻帶 610:無線鏈路 S710,S720,S730:步驟
通過參考附圖閱讀隨後的具體實施方式和實施例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其中: 第1圖示出了5GHz Wi-Fi頻譜100的部分,包括需要主動監測雷達信號的部分。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通信設備的示意圖。 第3A圖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通信設備在執行CAC掃描之前所使用的操作通道的頻帶。 第3B圖示出根據第3A圖的實施例的在CAC掃描之後無線通信設備使用的操作通道的頻帶。 第4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無線通信設備的示意圖。 第5A圖示出根據第4圖的實施例的在CAC掃描之前無線通信設備使用的通道。 第5B圖示出根據第5A圖的實施例的在CAC掃描之後由無線通信設備改變的操作通道。 第6A圖示出了根據第4圖的實施例的在CAC掃描之前由無線通信設備使用的通道。 第6B圖示出根據第6A圖的實施例在第一次CAC掃描之後無線通信設備改變的操作通道。 第6C圖示出根據第6B圖的實施例在第二次CAC掃描之後無線通信設備改變的無線鏈路的頻寬。 第7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零等待動態頻率選擇方法的流程圖。
S710,S720,S730:步驟

Claims (21)

  1. 一種通信裝置,包括: 第一設備,用於在第一通信通道中與無線通信設備建立無線鏈路; 第二設備,用於對第二通信通道執行第一預定時長的第一掃描,檢測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上是否有雷達信號;以及 控制電路,耦接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 其中,回應於所述第一掃描滿足預定條件,所述控制電路控制所述第一設備將所述無線鏈路從所述第一通信通道移動到所述第二通信通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預定條件指示所述第一設備確定所述第一通信通道繁忙並且在所述第一預定時長內通過所述第一掃描在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上沒有檢測到雷達信號。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設備對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執行第二預定時長的第二掃描,以檢測所述第一通信通道上是否有任何雷達信號。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預定條件指示在所述第二預定時長內通過所述第二掃描在所述第一通信通道上檢測到雷達信號,以及在所述第一預定時長內通過所述第一掃描在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上沒有檢測到雷達信號。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裝置,其中,回應於所述第二設備檢測到在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上有雷達信號,所述第二設備將所述第二通信通道加入黑名單,在預定持續時間,根據所述黑名單所述第二通信通道沒有被所述第一設備和所述第二設備檢測和使用。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裝置,其中,在從所述第一通信通道移動到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之前,所述第一設備發送通道切換通告幀以通知所述無線通信設備將所述無線鏈路移動到所述第二通信通道。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設備對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選定部分執行所述第一預定時長的第一掃描,以檢測在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選定部分上是否有任何雷達信號; 其中,回應於所述第一掃描滿足所述預定條件,所述第一設備將所述無線鏈路從所述第一通信通道移動到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選定部分。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裝置,其中,回應於所述無線鏈路被移動到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選定部分,所述第一設備對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剩餘部分執行第三預定時長的第三掃描以檢測在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剩餘部分上是否有任何雷達信號,並且所述第二設備對所述第三通信通道的第二選定部分執行第四預定時長的第四掃描以檢測在所述第三通信通道的第二選定部分上是否有任何雷達信號。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裝置,其中,回應於在所述第三預定時長內通過所述第三掃描在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剩餘部分上沒有檢測到雷達信號,所述第一設備將所述無線鏈路擴展到整個第二通信通道。
  10. 一種無線通信方法,用於包括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的裝置中,該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設備在第一通信通道中與無線通信設備建立無線鏈路; 利用所述第二設備對所述第二通信通道執行第一預定時長的第一掃描,以檢測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上是否有雷達信號; 回應於所述第一掃描滿足預定條件,控制所述第一設備將所述無線鏈路從所述第一通信通道移動到所述第二通信通道。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預定條件指示所述第一設備確定所述第一通信通道繁忙並且在所述第一預定時長內通過所述第一掃描在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上沒有檢測到雷達信號。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設備對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執行第二預定時長的第二掃描,以檢測所述第一通信通道上是否有任何雷達信號。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預定條件指示在所述第二預定時長內通過所述第二掃描在所述第一通信通道上檢測到雷達信號,以及所述第一預定時長內通過所述第一掃描在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上沒有檢測到雷達信號。
  14.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回應於所述第二設備檢測到在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上有雷達信號,控制所述第二設備將所述第二通信通道加入黑名單, 其中,根據所述黑名單,所述第二通信通道在預定持續時間內不被所述第一設備和所述第二設備檢測和使用。
  15.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在從所述第一通信通道移動到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之前,控制所述第一設備發送通道切換通告幀以通知所述無線通信設備將所述無線鏈路移動到所述第二通信通道。
  16.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方法,其中, 利用所述第二設備對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選定部分執行所述第一預定時長的第一掃描,以檢測在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選定部分上是否有任何雷達信號; 回應於滿足所述預定條件,控制所述第一設備將所述無線鏈路從所述第一通信通道移動到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選定部分。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回應於所述無線鏈路被移動到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選定部分,控制所述第一設備對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剩餘部分執行第三預定時長的第三掃描,以檢測在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剩餘部分上是否有任何雷達信號,並且控制所述第二設備對所述第三通信通道的第二選定部分執行第四預定時長的第四掃描以檢測在所述第三通信通道的第二選定部分上是否有任何雷達信號。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回應於在所述第三預定時長內通過所述第三掃描在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剩餘部分上沒有檢測到雷達信號,控制所述第一設備將所述無線鏈路擴展到整個第二通信通道。
  19. 一種通信裝置,包括: 一個或多個天線;以及 電路,用於通過所述一個或多個天線在第一通信通道中與無線通信設備建立無線鏈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具有第一頻帶,並且所述無線鏈路具有第二頻帶,所述第二頻帶在所述第一頻帶內, 其中,所述電路回應於通過對在所述第一頻帶內的除所述第二頻帶之外的第三頻帶執行預定時長的掃描沒有檢測到雷達信號,使用所述第一頻帶擴展無線鏈路。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頻帶為非動態頻率選擇頻帶,所述第三頻帶為動態頻率選擇頻帶,所述掃描為線上服務監測ISM掃描。
  21. 一種無線通信方法,包括, 在第一通信通道中與無線通信設備建立無線鏈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具有第一頻帶,並且所述無線鏈路具有第二頻帶,所述第二頻帶在所述第一頻帶內, 回應於通過對在所述第一頻帶內的除所述第二頻帶之外的第三頻帶執行預定時長的掃描沒有檢測到雷達信號,將所述無線鏈路的頻寬擴展到所述第一頻帶。
TW111150861A 2021-12-30 2022-12-30 動態選頻方法及通信裝置 TW2023273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94869P 2021-12-30 2021-12-30
US63/294,869 2021-12-30
US18/069,298 US20230217489A1 (en) 2021-12-30 2022-12-21 Method for zero-wait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18/069,298 2022-12-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7383A true TW202327383A (zh) 2023-07-01

Family

ID=86558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50861A TW202327383A (zh) 2021-12-30 2022-12-30 動態選頻方法及通信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17489A1 (zh)
EP (1) EP4207853A1 (zh)
CN (1) CN116390182A (zh)
TW (1) TW20232738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86814B2 (ja) * 2009-05-29 2012-02-29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609902B2 (ja) * 2012-02-17 2014-10-22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を行なう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を無線通信装置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397793B2 (en) * 2013-09-04 2019-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ar det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that uses 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
JP6423523B2 (ja) * 2015-04-09 2018-11-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通信システム、画像送信装置、画像送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07853A1 (en) 2023-07-05
CN116390182A (zh) 2023-07-04
US20230217489A1 (en)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39015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柔軟なクリアチャネル評価検出閾値を提供する技術
US8116694B2 (en)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beam training
US9961696B2 (en) Spectrum analysis and operation of a dual radio device
US958514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ouping and assigning channels in a network system
JP6833976B2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ランダムアクセス装置および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システム、端末ならびに基地局
US20050245269A1 (en) Channel scann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210068077A1 (en) Antenna element set selection system
US10244541B2 (en) Interference aware channel selection schemes
EP2587689B1 (en) RF transceiver with beamforming antenna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US9350483B2 (en) Mitigate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and non-Wi-Fi interference
US886157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beacon transmission
US11283475B1 (en) Radio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nd dynamic channel bandwidth management
US2011021156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beacon transmission
JP6981874B2 (ja) 複数周波数の指向性アクセス・ポイント通信
US886144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hannel selection
US2011020601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beacon transmission
EP2797240B1 (en) Antenna polarization optimiz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W202327383A (zh) 動態選頻方法及通信裝置
US11259310B2 (en) Mitigating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for a dual radio network device
US12022450B2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base stations using a shared frequency band, and corresponding base station and user device
JP6659042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900781B2 (en) Base st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US2022007093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ed spatial re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3014181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link-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40080733A9 (en) Mitigating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for a dual radio network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