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3812A - 熱膨脹性微膠囊、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 Google Patents

熱膨脹性微膠囊、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3812A
TW202313812A TW111129348A TW111129348A TW202313812A TW 202313812 A TW202313812 A TW 202313812A TW 111129348 A TW111129348 A TW 111129348A TW 111129348 A TW111129348 A TW 111129348A TW 202313812 A TW202313812 A TW 2023138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mentioned
expandable microcapsules
volume
expanda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9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上健
松窪竜也
內山裕作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8310320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2313812(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3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381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3/00Colloid chemistry, e.g. the production of colloidal materials or their solu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2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6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by phase separation
    • B01J13/14Polymerisation; cross-linking
    • B01J13/18In situ polymerisation with all reactants being present in the same pha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0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 C08J3/22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using masterbatch techniq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 C08J9/12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physical blowing agent
    • C08J9/1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physical blowing agent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32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from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microballoons, e.g. syntactic foa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00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icro-Capsules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熱膨脹性微膠囊,其能夠製造表面均勻,不易發生表面不均,且輕量性優異之發泡成形體。又,提供一種使用該熱膨脹性微膠囊之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係於殼中內包有揮發性膨脹劑作為核劑者,且在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測定裝置得到之體積換算粒徑之篩下物累計分布中,當將累積頻率10體積%之粒徑設為D10、將累積頻率50體積%之粒徑設為D50、將累積頻率99體積%之粒徑設為D99時,D10/D50為0.6以上1.0以下,且D99/D50為1.0以上2.0以下。

Description

熱膨脹性微膠囊、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熱膨脹性微膠囊、使用該熱膨脹性微膠囊之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迄今,以樹脂材料之輕量化或高功能化為目的,使用發泡劑來使材料發泡,作為此類發泡劑,通常使用熱膨脹性微膠囊或化學發泡劑。 熱膨脹性微膠囊作為設計性賦予劑或輕量化劑被用於廣泛之用途中,亦被用於以發泡油墨、壁紙為代表之旨在實現輕量化之塗料等。 作為此類熱膨脹性微膠囊,眾所周知有一種於熱塑性殼聚合物中內包有揮發性膨脹劑之熱膨脹性微膠囊,該揮發性膨脹劑於殼聚合物之軟化點以下之溫度變為氣體狀。
例如,專利文獻1中,關於殼內封入有發泡劑之微球,記載了使微球之平均粒徑與發泡劑之量達成特定之關係式。 又,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一種樹脂組成物,其係含有中空粒子、及有機基劑樹脂者,且中空粒子中所含有之空氣量之體積比率為中空粒子整體之30%以上。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7/110201號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8/012415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關於以往之熱膨脹性微膠囊,發泡後之均勻性成為課題。尤其是,於將熱膨脹性微膠囊用於薄層之發泡成形體之情形時,若無法均勻地發泡,則所獲得之發泡成形體之表面變得粗糙,發生表面不均,導致表面性明顯受損。 又,在使熱膨脹性微膠囊發泡之步驟中,發泡率較低,且發泡率存在差異,導致所獲得之輕量性等功能性方面較差。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熱膨脹性微膠囊,其能夠製造表面均勻,不易發生表面不均,且輕量性優異之發泡成形體。 又,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該熱膨脹性微膠囊之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1)係一種熱膨脹性微膠囊,其係於殼中內包有揮發性膨脹劑作為核劑者,且在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測定裝置得到之體積換算粒徑之篩下物累計分布中,當將累積頻率10體積%之粒徑設為D10、將累積頻率50體積%之粒徑設為D50、將累積頻率99體積%之粒徑設為D99時,D10/D50為0.6以上1.0以下,且D99/D50為1.0以上2.0以下。 本發明(2)係如本發明(1)所記載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其中,D99與D50之體積換算比[(D99) 3/(D50) 3]為1.0以上8.0以下。 本發明(3)係如本發明(1)或(2)所記載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其中,D99與D10之差除以D50所得之值[(D99-D10)/D50]為0以上1.4以下。 本發明(4)係如本發明(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其中,D99為15 μm以上80 μm以下。 本發明(5)係如本發明(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其中,殼係由含有腈系單體之單體組成物之聚合物所構成。 本發明(6)係如本發明(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其中,殼厚度之比(最小殼厚度/最大殼厚度)為0.4以上。 本發明(7)係一種發泡性母料,其含有本發明(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及熱塑性樹脂。 本發明(8)係一種發泡成形體,其係使用本發明(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熱膨脹性微膠囊、或本發明(7)所記載之發泡性母料而成。 以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係由殼、及作為核劑內包之揮發性膨脹劑所構成。 構成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之殼較佳為含有聚合物化合物。 上述聚合物化合物較佳為含有來自腈系單體之單元之聚合物,且較佳為含有來自腈系單體之單元、與來自具有羧基之單體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之單元之聚合物。 又,上述聚合物化合物較佳為含有腈系單體之單體組成物之聚合物,且較佳為含有腈系單體、與具有羧基之單體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之單體組成物之聚合物。
上述腈系單體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丙烯腈、甲基丙烯腈、α-氯丙烯腈、α-乙氧基丙烯腈、反丁烯二腈、或其等之混合物等。該等之中,特佳為丙烯腈及甲基丙烯腈。該等可單獨地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上述單體組成物中之腈系單體之含量之較佳之下限為20重量%,較佳之上限為99重量%。藉由為20重量%以上,從而可提升殼之阻氣性,提高發泡率。藉由為99重量%以下,從而可提升耐熱性,或防止黃變。更佳之下限為30重量%,更佳之上限為98重量%。
作為上述具有羧基之單體,例如可使用具有羧基,且碳數為3~8之自由基聚合性不飽和羧酸單體。 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不飽和二羧酸或其酐、或者不飽和二羧酸之單酯或其衍生物,該等可單獨地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上述不飽和二羧酸,可列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基丙烯酸、丁烯酸、肉桂酸等不飽和單羧酸、順丁烯二酸、伊康酸、反丁烯二酸、檸康酸、氯代順丁烯二酸等。 作為上述不飽和二羧酸之單酯,可列舉:順丁烯二酸單甲酯、順丁烯二酸單乙酯、順丁烯二酸單丁酯、反丁烯二酸單甲酯、反丁烯二酸單乙酯、伊康酸單甲酯、伊康酸單乙酯、伊康酸單丁酯等。 該等之中,特佳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酐、伊康酸。
上述單體組成物中之上述具有羧基之單體之含量之較佳之下限為5重量%,較佳之上限為50重量%。藉由為5重量%以上,從而可提高最大發泡溫度;藉由為50重量%以下,從而可提高發泡率。更佳之下限為10重量%,更佳之上限為30重量%。
作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單體,較佳為(甲基)丙烯酸酯,特佳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類;或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異莰酯等含有脂環、芳香環、雜環之甲基丙烯酸酯類。
上述單體組成物中之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之含量之較佳之下限為0.1重量%,較佳之上限為25重量%。藉由使上述其他單體之含量為0.1重量%以上,從而可提升使用熱膨脹性微膠囊之組成物之分散性;藉由為25重量%以下,從而可提升泡孔壁之阻氣性,改善熱膨脹性。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之含量之更佳之下限為0.3重量%,更佳之上限為22重量%。
上述單體組成物較佳為含有於分子內具有2個以上之雙鍵之交聯性單體。上述交聯性單體具有作為交聯劑之作用。藉由含有上述交聯性單體,從而可強化殼之強度,當熱膨脹時泡孔壁不易破泡。
作為上述交聯性單體,可列舉具有2個以上之自由基聚合性雙鍵之單體,作為具體例,例如可列舉:二乙烯苯、二(甲基)丙烯酸酯、三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上述二(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還可列舉: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羥甲基三環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等。進而,亦可使用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00~600之聚乙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 作為上述三官能之(甲基)丙烯酸酯,可列舉: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乙烷改質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烯丙基縮甲醛三(甲基)丙烯酸酯等。又,作為上述四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可列舉: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 該等之中,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三官能性之(甲基)丙烯酸酯、或聚乙二醇等二官能性之(甲基)丙烯酸對以丙烯腈為主體之殼相對均勻地實施交聯。
上述單體組成物中之上述交聯性單體之含量之較佳之下限為0.1重量%,較佳之上限為1.0重量%。藉由使上述交聯性單體之含量為0.1重量%以上,從而可充分地發揮作為交聯劑之效果;藉由使上述交聯性單體之含量為1.0重量%以下,從而能夠提高熱膨脹性微膠囊之發泡率。上述交聯性單體之含量之更佳之下限為0.15重量%,更佳之上限為0.9重量%。
上述單體組成物較佳為含有上述腈系單體、及除了具有羧基之單體、(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交聯性單體以外之其他單體。藉由含有上述其他單體,從而使得熱膨脹性微膠囊與熱塑性樹脂等基質樹脂之溶混性變得良好,使用該熱膨脹性微膠囊之發泡成形體具有優異之外觀。 作為上述其他單體,亦可列舉: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等乙烯系單體等。該等可單獨地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上述單體組成物亦可除了含有上述腈系單體、具有羧基之單體、(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交聯性單體、其他單體以外,還含有熱硬化性樹脂。 作為上述熱硬化性樹脂,例如可列舉:環氧樹脂、酚系樹脂、三聚氰胺樹脂、尿素樹脂、聚醯亞胺樹脂、雙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等。該等之中,較佳為環氧樹脂、酚系樹脂。
作為上述環氧樹脂,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苯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二環戊二烯型環氧樹脂、環氧丙胺型環氧樹脂等。 作為上述酚系樹脂,例如可列舉:酚醛清漆型酚系樹脂、可溶酚醛型酚系樹脂、苄醚型酚系樹脂等。該等之中,較佳為酚醛清漆型酚系樹脂。
上述熱硬化性樹脂中,較佳為於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藉由具有2個以上之上述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從而可使得熱硬化性樹脂之硬化性變得更加牢固。尤其是,於上述單體組成物含有具有羧基之單體之情形時,藉由加熱發泡時之熱,使羧基與熱硬化性樹脂更加牢固地鍵結,從而能夠大幅地提升耐熱性或耐久性。 再者,上述熱硬化性樹脂較佳為不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之雙鍵。
作為上述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例如可列舉:環氧丙基、苯酚基、羥甲基、胺基等。其中,較佳為環氧丙基。作為與羧基進行反應之上述官能基,可使用同種之官能基,亦可使用2種以上之官能基。
上述單體組成物中之上述熱硬化性樹脂之含量之較佳之下限為0.01重量%,較佳之上限為30重量%。 藉由使上述熱硬化性樹脂之含量為0.01重量%以上,從而可提升加熱發泡時之耐壓縮性。藉由使上述熱硬化性樹脂之含量為30重量%以下,從而改善殼之阻氣性,提升發泡性。更佳之下限為0.1重量%,更佳之上限為15重量%。
為了使上述單體聚合,於上述單體組成物中添加聚合起始劑。 作為上述聚合起始劑,例如適宜使用:二烷基過氧化物、二醯基過氧化物、過氧酯、過氧化二碳酸酯、偶氮化合物等。 作為具體例,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過氧化物、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物、二異丙苯基過氧化物等二烷基過氧化物;異丁基過氧化物、苯甲醯基過氧化物、2,4-二氯苯甲醯基過氧化物、3,5,5-三甲基己醯基過氧化物等二醯基過氧化物等。 還可列舉:過氧化特戊酸第三丁酯、過氧化特戊酸第三己酯、過氧化新癸酸第三丁酯、過氧化新癸酸第三己酯、過氧化新癸酸1-環己基-1-甲基乙酯、過氧化新癸酸1,1,3,3-四甲基丁酯等。 還可列舉:過氧化新癸酸異丙苯基酯、(α,α-雙-新癸醯基過氧基)二異丙基苯等過氧酯;過氧化二碳酸雙(4-第三丁基環己基)酯、過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過氧化二碳酸二異丙酯等。 進而,可列舉:過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乙基)酯、過氧化二碳酸二甲氧基丁酯、過氧化二碳酸二(3-甲基-3-甲氧基丁基)酯等過氧化二碳酸酯等。 除上述以外,可列舉:2,2'-偶氮二異丁腈、2,2'-偶氮雙(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1,1'-偶氮雙(1-環己烷甲腈)等偶氮化合物等。
構成上述殼之聚合物化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之較佳之下限為10萬,較佳之上限為200萬。若未達10萬,則有殼之強度下降之情況;若超過200萬,則有殼之強度變得過高,發泡率降低之情況。
上述殼亦可視需要進而含有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抗靜電劑、難燃劑、矽烷偶合劑、色劑等。
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中,於上述殼中內包有揮發性膨脹劑作為核劑。上述揮發性膨脹劑係於構成殼之聚合物之軟化點以下之溫度變為氣體狀之物質,較適宜為低沸點有機溶劑。
作為上述揮發性膨脹劑(核劑),例如可列舉:碳數未達8之烴、碳數為8以上之烴、石油醚、氟氯碳化物、四烷基矽烷等。 作為上述碳數未達8之烴,可列舉:乙烷、乙烯、丙烷、丙烯、正丁烷、異丁烷、丁烯、異丁烯、正戊烷、異戊烷、新戊烷、正己烷、庚烷等。 作為上述碳數為8以上之烴,可列舉:異辛烷、辛烷、癸烷、異十二烷、十二烷、十六烷等。 作為上述氟氯碳化物,可列舉:CCl 3F、CCl 2F 2、CClF 3、CClF 2-CClF 2等。作為上述四烷基矽烷,可列舉:四甲基矽烷、三甲基乙基矽烷、三甲基異丙基矽烷、三甲基正丙基矽烷等。其中,較佳為異丁烷、正丁烷、正戊烷、異戊烷、正己烷、及其等之混合物。該等揮發性膨脹劑亦可併用2種以上。 又,本發明中,亦可將碳數未達8之烴與碳數為8以上之烴組合來使用。例如,較佳為將戊烷與異辛烷組合來使用。 進而,亦可使用藉由加熱進行熱解而變為氣體狀之熱解型化合物作為揮發性膨脹劑。
又,上述熱膨脹性微膠囊中,核劑之含量較佳為15~30重量%。藉由為上述範圍內,從而成形時對剪切之耐久性優異,並且可提高發泡率。上述核劑之含量之更佳之下限為18重量%,更佳之上限為24重量%。
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之發泡起始溫度(Ts)之較佳之下限為110℃,較佳之上限為250℃。藉由為上述範圍內,從而於射出成形,尤其是於在將樹脂材料填滿模具之後,直至欲使模具發泡時才打開之抽芯(Core-Back)發泡成形之情形時,可防止在抽芯發泡過程中樹脂溫度冷卻而導致無法提高發泡率之情況。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之發泡起始溫度(Ts)之更佳之下限為120℃,更佳之上限為180℃。
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之最大發泡溫度(Tmax)之較佳之下限為130℃,較佳之上限為270℃。藉由為上述範圍內,從而可提升耐熱性,且當於高溫區域或進行成形加工時,可防止熱膨脹性微膠囊破裂、收縮之情況。又,當製造母料顆粒時,不會因剪切而發泡,可穩定地製造未發泡之母料顆粒。更佳之下限為150℃,進而較佳之下限為160℃;更佳之上限為230℃,進而較佳之上限為225℃。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最大發泡溫度意指當對熱膨脹性微膠囊一面自常溫進行加熱一面測定其徑長時,熱膨脹性微膠囊之徑長達到最大時(最大位移量)之溫度。 再者,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之最大位移量(Dmax)之較佳之下限為300 μm,較佳之上限為2000 μm。若為上述範圍內,則成為適度之發泡率,獲得所需之發泡性能。
關於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在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測定裝置得到之體積換算粒徑之篩下物累計分布中,當將累積頻率10體積%之粒徑設為D10、將累積頻率50體積%之粒徑設為D50、將累積頻率99體積%之粒徑設為D99時,D10/D50為0.6以上1.0以下。 藉由使上述D10/D50為0.6以上,從而可減少熱膨脹性微膠囊中所含有之細粉之比率,可提高發泡性。 上述D10/D50之較佳之下限為0.62,更佳之下限為0.63,進而較佳之下限為0.65;較佳之上限為1.0,例如為0.9以下。
關於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在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測定裝置得到之體積換算粒徑之篩下物累計分布中,當將累積頻率10體積%之粒徑設為D10、將累積頻率50體積%之粒徑設為D50、將累積頻率99體積%之粒徑設為D99時,D99/D50為1.0以上2.0以下。 上述D99/D50越接近於1.0,則越佳,藉由為2.0以下,從而可減少熱膨脹性微膠囊中所含有之粗大粒子之比率,使用該熱膨脹性微膠囊之成形品之表面性可變得平滑。 上述D99/D50之較佳之上限為2.0,更佳之上限為1.9,進而較佳之上限為1.8,進而更佳之上限為1.75;較佳之下限為1.2,例如為1.3以上。 上述「D10/D50」及「D99/D50」係由基於累積頻率之粒徑算出,與通常之作為差異指標之CV值(標準偏差/平均值)相比,數值之含義、計算方法有所不同。 又,上述「D50」係基於累積頻率50體積%之粒徑,與通常所使用之平均粒徑(粒子之直徑之算術平均值)有所不同。尤其是,由於熱膨脹性微膠囊係藉由懸浮聚合等方法而粒子化,因此通常而言,「D50」與「平均粒徑」之間存在偏差。 進而,本發明中,藉由使用「D99」而非「D90」,從而可將其用作用於獲得本發明之效果之基準,而非僅單純用作差異之標準。
關於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在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測定裝置得到之體積換算粒徑之篩下物累計分布中,當將累積頻率50體積%之粒徑設為D50、將累積頻率99體積%之粒徑設為D99時,D99與D50之體積換算比[(D99) 3/(D50) 3]較佳為1.0以上。又,上述D99與D50之體積換算比例如為2以上,較佳為8.0以下,更佳為7.5以下,進而較佳為7.0以下。 藉由使上述(D99) 3/(D50) 3為上述上限以下,從而使用熱膨脹性微膠囊之成形品之表面性可變得進一步平滑。
關於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在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測定裝置得到之體積換算粒徑之篩下物累計分布中,當將累積頻率10體積%之粒徑設為D10、將累積頻率50體積%之粒徑設為D50、將累積頻率99體積%之粒徑設為D99時,D99與D10之差除以D50所得之值[(D99-D10)/D50]較佳為0以上,例如為0.5以上,較佳為1.4以下,更佳為1.3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 藉由使上述(D99-D10)/D50為上述上限以下,從而使用熱膨脹性微膠囊之成形品之表面性可變得進一步平滑。
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之D10之較佳之下限為1.0 μm,更佳之下限為5.0 μm,進而較佳之下限為8.0 μm;較佳之上限為40 μm,更佳之上限為30 μm,進而較佳之上限為25 μm。藉由使上述D10為上述下限以上,從而發泡性可變得良好;藉由為上述上限以下,從而所獲得之成形體之表面性可變得良好。 又,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之D50之較佳之下限為5 μm,更佳之下限為8 μm,進而較佳之下限為10 μm;較佳之上限為60 μm,更佳之上限為50 μm,進而較佳之上限為40 μm,進而更佳之上限為30 μm。藉由使上述D50為上述下限以上,從而發泡性可變得良好;藉由為上述上限以下,從而表面性可變得良好。 進而,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之D99之較佳之下限為10 μm,更佳之下限為15 μm,進而較佳之下限為20 μm;較佳之上限為80 μm,更佳之上限為70 μm,進而較佳之上限為60 μm。藉由上述D99為上述下限以上,從而發泡性可變得良好;藉由為上述上限以下,從而表面性可變得良好。
本發明中,上述所謂「D10」,係指在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測定裝置得到之體積換算粒徑之篩下物累計分布中,自小粒子側之分布之累積頻率達到10體積%之點之粒徑。又,所謂「D50」,同樣地,係指分布之累積頻率達到50體積%之點之粒徑,所謂「D99」,同樣地,係指分布之累積頻率達到99體積%之點之粒徑。上述D10、D50、D99例如可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測定裝置(堀場製作所公司製造、LA-950)來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之殼厚度之比(最小殼厚度/最大殼厚度)之較佳之下限為0.3,更佳之下限為0.4;較佳之上限為1.0,更佳之上限為0.9。藉由為上述範圍內,從而使得發泡時由揮發性膨脹劑所產生之氣體不易逸出,提升發泡性。 上述殼厚度之比可藉由下述方式進行測定,即,利用SEM等對熱膨脹性微膠囊之剖面進行觀察,算出最小殼厚度/最大殼厚度。又,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之中間殼厚度[(最大殼厚度+最小殼厚度)/2]之較佳之下限為1 μm,更佳之下限為2 μm;較佳之上限為10 μm,更佳之上限為6 μm。 上述「中間殼厚度」可由「殼厚度之比」中所測得之「最大殼厚度」及「最小殼厚度」算出。
作為製造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藉由進行下述步驟來製造:製備水性介質之步驟;使含有:含有腈系單體、具有羧基之單體、交聯性單體、及其他單體之單體組成物、與揮發性膨脹劑之油性混合液分散於水性介質中之步驟;及使上述單體聚合之步驟。 本發明中,除了調整所使用之原料之組成、添加量以外,藉由調整分散步驟、聚合步驟、分級步驟,從而可製造「D10/D50」、「D99/D50」、「[(D99) 3/(D50) 3]」、「[(D99-D10)/D50]」、「D10」、「D50」、「D99」、「殼厚度比」、及「中間殼厚度」為特定範圍內之熱膨脹性微膠囊。
於製造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之情形時,首先進行製備水性介質之步驟。作為具體例,例如,藉由於聚合反應容器中加入水、分散穩定劑、及視需要之輔助穩定劑,從而製備含有分散穩定劑之水性分散介質。又,亦可視需要添加亞硝酸鹼金屬鹽、氯化亞錫、氯化錫、重鉻酸鉀等。
作為上述分散穩定劑,例如可列舉:膠體二氧化矽等二氧化矽、磷酸鈣、氫氧化鎂、氫氧化鋁、氫氧化亞鐵、硫酸鋇、硫酸鈣、硫酸鈉、草酸鈣、碳酸鈣、碳酸鋇、碳酸鎂等。
上述分散穩定劑之添加量並無特別限定,根據分散穩定劑之種類、微膠囊之粒徑等適當地進行決定,相對於單體100重量份,較佳之下限為0.1重量份,較佳之上限為20重量份。
作為上述輔助穩定劑,例如可列舉:二乙醇胺與脂肪族二羧酸之縮合產物、脲與甲醛之縮合產物。還可列舉:水溶性含氮化合物、聚環氧乙烷、聚伸乙基亞胺、氫氧化四甲基銨、明膠、甲基纖維素、聚乙烯醇、磺基丁二酸二辛酯、山梨醇酐酯、各種乳化劑等。
作為上述水溶性含氮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聚乙烯吡咯啶酮、聚伸乙基亞胺、聚氧乙烯烷基胺、以聚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或聚丙烯酸二甲胺乙酯為代表之聚(甲基)丙烯酸二烷基胺基烷基酯等。還可列舉:以聚二甲基胺基丙基丙烯醯胺或聚二甲基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為代表之聚二烷基胺基烷基(甲基)丙烯醯胺、聚丙烯醯胺、聚陽離子性丙烯醯胺、聚胺碸、聚烯丙胺等。該等之中,適宜使用聚乙烯吡咯啶酮。
又,作為上述分散穩定劑與輔助穩定劑之組合,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膠體二氧化矽與縮合產物之組合、膠體二氧化矽與水溶性含氮化合物之組合、氫氧化鎂或磷酸鈣與乳化劑之組合等。該等之中,較佳為膠體二氧化矽與縮合產物之組合。 進而,作為上述縮合產物,較佳為二乙醇胺與脂肪族二羧酸之縮合產物,特佳為二乙醇胺與己二酸之縮合物、或二乙醇胺與伊康酸之縮合產物。
上述膠體二氧化矽之添加量係根據熱膨脹性微膠囊之粒徑適當地進行決定,相對於油相100重量份,較佳之下限為1重量份,較佳之上限為10重量份。進而較佳之下限為2重量份,進而較佳之上限為5重量份。又,上述縮合產物或水溶性含氮化合物之量亦根據熱膨脹性微膠囊之粒徑適當地進行決定,相對於油相100重量份,較佳之下限為0.05重量份,較佳之上限為1重量份。
除了添加上述分散穩定劑及輔助穩定劑以外,亦可進而添加氯化鈉、硫酸鈉等無機鹽。藉由添加無機鹽,從而可獲得具有更加均勻之粒子形狀之熱膨脹性微膠囊。通常而言,上述無機鹽之添加量相對於單體100重量份,較佳為0~100重量份。
含有上述分散穩定劑之水性分散介質係藉由將分散穩定劑或輔助穩定劑摻合於去離子水中來進行製備,此時,水相之pH係根據所使用之分散穩定劑或輔助穩定劑之種類,適當地進行決定。例如,於使用膠體二氧化矽等二氧化矽作為分散穩定劑之情形時,藉由酸性介質來進行聚合,若欲使水性介質變為酸性,則視需要加入鹽酸等酸,從而使得反應系製備為pH3~4。另一方面,於使用氫氧化鎂或磷酸鈣之情形時,於鹼性介質中進行聚合。
繼而,製造熱膨脹性微膠囊之方法中,進行使含有:含有腈系單體、具有羧基之單體、交聯性單體、及其他單體之單體組成物、與揮發性膨脹劑之油性混合液分散於水性介質中之步驟。該步驟中,可將單體組成物及揮發性膨脹劑分別添加於水性分散介質中,於水性分散介質中製備油性混合液,但通常而言,預先將單體組成物及揮發性膨脹劑加以混合而製成油性混合液之後,將其添加於水性分散介質中。此時,亦可預先於各自之容器中製備油性混合液與水性分散介質,藉由於其他容器中一面攪拌一面加以混合而使油性混合液分散於水性分散介質中之後,將其添加於聚合反應容器中。 再者,為了使上述單體聚合,使用聚合起始劑,上述聚合起始劑可預先添加於上述油性混合液中,亦可在使水性分散介質與油性混合液於聚合反應容器內進行攪拌混合之後進行添加。
為了使上述單體聚合,使上述單體組成物中含有聚合起始劑。 作為上述聚合起始劑,例如適宜使用:二烷基過氧化物、二醯基過氧化物、過氧酯、過氧化二碳酸酯、偶氮化合物等。作為具體例,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過氧化物、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物、二異丙苯基過氧化物等二烷基過氧化物;異丁基過氧化物、苯甲醯基過氧化物、2,4-二氯苯甲醯基過氧化物、3,5,5-三甲基己醯基過氧化物等二醯基過氧化物;過氧化特戊酸第三丁酯、過氧化特戊酸第三己酯、過氧化新癸酸第三丁酯、過氧化新癸酸第三己酯、過氧化新癸酸1-環己基-1-甲基乙酯、過氧化新癸酸1,1,3,3-四甲基丁酯、過氧化新癸酸異丙苯基酯、(α,α-雙-新癸醯基過氧基)二異丙基苯等過氧酯;過氧化二碳酸雙(4-第三丁基環己基)酯、過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過氧化二碳酸二異丙酯、過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乙基)酯、過氧化二碳酸二甲氧基丁基酯、過氧化二碳酸二(3-甲基-3-甲氧基丁基)酯等過氧化二碳酸酯;2,2'-偶氮二異丁腈、2,2'-偶氮雙(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1,1'-偶氮雙(1-環己烷甲腈)等偶氮化合物等。 本發明中,為了使丙烯腈優先聚合,較佳為使用過氧化特戊酸第三丁酯或2,2'-偶氮二異丁腈作為聚合起始劑。藉此,相較於聚甲基丙烯腈而言,能夠更加增加具有較高之塑化劑耐性之聚丙烯腈之比率。
作為使上述油性混合液分散於水性分散介質中之方法,可列舉下述方法:利用均質機(例如,TOKUSHU KIKA KOGYO公司製造)等進行攪拌之方法;或通過管線攪拌器或元件塊體式靜止型分散器(靜態混合器)等靜止型分散裝置之方法等。 再者,上述靜止型分散裝置中,可分別供給水系分散介質與聚合性混合物,亦可預先使水系分散介質與聚合性混合物加以混合、攪拌而製成分散液後,供給分散液。
尤其是,本發明中,在使含有上述單體組成物與揮發性膨脹劑之油性混合液分散於水性介質中之步驟中,較佳為使用元件塊體式靜止型分散器(以下,亦簡稱為塊體式靜止型分散器)使其分散。 一直以來所使用之藉由利用攪拌葉或批次式高速旋轉高剪切型分散器之攪拌混合所進行之懸浮聚合中,局部之混合變得不均勻,存在獲得含有粗大粒子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之不良情況。藉由使用上述塊體式靜止型分散器,使孔徑尺寸與流速得以調整而獲得之液滴聚合,從而可提供一種粗大粒子與細粉較少之熱膨脹性微膠囊。
於使用上述塊體式靜止型分散器進行分散之情形時,較佳為預先於各自之容器中製備油性混合液與水性分散介質之初始分散液後,於加壓之狀態將其投入至塊體式靜止型分散器中。 再者,上述塊體式靜止型分散器(靜態混合器)中,於兩端開口之筒狀體內安裝有形成了多個孔之複數片板狀塊體。又,成為以下述方式重疊有複數片板狀塊體之結構,即,在至少一部分相鄰之複數片板狀之塊體之間,相鄰之板狀塊體之孔之中心彼此不重合,但至少彼此之開口之一部分對向。
於使用上述塊體式靜止型分散器進行分散之情形時,較佳為除了設定流量以外,還設定塊體個數、存在於塊體之孔之個數(塊體孔數)、塊體孔徑。 當使用上述塊體式靜止型分散器時,流量較佳為50~200 L/min。 上述塊體個數較佳為10個以上20個以下。 又,上述塊體孔徑較佳為1 mm以上3 mm以下。 進而,塊體孔數較佳為65個以上85個以下。
又,於使用上述均質機進行分散之情形時,轉速較佳為6000 rpm以上12000 rpm以下,更佳為8000 rpm以上10000 rpm以下。進而,攪拌時間較佳為5分鐘以上60分鐘以下,更佳為6分鐘以上25分鐘以下。 再者,於使用上述均質機進行分散之情形時,較佳為同時進行後述之分級步驟。
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可藉由進行下述步驟來製造,即,對經過上述步驟所獲得之分散液例如進行加熱,藉此使單體聚合。 上述聚合溫度較佳為設為50~90℃。再者,聚合時,上述聚合溫度可為固定溫度,亦可分成複數次地階段性地升溫。 又,上述聚合壓力較佳為藉由氮氣加壓而為0.5~1.0 MPa。再者,設為上述聚合壓力時,較佳為在此之前進行氮氣置換或真空操作。
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中,亦可在進行上述步驟之後進行分級步驟。 作為上述分級步驟,例如,除了可列舉振動篩式分級機、電磁振動式分級機、音波式分級機、及使用JIS標準之篩等之篩分級以外,還可列舉乾式分級(風力分級)、濕式分級等。 上述乾式分級(風力分級)係指利用空氣之流動來使粒子分級之方法。 作為上述風力分級,可列舉下述方法:使粒子隨著空氣之流動與篩網碰撞,從而分級為通過篩網之網眼之粒子、與未通過篩網之網眼之粒子之方法;使粒子隨著回旋氣流之流動,利用被回旋氣流所賦予之離心力、與朝向氣流之回旋中心之氣流之流動之相互作用而分級為大小兩種粒徑之分組之方法(離心分級)。除此以外,可列舉:重力分級、慣性分級等。 作為用於進行上述風力分級之風力分級機,可使用:自由渦型離心分級機、強制渦型離心分級機、重力分級機、慣性分級機等。 又,作為上述濕式分級,可列舉:重力分級(利用液體中之沈降速度差來進行分級)、水力分級(施加與粒子之沈降方向相反之方向之水流來進行分級)、離心分級(於離心力場中利用沈降速度差來進行分級)等。
又,含有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及熱塑性樹脂(基礎樹脂)之發泡性母料亦為本發明之一。
用於上述基礎樹脂之熱塑性樹脂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用於通常之發泡成形之熱塑性樹脂。作為上述熱塑性樹脂,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丙烯(PP)等聚烯烴、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氯乙烯、聚苯乙烯、熱塑性彈性體、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等。 作為上述熱塑性彈性體,例如可列舉: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簡稱為SBC;以下,括號內表示簡稱)、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TPO)、烯烴系動態交聯彈性體(TPV)、胺酯系熱塑性彈性體(TPU)、酯系熱塑性彈性體(TPEE)、醯胺系熱塑性彈性體(TPAE)等。 作為上述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例如可列舉:苯乙烯-異丁烯嵌段共聚物(SIB)、苯乙烯-異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BS)、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丁二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EPS)等。 其中,較佳為烯烴系動態交聯彈性體(TPV)、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
發泡性母料中之上述熱膨脹性微膠囊之摻合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上述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份而言,較佳之下限為10重量份,較佳之上限為90重量份。
作為製造上述發泡性母料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下述方法等:使用同向雙軸擠壓機等,預先對熱塑性樹脂等基礎樹脂、各種添加劑等原材料進行混練;繼而,加熱至特定溫度,並添加熱膨脹性微膠囊等發泡劑後,進而進行混練而獲得混練物,利用造粒機將該混練物切割為所需之大小而使其變為顆粒狀,藉此製成母料。又,亦可利用批次式混練機,對熱塑性樹脂等基礎樹脂、熱膨脹性微膠囊等原材料進行混練後,利用造粒機進行造粒,藉此製成顆粒狀之母料。 作為上述混練機,只要可在不破壞熱膨脹性微膠囊之情況進行混練,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加壓捏合機、班布里混合機等。
又,使用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發泡性母料而成之發泡成形體亦為本發明之一。尤其是,由於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之表面性優異,因此能夠獲得具有凹凸形狀等較高之外觀品質之發泡片材,可適宜用於住宅用壁紙等用途。 具體而言,藉由使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或含有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之發泡性母料、與基質樹脂進行混練、成形,從而獲得發泡成形體。
作為上述發泡成形體之成形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混練成形、壓延成形、擠壓成形、射出成形等。於射出成形之情形時,加工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將一部分之樹脂材料加入放入模具中使其發泡之短射法;或在將樹脂材料填滿模具之後,直至欲使模具發泡時才打開之抽芯法等。 又,作為上述基質樹脂,可使用與上述基礎樹脂相同之樹脂。
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例如於上述形態,可有利地用於門飾板、儀錶板(儀錶面板)等汽車內飾材料或保險桿等汽車外飾材料、壁紙、木粉塑膠等建材用途、鞋底、人造軟木塞等。還可用作塗料、黏著劑。進而,亦可用於半導體領域中之熱剝離帶等。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獲得一種熱膨脹性微膠囊,其能夠製造表面均勻,且輕量性優異之發泡成形體。 又,可獲得使用該熱膨脹性微膠囊之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進而,於形成厚度0.5 mm左右之發泡薄膜之情形時,相較於發泡性之問題而言,更加容易出現表面粗糙之問題;於形成厚度3 mm左右之發泡成形體之情形時,相較於表面粗糙之問題而言,發泡性之問題更加顯著。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可改善表面粗糙及發泡性之兩種問題,無論所獲得之成形體之厚度如何,均可使用本發明之熱膨脹性微膠囊。 除此以外,根據本發明,不僅可改善表面形狀方面之均勻性,還可改善表面不均。
以下,揭示實施例,對本發明之態樣進而詳細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該等實施例。
(組成1[水系分散介質、油性混合物]之製備) 將固形物成分20重量%之膠體二氧化矽300 g、聚乙烯吡咯啶酮7 g、及氯化鈉600 g加入至離子交換水2,000 g中並加以混合後,將其pH調整為3.5,而製得水系分散介質。 使丙烯腈160 g、甲基丙烯腈180 g、甲基丙烯酸250 g、甲基丙烯酸甲酯160 g、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6 g加以混合,從而製得均勻溶液之單體組成物。向其中添加2,2'-偶氮二異丁腈10 g、正戊烷200 g、及異辛烷50 g後,將其加入至高壓釜中加以混合,從而獲得油性混合物。
(組成2[水系分散介質、油性混合物]之製備) 以表1所示之組成使油性混合物與水系分散介質加以混合,除此以外,與組成1同樣地進行操作,從而獲得組成2[水系分散介質、油性混合物](表1之單位為g)。
[表1]
組成
1 2
油性混合物 單體 丙烯腈 160 525
甲基丙烯腈 180 210
甲基丙烯酸甲酯 160 9
甲基丙烯酸 250 0
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6 6
溶劑 正戊烷 200 250
異辛烷 50 0
起始劑 偶氮二異丁腈 10 10
水系分散介質 分散劑 去離子水 2000 2000
膠體二氧化矽(固形物成分20 wt%) 300 300
聚乙烯吡咯啶酮 7 7
氯化鈉 600 600
鹽酸 - 2.5
(實施例1) (熱膨脹性微膠囊之製作) 將組成1中所獲得之油性混合物加入至槽1中,將水系分散介質加入至槽2中,將槽1之油性混合物投入至槽2中並加以混合,從而獲得初始分散液。 使用塊體式靜止型分散器,使所獲得之初始分散液以流量120 L/min通過。將通過塊體式靜止型分散器之液體加入至高壓釜中。再者,所使用之塊體式靜止型分散器係板狀塊體之孔數為70個、孔徑為2 mm者。並且,塊體數為20個。 其後,進行氮氣置換,於反應溫度60℃進行15小時反應。反應壓力為0.5 MPa,攪拌係於200 rpm進行。 進而,將所獲得之聚合漿料8000 L分開供給至壓榨脫水裝置中使其脫水後,將特定量之洗淨水供給至脫水機中,進行洗淨步驟後,使其乾燥,從而獲得熱膨脹性微膠囊。
(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之製作) 添加基礎樹脂(低密度聚乙烯)100重量份、所獲得之熱膨脹性微膠囊100重量份、及潤滑劑(硬脂酸)10重量份,利用班布里混合機,於100℃進行30秒鐘混練後,一面擠出一面使其顆粒化,從而獲得母料顆粒。 使所獲得之母料顆粒3重量份、與烯烴系動態交聯彈性體(TPV、三井化學公司製造、MILASTOMER 7030BS、密度0.88 g/cm 3)100重量份加以混合,將所獲得之混合顆粒供給至擠壓成形機之料斗中進行熔融混練,並進行擠壓成形,從而獲得厚度0.5 mm、及3 mm之不同厚度之板狀發泡成形體。再者,成形溫度為210℃。
(實施例2~5、比較例1) 使用塊體式靜止型分散器之分散中,如表2所示般變更流量、塊體孔徑、塊體數,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從而獲得熱膨脹性微膠囊、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實施例6) 將組成1中所獲得之油性混合物及水系分散介質投入至槽中,使用均質機(primix公司製造、homomixer),於轉速10000 rpm、攪拌時間10分鐘之條件進行混合。 其後,進行氮氣置換,於反應溫度60℃進行15小時反應。反應壓力為0.5 MPa,攪拌係於200 rpm進行。 進而,將所獲得之聚合漿料8000 L分開供給至壓榨脫水裝置中使其脫水後,將特定量之洗淨水供給至脫水機中,進行洗淨步驟後,使其乾燥。 繼而,使用風力分級機(Aishin Nano Technologies公司製造、DONASELEC),進行分級步驟,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從而獲得熱膨脹性微膠囊、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實施例7、比較例2~6) 使用均質機之分散中,如表2所示般變更轉速及攪拌時間、以及有無分級步驟,除此以外,與實施例6同樣地進行操作,從而獲得熱膨脹性微膠囊、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比較例7) 藉由使用振動篩式分級機(DALTON公司製造、振動篩)進行分級而進行分級步驟,除此以外,與實施例6同樣地進行操作,從而獲得熱膨脹性微膠囊、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比較例10~12) 使用塊體式靜止型分散器之分散中,如表2所示般變更流量、塊體孔徑、塊體孔數、塊體數,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從而獲得熱膨脹性微膠囊、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實施例8) 使用組成2中所獲得之油性混合物及水系分散介質代替組成1,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從而獲得熱膨脹性微膠囊。 又,使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JSR公司製造、TR1600、密度0.96 g/cm 3)來代替烯烴系動態交聯彈性體,並使成形溫度為170℃,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從而獲得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實施例9) 使用組成2中所獲得之油性混合物及水系分散介質代替組成1,除此以外,與實施例6同樣地進行操作,從而獲得熱膨脹性微膠囊。 又,使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JSR公司製造、TR1600、密度0.96 g/cm 3)來代替烯烴系動態交聯彈性體,並使成形溫度為170℃,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從而獲得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比較例8) 使用組成2中所獲得之油性混合物及水系分散介質代替組成1,除此以外,與比較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從而獲得熱膨脹性微膠囊。 又,使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JSR公司製造、TR1600、密度0.96 g/cm 3)來代替烯烴系動態交聯彈性體,並使成形溫度為170℃,除此以外,與比較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從而獲得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比較例9) 使用組成2中所獲得之油性混合物及水系分散介質代替組成1,除此以外,與比較例7同樣地進行操作,從而獲得熱膨脹性微膠囊。 又,使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JSR公司製造、TR1600、密度0.96 g/cm 3)來代替烯烴系動態交聯彈性體,並使成形溫度為170℃,除此以外,與比較例7同樣地進行操作,從而獲得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評價方法) 利用以下之方法,對所獲得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及發泡成形體之性能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表2中。
(1)熱膨脹性微膠囊之評價 (1-1)粒徑(D10、D50、D99)測定 對於所獲得之熱膨脹性微膠囊,藉由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測定裝置(堀場製作所公司製造、LA-950)得到之體積換算粒徑之篩下物累計分布,測定粒徑(D10、D50、D99)。又,由所測得之D10、D50、D9,算出「D10/D50」、「D99/D50」、「(D99) 3/(D50) 3」、及「(D99-D10)/D50」。 又,與上述操作同樣地測定「平均粒徑」及「粒度分布之標準偏差」,藉由將「平均粒徑」除以「粒度分布之標準偏差」而算出「CV值」。
(1-2)發泡起始溫度及最大發泡溫度 使用熱機械分析裝置(TMA)(TMA2940、TA instruments公司製造),測定發泡起始溫度(Ts)、最大發泡溫度(Tmax)。具體而言,將試樣25 μg放入至直徑7 mm、深度1 mm之鋁製容器中,於自上方施加0.1 N力之狀態,以5℃/min之升溫速度自80℃加熱至250℃,對測定端子於垂直方向上之位移進行測定,將位移開始上升時之溫度作為發泡起始溫度。又,測定發泡率,將發泡率達到最大時之溫度作為最大發泡溫度。
(1-3)殼厚度比 將所獲得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包埋於電子顯微鏡用試樣包埋樹脂(Okenshoji公司製造、Epok812)中,於60℃×15小時之條件,利用烘箱進行加熱。 其後,使用超薄切片機(Leica Microsystems公司製造)切割硬化物,並利用SEM對所獲得之粒子剖面進行觀察,對於1個熱膨脹性微膠囊,測定殼厚度最大之10個部位、及殼厚度最小之10個部位,算出各自之平均值之比(最小殼厚度/最大殼厚度)。對於10個熱膨脹性微膠囊進行同樣之操作,將其平均值作為殼厚度比。 又,由所獲得之最小殼厚度及最大殼厚度,算出中間殼厚度[(最大殼厚度+最小殼厚度)/2]。
(2)發泡成形體之評價 (2-1)表面粗糙度[表面性] 利用3D形狀測定機(基恩士公司製造、VR-3000),測量發泡體表面之表面粗糙度(Ra)。 又,將成形體厚度0.5 mm之表面性Ra相對於成形體厚度3 mm之表面性Ra之變化率作為表面性劣化率。
(2-2)密度之測定、輕量化率 藉由依據JIS K-7112 A法(水中置換法)之方法,對所獲得之發泡成形體之密度(發泡後密度)進行測定。 又,算出發泡後密度相對於發泡前密度之比率,將其作為輕量化率。
(2-3)成形體表面不均 對所獲得之發泡成形體之整體進行目視觀察,確認有無表面不均。於未觀察到表面不均之情形時,評價為「○」;於觀察到表面不均之情形時,評價為「×」。 再者,表面性Ra係對成形體之形狀進行局部測定而獲得之實測值,表面不均係對成形體表面之整體目視觀察後進行評價者。
[表2]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比較例5 比較例6 比較例7 比較例10 比較例11 比較例12 實施例8 實施例9 比較例8 比較例9
組成No.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分散步驟 分散器種類 塊體式 塊體式 塊體式 塊體式 塊體式 均質機 均質機 塊體式 均質機 均質機 均質機 均質機 均質機 均質機 塊體式 塊體式 塊體式 塊體式 均質機 塊體式 均質機
塊體孔數(個) 70 70 70 70 70 - - 70 - - - - - - 50 70 70 70 - 70 -
塊體孔徑(mm) 2 2 2 2 1 - - 2 - - - - - - 2 4 2 2 - 2 -
流量(L/min) 120 100 120 150 120 - - 30 - - - - - - 100 120 120 120 - 30 -
塊體數(個) 20 20 10 20 20 - - 20 - - - - - - 20 20 6 20 - 20 -
轉速(rpm) - - - - - 10000 7000 - 5000 5000 10000 10000 15000 10000 - - - - 10000 - 10000
攪拌時間(分鐘) - - - - - 10 60 - 10 10 10 30 10 10 - - - - 10 - 10
分級步驟 - - - - - 風力 風力 - - 風力 - - - 振動篩 - - - - 風力 - 振動篩
粒徑測定 D10 18.8 24.2 17.3 12.4 8.2 10.8 8.9 17.2 20.7 18.2 10.0 7.4 7.9 7.6 18.3 21.1 33 19.1 11.0 17.4 7.5
D50 25.1 33.6 26.2 16.1 11.2 16.1 14.3 33.6 39.0 33.4 16.5 14.1 12.2 15.3 35.6 33 39 26.7 15.5 35.3 16.1
D99 38.8 58.9 45.6 24.4 15.8 29.8 26.8 72.4 108.3 72.1 36.5 34.8 26.2 30 81.2 76.2 81.2 43.8 28.8 76.5 32.1
D10/D50 0.749 0.720 0.660 0.770 0.732 0.671 0.622 0.512 0.531 0.545 0.606 0.525 0.648 0.497 0.514 0.639 0.846 0.715 0.710 0.493 0.466
D99/D50 1.546 1.753 1.740 1.516 1.411 1.851 1.874 2.155 2.777 2.159 2.212 2.468 2.148 1.961 2.281 2.309 2.082 1.640 1.858 2.167 1.994
(D99) 3/(D50) 3 3.69 5.39 5.27 3.48 2.81 6.34 6.58 10.00 21.41 10.06 10.82 15.03 9.90 7.54 11.87 12.31 9.03 4.41 6.41 10.18 7.93
(D99-D10)/D50 0.80 1.03 1.08 0.75 0.68 1.18 1.25 1.64 2.25 1.61 1.61 1.94 1.50 1.46 1.77 1.67 1.24 0.93 1.15 1.67 1.53
CV值 19.2 36.5 24.2 15.3 12.5 19.2 19.6 38.1 39.9 30.5 24.1 22.1 19.8 18.2 40.1 36.9 44.5 22.1 23.1 36.8 18.9
中間殼厚度[μm] 4.2 5.6 4.4 2.7 1.9 2.7 2.3 5.6 6.5 5.6 2.8 2.4 2.0 2.6 6.0 5.5 6.5 4.5 2.6 5.9 2.7
殼厚度之比 0.92 0.82 0.87 0.76 0.63 0.82 0.38 0.38 0.66 0.35 0.35 0.28 0.33 0.39 0.37 0.47 0.37 0.52 0.63 0.48 0.37
發泡起始溫度[Ts] 166 165 163 168 167 166 169 164 163 166 166 167 170 168 167 165 167 126 129 122 128
最大發泡溫度[Tmax] 211 215 211 207 208 206 200 213 209 210 210 207 205 208 215 212 208 168 164 170 166
成形體評價(0.5 mm厚度) 表面性Ra(μm) 14.69 20.7 16.24 9.04 8.05 11.7 10.8 43.5 66.3 66 34 25.38 20.48 13.2 53.3 52.0 48.0 15.82 8.96 25 12.7
密度(g/cm 3 0.51 0.48 0.52 0.55 0.58 0.55 0.60 0.64 0.55 0.58 0.63 0.68 0.64 0.67 0.66 0.59 0.58 0.46 0.51 0.54 0.58
輕量化率 41.9% 45.3% 41.3% 37.3% 33.6% 38.0% 31.8% 27.7% 38.0% 33.6% 28.5% 22.5% 27.7% 23.3% 25.0% 33.0% 34.1% 51.8% 47.0% 43.7% 39.9%
成形體評價 (3 mm厚度) 表面性Ra(μm) 13.0 18.0 14.0 8.0 7.0 10.1 9.6 32.0 47.0 44.0 25.0 18.0 16.0 11.0 39.3 35.6 32.1 14.0 8.0 20.0 10.0
密度(g/cm 3 0.55 0.52 0.55 0.59 0.63 0.59 0.62 0.68 0.59 0.63 0.68 0.73 0.68 0.73 0.68 0.59 0.62 0.49 0.55 0.59 0.63
輕量化率 37.5% 41.2% 37.5% 33.3% 28.6% 33.3% 29.5% 23.1% 33.3% 28.6% 23.1% 16.7% 23.1% 16.7% 23.1% 33.0% 29.5% 48.8% 42.4% 38.8% 34.7%
表面性劣化率 (0.5 mm厚度Ra/3.0 mm厚度Ra) 1.13 1.15 1.16 1.13 1.15 1.16 1.13 1.36 1.41 1.5 1.36 1.41 1.28 1.2 1.36 1.46 1.50 1.13 1.12 1.25 1.27
成形體表面不均 × × × × × × × × × × × ×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熱膨脹性微膠囊,其能夠製造表面均勻,不易發生表面不均,且輕量性優異之發泡成形體。 又,可提供一種使用該熱膨脹性微膠囊之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Claims (8)

  1. 一種熱膨脹性微膠囊, 其係於殼中內包有揮發性膨脹劑作為核劑者,且 在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測定裝置得到之體積換算粒徑之篩下物累計分布中,當將累積頻率10體積%之粒徑設為D10、將累積頻率50體積%之粒徑設為D50、將累積頻率99體積%之粒徑設為D99時, D10/D50為0.6以上1.0以下,且D99/D50為1.0以上2.0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其中,D99與D50之體積換算比[(D99) 3/(D50) 3]為1.0以上8.0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其中,D99與D10之差除以D50所得之值[(D99-D10)/D50]為0以上1.4以下。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其中,D99為15 μm以上80 μm以下。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其中,殼係由含有腈系單體之單體組成物之聚合物所構成。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其中,殼厚度之比(最小殼厚度/最大殼厚度)為0.4以上。
  7. 一種發泡性母料,其含有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熱膨脹性微膠囊、及熱塑性樹脂。
  8. 一種發泡成形體,其係使用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熱膨脹性微膠囊、或請求項7之發泡性母料而成。
TW111129348A 2021-08-06 2022-08-04 熱膨脹性微膠囊、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TW2023138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30096 2021-08-06
JP2021130096 2021-08-06
JP2022-008513 2022-01-24
JP2022008513A JP7128371B1 (ja) 2021-08-06 2022-01-24 熱膨張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発泡性マスターバッチ及び発泡成形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3812A true TW202313812A (zh) 2023-04-01

Family

ID=83103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9348A TW202313812A (zh) 2021-08-06 2022-08-04 熱膨脹性微膠囊、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128371B1 (zh)
KR (1) KR20240042579A (zh)
CN (1) CN116648476A (zh)
TW (1) TW202313812A (zh)
WO (1) WO20230136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1210B1 (ja) * 2021-08-11 2022-08-17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泡成形用マスターバッチ及び発泡成形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7100B2 (ja) * 2001-01-18 2007-12-26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膨張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造方法
JP2004323854A (ja) * 2003-04-11 2004-11-18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Co Ltd 熱膨張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68067B2 (ja) 2015-12-21 2020-03-18 株式会社クレハ マイクロスフェアー、これを含む熱発泡性樹脂組成物、構造部材、および成形体
JP7189768B2 (ja) 2016-07-15 2022-12-14 松本油脂製薬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利用
JP2021006625A (ja) * 2019-06-27 2021-01-21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膨張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成形用樹脂組成物及び発泡成形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28371B1 (ja) 2022-08-30
WO2023013682A1 (ja) 2023-02-09
JP2023024247A (ja) 2023-02-16
KR20240042579A (ko) 2024-04-02
CN116648476A (zh) 2023-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81835B1 (ko) 열팽창성 마이크로캡슐, 발포성형물의 제조 방법 및발포성형물
JP5485611B2 (ja) 熱膨張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及び発泡成形体
CN112424309B (zh) 热膨胀性微球及其用途
TWI520775B (zh) A heat-expandable microcapsule,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heat-expandable microcapsule, a foamed masterbatch, and a foamed molded article
JP5576029B2 (ja) 発泡成形用マスターバッチ及び発泡成形体
JP5543686B2 (ja) 熱膨張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及び発泡成形体
JP2009221429A (ja) 熱膨張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及び発泡成形体
JP2020073631A (ja) 発泡成形用マスターバッチ及び発泡成形体
JP7417389B2 (ja) 発泡成形用マスターバッチ及び発泡成形体
TWI820295B (zh) 熱膨脹性微膠囊及發泡成形用組成物
JP2013213077A (ja) 熱膨張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マスターバッチ及び発泡成形体
TW202313812A (zh) 熱膨脹性微膠囊、發泡性母料及發泡成形體
JP2009161698A (ja) 熱膨張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及び発泡成形体
TWI631157B (zh) Thermal expansion microcapsules and foamed shaped bodies
WO2011013499A1 (ja) 発泡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6523576B1 (ja) 発泡成形用マスターバッチ及び発泡成形体
JP2021006625A (ja) 熱膨張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成形用樹脂組成物及び発泡成形体
KR20170078737A (ko) 지름이 큰 열발포성 마이크로스피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EP4382554A1 (en) Thermally expandable microcapsules, expandable master batch and foam molded body
JP2013212432A (ja) 熱膨張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造方法
JP6526861B1 (ja) 成形用樹脂組成物及び発泡成形体
WO2023140295A1 (ja) 熱膨張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発泡用樹脂組成物及び発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