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3415A - 類比數位轉換器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類比數位轉換器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3415A
TW202243415A TW110113631A TW110113631A TW202243415A TW 202243415 A TW202243415 A TW 202243415A TW 110113631 A TW110113631 A TW 110113631A TW 110113631 A TW110113631 A TW 110113631A TW 202243415 A TW202243415 A TW 2022434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offset
sampling
capacitor
digital outpu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3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0817B (zh
Inventor
黃詩雄
Original Assignee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3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0817B/zh
Priority to US17/388,756 priority patent/US11671107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243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3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0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081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10Calibration or testing
    • H03M1/1009Calibration
    • H03M1/1014Calibration at one point of the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i.e. by adjusting a single reference value, e.g. bias or gain error
    • H03M1/1023Offset cor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12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H03M1/34Analogue value compared with reference values
    • H03M1/38Analogue value compared with reference values sequentially only, e.g.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type
    • H03M1/46Analogue value compared with reference values sequentially only, e.g.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type with digital/analogue converter for supplying reference values to converter
    • H03M1/466Analogue value compared with reference values sequentially only, e.g.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type with digital/analogue converter for supplying reference values to converter using switched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AREA)

Abstract

一種類比數位轉換器包含電容模組、比較器、控制訊號產生單元與暫存器。在普通模式下,電容模組用以在取樣階段接收第一輸入訊號,及在轉換階段依據第一輸入訊號產生第一取樣訊號與第二取樣訊號。控制訊號產生單元用以在轉換階段調整第一取樣訊號或第二取樣訊號。比較器耦接電容模組。在普通模式下,比較器用以在轉換階段比較第一取樣訊號與第二取樣訊號以產生n個比較訊號。暫存器用以將第一比較訊號儲存為第一數位輸出訊號,並在普通模式下,將第一數位輸出訊號輸出。

Description

類比數位轉換器與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類比數位轉換器與方法,特別是關於一種逐次逼近暫存器型類比數位轉換器與方法。
在逐次逼近暫存器型類比數位轉換操作時,訊號經過取樣、比較與內部的子數位類比轉換的步驟以產生最後輸出的數位訊號。然而,在上述的過程中,訊號可能因為裝置本身的不完美而摻雜了不同類型的雜訊,例如量化雜訊與熱雜訊。該些雜訊使訊號經過數位類比轉換後的訊號雜訊失真比(Signal-to-Noise and Distortion Ratio, SNDR)降低,進而降低最後輸出的數位訊號的品質。因此,要如何降低訊號的雜訊已成為本領域極欲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發明揭露一種類比數位轉換器,用以將輸入訊號轉換為n位元的第一數位輸出訊號。類比數位轉換器包含第一電容模組、第一比較器、控制訊號產生單元與第一暫存器。在一普通模式下,第一電容模組用以在取樣階段接收第一輸入訊號,及在轉換階段依據第一輸入訊號產生第一取樣訊號與第二取樣訊號。控制訊號產生單元用以在轉換階段調整第一取樣訊號或第二取樣訊號。第一比較器耦接第一電容模組,其中在普通模式下,第一比較器用以在轉換階段比較第一取樣訊號與第二取樣訊號以產生n個第一比較訊號。第一暫存器用以將第一比較訊號儲存為第一數位輸出訊號,並在普通模式下,將第一數位輸出訊號輸出。
本發明揭露一種類比數位轉換方法,用以將輸入訊號轉換為n位元的第一數位輸出訊號,其包含以下步驟:在普通模式下,在取樣階段接收第一輸入訊號;在普通模式下,在轉換階段依據第一輸入訊號產生第一取樣訊號與第二取樣訊號;在普通模式下,在轉換階段比較第一取樣訊號與第二取樣訊號以產生n個第一比較訊號;及用將第一比較訊號儲存為第一數位輸出訊號,並在普通模式下,將第一數位輸出訊號輸出。其中在普通模式下,在轉換階段依據第一輸入訊號產生第一取樣訊號與第二取樣訊號的步驟包含:調整第一取樣訊號或第二取樣訊號。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的類比數位轉換器與方法計算訊號的均值以取得訊號的部分直流偏移,並依據部分直流偏移來調整比較器輸入端訊號的共模電壓,以改變殘值,進而提高輸出訊號的訊號雜訊失真比。
圖1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類比數位轉換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後簡稱ADC)10的示意圖。ADC 10用以對輸入訊號SI取樣以執行類比數位轉換,並據此輸出為n位元的數位輸出訊號SO1。
在圖1的實施例中,ADC 10為逐次逼近暫存器型類比數位轉換器(successive-approximation register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AR ADC),包含取樣保持電路SH、電容模組100、比較器COM1、暫存器RG1及控制訊號產生單元200。
ADC 10的操作包含取樣階段與轉換階段交替地進行。在取樣階段時,取樣保持電路SH對輸入訊號SI取樣以產生取樣訊號SS。其中輸入訊號SI為差動訊號,包含正輸入訊號SI1與負輸入訊號SI2(以下簡稱訊號SI1與訊號SI2)。相應地,取樣訊號SS包含正取樣訊號SS1與負取樣訊號SS2(以下簡稱訊號SS1與訊號SS2)。在轉換階段時,取樣保持電路SH停止對輸入訊號SI取樣;電容模組100將訊號SS1與訊號SS2傳輸至比較器COM1來進行n次比較操作以依序產生n個比較訊號SD1~SDn。暫存器RG1用以儲存n個比較訊號SD1~SDn,當每一次比較操作執行時,把現有的比較訊號SD1~SDn輸出為n位元的數位輸出訊號SO1,其中比較訊號SDx代表n位元的數位輸出訊號SO1的第x位元的值。當n次比較操作完成後,暫存器RG1將重置。其中,在每一次比較器COM1做比較操作時,控制訊號產生單元200用以依據當時的數位輸出訊號SO1產生控制訊號SC1並傳輸至電容模組100,使電容模組100在每一次比較操作前依據控制訊號SC1調整訊號SS1及/或訊號SS2的大小後,再進行下一次的比較操作。
如圖1所示,控制訊號產生單元200包含計算電路210與調整電路220。在一些實施例中,計算電路210用以依據第n次比較操作計算數位輸出訊號SO1中的第n個位元所代表的數位值;調整電路220依據該數位值產生控制訊號SC1。對於電容模組100而言,一個數位值對應至電容模組100的一組態,調整電路220依據數位輸出訊號SO1中的第n個位元所代表的數位值產生控制訊號SC1,使電容模組100依據控制訊號SC1切換至該組態。當電容模組操作於不同的組態時,可對訊號SS1與訊號SS2提供不同的調整效果。
在類比數位轉換中,因為數位化訊號的解析度有限,因此輸出的數位訊號與輸入的類比訊號相比通常具有量化誤差(quantization error)。此外,量化雜訊(quantization noise)亦被導入類比數位轉換的過程而呈現在數位的輸出訊號上。因此,在實際獲得的數位訊號與類比訊號之間的差稱為殘值,該殘值包含了量化雜訊與量化誤差,並使數位訊號失真(distortion),從而降低數位訊號的訊號雜訊失真比。在一些實施例中,數位輸出訊號SO1的量化雜訊包含訊號SS1與訊號SS2的直流偏移(offset)、比較器COM1的直流偏移與電容模組100的電荷注入效應所造成的雜訊等。其中,訊號SS1與訊號SS2的直流偏移的成因可能來自電容模組100內連接至比較器COM1的正端與負端之電路彼此匹配程度不佳,使得訊號SS1與訊號SS2的共模電壓不為0。換言之,ADC 10的直流偏移包含了訊號SS1與訊號SS2的共模電壓。
為了降低數位輸出訊號SO的失真程度,本發明提出的方案能夠產生控制訊號SC1來控制電容模組100,使得在進行類比數位轉換時,上述直流偏移對數位輸出訊號SO1貢獻的殘值能夠即時有效地被降低。換句話說,本發明能夠在傳遞數位輸出訊號SO1的殘值前,先將上述直流偏移對數位輸出訊號SO1貢獻的殘值降低。如此一來可提升ADC 10的訊號雜訊失真比以及ADC 10的操作範圍。簡而言之,ADC 10的操作具有校正模式與普通模式。普通模式的操作可對應一般ADC將輸入訊號轉換成數位輸出訊號之操作。本申請在該普通模式之前,ADC 10先進入校正模式以估計上述的直流偏移,並在之後的該普通模式下即時地將估計出的直流偏移降低,其細節說明如下。
在校正模式下,取樣保持電路SH在取樣階段取樣偏移測試訊號ST。偏移測試訊號ST為差動訊號對,包含正偏移測試訊號ST1與負偏移測試訊號ST2(以下簡稱訊號ST1與訊號ST2)。訊號ST1與訊號ST2為預設值,用來測量訊號SS1與訊號SS2的直流偏移與比較器COM1的直流偏移,在本實施例中,訊號ST1與訊號ST2的共模電壓為0,具體來說,可將訊號ST1與訊號ST2均設為0以簡化操作。訊號ST1與訊號ST2被取樣為正偏移測試取樣訊號STS1與負偏移測試取樣訊號STS2(以下簡稱訊號STS1與訊號STS2)。在校正模式下,比較器COM1在轉換階段對訊號STS1與訊號STS2執行n次比較操作以依序產生n個偏移比較訊號STD1~STDn。暫存器RG1將n個偏移比較訊號STD1~STDn輸出為n位元的數位輸出訊號SO1。因為訊號ST1與訊號ST2均被設為0,理論上此時的數位輸出訊號SO1的數位值是0。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因為電容模組100與比較器COM1造成的直流偏移,使得在校正模式下的數位輸出訊號SO1不等於0。從而使校正模式下的數位輸出訊號SO1的值至少包含了電容模組100造成的直流偏移與比較器COM1造成的直流偏移。為了易於說明,以下將校正模式下利用共模電壓為0的訊號ST1與訊號ST2產生的數位輸出訊號SO1稱為偏移參考訊號SR1。
得到偏移參考訊號SR1後,控制訊號產生單元200用以計算偏移參考訊號SR1的偏移值,並據此產生控制訊號SC1與控制訊號SC2傳輸至電容模組100。計算電路210計算偏移參考訊號SR1的偏移值。例如,當偏移參考訊號SR1的理論值(因訊號ST1與訊號ST2均為0)應為0時,實際取得的偏移參考訊號SR1的值即為其他元件(例如電容模組100與比較器COM1)在偏移參考訊號SR1上造成的偏移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計算電路210更用以儲存在校正模式下得到的偏移參考訊號SR1的偏移值。在普通模式下,在每一次比較操作時,計算電路210將依據數位輸出訊號SO1計算出的數位值加上該偏移值,使調整電路220可依據該偏移值產生控制訊號SC1與控制訊號SC2並用以在轉換階段調整訊號SS1與訊號SS2。更具體來說,在普通模式下,在第n次比較操作時,計算電路210將數位輸出訊號SO1的第n位元的數位值與在校正模式下得到的偏移參考訊號SR1的偏移值相加;調整電路220依據相加的結果產生控制訊號SC1與控制訊號SC2;電容模組100依據控制訊號SC1與控制訊號SC2來調整訊號SS1與訊號SS2的大小以進行下一位元的比較。因為此時的控制訊號SC1與控制訊號SC2對應電容模組100的組態包含了數位輸出訊號SO1的第n位元的數位值與在校正模式下得到的偏移參考訊號SR1的偏移值的成分,所以電容模組100可以調整訊號SS1與訊號SS2來進行一般SAR ADC的操作外,更可以在訊號SS1與訊號SS2傳輸至比較器COM1之前將訊號SS1與訊號SS2之間的共模電壓的絕對值降低。藉此,比較器COM1可根據具有較少直流偏移的訊號SS1與訊號SS2進行比較操作。
電容模組100包含正端電容陣列110、負端電容陣列115、開關裝置120與開關裝置125。正端電容陣列110與開關裝置120用以處理訊號STS1與訊號SS1,及負端電容陣列115與開關裝置125用以處理訊號STS2與訊號SS2。因為訊號為差動對,以下敘述僅對正端操作做詳細敘述,部分負端的操作予以省略。
正端電容陣列110包含多個電容並聯,該些電容的電容值的設計可依一般SAR ADC的設計方式實現,在此不多做限制。例如該些電容的電容值以固定比例遞增,例如後一個電容的容值是前一個電容的容值的2倍。因此,當不同的電容從參考電壓VREF1切換至參考電壓VREF2時,訊號SS1所改變的量也不同。該些電容分別包含第一端(亦稱為上板)與第二端(亦稱為下板)。該些電容之該些第一端耦接取樣保持電路SH與比較器COM1,該些電容之該些第二端各自透過開關裝置120選擇性地電性連接至參考電壓VREF1或參考電壓VREF2,其中參考電壓VREF1大於參考電壓VREF2。在一些實施例中,參考電壓VREF2等於系統接地。開關裝置120係依據控制訊號SC1將正端電容陣列110的第二端切換至參考電壓VREF1或參考電壓VREF2,以調整訊號SS1的大小。
在普通模式下,控制訊號產生單元200在轉換階段除了依據數位輸出訊號SO1產生控制訊號SC1外,更依據在校正模式下得到的偏移參考訊號SR1的偏移值產生控制訊號SC1。開關裝置120接收控制訊號SC1,並在每一次比較器COM1作比較之前依據控制訊號SC1調整訊號SS1的大小以及降低訊號SS1與訊號SS2之間的共模電壓的絕對值。當訊號SS1與訊號SS2之間的共模電壓的絕對值降低後,亦即訊號SS1與訊號SS2的雜訊降低,因此訊號SS1與訊號SS2的訊號雜訊失真比被提高,從而提高數位輸出訊號SO1的訊號雜訊失真比。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電容模組100降低訊號SS1與訊號SS2之間的共模電壓的絕對值時,僅訊號SS1與訊號SS2其中之一者被調整即可實質達到調整共模電壓的效果。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容模組100僅降低訊號SS1與訊號SS2之間的共模電壓的絕對值的部分,例如僅將訊號SS1與訊號SS2之間的共模電壓的絕對值降低為原本的一半,即可有效地提高訊號SS1與訊號SS2的訊號雜訊失真比。在另一些實施例中,電容模組100依據控制訊號SC1消除訊號SS1與訊號SS2之間的共模電壓。
類似地,負端電容陣列115包含第一端與第二端。第一端耦接取樣保持電路SH與比較器COM1,第二端透過開關裝置125選擇性地電性連接至參考電壓VREF3或參考電壓VREF2,其中參考電壓VREF2大於參考電壓VREF3。在一些實施例中,參考電壓VREF2等於參考電壓VREF1與參考電壓VREF3的共模電壓。開關裝置125係依據控制訊號SC2將負端電容陣列115的第二端切換至參考電壓VREF3或參考電壓VREF2,以調整訊號SS2的大小。負端電容陣列115的設置與正端電容陣列110對稱設置,於此不再贅述。
在圖1的實施例中,控制訊號SC1用來調整訊號SS1的大小以降低訊號SS1與訊號SS2之間的共模電壓的絕對值。然而,本申請不以此為限。在其他些實施例中,ADC 10可產生不同於控制訊號SC1的控制訊號SC3(示於圖2)來分別降低訊號SS1與訊號SS2之間的共模電壓的絕對值及用來調整訊號SS1的大小,以及產生不同於控制訊號SC2的控制訊號SC4(示於圖2)來分別降低訊號SS1與訊號SS2之間的共模電壓的絕對值及用來調整訊號SS2的大小。請參考圖2。圖2為依據本發明其他些實施例,ADC 10的示意圖。相較於圖1,電容模組100更包含直流偏移調整電路130與直流偏移調整電路135,及控制訊號產生單元200更產生控制訊號SC3與控制訊號SC4。
在圖2的實施例中,控制訊號產生單元200依據在校正模式下得到的偏移參考訊號SR1產生控制訊號SC1與控制訊號SC2,及依據在普通模式下取得的數位輸出訊號SO1產生控制訊號SC3與控制訊號SC4。控制訊號SC1與控制訊號SC2用以調整訊號SS1與訊號SS2之間的共模電壓。控制訊號SC3與控制訊號SC4分別用以對訊號SS1與訊號SS2在比較器COM1每一次比較操作前做調整。
在普通模式下,控制訊號產生單元200在轉換階段將控制訊號SC1傳輸至直流偏移調整電路130。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訊號SC1在被產生後不再改變,亦即在整個普通模式下,控制訊號SC1均為定值。換言之,在整個普通模式下,訊號SS1與訊號SS2之間的共模電壓被調整至同一值。此外,控制訊號產生單元200將控制訊號SC3傳輸至開關模組120,使開關模組120依據控制訊號SC3在每一次比較操作前調整訊號SS1的大小。
直流偏移調整電路130包含多個電容與多個反相器,但不以此為限。每個電容的第一端耦接正端電容陣列110的第一端,每個電容的第二端分別透過一個反相器耦接控制訊號SC1。換句話說,控制訊號SC1用來控制直流偏移調整電路130之該些電容的偏壓以調整訊號SS1。直流偏移調整電路135與直流偏移調整電路130對稱設置,於此不再贅述。
參考圖3。圖3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ADC 30的示意圖。ADC 30為時間交錯(time-interleaved,TI)SAR ADC。ADC 30包含ADC 10與ADC 11,其中ADC 10與ADC 11具有相同結構與操作。
ADC 10與ADC 11共用取樣保持電路SH,ADC 11還包含電容模組101、比較器COM2、暫存器RG2與控制訊號產生電路201。
在校正模式下,ADC 10與ADC 11先對偏移測試訊號ST取樣,並取得對應於ADC 10的偏移參考訊號SR1與對應於ADC 11的偏移參考訊號SR2(亦即在校正模式下取得的數位輸出訊號SO2)。接著,分別依據偏移參考訊號SR1與偏移參考訊號SR2產生控制訊號SC1、SC2與控制訊號SC5、SC6。
在普通模式下,ADC 10與ADC 11交替地對輸入訊號SI取樣以分別產生訊號SS1、SS2與訊號SS3、SS4。接著,ADC 10與ADC 11再交替地產生數位輸出訊號SO1與數位輸出訊號SO2。
在一些實施例中,ADC 30包含的ADC 10可為圖1中的ADC 10的架構或圖2中的ADC 10的架構。ADC 30包含的ADC 11可相似於圖1中的ADC 10的架構或相似於圖2中的ADC 10的架構。
參考圖4。圖4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中,類比數位轉換方法40的流程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由圖1或圖2的ADC 10利用類比數位轉換方法40來產生數位輸出訊號SO1。更具體來說,ADC 10利用類比數位轉換方法40來調整訊號SS1、SS2以降低ADC 10的直流偏移,從而提高數位輸出訊號SO1的訊號雜訊失真比。類比數位轉換方法40包含步驟S41、S42、S43、S44、S45、S46、S47、S48與S49。為了易於理解,類比數位轉換方法40沿用圖1中的參考符號來說明。此外,類比數位轉換方法40不以步驟S41~S49為限。在更進一步的實施例中,類比數位轉換方法40亦包含透過圖1至圖3中ADC 10與ADC 30及上述關於ADC10的操作所敘述的步驟。
在步驟S41中,在校正模式下,在取樣階段接收偏移測試訊號ST。在步驟S42中,在校正模式下,在轉換階段依據偏移測試訊號ST產生訊號STS1與訊號STS2。在步驟S43中,在校正模式下,在轉換階段比較訊號STS1與訊號STS2以產生n個偏移比較訊號STD1~SDTn。在步驟S44中,將偏移比較訊號STD1~SDTn儲存為偏移參考訊號SR1。在步驟S45中,依據偏移參考訊號SR1計算直流偏移,並依據直流偏移產生控制訊號SC1、SC2。在一些實施例中,直流偏移即為偏移參考訊號SR1的偏移值。在步驟S46中,在普通模式下,在取樣階段接收輸入訊號SI。在步驟S47中,在普通模式下,在轉換階段依據輸入訊號SI產生訊號SS1與訊號SS2。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S47還包含依據控制訊號SC1與控制訊號SC2調整該訊號SS1與該訊號SS2的共模電壓。在步驟S48中,在普通模式下,在轉換階段比較訊號SS1與訊號SS2以產生n個比較訊號SD1~SDn。在步驟S49中,用將比較訊號SD1~SDn儲存為數位輸出訊號SO1,並在普通模式下,將數位輸出訊號SO1輸出。
類比數位轉換方法40藉由取得直流偏移後,據此降低訊號SS1與訊號SS2之間的共模電壓的絕對值。因此,在訊號SS1與訊號SS2之間的共模電壓的直流偏移降低時,數位輸出訊號SO1的訊號雜訊失真比被提高。
上文的敘述簡要地提出了本發明某些實施例之特徵,而使得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內容的多種態樣。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明瞭,其可輕易地利用本發明內容作為基礎,來設計或更動其他製程與結構,以實現與此處該之實施方式相同的目的和/或達到相同的優點。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明白,這些均等的實施方式仍屬於本發明內容之精神與範圍,且其可進行各種變更、替代與更動,而不會悖離本發明內容之精神與範圍。
10:類比數位轉換器 100:電容模組 110:正端電容陣列 115:負端電容陣列 120:開關裝置 125:開關裝置 200:控制訊號產生單元 210:計算電路 220:調整電路 SH:取樣保持電路 COM1:比較器 RG1:暫存器 VREF1:參考電壓 VREF2:參考電壓 VREF3:參考電壓 CLK:時脈 ST:偏移測試訊號 ST1:偏移測試訊號 ST2:偏移測試訊號 SI:輸入訊號 SI1:輸入訊號 SI2:輸入訊號 STS:偏移測試取樣訊號 STS1:偏移測試取樣訊號 STS2:偏移測試取樣訊號 SS:取樣訊號 SS1:取樣訊號 SS2:取樣訊號 STD1:偏移比較訊號 STDn:偏移比較訊號 SD1:比較訊號 SDn:比較訊號 SO1:數位輸出訊號 SR1:偏移參考訊號 SC1:控制訊號 SC2:控制訊號 130:直流偏移控制電路 135:直流偏移控制電路 SC3:控制訊號 SC4:控制訊號 30:類比數位轉換器 11:類比數位轉換器 101:電容模組 201:控制訊號產生單元 COM2:比較器 RG2:暫存器 SC5:控制訊號 SC6:控制訊號 SO2:數位輸出訊號 SR2:偏移參考訊號 40:類比數位轉換方法 S41:步驟 S42:步驟 S43:步驟 S44:步驟 S45:步驟 S46:步驟 S47:步驟 S48:步驟 S49:步驟
在閱讀了下文實施方式以及附隨圖式時,能夠最佳地理解本發明的多種態樣。應注意到,依據本領域的標準作業習慣,圖中的各種特徵並未依比例繪製。事實上,為了能夠清楚地進行描述,可能會刻意地放大或縮小某些特徵的尺寸。 圖1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中,類比數位轉換器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其他些實施例中,類比數位轉換器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中,類比數位轉換器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中,類比數位轉換方法的流程圖。
10:類比數位轉換器
100:電容模組
110:正端電容陣列
115:負端電容陣列
120:開關裝置
125:開關裝置
200:控制訊號產生單元
210:計算電路
220:調整電路
SH:取樣保持電路
COM1:比較器
RG1:暫存器
VREF1:參考電壓
VREF2:參考電壓
VREF3:參考電壓
CLK:時脈
ST:偏移測試訊號
ST1:偏移測試訊號
ST2:偏移測試訊號
SI:輸入訊號
SI1:輸入訊號
SI2:輸入訊號
STS:偏移測試取樣訊號
STS1:偏移測試取樣訊號
STS2:偏移測試取樣訊號
SS:取樣訊號
SS1:取樣訊號
SS2:取樣訊號
STD1:偏移比較訊號
STDn:偏移比較訊號
SD1:比較訊號
SDn:比較訊號
SO1:數位輸出訊號
SR1:偏移參考訊號
SC1:控制訊號
SC2:控制訊號

Claims (10)

  1. 一種類比數位轉換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用以將一輸入訊號轉換為n位元的一第一數位輸出訊號,包含: 一第一電容模組,在一普通模式下,該第一電容模組用以在一取樣階段接收一第一輸入訊號,及在一轉換階段依據該第一輸入訊號產生一第一取樣訊號與一第二取樣訊號; 一第一控制訊號產生單元,用以在該轉換階段調整該第一取樣訊號或該第二取樣訊號; 一第一比較器,耦接該第一電容模組,其中在該普通模式下,該第一比較器用以在該轉換階段比較該第一取樣訊號與該第二取樣訊號以產生n個第一比較訊號;及 一第一暫存器,用以將該些第一比較訊號儲存為該第一數位輸出訊號,並在該普通模式下,將該第一數位輸出訊號輸出。
  2. 如請求項1中的ADC,其中在一校正模式下, 該第一電容模組用以在該取樣階段接收一第一偏移(offset)測試訊號,及在該轉換階段依據該第一偏移測試訊號產生一第一偏移測試取樣訊號與一第二偏移測試取樣訊號, 該第一比較器用以在該轉換階段比較該第一偏移測試取樣訊號與該第二偏移測試取樣訊號以產生n個第一偏移比較訊號, 該第一暫存器用以將該些第一偏移比較訊號儲存為該第一數位輸出訊號, 其中該第一控制訊號產生單元,用以依據在該校正模式下的該第一數位輸出訊號計算該ADC的一第一直流偏移,並依據該第一直流偏移產生一第一控制訊號,及 該第一直流偏移包含該第一偏移測試取樣訊號與該第二偏移測試取樣訊號的一共模電壓。
  3. 如請求項1中的ADC,其中該第一電容模組包含: 一正端電容陣列,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在該普通模式下,該正端電容陣列用以在該取樣階段由該正端電容陣列的該第一端接收該第一輸入訊號中的一第一正輸入訊號,並在該轉換階段由該正端電容陣列的該第一端產生該第一取樣訊號至該第一比較器的一正輸入端;及 一負端電容陣列,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在該普通模式下,該正端電容陣列用以在該取樣階段由該負端電容陣列的該第一端接收該第一輸入訊號中的一第一負輸入訊號,並在該轉換階段由該負端電容陣列的該第一端產生該第二取樣訊號至該第一比較器的一負輸入端。
  4. 如請求項3中的ADC,其中該第一電容模組更包含: 一第一開關裝置,耦接該正端電容陣列的該第二端,用以使該正端電容陣列中的各電容選擇性地電性連接至一第一參考電壓或一第二參考電壓;及 一第二開關裝置,耦接該些負端電容陣列的該第二端,用以使該負端電容陣列的各電容選擇性地電性連接至一第三參考電壓或該第二參考電壓 其中在該普通模式下的該轉換階段,該第一開關裝置用以依據該第一控制訊號控制該正端電容陣列中的各電容選擇性地電性連接至該第一參考電壓或該第二參考電壓,以調整該第一取樣訊號與該第二取樣訊號的該共模電壓。
  5. 如請求項4中的ADC,其中在該普通模式下的該轉換階段,該第一控制訊號產生單元還依據該第一數位輸出訊號產生該第一控制訊號,當該第一比較器產生該些第一比較訊號中的每一個時,該第一開關裝置更用以依據該第一控制訊號控制該正端電容陣列的各電容電性連接至該第一參考電壓或該第二參考電壓,及該第二開關裝置更用以依據該第一控制訊號控制該負端電容陣列的各電容電性連接至該第三參考電壓或該第二參考電壓。
  6. 如請求項5中的ADC,其中該第一控制訊號產生單元還依據該第一數位輸出訊號產生一第二控制訊號,當該第一比較器產生該些第一比較訊號中的每一個時,該第一開關裝置更用以依據該第二控制訊號控制該正端電容陣列的各電容電性連接至該第一參考電壓或該第二參考電壓,該第一電容模組更包含: 一直流偏移調整電路,耦接該第一比較器,用以依據該第一控制訊號調整該第一取樣訊號與該第二取樣訊號的一共模電壓。
  7. 如請求項1中的ADC,更用以將該輸入訊號轉換為n位元的一第二數位輸出訊號,該ADC更包含: 一第二電容模組,在該普通模式下,該第二電容模組用以在該取樣階段接收一第二輸入訊號,及在該轉換階段依據該第二輸入訊號產生一第三取樣訊號與一第四取樣訊號; 一第二控制訊號產生單元,用以在該轉換階段調整該第三取樣訊號或該第四取樣訊號; 一第二比較器,耦接該第二電容模組,其中在該普通模式下,該第二比較器用以在該轉換階段比較該第三取樣訊號與該第四取樣訊號以產生n個第二比較訊號;及 一第二暫存器,用將該些第二比較訊號儲存為一第二數位輸出訊號,並在該普通模式下,將該第二數位輸出訊號輸出。
  8. 如請求項7中的ADC,其中在該校正模式下, 該第二電容模組用以在該取樣階段接收一第二偏移測試訊號,及在該轉換階段依據該第二偏移測試訊號產生一第三偏移測試取樣訊號與一第四偏移測試取樣訊號, 該第二比較器用以在該轉換階段比較該第三偏移測試取樣訊號與該第四偏移測試取樣訊號以產生n個第二偏移比較訊號, 該第二暫存器用以將該些第二偏移比較訊號儲存為該第二數位輸出訊號,及 其中該第二控制訊號產生單元,用以依據在該校正模式下的該第二數位輸出訊號計算該ADC的一第二直流偏移,並依據該第二直流偏移產生一第三控制訊號。
  9. 一種類比數位轉換方法,用以將一輸入訊號轉換為n位元的一第一數位輸出訊號,包含: 在一普通模式下,在一取樣階段接收一第一輸入訊號; 在該普通模式下,在一轉換階段依據該第一輸入訊號產生一第一取樣訊號與一第二取樣訊號; 在該普通模式下,在該轉換階段比較該第一取樣訊號與該第二取樣訊號以產生n個第一比較訊號;及 用將該些第一比較訊號儲存為該第一數位輸出訊號,並在該普通模式下,將該第一數位輸出訊號輸出; 其中在該普通模式下,在該轉換階段依據該第一輸入訊號產生該第一取樣訊號與該第二取樣訊號的步驟包含: 調整該第一取樣訊號或該第二取樣訊號。
  10. 如請求項9中的類比數位轉換方法,更包含: 在一校正模式下,在該取樣階段接收一第一偏移(offset)測試訊號; 在該校正模式下,在該轉換階段依據該第一偏移測試訊號產生一第一偏移測試取樣訊號與一第二偏移測試取樣訊號; 在該校正模式下,在該轉換階段比較該第一偏移測試取樣訊號與該第二偏移測試取樣訊號以產生n個第一偏移比較訊號; 將該些第一偏移比較訊號儲存為該第一數位輸出訊號;及 依據在該校正模式下的該第一數位輸出訊號計算一第一直流偏移,並依據該第一直流偏移產生一第一控制訊號, 其中該第一直流偏移包含該第一偏移測試輸入訊號與該第二偏移測試輸入訊號的一共模電壓。
TW110113631A 2021-04-15 2021-04-15 類比數位轉換器與方法 TWI800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3631A TWI800817B (zh) 2021-04-15 2021-04-15 類比數位轉換器與方法
US17/388,756 US11671107B2 (en) 2021-04-15 2021-07-29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nd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3631A TWI800817B (zh) 2021-04-15 2021-04-15 類比數位轉換器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3415A true TW202243415A (zh) 2022-11-01
TWI800817B TWI800817B (zh) 2023-05-01

Family

ID=83601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3631A TWI800817B (zh) 2021-04-15 2021-04-15 類比數位轉換器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671107B2 (zh)
TW (1) TWI80081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3002A (zh) * 2011-05-10 2014-02-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逐次比较型ad变换器
TWI556585B (zh) * 2015-06-11 2016-11-01 矽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類比至數位轉換裝置及相關的校正方法及校正模組
JPWO2016203522A1 (ja) * 2015-06-15 2018-04-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逐次比較型a/d変換装置
US9553599B1 (en) * 2016-02-08 2017-01-24 Analog Devices, Inc.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offsets in an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US20180183455A1 (en) * 2016-12-23 2018-06-28 Avnera Corporation Multicore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37261A1 (en) 2022-10-20
TWI800817B (zh) 2023-05-01
US11671107B2 (en)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3860B2 (en)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 analog-digital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7928880B2 (en) Digital analog converter
US10135457B2 (en)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 analog-digital converter having a split-capacitor based digital-analog converter
US20100026546A1 (en) Sar adc
TWI783072B (zh) 用於使用經減小電容器陣列數位轉類比轉換(dac)在連續近似暫存器(sar)類比轉數位轉換器(adc)中進行偏移校正之方法及設備
US6963300B1 (en) Pipeline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WO2021114939A1 (zh) 时间交织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及其校准方法
US11349492B2 (en)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US6229472B1 (en) A/D converter
US6285309B1 (en) Nested pipelined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CN101729067A (zh) 管线式模拟数字转换器的校准装置及其方法
EP3607659B1 (en)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 (sar)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adc) dynamic range extension
CN113014261B (zh) 一种逐次逼近型adc的备用比较器轮换校准方法
US11190201B2 (en)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device and capacitor weight calibration method
TW202243415A (zh) 類比數位轉換器與方法
KR100850747B1 (ko) 알고리즘 아날로그-디지털 변환기
KR20160084685A (ko) Cds를 적용한 sar 방식의 adc 장치 및 샘플링 방법
CN115225091A (zh) 模拟数字转换器与方法
JP5608440B2 (ja) アナログ・ディジタル変換装置
US5757303A (en) Multi-bit A/D converter having reduced circuitry
TWI703830B (zh) 類比數位轉換裝置及其電容調整方法
JP4540829B2 (ja) アナログデジタルコンバータ
JP5774168B2 (ja) アナログ・ディジタル変換装置
CN111052612B (zh) 用于具有减小的电容器阵列dac的sar adc中的偏移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US10938399B1 (en) Digital corrected two-step SAR ADC