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7237A - 電漿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漿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7237A
TW202247237A TW111103225A TW111103225A TW202247237A TW 202247237 A TW202247237 A TW 202247237A TW 111103225 A TW111103225 A TW 111103225A TW 111103225 A TW111103225 A TW 111103225A TW 202247237 A TW202247237 A TW 2022472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edge ring
lifting member
substrate supporting
plasma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3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信峰
佐藤徹治
松浦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7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723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8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supporting substrates in the reaction chamb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5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using electric dischar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0Deposition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e.g. epitaxial growth solid phase epitaxy
    • H01L21/2003Deposition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e.g. epitaxial growth solid phase epitaxy characterised by the substrate
    • H01L21/2015Deposition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e.g. epitaxial growth solid phase epitaxy characterised by the substrate the substrate being of 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e.g. lattice adaptation, heteroepitax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6Chemical or electr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lytic etching
    • H01L21/3065Plasma etching; Reactive-ion 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HPLASMA TECHNIQUE; PRODUCTION OF ACCELERATED ELECTRICALLY-CHARGED PARTICLES OR OF NEUTRONS; PRODUCTION OR ACCELERATION OF NEUTRAL MOLECULAR OR ATOMIC BEAMS
    • H05H1/00Generating plasma; Handling plasma
    • H05H1/24Generating plasma
    • H05H1/46Generating plasma using appli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e.g. high frequency or microwave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tallur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電漿處理裝置,包含:電漿處理腔室;基板支撐部,配置於該電漿處理腔室內;環狀構件,以包圍該基板支撐部上之基板之方式配置於該基板支撐部上,並具有底面,該環狀構件之該底面具有凹部,該凹部具有相對於縱方向傾斜之傾斜面;升降構件,配置於該環狀構件之下方並可接觸該環狀構件之該凹部;驅動部,使該升降構件相對於該基板支撐部在縱方向上移動;第1檢測部,檢測關於該驅動部之負荷之第1參數;第2檢測部,檢測關於該升降構件之移動量之第2參數;以及控制部;該控制部基於該第1參數偵測該升降構件與該環狀構件之該凹部之接觸,並基於該第2參數,決定該升降構件從基準高度到接觸該環狀構件之該凹部為止的上升量,並基於該上升量及臨界值,決定該環狀構件在水平方向上是否有相對於該基板支撐部之位置偏移。

Description

電漿處理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漿處理裝置。
專利文獻1中,揭示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在處理室內配置基板,並將聚焦環配置成包圍該基板之周圍,並對基板實施電漿處理。此基板處理裝置具備載置台,載置台具備包含載置基板之基板載置面及載置聚焦環之聚焦環載置面之基座。又,專利文獻1中揭示之基板處理裝置具備升降銷及搬運手臂。升降銷係以可從聚焦環載置面突出及埋入之方式設於載置台,並將聚焦環連帶著定位銷抬起,而使其離開聚焦環載置面。搬運手臂係設於處理室之外側,並經由設於處理室之搬出搬入口,在與升降銷之間交換安裝著定位銷之聚焦環。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054933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依本發明之技術,不必使電漿處理裝置大型化即可判定環狀構件之位置偏移。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一態樣,係一種電漿處理裝置,包含:電漿處理腔室;基板支撐部,配置於該電漿處理腔室內;環狀構件,以包圍該基板支撐部上之基板之方式配置於該基板支撐部上並具有底面,該環狀構件之該底面具有凹部,該凹部具有相對於縱方向傾斜之傾斜面;升降構件,配置於該環狀構件之下方,並可接觸該環狀構件之該凹部;驅動部,使該升降構件相對於該基板支撐部在縱方向上移動;第1檢測部,檢測關於該驅動部之負荷之第1參數;第2檢測部,檢測關於該升降構件之移動量之第2參數;以及控制部;該控制部基於該第1參數,偵測該升降構件與該環狀構件之該凹部之接觸,並基於該第2參數,決定該升降構件從基準高度到與該環狀構件之該凹部接觸為止的上升量,並基於該上升量與臨界值,決定該環狀構件在水平方向上是否有相對於該基板支撐部之位置偏移。 [發明效果]
透過本發明,不必使電漿處理裝置大型化,即可判定環狀構件之位置偏移。
半導體元件等之製造步驟中,係對半導體晶圓(以下稱為「晶圓」。)等基板,利用電漿進行蝕刻或成膜等電漿處理。電漿處理係在將基板載置於已減壓之處理室內之基板支撐台之狀態下進行。
又,為了在基板之中央部及周緣部得到良好且均一的電漿處理結果,有時會以包圍基板支撐台上之基板的周圍之方式載置稱為聚焦環、邊緣環等在俯視上為環狀之構件(以下稱為「邊緣環」。)。
另外,在利用搬運邊緣環之搬運裝置進行邊緣環之更換時等,會透過搬運裝置將邊緣環載置於基板支撐台上。例如,支撐著邊緣環之搬運裝置的搬運手臂從基板處理裝置之處理室外進入處理室內,並將邊緣環載置於從基板支撐台向上方上升之升降銷之上,然後,搬運手臂從處理室避讓。接著,升降銷下降,將升降銷上之邊緣環載置於基板支撐台。 又,在使用邊緣環之情況,必須將邊緣環載置於基板支撐台上之期望之位置,以在基板周緣部得到周方向上均一之處理結果。
並且,透過搬運裝置搬運邊緣環的搬運精度有其極限。故,尋求在透過搬運裝置將邊緣環載置於基板支撐台上時,確認邊緣環是否載置於基板支撐台上之期望的位置之技術,亦即,判定基板支撐台上之邊緣環的位置偏移之技術。如此之邊緣環之位置偏移的判定,例如,可思及將攝影機搭載於電漿處理裝置並利用該攝影機之方法。但,將邊緣環載置於基板支撐台上時所要求的精度為μm等級(例如50μm~200μm),在此精度下判定位置偏移需要大型的光學系統等。又,利用攝影機之方法中,需要對攝影機之攝影區域進行照明之照明裝置等。故,以上述方式利用攝影機判定邊緣環的位置偏移之情況,會使電漿處理裝置大型化。又,作為邊緣環之位置偏移的判定方法,可思及將關於邊緣環之位置的感測器配設於基板支撐台並利用此感測器之方法,但依據感測器的種類及感測器的配設位置,仍可能有與前述相同之使電漿處理裝置大型化之情況。
又,電漿處理時,有時會配置覆蓋邊緣環之周方向外側面之稱為覆蓋環的環狀構件,並且利用搬運裝置將覆蓋環載置於基板支撐台上。在此情況下,亦有與僅使用邊緣環之構成相同的課題。
因此,依本發明之技術,係判定環狀構件之位置偏移而不使電漿處理裝置大型化。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依本實施態樣之電漿處理裝置及環狀構件之位置偏移判定方法。又,在本說明書及圖式中,對於具有實質上相同之機能構成之要件,標示相同符號以省略重複說明。
(第1實施態樣) <電漿處理系統> 圖1係表示依第1實施態樣之電漿處理系統之構成概略之俯視圖。 圖1之電漿處理系統1中,係對作為基板之晶圓W利用電漿進行例如蝕刻等之電漿處理。
如圖1所示,電漿處理系統1具有大氣壓部10及減壓部11,大氣壓部10及減壓部11係經由裝載鎖定模組20、21而連接為一體。大氣壓部10具備在大氣壓環境下對晶圓W進行期望之處理之大氣模組。減壓部11具備在減壓環境(真空環境)下對晶圓W進行期望之處理之處理模組60。
裝載鎖定模組20、21係經由閘閥(未圖示)連接包含於大氣壓部10之裝載模組30及包含於減壓部11之傳遞模組50。裝載鎖定模組20、21係以暫時固持晶圓W之方式構成。又,裝載鎖定模組20、21係以可將內部切換為大氣壓環境及減壓環境之方式構成。
大氣壓部10具有包含後述之搬運裝置40之裝載模組30及載置前開式晶圓盒31a、31b之載入埠32。前開式晶圓盒31a可保存複數之晶圓W,前開式晶圓盒31b可保存複數之邊緣環F。又,亦可於裝載模組30,連接用以調節晶圓W及邊緣環F之水平方向上的面向之定向模組(未圖示)及暫時存放複數之晶圓W之緩衝模組(未圖示)等。
裝載模組30具有矩形之殼體,殼體之內部係維持於大氣壓環境。構成裝載模組30之殼體的長邊之其中一個側面上,排列設置有複數,例如5個載入埠32。構成裝載模組30之殼體的長邊之另一個側面上,排列設置有裝載鎖定模組20、21。
於裝載模組30之殼體內部,設有可搬運晶圓W及邊緣環F雙方之搬運裝置40。搬運裝置40具有在搬運時支撐晶圓W或邊緣環F之搬運手臂41、以可旋轉之方式支撐搬運手臂41之旋轉台42,以及搭載旋轉台42之基座43。又,於裝載模組30之內部,設有向裝載模組30之長邊方向延伸之導軌44。基座43係設於導軌44上,搬運裝置40係以可沿著導軌44移動之方式構成。
減壓部11具有用以搬運晶圓W及邊緣環F之傳遞模組50,以及作為對從傳遞模組50搬運來之晶圓W進行期望之電漿處理之電漿處理裝置之處理模組60。傳遞模組50及處理模組60之內部(具體而言為後述之減壓搬運室51及電漿處理腔室100之內部)分別維持於減壓環境。對於一個傳遞模組50,設有複數,例如8個處理模組60。又,處理模組60之數量及配置不限於本實施態樣,可任意設定,設有至少一個必須更換邊緣環F之處理模組即可。
傳遞模組50包含具有多邊形狀(圖示之例為五邊形狀)之殼體之減壓搬運室51,減壓搬運室51係連接於裝載鎖定模組20、21。傳遞模組50將搬入裝載鎖定模組20之晶圓W搬運至其中一個處理模組60,並將在處理模組60進行過期望之電漿處理之晶圓W經由裝載鎖定模組21向大氣壓部10搬出。又,傳遞模組50將搬入裝載鎖定模組20之邊緣環F搬運至其中一個處理模組60,並將處理模組60內之更換對象的邊緣環F經由裝載鎖定模組21向大氣壓部10搬出。
處理模組60對晶圓W進行例如蝕刻等電漿處理。又,處理模組60係經由閘閥61連接於傳遞模組50。又,此處理模組60之構成將在之後敘述。
於傳遞模組50之減壓搬運室51的內部,設有可搬運晶圓W及邊緣環F雙方之搬運裝置70。搬運裝置70與前述之搬運裝置40相同,具有在搬運時支撐晶圓W或邊緣環F之搬運手臂71、以可旋轉之方式支撐搬運手臂71之旋轉台72,以及搭載旋轉台72之基座73。又,於傳遞模組50之減壓搬運室51之內部,設有向傳遞模組50之長邊方向延伸之導軌74。基座73係設於導軌74上,搬運裝置70係以可沿著導軌74移動之方式構成。
傳遞模組50中,搬運手臂71收取固持在裝載鎖定模組20內之晶圓W或邊緣環F,並搬入處理模組60。又,搬運手臂71收取固持於處理模組60內之晶圓W或邊緣環F,並向裝載鎖定模組21搬出。
再者,電漿處理系統1具有控制裝置80。在一實施態樣中,控制裝置80係處理用以使電漿處理系統1執行本發明所述之各種步驟之電腦可執行之命令。控制裝置80可分別控制電漿處理系統1之其他要件,以執行所述之各種步驟。在一實施態樣中,可使控制裝置80的一部分或全部包含於電漿處理系統1的其他要件。控制裝置80例如可包含電腦90。電腦90例如可包含處理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91、儲存部92及通訊介面93。處理部91係基於存放於儲存部92之程式進行各種控制動作。儲存部92可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HDD(Hard Disk Drive,硬碟)、SSD(Solid State Drive,固態硬碟),或此等之組合。通訊介面93可經由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等通訊網路,而與電漿處理系統1之其他要件進行通訊。
<電漿處理系統1之晶圓處理> 接著,說明利用以上述方式構成之電漿處理系統1進行之晶圓處理。
首先,透過搬運裝置40從期望之前開式晶圓盒31a取出晶圓W,並搬入裝載鎖定模組20。然後將裝載鎖定模組20內密閉並減壓。然後,將裝載鎖定模組20之內部與傳遞模組50之內部連通。
接著,透過搬運裝置70固持晶圓W,並從裝載鎖定模組20搬運至傳遞模組50。
接著,將閘閥61開放,透過搬運裝置70將晶圓W搬入期望之處理模組60。然後,關閉閘閥61,在處理模組60中對晶圓W進行期望之處理。又,關於在此處理模組60中對晶圓W進行之處理將在之後敘述。
接著,將閘閥61開放,透過搬運裝置70將晶圓W從處理模組60搬出。然後關閉閘閥61。
接著,透過搬運裝置70將晶圓W搬入裝載鎖定模組21。將晶圓W搬入裝載鎖定模組21後,將裝載鎖定模組21內密閉並大氣開放。然後,將裝載鎖定模組21之內部與裝載模組30之內部連通。
接著,透過搬運裝置40固持晶圓W,並從裝載鎖定模組21經由裝載模組30送回期望之前開式晶圓盒31a進行收納。如此,結束電漿處理系統1中之一連串的晶圓處理。
又,在進行邊緣環F之更換時,邊緣環F在前開式晶圓盒31b與期望之處理模組60之間的搬運,係以與上述之晶圓處理時之晶圓W在前開式晶圓盒31a與期望之處理模組60之間的搬運相同之方式進行。
<處理模組60> 接著,利用圖2~圖5說明處理模組60。圖2及圖3係表示處理模組60的構成概略之縱剖面圖。圖2表示對應於圖4之A-A剖面之部分,圖3表示對應於圖4之B-B剖面之部分。圖4係後述之晶圓支撐台101的俯視圖。圖5係圖3的部分放大圖。
如圖2及圖3所示之處理模組60,包含作為處理容器之電漿處理腔室100、氣體供給部130、RF(RadioFrequency,射頻)電力供給部140及排氣系統150。再者,處理模組60包含晶圓支撐台101及上部電極102。
晶圓支撐台101係配置於以可減壓之方式構成之電漿處理腔室100內的電漿處理空間100s之下部區域。上部電極102係配置於晶圓支撐台101之上方,並具有作為電漿處理腔室100之頂蓋部(ceiling)的一部分之機能。
晶圓支撐台101係在電漿處理空間100s中支撐晶圓W。在一實施態樣中,晶圓支撐台101如圖2所示,包含下部電極103、作為基板支撐部之靜電吸盤104、絕緣體105、升降體L1及升降體L2。雖省略圖示,在一實施態樣中,晶圓支撐台101亦可包含將靜電吸盤104及晶圓W中的至少一者調節至目標溫度之調溫模組。調溫模組可包含加熱器、流路,或此等之組合。流路中流有冷媒、傳熱氣體等調溫流體。
下部電極103例如係以鋁等導電性材料形成。在一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調溫模組可設於下部電極103。
靜電吸盤104係設於下部電極103上。於靜電吸盤104載置晶圓W,並且,以包圍載置之基板之方式載置作為環狀構件之邊緣環F。又,靜電吸盤104係以靜電力吸附固持晶圓W及邊緣環F雙方。在靜電吸盤104中,中央部的頂面形成得比周緣部的頂面高。靜電吸盤104之中央部的頂面104a係載置晶圓W之晶圓載置面104a。靜電吸盤104之周緣部的頂面104b係載置作為環狀構件之邊緣環F之環載置面104b。 邊緣環F係以包圍載置於靜電吸盤104之中央部的頂面104a上之晶圓W之方式配置於靜電吸盤104上,且在俯視上為圓環狀之構件。又,邊緣環F之材料例如使用Si或SiC。
於靜電吸盤104之中央部,設有以靜電吸附固持晶圓W之電極108。於靜電吸盤104之周緣部,設有電極109,作為用以將邊緣環F固定於靜電吸盤104之固定部。電極109透過靜電吸附固持晶圓W。靜電吸盤104具有在以絕緣材料構成之絕緣構件之間夾入電極108、109之構成。
於電極108施加來自直流電源(未圖示)之直流電壓。透過藉此而生成之靜電力,將晶圓W吸附固持於靜電吸盤104之中央部的頂面104a。同樣地,於電極109施加來自直流電源(未圖示)之直流電壓。透過藉此而生成之靜電力,將邊緣環F吸附固持於靜電吸盤104之周緣部的頂面104b。電極109例如係包含一對電極109a、109b之雙極型。 在本實施態樣中,設有電極108之靜電吸盤104之中央部與設有電極109之周緣部係形成為一體,但中央部與周緣部亦可為個別之個體。又,在本實施態樣中,用以將邊緣環F吸附固持之電極109係雙極型,但亦可係單極型。
又,靜電吸盤104之中央部,例如,形成為比晶圓W之直徑小之直徑,如圖2所示,在將晶圓W載置於晶圓載置面104a時,晶圓W之周緣部從靜電吸盤104之中央部突出。 又,於邊緣環F之頂部形成高低差,外周部的頂面形成得比內周部的頂面高。邊緣環F之內周部係形成為潛入從靜電吸盤104之中央部突出之晶圓W之周緣部的下側。亦即,邊緣環F之內徑形成得比晶圓W之外徑小。
雖省略圖示,於靜電吸盤104之晶圓載置面104a形成有氣體供給孔,以向載置於該晶圓載置面104a之晶圓W的背面供給傳熱氣體。從氣體供給孔供給來自氣體供給部(未圖示)之傳熱氣體。氣體供給部可包含一個或以上之氣體供給源及一個或以上之壓力控制器。在一實施態樣中,氣體供給部例如係以將來自氣體供給源之傳熱氣體經由壓力控制器供給至傳熱氣體供給孔之方式構成。
絕緣體105係以陶瓷等形成之圓筒狀構件,並支撐下部電極103。絕緣體105例如係形成為具有與下部電極103之外徑同等的外徑,並支撐下部電極103之周緣部。
升降體L1係以從靜電吸盤104之晶圓載置面104a突出或埋入之方式升降之構件。升降體L1例如具有以陶瓷等作為材料並形成為柱狀之升降銷106。升降銷106如圖4所示,係沿著靜電吸盤104之周方向,具體而言為沿著晶圓載置面104a之周方向,相互空出間隔而設置3根以上(圖式之例為3根)。升降銷106例如係沿著上述周方向以等間隔設置。升降銷106如圖2所示,係設置成向上下方向延伸。
升降銷106係連接於使升降銷106升降之升降機構110。升降機構110例如具有用以支撐複數之升降銷106之支撐構件111,以及驅動複數之升降銷106之升降(具體而言為支撐構件111之升降)之驅動部112。驅動部112例如具有馬達(未圖示),以作為產生上述之升降所需之驅動力之驅動單元。
升降銷106係插入從靜電吸盤104之晶圓載置面104a向下方延伸並到達下部電極103的底面之貫通孔113。換言之,貫通孔113係形成為貫通靜電吸盤104之中央部及下部電極103。
升降體L2係以從靜電吸盤104之環載置面104b突出或埋入之方式升降之構件。升降體L2例如具有以氧化鋁或石英、SUS等作為材料並形成為柱狀之升降銷107。升降銷107如圖4所示,係沿著靜電吸盤104之周方向,亦即晶圓載置面104a及環載置面104b之周方向,相互空出間隔而設置3根以上(圖式之例為3根)。升降銷107,例如係沿著上述周方向以等間隔設置。升降銷107如圖2所示,係設置成向上下方向延伸。
升降銷107係連接於使升降銷107升降之升降機構114。升降機構114例如具有用以支撐複數之升降銷107之支撐構件115,以及驅動複數之升降銷107之升降(具體而言為支撐構件115之升降)之驅動部116。驅動部116例如具有馬達(未圖示),以作為產生上述之升降所需之驅動力之驅動單元。
升降銷107係插入從靜電吸盤104之環載置面104b向下方延伸並到達下部電極103的底面之貫通孔117。換言之,貫通孔117係形成為貫通靜電吸盤104之周緣部及下部電極103。
如上所述之升降銷107,係支撐該邊緣環F並使其升降,以在處理模組60與傳遞模組50之間傳遞邊緣環F之傳遞構件。升降銷107係以其頂端面支撐邊緣環F之底面。
晶圓支撐台101如圖3所示,更包含升降構件118。 升降構件118係相對於靜電吸盤104升降,並以其頂端部抵接載置於環載置面104b之邊緣環F之構件。升降構件118例如與升降銷107相同,如圖4所示,沿著靜電吸盤104之周方向,亦即沿著晶圓載置面104a及環載置面104b之周方向,相互空出間隔設置3根以上(圖式之例為3根)。升降構件118例如係沿著上述周方向以等間隔設置。如後述,利用此等升降構件118,進行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的判定。
升降構件118如圖3所示,連接於使升降構件118升降之升降機構119。升降機構119例如設於每個升降構件118,並具有以在水平方向上自由移動之方式支撐升降構件118之支撐構件120。支撐構件120係以在水平方向上自由移動之方式支撐升降構件118,故例如具有推力軸承。又,升降機構119具有驅動部121。驅動部121驅動升降構件118之升降(具體而言為支撐構件120之升降),亦即,以使升降構件118向縱方向移動之方式構成。
驅動部121例如具有馬達122,以作為產生上述之升降所需的驅動力之驅動單元。又,驅動部121具有連接於馬達122之編碼器123。編碼器123係檢測關於升降構件118的移動量之參數(依本發明之第2參數)之檢測部(依本發明之第2檢測部)之一例。編碼器123檢測馬達122產生之對應於升降構件118的移動量之脈衝數,以作為上述參數。並且,編碼器123將檢測結果輸出至控制裝置80。
又,於驅動部121設有扭力檢測部124。扭力檢測部124係檢測關於驅動部121之負荷之參數,以作為關於邊緣環F與升降構件118之接觸/非接觸之參數(依本發明之第1參數)之檢測部(依本發明之第1檢測部)之一例。扭力檢測部124例如係檢測關於馬達122的扭力之參數,以作為關於驅動部121的負荷之參數,具體而言,檢測流向馬達122之電流值,作為關於馬達122的扭力之參數。並且,扭力檢測部124將檢測結果輸出至控制裝置80。
又,扭力檢測部124對於關於馬達122的扭力之參數的檢測,亦可利用其他習知的手法。又,亦可利用實際檢測馬達122的扭力之扭力感測器作為扭力檢測部124。亦即,關於馬達122的扭力之參數亦可係馬達122的扭力本身。再者,作用於由驅動部121驅動之升降構件118之負重係對應於馬達122之負荷,故亦可設置檢測作用於升降構件118之負重之負重感測器,並將其檢測結果作為關於扭力之參數的檢測結果而加以利用。
升降構件118例如係插入從靜電吸盤104之環載置面104b向下方延伸並到達下部電極103之底面之插入孔125。換言之,插入孔125係形成為貫通靜電吸盤104之周緣部及下部電極103。 此插入孔125係以至少高於利用搬運裝置70搬運邊緣環F之搬運精度之位置精度形成。
又,圖式之例中,升降構件118係較長的柱狀構件,故插入孔125貫通靜電吸盤104之周緣部及下部電極103。但,依據升降構件118之形狀,插入孔125亦可不貫通靜電吸盤104之周緣部及下部電極103。
升降構件118例如係以氧化鋁或石英、SUS等形成。又,升降構件118如圖5所示,例如除了頂端部以外形成為圓柱狀,頂端部係形成為朝向上方逐漸變細之形狀。升降構件118之頂端部,例如,係形成為對於通過頂部之中心與底部之中心之軸為n(n為2以上之任意整數)重旋轉對稱之形狀,更具體而言,形成為如圖5所示之直圓錐狀。又,依據邊緣環F之後述之凹部F1的形狀,升降構件118的頂端部可形成為整個上下方向粗度均一之柱狀,亦可形成為朝向上方逐漸變粗之形狀。
升降構件118在上升後,其頂端部會抵接載置於環載置面104b之邊緣環F的底面。於邊緣環F的底面上與各升降構件118分別對應之位置形成有向上方凹陷之凹部F1。例如,邊緣環F之凹部F1與升降構件118之頂端部形成為在邊緣環F位於靜電吸盤104上之最佳位置之狀態下,在俯視上,凹部F1的中心會與升降構件118之頂端部的中心一致。
邊緣環F之凹部F1的開口部在俯視上之大小D,係升降構件118之頂端部的至少前端可通過之大小。具體而言,在俯視上,邊緣環F之凹部F1之開口部的大小(本例中為直徑)D,例如係0.5~3mm。
又,凹部F1具有相對於縱方向及水平方向傾斜之傾斜面F1a。凹部F1例如以凹陷成朝向上方逐漸變細之形狀之方式形成,並藉此形成傾斜面F1a。具體而言,凹部F1係凹陷成對於通過頂部之中心與底部之中心之軸為n(n為2以上之任意整數)重旋轉對稱之形狀,更具體而言,凹陷成如圖5所示之直圓錐狀。又,凹部F1依據升降構件118之頂端部的形狀,凹部F1可凹陷成整個上下方向粗度均一之柱狀,亦可形成為朝向上方逐漸變粗之形狀。
回到圖2之說明。 上部電極102亦具有作為將來自氣體供給部130之一種或以上之處理氣體供給至電漿處理空間100s之噴淋頭之機能。在一實施態樣中,上部電極102具有氣體入口102a、氣體擴散室102b及複數之氣體出口102c。氣體入口102a例如係與氣體供給部130及氣體擴散室102b流體連通。複數之氣體出口102c係與氣體擴散室102b及電漿處理空間100s流體連通。在一實施態樣中,上部電極102係將一種或以上之處理氣體從氣體入口102a經由氣體擴散室102b及複數之氣體出口102c供給至電漿處理空間100s。
氣體供給部130可包含一個或以上之氣體供給源131及一個或以上之流量控制器132。在一實施態樣中,氣體供給部130例如將一種或以上之處理氣體從分別對應之氣體供給源131經由分別對應之流量控制器132供給至氣體入口102a。各流量控制器132例如可包含質量流量控制器或壓力控制式之流量控制器。再者,氣體供給部130亦可包含將一種或以上之處理氣體的流量變調或脈衝化之一個或以上之流量變調元件。
RF電力供給部140係將RF電力,例如一種或以上之RF訊號,供給至如下部電極103、上部電極102,或下部電極103及上部電極102雙方般之一個或以上之電極。藉此,從供給至電漿處理空間100s之一種或以上之處理氣體生成電漿。從而,RF電力供給部140可具有作為在電漿處理腔室中從一種或以上之處理氣體生成電漿之電漿生成部的至少一部分之機能。RF電力供給部140例如包含2個RF生成部141a、141b及2個匹配電路142a、142b。在一實施態樣中,RF電力供給部140將第1RF訊號從第1RF生成部141a經由第1匹配電路142a供給至下部電極103。例如,第1RF訊號可具有在27MHz~100MHz之範圍內的頻率。
又,在一實施態樣中,RF電力供給部140將第2RF訊號從第2RF生成部141b經由第2匹配電路142b供給至下部電極103。例如,第2RF訊號具有在400kHz~13.56MHz之範圍內的頻率。作為替代方案,亦可使用DC(Direct Current,直流)脈衝生成部而取代第2RF生成部141b。
再者,雖省略圖示,在本發明中可思及其他實施態樣。例如,在替代實施態樣中,RF電力供給部140亦可係將第1RF訊號從RF生成部供給至下部電極103,並將第2RF訊號從其他RF生成部供給至下部電極103,更將第3RF訊號從其他RF生成部供給至下部電極103之構成。另外,在其他替代實施態樣中,亦可向上部電極102施加DC電壓。
再者,亦可在各種實施態樣中,將一種或以上之RF訊號(亦即,第1RF訊號、第2RF訊號等)之振幅脈衝化或變調。振幅變調可包含將RF訊號振幅在開啟狀態與關閉狀態之間,或者,在2種或以上之不同的開啟狀態之間脈衝化。
排氣系統150例如可連接於設在電漿處理腔室100的底部之排氣口100e。排氣系統150可包含壓力閥及真空泵。真空泵可包含渦輪分子泵、粗抽泵或此等之組合。
<位置偏移之檢測原理> 接著,說明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之判定原理。圖6係用以說明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之判定原理之圖。 於邊緣環F的底面形成有如前述之凹部F1。故,對應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的位置偏移之程度,升降構件118之頂端部抵接邊緣環F的底面時之該升降構件118之高度(以下會省略為「升降構件118對邊緣環F的底面之抵接高度」。)會有所不同。
例如,升降構件118對邊緣環F的底面之抵接高度,在邊緣環F係載置於靜電吸盤104上之最佳位置時,如圖6之符號H1所示,係在最高之位置,又,邊緣環F係載置於從上述最佳位置偏移之位置時,如符號H2所示,上述抵接高度變低。並且,若邊緣環F載置於更加偏移之位置,如符號H3所示,上述抵接高度變低。亦即,對應於邊緣環F自靜電吸盤104上之最佳位置之偏移量,升降構件118對邊緣環F的底面之抵接高度會變化。
因此,本實施態樣中,如以下之說明,基於升降構件118對邊緣環F的底面之抵接高度,判定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
<控制裝置80> 圖7係關於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之判定之控制裝置80之機能區塊圖。 控制裝置80如圖7所示,具備藉由使CPU等處理器讀取並執行儲存於儲存部之程式而實現之固定控制部81、驅動控制部82、偵測部83及判定部84。
固定控制部81係控制靜電吸盤104對邊緣環F之固定。本實施態樣中,固定控制部81係控制電極109對於邊緣環F之靜電吸附。例如,在判定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時,固定控制部81控制向電極109施加直流電壓之直流電源(未圖示),透過靜電力將邊緣環F吸附而固定於靜電吸盤104。
驅動控制部82係控制驅動升降構件118之升降之驅動部121。例如,在判定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時,驅動控制部82在邊緣環F固定於靜電吸盤104之狀態下控制驅動部121,使升降構件118從基準高度上升。基準高度例如係升降構件118之前端與環載置面104b一致時之位置,又,亦可係升降構件118最為下降之高度亦即最下降高度。
偵測部83及判定部84如以下之說明,基於關於驅動部121之負荷之參數及關於升降構件118之移動量之參數,決定邊緣環F在水平方向上是否有相對於靜電吸盤104之位置偏移。
偵測部83係偵測升降構件118與邊緣環F的底面(具體而言為凹部F1)之接觸。例如,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之判定中,當驅動控制部82在邊緣環F固定於靜電吸盤104之狀態下使升降構件118上升時,偵測部83基於關於驅動部121之負荷之參數的檢測結果,偵測升降構件118與邊緣環F的凹部F1之接觸。關於驅動部121之負荷之參數,例如係由扭力檢測部124檢測出之關於馬達122之扭力之參數。更具體而言,偵測部83在由扭力檢測部124檢測出之表示關於扭力之參數之扭力值超過預先決定之臨界值時,判定升降構件118與邊緣環F之凹部F1接觸。上述臨界值係儲存於儲存部92。 如本實施態樣基於關於驅動部121之負荷之參數偵測抵接時,可藉由事先將邊緣環F固定於靜電吸盤104而抑制誤偵測等。
判定部84係基於相當於升降構件118對邊緣環F的底面之抵接高度的資訊,判定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亦即決定邊緣環F在水平方向上是否有相對於靜電吸盤104之位置偏移。 具體而言,判定部84基於關於升降構件118之移動量之參數,決定相當於升降構件118對邊緣環F的底面之抵接高度之「升降構件118從前述之基準高度到接觸邊緣環F的底面(具體而言為凹部F1)為止」之升降構件118的上升量。關於升降構件118之移動量之參數,例如係編碼器123之輸出(脈衝數)。 並且,判定部84基於上述上升量與預先決定之臨界值,決定邊緣環F在水平方向上是否有相對於靜電吸盤104之位置偏移。更具體而言,判定部84在上述上升量低於上述臨界值時,判定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發生位置偏移(亦即邊緣環F在靜電吸盤104上之載置位置不適當)。上述臨界值,例如係基於邊緣環F之凹部F1的形狀、升降構件118之頂端部的形狀以及基準高度的資訊計算出並儲存於儲存部92。
<處理模組60之晶圓處理> 接著,說明利用處理模組60進行之晶圓處理之一例。又,處理模組60中,係對晶圓W進行例如蝕刻處理等處理。
首先,將晶圓W搬入電漿處理腔室100之內部,並透過升降銷106之升降將晶圓W載置於靜電吸盤104上。然後,向靜電吸盤104之電極108施加直流電壓,藉此,透過靜電力將晶圓W靜電吸附而固持於靜電吸盤104。又,搬入晶圓W後,透過排氣系統150將電漿處理腔室100之內部減壓至既定之真空度。
接著,從氣體供給部130經由上部電極102向電漿處理空間100s供給處理氣體。又,從RF電力供給部140向下部電極103供給電漿生成用之射頻電力HF,藉此,激發處理氣體而生成電漿。此時,亦可從RF電力供給部140供給用以引入離子之射頻電力LF。然後,藉由生成之電漿的作用,向晶圓W實施電漿處理。
又,電漿處理中,向吸附固持於靜電吸盤104之晶圓W及邊緣環F之底面,經由傳熱氣體供給路(未圖示)供給He氣體或Ar氣體等傳熱氣體。
結束電漿處理時,停止從RF電力供給部140供給射頻電力HF以及從氣體供給部130供給處理氣體。於電漿處理中有供給射頻電力LF之情況下,亦停止該射頻電力LF之供給。接著,停止靜電吸盤104對晶圓W之吸附固持。又,亦可停止向晶圓W之底面供給傳熱氣體。
然後,透過升降銷106使晶圓W上升,並使晶圓W從靜電吸盤104離開。亦可在離開時,進行晶圓W之除電處理。然後,從電漿處理腔室100將晶圓W搬出,結束一連串的晶圓處理。
<邊緣環F之安裝處理> 接著,利用圖8說明以前述之電漿處理系統1進行之包含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的判定處理之向處理模組60內安裝邊緣環F之處理之一例。圖8係表示本安裝處理之一例之流程圖。又,以下之處理係在控制裝置80之控制下進行。
(步驟S1:邊緣環F之搬運及載置) 首先,將邊緣環F搬運至作為邊緣環F之安裝對象之處理模組60,並載置於靜電吸盤104。 具體而言,將固持著邊緣環F之搬運手臂71從電漿處理系統1之真空環境下的傳遞模組50,經由搬出搬入口(未圖示),插入具有作為邊緣環F之安裝對象之處理模組60並經過減壓之電漿處理腔室100內。然後,將固持於搬運手臂71之邊緣環F搬運至靜電吸盤104之環載置面104b之上方的傳遞位置。又,邊緣環F係以凹部F1與升降構件118可在俯視上一致之方式,調整其周方向之面向而固持於搬運手臂71。接著,進行升降銷107之上升,將邊緣環F從搬運手臂71向升降銷107傳遞。然後,將搬運手臂71從電漿處理腔室100拔出,並進行升降銷107之下降,藉此,將邊緣環F載置於靜電吸盤104之環載置面104b。
(步驟S2: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的判定) 接著,判定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
(步驟S2a:邊緣環F之固定) 具體而言,首先,在固定控制部81之控制下,向電極109施加直流電壓,並透過藉此產生之靜電力將邊緣環F吸附而固定於靜電吸盤104。 然後,對每個升降構件118進行以下步驟S2b~步驟S2e之步驟。又,以下步驟S2b~步驟S2e之步驟可對全部的升降構件118同時進行,亦可在不同之時間點對各升降構件118進行。
(步驟S2b:升降構件118之上升開始) 如上所述,在邊緣環F固定於靜電吸盤104之狀態下,在驅動控制部82之控制下,使全部的升降構件118開始從基準高度上升。
(步驟S2c:取得馬達122之扭力) 在上升中,由偵測部83取得由扭力檢測部124檢測出之關於馬達122的扭力之參數。
(步驟S2d:抵接偵測判定) 然後,透過偵測部83,基於所取得之表示關於馬達122的扭力之參數之扭力值是否超過預先決定之臨界值,判定是否偵測到升降構件118與邊緣環F的底面(具體而言為凹部F1)之接觸。 若馬達122之扭力值未超過上述臨界值,判定未偵測到升降構件118與邊緣環F之凹部F1之接觸。此情況下(「否」之情況),反覆進行步驟S2c及步驟S2d之步驟。
(步驟S2e:升降構件118之上升停止) 若馬達122之扭力值超過上述臨界值,判定偵測到升降構件118與邊緣環F之凹部F1之接觸。此情況下(「是」之情況),在驅動控制部82之控制下,停止升降構件118之上升。
(步驟S2f:位置偏移之判定) 停止全部的升降構件118之上升後,透過判定部84,判定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 具體而言,透過判定部84,對於每個升降構件118,基於從對應於該升降構件118之編碼器123輸出之脈衝數決定升降構件118從基準高度到抵接邊緣環F之凹部F1為止的上升量,然後,透過判定部84,對於每個升降構件118,判定上述上升量是否低於預先決定之臨界值。然後,對於至少一個升降構件118,上述脈衝數低於上述臨界值時,判定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發生位置偏移。 判定未發生上述位置偏移之情況下(「否」之情況),結束邊緣環F之安裝處理。
(步驟S3:邊緣環F之位置調整及再載置) 另一方面,判定發生上述位置偏移之情況下(「是」之情況),對邊緣環F進行位置調整,然後,再度載置於靜電吸盤104。 亦可在步驟S3之步驟後,再度進行步驟S2之步驟。
<邊緣環F之位置調整之具體例1> 例如,首先,在固定控制部81之控制下,停止向電極109施加直流電壓,而解除靜電吸盤104透過靜電吸附對邊緣環F之固定。
接著,進行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之載置位置的調整。 例如,在驅動控制部82之控制下,使全部的升降構件118上升,並將邊緣環F從靜電吸盤104傳遞至升降構件118之上。然後,在驅動控制部82之控制下,藉由使全部或一部分之升降構件118細微地上下移動或使每個升降構件118以不同的速度下降,修正升降構件118上之邊緣環F的位置。 修正後,在驅動控制部82之控制下,使全部的升降構件118下降,而將邊緣環F再度載置於靜電吸盤104。藉此,可調整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的載置位置。
此具體例1之情況,可反覆進行步驟S2及步驟S3之步驟,直至在步驟S2f中判定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未發生位置偏移為止。並且,亦可在已進行了預先決定的次數之步驟S2及步驟S3的步驟後,仍無法在步驟S2f中判定為未發生上述位置偏移時,經由顯示手段(未圖示)告知錯誤。
<邊緣環F之位置調整之具體例2> 邊緣環F之位置調整不限於上述之具體例1。 例如,與具體例1同樣解除邊緣環F之固定後,將邊緣環F從靜電吸盤104經由升降銷107暫時放回搬運手臂71,接著,使搬運手臂71從原本的傳遞位置移動至向既定方向偏移既定量之新的傳遞位置。然後,將邊緣環F從搬運手臂71經由升降銷107送回靜電吸盤104。如此亦可調整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的載置位置。
在步驟S3中以本具體例2之方式進行位置調整後,亦可在步驟S3之步驟後再度進行步驟S2之步驟。此情況下,例如,再度進行之步驟S2f中判定發生位置偏移並且在該步驟S2f中取得之升降構件118的上升量增大時,表示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程度改善,故可再度進行步驟S3,而使傳遞位置向與前一次進行之步驟S3相同之方向再度偏移既定量。然後,亦可再進行步驟S2。
另一方面,再度進行之步驟S2f中判定發生位置偏移並且在該步驟S2f中取得之升降構件118之上升量減少時,表示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程度惡化,故可結束邊緣環F之位置調整或進行以下之動作。亦即,在前一次進行之步驟S3中,係使傳遞位置P1從原本的傳遞位置P0向既定方向偏移既定量Δp之情況下,下一次之步驟S3中,可使傳遞位置P2從原本的傳遞位置P0朝向與上述既定方向不同之方向(例如相反方向)偏移既定量Δp。
如此,可基於在步驟S2中利用關於驅動部121之負荷之參數及關於升降構件118之移動量之參數之判定結果,調整從搬運手臂71將邊緣環F傳遞至靜電吸盤104時之傳遞位置。亦即,搬運裝置70可基於關於驅動部121之負荷之參數及關於升降構件118之移動量之參數,調節邊緣環F相對於靜電吸盤104之位置。
<基準高度的取得方法> 又,將升降構件118之前述之基準高度設為升降構件118之前端與環載置面104b一致之位置時,該基準高度例如以如下方式取得。亦即,首先,將邊緣環F從搬運手臂71載置於靜電吸盤104上。此時,藉由在使搬運手臂71固持邊緣環F之前事先調整該邊緣環F之周方向的面向等,使邊緣環F之凹部F1與升降構件118在俯視上不一致,而使邊緣環F閉塞插入孔125的頂端。接著,在固定邊緣環F之狀態下使升降構件118從最下降高度上升。然後,由偵測部83基於關於馬達122的扭力之參數偵測到抵接升降構件118之底面時,控制裝置80取得相當於升降構件118從最下降高度到此抵接高度為止的移動量之編碼器123的輸出,並作為基準高度儲存。
邊緣環F之拆卸處理,係以與上述之邊緣環F之安裝處理中的步驟S1之步驟相反的步驟順序進行。 又,亦可在拆卸邊緣環F時,先進行邊緣環F之清潔處理,再將邊緣環F從電漿處理腔室100搬出。
<第1實施態樣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依照依本實施態樣之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判定方法,由於未使用攝影機等,故可抑制進行電漿處理之處理模組60的大型化,並且可判定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 又,依照本實施態樣,在判定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時將該邊緣環F固定於靜電吸盤104,故可抑制「關於上述判定中必須的升降構件118與邊緣環F之底面(具體而言為凹部F1)之接觸」之誤偵測。從而,可更準確地判定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 再者,依照本實施態樣,在判定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時將該邊緣環F固定於靜電吸盤104,故在升降構件118接觸邊緣環F時,可防止該邊緣環F向水平方向偏移。 又,依照本實施態樣,不須將電漿處理腔室100大氣開放,即可判定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故,可抑制為了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之判定而降低處理模組60之產率。
再者,本實施態樣中,升降構件118係由支撐構件120以可在水平方向上自由移動之方式支撐。故,在靜電吸盤104因熱膨脹或熱收縮而變形時,升降構件118可配合該變形向水平方向移動。從而,可在靜電吸盤104因熱膨脹或熱收縮而變形時,抑制在使升降構件118上升時之驅動部121的負荷因上述變形而增大。其結果,可抑制關於升降構件118與邊緣環F的凹部F1之接觸之誤偵測,而可更準確地判定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
<第1實施態樣之變形例> 以上之例中,對每個升降構件118設置使升降構件118升降之升降機構,但亦可對於複數之升降構件118設置共通的升降機構。
又,為抑制在升降構件118接觸邊緣環F之凹部F1後再驅動升降構件118之上升而使升降構件118沿著邊緣環F之底面(具體而言為形成凹部F1之凹面)滑動,亦可在插入孔125設置將升降構件118之移動方向限定在上下方向上之導引件(未圖示)。亦可對升降構件118之前端及形成凹部F1之凹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實施粗糙化處理,以抑制上述之滑動。
以上之例中,係基於關於驅動部121之負荷之參數的檢測結果(具體而言為關於馬達122的扭力之參數的檢測結果),偵測在將邊緣環F固定於靜電吸盤104之狀態下使升降構件118上升時之升降構件118與邊緣環F之接觸。但上述抵接之偵測方法不限於此。例如,亦可事先在升降構件之頂端設置用以檢測其與邊緣環F之底面之接觸之接觸式感測器,並基於此接觸式感測器之檢測結果,偵測上述之升降構件118與邊緣環F之抵接。
<升降構件之其他例> 圖9及圖10係用以說明升降構件之其他例之圖。 以上之例中,升降構件118之頂端部係形成為直圓錐狀,但亦可如圖9之升降構件118a般形成為正圓錐台狀,亦可如圖10之升降構件118b般形成為半球狀(包含半橢圓球狀)。 又,圓錐台與半球皆與直圓錐同樣對於通過頂部之中心與底部之中心之軸為n(n為2以上之任意整數)重旋轉對稱。 雖省略圖示,升降構件118之頂端部亦可形成為直圓錐狀以外的圓錐狀,或者正圓錐台狀以外的圓錐台狀,亦可形成為角錐狀或角錐台狀。
<邊緣環之凹部之其他例> 圖11及圖12係用以說明邊緣環之凹部之其他例之圖。 以上之例中,邊緣環F之凹部F1係凹陷成直圓錐狀,但亦可如圖11之邊緣環Fa之凹部Fa1般凹陷成正圓錐台狀,亦可如圖12之邊緣環Fb之凹部Fb1般凹陷成半球狀。 又,雖省略圖示,邊緣環F之凹部F1亦可凹陷成直圓錐狀以外的圓錐狀,或者正圓錐台狀以外的圓錐台狀,亦可凹陷成角錐狀或角錐台狀。
<邊緣環之其他例> 圖13及圖14係用以說明邊緣環之其他例之圖。 以上之例之邊緣環F、Fa、Fb的底面上對應於升降構件118之部分係形成凹部F1、Fa1、Fb1之凹面,邊緣環F、Fa、Fb同時具有在載置於靜電吸盤104之環載置面104b之狀態下向徑方向外側變高之面與向徑方向內側變高之面。邊緣環之底面上對應於升降構件118之部分的形狀不限於上述之例。邊緣環之底面上對應於升降構件118之部分的形狀,只要形成為使升降構件118抵接於該部分時之該升降構件118的高度會隨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的位置偏移程度而異即可。藉此,可從升降構件118到抵接邊緣環之底面為止的上升量推算邊緣環之位置偏移程度。
例如,如圖13所示,邊緣環Fc之底面上對應於升降構件118之部分,可具有在該邊緣環Fc載置於靜電吸盤160之環載置面161之狀態下向徑方向外側變高之傾斜面Fc1,而不具有向該徑方向內側變高之傾斜面。又,靜電吸盤160之環載置面161,例如形成為可與邊緣環Fc之底面上對應於升降構件118之部分以外的部分密合。
又,如圖14所示,邊緣環Fd之底面上對應於升降構件118之部分,可具有在該邊緣環Fd載置於靜電吸盤170之環載置面171之狀態下向徑方向內側變高之傾斜面Fd1,而不具有向該徑方向外側變高之傾斜面。又,靜電吸盤170之環載置面171,例如形成為可與邊緣環Fd之底面上對應於升降構件118之部分以外的部分密合。
<邊緣環之位置調整之具體例3> 利用如圖13及圖14所示之邊緣環之情況,前述之步驟S3之邊緣環之位置調整(具體而言為載置位置調整)可透過如下方式進行。
例如,控制裝置80基於在此位置調整之前進行之步驟S2f中取得之各升降構件118到接觸邊緣環底面為止的上升量,推算靜電吸盤上之邊緣環的位置偏移方向及位置偏移量。然後,控制裝置80基於此等推算結果,調整並決定搬運手臂71之傳遞位置亦即載置位置,以消除上述位置偏移。具體而言,例如,在3個升降構件118之中,僅一個升降構件118在步驟S2中取得之上述上升量較小之情況,調整傳遞位置而從該一個升降構件118離開,較大之情況,調整傳遞位置而接近該一個升降構件118。調整量可基於關於邊緣環之底面之傾斜面(圖13或圖14之傾斜面Fc1、Fd1等)之傾斜角的資訊及上述上升量而計算。
在進行了如此之位置調整並載置邊緣環後,可再度進行步驟S2之步驟,亦可不進行。
又,在使用如圖13及圖14所示之邊緣環之情況,步驟S3之邊緣環之位置調整亦可透過如前述之具體例1、2之方式進行。又,在使用如圖13及圖14所示之邊緣環以外的邊緣環之情況,步驟S3之邊緣環之位置調整亦可透過如上述具體例3之方式進行。
<升降構件之其他例> 圖15係用以說明升降構件之其他例之圖。圖16係使用圖15之升降構件時之晶圓支撐台的俯視圖。 以上之例之升降構件及在與搬運手臂71之間傳遞邊緣環F之升降銷107係分別設置。相對於此,圖15之升降構件180亦同時作為上述之升降銷107,在與搬運手臂71之間傳遞邊緣環F。
此情況下,升降構件180如圖16所示,係沿著靜電吸盤104之周方向,亦即,沿著晶圓載置面104a及環載置面104b之周方向,相互空出間隔設置3根以上(圖式之例為3根)。 又,亦可僅使複數之升降構件180之一部分同時作為升降銷107。
可藉由如升降構件180般使升降構件同時作為升降體,以低成本製作處理模組60。 另一方面,如圖3及圖4所示之升降構件118等,將升降構件及升降體分別設置,具有以下之效果。亦即,即使被施加大於升降體的負荷而有較高的故障可能性之升降構件故障,亦可利用升降體,故可採用如在升降構件故障時不進行利用該升降構件之邊緣環之位置偏移的判定,而僅進行利用升降體之邊緣環的更換等之運用。又,藉由分別設置升降構件及升降體,升降構件及其升降機構可採用對於邊緣環之位置偏移的判定而言最合適的形狀及構成,同時升降體及其升降機構可採用對於邊緣環之傳遞而言最合適的形狀及構成。
<邊緣環之固定部之其他例> 圖17~圖19係用以說明邊緣環之固定部之其他例之圖。 以上之例中,係藉由向電極109施加直流電壓而產生之靜電力而將邊緣環F固定於靜電吸盤104。換言之,以上之例中係利用電極109作為將邊緣環F固定於靜電吸盤104之固定部。 作為將邊緣環F以電力固定之固定部,不限於以靜電力固定者,亦可係以強生拉貝克力固定者。
又,固定部不限於上述之以電力固定者,亦可係例如圖17之夾具190等物理固定者。夾具190係將邊緣環F夾於該夾具190與靜電吸盤104之間而固定。又,夾具190可在以下之夾持位置與避讓位置之間自由移動。夾持位置係以如上述方式夾著邊緣環F之位置,避讓位置係以在搬運手臂71與靜電吸盤104之間傳遞邊緣環F時不會妨礙該傳遞之方式避讓之位置。
又,例如,亦可於邊緣環F之底面及靜電吸盤104之環載置面104b中的至少任一方貼上具有黏著性之黏著片,並透過黏著力將邊緣環F固定於靜電吸盤104。
再者,亦可如圖18所示,具有將邊緣環Fh與靜電吸盤104之間排氣之排氣孔191,以作為將邊緣環Fh固定於靜電吸盤104之固定部。排氣孔191係連接於排氣系統(未圖示)。此排氣系統例如包含壓力閥及真空泵,真空泵例如包含渦輪分子泵。在一實施態樣中,供升降構件118插入之插入孔亦作為排氣孔191。但,亦可於晶圓支撐台101另外設置與上述插入孔不同之排氣孔191。
藉著經由排氣孔191排氣,可使邊緣環Fh與靜電吸盤104之間的壓力比電漿處理空間100s的壓力低,而將邊緣環Fh固定於靜電吸盤104。
設置排氣孔191之情況,可於邊緣環Fh之底面上對應於排氣孔191之部分設置環狀溝Fh1。環狀溝Fh1例如形成為向上方凹陷且在俯視上為環狀。環狀溝Fh1之剖面形狀例如係長方形。又,升降構件118所接觸之凹部F1,例如,形成為從環狀溝Fh1之頂部向上方凹陷。此情況下,凹部F1之深度D1例如係0.5~1.0mm。又,環狀溝Fh1之深度D2例如係50μm~120μm,較佳係80~120μm。 藉著在邊緣環Fh之底面設置環狀溝Fh1,可將邊緣環Fh更強力地固定於靜電吸盤104。
環狀溝Fh1之形狀不限於圖18之例。例如,亦可如圖19之環狀溝Fh2,具有相對於縱方向及水平方向傾斜之傾斜面。
將供升降構件118插入之插入孔同時作為排氣孔191之情況,以及設置與上述插入孔不同之排氣孔191之情況,皆可在實際對晶圓W進行蝕刻處理等處理時,從排氣孔191向邊緣環Fh與靜電吸盤104之間供給He氣體等傳熱氣體。
又,亦可並用上述之邊緣環Fh之固定態樣。例如,可並用藉由排氣孔191之固定以及其他形態之固定(例如利用電極109之靜電吸附)。
<邊緣環及升降構件之其他例> 圖20係表示邊緣環及升降構件之其他例之圖。 以上之例中,升降構件118在從靜電吸盤104之環載置面104b突出時抵接邊緣環F之底面。 相對於此,圖20之邊緣環Fe中,於其底面上對應於升降構件之部分形成向下方突出之凸部Fe1,該凸部Fe1收於插入孔125,升降構件不從環載置面104b突出,而抵接邊緣環F之底面。凸部Fe1例如形成為直圓錐狀。此情況下,亦可基於升降構件對邊緣環Fe的底面之抵接高度,判定邊緣環Fe之位置偏移。 於邊緣環Fe形成凸部Fe1之情況下,升降構件之頂端部可與圖3等所示之升降構件118同樣為較細的錐狀,亦可如圖20之升降構件118c般,於其頂面形成向下方凹陷之凹部118c1。
(第2實施態樣) 圖21係表示依第2實施態樣之電漿處理裝置中的晶圓支撐台200周邊之構成概略之部分放大剖面圖。 第1實施態樣中,係以邊緣環F為更換對象及位置偏移判定對象,但在本實施態樣中,係以覆蓋環C為更換對象及位置偏移判定對象。覆蓋環C係覆蓋邊緣環Ff之周方向外側面之環狀構件。
圖21之晶圓支撐台200具有下部電極201、靜電吸盤202、支撐體203、絕緣體204及升降構件205。 圖2等所示之下部電極103及靜電吸盤104中設有將此等貫通之插入孔125,但下部電極201及靜電吸盤202中未設置插入孔125。在此點上,下部電極201及靜電吸盤202與下部電極103及靜電吸盤104不同。
支撐體203例如係利用石英等形成為俯視上之環狀之構件,並在支撐下部電極201的同時載置覆蓋環C。支撐體203之頂面203a係載置作為更換對象及位置偏移判定對象之環狀構件之覆蓋環C之環狀構件載置面。亦即,支撐體203構成基板支撐部之一部分。在本實施態樣中,靜電吸盤202及支撐體203構成基板支撐部。
絕緣體204係以陶瓷等形成之圓筒狀構件,並支撐支撐體203。絕緣體204例如形成為具有與支撐體203之外徑同等之外徑,並支撐支撐體203之周緣部。
圖3等之升降構件118係插入向上下方向貫通下部電極103及靜電吸盤104之插入孔125,相對於此,升降構件205係插入從頂面203a向上下方向貫通支撐體203之插入孔206。在此點上,升降構件205與升降構件118不同。但,依據升降構件205之形狀,插入孔206亦可不貫通支撐體203。
升降構件205例如與圖15之升降構件180同樣為用於位置偏移之判定之構件,並同時作為在覆蓋環C之更換時在與搬運手臂71之間傳遞覆蓋環C之升降銷。 又,升降構件205與升降構件118同樣沿著靜電吸盤202之周方向相互空出間隔設置3根以上。
再者,雖省略圖示,於升降構件205,與升降構件118同樣設有包含驅動升降構件205之升降之驅動部之升降機構,於此升降機構設有馬達等驅動單元及編碼器,亦設有扭力檢測部。
升降構件205之頂端部係形成為與以上例示之升降構件相同之形狀,例如半球狀。升降構件205之頂端部係在覆蓋環C之更換時支撐覆蓋環C的底面。又,升降構件205之頂端部,在覆蓋環C之位置偏移的判定中使升降構件205上升時,抵接覆蓋環C的底面。於覆蓋環C之底面上對應各個升降構件205之位置形成向上方凹陷之凹部C1。
俯視上覆蓋環C之凹部C1之開口部的大小,係可使升降構件205之頂端部的至少前端通過之大小。 凹部C1係形成為與以上例示之邊緣環之凹部相同之形狀,例如直圓錐狀。 在本實施態樣中,邊緣環Ff之底面與前述之邊緣環F等不同,其整體可係在該邊緣環Ff載置於環載置面104b之狀態下為水平之平坦面。
又,於晶圓支撐台200設有作為固定部之夾具210。夾具210係將覆蓋環C夾於該夾具210與支撐體203之間而固定該覆蓋環C。又,夾具210可在夾持位置與避讓位置之間自由移動。
覆蓋環C之安裝處理(包含支撐體203上之覆蓋環C之位置偏移之判定處理)及拆卸處理,與依第1實施態樣之邊緣環F的安裝處理及拆卸處理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第3實施態樣) 圖22係表示依第3實施態樣之電漿處理裝置中之晶圓支撐台300周邊之構成概略之部分放大剖面圖。 第1實施態樣中,係以邊緣環F為更換對象及位置偏移判定對象,第2實施態樣中,係以覆蓋環C為更換對象及位置偏移判定對象,但在本實施態樣中,係以邊緣環F及覆蓋環C雙方為更換對象及位置偏移判定對象。
又,本實施態樣中,係分別單獨對邊緣環F及覆蓋環C進行更換及位置偏移判定。 故,例如對於邊緣環F設有升降構件118及插入孔125,對於覆蓋環C設有升降構件205及插入孔206。又,前述之凹部F1、C1分別形成於邊緣環F之底面及覆蓋環C之底面。 再者,如圖3之說明,於升降構件118設有包含驅動升降構件118之升降之驅動部121之升降機構119。於升降機構119設有編碼器123,以作為檢測關於升降構件118之移動量之參數(依本發明之第2參數)之檢測部(依本發明之第2檢測部)。又,於驅動部121設有扭力檢測部124,以作為檢測關於驅動部121之負荷之參數(依本發明之第1參數)之檢測部(依本發明之第1檢測部)。
雖省略圖示,於升降構件205與升降構件118同樣設有包含驅動升降構件205之升降之驅動部之升降機構。於升降機構設有與編碼器123相同之編碼器,以作為檢測關於升降構件205之移動量之參數(依本發明之第4參數)之檢測部(依本發明之第4檢測部)。又,於升降構件205之驅動部,設有與扭力檢測部124相同之扭力檢測部,以作為檢測關於該驅動部之負荷之參數(依本發明之第3參數)之檢測部(依本發明之第3檢測部)。
再者,控制裝置80基於關於升降構件205之驅動部之負荷之參數(依本發明之第3參數),偵測升降構件205與覆蓋環C之凹部C1之接觸。又,控制裝置80基於關於升降構件205之移動量之參數(依本發明之第4參數),決定升降構件205從基準高度到接觸覆蓋環C之凹部C1為止的上升量。並且,控制裝置80基於上述上升量及臨界值,決定覆蓋環C在水平方向上是否有相對於晶圓支撐台300之位置偏移。
本實施態樣中之邊緣環F之安裝處理(包含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之判定處理)及拆卸處理、覆蓋環C之安裝處理(包含支撐體203上之覆蓋環C之位置偏移之判定處理)及拆卸處理,與依第1實施態樣之邊緣環F之安裝處理(包含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之判定處理)及拆卸處理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第4實施態樣) 圖23係表示依第4實施態樣之電漿處理裝置中的晶圓支撐台400周邊之構成概略之部分放大剖面圖。 第1實施態樣中、第2實施態樣中、第3實施態樣中,分別以邊緣環F、覆蓋環C、邊緣環F及覆蓋環C雙方為更換對象。相對於此,本實施態樣中,係以支撐著邊緣環之覆蓋環(以下會省略為「環狀構件組」。)為更換對象。
圖23之晶圓支撐台400具有下部電極401、靜電吸盤402、支撐體403、絕緣體404及升降構件405。
於下部電極401及靜電吸盤402設有供升降構件405插入之插入孔406。插入孔406例如係形成為從靜電吸盤402之周緣部之頂面402a向下方延伸並到達下部電極401之底面。換言之,插入孔406係形成為貫通靜電吸盤402之周緣部及下部電極401。但,依據升降構件405之形狀,插入孔406亦可不貫通靜電吸盤402之周緣部及下部電極401。
支撐體403例如係利用石英等形成為俯視上之環狀之構件,並支撐下部電極401。
此支撐體403之頂面403a及靜電吸盤402之周緣部之頂面402a,係環狀構件載置面,載置作為依本實施態樣之更換對象之環狀構件之「支撐著邊緣環Fg之覆蓋環Ca」。
絕緣體404係以陶瓷等形成之圓筒狀構件,並支撐支撐體403。絕緣體404例如形成為具有與支撐體403之外徑同等之外徑,並支撐支撐體403之周緣部。
在本實施態樣中,覆蓋環Ca係可支撐邊緣環Fg之構成,並形成為在俯視上與該邊緣環Fg至少一部分重疊。覆蓋環Ca例如將邊緣環Fg支持在與該覆蓋環Ca略為同心圓之狀態。在一實施態樣中,覆蓋環Ca最內周部的直徑比邊緣環Fg最外周部的直徑小,將覆蓋環Ca與邊緣環Fg配置成略為同心圓時,在俯視上覆蓋環Ca之內周部與邊緣環Fg之外周至少一部分重疊。例如,在一實施態樣中,邊緣環Fg於底部之外周部具有向徑方向內側凹陷之凹處Fg1,覆蓋環Ca之底部具有向徑方向內側突出之凸部Ca1,透過凸部Ca1與凹處Fg1之崁合,支撐邊緣環Fg。
又,在本實施態樣中,邊緣環Fg與圖2之邊緣環F同樣於其上部形成高低差,外周部之頂面形成得比內周部之頂面高,又,其內徑形成得比晶圓W之外徑小。
升降構件405例如與圖15之升降構件180等同樣係用於位置偏移之判定之構件,並同時作為在環狀構件組之更換時在與搬運手臂71之間傳遞該環狀構件組之升降體。升降構件405例如係以可從靜電吸盤402之周緣部之頂面402a上之在俯視上與覆蓋環Ca重合之位置(具體而言為與凸部Ca1重合之位置)突出之方式升降。
又,升降構件405與升降構件180同樣沿著靜電吸盤402之周方向相互空出間隔設置3根以上。 再者,雖省略圖示,於升降構件205與升降構件118同樣設有包含驅動升降構件205之升降之驅動部之升降機構,於此升降機構設有馬達等驅動單元及編碼器,亦設有扭力檢測部。
升降構件405之頂端部係形成為與以上例示之升降構件相同之形狀,例如半球狀。升降構件405之頂端部例如在環狀構件組之更換時支撐覆蓋環Ca之凸部Ca1之底面。又,升降構件405之頂端部在環狀構件組之位置偏移之判定中使升降構件405上升時,抵接覆蓋環Ca之凸部Ca1之底面。於覆蓋環Ca之凸部Ca1之底面上對應於各個升降構件405之位置形成向上方凹陷之凹部Ca2。
俯視上之覆蓋環Ca之凹部Ca2之開口部的大小係可使升降構件405之頂端部的至少前端通過之大小。 凹部Ca2係形成為與以上例示之邊緣環或覆蓋環之凹部相同之形狀,例如直圓錐狀。
支撐著邊緣環Fg之狀態下的覆蓋環Ca亦即環狀構件組之安裝處理(包含環狀構件載置面上之環狀構件組之位置偏移之判定處理)及拆卸處理,與依第1實施態樣之邊緣環F之安裝處理(包含靜電吸盤104上之邊緣環F之位置偏移之判定處理)及拆卸處理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又,在判定環狀構件組之位置偏移之處理時,必須至少固定覆蓋環Ca。例如,可透過夾具210固定覆蓋環Ca,亦可藉由向電極109施加直流電壓而固定邊緣環Fg,進而固定覆蓋環Ca。
透過本實施態樣,可同時更換邊緣環Fg及覆蓋環Ca,故可更加縮短進行該等之更換所需的時間。又,邊緣環Fg用之升降體及覆蓋環Ca用之升降體不須分別設置,故可圖低成本化。
(第5實施態樣) 圖24係表示依第5實施態樣之電漿處理裝置中的晶圓支撐台500周邊之構成概略之部分放大剖面圖。
圖24之晶圓支撐台500具有下部電極501、靜電吸盤502、支撐體503,以及作為升降體之一例之升降構件504。
支撐體503與圖23之例之支撐體403同樣例如係利用石英等形成為俯視上為環狀之構件,並支撐下部電極501。但,圖23之例中,支撐體403比下部電極401厚,支撐體403之頂面位於比下部電極401之頂面高之位置,而圖24之例中,支撐體503之厚度與下部電極501相同,其頂面之高度亦與下部電極501相同。
又,圖23之例中,供升降構件405插入之插入孔406,係以貫通下部電極401及靜電吸盤402之方式設置。相對於此,圖24之例中,供升降構件504插入之插入孔505係以僅貫通下部電極501之方式設置。插入孔505係形成為在縱方向上貫通下部電極501。
在本實施態樣中,與第4實施態樣相同,覆蓋環Cb係以可支撐邊緣環Fa之方式構成,並形成為在與邊緣環Fa為同心圓時,在俯視上與該邊緣環Fa至少一部分重疊。在一實施態樣中,覆蓋環Cb最內周部的直徑比邊緣環Fa最外周部的直徑小,在將覆蓋環Cb與邊緣環Fa配置成整個圓周重疊時,在俯視上覆蓋環Cb之內周部與邊緣環Fa之外周部至少一部分重疊。例如,在一實施態樣中,覆蓋環Cb於其底部具有向徑方向內側突出之凸部Cb1,並透過凸部Cb1支撐邊緣環Fa。
覆蓋環Cb係以橫跨支撐體503的頂面503a及下部電極501的頂面之方式載置。另一方面,邊緣環Fa係以使其外周部向靜電吸盤104之外側突出之方式載置於靜電吸盤502之周緣部之頂面502a上。並且,邊緣環Fa之向靜電吸盤502外側突出之外周部在搬運時由覆蓋環Cb支撐。
於邊緣環Fa之外周部的底面對應於各個升降構件504之位置設有凹部Fa1。凹部Fa1之形狀不限於圖之例,例如可係如圖5等所示之形狀。升降構件504貫通覆蓋環Cb之內周部亦即凸部Cb1,並可接觸邊緣環Fa之凹部Fa1。
於覆蓋環Cb之對應於各個升降構件504之位置,具有供升降構件504插入並到達邊緣環Fa之凹部Fa1之貫通孔Cb2。貫通孔Cb2在俯視上係設於與邊緣環Fa之外周部重疊之覆蓋環Cb之內周部(具體而言為例如凸部Cb1)。
升降構件504與圖5之升降構件118等同樣係用於位置偏移之判定之構件。此升降構件504係以可從下部電極501之外周部的頂面501a突出之方式升降。具體而言,升降構件504可從下部電極501之外周部之頂面501a上之在俯視上與邊緣環Fa及覆蓋環Cb重疊之位置突出。供升降構件504插入之插入孔505,在俯視上係形成於與邊緣環Fa及覆蓋環Cb重疊之位置。
又,升降構件504與圖5之升降構件118等同樣沿著靜電吸盤502之周方向相互空出間隔設置3根以上。 升降構件504之頂端部之形狀不限於圖之例,例如可係圖5等所示之形狀。
在一實施態樣中,升降構件504亦作為支撐著邊緣環Fa及覆蓋環Cb而升降,以在與搬運手臂71之間進行傳遞之升降銷。
此情況下,升降構件504之頂端部構成與邊緣環Fa之凹部Fa1崁合並支撐邊緣環Fa之邊緣環支撐部。升降構件504在上升時,其頂端部通過覆蓋環Cb之貫通孔Cb2,並抵接邊緣環Fa之底面之凹部Fa1,藉此,從底面支撐邊緣環Fa。 並且,升降構件504於構成邊緣環支撐部之頂端部之下方,具有支撐覆蓋環Cb之覆蓋環支撐部504a。覆蓋環支撐部504a無法通過覆蓋環Cb之貫通孔Cb2,而抵接覆蓋環Cb之底面,藉此,從底面支撐覆蓋環Cb。
又,雖省略圖示,於升降構件504與升降構件118同樣設有包含驅動升降構件504之升降之驅動部之升降機構,於此升降機構設有馬達等驅動單元及編碼器,亦設有扭力檢測部。 從而,在本實施態樣中,亦可與前述之實施態樣相同,進行邊緣環Fa之位置偏移之判定。
以上,說明了各種例示性的實施態樣,但不限於上述之例示性的實施態樣,可進行各種追加、省略、置換及變更。又,亦可將不同的實施態樣中的要件組合而形成其他實施態樣。
1:電漿處理系統 10:大氣壓部 11:減壓部 20,21:裝載鎖定模組 30:裝載模組 31a,31b:前開式晶圓盒 32:載入埠 40:搬運裝置 41:搬運手臂 42:旋轉台 43:基座 44:導軌 50:傳遞模組 51:減壓搬運室 60:處理模組 61:閘閥 70:搬運裝置 71:搬運手臂 72:旋轉台 73:基座 74:導軌 80:控制裝置 81:固定控制部 82:驅動控制部 83:偵測部 84:判定部 90:電腦 91:處理部 92:儲存部 93:通訊介面 100:電漿處理腔室 100e:排氣口 100s:電漿處理空間 101:晶圓支撐台 102:上部電極 102a:氣體入口 102b:氣體擴散室 102c:氣體出口 103:下部電極 104:靜電吸盤 104a:頂面(晶圓載置面) 104b:頂面(環載置面) 105:絕緣體 106:升降銷 107:升降銷 108,109:電極 109a,109b:電極 110:升降機構 111:支撐構件 112:驅動部 113:貫通孔 114:升降機構 115:支撐構件 116:驅動部 117:貫通孔 118,118a,118b,118c:升降構件 118c1:凹部 119:升降機構 120:支撐構件 121:驅動部 122:馬達 123:編碼器 124:扭力檢測部 125:插入孔 130:氣體供給部 131:氣體供給源 132:流量控制器 140:RF電力供給部 141a:第1RF生成部 141b:第2RF生成部 142a:第1匹配電路 142b:第2匹配電路 150:排氣系統 160:靜電吸盤 161:環載置面 170:靜電吸盤 171:環載置面 180:升降構件 190:夾具 191:排氣孔 200,300,400,500:晶圓支撐台 201,301,401,501:下部電極 202,302,402,502:靜電吸盤 203,403,503:支撐體 203a:頂面 204,304,404,504:絕緣體 205,305,405:升降構件 206:插入孔 210:夾具 402a,403a:頂面 406:插入孔 501a:頂面 502a:頂面 503a:頂面 504:升降構件 504a:覆蓋環支撐部 505:插入孔 C,Ca,Cb:覆蓋環 C1:凹部 Ca1:凸部 Ca2:凹部 Cb1:凸部 Cb2:貫通孔 F,Fa,Fb,Fc,Fd,Fe,Ff,Fg,Fh:邊緣環 F1:凹部 F1a:傾斜面 Fa1:凹部 Fb1:凹部 Fc1:傾斜面 Fd1:傾斜面 Fe1:凸部 Fg1:凹處 Fh1,Fh2:環狀溝 W:晶圓 L1,L2:升降體 D:大小 D1,D2:深度
圖1係表示依第1實施態樣之電漿處理系統之構成之概略之俯視圖。 圖2係表示處理模組之構成之概略之縱剖面圖。 圖3係表示處理模組之構成之概略之縱剖面圖。 圖4係晶圓支撐台之俯視圖。 圖5係圖3之部分放大圖。 圖6係用以說明邊緣環之位置偏移之判定原理之圖。 圖7係關於邊緣環之位置偏移之判定之控制裝置的機能區塊圖。 圖8係表示包含邊緣環之位置偏移之判定處理之邊緣環的安裝處理之一例之流程圖。 圖9係用以說明升降構件之其他例之圖。 圖10係用以說明升降構件之其他例之圖。 圖11係用以說明邊緣環之凹部之其他例之圖。 圖12係用以說明邊緣環之凹部之其他例之圖。 圖13係用以說明邊緣環之其他例之圖。 圖14係用以說明邊緣環之其他例之圖。 圖15係用以說明升降構件之其他例之圖。 圖16係使用圖15之升降構件時之晶圓支撐台之俯視圖。 圖17係用以說明邊緣環之固定部之其他例之圖。 圖18係用以說明邊緣環之固定部之其他例之圖。 圖19係用以說明邊緣環之固定部之其他例之圖。 圖20係表示邊緣環及升降構件之其他例之圖。 圖21係表示依第2實施態樣之電漿處理裝置中的晶圓支撐台周邊的構成之概略之部分放大剖面圖。 圖22係表示依第3實施態樣之電漿處理裝置中的晶圓支撐台周邊的構成之概略之部分放大剖面圖。 圖23係表示依第4實施態樣之電漿處理裝置中的晶圓支撐台周邊的構成之概略之部分放大剖面圖。 圖24係表示依第5實施態樣之電漿處理裝置中的晶圓支撐台周邊的構成之概略之部分放大剖面圖。
60:處理模組
80:控制裝置
100:電漿處理腔室
100s:電漿處理空間
102:上部電極
102b:氣體擴散室
102c:氣體出口
103:下部電極
104:靜電吸盤
104a:頂面(晶圓載置面)
104b:頂面(環載置面)
105:絕緣體
108,109:電極
109a,109b:電極
118:升降構件
119:升降機構
120:支撐構件
121:驅動部
122:馬達
123:編碼器
124:扭力檢測部
125:插入孔
F:邊緣環
F1:凹部
W:晶圓

Claims (16)

  1. 一種電漿處理裝置,包含: 電漿處理腔室; 基板支撐部,配置於該電漿處理腔室內; 環狀構件,以包圍該基板支撐部上之基板之方式配置於該基板支撐部上並具有底面,該環狀構件之該底面具有凹部,該凹部具有相對於縱方向傾斜之傾斜面; 升降構件,配置於該環狀構件的下方,並可接觸該環狀構件的該凹部; 驅動部,使該升降構件相對於該基板支撐部在縱方向上移動; 第1檢測部,檢測關於該驅動部之負荷之第1參數; 第2檢測部,檢測關於該升降構件之移動量之第2參數;以及, 控制部; 該控制部基於該第1參數,偵測該升降構件與該環狀構件的該凹部之接觸,並基於該第2參數,決定該升降構件從基準高度到接觸該環狀構件之該凹部為止的上升量,並基於該上升量與臨界值,決定該環狀構件在水平方向上是否有相對於該基板支撐部之位置偏移。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第1參數係該驅動部之負荷。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第2檢測部係配置於該驅動部內之編碼器,該第2參數係脈衝數。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漿處理裝置,更包含: 電極,配置於該基板支撐部內,並將該環狀構件靜電吸附於該基板支撐部。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基板支撐部,形成有將該基板支撐部與該環狀構件之間排氣之排氣孔。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漿處理裝置,更包含: 複數之升降銷,支撐該環狀構件;以及, 至少一個之追加驅動部,使該複數之升降銷相對於該基板支撐部在縱方向上移動。
  7.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升降構件,係支撐該環狀構件之升降銷。
  8. 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環狀構件,係以Si材料或SiC材料形成之邊緣環。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漿處理裝置,更包含: 覆蓋環,以包圍該邊緣環之方式配置於該基板支撐部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升降構件,可貫通該覆蓋環並接觸該邊緣環之該凹部。
  11. 如請求項9或10所述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覆蓋環具有底面,該覆蓋環之該底面具有凹部,該覆蓋環之該凹部具有相對於縱方向傾斜之傾斜面; 該電漿處理裝置更包含: 追加升降構件,配置於該覆蓋環之下方,並可接觸該覆蓋環之該凹部; 追加驅動部,使該追加升降構件相對於該基板支撐部在縱方向上移動; 第3檢測部,檢測關於該追加驅動部之負荷之第3參數;以及, 第4檢測部,檢測關於該追加升降構件之移動量之第4參數; 該控制部基於該第3參數,偵測該追加升降構件與該覆蓋環之該凹部之接觸,並基於該第4參數,決定該追加升降構件從基準高度到接觸該覆蓋環之該凹部為止的上升量,並基於該追加升降構件之上升量與臨界值,決定該覆蓋環在水平方向上是否有相對於該基板支撐部之位置偏移。
  12. 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環狀構件係覆蓋環,其覆蓋以包圍該基板支撐部上之基板之方式配置於該基板支撐部上之邊緣環的外側面。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覆蓋環支撐該邊緣環。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藉由將該邊緣環固定於該基板支撐部,而將該覆蓋環固定於該基板支撐部。
  15. 一種電漿處理裝置,包含: 電漿處理腔室; 基板支撐部,配置於該電漿處理腔室內; 環狀構件,以包圍該基板支撐部上之基板之方式配置於該基板支撐部上; 升降構件,配置於該環狀構件之下方並可接觸該環狀構件; 驅動部,使該升降構件相對於該基板支撐部在縱方向上移動; 第1檢測部,檢測關於該環狀構件與該升降構件之接觸或非接觸之第1參數; 第2檢測部,檢測關於該升降構件之移動量之第2參數;以及, 控制部,基於該第1參數及該第2參數,決定該環狀構件在水平方向上是否有相對於該基板支撐部之位置偏移。
  16. 一種電漿處理裝置,包含: 電漿處理腔室; 基板支撐部,配置於該電漿處理腔室內; 環狀構件,以包圍該基板支撐部上之基板之方式配置於該基板支撐部上; 升降構件,配置於該環狀構件之下方並可接觸該環狀構件; 驅動部,使該升降構件相對於該基板支撐部在縱方向上移動; 第1檢測部,檢測關於該環狀構件與該升降構件之接觸或非接觸之第1參數; 第2檢測部,檢測關於該升降構件之移動量之第2參數;以及, 搬運裝置,基於該第1參數及該第2參數,調節該環狀構件相對於該基板支撐部之位置。
TW111103225A 2021-01-29 2022-01-26 電漿處理裝置 TW2022472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12887 2021-01-29
JP2021-012887 2021-01-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7237A true TW202247237A (zh) 2022-12-01

Family

ID=82654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3225A TW202247237A (zh) 2021-01-29 2022-01-26 電漿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247237A (zh)
WO (1) WO202216358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0693A (ja) * 2004-05-31 2005-12-08 Nec Kansai Ltd プラズマエッチング装置
US10658222B2 (en) * 2015-01-16 2020-05-19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Moveable edge coupling ring for edge process control during semiconductor wafer processing
JP7076351B2 (ja) * 2018-10-03 2022-05-2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リング部材の厚さ測定方法
JP2020115499A (ja) * 2019-01-17 2020-07-30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リング部材の位置ずれ測定方法
JP6824461B2 (ja) * 2020-06-05 2021-02-03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処理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63582A1 (ja) 2022-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09995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positioning method and focus ring installation method
TWI738901B (zh) 用於電漿處理系統中的載體板
KR101995812B1 (ko) 플라스마 처리 장치 및 플라스마 처리 방법
TWI692835B (zh) 校準裝置、半導體晶圓處理裝置及校準方法
TW202137326A (zh) 基板支持台、電漿處理系統及環狀構件之安裝方法
JP2024010121A (ja) プロセスキットリング摩耗の検出器
JP2021141305A (ja) プラズマ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エッジリングの交換方法
US11923232B2 (en) Positioning apparatus, processing system, and positioning method
TW202303672A (zh) 電漿處理系統及環狀構件的安裝方法
US20240136158A1 (en) Plasma processing system and edge ring replacement method
JPWO2003071599A1 (ja) 基板吸着装置
TW202224019A (zh) 電漿處理裝置、電漿處理系統及邊緣環之位置對準方法
WO2002007236A1 (fr) Detecteur de deplacement et systeme de traitement
JP2017092309A (ja) 基板のアライメント装置
TW202247237A (zh) 電漿處理裝置
US20170364061A1 (en) Method for setting mounting position of target substrate and film forming system
KR102410974B1 (ko) 반도체 제조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CN111211031A (zh) 聚焦环高度控制装置及具备其基板蚀刻装置
JP7441711B2 (ja) 基板支持台、プラズマ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エッジリングの載置方法
US20220059384A1 (en) Allignment and transport of substrate and focus ring
KR20080034725A (ko) 로드락 챔버 및 로드락 챔버에서의 웨이퍼의 로딩, 언로딩방법
KR20220062186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반송 로봇 티칭 방법
WO2024038832A1 (ja) 治具及び位置合わせ方法
US20230395421A1 (en) Mounting pad, mounting mechanism, and substrate transfer mechanism
US20230420286A1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transfer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