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3050A - 耐光性提升膜 - Google Patents

耐光性提升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3050A
TW202323050A TW111134678A TW111134678A TW202323050A TW 202323050 A TW202323050 A TW 202323050A TW 111134678 A TW111134678 A TW 111134678A TW 111134678 A TW111134678 A TW 111134678A TW 202323050 A TW202323050 A TW 2023230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resistance
film
layer
light fastn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4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髙岡萌子
星野弘気
荒添鉄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3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305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優異的低反射性和耐光性且同時具有優異的重塗性的耐光性提升膜。解決方式:一種耐光性提升膜,其具備基材、和設置在前述基材的其中一表面側的耐光性提升層;作為對於波長380 nm~780 nm的光的平均值,前述耐光性提升層的擴散反射率為3%以下;前述耐光性提升層與前述基材相反側的表面的水接觸角未滿80°;作為對於波長310 nm~380 nm的光的平均值,前述耐光性提升膜的光線透過率為40%以下;前述耐光性提升層含有光安定劑。

Description

耐光性提升膜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能夠使用於顯示體等的耐光性提升膜。特別地,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耐光性提升膜,其適用於積層有抗反射層的顯示體等。
在液晶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等的顯示體中,從外部入射到顯示面的光產生反射,觀看者有時候會難以識別顯示內容。從減低這種來自外部光的反射的觀點考量,有時候會對顯示體的顯示面施加用來抗反射的處理。作為其中之一,專利文獻1公開了將透明支撐體上具有至少1層低折射率層的抗反射膜設置於顯示體的顯示面。
此外,在顯示體的顯示面刮傷的情況下,顯示內容也變得難以識別。特別是,由於這種刮傷通常會永久地殘留在顯示面,從而也損害了顯示體作為商品的價值。從防止這種刮傷的觀點考量,有時候會對顯示體的顯示面施加用來防止刮傷的處理。作為其中之一,專利文獻2公開了將依序具備透明基材、硬塗層、中間層、抗反射層的光學積層體設置於顯示體的顯示面。該光學積層體具備用於防止刮傷的硬塗層和用於抗反射的抗反射層,在防止刮傷的同時,也能夠期待對於上述的抗反射有一定的效果。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第2010-152311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特開第2017-16189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但是,像專利文獻2公開的光學積層體那樣具備硬塗層的以往的光學積層體,在長時間暴露於外部光線的情況下,會有硬塗層從基材剝落、色調產生變化的問題存在。特別是,在將該光學積層體使用於暴露於陽光下的車載用的顯示體、戶外裝置用的顯示體的情況下,容易發生這些問題。
此外,將由抗反射層的材料所構成的塗佈液塗佈於硬塗層上時,有時會產生塗佈液的排斥,難以良好地形成抗反射層。特別地,抗反射層的形成與具備基材和硬塗層的硬塗膜的製造有時候可以獨立地進行。亦即,有時候會預先準備(或從外部購入)具備基材和硬塗層的硬塗膜,形成所需的抗反射層於該硬塗膜的硬塗層側的表面。在這種情況下,與透過一系列步驟形成硬塗層和抗反射層的情況相比,變得難以嚴格控制製造時的條件等,良好地形成抗反射層的難度增加。
此時,需要一種可實現能夠充分降低抗反射的低反射性,並具有即使長時間暴露於外部光線也難以產生層剝離、色調的變化等的耐光性,同時在積層抗反射層的材料時具備良好的重塗性的耐光性提升膜。
本發明是鑑於這樣的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優異的低反射性和耐光性,且同時具有優異的重塗性的耐光性提升膜。 [用以解決問題的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第一,本發明提供一種耐光性提升膜,其具備基材、和設置在前述基材的其中一表面側的耐光性提升層,其特徵在於:作為對於波長380 nm~780 nm的光的平均值,前述耐光性提升層的擴散反射率為3%以下;前述耐光性提升層的與前述基材相反側的表面之水接觸角未滿80°;作為對於波長310 nm~380 nm的光的平均值,前述耐光性提升膜的光線透過率為40%以下;前述耐光性提升膜含有光安定劑(發明1)。
上述發明(發明1)的耐光性提升膜透過滿足上述的光線透過率和含有光安定劑的耐光性提升層,發揮優異的耐光性。進一步地,透過滿足上述水接觸角的條件,能夠將抗反射層的材料良好地塗佈於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上(亦即,表現出優異的重塗性),由此得到的附有抗反射層的耐光性提升膜透過滿足上述的擴散反射率,表現出優異的低反射性。
在上述發明(發明1)中,前述光安定劑以受阻胺類光安定劑為佳(發明2)。
在上述發明(發明1、2)中,前述耐光性提升膜中由CIE1976L*a*b*表色系定義的色度a*與根據JIS B7751:2007對前述耐光性提升膜實施400小時的紫外線碳弧燈型的耐光性試驗後的前述色度a*之差的絕對值以0以上、3以下為佳(發明3)。
在上述發明(發明1~3)中,前述耐光性提升膜中由CIE1976L*a*b*表色系定義的色度b*與根據JIS B7751:2007對前述耐光性提升膜實施400小時的紫外線碳弧燈型的耐光性試驗後的前述色度b*之差的絕對值以0以上、3以下為佳(發明4)。
在上述發明(發明1~4)中,前述耐光性提升層的與前述基材相反的表面側,以積層有抗反射層的表面為佳(發明5)。
在上述發明(發明1~5)中,前述耐光性提升膜以作為構成顯示體的元件使用為佳(發明6)。
在上述發明(發明6)中,前述顯示體以車載用的顯示體或戶外裝置用的顯示體為佳(發明7)。 [發明功效]
本發明的耐光性提升膜能夠實現優異的低反射性和耐光性,且同時具有優異的重塗性。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將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具備基材、和設置在所述基材的其中一表面側的耐光性提升層。
接著,作為對於波長380 nm~780 nm的光的平均值,上述耐光性提升層的擴散反射率以3%以下為佳。此外,上述耐光性提升層的與前述基材相反側的表面之水接觸角以未滿 80°為佳。此外,作為對於波長310 nm~380 nm的光的平均值,上述耐光性提升膜的光線透過率以40%以下為佳。進一步地,上述耐光性提升層以含有光安定劑為佳。
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透過滿足上述的擴散反射率,在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上形成抗反射層而得到的附有抗反射層的耐光性提升膜表現出優異的低反射性。此外,在顯示面積層有附有所述抗反射層的耐光性提升膜的顯示體中,由反射引起的眩光被抑制,可成為高可視性(visibility)的顯示。
此外,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透過滿足上述的水接觸角條件,在將抗反射層的材料(特別是,抗反射層形成用的組成物的塗佈液)塗佈於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上的情況下,可抑制所述材料的排斥發生,表現出優異的重塗性。藉此,可抑制所形成的塗膜的缺陷的產生,可形成良好的抗反射層。
進一步,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透過滿足上述的光線透過率且耐光性提升層含有光安定劑,耐光性提升層和基材之間的密著性、耐光性提升層和積層在其上的抗反射層之間的密著性等提升,即使在長時間暴露於光線的情況下,也可抑制構成耐光性提升膜的層的剝離,此外,也難以產生耐光性提升層的色調的變化。亦即,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具有優異的耐光性。
1. 耐光性提升膜的物理性質 (1) 擴散反射率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中,作為對於波長380 nm~780 nm的光的平均值,耐光性提升層的擴散反射率以3%以下為佳。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透過滿足所述擴散反射率的條件,而具有優異的低反射性。從這個觀點考量,上述擴散反射率以2.5%以下為佳、以2%以下為較佳、以1.6%以下為特別佳、以1.4%以下為進一步佳。另外,上述擴散反射率的下限值通常為0%以上,可以為0.1%以上、特別可以為0.5%以上、進一步可以為0.8%以上。上述擴散反射率的測定方法的詳細情況如後述的試驗例所示。
(2) 水接觸角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中,耐光性提升層的與基材相反側的表面的水接觸角以未滿80°為佳。藉此,耐光性提升層膜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表現出優異的重塗性。從這個觀點考量,上述水接觸角以76°以下為佳、以72°以下為特別佳、以70°以下為進一步佳。另外,上述水接觸角的下限值通常為0°以上、可以為20°以上、特別可以為40°以上,進一步可以為60°以上。上述水接觸角的測定方法的詳細情況如後述的試驗例所示。
(3) 光線透過率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中,作為對於波長310 nm~380 nm的光(近紫外區域的光)的平均值,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的光線透過率以40%以下為佳。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透過滿足所述光線透過率的條件和含有光安定劑的耐光性提升層,而具有優異的耐光性。從這個觀點考量,上述光線透過率以35%以下為佳、以30%以下為特別佳、以25%以上為進一步佳。另外,上述光線透過率的下限值通常為0%以上、可以為1%以上、特別可以為5%以上、進一步可以為10%以上。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中,作為對波長380 nm~420 nm的光(紫外區域的光)的平均值得到的光線透過率以98~30%為佳、以95~50%為較佳、以92~70%為特別佳、以90~80%為進一步佳。由於對於波長380 nm~420 nm的光的光線透過率在上述範圍內,因此對於波長310 nm~380 nm的光線透過率容易滿足上述範圍。
另外,上述光線透過率的測定方法的詳細情況如後述的試驗例所示。
(4) 色度的變化 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中,由CIE1976L*a*b*表色系定義的色度a*(以下,有時稱為色度a*的「初始值」)以-10~10為佳、以-5~5為較佳、以-2~2為特別佳、以-1~1為進一步佳、以-0.5~0.5為最佳。透過色度a*的初始值在上述範圍內,使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的顯示體的顯示內容可以容易地以適當的色調被觀看者識別。
然後,在根據JIS B7751:2007對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實施400小時的紫外線碳弧燈型的耐光性試驗的情況下,所述耐光性試驗後的耐光性提升膜的色度a*與上述的色度a*的初始值之差的絕對值以3以下為佳、以2以下為較佳、以1以下為特別佳、以0.5以下為進一步佳、以0.1以下為最佳。如前所述,由於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表現出優異的耐光性,因此耐光性試驗前後的色度a*之差的絕對值容易落入上述範圍內。並且,由於所述差的絕對值在上述範圍內,即使在將使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的顯示體長時間暴露於光線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色調的變化,長期地顯示適當的顯示內容。另外,上述差的絕對值的下限值通常為0以上、特別可以為0.001以上、進一步可以為0.01以上。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中,由CIE1976L*a*b*表色系定義的色度b*(以下有時稱為色度b*的「初始值」)以-10~10為佳、以-5~5為較佳、以-2~2為特別佳、以-1~1為進一步佳。透過色度b*的初始值在上述範圍內,使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的顯示體的顯示內容可以容易地以適當的色調被觀看者識別。
然後,在根據JIS B7751:2007對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實施400小時的紫外線碳弧燈型的耐光性試驗的情況下,所述耐光性試驗後的耐光性提升膜的色度b*與上述的色度b*的初始值之差的絕對值以3以下為佳、以2以下為佳、以1以下為特別佳、以0.5以下為進一步佳、以0.1以下為最佳。如前所述,由於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表現出優異的耐光性,因此耐光性試驗前後的色度b*之差的絕對值容易落入上述範圍內。並且,由於所述差的絕對值在上述範圍內,即使在將使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的顯示體長時間暴露於光線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色調的變化,長期地顯示適當的顯示內容。上述差的絕對值的下限值通常為0以上、可以為0.001以上、特別可以為0.01以上、進一步可以為0.05以上。
上述色度的測定和耐光性試驗的詳細情況如後述的試驗例所記載。
(5) 霧度值 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中,從容易確保充分的透明性的觀點考量,霧度值以40%以下為佳、以30%以下為特別佳,從容易有效地抑制影像光產生散射,部分眩光現象(以下有時稱為「眩光」)的發生的觀點考量,以25%以下為佳、以20%以下進一步佳。此外,在使用了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的顯示體中,從抑制眩光的觀點考量,霧度值以1%以上為佳,從賦予防眩性的觀點考量,以2%以上為佳、以4%以上為特別佳、以5%以上為進一步佳、以5.5%以上為最佳。另外,上述霧度值是根據JIS K7136:2000進行測定的,其詳細的測定方法如後述的試驗例所記載。
(6) 全光線透過率 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中,從容易確保充分的透明性的觀點考量,全光線透過率以80%以上為佳、以85%以上為較佳、以88%以上為特別佳、以91%以上為進一步佳。另一方面,上述全光線透過率的上限值通常為100%以下,可以為99%以下、特別可以為98%以下、進一步可以為95%以下。另外,上述全光線透過率是根據JIS K7361-1:1997進行測定的,其詳細的測定方法如後述的試驗例所記載。
(7) 透過清晰度 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中,在透過梳寬為0.125 mm、0.25 mm、0.5 mm、1.0 mm及2.0 mm的光梳顯示透過清晰度的合計值的情況下,透過清晰度(圖像清晰度)以250%以上、500%以下為佳。藉此,在使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的顯示體中,容易清晰地識別顯示內容。其中,從抑制眩光發生的觀點考量,以280%以上為佳,進一步從前述的擴散反射率的值容易落入所期望範圍的觀點考量,以300%以上為較佳、以350%以上為特別佳、以380%以上為進一步佳,其中以400%以上為佳、以440%以上為最佳。此外,上述透過清晰度以495%以下為佳,從賦予防眩性的觀點考量,以485%以下為佳、以480%以下為特別佳、以475%以下為進一步佳。另外,上述透過清晰度的測定方法的詳細情況如後述的試驗例所記載。
(8) 60°光澤度 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中,從抑制眩光發生的觀點考量,在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測定的60°光澤度以30%以上為佳,從上述擴散反射率容易落入所期望的範圍的觀點考量,以40%以上為較佳、以50%以上為特別佳、以60%以上為進一步佳、以80%以上為最佳。此外,上述60°光澤度以160%以下為佳、以158%以下為較佳,從容易發揮所期望的防眩性的觀點考量,以150%以下為佳、以135%以下為特別佳、以125%以下為進一步佳。上述60°光澤度是根據JIS Z8741:1997進行測定的,其詳細的測定方法如後述的試驗例所記載。
(9) 鉛筆硬度 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中,根據JIS K5600-5-4:1999在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透過鉛筆法測定的刮痕硬度(鉛筆硬度)以H以上為佳、以2H以上為特別佳、以3H以上為進一步佳。另一方面,所述鉛筆硬度以9H以下為佳、以8H以下為較佳、以7H以下為特別佳、以6H以下為進一步佳,其中以5H以下為佳、以4H以下為最佳。由於具有這樣的鉛筆硬度,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容易發揮所期望的硬度·耐擦傷性,在使用於顯示體的表面時,發揮優異的表面保護性,特別地,因為表面不易刮傷,所以容易良好地保持顯示體的美觀。另外,上述鉛筆硬度的詳細測定方法如後述的試驗例所記載。
(10) 耐擦傷性 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中,根據JIS K5600-5-10,使用#0000的鋼絲絨,以250 g/cm 2的荷重,在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來回摩擦10 cm、10次之後,以所述表面不產生傷痕為佳。藉此,在使用於顯示體的表面時,發揮優異的表面保護性,特別地,因為表面不易刮傷,所以可良好地保持顯示體的美觀。另外,上述耐擦傷性的詳細試驗方法如後述的試驗例所記載。
(11) 密著性 根據JIS B7751:2007對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實施400小時的紫外線碳弧燈型的耐光性試驗後,根據JIS K5600-5-6,以切割刀形成100個1 mm見方的網格於耐光性提升層上,接著,在23℃、50%RH的環境下,使用刮刀將黏著帶貼附於上述網格30秒後,沿90°方向剝離黏著帶時,未從基材分離而殘留在基材的耐光性提升層的網格個數以90個以上為佳、以95個以上為特別佳、以99個以上為進一步佳、以100個為最佳。透過滿足上述個數,所得到的耐光性提升膜發揮優異的層間密著性,特別是優異的耐光性。另外,上述密著性的詳細試驗方法如後述的試驗例所記載。
(12) 全反射率 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中,在抗反射層形成前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的全反射率(%)未滿2%時,容易滿足上述擴散反射率,即使在抗反射層形成後,也容易發揮優異的低反射性。在這種情況下,抗反射層形成後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的全反射率(%)以1.5%以下為佳、以1.2%以下為特別佳、以1.0%以下為進一步佳。所述全反射率(%)的下限值通常為0%以上。藉此,發揮特別優異的低反射性。
另一方面,從即使在抗反射層形成後也容易發揮優異的低反射性的觀點考量,在抗反射層形成前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的全反射率(%)為2%以上的情況下,從抗反射層形成前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的全反射率(%)減去抗反射層形成後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的全反射率(%)所得到的全反射率的差以1.5點以上為佳、以2.0點以上為特別佳、以2.5點以上為進一步佳。藉此,容易滿足上述的擴散反射率,在對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形成抗反射層的情況下,發揮良好的抗反射性。另外,上述全反射率的差的上限值並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以為10點以下、特別可以為6點以下、進一步可以為4點以下。上述全反射率的詳細試驗方法如後述的試驗例所記載。
2. 構成耐光性提升膜的各元件 (1) 基材 作為構成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的基材,並沒有特別限定,但以使用具有預定的透明性的樹脂膜為佳。作為這樣的樹脂膜,可列舉出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的聚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等的聚烯烴膜,玻璃紙(cellophane)、二乙醯纖維素(diacetyl cellulose)膜、三乙醯纖維素(triacetyl cellulose)膜、乙醯丁酸纖維素(acetyl cellulose butyrate)膜、聚氯乙烯膜、聚偏二氯乙烯膜、聚乙烯醇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碸膜、聚醚醚酮膜、聚醚碸膜、聚醚醯亞胺膜、氟樹脂膜、聚醯胺膜、丙烯酸樹脂膜、聚氨酯樹脂膜、降莰烯類聚合物膜、環烯烴類聚合物膜、環狀共軛二烯類聚合物膜、乙烯基脂環烴聚合物膜等的樹脂膜或前述之積層膜。其中,從機械強度等方面考量,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聚碳酸酯膜、三乙醯纖維素膜、降莰烯類聚合物膜等為佳,從與耐光性提升膜的密著性的觀點考量,以三乙醯纖維素膜為特別佳。
此外,在上述基材中,以提高與設置於其表面的層(特別是耐光性提升層)的密著性為目的,能夠依照期望對一面或兩面透過底漆(primer)處理、氧化法、凹凸化法等施加表面處理。作為氧化法,可列舉出例如電暈放電處理、鉻酸處理、火焰處理、熱風處理、臭氧·紫外線處理等,作為凹凸化法,可列舉出例如噴砂處理法、溶劑處理法等。這些表面處理法可以根據基材的種類適當地選擇,但一般來說,從提高密著性的效果和操作性等方面來看,以使用電暈放電處理法為佳。
從操作性的觀點考量,基材的厚度以10 μm以上為佳、以20 μm以上為較佳,從應用於顯示體時的表面保護性、減緩施加衝擊時對顯示體的影響的觀點考量,以40 μm以上為佳、以60 μm以上為特別佳、以75 μm以上為進一步佳。此外,基材的厚度以250 μm以下為佳、以225 μm以下為較佳,從薄型化的觀點和容易滿足前述的光學物理性質的觀點考量,以200 μm以下為佳,其中以150 μm以下為佳、以110 μm以下為進一步佳、以90 μm以下為最佳。
(2) 耐光性提升層 構成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的耐光性提升層可由任何材料形成,只要含有光安定劑,同時可以達成前述的擴散反射率、水接觸角和對波長310 nm~380 nm的光線透過率即可。
作為耐光性提升層的合適材料的一例,可列舉出含有固化性成分(A)、紫外線吸收劑(B)、光安定劑(C)、整平劑(D)、填料(E)的塗佈組成物。然後,耐光性提升層以固化所述塗佈組成物而形成者為佳。
(2-1) 固化性成分(A) 固化性成分(A)是透過活性能量射線、熱等的觸發而固化的成分,可列舉出例如活性能量射線固化性成分、熱固化性成分等。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層中,從所形成的耐光性提升層的硬度、基材的耐熱性等的觀點考量,以使用活性能量射線固化性成分為佳。
作為活性能量射線固化性成分,以能夠透過活性能量射線的照射固化而發揮預定的硬度且實現前述的物理性質者為佳。
作為具體的活性能量射線固化性成分,可列舉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類單體、(甲基)丙烯酸酯類預聚物、活性能量射線固化性聚合物等,其中以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類單體及/或(甲基)丙烯酸酯類預聚物為佳,以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類單體為較佳。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類單體和(甲基)丙烯酸酯類預聚物可以分別單獨使用,或者可以組合使用兩者。另外,在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酯((meth)acrylate)是指丙烯酸酯(acrylate)和甲基丙烯酸酯(methacrylate)兩者。這同樣適用於其他類似的用語。
作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類單體,可列舉出例如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羥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己內酯改性二(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環氧乙烷改性磷酸二(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化二(甲基)丙烯酸環己酯、三聚異氰酸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性二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丙烷改性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參(丙烯醯氧基乙基) 三聚異氰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性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乙烷改性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內酯改性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的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這些可以單獨使用1種,也可以2種以上組合使用。
另一方面,作為(甲基)丙烯酸酯類預聚物,可列舉出例如聚酯丙烯酸酯類、環氧丙烯酸酯類、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類、多元醇丙烯酸酯類等的預聚物。
作為聚酯丙烯酸酯類預聚物,例如,能夠透過將多元羧酸和多元醇藉由縮合而得到的在兩末端具有羥基之聚酯寡聚物的羥基,以(甲基)丙烯酸進行酯化,或是將環氧烷(alkylene oxide)附加在多元羧酸而得到的寡聚物的末端之羥基,以(甲基)丙烯酸進行酯化來得到。
環氧丙烯酸酯類預聚物,例如,能夠透過使(甲基)丙烯酸與較低分子量的雙酚型環氧樹脂、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等的環氧乙烷環進行反應而酯化來得到。
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類預聚物,例如,能夠將由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與聚異氰酸酯的反應而得到的聚氨酯寡聚物,以(甲基)丙烯酸進行酯化來得到。
多元醇丙烯酸酯類預聚物,例如,能夠將聚醚多元醇的羥基,以(甲基)丙烯酸進行酯化來得到。
以上的預聚物可以單獨使用1種,也可以2種以上組合使用。
此外,作為活性能量射線固化性成分,以使用有機無機混合樹脂為佳。作為有機無機混合樹脂,可列舉出以透過矽烷偶合劑等將具有聚合性不飽和基團的有機化合物與二氧化矽等的無機微粒結合而成的物質為佳。另外,有機無機混合樹脂中所含的無機微粒與後述的微粒和奈米粒子是不同的,由於它具有作為黏著劑的功能,所以能夠使形成的耐光性提升層的硬度提高。
(2-2) 紫外線吸收劑(B) 紫外線吸收劑(B)因為有助於實現前述對波長310 nm~380 nm的光線透過率有關的物理性質,故以包含在塗佈組成物中為佳。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B)的例子,並沒有特別限制,可列舉出例如三嗪類化合物、二苯甲酮類化合物、苯並三唑類化合物、苯甲酸酯(benzoate)類化合物、苯并惡嗪酮(benzoxazinone)類化合物、柳酸苯酯(phenyl salicylate)類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cyanoacrylate)類化合物、鎳錯鹽化合物(nickel complex)等。這些可以單獨使用1種,也可以2種以上組合使用。上述之中,以三嗪類化合物、二苯甲酮類化合物或苯並三唑類化合物為佳,以三嗪類化合物為特別佳。
作為上述三嗪類化合物的例子,可列舉出2,4-雙[2-羥基-4-丁氧基苯基]-6-(2,4-二丁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二(2,4-二甲苯基)-1,3,5-三嗪-2-基]-5-辛氧基苯酚等。
作為上述二苯甲酮類化合物的例子,可列舉出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水合物、2-羥基-4-n-辛氧基二苯甲酮等。
作為上述苯並三唑類化合物的例子,可列舉出2-(2-羥基-5-三級丁基苯基)-2H-苯並三唑、辛基-3-[3-三級丁基-4-羥基-5-(5-氯-2H-苯並三唑-2-基)苯基]丙酸酯、2-乙基己基-3-[3-三級丁基-4-羥基-5-(5-氯-2H-苯並三唑-2-基)苯基]丙酸酯等。
從容易達成與前述對波長310 nm~380 nm的光線透過率有關的物理性質、色度的變化和密著性相關的物理性質等的觀點考量,相對於100質量份的固化性成分(A),塗佈組成物中紫外線吸收劑(B)的含量以0.1質量份以上為佳、以1質量份以上為佳、以2質量份以上為特別佳、以3質量份以上為進一步佳。此外,相對於100質量份的固化性成分(A),紫外線吸收劑(B)的含量以10質量份以下為佳、以8質量份以下為較佳、以6質量份以下為特別佳、以4質量份以下為進一步佳。藉此,塗佈組成物的塗佈性變得良好,容易形成膜厚均勻的耐光性提升層,前述的水接觸角傾向於容易滿足所需的範圍。
(2-3) 光安定劑(C) 如前所述,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層含有光安定劑(C)。因此,用於形成耐光性提升層的塗佈組成物以含有光安定劑(C)為佳。藉此,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容易達成與色度的變化和密著性相關的物理性質,容易具有優異的耐光性。
作為光安定劑(C)的例子,並沒有特別限定,可列舉出例如受阻胺類光安定劑、二苯基酮類光安定劑、苯並三唑類光安定劑等。這些光安定劑(C) 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2種以上組合使用。
在上述的光安定劑(C)的例子中,從容易實現優異的耐光性的觀點考量,以使用受阻胺類光安定劑為佳。在此,受阻胺是指在胺基的兩側具有取代基的胺。本實施形態中的受阻胺類光安定劑,以包含至少一種由下述通式(I)構成的骨架之化合物為佳。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式中,R 1表示氫原子或烷基。)
本實施形態中的受阻胺類光安定劑,以上述通式(I)中的R 1以烷基為佳、以碳原子數為1~4的烷基為特別佳、以甲基為進一步佳。亦即,本實施形態中的受阻胺類化合物,以具有N-烷基骨架為佳、以具有N-C 1~C 4烷基骨架為特別佳、以具有N-CH 3骨架為進一步佳。
本實施形態中的受阻胺類光安定劑,以具有1個或2個以上由上述通式(I)構成的骨架為佳,以具有1~10個為較佳、以具有1~7個為特別佳、以具有1~4個為進一步佳、以具有1~2個為最佳。上述通式(I)構成的骨架可以存在於受阻胺類光安定劑的末端、可以存在於側鏈、也可以存在於末端和側鏈。在受阻胺類光安定劑具有1個或2個由上述通式(I)構成的骨架的情況下,以在側鏈具有它們為佳。
在受阻胺類光安定劑具有2個以上由上述通式(I)構成的骨架的情況下,各個R 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實施形態中的受阻胺類光安定劑,以-COO-骨架的氧原子與由上述通式(I)構成的骨架的第4個碳原子結合而成的化合物為佳。
作為本實施形態中的受阻胺類光安定劑,以由下述結構式(A)表示的化合物或由下述結構式(B)表示的化合物為特別佳。 [化2]
Figure 02_image004
(式中,n為1以上的整數。) [化3]
Figure 02_image006
(式中,m為1以上的整數。)
上述結構式(A)表示的化合物中,n以1~20為佳、以3~15為特別佳、以5~10為進一步佳。
上述結構式(B)表示的化合物中,m以1~20為佳、以3~15為特別佳、以5~10為進一步佳。上述式中,R 2以烷基為佳、以碳原子數為1~4的烷基為特別佳、以甲基為進一步佳。
雖然上述結構式(A)表示的化合物和上述結構式(B)表示的化合物也能夠分別單獨使用,但以混合使用為佳。
相對於100質量份的固化性成分(A),塗佈組成物中的光安定劑(C)的含量以0.1質量份以上為佳、以1質量份以上為佳、以2質量份以上為特別佳、以2.5質量份以上為進一步佳。藉此,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容易達成與色度的變化和密著性相關的物理性質,容易具有優異的耐光性。此外,相對於100質量份的固化性成分(A),光安定劑(C)的含量以10質量份以下為佳、以7質量份以下為佳、以5質量份以下為特別佳、以3質量份以下為進一步佳。藉此,塗佈組成物的塗佈性變得良好,容易形成膜厚均勻的耐光性提升層,前述的水接觸角傾向於容易滿足所期望的範圍。
(2-4) 整平劑(D) 從沒有條紋狀缺陷或不均勻等、容易形成具有均勻膜厚的耐光性提升層的觀點考量,塗佈組成物以含有整平劑(D)為佳。
作為整平劑(D)的例子,並沒有特別限定,可列舉出例如氟類整平劑、矽酮類整平劑、丙烯酸類整平劑、乙烯基類整平劑等。其中,從容易滿足前述水接觸角的物理性質的觀點考量,以氟類整平劑為佳。另外,整平劑(D)可以單獨使用1種,也可以2種以上組合使用。
作為氟類整平劑,以其主鏈或側鏈具有全氟烷基或氟代烯基的化合物為佳。作為氟類整平劑的市售品的例子,可列舉出NEOS公司製造的商品名「Ftergent 602A」和「Ftergent 650A」、BYK Japan公司製造的商品名「BYK-340」、DIC公司製造的商品名「MEGAFACE RS-75」、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的商品名「V-8FM」等。
相對於100質量份的固化性成分(A),塗佈組成物中的整平劑(D)的含量以0.001~1質量份以上為佳、以0.01~0.2質量份為較佳、以0.02~0.1質量份以上為特別佳、以0.04~0.07質量份以上為進一步佳。透過整平劑(D)的含量在上述範圍內,容易形成具有均一的膜厚且滿足前述水接觸角的物理性質的耐光性提升層。
(2-5) 填料(E) 從在耐光性提升層的與基材相反的表面形成所期望的凹凸而容易賦予良好的防眩性的觀點考量,塗佈組成物以含有填料(E)為佳。
填料(E)可以是有機類填料,可以是無機類填料,也可以是兼具無機和有機性質的樹脂填料。從容易表現出良好的分散性、塗佈的安定性、所期望的光學物理性質、良好的外觀等的觀點考量,作為填料(E),以有機填料或兼具無機和有機性質的樹脂填料為佳,從容易將前述的擴散反射率或光學物理性質調整到所期望範圍內的觀點考量,以兼具無機和有機性質的樹脂填料為佳。
作為有機填料,可列舉出例如丙烯酸類樹脂填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填料等)、矽氧(silicon)類填料、三聚氰胺類樹脂填料、丙烯酸-苯乙烯類共聚物填料、聚碳酸酯類填料、聚乙烯類填料、聚苯乙烯類填料、苯並胍胺類樹脂填料等。這些樹脂可以是交聯的。上述之中,以丙烯酸類樹脂填料和矽氧類填料為佳。特別地,作為丙烯酸類樹脂填料,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填料為佳、以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填料為進一步佳。
作為無機填料,可列舉出例如由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鈦、氧化鋯、氧化錫、氧化銦、氧化鎘、氧化銻等構成的填料。
作為兼具無機和有機性質的樹脂填料,以矽氧填料(例如,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公司製造的Tospearl系列)為特別佳。
以上的填料(E) 可以單獨使用1種,也可以2種以上組合使用。
上述填料(E)可以進行所期望的表面修飾。此外,填充物的形狀可以是球狀等的固定形狀,也可以是非特定形狀的不規則形狀,但以固定形狀為佳、以球狀為特別佳。
填料(E)的平均粒徑以0.5~20 μm為佳、以1~10 μm為較佳、以2~7 μm為特別佳、以3~5 μm為進一步佳,其中又以4~4.5 μm為佳。由於填料(E)的平均粒徑在上述範圍內,變得容易在耐光性提升層的與基材相反的表面形成所期望的凹凸,且容易滿足前述的霧度值、全光線透過率和60°光澤度等的光學物理性質。另外,填料(E)的平均粒徑是透過雷射繞射測定法測定一次粒徑而得。
填料(E)的折射率以1.2~1.6為佳、以1.3~1.55為較佳、以1.4~1.5為特別佳、以1.42~1.45為進一步佳。藉此,得到的耐光性提升膜容易滿足前述的光學物理性質。
相對於100質量份的固化性成分(A),塗佈組成物中的填料(E)的含量以0.1質量份以上為佳、以0.5質量份以上為特別佳、以1質量份以上為進一步佳。藉此,變得容易在耐光性提升層的與基材相反的表面形成所期望的凹凸,且容易滿足前述的霧度值、全光線透過率和60°光澤度等的光學物理性質,傾向於容易發揮所期望的防眩性、抑制眩光發生等的效果。此外,相對於100質量份的固化性成分(A),填料(E)的含量以20質量份以下為佳、以15質量份以下為特別佳,從抑制眩光發生和容易落入前述的擴散反射率所期望的範圍的觀點考量,以12質量份以下為佳、以8質量份以下為較佳、以4質量份以下為特別佳、以2質量份以下為進一步佳。藉此,在耐光性提升層的與基材相反的表面容易形成所期望的凹凸,在發揮所期望的防眩性的同時,也容易發揮抑制眩光發生和低反射性。
(2-6) 其他的成分 本實施形態的塗佈組成物除了上述的成分以外,還可以含有各種添加劑。作為各種添加劑,可列舉出例如分散劑、表面調節劑、光聚合起始劑、抗氧化劑、抗靜電劑、矽烷偶合劑、抗老化劑、熱聚合抑制劑、著色劑、界面活性劑、保存安定劑、可塑劑、潤滑劑、消泡劑、有機類填充材、潤濕性改良劑、塗面改良劑等。
其中,從提高上述成分的分散性的觀點考量,塗佈組成物以含有分散劑為佳。作為分散劑,例如,以分子內具有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的1種或2種以上的極性基的化合物為佳:羧基、羥基、磺基、1級胺基、2級胺基、3級胺基、醯胺基、四級銨鹼、吡啶鹼、鋶鹼和鏻鹼,特別地,以具有羧基和羥基的1種或2種以上的極性基的化合物為佳。可以將一個或複數個上述的極性基導入分子內。在作為分散劑的化合物具有複數個極性基的情況下,所述化合物的基本骨架以由酯鍵合、乙烯基鍵合、丙烯酸鍵合、醚鍵合、胺甲酸乙酯鍵合等所構成為佳。具體而言,以丙烯酸樹脂、胺甲酸乙酯樹脂、聚酯樹脂和醇酸(alkyd)樹脂為佳,以丙烯酸樹脂、胺甲酸乙酯樹脂和聚酯樹脂為特別佳,以丙烯酸樹脂為進一步佳。上述極性基可以在分子中隨機地配置,但以配置在側鏈為佳。因此,作為分散劑的化合物以側鏈具有羧基及/或羥基的丙烯酸樹脂為佳。另外,分散劑可以單獨使用1種,也可以2種以上組合使用。
相對於100質量份的固化性成分(A),塗佈組成物中的分散劑的含量以0.01~2質量份以上為佳、以0.05~1質量份以上為較佳、以0.1~0.5質量份以上為特別佳、以0.2~0.3質量份以上為進一步佳。由於分散劑的含量在上述範圍內,塗佈組成物中所含的成分容易良好地分散,得到的耐光性提升層容易滿足前述的擴散反射率、水接觸角和光學物理性質。
(2-7) 耐光性提升層的厚度 從容易發揮所期望的硬度和耐擦傷性的觀點考量,耐光性提升層的厚度以1 μm以上為佳、以1.5 μm以上為較佳、以2 μm以上為特別佳、以3 μm以上為進一步佳,其中又以4 μm以上為佳。此外,從難以產生耐光性提升層的裂痕等的處理性的觀點考量,耐光性提升層的厚度以30 μm以下為佳、以20 μm以下為較佳,從即使長時間暴露於光線的情況下,也可以抑制構成耐光性提升膜的層的剝離、難以產生耐光性提升層的色調變化的觀點考量,以10 μm以下為佳、以7 μm以下為特別佳、以5 μm以下為進一步佳。
(3) 其他的構成 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也可以具備基材和耐光性提升層以外的層。例如,在耐光性提升層的與基材相反的表面側可以具備抗反射層。如前所述,由於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顯示優異的重塗性,因此適合在耐光性提升層的與基材相反的表面側積層抗反射層。換句話說,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中,耐光性提升層的與基材相反的表面側適合為積層有抗反射層的表面。由於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具備抗反射層,因此使用該耐光性提升膜的顯示體的低反射性優異。
作為抗反射層,能夠在以往習知的抗反射層中,使用所期望的抗反射層。特別是,即使在使用塗佈液作為形成抗反射層的材料的情況下,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中,在耐光性提升層的與基材相反的表面上塗佈時,能夠抑制排斥的發生並形成所期望的抗反射層。
此外,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也可以在基材的與耐光性提升層相反的表面側具備黏著劑層。特別地,在對完成的顯示體的顯示面積層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的情況下,由於具備黏著劑層,耐光性提升膜與顯示面容易良好地密著。
作為構成上述黏著劑層的黏著劑並沒有特別限制,能夠使用丙烯酸類黏著劑、橡膠類黏著劑、矽氧類黏著劑等習知的黏著劑。此外,作為上述黏著劑,以使用具有預定的透明性的黏著劑為佳。
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具備上述黏著劑層的情況下,以在所述黏著劑層的與基材相反側的表面進一步積層剝離片為佳。藉此,可以透過剝離片保護所述黏著面,直到黏著劑層的黏著面(黏著劑層中與基材相反的表面)貼附到被黏著物為止。剝離片只要在其剝離面(與黏著劑層接觸的表面)具有所期望的剝離性即可,並沒有特別限制,能夠使用單面以剝離劑進行剝離處理過的樹脂膜等之習知的剝離膜。
3. 耐光性提升膜的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的製造方法並沒有特別限制,例如,能夠透過對基材塗佈含有前述塗佈組成物和所期望的溶劑的塗佈液,使其固化而形成耐光性提升層來製造。
上述溶劑能夠用於改善塗佈性、黏度調整、固形物濃度的調整等,只要可以溶解固化性成分等就能夠使用,並沒有特別限定。
作為上述溶劑的具體例,可列舉出甲醇、乙醇、異丙醇、丁醇、辛醇等的醇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酮類;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γ-丁內酯等的酯類;乙二醇單甲基醚(甲賽路蘇)(eth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 (methyl cellosolve))、乙二醇單乙基醚(乙賽路蘇)(ethylene glycol monoethyl ether)(ethyl cellosolve))、二乙二醇單丁基醚(丁賽路蘇)(di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 (butyl cellosolve))、丙二醇單甲基醚等的醚類;苯、甲苯、二甲苯等的芳香族烴類;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的胺類等。
塗佈組成物的塗佈液可以透過常規方法進行塗佈,例如,可以透過棒塗法、刀(knife)塗佈法、輥塗法、刮刀(blade)塗佈法、模具塗佈法、凹版塗佈法進行。將塗佈組成物的塗佈液進行塗佈後,以使塗膜在40~120℃乾燥30秒~5分鐘左右為佳。
在塗佈組成物具有活性能量射線固化性的情況下,透過在氮氣環境中,使用紫外線、電子束等的活性能量射線照射塗佈組成物的塗膜來固化塗佈組成物。能夠透過高壓汞燈、融合H燈、氙氣燈等進行紫外線的照射,紫外線的照射量以照度50~1000 mW/cm 2、光量50~1000 mJ/cm 2左右為佳。另一方面,能夠透過電子束加速器等進行電子束的照射,電子束的照射量以10~1000 krad左右為佳。
4. 耐光性提升膜的使用方法 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能夠作為構成顯示體的元件使用。特別地,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以作為構成顯示體之顯示面的最表面的元件使用為佳。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在製造顯示體時,將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作為顯示體的最表面的元件積層於其他元件而併入顯示體。或者,也可以將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積層於完成的顯示體的顯示面。在將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積層於顯示體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黏接劑層等使耐光性提升膜的基材側的表面與其他元件密著。
如前所述,由於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即使在長時間暴露於光線的情況下,也顯示出優異的耐光性,所以使用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的顯示體適合為車載用的顯示體或戶外裝置用的顯示體。這些顯示體容易長時間受到直射日光等強光的影響,但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能夠對這種光線發揮良好的耐光性。
此外,在將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使用於顯示體的情況下,也可以在此耐光性提升層的與基材相反的表面積層抗反射層。如前所述,由於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顯示優異的重塗性,因此能夠良好地形成抗反射層。並且,形成有抗反射層的本實施形態的耐光性提升膜發揮優異的低反射性。
作為上述顯示體的例子,只要可以顯示所期望的圖像和影像即可,並沒有特別限定,可列舉出例如液晶(LCD)顯示器、有機電激發光(有機EL)顯示器、發光二極體(LED)顯示器、電子紙等。此外,上述顯示體可以是其中併入了這些顯示器、電子紙等的觸控面板。
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是為了容易理解本發明而記載,並非用於限定本發明。因此,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公開的各要素也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範圍所屬的全部設計變更、均等物等。
例如,可以在基材和耐光性提升層之間或者在基材的與耐光性提升層相反的表面側積層其他層。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在記載「X~Y」(X、Y是任意的數字)的情況下,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包含「X以上Y以下」的意思,同時也包含「以比X大為佳」或「以比Y小為佳」的意思。此外,在記載「X以上」(X為任意的數字)的情況下,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包含「以比X大為佳」的意思,在記載「Y以下」(Y為任意的數字)的情況下,除非另有說明,也包含「以比Y小為佳」的意思。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等進一步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的範圍不限於這些實施例等。
[實施例1] (1)  塗佈組成物的調製 將100質量份(固形物換算值;以下相同)作為固化性成分(A)的有機無機混合樹脂(荒川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OPSTAR Z7530」,在平均粒徑為50 nm的二氧化矽微粒(CV值:28%)上結合丙烯醯基而得到的物質與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類單體的混合物)、3.5質量份作為紫外線吸收劑(B)的三嗪類紫外線吸收劑(BASF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Tinuvin 400」)、2.7質量份作為光安定劑(C)的受阻胺類光安定劑(BASF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Tinuvin 292」)、0.05質量份作為整平劑(D)氟類整平劑(NEOS公司製造,商品名「Ftergent 602A」,在表1中表示為「D1」)、1.1質量份作為填料(E)的矽氧填料(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Tospearl 145L」,平均粒徑:4.5 μm,折射率:1.43,在表1中表示為「E1」)、和0.27質量份作為分散劑的含羧基聚合物改性物(Kyoeisha Chemical公司製造,商品名「Floren G700」)在丙二醇單甲醚中混合,調製固形物為35質量%的塗佈組成物的塗佈液。
(2) 耐光性提升層的形成 將上述步驟(1)中得到的塗佈組成物的塗佈液,塗佈於作為基材的三乙醯纖維素膜(柯尼卡美能達公司製造、商品名「Konicatac KC8UAW」、厚度80 μm)的單面上,使其在70°C乾燥1分鐘。
接著,在氮氣環境中,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Eye graphics公司製造,商品名「Eye Grantage ECS-401GX型」)在下述的條件下照射紫外線,形成耐光性提升層。藉此,得到由基材和厚度5 μm的耐光性提升層所構成的耐光性提升膜。 [紫外線照射條件] ・光源:高壓水銀燈 ・燈電力:2 kW ・輸送帶速度:4.23 m/min ・照度:240 mW/cm 2・光量:307 mJ/cm 2
[實施例2~7、比較例1~5] 除了如表1所示的變更塗佈組成物的組成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耐光性提升膜。
另外,表1中記載的縮寫等的細節如下。 [整平劑] D1:氟類整平劑(NEOS公司製造,商品名「Ftergent 602A」) D2:矽氧類整平劑(Dow Corning Toray公司製造,商品名「SH28」) [填料] E1:矽氧填料(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Tospearl 145L」,平均粒徑:4.5 μm,折射率:1.43) E2:矽氧填料(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Tospearl 130」,平均粒徑:3 μm,折射率:1.43) E3:矽氧填料(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Tospearl 120」,平均粒徑:2 μm,折射率:1.43) E4:丙烯酸填料(積水化成品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SSX-101」、平均粒徑:1.5 μm、折射率:1.49) E5:丙烯酸填料(積水化成品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SSX-103」、平均粒徑:3 μm、折射率:1.49) E6:丙烯酸填料(積水化成品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SSX-105」、平均粒徑:5 μm、折射率:1.49)
[試驗例1](霧度值和全光線透過率的測定) 關於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作的耐光性提升膜,使用玻璃進行背景測定後,使用霧度計(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SH-7000」),從耐光性提升層的表面側照射光線,測定23℃下的霧度值(%)和全光線透過率(%)。在此,霧度值(%)的測定是根據JIS K7136:2000進行,全光線透過率(%)的測定是根據JIS K7361-1:1997進行。結果顯示於表2。
[試驗例2](近紫外區域和紫外區域的光線透過率的測定) 關於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作的耐光性提升膜,使用玻璃進行背景測定後,使用UV-VIS-NIR測定器(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商品名「UV-3600」),以310~830 nm的測定波長來測定光線透過率(%)。根據其測定結果,分別算出波長310~380 nm (近紫外區域)的光線透過率的平均值(%),以及波長380~420 nm (紫外區域)的光線透過率的平均值(%)。這些結果顯示於表2。
[試驗例3](透過清晰度的測定) 關於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作的耐光性提升膜,根據JIS K7374:2007的透過法,使用圖像清晰度測定器(SUGA Test Instruments公司製造,商品名「ICM-1T」),從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入射光線來測定透過清晰度(圖像清晰度)。所使用之圖像清晰度測定器中光梳的梳寬為0.125 mm、0.25 mm、0.5 mm、1.0 mm和2.0 mm。各光梳測定的透過清晰度的總值(%)顯示於表2。
[試驗例4](60°光澤度的測定) 關於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作的耐光性提升膜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使用光澤計(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VG7000」),根據JIS Z8741:1997,測定60°光澤度(%)。其結果顯示於表2。
[試驗例5](擴散反射率的測定) 使用黏著劑將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作的耐光性提升膜的基材側的表面與黑板貼合後,得到測定用樣品。關於所述測定用樣品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使用未貼有耐光性提升膜的黑板進行背景測定後,使用UV-VIS-NIR測定器(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商品名「UV-3600」)測定擴散反射率(%)。所述測定是透過SCE法(除去正反射光的方式)從全反射率減去正反射率來進行的。結果顯示於表2。
[試驗例6](水接觸角的測定) 將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造的耐光性提升膜的基材側的表面貼附在玻璃板的單面。之後,將所述玻璃板貼附有耐光性提升膜的表面朝上,設置於自動接觸角度計(協和界面科學公司製造,商品名「DM-701」)的試驗台上。接著,在上述耐光性提升膜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滴加2 μL的純水,透過上述接觸角計測定剛滴下後的接觸角(°),將此作為水接觸角(°)。結果顯示於表2。
[試驗例7](鉛筆硬度的測定) 對於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造的耐光性提升膜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根據JIS K5600-5-4,測定鉛筆硬度。在測定中,使用鉛筆刮痕硬度試驗機(安田精機製作所公司製造,商品名「No.553-M」),並使用三菱鉛筆公司製造的商品名「UNI」作為鉛筆,以45°的角度使鉛筆與測定面接觸,施加750 g的荷重,使鉛筆運行7 mm以上。在改變鉛筆硬度的同時,對同一種類的鉛筆重複試驗5次,確定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沒有產生傷痕的次數為3次以上的鉛筆,將其中最高的硬度作為鉛筆硬度。結果顯示於表2。
[試驗例8](耐擦傷性的評價) 關於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造的耐光性提升膜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根據JIS K5600-5-10,使用#0000的鋼絲絨,以250 g/cm 2的荷重,來回摩擦10 cm、10次之後,計算表面產生的傷痕數,根據以下基準評價耐擦傷性。結果顯示於表2。 ○:傷痕數為0。 ×:傷痕數為1個以上。
[試驗例9](防眩性的評價) 使用黏著劑將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作的耐光性提升膜的基材側的表面與黑板貼合後,得到測定用樣品。關於所述測定用樣品,在其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上方點亮3波長螢光燈,並以所述表面反射光線。目視反射光並根據以下的基準評價防眩性。結果顯示於表2。 ◎:透過耐光性提升膜的反射,視覺辨識的螢光燈的輪廓模糊。 ○:透過耐光性提升膜的反射,視覺辨識的螢光燈的輪廓有點模糊。 △:透過耐光性提升膜的反射,視覺辨識的螢光燈的輕微模糊。 ×:透過耐光性提升膜的反射,視覺辨識的螢光燈的完全沒有模糊。
[試驗例10](眩光的評價) 將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造的耐光性提高膜,以基材側的表面與顯示面接觸的方式,對於平板終端(Apple公司製造,商品名「NEW iPad (註冊商標) 」,解析度:264 ppi)的顯示面進行積層。之後,在平板終端顯示為全面綠色(RGB值(R, G, B) = 0, 255, 0)的狀態下,由目視確認眩光的有無。基於其結果,根據以下的基準進行眩光的評價。結果顯示於表2。 ◎:完全沒有確認到由耐光性提升膜引起的眩光。 ○:確認到由耐光性提升膜引起的輕微眩光。 △:確認到由耐光性提升膜引起的一些眩光。 ×:在整個表面確認到由耐光性提升膜引起的眩光。
[試驗例11](重塗性的評價) 將10質量份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丙烯酸類樹脂(荒川化學公司製造,商品名「Beam set 575CB」,固形物100%)、24.4質量份的中空二氧化矽微粒(日揮觸媒公司製造,商品名「THRULYA 4320」,固形物20.5%)、0.3質量份的光聚合起始劑(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OMNIRAD 907」,固形物100%)、和0.2質量份的氟類防污劑(DIC公司製造,商品名「MEGAFACE RS-90」,固形物10%)在甲基異丁基酮和環己酮的混合溶劑(混合比1:1)中混合,從而得到固形物為1.0~2.0質量%的抗反射層形成用組成物的塗佈液。
接著,將透過上述得到的塗佈液,以乾燥後的厚度為100 nm的方式,對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作的耐光性提升膜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進行塗佈。確認此時塗佈液的行為,並根據以下的基準評價重塗性。結果顯示於表2。 ○:未發生塗佈液的排斥。 ×:發生塗佈液的排斥。
[試驗例12](低反射性的評價) 使用黏著劑將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作的耐光性提升膜的基材側的表面與黑板貼合後,得到測定用樣品(抗反射層形成前)。對於所述測定用樣品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以未貼附有耐光性提升膜的黑板進行背景測定之後,使用UV-VIS-NIR測定器(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商品名「UV-3600」)測定全反射率(%),作為波長範圍400~600 nm的平均值。所述測定是透過SCI法(包含正反射光的方式)進行的。另外,將此處得到的全反射率(%)作為「抗反射層形成前的全反射率(%)」。結果顯示於表2。
另一方面,將與試驗例11同樣地調製成的抗反射層形成用組成物的塗佈液,以乾燥後的厚度為100 nm的方式,對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作的耐光性提升膜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進行塗佈。然後,在氮氣環境下,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Eye Graphics公司製造,商品名「Eye Grantage ECS-401GX型」)在下述的條件下對所得到的塗膜照射紫外線,形成抗反射層於耐光性提升層上。藉此,得到積層有抗反射層的耐光性提升膜。 [紫外線照射條件] ・光源:高壓水銀燈 ・燈電力:2 kW ・輸送帶速度:4.23 m/min ・照度:240 mW/cm 2・光量:307 mJ/cm 2
對於透過上述得到的、積層有抗反射層的耐光性提升膜,使用黏著劑將其基材側的表面與黑板貼合後,得到測定用樣品(抗反射層形成後)。然後,對於所述測定用樣品的抗反射層側的表面,與上述同樣地測定全反射率(%)。將得到的全反射率(%)作為「抗反射層形成後的全反射率(%)」。結果顯示於表2。
從透過上述測定的抗反射層形成前的全反射率(%)減去抗反射層形成後的全反射率(%),算出全反射率的差(點)。結果顯示於表2。
進一步,在抗反射層形成前的全反射率(%)未滿2%的情況下,根據以下的基準(A)評價低反射性。此外,在抗反射層形成前的全反射率(%)為2%以上的情況下,根據以下的基準(B)評價低反射性。這些評價結果顯示於表2。 [基準(A)] ◎:抗反射層形成後的全反射率(%)為1.0%以下。 ○:抗反射層形成後的全反射率(%)超過1.0%、且在1.2%以下。 △:抗反射層形成後的全反射率(%)超過1.2%、且在1.5%以下。 ×:抗反射層形成後的總反射率(%)超過1.5%。 [基準(B)] ◎:全反射率的差為2.5點以上。 ○:全反射率的差為2.0點以上、且未滿2.5點。 △:全反射率的差為1.5點以上、且未滿2.0點。 ×:全反射率的差未滿1.5點。
另外,在試驗例11中重塗性的評價為「×」的比較例1,並未進行本試驗。
[試驗例13](耐光性的評價:密著性) 根據JIS B7751-2007,使用SUGA Test Instrument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商品名「UV Fade Meter U48」,對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作的耐光性提升膜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照射紫外線400小時。
之後,根據JIS K5600-5-6,以切割刀形成100個1 mm見方的網格於耐光性提升層上。接著,在23℃、50%RH的環境下,使用刮刀將黏著帶(NICHIBAN公司製造的玻璃紙膠帶)貼附於上述網格。貼附30秒後,沿90°方向剝離黏著帶。然後,計數未從基材分離而殘留在基材的耐光性提升層的網格個數。結果顯示於表2。
[試驗例14](耐光性的評價:色調變化) 對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作的耐光性提升膜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進行背景測定後,使用霧度計(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SH-7000」),對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照射光線,測定由CIE1976 L*a*b*表色系定義的色度a*和色度b*。將這些測定結果作為初始值的色度a*和色度b*,顯示於表2。
進一步,與試驗例13同樣地,準備照射了紫外線400小時的耐光性提升膜。然後也對所述耐光性提升膜的耐光性提升層側的表面,與上述同樣地測定由CIE1976 L*a*b*表色系定義的色度a*和色度b*。然後,算出與上述初始值之差的絕對值。其結果也顯示於表2。
另外,在試驗例13中,全部的網格個數都從耐光性提升層的基材分離的比較例2~4並未進行本試驗。
[表1]
  固化性 成分(A) 紫外線 吸收劑(B) 光安定劑 (C) 整平劑 (D) 填料 (E) 添加劑
質量份 質量份 質量份 種類 質量份 種類 質量份 質量份
實施例1 100 3.5 2.7 D1 0.05 E1 1.1 0.27
實施例2 100 3.5 2.7 D1 0.05 0.27
實施例3 100 3.5 2.7 D1 0.05 E1 6.8 0.27
實施例4 100 3.5 2.7 D1 0.05 E2 1.1 0.27
實施例5 100 3.5 2.7 D1 0.05 E3 1.1 0.27
實施例6 100 3.5 2.7 D1 0.05 E4 13.7 0.27
實施例7 100 3.5 2.7 D1 0.05 E5 13.7 0.27
比較例1 100 3.5 2.7 D2 0.14 E1 1.1 0.27
比較例2 100 D1 0.05 E1 1.1 0.27
比較例3 100 3.5 D1 0.05 E1 1.1 0.27
比較例4 100 2.7 D1 0.05 E1 1.1 0.27
比較例5 100 3.5 2.7 D1 0.05 E6 13.7 0.27
[表2]
  霧度值 (%) 全光線 透過率 (%) 光線 透過率(%) 透過 清晰度 (%) 60° 光澤度 (%) 擴散 反射率 (%) 水 接觸角 (°) 鉛筆硬度 耐擦傷性的評價 防眩性的評價 眩光的評價 重塗性的評價 低反射性 耐光性的評價
全反射率(%) 全反射率的差 (點) 評價結果 密著性 (個) 色調變化
310- 380 nm 380- 420 nm 抗反射層形成前 抗反射層形成後 色度a* 色度b*
初始 值 差的 絕對值 初始 值 差的 絕對值
實施例1 6.0 92.4 24.2 86.3 461 121 1.2 70 3H 4.3 1.2 3.1 100 -0.4 0.1 -0.8 0.1
實施例2 1.2 94.5 24.2 86.3 487 157 0.9 70 3H × 1.5 1.0 0.5 100 -0.4 0.1 -0.8 0.1
實施例3 22.0 92.0 24.2 86.3 380 60.2 1.4 70 3H 4.1 1.2 2.9 100 -0.4 0.1 -0.8 0.1
實施例4 5.1 92.3 24.2 86.3 476 135 1.2 70 3H 4.1 1.2 2.9 100 -0.4 0.1 -0.8 0.1
實施例5 4.8 92.8 24.2 86.3 481 136 1.1 70 3H 3.8 1.3 2.5 100 -0.4 0.1 -0.8 0.1
實施例6 19.0 92.0 24.2 86.3 440 52 1.7 70 3H 4.2 2.2 2.0 100 -0.4 0.1 -0.8 0.1
實施例7 21.0 92.1 24.2 86.3 351 44 2.1 70 3H 4.2 2.6 1.6 100 -0.4 0.1 -0.8 0.1
比較例1 6.0 92.4 24.2 86.3 461 121 1.2 80 3H × 100 -0.4 0.1 -0.8 0.1
比較例2 6.0 92.4 56.7 88.0 461 121 1.2 70 3H 4.3 1.2 3.1 0
比較例3 6.0 92.4 27.0 86.3 461 121 1.2 70 3H 4.3 1.2 3.1 0
比較例4 6.0 92.4 59.5 88.1 461 121 1.2 70 3H 4.3 1.2 3.1 0
比較例5 30.0 90.6 24.2 86.3 281 38 3.2 70 3H 4.6 3.3 1.3 × 100 -0.4 0.1 -0.8 0.1
由表2可知,實施例中製造的耐光性提升膜的重塗性、低反射性及耐光性優異。此外,實施例中製造的耐光性提升膜在耐擦傷性、防眩性及抗眩光性方面也獲得良好的結果。 [產業利用性]
本發明的耐光性提升膜能夠適用於作為構成車載用的顯示體或戶外裝置用的顯示體的元件。
無。
Figure 111134678-A0101-11-0001-1

Claims (7)

  1. 一種耐光性提升膜,其具備基材、和設置在該基材的其中一表面側的耐光性提升層,其特徵在於: 作為對於波長380 nm~780 nm的光的平均值,該耐光性提升層的擴散反射率為3%以下, 該耐光性提升層與該基材相反側的表面的水接觸角未滿80°, 作為對於波長310 nm~380 nm的光的平均值,該耐光性提升膜的光線透過率為40%以下, 該耐光性提升膜含有光安定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耐光性提升膜,其中該光安定劑為受阻胺類光安定劑。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耐光性提升膜,其中: 該耐光性提升膜中由CIE1976L*a*b*表色系定義的色度a*與根據JIS B7751:2007對該耐光性提升膜實施400小時的紫外線碳弧燈型的耐光性試驗後的該色度a*之差的絕對值為0以上、3以下。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耐光性提升膜,其中: 該耐光性提升膜中由CIE1976L*a*b*表色系定義的色度b*與根據JIS B7751:2007對該耐光性提升膜實施400小時的紫外線碳弧燈型的耐光性試驗後的該色度b*之差的絕對值為0以上、3以下。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耐光性提升膜,其中該耐光性提升層的與該基材相反的表面側為積層有抗反射層的表面。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耐光性提升膜,作為構成顯示體的元件使用。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耐光性提升膜,其中該顯示體為車載用的顯示體或戶外裝置用的顯示體。
TW111134678A 2021-10-26 2022-09-14 耐光性提升膜 TW2023230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4476A JP2023064290A (ja) 2021-10-26 2021-10-26 耐光性向上フィルム
JP2021-174476 2021-10-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3050A true TW202323050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090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4678A TW202323050A (zh) 2021-10-26 2022-09-14 耐光性提升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64290A (zh)
KR (1) KR20230059719A (zh)
CN (1) CN116023692A (zh)
TW (1) TW20232305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52311A (ja) 2008-07-22 2010-07-08 Fujifilm Corp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7161893A (ja) 2016-03-03 2017-09-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64290A (ja) 2023-05-11
CN116023692A (zh) 2023-04-28
KR20230059719A (ko) 2023-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49052B2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TWI491907B (zh) 光學膜
JP2017182080A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130115469A1 (en)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for hard coat layer, method for producing hard coat film, hard coat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panel
JP5486840B2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JP5259334B2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JP6885429B2 (ja) 光学フィルム用接着層、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ガラス飛散防止フィルム
KR101463282B1 (ko) 방현성 광투과성 하드코트필름
JP2013141771A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033795B (zh) 粘着片
TWI421530B (zh) 硬塗膜
JP2023059986A (ja) 粘着剤層、その製造方法、粘着シート、粘着剤層付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387651B2 (ja) ブルーライトカットフィルム、表示装置、及び、ブルーライトカットフィルム用樹脂組成物
JP5592671B2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JP2021038386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剤、硬化膜、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WO2015076567A1 (ko) 플라스틱 필름 적층체
JP2013008025A (ja) 反射防止用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硬化性組成物
JP5961947B2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前面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107662B1 (ko) 디스플레이용 양면 하드코팅 필름
JP2013076969A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反射防止性偏光板及び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TW202323050A (zh) 耐光性提升膜
KR20220066829A (ko) 방현성 반사 방지 시트 및 반사 방지층 적층용 방현성 시트
JP2013226809A (ja) コーティング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そのコーティング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中間体
WO2022163703A1 (ja) 光学用粘着テープ
KR102319306B1 (ko) 플라스틱 필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