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0690A - 吸塵器用之管構件及具備管構件之吸塵器 - Google Patents

吸塵器用之管構件及具備管構件之吸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0690A
TW202320690A TW111125181A TW111125181A TW202320690A TW 202320690 A TW202320690 A TW 202320690A TW 111125181 A TW111125181 A TW 111125181A TW 111125181 A TW111125181 A TW 111125181A TW 202320690 A TW202320690 A TW 20232069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ipe
vacuum cleaner
telescopic
st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5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田孝一
長谷川毅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0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069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4Hoses or pipes; Hose or pipe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申請揭示一種構成塵埃的流路之管構件,前述塵埃是被內置於吸塵器本體的吸塵部的吸引力所吸入的塵埃。管構件具備:基端管,形成為可連接於吸塵器本體;可撓性的伸縮管,以位於基端管的前端側的方式連接於基端管,並且構成為可伸縮;及前端管,連接於伸縮管。前端管及基端管是構成為:具有對於外力維持預定的形狀之剛性,並且在伸縮管已收縮的狀態下互相嵌合,在伸縮管已伸長的狀態下解除前端管與基端管的嵌合。

Description

吸塵器用之管構件及具備管構件之吸塵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吸塵器用之管構件及具備管構件之吸塵器。
在日本專利特開2017-131332號公報中,揭示有圖9所示的手持式的吸塵器900。此吸塵器900具備:吸塵器本體910,內置有吸引塵埃的吸塵部911;及管構件920,連接於吸塵器本體910而構成塵埃流動的流路。
管構件920是由在軸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基端管921、伸縮管923、及前端管922所構成。基端管921是連接於吸塵器本體910,前端管922是設置在從基端管921往前端側分開的位置。伸縮管923是連接於基端管921與前端管922,並且在基端管921與前端管922之間伸縮或彎曲。如圖10所示,前端管922可供吸嘴構件930安裝,在吸嘴構件930上形成有供塵埃流入的吸引口。
如圖9所示,將伸縮管923維持在已收縮的狀態的鎖定構件940是安裝在吸塵器本體910上。鎖定構件940是構成為在伸縮管923已收縮的狀態下卡合於前端管922的前端面。在此狀態下,前端管922、伸縮管923、及基端管921是在直線上排列,管構件920在整體上會成為直管的形狀。在此情況下,使用者可以例如將吸塵器本體910保持成使吸嘴構件930向上,來吸引位於較高位置的塵埃。
鎖定構件940是以可旋動的方式設置於吸塵器本體910,藉由鎖定構件940旋動,鎖定構件940與前端管922的前端面的卡合即解除。在此狀態下,伸縮管923變得能夠伸長,而可容許使吸嘴構件930往前方移動,來吸引遠離吸塵器本體910的位置之塵埃。此時,使用者可以使伸縮管923彎曲,在不用改變吸塵器本體910的方向的情形下,使吸嘴構件930往左右方向移動。
在鎖定構件940卡合於前端管922的前端面的構造中,必須將鎖定構件940構成為不會封住前端管922的開口。因此,無法擴大鎖定構件940對前端管922的前端面的接觸面積,鎖定構件940對前端管922的前端面之卡合會變得容易被解除。從而,可設想例如下述情形:當使用者在清掃較高的位置時,若管構件920接觸到家具,使外力施加於管構件920,則鎖定構件940對前端管922的前端面的卡合會被解除。在此情況下,前端管922會因重力而落下。
本揭示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管構件及具備管構件之吸塵器,前述管構件是構成為一方面可防止無預期的彎曲,另一方面容許藉由使用者的操作而彎曲的情形。
本揭示中的管構件是構成塵埃的流路,前述塵埃是被內置於吸塵器本體的吸塵部的吸引力所吸入的塵埃。管構件具備:基端管,形成為可連接於吸塵器本體;可撓性的伸縮管,以位於基端管的前端側的方式連接於基端管,並且構成為可伸縮;及前端管,連接於伸縮管。前端管及基端管是構成為:具有對於外力維持預定的形狀之剛性,並且在伸縮管已收縮的狀態下互相嵌合,在伸縮管已伸長的狀態下解除前端管與基端管的嵌合。
本揭示中的吸塵器具備:吸塵器本體,內置有產生吸引塵埃的吸引力的吸塵部;上述的管構件;及吸嘴構件,形成供塵埃流入的吸引口。吸嘴構件是以可相對於管構件的前端管而在軸方向上相對地移動的方式安裝於前端管。
本揭示中的其他吸塵器具備:吸塵器本體,內置有產生吸引塵埃的吸引力的吸塵部;及上述的管構件。管構件的基端管是連接於吸塵器本體。在吸塵器本體上設置有保持部,前述保持部是構成為可保持在與基端管的嵌合已解除的狀態下被回折往吸塵器本體側的前端管。
本揭示中的另一其他吸塵器具備:吸塵器本體,內置有產生吸引塵埃的吸引力的吸塵部;及上述的管構件。吸塵器本體具有連結管部,前述連結管部是形成為供管構件的基端管裝卸自如。吸塵器更具備吸嘴單元,前述吸嘴單元可與管構件替換而安裝於連結管部。在吸嘴單元上設置有保持部,前述保持部是保持已從連結管部取下的管構件。
在上述技術中,藉由將前端管與基端管設為嵌合狀態,可防止管構件無預期地彎曲。另一方面,設為使前端管從基端管分開的狀態,藉此使用者即可以彎曲管構件。
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優點可藉由以下詳細的說明與附加圖式而變得更加清楚明瞭。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雖然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詳細地說明吸塵器的實施形態,但為了讓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容易理解,例如,有時會省略已周知的事項的詳細說明、或者對實質上相同的構成的重複說明。另外,附加圖式及以下的說明都是為了要讓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充分理解本揭示而提供的,並不是意圖要藉由這些來限定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的主題。
(吸塵器的構造) 圖1是手持式的吸塵器100的側面圖。吸塵器100具備:吸塵器本體110;管構件120,連接於吸塵器本體110;及吸嘴構件130,安裝於管構件120的前端。
吸塵器本體110具有:大致圓筒狀的容置部112,內置有產生吸引塵埃的吸引力的吸塵部111;及中空的連結管部113,設置在容置部112的前側,並且從容置部112的周壁的下部往下方延伸。容置部112的周壁的上部連接有手柄狀的把持部115,前述把持部115具有可供使用者握持的粗細,把持部115是一邊從容置部112的周壁的上部彎曲一邊往下方延伸設置,並且連接於連結管部113的上端。在把持部115上設置有被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116,吸塵部111會因應於操作部116的操作而作動或停止。另外,吸塵部111可藉由例如吸引風扇來構成。
在容置有吸塵部111的容置部112的下端安裝有氣旋式的集塵容器117。集塵容器117是有底圓筒狀的容器,在集塵容器117的上端及周壁設置有供空氣通過的開口。藉由集塵容器117的上端的開口,集塵容器117的內部空間是連通於容置部112的內部空間。又,吸塵器本體110的連結管部113是構成為:連結管部113的內部空間會通過集塵容器117的周壁的開口而連通於集塵容器117的內部空間。在集塵容器117的內部空間已連通於容置部112及連結管部113的內部空間的狀態下,集塵容器117是構成為固定於吸塵器本體110的連結管部113及容置部112當中的至少一者。在集塵容器117已固定於吸塵器本體110的狀態下吸塵部111作動時,藉由吸塵部111的吸引力,連結管部113內的空氣會通過集塵容器117的周壁的開口而流入至集塵容器117內。集塵容器117是構成為已流入至集塵容器117內的空氣會成為旋繞流,已流入至集塵容器117的空氣所包含的塵埃是藉由旋繞流的離心力而在集塵容器117內被離心分離,並且貯留於集塵容器117內。
管構件120是構成吸塵部111所吸入的塵埃的流路。詳細而言,管構件120具有:基端管121,形成為可裝卸於吸塵器本體110的連結管部113;及前端管122,在已和基端管121嵌合成可裝卸的狀態下,和基端管121構成直管狀的管體。另外,基端管121與前端管122的嵌合長度是設定成:即使管構件120受到交叉於軸的方向的外力,基端管121及前端管122的嵌合狀態也不會被解除。基端管121及前端管122具有即使在吸塵器100的使用時受到施加於管構件120的外力仍然可維持直管狀的形狀之充分的硬度,例如可由樹脂成形來形成。
前端管122包含:圓筒狀的基端管部123,具有基端管121可嵌入的內徑;及圓筒狀的前端管部124,連結於基端管部123的前端部,並且比基端管部123更細。在基端管部123中的基端部分上設置有卡合突起125,前述卡合突起125是從基端管部123的外周面的前側部分突出。構成為可與此卡合突起125卡合的鎖定構件126是固定在基端管121的前端部分。鎖定構件126及卡合突起125是設置用來防止前端管122相對於基端管121而往前端側位移的情形。
鎖定構件126是構成為可在圖1及圖2所示的箭頭的方向上旋動。在前端管122與基端管121已嵌合的狀態下,藉由鎖定構件126與前端管122的卡合突起125卡合,即可固定前端管122及基端管121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如圖2所示,設置有伸縮管127以連結基端管121與前端管122。伸縮管127是和前端管122及基端管121不同,具有伸縮性及可撓性,並且會因施加外力而伸長或彎曲。伸縮管127的基端部分是固定於基端管121的前端,伸縮管127是設置成從基端管121的前端延伸。另一方面,伸縮管127的前端是透過連接構件129而連接於已嵌合到基端管121的狀態之前端管122的中間部(基端管部123的前端或前端管部124的基端)。此時,伸縮管127是在已收縮的狀態下被容置於基端管121及前端管122內。
當鎖定構件126對前端管122的卡合突起125的卡合及前端管122與基端管121之間的嵌合解除時,伸縮管127可以如圖3所示地伸長。藉由伸縮管127伸長,可將前端管122配置在相對於基端管121而往前端側分開的位置上。在此狀態下,伸縮管127是構成從基端管121內的流路往管構件120的前端側延伸的流路。又,前端管122是形成為在比基端管121更前端側上連接於伸縮管127的狀態,且從伸縮管127往管構件120的前端側更加延伸。在圖3所示的狀態中,伸縮管127的大部分是形成為露出於外部的狀態,伸縮管127可以在不被前端管122及基端管121妨礙的情形下彎曲。
如圖4所示,伸縮管127具有:線圈芯材141,由螺旋狀的線狀構件所構成;及被覆管部142,被覆線圈芯材141,且構成空氣及塵埃流動的流路。線圈芯材141可在軸方向上變形,被覆管部142是形成為順應於線圈芯材141的軸方向的變形而伸縮。在伸縮管127構成為像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將線圈芯材141作為芯材來使用,並且以較薄的樹脂被膜來被覆線圈芯材141來形成被覆管部142,而可容易地形成伸縮管127。
線圈芯材141是如上述地由螺旋狀的線狀構件所構成。一般而言,螺旋狀的線狀構件在軸方向上變形時會伴隨繞軸的扭轉變形。因此,在伸縮管127是由線圈芯材141與被覆管部142所構成的情況下,當伸縮管127從伸長的狀態變成收縮的狀態時可能會變形成繞著管構件120的軸而扭轉。又,當伸縮管127從收縮的狀態變成伸長的狀態時,可能會繞著管構件120的軸而變形成解除此扭轉。如圖2所示,連接構件129是配置在前端管122與伸縮管127之間,使前端管122不會順應於伸縮管127繞著管構件120的軸之扭轉及扭轉的解除,而繞著管構件120的軸旋轉。
連接構件129是固定在伸縮管127(被覆管部142)的前端。連接構件129是構成為:一方面不容許前端管122相對於伸縮管127的前端而在軸方向上相對地位移,一方面容許前端管122繞著管構件120的軸旋轉。例如,亦可在前端管122的基端管部123的內周面形成有環狀的溝部,連接構件129具有環狀的突出部,前述突出部是構成為被容許進入此環狀的溝部,並且可以在已進入溝部的狀態下在溝部內於圓周方向上位移。在此情況下,當突出部嵌入至基端管部123的溝部時,容許前端管122相對於伸縮管127而繞著管構件120的軸相對地旋轉。其結果,前端管122和伸縮管127繞軸的變形沒有關聯,而可保持在繞著軸的預定的方向上。另外,連接構件129亦可具有環狀的溝部來取代環狀的突出部。在此情況下,亦可在前端管122的基端管部123的內周面設置有突出部,前述突出部是構成為被容許進入連接構件129的環狀的溝部,並且可以在已進入溝部的狀態下於圓周方向上位移。
在前端管122的前端管部124嵌入有吸嘴構件130。如圖2所示,吸嘴構件130是形成為雙重管構造,包含外管部131、以及嵌入於外管部131的內管部132。外管部131及內管部132具有直管狀的形狀。又,外管部131及內管部132具有在吸塵器100的使用時抵抗可能施加的外力來維持直管狀的形狀之充分的剛性,例如可由樹脂成形來形成。
如圖2及圖3所示,外管部131是構成為可相對於前端管部124而在軸方向上涵蓋預定的長度區間來位移,並且不會從前端管部124脫離。亦即,當外管部131位於圖2所示的位置時,外管部131的大部分是容置在前端管部124內。若從此位置將外管部131往前端側拉出,則可得到圖3所示的狀態。外管部131的外徑及前端管部124的內徑是設定成:當外管部131已到達圖3所示的位置時,外管部131會卡在前端管部124。
如圖2及圖3所示,在外管部131的外周面設置有環狀的止擋件134,前述止擋件134是從外管部131的外周面往半徑方向突出。當外管部131從圖3所示的位置往基端側位移時,止擋件134會如圖2所示地抵接於前端管部124的前端面。其結果,可阻止外管部131被壓入到比圖2所示的位置更往基端側進入前端管部124內。
如圖2及圖3所示,內管部132是構成為可相對於外管部131而在軸方向上涵蓋預定的長度區間來位移,並且不會從外管部131脫離。亦即,當內管部132位於圖2所示的位置時,內管部132的大部分是容置在外管部131內。若從此位置將內管部132往前端側拉出,則可得到圖3所示的狀態。內管部132的外徑及外管部131的內徑是設定成:當內管部132已到達圖3所示的位置時,內管部132會卡在外管部131。
在內管部132的前端設置有吸嘴端部133,前述吸嘴端部133是形成將塵埃和空氣一起吸入的吸引口,吸嘴端部133的形狀是因應於用途來決定。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所示,吸嘴端部133是形成為比內管部132更狹窄,適合利用來去除位於狹窄間隙的塵埃。又,吸嘴端部133具有當內管部132相對於外管部131而被往基端側壓入時,會卡在外管部131的前端面的形狀。
(吸塵器的動作) 當使用者操作操作部116時,內置於吸塵器本體110的吸塵部111即會作動。當吸塵部111作動時,吸塵部111的吸引力會通過集塵容器117、吸塵器本體110的連結管部113、及管構件120而作用於吸嘴端部133。其結果,包含塵埃的空氣會通過吸嘴端部133、管構件120、及吸塵器本體110的連結管部113而流入至集塵容器117。塵埃是在集塵容器117內被離心分離,而貯留在集塵容器117內。
當使用者正以圖1所示的狀態使用吸塵器100時,基端管121及前端管122是形成為互相嵌合的狀態,且具有直管狀的形狀。在此狀態下,在使用者清掃較高的場所(例如,層架等)的期間中,管構件120會抵抗重力來保持直管狀的形狀而不會彎曲。從而,使用者可以容易地進行較高的場所的清掃。此時,由於伸縮管127是被容置在具有比較高的剛性之基端管121及前端管122所包圍的空間內,因此會被基端管121及前端管122保護。
當使用者正以圖1所示的狀態使用吸塵器100時,可設想到吸塵器100的移動方向的反方向的外力會作用於管構件120。例如,當吸嘴端部133往左方移動時,若碰撞到位於吸嘴端部133的左側的層架,則會有向右外力作用於管構件120。或者,若使用者將吸塵器100往前方推出使吸嘴端部133抵接到前方的壁,則會有使前端管122與基端管121的嵌合變深的方向的外力作用。由於這些外力不會在從基端管121將前端管122拉開的方向上作用,因此前端管122與基端管121的嵌合較容易維持。假設在吸塵器100的使用時,即使從基端管121將前端管122拉開的方向的外力作用於管構件120,只要鎖定構件126與卡合突起125卡合,前端管122及基端管121仍然可以維持互相嵌合的狀態。
又,即便使用者忘記將鎖定構件126卡合於卡合突起125,前端管122與基端管121的嵌合長度是設定成不會因交叉於軸的方向的外力(例如,上述向右的外力)而被解除嵌合狀態。因此,即便使用者在鎖定構件126未卡合於卡合突起125的狀態下使用吸塵器100,也不易產生前端管122與基端管121的嵌合無預期地被解除的情形。
如上述,前端管122與基端管121的嵌合不容易因在吸塵器100的使用時設想會作用於管構件120的外力而被解除。除此之外,由於前端管122及基端管121分別具有充分的剛性來對像這樣的外力維持直管狀的形狀,因此前端管122本身不會因外力而彎曲變形,基端管121本身也不會因外力而彎曲。從而,當使用者正以圖1所示的狀態使用吸塵器100時,即使外力作用於管構件120,管構件120仍可維持直管狀的形狀,而可抑制未預期的管構件120的彎曲變形。
當使用者想要在遠離吸塵器本體110的場所進行清掃的情況下,使用者只要解除前端管122與基端管121的嵌合即可。使用者操作鎖定構件126來解除鎖定構件126對卡合突起125的卡合,在此狀態下,若使用者使前端管122相對於基端管121而相對地往前端側位移,則前端管122與基端管121的嵌合狀態便會解除。
當使用者保持住前端管122並相對於基端管121而往前端側拉開時,伸縮管127會伸長而成為圖3所示的狀態。當伸縮管127處於收縮的狀態時(圖2所示的狀態),會處於繞著管構件120的軸而扭轉的狀態,但當伸縮管127伸長時,會繞著管構件120的軸而變形成解除扭轉。此時,固定於伸縮管127的前端的連接構件129會繞著管構件120的軸來旋轉。由於連接構件129容許前端管122與連接構件129繞著管構件120的軸而互相相對地旋轉,因此即使伸縮管127繞著管構件120的軸旋轉,前端管122也不會和伸縮管127一起旋轉。從而,在伸縮管127伸長的期間中,即使伸縮管127繞著管構件120的軸而變形成解除扭轉,前端管122仍然可以維持被使用者保持的姿勢。
當管構件120形成為圖3所示的狀態時,伸縮管127的大部分會從前端管122及基端管121露出,而可以在不被前端管122及基端管121妨礙的情形下彎曲。從而,使用者可以在將吸塵器本體110保持在預定的位置的狀態下,使前端管122及吸嘴端部133移動至所期望的位置。
設想使用者想要清掃以圖1所示的吸塵器100的狀態無法到達之較高的場所。在此情況下,如圖6所示,在保持住前端管122與基端管121的嵌合狀態之狀態下,使用者只要將吸嘴構件130從前端管122往前端側拉出即可。將吸嘴構件130的外管部131從前端管122往管構件120的軸方向拉出,並且將內管部132從外管部131往管構件120的軸方向拉出,藉此即可得到圖6所示的狀態。
外管部131、內管部132、前端管122、及基端管121具有在清掃時抵抗可能施加的外力來維持直管狀的形狀之充分的剛性。從而,即便使用者將吸塵器100保持成使吸嘴端部133朝向斜上方,外管部131、內管部132、前端管122、及基端管121仍會抵抗重力而不會彎曲。因此,使用者可以保持吸塵器本體110來清掃較高的場所。
在清掃作業後,吸塵器100亦可保管在預定的保管場所。為了減少保管場所所需要的面積,如圖7所示,亦可在吸塵器本體110上設置有保持部150。保持部150亦可構成為例如供前端管122的前端管部124以卡扣接合方式嵌入。
當使用者結束清掃時,即解除基端管121與前端管122的嵌合,使伸縮管127露出於外部。之後,使用者可以使伸縮管127往吸塵器本體110側彎曲,將前端管122嵌入於保持部150。在此狀態下,由於管構件120形成為已彎折的狀態,因此吸塵器100可保管於狹窄的場所中。
如圖8所示,使用者亦可從吸塵器本體110的連結管部113取下管構件120,並且將吸嘴單元160安裝於連結管部113。吸嘴單元160是比收縮狀態的管構件120更長。詳細而言,吸嘴單元160具有下述長度:當吸嘴單元160已安裝於吸塵器本體110時,可將吸塵器100作為直立式的吸塵器來利用的長度。
吸嘴單元160具備管部161與吸嘴162,前述吸嘴162是在管部161的前端以可上下旋動的方式安裝。吸嘴162在左右方向上寬度較寬,在吸塵部111的作動時,塵埃能夠從地板面上的寬廣的區域流入至吸嘴162。管部161的基端部是構成為可嵌入至吸塵器本體110的連結管部113。
在管部161上設置有構成為可保持管構件120及吸嘴構件130的保持部163。保持部163亦可構成為例如供管構件120的基端管121與吸嘴構件130的外管部131以卡扣接合方式嵌入。
如圖8所示,若將安裝有管構件120的狀態的吸嘴單元160連接於吸塵器100來使用吸塵器100,則管構件120在管構件120不使用時也會和吸塵器100一起移動。因此,當在清掃場所中需要使用管構件120來清掃時,可以立即將吸嘴單元160替換成管構件120。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前端管122及基端管121是在互相嵌合的狀態下形成直管狀的管體。作為替代方案,前端管122及基端管121亦可構成為在互相嵌合的狀態下形成彎曲管。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當前端管122與基端管121處於嵌合狀態時,伸縮管127是被容置在前端管122與基端管121所包圍的空間內。作為替代方案,伸縮管127亦可形成為比前端管122及基端管121更粗,前端管122與基端管121是在伸縮管127之中嵌合。在此情況下,前端管122的基端管部123亦可構成為可嵌入至基端管121。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連接構件129是固定在伸縮管127側。作為替代方案,連接構件129亦可固定在前端管122側。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伸縮管127是由線圈芯材141與被覆管部142所構成。作為替代方案,伸縮管127亦可具有可伸縮的其他構造。例如,伸縮管127亦可具有可以收縮而不伴隨有繞軸的扭轉的構造。在此情況下,就不需要連接構件129,伸縮管127的前端部分亦可固定在前端管122。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管構件120是構成手持式的吸塵器100的一部分。作為替代方案,管構件120亦可構成為可以組入至直立式的吸塵器或筒式的吸塵器。
(效果等) 上述實施形態之管構件120及吸塵器100具有以下特徵,並且可發揮以下的效果。
上述實施形態的一個層面之管構件是構成塵埃的流路,前述塵埃是被內置於吸塵器本體的吸塵部的吸引力所吸入的塵埃。管構件具備:基端管,形成為可連接於吸塵器本體;可撓性的伸縮管,以位於基端管的前端側的方式連接於基端管,並且構成為可伸縮;及前端管,連接於伸縮管。前端管及基端管是構成為:具有對於外力維持預定的形狀之剛性,並且在伸縮管已收縮的狀態下互相嵌合,在伸縮管已伸長的狀態下解除前端管與基端管的嵌合。
在上述構成中,由於基端管及前端管具有對於外力維持預定的形狀之剛性,因此基端管與前端管已嵌合的狀態的管構件,即便施加外力也不易彎曲變形。在基端管與前端管已嵌合的構造中,和使鎖定構件卡合於前端管的前端面的構造不同,並沒有設計上的限制必須將鎖定構件形成為封住前端管的開口。因此,藉由增加基端管與前端管的嵌合長度,可以得到即使外力施加於管構件仍可容易維持基端管及前端管的嵌合狀態之構造。從而,在基端管及前端管已互相嵌合的狀態下,當使用者移動吸塵器本體時,管構件會維持基端管與前端管已嵌合的狀態,不會因外力而無預期地彎曲。
基端管與前端管的嵌合是在伸長管成為伸長的狀態時被解除。此時,由於伸長管具有可撓性,因此使用者可以在將吸塵器本體保持在預定的位置之狀態下,使伸縮管彎曲來改變前端管的方向。
在上述構成中,伸縮管亦可在收縮的狀態下被容置在已互相嵌合的前端管及基端管內。
在上述構成中,由於伸縮管具有伸縮性及可撓性,因此和前端管及基端管相較之下較為脆弱,前述前端管及基端管具有對於外力維持預定的形狀之剛性。然而,由於伸縮管是在收縮的狀態下被容置在已互相嵌合的前端管及基端管內,因此可以藉由前端管及基端管來保護伸縮管。
在上述構成中,伸縮管亦可構成為:當從伸長的狀態變成收縮的狀態時,會變形成繞著軸扭轉,當從收縮的狀態返回至伸長的狀態時,會繞著軸變形成解除扭轉。管構件亦可更具備配置在伸縮管與前端管之間的連接構件。連接構件亦可構成為:在已容許前端管相對於伸縮管而繞著軸相對地旋轉的狀態下,連結伸縮管與前端管。
在上述構成中,伸縮管是一邊繞著軸變形一邊伸長以解除收縮的狀態下的扭轉。然而,由於連接構件容許前端管相對於伸縮管而繞著軸相對地旋轉,因此即便使用者用力握住前端管,仍可容許伸縮管繞軸的變形。從而,伸縮管可以順利地伸縮。
在上述構成中,伸縮管亦可包含螺旋狀的線圈芯材與被覆管部,前述被覆管部是藉由被覆線圈芯材來構成塵埃流動的流路,並且和線圈芯材一起伸縮。連接構件亦可在已容許前端管相對於伸縮管而繞著軸相對地旋轉的狀態下連結被覆管部與前端管。
在上述構成中,伸縮管是由被覆管部被覆螺旋狀地延伸的線圈芯材所構成。像這樣的構造的伸縮管較容易製造。另一方面,由於螺旋狀的構件一般而言會在伸縮時伴隨扭轉方向的變形,因此由被覆管部被覆螺旋狀地延伸的線圈芯材所構成的伸縮管會一邊伴隨扭轉方向的變形一邊伸縮。即使伸縮管具有像這樣的伸縮特性,由於連接構件是在已容許前端管相對於伸縮管而繞著軸相對地旋轉的狀態下連結被覆管部與前端管,因此即便使用者用力握住前端管,仍可容許伸縮管的扭轉變形。
上述實施形態的一個層面之吸塵器具備:吸塵器本體,內置有產生吸引塵埃的吸引力的吸塵部;上述的管構件;及吸嘴構件,形成供塵埃流入的吸引口。吸嘴構件是以可相對於管構件的前端管而在軸方向上相對地移動的方式安裝於前端管。
在上述構成中,吸嘴構件可相對於前端管而在軸方向上相對地移動。從而,即使是在前端管已嵌合於基端管的狀態下,仍可容許變更吸嘴構件在管構件的軸方向上的位置。
上述實施形態的其他層面之吸塵器具備:吸塵器本體,內置有產生吸引塵埃的吸引力的吸塵部;及上述的管構件。管構件的基端管是連接於吸塵器本體。在吸塵器本體上設置有保持部,前述保持部是構成為可保持在與基端管的嵌合已解除的狀態下被回折往吸塵器本體側的前端管。
在上述構成中,藉由解除前端管與基端管的卡合,並使伸縮管彎曲,即可以將前端管往吸塵器本體側回折。在此狀態下,若使保持部保持住前端管,則管構件會成為在基端管與前端管中連接於吸塵器本體的狀態。因此,管構件可以維持前端管已往吸塵器本體側回折的狀態,在不使用吸塵器時,吸塵器可在不需要寬廣的空間的情形下收納。
上述實施形態的另一其他層面之其他吸塵器具備:吸塵器本體,內置有產生吸引塵埃的吸引力的吸塵部;及上述的管構件。吸塵器本體具有連結管部,前述連結管部是形成為供管構件的基端管裝卸自如。吸塵器更具備吸嘴單元,前述吸嘴單元可與管構件替換而安裝於連結管部。在吸嘴單元上設置有保持部,前述保持部是保持已從連結管部取下的管構件。
在上述構成中,由於在吸嘴單元設置有保持部,因此當管構件已從吸塵器本體取下時,可以使保持部保持住管構件。在吸嘴單元已連接於吸塵器本體的狀態下使用吸塵器時,使用者可以設置成使吸嘴單元的保持部保持住管構件的狀態。在此狀態下,由於管構件會和吸塵器一起移動,因此當在清掃場所中需要使用管構件來清掃時,可以立即將吸嘴單元替換成管構件。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上述實施形態之技術適合利用於清掃作業所使用的裝置。
100,900:吸塵器 110,910:吸塵器本體 111,911:吸塵部 112:容置部 113:連結管部 115:把持部 116:操作部 117:集塵容器 120,920:管構件 121,921:基端管 122,922:前端管 123:基端管部 124:前端管部 125:卡合突起 126,940:鎖定構件 127,923:伸縮管 129:連接構件 130,930:吸嘴構件 131:外管部 132:內管部 133:吸嘴端部 134:止擋件 141:線圈芯材 142:被覆管部 150,163:保持部 160:吸嘴單元 161:管部 162:吸嘴
圖1是手持式的吸塵器的側面圖。 圖2是吸塵器的管構件的剖面圖。 圖3是管構件已伸長時的管構件的剖面圖。 圖4是管構件的伸縮管的剖面圖。 圖5是管構件的正面圖。 圖6是手持式的吸塵器的側面圖。 圖7是在保管時的吸塵器的側面圖。 圖8是直立式的吸塵器的側面圖。 圖9是以往的吸塵器的剖面圖。 圖10是以往的吸塵器的展開立體圖。
120:管構件
121:基端管
122:前端管
123:基端管部
124:前端管部
125:卡合突起
126:鎖定構件
127:伸縮管
129:連接構件
130:吸嘴構件
131:外管部
132:內管部
133:吸嘴端部
134:止擋件

Claims (7)

  1. 一種管構件,是構成塵埃的流路之管構件,前述塵埃是被內置於吸塵器本體的吸塵部的吸引力所吸入的塵埃,前述管構件具備: 基端管,形成為可連接於前述吸塵器本體; 可撓性的伸縮管,以位於前述基端管的前端側的方式連接於前述基端管,並且構成為可伸縮;及 前端管,連接於前述伸縮管, 前述前端管及前述基端管是構成為:具有對於外力維持預定的形狀之剛性,並且在前述伸縮管已收縮的狀態下互相嵌合,在前述伸縮管已伸長的狀態下解除前述前端管與前述基端管的嵌合。
  2. 如請求項1之管構件,其中前述伸縮管是在收縮的狀態下被容置在已互相嵌合的前述前端管及前述基端管內。
  3. 如請求項2之管構件,其中前述伸縮管是構成為:當從伸長的狀態變成收縮的狀態時,會變形成繞著軸扭轉,當從收縮的狀態返回至伸長的狀態時,會繞著前述軸變形成解除扭轉, 前述管構件更具備配置在前述伸縮管與前述前端管之間的連接構件, 前述連接構件是構成為:在已容許前述前端管相對於前述伸縮管而繞著前述軸相對地旋轉的狀態下,連結前述伸縮管與前述前端管。
  4. 如請求項3之管構件,其中前述伸縮管包含螺旋狀的線圈芯材與被覆管部,前述被覆管部是藉由被覆前述線圈芯材來構成塵埃流動的流路,並且和前述線圈芯材一起伸縮, 前述連接構件是構成為:在已容許前述前端管相對於前述伸縮管而繞著軸相對地旋轉的狀態下,連結前述被覆管部與前述前端管。
  5. 一種吸塵器,其具備: 吸塵器本體,內置有產生吸引塵埃的吸引力的吸塵部;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管構件;及 吸嘴構件,形成供塵埃流入的吸引口, 前述吸嘴構件是以可相對於前述管構件的前述前端管而在軸方向上相對地移動的方式安裝於前述前端管。
  6. 一種吸塵器,其具備: 吸塵器本體,內置有產生吸引塵埃的吸引力的吸塵部;及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管構件, 前述管構件的前述基端管是連接於前述吸塵器本體, 在前述吸塵器本體上設置有保持部,前述保持部是構成為可保持在與前述基端管的嵌合已解除的狀態下被回折往前述吸塵器本體側的前述前端管。
  7. 一種吸塵器,其具備: 吸塵器本體,內置有產生吸引塵埃的吸引力的吸塵部;及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管構件, 前述吸塵器本體具有連結管部,前述連結管部是形成為供前述管構件的前述基端管裝卸自如, 前述吸塵器更具備吸嘴單元,前述吸嘴單元可與前述管構件替換而安裝於前述連結管部, 在前述吸嘴單元上設置有保持部,前述保持部是保持已從前述連結管部取下的前述管構件。
TW111125181A 2021-11-02 2022-07-05 吸塵器用之管構件及具備管構件之吸塵器 TW2023206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9110A JP2023068230A (ja) 2021-11-02 2021-11-02 掃除機用の管部材及び管部材を備えた掃除機
JP2021-179110 2021-11-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0690A true TW202320690A (zh) 2023-06-01

Family

ID=86241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5181A TW202320690A (zh) 2021-11-02 2022-07-05 吸塵器用之管構件及具備管構件之吸塵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68230A (zh)
TW (1) TW202320690A (zh)
WO (1) WO20230797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64821B2 (ja) * 2004-01-09 2009-05-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2008212223A (ja) * 2007-02-28 2008-09-18 Toshiba Corp 電気掃除機の隙間用吸込み口体
JP2011244973A (ja) * 2010-05-26 2011-12-08 Panasonic Corp 電気掃除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68230A (ja) 2023-05-17
WO2023079788A1 (ja)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27303B2 (ja) 格納形態を提供する折り畳み可能な管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JP4002186B2 (ja) 家庭電気器具用ワンド組立体
US5797162A (en) Extendable hose for a vacuum cleaner
US6108861A (en) Extendable hose for a vacuum cleaner
JP5055190B2 (ja) 電気掃除機
WO2006008444A1 (en) Handle assembly for a cleaning appliance
JP2010500068A (ja) 掃除用器具の取っ手組立体
JP2006524528A (ja) 伸縮自在のホースを備える真空掃除機
KR20160089948A (ko) 진공청소기용 신축 가능한 플렉시블 호스 보호 장치
TW202320690A (zh) 吸塵器用之管構件及具備管構件之吸塵器
JP2013198701A (ja)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アタッチメント
EP2452600A1 (en) Upright vacuum cleaner
JP3916609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9045467A (ja) 電気器具用ワンド
CN218960627U (zh) 推杆
JP4734434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1244973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7252541A (ja) 電気掃除機用管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4993760B2 (ja) 電気掃除機
JP5117965B2 (ja) 電気掃除機
JP4713650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24521520A (ja) ストレージ構成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折り畳み可能なワンドを有する真空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05152038A (ja) 電気掃除機用管継手及び電気掃除機
TW201940802A (zh) 清掃具用柄部
JP2008125880A (ja) 電気掃除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