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0314A - 探針頭結構 - Google Patents

探針頭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0314A
TW202310314A TW111110521A TW111110521A TW202310314A TW 202310314 A TW202310314 A TW 202310314A TW 111110521 A TW111110521 A TW 111110521A TW 111110521 A TW111110521 A TW 111110521A TW 202310314 A TW202310314 A TW 2023103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robe
conductive
layer
redistribu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0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文益
陳顥
孫傳翔
王敏哲
李建成
陳承先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0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031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33Geometry aspects
    • G01R1/06744Microprobes, i.e. having dimensions as IC 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33Geometry asp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55Material aspects
    • G01R1/06761Material aspects related to lay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94Devices for sensing when probes are in contact, or in position to contact, with measured objec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探針頭結構。探針頭結構包括軟性基板,具有頂面和底面。探針頭結構包括第一探針柱,穿過基板。第一探針柱具有從底面凸出的第一突出部分。探針頭結構包括重分佈結構,位於基板的頂面和第一探針柱上,重分佈結構與基板和第一探針柱直接接觸。重分佈結構包括位於介電結構中的介電結構和導線結構。導線結構電性連接至第一探針柱。探針頭結構包括導線基板,位於重分佈結構上方。探針頭結構包括第一導電凸塊,連接於導線基板和重分佈結構之間。

Description

探針頭結構
本發明實施例係有關於一種探針頭結構及其形成方法,且特別關於一種具有小寛度和細間距探針柱的探針頭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產業已經歷了快速成長。在積體電路材料和設計上的技術進步產生了數代積體電路,每一代都比前一代具有更小且更複雜的電路。然而,這些進步增加了加工及製造積體電路的複雜性。
在積體電路演進期間,功能密度(亦即,單位晶片面積的互連裝置數目)通常會增加而幾何尺寸(亦即,即可使用製程生產的最小元件(或線))卻減少。此微縮化的過程通常會以增加生產效率與降低相關成本而提供助益。
然而,因為特徵尺寸持續微縮,製程持續變得更為難以執行。因此,在半導體裝置尺寸愈來愈小的情況下形成可靠的半導體裝置是一項挑戰。需要使用探針頭結構檢驗半導體裝置電性的方式來測試半導體裝置。
本揭露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探針頭結構。探針頭結構包括:基板,具有頂面和底面;第一探針柱,穿過基板,其中第一探針柱具有從底面凸出的第一突出部分;重分佈結構,位於基板的頂面和第一探針柱上,其中重分佈結構與基板和第一探針柱直接接觸,重分佈結構包括位於介電結構中的介電結構和導線結構,且導線結構電性連接至第一探針柱;導線基板,位於重分佈結構上方;以及第一導電凸塊,連接於導線基板和重分佈結構之間。
本揭露另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探針頭結構。探針頭結構包括:基板,具有頂面和底面;探針柱,穿過基板,探針柱具有從底面凸出的突出部分,且探針柱包括導電柱和晶種層,晶種層位於導電柱和基板之間且圍繞導電柱;重分佈結構,位於基板的頂面和探針柱上方,其中重分佈結構的第一側壁實質上對齊基板的第二側壁;導線基板,位於重分佈結構上方;以及導電凸塊,連接於導線基板和重分佈結構之間。
本揭露又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探針頭結構的形成方法。上述探針頭結構的形成方法包括:於軟性基板中形成探針柱,其中探針柱穿過軟性基板,且軟性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對於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從第一表面部分移除軟性基板,其中部分移除軟性基板之後,探針柱的突出部分從第一表面突出;於軟性基板的第二表面上方形成重分佈結構;以及藉由導電凸塊,將導線基板接合至重分佈結構。
以下配合所附圖式詳述本揭露各實施例,以便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製作及使用本揭露。在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他們能在閱讀本揭露後,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範圍下將此處描述的示例進行各種改變或修改。因此,本揭露不限於在此描述和說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和應用。另外,本文揭露的方法中,步驟的特定順序和/或層級僅為示例性方法。根據設計偏好,可以在本揭露的範圍內重新設置所揭露的方法或製程中步驟的特定順序或層級。因此,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本文揭露的方法和技術以示例順序呈現各種步驟或動作,除非另有明示,否則本揭露內容不限於所呈現的特定順序或層級。
再者,其中可能用到與空間相對用詞,例如「在…之下」、「下方」、「較低的」、「上方」、「較高的」等類似用詞,是為了便於描述圖式中一個(些)部件或特徵與另一個(些)部件或特徵之間的關係。空間相對用詞用以包括使用中或操作程序中的裝置之不同方位,以及圖式中所描述的方位。當裝置被轉向不同方位時(旋轉90度或其他方位),其中所使用的空間相對形容詞也將依轉向後的方位來解釋。諸如「附接」、「固定」、「連接」和「互連」之類的術語是指一種關係,結構透過中間結構直接或間接地彼此固定或附接,以及可移動的或固定的附件或關係,除非另有明示。
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描述中的用語「實質上(substantially)」,例如 「實質上平坦」或 「實質上共面」等。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刪除形容詞 「實質上」。在適用的情況下,用語「實質上」也可以包括帶有「全然地(entirely)」、「完全地(completely)」、「所有(all)」等的實施例。用語「實質上」可以在不同的技術中變化,並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的偏差範圍內。例如,用語「實質上」也可涉及90%或更高,如95%或更高,特別是99%或更高,包括100%,儘管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此外,諸如 「實質上平行」或 「實質上垂直」等用語可解釋為不排除與指定配置的微小偏差,並可包括如不超過10°的偏差。「實質上」一詞並不排除 「完全地(completely)」,例如,「實質不含」Y的組合物可能完全不含Y。
用語「約」在不同的技術中可能有所不同,並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的偏差範圍內。與特定距離或尺寸結合的用語 「約」應被解釋為不排除與特定距離或尺寸的微小偏差。例如,用語 「約」可以包括高達10%的偏差,儘管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與數值x有關的用語 「約」可以指x±5或10%,儘管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於此。
描述了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可在這些實施例中描述的階段之前、期間及/或之後提供額外的操作。針對不同的實施例,可以將所述的一些階段進行替換或取消。可以增添額外的部件到半導體裝置結構中。針對不同的實施例,可以將下列描述的一些部件進行替換或取消。儘管一些實施例討論了以特定順序來執行的操作,這些操作可以採另一種邏輯順序來執行。
第1A-1M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用於形成探針頭結構的製程的各個階段的剖面圖。第1A-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繪示出第1A圖的基板的俯視圖。第1A圖為沿第1A-1圖A-A’切線的剖面圖,繪示出基板。
如第1A和1A-1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提供基板110。根據一些實施例,基板110具有區域112。根據一些實施例,區域112配置為陣列。
如第1A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基板110具有表面114和表面116。表面114和表面116彼此相對,根據一些實施例。基板110也可視為軟性基板(flexible substrate),根據一些實施例。基板110包括,舉例來說,晶圓、或晶圓的一部分。
根據一些實施例,基板110由軟性材料(flexible material)製成,例如玻璃材料、半導體材料、聚合物材料、或另一合適材料,其可對探針柱提供足夠支撐。根據一些實施例,軟性材料可具有良好耐化學性。
根據一些實施例,基板110的楊氏模數(Young's modulus)介於約60GPa至約85GPa。根據一些實施例,基板110的熱膨脹係數(CTE)介於約1 ppm/℃至約8 ppm/℃。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10由包含矽或鍺的元素半導體材料(elementary semiconductor material)製成,其可為單晶、多晶或非晶結構。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基板110由化合物半導體(compound semiconductor)製成,例如碳化矽、砷化鎵、磷化鎵、磷化銦、砷化銦、合金半導體,例如矽鍺(SiGe)或磷化鎵砷(GaAsP)、或上述之組合。基板110還可以包含多層半導體、絕緣體上覆半導體(semiconductor on insulator, SOI) (例如絕緣體上覆矽或絕緣體上覆鍺)、或上述之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10係為一裝置晶片(device wafer),其包括各種裝置單元(device element)。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種裝置單元形成在基板110之中及/或之上。為了簡單和清楚的目的,沒有在圖中繪示出裝置單元。各種裝置單元例如包括主動裝置、被動裝置、其他合適的單元或其組合。主動裝置可以包括形成在基板110的表面處的電晶體或二極體(圖未顯示)。被動裝置包括電阻、電容、或其他合適的被動裝置。
舉例來說,電晶體可以是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OSFET)、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電晶體、雙極性接面型電晶體(BJT)、高壓電晶體、高頻電晶體、p型通道及/或n型通道場效應電晶體(PFET/NFET)等。執行各種製程,例如生產線前端(front-end-of-line, FEOL)半導體製造製程,以形成各種裝置單元。FEOL半導體製造製程可包括沉積、蝕刻、佈植、微影、退火、平坦化、一種或多種其他合適的製程、或上述之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圖未顯示)形成在基板110中。隔離結構用於定義主動區並且電性隔離在主動區中的基板110中及/或上方形成的各種裝置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包括淺溝槽隔離(STI)結構、矽局部氧化(LOCOS)結構、其他合適的隔離結構、或上述之組合。
如第1B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於載板120上方設置基板110。根據一些實施例,載板120用於支撐基板110,根據一些實施例。根據一些實施例,載板120由金屬、玻璃、半導體材料(例如,矽)、聚合物材料、類似材料、或另一合適材料形成。
如第1B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移除部分基板110以於基板110形成通孔118。根據一些實施例,通孔118暴露出部分載板120。根據一些實施例,移除製程包括蝕刻製程 (例如,乾蝕刻製程)、或鑽孔製程(例如,雷射鑽孔製程)。
如第1B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於基板110的表面114的上方順應性形成晶種層131,晶種層131位於通孔118中且位於從通孔118暴露出的載板120上方。根據一些實施例,晶種層131由導電材料形成,例如金屬(例如,銅、鋁、金、銀、鎢、鈦、鈷、或釕)、或上述之合金。根據一些實施例,使用例如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VD)製程、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製程、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製程的沉積製程形成晶種層131。
如第1B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於晶種層131上方形成導電層132。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層132由導電材料形成,例如金屬(例如,銅、鋁、金、銀、鎢、鈦、鈷、或釕)、或上述之合金。根據一些實施例,使用鍍覆製程(plating process)形成導電層132,例如電鍍製程(electroplating process)。
如第1C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移除位於通孔118之外的部分晶種層131和導電層132。根據一些實施例,殘留於其中一個通孔118中的導電層132形成一導電柱132a。
根據一些實施例,殘留於其中一個通孔118中的晶種層131位於對應的導電柱132a和基板110之間,且位於對應的導電柱132a和載板120之間。根據一些實施例,殘留於其中一個通孔118中的晶種層131圍繞對應的導電柱132a。
根據一些實施例,位於其中一個通孔118中的晶種層131和導電柱132共同形成一探針柱(probe pillar)130。根據一些實施例,探針柱130也可視為探針(probe needle),根據一些實施例。根據一些實施例,探針柱130實質上為直線形狀(straight line shape)。
根據一些實施例,前述移除製程包括研磨製程及/或平坦化製程,例如化學機械研磨製程。根據一些實施例,探針柱130的楊氏模數介於約60GPa至約90GPa。根據一些實施例,探針柱130的熱膨脹係數介於約10ppm/℃至約20ppm/℃。
如第1D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從基板110的表面114移除部分基板110。並且,前述移除製程部分移除鄰近表面114的探針柱130。根據一些實施例,移除製程後,探針柱130具有從表面114突出的一突出部分133。
根據一些實施例,突出部分133的寬度W133沿遠離於載板120的方向V遞減。根據一些實施例,突出部分133實質上為梯形。根據一些實施例,突出部分133具有傾斜側壁133a。在一些實施例中,傾斜側壁133a和垂直軸X之間的角度θ,其垂直於表面114,小於或等於10 °。角度θ的範圍從約5 °至約10 °
在一些實施例中,晶種層131的端面131實質上對齊於相應導電柱132a的側壁132a1,或與相應導電柱132a的側壁132a1共平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端面131a和鄰接的側壁132a1一起形成其中一個傾斜側壁 133a。每個突出部分133具有一端面133b,根據一些實施例。端面133b實質上彼此對齊或彼此共平面。
根據一些實施例,突出部分133具有一厚度T133,其值大於或等於10μm。根據一些實施例,厚度T133的範圍從約10μm至約50μm。根據一些實施例,如果厚度T133小於10μm,突出部分133會太短而不能均勻與翹曲的待測基板的全部銲墊(pad)接觸。根據一些實施例,待測基板包括晶片、晶圓、導線基板、或類似的基板。根據一些實施例,如果厚度T133大於50μm,突出部分133會太長而不能維持一直線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厚度T133的範圍從約15 μm至約45 μm。
在一些實施例中,兩個相鄰探針柱130的中心C之間的距離為距離D130。根據一些實施例,距離D130也可視為間距(pitch)。根據一些實施例,依據待測基板的銲墊的間距來設計距離D130。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130的範圍從約20μm至約50μm。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130大於或等於35 μm。
在一些實施例中,探針柱130的寬度W130大於或等於10μm。寬度W130的範圍從約20μm至約50μm。根據一些實施例,寬度W130也可視為探針柱130的直徑。根據一些實施例,依據待測基板的銲墊的寬度來設計寬度W130。
根據一些實施例,基板110具有一厚度T110,其值大於或等於100μm。根據一些實施例,厚度T110的範圍從約100μm至約300μm。根據一些實施例,如果厚度T110的小於100μm,基板110可能會太薄因而可能容易破裂。根據一些實施例,如果厚度T110大於 300μm,基板110可能會太厚而沒有可撓性。根據一些實施例,厚度T110的範圍從約150μm至約200μm。
根據一些實施例,每個探針柱130具有一嵌入部分134,其內嵌於基板110中。根據一些實施例,嵌入部分134實質上為長方形。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入部分134的平均寬度大於突出部分133的平均寬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入部分134的底面134a實質上對齊基板110的表面116,或與基板110的表面116實質上共平面。在其他實施例中,探針柱130的端面135實質上對齊基板110的表面116,或與基板110的表面116實質上共平面。
如第1E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於探針柱130的突出部分133上方形成導電層140。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層140順應性覆蓋突出部分133的頂面133b和傾斜側壁133。
第1E-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繪示出第1E圖的區域R中的導電層140的放大圖。如第1E和1E-1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層140包括一黏著層142、一阻障層144和一緩衝層146,根據一些實施例。根據一些實施例,於探針柱130的突出部分133上方依序堆疊黏著層142、阻障層144和緩衝層146。
根據一些實施例,由導電材料形成黏著層142,前述 導電材料對突出部分133和阻障層144具有良好黏著度,例如鈦、或上述之合金。在一些實施例中,厚度T142 的範圍從約0.1 μm至約0.6 μm。根據一些實施例,使用選擇性鍍覆製程(selective plating process)形成黏著層142,例如選擇性無電鍍製程(selective electroless plating process)(例如,電化學電鍍製程(chemical plating process))。
根據一些實施例,阻障層144可降低或防止電致遷移效應或突出部分133的氧化。根據一些實施例,阻障層144由導電材料形成,前述導電材料可降低或防止電致遷移效應或突出部分133的氧化,例如鎳。
在一些實施例中,厚度T144的範圍從約1 μm至約3 μm。根據一些實施例,厚度T144大於厚度T142。根據一些實施例,使用選擇性鍍覆製程形成阻障層144,例如選擇性無電鍍製程(例如,電化學電鍍製程)。
根據一些實施例,在後續電路探針測試製程(circuit probing test process)期間,緩衝層146能夠緩衝接觸應力(contact stress),以保護待測焊墊免於接觸應力造成的損傷。根據一些實施例,電路探針測試製程包括晶圓級測試製程(wafer-level testing process)。根據一些實施例,緩衝層146由軟性導電材料形成,前述軟性導電材料具有良好導電率且穩定的化學及物理特性,例如金。
在一些實施例中,厚度T146的範圍從約0.1 μm至約0.9 μm。根據一些實施例,使用選擇性鍍覆製程形成緩衝層146,例如選擇性無電鍍製程(例如,電化學電鍍製程)。
如第1F圖所示,於導電層140和基板110的表面114上方形成保護薄膜150。根據一些實施例,保護薄膜150包括膠帶(tape)。根據一些實施例,保護薄膜150用於保護導電層140和基板110的表面114免於後續製程的損傷。根據一些實施例,保護薄膜150由軟性絕緣材料形成,例如聚合物材料。
如第1G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將基板110倒置。如第1G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於探針柱130和基板110的表面116上方形成重分佈結構160。根據一些實施例,重分佈結構160也可視為有機中介層結構(organic interposer structure)。
根據一些實施例,重分佈結構160與基板110和探針柱130直接接觸。根據一些實施例,晶種層131位於導電柱132a和重分佈結構160之間。
根據一些實施例,相較於基板110和探針柱130,重分佈結構160較柔軟。根據一些實施例,重分佈結構160用以緩衝後續電路探針測試製程期間來自探針柱130的接觸應力。根據一些實施例,電路探針測試製程包括晶圓級測試製程。
根據一些實施例,重分佈結構160的楊氏模數的範圍從約2 GPa至約5 GPa,根據一些實施例。根據一些實施例,重分佈結構160的楊氏模數小於基板110的楊氏模數。
根據一些實施例,重分佈結構160的熱膨脹係數(CTE) 的範圍從約20ppm/℃至約50ppm/℃。根據一些實施例,重分佈結構160薄於基板110。根據一些實施例,重分佈結構160的厚度T160範圍從約5 μm至約20μm。
根據一些實施例,重分佈結構160包括一介電結構162、一導線結構164和導電墊166a、166b。根據一些實施例,於探針柱130和基板110的表面116上方形成介電結構162,根據一些實施例。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結構164和導電墊166a、166b形成於介電結構162中。根據一些實施例,線結構164和導電墊166a、166b電性連接至探針柱130。
根據一些實施例,重分佈結構160作為一扇出型(fan-out)重分佈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墊166a之間的距離D166兩相鄰探針柱130之間的距離D1。根據一些實施例,距離D1 的範圍從約20μm至約50μm。根據一些實施例,距離D166的範圍從約100μm至約200μm。
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結構164包括導線層164a和導通孔164b。根據一些實施例,為了簡單起見,第1G圖僅顯示導線層164a的其中之一。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通孔164b電性連接於不同導線層164a之間,且電性連接於導線層164a和探針柱130之間,且電性連接於導線層164a和導電墊166a、166b之間。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墊166a寛於導電墊166b。
根據一些實施例,介電結構162由含氧材料(例如,氧化矽或未摻雜矽玻璃)、或另一合適絕緣材料形成。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結構164和導電墊166a、166由導電材料形成,例如金屬 (例如,鋁,銅或鎢)、或上述之合金。
如第1G圖所示,分別於導電墊166a和166b上方形成導電凸塊172和174。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凸塊172大於導電凸塊174。換句話說,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凸塊172寛於導電凸塊174。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凸塊172厚於導電凸塊174。
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凸塊172和174由導電材料形成,例如金屬 (例如,錫、或類似的導電材料)、或上述之合金。根據一些實施例,使用鍍覆製程和迴銲製程(reflow process)形成導電凸塊172和174,鍍覆製程例如電鍍製程。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使用植球製程(ball mount process)和迴銲製程形成導電凸塊172和174。
如第1H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裝置180藉由導電凸塊174接合至導電墊166b。根據一些實施例,裝置180藉由導電凸塊174、導電墊166b和導線結構164電性連接至探針柱130。根據一些實施例,裝置180包括被動裝置,例如電容,電阻,電感、或主動元件。
如第1I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基板190藉由導電凸塊174接合至重分佈結構。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基板190包括一介電結構192、一導線結構194和導電墊196a、196b。
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結構194和導電墊196a、196b 形成於介電結構192中。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結構194和導電墊196a、196b藉由導電凸塊174和重分佈結構160電性連接至探針柱130。
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基板190作為一扇出型導線基板。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墊196b之間的距離D196b大於導電墊196a之間的距離D196a。根據一些實施例,距離D196b大於導電墊166a之間的距離D166a。根據一些實施例,距離D196a實質上等於距離D166。根據一些實施例,距離D196b的範圍從約0.5 mm至約1.5 mm。
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結構194包括導線層194a和導通孔194b。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通孔194b電性連接於不同導線層之間,電性連接於導線層194a和導電墊196a之間,且電性連接於導線層194a和導電墊196b之間。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墊196b 寬於導電墊196a。
根據一些實施例,介電結構192由絕緣材料形成, 例如聚合物材料或玻璃纖維。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結構194和導電墊196a、196b由導電材料形成,例如金屬(例如,鋁,銅或鎢)、或上述之合金。
如第1I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於導線基板190和重分佈結構160之間形成一底填層(underfill layer)210。根據一些實施例,底填層210圍繞裝置180和導電凸塊172、174。根據一些實施例,底填層210由絕緣材料形成,例如聚合物材料。
如第1J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分別於導電墊196b上方形成導電凸塊220。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凸塊220大於導電凸塊172,根據一些實施例。換句話說,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凸塊220寛於導電凸塊172。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凸塊220厚於導電凸塊172。
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凸塊220由導電材料形成,例如金屬 (例如,錫、或類似的導電材料)、或上述之合金。根據一些實施例,使用鍍覆製程和迴銲製程(reflow process)形成導電凸塊220,鍍覆製程例如電鍍製程。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使用植球製程(ball mount process)和迴銲製程形成導電凸塊220。
如第1K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將導線基板190倒置且設置於載體(carrier)230上方。根據一些實施例,載體230包括膠帶。根據一些實施例,載體230由軟性材料形成,例如聚合物材料。此後,如第1K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移除保護薄膜150。
如第1L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進行一切割製程(cutting process),沿切割線L切穿基板110、重分佈結構160、底填層210和導線基板190,以形成探針頭單元(probe-head element)100A。為了簡單起見,根據一些實施例,第1L圖僅顯示其中一個探針頭單元100A。根據一些實施例,切割製程也可視為鋸切製程(sawing process)或切單製程(singulation process)。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10、重分佈結構160、底填層210和導線基板190的側壁111、161、211和191實質上彼此對齊或彼此共平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10、重分佈結構160、底填層210和導線基板190全部具有相同的寬度。
如第1M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移除載體230。如第1M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倒置導線基板190。如第1M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藉由導電凸塊220將電路板(circuit board)240接合至導線基板190。根據一些實施例,此步驟實質上形成一探針頭結構100。
根據一些實施例,電路板240包括一介電結構242、一導線結構(圖未顯示)和導電墊244。根據一些實施例,介電結構242於中形成導線結構和導電墊244。
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結構和導電墊244藉由導電凸塊220、導線基板190、導電凸塊172和重分佈結構160電性連接至探針柱130。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結構包括導線層和導通孔。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通孔電性連接於不同導線層之間,以及電性連接於導線層和導電墊244之間。
根據一些實施例,介電結構242由絕緣材料形成,例如聚合物材料或玻璃纖維。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結構和導電墊244由導電材料形成,例如金屬 (例如,鋁,銅或鎢)、或上述之合金。根據一些實施例,重分佈結構160的導通孔164b的寬度W164b朝基板110遞減。
根據一些實施例,因為探針柱130是利用進行鍍覆製程形成於基板110的通孔118中,所以由通孔118決定探針柱130和與其相鄰的兩個探針柱130之間的寬度。根據一些實施例,利用蝕刻製程(例如,乾蝕刻製程)、或鑽孔製程(例如,雷射鑽孔製程)形成通孔118,前述蝕刻製程或鑽孔製程能形成寛度小且細間距(例如,少於60μm) 的通孔。因此,根據一些實施例,在電路探針測試製程期間,能夠使用具有小寛度且細間距的探針柱130和探針頭結構100以測試具有小寛度且細間距的待測基板。根據一些實施例,電路探針測試製程包括晶圓級測試製程。
根據一些實施例,因為重分佈結構160形成於基板110上方,所以裝置180能藉由與重分佈結構160接合而形成於基板110上方,相較於在導線基板190上方形成裝置180,前述形成於基板110上方的裝置180可縮短裝置180和探針柱130之間的導電路徑的長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180為電容,且在電路探針測試製程期間,裝置180能維持來自探針柱130的測試訊號的完整性。根據一些實施例,電路探針測試製程包括晶圓級測試製程。根據一些實施例,如果裝置180和探針柱130之間的導電路徑縮短,來自探針柱130的測試訊號的減少量會降低。因此,根據一些實施例,改善了從探針柱130至裝置180的測試訊號的完整性,其改善使用探針頭結構100的電路探針測試製程的準確性。因此,根據一些實施例,改善了探針頭結構的電性。
根據一些實施例,因為探針柱130之間的平均距離遠少於電路板240的導電墊244之間的平均距離,需要扇出型導線層將探針柱130電性連接至導電墊244。根據一些實施例,重分佈結構160的形成可降低導線基板190的導線層的數量,其降低導線基板190的厚度和製造成本。
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基板190的製造成本的降低金額大於重分佈結構160的製造成本,且降低探針頭結構100的製造成本。
減少導線基板190的導線層可降低導線基板190的製造難度及導線基板190的製造時間。根據一些實施例,製造時間也可視為交貨時間(leading time)。
第2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探針頭結構100和待測基板250的剖面圖。例如具有積體電路的晶圓。根據一些實施例,如第2圖所示,提供待測基板250。根據一些實施例,待測基板250包括晶片、晶圓、或導線基板。根據一些實施例,待測基板250包括一主要部分252、一導線結構(圖未顯示)和導電墊254。
根據一些實施例,主要部分252 包括一基板 (圖未顯示)和位於基板上方的一介電結構(圖未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基板由元素半導體材料形成,元素半導體材料包括單晶結構、多晶結構或非晶結構的矽或鍺。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基板由化合物半導體製成,例如碳化矽、砷化鎵、磷化鎵、磷化銦、砷化銦、合金半導體,例如矽鍺(SiGe)或磷化鎵砷(GaAsP)、或上述之組合。基板還可包括多層半導體、絕緣體上覆半導體(SOI) (例如絕緣體上矽或絕緣體上鍺)、或上述之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為裝置晶片,其包括各種裝置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種裝置單元形成於基板中及/或基板上方。為了簡單和清楚的目的,沒有在圖中繪示出裝置單元。各種裝置單元例如包括主動裝置、被動裝置、其他合適的單元、或上述之組合。主動裝置可以包括形成在基板的表面處的電晶體或二極體(圖未顯示)。被動裝置包括電阻、電容、或其他合適的被動元件。
舉例來說,電晶體可以是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OSFET)、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電晶體、雙極性接面型電晶體(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BJT)、高壓電晶體、高頻電晶體、p型通道及/或n型通道場效應電晶體(PFET/NFET)等。執行各種製程,例如生產線前端(front-end-of-line, FEOL)半導體製造製程,以形成各種裝置單元。FEOL半導體製造製程可包括沉積、蝕刻、佈植(implantation)、微影、退火、平坦化、一種或多種其他合適的製程、或其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圖未顯示)形成在基板中。隔離結構用於圍繞主動區並且電性隔離在主動區中的基板中及/或上方形成的各種裝置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包括淺溝槽隔離(STI)結構、矽局部氧化(LOCOS)結構、其他合適的隔離結構、或上述之組合。
根據一些實施例,介電結構由絕緣材料形成,例如含氧材料(例如,氧化矽)、含氮材料(例如,氮化矽)、聚合物材料或玻璃纖維。
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結構和導電墊254形成於主要部分252的介電結構中。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結構包括導線層和導通孔。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通孔電性連接於不同導線層之間,且電性連接於導線層和導電墊254之間。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結構和導電墊254由導電材料形成,例如金屬(例如,鋁,銅或鎢)、或上述之合金。
如第2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於待測基板250上方,使用探針頭結構100進行電路探針測試製程。根據一些實施例,電路探針測試製程包括晶圓級測試製程。根據一些實施例, 探針頭結構100位於待測基板250上方。根據一些實施例,探針柱130直接接觸導電墊254,以檢驗電性或分選(sorting)。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墊254的寬度W254實質上等於探針柱130的寬度W130。
第3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用於形成探針頭結構的製程的一個階段的剖面圖第3圖。如第3圖所示,在第1D圖的步驟之後,根據一些實施例,於探針柱130和基板110上方設置導電層140a。
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層140a順應性覆蓋探針柱130和基板110。根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層140a是由沉積製程形成,例如物理氣相沉積製程或化學氣相沉積製程。
根據一些實施例,因為探針柱130的材料與基板110的材料不同,所以探針柱130與基板110的表面特性不同。根據一些實施例,因此,位於探針柱130上方的導電層140a厚於位於基板110上方的導電層140a。換句話說,根據一些實施例,位於探針柱130上方的導電層140a的厚度T140a1大於位於基板110上方的導電層140a的厚度T140a2。
之後,如第1E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於導電層140a(第3圖所示)上方進行薄化製程,直到暴露出基板110的表面114。根據一些實施例,殘留導電層140a(第3圖所示)形成了位於探針柱130上方的導電層140。根據一些實施例,薄化製程包括蝕刻製程,例如乾蝕刻製程或濕蝕刻製程。
第4A-4D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用於形成探針頭結構的製程的各個階段的剖面圖。如第4A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在第1H圖的步驟之後,進行切割製程,以沿切割線L1切穿重分佈結構160、基板110和保護薄膜150,以形成探針頭部件(probe-head component)400A。
根據一些實施例,為了簡單起見,第4A圖僅顯示其中一個探針頭部件400A。根據一些實施例,切割製程也可視為鋸切製程(sawing process)或切單製程(singulation process)。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10、重分佈結構160和保護薄膜150的側壁111、161和151實質上彼此對齊或彼此共平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10、重分佈結構160和保護薄膜150全部具有相同的寬度。
之後,如第4B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進行第1I圖的步驟,藉由導電凸塊172將導線基板190接合至重分佈結構160。之後,如第4B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於導線基板190和重分佈結構160之間形成底填層410。
根據一些實施例,底填層410圍繞裝置180、 導電凸塊172和174、重分佈結構160和基板110。根據一些實施例,底填層410由絕緣材料形成,例如聚合物材料。
之後,如第4C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進行第1J和1K圖的步驟,沿切割線L2進行切割製程,切穿導線基板190,以形成探針頭單元400B。根據一些實施例。為了簡單起見,第4C圖僅顯示其中一個探針頭單元400B。
如第4D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進行第1M圖的步驟,移除載體230,且藉由導電凸塊220將電路板240接合至導線基板190。根據一些實施例,此步驟實質上形成一探針頭結構400。
第5A-5B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用於形成探針頭結構的製程的各個階段的剖面圖。如第5A圖所示,在第4A圖的步驟之後,藉由導電凸塊172將導線基板190E接合至重分佈結構。根據一些實施例,利用切穿第1I圖的導線基板190形成導線基板190E。根據一些實施例,導線基板190E具有平面的側壁191E。
之後,如第5A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於導線基板190E和重分佈結構160之間形成一底填層410。根據一些實施例,底填層410圍繞裝置180、導電凸塊172和174、重分佈結構160和基板110。根據一些實施例,底填層410由絕緣材料形成,例如聚合物材料,根據一些實施例。
如第5B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進行第1J,1K和1M圖的步驟,移除保護薄膜150以形成導電凸塊220和電路板240。根據一些實施例,此步驟實質上形成一探針頭結構500。
第6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探針頭結構600的剖面圖。如第6圖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除了位於介電結構162中的裝置180A和180B以外,探針頭結構600類似於第1M圖的探針頭結構100。
根據一些實施例,利用擴散接合法(diffusion bond)將裝置180A接合至導線層164a。根據一些實施例,裝置180A與導線層164a直接接觸。根據一些實施例,裝置180B藉由防焊層610接合至導線層164a,防焊層610位於裝置180B和導線層164a之間。
根據一些實施例,防焊層610由導電材料形成,例如金屬 (例如,錫、或類似的導電材料)、或上述之合金。根據一些實施例,裝置180A和180B藉由導線結構164電性連接至探針柱130。
根據一些實施例,因為能於重分佈結構160中形成裝置180A和180B,可根據需求增加裝置180A和180B的數目(或數量)而不需佔據重分佈結構160上方的佈局空間(layout space)。
根據一些實施例,在重分佈結構160中形成裝置180A和180B能夠縮短裝置180A、180B和探針柱130之間的導電路徑長度。結果,根據一些實施例,改善了探針頭結構600的電性。
形成探針頭結構400、500和600的製程及材料可類似於、或相同於上述形成探針頭結構100的製程及材料。
根據一些實施例,提供探針頭結構及其形成方法。前述方法(用以形成探針頭結構)利用於基板的通孔中形成導電層,之後從基板的表面上移除部分基板,使原來位於通孔中的導電層的突出部分從(基板的)表面突出,以形成探針柱。因此,前述方法能利用減少基板的通孔的的寬度和間距,來減少探針柱的寬度和間距。
因此,在電路探針測試製程期間,能使用具有小寛度和細間距探針柱的探針頭結構測試具有小寛度和細間距焊墊的待測基板。根據一些實施例,電路探針測試製程包括晶圓級測試製程。
根據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探針頭結構。探針頭結構包括一基板,具有一頂面和一底面。探針頭結構包括一第一探針柱,穿過基板。第一探針柱具有從底面凸出的一第一突出部分。探針頭結構包括一重分佈結構,位於基板的頂面和第一探針柱上,重分佈結構與基板和第一探針柱直接接觸。重分佈結構包括位於介電結構中的一介電結構和一導線結構,且導線結構電性連接至第一探針柱。探針頭結構包括一導線基板,位於重分佈結構上方。探針頭結構包括一第一導電凸塊,連接於導線基板和重分佈結構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重分佈結構較基板柔軟。
在一些實施例中,重分佈結構較基板薄。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探針頭結構更包括一第二探針柱,穿過基板,其中第二探針柱具有從底面凸出的一第二突出部分,第二探針柱相鄰於第一探針柱,重分佈結構具有一第一導電墊和相鄰於第一導電墊的一第二導電墊,且第一導電墊和第二導電墊之間的一第一距離大於第一探針柱和第二探針柱之間的一第二距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探針柱的端面實質上對齊基板的頂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探針柱的第一突出部分的寛度沿遠離於重分佈結構的一方向遞減。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探針頭結構更包括一裝置,接合至重分佈結構,且藉由重分佈結構的導線結構電性連接至第一探針柱。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探針柱的剖面圖中,第一探針柱整體為直線形狀。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探針頭結構更包括一電路板,位於導線結構上方;以及一第二導電凸塊,連接於導線基板和電路板之間。
根據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探針頭結構。探針頭結構包括一基板,具有一頂面和一底面。探針頭結構包括一探針柱,穿過基板。探針柱具有從底面凸出的一突出部分,且探針柱包括一導電柱和一晶種層,晶種層位於導電柱和基板之間且圍繞導電柱。探針頭結構包括一重分佈結構,位於基板的頂面和探針柱上方,其中重分佈結構的一第一側壁實質上對齊基板的一第二側壁。探針頭結構包括一導線基板,位於重分佈結構上方。探針頭結構包括一導電凸塊,連接於導線基板和重分佈結構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晶種層位於探針柱和重分佈結構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晶種層的一端面實質上對齊導電柱的一第三側壁。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探針頭結構更包括一底填層,位於重分佈結構和導線基板之間,且圍繞導電凸塊。
根據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探針頭結構的形成方法。上述探針頭結構的形成方法包括於一軟性基板中形成一探針柱。探針柱穿過軟性基板,且軟性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和相對於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上述探針頭結構的形成方法包括從第一表面部分移除軟性基板,部分移除軟性基板之後,其中探針柱的一突出部分從第一表面突出。上述探針頭結構的形成方法包括於軟性基板的第二表面上方形成重分佈結構。上述探針頭結構的形成方法包括藉由一導電凸塊,將一導線基板接合至重分佈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重分佈結構直接接觸軟性基板和導電柱。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探針頭結構的形成方法更包括:從第一表面部分移除軟性基板之後,於突出部分上方形成一導電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部分移除軟性基板包括:部分移除相鄰於軟性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導電柱。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探針頭結構的形成方法更包括:將導線基板接合至重分佈結構之前,進行一切割製程,以切穿重分佈結構和軟性基板。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探針頭結構的形成方法更包括:將導線基板接合至重分佈結構之後,進行一切割製程,以切穿軟性基板、重分佈結構和導線基板。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探針頭結構的形成方法更包括:進行切割製程之前,於導線基板和重分佈結構之間形成一底填層,其中切割製程更切穿底填層。
以上概述數個實施例之特徵,以使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更加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觀點。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可輕易地以本發明實施例為基礎,設計或修改其他製程和結構,以達到與在此介紹的實施例相同之目的及/或優勢。在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也應理解,此類均等的結構並無悖離本發明實施例的精神與範圍,且可在不違背本發明實施例之精神和範圍下,做各式各樣的改變、取代和替換。
100,400,500,600:探針頭結構 100A,400B:探針頭單元 110:基板 111,132a1,151,161,191,191E,211:側壁 112:區域 114,116:表面 118:通孔 120:載板 130:探針柱 131:晶種層 131a,133b,135:端面 132:導電層 132a:導電柱 133:突出部分 133a:傾斜側壁 134:嵌入部分 134a:底面 140,140a:導電層 142:黏著層 144:阻障層 146:緩衝層 150:保護薄膜 160:重分佈結構 162,192,242:介電結構 164,194:導線結構 164a,194a:導線層 164b,194b:導通孔 166a,166b,196a,196b,244,254:導電墊 172,174,220:導電凸塊 180,180A,180B:裝置 190,190E:導線基板 210,410:底填層 230:載體 240:電路板 250:待測基板 252:主要部分 400A:探針頭部件 400B:探針頭單元 610:防焊層 A-A’:切線 C:中心 D130,D166,D196a,D196b,D1:距離 T110,T133,T140a1,T140a2,T142,T144,T146,T160:厚度 L,L1,L2:切割線 R:區域 V:方向 W130,W133,W164b,W254:寬度 X:垂直軸 θ:角度
以下將配合所附圖式詳述本揭露實施例。應注意的是,依據在業界的標準做法,各種特徵並未按照比例繪製且僅用以說明例示。事實上,可任意地放大或縮小元件的尺寸,以清楚地表現出本發明實施例的特徵。 第1A-1M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用於形成探針頭結構的製程的各個階段的剖面圖。 第1A-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繪示出第1A圖的基板的俯視圖。 第1E-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繪示出第1E圖的區域中的導電層的放大圖。 第2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探針頭結構和待測基板的剖面圖。 第3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用於形成探針頭結構的製程的一個階段的剖面圖。 第4A-4D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用於形成探針頭結構的製程的各個階段的剖面圖。 第5A-5B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用於形成探針頭結構的製程的各個階段的剖面圖。 第6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探針頭結構的剖面圖。
100:探針頭結構
100A:探針頭單元
110:基板
118:通孔
130:探針柱
140:導電層
160:重分佈結構
164b:導通孔
172,220:導電凸塊
180:裝置
190:導線基板
194:導線結構
196b,244:導電墊
210:底填層
240:電路板
242:介電結構
W164b:寬度

Claims (1)

  1. 一種探針頭結構,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頂面和一底面; 一第一探針柱,穿過該基板,其中該第一探針柱具有從該底面凸出的一第一突出部分; 一重分佈結構,位於該基板的該頂面和該第一探針柱上,其中該重分佈結構與該基板和該第一探針柱直接接觸,該重分佈結構包括位於該介電結構中的一介電結構和一導線結構,且該導線結構電性連接至該第一探針柱; 一導線基板,位於該重分佈結構上方;以及 一第一導電凸塊,連接於該導線基板和該重分佈結構之間。
TW111110521A 2021-08-30 2022-03-22 探針頭結構 TW2023103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460,803 2021-08-30
US17/460,803 US20230065443A1 (en) 2021-08-30 2021-08-30 Probe head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0314A true TW202310314A (zh) 2023-03-01

Family

ID=84739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0521A TW202310314A (zh) 2021-08-30 2022-03-22 探針頭結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65443A1 (zh)
CN (1) CN115561492A (zh)
TW (1) TW20231031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0713B2 (ja) * 1989-10-11 1994-10-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ウエハ試験用プローブカー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23615A (ja) * 1997-05-09 1999-01-29 Hitachi Ltd 接続装置および検査システム
US6586955B2 (en) * 2000-03-13 2003-07-01 Tessera, Inc. Methods and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probing arrays
US6773938B2 (en) * 2002-08-29 2004-08-10 Micron Technology, Inc. Probe card, e.g., for testing micro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US10861799B1 (en) * 2019-05-17 2020-12-0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Dummy die placement without backside chipp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65443A1 (en) 2023-03-02
CN115561492A (zh) 202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42122A1 (en) Chip package with redistribution structure
US8859390B2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crack stop for 3D integrated circuits
US10985125B2 (en) Chip package structure
US20190096832A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46917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US20230307381A1 (en) Chip package structure
US11545463B2 (en) Chip package structure with ring-like structure
TW202115838A (zh) 封裝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US20220384391A1 (en) Chip package structure with ring structure
TW202310314A (zh) 探針頭結構
JP3395747B2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の製造方法
TW202207371A (zh) 封裝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TWI808639B (zh) 封裝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US20230369250A1 (en) Chip package structure with anchor structure
US20230011353A1 (en) Chip packag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20220352083A1 (en) Chip packag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20240170350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structure with bonding pad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11894331B2 (en) Chip package structure, chip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chip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