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4467A - 檢測裝置及資訊通知系統 - Google Patents

檢測裝置及資訊通知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4467A
TW202244467A TW111109072A TW111109072A TW202244467A TW 202244467 A TW202244467 A TW 202244467A TW 111109072 A TW111109072 A TW 111109072A TW 111109072 A TW111109072 A TW 111109072A TW 202244467 A TW202244467 A TW 20224446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ceiving
emitting
emitting element
receiv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9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春田峰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P&M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P&M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P&M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4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446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68Means for controlling media flow to the body or for metering media to the body, e.g. drip meters, counters ; Monitoring media flow to the body
    • A61M5/16886Means for controlling media flow to the body or for metering media to the body, e.g. drip meters, counters ; Monitoring media flow to the body for measuring fluid flow rate, i.e. flowmeters
    • A61M5/1689Drip coun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5Communication
    • A61M2205/3546Range
    • A61M2205/3553Range remote, e.g. between patient's home and doctor's off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11Drip chamb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AREA)

Abstract

本揭示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檢測液滴之滴下之檢測裝置。檢測裝置具備光學元件陣列,該光學元件陣列具有包含第1發光元件、第1受光元件、及第2受光元件在內之3個以上之光學元件,且在光學元件陣列內以如下方式配置第1發光元件與第1受光元件及第2受光元件:被第1發光元件照射之發光區域之一部分與第1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之一部分重疊,且被第1發光元件照射之發光區域之一部分與第2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之一部分重疊。

Description

檢測裝置及資訊通知系統
本揭示大致係關於一種檢測液滴之滴下之檢測裝置,特別係關於一種在醫療領域中使用之檢測藥劑之點滴之滴下之檢測裝置。
先前,已知使用發光元件與受光元件來檢測點滴之滴下之點滴監視裝置。
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具有檢測點滴之滴落功能之輸液泵。該輸液泵具備滴落檢測器,滴落檢測器藉由與點滴通過位置對向地配置1個發光元件與1個受光元件,而利用在從發光元件照射之光在點滴通過時因光之折射或遮光而進入受光元件之光量之變化,藉由受光元件之電壓變化來檢測滴落。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20489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揭示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提高液滴之滴下之檢測能力之新穎之檢測裝置及利用其之液滴資訊通知系統。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人等深入研究之結果為,開發了一種藉由有效率地擴大液滴之滴下之檢測範圍而可提高檢測能力之液滴檢測裝置。於一層面中,本揭示之液滴檢測裝置具備:光學元件陣列,其具有3個以上之光學元件;及防反射構件,其防止光自光學元件陣列向受光元件反射。於一層面中,本揭示之液滴資訊通知系統具備:檢測裝置,其取得液滴資訊;網路,其供液滴資訊通訊;及一個或複數個終端,其接收液滴資訊。
因此,本揭示提供以下項目。 (項目1) 一種檢測裝置,其係檢測液滴之滴下者,且前述檢測裝置具備: 光學元件陣列,其具有包含第1發光元件、第1受光元件、及第2受光元件在內之3個以上之光學元件,且 在前述光學元件陣列內以如下方式配置前述第1發光元件與前述第1受光元件及前述第2受光元件:自前述第1發光元件照射之發光區域之一部分與前述第1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之一部分重疊,且 自前述第1發光元件照射之發光區域之一部分與前述第2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之一部分重疊。 (項目2) 如項目1之檢測裝置,其中前述3個以上之光學元件進一步具備第2發光元件, 在前述光學元件陣列內以如下方式配置第1發光元件、第1受光元件、第2受光元件及第2發光元件:自前述第2發光元件照射之發光區域之一部分與前述第1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之一部分重疊,且 自前述第2發光元件照射之發光區域之一部分與前述第2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之一部分重疊。 (項目3) 如項目2之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1發光元件與前述第2受光元件配置於前述液滴通過之路徑之上游側, 前述第2發光元件與前述第1受光元件配置於前述液滴通過之路徑之下游側。 (項目4) 如項目2或3之檢測裝置,其中前述光學元件陣列具備: 第1光學元件子陣列,其具備第1發光元件與第1受光元件;及 第2光學元件子陣列,其具備第2發光元件與第2受光元件;且 前述第1光學元件子陣列與前述第2光學元件陣列係鄰接地配置。 (項目5) 如項目4之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2光學元件子陣列構成為可對於前述第1光學元件子陣列拆裝。 (項目6) 如項目1至5中任一項之檢測裝置,其具備防反射構件,該防反射構件相對於前述液滴通過之路徑,配置於與配置有前述光學元件陣列之側為相反側。 (項目7) 如項目5之檢測裝置,其中前述防反射構件為黑色區域。 (項目8) 如項目1至7中任一項之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1發光元件之發光波長以及前述第1受光元件及前述第2受光元件之受光波長為約800 nm~約1000 nm。 (項目9) 如項目1至8中任一項之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1發光元件與前述第1受光元件之距離為約2 mm~約3 mm, 前述第1發光元件與前述第2受光元件之距離為約4 mm~約5 mm。 (項目10) 一種系統,其係資訊通知系統,且前述系統具備: 取得液滴資訊之如項目1~98中任一項之檢測裝置,及 一個或複數個輸出裝置,其經由網路接收前述液滴資訊並輸出。
以下,一面顯示最佳之形態一面說明本揭示。遍及本說明書整體,單數形式之表現除非特別言及,否則應理解為亦包含其複數形式之概念。因此,於單數形式之冠詞(例如,英語之情形下為「a(一個)」、「an(一個)」、「the(該(等))」等),除非特別言及,否則應理解為亦包含其複數形式之概念。又,於本說明書中使用之用語,除非特別言及,否則應理解為以在該領域中通常被使用之含義來使用。因此,除非另有定義,否則在本說明書中使用之所有專業用語及科技用語,具有與由本揭示所屬領域之本領域技術人員一般性地理解之含義相同之含義。在發生矛盾時,本說明書(亦包含定義)優先。
(定義等) 以下,適當說明本說明書中特別使用之用語之定義及/或基本性技術內容。
於本說明書中「液滴」係指藉由表面張力凝聚而成之液體之塊。
於本說明書中「光學元件陣列」係指複數個光學元件於同一平面上排列而成之器具。
於本說明書中,「發光區域」係指從發光元件照射之光,照射至包含液滴通過之路徑之平面之區域。而且,「受光區域」係指受光元件中之具有指向性之可受光之區域,且為包含液滴通過之路徑之平面內之區域。又,「檢測區域」係指上述「發光區域」與「受光區域」重疊之區域。
於本說明書中,「滴下速度」係指每單位時間滴下之液滴之量,例如可為以液滴數/分鐘、升/小時、或克/秒等之單位來表現之值。
於本說明書中,用語「約」除非特別表示其他定義,否則指所示之值正或負10%。
(液滴檢測裝置) 於一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液滴檢測裝置。液滴檢測裝置可具備:光學元件陣列,其具有包含第1發光元件、第1受光元件、及第2受光元件在內之3個以上之光學元件;及防反射構件,其相對於液滴通過之路徑配置於與配置有光學元件陣列之側為相反側。藉由設置防反射構件,而抑制反射至液滴以外之光,故可提高受光元件之液滴之滴下之檢測精度。
圖1顯示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液滴檢測裝置10。液滴檢測裝置10可具備:光學元件陣列11、防反射構件19、發光電路20、受光電路30、及控制部40。
光學元件陣列可具有包含發光元件及受光元件在內之3個以上之光學元件。發光元件陣列所含之光學元件之數目只要為3個以上即可,可為任意。於1個實施形態中,光學元件陣列具備2個發光元件與2個受光元件此4個光學元件,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3個以上之光學元件可包含第1發光元件與第1受光元件及第2受光元件,亦可包含第1發光元件與第1受光元件及第2發光元件。發光元件與受光元件之數目可分別為相同數目,發光元件與受光元件之數目亦可不同。於1個實施形態中,液滴檢測裝置10中之光學元件陣列11具備第1發光元件12及第2發光元件12’此2個發光元件、以及第1受光元件13及第2受光元件13’此2個受光元件。第1發光元件12及第2發光元件12’可為可將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且發送光信號之任意之光學元件,例如可為發光二極體(LED)、有機LED、紅外LED、紫外LED、雷射二極體等。第1受光元件13及第2受光元件13’可為可接收光信號且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之任意之光學元件,例如可為光電晶體、光電倍增管(PMT)、光電二極體、突崩光電二極體、光導電單元、光電池等。又,第1發光元件12與第2發光元件12’可為同種類之發光元件,亦可為不同種類之發光元件。然而,較佳的是,第1發光元件12與第2發光元件12’為同種類之發光元件,以便藉由1個發光電路發出相同量之光。第1受光元件13與第2受光元件13’可為同種類之受光元件,亦可為不同種類之受光元件。然而,較佳的是,第1受光元件13與第2受光元件13’為同種類之受光元件,以便藉由1個受光電路接收相同值之光。
發光元件發出且由受光元件接收之光,可具有發光元件及受光元件能夠適用之任意波長,較佳的是,可具有精密地捕捉液滴之滴下且不易受周圍光之干涉之波長。於本揭示之光學元件陣列在室內使用時,光學元件陣列使用之光,受到自螢光燈發出之光之影響而有可能在液滴之檢測上受到惡劣影響。又,光學元件陣列使用之光,理想的是無法被人視認。進而,光學元件陣列使用之光,可要求從發光元件經由大氣傳播至受光元件。因一般之螢光燈之波長為約400 nm~約700 nm,可見光之波長為約380 nm~約780 nm,大氣中之透過波長為約300 nm~約1000 nm,故更佳的是,發光元件之發光波長及受光元件之受光波長可為約800 nm~約1000 nm。
於本揭示之光學元件陣列中,光學元件可以如下方式配置:3個以上之光學元件中之1個以上之發光元件之發光區域與1個以上之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重疊。較佳的是,在光學元件陣列內可以如下方式配置第1發光元件與第1受光元件及第2受光元件:被第1發光元件照射之發光區域之一部分與第1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之一部分重疊,且被第1發光元件照射之發光區域之一部分與第2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之一部分重疊。更佳的是,3個以上之光學元件進一步具備第2發光元件,在光學元件陣列內第1發光元件與第1受光元件及第2受光元件與第2發光元件可以如下方式配置:被第2發光元件照射之發光區域之一部分與第1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之一部分重疊,且被第2發光元件照射之發光區域之一部分與第2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之一部分重疊。最佳的是,第1發光元件與1個受光元件或第2受光元件可配置於液滴通過之路徑之上游側,第2發光元件與第2受光元件或第1受光元件可配置於液滴通過之路徑之下游側。
於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陣列11中,第1發光元件12及第2發光元件12’以及第1受光元件13及第2受光元件13’可在光學元件陣列11之平面11a上排列。圖2顯示光學元件陣列11之11a之前視圖。第1發光元件12及第2發光元件12’可分別具有第1發光區域12a及第2發光區域12’a,其等具有較各自之元件之剖面積大之面積,第1受光元件13及第2受光區域13’可分別具有第1受光區域13a及第2受光區域13’ a,其等具有較各自之元件之剖面積大之面積。光學元件陣列可在1個以上之發光區域與1個以上之受光區域重合之範圍內檢測液滴之滴下。光學元件11可以如下方式配置光學元件:第1發光元件12之發光區域12a,與第1受光元件13之受光區域13a及第2受光元件13’之受光區域13’a重合(檢測區域15a、15b),第1受光元件13之受光區域13a,與第1發光元件12之發光區域12a及第2發光元件12’之發光區域12’a重合(檢測區域15a、15c),第2發光元件12’之發光區域12’a,與第1受光元件13之受光區域13a及第2受光元件13’之受光區域13’a重合(檢測區域15c、15d),第2受光元件13’之受光區域13’a,與第1發光元件12之發光區域12a及第2發光元件12’之發光區域12’a重合(檢測區域15b、15d)。其結果,光學元件陣列11係與由1個發光元件及1個受光元件形成之光學元件陣列相比可具備較廣之檢測區域。增大檢測區域之鉛直方向之長度16(以下稱為檢測高度16),係可加長液滴之檢測時間,增大檢測區域之水平方向之長度17(以下稱為檢測寬度17),讓即便在液滴3自液滴滴下軸4偏移地滴下時,仍可檢測液滴之滴下。
於光學元件陣列11中,可以基於發光元件之發光區域之大小及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之大小而具有充分之液滴之檢測區域之方式,來決定各光學元件間之距離。各光學元件間之距離例如可基於與對象物之距離、發光元件之光量、受光元件之受光感度、感測器之指向性等而決定。於1個實施形態中,第1發光元件12與第1受光元件13可鄰接地排列。於另一實施形態中,第1光學元件12之中心位置與第1受光元件13之中心位置之距離可為數十mm。第1發光元件12之中心位置與第1受光元件13之中心位置之距離,較佳為約2 mm~約3 mm,最佳可為約2.2 mm。第1發光元件之中心位置與第2受光元件之中心位置之距離,較佳為約4 mm~約5 mm,最佳可為約4.9 mm。
光學元件陣列可以一體之框體構成,亦可構成為以複數個框體形成。然而,光學元件陣列較佳的是構成為以複數個框體形成,以便可實現適合檢測對象之光學元件之排列。液滴檢測裝置10中之光學元件陣列11可包含:第1光學元件子陣列14,其具備第1發光元件12與第1受光元件13;及第2光學元件子陣列14’,其具備第2發光元件12’與第2受光元件13’。而且,光學元件陣列11可藉由第1光學元件子陣列14與第2光學元件子陣列14’鄰接地配置而形成。第1光學元件子陣列14及第2光學元件子陣列14’各者,可構成為彼此可拆裝。較佳的是,第1及第2光學元件子陣列各者,藉由在其各側面具備結合機構,而可實現配合用途之各種結合。較佳的是,第1光學元件子陣列14與第2光學元件子陣列14’可以如下方式結合:如圖2所示般,各個發光元件彼此在對角上排列,且各個受光元件彼此在對角上排列。再者,複數個光學元件子陣列亦可以如下方式結合:各個發光元件彼此鄰接,且各個受光元件彼此鄰接。進而,光學元件陣列亦可包含3個以上之光學元件子陣列。
圖3顯示另一實施形態之光學元件陣列之發光元件及受光元件之排列。圖3(a)係除了具備光學元件陣列11中之第1發光元件12、第1受光元件13、第2發光元件12’及第2受光元件13’以外,亦具備第3發光元件12"及第3受光元件13"之光學元件陣列11’之前視圖。光學元件陣列11’藉由具備第3發光元件12"及第3受光元件13",而可具有較光學元件陣列11之檢測寬度17大之檢測寬度17’。因此,即便在液滴自液滴滴下軸偏移更大地滴下之情形下,光學元件陣列11’仍可確實地檢測液滴之滴下。
圖3(b)顯示光學元件陣列311之前視圖。光學元件陣列311具有大致三角形之形狀,具備1個發光元件312、第1受光元件313、及第2受光元件313’。光學元件陣列311可在發光元件312之發光區域與第1受光元件313之受光區域重疊之部分、及發光元件312之發光區域與第2受光元件313’之受光區域重疊之部分,檢測液滴之滴下。因此,光學元件陣列311與由1個發光元件與1個受光元件形成之光學元件陣列相比可具有更大之檢測高度316及檢測寬度317。
如上述般,本揭示之光學元件陣列中,在2個以上之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相對於1個發光元件之發光區域重疊之範圍內,發光元件及受光元件可進行各種排列。進而,發光元件及受光元件之排列例如可藉由受光信號之信號計測速度及液滴之滴下速度、以及液滴自液滴滴下軸偏移之誤差之大小等而決定。圖4係顯示受光信號強度與時間之關係之圖表。圖4(a)及圖4(b)係與同一受光信號45相關之受光信號資料。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如後述般擷取超過臨限值48之受光信號,而控制部40可檢測出液滴之滴下。如圖4(a)所示般在受光信號之計測速度充分高時,控制部40檢測複數個液滴滴下時之較高之受光信號,而可檢測出液滴之滴下。另一方面,如圖4(b)所示般在先前之液滴檢測裝置中之受光信號之計測速度低之情形(或檢測區域小之情形),無法檢測出超過臨限值48之受光信號,而會錯過液滴之滴下之檢測。於如此之情形下,可使用檢測高度16大之(檢測區域廣之)光學元件陣列11。光學元件陣列11與使用檢測高度16小之光學元件陣列之情形相比,可長時間檢測液滴之滴下,而可確實地檢測出超過臨限值48之受光信號。
進而,光學元件陣列中之發光元件及受光元件之排列,亦可依存於產生液滴之裝置之構成。例如,於光學元件陣列之檢測區域大時,會檢測出未滴下之液滴。此處,參照圖5,圖5顯示例示性之液滴產生裝置50。液滴產生裝置50具有液滴筒51與液滴產生部52,自液滴產生部52滴下之液滴在液滴筒51內通過,積留於液滴筒51下部。若本揭示之液滴檢測裝置檢測出未滴下之正在產生之液滴3a,則有可能無法準確地算出滴下速度。又,於液滴檢測裝置之檢測區域及至液體積留部3c時,液滴檢測裝置有可能將因液滴之滴下而在液體積留部產生之波紋及液滴之彈跳等檢測為液滴。因此,光學元件陣列11可構成為具有如不包含正在產生之液滴3a及液體積留部3c之檢測高度516,以便本揭示之液滴檢測裝置不檢測正在產生之液滴3a及液體積留部3c中之波紋等,而僅檢測正在滴下之液滴3b。例如,在自液滴產生部52之前端至液體積留部3c之表面之長度為38 mm時,光學元件陣列之檢測高度516可為34 mm。
如上述般,光學元件陣列中之發光元件及受光元件之排列可藉由液滴之滴下速度、信號計測速度、產生液滴之裝置之構成及液滴自液滴滴下軸偏移之誤差之大小等而決定。例如,藉由如上述般光學元件陣列具備複數個光學元件子陣列,而能夠設定適切之檢測區域。
此處,再次參照圖1,光學元件陣列11之平面11a可朝向液滴滴下軸4。液滴滴下軸4可為沿著液滴3滴下之路徑之任意之軸,例如可為在液滴3隨著重力而滴下之大致鉛直方向上延伸之直線軸。於圖1之紙面中,顯示上側為液滴之上游側,下側為下游側。
防反射構件19可為防止光之反射之任意之構件,且可為以將光均勻地吸收之方式具備大致平面之構件。防反射構件19可以任意之材料形成,例如可由樹脂等構成。防反射構件19較佳的是可由黑色材料形成以可吸收光。防反射構件19與光學元件陣列11之平面11a對向,可隔著液滴滴下軸4而配置。防反射構件19較佳的是可與光學元件陣列11之平面11a平行地配置,以便將自光學元件陣列11之第1發光元件12及第2發光元件12’發送之光均勻地吸收。又,於其他實施形態中,防反射構件19可具有凹凸狀之表面或彎曲之表面,以便使自第1發光元件12及第2發光元件12’發送之光逃至第1受光元件13及第2受光元件13’之受光區域外。
光學元件陣列之發光元件連接於發光電路,受光元件連接於受光電路。於液滴檢測裝置10中,第1發光元件12及第2發光元件12’可連接於發光電路20,第1受光元件13及第2受光元件13’可連接於受光電路30。發光電路20可包含產生適宜於使第1發光元件12及第2發光元件12’ 照射之光之強度之電信號之任意之電路元件,受光電路30可包含將藉由第1受光元件13及第2受光元件13’接收且轉換之電信號傳遞至控制部40之任意之電路元件。
圖6顯示液滴檢測裝置之電路之例示性之構成。圖6所示之電路之構成僅為例示,而並不限定於此。
電路包含發光電路20與受光電路30。發光電路20可包含:電源21、發光量調節用電阻器22、渦電流防止用電阻器23、及接地31。電源21可為產生發送至發光元件之電信號之任意之電源,例如可包含固定電源、可變電源。電源21可直接連接於第1發光元件12及第2發光元件12’,亦可經由其他元件而連接。
自電源21發送之電信號可到達發光量調節用電阻器22。發光量調節用電阻器22可為可調節自電源發送之電信號之強度之任意之可變電阻器。
通過發光量調節用電阻器22後之電信號可到達渦電流防止用電阻器23。渦電流防止用電阻器23可為可去除發光電路20內之渦電流之任意之電阻器。
通過渦電流防止用電阻器23之電信號可發送至第1發光元件12及第2發光元件12’。第1發光元件12及第2發光元件12’可使接收到之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且發送光信號。而且,第1發光元件12及第2發光元件12’可連接於接地31。
受光電路30可具備:電源21、接地31、及受光感度調節用電阻器32。自電源21發送之電信號可到達第1受光元件13及第2受光元件13’。第1受光元件13及第2受光元件13’可接收藉由液滴反射之光信號,並將接收到之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而輸出至控制部40。
又,藉由第1受光元件13及第2受光元件13’輸出之電信號可藉由受光感度調節用電阻器32調整受光感度。於液滴檢測裝置10中,理想的是未檢測出液滴時之電信號之強度為0,實際而言受到干擾光之影響而會輸出些許強度之電信號。受光感度調整用電阻器32可為如將因如此之干擾光對液滴之檢測之影響去除或最小化之任意之可變電阻器。例如,受光感度調整用電阻器32可考量供檢測液滴之輸出信號之大小、與因干擾光所致之輸出信號之大小,而調整輸出至控制部40之電信號之大小。受光感度調整用電阻器32可連接於接地31。
輸出至控制部40之電信號,可為具有任意之參數之信號,例如可為電壓或電流。然而,基於計測之容易度,電信號較佳的是作為電壓而輸出。該情形下,藉由在受光元件之輸出上追加電阻器,而可將施加於電阻器之電壓作為電流之電信號而輸出至控制部40。
控制部40可決定第1發光元件12及第2發光元件12’之發光量,且根據第1受光元件13及第2受光元件13’之受光量檢測液滴之滴下。控制部40可為任意之控制裝置,例如可為處理器、微處理器、積體電路、微控制器等。
控制部40藉由對通過檢測區域而滴下之液滴根據受光信號擷取液滴滴下資訊,而可檢測出液滴之滴下。控制部40對液滴滴下資訊之擷取方法可為任意,較佳的是可將受光信號進行A/D轉換,以便明確地識別液滴滴下時與液滴未滴下時。圖7顯示將受光信號進行A/D轉換而擷取液滴滴下資訊之例示性之方法。
圖7(a)表示控制部40接收之受光信號之原始資料。受光信號之原始資料可為任意之資料,例如可為連續性之電信號等之類比資料。於本例中,於時刻t 1及時刻t 2,受光信號強度成為最大。對於受光信號之原始資料可設定臨限值38。臨限值38可為可判定液滴通過檢測區域時與未通過時之任意之值。然而,臨限值38較佳為較液滴通過檢測區域時之受光信號強度充分低之值,且為較液滴未通過檢測區域時之受光信號強度充分高之值。
圖7(b)顯示將受光信號之原始資料數位化後之資料。受光信號之數位資料可將超過臨限值38之值設為1,將未超過臨限值38之值設為0。臨限值38可為可區別液滴通過時之信號強度與液滴未通過時之信號強度之任意之值。
圖7(c)顯示為了根據受光信號之數位資料暫時識別液滴之滴下時刻而將受光信號之數位資料之值進行積算而得之資料。積算值可為將受光信號之數位資料之值進行積算而得之值。若數位值為1,則積算資料上升至1,在數位值持續取1之期間,積算值不斷上升。而且,若數位值自1下降至0,則積算值成為一定。而且,若積算值持續取同一值,則可重置積算值。
圖7(d)顯示為了自積算資料取出液滴資訊而被二值化之液滴檢測資料。液滴檢測資料可為可以一定之基準識別液滴之滴下之任意之資料。在為了取出液滴資訊而使用二值化資料時,可決定檢測值48’。於本實施形態中,檢測值48’可為圖7(c)之積算資料中之積算值1。而且,藉由將與檢測值48’一致之值設為1、將與檢測值48’不一致之值設為0而二值化,而暫時決定一滴之液滴之滴下時刻,藉此,可將液滴滴下時刻間之時間作為滴下速度而導出。
自液滴檢測資料獲得之資訊,可由控制部40作為液滴滴下資訊而處理。例如,控制部40可將液滴滴下資訊發送至其他裝置及/或網路,且/或可使用液滴滴下資訊實施進一步之處理。液滴滴下資訊可為定量地表示液滴之滴下之任意之資訊,例如可為液滴滴下時刻、液滴之滴下速度(例如,滴數/分鐘、滴數/小時、升/分鐘、升/小時、克/分種、或克/小時等)。於本方法中,可將圖7(c)之積算資料中積算值為1之時刻作為液滴滴下時刻而算出。進而,可自連續之液滴滴下時刻,導出液滴之滴下速度(例如,滴/分鐘)。
圖7所示之擷取液滴滴下資訊之方法為例示性,亦可藉由其他方法檢測液滴之滴下。圖7之例係藉由將經數位化之受光信號資料轉換成積算資料、進而二值化而檢測液滴之滴下,但液滴資訊例如亦可藉由將在受光信號之數位資料中值自0成為1之時刻決定為液滴之滴下時刻,不經由積算而擷取。
(資訊通知系統) 於一態樣中,本揭示提供一種將與液滴之滴下相關之資訊通知給使用者之資訊通知系統。本揭示之資訊通知系統可具備:檢測裝置,其取得液滴資訊;網路,其供液滴資訊通訊;及一個或複數個輸出裝置,其接受液滴資訊並輸出。圖8顯示在醫療機構中將患者之點滴之滴下速度通知給醫生及/或看護師之點滴速度通知系統80。再者,本揭示之資訊通知系統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可為使用於植物之澆灌之澆灌速度通知系統。
點滴速度通知系統80可具備:檢測裝置81、網路82、伺服器83、一個或複數個路由器84、一個或複數個使用者終端85。檢測裝置81可為可檢測點滴速度之任意之裝置,例如可為上述之液滴檢測裝置10。檢測裝置81可連接於網路82,以便可將檢測出之點滴速度資訊通知給伺服器83、及/或一個或複數個使用者終端85。
網路82可為可在複數個終端間利用之任意之網路,例如可為LAN、WAN等。於本醫療機構中,於網路82連接有各種機器,可經由網路82收發各種資訊。
一個或複數個路由器84為了將各種機器連接於網路82,而可設置於醫療機構內。
伺服器83可經由網路82接收點滴速度資訊,記憶接收之點滴速度資訊,並將點滴速度資訊發送至一個或複數個使用者終端85。於本實施形態中,顯示點滴速度通知系統80具有1個伺服器,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具有複數個伺服器。
一個或複數個使用者終端85可自伺服器83取得點滴速度資訊。一個或複數個使用者終端85可為可由醫生及/或看護師等任意之使用者持有之任意之終端,例如可為智慧型手機、行動電話、平板、智慧型手錶等。點滴速度資訊可以任意之形式發送至一個或複數個使用者終端85,例如可以電子郵件發送,亦可作為專用之應用程式之訊息而發送。較佳的是,點滴速度資訊可作為專用之應用程式內之訊息而發送,以便一個或複數個使用者終端85可始終取得最新之點滴速度資訊。持有一個或複數個終端85之使用者藉由確認被發送之點滴速度資訊,而可遠距離地確認患者之點滴是否被適切地實施。
一個或複數個使用者終端85,可為本揭示之資訊通知系統中之輸出裝置之一例,亦可包含其他裝置。例如,輸出裝置可為顯示燈、揚聲器等,可設置於醫療從業者待命之場所(例如,護士站等)。
於圖8所示之點滴速度通知系統80中,一個或複數個路由器84可具備4個路由器84a、84b、84c、84d。4個路由器84a、84b、84c、84d分別配置於不同之場所。又,於點滴速度通知系統80中,一個或複數個使用者終端85具備3個使用者終端85a、85b、85c,3個使用者終端85a、85b、85c分別由不同之使用者持有。
路由器84a、84b、84c、84d將檢測裝置81及使用者終端85a、85b、85c連接至網路82。檢測裝置81及使用者終端85a、85b、85c,係以連接於配置在最近處之路由器之方式設定。於圖8所示之例中,使用者終端85a連接於路由器84a,使用者終端85b連接於路由器84b,使用者終端85c連接於路由器84c,檢測裝置81連接於路由器84d。藉此,使用者終端85a、85b、85c可始終保持連接於網路82之狀態,而可經由網路通知患者之點滴速度資訊。
當在檢測裝置81經由網路82發送至伺服器83之點滴速度資訊內發現有異常時,伺服器83可將點滴異常警告通知給使用者終端。點滴異常警告可自伺服器83發送至網路82。網路82可判定是否存在使用者終端係連接於路由器84a、84b、84c、84d中,連接有檢測裝置81之路由器84d。在存在連接於路由器84d之使用者終端時,可對該使用者終端通知點滴異常警告。另一方面,於不存在連接於路由器84d之使用者終端時,網路82可對連接於配置在路由器84d之最近處之路由器84c之使用者終端85c通知點滴異常警告。若亦不存在連接於路由器84c之使用者終端時,進而,可依序搜索路由器84b、路由器84a。如此般,藉由利用路由器之位置資訊對位於檢測裝置81之近處之使用者終端通知點滴異常警告,而讓持有使用者終端之使用者可迅速地前往患者身邊,採取適切之對應。
以上參照圖8說明之點滴速度通知系統80僅為本揭示之資訊通知系統之一例,一部分與點滴速度通知系統80之構成不同之其他系統,亦可包含於本揭示之資訊通知系統之範圍。例如,可根據醫療機構之規模採用不同之系統之構成。例如,於難以設置固有之伺服器且場地不大之由個人運營之醫院中,自檢測裝置獲得之患者之液滴資訊可無需利用路由器及伺服器,而發送至雲端,在雲端上被管理,並自雲端直接發送至使用者終端。又,於如具有固有之伺服器且場地不大之小規模醫院中,可使用顯示燈或揚聲器等其他輸出裝置取代使用者終端,藉由將輸出裝置設置於護士站等,而可將點滴異常警告經由輸出裝置通知給醫療從業者。進而,於具有固有之伺服器且場地大之中規模醫院及大規模醫院中,因需要對位於發出點滴異常警告之患者之附近之醫療從業者通知警告,故使用上述之點滴速度通知系統80。
根據本揭示,可獲得提高檢測液滴之滴下之能力之檢測裝置。本揭示之檢測裝置與如先前之檢測裝置般重疊於1個發光元件之發光區域者為1個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之情形相比,因重疊於1個發光元件之發光區域的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為複數個,故可有效率地具有廣檢測區域。其結果為,無需使用鏡頭等擴大檢測區域而可檢測出廣範圍之液滴。
又,藉由本揭示之資訊通知系統,遠距離之使用者可確認液滴資訊,於液滴之滴下具有異常時,醫療從業者等使用者可採取迅速之對應。
如以上般,使用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對本發明進行了例示,但本發明不應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而解釋。理解為本發明應僅藉由申請專利範圍而解釋其範圍。理解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基於本揭示之發明之具體之較佳之實施形態之記載及技術常識而實施等效之範圍。理解為本說明書中引用之文獻之內容本身與具體地記載於本說明書之內容同樣,其內容應作為對於本說明書之參考而被援用。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揭示有用的是提供一種提高檢測液滴之滴下之能力之檢測裝置。
3,3a,3b:液滴 3c:液體積留部 4:液滴滴下軸 10:液滴檢測裝置 11:光學元件陣列 11’:光學元件陣列 11a:平面 12:第1發光元件 12’:第2發光元件 12":第3發光元件 12a:第1發光元件之發光區域 12’a:第2發光元件之發光區域 13:第1受光元件 13’:第2受光元件 13":第3受光元件 13a:第1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 13’a:第2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 14:第1光學元件子陣列 14’:第2光學元件子陣列 15a,15b,15c,15d:檢測區域 16:檢測高度 17,17’:檢測寬度 19:防反射構件 20:發光電路 21:電源 22:發光量調節用電阻器 23:渦電流防止用電阻器 30:受光電路 31:接地 32:受光感度調節用電阻器 40:控制部 45:受光信號 48:臨限值 48’:檢測值 50:液滴產生裝 51:液滴筒 52:液滴產生部 80:點滴速度通知系統 81:檢測裝置 82:網路 83:伺服器 84a,84b,84c,84d:路由器 85a,85b,85c:使用者終端 311:光學元件陣列 312:發光元件 313:第1受光元件 313’:第2受光元件 316:檢測高度 317:檢測寬度 516:檢測高度 t 1,t 2:時刻
圖1係本揭示之液滴檢測裝置之概略圖。 圖2係本揭示之光學元件陣列之前視圖。 圖3顯示本揭示之光學元件陣列之與圖2不同之例示性之排列。 圖4(a)、(b)顯示本揭示之光學元件陣列中之光學元件之排列與受光信號之關係。 圖5顯示可與本揭示之光學元件陣列一起使用之例示性之液滴產生裝置50。 圖6係本揭示之發光電路及受光電路之概略圖。 圖7(a)~(d)顯示自受光信號擷取液滴資訊之例示性之方法。 圖8顯示本揭示之點滴速度通知系統之概略圖。
12:第1發光元件
12’:第2發光元件
12a:第1發光元件之發光區域
12’a:第2發光元件之發光區域
13:第1受光元件
13’:第2受光元件
13a:第1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
13’a:第2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
14:第1光學元件子陣列
14’:第2光學元件子陣列
15a,15b,15c,15d:檢測區域
16:檢測高度
17:檢測寬度

Claims (10)

  1. 一種檢測裝置,其係檢測液滴之滴下者,且前述檢測裝置包含: 光學元件陣列,其具有包含第1發光元件、第1受光元件、及第2受光元件在內之3個以上之光學元件;且 在前述光學元件陣列內,以如下方式配置前述第1發光元件、前述第1受光元件、及前述第2受光元件:被前述第1發光元件照射之發光區域之一部分,與前述第1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之一部分重疊,且 被前述第1發光元件照射之發光區域之一部分,與前述第2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之一部分重疊。
  2. 如請求項1之檢測裝置,其中前述3個以上之光學元件進一步包含第2發光元件, 在前述光學元件陣列內,以如下方式配置第1發光元件、第1受光元件、第2受光元件及第2發光元件:被前述第2發光元件照射之發光區域之一部分,與前述第1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之一部分重疊,且 被前述第2發光元件照射之發光區域之一部分,與前述第2受光元件之受光區域之一部分重疊。
  3. 如請求項2之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1發光元件與前述第2受光元件,配置於前述液滴通過之路徑之上游側, 前述第2發光元件與前述第1受光元件,配置於前述液滴通過之路徑之下游側。
  4. 如請求項2或3之檢測裝置,其中前述光學元件陣列包含: 第1光學元件子陣列,其包含第1發光元件與第1受光元件; 第2光學元件子陣列,其包含第2發光元件與第2受光元件;且 前述第1光學元件子陣列與前述第2光學元件陣列係鄰接地配置。
  5. 如請求項4之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2光學元件子陣列構成為可對於前述第1光學元件子陣列拆裝。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檢測裝置,其包含防反射構件,該防反射構件係相對於前述液滴通過之路徑,配置於與配置有前述光學元件陣列之側為相反側。
  7. 如請求項6之檢測裝置,其中前述防反射構件為黑色區域。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1發光元件之發光波長以及前述第1受光元件及前述第2受光元件之受光波長為約800 nm~約1000 nm。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檢測裝置,其中前述第1發光元件與前述第1受光元件之距離為約2 mm~約3 mm, 前述第1發光元件與前述第2受光元件之距離為約4 mm~約5 mm。
  10. 一種系統,其係資訊通知系統,且前述系統包含: 取得液滴資訊之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檢測裝置;及 一個或複數個輸出裝置,其經由網路接收前述液滴資訊並輸出。
TW111109072A 2021-03-15 2022-03-11 檢測裝置及資訊通知系統 TW2022444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41469A JP6962628B1 (ja) 2021-03-15 2021-03-15 検出装置
JP2021-041469 2021-03-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4467A true TW202244467A (zh) 2022-11-16

Family

ID=78409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9072A TW202244467A (zh) 2021-03-15 2022-03-11 檢測裝置及資訊通知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092391A4 (zh)
JP (1) JP6962628B1 (zh)
TW (1) TW202244467A (zh)
WO (1) WO202219658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3350A (en) * 1983-05-10 1985-08-06 Anatros Corporation Parenteral solution delivery control system
JPS6476871A (en) * 1987-09-18 1989-03-22 Hajime Nakagawa Instillation apparatus
CN2659458Y (zh) * 2003-11-18 2004-12-01 南通职业大学 输液控制装置
CN101856525B (zh) * 2010-06-07 2012-03-28 包金明 医用输液液滴速度监测方法及其装置
JP6089169B2 (ja) 2013-04-15 2017-03-08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輸液ポンプ
JP2015152394A (ja) * 2014-02-13 2015-08-2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操作検出装置
JP2017202259A (ja) * 2016-05-13 2017-11-16 欣也 石坂 点滴検出器
KR102128058B1 (ko) * 2018-08-16 2020-06-30 주식회사 라이튼테크놀로지 수액방울 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6587A1 (ja) 2022-09-22
JP2022141250A (ja) 2022-09-29
JP6962628B1 (ja) 2021-11-05
EP4092391A4 (en) 2024-03-06
EP4092391A1 (en) 2022-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rredondo et al.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n organic bulk 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
CN105738910B (zh) 用于确定到辊上的材料的外表面的距离的装置以及相关方法
US9410848B2 (en) Motion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by a passive thermal sensor system
JP5583120B2 (ja) オブジェクトを検出するための光電スイッチおよび方法
KR101695821B1 (ko) 깊이 영상 획득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200925577A (en) Particle detection
US11300699B2 (en) Mail screening apparatus
EP3488770B1 (en) Optical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7325500B2 (ja) 分光計装置
US8994942B2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interference object in scatter volume of optical fire detector and optical fire detector
CN104126187B (zh) 用于条形码信号中的噪声减少的系统和方法
KR20140145481A (ko) 차량용 tof 카메라
KR20220070522A (ko) 검출기 어레이 및 분광계 시스템
TW202244467A (zh) 檢測裝置及資訊通知系統
US20240183772A1 (en) Detection apparatus
JP4359659B1 (ja) 受光素子用フィルタおよび受光装置
TWI447357B (zh) 反射式光編碼器
JP2014157124A (ja) 人検出装置
JP2017215642A (ja) 監視システム
CN106708334B (zh) 一种阵列式点线发光装置及其交互系统、交互方法
Kovács et al. Device for identifying the UV emission spectrum
US9804000B2 (en) Optical sensor array apparatus
KR20150113575A (ko) Mcu 타입 먼지센서
US20220375325A1 (en) Sensor device for detecting disinfecting state
JPH01263541A (ja) 異物検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