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8549A - 從吸塵器回收塵埃的回收裝置及可連接回收裝置的吸塵器 - Google Patents

從吸塵器回收塵埃的回收裝置及可連接回收裝置的吸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8549A
TW202308549A TW111108797A TW111108797A TW202308549A TW 202308549 A TW202308549 A TW 202308549A TW 111108797 A TW111108797 A TW 111108797A TW 111108797 A TW111108797 A TW 111108797A TW 202308549 A TW202308549 A TW 2023085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suction
vacuum cleaner
control
recove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8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幸一
水野陽章
堀部勇
大高弘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8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854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24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0Means for cleaning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Abstract

回收裝置是構成為從具有過濾器部與貯塵室的吸塵器回收塵埃,且具備塵埃流路、吸引源及控制部。控制部依序執行:第1吸引控制,控制吸引源的吸引力,以使過濾器部所捕捉的塵埃的至少一部分流入塵埃流路;第2吸引控制,使吸引源的吸引力降低,改變過濾器部的由吸引力所造成之變形狀態,藉此使在過濾器部中堵塞於網目的塵埃的堵塞狀態變化;及第3吸引控制,使吸引源的吸引力增加,從而使在網目中堵塞狀態已變化的塵埃的至少一部分流入塵埃流路。

Description

從吸塵器回收塵埃的回收裝置及可連接回收裝置的吸塵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從吸塵器回收塵埃的回收裝置及可連接回收裝置的吸塵器。
日本專利特開平3-267032號公報中揭示了圖13所示之桿式(stick type)吸塵器300。此吸塵器300具備:吸塵器本體310;吸引管320,從吸塵器本體310往下方延伸設置;及吸入噴嘴330,連接於吸引管320的下端。吸塵器本體310是構成為通過吸入噴嘴330來吸入塵埃,並且貯存已吸入的塵埃。
吸塵器本體310具備矩形箱狀的殼體311。殼體311具有:風扇室315,容置有產生用於吸引塵埃的吸引力之吸塵源312;及貯塵室317,藉由過濾器部313從風扇室315所區劃,且貯存藉由過濾器部313捕捉到的塵埃。在殼體311形成有用於將積存於貯塵室317的塵埃排出的排塵口319。
在日本專利特開平3-267032號公報中,為了將積存於吸塵器300的貯塵室317的塵埃回收,而使用圖14所示之回收裝置400。回收裝置400具有矩形箱狀的殼體410,且在殼體410的內部配置有:吸引源420,產生將吸塵器300的貯塵室317內的塵埃吸出的吸引力;回收室440,積存藉由吸引源420的吸引力從吸塵器300回收的塵埃;及塵埃流路430,從回收室440延伸設置。
塵埃流路430的前端形成為可連接於吸塵器300的排塵口319。在塵埃流路430的前端已連接於排塵口319的狀態下,當回收裝置400的吸引源420作動時,吸引源420的吸引力會作用於貯塵室317內的塵埃。貯塵室317內的塵埃會藉由此吸引力從吸塵器300的排塵口319排出,並通過回收裝置400的塵埃流路430而流入回收室440。
即使在藉由回收裝置400將吸塵器300的貯塵室317內的塵埃回收後,也還是會有塵埃成為殘留於過濾器部313的狀態的情形。在此狀態下,如果吸塵器300從回收裝置400移除並使用於清掃作業,過濾器部313就會一直堵塞下去。
本發明提供一種減少在朝回收裝置400回收塵埃之後,殘留於吸塵器的過濾器部中的塵埃,來抑制吸塵器的過濾器部的堵塞之技術。
本揭示中的回收裝置是一種從具有貯塵室的吸塵器回收塵埃的回收裝置,該貯塵室容置有過濾器部,並且形成有排塵口,該過濾器部形成有一面容許空氣通過,一面捕捉塵埃的網目,該排塵口是用於將藉由過濾器部捕捉到的塵埃排出,該回收裝置具備:塵埃流路,在吸塵器已連接於回收裝置時,通過排塵口而與貯塵室連通;吸引源,使吸引力產生,該吸引力通過已連通於貯塵室的塵埃流路來吸引貯塵室內的塵埃;及控制部,控制吸引源。控制部依序執行:第1吸引控制,控制吸引源的吸引力,以使過濾器部所捕捉的塵埃的至少一部分流入塵埃流路;第2吸引控制,使吸引源的吸引力減少,改變由吸引力所造成之過濾器部的變形狀態,藉此使在過濾器部中堵塞於網目的塵埃的堵塞狀態變化;及第3吸引控制,使吸引源的吸引力增加,從而使在網目中堵塞狀態已變化的塵埃的至少一部分流入塵埃流路。
本揭示中的吸塵器具備:過濾器部,形成有一面容許空氣通過,一面捕捉塵埃的網目;及貯塵室,容置有過濾器部。在貯塵室形成有排塵口,該排塵口在吸塵器已連接於回收裝置時,使貯塵室連通於回收裝置的塵埃流路。過濾器部是構成為在回收裝置進行吸引控制時,可藉由通過塵埃流路及排塵口而作用於貯塵室的吸引力而彈性變形。
根據上述技術,可以減少在朝回收裝置回收塵埃之後,殘留於吸塵器的過濾器部中的塵埃,來抑制吸塵器的過濾器部的堵塞。
本發明之目的、特徴及優點可藉由以下詳細的說明與附加圖式而變得更加清楚明瞭。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雖然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詳細地說明實施形態,但為了讓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容易理解,例如,有時會省略已周知之事項的詳細說明,或是對於實質上相同之構成的重複說明。另外,附加圖式及以下的說明都是為了讓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充分理解本揭示而提供的,並非意圖藉由這些來限定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的主題。
(吸塵器的整體的構造) 圖1是桿式吸塵器100的概略的剖面圖。圖2是吸塵器100的正面圖。參照圖1及圖2來說明吸塵器100。
如圖1及圖2所示,吸塵器100具備:吸入噴嘴130,吸入地板面上的塵埃;吸塵器本體110,安裝於吸入噴嘴130;及把持部140,從吸塵器本體110的上端112往上方延伸設置。吸塵器本體110及把持部140是安裝成可相對於吸入噴嘴130在前後方向上傾動。在圖1及圖2中,吸塵器本體110及把持部140是採取相對於吸入噴嘴130直立的姿勢,且不從該直立姿勢往前方傾動。在吸塵器100的使用時,吸塵器本體110及把持部140是藉由使用者保持在相對於吸入噴嘴130往後方傾動的姿勢。
吸入噴嘴130具備有比吸塵器本體110更寬廣的噴嘴罩132,以形成用於吸入塵埃的寬廣的吸入空間131。吸入空間131在噴嘴罩132的前側部分中,朝向地板面開口。在該開口部分的後側中,吸入空間131是藉由噴嘴罩132的底部134來關閉。在吸入空間131配置有旋轉式的刮取刷133,刮取刷133通過吸入空間131的開口而且以可接觸地板面的方式從噴嘴罩132露出。
吸塵器本體11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細長的圓筒狀的殼體111。殼體111的下端是以容許吸塵器本體110的前後方向的傾動的方式安裝於噴嘴罩132的後部。殼體111的上部朝向殼體111的上端112變細,且從上端112往上方延伸設置有把持部140。把持部140是具有可由使用者握持之粗細的棒狀的部分。如圖2所示,在把持部140設置有可由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141(操作按鈕)。
殼體111是構成為內置各種零件,該等零件是用於吸起地板面上的塵埃,並且貯存已吸起的塵埃。詳細而言,在殼體111內設置有:風扇室153,配置於殼體111的上部;貯塵室152,配置於風扇室153的下側;及吸引管113,配置於貯塵室152的下側,且往上下方向延伸設置。風扇室153、貯塵室152及吸引管113彼此連通。
在風扇室153配置有:吸引風扇116,使吸起地板面上的塵埃的吸引力產生,從而使向上的吸引氣流產生。在風扇室153更配置有:電池117,對吸引風扇116供給電力;及電路部170,是用於對電池117進行充電的充電電路。吸引風扇116因應於對操作部141的操作而作動或停止。
在殼體111的前壁設置有:排氣口151,形成為與風扇室153連通;一對電接點171,配置於排氣口151的上側;及磁性板173。藉由吸引風扇116的吸引力所產生的吸引氣流會通過排氣口151從風扇室153排氣至吸塵器100外。
電接點171電連接於電路部170,且是以接觸於後述之回收裝置200的接觸部280的方式突出而形成。磁性板173是形成為抵接於後述之回收裝置200的保持部297。
在貯塵室152內配置有向下開口之容器狀的過濾器部115。如圖3所示,過濾器部115具有:網孔過濾器118,形成過濾器部115的周面及上表面;及保持框架119,用於保持網孔過濾器118。網孔過濾器118是藉由一種容許空氣通過,且另一方面將通過的空氣所含的塵埃捕捉的素材所構成。在網孔過濾器118的素材中,可使用例如不織布。網孔過濾器118是藉由作成為彼此纏繞而配置的纖維161所形成。在網孔過濾器118中,在彼此纏繞的纖維161之間形成有網目162。在過濾器部115內的空間貯存藉由吸引風扇116的吸引力而通過吸引管113從地板面上所吸起的塵埃。
當吸引風扇116的吸引力作用於網孔過濾器118時,網孔過濾器118會因應吸引力的大小而彈性地變形。並且,當吸引力不再作用於網孔過濾器118時,已彈性地變形的網孔過濾器118會大致復原至吸引力作用前的形狀。此時,藉由網孔過濾器118的彈性變形,網孔過濾器118的網目162的形狀或大小可變化。
如圖4所示,在貯塵室152設置有:排塵口124,在殼體111的前壁開口;及蓋體121,用於開閉搬出口124,且形成為可旋動。在蓋體121直立配置的情況下,排塵口124會成為已關閉的關閉姿勢。另一方面,在蓋體121由關閉姿勢的狀態往下方旋動預定的角度(90°以下的旋動角度)的情況下,排塵口124會成為已打開的打開姿勢。過濾器部115內所貯存的塵埃是通過排塵口124而排出至過濾器部115外。
內置於殼體111的下部的吸引管113固定在殼體111內,當吸塵器本體110從直立姿勢(圖1所示之姿勢)往後方傾動時,和殼體111一起往後方傾動。當吸塵器本體110處於直立姿勢時,吸引管113的下端成為抵接於噴嘴罩132的底部134的狀態。亦即,在吸塵器本體110處於直立姿勢時,吸引管113的下端是藉由噴嘴罩132的底部134來關閉。當吸塵器本體110從直立姿勢往後方傾動時,吸引管113的下端會往圖1的箭頭A所示的方向移動。其結果,吸引管113的內部空間會成為連通於噴嘴罩132的吸入空間131的狀態。
在吸引管113的上端安裝有止回閥114,前述止回閥114在吸引風扇116未作動時,堵塞吸引管113的上端。止回閥114是構成為藉由吸引風扇116之向上的吸引力而變形,從而開放吸引管113的上端的開口。
(回收裝置的整體的構造) 貯塵室152中所貯存的塵埃可藉由圖4所示之回收裝置200來回收。回收裝置200是構成為可連接吸塵器100。詳細而言,回收裝置200具備殼體210、台座板220、塵埃流路230、回收室240、吸引源250及控制部260。在台座板220的前部安裝有殼體210,且在後部載置吸塵器100。
在殼體210內設置有塵埃流路230,前述塵埃流路230是一端部作為回收口216而在殼體210的外側開口,以供吸塵器100的貯塵室152內的塵埃流入。塵埃流路230的另一端部連接於回收室240的後表面,前述回收室240是供從吸塵器100回收的塵埃貯存。在回收室240的下側配置有吸引源250。吸引源250與控制部260電連接,且構成為在控制部260的控制下使吸引力產生,從而產生用於使吸塵器100的貯塵室152內的塵埃流入回收裝置200的回收室240的回收氣流。
在殼體210的左右的側面設置有:吸氣口234,使空氣從外部流入殼體210內;及排氣口235,使空氣從殼體210內流出至外部。吸氣口234及排氣口235是由多數個小孔所構成。
如圖5所示,在殼體210的後表面形成有連接壁214,前述連接壁214是形成為可連接吸塵器本體110。如圖4所示,在殼體210的下部形成有容置空間213,前述容置空間213是用於容置吸入噴嘴130,以使吸入噴嘴130在吸塵器100已連接於回收裝置200時,不干涉殼體210。
如圖6所示,在殼體210的連接壁214形成有凹溝部215、接觸部280、保持部297、通氣口236及回收口216,前述凹溝部215往上下方向延伸,前述接觸部280是用於檢測與吸塵器本體110的連接狀態。
如圖5所示,凹溝部215是形成為與吸塵器本體110的前側部分互補,且可供直立姿勢的吸塵器本體110的前側部分嵌入。藉由將吸塵器本體110的前側部分嵌入凹溝部215,吸塵器本體110就會相對於回收裝置200在左右方向上被定位。
如圖6所示,接觸部280具有一對導電性的接觸片283與突出片299。接觸片283是構成為在吸塵器本體110已嵌入凹溝部215時,與吸塵器100的一對電接點171相向,且可在形成於連接壁214的孔部中出沒。接觸片283是往從此孔部突出的方向被賦與勢能,在吸塵器本體110已嵌入凹溝部215的狀態下,與吸塵器本體110的電接點171接觸,接觸片283與電接點171就會電連接。另一方面,在吸塵器本體110未嵌入凹溝部215的狀態下,接觸片283與電接點171成為彼此絕緣的狀態。
突出片299是構成為可在形成於連接壁214的孔部中出沒。突出片299是往從此孔部突出的方向被賦與勢能。突出片299在吸塵器本體110已嵌入凹溝部215的狀態下,抵接於吸塵器本體110的前壁而被壓入孔部,且在吸塵器本體110未嵌入凹溝部215的狀態下,從孔部突出。
保持部297形成於以下位置:在吸塵器本體110已嵌入凹溝部215時,與吸塵器本體110的磁性板173相向的位置。保持部297是藉由例如磁性地吸附磁性板173的磁鐵板所構成。藉由在保持部297與磁性板173之間作用的磁力,吸塵器本體110會相對於回收裝置200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被定位。此磁力進一步成為用於保持已連接於回收裝置200的吸塵器本體110的連接狀態的保持力。藉此,在吸塵器本體110已嵌入凹溝部215的狀態下,吸塵器100對回收裝置200的位置及姿勢會被保持。
如圖4及圖5所示,通氣口236是在吸塵器100已連接於回收裝置200的狀態下,與排氣口151相向而形成,且殼體210與風扇室153是通過通氣口236及排氣口151而連通。並且,在回收室240與殼體210的周壁部271之間,形成有圖5中以箭頭所示的吸氣流路246。因此,在殼體210中,是構成為來自吸氣口234的空氣通過吸氣流路246而流入風扇室153。
如圖7所示,回收口216是構成為在吸塵器100已連接於回收裝置200的狀態下,與排塵口124相向而形成,使貯塵室152內的空氣通過排塵口124及回收口216而流入塵埃流路230。回收口216具有如以下大小:在吸塵器100的蓋體121已成為圖7中以箭頭所示的打開姿勢時,可供蓋體121進入回收口216內的大小。
如圖4所示,在回收室240內形成有用於使從吸塵器100回收的塵埃聚集的空間。在回收室240的底壁245形成有將回收室240內的空間與吸引源250連通的圓形的連通口。如圖5所示,在連通口安裝有除塵過濾器247,前述除塵過濾器247容許空氣通過,且另一方面將通過的空氣所含的塵埃捕捉。
吸引源250是構成為通過除塵過濾器247來吸入回收室240內的空氣。在吸塵器100已連接於回收裝置200的狀態下,吸引源250的吸引力通過回收室240及塵埃流路230而作用於吸塵器100的蓋體121。吸引源250是構成為可得到以下大小的吸引力:使蓋體121從關閉姿勢傾動至打開姿勢,並且吸引貯塵室152內的塵埃的吸引力。吸引源250是藉由例如風扇及馬達所構成。
已被吸引源250所吸引的空氣會流入形成於吸引源250與周壁部271之間的空間,並通過排氣口235而排氣至殼體210的外部。亦即,在吸塵器100及回收裝置200中,形成有以吸氣口234為上游端並且以排氣口235為下游端,將風扇室153、貯塵室152、塵埃流路230、回收室240及吸引源250連接的流路。吸塵器100及回收裝置200是構成為在以吸引源250產生吸引力時,在前述流路中產生圖4中以箭頭所示的回收氣流。
(檢測電路的構成) 在殼體210內設置有檢測電路290,前述檢測電路290是用於檢測接觸片283及突出片299對吸塵器本體110的接觸狀態。檢測電路290包含圖8所示之第1檢測電路201及圖9所示之第2檢測電路202。第1檢測電路201是對應回收裝置200的一對接觸片283而構成。第2檢測電路202是對應回收裝置200的突出片299而構成。在第1檢測電路201及第2檢測電路202設置有接觸偵測部286,前述接觸偵測部286是檢測接觸片283及突出片299對吸塵器本體110的接觸狀態。接觸偵測部286電連接於控制部260。
如圖8所示,第1檢測電路201除了接觸偵測部286之外,還設置有供電部285。供電部285電連接於一對接觸片283,並構成為使接觸片283之間產生預定的電位差。供電部285是藉由例如轉換器所構成,前述轉換器電連接於外部電源,並且將外部電源的交流電壓轉換成直流電壓。在接觸片283與電接點171已接觸的狀態下,形成將供電部285、接觸片283、電接點171及電路部170連接的第1通電路徑288。在第1通電路徑288中,有來自供電部285的電流流動。在第1通電路徑288流動的電流可藉由接觸偵測部286來偵測。
如圖9所示,第2檢測電路202包含導電性的開關片294及電池295,前述開關片294是以和突出片299一起位移的方式安裝於突出片299。開關片294是藉由賦與勢能部292(例如,彈簧)而彈性地受到支撐,賦與勢能部292是將開關片294及突出片299朝使開關片294從孔部突出的方向賦與勢能。在吸塵器本體110已嵌入凹溝部215時,突出片299會沒入孔部,且開關片294由打開狀態成為關閉狀態。藉此,形成將開關片294及電池295連接的第2通電路徑289。在第2通電路徑289中,有來自電池295的電流流動。在第2通電路徑289流動的電流也可藉由接觸偵測部286來偵測。
接觸偵測部286是藉由偵測在第1通電路徑288流動的電流及在第2通電路徑289流動的電流,來判斷接觸片283及突出片299是否已接觸於吸塵器本體110的外表面。在接觸片283及突出片299接觸於吸塵器本體110的外表面的情況下,表示吸塵器本體110已連接於回收裝置200的偵測訊號會從接觸偵測部286傳送到控制部260。藉由從接觸偵測部286受理偵測訊號的控制部260來作動吸引源250。
(清掃作業時的吸塵器的動作的說明) 吸塵器100在清掃作業時,被使用者保持在吸塵器本體110及把持部140相對於吸入噴嘴130往後方傾斜的姿勢。藉由設成吸塵器本體110及把持部140相對於吸入噴嘴130往後方傾斜的姿勢,即變得容易一邊推吸入噴嘴130一邊使其往前方移動。在此狀態下,吸引管113的內部空間與吸入噴嘴130的吸入空間131連通。
當使用者操作操作部141來使吸引風扇116作動時,吸引風扇116會使向上的吸引力產生。藉由此吸引力,止回閥114會打開吸引管113的上端。當吸引管113的上端打開時,吸引風扇116的吸引力會使通過吸入噴嘴130的吸入空間131來吸引塵埃的吸引氣流產生。吸引氣流會通過吸入噴嘴130及吸引管113而流入貯塵室152。地板面上的塵埃會順著吸引氣流而流入貯塵室152,並藉由配置於貯塵室152的過濾器部115來捕捉。藉由過濾器部115捕捉到的塵埃會貯存於貯塵室152內。
當清掃作業結束時,使用者操作操作部141來使吸引風扇116停止。其結果,由於吸引風扇116的吸引力消失,因此止回閥114會關閉吸引管113的上端。因此,藉由過濾器部115捕捉到的塵埃不會落下至吸引管113內,而是留在貯塵室152內。
(回收塵埃時的回收裝置的動作及控制方法的說明) 使用者為了將積存於貯塵室152的塵埃回收,而將吸塵器100安裝於回收裝置200。詳細而言,使用者將吸塵器100設置於回收裝置200的台座板220上,並將吸塵器本體110及把持部140設成直立姿勢。當已成為直立姿勢的吸塵器本體110嵌入回收裝置200的凹溝部215時,吸塵器100的蓋體121會在前後方向上與回收裝置200的回收口216相向。又,吸塵器100的風扇室153是通過排氣口151而連通於回收裝置200的吸氣流路246。在此狀態下,回收裝置200的接觸片283及突出片299藉由吸塵器本體110而往前方推壓,且接觸片283及突出片299已沒入連接壁214的孔部內。
此時,接觸片283接觸於吸塵器本體110的電接點171,形成圖8所示之第1通電路徑288,使電流在第1通電路徑288流動。同時,藉由突出片299沒入孔部內,形成圖9所示之第2通電路徑289,使電流在第2通電路徑289流動。在控制部260中,藉由從偵測到第1通電路徑288及第2通電路徑289的電流的接觸偵測部286受理偵測訊號,而開始在吸引源250中使吸引力產生的吸引控制。
在圖10顯示吸引控制中的吸引源250的吸引力與經過時間的關係。在圖10中,縱軸顯示吸引源250的吸引力,橫軸顯示開始吸引控制之後的經過時間。當開始吸引控制時,如圖10所示,控制部260控制吸引源250,以將吸引力的大小增大至第1吸引力A10,並且將產生有第1吸引力A10的狀態保持在預定的第1吸引時間T10的期間(第1吸引控制)。第1吸引力A10是以下大小的吸引力:可使貯塵室152的過濾器部115內所貯存的塵埃通過塵埃流路230而流入回收室240的吸引力。
當開始第1吸引控制時,吸引源250的吸引力通過回收室240及塵埃流路230而作用於設置於排塵口124的蓋體121。藉此,由於蓋體121從關閉姿勢傾動至圖7所示之打開姿勢,因此排塵口124會被開放,回收室240、塵埃流路230、貯塵室152、風扇室153及吸氣流路246成為連通的狀態。
吸引源250的吸引力進一步通過回收室240、塵埃流路230、貯塵室152、風扇室153及吸氣流路246而作用於吸氣流路246的吸氣口234。因此,如圖4中以箭頭所示,殼體210外的空氣會作為回收氣流而從吸氣口234流入吸氣流路246,並依序流入通氣口236、排氣口151、風扇室153及貯塵室152。回收氣流在通過貯塵室152時,使貯塵室152的過濾器部115內所貯存的塵埃流出至貯塵室152外。
從排塵口124流出的塵埃會順著回收氣流通過回收口216及塵埃流路230而流入回收室240內。在回收室240內,塵埃是藉由除塵過濾器247來捕捉,而且貯存於回收室240。另一方面,回收氣流會通過除塵過濾器247、吸引源250從殼體210的排氣口235排氣至殼體210外。
在第1吸引控制的執行時,回收氣流是設成不僅過濾器部115內所貯存的塵埃,也將堵塞於網孔過濾器118的網目162內的塵埃從網目162沖走,而使塵埃流出至貯塵室152外。亦即,吸塵器100是構成為藉由來自回收裝置200的吸引力,將堵塞於網目162的塵埃去除,以抑制網孔過濾器118的堵塞。然而,會有儘管已進行第1吸引控制,但仍有一部分的塵埃還堵塞於網目162而未從網孔過濾器118去除的情形。圖11(a)是示意地顯示堵塞於網目162的狀態的塵埃。在塵埃堵塞於網目162的狀態下,如果吸塵器100從回收裝置200移除並使用於清掃作業,恐怕就會有網孔過濾器118更進一步堵塞下去之虞。
在進行第1吸引控制後,如圖10所示,控制部260控制吸引源250,以將吸引力的大小減小至第2吸引力A20,並且將產生有第2吸引力A20的狀態保持在預定的第2吸引時間T20的期間(第2吸引控制)。第2吸引力A20是以下大小的吸引力:比第1吸引力A10更小,且可在吸塵器100及回收裝置200中產生回收氣流來使網孔過濾器118彈性地變形的吸引力。第2吸引時間T20雖然是比第1吸引時間T10更短的時間,但也可以是比第1吸引時間T10更長的時間。
在第2吸引控制的執行時,與第1吸引控制的執行時不同的流速的回收氣流會流入貯塵室152。因此,過濾器部115的網孔過濾器118雖然藉由回收氣流(來自吸引源250的吸引力)而彈性地變形,但會變化成與第1吸引控制的執行時不同的變形狀態。亦即,在從第1吸引控制切換成第2吸引控制時,由於網孔過濾器118的變形狀態會變化,因此網孔過濾器118中的網目162的形狀或大小可變化。
在圖11(b)示意地顯示從第1吸引控制切換成第2吸引控制後的網目162中的塵埃的狀態。在第1吸引控制中處於塵埃堵塞於網目162的狀態的網孔過濾器118會藉由進行第2吸引控制而變化成塵埃的堵塞可解除的變形狀態。藉由第2吸引控制,堵塞於網目162的塵埃會藉由回收氣流從網目162沖走,而可如圖11(b)中以箭頭所示地從網目162分離。亦即,在吸塵器100及回收裝置200中,是構成為使在第1吸引控制中還堵塞於網目162而殘留的塵埃藉由第2吸引控制從網目162分離,藉此來抑制網孔過濾器118的堵塞。
在進行第2吸引控制後,控制部260控制吸引源250,以將吸引力的大小增大至第1吸引力A10,並且保持在預定的第3吸引時間T30的期間(第3吸引控制)。第3吸引時間T30雖然是比第1吸引時間T10更短的時間,但也可以是比第1吸引時間T10更長的時間。
在第3吸引控制的執行時,藉由第2吸引控制從網目162沖走的貯塵室152的塵埃會順著回收氣流而流入回收室240內,並且被回收室240內的除塵過濾器247捕捉而貯存於回收室240。此外,在第3吸引控制中,由於與第2吸引控制不同的流速的回收氣流會流入貯塵室152,因此網孔過濾器118的變形狀態可進一步變化。藉此,一面使在第2吸引控制中還堵塞於網目162而殘留的塵埃從網目162分離,一面使已分離的塵埃流出至貯塵室152外。
在進行第3吸引控制後,控制部260使吸引源250的作動停止,結束回收裝置200的吸引控制。
在如此構成的吸塵器100及回收裝置200中,藉由第1吸引控制,吸塵器100的過濾器部115內的塵埃會被吸引至回收裝置200的塵埃流路230。此時,會有過濾器部115內的塵埃的一部分堵塞於網孔過濾器118的網目162而不被吸引至塵埃流路230的情形。但是,可以藉由吸引力與第1吸引控制不同的第2吸引控制,使網孔過濾器118的變形狀態變化,來使堵塞於網孔過濾器118的網目162的塵埃的堵塞狀態變化,而使塵埃容易被吸引。
在使堵塞於網目162的塵埃的堵塞狀態變化後,不進行用於回收塵埃的動作而是進行用於清掃作業的動作的情況下,源自吸引風扇116的空氣會從貯塵室152朝向風扇室153流動。在此情況下,恐怕會有已藉由第2吸引控制而容易被吸引的塵埃再次堵塞於網孔過濾器118的網目162之虞。但是,由於在回收裝置200中進行第3吸引控制,因此已藉由第2吸引控制而容易被吸引的塵埃會藉由回收氣流從網孔過濾器118沖走,而流出至貯塵室152外。其結果,在由回收裝置200所進行之塵埃回收之後,殘留於吸塵器100的過濾器部115中的塵埃會減少,因此可抑制吸塵器100的過濾器部115的堵塞。
另外,第2吸引控制中的第2吸引力A20也可以是以下大小的吸引力:可一面在吸塵器100及回收裝置200中產生回收氣流來使網孔過濾器118彈性地變形,一面使貯塵室152中所貯存的塵埃流出至貯塵室152外的吸引力。在此情況下,在第2吸引控制中,藉由回收氣流,一面將在第1吸引控制中還堵塞於網目162的塵埃從網目162沖走,一面使因為被沖走而容易被吸引的塵埃流出至貯塵室152外。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在第2吸引控制之間,有某種程度的大小的吸引力作用於網孔過濾器118。作為替代方案,亦可在第2吸引控制中,停止回收裝置200的吸引源250。在此情況下,在第1吸引控制中已彈性變形的網孔過濾器118會復原,藉此使得網目162的形狀可變化。藉由此形狀變化,可使得在第1吸引控制中夾在網目162的塵埃落下。已落下的塵埃可在之後的第3吸引控制中被吸引至回收裝置200內。
(效果等) 上述實施形態之回收裝置200及吸塵器100具有以下的特徵,並且發揮以下的效果。
上述實施形態之一個層面之回收裝置是構成為從具有貯塵室的吸塵器回收塵埃,該貯塵室容置有過濾器部,並且形成有排塵口,該過濾器部形成有一面容許空氣通過,一面捕捉塵埃的網目,該排塵口是用於將藉由過濾器部捕捉到的塵埃排出。回收裝置具備:塵埃流路,在吸塵器已連接於回收裝置時,通過排塵口而與貯塵室連通;吸引源,使吸引力產生,該吸引力通過已連通於貯塵室的塵埃流路來吸引貯塵室內的塵埃;及控制部,控制吸引源。控制部依序執行:第1吸引控制,控制吸引源的吸引力,以使過濾器部所捕捉的塵埃的至少一部分流入塵埃流路;第2吸引控制,使吸引源的吸引力減少,改變由吸引力所造成之過濾器部的變形狀態,藉此使在過濾器部中堵塞於網目的塵埃的堵塞狀態變化;及第3吸引控制,使吸引源的吸引力增加,從而使在網目中堵塞狀態已變化的塵埃的至少一部分流入塵埃流路。
根據上述構成,當吸塵器連接於回收裝置時,回收裝置的塵埃流路會連通於吸塵器的貯塵室。此時,當吸引源使吸引力產生時,此吸引力會通過塵埃流路而作用於已容置於貯塵室的過濾器部。在第1吸引控制中,藉由吸引源的吸引力,將貯塵室內的塵埃回收至回收裝置。然而,在第1吸引控制後,成為堵塞於過濾器部的網目之狀態的塵埃也可能殘留於貯塵室內。為了去除這種塵埃,在第2吸引控制中,會減少吸引源的吸引力。減少作用於此過濾器部的吸引力的結果,過濾器部的變形狀態會改變,且網目的形狀可隨之改變。如果網目的形狀改變,塵埃就會變得容易從過濾器部去除。在此狀態下,如果從第2吸引控制改執行使吸引力增加的第3吸引控制,就可藉由第3吸引控制的執行時的吸引力,從過濾器部取下塵埃,並在之後回收至回收裝置。
在上述構成中,控制部亦可在第2吸引控制中,控制吸引源的吸引力,以使過濾器部所捕捉的塵埃的至少一部分流入塵埃流路。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在第2吸引控制的執行時,吸引源已使某種程度的大小的吸引力產生,因此即使在第2吸引控制的期間,塵埃也可被回收至回收裝置。又,和在第2吸引控制中停止吸引源的情況相較之下,從開始第3吸引控制到吸引力成為在第3吸引控制中所需要的大小為止的時間長度變短,因此可容許縮短回收裝置的作動時間。
在上述構成中,控制部亦可在第2吸引控制中,使吸引源的作動停止。
根據上述構成,在第2吸引控制中,由於吸引源停止,因此在第1吸引控制與第2吸引控制之間,作用於過濾器部的吸引力的變動會變大。在此情況下,過濾器部的變形狀態的變化也會變大,使得網目的形狀變化可變大。其結果,可增加在第3吸引控制中回收至回收裝置的塵埃。
上述實施形態之其他層面之吸塵器是構成為可連接於上述回收裝置。吸塵器具備:過濾器部,形成有一面容許空氣通過,一面捕捉塵埃的網目;及貯塵室,容置有過濾器部。在貯塵室形成有排塵口,該排塵口在吸塵器已連接於回收裝置時,使前述貯塵室連通於回收裝置的塵埃流路。過濾器部是構成為在回收裝置進行第1吸引控制至第3吸引控制時,可藉由通過塵埃流路及排塵口而作用於貯塵室的吸引力而彈性變形。
根據上述構成,當吸塵器連接於回收裝置時,回收裝置的塵埃流路會連通於吸塵器的貯塵室。此時,當執行第1吸引控制至第3吸引控制時,回收裝置的吸引源所產生的吸引力會作用於過濾器部。此時,過濾器部會藉由吸引力而彈性變形。當依序執行第1吸引控制至第3吸引控制後,由於吸引力會依序變更,因此過濾器部的變形狀態會依序改變。因此,過濾器部的網目的形狀會變化,可產生容易將堵塞於網目的塵埃去除的狀態。
在上述構成中,過濾器部亦可包含不織布過濾器。
根據上述構成,只要使用不織布過濾器來作為過濾器部,過濾器部的網目就可因吸引力的變動而變化。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上述實施形態的回收裝置適合利用於清掃作業所使用的裝置。
100,300:吸塵器 110,310:吸塵器本體 111,210,311,410:殼體 112:上端 113,320:吸引管 114:止回閥 115,313:過濾器部 116:吸引風扇 117,295:電池 118:網孔過濾器 119:保持框架 121:蓋體 124:排塵口 130,330:吸入噴嘴 131:吸入空間 132:噴嘴罩 133:刮取刷 134:底部 140:把持部 141:操作部 151,235:排氣口 152,317:貯塵室 153,315:風扇室 161:纖維 162:網目 170:電路部 171:電接點 173:磁性板 200,400:回收裝置 201:第1檢測電路 202:第2檢測電路 213:容置空間 214:連接壁 215:凹溝部 216:回收口 220:台座板 230,430:塵埃流路 234:吸氣口 236:通氣口 240,440:回收室 245:底壁 246:吸氣流路 247:除塵過濾器 250,420:吸引源 260:控制部 271:周壁部 280:接觸部 283:接觸片 285:供電部 286:接觸偵測部 288:第1通電路徑 289:第2通電路徑 290:檢測電路 292:賦與勢能部 294:開關片 297:保持部 299:突出片 312:吸塵源 319:排塵口 420:吸引源 A:箭頭 A10:第1吸引力 A20:第2吸引力 T10:第1吸引時間 T20:第2吸引時間 T30:第3吸引時間
圖1是吸塵器的概略的剖面圖。 圖2是吸塵器的正面圖。 圖3是過濾器部及網孔過濾器的放大圖。 圖4是吸塵器及回收裝置的剖面圖。 圖5是從上方觀看吸塵器及回收裝置的剖面圖。 圖6是回收裝置的正面圖。 圖7是貯塵室的周圍的吸塵器及回收裝置的剖面圖。 圖8是吸塵器及設置於回收裝置的檢測電路的概略的功能構成圖。 圖9是吸塵器及設置於回收裝置的檢測電路的概略的功能構成圖。 圖10是吸引控制中的吸引力與經過時間的關係。 圖11是網孔過濾器的一部分的放大圖。 圖12是吸引控制中的吸引力與經過時間的關係。 圖13是以往的吸塵器的概略的剖面圖。 圖14是以往的吸塵器及回收裝置的概略的立體圖。
100:吸塵器
110:吸塵器本體
111,210:殼體
112:上端
113:吸引管
114:止回閥
115:過濾器部
116:吸引風扇
117:電池
121:蓋體
124:排塵口
130:吸入噴嘴
131:吸入空間
132:噴嘴罩
133:刮取刷
134:底部
140:把持部
151,235:排氣口
152:貯塵室
153:風扇室
170:電路部
200:回收裝置
213:容置空間
214:連接壁
216:回收口
220:台座板
230:塵埃流路
234:吸氣口
236:通氣口
240:回收室
245:底壁
246:吸氣流路
250:吸引源
260:控制部
271:周壁部
A:箭頭

Claims (5)

  1. 一種回收裝置,從具有貯塵室的吸塵器回收塵埃,前述貯塵室容置有過濾器部,並且形成有排塵口,前述過濾器部形成有一面容許空氣通過,一面捕捉塵埃的網目,前述排塵口是用於將藉由前述過濾器部捕捉到的塵埃排出,前述回收裝置具備: 塵埃流路,在前述吸塵器已連接於前述回收裝置時,通過前述排塵口而與前述貯塵室連通; 吸引源,使吸引力產生,前述吸引力通過已連通於前述貯塵室的前述塵埃流路來吸引前述貯塵室內的塵埃;及 控制部,控制前述吸引源, 前述控制部依序執行: 第1吸引控制,控制前述吸引源的前述吸引力,以使前述過濾器部所捕捉的塵埃的至少一部分流入前述塵埃流路; 第2吸引控制,使前述吸引源的前述吸引力降低,改變由前述吸引力所造成之前述過濾器部的變形狀態,藉此使在前述過濾器部中堵塞於前述網目的塵埃的堵塞狀態變化;及 第3吸引控制,使前述吸引源的前述吸引力增加,從而使在前述網目中堵塞狀態已變化的塵埃的至少一部分流入前述塵埃流路。
  2. 如請求項1之回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在前述第2吸引控制中,控制前述吸引源的前述吸引力,以使前述過濾器部所捕捉的塵埃的至少一部分流入前述塵埃流路。
  3. 如請求項1之回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在前述第2吸引控制中,使前述吸引源停止。
  4. 一種吸塵器,構成為可連接於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回收裝置,前述吸塵器具備: 過濾器部,形成有一面容許空氣通過,一面捕捉塵埃的網目;及 貯塵室,容置有前述過濾器部, 在前述貯塵室形成有排塵口,前述排塵口在前述吸塵器已連接於前述回收裝置時,使前述貯塵室連通於前述回收裝置的前述塵埃流路, 前述過濾器部是構成為在前述回收裝置進行前述第1吸引控制至前述第3吸引控制時,可藉由通過前述塵埃流路及前述排塵口而作用於前述貯塵室的前述吸引力而彈性變形。
  5. 如請求項4之吸塵器,其中前述過濾器部包含不織布過濾器。
TW111108797A 2021-08-16 2022-03-10 從吸塵器回收塵埃的回收裝置及可連接回收裝置的吸塵器 TW2023085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32456 2021-08-16
JP2021132456A JP7178578B1 (ja) 2021-08-16 2021-08-16 掃除機から塵埃を回収する回収装置及び回収装置に接続可能な掃除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8549A true TW202308549A (zh) 2023-03-01

Family

ID=84227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8797A TW202308549A (zh) 2021-08-16 2022-03-10 從吸塵器回收塵埃的回收裝置及可連接回收裝置的吸塵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178578B1 (zh)
CN (1) CN117794430A (zh)
TW (1) TW202308549A (zh)
WO (1) WO202302173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7296Y2 (zh) * 1971-12-22 1976-02-27
JPH03267032A (ja) * 1990-03-16 1991-11-27 Toshiba Corp 電気掃除機
JP2010011905A (ja) 2008-07-01 2010-01-21 Futaba Denki:Kk 電気掃除機
JP4980401B2 (ja) 2009-09-16 2012-07-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2012223205A (ja) 2011-04-14 2012-11-15 Makita Corp クリーナ
JP6405661B2 (ja) 2014-03-26 2018-10-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ファン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防塵装置
DE102015103825A1 (de) 2015-03-16 2016-09-22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Entleeren eines Staubraums eines Staubsaugers
JP2021078685A (ja) 2019-11-18 2021-05-27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21733A1 (ja) 2023-02-23
CN117794430A (zh) 2024-03-29
JP2023026975A (ja) 2023-03-01
JP7178578B1 (ja) 2022-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29449B2 (ja) 電気掃除機
TWI639406B (zh) Electric sweeper
TW202308549A (zh) 從吸塵器回收塵埃的回收裝置及可連接回收裝置的吸塵器
JP3831708B2 (ja) 電気掃除機
KR20220071811A (ko) 진공 청소기와 도킹 스테이션을 포함하는 청소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23058277A1 (ja) 掃除機から塵埃を回収する回収装置及び回収装置に接続される掃除機
JP7022500B2 (ja) 電気掃除機及び電気掃除機システム
TW202315564A (zh) 從吸塵器回收塵埃的回收裝置
JP7165867B1 (ja) 回収装置
US20240138638A1 (en) Vacuum cleaning device
US20240138639A1 (en) Vacuum cleaning device
KR102527189B1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청소기 시스템과, 청소기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잔여 먼지 제거 방법
JP4983225B2 (ja) 電気掃除機
TW202247805A (zh) 從吸塵器回收塵埃的回收裝置
JP4203075B2 (ja) 電気掃除機
CN115211749A (zh) 风机组件及手持吸尘器
TW202247804A (zh) 吸塵器及從吸塵器回收塵埃的回收裝置
JP5029515B2 (ja) 電気掃除機
CN117412695A (zh) 从吸尘器回收尘埃的回收装置和能够与回收装置连接的吸尘器
TW202247803A (zh) 吸塵器及從吸塵器回收塵埃的回收裝置
KR950006889B1 (ko) 흑판 분필가루 자동청소기
CN115211750A (zh) 清洁系统
JP2004283345A (ja) 電気掃除機
CN115211752A (zh) 手持吸尘器
JP2011245099A (ja) 電気掃除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