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3548A -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3548A
TW202303548A TW111118496A TW111118496A TW202303548A TW 202303548 A TW202303548 A TW 202303548A TW 111118496 A TW111118496 A TW 111118496A TW 111118496 A TW111118496 A TW 111118496A TW 202303548 A TW202303548 A TW 2023035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pixel
display
insul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8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田𨺓之
瀬尾哲史
川上祥子
中村太紀
山崎舜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3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354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1Encapsulations multilayered coatings having a repetitive structure, e.g. having multiple organic-inorganic b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2Stacked devices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each emit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0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material in which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s embedd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 H05B33/2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of metallic refle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6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used as an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8Carrier blocking layers
    • H10K50/181Electron 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omprising more than three subpixels, e.g. red-green-blue-white [RGBW]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90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9Tandem OLE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顯示品質高的顯示裝置。顯示部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發光器件以及透過藍色光的第一彩色層,第一發光器件包括第一像素電極、第一EL層以及共用電極,第一EL層包括發射藍色光的第一發光材料以及發射比藍色更長波長的光的第二發光材料,第一EL層包括第一像素電極上的第一發光單元、第一發光單元上的電荷產生層以及電荷產生層上的第二發光單元,當將在使顯示部以低亮度進行藍色顯示時的發射光譜中400nm以上且低於500nm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一發光峰的強度設為1時,發射光譜中的50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二發光峰的強度為0.5以下。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注意,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不侷限於上述技術領域。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技術領域的一個例子,可以舉出半導體裝置、顯示裝置、發光裝置、蓄電裝置、記憶體裝置、電子裝置、照明設備、輸入裝置(例如,觸控感測器等)、輸入輸出裝置(例如,觸控面板等)以及上述裝置的驅動方法或製造方法。
近年來,顯示裝置被期待應用於各種用途。例如,作爲大型顯示裝置的用途,可以舉出家用電視機(也稱為電視或電視接收器)、數位看板(Digital Signage)及公共資訊顯示器(PID:Public Information Display)等。此外,作為可攜式資訊終端,對具備觸控面板的智慧手機及平板終端等已在進行研發。
另外,有顯示裝置的高清晰化的需求。作為需要高清晰顯示裝置的設備,例如面向虛擬實境(VR:Virtual Reality)、擴增實境(AR:Augmented Reality)、替代實境(SR:Substitutional Reality)以及混合實境(MR:Mixed Reality)的設備的開發很活躍。
作為顯示裝置,例如對包括發光器件(也稱為發光元件)的發光裝置已在進行研發。利用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以下稱為EL)現象的發光器件(也稱為“EL器件”、“EL元件”)具有容易實現薄型輕量化;能夠高速地回應輸入信號;以及能夠使用直流定電壓電源等而驅動等的特徵,並已將其應用於顯示裝置。
專利文獻1公開了使用有機EL器件(也稱為有機EL元件)的面向VR的顯示裝置。
[專利文獻1] 國際專利申請公開第2018/087625號
根據某些顯示裝置的結構而有時在低亮度的顯示和高亮度的顯示之間發生顏色偏移。另外,在使顯示裝置的高清晰化時有時發生串擾(電流流到相鄰的子像素而產生非意圖的發光)。於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顯示品質高的顯示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低亮度的顯示和高亮度的顯示之間的顏色變化少的顯示裝置。
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高清晰顯示裝置。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高解析度顯示裝置。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高清晰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高解析度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良率高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注意,這些目的的記載不妨礙其他目的的存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並不需要實現所有上述目的。可以從說明書、圖式、申請專利範圍的記載中抽取上述目的以外的目的。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是一種顯示裝置,包括:能夠進行全彩色顯示的顯示部,其中,顯示部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發光器件以及透過藍色光的第一彩色層,第一發光器件包括第一像素電極、第一像素電極上的第一EL層以及第一EL層上的共用電極,第一EL層包括發射藍色光的第一發光材料以及發射比藍色更長波長的光的第二發光材料,第一EL層包括第一像素電極上的第一發光單元、第一發光單元上的電荷產生層以及電荷產生層上的第二發光單元,當將在使顯示部以第一亮度進行藍色顯示時的發射光譜中400nm以上且低於500nm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一發光峰的強度設為1時,發射光譜中的50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二發光峰的強度為0.5以下,並且第一亮度為高於0cd/m 2且低於1cd/m 2的範圍中的任意值。
顯示部較佳為還包括第二子像素,該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發光器件以及透過與第一彩色層不同顏色的光的第二彩色層。第二發光器件較佳為包括第二像素電極、第二像素電極上的第二EL層以及第二EL層上的共用電極。第一EL層和第二EL層較佳為具有相同結構。第一EL層與第二EL層較佳為彼此分離。
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是一種顯示裝置,包括:能夠進行全彩色顯示的顯示部,其中,顯示部包括第一子像素及第二子像素,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發光器件以及透過藍色光的第一彩色層,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發光器件以及透過與第一彩色層不同顏色的光的第二彩色層,第一發光器件包括第一像素電極、第一像素電極上的第一EL層以及第一EL層上的共用電極,第二發光器件包括第二像素電極、第二像素電極上的第一EL層以及第一EL層上的共用電極,第一EL層包括第一像素電極上的第一發光單元、第一發光單元上的電荷產生層以及電荷產生層上的第二發光單元,當將在使顯示部以第一亮度進行藍色顯示時的發射光譜中400nm以上且低於500nm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一發光峰的強度設為1時,發射光譜中的50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二發光峰的強度為0.5以下,並且第一亮度為高於0cd/m 2且低於1cd/m 2的範圍中的任意值。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是一種顯示裝置,包括:能夠進行全彩色顯示的顯示部,其中,顯示部包括第一子像素及第二子像素,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發光器件以及透過藍色光的第一彩色層,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發光器件以及透過與第一彩色層不同顏色的光的第二彩色層,第一發光器件包括第一像素電極、第一像素電極上的第一EL層以及第一EL層上的共用電極,第二發光器件包括第二像素電極、第二像素電極上的第二EL層以及第二EL層上的共用電極,第一EL層與第二EL層具有相同結構,第一EL層與第二EL層彼此分離,第一EL層包括第一像素電極上的第一發光單元、第一發光單元上的電荷產生層以及電荷產生層上的第二發光單元,當將在使顯示部以第一亮度進行藍色顯示時的發射光譜中400nm以上且低於500nm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一發光峰的強度設為1時,發射光譜中的50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二發光峰的強度為0.5以下,並且第一亮度為高於0cd/m 2且低於1cd/m 2的範圍中的任意值。
較佳的是,第一發光器件在第一EL層與共用電極間包括公共層,第二發光器件較佳為在第二EL層與共用電極間包括公共層,並且公共層包括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電洞障壁層、電子障壁層、電子傳輸層和電子注入層中的至少一個。
顯示部較佳為包括第一絕緣層,第一絕緣層較佳為覆蓋第一EL層的側面及第二EL層的側面,共用電極較佳為位於第一絕緣層上。另外,第一絕緣層較佳為與第一像素電極的側面及第二像素電極的側面接觸。
較佳的是,顯示部包括第二絕緣層,第一絕緣層包括無機材料,並且第二絕緣層包括有機材料且隔著第一絕緣層覆蓋第一EL層的側面及第二EL層的側面。
顯示部的清晰度較佳為1000ppi以上、2000ppi以上、3000ppi以上、5000ppi以上或6000ppi以上且為20000ppi以下或30000ppi以下。
第一子像素較佳為包括與第一發光器件及第一彩色層重疊的透鏡。
第一像素電極較佳為包括反射可見光的材料。
較佳的是,第一子像素包括反射層,第一像素電極包括透過可見光的材料,並且第一像素電極位於反射層與第一EL層間。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是一種包括具有上述任何結構的顯示裝置的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是安裝有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以下記為FPC)或TCP(Tape Carrier Package:捲帶式封裝)等連接器的顯示模組或者利用COG(Chip On Glass:晶粒玻璃接合)方式或COF(Chip On Film:薄膜覆晶封裝)方式等安裝有積體電路(IC)的顯示模組等。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是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上述顯示模組;以及外殼、電池、照相機、揚聲器和麥克風中的至少一個。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顯示品質高的顯示裝置。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低亮度的顯示和高亮度的顯示之間的顏色變化少的顯示裝置。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高清晰顯示裝置。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高解析度顯示裝置。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顯示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高清晰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高解析度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良率高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注意,這些效果的記載不妨礙其他效果的存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並不需要具有所有上述效果。可以從說明書、圖式、申請專利範圍的記載中抽取上述效果以外的效果。
參照圖式對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注意,本發明不侷限於以下說明,而所屬技術領域的通常知識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個事實就是其方式及詳細內容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及其範圍的情況下可以被變換為各種各樣的形式。因此,本發明不應該被解釋為僅限定在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所記載的內容中。
注意,在以下說明的發明的結構中,在不同的圖式之間共同使用相同的元件符號來表示相同的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省略其重複說明。此外,當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時有時使用相同的陰影線,而不特別附加元件符號。
另外,為了便於理解,有時圖式中示出的各構成的位置、大小及範圍等並不表示其實際的位置、大小及範圍等。因此,所公開的本發明並不必然限於圖式中公開的位置、尺寸及範圍等。
另外,根據情況或狀態,可以互相調換“膜”和“層”。例如,可以將“導電層”變換為“導電膜”。此外,可以將“絕緣膜”變換為“絕緣層”。
在本說明書等中,有時將使用金屬遮罩或FMM(Fine Metal Mask,高精細金屬遮罩)製造的器件稱為具有FMM結構的器件或者具有MM(Metal Mask)結構的器件。此外,在本說明書等中,有時將不使用金屬遮罩或FMM製造的器件稱為具有MML(Metal Mask Less)結構的器件。
實施方式1 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圖1至圖11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是包括能夠進行全彩色顯示的顯示部的顯示裝置。顯示部所包括的發射藍色光的子像素設置有發光器件以及透過藍色光的彩色層。發光器件包括像素電極、像素電極上的EL層以及EL層上的共用電極。EL層包括發射藍色光的發光材料以及發射比藍色更長波長的光的發光材料。另外,EL層包括像素電極上的第一發光單元、第一發光單元上的電荷產生層以及電荷產生層上的第二發光單元。換言之,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使用採用包括多個發光單元的串聯結構的發光器件。另外,能夠進行全彩色顯示的顯示部至少包括發射藍色光的子像素和發射藍色以外的光的兩種以上的子像素。另外,作為藍色光例如可以舉出峰波長為400nm以上且低於500nm的光。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當將在使顯示部以第一亮度進行藍色顯示時的發射光譜中400nm以上且低於500nm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一發光峰的強度設為1時,發射光譜中的500nm以上且700nm以下波長範圍中的第二發光峰的強度為0以上且0.5以下,第一亮度為高於0cd/m 2且低於1cd/m 2的範圍中的任意值。換言之,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在以低亮度進行藍色顯示時主要觀察藍色光且難以觀察比藍色更長波長的光(包括實質上觀察不到的情況)。
在具有多個發光層的單結構(只有一個發光單元的結構)的發光器件中,調節載子平衡很難,有時發光顏色在低亮度的發光和高亮度的發光之間變化。另一方面,與單結構的發光器件相比,串聯結構的發光器件更容易調節載子平衡且發光顏色在低亮度的發光和高亮度的發光之間不容易變化。因此,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可以實現低亮度顯示和高亮度顯示之間的顏色變化少的高顯示品質。
另外,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各子像素包括具有相同結構的EL層的發光器件以及與該發光器件重疊的彩色層。藉由按每個子像素分別設置透過不同顏色的可見光的彩色層,可以進行全彩色顯示。
當在各子像素中使用包括具有相同結構的EL層的發光器件時,不需要分別塗佈多個子像素的每一個的發光層。因此,可以使多個子像素共同使用(共同包括)包括在發光器件中的像素電極以外的層(例如,發光層等)。然而,包括在發光器件中的層中存在有導電性較高的層,在多個子像素共同使用導電性高的層時,有時在子像素間發生洩漏電流。尤其是,在顯示裝置被高清晰化或高開口率化而子像素間的距離變小時,有該洩漏電流變大不能忽略而導致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的下降等的擔憂。因此,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在各子像素中將構成EL層的層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為島狀。藉由使構成EL層的層的至少一部分按每一個子像素分離,可以抑制相鄰子像素間的串擾的發生。由此,可以同時實現顯示裝置的高清晰化和高顯示品質。
例如,藉由使用金屬遮罩(也稱為陰影遮罩)的真空蒸鍍法,可以沉積島狀的發光層。但是,在該方法中,因金屬遮罩的精度、金屬遮罩與基板的位置錯開、金屬遮罩的彎曲及蒸汽的散射等導致的沉積的膜的輪廓的擴大等各種影響產生島狀的發光層的形狀及位置從設計離開,顯示裝置的高清晰化及高開口率化很困難。另外,在蒸鍍中,有時因層的輪廓模糊而端部的厚度變小。就是說,有時根據位置而島狀發光層的厚度不同。另外,當製造大型且高解析度或高清晰的顯示裝置時,有如下擔擾:由於金屬遮罩的低尺寸精度、熱等所引起的變形,製造良率下降。
於是,在製造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時,按每個子像素分別形成像素電極,然後橫跨多個像素電極沉積發光層。然後,例如利用光微影法加工該發光層而在一個像素電極形成一個島狀的發光層。由此,發光層按每個子像素分割而可以按每個子像素形成島狀的發光層。
如此,藉由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製造的島狀的發光層不是使用包括高微細圖案的金屬遮罩形成,而是在整個面上沉積發光層之後進行加工來形成。明確而言,該島狀的發光層的尺寸為利用光微影法等被分割而微型化的尺寸。因此,可以使該島狀的發光層的尺寸比利用金屬遮罩形成的尺寸更小。因此,可以實現至今難以實現的高清晰的顯示裝置或高開口率的顯示裝置。
注意,在利用光微影法的發光層的加工次數很少時,可以降低製造成本且提高製造良率,所以是較佳的。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中,可以將利用光微影法加工發光層的次數設為一次,所以可以以高良率製造顯示裝置。
關於相鄰的發光器件的間隔,例如在使用金屬遮罩的形成方法中,該間隔小於10μm是很困難的,但是藉由上述方法,可以將該間隔縮小到小於10μm、5μm以下、3μm以下、2μm以下或1μm以下。另外,例如藉由使用LSI用曝光裝置,可以將相鄰的發光器件的間隔減少到500nm以下、200nm以下、100nm以下、甚至為50nm以下。由此,可以大幅度縮小兩個發光器件間可存在的非發光區域的面積,而可以使開口率接近於100%。例如,也可以實現50%以上、60%以上、70%以上、80%以上、甚至為90%以上且低於100%的開口率。
此外,關於發光層本身的圖案(也稱為加工尺寸),與使用金屬遮罩的情況相比,可以極為小。此外,例如在使用金屬遮罩分別形成發光層時,由於在發光層的中央和端部產生厚度不均勻,所以發光層整體的面積中所佔的能夠用作發光區域的有效面積變小。另一方面,在上述製造方法中加工以均勻厚度沉積的膜,所以可以以均勻厚度形成島狀發光層。因此,即使使用微細圖案也可以將發光層的幾乎所有區域用作發光區域。因此,可以製造兼具高清晰度及高開口率的顯示裝置。
另外,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中,較佳的是,在一個面上形成包括發光層的層(也可以說EL層或EL層的一部分),然後在EL層上形成犧牲層(也被稱為遮罩層)。並且,較佳的是,在犧牲層上形成光阻遮罩且利用光阻遮罩加工EL層和犧牲層,由此形成島狀的EL層。
藉由在EL層上設置犧牲層,可以降低在顯示裝置的製程中EL層受到的損傷,而可以提高發光器件的可靠性。
島狀的EL層至少包括發光層,該島狀的EL層較佳為由多個層構成。明確而言,較佳為在發光層上包括一個以上的層。藉由在發光層和犧牲層之間包括其他層,可以抑制顯示裝置的製程中發光層露出在最表面上,可以減輕發光層受到的損傷。由此,可以提高發光器件的可靠性。因此,島狀的EL層較佳為各自包括發光層以及發光層上的載子傳輸層(電子傳輸層或電洞傳輸層)。
另外,在發光器件中並不需要對構成EL層的所有的層都加工成島狀,一部分層可以以多個發光器件共同使用(共同包括)的方式設置。在此,作為EL層所包括的層,可以舉出發光層、載子注入層(電洞注入層及電子注入層)、載子傳輸層(電洞傳輸層及電子傳輸層)及載子障壁層(電洞障壁層及電子障壁層)等。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中,可以將構成EL層的一部分的層按每個子像素形成為島狀,然後去除犧牲層的至少一部分而以多個發光器件共同使用的方式形成構成EL層的其他層(例如,載子注入層等)及共用電極(也可以說上部電極)。
另一方面,在很多情況下載子注入層為在EL層中導電性較高的層。因此,有在載子注入層接觸於島狀的EL層的側面或像素電極的側面時發光器件短路的擔憂。另外,在將載子注入層設置為島狀且以多個發光器件共同使用的方式形成共用電極的情況下,也有在共用電極與EL層的側面或像素電極的側面接觸時發光器件短路的擔憂。
於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包括覆蓋至少島狀的發光層的側面的絕緣層。
由此,可以抑制形成為島狀的EL層的至少一部分的層及像素電極接觸於載子注入層或共用電極。因此,可以抑制發光器件的短路而提高發光器件的可靠性。
另外,藉由設置該絕緣層可以填埋相鄰的島狀的EL層間,所以可以減少設置在島狀的EL層上的層(載子注入層、共用電極等)的被形成面的凹凸而進一步實現平坦化。因此,可以提高載子注入層或共用電極的覆蓋性。由此,可以防止共用電極的斷開。
在本說明書等中,斷開是指層、膜或電極因被形成面的形狀(例如,步階等)而分離的現象。
另外,該絕緣層可以以與島狀的EL層接觸的方式設置。由此,可以防止EL層的膜剝離。在該絕緣層與島狀的EL層密接時,可以發揮相鄰的島狀的EL層由該絕緣層被固定或者黏合在一起的效果。另外,藉由該絕緣層抑制水分進入像素電極與EL層的介面,可以防止EL層的膜剝離。由此,可以提高發光器件的可靠性。另外,可以提高發光器件的製造良率。
另外,該絕緣層較佳為具有相對於水和氧中的至少一方的阻擋絕緣層的功能。另外,該絕緣層較佳為具有抑制水和氧中的至少一方的擴散的功能。另外,該絕緣層較佳為具有俘獲或固定(也被稱為吸雜)水和氧中的至少一方的功能。
在本說明書等中,阻擋絕緣層是指具有阻擋性的絕緣層。此外,在本說明書等中,阻擋性是指抑制所對應的物質的擴散的功能(也可以說透過性低)。或者,是指俘獲或固定所對應的物質(也稱為吸雜)的功能。
藉由使用被用作阻擋絕緣層或者具有吸雜功能的絕緣層,可以具有抑制有可能從外部擴散到各發光器件的雜質(典型的是,水和氧中的至少一方)的進入的結構。藉由採用該結構,可以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發光器件,並且可以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包括像素電極、像素電極上的第一發光單元、第一發光單元上的電荷產生層(也被稱為中間層)、電荷產生層上的第二發光單元、以覆蓋第一發光單元、電荷產生層及第二發光單元的各側面的方式設置的絕緣層以及第二發光單元上的共用電極。另外,也可以在第二發光單元和共用電極間設置各顏色的發光器件共同使用的公共層。
在很多情況下電洞注入層、電子注入層或電荷產生層等為在EL層中導電性較高的層。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上述層的側面被絕緣層覆蓋,所以可以抑制與共用電極等接觸。因此,可以抑制發光器件的短路而提高發光器件的可靠性。
覆蓋島狀的EL層的側面的絕緣層既可以具有單層結構又可以具有疊層結構。
例如,藉由形成使用無機材料的單層結構的絕緣層,可以將該絕緣層用作EL層的保護絕緣層。由此,可以提高顯示裝置的可靠性。
另外,在使用疊層結構的絕緣層時,第一層的絕緣層與EL層接觸,所以較佳為使用無機絕緣材料形成。尤其是,較佳為使用成膜損傷較小的原子層沉積(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法形成。除此之外,較佳為使用沉積速度高於ALD法的濺射法、化學氣相沉積(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或電漿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Plasma Enhanced CVD)法形成無機絕緣層。由此,可以以高生產率製造可靠性高的顯示裝置。另外,第二層的絕緣層較佳為使用有機材料以使形成在第一層的絕緣層中的凹部平坦化的方式形成。
例如,作為絕緣層的第一層可以使用藉由ALD法形成的氧化鋁膜且作為絕緣層的第二層可以使用有機樹脂膜。
在EL層的側面與有機樹脂膜直接接觸時,有可能包括在有機樹脂膜中的有機溶劑等對EL層帶來損傷。藉由作為絕緣層的第一層使用藉由ALD法形成的氧化鋁膜等的無機絕緣膜,可以採用有機樹脂膜與EL層的側面直接不接觸的結構。由此,可以抑制EL層因有機溶劑而被溶解等。
另外,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不需要在像素電極與EL層間設置覆蓋像素電極的端部的絕緣層,所以可以使相鄰的發光器件的間隔非常窄。因此,可以實現顯示裝置的高清晰化或高解析度化。另外,還不需要用來形成該絕緣層的遮罩,所以可以降低顯示裝置的製造成本。
另外,藉由採用在像素電極與EL層間不設置覆蓋像素電極的端部的絕緣層的結構,亦即在像素電極與EL層間不設置絕緣層的結構,可以高效地提取來自EL層的發光。因此,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可以使視角依賴性極小。藉由減少視角依賴性,可以提高顯示裝置中的影像的可見度。例如,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視角(在從斜側看螢幕時維持一定對比度的最大角度)可以為100°以上且小於180°,較佳為150°以上且170°以下的範圍內。另外,上下左右都可以採用上述視角。
另外,抑制串擾的結構不侷限於如下結構,亦即按每個發光器件形成島狀的EL層的結構。例如,藉由採用在相鄰的發光器件間形成EL層的厚度薄的區域的結構,可以抑制串擾。在EL層的厚度薄的區域存在於相鄰的發光器件間,可以抑制電流流過EL層中的與像素電極接觸的區域的外側。另外,可以將EL層中的與像素電極接觸的區域主要用作發光區域。
例如,像素電極的厚度T1與EL層的厚度T2的T1/T2較佳為0.5以上,更佳為0.8以上,進一步較佳為1.0以上,還進一步較佳為1.5以上。另外,當在相鄰的發光器件間的區域中構成像素電極的被形成面的絕緣層有凹部(可以參照後面的實施方式3所說明的絕緣層255b(圖17A等)。)時,有時也可以像素電極的厚度T1薄。明確而言,關於像素電極的厚度和凹部的深度之和T3與EL層的厚度T2,T3/T2較佳為0.5以上,更佳為0.8以上,進一步較佳為1.0以上,還進一步較佳為1.5以上。在T1與T2或T2與T3的關係滿足上述條件時,容易在相鄰的發光器件間形成EL層的厚度薄的區域。另外,也可以當在EL層中產生厚度極薄的區域時EL層的一部分分離。
另外,像素電極的厚度T1或上述總和T3例如分別較佳為160nm以上、200nm以上或250nm以上且1000nm以下、750nm以下、500nm以下、400nm以下或300nm以下。
另外,像素電極的側面與被形成面之間的角度(也被稱為錐形角度)較佳為60°以上且140°以下,更佳為70°以上且14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80°以上且140°以下。在像素電極的錐形角度滿足上述條件時,容易在相鄰的發光器件間形成EL層的厚度薄的區域。
[顯示裝置的結構例子] 圖1及圖2示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
圖1A示出顯示裝置100的俯視圖。顯示裝置100包括配置有多個像素103的顯示部以及顯示部外側的連接部140。在顯示部中,多個子像素配置為矩陣狀。圖1A示出兩行六列的子像素,由這些子像素構成兩行兩列的像素。連接部140也可以被稱為陰極接觸部。
圖1A所示的像素103由子像素110R、子像素110G及子像素110B的三個子像素構成。
子像素110R發射紅色光,子像素110G發射綠色光,並且子像素110B發射藍色光。在本實施方式中,以紅色(R)、綠色(G)、藍色(B)的三種顏色的子像素為例進行說明,但是也可以使用黃色(Y)、青色(cyan)(C)及洋紅色(M)的三種顏色的子像素等。另外,子像素的種類不侷限於三個,也可以使用四個以上。作為四個子像素,可以舉出:R、G、B、白色(W)的四種顏色的子像素;R、G、B、Y的四種顏色的子像素;以及R、G、B、紅外光(IR)的四種顏色的子像素;等。
另外,也可以說圖1A所示的像素103採用條紋排列。
在本說明書等中,有時將行方向記為X方向且將列方向記為Y方向。X方向與Y方向交叉,例如垂直地交叉(參照圖1A)。
在圖1A所示的例子中,不同顏色的子像素在X方向上排列配置,相同顏色的子像素在Y方向上排列配置。注意,也可以不同顏色的子像素在Y方向上排列配置且相同顏色的子像素在X方向上排列配置。
在圖1A所示的例子中,在俯視時連接部140位於顯示部的下側,但是對其沒有特別的限制。連接部140只要在俯視時設置在顯示部的上側、右側、左側和下側中的至少一個位置即可,也可以以圍繞顯示部的四邊的方式設置。作為連接部140的頂面形狀,例如可以採用帶狀、L字狀、U字狀或框狀等。此外,連接部140個數也可以為一個或多個。
圖1B是圖1A中的點劃線A1-A2的剖面圖。圖2A是圖1A中的點劃線B1-B2的剖面圖。圖2B及圖2C是圖1A中的點劃線C1-C2的剖面圖。
如圖1B及圖2A所示,在顯示裝置100中,包括電晶體的層101上設置有發光器件130且以覆蓋這些發光器件的方式設置有保護層131。保護層131上設置有彩色層132R、132G、132B且基板120由樹脂層122貼合。另外,相鄰的發光器件間的區域設置有絕緣層125以及絕緣層125上的絕緣層127。
圖1B及圖2A等示出多個絕緣層125及多個絕緣層127,但是在俯視顯示裝置100時,可以將絕緣層125及絕緣層127分別形成為連續的一層。換言之,顯示裝置100例如可以包括一個絕緣層125及一個絕緣層127。另外,顯示裝置100也可以包括彼此分離的多個絕緣層125,也可以包括彼此分離的多個絕緣層127。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也可以採用如下結構中的任意個:向與形成有發光器件130的基板相反的方向發射光的頂部發射結構(top emission)、向形成有發光器件130的基板一側發射光的底部發射結構(bottom emission)、向雙面發射光的雙面發射結構(dual emission)。
作為具有電晶體的層101例如可以採用一種疊層結構,其中基板上設置有多個電晶體,以覆蓋這些電晶體的方式設置有絕緣層。包括電晶體的層101也可以在相鄰的發光器件130間具有凹部。例如,位於包括電晶體的層101的最表面的絕緣層也可以具有凹部。後面將在實施方式2及實施方式3中說明包括電晶體的層101的結構例子。
各子像素所包括的發光器件130都包括EL層113及公共層114。另外,可以說公共層114也是發光器件中的EL層的一部分。在本說明書等中,將發光器件所包括的EL層中的按每個發光器件設置的島狀的層記為EL層113且將多個發光器件共同包括的層記為公共層114。
多個EL層113都設置為島狀。多個EL層113都可以具有相同結構。
例如,EL層113可以包括發射藍色光的發光材料以及發射比藍色更長波長的光的發光材料。例如,EL層113可以採用:包括發射藍色光的發光材料和發射黃色光的發光材料的結構;或者包括發射藍色光的發光材料、發射綠色光的發光材料以及發射紅色光的發光材料的結構;等。
EL層113包括多個發光單元。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EL層113包括兩個發光單元的例子。明確而言,EL層113包括第一發光單元113a、電荷產生層113b及第二發光單元113c。
各發光單元包括發光層。例如,在多個發光單元所發射的光處於補色關係時,發光器件130可以發射白色光。
另外,藉由採用後述的微腔結構,發射白色光的結構的發光器件130有時加強紅色、綠色或藍色等特定顏色而發光。
作為發光器件130,較佳為使用如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二極體)或QLED (Quantum-dot Light Emitting Diode;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等EL器件。作為EL器件含有的發光物質(也被稱為發光材料),可以舉出發射螢光的物質(螢光材料)、發射磷光的物質(磷光材料)、無機化合物(量子點材料等)、呈現熱活化延遲螢光的物質(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等。此外,作為TADF材料,也可以使用單重激發態和三重激發態間處於熱平衡狀態的材料。這種TADF材料由於發光壽命(激發壽命)短,所以可以抑制發光器件的高亮度區域中的效率降低。另外,作為EL器件所包括的發光物質也可以使用無機化合物(例如,量子點材料)。
發光器件130在一對電極間包括EL層。EL層至少包括發光層。在本說明書等中,有時將一對電極中的一方記為像素電極且另一方記為共用電極。
在發光器件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一個電極被用作陽極,另一個電極被用作陰極。下面有時以像素電極被用作陽極且共用電極被用作陰極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發光器件130包括具有電晶體的層101上的像素電極111、像素電極111上的島狀的EL層113、EL層113上的公共層114以及公共層114上的共用電極115。
EL層113至少包括發光層。另外,EL層113也可以包括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電洞障壁層、電荷產生層、電子障壁層、電子傳輸層和電子注入層中的一個以上。
第一發光單元113a及第二發光單元113c各自至少包括發光層。另外,第一發光單元113a及第二發光單元113c也可以各自包括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電洞障壁層、電子障壁層、電子傳輸層和電子注入層中的一個以上。
公共層114例如包括電子注入層或電洞注入層。或者,公共層114既可以具有電子傳輸層與電子注入層的疊層,又可以具有電洞傳輸層與電洞注入層的疊層。多個發光器件130共同包括公共層114,例如所有發光器件130共同包括公共層114。
本實施方式的發光器件採用串聯結構。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發光器件包括兩個發光單元的例子,但是發光器件所包括的發光單元的個數也可以為三個以上。
另外,多個發光器件130共同包括共用電極115,例如所有發光器件130共同包括共用電極115。多個發光器件130共同包括的共用電極115電連接於設置在連接部140中的導電層123(參照圖2B及圖2C)。導電層123可以使用利用與像素電極111相同材料且藉由與像素電極111相同的製程形成的導電層。
另外,圖2B示出在導電層123上設置公共層114且導電層123與共用電極115透過公共層114電連接的例子。連接部140也可以不設置有公共層114。例如,圖2C示出在導電層123上沒有公共層114且導電層123與共用電極115直接連接的例子。例如,藉由使用用來規定沉積範圍的遮罩(也被稱為範圍遮罩或粗金屬遮罩等),可以改變由公共層114及共用電極115沉積的區域。
像素電極111與EL層113的形狀的大小關係沒有特別的限定。在圖1B及圖2A所示的例子中,EL層113的端部位於像素電極111的端部內側。圖3A是圖1B及圖2A所示的發光器件的放大圖。在圖3A中,EL層113的端部位於像素電極111上。在圖3A所示的例子中,EL層113位於像素電極111的中央,並且在像素電極111中不與EL層113重疊的左側的區域的寬度X1和右側的區域的寬度X2相等或大致相等。另外,EL層113也可以偏於像素電極111的任意端部。在圖3B所示的例子中,EL層113偏於像素電極111右側的端部且寬度X2比寬度X1窄。
另外,EL層113的端部也可以包括位於像素電極111的端部的外側的部分和位於像素電極111的端部的內側的部分的兩者。在圖3C中,EL層113的端部位於像素電極111的端部的外側且覆蓋像素電極111的端部。明確而言,在圖3C所示的例子中,EL層113的左側的端部位於像素電極111的左側的端部的內側且EL層113的右側的端部覆蓋像素電極111的右側的端部。
另外,圖4示出EL層113的端部位於像素電極111的端部的外側的例子。在圖4中,EL層113以覆蓋像素電極111的端部的方式設置。
另外,像素電極111的端部與EL層113的端部也可以對齊或大致對齊。
在端部對齊或大致對齊的情況以及頂面形狀一致或大致一致的情況下,可以說在俯視時至少其輪廓的一部分在層疊的各層間彼此重疊。例如,包括上層及下層藉由同一的遮罩圖案或其一部分同一的遮罩圖案被加工的情況。但是,實際上有邊緣不重疊的情況,有時上層位於下層的內側或者上層位於下層的外側,這種情況也可以說“端部大致對齊”或“頂面形狀大致一致”。
另外,像素電極111的端部也可以具有錐形形狀。藉由使像素電極111的側面具有錐形形狀,可以提高沿著像素電極111的側面設置的絕緣層125的覆蓋性。另外,藉由使像素電極111的側面具有錐形形狀,可以藉由洗滌處理等容易去除製程中的異物(例如,垃圾或微粒等),所以是較佳的。
發光器件130上較佳為設置有保護層131。藉由設置保護層131,可以提高發光器件的可靠性。保護層131既可以具有單層結構,又可以具有兩層以上的疊層結構。
對保護層131的導電性沒有限制。作為保護層131,可以使用絕緣膜、半導體膜和導電膜中的至少一種。
當保護層131包括無機膜時,可以抑制發光器件的劣化,諸如防止共用電極115的氧化、抑制雜質(水分、氧等)進入發光器件130中等,由此可以提高顯示裝置的可靠性。
作為保護層131例如可以使用氧化絕緣膜、氮化絕緣膜、氧氮化絕緣膜及氮氧化絕緣膜等無機絕緣膜。作為氧化絕緣膜,可以舉出氧化矽膜、氧化鋁膜、氧化鎵膜、氧化鍺膜、氧化釔膜、氧化鋯膜、氧化鑭膜、氧化釹膜、氧化鉿膜及氧化鉭膜等。作為氮化絕緣膜,可以舉出氮化矽膜及氮化鋁膜等。作為氧氮化絕緣膜,可以舉出氧氮化矽膜及氧氮化鋁膜等。作為氮氧化絕緣膜,可以舉出氮氧化矽膜及氮氧化鋁膜等。
保護層131較佳為包括氮化絕緣膜或氮氧化絕緣膜,更佳為包括氮化絕緣膜。
另外,也可以將包含In-Sn氧化物(也被稱為ITO)、In-Zn氧化物、Ga-Zn氧化物、Al-Zn氧化物或銦鎵鋅氧化物(也稱為In-Ga-Zn氧化物、IGZO)等的無機膜用於保護層131。該無機膜較佳為具有高電阻,明確而言,該無機膜較佳為具有比共用電極115高的電阻。該無機膜還可以包含氮。
在經過保護層131提取發光器件的發光的情況下,保護層131的可見光透過性較佳為高。例如,ITO、IGZO以及氧化鋁都是可見光透過性高的無機材料,所以是較佳的。
作為保護層131,例如可以采用氧化鋁膜和氧化鋁膜上的氮化矽膜的疊層結構或者氧化鋁膜和氧化鋁膜上的IGZO膜的疊層結構等。藉由使用該疊層結構,可以抑制雜質(水及氧等)進入EL層一側。
並且,保護層131也可以包括有機膜。例如,保護層131也可以包括有機膜和無機膜的兩者。
保護層131也可以具有使用不同成膜方法形成的兩層結構。明確而言,也可以利用ALD法形成保護層131的第一層而利用濺射法形成保護層131的第二層。
在子像素110R中,保護層131上設置有透過紅色光的彩色層132R。由此,在子像素110R中,發光器件130的發光透過彩色層132R作為紅色光提取到顯示裝置100的外部。另外,相鄰的多個子像素110R也可以共同使用彩色層132R。另外,彩色層132R也可以按每個子像素110R一個一個地設置。
同樣地,在子像素110G中,保護層131上設置有透過綠色光的彩色層132G。由此,在子像素110G中,發光器件130的發光透過彩色層132G作為綠色光提取到顯示裝置100的外部。
另外,在子像素110B中,保護層131上設置有透過綠色光的彩色層132B。由此,在子像素110B中,發光器件130的發光透過彩色層132B作為藍色光提取到顯示裝置100的外部。
在圖1B及圖2A所示的例子中,在發光器件130上隔著保護層131直接設置彩色層132R、132G、132B。藉由採用這樣結構,可以提高發光器件130與彩色層的位置對準的精度。另外,藉由使發光器件130的位置和彩色層的位置靠近,可以抑制混色且提高視角特性,所以是較佳的。
另外,如圖5A所示,也可以使用樹脂層122將設置有彩色層132R、132G、132B的基板120與保護層131貼合。藉由在基板120上設置彩色層132R、132G、132B,可以提高上述彩色層的形成製程中的加熱處理的溫度。
雖然未圖示,但是也可以設置覆蓋像素電極111的頂面的端部的絕緣層。EL層113可以具有接觸於像素電極111上的部分和接觸於該絕緣層上的部分。該絕緣層可以採用利用無機絕緣膜和有機絕緣膜中的一者或兩者的單層結構或疊層結構。
作為可以用於覆蓋像素電極111的端部的絕緣層的有機絕緣材料,例如可以舉出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醯胺樹脂、聚矽氧烷樹脂、苯并環丁烯類樹脂及酚醛樹脂等。另外,作為能夠用於該絕緣層的無機絕緣膜,可以使用能夠用於保護層131的無機絕緣膜。
在作為覆蓋像素電極111的端部的絕緣層使用無機絕緣膜時,與使用有機絕緣膜的情況相比,雜質不容易進入發光器件130,從而可以提高發光器件130的可靠性。在作為覆蓋像素電極111的端部的絕緣層使用有機絕緣膜時,與使用無機絕緣膜的情況相比,步階覆蓋性良好且不容易受到像素電極的形狀的影響。因此,可以防止發光器件130的短路。明確而言,當作為該絕緣層使用有機絕緣膜時,可以將該絕緣層加工為錐形形狀等。注意,在本說明書等中,錐形形狀是指組件的側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對於基板面或被形成面傾斜地設置的形狀。例如,較佳為具有傾斜的側面和基板面或被形成面所形成的角度(也稱為錐角)小於90°的區域。
像素電極111的側面及EL層113的側面被絕緣層125及絕緣層127覆蓋。由此,可以抑制公共層114(或共用電極115)接觸於像素電極111的側面及EL層113的側面且抑制發光器件的短路。由此,可以提高發光器件的可靠性。
絕緣層125較佳為覆蓋像素電極111的側面和EL層113的側面中的至少一方,更佳為覆蓋像素電極111的側面和EL層113的側面的兩者。絕緣層125可以具有接觸於像素電極111及EL層113的各側面的結構。
絕緣層127以填充絕緣層125的凹部的方式設置在絕緣層125上。絕緣層127可以採用隔著絕緣層125與像素電極111及EL層113的各側面重疊的結構(也可以說覆蓋側面的結構)。
藉由設置絕緣層125及絕緣層127可以填埋相鄰的島狀的層間,所以可以減少設置在島狀的層上的層(例如,共用電極)的被形成面的凹凸而進一步實現平坦化。因此,可以提高共用電極的覆蓋性而可以防止共用電極的斷開。
公共層114及共用電極115設置在EL層113、絕緣層125及絕緣層127上。在設置絕緣層125及絕緣層127之前的階段,產生起因於設置有像素電極111及EL層113的區域和不設置有像素電極111及EL層113的區域(發光器件間的區域)的步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藉由包括絕緣層125及絕緣層127而可以使該步階平坦化,由此可以提高公共層114及共用電極115的覆蓋性。因此,可以抑制因共用電極115的斷開而發生的連接不良。另外,可以抑制因步階而共用電極115局部性地被薄膜化而電阻上升。
為了提高形成公共層114及共用電極115的面的平坦性,絕緣層125的頂面及絕緣層127的頂面的高度都較佳為與EL層113的端部的頂面的高度(也可以說EL層113的頂面的端部的高度)一致或大致一致。另外,雖然絕緣層127的頂面較佳為具有平坦形狀,但是也可以具有凸部、凸曲面、凹曲面或凹部。
另外,絕緣層125或絕緣層127可以以與島狀的EL層113接觸的方式設置。藉由使絕緣層125或絕緣層127與EL層113密接,可以發揮相鄰的EL層113由絕緣層125或絕緣層127固定或黏合在一起的效果。由此,可以防止EL層113的膜剝離,所以可以提高發光器件的可靠性。另外,可以提高發光器件的製造良率。
另外,也可以不設置絕緣層125和絕緣層127中的任一個。例如,藉由形成使用無機材料的單層結構的絕緣層125,可以將絕緣層125用作EL層113的保護絕緣層。由此,可以提高顯示裝置的可靠性。另外,例如藉由形成使用有機材料的單層結構的絕緣層127,可以由絕緣層127填充相鄰的EL層113間而進行平坦化。由此,可以提高形成在EL層113及絕緣層127上的共用電極115(上部電極)的覆蓋性。
圖5B示出不設置絕緣層125的例子。在不設置絕緣層125時,絕緣層127可以與像素電極111及EL層113的各側面接觸。絕緣層127可以以填充各發光器件130所包括的EL層113間的方式設置。
此時,作為絕緣層127較佳為使用對EL層113帶來的損傷少的有機材料。作為絕緣層127,例如較佳為使用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縮丁醛、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甘油、普魯蘭多糖、水溶性纖維素或可溶解於醇的聚醯胺樹脂等的有機材料。
另外,圖5C示出不設置絕緣層127的例子。
注意,圖5C示出公共層114埋入絕緣層125的凹部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該區域中形成空隙。
絕緣層125具有與EL層113的側面接觸的區域且被用作EL層113的保護絕緣層。藉由設置絕緣層125,可以抑制雜質(氧及水分等)從EL層113的側面向內部進入,由此可以實現可靠性高的顯示裝置。
絕緣層125可以為包括無機材料的絕緣層。作為絕緣層125例如可以使用氧化絕緣膜、氮化絕緣膜、氧氮化絕緣膜及氮氧化絕緣膜等無機絕緣膜。絕緣層125可以具有單層結構或疊層結構。作為氧化絕緣膜,可以舉出氧化矽膜、氧化鋁膜、氧化鎂膜、銦鎵鋅氧化物膜、氧化鎵膜、氧化鍺膜、氧化釔膜、氧化鋯膜、氧化鑭膜、氧化釹膜、氧化鉿膜及氧化鉭膜等。作為氮化絕緣膜,可以舉出氮化矽膜及氮化鋁膜等。作為氧氮化絕緣膜,可以舉出氧氮化矽膜及氧氮化鋁膜等。作為氮氧化絕緣膜,可以舉出氮氧化矽膜及氮氧化鋁膜等。尤其是在蝕刻中氧化鋁與EL層的選擇比高,在後面說明的絕緣層127的形成中,具有保護EL層的功能,因此是較佳的。尤其是,藉由將利用ALD法形成的氧化鋁膜、氧化鉿膜或氧化矽膜等的無機絕緣膜應用於絕緣層125,可以形成針孔少且保護EL層的功能良好的絕緣層125。另外,絕緣層125也可以採用利用ALD法形成的膜與利用濺射法形成的膜的疊層結構。絕緣層125例如可以採用利用ALD法形成的氧化鋁膜與利用濺射法形成的氮化矽膜的疊層結構。
在本說明書等中,氧氮化物是指在其組成中氧含量多於氮含量的材料,而氮氧化物是指在其組成中氮含量多於氧含量的材料。例如,在記載為“氧氮化矽”時指在其組成中氧含量多於氮含量的材料,而在記載為“氮氧化矽”時指在其組成中氮含量多於氧含量的材料。
另外,絕緣層125較佳為具有相對於水和氧中的至少一方的阻擋絕緣層的功能。另外,絕緣層125較佳為具有抑制水和氧中的至少一方的擴散的功能。另外,絕緣層125較佳為具有俘獲或固定(也被稱為吸雜)水和氧中的至少一方的功能。
在絕緣層125被用作阻擋絕緣層或者具有吸雜功能的絕緣層時,可以具有抑制可能會從外部擴散到各發光器件的雜質(典型的是,水和氧中的至少一方)的進入的結構。藉由採用該結構,可以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發光器件,並且可以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顯示裝置。
另外,絕緣層125的雜質濃度較佳為低。由此,可以抑制雜質從絕緣層125混入到EL層而EL層劣化。另外,藉由降低絕緣層125中的雜質濃度,可以提高對水和氧中的至少一方的阻擋性。例如,較佳的是,絕緣層125中的氫濃度和碳濃度中的一方充分低,較佳為氫濃度和碳濃度中的兩者較佳為充分低。
作為絕緣層125的形成方法,可以舉出濺射法、CVD法、脈衝雷射堆積(PLD:Pulsed Laser Deposition) 法及ALD法等。絕緣層125較佳為利用覆蓋性良好的ALD法形成。
藉由提高沉積絕緣層125時的基板溫度,可以形成膜厚度薄也雜質濃度低且相對於水和氧中的至少一方的阻擋性高的絕緣層125。因此,該基板溫度較佳為60℃以上,更佳為80℃以上,進一步較佳為100℃以上,更進一步較佳為120℃以上。另一方面,絕緣層125在形成島狀的EL層之後沉積,所以較佳為以低於EL層的耐熱溫度的溫度形成。因此,該基板溫度較佳為200℃以下,更佳為18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60℃以下,更進一步較佳為150℃以下,還進一步較佳為140℃以下。
作為耐熱溫度的指標,例如可以舉出玻璃轉移點、軟化點、熔點、熱分解溫度及5%失重温度等。作為EL層的耐熱溫度,可以使用上述任意溫度,較佳為使用上述溫度中的最低溫度。
設置在絕緣層125上的絕緣層127具有使形成在相鄰的發光器件之間的絕緣層125的凹部平坦化的功能。換言之,藉由包括絕緣層127,發揮提高形成共用電極115的面的平坦性的效果。作為絕緣層127,可以適合使用包含有機材料的絕緣層。例如,作為絕緣層127可以使用丙烯酸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環氧樹脂、醯亞胺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醯胺樹脂、矽酮樹脂、矽氧烷樹脂、苯并環丁烯類樹脂、酚醛樹脂及上述樹脂的前驅物等。另外,作為絕緣層127,也可以使用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縮丁醛、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甘油、普魯蘭、水溶性纖維素或者醇可溶性聚醯胺樹脂等有機材料。另外,作為絕緣層127,也可以使用感光性樹脂。作為感光性樹脂也可以使用光阻劑。感光樹脂可以使用正型材料或負型材料。
作為絕緣層127也可以使用吸收可見光的材料。藉由絕緣層127吸收來自發光器件的發光,可以抑制光從發光器件經過絕緣層127洩漏到相鄰的發光器件(雜散光)。由此,可以提高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另外,即使在顯示裝置中不使用偏光板也可以提高顯示品質,所以可以實現顯示裝置的輕量化及薄型化。
作為吸收可見光的材料,可以舉出包括黑色等的顏料的材料、包括染料的材料、包括光吸收性的樹脂材料(例如,聚醯亞胺等)以及可用於濾色片的樹脂材料(濾色片材料)。尤其是,在使用混合兩種顏色或三種以上的顏色的濾色片材料而成的樹脂材料時可以提高遮蔽可見光的效果,所以是較佳的。尤其是,藉由混合三種以上的顏色的濾色片材料,可以實現黑色或近似於黑色的樹脂層。
圖6A至圖6F示出包括絕緣層127及其周圍的區域139的剖面結構。
圖6A示出像素電極的厚度根據各顏色的子像素互不相同的例子。圖6A示出像素電極111a具有兩層結構且像素電極111b具有單層結構的例子。明確而言,像素電極111a及像素電極111b的厚度互不相同。由於EL層113橫跨形成在各顏色的子像素中,所以像素電極111a上的EL層113的厚度與像素電極111b上的EL層113的厚度相等或大致相等。因此,像素電極111a上和像素電極111b上的EL層113的頂面的高度不同。絕緣層125的頂面的高度在像素電極111a側和像素電極111b側的兩者與EL層113的頂面的高度一致或大致一致。另外,絕緣層127的頂面具有像素電極111a側高且像素電極111b側低的平緩的傾斜。如此,絕緣層125及絕緣層127的高度較佳為與相鄰的EL層的頂面的高度一致。或者,絕緣層125及絕緣層127也可以具有其高度與相鄰的EL層中的任意個的頂面一致的平坦部。
在圖6B中,絕緣層127的頂面具有高於EL層113的頂面的區域。如圖6B所示,絕緣層127的頂面在從剖面看時具有中央及其周邊膨脹形狀,亦即具有凸曲面的形狀。
在圖6C中,絕緣層127的頂面在從剖面看時具有如下形狀:向中心平緩地膨脹的形狀,亦即具有凸曲面,並且其中央及周邊凹陷的形狀,亦即具有凹曲面。絕緣層127具有高於EL層113的頂面的區域。另外,在區域139中,顯示裝置包括犧牲層118和犧牲層119中的至少一方。絕緣層125的端部及絕緣層127的端部都與EL層113的頂面重疊且位於犧牲層118和犧牲層119中的至少一方之上。
在圖6D中,絕緣層127的頂面具有低於EL層113的頂面的區域。另外,絕緣層127的頂面在從剖面看時具有中央及其周邊凹陷的形狀,亦即具有凹曲面。
在圖6E中,絕緣層125的頂面具有高於EL層113的頂面的區域。換言之,在公共層114的被形成面,絕緣層125突出而形成凸部。
例如在以犧牲層的高度一致或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絕緣層125時,如圖6E所示,有時形成絕緣層125突出的形狀。
在圖6F中,絕緣層125的頂面具有低於EL層113的頂面的區域。換言之,在公共層114的被形成面絕緣層125形成凹部。
如此,絕緣層125及絕緣層127可以採用各種形狀。
作為犧牲層,例如可以使用金屬膜、合金膜、金屬氧化物膜、半導體膜、無機絕緣膜等無機膜中的一種或多種。
作為犧牲層例如可以使用金、銀、鉑、鎂、鎳、鎢、鉻、鉬、鐵、鈷、銅、鈀、鈦、鋁、釔、鋯及鉭等金屬材料以及包含該金屬材料的合金材料。
另外,可以將In-Ga-Zn氧化物等金屬氧化物用於犧牲層。作為犧牲層,例如可以利用濺射法形成In-Ga-Zn氧化物膜。此外,作為犧牲膜,可以使用氧化銦、In-Zn氧化物、In-Sn氧化物、銦鈦氧化物(In-Ti氧化物)、銦錫鋅氧化物(In-Sn-Zn氧化物)、銦鈦鋅氧化物(In-Ti-Zn氧化物)及銦鎵錫鋅氧化物(In-Ga-Sn-Zn氧化物)等。或者,也可以使用包含矽的銦錫氧化物等。
注意,也可以使用元素M(M為鋁、矽、硼、釔、錫、銅、釩、鈹、鈦、鐵、鎳、鍺、鋯、鉬、鑭、鈰、釹、鉿、鉭、鎢和鎂中的一種或多種)代替上述鎵。
另外,作為犧牲層,可以使用能夠用於保護層131的各種無機絕緣膜。尤其是,氧化絕緣膜的與EL層的密接性比氮化絕緣膜的與EL層的密接性高,所以是較佳的。例如,可以將氧化鋁、氧化鉿及氧化矽等無機絕緣材料用於犧牲層。作為犧牲層,例如可以利用ALD法形成氧化鋁膜。藉由利用ALD法,可以減少對基底(尤其是EL層等)帶來的損傷,所以是較佳的。作為犧牲層,例如可以利用濺射法形成氮化矽膜。
例如,作為犧牲層可以採用利用ALD法形成的無機絕緣膜(例如,氧化鋁膜)與利用濺射法形成的In-Ga-Zn氧化物膜的疊層結構。或者,作為犧牲層可以採用利用ALD法形成的無機絕緣膜(例如,氧化鋁膜)與利用濺射法形成的鋁膜、鎢膜或無機絕緣膜(例如,氮化矽膜)的疊層結構。
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可以減小發光器件間的距離。明確而言,可以使發光器件間的距離、EL層間的距離或像素電極間的距離減小到小於10μm、5μm以下、3μm以下、2μm以下、1μm以下、500nm以下、200nm以下、100nm以下、90nm以下、70nm以下、50nm以下、30nm以下、20nm以下、15nm以下或10nm以下。換言之,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具有相鄰的兩個EL層113的間隔為1μm以下的區域,較佳為具有該間隔為0.5μm(500nm)以下的區域,更佳為具有該間隔為100nm以下的區域。
基板120的樹脂層122側的面也可以設置有遮光層。另外,基板120的外側可以配置有各種光學構件。作為光學構件,可以使用偏光板、相位差板、光擴散層(擴散薄膜等)、防反射層及聚光薄膜(condensing film)等。此外,在基板120的外側也可以配置抑制塵埃的附著的抗靜電膜、不容易被弄髒的具有拒水性的膜、抑制使用時的損傷的硬塗膜、緩衝層等表面保護層。例如,藉由作為表面保護層設置玻璃層或二氧化矽層(SiOx層),可以抑制表面被弄髒或受損傷,所以是較佳的。另外,作為表面保護層也可以使用DLC(類鑽碳)、氧化鋁(AlOx)、聚酯類材料或聚碳酸酯類材料等。另外,作為表面保護層較佳為使用可見光的穿透率高的材料。另外,表面保護層較佳為使用硬度高的材料。
基板120可以使用玻璃、石英、陶瓷、藍寶石、樹脂、金屬、合金以及半導體等。取出來自發光器件的光一側的基板使用使該光透過的材料。在作為基板120使用具有撓性的材料時可以提高顯示裝置的撓性而實現撓性顯示器。另外,作為基板120也可以使用偏光板。
作為基板120,可以使用如下材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樹脂、聚丙烯腈樹脂、丙烯酸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聚碳酸酯(PC)樹脂、聚醚碸(PES)樹脂、聚醯胺樹脂(尼龍、芳香族聚醯胺等)、聚矽氧烷樹脂、環烯烴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氨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聚偏二氯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聚四氟乙烯(PTFE)樹脂、ABS樹脂以及纖維素奈米纖維等。作為基板120,還可以使用其厚度允許其具有撓性的玻璃。
在將圓偏光板重疊於顯示裝置的情況下,較佳為將光學各向同性高的基板用作顯示裝置所包括的基板。光學各向同性高的基板的雙折射較低(也可以說雙折射量較少)。
光學各向同性高的基板的相位差值(retardation value)的絕對值較佳為30nm以下,更佳為20n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0nm以下。
作為光學各向同性高的薄膜,可以舉出三乙酸纖維素(也被稱為TAC:Cellulose triacetate)薄膜、環烯烴聚合物(COP)薄膜、環烯烴共聚物(COC)薄膜及丙烯酸薄膜等。
當作為基板使用薄膜時,有可能因薄膜的吸水而發生顯示面板出現皺紋等形狀變化。因此,作為基板較佳為使用吸水率低的薄膜。例如,較佳為使用吸水率為1%以下的薄膜,更佳為使用吸水率為0.1%以下的薄膜,進一步較佳為使用吸水率為0.01%以下的薄膜。
作為樹脂層122,可以使用紫外線硬化型黏合劑等光硬化型黏合劑、反應硬化型黏合劑、熱固性黏合劑、厭氧黏合劑等各種硬化型黏合劑。作為這些黏合劑,可以舉出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矽酮樹脂、酚醛樹脂、聚醯亞胺樹脂、醯亞胺樹脂、PVC(聚氯乙烯)樹脂、PVB(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EVA(乙烯-醋酸乙烯酯)樹脂等。尤其較佳為使用環氧樹脂等透濕性低的材料。另外,也可以使用兩液混合型樹脂。此外,也可以使用黏合薄片等。
接著,說明可用於發光器件的材料。
作為像素電極和共用電極中的提取光一側的電極使用透過可見光的導電膜。另外,作為不提取光一側的電極較佳為使用反射可見光的導電膜。另外,在顯示裝置包括發射紅外光的發光器件時,較佳為作為提取光一側的電極使用透過可見光及紅外光的導電膜且作為不提取光一側的電極使用反射可見光及紅外光的導電膜。
另外,不提取光一側的電極也可以使用透過可見光的導電膜。在此情況下,較佳為在反射層與EL層間配置該電極。換言之,EL層的發光也可以被該反射層反射而從顯示裝置提取。作為反射層可以使用反射光的各種材料。作為反射層可以使用絕緣體、半導體和導電體中的一個或多個。反射層的可見光的反射率較佳為40%以上且100%以下,更佳為70%以上且100%以下。
作為形成發光器件的一對電極(像素電極和共用電極)的材料,可以適當地使用金屬、合金、導電化合物及它們的混合物等。明確而言,可以舉出銦錫氧化物(也稱為In-Sn氧化物、ITO)、In-Si-Sn氧化物(也稱為ITSO)、銦鋅氧化物(In-Zn氧化物)、In-W-Zn氧化物、鋁、鎳及鑭的合金(Al-Ni-La)等含鋁合金(鋁合金)以及銀和鎂的合金、銀、鈀和銅的合金(也記載為Ag-Pd-Cu、APC)等包含銀的合金。除了上述以外,還可以舉出鋁(Al)、鎂(Mg)、鈦(Ti)、鉻(Cr)、錳(Mn)、鐵(Fe)、鈷(Co)、鎳(Ni)、銅(Cu)、鎵(Ga)、鋅(Zn)、銦(In)、錫(Sn)、鉬(Mo)、鉭(Ta)、鎢(W)、鈀(Pd)、金(Au)、鉑(Pt)、銀(Ag)、釔(Y)、釹(Nd)等金屬以及適當地組合它們的合金。除了上述以外,可以使用屬於元素週期表中第1族或第2族的元素(例如,鋰(Li)、銫(Cs)、鈣(Ca)、鍶(Sr))、銪(Eu)、鐿(Yb)等稀土金屬、適當地組合它們的合金以及石墨烯等。
發光器件較佳為採用光學微腔諧振器(微腔)結構。因此,發光器件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較佳為對可見光具有透過性及反射性的電極(半透過半反射電極),另一個較佳為對可見光具有反射性的電極(反射電極)。在發光器件具有微腔結構時,可以使從發光層得到的發光在兩個電極間諧振,並且可以提高從發光器件發射的光。
注意,半透過半反射電極可以採用反射電極與對可見光具有透過性的電極(也稱為透明電極)的疊層結構。
透明電極的光穿透率為40%以上。例如,較佳為將可見光(波長為400nm以上且低於750nm的光)的穿透率為40%以上的電極用於發光器件。半透過半反射電極的對可見光的反射率為10%以上且95%以下,較佳為30%以上且80%以下。反射電極對可見光的反射率為40%以上且100%以下,較佳為70%以上且100%以下。另外,這些電極的電阻率較佳為1×10 -2Ωcm以下。
發光層是包括發光材料(也被稱為發光物質)的層。發光層可以包含一種或多種發光物質。作為發光物質,適當地使用發射藍色、紫色、藍紫色、綠色、黃綠色、黃色、橙色、紅色等發光顏色的物質。此外,作為發光物質,也可以使用發射近紅外光的物質。
作為發光物質,可以舉出螢光材料、磷光材料、TADF材料、量子點材料等。
作為螢光材料,例如可以舉出芘衍生物、蒽衍生物、聯伸三苯衍生物、茀衍生物、咔唑衍生物、二苯并噻吩衍生物、二苯并呋喃衍生物、二苯并喹㗁啉衍生物、喹㗁啉衍生物、吡啶衍生物、嘧啶衍生物、菲衍生物、萘衍生物等。
作為磷光材料,例如可以舉出具有4H-三唑骨架、1H-三唑骨架、咪唑骨架、嘧啶骨架、吡嗪骨架、吡啶骨架的有機金屬錯合物(尤其是銥錯合物)、以具有拉電子基團的苯基吡啶衍生物為配體的有機金屬錯合物(尤其是銥錯合物)、鉑錯合物、稀土金屬錯合物等。
發光層除了發光物質(客體材料)以外還可以包含一種或多種有機化合物(主體材料、輔助材料等)。作為一種或多種有機化合物,可以使用電洞傳輸材料和電子傳輸材料中的一者或兩者。此外,作為一種或多種有機化合物,也可以使用雙極性材料或TADF材料。
例如,發光層較佳為包含磷光材料、容易形成激態錯合物的電洞傳輸材料及電子傳輸材料的組合。藉由採用這樣的結構,可以高效地得到利用從激態錯合物到發光物質(磷光材料)的能量轉移的ExTET(Exciplex-Triplet Energy Transfer:激態錯合物-三重態能量轉移)的發光。藉由選擇形成發射與發光材料的最低能量一側的吸收帶的波長重疊的光的激態錯合物的組合,可以使能量轉移變得順利,從而高效地得到發光,所以是較佳的。由於該結構而能夠同時實現發光器件的高效率、低電壓驅動及長壽命。
EL層113(或發光單元)作爲發光層以外的層還可以包括具有電洞注入性的高的物質、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也記為電洞傳輸材料)、電洞阻擋材料、電子傳輸性高的物質(也記為電子傳輸材料)、電子注入性高的物質、電子阻擋材料或雙極性的物質(也記為電子傳輸性及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雙極性材料)等的層。
發光器件可以使用低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化合物,還可以包含無機化合物。構成發光器件的層可以藉由蒸鍍法(包括真空蒸鍍法)、轉印法、印刷法、噴墨法、塗佈法等的方法形成。
例如,EL層113(或發光單元)也可以包括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電洞障壁層、電子障壁層、電子傳輸層及和電子注入層中的一個以上。
公共層114也可以使用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電洞障壁層、電子障壁層、電子傳輸層和電子注入層中的一個以上。例如,作為公共層114也可以形成載子注入層(電洞注入層或電子注入層)。另外,發光器件130也可以不包括公共層114。
EL層113中的最上的發光單元(本實施方式中,第二發光單元113c)較佳為包括發光層及發光層上的載子傳輸層。由此,可以抑制在顯示裝置100的製程中發光層露出到最表面而減少發光層受到的損傷。由此,可以提高發光器件的可靠性。
電洞注入層是將電洞從陽極注入到電洞傳輸層的包含電洞注入性高的物質的層。作為電洞注入性高的物質,可以舉出芳香胺化合物以及包含電洞傳輸材料及受體材料(電子受體材料)的複合材料等。
電洞傳輸層是將從陽極由電洞注入層注入的電洞傳輸到發光層中的層。電洞傳輸層是包含電洞傳輸材料的層。作為電洞傳輸材料,較佳為具有1×10 -6cm 2/Vs以上的電洞移動率的物質。另外,只要是電洞傳輸性高於電子傳輸性的物質,就可以使用上述以外的物質。作為電洞傳輸材料,較佳為使用富π電子型雜芳族化合物(例如咔唑衍生物、噻吩衍生物、呋喃衍生物等)或者芳香胺(包含芳香胺骨架的化合物)等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
電子傳輸層是將從陰極由電子注入層注入的電子傳輸到發光層中的層。電子傳輸層是包含電子傳輸材料的層。作為電子傳輸材料,較佳為具有1×10 -6cm 2/Vs以上的電子移動率的物質。另外,只要是電子傳輸性高於電子傳輸性的物質,就可以使用上述以外的物質。作為電子傳輸材料,可以使用具有喹啉骨架的金屬錯合物、具有苯并喹啉骨架的金屬錯合物、具有㗁唑骨架的金屬錯合物、具有噻唑骨架的金屬錯合物等,還可以使用㗁二唑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㗁唑衍生物、噻唑衍生物、啡啉衍生物、具有喹啉配體的喹啉衍生物、苯并喹啉衍生物、喹㗁啉衍生物、二苯并喹㗁啉衍生物、吡啶衍生物、聯吡啶衍生物、嘧啶衍生物、含氮雜芳族化合物等缺π電子型雜芳族化合物等電子傳輸性高的物質。
電子注入層是將電子從陰極注入到電子傳輸層的包含電子注入性高的材料的層。作為電子注入性高的物質,可以使用鹼金屬、鹼土金屬或者包含上述物質的化合物。作為電子注入性高的材料,也可以使用包含電子傳輸材料及施體性材料(電子施體性材料)的複合材料。
作為電子注入層,例如可以使用鋰、銫、鐿、氟化鋰(LiF)、氟化銫(CsF)、氟化鈣(CaF X,X為任意數)、8-(羥基喔啉)鋰(簡稱:Liq)、2-(2-吡啶基)苯酚鋰(簡稱:LiPP)、2-(2-吡啶基)-3-羥基吡啶(pyridinolato)鋰(簡稱:LiPPy)、4-苯基-2-(2-吡啶基)苯酚鋰(簡稱:LiPPP)、鋰氧化物(LiO x)或碳酸銫等鹼金屬、鹼土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另外,電子注入層也可以具有兩層以上的疊層結構。作為該疊層結構,例如可以採用作為第一層使用氟化鋰且作為第二層設置鐿的結構。
或者,作為電子注入層也可以使用電子傳輸材料。例如,可以將具有非共用電子對並具有缺電子雜芳環的化合物用於電子傳輸材料。明確而言,可以使用具有吡啶環、二嗪環(嘧啶環、吡嗪環、嗒𠯤環)以及三嗪環中的至少一個的化合物。
具有非共用電子對的有機化合物的最低空分子軌域(LUMO: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較佳為-3.6eV以上且-2.3eV以下。一般來說,可以使用CV(循環伏安法)、光電子能譜法、吸收光譜法及逆光電子能譜法等估計有機化合物的最高佔據分子軌域(HOMO: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能階及LUMO能階。
例如,可以將4,7-二苯基-1,10-啡啉(簡稱:BPhen)、2,9-二(萘-2-基)-4,7-二苯基-1,10-啡啉(簡稱:NBPhen)、二喹㗁啉並[2,3-a:2’,3’-c]吩嗪(簡稱:HATNA)、2,4,6-三[3’-(吡啶-3-基)聯苯-3-基]-1,3,5-三嗪(簡稱:TmPPPyTz)等用於具有非共用電子對的有機化合物。此外,與BPhen相比,NBPhen具有高玻璃化轉變點(Tg),從而具有高耐熱性。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發光器件130採用串聯結構。因此,在兩個發光單元間設置電荷產生層。電荷產生層至少具有電荷產生區域。電荷產生層具有在對一對的電極間施加電壓時向兩個發光單元中的一方注入電子且向另一方注入電洞的功能。
如上所述,電荷產生層至少具有電荷產生區域。電荷產生區域較佳為包括受體材料(電子受體材料),例如較佳為包括可應用於上述電洞注入層的電洞傳輸材料及受體材料。
另外,電荷產生層較佳為包括含有電子注入性高的物質的層。該層也可以被稱為電子注入緩衝層。電子注入緩衝層較佳為設置在電荷產生區域與電子傳輸層間。藉由設置電子注入緩衝層,可以緩和電荷產生區域與電子傳輸層間的注入能障,所以將產生在電荷產生區域中的電子容易注入到電子傳輸層中。
電子注入緩衝層較佳為包含鹼金屬或鹼土金屬,例如可以包含鹼金屬的化合物或鹼土金屬的化合物。明確而言,電子注入緩衝層較佳為包含含有鹼金屬和氧的無機化合物或者含有鹼土金屬和氧的無機化合物,更佳為包含含有鋰和氧的無機化合物(氧化鋰(Li 2O)等)。除此之外,作為電子注入緩衝層可以適當地使用可應用於上述電子注入層的材料。
電荷產生層較佳為包括含有電子傳輸性高的物質的層。該層也可以被稱為電子中繼層。電子中繼層較佳為設置在電荷產生區域與電子注入緩衝層間。在電荷產生層不包括電子注入緩衝層時,電子中繼層較佳為設置在電荷產生區域與電子傳輸層間。電子中繼層具有防止電荷產生區域與電子注入緩衝層(或電子傳輸層)的相互作用並順利地傳遞電子的功能。
作為電子中繼層,較佳為使用酞青銅(II)(簡稱:CuPc)等酞青類材料或者具有金屬-氧鍵合和芳香配體的金屬錯合物。
注意,有時根據剖面形狀或特性等不能明確地區別上述電荷產生區域、電子注入緩衝層及電子中繼層。
另外,電荷產生層也可以包括施體性材料代替受體材料。例如,作為電荷產生層也可以包括含有可應用於上述電子注入層的電子傳輸性材料和施體性材料的層。
在層疊發光單元時,藉由在兩個發光單元間設置電荷產生層,可以抑制驅動電壓的上升。
[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例子] 接著,使用圖7及圖8說明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例子。在圖7A至圖7D及圖8A至圖8C中並排示出圖1A中的點劃線A1-A2的剖面圖及點劃線C1-C2的剖面圖。
構成顯示裝置的薄膜(絕緣膜、半導體膜、導電膜等)可以利用濺射法、化學氣相沉積(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真空蒸鍍法、脈衝雷射沉積(PLD:Pulsed Laser Deposition)法、ALD法等形成。作為CVD法有電漿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Plasma Enhanced CVD)法及熱CVD法等。此外,作為熱CVD法之一,有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MOCVD:Metal Organic CVD)法。
此外,構成顯示裝置的薄膜(絕緣膜、半導體膜、導電膜等)可以利用旋塗法、浸漬法、噴塗法、噴墨法、分配器法、網版印刷法、平板印刷法、刮刀(doctor knife)法、狹縫式塗佈法、輥塗法、簾式塗佈法、刮刀式塗佈法等方法形成。
尤其是,當製造發光器件時,可以利用蒸鍍法等真空製程以及旋塗法、噴墨法等溶液製程。作為蒸鍍法,可以舉出濺射法、離子鍍法、離子束蒸鍍法、分子束蒸鍍法、真空蒸鍍法等物理蒸鍍法(PVD法)以及化學氣相沉積法(CVD法)等。尤其是,可以利用蒸鍍法(真空蒸鍍法)、塗佈法(浸塗法、染料塗佈法、棒式塗佈法、旋塗法、噴塗法)、印刷法(噴墨法、網版印刷(孔版印刷)法、平板印刷(平版印刷)法、柔版印刷(凸版印刷)法、照相凹版印刷法或微接觸印刷法等)等方法形成包括在EL層中的功能層(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等)。
此外,當對構成顯示裝置的薄膜進行加工時,可以利用光微影法等進行加工。另外,可以利用奈米壓印法、噴砂法、剝離法等對薄膜進行加工。此外,可以利用金屬遮罩等陰影遮罩的成膜方法直接形成島狀的薄膜。
光微影法典型地有如下兩種方法。一個是在要進行加工的薄膜上形成光阻遮罩,藉由蝕刻等對該薄膜進行加工,並去除光阻遮罩的方法。另一個是形成具有感光性的薄膜之後進行曝光而顯影,將該薄膜加工為所希望的形狀的方法。
在光微影法中,作為用於曝光的光,例如可以使用i線(波長365nm)、g線(波長436nm)、h線(波長405nm)或將這些光混合了的光。另外,還可以使用紫外光、KrF雷射或ArF雷射等。此外,也可以利用液浸曝光技術進行曝光。此外,作為用於曝光的光,也可以使用極紫外(EUV:Extreme Ultra-violet)光或X射線。此外,代替用於曝光的光,也可以使用電子束。當使用極紫外光、X射線或電子束時,可以進行極其精細的加工,所以是較佳的。注意,在藉由利用電子束等光束進行掃描而進行曝光時,不需要光罩。
作為薄膜的蝕刻方法,可以利用乾蝕刻法、濕蝕刻法及噴砂法等。
首先,在包括電晶體的層101上形成像素電極111及導電層123(圖7A)。在形成像素電極111時,例如可以使用濺射法或真空蒸鍍法。
接著,在像素電極111上及包括電晶體的層101上形成後面成為EL層113的EL層113A(圖7B)。
如圖7B所示,在點劃線C1-C2的剖面圖中,在導電層123上沒有形成EL層113A。例如,藉由使用用來規定沉積範圍的遮罩191(為了與高精細金屬遮罩區別,被稱為範圍遮罩或粗金屬遮罩等),可以只在所希望的區域沉積EL層113A。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使用光阻遮罩形成發光器件,藉由組合上述區域遮罩,可以以較簡單的製程製造發光器件。
EL層113A例如可以利用蒸鍍法形成,明確而言可以利用真空蒸鍍法形成。圖7B示出在以被形成面位於下側的方式倒轉基板的狀態下進行沉積的所謂的面朝下(facedown)方式進行沉積的狀況。
另外,EL層113A也可以利用轉印法、印刷法、噴墨法、塗佈法的方法形成。
接著,在EL層113A上及導電層123上依次形成後面成為犧牲層118的犧牲層118A和後面成為犧牲層119的犧牲層119A(圖7C)。作為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使用對EL層113A的加工條件的耐性高的膜,明確而言與EL層113A的蝕刻選擇比大的膜。
在形成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時,例如可以使用濺射法、ALD法(包括熱ALD法、PEALD法)、CVD法或真空蒸鍍法。另外,以接觸於EL層113A上的方式形成的犧牲層118A較佳為利用對EL層113A帶來的損傷比犧牲層119A少的形成方法形成。例如,與濺射法相比,更佳為使用ALD法或真空蒸鍍法形成犧牲層118A。另外,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以低於EL層113A的耐熱溫度的溫度形成。形成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時的基板溫度各自典型地為200℃以下,較佳為150℃以下,更佳為12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00℃以下,更進一步較佳為80℃以下。
作為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較佳為使用可以利用濕蝕刻法去除的膜。藉由利用濕蝕刻法,與利用乾蝕刻法的情況相比,可以減輕在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的加工中EL層113A受到的損傷。
另外,犧牲層118A較佳為使用與犧牲層119A的蝕刻選擇比大的膜。
在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中,較佳的是,在各種犧牲層的加工製程中構成EL層的各層(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活性層及電子傳輸層等)不容易被加工,並且在構成EL層的各層的加工製程中各種犧牲層不容易被加工。較佳為考慮到這些條件而選擇犧牲層的材料、加工方法以及EL層的加工方法。
注意,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由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的兩層結構形成犧牲層的例子,但是犧牲層也可以具有單層結構或三層以上的疊層結構。
作為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例如可以使用金屬膜、合金膜、金屬氧化物膜、半導體膜、有機絕緣膜以及無機膜如無機絕緣膜等。
作為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例如各自可以使用金、銀、鉑、鎂、鎳、鎢、鉻、鉬、鐵、鈷、銅、鈀、鈦、鋁、釔、鋯及鉭等金屬材料或者包含該金屬材料的合金材料。尤其較佳為使用鋁或銀等低熔點材料。藉由作為犧牲層118A和犧牲層119A中的一者或兩者使用能夠遮蔽紫外光的金屬材料,可以抑制紫外光照射到EL層而可以抑制EL層的劣化,所以是較佳的。
另外,可以將In-Ga-Zn氧化物等金屬氧化物用於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作為犧牲層118A或犧牲層119A,例如可以利用濺射法形成In-Ga-Zn氧化物膜。並且,可以使用氧化銦、In-Zn氧化物、In-Sn氧化物、銦鈦氧化物(In-Ti氧化物)、銦錫鋅氧化物(In-Sn-Zn氧化物)、銦鈦鋅氧化物(In-Ti-Zn氧化物)、銦鎵錫鋅氧化物(In-Ga-Sn-Zn氧化物)等。或者,也可以使用包含矽的銦錫氧化物等。
注意,也可以使用元素M(M為鋁、矽、硼、釔、錫、銅、釩、鈹、鈦、鐵、鎳、鍺、鋯、鉬、鑭、鈰、釹、鉿、鉭、鎢和鎂中的一種或多種)代替上述鎵。
另外,作為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可以使用能夠用於保護層131的各種無機絕緣膜。尤其是,氧化絕緣膜的與EL層的密接性比氮化絕緣膜的與EL層的密接性高,所以是較佳的。例如,分別可以將氧化鋁、氧化鉿及氧化矽等無機絕緣材料用於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作為犧牲層118A或犧牲層119A,例如可以利用ALD法形成氧化鋁膜。藉由利用ALD法,可以減輕對基底(尤其是EL層等)帶來的損傷,所以是較佳的。
例如,作為犧牲層118A可以使用利用ALD法形成的無機絕緣膜(例如,氧化鋁膜),並且作為犧牲層119A可以使用利用濺射法形成的無機膜(例如,In-Ga-Zn氧化物膜、鋁膜或鎢膜)。
另外,作為犧牲層118A和後面形成的絕緣層125的兩者可以使用相同無機絕緣膜。例如,作為犧牲層118A和絕緣層125的兩者可以使用利用ALD法形成的氧化鋁膜。在此,犧牲層118A和絕緣層125既可以採用相同成膜條件,也可以採用不同成膜條件。例如,藉由以與絕緣層125同樣的條件沉積犧牲層118A,可以形成犧牲層118A作為對水和氧中的至少一方的阻擋性高的絕緣層。另一方面,犧牲層118A是其大部分或全部在後面的製程中被去除的層,所以較佳為容易被加工。因此,犧牲層118A較佳為以與絕緣層125相比成膜時的基板溫度低的條件沉積。
作為犧牲層118A和犧牲層119A中的一者或兩者也可以使用有機材料。例如,作為有機材料也可以使用可溶解於至少對位於EL層113A的最上部的膜在化學上穩定的溶劑的材料。尤其是,可以將溶解於水或醇的材料適合用於犧牲層118A和犧牲層119A中的一者或兩者。當沉積上述材料時,較佳的是,在將材料溶解於水或醇等溶劑的狀態下藉由上述濕式的成膜方法塗佈該材料,然後進行用來使溶劑蒸發的加熱處理。此時,較佳為在減壓氛圍下進行加熱處理,由此可以在低溫且短時間下去除溶劑,而可以降低給EL層帶來的熱損傷。
在形成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時可以適當地利用旋塗法、浸漬法、噴塗法、噴墨法、分配器法、網版印刷法、平板印刷法、刮刀法、狹縫式塗佈法、輥塗法、簾式塗佈法、刮刀式塗佈法等濕式成膜方法。
此外,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也可以各自使用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縮丁醛、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甘油、普魯蘭多糖、水溶性纖維素或可溶解於醇的聚醯胺樹脂等有機樹脂。另外,作為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也可以分別使用全氟聚合物等氟樹脂。
例如,作為犧牲層118A可以使用利用蒸鍍法和上述濕式成膜方法中的任意個形成的有機膜(例如,PVA膜),並且作為犧牲層119A可以使用利用濺射法形成的無機膜(例如,氮化矽膜)。
接著,在犧牲層119A上形成光阻遮罩190(圖7C)。光阻遮罩190可以藉由塗佈感光性樹脂(光阻劑)而進行曝光及顯影來形成。
光阻遮罩可以利用正型光阻劑材料或負型光阻劑材料。
光阻遮罩190設置在與像素電極111重疊的位置上。作為光阻遮罩190,較佳為在每一個子像素中都設置一個島狀的圖案。
另外,光阻遮罩190較佳為還在與導電層123重疊的位置上設置。由此,可以抑制導電層123在顯示裝置的製程中受到損傷。注意,也可以在導電層123上不設置光阻遮罩190。
接著,利用光阻遮罩190去除犧牲層119A的一部分而形成犧牲層119(圖7D)。犧牲層119殘留在像素電極111上及導電層123上。
在蝕刻犧牲層119A時,較佳為採用選擇比高的蝕刻條件以便防止犧牲層118A在該蝕刻之前被去除。另外,在加工犧牲層119A時EL層113A不被露出,所以與加工犧牲層118A的情況相比,加工方法的選擇範圍較寬。明確而言,在犧牲層119A的加工中作為蝕刻氣體使用含氧氣體的情況下也可以進一步抑制EL層113A的劣化。
然後,去除光阻遮罩190。例如,可以藉由使用氧電漿的灰化等去除光阻遮罩190。或者,也可以使用氧氣體和CF 4、C 4F 8、SF 6、CHF 3、Cl 2、H 2O、BCl 3或He等的高貴氣體(也被稱為稀有氣體)。或者,也可以藉由濕蝕刻法去除光阻遮罩190。此時,犧牲層118A位於最表面且EL層113A不被露出,所以在光阻遮罩190的去除製程中可以抑制EL層113A受到損傷。另外,可以擴大光阻遮罩190的去除方法的選擇範圍。
接著,將犧牲層119用作遮罩(也被稱為硬遮罩)去除犧牲層118A的一部分而形成犧牲層118(圖7D)。
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分別可以藉由濕蝕刻法或乾蝕刻法加工。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的加工較佳為藉由各向異性蝕刻進行。
藉由利用濕蝕刻法,與利用乾蝕刻法的情況相比,可以減輕在犧牲層118A及犧牲層119A的加工中EL層113A受到的損傷。在使用濕蝕刻法時,例如較佳為使用顯影液、四甲基氫氧化銨(TMAH)水溶液、稀氫氟酸、草酸、磷酸、乙酸、硝酸或它們的混合液體的藥液等。
另外,在利用乾蝕刻法的情況下,藉由作為蝕刻氣體不使用含有氧的氣體可以抑制EL層113A的劣化。在利用乾蝕刻法的情況下,例如較佳為將CF 4、C 4F 8、SF 6、CHF 3、Cl 2、H 2O、BCl 3或He等含有高貴氣體(也稱為稀有氣體)的氣體用作蝕刻氣體。
例如,在作為犧牲層118A使用利用ALD法形成的氧化鋁膜時,可以使用CHF 3和He藉由乾蝕刻法加工犧牲層118A。另外,在作為犧牲層119A使用利用濺射法形成的In-Ga-Zn氧化物膜時,可以使用稀磷酸藉由濕蝕刻法加工犧牲層119A。或者,也可以使用CH 4及Ar藉由乾蝕刻法進行加工。或者,可以使用稀磷酸藉由濕蝕刻法加工犧牲層119A。另外,在作為犧牲層119A使用利用濺射法形成的鎢膜的情況下,可以使用SF 6、CF 4及O 2或者CF 4、Cl 2及O 2藉由乾蝕刻法加工犧牲層119A。
接著,加工EL層113A來形成EL層113。例如,將犧牲層119及犧牲層118用作硬遮罩去除EL層113A的一部分來形成EL層113(圖7D)。
如圖7D所示,藉由加工EL層113A可以形成多個EL層113。換言之,可以使EL層113A分割成多個EL層113。注意,也可以不使EL層113A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中的一方上分割。在此情況下,可以使EL層113的形狀為帯狀。
EL層113A的加工較佳為藉由各向異性蝕刻進行。尤其是,較佳為使用各向異性乾蝕刻法。或者,也可以使用濕蝕刻法。
在使用乾蝕刻法時,藉由作為蝕刻氣體不使用含氧氣體,可以抑制EL層113A的劣化。
另外,作為蝕刻氣體也可以使用含氧氣體。在蝕刻氣體包含氧時,可以提高蝕刻速度。因此,可以在保持充分的蝕刻速度的同時以低功率條件進行蝕刻。因此,可以抑制對EL層113A帶來的損傷。並且,可以抑制蝕刻時產生的反應生成物的附著等不良。
在使用乾蝕刻法時,例如較佳為使用包含H 2、CF 4、C 4F 8、SF 6、CHF 3、Cl 2、H 2O、BCl 3和He、Ar等的高貴氣體(也被稱為稀有氣體)中的一種以上的氣體作為蝕刻氣體。或者,較佳為使用包含上述氣體中的一種以上和氧的氣體作為蝕刻氣體。或者,也可以使用氧氣體作為蝕刻氣體。明確而言,例如可以使用包含H 2和Ar的氣體或者包含CF 4和He的氣體作為蝕刻氣體。另外,例如可以使用包含CF 4、He及氧的氣體作為蝕刻氣體。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藉由在犧牲層119A上形成光阻遮罩190且使用光阻遮罩190去除犧牲層119A的一部分,來形成犧牲層119。然後,藉由將犧牲層119用作硬遮罩去除EL層113A的一部分,來形成EL層113。因此,可以說藉由利用光微影法加工EL層113A來形成EL層113。另外,也可以使用光阻遮罩190去除EL層113A的一部分。然後,也可以去除光阻遮罩190。
藉由按每個子像素設置島狀的EL層113,可以抑制在子像素間發生洩漏電流。由此,可以抑制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的下降。另外,可以實現顯示裝置的高清晰化和高顯示品質。
接著,以覆蓋像素電極111、EL層113、犧牲層118及犧牲層119的方式形成後面成為絕緣層125的絕緣膜125A(圖8A)。
作為絕緣膜125A,例如較佳為在基板溫度為60℃以上、80℃以上、100℃以上或120℃以上且200℃以下、180℃以下、160℃以下、150℃以下或140℃以下的條件下形成3nm以上、5nm以上或10nm以上且200nm以下、150nm以下、100nm以下或50nm以下的厚度的絕緣膜。
作為絕緣膜125A,例如較佳為藉由ALD法形成氧化鋁膜。
接著,在絕緣膜125A上形成絕緣膜127A(圖8A)。作為絕緣膜127A可以使用具有感光性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感光性的樹脂。絕緣膜127A例如可以使用旋塗法、浸漬法、噴塗法、噴墨法、分配法、網版印刷法、平板印刷法、刮刀法、狹縫式塗佈法、輥塗法、簾式塗佈法、刮刀式塗佈法等的濕式的成膜方法形成。尤其是,較佳為藉由旋塗法形成成為絕緣層127的有機絕緣膜。
絕緣膜125A及絕緣膜127A較佳為藉由對EL層113帶來的損傷少的形成方法沉積。尤其是,絕緣膜125A以與EL層113的側面接觸的方式形成,所以較佳為藉由與絕緣膜127A相比對EL層113帶來的損傷少的形成方法沉積。另外,絕緣膜125A及絕緣膜127A各自以低於EL層113的耐熱溫度的溫度形成。形成絕緣膜125A及絕緣膜127A時的基板溫度各自典型地為200℃以下,較佳為180℃以下,更佳為16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50℃以下,更進一步較佳為140℃以下。例如,作為絕緣膜125A可以藉由ALD法形成氧化鋁膜。藉由利用ALD法可以減少成膜損傷,並且可以沉積覆蓋性高的膜,所以是較佳的。
接著,加工絕緣膜127A來形成絕緣層127(圖8B)。例如,在絕緣膜127A使用具有感光性的材料時,藉由對絕緣膜127A進行曝光及顯影可以形成絕緣層127。另外,也可以進行蝕刻以便調整絕緣層127的表面的高度。絕緣層127例如也可以藉由利用氧電漿的灰化被加工。
接著,去除絕緣膜125A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絕緣層125(圖8B)。
絕緣膜125A較佳為藉由乾蝕刻法被加工。絕緣膜125A的加工較佳為藉由各向異性蝕刻進行。可以使用在加工犧牲層時可使用的蝕刻氣體加工絕緣膜125A。
然後,去除犧牲層119及犧牲層118。由此,EL層113的頂面及導電層123的頂面的至少一部被露出。
犧牲層的去除較佳為藉由濕蝕刻法進行。由此,例如與使用乾蝕刻法去除犧牲層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在去除犧牲層時EL層113受到的損傷。
另外,也可以將犧牲層溶解於水或醇等的溶劑來去除。作為醇,可以舉出乙醇、甲醇、異丙醇(IPA)或甘油等。
在去除犧牲層之後,也可以進行乾燥處理來去除含在EL層中的水及附著於EL層表面的水。例如,也可以在非活性氣體氛圍或減壓氛圍下進行加熱處理。加熱處理可以在50℃以上且200℃以下,較佳為60℃以上且150℃以下,更佳為70℃以上且120℃以下的基板溫度下進行。藉由採用減壓氛圍,可以以更低溫進行乾燥,所以是較佳的。
接著,在絕緣層125上、絕緣層127上及EL層113上形成公共層114。然後,在公共層114上形成共用電極115(圖8C)。
公共層114可以藉由蒸鍍法(包括真空蒸鍍法)、轉印法、印刷法、噴墨法、塗佈法等的方法形成。如上所述,公共層114例如可以包括電子注入層或電洞注入層。
共用電極115例如藉由使用濺射法或真空蒸鍍法形成。或者,也可以層疊藉由蒸鍍法形成的膜與藉由濺射法形成的膜。
然後,在共用電極115上形成保護層131且在保護層131上形成彩色層132R、132G、132B(圖8C)。再者,使用樹脂層122在保護層131及彩色層上貼合基板120,由此可以製造圖1B及圖2C所示的顯示裝置100。
作為保護層131的成膜方法,可以舉出真空蒸鍍法、濺射法、CVD法及ALD法等。另外,保護層131也可以具有單層結構或疊層結構。
[像素的佈局] 以下,主要說明與圖1A不同的像素佈局。子像素的排列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採用各種排列方法。作為子像素的排列,例如可以舉出條紋排列、S條紋排列、矩陣排列、Delta排列、拜耳排列、Pentile排列等。
另外,作為子像素的頂面形狀,例如可以舉出三角形、四角形(包括長方形、正方形)、五角形等多角形、角部圓的上述多角形形狀、橢圓形或圓形等。在此,子像素的頂面形狀相當於發光器件的發光區域的頂面形狀。
圖9A所示的像素110採用S條紋排列。圖9A所示的像素110由子像素110a、110b、110c的三個子像素構成。例如,如圖11A所示,也可以將子像素110a用作藍色的子像素B,將子像素110b用作紅色的子像素R,並且將子像素110c用作綠色的子像素G。
圖9B所示的像素110包括具有角部圓的近似梯形的頂面形狀的子像素110a、具有角部圓的近似三角形的頂面形狀的子像素110b以及具有角部圓的近似四角形或近似六角形的頂面形狀的子像素110c。另外,子像素110a的發光面積大於子像素110b。如此,各子像素的形狀及尺寸可以分別獨立決定。例如,子像素所包括的發光器件的可靠性越高,越可以縮小該子像素的尺寸。例如,如圖11B所示,也可以將子像素110a用作綠色的子像素G,將子像素110b用作紅色的子像素R,並且將子像素110c用作藍色的子像素B。
圖9C所示的像素124a、124b採用Pentile排列。在圖9C所示的例子中,交替地配置包括子像素110a及子像素110b的像素124a以及包括子像素110b及子像素110c的像素124b。例如,如圖11C所示,也可以將子像素110a用作紅色的子像素R,將子像素110b用作綠色的子像素G,並且將子像素110c用作藍色的子像素B。
圖9D及圖9E所示的像素124a、124b採用Delta排列。像素124a在上方的行(第一行)上包括兩個子像素(子像素110a、110b)且在下方的行(第二行)上包括一個子像素(子像素110c)。像素124b在上方的行(第一行)上包括一個子像素(子像素110c)且在下方的行(第二行)上包括兩個子像素(子像素110a、110b)。例如,如圖11D所示,也可以將子像素110a用作紅色的子像素R,將子像素110b用作綠色的子像素G,並且將子像素110c用作藍色的子像素B。
圖9D是各子像素具有角部圓的近似四角形的頂面形狀的例子,圖9E是各子像素具有圓形頂面形狀的例子。
圖9F示出各顏色的子像素配置為之字形狀的例子。明確而言,在俯視時,在列方向上排列的兩個子像素(例如,子像素110a與子像素110b或者子像素110b與子像素110c)的上邊的位置錯開。例如,如圖11E所示,也可以將子像素110a用作紅色的子像素R,將子像素110b用作綠色的子像素G,並且將子像素110c用作藍色的子像素B。
在光微影法中,被加工的圖案越微細越不能忽視光的繞射所帶來的影響,所以在藉由曝光轉移光罩的圖案時其忠實性變壞,難以將光阻遮罩加工為所希望的形狀。因此,即使光罩的圖案為矩形,也易於形成角部圓的圖案。因此,子像素的頂面形狀有時呈角部圓的多角形形狀、橢圓形或圓形等。
並且,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中,使用光阻遮罩將EL層加工為島狀。形成在EL層上的光阻膜需要以低於EL層的耐熱溫度的溫度固化。因此,根據EL層的材料的耐熱溫度及光阻劑材料的固化溫度而有時光阻膜的固化不充分。固化不充分的光阻膜在被加工時有時呈遠離所希望的形狀的形狀。其結果是,EL層的頂面形狀有時呈角部圓的多角形形狀、橢圓形或圓形等。例如,當要形成頂面形狀為正方形的光阻遮罩時,有時形成圓形頂面形狀的光阻遮罩而EL層的頂面形狀呈圓形。
為了使EL層的頂面形狀呈所希望的形狀,也可以預先利用以設計圖案與轉移圖案一致的方式校正遮罩圖案的技術(OPC(Optical Proximity Correction:光學鄰近效應校正)技術)。明確而言,在OPC技術中,對遮罩圖案上的圖形角部等追加校正用圖案。
另外,採用圖1A所示的條紋排列的像素110中的子像素的排列順序也沒有限制,例如如圖11F所示,也可以按綠色的子像素G、紅色的子像素R、藍色的子像素B的順序排列。
如圖10A至圖10H所示,像素可以包括四種子像素。
圖10A至圖10C所示的像素110採用條紋排列。
圖10A示出各子像素具有長方形的頂面形狀的例子,圖10B示出各子像素具有連接兩個半圓和長方形的頂面形狀的例子,圖10C示出各子像素具有楕圓形的頂面形狀的例子。
圖10D至圖10F所示的像素110採用矩陣排列。
圖10D示出各子像素具有正方形的頂面形狀的例子,圖10E示出各子像素具有角部大致正方形的頂面形狀的例子,圖10F示出各子像素具有圓形的頂面形狀的例子。
圖10G及圖10H示出一個像素110以兩行三列構成的例子。
圖10G所示的像素110在上方的行(第一行)上包括三個子像素(子像素110a、110b、110c)且在下方的行(第二行)上包括一個子像素(子像素110d)。換言之,像素110在左側的列(第一列)上包括子像素110a,在中央的列(第二列)上包括子像素110b,在右側的列(第三列)上包括子像素110c,並且跨著這三個列包括子像素110d。
圖10H所示的像素110在上方的行(第一行)上包括三個子像素(子像素110a、110b、110c)且在下方的行(第二行)上包括三個子像素110d。換言之,像素110在左側的列(第一列)上包括子像素110a及子像素110d,在中央的列(第二列)上包括子像素110b及子像素110d,並且在右側的列(第三列)上包括子像素110c及子像素110d。如圖10H所示,藉由使上方的行和下方的行的子像素的配置一致,可以高效地去除有可能在製造程序中產生的垃圾等。由此,可以提供一種顯示品質高的顯示裝置。
圖10A至圖10H所示的像素110由子像素110a、110b、110c、110d的四個子像素構成。子像素110a、110b、110c、110d各自包括發射不同顏色光的發光器件。作為子像素110a、110b、110c、110d,可以舉出:R、G、B、白色(W)的四種顏色的子像素;R、G、B、Y的四種顏色的子像素;或者R、G、B、紅外光(IR)的子像素;等。例如,如圖11G至圖11J所示,子像素110a、110b、110c、110d分別可以為紅色、綠色、藍色、白色的子像素。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可以對由包括發光器件的子像素構成的像素採用各種佈局。
如此,在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中,島狀的EL層不是使用包括高微細圖案的金屬遮罩形成,而是在整個面上沉積EL層之後進行加工來形成。因此,可以使該島狀的EL層的尺寸比利用金屬遮罩形成的尺寸更小。因此,可以實現至今難以實現的高清晰的顯示裝置或高開口率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包括採用串聯結構的發光器件,所以容易調節載子平衡且在低亮度的發光和高亮度的發光間發光顏色不容易變化。另外,藉由按每個子像素設置島狀的EL層,可以抑制在子像素間發生洩漏電流。由此,可以抑制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的下降。另外,可以實現顯示裝置的高清晰化和高顯示品質。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此外,在本說明書中,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示出多個結構例子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組合該結構例子。
實施方式2 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圖12至圖15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
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可以為高解析度的顯示裝置或大型顯示裝置。因此,例如可以將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用作如下裝置的顯示部:具有較大的螢幕的電子裝置諸如電視機、桌上型或膝上型個人電腦、用於電腦等的顯示器、數位看板、彈珠機等大型遊戲機等;數位相機;數位視訊攝影機;數位相框;行動電話機;可攜式遊戲機;可攜式資訊終端;音頻再生裝置。
在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發光器件採用串聯結構,所以低亮度的發光和高亮度的發光間的色度變化小。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各發光器件中的EL層被分離,所以相鄰的子像素間的串擾的發生被抑制。因此,可以實現顯示品質高的顯示裝置。
[顯示裝置100A] 圖12是顯示裝置100A的立體圖,圖13A是顯示裝置100A的剖面圖。
顯示裝置100A具有基板152和基板151貼合在一起的結構。圖12中以虛線示出基板152。
顯示裝置100A包括顯示部162、連接部140、電路164、佈線165等。圖12示出顯示裝置100A安裝有IC173及FPC172的例子。因此,也可以說圖12所示的結構是包括顯示裝置100A、IC(積體電路)及FPC的顯示模組。
連接部140設置在顯示部162的外側。連接部140可以沿著顯示部162的一個邊或多個邊設置。連接部140的數量既可以為一個又可以為多個。圖12示出以圍繞顯示部的四個邊的方式設置連接部140的例子。在連接部140中,發光器件的共用電極與導電層電連接,可以對共用電極供電。
作為電路164,例如可以使用掃描線驅動電路。
佈線165具有對顯示部162及電路164供應信號及電力的功能。該信號及電力從外部經由FPC172輸入到佈線165或者從IC173輸入到佈線165。
圖12示出藉由COG方式或COF方式等在基板151上設置IC173的例子。作為IC173,例如可以使用包括掃描線驅動電路或信號線驅動電路等的IC。注意,顯示裝置100A及顯示模組不一定必須設置有IC。另外,也可以將IC利用COF方式等安裝於FPC。
圖13A示出顯示裝置100A的包括FPC172的區域的一部分、電路164的一部分、顯示部162的一部分、連接部140的一部分及包括端部的區域的一部分的剖面的一個例子。
圖13A所示的顯示裝置100A在基板151與基板152間包括電晶體201、電晶體205、發光器件130、透過紅色光的彩色層132R、透過綠色光的彩色層132G及透過藍色光的彩色層132B等。發光器件130可以具有發射白色光的結構。與彩色層132R重疊的發光器件130的發光透過彩色層132R作為紅色光提取到顯示裝置100A的外部。同樣地,與彩色層132G重疊的發光器件130的發光透過彩色層132G作為綠色光提取到顯示裝置100A的外部。另外,與彩色層132B重疊的發光器件130的發光透過彩色層132B作為藍色光提取到顯示裝置100A的外部。
顯示裝置100A可以採用實施方式1所示的像素佈局。
發射各顏色光的子像素所包括的發光器件都具有相同結構,例如都可以採用發射白色光的結構。明確而言,發光器件所包括的EL層113可以具有相同的結構。另一方面,各發光器件所包括的EL層113被分離,所以可以抑制在發光器件間發生洩漏電流。由此,可以提高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
除了像素電極的結構不同以外,發光器件130具有與圖1B所示的疊層結構同樣的結構。發光器件130的詳細內容可以參照實施方式1。
發光器件130包括導電層126及導電層126上的導電層129。可以將導電層126和導電層129中的一者或兩者稱為像素電極。
導電層126透過設置在絕緣層214中的開口與電晶體205所包括的導電層222b連接。在顯示裝置100A中,導電層126的端部與導電層129的端部對齊或大致對齊,但是不侷限於此。例如,導電層129也可以以覆蓋導電層126的端部的方式設置。導電層126及導電層129較佳為各自包括被用作反射電極的導電層。再者,導電層126和導電層129中的一者或兩者也可以包括被用作透明電極的導電層。
導電層126以覆蓋設置在絕緣層214中的開口的方式設置。導電層126的凹部填充有層128。
層128具有使導電層126的凹部平坦化的功能。導電層126及層128上設置有與導電層126電連接的導電層129。因此,與導電層126的凹部重疊的區域也可以被用作發光區域,從而可以提高像素的開口率。
層128既可以為絕緣層,又可以為導電層。作為層128,可以適當地使用各種無機絕緣材料、有機絕緣材料及導電材料。尤其是,層128較佳為使用絕緣材料形成。
作為層128,可以適合使用包含有機材料的絕緣層。例如,作為層128可以使用丙烯酸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環氧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醯胺樹脂、矽氧烷樹脂、苯并環丁烯類樹脂、酚醛樹脂及上述樹脂的前驅物等。另外,作為層128,也可以使用感光性樹脂。感光樹脂可以使用正型材料或負型材料。
藉由使用感光性樹脂,可以只藉由曝光及顯影的製程製造層128,由此可以減少乾蝕刻法或濕蝕刻法等向導電層126的表面帶來的影響。另外,藉由使用負型感光性樹脂形成層128,有時可以使用與形成絕緣層214的開口時使用的光罩(曝光遮罩)相同的光罩形成層128。
導電層129的頂面被EL層113覆蓋。在俯視時,可以將導電層129與EL層113重疊的區域整體用作發光器件130的發光區域,所以可以提高像素的開口率。另外,EL層113也可以覆蓋導電層129的側面的至少一部分。另外,EL層113也可以覆蓋導電層129的頂面的只有一部分。換言之,導電層129的頂面的一部分也可以不被EL層113覆蓋。
EL層113的側面被絕緣層125覆蓋且隔著絕緣層125與絕緣層127重疊。在EL層113、絕緣層125及絕緣層127上設置公共層114,並且在公共層114上設置共用電極115。公共層114及共用電極115都是多個發光器件共同使用的連續的膜。
另外,發光器件130上設置有保護層131。藉由形成覆蓋發光器件的保護層131,可以抑制水等雜質進入發光器件,由此可以提高發光器件的可靠性。
保護層131和基板152由黏合層142黏合。作為發光器件的密封可以採用固體密封結構或中空密封結構等。在圖13A中,基板152和基板151之間的空間被黏合層142填充,採用固體密封結構。或者,也可以採用使用非活性氣體(氮或氬等)填充該空間的中空密封結構。此時,黏合層142也可以以不與發光器件重疊的方式設置。另外,也可以使用與設置為框狀的黏合層不同的樹脂填充該空間。
在連接部140中,絕緣層214上設置有導電層123。在此示出導電層123具有加工與導電層126相同的導電膜而得到的導電膜和加工與導電層129相同的導電膜而得到的導電膜的疊層結構的例子。導電層123的側面被絕緣層125覆蓋且隔著絕緣層125與絕緣層127重疊。另外,導電層123上設置有公共層114,公共層114上設置有共用電極115。導電層123與共用電極115透過公共層114電連接。另外,連接部140也可以不形成有公共層114。在此情況下,導電層123與共用電極115直接接觸並電連接。
顯示裝置100A具有頂部發射結構。從發光器件發射的光射出到基板152一側。基板152較佳為使用對可見光的透過性高的材料。
像素電極包含反射可見光的材料,相對電極(共用電極115)包含透過可見光的材料。
基板151至絕緣層214的疊層結構相當於實施方式1中的具有電晶體的層101。
電晶體201及電晶體205都設置在基板151上。這些電晶體可以使用同一材料及同一製程形成。
在基板151上依次設置有絕緣層211、絕緣層213、絕緣層215及絕緣層214。絕緣層211的一部分被用作各電晶體的閘極絕緣層。絕緣層213的一部分用作各電晶體的閘極絕緣層。絕緣層215以覆蓋電晶體的方式設置。絕緣層214以覆蓋電晶體的方式設置,並被用作平坦化層。此外,對閘極絕緣層的個數及覆蓋電晶體的絕緣層的個數沒有特別的限制,既可以為一個,又可以為兩個以上。
較佳的是,將水及氫等雜質不容易擴散的材料用於覆蓋電晶體的絕緣層中的至少一個。由此,可以將絕緣層用作障壁層。藉由採用這種結構,可以有效地抑制雜質從外部擴散到電晶體中,從而可以提高顯示裝置的可靠性。
作為絕緣層211、絕緣層213及絕緣層215較佳為使用無機絕緣膜。作為無機絕緣膜,例如可以使用氮化矽膜、氧氮化矽膜、氧化矽膜、氮氧化矽膜、氧化鋁膜、氮化鋁膜等。此外,也可以使用氧化鉿膜、氧化釔膜、氧化鋯膜、氧化鎵膜、氧化鉭膜、氧化鎂膜、氧化鑭膜、氧化鈰膜及氧化釹膜等。此外,也可以層疊上述絕緣膜中的兩個以上。
用作平坦化層的絕緣層214較佳為使用有機絕緣層。作為能夠用於有機絕緣層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環氧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醯胺樹脂、矽氧烷樹脂、苯并環丁烯類樹脂、酚醛樹脂及這些樹脂的前驅物等。另外,絕緣層214也可以採用有機絕緣層與無機絕緣膜的疊層結構。絕緣層214的最表層較佳為被用作蝕刻保護膜。由此,可以抑制在加工導電層126或導電層129等時在絕緣層214中形成凹部。或者,絕緣層214也可以在加工導電層126或導電層129等時具有凹部。
電晶體201及電晶體205包括:用作閘極的導電層221;用作閘極絕緣層的絕緣層211;用作源極及汲極的導電層222a及導電層222b;半導體層231;用作閘極絕緣層的絕緣層213;以及用作閘極的導電層223。在此,對經過同一導電膜進行加工而得到的多個層附有相同的陰影線。絕緣層211位於導電層221與半導體層231之間。絕緣層213位於導電層223與半導體層231之間。
對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所包括的電晶體的結構沒有特別的限制。作為電晶體的結構,例如可以使用平面型電晶體、交錯型電晶體或反交錯型電晶體等。此外,還可以採用頂閘極型或底閘極型的電晶體結構。或者,也可以在形成通道的半導體層上下設置有閘極。
作為電晶體201及電晶體205,採用兩個閘極夾持形成通道的半導體層的結構。此時,也可以連接兩個閘極,並藉由對該兩個閘極供應同一信號來驅動電晶體。或者,藉由對兩個閘極中的一個施加用來控制臨界電壓的電位,對另一個施加用來進行驅動的電位,可以控制電晶體的臨界電壓。
對用於電晶體的半導體材料的結晶性也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使用非晶半導體、單晶半導體或者具有單晶以外的結晶性的半導體(微晶半導體、多晶半導體或其一部分具有結晶區域的半導體)。當使用單晶半導體或具有結晶性的半導體時可以抑制電晶體的特性劣化,所以是較佳的。
電晶體的半導體層較佳為使用金屬氧化物(也稱為氧化物半導體)。就是說,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較佳為使用在通道形成區域中包含金屬氧化物的電晶體(以下,OS電晶體)。
作為具有結晶性的氧化物半導體,可以舉出CAAC(c-axis-aligned crystalline)-OS、nc(nanocrystalline)-OS等。
或者,也可以使用將矽用於通道形成區域的電晶體(Si電晶體)。作為矽可以舉出單晶矽、多晶矽、非晶矽等。尤其是,可以使用半導體層中含有低溫多晶矽(LTPS(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的電晶體(以下,也稱為LTPS電晶體)。LTPS電晶體具有高場效移動率以及良好的頻率特性。
藉由使用LTPS電晶體等Si電晶體,可以在同一基板上形成需要以高頻率驅動的電路(例如,源極驅動器電路)和顯示部。因此,可以使安裝到顯示裝置的外部電路簡化,可以縮減構件成本及安裝成本。
與使用非晶矽的電晶體相比,OS電晶體的場效移動率非常高。另外,OS電晶體的關閉狀態下的源極和汲極間的洩漏電流(以下,也稱為關態電流)極低,可以長期間保持與該電晶體串聯連接的電容器中儲存的電荷。另外,藉由使用OS電晶體,可以降低顯示裝置的功耗。
另外,室溫下的每通道寬度1μm的OS電晶體的關態電流值可以為1aA(1×10 -18A)以下、1zA(1×10 -21A)以下或1yA(1×10 -24A)以下。注意,室溫下的每通道寬度1μm的Si電晶體的關態電流值為1fA(1×10 -15A)以上且1pA (1×10 -12A)以下。因此,也可以說,OS電晶體的關態電流比Si電晶體的關態電流低10位左右。
另外,在提高像素電路所包括的發光器件的發光亮度時,需要增大流過發光器件的電流量。為此,需要提高像素電路所包括的驅動電晶體的源極-汲極間電壓。因為OS電晶體的源極-汲極間的耐壓比Si電晶體高,所以可以對OS電晶體的源極-汲極間施加高電壓。由此,藉由作為像素電路所包括的驅動電晶體使用OS電晶體,可以增大流過發光器件的電流量而提高發光器件的發光亮度。
另外,當電晶體在飽和區域中工作時,與Si電晶體相比,OS電晶體可以使隨著閘極-源極間電壓的變化的源極-汲極間電流的變化細小。因此,藉由作為像素電路所包括的驅動電晶體使用OS電晶體,可以根據閘極-源極間電壓的變化詳細決定流過源極-汲極間的電流,所以可以控制流過發光器件的電流量。由此,可以增大像素電路的灰階數。
另外,關於電晶體在飽和區域中工作時流過的電流的飽和特性,與Si電晶體相比,OS電晶體即使逐漸地提高源極-汲極間電壓也可以使穩定的電流(飽和電流)流過。因此,藉由將OS電晶體用作驅動電晶體,即使例如EL器件的電流-電壓特性發生不均勻,也可以使穩定的電流流過發光器件。也就是說,OS電晶體當在飽和區域中工作時即使提高源極-汲極間電壓,源極-汲極間電流也幾乎不變,因此可以使發光器件的發光亮度穩定。
如上所述,藉由作為像素電路所包括的驅動電晶體使用OS電晶體,可以實現“黑色模糊的抑制”、“發光亮度的上升”、“多灰階化”、“發光器件不均勻的抑制”等。
例如,用於半導體層的金屬氧化物較佳為包含銦、M(M為選自鎵、鋁、矽、硼、釔、錫、銅、釩、鈹、鈦、鐵、鎳、鍺、鋯、鉬、鑭、鈰、釹、鉿、鉭、鎢和鎂中的一種或多種)和鋅。尤其是,M較佳為選自鋁、鎵、釔和錫中的一種或多種。
尤其是,作為半導體層,較佳為使用包含銦(In)、鎵(Ga)及鋅(Zn)的氧化物(也記為IGZO)。或者,較佳為使用包含銦、錫及鋅的氧化物。或者,較佳為使用包含銦、鎵、錫及鋅的氧化物。或者,較佳為使用包含銦(In)、鋁(Al)及鋅(Zn)的氧化物(也記為IAZO)。或者,較佳為使用包含銦(In)、鋁(Al)、鎵(Ga)及鋅(Zn)的氧化物(也稱為IAGZO)。
在半導體層使用In-M-Zn氧化物時,該In-M-Zn氧化物中的In的原子個數比較佳為M的原子個數比以上。作為上述In-M-Zn氧化物的金屬元素的原子個數比,可以舉出:In:M:Zn=1:1:1或其附近的組成、In:M:Zn=1:1:1.2或其附近的組成、In:M:Zn=1:3:2或其附近的組成、In:M:Zn=1:3:4或其附近的組成、In:M:Zn=2:1:3或其附近的組成、In:M:Zn=3:1:2或其附近的組成、In:M:Zn=4:2:3或其附近的組成、In:M:Zn=4:2:4.1或其附近的組成、In:M:Zn=5:1:3或其附近的組成、In:M:Zn=5:1:6或其附近的組成、In:M:Zn=5:1:7或其附近的組成、In:M:Zn=5:1:8或其附近的組成、In:M:Zn=6:1:6或其附近的組成、In:M:Zn=5:2:5或其附近的組成等。注意,附近的組成包括所希望的原子個數比的±30%的範圍。
例如,當記載為原子個數比為In:Ga:Zn=4:2:3或其附近的組成時包括如下情況:In為4時,Ga為1以上且3以下,Zn為2以上且4以下。此外,當記載為原子個數比為In:Ga:Zn=5:1:6或其附近的組成時包括如下情況:In為5時,Ga大於0.1且為2以下,Zn為5以上且7以下。此外,當記載為原子個數比為In:Ga:Zn=1:1:1或其附近的組成時包括如下情況:In為1時,Ga大於0.1且為2以下,Zn大於0.1且為2以下。
電路164所包括的電晶體和顯示部162所包括的電晶體既可以具有相同的結構,又可以具有不同的結構。電路164所包括的多個電晶體既可以具有相同的結構,又可以具有兩種以上的不同結構。與此同樣,顯示部162所包括的多個電晶體既可以具有相同的結構,又可以具有兩種以上的不同結構。
另外,也可以作為顯示部162所包括的所有電晶體都使用OS電晶體,也可以作為顯示部162所包括的所有電晶體都使用Si電晶體,也可以作為顯示部162所包括的電晶體的一部分使用OS電晶體且作為其他電晶體使用Si電晶體。
例如,藉由在顯示部162中使用LTPS電晶體和OS電晶體的兩者,可以實現功耗低且驅動能力高的顯示裝置。另外,有時將組合LTPS電晶體和OS電晶體的結構稱為LTPO。另外,作為更合適的一個例子,較佳的是,作為被用作控制佈線間的導通和非導通的開關的電晶體等使用OS電晶體且作為用來控制電流的電晶體等使用LTPS電晶體。
例如,顯示部162所包括的電晶體的一個被用作用來控制流過發光器件的電流的電晶體且也可以被稱為驅動電晶體。驅動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與發光器件的像素電極電連接。作為該驅動電晶體較佳為使用LTPS電晶體。由此,可以增大在像素電路中流過發光器件的電流。
另一方面,顯示部162所包括的電晶體的其他一個被用作用來控制像素的選擇和非選擇的開關且也可以被稱為選擇電晶體。選擇電晶體的閘極與閘極線電連接,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與源極線(信號線)電連接。作為選擇電晶體較佳為使用OS電晶體。由此,在大幅度地減少圖框頻率(例如,1fps以下)時也可以保持像素的灰階,由此藉由在顯示靜態影像時停止驅動器,可以降低功耗。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可以兼具有高開口率、高清晰度、高顯示品質以及低功耗。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具有包括OS電晶體和具有MML(Metal Mask Less)結構的發光器件的結構。藉由採用該結構,可以使可流過電晶體的洩漏電流以及可在相鄰的發光器件間流過的洩漏電流(也稱為橫向洩漏電流、側洩漏電流等)極低。另外,藉由採用上述結構,在影像顯示在顯示裝置上時觀看者可以觀測到影像的鮮銳度、影像的銳度、高色飽和度和高對比中的任一個或多個。另外,藉由採用可流過電晶體的洩漏電流及發光器件間的橫向洩漏電流極低的結構,可以進行在顯示黑色時可發生的光洩露等極少的顯示。
圖13B及圖13C示出電晶體的其他結構例子。
電晶體209及電晶體210包括:用作閘極的導電層221;用作閘極絕緣層的絕緣層211;包含通道形成區域231i及一對低電阻區域231n的半導體層231;與一對低電阻區域231n中的一個連接的導電層222a;與一對低電阻區域231n中的另一個連接的導電層222b;用作閘極絕緣層的絕緣層225;用作閘極的導電層223;以及覆蓋導電層223的絕緣層215。絕緣層211位於導電層221與通道形成區域231i之間。絕緣層225至少位於導電層223與通道形成區域231i之間。再者,還可以設置有覆蓋電晶體的絕緣層218。
在圖13B所示的例子中,在電晶體209中絕緣層225覆蓋半導體層231的頂面及側面。導電層222a及導電層222b透過設置在絕緣層225及絕緣層215中的開口與低電阻區域231n連接。導電層222a和導電層222b中的一個被用作源極,另一個被用作汲極。
另一方面,在圖13C所示的電晶體210中,絕緣層225與半導體層231的通道形成區域231i重疊而不與低電阻區域231n重疊。例如,藉由以導電層223為遮罩加工絕緣層225,可以形成圖13C所示的結構。在圖13C中,絕緣層215覆蓋絕緣層225及導電層223,並且導電層222a及導電層222b分別透過絕緣層215的開口與低電阻區域231n連接。
在基板151的不與基板152重疊的區域中設置有連接部204。在連接部204中,佈線165透過導電層166及連接層242與FPC172電連接。導電層166具有加工與導電層126相同的導電膜而得到的導電膜和加工與導電層129相同的導電膜而得到的導電膜的疊層結構。在連接部204的頂面上露出導電層166。因此,透過連接層242可以使連接部204與FPC172電連接。
較佳為在基板152的基板151一側的面設置遮光層117。另外,也可以在基板152的基板151一側的面設置彩色層132R、132G。在圖13A中,在以基板152為基準看時彩色層132R、132G覆蓋遮光層117的一部分。
基板151及基板152可以採用實施方式1所示的可用於基板120的材料。另外,基板151或基板152的外側可以同樣地採用可配置在基板120的外側的各種構件。
作為黏合層142,可以使用實施方式1所示的可用於樹脂層122的材料。
作為連接層242,可以使用異方性導電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異方性導電膏(ACP:Anisotropic Conductive Paste)等。
作為可用於電晶體的閘極、源極及汲極和構成顯示裝置的各種佈線及電極等導電層的材料,可以舉出鋁、鈦、鉻、鎳、銅、釔、鋯、鉬、銀、鉭或鎢等金屬或者以上述金屬為主要成分的合金等。可以以單層或疊層結構使用包含這些材料的膜。
另外,作為透光性導電材料,可以使用氧化銦、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氧化鋅、包含鎵的氧化鋅等導電氧化物或石墨烯。或者,可以使用金、銀、鉑、鎂、鎳、鎢、鉻、鉬、鐵、鈷、銅、鈀或鈦等金屬材料或包含該金屬材料的合金材料。或者,還可以使用該金屬材料的氮化物(例如,氮化鈦)等。此外,當使用金屬材料或合金材料(或者它們的氮化物)時,較佳為將其形成得薄到具有透光性。此外,可以將上述材料的疊層膜用作導電層。例如,藉由使用銀和鎂的合金與銦錫氧化物的疊層膜等,可以提高導電性,所以是較佳的。上述材料也可以用於構成顯示裝置的各種佈線及電極等導電層及發光器件所包括的導電層(被用作像素電極或共用電極的導電層)。
作為可用於各絕緣層的絕緣材料,例如可以舉出丙烯酸樹脂或環氧樹脂等樹脂、無機絕緣材料如氧化矽、氧氮化矽、氮氧化矽、氮化矽或氧化鋁等。
[顯示裝置100B] 圖14所示的顯示裝置100B與顯示裝置100A不同之處主要在於採用底部發射結構。注意,有時省略與顯示裝置100A同樣的部分的說明。
從發光器件發射的光射出到基板151一側。基板151較佳為使用對可見光的透過性高的材料。另一方面,用於基板152的材料的透光性沒有限制。
另外,在顯示裝置100B中,導電層126及導電層129包括透過可見光的材料且共用電極115包括反射可見光的材料。
較佳為在基板151與電晶體201間以及基板151與電晶體205間形成遮光層117。在圖14所示的例子中,基板151上設置有遮光層117,遮光層117上設置有絕緣層153,並且絕緣層153上設置有電晶體201、205等。
另外,在顯示裝置100B中,透過紅色光的彩色層132R及透過綠色光的彩色層132G設置在絕緣層215與絕緣層214間。彩色層132R的端部及彩色層132G的端部較佳為都與遮光層117重疊。與彩色層132R重疊的發光器件130的發光透過彩色層132R作為紅色光提取到顯示裝置100B的外部。與彩色層132G重疊的發光器件130的發光透過彩色層132G作為綠色光提取到顯示裝置100B的外部。注意,雖然未圖示,但是透過藍色光的彩色層132B也設置在絕緣層215與絕緣層214間且與彩色層132B重疊的發光器件130的發光透過彩色層132B作為藍色光提取到顯示裝置100B的外部。
在此,圖15A至圖15D示出顯示裝置100A及顯示裝置100B中的包括導電層126及層128和其周圍的區域138的剖面結構。
圖13A及圖14示出層128的頂面與導電層126的頂面大致一致的例子,但是本發明不侷限於此。例如,如圖15A所示,有時層128的頂面高於導電層126的頂面。此時,層128的頂面具有向中心平緩地膨脹的凸狀形狀。
另外,如圖15B所示,有時層128的頂面低於導電層126的頂面。此時,層128的頂面具有向中心平緩地凹陷的凹狀形狀。
另外,如圖15C所示,在層128的頂面高於導電層126的頂面時,有時層128的上部的寬度大於導電層126中的凹部的寬度。此時,有時層128的一部分覆蓋導電層126的大致平坦的區域的一部分。
另外,如圖15D所示,有時在圖15C所示的結構中層128還在頂面具有凹部。該凹部具有向中心平緩地凹陷的形狀。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
實施方式3 在本實施方式中,參照圖16至圖21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
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可以為高清晰的顯示裝置。因此,例如可以將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用作手錶型及手鐲型等資訊終端設備(可穿戴裝置)的顯示部以及頭戴顯示器等VR用設備及眼鏡型AR用設備等可戴在頭上的可穿戴裝置的顯示部。
在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發光器件採用串聯結構,所以低亮度的發光和高亮度的發光間的色度變化小。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各發光器件中的EL層被分離,所以即使是高清晰顯示裝置也可以抑制相鄰的子像素間的串擾的發生。因此,可以實現高清晰且顯示品質高的顯示裝置。
明確而言,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顯示部的清晰度較佳為1000ppi以上、2000ppi以上、3000ppi以上、5000ppi以上或6000ppi以上且為20000ppi以下或30000ppi以下。
[顯示模組] 圖16A是顯示模組280的立體圖。顯示模組280包括顯示裝置100C及FPC290。注意,顯示模組280所包括的顯示裝置不侷限於顯示裝置100C,也可以是將在後面說明的顯示裝置100D至顯示裝置100G中的任意個。
顯示模組280包括基板291及基板292。顯示模組280包括顯示部281。顯示部281是顯示模組280中的影像顯示區域,並可以看到來自設置在下述像素部284中的各像素的光。
圖16B是基板291一側的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基板291上層疊有電路部282、電路部282上的像素電路部283及該像素電路部283上的像素部284。此外,基板291的不與像素部284重疊的部分上設置有用來連接到FPC290的端子部285。端子部285與電路部282透過由多個佈線構成的佈線部286電連接。
像素部284包括週期性地排列的多個像素284a。在圖16B的右側示出一個像素284a的放大圖。像素284a中依次設置有發射紅色光的像素110R、發射綠色光的子像素110G及發射藍色光的子像素110B。關於可應用於像素部284的像素佈局,可以參照實施方式1。
像素電路部283包括週期性地排列的多個像素電路283a。
一個像素電路283a控制一個像素284a所包括的三個發光器件的發光。一個像素電路283a可以由三個控制一個發光器件的發光的電路構成。例如,像素電路283a可以採用對於一個發光器件至少具有一個選擇電晶體、一個電流控制用電晶體(驅動電晶體)和電容器的結構。此時,選擇電晶體的閘極被輸入閘極信號,源極被輸入源極信號。由此,實現主動矩陣型顯示裝置。
電路部282包括用於驅動像素電路部283的各像素電路283a的電路。例如,較佳為包括閘極線驅動電路和源極線驅動電路中的一者或兩者。此外,還可以具有運算電路、記憶體電路和電源電路等中的至少一個。
FPC290用作從外部向電路部282供給視訊信號或電源電位等的佈線。此外,也可以在FPC290上安裝IC。
顯示模組280可以採用像素部284的下側重疊設置有像素電路部283和電路部282中的一者或兩者的結構,所以可以使顯示部281具有極高的開口率(有效顯示面積比)。例如,顯示部281的開口率可以為40%以上且低於100%,較佳為50%以上且95%以下,更佳為60%以上且95%以下。此外,能夠極高密度地配置像素284a,由此可以使顯示部281具有極高的清晰度。例如,顯示部281較佳為以20000ppi以下或30000ppi以下且2000ppi以上、更佳為3000ppi以上、進一步較佳為5000ppi以上、更進一步較佳為6000ppi以上的清晰度配置像素284a。
這種高清晰的顯示模組280適合用於頭戴式顯示器等VR用設備或眼鏡型AR用設備。例如,因為顯示模組280具有極高清晰度的顯示部281,所以在透過透鏡觀看顯示模組280的顯示部的結構中,即使用透鏡放大顯示部也使用者看不到像素,由此可以實現具有高度沉浸感的顯示。此外,不侷限於此,顯示模組280還可以應用於具有相對較小型的顯示部的電子裝置。例如,適合用於手錶型裝置等可穿戴式電子裝置的顯示部。
[顯示裝置100C] 圖17A所示的顯示裝置100C包括基板301、發光器件130、彩色層132R、彩色層132G、彩色層132B、電容器240及電晶體310等。子像素110R包括發光器件130及彩色層132R,子像素110G包括發光器件130及彩色層132G,並且子像素110B包括發光器件130及彩色層132B。發光器件130可以發射白色光。在子像素110R中發光器件130的發光透過彩色層132R作為紅色光提取到顯示裝置100C的外部。同樣地,在子像素110G中發光器件130的發光透過彩色層132G作為綠色光提取到顯示裝置100C的外部。在子像素110B中發光器件130的發光透過彩色層132B作為藍色光提取到顯示裝置100C的外部。
發射各顏色光的子像素所包括的發光器件都採用相同結構,例如都可以採用發射白色光的結構。明確而言,發光器件所包括的EL層113可以具有相同的結構。另一方面,各發光器件所包括的EL層113被分離,所以可以抑制在發光器件間發生洩漏電流。由此,可以提高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
基板301相當於圖16A及圖16B中的基板291。從基板301到絕緣層255b的疊層結構相當於實施方式1中的具有電晶體的層101。
電晶體310是在基板301中具有通道形成區域的電晶體。作為基板301,例如可以使用如單晶矽基板等半導體基板。電晶體310包括基板301的一部分、導電層311、低電阻區域312、絕緣層313及絕緣層314。導電層311被用作閘極電極。絕緣層313位於基板301與導電層311之間,並被用作閘極絕緣層。低電阻區域312是基板301中摻雜有雜質的區域,並被用作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絕緣層314以覆蓋導電層311的側面的方式設置。
此外,在相鄰的兩個電晶體310之間,以嵌入基板301的方式設置有元件分離層315。
此外,以覆蓋電晶體310的方式設置有絕緣層261,並絕緣層261上設置有電容器240。
電容器240包括導電層241、導電層245及位於它們之間的絕緣層243。導電層241用作電容器240中的一個電極,導電層245用作電容器240中的另一個電極,並且絕緣層243用作電容器240的介電質。
導電層241設置在絕緣層261上,並嵌入絕緣層254中。導電層241透過嵌入絕緣層261中的插頭271與電晶體310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絕緣層243覆蓋導電層241而設置。導電層245設置在隔著絕緣層243與導電層241重疊的區域中。
以覆蓋電容器240的方式設置絕緣層255a且在絕緣層255a上設置絕緣層255b。
作為絕緣層255a及絕緣層255b的每一個,可以適當地使用氧化絕緣膜、氮化絕緣膜、氧氮化絕緣膜及氮氧化絕緣膜等的各種無機絕緣膜。作為絕緣層255a,較佳為使用氧化矽膜、氧氮化矽膜、氧化鋁膜等的氧化絕緣膜或氧氮化絕緣膜。作為絕緣層255b,較佳為使用氮化矽膜、氮氧化矽膜等的氮化絕緣膜或氮氧化絕緣膜。更明確而言,較佳為作為絕緣層255a使用氧化矽膜且作為絕緣層255b使用氮化矽膜。絕緣層255b較佳為被用作蝕刻保護膜。或者,也可以作為絕緣層255a使用氮化絕緣膜或氮氧化絕緣膜且作為絕緣層255b使用氧化絕緣膜或氧氮化絕緣膜。本實施方式示出絕緣層255b具有凹部的例子,但是絕緣層255b也可以不具有凹部。
絕緣層255b上設置有發光器件130。本實施方式示出發光器件130具有與圖1B所示的疊層結構同樣的結構的例子。像素電極111的側面及EL層113的側面各自被絕緣層125覆蓋且隔著絕緣層125與絕緣層127重疊。EL層113、絕緣層125及絕緣層127上設置有公共層114且公共層114上設置有共用電極115。
發光器件的像素電極111透過埋入於絕緣層255a及絕緣層255b中的插頭256、埋入於絕緣層254中的導電層241以及埋入於絕緣層261中的插頭271與電晶體310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絕緣層255b的頂面的高度和插頭256的頂面的高度一致或大致一致。作為插頭可以使用各種導電材料。
另外,發光器件130上設置有保護層131。保護層131上設置有彩色層132R、132G、132B。基板120由樹脂層122貼合在彩色層132R、132G、132B上。發光器件至基板120的組件的詳細內容可以參照實施方式1。基板120相當於圖16A中的基板292。
像素電極111的各頂面端部不被絕緣層覆蓋。因此,可以使相鄰的發光器件的間隔極小。因此,可以實現高清晰或高解析度的顯示裝置。
如圖17B及圖17C所示,也可以設置透鏡陣列133。藉由使用透鏡陣列133,可以集聚發光器件130發射的光。
在圖17B所示的例子中,在發光器件130上隔著保護層131設置彩色層132R、132G、132B,在彩色層132R、132G、132B上設置絕緣層134,並且在絕緣層134上設置透鏡陣列133。藉由在形成發光器件130的基板上直接形成彩色層132R、彩色層132G、彩色層132B及透鏡陣列133,可以提高發光器件與彩色層或透鏡陣列的位置對準的精度。
作為絕緣層134可以使用無機絕緣膜和有機絕緣膜中的一者或兩者。絕緣層134可以具有單層結構或疊層結構。作為絕緣層134,例如可以使用可用於保護層131的材料。由於發光器件的發光透過絕緣層134提取,所以絕緣層134較佳為對可見光具有高透過性。
在圖17B中,發光器件130的發光在經過彩色層之後經過透鏡陣列133而提取到顯示裝置的外部。藉由靠近發光器件和彩色層的位置,可以實現混色的抑制及視角特性的提高,所以是較佳的。另外,也可以在發光器件130上設置透鏡陣列133且在透鏡陣列133上設置彩色層。
圖17C示出設置有彩色層132R、彩色層132G、彩色層132B及透鏡陣列133的基板120由樹脂層122貼合在保護層131上的例子。藉由在基板120上設置彩色層132R、彩色層132G、彩色層132B及透鏡陣列133,可以提高它們的形成製程中的加熱處理的溫度。
在圖17C所示的例子中,以與基板120接觸的方式設置彩色層132R、132G、132B,以與彩色層132R、132G、132B接觸的方式設置絕緣層134,並且以與絕緣層134接觸的方式設置透鏡陣列133。
在圖17C中,發光器件130的發光在經過透鏡陣列133之後經過彩色層而提取到顯示裝置的外部。另外,也可以以與基板120接觸的方式設置透鏡陣列133,以與透鏡陣列133接觸的方式設置絕緣層134,並且以與絕緣層134接觸的方式設置彩色層。在此情況下,發光器件130的發光在經過彩色層之後經過透鏡陣列133而提取到顯示裝置的外部。
透鏡陣列133的凸面既可以朝向基板120側又可以朝向發光器件130側。
透鏡陣列133可以由無機材料和有機材料中的至少一個形成。例如,透鏡可以使用包含樹脂的材料。此外,可以將包含氧化物和硫化物中的至少一個的材料用於透鏡。作為透鏡陣列133,例如可以使用微透鏡陣列。透鏡陣列133既可以在基板上或發光器件上直接形成,又可以貼合另行形成的透鏡陣列。
[顯示裝置100D] 圖18所示的顯示裝置100D的與顯示裝置100C不同之處主要在於電晶體的結構。此外,在後述的顯示裝置的說明中,有時省略說明與先前說明的顯示裝置同樣的部分。
電晶體320是在形成通道的半導體層中使用金屬氧化物(也稱為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OS電晶體)。
電晶體320包括半導體層321、絕緣層323、導電層324、一對導電層325、絕緣層326及導電層327。
基板331相當於圖16A及圖16B中的基板291。從基板331到絕緣層255b的疊層結構相當於實施方式1中的具有電晶體的層101。作為基板331可以使用絕緣基板或半導體基板。
在基板331上設置有絕緣層332。絕緣層332用作障壁層,該障壁層防止水或氫等雜質從基板331擴散到電晶體320且防止氧從半導體層321向絕緣層332一側脫離。作為絕緣層332,例如可以使用與氧化矽膜相比氫或氧不容易擴散的膜諸如氧化鋁膜、氧化鉿膜、氮化矽膜等。
在絕緣層332上設置有導電層327,並以覆蓋導電層327的方式設置有絕緣層326。導電層327用作電晶體320的第一閘極電極,絕緣層326的一部分用作第一閘極絕緣層。絕緣層326中的至少接觸半導體層321的部分較佳為使用氧化矽膜等氧化物絕緣膜。絕緣層326的頂面較佳為被平坦化。
半導體層321設置在絕緣層326上。半導體層321較佳為含有具有半導體特性的金屬氧化物(也稱為氧化物半導體)膜。
一對導電層325接觸於半導體層321上並用作源極電極及汲極電極。
另外,以覆蓋一對導電層325的頂面及側面以及半導體層321的側面等的方式設置有絕緣層328,絕緣層328上設置有絕緣層264。絕緣層328被用作障壁層,該障壁層防止水或氫等雜質從絕緣層264等擴散到半導體層321以及氧從半導體層321脫離。作為絕緣層328,可以使用與上述絕緣層332同樣的絕緣膜。
絕緣層328及絕緣層264中設置有到達半導體層321的開口。該開口內部嵌入有接觸於絕緣層264、絕緣層328及導電層325的側面以及半導體層321的頂面的絕緣層323、以及導電層324。導電層324被用作第二閘極電極,絕緣層323被用作第二閘極絕緣層。
導電層324的頂面、絕緣層323的頂面及絕緣層264的頂面被進行平坦化處理以它們的高度都一致或大致一致,並以覆蓋它們的方式設置有絕緣層329及絕緣層265。
絕緣層264及絕緣層265被用作層間絕緣層。絕緣層329被用作障壁層,該障壁層防止水或氫等雜質從絕緣層265等擴散到電晶體320。絕緣層329可以使用與上述絕緣層328及絕緣層332同樣的絕緣膜。
與一對導電層325中的一方電連接的插頭274嵌入絕緣層265、絕緣層329及絕緣層264。在此,插頭274較佳為具有覆蓋絕緣層265、絕緣層329、絕緣層264及絕緣層328各自的開口的側面及導電層325的頂面的一部分的導電層274a以及與導電層274a的頂面接觸的導電層274b。此時,作為導電層274a,較佳為使用不容易擴散氫及氧的導電材料。
顯示裝置100D中的絕緣層254至基板120的結構與顯示裝置100C同樣。
[顯示裝置100E] 在圖19所示的顯示裝置100E中,層疊有通道形成於基板301中的電晶體310及形成通道的半導體層含有金屬氧化物的電晶體320。
以覆蓋電晶體310的方式設置有絕緣層261,並且絕緣層261上設置有導電層251。此外,以覆蓋導電層251的方式設置有絕緣層262,並且絕緣層262上設置有導電層252。導電層251及導電層252都被用作佈線。此外,以覆蓋導電層252的方式設置有絕緣層263及絕緣層332,並且絕緣層332上設置有電晶體320。此外,以覆蓋電晶體320的方式設置有絕緣層265,並在絕緣層265上設置有電容器240。電容器240與電晶體320透過插頭274電連接。
電晶體320可以用作構成像素電路的電晶體。此外,電晶體310可以用作構成像素電路的電晶體或構成用來驅動該像素電路的驅動電路(閘極線驅動電路、源極線驅動電路)的電晶體。此外,電晶體310及電晶體320可以用作構成運算電路或記憶體電路等各種電路的電晶體。
借助於這種結構,在發光器件正下不但可以形成像素電路還可以形成驅動電路等,因此與在顯示區域的周圍設置驅動電路的情況相比,可以使顯示裝置小型化。
[顯示裝置100F] 圖20所示的顯示裝置100F具有各自在半導體基板上形成通道的電晶體310A和電晶體310B的疊層結構。
顯示裝置100F具有設置有電晶體310B、電容器240及發光器件的基板301B與設置有電晶體310A的基板301A貼合在一起的結構。
在此,較佳為在基板301B的底面設置絕緣層345。另外,較佳為在設置在基板301A上的絕緣層261上設置絕緣層346。絕緣層345、346是被用作保護層的絕緣層,可以抑制雜質向基板301B及基板301A擴散。作為絕緣層345、346,可以使用可用於保護層131的無機絕緣膜。
基板301B設置有貫穿基板301B及絕緣層345的插頭343。在此,較佳為以覆蓋插頭343的側面的方式設置絕緣層344。絕緣層344是被用作保護層的絕緣層,可以抑制雜質向基板301B擴散。作為絕緣層344,可以使用可用於保護層131的無機絕緣膜。
另外,在基板301B的背面(與基板120側相反側的表面)側的絕緣層345的下方設置導電層342。導電層342較佳為以填埋於絕緣層335的方式設置。另外,導電層342和絕緣層335的底面較佳為被平坦化。在此,導電層342與插頭343電連接。
另一方面,基板301A在絕緣層346上設置有導電層341。導電層341較佳為以填埋於絕緣層336的方式設置。另外,導電層341和絕緣層336的底面較佳為被平坦化。
在導電層341與導電層342貼合在一起時,基板301A與基板301B電連接。在此,藉由提高由導電層342和絕緣層335形成的面以及由導電層341及絕緣層336形成的面的平坦性,可以良好地貼合導電層341與導電層342。
作為導電層341及導電層342,較佳為使用相同導電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包含選自Al、Cr、Cu、Ta、Ti、Mo、W中的元素的金屬膜或以上述元素為成分的金屬氮化物膜(氮化鈦膜、氮化鉬膜、氮化鎢膜)等。尤其是,作為導電層341及導電層342較佳為使用銅。由此,可以採用Cu-Cu(銅-銅)直接接合技術(使Cu(銅)的焊盤彼此連接來實現電導通的技術)。
[顯示裝置100G] 圖20示出在接合導電層341與導電層342時使用Cu-Cu直接接合技術的例子,但是本發明不侷限於此。如圖21所示,也可以在顯示裝置100G中由凸塊347接合導電層341與導電層342的結構。
如圖21所示,藉由在導電層341與導電層342間設置凸塊347,可以使導電層341與導電層342電連接。凸塊347例如可以使用包含金(Au)、鎳(Ni)、銦(In)、錫(Sn)等的導電材料形成。另外,有時作為凸塊347例如使用焊料。另外,也可以在絕緣層345與絕緣層346間設置黏合層348。另外,在設置凸塊347時也可以不設置絕緣層335及絕緣層336。
[顯示裝置100H] 圖22是顯示裝置100H的剖面圖。顯示裝置100H在基板301與基板120間設置有電晶體310、電晶體320a、電晶體320b、電容器240、發光器件130、彩色層132R、彩色層132G及連接部140等。發光器件130及連接部140設置在絕緣層255上。作為絕緣層255可以使用可用於絕緣層255a、255b的材料。絕緣層255可以具有絕緣層255a與絕緣層255b的疊層結構。絕緣層255與基板120由密封劑361貼合在一起。作為密封劑361可以使用可用於黏合層142的材料。
顯示裝置100H所包括的發光器件130可以發射白色光。並且,藉由以具有與發光器件130重疊的區域的方式設置彩色層,顯示裝置100H可以進行全彩色顯示。圖22示出設置在顯示裝置100H中的彩色層中的透過紅色光的彩色層132R以及透過綠色光的彩色層132G。另外,圖22示出與彩色層132R重疊的發光器件130以及與彩色層132G重疊的發光器件130。另外,在圖22中以虛線示出彩色層132R與彩色層132G重疊的區域。
發光器件130所包括的像素電極111與電晶體320b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以及電容器240所包括的導電層245電連接。電容器240所包括的導電層241與電晶體320a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電晶體320a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與電晶體310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
電晶體320a及電晶體320b可以具有與電晶體320同樣的結構。換言之,電晶體320例如可以為OS電晶體。
連接部140所包括的導電層123透過絕緣層354上的佈線355a等與絕緣層255上的導電層351a電連接。導電層351a透過連接層242a與FPC172a電連接。如上所述,共用電極115與導電層123電連接,所以共用電極115透過導電層123、佈線355a、導電層351a及連接層242a等與FPC172a電連接。由此,共用電極115從顯示裝置100H的外部透過FPC172a等被供應電源電位等的電位。
導電層351a的端部被犧牲層353a覆蓋。另外,犧牲層353a上依次層疊有絕緣層125a及絕緣層127a。
電晶體320b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透過設置在絕緣層354上的佈線355b等與絕緣層255上的導電層351b電連接。導電層351b透過連接層242b與FPC172b電連接。如此,電晶體320b的源極和汲極的中的另一個透過佈線355b、導電層351b及連接層242b等與FPC172b電連接。由此,電晶體320b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從顯示裝置100H的外部透過FPC172b等被供應電源電位等的電位。
在此,被供應到FPC172a的電位以及被供應到FPC172b的電位可以為彼此不同的電位。例如,可以對FPC172a供應高電位且對FPC172b供應低電位。或者,可以對FPC172a供應低電位且對FPC172b供應高電位。如此,可以使電流流過發光器件130而使發光器件130發光。
導電層351b的端部被犧牲層353b覆蓋。另外,犧牲層353b上依次層疊有絕緣層125b及絕緣層127b。
連接層242a及連接層242b可以具有與連接層242同樣的結構,例如可以使用ACF。另外,犧牲層353a及犧牲層353b各自可以具有犧牲層118與犧牲層119的疊層結構(參照圖6C)。再者,絕緣層125a及絕緣層125b包括與絕緣層125同樣的材料,絕緣層127a及絕緣層127b包括與絕緣層127同樣的材料。
導電層351a及導電層351b可以使用與像素電極111及導電層123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製程形成。
連接部140設置在設置有發光器件130的顯示部與密封劑361間。另一方面,導電層351a、連接層242a、FPC172a、犧牲層353a、絕緣層125a及絕緣層127a設置在密封劑361的外側(與顯示部相反一側)。另外,導電層351b、連接層242b、FPC172b、犧牲層353b、絕緣層125b及絕緣層127b設置在密封劑361的外側(與顯示部相反一側)。導電層351a、導電層351b、連接層242a、連接層242b、FPC172a、FPC172b、犧牲層353a、犧牲層353b、絕緣層125a、絕緣層125b、絕緣層127a及絕緣層127b具有不與基板120重疊的區域。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
實施方式4 在本實施方式中,對能夠用於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發光器件進行說明。
如圖23A所示,發光器件在一對電極(下部電極772、上部電極788)間包括EL層786。EL層786可以由層4420、發光層4411、層4430等的多個層構成。層4420例如可以包括含有電子注入性高的物質的層(電子注入層)及含有電子傳輸性高的物質的層(電子傳輸層)等。發光層4411例如包含發光性化合物。層4430例如可以包括含有電洞注入性高的物質的層(電洞注入層)及含有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的層(電洞傳輸層)。
包括設置在一對電極間的層4420、發光層4411及層4430的結構可以被用作單一的發光單元,在本說明書中將圖23A的結構稱為單結構。
另外,圖23B示出圖23A所示的發光器件所包括的EL層786的變形例子。明確而言,圖23B所示的發光器件包括下部電極772上的層4431、層4431上的層4432、層4432上的發光層4411、發光層4411上的層4421、層4421上的層4422以及層4422上的上部電極788。例如,在下部電極772被用作陽極且上部電極788被用作陰極時,層4431被用作電洞注入層,層4432被用作電洞傳輸層,層4421被用作電子傳輸層,並且層4422被用作電子注入層。或者,在下部電極772被用作陰極且上部電極788被用作陽極時,層4431被用作電子注入層,層4432被用作電子傳輸層,層4421被用作電洞傳輸層,並且層4422被用作電洞注入層。藉由採用上述層結構,可以將載子高效地注入到發光層4411,由此可以提高發光層4411內的載子的再結合的效率。
此外,如圖23C、圖23D所示,層4420與層4430之間設置有多個發光層(發光層4411、發光層4412、發光層4413)的結構也是單結構的變形例子。
另外,如圖23E及圖23F所示,在本說明書中多個發光單元(EL層786a、EL層786b)隔著電荷產生層4440串聯連接的結構被稱為串聯結構。另外,也可以將串聯結構稱為疊層結構。藉由採用串聯結構,可以實現能夠以高亮度發光的發光器件。
在圖23C及圖23D中,也可以將發射相同顏色的光的發光材料,甚至為相同發光材料用於發光層4411、發光層4412及發光層4413。例如,也可以將發射藍色光的發光材料用於發光層4411、發光層4412及發光層4413。作為圖23D所示的層785,也可以設置顏色轉換層。
另外,也可以將發射彼此不同顏色的光的發光材料用於發光層4411、發光層4412及發光層4413。在發光層4411、發光層4412及發光層4413各自所發射的光處於補色關係時,可以得到白色發光。作為圖23D所示的層785,也可以設置濾色片(也被稱為彩色層)。在白色光透過濾色片時,可以得到所希望的顏色的光。
另外,在圖23E、圖23F中,也可以將發射相同顏色的光的發光材料,甚至為相同發光材料用於發光層4411及發光層4412。或者,也可以將發射不同顏色的光的發光材料用於發光層4411及發光層4412。在發光層4411所發射的光及發光層4412所發射的光處於補色關係時,可以得到白色發光。圖23F示出還設置層785的例子。作為層785可以使用顏色轉換層和濾色片(彩色層)中的一者或兩者。
注意,在圖23C、圖23D、圖23E及圖23F中,如圖23B所示,層4420及層4430也可以具有由兩層以上的層構成的疊層結構。
將按每個發光器件分別形成發光顏色(例如,藍色(B)、綠色(G)及紅色(R))的結構稱為SBS(Side By Side)結構。
發光器件的發光顏色根據構成EL層786的材料而可以為紅色、綠色、藍色、青色、洋紅色、黃色或白色等。此外,當發光器件具有微腔結構時,可以進一步提高顏色純度。
白色發光器件較佳為具有發光層包含兩種以上的發光物質的結構。為了得到白色發光,選擇兩個發光物質的發光處於補色關係的發光物質或者兩個以上的發光物質的發光組合而得到白色的發光物質即可。例如,在使用兩個發光層得到白色發光時,藉由使兩個發光層的發光顏色處於補色關係,可以得到在發光器件整體上以白色發光的發光器件。此外,在使用三個以上的發光層得到白色發光的情況下,三個以上的發光層的各發光顏色組合而得到在發光器件整體上以白色發光的結構即可。
發光層較佳為包含每個發光呈現R(紅)、G(綠)、B(藍)、Y(黃)、O(橙)等的兩種以上的發光物質。或者,較佳為包含每個發光包含R、G、B中的兩種以上的光譜成分的兩種以上的發光物質。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
實施方式5 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圖24至圖27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進行說明。
本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在顯示部中包括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容易實現高清晰化及高解析度化。因此,可以用於各種電子裝置的顯示部。
作為電子裝置,例如除了電視機、桌上型或膝上型個人電腦、用於電腦等的顯示器、數位看板、彈珠機等大型遊戲機等具有較大的螢幕的電子裝置以外,還可以舉出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數位相框、行動電話機、可攜式遊戲機、可攜式資訊終端、音頻再生裝置等。
特別是,因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可以提高清晰度,所以可以適當地用於包括較小的顯示部的電子裝置。作為這種電子裝置可以舉出手錶型及手鐲型資訊終端設備(可穿戴裝置)、可戴在頭上的可穿戴裝置等諸如頭戴顯示器等VR用設備、眼鏡型AR用設備及MR用設備等。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較佳為具有極高的解析度諸如HD(像素數為1280×720)、FHD(像素數為1920×1080)、WQHD(像素數為2560×1440)、WQXGA (像素數為2560×1600)、4K(像素數為3840×2160)、8K(像素數為7680×4320)等。尤其是,較佳為設定為4K、8K或其以上的解析度。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的像素密度(清晰度)較佳為100ppi以上,較佳為300ppi以上,更佳為500ppi以上,進一步較佳為1000ppi以上,更進一步較佳為2000ppi以上,更進一步較佳為3000ppi以上,還進一步較佳為5000ppi以上,進一步較佳為7000ppi以上。藉由使用上述的具有高解析度和高清晰度中的一者或兩者的顯示裝置,在可攜式或家用等的個人用途的電子裝置中可以進一步提高真實感及縱深感等。此外,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螢幕比例(縱橫比)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顯示裝置可以適應1:1(正方形)、4:3、16:9、16:10等各種螢幕比例。
本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也可以包括感測器(該感測器具有測量如下因素的功能:力、位移、位置、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轉速、距離、光、液、磁、溫度、化學物質、聲音、時間、硬度、電場、電流、電壓、電力、輻射線、流量、濕度、傾斜度、振動、氣味或紅外線)。
本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可以具有各種功能。例如,可以具有如下功能:將各種資訊(靜態影像、動態影像、文字影像等)顯示在顯示部上的功能;觸控面板的功能;顯示日曆、日期或時間等的功能;執行各種軟體(程式)的功能;進行無線通訊的功能;讀出儲存在存儲介質中的程式或資料的功能;等。
使用圖24A至圖24D說明可戴在頭上的可穿戴裝置的一個例子。這些可穿戴裝置具有顯示AR內容的功能和顯示VR內容的功能中的一者或兩者。此外,這些可穿戴裝置也可以具有除了AR、VR以外還顯示SR或MR的內容的功能。當電子裝置具有顯示AR、VR、SR、MR等的內容的功能時,可以提高使用者的沉浸感。
圖24A所示的電子裝置700A以及圖24B所示的電子裝置700B都包括一對顯示面板751、一對外殼721、通訊部(未圖示)、一對安裝部723、控制部(未圖示)、成像部(未圖示)、一對光學構件753、邊框757以及一對鼻墊758。
顯示面板751可以應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因此,可以實現能夠進行清晰度極高的顯示的電子裝置。
電子裝置700A及電子裝置700B都可以將由顯示面板751顯示的影像投影於光學構件753中的顯示區域756。因為光學構件753具有透光性,所以使用者可以與透過光學構件753看到的透過影像重疊地看到顯示於顯示區域的影像。因此,電子裝置700A及電子裝置700B都是能夠進行AR顯示的電子裝置。
電子裝置700A及電子裝置700B上作為成像部也可以設置有能夠拍攝前方的照相機。另外,藉由在電子裝置700A及電子裝置700B設置陀螺儀感測器等的加速度感測器,可以檢測使用者的頭部朝向並將對應該方向的影像顯示在顯示區域756上。
通訊部具有無線通訊裝置,藉由該無線通訊裝置可以供應影像信號等。另外,代替無線通訊裝置或者除了無線通訊裝置以外還可以包括能夠連接供應影像信號及電源電位的電纜的連接器。
另外,電子裝置700A以及電子裝置700B設置有電池,可以以無線方式和有線方式中的一者或兩者進行充電。
外殼721也可以設置有觸控感測器模組。觸控感測器模組具有檢測外殼721的外側的面是否被觸摸的功能。藉由觸控感測器模組,可以檢測使用者的點按操作或滑動操作等而執行各種處理。例如,藉由點按操作可以執行動態影像的暫時停止或再生等的處理,藉由滑動操作可以執行快進、快退等的處理等。另外,藉由在兩個外殼721的每一個設置觸控感測器模組,可以擴大操作範圍。
作為觸控感測器模組,可以使用各種觸控感測器。例如,可以採用靜電電容方式、電阻膜方式、紅外線方式、電磁感應方式、表面聲波式、光學方式等各種方式。尤其是,較佳為將靜電電容方式或光學方式的感測器應用於觸控感測器模組。
在使用光學方式的觸控感測器時,作為受光器件(也稱為受光元件)可以使用光電轉換器件(也稱為光電轉換元件)。在光電轉換器件的活性層中可以使用無機半導體和有機半導體中的一者或兩者。
圖24C所示的電子裝置800A以及圖24D所示的電子裝置800B都包括一對顯示部820、外殼821、通訊部822、一對安裝部823、控制部824、一對成像部825以及一對透鏡832。
顯示部820可以應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因此,可以實現能夠進行清晰度極高的顯示的電子裝置。由此,使用者可以感受高沉浸感。
顯示部820設置在外殼821內部的透過透鏡832能看到的位置上。另外,藉由在一對顯示部820的每一個上顯示不同影像,可以進行利用視差的三維顯示。
可以將電子裝置800A以及電子裝置800B都稱為面向VR的電子裝置。裝上電子裝置800A或電子裝置800B的使用者透過透鏡832能看到顯示在顯示部820上的影像。
電子裝置800A及電子裝置800B較佳為具有一種機構,其中能夠調整透鏡832及顯示部820的左右位置,以根據使用者的眼睛的位置使透鏡832及顯示部820位於最合適的位置上。此外,較佳為具有一種機構,其中藉由改變透鏡832及顯示部820之間的距離來調整焦點。
使用者可以使用安裝部823將電子裝置800A或電子裝置800B裝在頭上。在圖24C等中,例示出安裝部823具有如眼鏡的鏡腳(也稱為鉸鏈、腳絲等)那樣的形狀,但是不侷限於此。只要使用者能夠裝上,安裝部823就例如可以具有頭盔型或帶型的形狀。
成像部825具有取得外部的資訊的功能。可以將成像部825所取得的資料輸出到顯示部820。在成像部825中可以使用影像感測器。另外,也可以設置多個攝像頭以能夠對應望遠、廣角等多種視角。
注意,在此示出包括成像部825的例子,設置能夠測量出與物件的距離的測距感測器(以下,也稱為檢測部)即可。換言之,成像部825是檢測部的一個實施方式。作為檢測部例如可以使用影像感測器或雷射雷達(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等距離影像感測器。藉由使用由攝像頭取得的影像以及由距離影像感測器取得的影像,可以取得更多的資訊,可以實現精度更高的姿態操作。
電子裝置800A也可以包括被用作骨傳導耳機的振動機構。例如,作為顯示部820、外殼821和安裝部823中的任一個或多個可以採用包括該振動機構的結構。由此,不需要另行設置頭戴式耳機、耳機或揚聲器等音響設備,而只裝上電子裝置800A就可以享受影像和聲音。
電子裝置800A以及電子裝置800B也可以都包括輸入端子。可以將供應來自影像輸出設備等的影像信號以及用於對設置在電子裝置內的電池進行充電的電力等的電纜連線到輸入端子。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也可以具有與耳機750進行無線通訊的功能。耳機750包括通訊部(未圖示),並具有無線通訊功能。耳機750藉由無線通訊功能可以從電子裝置接收資訊(例如聲音資料)。例如,圖24A所示的電子裝置700A具有藉由無線通訊功能將資訊發送到耳機750的功能。另外,例如圖24C所示的電子裝置800A具有藉由無線通訊功能將資訊發送到耳機750的功能。
另外,電子裝置也可以包括耳機部。圖24B所示的電子裝置700B包括耳機部727。例如,可以採用以有線方式連接耳機部727和控制部的結構。連接耳機部727和控制部的佈線的一部分也可以配置在外殼721或安裝部723的內部。
同樣,圖24D所示的電子裝置800B包括耳機部827。例如,可以採用以有線方式連接耳機部827和控制部824的結構。連接耳機部827和控制部824的佈線的一部分也可以配置在外殼821或安裝部823的內部。另外,耳機部827和安裝部823也可以包括磁鐵。由此,可以用磁力將耳機部827固定到安裝部823,收納變得容易,所以是較佳的。
電子裝置也可以包括能夠與耳機或頭戴式耳機等連接的聲音輸出端子。另外,電子裝置也可以包括聲音輸入端子和聲音輸入機構中的一者或兩者。作為聲音輸入機構,例如可以使用麥克風等收音裝置。藉由將聲音輸入機構設置到電子裝置,可以使電子裝置具有所謂的耳麥的功能。
如此,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眼鏡型(電子裝置700A以及電子裝置700B等)和護目鏡型(電子裝置800A以及電子裝置800B等)的兩者都是較佳的。
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可以以有線或無線方式將資訊發送到耳機。
圖25A所示的電子裝置6500是可以被用作智慧手機的可攜式資訊終端設備。
電子裝置6500包括外殼6501、顯示部6502、電源按鈕6503、按鈕6504、揚聲器6505、麥克風6506、照相機6507及光源6508等。顯示部6502具有觸控面板功能。
顯示部6502可以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
圖25B是包括外殼6501的麥克風6506一側的端部的剖面示意圖。
外殼6501的顯示面一側設置有具有透光性的保護構件6510,被外殼6501及保護構件6510包圍的空間內設置有顯示面板6511、光學構件6512、觸控感測器面板6513、印刷電路板6517、電池6518等。
顯示面板6511、光學構件6512及觸控感測器面板6513使用黏合層(未圖示)固定到保護構件6510。
在顯示部6502的外側的區域中,顯示面板6511的一部分疊回,且該疊回部分連接有FPC6515。FPC6515安裝有IC6516。FPC6515與設置於印刷電路板6517的端子連接。
顯示面板6511可以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撓性顯示器。由此,可以實現極輕量的電子裝置。此外,由於顯示面板6511極薄,所以可以在抑制電子裝置的厚度的情況下安裝大容量的電池6518。此外,藉由折疊顯示面板6511的一部分以在像素部的背面設置與FPC6515的連接部,可以實現窄邊框的電子裝置。
圖25C示出電視機的一個例子。在電視機7100中,外殼7101中組裝有顯示部7000。在此示出利用支架7103支撐外殼7101的結構。
可以對顯示部7000適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
可以藉由利用外殼7101所具備的操作開關以及另外提供的遙控器7111進行圖25C所示的電視機7100的操作。或者,也可以在顯示部7000中具備觸控感測器,也可以藉由用指頭等觸摸顯示部7000進行電視機7100的操作。另外,也可以在遙控器7111中具備顯示從該遙控器7111輸出的資料的顯示部。藉由利用遙控器7111所具備的操作鍵或觸控面板,可以進行頻道及音量的操作,並可以對顯示在顯示部7000上的影像進行操作。
另外,電視機7100具備接收機及數據機等。可以藉由利用接收機接收一般的電視廣播。再者,藉由數據機連接到有線或無線方式的通訊網路,從而進行單向(從發送者到接收者)或雙向(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或接收者之間等)的資訊通訊。
圖25D示出筆記型個人電腦的一個例子。筆記型個人電腦7200包括外殼7211、鍵盤7212、指向裝置7213、外部連接埠7214等。在外殼7211中組裝有顯示部7000。
可以對顯示部7000適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
圖25E和圖25F示出數位看板的一個例子。
圖25E所示的數位看板7300包括外殼7301、顯示部7000及揚聲器7303等。此外,還可以包括LED燈、操作鍵(包括電源開關或操作開關)、連接端子、各種感測器、麥克風等。
圖25F示出設置於圓柱狀柱子7401上的數位看板7400。數位看板7400包括沿著柱子7401的曲面設置的顯示部7000。
在圖25E和圖25F中,可以將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用於顯示部7000。
顯示部7000越大,一次能夠提供的資訊量越多。顯示部7000越大,越容易吸引人的注意,例如可以提高廣告宣傳效果。
藉由將觸控面板用於顯示部7000,不僅可以在顯示部7000上顯示靜態影像或動態影像,使用者還能夠直覺性地進行操作,所以是較佳的。另外,在用於提供路線資訊或交通資訊等資訊的用途時,可以藉由直覺性的操作提高易用性。
如圖25E和圖25F所示,數位看板7300或數位看板7400較佳為可以藉由無線通訊與使用者所攜帶的智慧手機等資訊終端設備7311或資訊終端設備7411聯動。例如,顯示在顯示部7000上的廣告資訊可以顯示在資訊終端設備7311或資訊終端設備7411的螢幕上。此外,藉由操作資訊終端設備7311或資訊終端設備7411,可以切換顯示部7000的顯示。
此外,可以在數位看板7300或數位看板7400上以資訊終端設備7311或資訊終端設備7411的螢幕為操作單元(控制器)執行遊戲。由此,不特定多個使用者可以同時參加遊戲,享受遊戲的樂趣。
圖26A至圖26G所示的電子裝置包括外殼9000、顯示部9001、揚聲器9003、操作鍵9005(包括電源開關或操作開關)、連接端子9006、感測器9007(該感測器具有測量如下因素的功能:力、位移、位置、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轉速、距離、光、液、磁、溫度、化學物質、聲音、時間、硬度、電場、電流、電壓、電力、輻射線、流量、濕度、傾斜度、振動、氣味或紅外線)、麥克風9008等。
在圖26A至圖26G中,可以將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用於顯示部9001。
圖26A至圖26G所示的電子裝置具有各種功能。例如,可以具有如下功能:將各種資訊(靜態影像、動態影像及文字影像等)顯示在顯示部上的功能;觸控面板的功能;顯示日曆、日期或時間等的功能;藉由利用各種軟體(程式)控制處理的功能;進行無線通訊的功能;讀出儲存在存儲介質中的程式或資料並進行處理的功能;等。注意,電子裝置的功能不侷限於上述功能,而可以具有各種功能。電子裝置可以包括多個顯示部。另外,也可以在電子裝置中設置照相機等而使其具有如下功能:拍攝靜態影像或動態影像,且將所拍攝的影像儲存在存儲介質(外部存儲介質或內置於照相機的存儲介質)中的功能;將所拍攝的影像顯示在顯示部上的功能;等。
下面,詳細地說明圖26A至圖26G所示的電子裝置。
圖26A是示出可攜式資訊終端9101的立體圖。可以將可攜式資訊終端9101例如用作智慧手機。注意,在可攜式資訊終端9101中,也可以設置揚聲器9003、連接端子9006、感測器9007等。另外,作為可攜式資訊終端9101,可以將文字或影像資訊顯示在其多個面上。在圖26A中示出三個圖示9050的例子。另外,可以將以虛線的矩形示出的資訊9051顯示在顯示部9001的其他面上。作為資訊9051的一個例子,可以舉出提示收到電子郵件、SNS或電話等的資訊;電子郵件或SNS等的標題;電子郵件或SNS等的發送者姓名;日期;時間;電池餘量;以及電波強度等。或者,可以在顯示有資訊9051的位置上顯示圖示9050等。
圖26B是示出可攜式資訊終端9102的立體圖。可攜式資訊終端9102具有將資訊顯示在顯示部9001的三個以上的面上的功能。在此,示出資訊9052、資訊9053、資訊9054分別顯示於不同的面上的例子。例如,在將可攜式資訊終端9102放在上衣口袋裡的狀態下,使用者能夠確認顯示在從可攜式資訊終端9102的上方看到的位置上的資訊9053。例如,使用者可以確認到該顯示而無需從口袋裡拿出可攜式資訊終端9102,由此能夠判斷是否接電話。
圖26C是示出平板終端9103的立體圖。平板終端9103例如可以執行行動電話、電子郵件及文章的閱讀和編輯、播放音樂、網路通訊、電腦遊戲等各種應用軟體。平板終端9103在外殼9000的正面包括顯示部9001、照相機9002、麥克風9008及揚聲器9003,在外殼9000的左側面包括用作操作用按鈕的操作鍵9005,並且在底面包括連接端子9006。
圖26D是示出手錶型可攜式資訊終端9200的立體圖。可以將可攜式資訊終端9200例如用作智慧手錶(註冊商標)。另外,顯示部9001的顯示面彎曲,可沿著其彎曲的顯示面進行顯示。此外,可攜式資訊終端9200例如藉由與可進行無線通訊的耳麥相互通訊可以進行免提通話。此外,藉由利用連接端子9006,可攜式資訊終端9200可以與其他資訊終端進行資料傳輸或進行充電。充電也可以藉由無線供電進行。
圖26E至圖26G是示出可以折疊的可攜式資訊終端9201的立體圖。另外,圖26E是將可攜式資訊終端9201展開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6G是折疊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6F是從圖26E的狀態和圖26G的狀態中的一個轉換成另一個時中途的狀態的立體圖。可攜式資訊終端9201在折疊狀態下可攜性好,而在展開狀態下因為具有無縫拼接較大的顯示區域所以顯示的瀏覽性強。可攜式資訊終端9201所包括的顯示部9001被由鉸鏈9055連結的三個外殼9000支撐。顯示部9001例如可以在曲率半徑0.1mm以上且150mm以下的範圍彎曲。
圖27A所示的個人電腦2800包括外殼2801、外殼2802、顯示部2803、鍵盤2804以及指向裝置2805等。外殼2801內側設有二次電池2807,外殼2802內側設有二次電池2806。顯示部2803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且被用作觸控面板。如圖27B所示,個人電腦2800可以拆開外殼2801和外殼2802,以只將外殼2802用作平板終端。
在圖27C所示的個人電腦的變形例子中,撓性顯示器應用於顯示部2803中。二次電池2806藉由作為外包裝體使用具有撓性的薄膜而可以實現可彎曲的二次電池。由此,如圖27C所示,可以折疊外殼2802、顯示部2803及二次電池2806而使用。此時,如圖27C所示,也可以將顯示部2803的一部分用作鍵盤。
此外,既可如圖27D所示那樣以使顯示部2803位於內側的方式折疊外殼2802,又可如圖27E所示那樣以使顯示部2803位於外側的方式折疊外殼2802。
圖27F是示出車輛的方向盤的立體圖。方向盤41包括鋼圈42、輪轂(hub)43、輻條44及轉軸(shaft)45等。輪轂43的表面設置有顯示部20。可以將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應用於顯示部20。三個輻條44中的位於下側、左側及右側的輻條44分別設置有受發光部20b、多個受發光部20c及多個受發光部20d。藉由使手35的指頭放在受發光部20b上,可以取得駕駛者的指紋資訊而使用該資訊進行識別。另外,藉由觸摸受發光部20c及受發光部20d等,可以操作車輛所包括的導航系統、音訊系統及通話系統等。另外,可以進行各種操作諸如室內鏡的調整、後視鏡的調整、車內照明的電源開關操作及亮度調整以及窗戶的開閉操作等。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 實施例
在本實施例中,示出對顯示裝置的低亮度的顯示和高亮度的顯示進行比較的結果。
在本實施例中,準備顯示裝置A、顯示裝置B、顯示裝置C及顯示裝置D的四個顯示裝置。
顯示裝置A採用組合串聯結構的發光器件和濾色片的結構,其中顯示部(也被稱為顯示區域)的對角為0.95英寸,清晰度為3078ppi,像素排列採用RGB三種顏色的條紋排列(參照圖1A)。另外,顯示裝置A對串擾制定對策,明確而言形成厚度258nm的像素電極。
顯示裝置B採用組合單結構的發光器件和濾色片的結構,其中顯示部的對角為0.7英寸,清晰度為3256ppi,像素排列為RGB三種顏色的Delta排列(參照圖9D、圖9E)。
顯示裝置C採用組合單結構的發光器件和濾色片的結構,其中顯示部的對角為0.43英寸,清晰度為3256ppi,像素排列採用RGB三種顏色的條紋排列。
在顯示裝置D中,顯示部的對角為0.99英寸,清晰度為2731ppi,像素排列為RGB的三種顏色的條紋排列,使用SBS結構的發光器件。換言之,按每種發光顏色分別製造發光器件,發射藍色光的子像素設置有包括發射藍色光的發光層的發光器件,發射綠色光的子像素設置有包括發射綠色光的發光層的發光器件,並且發射紅色光的子像素設置有包括發射紅色光的發光層的發光器件。另外,顯示裝置D對串擾制定對策,明確而言藉由光微影法將EL層的一部分加工為島狀。
使用分光輻射亮度計(拓普康公司製造的SR-LEDW-5N)測量使各顯示裝置顯示紅色(R)、綠色(G)及藍色(B)時的色度及發射光譜。另外,還測量使各顯示裝置顯示黑色(BK)時的發射光譜。在顯示各顏色時,採用高亮度條件和低亮度條件的兩個條件。
作為高亮度條件,使用當在顯示部以亮度100cd/m 2進行白色顯示時的紅色、綠色及藍色的各亮度的值。換言之,在高亮度條件下,以高於0cd/m 2且低於100cd/m 2的範圍中的任意值顯示紅色、綠色和藍色中的一個顏色。
作為低亮度條件,使用當在顯示部以亮度1cd/m 2進行白色顯示時的紅色、綠色及藍色的各亮度的值。換言之,在低亮度條件下,以高於0cd/m 2且低於1cd/m 2的範圍中的任意值顯示紅色、綠色和藍色中的一個顏色。
圖28A示出顯示裝置A的高亮度條件(A_100cd/m 2)下的色度和低亮度條件(A_1cd/m 2)下的色度。
圖28B示出顯示裝置B的高亮度條件(B_100cd/m 2)下的色度和低亮度條件(B_1cd/m 2)下的色度。
圖28C示出顯示裝置C的高亮度條件(C_100cd/m 2)下的色度和低亮度條件(C_1cd/m 2)下的色度。
圖32示出顯示裝置D的高亮度條件(D_100cd/m 2)下的色度和低亮度條件(D_1cd/m 2)下的色度。
在圖28A至圖28C及圖32中,還標繪示出DCI-P3(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 P3)規格的色域。
如圖28A所示,顯示裝置A在顯示紅色、綠色和藍色中的哪一種顏色時在兩個條件間色度幾乎沒有變化。顯示裝置A的DCI-P3覆蓋率幾乎沒有變化,在高亮度條件下為88.1%,低亮度條件下為86.1%,由此可知色純度無論亮度如何都非常高。
如圖28B所示,顯示裝置B在低亮度條件下在紅色一側的色度變化。因此,可認為:有可能在顯示裝置B中,不是發生串擾(非意圖的發光器件發光)而是在要發光的發光器件中發光顏色變為紅色一側。顯示裝置B中的DCI-P3覆蓋率在高亮度條件下為69.0%而在低亮度條件下為22.6%,由此可知DCI-P3覆蓋率大幅度地減少。
如圖28C所示,顯示裝置C在低亮度條件下在黃色一側的色度變化。在顯示裝置C中,RGB的色度都變化,所以可認為發生串擾。另外,藍色的單色顯示時的變化很大,所以可認為有可能在要發射藍色光的發光器件中發光顏色變化。顯示裝置C中的DCI-P3覆蓋率在高亮度條件下為88.3%而在低亮度條件下為8.9%,由此可知DCI-P3覆蓋率大幅度地減少。
如圖32所示,顯示裝置D在顯示紅色、綠色和藍色中的哪一種顏色時在兩個條件間色度幾乎沒有變化。顯示裝置D的DCI-P3覆蓋率幾乎沒有變化,在高亮度條件下為99.7%,低亮度條件下為99.3%,由此可知色純度無論亮度如何都非常高。
圖29A及圖29B示出顯示裝置A的分光輻射亮度(單位:W/sr/m 2/nm)的波長依賴性。圖29A示出高亮度條件下的發射光譜,圖29B示出低亮度條件下的發射光譜。
圖30A及圖30B示出顯示裝置B的分光輻射亮度(單位:W/sr/m 2/nm)的波長依賴性。圖30A示出高亮度條件下的發射光譜,圖30B示出低亮度條件下的發射光譜。
圖31A及圖31B示出顯示裝置C的分光輻射亮度(單位:W/sr/m 2/nm)的波長依賴性。圖31A示出高亮度條件下的發射光譜,圖31B示出低亮度條件下的發射光譜。
圖33A及圖33B示出顯示裝置D的分光輻射亮度(單位:W/sr/m 2/nm)的波長依賴性。圖33A示出高亮度條件下的發射光譜,圖33B示出低亮度條件下的發射光譜。
從圖29A及圖29B可知:顯示裝置A在高亮度條件和低亮度條件的兩個條件下都不發生混色。明確而言,顯示裝置A在低亮度條件下也在進行紅色(R)顯示時只有紅色的子像素所包括的發光器件發光而提取紅色光。同樣地,可知:當在低亮度條件下進行綠色(G)顯示時,只有綠色的子像素所包括的發光器件發光而提取綠色光。另外,可知:當在低亮度條件下進行藍色(B)顯示時,只有藍色的子像素所包括的發光器件發光而提取藍色光。另外,在進行黑色(BK)顯示時,在高亮度條件和低亮度條件的兩個條件下幾乎沒有確認發光。
在顯示裝置A中使用串聯結構的發光器件且對串擾制定對策。因此,可知:使亮度變化也顯示顏色的變化極少且串擾現象也被抑制。顯示裝置A的清晰度為3000ppi以上非常高但確認不到串擾,可知可得到非常高顯示品質。
可以說顯示裝置A具有如下結構:在將使顯示部以第一亮度進行藍色顯示時的發射光譜中的400nm以上且低於500nm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一發光峰的強度為1時,該發射光譜中的50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二發光峰的強度為0.5以下。在此,第一亮度為高於0cd/m 2且低於1cd/m 2的範圍中的任意值。
從圖30A可知:顯示裝置B的發光器件以在高亮度條件下保持RGB的顏色平衡的方式設計。另一方面,從圖30B可知:在顯示裝置B中,在低亮度條件下紅色發光強。由此,可認為色度在低亮度條件和高亮度條件間變化。
明確而言,顯示裝置B在以低亮度條件進行紅色(R)顯示時主要確認到紅色的發光。另外,在以低亮度條件進行綠色(G)顯示時除了綠色的發光以外還確認到紅色的發光,由此可知發生混色。如圖28B所示,色度從綠色(G)向紅色(R)變化。另外,可知:在以低亮度條件進行藍色(B)顯示時,除了藍色的發光以外還確認到紅色的發光,由此可知發生混色。如圖28B所示,色度從藍色(B)向紅色(R)變化。另外,在以低亮度條件進行黒色(BK)顯示的情況下,也確認到紅色的發光。
顯示裝置B使用包括紅色的發光層、綠色的發光層及藍色的發光層的單結構的發光器件。可認為:包括多個發光層的單結構難以調節載子平衡,所以在低亮度條件下載子平衡破壞而發光器件易於發射紅色光。
從圖31A可知:顯示裝置C在高亮度條件下沒有觀察混色。另一方面,從圖31B可知:顯示裝置C在低亮度條件下發生混色。由此,可認為色度在低亮度條件和高亮度條件間變化。
明確而言,顯示裝置C在以低亮度條件進行紅色(R)顯示時除了紅色以外還確認到綠色的發光,由此可知發生混色。如圖28C所示,色度從紅色(R)變化到黃色一側。另外,在以低亮度條件進行綠色(G)顯示時除了綠色的發光以外還確認到紅色的發光,由此可知發生混色。如圖28C所示,色度從綠色(G)向黃色一側變化。另外,可知:在以低亮度條件進行藍色(B)顯示時,除了藍色的發光以外還確認到綠色及紅色的發光,由此可知發生混色。如圖28C所示,色度從藍色(B)向黃色一側變化。
顯示裝置C使用包括紅色的發光層、綠色的發光層及藍色的發光層的單結構的發光器件。可認為:包括多個發光層的單結構難以調節載子平衡,所以在低亮度條件下載子平衡破壞而發光器件易於發射紅色光及綠色光。再者,可認為:因為在顯示裝置C中發生串擾,所以低亮度色度和高亮度色度間發生變化。
從圖33A及圖33B可知:顯示裝置D在高亮度條件和低亮度條件的兩個條件下都不發生混色。明確而言,顯示裝置D在低亮度條件下也在進行紅色(R)顯示時只有紅色的子像素所包括的發光器件發光而提取紅色光。同樣地,可知:當在低亮度條件下進行綠色(G)顯示時,只有綠色的子像素所包括的發光器件發光而提取綠色光。另外,可知:當在低亮度條件下進行藍色(B)顯示時,只有藍色的子像素所包括的發光器件發光而提取藍色光。另外,在進行黑色(BK)顯示時,在高亮度條件和低亮度條件的兩個條件下幾乎沒有確認發光。
在顯示裝置D中按每個發光顏色分別製造發光器件且對串擾制定對策。因此,可知:使亮度變化也顯示顏色的變化極少且串擾現象也被抑制。顯示裝置D的清晰度非常高,但是確認不到串擾,可知可得到非常高顯示品質。
如上所述,可認為:藉由採用串聯結構,可以在包括多個發光層的發光器件也容易調節載子平衡,由此可以抑制較寬亮度範圍中的顏色變化。再者,可認為:藉由對串擾制定對策,可以抑制較寬亮度範圍中的顏色變化。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採用串聯結構的發光器件所包括的EL層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為島狀。由此,容易調節載子平衡且可以抑制串擾。因此,可以抑制較寬亮度範圍中的顏色變化。
20b:受發光部 20c:受發光部 20d:受發光部 20:顯示部 35:手 41:方向盤 42:鋼圈 43:輪轂 44:輻條 45:轉軸 100A:顯示裝置 100B:顯示裝置 100C:顯示裝置 100D:顯示裝置 100E:顯示裝置 100F:顯示裝置 100G:顯示裝置 100H:顯示裝置 100:顯示裝置 101:包括電晶體的層 103:像素 110a:子像素 110B:子像素 110b:子像素 110c:子像素 110d:子像素 110G:子像素 110R:子像素 110:像素 111a:像素電極 111b:像素電極 111:像素電極 113A:EL層 113a:第一發光單元 113b:電荷產生層 113c:第二發光單元 113:EL層 114:公共層 115:共用電極 117:遮光層 118A:犧牲層 118:犧牲層 119A:犧牲層 119:犧牲層 120:基板 122:樹脂層 123:導電層 124a:像素 124b:像素 125a:絕緣層 125A:絕緣膜 125b:絕緣層 125:絕緣層 126:導電層 127a:絕緣層 127A:絕緣膜 127b:絕緣層 127:絕緣層 128:層 129:導電層 130:發光器件 131:保護層 132B:彩色層 132G:彩色層 132R:彩色層 133:透鏡陣列 134:絕緣層 138:區域 139:區域 140:連接部 142:黏合層 151:基板 152:基板 153:絕緣層 162:顯示部 164:電路 165:佈線 166:導電層 172a:FPC 172b:FPC 172:FPC 173:IC 190:光阻遮罩 191:遮罩 201:電晶體 204:連接部 205:電晶體 209:電晶體 210:電晶體 211:絕緣層 213:絕緣層 214:絕緣層 215:絕緣層 218:絕緣層 221:導電層 222a:導電層 222b:導電層 223:導電層 225:絕緣層 231i:通道形成區域 231n:低電阻區域 231:半導體層 240:電容器 241:導電層 242a:連接層 242b:連接層 242:連接層 243:絕緣層 245:導電層 251:導電層 252:導電層 254:絕緣層 255a:絕緣層 255b:絕緣層 255:絕緣層 256:插頭 261:絕緣層 262:絕緣層 263:絕緣層 264:絕緣層 265:絕緣層 271:插頭 274a:導電層 274b:導電層 274:插頭 280:顯示模組 281:顯示部 282:電路部 283a:像素電路 283:像素電路部 284a:像素 284:像素部 285:端子部 286:佈線部 290:FPC 291:基板 292:基板 301A:基板 301B:基板 301:基板 310A:晶体管 310B:晶体管 310:電晶體 311:導電層 312:低電阻區域 313:絕緣層 314:絕緣層 315:元件分離層 320a:電晶體 320b:電晶體 320:電晶體 321:半導體層 323:絕緣層 324:導電層 325:導電層 326:絕緣層 327:導電層 328:絕緣層 329:絕緣層 331:基板 332:絕緣層 335:絕緣層 336:絕緣層 341:導電層 342:導電層 343:插頭 344:絕緣層 345:絕緣層 346:絕緣層 347:凸塊 348:黏合層 351a:導電層 351b:導電層 353a:犧牲層 353b:犧牲層 354:絕緣層 355a:佈線 355b:佈線 361:密封劑 700A:電子裝置 700B:電子裝置 721:外殼 723:安裝部 727:耳機部 750:耳機 751:顯示面板 753:光學構件 756:顯示區域 757:邊框 758:鼻墊 772:下部電極 785:層 786a:EL層 786b:EL層 786:EL層 788:上部電極 800A:電子裝置 800B:電子裝置 820:顯示部 821:外殼 822:通訊部 823:安裝部 824:控制部 825:成像部 827:耳機部 832:透鏡 2800:個人電腦 2801:外殼 2802:外殼 2803:顯示部 2804:鍵盤 2805:指向裝置 2806:二次電池 2807:二次電池 4411:發光層 4412:發光層 4413:發光層 4420:層 4421:層 4422:層 4430:層 4431:層 4432:層 4440:電荷產生層 6500:電子裝置 6501:外殼 6502:顯示部 6503:電源按鈕 6504:按鈕 6505:揚聲器 6506:麥克風 6507:照相機 6508:光源 6510:保護構件 6511:顯示面板 6512:光學構件 6513:觸控感測器面板 6515:FPC 6516:IC 6517:印刷電路板 6518:電池 7000:顯示部 7100:電視機 7101:外殼 7103:支架 7111:遙控器 7200:膝上型個人電腦 7211:外殼 7212:鍵盤 7213:指向裝置 7214:外部連接埠 7300:數位看板 7301:外殼 7303:揚聲器 7311:資訊終端設備 7400:數位看板 7401:柱子 7411:資訊終端設備 9000:外殼 9001:顯示部 9002:照相機 9003:揚聲器 9005:操作鍵 9006:連接端子 9007:感測器 9008:麥克風 9050:圖示 9051:資訊 9052:資訊 9053:資訊 9054:資訊 9055:鉸鏈 9101:可攜式資訊終端 9102:可攜式資訊終端 9103:平板終端 9200:可攜式資訊終端 9201:可攜式資訊終端
[圖1A]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俯視圖。[圖1B]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2A]至[圖2C]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3A]至[圖3C]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4]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5A]至[圖5C]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6A]至[圖6F]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7A]至[圖7D]是示出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8A]至[圖8C]是示出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9A]至[圖9F]是示出像素的一個例子的俯視圖。 [圖10A]至[圖10H]是示出像素的一個例子的俯視圖。 [圖11A]至[圖11J]是示出像素的一個例子的俯視圖。 [圖12]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 [圖13A]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圖13B]及[圖13C]是示出電晶體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14]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15A]至[圖15D]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16A]及[圖16B]是示出顯示模組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 [圖17A]至[圖17C]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18]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19]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20]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21]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22]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23A]至[圖23F]是示出發光器件的結構例子的圖。 [圖24A]至[圖24D]是示出電子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25A]至[圖25F]是示出電子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26A]至[圖26G]是示出電子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27A]至[圖27F]是示出電子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28A]至[圖28C]是顯示裝置的色度圖。 [圖29A]及[圖29B]示出顯示裝置的發射光譜的測量結果。 [圖30A]及[圖30B]示出顯示裝置的發射光譜的測量結果。 [圖31A]及[圖31B]示出顯示裝置的發射光譜的測量結果。 [圖32]是顯示裝置的色度圖。 [圖33A]及[圖33B]示出顯示裝置的發射光譜的測量結果。
101:包括電晶體的層
110B:子像素
110G:子像素
110R:子像素
111:像素電極
113a:第一發光單元
113b:電荷產生層
113c:第二發光單元
113:EL層
114:公共層
115:共用電極
120:基板
122:樹脂層
125:絕緣層
127:絕緣層
130:發光器件
131:保護層
132B:彩色層
132G:彩色層
132R:彩色層

Claims (14)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能夠進行全彩色顯示的顯示部, 其中,該顯示部包括第一子像素, 該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發光器件以及透過藍色光的第一彩色層, 該第一發光器件包括第一像素電極、該第一像素電極上的第一EL層以及該第一EL層上的共用電極, 該第一EL層包括發射藍色光的第一發光材料以及發射比藍色更長波長的光的第二發光材料, 該第一EL層包括該第一像素電極上的第一發光單元、該第一發光單元上的電荷產生層以及該電荷產生層上的第二發光單元, 當將在使該顯示部以第一亮度進行藍色顯示時的發射光譜中400nm以上且低於500nm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一發光峰的強度設為1時,該發射光譜中的50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二發光峰的強度為0.5以下, 並且,該第一亮度為高於0cd/m 2且低於1cd/m 2的範圍中的任意值。
  2.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 其中該顯示部包括第二子像素, 該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發光器件以及透過與該第一彩色層不同顏色的光的第二彩色層, 該第二發光器件包括第二像素電極、該第二像素電極上的第二EL層以及該第二EL層上的該共用電極, 該第一EL層和該第二EL層具有相同結構, 並且該第一EL層與該第二EL層彼此分離。
  3.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能夠進行全彩色顯示的顯示部, 其中,該顯示部包括第一子像素及第二子像素, 該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發光器件以及透過藍色光的第一彩色層, 該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發光器件以及透過與該第一彩色層不同顏色的光的第二彩色層, 該第一發光器件包括第一像素電極、該第一像素電極上的第一EL層以及該第一EL層上的共用電極, 該第二發光器件包括第二像素電極、該第二像素電極上的該第一EL層以及該第一EL層上的該共用電極, 該第一EL層包括該第一像素電極上的第一發光單元、該第一發光單元上的電荷產生層以及該電荷產生層上的第二發光單元, 當將在使該顯示部以第一亮度進行藍色顯示時的發射光譜中400nm以上且低於500nm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一發光峰的強度設為1時,該發射光譜中的50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二發光峰的強度為0.5以下, 並且,該第一亮度為高於0cd/m 2且低於1cd/m 2的範圍中的任意值。
  4.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能夠進行全彩色顯示的顯示部, 其中,該顯示部包括第一子像素及第二子像素, 該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發光器件以及透過藍色光的第一彩色層, 該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發光器件以及透過與該第一彩色層不同顏色的光的第二彩色層, 該第一發光器件包括第一像素電極、該第一像素電極上的第一EL層以及該第一EL層上的共用電極, 該第二發光器件包括第二像素電極、該第二像素電極上的第二EL層以及該第二EL層上的該共用電極, 該第一EL層與該第二EL層具有相同結構, 該第一EL層與該第二EL層彼此分離, 該第一EL層包括該第一像素電極上的第一發光單元、該第一發光單元上的電荷產生層以及該電荷產生層上的第二發光單元, 當將在使該顯示部以第一亮度進行藍色顯示時的發射光譜中400nm以上且低於500nm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一發光峰的強度設為1時,該發射光譜中的50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波長範圍中的第二發光峰的強度為0.5以下, 並且,該第一亮度為高於0cd/m 2且低於1cd/m 2的範圍中的任意值。
  5. 如請求項2或4之顯示裝置, 其中該第一發光器件在該第一EL層與該共用電極間包括公共層, 該第二發光器件在該第二EL層與該共用電極間包括該公共層, 並且該公共層包括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電洞障壁層、電子障壁層、電子傳輸層和電子注入層中的至少一個。
  6. 如請求項2或4之顯示裝置, 其中該顯示部包括第一絕緣層, 該第一絕緣層覆蓋該第一EL層的側面及該第二EL層的側面, 並且該共用電極位於該第一絕緣層上。
  7. 如請求項6之顯示裝置, 其中該第一絕緣層與該第一像素電極的側面及該第二像素電極的側面接觸。
  8. 如請求項6或7之顯示裝置, 其中該顯示部包括第二絕緣層, 該第一絕緣層包括無機材料, 並且該第二絕緣層包括有機材料且隔著該第一絕緣層覆蓋該第一EL層的側面及該第二EL層的側面。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 其中該顯示部的清晰度為1000ppi以上。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 其中該第一子像素包括與該第一發光器件及該第一彩色層重疊的透鏡。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 其中該第一像素電極包括反射可見光的材料。
  12.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 其中該第一子像素包括反射層, 該第一像素電極包括透過可見光的材料, 並且該第一像素電極位於該反射層與該第一EL層間。
  13. 一種顯示模組,包括: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以及 連接器和積體電路中的至少一個。
  14.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如請求項13之顯示模組;以及 外殼、電池、照相機、揚聲器和麥克風中的至少一個。
TW111118496A 2021-05-27 2022-05-18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TW2023035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9569 2021-05-27
JP2021089569 2021-05-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3548A true TW202303548A (zh) 2023-01-16

Family

ID=84228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8496A TW202303548A (zh) 2021-05-27 2022-05-18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248962A1 (zh)
KR (1) KR20240014057A (zh)
CN (1) CN117280869A (zh)
TW (1) TW202303548A (zh)
WO (1) WO202224896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5843A1 (ja) * 2015-08-07 2017-02-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電子機器、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US20200057330A1 (en) 2016-11-10 2020-02-2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CN116456742A (zh) * 2017-04-07 2023-07-1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元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CN112314056A (zh) * 2018-06-25 2021-02-02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有机el器件和用于制造有机el器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8962A1 (ja) 2022-12-01
KR20240014057A (ko) 2024-01-31
JPWO2022248962A1 (zh) 2022-12-01
CN117280869A (zh)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2176125A (ja) 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及び、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WO2022248962A1 (ja) 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WO2022259077A1 (ja) 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及び、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WO2023281344A1 (ja) 表示装置
WO2022153145A1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WO2023281352A1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US20220320184A1 (en) Display apparatus, display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WO2022263964A1 (ja) 表示装置
WO2022153139A1 (ja) 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WO2022153118A1 (ja) 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WO2022162496A1 (ja) 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TW202329448A (zh) 顯示裝置
TW202310399A (zh) 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TW202315191A (zh) 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KR20230004267A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작 방법
TW202236715A (zh)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電子裝置及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TW202244880A (zh) 顯示裝置
KR20230166098A (ko) 표시 장치, 표시 장치의 제작 방법, 표시 모듈, 전자 기기
KR20230156377A (ko) 표시 장치, 표시 모듈, 전자 기기,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작 방법
KR20240027739A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작 방법
KR20240022622A (ko) 표시 장치
KR20240026500A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작 방법
KR20240000526A (ko) 표시 장치, 표시 모듈, 전자 기기,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작 방법
KR20230162947A (ko) 표시 장치
KR20230156376A (ko) 표시 장치, 표시 모듈, 전자 기기,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작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