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0749A - 腸炎抑制用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腸炎抑制用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0749A
TW202320749A TW111138205A TW111138205A TW202320749A TW 202320749 A TW202320749 A TW 202320749A TW 111138205 A TW111138205 A TW 111138205A TW 111138205 A TW111138205 A TW 111138205A TW 202320749 A TW202320749 A TW 2023207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mposition
sesaminol
enteritis
intest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8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平英夫
清本邦夫
Original Assignee
學校法人神戶學院
日商清本鐵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學校法人神戶學院, 日商清本鐵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學校法人神戶學院
Publication of TW202320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074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5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two or more oxygen atoms in the same ring, e.g. crown ethers, guanadrel
    • A61K31/36Compounds containing methylenedioxyphenyl groups, e.g. sesam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04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ulcers, gastritis or reflux esophagitis, e.g. antacids, inhibitors of acid secretion, mucosal protecta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otan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將提供一種腸炎抑制用組成物作為課題。藉由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sesaminol)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腸炎抑制用組成物來解決該課題。

Description

腸炎抑制用組成物
本揭示係有關於一種腸炎抑制用組成物等。
背景技術
腸炎係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等腸黏膜之炎症的總稱。大腸炎係結腸及直腸之黏膜炎症的總稱。大腸炎,例如,有報告指出會因感染到細菌或病毒等、近年來則有報告指出會因如酒精攝取等原因而引起。同時有報告指出,慢性化的大腸炎會成為大腸癌發病的風險因子。
目前用於治療潰瘍性大腸炎的推薦手段雖依重症度而異,但依據厚生勞動省科學研究事業報告(久松班)所提出的「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診斷基準/治療指針」(非專利文獻1),有舉出在輕症、緩解維持治療時係使用5-胺基柳酸,在重症時係使用類固醇藥,在外科手術、重症期則是使用類固醇之大量靜脈注射、免疫抑制藥。
潰瘍性大腸炎之發病原因目前仍未明,目前仍繼續被指定為「厚生勞動省,難治症對策事業之對象疾病((指定難治症97)令和3年8月時點)」(非專利文獻2)。但,包含潰瘍性大腸炎之多數大腸炎,具有藉有效利用每日飲食、保健機能食品來預防發病/改善進展之可能性,而可成為謀求從孩童至高齡者之全體國民健康增進之推進的重要手法(非專利文獻3)。
現已廣為人知在炎症性腸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之發病、進展中,腸內細菌叢係發揮重要的角色(非專利文獻4)。因此,現已有針對大腸炎預防多方嘗試「使腸內環境回歸正常的手法」,作為其中之一,可舉包含雙歧桿菌之保健機能食品,其中雙歧桿菌能整頓腸內細菌叢構成之混亂情況(非專利文獻5、專利文獻1)。又,已有報告指出香菇( Lentinula edodes)中所含的β-葡聚糖之蘑菇多糖(lentinan)會顯示藉由介白素-8(Interleukin-8,IL8)表現之抑制來抑制大腸炎的效果(非專利文獻6),而在作為機能性食品素材上受到矚目。
芝麻素酚(sesaminol)已知含有在芝麻種子中。又,有報告指出芝麻素酚具有抗氧化功能(非專利文獻7)。近年來,不僅是抗氧化功能,更暗示其具有帕金森氏症預防作用、認知障礙預防作用等跨多方面的生理作用(非專利文獻8、非專利文獻9及非專利文獻10)。然而,至今仍未有關於芝麻素酚的腸炎抑制作用之報告。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12-149032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厚生勞動科學研究費補助金,難治性疾病政策研究事業「關於難治性炎症性腸管障礙之調查研究」(久松班),令和2年度分擔研究報告書,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病診斷基準/治療指針,令和3年3月31日。 [非專利文獻2]平成27年1月1日施行之指定難治症(告示編號1~110),告示編號97「潰瘍性大腸炎」(https://www.mhlw.go.jp/stf/seisakunitsuite/bunya/0000062437.html) [非專利文獻3]厚生勞動省告示第四百三十號,健康增進法(平成十四年法律第一百三號)第七條第一項,為了謀求國民健康之增進的總合性推進之基本方針,二、生活習慣病之發病預防及重症化預防之徹底(NCD之預防) [非專利文獻4]「II.炎症性腸疾病之病理/病態生理,3.腸內細菌叢之角色」日本內科學會雜誌,第98冊,第1號,平成21年1月10日 [非專利文獻5]「含有雙歧桿菌的大腸崩解性膠囊之臨床有用性」腸內細菌學雜誌,17:67-79, 2003 [非專利文獻6] Nishitani Y, Zhang L, Yoshida M, Azuma T, Kanazawa K, Hashimoto T, et al.(2013) Intestinal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Lentinan: Influence on IL-8 and TNFR1 Expression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PLoS ONE 8(4):e62441.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62441 [非專利文獻7] Mebeaselassie Andargie, Maria Vinas, Anna Rathgeb et al., Lignans of Sesame(Sesamum indicum 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Molecules.2021; 26(4):883. doi: 10.3390/molecules26040883. [非專利文獻8] M H Kang, M Naito, K Sakai, K Uchida, T Osawa, Mode of action of sesame lignans in protectin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gainst oxidative damage in vitro. Life Sci. 2000; 66: 161-71. doi: 10.1016/s0024-3205(99)00574-3. [非專利文獻9] Haruka Kaji, Isao Matsui-Yuasa, Kayo Matsumoto, Ayano Omura, Kunio Kiyomoto, Akiko Kojima-Yuasa. Sesaminol prevents Parkinson's disease by activating the Nrf2-ARE signaling pathway. Heliyon. 2020; 6: e05342. doi: 10.1016/j.heliyon.2020.e05342. [非專利文獻10] Min Young Um, Ji Yun Ahn, Suna Kim, Mi Kyung Kim, Tae Youl Ha, et al., Sesaminol glucosides protect beta-amyloid peptide-induced cognitive deficits in mice. Biol Pharm Bull. 2009; 32: 1516-20. https://doi.org/10.1248/bpb.32.1516. [非專利文獻11] Mika Mochizuki, Yoshikazu Tsuchie, Yoshimasa Nakamura, Toshihiko Osawa,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esaminol metabolites in the liver, J Agric Food Chem 2009; 57: 10429-34. https://doi.org/10.1021/jf901939m. [非專利文獻12] Kuo-Ching Jan, Kuo-Lung Ku, Yan-Hwa Chu, Lucy Sun Hwang, Chi-Tang Ho, Intestinal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of sesaminol and its tetrahydrofuranoid metabolites in rats, J Agric Food Chem 2011; 59: 3078-86. https://doi.org/10.1021/jf105012v. [非專利文獻13] Ohira H, Tsuruya A, Oikawa D, Nakagawa W, Mamoto R, Hattori M, et al.(2021)Alteration of oxidative-stress and related marker levels in mouse colonic tissues and fecal microbiota structures with chronic ethanol administr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ethanol-related colorectal cancer. PLoS ONE 16(2):e0246580.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46580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係將提供新穎的腸炎抑制用組成物作為課題。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人進行全心研究,結果發現到芝麻素酚具有腸炎抑制作用。本發明人基於此知識進一步進行研究,結果完成了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新穎腸炎抑制用組成物。
亦即,本發明包含下述態樣。 項1. 一種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項2. 如項1所記載的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其中前述腸炎為慢性腸炎。 項3. 如項1或2所記載的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其係用來使用於腸漏症候群(leaky gut syndrome)之抑制。 項4. 如項1~3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其係口服組成物。 項5. 如項1~4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其係食品組成物。 項6. 如項1~5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其中前述代謝物為芝麻素酚之消化道內代謝物。 項7. 一種腸組織傷害抑制用組成物,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項8. 一種腸黏膜保護用組成物,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項9. 一種腸組織內氧化壓力抑制用組成物,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項10. 一種腸漏症候群抑制用組成物,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項11. 一種腸內細菌叢改善用組成物,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又,本發明亦包含下述態樣。 項1A. 一種抑制腸炎的方法,包含對必須抑制腸炎的對象投予或使其攝取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項1B.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係用於作為腸炎抑制用組成物之用途。 項1C.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之用途,係用於腸炎抑制用組成物的製造。 項1D.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作為腸炎抑制用組成物之用途。 項7A. 一種抑制腸組織傷害之方法,包含對必須抑制腸組織傷害之對象投予或使其攝取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項7B.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係用於作為腸組織傷害抑制用組成物之用途。 項7C.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之用途,係用於製造腸組織傷害抑制用組成物。 項7D.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作為腸組織傷害抑制用組成物之用途。 項8A. 一種保護腸黏膜的方法,包含對必須保護腸黏膜之對象投予或使其攝取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項8B.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係用於作為腸黏膜保護用組成物之用途。 項8C.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之用途,係用於製造腸黏膜保護用組成物。 項8D.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作為腸黏膜保護用組成物之用途。 項9A. 一種抑制腸組織內氧化壓力的方法,包含對必須抑制腸組織內氧化壓力的對象投予或使其攝取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項9B.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係用於作為腸組織內氧化壓力抑制用組成物之用途。 項9C.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之用途,係用於製造腸組織內氧化壓力抑制用組成物。 項9D.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作為腸組織內氧化壓力抑制用組成物之用途。 項10A. 一種抑制腸漏症候群的方法,包含對必須抑制腸漏症候群之對象投予或使其攝取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項10B.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係用於作為腸漏症候群抑制用組成物之用途。 項10C.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之用途,係用於製造腸漏症候群抑制用組成物。 項10D.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作為腸漏症候群抑制用組成物之用途。 項11A. 一種改善腸內細菌叢之方法,包含對必須改善腸內細菌叢之對象投予或使其攝取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項11B.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係用於作為腸內細菌叢改善用組成物之用途。 項11C.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之用途,係用於製造腸內細菌叢改善用組成物。 項11D.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作為腸內細菌叢改善用組成物之用途。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包含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腸炎抑制用組成物。藉由利用該組成物,可使腸炎之預防或治療等變得可行。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在本說明書中,對於「含有」及「包含」之表現,係包含「含有」、「包含」、「實質上由…組成」及「僅由…組成」之概念。
本發明在其一態樣中,係有關於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在本說明書中亦表示為「本發明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以下就此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含有芝麻素酚或其代謝物。
芝麻素酚係具有以下結構式之眾所皆知的化合物,且已知含有在例如芝麻種子中。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又,針對有效率地生產芝麻素酚的方法亦已有進行研究(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6-6111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8-167712號公報),而可輕易地獲得或製造。
作為芝麻素酚之代謝物,可舉例如芝麻素酚之血中代謝物、消化道內代謝物兩者。其中以消化道內代謝物為佳。
在使用大鼠之報告中,報告指出藉由口服投予,於小腸被吸收的芝麻素酚會在肝臟代謝成[5´´-甲基化芝麻素-6-兒茶酚]及[芝麻素酚-6-兒茶酚],雖然是在短時間內,但其血中代謝物相較於芝麻素酚具有約1.6倍之抗氧化活性(非專利文獻11)。
又,芝麻素酚之消化道內代謝物係指,經口服攝取之芝麻素酚在口腔、食道、胃、小腸(包含十二指腸、空腸、迴腸)、大腸(包含盲腸、結腸、直腸)等消化道中被代謝而成者之意。作為芝麻素酚之消化道內代謝物,具體可舉[四氫類呋喃(tetrahydrofuranoid)](非專利文獻12)。
本發明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可為由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所組成者,且只要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亦可含有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以外的成分。換言之,本發明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可由100重量%之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所組成,或者只要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亦可為含有其他成分者。其他成分之含量,只要不損及本發明效果即無特別限制,舉例而言,可例示如0.01~99.99重量%,且較佳為0.1~99.9重量%。作為「其他成分」,可例示如藥學上或食品衛生學上容許的基劑、載劑、添加劑等,更細節性地可例示如後述的成分。再者,本發明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之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之含量,特別是較佳為0.00001重量%以上,更佳為0.0001重量%以上,又更佳為0.001重量%以上,再更佳為0.005重量%以上。又,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本發明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之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之含量的上限可例如100重量%,其下限可例如0.01重量%、0.1重量%、1重量%、2重量%、5重量%、10重量%、20重量%、40重量%、60重量%或80重量%。相對於本發明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中的腸炎抑制之有效成分100重量%,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之含量的比率係例如50重量%以上、較佳為60重量%以上、70重量%以上、80重量%以上、90重量%以上、95重量%以上或99重量%以上。
本發明之組成物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定,可因應本發明之組成物的用途,採用各用途中通常利用的形態。
作為投予本發明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或令其攝取之對象,並無特別限制,可例示如健康人及腸炎患者。健康人為了預防腸炎,腸炎患者為了防止腸炎惡化或為了治療腸炎,可投予或令其攝取本發明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在健康人中,酒精攝取量多的人等腸炎風險高的人,更佳地可為了預防而其投予或令其攝取。又,在對腸炎患者投予或令其攝取時,腸炎之原因並無特別限制。作為腸炎可列舉慢性腸炎、急性腸炎及藥劑性腸炎等。作為慢性腸炎可列舉感染性腸炎、酒精性腸炎、難治性炎症性腸疾病、膠原病所造成的腸炎等。作為感染性腸炎可列舉細菌性腸炎、寄生蟲性腸炎、病毒性腸炎等。作為難治性炎症性腸疾病可列舉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等。作為急性腸炎可列舉感染性腸炎、虚血性腸炎等。虚血性大腸炎多見於生活習慣病患者及高齡者。作為藥劑性腸炎可列舉偽膜性腸炎、藥劑耐性菌腸炎(MRSA等)、抗生素起因性急性出血性腸炎等,會引起抗生素所造成的菌交替現象、耐性菌、非類固醇性抗炎症藥所造成的出血。其中較佳為慢性腸炎。
又,本發明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不限於人,健康的動物或呈現腸炎症狀的動物(特別是寵物及家畜)亦包含在投予/攝取對象中。作為動物例如可例示如犬、貓、猴、小鼠、大鼠、倉鼠、牛、馬、豬、羊等。
作為本發明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之投予形態,特別是以口服投予或注射投予(例如皮下投予、肌肉內投予、經靜脈投予、經動脈投予)為佳。
本發明之腸炎預防或治療劑的投予或攝取量可適當設定。該劑中的芝麻素酚量,較佳可以成為成人每一日1~1,000mg,更佳為10~500mg之範圍的量作為指標。再者,可1日1次或分為複數次(例如較佳為2~3次)來投予或攝取。
本發明之特徴之一在於,藉由投予或對象攝取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來抑制腸組織中的傷害之點。抑制腸組織中的傷害係指,例如抑制構成腸黏膜、腸黏膜下組織等的細胞中引起死亡或功能障礙或增殖抑制等之意。因此,本發明包含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之群組之一種的腸組織傷害抑制用組成物。
又,本發明之特徴之一在於,藉由投予或令對象攝取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來保護腸黏膜之點。保護腸黏膜係指,例如抑制對腸組織黏膜的傷害,藉由抑制黏液分泌性的杯細胞之細胞數減少來抑制黏液減少等之意。因此,本發明包含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之群組之一種的腸黏膜保護用組成物。
又,本發明之特徴之一在於,藉由投予或令對象攝取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來抑制腸組織內氧化壓力之點。抑制腸組織內氧化壓力係指,例如抑制腸組織內中的氧化壓力相關基因或編碼於該基因之蛋白質的表現量之增加,或將其維持在與正常腸組織內其等之表現量相同程度之意。因此,本發明包含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之群組之一種的腸組織內氧化壓力抑制用組成物。
再者,本發明之特徴之一在於,藉由投予或令對象攝取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來抑制腸漏症候群之症狀之點。抑制腸漏症候群之症狀係指,例如抑制構成局部存在於腸組織上皮細胞的細胞間接著結構(即緊密型連結(tight junction))之膜蛋白質表現量之減少,或將其維持在與正常腸組織內中其等之表現量相同程度之意。因此,本發明包含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之群組之一種的腸漏症候群抑制用組成物。
又,本發明之特徴之一在於,藉由投予或令對象攝取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來改善腸內細菌叢之點。改善腸內細菌叢係指,例如使腸內細菌叢中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相對存在量相較於正常腸內細菌叢中其等之相對存在量為增加,或抑制其減少,或是將其維持在更接近的狀態,或是將腸內細菌叢之平衡異常(即腸道菌叢失衡(dysbiosis))改善成更接近於正常腸內細菌叢之狀態之意。因此,本發明包含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之群組之一種的腸內細菌叢改善用組成物。
作為短鏈脂肪酸,雖只要是碳數小於6的脂肪酸即無特別限制,但例如可例示如乙酸、丙酸、丁酸等。作為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只要是會產生碳數小於6的脂肪酸之細菌即無特別限定。短鏈脂肪酸產生菌較佳係屬於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及厚壁菌門(Firmicutes)之細菌。因此,更具體而言,改善腸內細菌叢係指,使腸內細菌叢中例如選自於由擬桿菌門及厚壁菌門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短鏈脂肪酸產生菌的相對存在量,相較於正常的腸內細菌叢中其等之相對存在量增加,或抑制其減少,或是將其維持在更接近的狀態之意。作為屬於擬桿菌門之細菌可例示如坦納菌科(Tannerellaceae)等。其中較佳為坦納菌科。作為屬於厚壁菌門之細菌,可例示如鏈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包含布勞特氏菌屬(Blautia)、羅斯氏菌屬(Roseburia)等之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包含丁酸梭菌屬(Butyricicoccus)、陰性桿菌屬(Negativibacillus)、顫桿菌屬(Oscillibacter)、瘤胃梭菌屬(Ruminiclostridium)之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等。其中較佳為毛螺菌科及瘤胃菌科。
腸內細菌叢之平衡異常係例如因酒精之攝取等所引起。因此,更具體而言,改善腸內細菌叢係指,例如抑制腸內細菌叢中隨著酒精之攝取而增加的腸內細菌之相對存在量的增加,或將其維持在與正常的腸內細菌叢中其等之相對存在量更接近的狀態;或是抑制腸內細菌叢中隨著酒精之攝取而減少的腸內細菌之相對存在量之減少,或將其維持在與正常的腸內細菌叢中其等之相對存在量更接近的狀態之意。
作為隨著酒精之攝取而增加的腸內細菌可舉例如屬於軟壁菌門(Tenericutes)、疣微菌門(Verrucomicrobia)、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厚壁菌門等之腸內細菌。隨著酒精之攝取而增加的腸內細菌較佳為屬於軟壁菌門、疣微菌門、變形菌門、放線菌門及厚壁菌門之腸內細菌。因此,更具體而言,改善腸內細菌叢係指,例如,抑制隨著酒精之攝取而增加之選自於由軟壁菌門、疣微菌門、變形菌門、放線菌門及厚壁菌門所構成的群組之至少一種腸內細菌的腸內細菌叢中的相對存在量,或是將其維持在與正常的腸內細菌叢中其等之相對存在量更接近的狀態之意。作為變形菌門之腸內細菌,較佳為腸內桿菌科。作為厚壁菌門之腸內細菌較佳為鏈球菌科。
作為隨著酒精之攝取而減少的腸內細菌,可舉例如屬於擬桿菌門、厚壁菌門等之腸內細菌。隨著酒精之攝取而減少的腸內細菌較佳為屬於擬桿菌門及厚壁菌門之腸內細菌。因此,更具體而言,改善腸內細菌叢係指,例如抑制選自於由擬桿菌門及厚壁菌門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腸內細菌隨著酒精之攝取在腸內細菌叢中的相對存在量之減少,或將其維持在與正常的腸內細菌叢中其等之相對存在量更接近的狀態之意。作為擬桿菌門之腸內細菌較佳為坦納菌科,而作為厚壁菌門之腸內細菌較佳為毛螺菌科及瘤胃菌科。
前述之特徴(腸組織傷害抑制、腸黏膜保護、腸組織內氧化壓力抑制、腸漏症候群抑制及腸內細菌叢改善)係直接或間接對腸炎抑制發揮作用。又,腸炎抑制係直接或間接對前述特徴(腸組織傷害抑制、腸黏膜保護、腸組織內氧化壓力抑制、腸漏症候群抑制及腸內細菌叢改善)發揮作用。
關於前述腸組織傷害抑制用組成物、前述腸組織內氧化壓力抑制用組成物、前述腸組織內氧化壓力抑制用組成物、前述腸漏症候群抑制用組成物及前述腸內細菌叢改善用組成物之成分構成,係與本發明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相同。
本發明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前述腸組織傷害抑制用組成物、前述腸組織內氧化壓力抑制用組成物、前述腸組織內氧化壓力抑制用組成物、前述腸漏症候群抑制用組成物及前述腸內細菌叢改善用組成物(以下亦有將其等總括表示成「本發明之組成物」。)可適切地使用於醫藥領域及食品領域。
在將本發明之組成物使用於醫藥領域時,本發明之組成物可為芝麻素酚本身,亦可為因應需要而摻合其與其他藥理活性成分、藥學上容許的基劑、載劑、添加劑(例如溶劑、分散劑、乳化劑、緩衝劑、穩定劑、賦形劑、結合劑、崩解劑、潤滑劑等)等,而製備成例如錠劑、丸劑、散劑、液劑、懸浮劑、乳劑、顆粒劑、膠囊劑、注射劑、點滴劑等醫藥製劑者。該製備可遵循一般方法來進行。如此的本發明之組成物,如上所述,為了腸炎症狀之預防或治療,特別是可藉由口服投予來適宜地使用。換言之,例如可作為口服劑等來適宜地使用。再者,本發明之組成物的芝麻素酚之一日攝取量、攝取對象、芝麻素酚及其他成分之含量等條件,較佳係與上述者相同。
在將本發明之組成物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時,本發明之組成物可為芝麻素酚本身,亦可為適當摻合其與食品衛生學上容許的基劑、載劑、添加劑或其他可作為食品添加劑利用的成分/材料而成者。又,作為如此食品添加劑之形態,可舉例如液狀、粉末狀、薄片狀、顆粒狀、糊狀者但不限於其等。具體而言,可例示如調味料(醬油、醬汁、番茄醬、調味醬等)、薄片(香鬆)、烤肉醬、香辛料、麵糊糊狀物(咖哩糊糊狀物等)等。如此的食品添加劑可遵循一般方法來適當地製備。
如此的關於本發明之食品添加劑係藉由進食添加有該食品添加劑之食品來攝取。再者,該添加可在食品調理中或製造中進行,亦可在進食調理結束的食品之前進行或一邊進食一邊進行。該食品添加劑如此地藉由口服攝取,而發揮腸炎之預防效果。再者,關於本發明之食品添加劑的芝麻素酚之一日攝取量、攝取對象、芝麻素酚及其他成分之含量等條件,較佳係與上述者相同。
在將本發明之組成物作為腸炎預防用飲食品來使用時,該劑(以下有時記載成「關於本發明之飲食品」)係適當摻合芝麻素酚及食品衛生學上容許的基劑、載劑、添加劑或其他可作為食品利用的成分/材料等之物。亦可做成摻合芝麻素酚而成之所謂的腸炎預防用飲食品。舉例而言,可例示如包含芝麻素酚的腸炎預防用的加工食品、飲料、健康食品(營養機能食品、特定保健用食品等)、補充劑、病患用食品(醫院食品、病人食品或護理食品等)等。作為具體的形態,可例示如片劑、膠囊劑、飲料劑等。
作為健康食品(營養機能食品、特定保健用食品等)或補充劑,在製備關於本發明之飲食品時,為了能易於持續性攝取,較佳係以例如顆粒、膠囊、錠劑(包含咀嚼劑等)、飲料(飲料劑)等形態來製備,其中從攝取的簡便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膠囊、片劑、錠劑之形態。但,並未特別限定於其等。由顆粒、膠囊、錠劑等形態之該飲食品所組成的腸炎預防劑,可使用藥學上及/或食品衛生學上容許的載劑等,並遵循一般方法來適當地製備。又,即便是製備成其他形態的情況,亦可遵循習知方法。
關於本發明之飲食品之芝麻素酚的攝取量、攝取對象、芝麻素酚及其他成分之含量等,較佳係例如與上述者相同。
本發明對腸炎患者,亦提供一種特徵在於投予本發明之組成物或令對象攝取之腸炎的抑制、改善或治療方法。又,本發明對非腸炎患者(並非為腸炎患者之人之意;包含健康者及腸炎境界型之人),亦提供一種特徵在於投予本發明之組成物或令對象攝取之腸炎的預防方法。此等方法,具體而言,係藉由投予前述本發明之組成物或令對象攝取來實施。再者,在該方法中,本發明之組成物所包含的芝麻素酚之攝取量等各條件係如前所述。
此外,本發明亦包含對對象者(包含腸炎患者及非腸炎患者),口服投予包含芝麻素酚或芝麻素酚之組成物或令其口服攝取,而抑制該對象者之腸細胞被傷害的方法(但排除治療方法)。再者,本發明亦包含對該對象者口服投予包含芝麻素酚或芝麻素酚之組成物或令其口服攝取,在因某種原因(例入上述原因)而造成該對象者腸細胞消滅的情況下,使腸細胞生存率提升的方法(但排除治療方法)。
再者,於此等方法中的「但排除治療方法」之記載,係意義上排除基於醫療從業者(特別是醫師)之監督、指導、手技等來進行的行為,因此,意義上排除發生醫療從業者所欲自行進行之事成為專利侵害而恐會被追究責任但應被視作醫療行為的狀況。 實施例
以下雖基於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當不被該等實施例所限定。再者,只要以下未特別敘明,%即表示質量%。
於以下範例使用的芝麻素酚,係以日本專利特開2008-167712號公報所記載的方法為準來製備者。更具體而言,係如接下來的製備例般進行來製備。 製備例 於芝麻脫脂粕(竹本油脂製)中培養類芽孢桿菌sp. ( Paenibacillus sp.) KB0549株(寄存編號:FERM P-21057),藉此從芝麻脫脂粕中所含芝麻素酚配糖體製造芝麻素酚。具體而言,係如下般進行。
首先,在添加有胰腖(tryptone)1.0%、酵母萃取物0.5%及NaCl 0.89%之芝麻脫脂粕的溫水萃取液中使KB0549增殖,而得到KB0549培養液。將該培養液添加至芝麻脫脂粕10.0 kg(已加熱殺菌且調整成水分70%、pH6.0),於固體發酵機(37℃)間歇攪拌並通氣持續6日而進行發酵處理。
接著,使如此進行而得到之已發酵的芝麻脫脂粕乾燥成水分8.5%之後,對乾燥物重量添加10倍容量的95%乙醇,使其於50℃加熱、攪拌,而進行芝麻素酚之萃取。藉由將所得到的萃取液進行壓濾而進行矽藻土過濾,去除固形部分而得到濾液82 L。以真空濃縮機將該濾液82L濃縮成4.1L。對所得到的濃縮液添加4倍量以上的99.5%乙醇並以濾紙過濾而去除不溶物之後,以蒸發器濃縮,而得到高濃縮液4.05 L。
該高濃縮液中的芝麻素酚及芝麻素酚相關化合物係供以高效能液相層析(HPLC)並進行識別,結果濃縮液中含有芝麻素酚18.4 g。該HPLC分析條件係如下所述: HPLC:HITACHI LaChrom 管柱:Wakosil-II 5C18HG(φ4.6*250mm,和光純藥) 展開溶劑:A;10%乙腈+0.1%三氟乙酸,B;80%乙腈+0.1%三氟乙酸,將B在10%~100%之線性梯度(40分鐘)下展開。 流速:0.8 ml/min 分析波長:280 nm 以芝麻素酚及芝麻素酚相關化合物之標準樣品作成校正曲線,藉此進行該高濃縮液中的芝麻素酚及芝麻素酚相關化合物之識別、含量計算等。再者,亦可再藉由使用溶劑萃取或以矽膠進行的管柱純化、凝膠過濾純化等手法,來進一步提高芝麻素酚含有比率。
實施例1.投予芝麻素酚所造成的體重變化及一般觀察 將10週齡之C57BL/6NCr雄小鼠分成C組、S組、E組及ES組之4組(各組8隻),如下述般2週每日餵食。對作為控制組的C組之小鼠給予不含乙醇及芝麻素酚任一者的流質食物(右旋糖控制流質食物)。對S組之小鼠每1日強制口服投予包含2.5 mg之芝麻素酚的流質食物(相當於100 mg kg -1d -1)。對E組、ES組之小鼠,使其自由攝取將能量調整成與控制組同量之含乙醇流質食物(2.0% v/v乙醇)。對ES組每1日強制口服投予包含2.5 mg之芝麻素酚的流質食物。
每一週測量前述4組(C組、S組、E組及ES組)之小鼠的體重。並未觀察到各組間在試驗期間中的體重變化有顯著差異(圖1)。再者,實驗所使用的全部小鼠並未在試驗期間中猝死,亦未有食欲不振及陷入無法移動狀態的情事。
實施例2.芝麻素酚對於小鼠結腸中乙醇誘導性病變的口服投予效果 將C組、E組、S組及ES組之小鼠的結腸上皮進行蘇木精-伊紅(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及甲苯胺藍(Toluidine Blue:TB)染色並以顯微鏡觀察(圖2A及B)後,進行使用兔抗腸黏液素2(MUC2)多株抗體的免疫染色(圖2C)。
<組織標本之HE染色及TB染色> 經HE染色及TB染色的組織標本,係採取結腸組織的一部分,以10%v/v中性甲醛溶液固定,並進行石蠟包埋之後,製作石蠟切片(厚度4 μm)並進行HE染色及TB染色而製作。
<組織標本之免疫染色> 經免疫染色的組織標本係藉由以下手續製作。 將前述石蠟切片製於載玻片上,於60℃加熱2小時並使其乾燥,以二甲苯進行5分鐘洗淨3次並脫石蠟後,以乙醇脫水。為了進行熱誘導性抗原回復,在10 mM檸檬酸鈉緩衝液(pH6.0)中於100℃加熱載玻片20分鐘,在相同緩衝液中冷卻20分鐘至室溫後,以包含0.1% Tween 20之1x Tris緩衝生理食鹽水洗淨。以3% H 2O 2培養切片5分鐘,而抑制內生性過氧化酶活性。於室溫在磷酸緩衝生理食鹽水中的2%牛血清白蛋白中培養切片30分鐘後,使用兔抗MUC2多株抗體於4℃培養一晩。接著,對切片使用生物素化山羊抗兔IgG抗體於室溫培養20分鐘之後,藉由以過氧化酶進行催化的二胺基苯之氧化來進行可見化,並以蘇木精進行對比染色。
將結果示於圖2。C組及S組中並未觀察到明顯的病變。於E組之小鼠的結腸上皮,觀察到黏膜層比C組之結腸上皮更薄的結構變化(圖2A及B)。又,於E組之小鼠的結腸組織,觀察到起因於杯細胞數目減少之黏液分泌量減少(圖2B及C)。另一方面,於ES組之小鼠的結腸上皮,相較於在E組觀察到的病變,病變程度較為減少(圖2A~C)。比較各組間的結腸組織(結腸上皮、結腸陰窩、黏膜下層及黏膜)中的顯微鏡觀察分數,結果E組的分數最高(圖2D)。ES組之分數雖比全未顯示病變的C組及S組的分數更高,但相較於E組的分數則顯著地較低(圖2D)。
實施例3.芝麻素酚對於小鼠結腸中乙醇誘導性氧化壓力的口服投予效果 本發明人先前已有報告指出對小鼠進行乙醇之慢性口服投予會使結腸組織中氧化壓力增加(非專利文獻13)。因此,為了驗證芝麻素酚對於因乙醇之慢性口服攝取所誘導的結腸中氧化壓力的口服投予效果,調查C組、S組、E組及ES組之小鼠的結腸組織中的氧化壓力標記(8-羥基-2’-去氧鳥苷(8-OHdG),以及丙二醛(MDA)及4-羥基烯醛(HAE))之位準。
藉由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及ELISA來調查組織中的氧化壓力標記之8-OHdG位準。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經免疫染色的組織標本之製作,除了將令初級抗體為兔抗8-OHdG此點之外,與前述方法相同。
<ELISA> 以1 mL之DNAzol試劑均質化結腸組織樣本(50 mg),並於4℃,20,000 x g離心分離所得到的均質物3小時後,藉由乙醇沉澱而從上清液分離DNA,以8-OHdG測量前處理試劑組(富士軟片和光純藥)進行處理。將等量之萃取DNA使用於使用OxiSelect氧化DNA損傷ELISA套組(Cell Biolabs)之8-OHdG位準分析。
將結果示於圖3A。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之結果,並未在C組及S組之小鼠檢測到可感知的位準之8-OHdG(圖3A)。另一方面,結腸組織中的8-OHdG位準在E組之小鼠中最高,在ES組之小鼠中為次高(圖3A)。將使用ELISA法的定量測量結果示於圖3B。
脂質過氧化係作為細胞及組織中氧化壓力的指標來使用,過氧化脂質在分解時會生成MDA及HAE。因此,調查作為脂質過氧化反應之標記的MDA+HAE在結腸組織中的位準。
<過氧化脂質測量> 藉由均質機以1 mL之20 mM磷酸緩衝生理食鹽水(pH 7.4)均質化結腸組織樣本(100 mg),並於4℃以3,000 x g進行離心分離10分鐘。使用過氧化脂質測量套組(Oxford Biomedical Research, Inc.)來對所得到的沉澱物調查丙二醛(MDA)及4-羥基烯醛(HAE)。
將結果示於圖3C。結腸組織中的MDA+HAE之位準在E組中最高,在ES組中為次高(圖3C)。ES組之値相較於C組及S組之値僅些微地較高(圖3C)。
實施例4.芝麻素酚對於小鼠結腸中乙醇誘導性之氧化壓力蛋白質及轉錄因子蛋白質之表現的口服投予效果 已有報告指出,若慢性攝取過剩量的乙醇,CYP2E1及iNOS量會上昇,會引起肝臟及其他組織中乙醇誘發性的氧化壓力。亦有報告指出,核因子紅細胞2相關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第一型血基質氧化酶(Nrf2/HO-1)系係廣泛地與自氧化損傷保護細胞有關。因此,藉由西方墨點法(WB)調查4組(C組、S組、E組及ES組)之小鼠結腸組織中該等蛋白質(CYP2E1、iNOS及HO-1)的表現量。
<西方墨點法> 以添加有蛋白酶抑制劑混合物(protease inhibitor cocktail)(Nacalai Tesque)稀釋液的1 mL之M-PER哺乳類蛋白萃取試劑(Pierce)均質化結腸組織樣本(100 mg),於4℃以20,000 x g離心分離所得到的均質物15分鐘。藉由蛋白質分析試劑(Bio-Rad Laboratories)測量上清液之蛋白質濃度,並將等量的蛋白質量供以SDS-PAGE。將凝膠中經電泳的蛋白質轉印至PVDF膜上,使膜浸漬於阻斷試劑中(室溫,一晩)。之後,使其與初級抗體(兔多株抗體)反應。所使用的初級抗體係如下所述。 抗小鼠CYP2E1 抗小鼠誘導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 抗小鼠第一型血基質氧化酶(HO-1) 抗小鼠β-肌動蛋白 於初級抗體反應後,以包含0.1%之Tween 20之1x Tris緩衝生理食鹽水進行10分鐘洗淨3次,並使其與HRP結合抗兔IgG反應,使用ECL西方墨點法套組(Cytiva)而藉由過氧化酶催化的化學發光反應來使其可見化。條帶之強度係使用ImageJ來定量化。
將結果示於圖4。E組中的CYP2E1表現量相較於C組及其他組係顯著地更高。ES組中的CYP2E1表現量相較於E組中的表現量係顯著地較低(圖4A及B)。關於iNOS表現量,該等結果亦相同(圖4A及B)。又,E組之HO-1表現量相較於C組係顯著地較低,而在ES組則回復表現量(圖4A及B)。
Nrf2轉錄因子係發揮細胞保護作用的主要控制因子,會促進對於氧化壓力之細胞內響應中的HO-1基因之表現。因此,針對E組中HO-1表現量減少一事調查Nrf2轉錄因子之活化位準。使各組間結腸組織萃取物之蛋白質量一致,並藉由ELISA決定結腸組織萃取物中的Nrf2活化位準。
將結果示於圖5C。E組中Nrf2之活化位準相較於C組係顯著地減少,另一方面,ES組則回復成與C組相同程度(圖4C)。
實施例5.芝麻素酚對於小鼠大腸中乙醇誘導性大腸炎的口服投予效果 已有報告指出過剩乙醇量之慢性攝取能在結腸組織誘導與腫瘤形成相關的炎症。因此,為了驗證芝麻素酚之口服投予是否具有經乙醇誘導之大腸炎的預防效果,使用qRT-PCR及ELISA來調查4組(C組、S組、E組及ES組)之小鼠的大腸黏膜固有層中的炎症性細胞介素(TNF-α及IL-6)及趨化介素(MCP-1)之表現量。又,亦針對前述4組之小鼠中的NF-κB活性。NF-κB係與控制炎症的基因表現相關,係藉由因炎症促進因子而暴露免疫細胞而被活化的轉錄因子。
<qRT-PCR> 全RNA係從結腸組織樣本萃取。qRT-PCR條件係如下所述。 95℃ 10秒 60℃ 10秒 72℃ 10-20秒 45循環
<ELISA> 以添加有蛋白酶抑制劑混合物(Nacalai Tesque)稀釋液的1 mL之M-PER哺乳類蛋白萃取試劑(Pierce)來均質化結腸組織樣本(100 mg),於4℃以20,000 x g離心分離所得到的均質物15分鐘。藉由蛋白質分析試劑(Bio-Rad Laboratories)測量上清液之蛋白質濃度,並將等量的蛋白質量供以藉由ELISA進行的TNF-α、IL-6及MCP-1之表現量解析。
將結果示於圖5。藉由qRT-PCR調查小鼠的結腸組織中的TNF-α、IL-6及MCP-1基因表現(圖5A~C)及藉由ELISA調查蛋白質表現(圖5D~F),結果E組中該等基因的表現量相較於C組,全部皆顯著地更高。ES組中的TNF-α、IL-6及MCP-1基因的表現量比C組更高,另一方面,比E組顯著地更低(圖5A~F)。相同地,E組中的NF-κB p65之活化位準比C組顯著地更高,另一方面,ES組中的NF-κB p65之活化位準比E組顯著地更低(圖5G)。
實施例6.芝麻素酚對於乙醇誘導性之腸緊密型連結障礙及腸管壁侵漏的口服投予效果 已知乙醇代謝中蓄積的乙醛會藉由自細胞骨架解離結腸上皮緊密型連結(TJ)蛋白質(ZO-1、緊連蛋白及密連蛋白-1)而破壞腸的TJ。藉此,細胞間接著會喪失,從結腸內腔至體循環的細菌毒素(脂多醣,LPS)的穿透性會提高,而會有引起內毒素血症的可能性。因此,藉由分析4組(C組、S組、E組及ES組)之小鼠中結腸上皮TJ蛋白質的表現量及血漿LPS位準來調查芝麻素酚之口服投予是否會對乙醇誘發性腸管屏障功能障礙造成影響。
<西方墨點法> WB係以與前述實施例4相同的方法進行。所使用的初級抗體係如下所述。 抗小鼠閉合小帶-1蛋白(ZO-1) 抗小鼠緊連蛋白 抗小鼠密連蛋白-1
<血漿LPS位準之測量> 血漿LPS濃度係藉由鱟阿米巴樣細胞溶解物(limulus amebocyte lysate,LAL)分析來測量。
將結果示於圖6。E組之小鼠的結腸組織中,ZO-1、緊連蛋白及密連蛋白-1的表現量相較於C組係顯著地減少(圖6A及B)。ES組中,ZO-1、緊連蛋白及密連蛋白-1的表現量相較於C組較低,但另一方面,相較於E組中的表現量則顯著地較高。又,E組之小鼠的血漿中的LPS位準相較於C組係顯著地較高。ES組的LPS位準亦比C組更高,但相較於E組則顯著較低(圖6C)。
從以上結果可確認到,藉由芝麻素酚之口服投予,可抑制由乙醇誘發的症狀(組織病變、氧化壓力產生、炎症及腸TJ障礙造成的腸管壁侵漏)(圖7)。
實施例7.芝麻素酚投予所造成的體重變化及一般觀察 將10週齡的C57BL/6NCr雄小鼠分成C組、S組、E組及ES組之4組(各組8隻),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4週每日餵食。
每一週測量前述4組(C組、S組、E組及ES組)之小鼠的體重。並未觀察到各組間在試驗期間中的體重變化有顯著差異(圖8)。再者,實驗所使用的全部小鼠並未在試驗期間中猝死,亦未有食欲不振及陷入無法移動狀態的情事。
實施例8.芝麻素酚對於小鼠肝臟中乙醇誘導性病變的口服投予效果 藉由測量各組之小鼠中肝臟相對於體重的重量比率、肝臟中的三醯甘油(三酸甘油酯,TG)濃度、血漿中的天門冬胺酸轉胺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丙胺酸轉胺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及TG濃度等,調查各組之小鼠的肝功能及血漿脂質位準。
<肝臟相對於體重之重量比率之測量> 計量已餵食4週的小鼠的體重,實施麻醉下解剖。摘取出肝臟,計量肝臟重量。評定每個個體的體重與肝臟之各重量比率。 <肝臟中的TG量之測量> 在4℃下均質化各肝臟,遵循組織TG萃取試劑套組(脂滴分離套組,Cell Biolabs公司製)之製品規程來萃取TG。經萃取的各檢體,對TG量及蛋白質量係遵循各測量試劑之製品規程來進行定量,換算成每克蛋白質(g)之TG量(mg),而進行評定。 <血漿中的AST、ALT活性及TG濃度之測量> 針對血漿中的AST、ALT活性及TG濃度,使用因應各檢查項目之專用試劑套組(L-Type Wako AST、L-Type Wako ALT、L-Type Wako TG M,富士軟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遵循製品規程來進行測量。
將結果示於表1。 [表1]
數值 控制 芝麻素酚 (2.5 mg/d) EtOH (2.0% v/v) EtOH +芝麻素酚
體重 (g) 26.3±0.6 25.9±0.8 25.7±0.5 25.4±1.0
肝臟/體重之重量比率(g/g,%) 3.98±0.30 3.96±0.55 4.68±0.49 *, † 4.04±0.41 #
肝臟TG (mg/g蛋白質) 34.5±6.8 38.1±12.4 82.3±19.9 ***, ††† 51.8±9.5 ###
血漿AST (U/L) 37.6±8.0 41.3±6.8 57.4±9.2 ***, †† 43.5±7.6 ##
血漿ALT (U/L) 31.4±6.5 33.3±5.7 86.3±12.9 ***, ††† 45.8±6.6 *, †, ###
血漿TG (mmol/L) 0.55±0.16 0.53±0.14 1.01±0.26 ***, ††† 0.65±0.13 ##
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丙胺酸轉胺酶);TG:三酸甘油酯。AST:天門冬胺酸轉胺酶。ALT:丙胺酸轉胺酶。 各値係以平均値±SD表示。各組之比較係使用ANOVA及Tukey-Kramer檢定來評定。*;p<0.05、***p<0.001: 對控制(C)組、†;p<0.05、††;p<0.01及†††;p<0.001: 對芝麻素酚(S)組、#;p<0.05 、##;p<0.01, ###;p<0.001:對EtOH(E)組。EtOH+芝麻素酚(ES)組。 E組中肝臟對體重的重量比率相較於C組為增加,相對於此,ES組中則是相較於E組為減少。又,E組中肝臟及血漿中的TG濃度相較於C組為增加,相對於此,ES組中則是相較於E組為減少。再者,E組中血漿中的AST及ALT活性相較於C組為增加,相對於此,ES組中則是相較於E組為減少。
此外,將各組(C組、E組、S組及ES組)之小鼠的肝臟切片進行HE染色或油紅O染色而進行顯微鏡觀察。
<肝臟切片之HE染色或油紅O染色> 肝臟組織樣本係在10% v/v 中性甲醛溶液中於室溫固定一晩,在石蠟包埋處理後分別使用HE試劑將肝臟組織切片進行染色,使用油紅O試劑將凍結組織切片進行染色。各染色標本係藉由顯微鏡進行觀察、影像解析。
將結果示於圖9。從肝臟組織油紅O染色之顯微鏡像確認到E組中被染紅的脂肪滴顯著增加,另一方面,ES組中則確認到脂肪滴減少。從本結果觀察到,藉由芝麻素酚之口服投予可改善酒精性脂肪肝炎(圖9B)。
實施例9.芝麻素酚對於小鼠結腸中乙醇誘導性氧化壓力的口服投予效果 為了驗證藉由芝麻素酚口服投予對於小鼠結腸中乙醇誘導性氧化壓力的長期效果,將實施例7所示各組(C組、E組、S組及ES組)之小鼠的結腸上皮進行HE染色、TB染色以及過碘酸席夫氏(Periodic Acid Schiff: PAS)染色並進行顯微鏡觀察(圖10A、B及C)後,使用MUC2多株抗體進行免疫染色(圖10D)。HE染色、TB染色及使用MUC2多株抗體之免疫染色係以與實施例2所記載的方法相同之方法來進行。
<結腸組織標本之PAS染色> 結腸組織樣本係於10% v/v中性甲醛溶液中於室溫固定一晩,進行石蠟包埋處理後,藉由PAS染色試劑將結腸組織切片進行目的為檢測杯細胞之染色。各染色標本係藉由顯微鏡進行觀察、影像解析。
將結果示於圖10。觀察經HE染色、TB染色、PAS染色或MUC2免疫染色的各結腸組織,結果,相較於C組,觀察到E組中結腸上皮組織之萎縮以及杯細胞、黏液分泌細胞之明顯減少,另一方面,可觀察到ES組中以乙醇持續投予產生障礙的結腸組織有回到C組之組織像的傾向。 從該等結果可知,藉由芝麻素酚之口服投予可改善因酒精之持續投予所造成的結腸之炎症。
實施例10.芝麻素酚對於小鼠結腸中黏液分泌量的口服投予效果 藉由各組(C組、E組、S組及ES組)之小鼠的糞便中的黏液素量之測量,以及小鼠的結腸組織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量之測量,調查芝麻素酚對於小鼠結腸中黏液分泌量之口服投予效果。
<小鼠的糞便中的黏液素量之測量> 糞便樣本係在凍結乾燥裝置中凍結乾燥化一晩後,進行粉末化處理。經乾燥粉末化之各糞便之重量測量後,遵循糞便黏液素測量套組(Fecal Mucin Assay Kit,Cosmo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試劑之製品規程,進行糞便黏液素定量並換算成每克乾燥糞便量(g)之黏液素量(μg)並進行評定。 <小鼠的結腸組織中的分泌型IgA量之測量> 遵循分泌型IgA測量套組(QuickDetect(商標)Secretory IgA(Mouse)ELISA kit,BioVision公司製)試劑的製品規程,自液體氮處理後保管於-80℃的各結腸組織,定量組織中分泌型IgA量。換算成每100 mg組織之分泌型IgA濃度(ng/mL)並進行評定。
將結果示於圖11。E組之小鼠糞便中黏液素量,相較於C組係顯著且明顯地顯示減少。另一方面,ES組之小鼠糞便中黏液素量相較於E組係顯著地較高,且增加至與C組相同程度(圖11A)。又,E組之小鼠結腸組織中的分泌型IgA量,相較於C組係顯著且明顯地顯示減少。另一方面,ES組之小鼠結腸組織中的分泌型IgA量,相較於E組係顯著地較高,且增加至與C組相同程度(圖11B)。從該等結果可知,藉由芝麻素酚之口服投予,可改善乙醇持續投予所造成的結腸黏液分泌量及分泌型IgA量減少兩者。
實施例11.芝麻素酚對於乙醇誘導性之腸緊密型連結障礙及腸管壁侵漏的預防效果 接下來,為了驗證藉由芝麻素酚口服投予對於乙醇誘導性之腸緊密型連結(TJ)功能障礙及腸管壁侵漏之長期效果,使用實施例7所示各組(C組、S組、E組及ES組)之小鼠,進行結腸上皮TJ蛋白質(ZO-1、緊連蛋白及密連蛋白-1)之組織學解析及血漿LPS位準之分析。組織學解析係藉由進行使用抗ZO-1抗體、抗緊連蛋白抗體及抗密連蛋白-1抗體之螢光免疫染色,且使用螢光顯微鏡來觀察來進行。血漿LPS位準之測量係以與實施例6所示方法相同的方法來進行。
分別將螢光顯微鏡觀察之結果示於圖12,將血漿LPS位準測量之結果示於圖13。 於圖12(A)~(C)中,身為緊密型連結(細胞間結合)標記之ZO-1、緊連蛋白、密連蛋白-1之結腸組織中各蛋白質量,係藉由螢光顯微鏡觀察,且相較於C組、S組,於E組觀察到ZO-1、緊連蛋白及密連蛋白-1之顯著減少。另一方面,於ES組則觀察到全部皆改善。 於圖13中,血漿中LPS濃度,相對於於E組中相較於C組呈現顯著且明顯的增加,於ES組中相對於E組則顯著且明顯地減少,顯示改善至與C組及S組之血漿中LPS濃度相同程度。從該等結果顯示,對於乙醇誘導性之結腸TJ功能障礙及腸管壁侵漏(腸管屏障功能減少),芝麻素酚口服投予可長期地發揮對該等功能障礙預防的效果。
實施例12.芝麻素酚對於小鼠中腸內細菌叢結構的口服投予效果 短鏈脂肪酸係腸內細菌的代謝產物。進行各組(C組、E組、S組及ES組)之小鼠的糞便中的短鏈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量之測量。
<小鼠的糞便中的短鏈脂肪酸量之測量> 關於小鼠糞便中的短鏈脂肪酸量,係藉由對TechnoSuruga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TechnoSuruga Laboratory Co., ltd)的外部委託來進行測量委託。 各小鼠糞便係於取便後立即進行液體氮處理,並保管於-80℃。糞便樣本係以凍結狀態100 mg直接藉由珠粒進行破碎/粉末化,且將藉由乙酸乙酯處理萃取而得之成分作為檢測樣本。測量係使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氣相層析系統(Agilent 7890B GC,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製),並藉由與標準物質量比較,進行各短鏈脂肪酸濃度之計算。
將結果示於圖14。藉由4週對各組之乙醇、芝麻素酚持續投予,E組的糞便中丁酸量,相較於全部組呈現顯著且明顯的減少。ES組則呈現顯著的改善,確認到丁酸量增加至C組位準。另一方面,關於糞便中乙酸、丙酸量,C組與E組之間並未觀察到差異。 作為特徴性的傾向,在S組中,相較於包括C組之全部組,顯示糞便中短鏈脂肪酸量之顯著增加,而在ES組中亦確認到糞便中乙酸、丙酸之顯著增加。 從該等結果可知,芝麻素酚口服投予顯示長期性的對乙醇誘發性之糞便中丁酸減少之改善。再者,確認到在芝麻素酚單獨投予中,糞便中的3種短鏈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會增加。
又,進行各組(C組、E組、S組及ES組)之小鼠的腸內細菌叢之結構解析。
<小鼠的腸內細菌叢之結構解析> 關於小鼠腸內細菌叢16S rRNA sequence序列解析,係藉由對MyMetagenome股份有限公司(MyMetagenome Co., ltd)的外部委託來進行測量委託。 各小鼠糞便係在取便後立刻進行液體氮處理,並保管於-80℃。糞便樣本係以凍結狀態藉由處理而萃取而得之核酸作為序列解析樣本。測量係使用次世代型定序儀(NGS)(MiniSeq, Illumina, KK),自萃取核酸,將16S rRNA 基因(V1-V2區域)、序列5,000讀序(read)以上的結果使用於解析。關於菌叢結構解析,係藉由原始序列數據處理與已知序列數據解析,分析係藉由16S讀序96%之逐對一致性截止(pairwise identity cutoff)來進行分組化。類似性値係分別分配至門及屬之分類。
將結果示於圖15。 於圖15(A)中,門(Phylum)層級中的腸內細菌叢結構解析之結果,在C組與E組之比較中,在E組觀察到健康時幾乎不會被檢測到的2門之菌叢「軟壁菌門」及「疣微菌門」之增加。又,相較於C組,在E組中確認到一般分類成兼性厭氣性菌之「變形菌門」之顯著增加,同時,在E組中確認到「放線菌門」之增加。在一起持續投予乙醇及芝麻素酚之ES組中,在E組中觀察到的顯著菌叢結構異常係回到C組位準,而顯示菌叢結構之改善效果。作為特徴性事象,相較於C組,在S組單獨中確認到屬於專性厭氣性菌且為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擬桿菌門」及「厚壁菌門」之增加。 圖15(B)所示科(Family)層級中的腸內細菌叢結構解析之結果,在C組與E組之比較中,兼性厭氣性菌之「腸內桿菌科」及「鏈球菌科」的相對存在比,在E組確認到顯著異常,而呈現顯著的增加(圖15(C)及圖15(D))。另一方面,在ES組中,於E組觀察到的腸內細菌叢中的「腸內桿菌科」、「鏈球菌科」之相對存在比係回到與C組相同的位準,而呈現顯著的改善。又,比較C組與E組之比較的結果,在E組中已知為丁酸產生菌的「毛螺菌科」、「瘤胃菌科」、「坦納菌科」之相對存在比,在E組中確認到顯著異常,呈現顯著的減少。另一方面,在ES組中,於E組觀察到的該等4個科係回到與C組相同的位準,而呈現顯著的改善。作為特徴性事象,相較於C組,在S組單獨中確認到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毛螺菌科」、「瘤胃菌科」、「坦納菌科」之增加。
從以上結果可確認到在持續攝取乙醇的條件下藉由芝麻素酚之持續性口服攝取所造成的腸內細菌叢結構異常預防及改善。其係與糞便中的短鏈脂肪酸量之結果以及與丁酸產生菌之相對存在量之增加有很深的關聯性。同時,確認到在單獨投予芝麻素酚中,屬於專性厭氣性菌之短鏈脂肪酸產生菌「擬桿菌門」、「厚壁菌門」增加,且「毛螺菌科」、「瘤胃菌科」及「坦納菌科」增加。
[圖1]表示試驗期間(2週)中之C組、S組、E組及ES組之各組小鼠之體重變化。圖中的白圓形(○)表示C組,黑圓形(●)表示S組,黑四邊形(■)表示E組,黑三角形(▲)表示ES組。數據表示各組之平均±SD(n=8)。 [圖2]表示針對小鼠結腸中對乙醇誘導性病變之芝麻素酚口服投予效果,使用顯微鏡評定之結果。以顯微鏡觀察試驗開始後第15日(12週齡)之小鼠的結腸組織片。(A)HE染色影像,(B)TB染色影像,(C)使用抗MUC2抗體之免疫染色影像,(a)C組,(b)S組,(c)E組,(d)ES組,(D)顯微鏡觀察分數(顯微鏡病變分數,Microscopic lesion score)。分數表示平均±SD(n=5)。***:C組及E組間之p値<0.001, ###:E組及ES組間之p値<0.001。 [圖3]表示芝麻素酚對於小鼠結腸中因乙醇之慢性攝取而誘導的氧化壓力標記(8-OHdG及MDA+HAE)位準之口服投予效果。(A)進行使用8-OHdG之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的結腸組織片之顯微鏡觀察影像。(a)C組,(b)S組,(c)E組,(d)ES組。(B)表示使用ELISA檢測結腸組織萃取物中的8-OHdG位準,且令C組中8-OHdG位準為100%時各組之8-OHdG位準的相對値。(C)表示測量結腸組織萃取物中的MDA+HAE位準,且令C組中MDA+HAE位準為100%時各組之MDA+HAE位準的相對値。***:C組及E組間之p値<0.001, ##:C組及ES組間之p値<0.01, ###:E組及ES組間之p値<0.001。 [圖4]表示芝麻素酚對於小鼠結腸組織中乙醇誘導性之氧化壓力蛋白質(iNOS、CYP2E1及HO-1)及轉錄因子蛋白質(Nrf2)之位準的口服投予效果。(A)表示經西方墨點法解析C組、S組、E組及ES組之小鼠之結腸組織萃取物中的iNOS、CYP2E1、HO-1及β-肌動蛋白(β-actin)之表現量之結果。1~3泳道表示C組,4~6泳道表示S組,7~9泳道表示E組,10~12泳道表示ES組。(B)表示藉由WB分析之iNOS、CYP2E1及HO-1之蛋白質表現位準。條帶(band)強度係藉由β-肌動蛋白標準化。表示令C組之條帶強度為1.0時各組之相對條帶強度(倍數)。數據表示平均±SD(n=3)。(C)表示藉由ELISA調查結腸組織萃取物中Nerf2活化位準之結果。數據表示平均±SD(n=3)。**:C組及E組間之p値<0.01,***:C組及E組間之p値<0.001, #:E組及ES組間之p値<0.05, ##:E組及ES組間之p値<0.01, ###:E組及ES組間之p値<0.001。 [圖5]表示以qRT-PCR分析法來分析(A)TNF-α、(B)IL-6及(C)MCP-1之mRNA位準,且令C組之各基因之mRNA位準為1.0時的相對値。以ELISA測量(D)TNF-α、(E)IL-6、(F)MCP-1之蛋白質位準。以相對NF-κB p65活化位準在450 nm中的吸光值表示結腸組織萃取物中(G)藉由ELISA測量NF-κB p65之活化位準。數據表示平均±SD(n=5)。***:C組及E組間之p値<0.001, ##:E組及ES組間之p値<0.01, ###:E組及ES組間之p値<0.001。 [圖6]表示芝麻素酚對於腸TJ蛋白質(ZO-1、緊連蛋白(occludin)及密連蛋白-1(claudin-1))之表現位準及血漿LPS位準之口服投予效果。(A)表示經西方墨點法解析C組(1-3泳道)、S組(4-6泳道)、E組(7-9泳道)及ES組(10-12泳道)之小鼠結腸組織萃取物中的ZO-1、緊連蛋白、密連蛋白-1及β-肌動蛋白之表現量。(B)表示藉由β-肌動蛋白將(A)之條帶強度標準化,且令C組之條帶強度為1.0時各組之相對條帶強度(倍數)。數據表示平均±SD(n=3)。(C)表示各組之血漿LPS濃度。數據表示平均±SD(n=5)。*:C組及E組間之p値<0.05,**:C組及E組間之p値<0.01,***:C組及E組間之p値<0.001, ##:E組及ES組間之p値<0.01。 [圖7]表示本發明之概要圖。 [圖8]表示試驗期間(4週)中C組、S組、E組及ES組之各組小鼠的體重變化。圖中的白圓形(○)表示C組,黑圓形(●)表示S組,黑四邊形(■)表示E組,黑三角形(▲)表示ES組。數據表示各組之平均±SD(n=8)。 [圖9]表示針對小鼠肝臟切片中乙醇誘導性酒精性脂肪酸肝炎及芝麻素酚口服投予效果,使用顯微鏡評定之結果。以顯微鏡觀察試驗開始後第4週(14週齡)之小鼠的肝臟切片。(A)表示HE染色影像,(B)表示油紅O(Oil Red O)染色影像,(a)表示C組,(b)表示S組,(c)表示E組,(d)表示ES組。 [圖10-1]表示針對芝麻素酚對於小鼠結腸中乙醇誘導性病變之口服投予效果,使用顯微鏡評定之結果。以顯微鏡觀察試驗開始後第4週(14週齡)之小鼠的結腸組織片。(A)HE染色影像、(B)TB染色影像、(a)C組、(b)S組、(c)E組、(d)ES組。 [圖10-2]表示針對芝麻素酚對於小鼠結腸中乙醇誘導性病變之口服投予效果,使用顯微鏡評定之結果。以顯微鏡觀察試驗開始後第4週(14週齡)之小鼠的結腸組織片。(C)PAS染色影像,(D)使用抗MUC2抗體之免疫染色影像,(a)C組,(b)S組,(c)E組,(d)ES組。 [圖11]表示芝麻素酚對於小鼠結腸中黏液分泌量之口服投予效果。(A)表示小鼠的糞便中的黏液素量之測量結果。數據表示平均値±SD(n=8)。*:C組及E組間之p値<0.05,**:C組及S組間之p値<0.01,##:S組及ES組間之p値<0.01,###:S組及E組間之p値<0.01,†:E組及ES組間之p値<0.05。(B)表示小鼠的結腸組織中的分泌型IgA量之測量結果。數據表示平均値±SD(n=5)。***:C組及E組間之p値<0.001,#:S組及ES組間之p値<0.05,###:S組及E組間之p値<0.01,†:E組及ES組間之p値<0.05。 [圖12-1]表示結腸上皮TJ蛋白質(ZO-1、緊連蛋白及密連蛋白-1)之組織學解析結果。以顯微鏡觀察4週齡之小鼠的結腸組織片。(A)使用抗ZO-1抗體之螢光免疫染色影像。 [圖12-2]表示結腸上皮TJ蛋白質(ZO-1、緊連蛋白及密連蛋白-1)之組織學解析結果。以顯微鏡觀察4週齡之小鼠的結腸組織片。(B)使用抗緊連蛋白抗體之螢光免疫染色影像。 [圖12-3]表示結腸上皮TJ蛋白質(ZO-1、緊連蛋白及密連蛋白-1)之組織學解析結果。以顯微鏡觀察4週齡之小鼠的結腸組織片。(C)使用抗密連蛋白-1抗體之螢光免疫染色影像。 [圖13]表示小鼠血漿中的LPS位準之測量結果。數據表示平均値±SD(n=8)。 [圖14]表示小鼠的糞便中的短鏈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量之測量結果。*:表示對C組之顯著差異、#:表示對E組之顯著差異。 [圖15-1]表示小鼠的腸內細菌叢之結構解析結果。以(A)門(Phylum)層級之各組之菌叢結構變化位準來評定。 [圖15-2]表示小鼠的腸內細菌叢之結構解析結果。以(B)科(Family)層級之各組之菌叢結構變化位準來評定。 [圖15-3]表示小鼠的腸內細菌叢之結構解析結果。(C)腸內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之相對存在比。 [圖15-4]表示小鼠的腸內細菌叢之結構解析結果。(D)鏈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之相對存在比。

Claims (15)

  1. 一種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sesaminol)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2. 如請求項1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其中前述腸炎為慢性腸炎。
  3. 如請求項1或2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其係用來使用於腸漏症候群(leaky gut syndrome)之抑制。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其係口服組成物。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其係食品組成物。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腸炎抑制用組成物,其中前述代謝物為芝麻素酚之消化道內代謝物。
  7. 一種腸組織傷害抑制用組成物,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8. 一種腸黏膜保護用組成物,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9. 一種腸組織內氧化壓力抑制用組成物,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10. 一種腸漏症候群抑制用組成物,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11. 一種腸內細菌叢改善用組成物,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12. 一種抑制腸炎的方法,包含對必須抑制腸炎的對象投予或使其攝取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
  13.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係用於作為腸炎抑制用組成物之用途。
  14.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之用途,係用於腸炎抑制用組成物的製造。
  15. 一種含有選自於由芝麻素酚及其代謝物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組成物作為腸炎抑制用組成物之用途。
TW111138205A 2021-10-08 2022-10-07 腸炎抑制用組成物 TW2023207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6013 2021-10-08
JP2021-166013 2021-10-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0749A true TW202320749A (zh) 2023-06-01

Family

ID=85804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8205A TW202320749A (zh) 2021-10-08 2022-10-07 腸炎抑制用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58737A1 (zh)
TW (1) TW202320749A (zh)
WO (1) WO20230587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61115A (ja) 2004-08-30 2006-03-09 Kiyomoto Bio Co Ltd 発酵法によるセサミノールの製造法
CN101102761B (zh) * 2005-01-07 2010-09-29 黄在宽 木酚素类化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炎症性疾病的用途
JP4839231B2 (ja) 2007-01-15 2011-12-21 清本鐵工株式会社 セサミノール配糖体のグルコシド結合分解酵素および前記酵素を産生する微生物
JP2015096494A (ja) * 2013-10-07 2015-05-21 かどや製油株式会社 生体内酸化還元状態改善剤
KR20220000235A (ko) * 2020-06-25 2022-01-03 주식회사 쿠엔즈버킷 참깨박 추출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대장염 예방 또는 개선용 식품 조성물
CN113073126A (zh) * 2021-04-01 2021-07-06 昆明理工大学 亚麻籽活性多肽在制备预防、干预/治疗结肠炎产品中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3058737A1 (zh) 2023-04-13
WO2023058737A1 (ja) 2023-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Melatonin ameliorates ochratoxin A induced liver inflammation, oxidative stress and mitophagy in mice involving i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restoring the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Ma et al. TNF-α-induced increase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tight junction permeability requires NF-κB activation
JP6954563B2 (ja) 代謝障害を処置するための低温殺菌アッカーマンシアの使用
Chaves et al. Applications and safety considerations of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as a probiotic in animal and human health
JP6608047B2 (ja) 多様な機能性を有する新規乳酸菌およびその用途
Liu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a novel probiotic strain, Lactococcus lactis ML2018, in colitis: in vivo and in vitro evidence
Watanabe et al.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 prevents indomethacin-induced small intestinal injury: involvement of lactic acid
Kim et al.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C27 and Bifidobacterium longum LC67 simultaneously alleviate high-fat diet-induced colitis, endotoxemia, liver steatosis, and obesity in mice
Bjornvad et al. Enteral feeding induces diet-dependent mucosal dysfunction, bacterial proliferation, and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preterm pigs on parenteral nutrition
Loguercio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a probiotic VSL# 3 on parameters of liver dysfunction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Sohn et al.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induces M2-dominant Kupffer cell polariz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JP2014047212A (ja) ラクトバチラス‐プランタルムcmu995菌株の使用方法
KR20210042334A (ko) 상기도감염, 스트레스, 불안, 기억력 및 인지기능장애, 및 노화를 위한 프로바이오틱 균주
Li et al. Microbiome dysbiosis an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Stoidis et al. Potential benefits of pro-and prebiotics on intestinal mucosal immunity and intestinal barrier in short bowel syndrome
Yang et al. Xianglian Pill ameliorates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by restor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attenuating mucosal damage
Fang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gainst chronic alcohol-induced liver injury in the murine model
Wang et al. Prophylactic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SFY06 on HCl/ethanol-induced gastric injury in mice
Liang et al. Probiotics and their metabolites ameliorat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critical review
Shen et al. Amelioration of 5-fluorouracil-induced intestinal mucositis by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T4 in a mouse model
Sakai et al. Lactobacillus pentosus strain S-PT84 improves steatohepatitis by maintaining gut permeability
JP6901092B2 (ja) 多様な機能性を有する新規乳酸菌およびその用途
Khan et al. Morphology of the intestinal barrier in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Reilly et al. Probiotics potentiate IL-6 production in IL-1β-treated Caco-2 cells through a heat shock-dependent mechanism
Liu et al. A review on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active components in Antrodia camphorata against alcoholic liver inj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